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一夫多妻制吗是传统文化还是性别歧视

你问我答话非洲的个人展示页
1位订阅读者
联系我们&nbsp:&nbspsohump@sohu-inc.com关于我们&nbsp-&nbsp运营规范&nbsp-&nbsp服务协议&nbsp-&nbsp侵权投诉&nbsp-&nbsp反馈建议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09-09-13 &匿名提问
摘要:尽管目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不断的提升,但在就业选择中仍然处于劣势,就业问题上的性别差异在我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状,这种事实的存在一方面加强了性别差异对传统思想的强化影响,另一方面则影响着人才结构的平衡发展。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中的性别隔离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和“男性”职业的现象,突出表现为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不一致,并且假若某一职业员工的人数按其职位、责任、收入等因素形成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在几乎所有职业、包括女性职业中,在具有较高的技术、责任、地位和收入的职位上,女性人数所占比例低于男性所占比例,并且越往金字塔的顶端,存在着女性所占比例相对于男性不断下降的趋势。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种差异越来越隐蔽,比如,从表面上看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中女性与男性在职业取得上有趋于平等的现象,但深藏在背后的“同工不同酬”、“同阶层不同酬劳”等不公平待遇现象仍然非常普遍。  教育民主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是目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在受教育机会均等方面。无论在教育起点,还是在教育过程和结果上,女大学生均处于明显的劣势,而教育结果的均等才是整个教育机会均等的归宿,本文关注的就是在教育结果上的性别差异,即男女两性在就业选择机会上的不平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就业中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本身就低于男生吗?如果答案肯定的话,这真的如一些学者所说是源于女性教育水平和素质普遍低吗?但实际上在去除了所有控制变量、中间变量的条件下。男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即使同样水平的就业率背后仍然隐藏着性别差异,这就是不少女大学生为了落实一个工作单位。不得不就低上岗,形成与男大学生要普遍的多的“能岗”不匹配的就业现象,这就是潜在的就业性别差异。这种就业中的性别差异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不能谋得理想职业而造成就业难的事实,使许多女生的自信心大幅度滑坡,使其呈现向传统女性角色回归的趋向,甚至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产生质疑,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实现。    二、原因剖析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性别差异现象其原因使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展开探讨。    (一)文化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男性的主导地位与女性的依附心理使理想的性别关系的基本形式,这一理论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种规范,从而确定了女性的传统角色特征。在这种规范的灌输下,性别意识便不自觉地渗入到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在性别认知上的心理定位就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现在已经对女性就业作出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女陸地位不断提高,但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口号并不能保证高等教育系统内外的性别公平,也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为历史沉淀的不良的心理积习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善的,现代意义上的公领域的角色是由传统的父权制社会中的男性来承担的,女陸则多数被限制在私领域。  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正因为如此传统文化才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过程,以专业设置上的性别隔离为例。随着女性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学科专业的性别分化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重了。女生在自然科学、工程等专业中的比例大大低于在各领域中的总比率。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是相同的,我国自然也不例外。专业的性别隔离使高等教育形成了普遍认同的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表面上看男生和女生选择不同的学科然后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谋取不同的位置。完全使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但这种自我选择恰恰使女生在就业中遭遇了性别歧视的反映。从社会现实来看,女性主导的学科专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处于弱视地位。也就是说女生接受的高等教育的状况限制了她们参加社会的资格和能力,从而也决定了她们在职业地位上的不平等。这样教育结果影响了教育过程中的选择,这种选择反过来又加剧了性别隔离的程度,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总之,传统的社会文化建构了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然后渗透到学科领域中产生的结果,这种结果又对传统文化起到了巩固加强之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并传承了社会的性别等级差序,学科中的性别隔离就可以被看作使社会性别分工的预演。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靠学校实现其价值观及重要信念的传递,其中包括性别角色行为和性别角色期待,教育中男女性别固定模式深受社会影响。男女两性固定的行为模式在儿童期就已经形成,有研究表明,从出生起男孩女孩接受的对待就不同。早期性别角色印象在幼儿园里就已经得到强化。比如儿童玩具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就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男孩玩具一般都是鼓励控制环境型的,通常都比女孩玩具更具职业倾向,而且更贵。家长学校也都会给孩子买适合其性别行为的玩具,教材更是传递性别角色信息的主要根源,近来研究表明,自然科学、社会研究、甚至数学书中都是从陈旧的性别角色特点来描述女性,这无疑会影响女性的选择和学习的前途。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男女两性在课程选择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小学阶段还不太明显,而且多数情况下,女孩的成绩要优于男孩,但在进入高中以后,当女孩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什么行为是合适的和可被接受的时候,她们对未来就业的计划及价值观就会和社会实际职业中的性别差异趋于一致。所以在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教育背景下,进入大学以后,男女两性选择的专业才出现了上述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的结果,    (三)就业市场歧视论的解释  人力资本理论中的经济学观点认为,女性的职业地位之所以低于男性主要是因为其累积的人力资本不足,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所致。但就业市场歧视论认为除了人力资本累积不足以外,就业市场对女性就业者的性别歧视更是女性在就业中遭遇不平等待遇的直接原因。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的主要根源在于用人单位认为生育和哺乳增加了使用女大学生的劳动成本以及浑厚的家庭拖累降低了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也就是说,即使女性与男性劳动力的素质相同,而且生产力也相当接近,但由于女性在就业市场中受到歧视,不仅她们的就业及升职机会受到不公平待遇,而且工作报酬相对于男性也低一些。另外,有许多研究表明,一个职业中如果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女性(幼儿园教师、护士等),则其薪酬有贬值现象,而这种现象部分原因是来自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这也是性别歧视的一种表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58337人浏览
16033人浏览
55131人浏览
106194人浏览
160732人浏览
433954人浏览
&&&&&&&&&&&&
元茜姑娘的日记
虽然需要一只铸铁锅,但人家的食谱都超级简单啊(〒︿〒) 以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烤...
