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被小孩不小心触碰到三维希沃触控一体机了,怎么按都没有反应关机也不行

手机触摸屏部分失灵
手机触摸屏部分失灵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经验10352 米
在线时间1079 小时
版本7.9.14
臭水沟工程师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X
签到次数206
MIUI版本7.9.14
小米4被我家宝宝摔了两下后,触摸屏裂了两道长长的裂缝,触摸完全没有反应了,不过显示正常。但是我怎么关机都关不了,尝试按住电源键不放,但是手机是在不断循环重启当中。
求救啊,不关机顺丰都不收我的包裹,我要寄回去小米公司维修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已有&1&人评分
http://miui.help:66/解锁救砖线刷包 好用.
经验1373 米
在线时间202 小时
版本5.12.4
积分 17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7 积分
积分 17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7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4
签到次数37
MIUI版本5.12.4
通过手机发布
按住开机健12秒
已有&1&人评分
助人为乐^_^
经验2174 米
在线时间108 小时
版本8.1.29
机型小米Note2
签到次数123
MIUI版本8.1.29
按关机键8秒
已有&1&人评分
感谢分享^_^
经验659 米
在线时间21 小时
版本V7.1.5.0.KXDCNCK
MIUI发烧组
积分 8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73 积分
积分 8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73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3/4 WCDMA版
MIUI版本V7.1.5.0.KXDCNCK
MIUI 因你更精彩!
已有&1&人评分
助人为乐^_^
经验10352 米
在线时间1079 小时
版本7.9.14
臭水沟工程师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X
签到次数206
MIUI版本7.9.14
按住开机健12秒
按住了,无限重启啊
经验10352 米
在线时间1079 小时
版本7.9.14
臭水沟工程师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X
签到次数206
MIUI版本7.9.14
按关机键8秒
按住电源键是在重启,没有关机。。。
经验4972 米
在线时间33 小时
积分 50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904 积分
积分 50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904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SPlus
签到次数48
MIUI版本7.4.6
实在不行就开性能模式,跑分放电
已有&1&人评分
助人为乐^_^
经验1028 米
在线时间12 小时
版本7.9.21
积分 10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8 积分
积分 10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8 积分
机型红米手机4X
签到次数61
MIUI版本7.9.21
用刷机精灵让手机进入recovery模式,然后在这模式下关机
已有&1&人评分
助人为乐^_^
经验10352 米
在线时间1079 小时
版本7.9.14
臭水沟工程师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X
签到次数206
MIUI版本7.9.14
实在不行就开性能模式,跑分放电
我现在只有音量加减键,电源键正常,触摸屏和底部的3个虚拟按键都失效了。。开不了性能模式啊
经验10352 米
在线时间1079 小时
版本7.9.14
臭水沟工程师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积分 12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49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X
签到次数206
MIUI版本7.9.14
用刷机精灵让手机进入recovery模式,然后在这模式下关机
兄弟,能说详细点么?谢谢
“澎湃S1 ”芯片纪念勋章
参与活动回帖可得
MIUI 3000万
MIUI 3000万发烧友纪念勋章
MIUI 2000万
MIUI 2000万发烧友纪念勋章
1000万用户纪念勋章
MIUI1000万用户纪念勋章
MIUI五周年
MIUI五周年纪念勋章
已关注极客秀微信
已关注微信
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腾讯微博
关注新浪微博
已关注新浪微博
MIUI 9纪念勋章
MIUI 7纪念勋章
Copyright (C) 2017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34号 | 京ICP证110507号技术小站:
& 参加直播现场,与专家互动,学最新知识
& 学习业内最热门知识,还有好礼送
& 看视频,填问卷,拿好礼
& 海量精华技术资源 限时在线阅读
张飞电子工程师速成全集
10天掌握PCB AD画板
教你高速PCB项目整体设计
如何设计STM32单片机系统?
