申梦真总共几画

过来人原创|不会DIY,怎么申梦校?
音乐来自网易云音乐
“无论是DIY申请还是中介申请,每个申请生都应该具有DIY的能力,不仅仅为了把握自己的人生,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梦校...总有一天,我们要为自己的梦想DIY。”
16年12月11日凌晨4点整,闹钟准时响起时,我已经盯着梦校Wesleyan的Portal一个小时了。在娴熟地输入账号和密码之后、进度条加载完之前,我闭上了眼睛。Admit、defer、reject这三种结果已经在我心里演练了千百遍,但即使是这样,手上也全是冷汗。我紧张地透过手指缝望出去,模模糊糊地看到前四个字母是“Cong”。长吁了一口气之后,我幸福地几乎晕厥,不光为了申请季的努力——不知多少个小时的深入school research、多少封邮件、多少次reach out——也为可以对DIY途中受到的质疑大声反击——
“谁说DIY一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家是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送我出国读书就已经是一个要倾尽全家积蓄的决定。在高二上学期时,我开始考虑是否请中介,同时也在盘算计划高二暑假去美国进行一次访校+夏校之旅。父母得知了我的想法后,非常开诚布公地跟我探讨了我们家的收入、未来在美求学的花费以及目前为了支持我出国已经用掉的支出。考虑到家里的情况,我被无奈地告知没法兼得鱼和熊掌——
“请中介和看学校,你选一个吧。” 妈妈这么和我说。
最开始,我有这样一种错觉:没有中介的申请是不完美的。特别是在高二开始后,拿到了名校offer的学长学姐们分享经验时,总是以“我中介说...”“在中介的帮助下...”作为句子开头,在他们的申请总结里中介好像一直扮演着非常“神奇”的角色,似乎能化腐朽为神奇,大大增加申请成功的几率,让我对中介产生了盲目的依赖感。
另一方面,我对DIY也有一种莫名恐惧感。申请大学在我眼中简直像一个漆黑的隧道,似乎充满了复杂和凶险。CommonApp是啥?Supplement又是啥? 我该怎么填表?要提交什么资料?面对这些,我是一无所知、一脸懵逼的,因此感觉自己格外需要别人的指引。
但是,我又很希望可以亲自走访一些学校。毕竟大学是一个将要生活四年的地方,我希望能作出最满意的选择。仔细思考后,我决定先去几个中介探个究竟,看看中介在申请的过程中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功能。
我和妈妈一共走访了三家中介,其中包括知名度很高的大型机构,也包括因为一些成功个案有所名气的小型或个人机构。
在听中介宣讲会和与顾问单独咨询的时候,我的确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信息:中介建议的申请季时间安排以及前期文书的素材准备都是很有帮助的;在与顾问聊自己情况的时候也收获了一些如何“串起”个人经历的灵感。
但是,在走访了这三家中介之后,我发现他们的重点更多放在前期服务上(如活动规划,专业选择,申请夏校,填表格等)。而被很多机构称为“申请最重要环节”的选校却比较潦草,只是根据学校的一些基本信息决定。在我看来,还是自己亲自去学校看看更有用。我试图寻找只提供部分服务(比如只负责文书,或者给选校list把把关)的中介,却发现几乎所有机构都是按“签约时间”进行收费的,不根据具体的服务收费。当时,我活动几乎成型,专业方向也比较清晰,若按时间签约,还得支付一些不怎么需要的服务(比如专业讲解、活动规划),并不是很划算。
我一直认为,找中介的精髓其实是找顾问。但很多中介公司为了名气,把顾问过度包装。而且,不少中介人员的流动性很强,最初签约时倾心的老师并不一定能够全心全意且全程地负责一个学员的申请。更重要的是,找到跟自己价值观契合并能不断激发自己灵感的顾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小概率事件。而陆续从身边同学那里听到的一些“坑爹中介”的故事加深了我的担忧,比如 “惊!前期让你倾心签约的老师和最终的文书顾问竟是两个人?” “白金前招生官美方顾问只是曾经在招生办打过工的学生?” “谈好全程负责你的老师中途突然退出,你得重新寻觅?”等等。揭开了中介的神秘面纱,见识了种种不足后,我逐渐开始觉得中介并不是必需品。