&&&&&&&&&&&&
&&&&&&&&&&&&
&&&&&&&&&&&&
&&&&&&&&&&&&
15443 个成员
44750 个成员
22582 个成员
24039 个成员
10547 个成员
111179 个成员
93404 个成员
92262 个成员
32207 个成员
3807 个成员
15679 个成员
&&&&&&&&&&&&
〔美〕库尔特·...
〔英〕伊夫林·...
〔美〕托马斯·...
〔葡〕若泽·萨...
原创数字作品
&&&&&&&&&&&&
流派: 原声 Soundtrack
27793人关注
流派: 说唱 Rap
5881人关注
流派: 世界音乐 World
流派: 电子 Electronica
流派: 民谣 Folk
豆瓣新碟榜
&&&&&&&&&&&&
&&&&&&&&&&&&
指弹吉他-10号
你有种特别的味道一下就击中了我
属于心的安静与释放-民谣
尺八三味线兆赫 5
诗人的低唱
&&&&&&&&&&&&
&&&&&&&&&&&&
无锡 · 本周热门活动
&&&&&&&&&&&&
宜兴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宜兴...
无锡大剧院-歌剧厅 江苏省...
无锡大剧院 小剧场 江苏省...
无锡大剧院-歌剧厅 江苏省...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号
京网文[8号
&&新出网证(京)字12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电话:12377当前位置: >>
性别歧视话语与中西文化差异性
第 41 卷第 6 期 2011 年 11 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V ol . 41 , N o . 6 Nov .2011主题栏目 :跨文化语言文字研究DOI :10 . 3785 /j . issn . 1008\942X . 2011 . 06 . 131性别歧视话语与中西文化差异性吴越民(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 ] 话语不仅是指所表达的词语和概念 , 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实践 。 性别歧视话语作为偏离客观 事实的观念和态度 , 是性别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 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 是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反映 。 女 性受到的压迫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压迫 , 它以经济 、 政治 、 法律 、 社会结构为标志 , 其深层次的原因 是男性拥有话语权 。 性别歧视话语是在男权制文化语境中产生的 , 男性这一统治性群体规定着话语 , 创 造着符号 , 包括女性的符号 。 所以 , 在这种语境和话语中的女性处于不利地位 , 被男性定义 、 规定和贬斥 , 成为男性的附庸 。 在不同的文化 、 历史 、 政治 、 经济及社会背景中 , 其实也都隐含着性别观念的不同意识 , 我们要在全球化语境下 , 结合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 , 分析和研究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性别话语呈现 。 只有 对传统性别话语进行清理 , 才能重新建构基于两性平等基础之上的性别话语 。 [关键词 ] 性别歧视 ;话语 ;中西文化差异性Wu Yuemin ( School o f International S tudies , Zhe j iang Univ ersit y , H an g z hou 310058 , China) Abstract : Discourse does not only refer to the w ords and concepts being expressed ,but also denotes the practices of ideology . Sexism discourse reflects the ideas and attitudes w hich stray aw ay from objective facts and is a part of gender ideology . T hese ideas and attitudes are intimately related to social culture and are the mirror of inequality of social status betw een men and w omen . What the female suffers is the male\centered discourse oppression . T he profound reason for this oppression is the male摧s possession of discourse right , which is also the symbol of economy , law politics , and social structures . Sexism discourse is generated in the patriarchal cultural contexts in which the male dominates and disciplines the discourse , creating signs as well as female signs . Women in such context and discourse are put in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s , defined by men , stipulated by men , depreciated by men and become men摧s vassals . Divergent gender ideologies are embedded in different cultural , historical , political ,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s . We should analyze and make research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sexism discourse in combination with expansiv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a global context . Only by sorting out traditional gender discourse can we reconstruct a gender discourse based on the equality[收稿日期 ] 2011 06 13 09 16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 ] 2011 [本刊网址 ? 