物联网操作系统从写到用
讲师:华清远见
讲师:林超文
讲师:郑振宇
讲师:李述铜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三维触控技术详解 突破“二向箔”的束缚
来源:前哨团 作者:李一雷日 14:40
[导读] 第一代iPhone使用的是电阻触摸屏,可以支持基本的触控交互。之后,苹果iPhone逐渐开始使用电容屏,极大地提升了操作手感,几乎使滑手机屏幕变成了一种享受。另一方面,为了使手机变得更轻更薄,屏幕制造技术也经历了out-of-cell到on-cell直至最薄的in-cell。相对于十年前的触摸屏,今天的触摸屏更薄,操作手感更好。
触摸屏技术的回顾
触摸屏技术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当时科学家们把这项实验室里的最新成果安装到了PLATO IV计算机上用于课堂辅助教学,触摸屏由此第一次走出实验室正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不过,触摸屏的技术并不成熟,商用价值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也并没有被发掘出来。到了90年代,触摸屏出现在高端PDA(年纪稍长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快译通和文曲星)中,可惜仍然不温不火。
一方面,PDA的市场规模并不大,另一方面由于触摸屏的精度有限,大多数PDA用户还是更喜欢直接用实体键盘操作。2004年,任天堂的掌上游戏机NDS在全球热卖,其最大的卖点就是NDS拥有两块屏幕并且其中一块是触摸屏,于是触摸屏随着NDS的流行而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不过,直到那时候,触摸屏的使用还是局限于特定的人群。 真正让触摸屏走进千家万户还是要归功于苹果的乔帮主。2007年,初代iPhone发售,它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在iPhone发售之前,智能手机的定义是&用户能够自主安装软件的手机&,而在iPhone发售之后,智能手机的定义变成了&屏幕可以滑的手机&,触摸屏对于iPhone来说是标志性不可或缺的模块。实际上,在手机上搭载触摸屏苹果并非首创,但是苹果iPhone使用触摸屏完全更新了手机的操作方式,在iPhone中引入了拖曳,缩放等手势操作,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操作体验。随着iPhone销量节节攀升,三星、HTC等公司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了搭载触摸屏且操作方式类似iPhone的智能手机。一夜之间,地铁上再也听不到手机的按键声,因为所有人都开始用触摸屏&滑&手机。
触摸屏首次出现在PLATO IV计算机中(左上,此后陆续出现在快译通(右上),NDS(左下)等设备中,最后苹果推出的iPhone(右下)让触摸屏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在iPhone推出之后,触摸屏并没有停止更新。
第一代iPhone使用的是电阻触摸屏,可以支持基本的触控交互。之后,苹果iPhone逐渐开始使用电容屏,极大地提升了操作手感,几乎使滑手机屏幕变成了一种享受。另一方面,为了使手机变得更轻更薄,屏幕制造技术也经历了out-of-cell到on-cell直至最薄的in-cell。相对于十年前的触摸屏,今天的触摸屏更薄,操作手感更好。
| 突破二向箔的束缚:三维触控
然而,人们对触摸屏交互方法的探索并没有到此为止。这里不妨再梳理一下手机与用户交互方式的进化过程。
最初,用户只能通过按手机上若干位置固定的按键来操作手机,这种方式可以称作一维的操作方式。在苹果引入触摸屏以及手势操作后,用户可以在手机触摸屏的二维空间里自由动作,因此可以称作二维的操作方式。如果我们的触摸屏不再进化,那么用户与手机的交互维度将会被限制在二维,就像《三体》中被二向箔击中的文明一样。
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既然人类生活在三维的空间里,为什么用户与设备的交互只能是在二维空间里呢?有没有可能实现三维的交互方法呢?
要实现三维交互,就必须能够实时捕捉到用户的手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并且根据用户手的三维坐标(及其变化)做出相应回应。
幸运的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已经开始开发三维触控来实现超越二维的人机交互。在具体地分析技术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展望一下三维人机交互方法都能带来哪些革命性的应用?
1、游戏(含VR)
说到三维触控,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游戏中的应用。确实,游戏是所有应用中对于交互方式要求最高的。使用与游戏相配合的专用交互设备,玩家才能完全体会到游戏的魅力(不信你用键盘玩赛车游戏试试),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游戏需要开发专用外设(如早年《热舞革命》的跳舞毯,《吉他英雄》的吉他,各类赛车游戏的方向盘等等)。