与此同时,我开始搜索DIY相关的信息。因为身边没什么有意向DIY的同学或有DIY经验的学长学姐,我转向了CUUS和College Confidential上的经验帖。这时我才发现网络上的资源多么丰富:CUUS上的“申请交流”版块几乎囊盖了申请各个阶段可能用到的资源。关于选校,有大学学长学姐呕心沥血写出的学校介绍;关于文书,有不少同届或是往届收获理想录取结果的前辈分享了自己的文书原稿;关于面试,不光有关于如何预约面试或各种面试性质的科普帖,还有干货满满的各校面试“鸡精”。我花了几天时间浏览各种帖子,在这过程中也对申请的过程慢慢熟悉,心里也有了一点把握:把申请这个看来艰难险阻的“长征”拆分一下,原来每个步骤都能自己找到线上“过来人”的援助。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DIY的,也是来自过来人的支撑。一次的偶然机会,我认识了一位芝大研究生在读学姐(也是我梦校Wesleyan的校友:D)。她与我在性格和专业方向上都特别相近、投缘,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一个很好的榜样,让我知道要往什么方向努力。最重要的是,她向我伸出了援手——辅助我部分文书的brainstorming和润色(我只需支付约20%普通中介的费用)。有了她的文书辅助后,我悬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暑假时开始活跃的“Panopath过来人”公众号也是我的一针定心丸。那时我几乎每场讲座都会参加,听各种学长学姐对于各种话题的经验,比如关于中介vsDIY、waitlist如何转正、申请小众学校等等。虽然那时我还没开始真刀真枪地与申请季对抗,但感觉心里已经备好了武器。我收藏了很多篇介绍学校的推文和学长学姐的语音,整个申请季都常常拿出来翻看比较。
哪怕觉得自己准备得再充分,在申请季拉开序幕之后,DIY的挑战还是让我措手不及。每天一放学很多同学就奔去中介那里写文书,而我只能一个人在家面对一盏孤灯啃指甲拼命想,越想越紧张焦虑,反而难以获得灵感,删删写写难有突破。
更可怕的是,与朋友的日常谈话里突然插入了许多所谓的“我中介说的内幕消息”,让我常常有种信息不对称的惊慌感,觉得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我开始感受到了孤独感和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对DIY产生了怀疑,甚至有点责怪自己选择了这条荆棘之路。最无助的一两周里,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情绪崩溃一次。在学校里听到任何一点身边人申请情况的风吹草动,都会让我怀疑自己DIY是不是吃亏了。每每文书遇到了瓶颈,我就会忍不住去想:“如果有人直接帮我写文书,那多轻松啊!”。申请季的我身体里仿佛住了一个魔鬼,让平时几乎不发脾气的我开始摔东西、莫名其妙流眼泪、想逃避一切......幸好在芝大学姐的帮助下,我找到正确的brainstorm方法,学会了多思考多动笔,一点一点地丰满了我的文书,逐渐找回了自信。也感谢父母一直包容着我的所有负面情绪,一直开导、支持我,帮助我从负面情绪中走了出来。
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我总会把“没有中介”看成一种劣势,下意识地觉得那些有中介的人可能会收到更好的结果,常常看低自己。而事实上,DIY这个决定迫使着我更仔细清晰地观察自己、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突破自己,不仅帮助我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也帮助我愈加清楚自己的能力、志趣和习惯。与此同时,DIY也提供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的契机,让我使用一切途径去填补申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我逐渐从许多网站、书籍、高中学长学姐以及意向学校的学长学姐处搜集信息,并建立了我自己独特的“DIY自我拯救包”。
“DIY自我拯救包”:
i. 选校资源:
1)Fiske Guide to College:最全最权威的选校指南;
2)Students’ Guide to College:囊盖了对top100学校的学生采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校生活、学术和社交氛围;
3)Common Data Set:上面的录取率和标化percentile真的是隐藏技能,有助于判断学校是reach、match还是safety;
4)Unigo:见过最好的线上选校网址没有之一;
5)Niche:用打分的方式描述了每个学校学术、校园、社交等方面的情况,虽然有些数据已经过时了,但也是初期了解、筛选学校时快速直观的好方法;
ii. 申请资讯:
1)CUUS:有很多有用的介绍学校、分享文书和面试经验的干货帖,但也有很多chance帖会使人徒增压力,所以一定要慎用;
2)College Confidential:美国版的CUUS,围观美国学生的选校和申请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内幕”资讯,如学校的风气和社交氛围等,但仅供参考,毕竟美国人的大学录取还是比我们国际生的容易多了;