在线杂志 ] http : //w w w . zju . edu . cn /soc journals .Sexism Discourse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screpancies[基金项目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09 CG W H 007 YBB )[作者简介 ] 吴越民 , 男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 文学博士 , 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 、文化与传播研究 。 114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41 卷between male and female . Key words :sexism ;discours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screpancies话语是人类互动的一种方式 。 人们说出来 、 写出来的语言被称为话语 , 这包括人们说 (叙述 )什 么、 如何说 (叙述 )以及所说的话 (叙述 )带来的社会后果 。 话语成为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 “话 语”(discourse )一词是外来语 , 也被译成“文体” 、 “文本”等 , 多用在文学批评中 。 传统语言研究将语 言视为沟通的工具 , 人们借助语言彼此传达信息 、 思想和情感 。 文化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现实 的,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关键性传媒 , 也是文化的要素之一 。 “话语” 一词也是一个后现代思潮概念 , 出自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 。 福柯用该词来表示一种物质的实践 , 这种实践既表述构成社会 生活与人类关系的原则 、 假定和惯例 , 又将这些原则 、 假定和惯例投入实际运作 。 现代社会理论强 调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 , 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 使用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 。 话语是在互动过程中呈 现出来的 , 具有社会性 。 社会性的话语具有行动性和历史性 , 并且是权力关系的表演场 。 社会性别研究重视话语 , 是因为话语具有超出文字的功能 , 是性别意识形态的实践 。 把这一概 念运用于男女两性关系中 , 可以得到“性别话语”这一表述 。 性别歧视是基于生理性别的歧视 , 它建 立在假想的基础上 , 这种假想认为男女有别 、 男尊女卑 。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对“性别歧视”的解释 [1 ]1112 是: “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 , 尤指男性歧视女性 。 ” 因此 , 在语言习惯上 , “性别歧视”通常是指对 女性的歧视 。 话语的性别歧视主要反映在词汇上 。 综观人类两性历史 , 女性主义者认为传统主流 文化中的性别话语是在男权制文化语境中产生的 , 所以在这种语境和话语中的女性处于不利地位 , 被男性定义 、 规定和贬斥 , 成为男性的附庸 , 是比男性低一等的性别群体 。 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话语 权, 没有能够建立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 , 成为一个沉默的人群 。 本文拟以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传 统为视角 , 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解读性别歧视话语 。一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话语在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社会里 , 妇女一直处于被动和受支配的地位 。 与性别价值观念的 强化有很大关系的汉字 , 在教导女性服从性别制度 、 低视女性地位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主导与渗透作 用 。 汉代经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 、刘煦的 释名 、 魏晋成书的雅书 、韵书都具有这方面的功能 。 [2 ]259 许慎在其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 “ 妇” 字 : “妇 , 服也 。 妇人伏于人者也 。 ” 意思是妇女顺服 、服 从、 屈服于男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一种象征意义符号 , 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意 义, 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字表达了人们对性别气质和性别关系的想象和定义 。 从“男 、 女、 妇、 嫁”等词源上看 , 日常生活中的性别关系和性别制度都隐含在其中了 。 “男”字是 由“田”和“力”组成 , “力”指一种古代农具“耒” , “男”是指在田间耕作 、 使用农业器具的人 。 “女” 字 是一个跪着的人 , 双手温顺地放在胸前 , 这意味着跪着并听话的人是“女人” , 象征着妇女的从属地 位 。 通过进一步考察使用“女”字结构的其他文字的词源学含义 , 可以看到语言中所包含的性别不 平等以及父权结构的历史演变 。 女人一结婚必然走入夫家 , 所以 “ 女” 字加上一个 “ 家” 字便成为 “嫁”字 。 “嫁”字的原意是“回家” , 女子出嫁意味着回家 , 即女性注定是丈夫家的人 , 她为夫家而生 。 