当触摸屏在手机上刚普及时,《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等一批完美利用触摸屏交互特性的游戏也获得了大家的青睐。当触摸屏可以捕捉到人手在三维中的动作时,在游戏中可以实现许多新的玩法。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方向就是和VR技术结合,例如类似《水果忍者》的游戏可以在三维空间内通过玩家的手势进行,《街头霸王》等格斗游戏的出招可以由玩家的真实手势触发,从而使玩家的代入感大大增加。
3D触屏结合VR技术可以极大地增加游戏可玩性
2、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
三维触摸屏很有潜力成为AR应用中人机交互的基础技术。
在AR技术中,用户佩戴的专用眼镜作为显示屏,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将AR的图像界面与现实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投射到用户眼睛的视网膜上。当用户的手做出动作时,AR设备必须能准确地捕捉到手的实时位置并根据用户手的动作做出相应反应。三维触摸屏正是能够捕捉到手的精确位置,从而成为AR人机交互的基础技术。在AR技术普及后,不仅仅手机、电脑会用到三维触摸屏,甚至日常家具(如桌子,橱柜)的表面都可能需要支持三维触摸技术,从而让用户随时随地能使用AR。
增强现实将计算机图像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左),AR与用户交互方式需要能精确地捕捉用户手的三维位置(右)
关注电子发烧友微信
有趣有料的资讯及技术干货
下载发烧友APP
打造属于您的人脉电子圈
关注发烧友课堂
锁定最新课程活动及技术直播
声明:电子发烧友网转载作品均尽可能注明出处,该作品所有人的一切权利均不因本站而转移。
作者如不同意转载,既请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或改正。转载的作品可能在标题或内容上或许有所改动。
三维触摸屏相关文章
三维触摸屏相关下载
毫米波雷达相关文章
毫米波雷达相关下载
触控技术相关文章
触控技术相关下载
论坛精华干货
供应链服务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定义/多点触控
多点触控 (又称多重触控、多点感应、多重感应,英译为Multitouch或Multi-Touch)是采用 与硬件设备共同实现的技术,能在没有传统输入设备(如: 、 等。)下进行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操作。 ,能构成一个 ( , ,墙壁等)或 ,都能够同时接受来自屏幕上多个点进行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操作。
发展/多点触控
多点触控技术始于1982年由 发明的感应 指压的多点触控屏幕。同年贝尔实验室发表了首份探讨触控技术的学术文献。 1984年, 研制出一种能够以多于一只手控制改变画面的触屏。同时上述于多伦多大学的一组开发人员终止了相关硬件技术的研发,把研发方向转移至 及界面上。同年, 开始研究该领域。 1991年Pierre Wellner对多点触控 “数码服务台”,即支持多手指的提案,研制
出一种名为数码桌面的触屏技术,容许使用者同时以多个指头触控及拉动触屏内的影像。 1999年,“约翰埃利亚斯”和“鲁尼韦斯特曼”生产了的多点触控产品包括iGesture板和多点触控键盘。在2005年,被 收购。 2006年, 的Jefferson Y Han教授领导研发的新型触摸屏可由双手同时操作,并且支持多人同时操作。利用该技术,Jefferson Y Han在36英寸×27英寸大小的屏幕上,同时利用多只手指,在屏幕上画出了好几根线条。与普通的触摸屏技术所不同的是,它同时可以有多个触摸热点得到响应,而且响应时间非常短——小于0.1秒。 2007年,“ ”及“ ”分别发表了应用多点触控技术的产品及计划,令该技术开始进入主流的应用。
行业概况/多点触控
供求关系是一个AR行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前提。目前来看,市场需求是很大的,而供应方面却略显不足,尤其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专利产品及服务质量过硬的企业并不多,行业整体缺乏品牌效应。在需求旺盛的阶段,行业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傲唯刃道号召业内企业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发挥尽善尽美的研发精神,进一步提高研发技艺,降低成本,真正解决客户的实际困难,严把质量关,提供最可靠的产品及服务。
压电式多点触控/多点触控