3)学校官网:Admissions page的申请材料清单、Class profile学生标化、国际生情况,About page的学校理念、历史,Academics page的专业介绍、课程目录,Campus Life page的学生社团、特色活动……不管是在了解学校还是Why essay找素材的时候,官网都是最重要的资源;
4)各处搜寻来的往届文书:强推《50 Successful Ivy League Application Essays》,可下载电子版。有些网站上(比如gradesaver.com )有付费获取往年录取者文书的服务,有些学校官网上(如UVA,Tufts)也提供往届学生的文书作为参考;
5)强烈推荐Panopath过来人:Panopath过来人公众号上的推文和讲座&APP上认识的学长学姐是我申请季过程中重要的信息来源(比心)
iii. 文书灵感:
1)学会做有效的brainstorming:
和很多人一样,我当初面对“想跟我谈人生”的文书题目时一片空白,死命都想不出要写什么:“我好像什么都没干啊,到底是怎么长到这么大的?”。直到一份学姐给我的brainstorming问题清单拯救了我(网上也能找到类似的资源),上面的问题从童年经历,比如“你会对11岁的自己说些什么?”,问到价值取向,比如“什么样的时刻让你感到在做自己?”,能让我对自己做一次完整的profiling。生平第一次,我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把我塑造成了今天的自己。我的每一次抉择和每一种判断,是否在暗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什么使我快乐?什么使我愤怒?我的内心活动如何影响我的外在行动?思考这些问题就像破解一堆手头已有的碎片,然后寻找一种粘合剂。
2)学会捕捉与反思日常点滴:
学会了brainstorming之后,我对待日常生活的方式都仿佛转换了一个视角。一方面我更加走心地搜寻生活中的灵感,另一方面我仿佛也成了自己生活的“旁观者”,对自己的一举一动进行了反思。比如说,看书的时候我会记下心有戚戚的段落并批注一些随想,看新闻的时候我会自问“这个话题跟我的个人经历有什么共通点”,看电影抹眼泪的时候也会停下来想一想:如果这个情节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怎么办?。
申请季的每一天其实都充满了上天给我们的灵感,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一个“采蜜的人”。很多文书里问的都是学生对于周边世界的觉察和感悟,以及外在环境和经历如何塑造了学生的个人性格。事实上,我们每一个向外汲取信息的过程(甚至包括刷微信、观察行人、追星、颓剧等等)都充满了可以为我们所用的灵感,也暗示了我们的一些个人特质。没有任何好的文书能凭空而来,但光有事实也不是一篇好文书。从外在的到自己的,需要我们打开心和眼,多咀嚼现象、多反思自己。我每一篇文书的骨架,可以说都来自这些回家路上一个人坐公交看着窗外“思考人生”的过程。
iv. 文书修缮:
DIY的一大恐惧就是没有人帮忙改文书。但其实,DIY避免了与单一中介的绑定,反而给了我们一个全方位利用身边资源的机会:免费/低价获取对文书的反馈意见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1)有经验的学姐学长:在我的经验里,通过Panopath联系到的学长学姐都十分乐意对申请生的文书提出反馈意见,而且常常还能给出很有价值的基于学校风格的意见;
2)了解你的朋友:把文书给与自己关系很近的朋友看也能收获最中肯的意见,他们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准确地看出你是不是在文书里“做自己”,还是把自己拗成了“招生官可能会喜欢的”另一种样子;
3)身边的老师资源(国际生适用):国际部或国际学校的老师们本身就有帮助学生申请大学的职责,因此他们也很乐意和学生聊聊学生的申请计划甚至无偿对文书进行comment(不过很多时候取决于学生和老师一贯的关系了);
4)提供单次文书修改服务的网站:有些网站也提供单次的文书修改服务,会在结构和语言上把把关(我知道的有collegevine.com,但没试过所以不敢保证质量)
v. 时间预留:
1)安排时间时将可能出现的emergency也考虑进去:
我是一个患有严重拖延症的人,几乎每份申请都是踩着点交的。申请季开始前,我给自己列了个很详尽的时间表,但事实证明我没有一项任务是按时完成的。幸亏,我在计划里给每个学校都有几天的预留时间,没有耽误到大事。
2)按照自己的节奏设定自己的deadline:
“时间”就是申请季的生命,每个人有不同的时间利用模式,因此DIYers在做申请季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一贯的处事方式(比如我习惯留几个小时一口气写文书,就从不指望自己能有效率地利用琐碎的时间)。