在早期中国社会 , 女孩出生后没有名字 , 统称为“氏” , 她们像是暂时被寄养在娘家的人 , 她们的身份 和地位取决于夫家的身份和地位 。 女人婚后成为妻子或妇人 , 所以妇女的“ 妇”字便是由“ 女” 字和 表示扫把的“彐”字组成 , 它代表着妇女的从属地位及必须做家务的事实 , 同时还代表了一种性别的 劳动分工 , 妇女的职责被形象地固定在操持家务的领域 。 既然女人婚后要受丈夫的庇护 , 所以在文 第6期吴越民 :性别歧视话语与中西文化差异性115字上也就要体现出这些内容 。 “媳妇”一词的原意是生育后代 , 这意味着妇女的角色和作用就是服 从丈夫 、 操持家务 、 生儿育女 。 “妻子”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 , 在称呼上也反映了妇女低下的社会地 位和低劣的生活境遇 , 妻子被丈夫称为“内人” , 因为她的职责是做家务 。 一个好妻子常被描绘成贤 内助 , 但男人的成就并不归功于妻子的帮助和牺牲 。 其他带有贬义性的称呼还有“内助 、 内主 、 家主 婆、 填房 、 续弦 、 继室 、 接脚妻 、小 、 偏房 、 二房 、 侧房 、 外室 、 内室 、内子 、贱内 、拙荆 、 荆室 、 荆妇 、黄脸 [3 ]61 婆” 等 。 这些话语背后的假定是 :男性是主体的 、 主动的 、 权力的 , 女性是客体的 、 被动的 、 从属 的 。 在这样的性别话语权力结构关系中 , 女性被物化 , 被置于“他者”的地位 。 “妇人之见”是过去常说的一个词 , 不论说话人是否为女人 , 都表示他 /她所发表的意见是见识 短浅 , 会因小失大 。 这种意思最早出现在尚书 ? 牧誓中 , 周武王宣告商纣王的首要罪恶是“‘牝鸡 [4 ]112 无晨 , 牝鸡司晨 , 惟家之索 。 ’ 今商王受 , 唯妇言是用” 。 “牝鸡司晨 , 惟家之索”的古训意味着女 性不仅行为要低眉顺眼 , 还不能参与任何与权力相关的事务 , 否则就要有灾祸 。 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 女性有色或女性用权都可能致祸 , “女娲说”普遍存在于宫廷和日常生活中 , 这里所说的女娲包 [5 ]69 括了后妃色惑与弄权两方面的行为 。 [2 ]259 再以“妻 , 与己齐也” 为例 。 “齐”从字面意义看并无高下尊卑之分 , 但这一话语的发出者和 主体却显然是男性 。 “己”(夫 、 男性 )是第一位的 , 是妻 (女性 )向之“齐”的标准 , 是男女两性的中心 点 。 一个“己”字托出了整体语境 : “己”既是说话者的自称 , 又是说话者和与话者的统称 , 这两者在 “己”的称谓下形成一个男性话语同盟 , 而“妻”则成了同为“己” 的男性之间谈论的“他者” 。 “妻 , 与 己齐也” , 寥寥几字表明了说话与被说的两大分野 。 说话的主体只是男性 , 女性只能被言说 。 其结 果便是 :说话的主体男性把握了两性之间的话语权 , 唯有男性才有权力解释“妻”(女人 )为何意 、 为 何物 , 女人则不过是被规定 、 被解释的客体 。 女人不仅是历史场上的缺席者和失败者 , 而且还必须背负起文化压抑和人性压抑的多重重负 。 “三纲五常” 、 “三从四德”成为中国妇女头上的紧箍咒 , 女人只是等下之人 , 是男人的奴隶 。 女旁字 的褒贬评价主要表现在女性的行为用字和姿容用字上 , 汉字在字形上也能反映出对女性的褒贬 。 在千变万化的汉字中 , 有大量以女部构成的伤害妇女尊严或歧视女性的字 , 如“女”字和“石”字组成 的“”亦为“妒”字 , 充分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社会中妇女不情愿的心态 。 “女”字和“又”字搭配成“奴” 字, 在“奴”字下面加上“心”字成为“怒”字 , 因为易发脾气的女人很难相处 。 “戈”及其下面的女人组成 “威”字 , 意味着藏在权力和权威下面 , 男人只有通过武力征服女人才能确保他们的权威 。 又如“奸 、 妖、 妄、 婪”等字 , 已成为形容诡诈狡猾 、 轻佻风骚 、 荒诞不实 、 贪得无厌等缺点的话语 , 而这些好像都是 与女人有关的 , 很难摆脱轻视女人之嫌 。 “嫉 、 嫌、 姘、 婊、 娼、 嫖、 妓、 婢”均以女字旁出现 , 似乎一切罪 恶都来自女人 , 女人只能处于卑贱的受鄙视的地位 。 正是在这种文化下 , 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父辈们 [6 ]93 经常教诲晚辈不可玩物丧志 , 这个“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包括女人的 。 总之 , 传统的性别话语认定 :男尊女卑 。 传统的性别话语是本质主义的 , 这种关于性别的本质 主义和这种传统的性别话语作为无处不在的权力压制着女性 。 男权社会统治的建立虽是以经济 权、 政治权 、 法律 、 社会结构为标志 , 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男性拥有话语权 , 拥有创造密码 、 附会意义 之权力 , 有说话权与阐释权 。 话语权的这种归属不仅建立了男性的群体统治 , 更为这种统治披上了 一层看似合情合理的外衣 , 使这种性别统治对女性而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 可以说 , 传统的性别话 语就是男性话语 , 男性用话语权力压制并统治着女性 。二 、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话语话语代表一种权力 , 存在于历史的 、 特定的叙述中 , 是政治斗争的一个场所 。 与中国传统文化 116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41 卷中用“阴阳”概念来解释男女两性的关系不同 , 西方文化更多的是从宗教的角度来阐释男人和女人 问题 。 被西方社会及天主教 、 东正教和基督教世界奉为神圣经典和律法的圣经 , 特别是其前半部 旧约 , 实际上是在确立了人类社会男性对女性的压制性统治之后 , 由希伯来教士对古代神话历史 故事和法律条文等进行改编后撰写的 。 传统的经典话语是父权制的产物 , 烙上了明显的性别歧视 。 据圣经所言 , 亚当 (男人 )命名世 间万物 , 包括夏娃 (女人 ) 。 可见 , 在语言领域里男性是规范和标准 , 女人是从属的 ; 男人代表普遍 性, 女人仅具特殊性 , 只能相对男人而存在 。 再者 , 所谓的历史 (history )直译过来就是“ 他的历史” ① (his\story ) 。 从词源上分析 , history 这个 词来源于 histor , 意思 是聪明 的 (know ing ) 、博 学 的 (learned ) 、 哲人 (w ise man ) , 它确实仅指男性 。 但事实上 , 女人和男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 而绝非 仅是 his\story 。 长期以来 , 史书在叙述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时 , 几乎都毫无例外地把聚焦中心定格 在男性身上 , 对女性很少提及甚至是只字不提 。 