聪明的Apple将电压式触控技术进行优化,通过将电容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在电容式触控技术上实现了多点触控,配上iPhone炫丽的UI,大大推动了触控技术在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的普及。电容式触控技术也由此被大为看好。而在创意时代会展举办的2009移动手持显示技术大会上,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itronix)“压电式多点触控技术”引起了全场的高度关注。在矽创压电式多点触控平台上,可以跟踪多个手指的触摸轨迹,还可以根据手指用力的情况,写出粗细不一的文字。另外,该公司带来的触摸式电子混音器、触摸式电子钢琴等应用也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与传统的电阻式触控技术相比较:1.压电式多点触控技术的上、下面版板不必用回路的模式让电流一直导通,在没有触摸动作时,触屏不会耗电,因此,功耗远低于传统的电阻式触控技术。2.在传统的电阻式触控技术下实现多点触控时,如果触摸的两个点过于靠近,电阻传感器没有办法辨别这是一个点还是两个点。而压电式多点触控技术则可以精确的追踪到每一个触摸轨迹。&
原理解析/多点触控
,在2006年的大会上,纽约大学的Jefferson&Y&Han教授向众人演示了他的最新成果,其领导研发的新型触摸屏可由双手同时操作,并且支持多人同时操作。利用该技术,Jefferson&Y&Han在36英寸×27英寸大小的屏幕上,同时利用多只手指(姆指似乎还无法感应到),在屏幕上画出了好几根线条。与普通的触摸屏技术所不同的是,它同时可以有多个触摸热点得到响应,而且响应时间非常短——小于0.1秒。
技术原理/多点触控
多点触控的核心是FTIR(Frustrated&Total&Internal&Reflection),即受抑内全反射技术。如图2所示,由LED(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从触摸屏截面照向屏幕的表面后,将产生反射。如果屏幕表层是空气,当入射光的角度满足一定条件时,光就会在屏幕表面完全反射。但是如果有个折射率比较高的物质(例如手指)压住丙烯酸材料面板,屏幕表面全反射的条件就会被打破,部分光束透过表面,投射到手指表面。凹凸不平的手指表面导致光束产生散射(漫反射),散射光透过触摸屏后到达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系统由此获得相应的触摸信息。由于多个触点同时响应,新型触摸屏充分释放了人手的控制潜力。不再像鼠标那样,一只手仅能够操作一个点,而多点触控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度自由性的真正的多点控制界面。&
分类/多点触控
LLP技术主要运用红外 设备把 投影到屏幕上。当屏幕被阻挡时,红外线便会反射,而屏幕下的 则会捕捉反射去向。再经系统分析,便可作出反应。 FTIR技术它会在屏幕的夹层中加入 光线,当用户按下屏幕时,便会使夹层的光线造成不同的反射效果,感应器接收光线变化而捕捉用户的施力点,从而作出反应。 ToughtLight技术运用投影的的方法,把红外线投影到屏幕上。当屏幕被阻挡时,红外线便会反射,而屏幕下的摄影机则会捕捉反射去向。再经系统分析,便可作出反应。 Optical Touch技术它在屏幕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 ,来接收用户的手势改变和触点的位置。经计算后转为 ,再作出反应。 各种多点触摸技术的优劣势 FTIR(受仰全内反射):优势: 适应各种按压力度 不需要封闭的箱子 触摸点对比度高 如果有硅胶触摸层(或类似),即使像笔尖那么小的点也可以识别 劣势: 无法识别薄片状物体 需要 LED 灯带,灯条,这涉及到焊接 需要硅胶层,以达到较好的触摸效果 不能用玻璃作为触摸屏,因为要用到亚克力独有的全内反射特点 背投式 DI(散射光照明):优势: 不需要硅胶层 可以用任何透明的材料做触摸屏,如玻璃,亚克力等 不需要 LED 等条,等带 不用自己焊 LED 设置简单 可以识别物体,手指,薄片状物体,甚至隔空操作 劣势: 要使整个触摸屏有一致的亮度比较难 触摸点的对比度低 容易产生“假”的触摸点 需要封闭的箱子 前投式 DI(散射光照明):优势: 不需要硅胶层 可以使用任何透明材质如玻璃,亚克力做触摸屏 不需要 LED 灯条,灯带 不需要焊接 LED 设置简单 可以识别手指,隔空操作
特点/多点触控
1、 多点触控是在同一显示界面上的多点或多用户的交互操作模式,摒弃了键盘、鼠标的单点操作方式。 2、用户可通过双手进行单点触摸,也可以以单击、双击、平移、按压、滚动以及旋转等不同手势触摸屏幕,实现随心所欲地操控,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对象的相关特征(文字、录像、图片、卫片、三维模拟等信息)。 3、可根据客户需求,订制相应的触控板,触摸软件以及 ;可以与专业图形软件配合使用。支持使用:
电脑 系统 软件 应用领域: 互动信息展示:政府部门、企业成果展示、商业宣传、 媒体、公共信息服务等 指挥控制应用:地理信息、公安系统、国土资源、 部门、电力行业、水利部门、军事单位等 展会领域应用:各类产品展会 、民用、工业产品展示 房地产行业应用:房产销售中心、跨区域营销现场、大型的地产交易展厅等 文教行业应用: 、 、高档娱乐场所、游戏厅
相关资料/多点触控