vi. 情绪调节:
申请季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的压力重如泰山,所以调节情绪也是申请季期间必要的本领。尤其是在DIYers的眼里看来,好像人人都比自己要有把握。这种压力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只能学会与无所不在的压力共处。
1)提交申请前的的情绪调节:
我在提交申请前情绪上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同辈压力。同辈压力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正向的督促作用。它可能会带来令我们自我怀疑的负能量,也可以促使我们在竞争中进步。我最开始只看到了它最丑陋的一面,被那些负能量操控情绪,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好在,彼时我采取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措施,使我恢复了情绪调节的能力。在后来多思考多动笔的过程中,我逐渐适应了压力,摆脱了负能量,开始将其视为动力,以此帮助我写出更有深度、更有内容的文书。
除此之外,我通常通过刷搞笑系的美剧和脱口秀、听喜欢的音乐剧和古典音乐、和好朋友促(bao)膝(tou)长(tong)谈(ku)、用低分高录的例子鼓(ma)励(bi)自己、写完一篇文书后大吃一顿奖励自己等等方式缓解自己的压力。
2)出结果前的情绪调节:
距ED出结果的前一周所承受的心理负担也是巨大的,我一会儿悲观地感觉自己要被翠菊了,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好像很稳的样子,每天的心情都像是在乘过山车,忽高忽低。
为了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下来,我去知乎上看“被梦校(dream school)拒了之后该怎样调整心态?”“被梦想大学拒绝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使自己做好被翠菊的心理准备。同时,我开始进行更详细的school research,物色第二梦校,防止被拒后随之而来的不知所措与漫无目标。但尽管已经有了以上的准备,我的心理压力始终很大。为了不让自己在出结果前猝死,我也开始有计划地跑步、打拳,以此发泄一下自己的坏情绪,释放一下自己的负能量。
当我终于成为了一个申请完并成功survive的过来人,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这焦躁得掉头发的几个月时,我想和那些正在考虑DIY的人以及准DIYers分享一些看法与建议。
DIY意味着在申请大学这件事上全权对自己负责,虽然并不是“一申定终生”的决定,但其中涉及的未知、自我怀疑和不确定性,还是足以让申请季的漫漫长夜很不好过。这些因素导致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DIY。在我看来,在客观的经济条件制约之外,满足以下条件的人可以考虑DIY:活动几乎成型(至少能写出8个有意义的活动)、标化成绩优异、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清晰的认识、有比较高的英语写作水平、会自我反思、喜欢思考。
申请季中,自我审视、资源整合、及时调整、正面抗压是四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我建议从高二开始有意识地多进行自我反思,养成为自己做决定的习惯(如做什么活动,考几次标化,申不申夏校);申请的时候在电脑里给自己建几个清晰的文件夹,编码标好“选校、文书、数据”等等,平时看到有用的资料就及时截图、整理;学会向他人开口求助,多请有经验的人看看自己的文章,听听他们的建议,多一双眼睛也就多一种视角;也要找到让自己开心起来的途径,在迷茫的前途面前抓紧生活中的小确幸。
现在,当我回望这几个月走过的征程,真的有太多人需要感谢,而最要感谢的是彼时顶住压力的我自己。DIY使我百分百地体验了申请之路,也百分百地明白了自己的选择。我可以自信地说,我所选的是我想要的。在DIY的道路上,我学会的是为自己考虑,为自己选择的能力。
DIY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但是,当你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之后是难以言喻的独立与自由。若你是申请生,正在选择DIY与中介的路口徘徊,不如尝试考虑DIY的可能。
毕竟,总有一天,我们要为自己的梦想DIY。何不从现在就开始呢?