于是 , 人类历史成了男性的历史 , 男性代表整个人 类进化过程 , 从而剥夺女性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权力 。 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在谈论人类的起源时 实际上是说“男人”(man )的起源 , 在人类 (human )一词中隐藏着“男人” (man )的字眼 , “男人” 一词 不仅在文字上与“人类”一词同等使用 , 而且大部分的图示 、 照片中都是用男性的形象来象征人类 。 M an 作为 human being 是根深蒂固的 , 不能轻易改变 , 在整个英语史上都保持这个意思 。 美国独 立宣言向人类庄严宣布 :人生来平等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7 ] 。 以 man 代表人类并正式作 为法律固定下来 , 如果用 w omen 替换 men , 句子将失去原来的意义 。 英语词语男性化的倾向非常 [8 ]167 明显 , 就连女性 female 这个词都是由男性 male 派生而来的 。 在英语中 , male 这个词表达 manly (男子气概的 ; 雄赳赳的 )以及 virile (男性的 ; 精力充沛的 )的意思 , 所有的解释都含有肯定和 赞美之意 , 是力量 (strength ) 、 勇气 (courage ) 、 直率 (directness )和自主 (independence )的代名词 ; 而 对 female 一词的解释则常常包含否定或偏见 , 具有 w eakness (软弱 ) 、w omanlike (女人气的 ) 、 feminine w ile (女人般的诱惑 )等 “ 内涵意义” 。 话语的 “ 内涵意义 ” 是附加在 “ 外延意义 ” 上的 。 Woman 也不只是指女人的生理性别 , 而是一种抽象的 、 与 man 对应的概念 , 成为二元对立意义上 的另一极 , 是包含了一定社会规范特征的性别指称 。 英语中 w oman 的外延意义是女人 、 妇女 、 成年 女子 , 但同时又带有脆弱 、 水性杨花 、 附属 、 自卑 、 反复无常 、 爱虚荣 、 轻佻 、 浅薄 、 爱说闲话等贬低女 性的内涵意义 。 与 w oman 相对应的 man 的外延意义是男人 、 成年男子 , 但同时又带有独立 、 自主 、 主动 、 争强 、 自信 、 勇敢 、 事业有成 、 养家 、 逻辑思维能力强 、 客观公正等带褒义的内涵意义 。 Woman 和 man 这对词语的内涵意义反映了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偏见 , 这种特征与人们长期以来对性别 [8 ]172 角色 ――― 男女两性适切行为的社会期盼构成的相对固定的性别原型密切相关 。 在话语实践中 , 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明显处于无地位的状况 , 受到贬低和歧视 。 女性在传统家庭 中的地位相当于一种私有财产 。 Family 一词来自拉丁语 famulus , 意为 “ 仆人” , 这暗示了家庭成 员, 无论是女人 、 孩子和仆人 , 都被看成是家庭头领男人的财产 。 女人的物化一直成为人类繁衍生 存的一种支撑 , 它压抑了女性的意识 、 能动 、 创造力和价值 。 千百年来对女性贞操的苛刻要求 , 实际 上也是满足保护男性财产完好无损的需要 。 在这种文化意识的宣传和渗透下 , 女性在发生战争或 遭劫持等暴乱情况时 , 甚至通过自杀或毁容来保持贞节 。 Wife (妻子 )的意思是 w eaver (纺织者 ; 鸟 儿) , housew ife 专指伺候丈夫 、操持家务 、养育孩子的女性 。 其他还有 henw ife (养鸡婆 ) 、fishw ife (卖鱼妇 ) 、 charw ife (杂役女佣 ) 、w ashw ife (洗衣妇 ) 、 alew ife (酒店女老板 )等等 。 在西方文化传统上有两个对妇女的尊称 : “小姐” (M iss ) , “夫人” (M rs . ) 。 未婚女子称“ M iss” (小姐 ) , 已婚妇女称“ M rs . ”(夫人 ) 。 但男人却不管未婚已婚都称为 “ M r . ” (先生 ) , 这样的称谓也①story 在古英语中有“ 历史 ” 的意思 。 第6期吴越民 :性别歧视话语与中西文化差异性117是把女性贬入次要或从属的地位 , 反映出社会重视的是妇女的婚姻地位 。 店主称成年男性为 “ 先 生”(Sir ) , 却称成年女性为“亲爱的”(dear )或“ 小可爱” (love ) , 这也反映出男人和妇女受到的对待 是不平等的 。 “小姐”(M iss ) 、 “夫人” (M rs . )与“ 先生” (M r . )这些不对称的传统尊称 , 不仅仅是在 反映社会性别分工 , 更是在事实上造就并延续着性别的不平等 。 因此 , 我们既可以把话语看做是反 映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 (language\as\mirror ) , 也可以把话语看做是具有再生产能力的一种社会实 [9 ]15 践 (language\as\reproductive ) 。 父权制的特征之一是男性拥有话语权 , 因此 , 在现有话语中缺少女性表达事物的词汇 , 已有的 话语很少能够包含两性的生活经验 。 从一些表示职业的词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传统文化对女 性的偏见和歧视 。 如医生 (doctor ) 、 教授 (professor ) 、 裁判 (j udge ) 、 律师 (law yer ) 、 牧师 (minister ) 、 将军 (g eneral ) 、 工程师 (engineer )等都被习惯地认为是男性 , 而一些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 , 如护士 (nurse ) 、 仆人 (servant ) 、 秘书 (secretary ) 、 佣人 (domestic ) 、 管家 (housekeeper ) 、 模特 (model ) 、 接线 员 (operator ) 、 接待员 (receptionist )及中小学的教师 (teacher )等则被认为是女性 。 在许多表示职 业身份 的 名 词 中 ,有 很 多 是 用 “ 男 人 ” (\man ) 为 后 缀 的 词 ,如 商 人 ( businessman ) 、邮 递 员 (postman ) 、 警察 (policeman )等 , 使人们看不见这些职业也有妇女参与 。 更明显的是所谓性别中立 的施动者名词 , 如司机 (driver )和作者 (w riter ) , 以及没有性别标记的职业名词如医生 (doctor )等 , 这些都被假定为意指男人 , 因此 , 当提到这些行业的女性时就需要用复合词 , 如女医生 (female doctor ) 。 这种不对称意味着行医 、写作和驾驶在某种程度上被秘而不宣地赋予了社会性别化内 涵, 这些活动都被理解为男性的活动 。 