GIS多点互动桌系统 概述GIS多点互动桌系统,是目前国内首个将大面积多点触控( )技术与 (GIS)结合使用的产品。 触控技术该技术实际上是由“投影大屏幕融合技术”和“ ”技术的结合,该技术尚属国内首创。 是将一组(多台)投影机投射出的画面进行边缘重叠,并通过融合技术显示出一个没有缝隙、更加明亮、超大、高 的整幅画面,画面的效果就好像是一台 投射的画质。当两台或多台投影机组合投射一幅两面时,会有一部分影像灯光重叠,边缘融合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把两台投影机重叠部分的灯光 逐渐调低,使整幅画面的亮度一致。边缘融合投影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硬边拼接、重叠拼接和 拼接。 “Mulit-Tuch”实际基于红外捕捉技术,利用特殊红外灯在桌体内部形成均匀红光照射,再利用多个高效红外捕捉摄像机,搭建其一个抗干扰的红外捕捉系统,当用户通过手或激光笔触控桌面时,红外捕捉系统能迅速捕捉,交由定制的红外捕捉处理程序处理。从而完成不同手势的响应。 桌系统规划整体布局:3通道组成一个高1.0米,宽1.2m、长4米, 长方桌体。 投影亮度指标:考虑到现场可能存在的其他光源影响,我们选择高亮度的专业投影机,单台亮度不低于6500流明,对比度不低于2000:1。 投影距离(配合一重 )1.0m。 指标:整机工作时,观众位置的投影机噪音不超过30分贝。 指标: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可运行海量数据的 系统软件,运行100万面的场景,画面 不低于30FPS。 :&0.2秒响应速率。 并发触控量:支持最高10人100个点的触控响应。 系统对接:自主研发GIS平台下于后勤保障GIS实现无缝对接,并根据客户需要为系统预留接口,以便客户后期升级工程的需要。 系统拓扑图及设备要使用多点触控技术,装置必需配备触屏或触控版,同时需装载可辨认多于一点同时触碰的软件,相较之下,标准的触控技术只能辨认一点,是其之间最大的分别。 能让电脑感受到 上的触碰的事物包括:热力、指压、 、红外线、光学感应、电阻改变、 接收器, 、雷射波幅感应器及影子感应器等。 现时已有若干多点触控的应用及计划。有些目的是令输入更个性化不过这种技术最主的目的是带来人机互动新时代。 当下流行的 ,都被认为不够人性化。因为,这些手机的用户界面40%被键盘占据,且控制按钮固定不变。如果把这些键盘取消,就可以得到一个巨大的屏幕。 多点触控的出现是鼠标出现后用户控制界面的又一次全新升级,这种全新的用户界面通过创新的软件支持和超大的多点触控屏幕,能够通过手指轻松控制一切:通过Cover Flow滑动选择专辑,手指点击 和 ,任意缩放网页局部。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只习惯用鼠标来操控电脑画面,这导致多点触控技术无法在科技产品中获得完整的运用。在理论上,利用手指直接在屏幕上进行操作远比使用鼠标要来得更为精确。虽然这会让使用者耗费更多的动作及体力,却能够在操控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另外,目前有许许多多的 影像或者是影像处理 ,在操控的过程中设计过于复杂,必须要搭配鼠标及键盘一并使用,甚至许多操作方式也依赖直觉及经验,才能获得最佳的操控方式。因此,多点触控技术,有望取代目前所使用的键盘、鼠标,将进一步体现出人性化操控接口的未来趋势。 多点触控产品是利用红外光线打入透明玻璃平板上,并利用光线碰到指头产生的反射来抓取正确位置,可整合至投影机或液晶面板内,并结合手势、手绘轨迹等辨识技术,做为中、大尺寸互动教学、鼠标操作、Games操控以及简报功能。可以让多用户共同享受交互体验,是一款时尚的室内、外展示、娱乐工具。 与单点触控技术对比 与上代触技术( )相比,多点触控技术突破了假地址的难题。 在出现多个触点时会产生四个坐标,里:(x1.y1)(x1.y2)(x2.y1)(x2.y2)而这里面只有下标都为1的坐标是真实的,多点触控就是突破了这个问题而衍生出来的。
应用前景/多点触控
多点触控的应用并不限于手机,在电脑上也有很多应用。就在苹果推出
的 2007 年,微软也曾推出一款采用了多点触控技术的概念产品 Surface,同样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 注。 如今多点触控技术已从概念走向实用, 华硕的 EeeP C 9 00 以及 DellInspiron Mini/Latitude XT 和 Sharp 的 Mobius 都开始采用多点触摸技术。 实际上,多点触控技术的应用并不限于上述方面,可以说,在 、 等厂商的带动下, 多点触摸技术正在迅速风靡,已经进入了一些全新应用领域。比如,有研究人员在研究将汽车挡 风玻璃当做信息显示平台,借此,任何方向盘的具体作用都可以省略,而改用姿势控制,这样, 开车就会变得和聊天一样,通过机器可以识别的手势,驾车者将不会因为分心或者心情不好导致 交通问题,还能够避免违章带来的众多问题。另外,还有人研究在运动员的训练中应用触控技术, 通过设定标准动作实现对训练的监控,这要比现在通过摄像的方式方便得多。相信未来,随着研 究的深入还会有更多的应用走入现实。
平板电脑/多点触控