Xinyue现已加入过来人APP在校生豪华套餐
快去APP上认识她吧~
有想看的文章却迟迟无法与之相遇?
有文章idea却文字苦手?
有满腹的文采与故事
却缺少一个引爆灵感的导火索?
除正常投稿渠道外
过来人原创特别开启文章idea收集/认领计划
大家可以将想看文章的主题PO在评论中
我们会挑选较优的写成文章
若你看到自己可写或拥有题材的内容
也可加下图中的微信
成为原创干货的作者/主人公
Panopath原创
名字是拼音里最难念的
不姓卡列尼娜
编 爱丽丝儿
不游仙境儿
排版 子之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甜甜甜到宇宙)
第三方登录:加入玩家讨论QQ群
王者荣耀貂蝉蝴蝶梦为什么不出了 貂蝉新皮肤蝴蝶梦真的假的
&&11:02:19&&&&&&&&&
来源:&&&&&&&&
作者:眦终&&&&&&&&
访问量:13760
版本:1.33.1.11
平台:安卓,苹果
  为什么不出了啊?说好的2月16日上线结果充值好了钱皮肤却没有出来,相信不少玩家被坑到了吧。到底蝴蝶梦是真的还是假的?传了大半年的时间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出来,是不是不再出了?琵琶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相关资讯吧。
  相关新闻阅读:
  2月新英雄上线,体验新英雄并领取新英雄礼包,还有情人节皮肤孙悟空至尊宝、体验服白名单申请时间等等,想了解更多游戏资讯的玩家还可以直接查看。
  貂蝉新皮肤蝴蝶梦是真是假?
  如果只是单纯怀疑新皮肤真假的,那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个皮肤绝对是真的,有个传言是说逐梦之音出来就是顶替蝴蝶梦的,所以蝴蝶梦不会出了,但这个说法不靠谱,因为在官方发布的逐梦之音介绍视频里面,皮肤选项是有蝴蝶梦的,不出的话完全没必要做了。
  貂蝉蝴蝶梦为什么不出了?
  不出其实也是正常的,因为这次2月16日蝴蝶梦上线的消息只是通过一张宣传图得知的,这个不是官方消息,官方重来没说过蝴蝶梦会在2月16日上线,所以这样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图片ps出来的其实是错误的,之前李白和王昭君新年皮肤就是这样,还有一个就是新皮肤更新内容提前曝光了,官方特意往后挪时间。
  总之还是不要太相信那些图片了,如果官方要出新皮肤了,微信、助手这类的一般都是最早发布的。
  好了,上面就是貂蝉蝴蝶梦的相关介绍,百度一下琵琶网专区,精彩攻略为你一一分享。
下载体验服获取白名单,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送皮肤、体验服资格等一大波福利【】或【加入微信公众号:荣耀福利社】新英雄免费送;【】
王者荣耀貂蝉蝴蝶梦相关文章推荐
手机浏览器扫描-免费领取礼包
扫描二维码下载琵琶网游戏APP:
1.搜索“王者荣耀”,免费领取王者荣耀最新礼包;
2.订阅“王者荣耀”,随时掌握礼包动向;
3.许愿“王者荣耀”礼包,我们帮您实现;
4.琵琶网游戏下载:
微信扫一扫-礼包攻略通通到手
微信扫一扫关注琵琶网公众号:
1.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关注“琵琶网手游”;
2.回复“王者荣耀”,即可查看王者荣耀最新礼包和资讯;
还没关注的小伙伴,赶紧扫一扫吧~
4470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850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34584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85298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04300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02642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54193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935477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48643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248118