这说明男人代表普遍性 , 而女人只具有特殊性 , 只能相对于 男人而存在 。 在英语语言的词序上往往也是男性在先 , 女性居后 。 这种男性用语是主体 、 女性用语 是附属的状况正是语言结构上性别差异的反映 。三 、 性别歧视话语的跨文化解读(一 )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贬斥 西方女性受的是宗教教义束缚 , 而中国女性是受礼教束缚 。 比较而言 , 中国女性的地位略高于 西方女性 。 中国妇女地位比其他亚洲国家也略高一些 。 因为中国文化讲究阴阳调和 , 不仅反对阴 盛阳衰 , 也反对阳盛阴衰 , 不像西方文化强调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对立 。 但传统中国文化还是轻视 、 贬斥女性的 。 宋代理学对两种性别在礼法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有严格区别 , 男人要“存天理” 、 “ 灭人 欲” , 那么女人就要为这种“存”和“灭”做出必要的牺牲 。 理学家们在新的伦理要求基础上对男女有 别之类作了更深入的阐发 , 在“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的治理模式下 , “修身”是个人的事 , 而 “齐家”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处理夫妇关系 , 因此 , “妇德”被看成是与“治国” 密切相连的大事 , 过不 [10 ]373 了“齐家”这一关 , 也就等于断绝了男人“ 治国” 、 “平天下” 的仕途 。 传统宗法制将女性定位于 “三纲五常”的最底层 , 把女性贬压于权力和欲望的最底层 。 除了四书五经之外 , 受其影响的更有所谓“女四书”(女诫 、 女论语 、 内训 、 女范捷录)等 教化妇道之书 , 包括清代的女学 , 都是训示女性的教化性言论 , 大部分都以儒家礼教为其指导思 想 。 这些言论及其所表现的性别价值观深入传统中国文化 , 更长久地渗透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 之中 , 深深影响着女性的生活 、 心理与人格发展 。 如女诫就有这样的宗法训示 : “夫者天也 , 天固 [11 ] 不可逃 , 夫固不可违 。 行违神o , 天则罚之 , 礼义有愆 , 夫则薄之 。 ” 传统中国文化的性别理念与西方不同 。 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中国文化视两性的差异为自然现 象, 也能够自然地接受和承认女性及与女性有关的一切 。 相比之下 , 西方文化中女性从未像男人那 118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41 卷样自然地 、 容易地被世界所接受 。 女性一方面被降低为男人的附庸 , 另一方面又被抬高为虚假的理 想人物 。 其次 , 中西两种文化在性别问题上的差异表现在中国文化讲究的是阴阳调和 , 其理想状态 是阴阳处于平衡状态 , 并非一方压倒或灭掉另一方 。 而西方文化中却有强调两者之间对立的意味 , 因此 , 有厌女症和仇男症一类的情绪和倾向 。 “三纲五常” 、 “三从四德” 、 “男尊女卑”的概念是由阴阳学说衍生出来的 , 即以天 、 尊、 刚、 强、 表、 明、 暖、 上为阳 ; 以地 、 卑、 柔、 弱、 里 、暗 、 寒、 下为阴 。 由此而衍生的定性观念有 : 女为阴 , 是低等人 类; 女奸小 , 不可靠近 ; 女无能 , 不成大事 ; 男人生产 , 女人生育 ; 男子从政 , 女人持家等等 。 “阴阳乾 坤”说在建构男女二元论的尊卑 、 贵贱 、 外内 、 刚柔 、 强弱 、 主从 、 阴阳互补等诸多“神话”理论方面 , 起 了支配和指导作用 , 它的理论基础是周易 。 易经上说 : “天尊地卑 , 乾坤定矣 ; 卑高以陈 , 贵贱位 [12 ]84 矣。 ” 也就是说 , 天地 、 乾坤的关系是一种尊卑贵贱的关系 , 是一种既定的 、等级地位分明的关 系 。 而乾坤 、 天地的关系又被用来说明男女关系 , 乾道成男 , 坤道成女 , 这样 , 周易就按照天人相 应的原则 , 明确提出男性为乾 、 为天 、 为阳 、 为刚 、 为强 , 而女性为坤 、 为地 、 为阴 、 为柔 、 为弱 。 从宇宙 到人类社会 , 把男女的关系定位在和阴阳关系相应的男主女从 、 男尊女卑的关系上 。 乾坤的品质自 然也就是男女的品质 , 即男刚女柔 、 男强女弱 。 这些观点为后来儒家的种种歧视女性的言论提供了 基本的理论依据 。 因此 , 周易中的乾坤定位可以说构成了儒家女性观的理论基础[13 ]82 。 所以 , 中 国文化中的性别理念与西方文化中的性别理念虽有文化上的差异 , 但两者都没有脱离男性主义的 范畴 。 (二 ) 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贬斥 西方传统女性观的形成渊源有二 :其一是古希腊神话和哲学家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 。 古希 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为了报复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 , 创造了美丽动人的少女潘多拉 , 潘多 拉打开神赐予的装满灾难的禁盒 , 释放各种罪恶贻害人间 。 古希腊哲学家 、 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 多德则说 : “女人之所以是女人 , 是因为她们身体缺少某些品质 , 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憾而遭受痛 [14 ]15 苦。 ” 古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也说 : “世上善的法则创造了秩序 、 光明和男人 , 而恶的 [15 ]250 法则创造了混乱 、 黑暗和女人 。 ” 直至 19 世纪 , 德国哲学家尼采 、卢梭和叔本华等都有对女性 贬抑甚至侮辱性的言辞 。 基督教在西方影响巨大而深刻 , 基督教文化对女性有两大负面评价 : 第一是将女性列为万恶 之首 。 西方关于女性邪恶的观念和厌女症的根源可追溯到圣经的“创世纪” :人类最初的堕落是 因为夏娃偷吃禁果所致 , 她是使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罪魁祸首 , 是女人让人类失去了伊甸园 , 使人 [16 ]295 类活着就是赎罪 。 基督教把妇女看做不洁之物 , 是把罪恶带到世界和使男人堕入深渊的诱惑 者 。 旧约“十诫”的第十诫警告男人说 :既不要贪恋他人的妻子 , 也不要贪恋他人的奴仆 、 使女 、 [17 ]53 驴子及其他人的一切 。 在这里 , 女人是和奴仆 、 家畜并列在一起的 。 