爱国者P728爱国者P728是一款以娱乐为核心的纯平平板电脑,多点触控技术在操作方式和体验感上都要好于传统的单点触屏,而且人机互动感更强。它以中低端消费人群为主要客户群体。外观时尚,娱乐功能丰富,高性价比是其特色。原道N9原道N9平板电脑,采用一块7英寸的电容屏,可以同时实现5点触控的效果。在同一显示界面上的多点或多用户的交互操作模式下,可以摒弃 、 的单点操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响应非常快、准确率很高的电容5点触控,因此拥有更好更全面的网页、文字、图片、游戏、地图效果。艾诺 NOVO8艾诺 NOVO8 平板采用ARM Cortex-A9 单核 800MHz处理器、Mali-400显卡芯片、512MB DDR2内存、8GB硬盘,支持Micro SD(TF)卡扩展,最大支持16GB存储容量以及分辨率为的8英寸电容式多点触摸屏(支持最多五点触控)。机身尺寸为214×129×15.4mm,机身颜色可选为黑色、白色,官方标称续航时间:WiFi上网:约3小时、视频播放:约3小时,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爱立顺M12M12外壳采用高档锌合金材料,表面通过ML特殊技术处理,独特的锖色外观配以9.7寸IPS硬屏,兼具时尚感和金属质感。M12身材相当惊人,厚度仅11.5mm,不说挑战8.8mm的iPad 2,至少比13.4mm的iPad1或者是市面上大多数15mm左右 的平板电脑薄很多。Newsmy T7T7采用纯平TP外壳,7英寸轻薄机身易携带,外观时尚简约;采用领先的全电容触控屏技术,支持5点触摸操控,灵敏的响应速度,更加流畅的操控体验。分辨率为800·480,画面显示效果清晰细腻;前置3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MIC,网络视频、通话畅快淋漓;机身顶部分布着菜单键、音量键、返回键,方便用户操控;其右侧边内置USB接口、耳机插孔、充电接口、HDMI等接口。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3次
参与编辑人数:1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3:58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查看: 7501|回复: 40
多点触摸技术原理,多点触摸定义,多重触控multi-touch,什么是多点触摸
触摸技术人们并不陌生,银行的取款机大多有触摸屏功能,很多医院、图书馆等的大厅都有这种触控技术的电脑,支持触摸屏的手机、MP3、数码相机也很多。
  多点触控 (又称多重触控、多点感应、多重感应,英译为Multitouch或Multi-touch)是一项由电脑使用者透过数只手指达至图像应用控制的输入技术。是采用人机交互技术与硬件设备共同实现的技术,能在没有传统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等)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操作。
  1、 多重触控是在同一显示界面上的多点或多用户的交互操作模式,摒弃了键盘、鼠标的单点操作方式。
  2、用户可通过双手进行单点触摸,也可以以单击、双击、平移、按压、滚动以及旋转等不同手势触摸屏幕,实现随心所欲地操控,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对象的相关特征(文字、录像、图片、卫片、三维模拟等信息)。
  3、可根据客户需求,订制相应的触控板,触摸软件以及多媒体系统;可以与专业图形软件配合使用。
识别手势方向
  &&多点触摸技术我们现在看到最多的是Multi-Touch Gesture,即两个手指触摸时,可以识别到这两个手指的运动方向,但还不能判断出具体位置,可以进行缩放、平移、旋转等操作。这种多点触摸的实现方式比较简单,轴坐标方式即可实现。把ITO分为X、Y轴,可以感应到两个触摸操作,但是感应到触摸和探测到触摸的具体位置是两个概念。XY轴方式的触摸屏可以探测到第2个触摸,但是无法了解第二个触摸的确切位置。单一触摸在每个轴上产生一个单一的最大值,从而断定触摸的位置,如果有第二个手指触摸屏面,在每个轴上就会有两个最大值。这两个最大值可以由两组不同的触摸来产生,于是系统就无法准确判断了。有的系统引入时序来进行判断,假设两个手指不是同时放上去的,但是,总有同时触碰的情况,这时,系统就无法猜测了。我们可以把并不是真正触摸的点叫做“鬼点”,如图1所示。
1.jpg (10.5 KB, 下载次数: 95)
13:23 上传
多点触摸技术
识别手指位置
 &&多点触摸技术Multi-Touch All-Point是近期比较流行的话题。其可以识别到触摸点的具体位置,即没有“鬼点”的现象。多点触摸识别位置可以应用于任何触摸手势的检测,可以检测到双手十个手指的同时触摸,也允许其他非手指触摸形式,比如手掌、脸、拳头等,甚至戴手套也可以,它是最人性化的人机接口方式,很适合多手同时操作的应用,比如游戏控制。Multi-Touch All-Point的扫描方式是每行和每列交叉点都需单独扫描检测,扫描次数是行数和列数的乘积。例如,一个10根行线、15根列线所构成的触摸屏,使用Multi-Touch Gesture的轴坐标方式,需要扫描的次数为25次,而多点触摸识别位置方式则需要150次。
2.jpg (7.27 KB, 下载次数: 102)
13:24 上传
多点触摸技术
  Multi-Touch All-Point基于互电容的检测方式,而不是自电容,自电容检测的是每个感应单元的电容(也就是寄生电容Cp)的变化,有手指存在时寄生电容会增加,从而判断有触摸存在,而互电容是检测行列交叉处的互电容(也就是耦合电容Cm)的变化,如图2所示,当行列交叉通过时,行列之间会产生互电容(包括:行列感应单元之间的边缘电容,行列交叉重叠处产生的耦合电容),有手指存在时互电容会减小,就可以判断触摸存在,并且准确判断每一个触摸点位置。