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71822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31450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99853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033222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31203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72771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399723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04904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01-19&&10:00安卓手Q257区天籁弦音
01-19&&10:00安卓微信141区破灭刀锋
01-19&&10:00iOS微信65区易水之畔
11-03&&10:00安卓手Q250区天潢贵胄
王者荣耀 - 游戏下载
二维码下载
二维码下载
温馨提示:如果苹果正版点击没反应,请用手机扫描下载~世毕盟留学:Story | 申梦校就像追女神,文书亦是情书——我就是这样申上了CMU MSCF
  经济与金融专业,无数双,无计辅  GPA:91/100 GRE:V159+Q170+W3.5  TOEFL:110 (Speaking 26)  实习:四大咨询(Research focus),外资投行corporate banking,量化基金的量化研究科研:无科研  推荐信:国内导师,国外交换时课程老师,  申请方向:金融、金融工程  录取结果:CMU MSCF,MIT MFin,Cornell MFE,Uchicago MSFM (30% fellowship),Columbia MSOR  前言  4月6号凌晨三点我从梦中惊醒,伴随着邮箱中MSCF Director Gwen的邮件,我历时超过半年、期间坎坷无数的申请季宣告结束。与很多奔着Dream而去,一直在幻想被dream school录取的人不同,我在申请CMU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贡献申请费去的,特别怂的连想都没敢想过(此处捂脸)。Big Day出现在收到CMU面试的那天晚上,然后我接连着好几天没睡着觉…(继续捂脸)  在金融金工的申请者中,我实在算不上特别优秀的。金融方面成绩不是Top 5%,没有外资投行IBD实习;金工方面没有科研没有数双没有计辅,相关实习都是现补上的。我有的只是愿意付出努力的心和一张特别厚的脸皮。加上世毕盟老师们的专业辅导,等于现在的offer情况。  我第一次敢想CMU,是在闺蜜F小姐拿到了CMU某CS相关项目的offer之后。我比较想留美工作,金工相比金融是更好的选择,而当时我还没有特别好的金工offer。这样一来CMU突然变成了dream中的dream,如果真的可以去,那不仅是找工作的有力保障,而且能跟闺蜜一起去读书对我来说绝对是个很大的慰藉。之所以说是“情书写作指南”,是因为在等待CMU结果的过程中,因为世毕盟coordinator的鼓励,我用各种方式给他们写了很多封“情书”,努力说服女神回头看我一眼。不敢说我最后拿到offer与这一定相关,但是我想在我在其中体现的热情和兴趣,大概也是他们所看重的因素之一吧。  申请历程  在进行情书写作技巧科普以前,照例还是要先上一碗鸡汤的。  我决定出国这件事因素比较单一。作为主要funder,我爸妈非常强烈的希望我出国读书,因此这件事很早之前应该就算定下来了。然而我真正开始对出国申请有一些更具体的认识,还是在大三下学期从美国交换回来后。我很早就考完了GRE和TOEFL,抱着过线就行的态度我GT都只考了一次,没有为了高分再刷。那个时候通过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只大神的搭桥,我认识了世毕盟的某只老师。  与老师第一次咨询的时候,我说我准备申请纯金融。老师皱了一下眉。我说我只考虑美帝。老师眉头更深了一分。我说我最重要的打算是毕业之后留美工作。老师终于忍不住打断了我……  通过咨询我才发现,自己考虑的太简单了。满足我所述三条的学校除了Princeton应该找不出第二家了,MIT的大陆本科学生大多数也是回到了香港工作。如果我想保留后面两条,最佳申请路径是金融工程。然而那个时候我的状态是:金融工程是个啥?……  就在这样萌比的状态下,我的申请历程正式开始了。