第二个负面评价是 :女人 是男人的附庸 。 圣经 ? 旧约中唯一的最高神耶和华是一个男性 , 他是全能的父 , 轻而易举地就在 六天里创造了男人亚当 , 把他安置在伊甸园里 。 又怕他太孤单 , 所以取了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 , 造 了夏娃 。 于是 ,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 , 女人就注定是男人的一根肋骨 , 永远依附于男性 。 正因如此 , 很 多人认为只有男人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 而女人只是男人的变异或正态的偏离 。 这样 , 在基督教 中, 男女平 等 的 因 素 被 忽 略 了 ,延 续 下 来 的 是 男 尊 女 卑 的 观 念 。 为 了 亵 渎 女 人 及 其 主 要 象 征 ――― 蛇 , 并警戒所有女人必须永远服从上帝 (男性 )和她们的丈夫 , 圣经又精心构造出了一个含 有隐喻意义的原罪的故事 :蛇蛊惑了女人夏娃 , 夏娃又诱骗了亚当 , 违背耶和华的戒令 , 偷吃了善 恶树上的智慧果 , 犯下弥天大罪 , 双双被逐出伊甸园 。 因为夏娃所犯下的罪 , 耶和华令所有女人永 [18 ]29 远受丈夫管辖 , 忍受怀孕和生育的苦楚 。 总的说来 , 在基督教教义的性别观中 , 一方面体现出 第6期吴越民 :性别歧视话语与中西文化差异性119男女是平等的 , 他们生而灵魂平等 , 都有被救赎的可能 ; 另一方面则是对女性的歧视 , 肉体上男女有 尊卑之分 , 妇女在家庭中顺从男性 , 在教会里女性不能起主导作用 , 女人必须遵守守贞守寡的禁欲 主义戒条 。 圣经还有不少贬低女性的言论 。 耶和华让摩西晓谕以色列人说 : “女人月经和生育是 [17 ]78 不洁的 , 是污秽的 ; 生女孩的污秽是生男孩的加倍 。 ” 潘多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 , 夏 娃是犹太教教义中的第一个女人 , 也是基督教教义中的第一个女人 , 潘多拉和夏娃都是以万恶之源 的形象出现的 。 综上所述 , 性别歧视话语作为偏离客观事实的观念和态度 , 是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 与社会 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 是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反映 , 女性受到的压迫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压迫 。 男性这一统治性群体规定着话语 , 创造着符号 , 包括女性的符号 。 在不同的文化 、 历史 、 政治 、 经济 及社会背景中 , 其实也都隐含着性别观念的不同意识 , 我们要在全球化语境下 , 结合广阔的社会文 化背景 , 分析和研究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性别话语呈现 。 为了实现女性在社会的回归 , 我们必须对传 统性别话语进行清理 , 重新建构基于两性平等基础之上的性别话语 。 在这一意义上 , 男女平等是女 性与男性共享话语权的努力 , 而不是简单地发展女性话语的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 [英 ]阿利 ? 格雷编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
, 郑荣成 、 王瑞 、 段世镇等译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992 Duan Shizhen , et al ,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1992 . ]年 。 [A . Grey (ed . ) ,L ongman Dictionary o f A merican English ,trans . by Zheng Rongcheng , Wang Rui , Book Company , 1963 . ][ 2 ] 许慎 : 说 文 解 字
, 上海 :中华书局 , 1963 年 。 [Xu Shen ,Inter p retation o f W ords , Shanghai : Zhonghua [ 3 ] 孙汝建 :汉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 ,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 年 。 [Sun Rujian , Sex Pre j udices and Gender Di f f erences in Chinese , Wuhan :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 2010 . ] [ 4 ] 王世舜 : 尚书译注
, 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82 年 。 [Wang Shishun ,Inter p retation o f T he Book o f H istor y , Chengdu :Sichuan People摧s Publishing House , 1982 . ][ 5 ] 佟新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 ――― 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 年 。 [Tong Xin , [ 6 ] 钱民辉 、 田玉荣 :中国女性行为的文化释义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9 年 。 [Qian M inhui & T ian 2011 04 18 , http ://en . w ikisource . org /w iki /U nited_States_Declaration_of _Independence , 2011 05 08 . on En g 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Terms , Beijing :Science Press , 2008 . ] U niversity Press , 2004 . ] Beijing : Peking U niversity Press , 2005 . ] Introduction to Gender Research : T he A nal y sis o f Uneq ual Social Mechanism between M ale and Female ,Yurong , Cultural Inter p retation o f Chinese Female Behav iors ,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 2009 . ] [ 7 ] T he U 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Congress Assembled , ″ U 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1776 ) , ″ [ 8 ] 戴卫平 、 裴文斌 :英汉文化词语研究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08 年 。 [Dai Weiping & Pei Wenbin , Research [ 9 ] [英 ]玛丽 ? 塔尔博特 : 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