触摸屏技术
  &&多点触摸技术下面介绍一下触摸屏。触摸屏,简单讲就是输入和输出合二为一,不再需要机械的按键或滑条,显示屏就是人机接口。
  图3所示为一个触摸屏模组示意图,整个模组由LCD,触摸屏,触摸屏控制器,主CPU,LCD控制器构成。触摸屏和触摸屏控制器是整个模组的核心所在,所以我们会重点介绍这两个部分。
  图4从上到下依次是:1表面护罩;2覆盖层;3掩膜层&标示层;4光学胶;5第一层感应单元与衬底;6光学胶;7第二层感应单元与衬底;8空气层或光学胶;9 LCD显示屏。
3.jpg (21.06 KB, 下载次数: 98)
13:25 上传
多点触摸技术
  表面护罩通常小于100um厚度。所有塑料覆盖层上面都需要硬护罩,这是因为手指触摸会划伤塑料表面,如果覆盖层是玻璃 可以不需要表面护罩,但玻璃必须经过化学加强或淬火处理,表面护罩需要与覆盖层进行光学匹配,以免光损失过多。
  覆盖层可以是0~3 mm厚,并不是所有的触摸屏都需要覆盖层,覆盖层越薄,越可以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感应灵敏度。常用材料有:聚碳酸脂、有机玻璃和玻璃。
  第三层是掩膜层与标示层,它的厚度大致是100mm。掩膜层位于覆盖物的下面,可以隐藏布线和LCD的边缘等。在设计中允许增加标示性文字或图标,不过标示物必须相当平整的压在ITO的衬底上,而且标示物材料应该是非导电的。
  第四层是光学胶,厚度约为25~200mm。光学胶越薄,信噪比越好,高介电常数(er)的光学胶可有更好的感应手指电容,从而也能获得更高的信噪比。通常应用 PSA压敏胶。
  第五层为感应单元与衬底,ITO涂层的厚度小于100nm,ITO涂层衬底可以是100 um ~1mm 的玻璃 (IR ~ 1.52)或是25mm ~ 300mm PET 薄膜 (IR ~ 1.65)。越厚的 ITO,单位面积电阻越低,信噪比越好;越薄的ITO ,透光率越好。衬底可以是薄膜或玻璃。如果ITO做在玻璃衬底的下表面,玻璃衬底可以作为表面覆盖物。&&多点触摸技术第六层又是一层光学胶,与前一层光学胶比较,这一层光学胶越厚信噪比越好,这一层光学胶通常与ACA - 各向异性导电胶结合使用
  第七层也是感应单元与衬底,它与第一层衬底的材料相同。注意薄膜与玻璃不要混合使用。如果ITO 在衬底上表面,厚的衬底 可以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如果ITO 在衬底的下表面,薄的衬底使信噪比更高。同样在边缘区域要求采用异向导电胶。现在已有单衬底工艺来简化生产和降低成本。
  第八层是空气或光学胶层,我们知道,空气的介电常数等于1,这可以减小来自LCD上表面的寄生电容。假如使用光学胶,可以使安装更坚固。需要使光学参数匹配可以使得光损失更小,需要选择尽可能最低介电常数的光学胶,还要保证ITO感应单元与LCD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250mm。
  最后是LCD屏,对于触摸屏设计来说,它是一个噪声源,噪声来自于背光,LCD像素驱动控制信号,通常不要采用被动点阵屏,这会在LCD的正面产生高压信号,尽量使用带Vcom的有源点阵屏,这可构成虚地或屏蔽功能;如果确实需要采用被动点阵屏,需要在触摸屏中再增加一个ITO屏蔽层,屏蔽层必须接地, 以去除寄生电容CP的影响。
4.jpg (9.37 KB, 下载次数: 98)
13:25 上传
多点触摸技术
  多点触摸屏控制器是触摸屏模组的核心,本文以Cypress的触摸屏控制器为例进行介绍。
  Cypress的触摸屏控制器是Truetouch系列,它基于已经被广泛应用的PSoC(可编程系统芯片)技术。PSoC是集成了可编程模拟和数字外围以及MCU核的混合信号阵列,所以PSoC的灵活性、可编程性、高集成度等特性同样适用于Truetouch方案。
  TrueTouch方案是感应电容触摸屏方案。前面已介绍了这种触摸屏的结构。可以说LCD的厂家和种类有很多,感应器件也很多,玻璃、薄膜、ITO等,甚至ITO的模型也有多种。Truetouch基于PSoC技术,所以PSoC的灵活性使得它和众多的LCD和ITO都能很好配合。
  为什么Cypress的触摸屏控制器起名叫做Truetouch方案,或者是说这个“True”是怎么来的?回顾一下触摸屏的发展历程,从最初Single-touch—只能有一个手指进行触摸或滑动;后来Multi-touch gesture也产生了—可以识别到两个手指的方向,但还不能判断出他们的具体位置,可以进行缩放、平移、旋转等操作;发展到今天—Cypress的True touch可以做到Multi-touch all-point,可以识别到多个手指并判断出准确位置,是真正的多点触摸,这也是True的由来。
  Truetouch的产品系列可以分成三类,单点触摸, 多点触摸识别方向(multi-touch gesture)以及多点触摸识别位置( multi-touch all-point)。每一类又有各种型号,在屏幕尺寸、扫描速度、通讯方式、存储器大小、功耗等方面作了区别,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Truetouch系列是基于PSoC技术的,所以这些器件可以使用简单方便但功能强大的PSoC designer软件环境进行设计。