在美腻温柔的coordinator的教导下,我首先在大三下开始了恶补数学计算机课的时光。虽然人家是个理科生,但是从大一起就是用文科课撑GPA的好么!随机,计量,C++,Java在一个学期上了下来,过程确实不轻松,但是不管怎样,我成功的在大三下学期把申请金工所必需的的课程都搞定了。  接下来要愁的是量化相关的实习。所有JD都要求计算机、数学系的研究生,我一度崩溃的想放弃。coordinator开导我,投个简历又不会死,万一撞上了呢~也是我运气好,赶上了世毕盟的一批内推,又在比较充分的准备下较好的完成了面试,得到了大四上的量化实习机会。  即使是这样,我也深知我在申请者中背景实在算不得好的,这种时候文书就显得很重要了。我的mentor学长真的特别特别厉害,我无数次纠结如何能把我之前与量化毫不相关的经历串联起来,mentor都特别耐心的为我疏导,同时引导我对以后的职业多思考、多了解。他完美的英语减小了我很多时间成本:即使我在DDL前一天决定再改一版文书,经过了他的修改就不用送外教,可以直接交了。mentor学长在面试指导上非常非常有经验,我们平时见面的时候也经常探讨,对我在之后面试上的提高很大,让我几乎拿下了所有非tech的申请面试。  回顾申请历程,我想最重要的还是相信自己。有一个目标,那就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申请过程让我相信,人真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我上数学计算机课的时候觉得“好可怕我要是过不了怎么办”,申请实习的时候觉得“好可怕我怎么可能争得过那些数学系计算机系的”,申请的时候觉得“好可怕我比那些大二开始就做量化实习的差太远了吧”,我想未来找工作的时候还得想“好可怕我怎么可能从那些大神中stand out”……但是幸好的幸好,我还有那么一点点倔强,不太愿意放弃;同时有那么一点点运气,付出的努力都有了回报。  这碗鸡汤我先干为敬!  情书书写指南  终于到了这一部分!我室友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属于90后的,更是属于00后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脸皮厚的。”我要在这里严正声明,“脸皮厚”与“不择手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用豁出你自己的脸皮就行了,后者还很有可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前者坚决提倡,后者坚决反对。  首先是情书的写作时机,不能太晚,但是也不宜太早。太晚了人家已经做了决定,太早了人家还没开始审你的材料,等看到你的时候都已经把情书湾仔脑后了。推荐时间是在审材料阶段的中后期,发面试前的一两周。  其次是写信对象。情书这种东西最好可以直接送到director手上,发给小秘的很可能就石沉大海了。  Director的邮箱有可能不容易找到,这时候可以问问以前的学长学姐,他们通常都很愿意帮忙的~  然后是内容,秉持一个原则:不要怕肉麻。主要表达五个意思:我是谁;我为什么喜欢你;我为了你做了好多准备,尤其是交了申请之后我一直对你念念不忘,所以为了你我又做了好多事情;我其实好多人追的,但是我只要你;你考虑我一下嘛,你看你真的不会吃亏哦!表达清楚了这几个问题,基本就算一篇合格的情书了。如果你能在“为什么喜欢你”环节加入一些个人独特的因素,在“我为了你做准备”的环节加入一些对申请真正有很大帮助的因素,那么当然是最好的。我在美国交换的时候就发现,美国人很注重motivation,很多人相信,只要motivation足够强,弱点是可以被弥补的。毕竟,人家相信美国梦嘛~  想要补充的是,情书真的不宜群发。不要以为人家都是傻子,是不是情真意切很多时候一眼便知。群发情书是花心大萝卜的做法,女神们通常都是极聪慧,可以识别花心大萝卜的。但是对一个女神,情书可以多发几封,表达你爱的炽烈。  最后,如果搭配你的情书,你还能找到与女神有些关系的人给你说几句好话,那是最好最好不过的了~GGU就有一些mentor们是好多不同女神身边的红人呢,当然前提是你得让他们也认可你。  后面的话就一句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祝大家在追逐女神/男神的过程中一切顺利!(中国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angela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几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