, 艾晓明等译 ,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4 年 。 [M . T albot ,L an g uage and Gender : A n Introduction , trans .by Ai Xiaoming ,Wuhan : Huazhong Normal [10] 叶文振 :女性学导论 ,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6 年 。 [Ye Wenzhen , A n Introduction to W omen S tudies , [11] 班昭 :女诫 , 2006 年 5 月 23 日 , http : //baike . baidu . com /view /189290 . htm , 2011 年 5 月 15 日 。 [Ban Zhao , [12] 南怀瑾 、 徐芹庭 :白话易经 , 长沙 :岳麓书社 , 1990 年 。 [Nan Huaijin & Xu Qinting ,Inter p retation o f T he Book o f Chan ges , Changsha :Yuelu Publishing House , 1990 . ] ″Commandments for Women , ″ 2006 05 23 , http ://baike . baidu . com /view /189290 . htm , 2011 05 15 . ] Xiamen :Xiamen U niversity Press , 2006 . ] 120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41 卷[13] 西慧玲 :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家批评 ,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03 年 。 [Xi Huiling , W estern [14] [希腊 ]亚里士多德 : 政治学
, 吴寿彭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83 年 。 [A ristotle ,Politics , trans . by Wu [15] 牧原 : 给女人讨个说法
, 北京 : 华龄出版社 , 1995 年 。 [M u Yuan ,Doin g Justice f or W omen , Beijing : [16] 王凤华 、 贺江平 :社会性别文化的历史与未来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6 年 。 [Wang Fenghua & [17] T he H ol y Bible : En g lish S tandard V ersion , Illinois :Crossw ay Publishing House , 2007 . He Jiangping ,Past and Future o f Gender Culture ,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2006 . ] [18] 袁曦临 :潘多拉的盒子 :女性意识的觉醒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5 年 。 [Yuan Xilin , Pandora摧s Box : T he A w akenin g o f Female Consciousness , Shanghai :Shanghai T 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 2005 . ] Hualing Press , 1995 . ] Shoupeng , Beijing : T he Commercial Press , 1983 . ] Press , 2003 . ] Feminism and Chinese W omen W riters摧 Criticism , Shanghai :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书   名 :汉代的谣言     作   者 :吕宗力 定   价 :39 . 00 元?新 书 架?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简介 : 本书通过对汉代史料的研究 , 提出汉 代史籍记载 的流言 、讹言 、妖言 、谣言 、谶言等 , 多发生或流传于西汉成 、 哀、 平帝 , 东汉桓 、 灵帝之世 , 以及两汉之际 、汉魏 之际 。 作者认为 对历史文 献所记载的流言 、 讹言或 “ 谣言 ” 及其相关语境进行认真考察和研究 , 将有助于历史学者解 读特定历 史时空中的群体心态和社会心理氛围 , 描绘出更多维 、多层 、 多彩的历史图像 , 对此类信息的 “ 历史真 实性 ” 及其与特定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作出更完整的解读 。 书中先提出谣言的学术定义 , 回顾了社 会学 、 心理学 、人类学 、传播学中有关谣言研究的理论 , 接着分别从语义与语境 、语言的 社会 影响 、理 论界和民间的反应与互动等分别论述 , 并以歌谣为例说明其作用和影响 。 细致入微的历史考证与当 代思维特征的诘难 , 让本书既 艰 深 、又 好 看 , 是 一 部 不 可 多 得 的 融 历 史 、理 论 和 现 实 思 考 为 一 体 的 著作 。发行地址 : 杭州市天目山路 148 号浙江大学出版社         邮   编 :310028 电子邮箱 : faxingbu2004@ zju . edu . cn   电   话 :0571 88925591 、 88273163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门是一夫多妻制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