  TrueTouch方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了触摸屏固有的美观、轻、薄特点,可以使客户的产品脱颖而出;采用感应电容触摸屏技术,不需机械器件,更耐用;拥有完整的系列,从单点触摸,到多点触摸识别方向,再到多点触摸识别位置;基于PSoC技术,使用灵活,可以和众多的LCD和ITO配合使用;PSoC所有的价值在Truetouch里都能体现,例如灵活性,可编程性等等,可以缩短开发周期,使产品快速上市,还有集成度高,可以把很多外围器件集成到PSoC(即Truetouch产品),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系统成本以外,还可以降低总体功耗,提高电源效率。
  多点触控技术分很多为种,但以下列4种较成熟。
  1、“LLP(laser light plane)技术”,主要运用红外激光设备把红外线投影到屏幕上。当屏幕被阻挡时,红外线便会反射,而屏幕下的摄影机则会捕捉反射去向。再经系统分析,便可作出反应。
  2、“FTIR(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技术”,会在屏幕的夹层中加入LED光线,当用户按下屏幕时,便会使夹层的光线造成不同的反射效果,感应器接收光线变化而捕捉用户的施力点,从而作出反应。
  3、“ToughtLight技术”,运用投影的的方法,把红外线投影到屏幕上。当屏幕被阻挡时,红外线便会反射,而屏幕下的摄影机则会捕捉反射去向。再经系统分析,便可作出反应。
  4、“Optical Touch技术”,它在屏幕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镜头,来接收用户的手势改变和触点的位置。经计算后转为座标,再作出反应。
  多点触控技术始于1982年由多伦多大学发明的感应食指指压的多点触控屏幕。同年贝尔实验室发表了首份探讨触控技术的学术文献。
  198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一种能够以多于一只手控制改变画面的触屏。同时上述于多伦多大学的一组开发人员终止了相关硬件技术的研发,把研发方向转移至软件及界面上,期望能接续贝尔实验室的研发工作。
  1991年此项技控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一种名为数码桌面的触屏技术, 容许使用者同时以多个指头触控及拉动触屏内的影像。
  1999年,“约翰埃利亚斯”和“鲁尼韦斯特曼”生产了的多点触控产品包括iGesture板和多点触控键盘。经过多年维持专利的iGesture板和多点触控键盘。
  2006年,Siggraph大会上,纽约大学的Jefferson Y Han教授向众人演示最新成果,其领导研发的新型触摸屏可由双手同时操作,并且支持多人同时操作。利用该技术,Jefferson Y Han在36英寸×27英寸大小的屏幕上,同时利用多只手指(拇指似乎还无法感应到),在屏幕上画出了好几根线条。与普通的触摸屏技术所不同的是,它同时可以有多个触摸热点得到响应,而且响应时间非常短——小于0.1秒。
  1、手机:
  2、电脑:
  3、系统:
  4、软件:
  要使用多点触控技术,装置必需配备触屏或触控版,同时需装载可辨认多于一点同时触碰的软件,相较之下,标准的触控技术只能辨认一点,是其之间最大的分别。 能让电脑感受到物理上的触碰的事物包括:热力、指压、高速摄影机、红外线、光学感应、电阻改变、超声波接收器,微音器、雷射波幅感应器及影子感应器等。
  现时已有若干多点触控的应用及计划。有些目的是令输入更个性化,不过这种技术最主的目的是带来人机互动新时代。
  当下流行的智能手机,都被认为不够人性化。因为,这些手机的用户界面40%被键盘占据,且控制按钮固定不变。如果把这些键盘取消,就可以得到一个巨大的屏幕。
  多点触控的出现是鼠标出现后用户控制界面的又一次全新升级,这种全新的用户界面通过创新的软件支持和超大的多点触控屏幕,能够通过手指轻松控制一切:通过Cover Flow滑动选择专辑,手指点击图片和邮件,任意缩放网页局部。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只习惯用鼠标来操控电脑画面,这导致多点触控技术无法在科技产品中获得完整的运用。在理论上,利用手指直接在屏幕上进行操作远比使用鼠标要来得更为精确。虽然这会让使用者耗费更多的动作及体力,却能够在操控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另外,目前有许许多多的3D影像或者是影像处理软件接口,在操控的过程中设计过于复杂,必须要搭配鼠标及键盘一并使用,甚至许多操作方式也依赖直觉及经验,才能获得最佳的操控方式。因此,多点触控技术,有望取代目前所使用的键盘、鼠标,将进一步体现出人性化操控接口的未来趋势。
& & 不错,多谢
非常不错的总结,收藏了!
非常不错的总结,收藏了!
不错,多谢
收藏了。顶上
不错,谢谢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028--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在线咨询QQ:
MSN: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怎么关闭触控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