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皮卡翻车致2死了吗」600块改装MacPro:如何重焕新生

焕然一芯 2011款13吋MacBook Pro测试
日 00:18&&&出处:&& 作者:张明仪&&
&&&&泡泡网笔记本频道3月7日 当全球各个媒体和果粉儿的眼球都集中在3月2日iPad 2发布的时候,与胰腺癌打了八年抗战的史蒂夫·乔布斯童鞋选择了“悄悄的进村,放枪地不要”这种方式一瞬间替换了苹果官网商店中所有的MacBook Pro机型,让所有媒体、用户以及同业厂商都大跌眼镜。嗯,要是以中国话来总结老乔这次的“行径”,就是一个字——蔫儿坏!
&&& 这次老乔全线更新了MacBook Pro机型的整体配置,使得新款的MacBook Pro成为了首款搭配Intel全新的SandyBridge架构的Core i5处理器以及ThunberBolt——雷电传输技术的量产型产品,这一次又让苹果成功的成为了产业领跑者。
&&& 13吋、15吋以及17吋版本的MacBook均是采用Intel全新SandyBridge架构处理器,其中15吋和17吋的版本还采用了AMD Radeon HD 6000系列的独立显卡,同时所有新版MBP机型都将4GB内存作为了标准配置,所以从配置上来讲,2011款MacBook Pro相比前代算得上是焕然一“芯”了。
&&& 随着美国时间2月24日苹果官网的更新,除大陆地区之外各地区官网都开始了新一代产品的销售,虽然大陆地区无缘首发阵容,但我们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从渠道商手中拿到了全新发布的五款中的13吋标配版,让我们以全新的角度来看看这次焕然一“芯”的MacBook Pro吧。
苹果MacBook Pro 13吋标配版本参数:
Intel 酷睿i5 2410M
处理器主频
处理器描述
双核心四线程, 可睿频加速至2.9GHz
主板芯片组
Intel HM65
2个内存插槽
最大内存容量
SATA接口, 5400转
内置吸入式, 支持双层刻录
显示屏类型
标准分辨率
集成Intel HD Graphics 3000
共享系统内存
流处理器个数
内置扬声器
内置麦克风
802.11a/b/g/n(300Mbps)
千兆以太网卡
2个USB2.0, 1个IEEE1394(FireWire 800)
Thunderbolt
1个音频/麦克两用接口
RJ45网线接口
SDXC读卡器
触摸板(多点触摸)
内置摄像头
锂电池(63.5WHr)
约7小时, 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Mac OS X v10.6
锂电池, 电源适配器, 说明书, 随机光盘, 显示屏清洁布
Mac OS X v10.6 Snow Leopard等
1年整机保修
背光照明键盘
&&& 相关文章:
&&&&《》&&& 《》&&& 《》&&& 《》
外观篇:外形未升级 铝合金机身引领时尚
● 2011款MacBook Pro:外观及材质部分
&&& 2011款MacBook Pro包装部分与上代保持一致的风格,如果没有包装盒边三个新技术的Logo标示和产品标签,真的无法分辨这到底是新款还是老款的MacBook Pro。
&&& 打开盒子直接看到的就是2011款MacBook Pro本体,用黑色的提手将MacBook Pro拿出来之后便可看到电源以及说明书等配件。简约、简单的风格与其它苹果产品包装风格类似。
&&& 去掉包装盒后的MBP组成非常简单:13吋MacBook Pro一台、说明书两本(内含两张光盘)、充电器以及港版电源接头。想得到诸如视频输出配件,大家只能去苹果专卖店继续为乔帮主贡献利润。
&&& MacBook Pro随机附带了两张光盘,其中一张为软件安装盘,另一张为系统恢复盘。系统恢复盘中包含了Mac OS X 10.6.6以及Windows版本的硬件驱动,这就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用户在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方便性,同时苹果的官方网站也提供了如何利用BootCamp为MacBook Pro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教学。
●&2011款MacBook Pro:尺吋及重量部分
&&& 2011版MacBook Pro保持了与上一代相同的尺吋,宽32.46厘米、高22.71厘米、厚度为2.41厘米。由于机身全部采用了铝合金材质,相比其它13吋机型MacBook Pro属于偏重型。
&&& 重量方面,MacBook Pro旅行重量为2.5公斤,而去掉电源和转换头的捉弄光亮仅为不到2.1公斤。背着它相当于在包里放了一瓶2升装的矿泉水,而旅行重量则是又加了一瓶550毫升的小瓶矿泉水。
●&2011款MacBook Pro:外部接口及功能键部分
&&& 了解MacBook Pro的童鞋们都知道,它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最大风格就在于外壳的材质和颜色,银色的铝合金外壳也让MacBook Pro成为了“拉风”的代名词。
&&& 接口方面新版MacBook Pro也和上一代产品没有明显区别,除了“雷电”接口——该接口提供了包含对PCI-Express和DisplayPort两种数据传输协议的支持,可以通过一块控制器和一条数据线实现两种高分辨率视频输出。
小提示:ThunderBolt——雷电接口的传输线速度即快又灵活,较FireWire 800快达 12倍,比USB 2.0快达20倍(理论数据),通过雷电接口用户可以连接多种多样的新式雷电外设,比如连接Apple LED Cinema Display和其他Mini DisplayPort外设也不在话下。同时用户最多可以串接六个设备,其中包括显示器。由于系统支持视频和8声道音频,因此用户可使用已有的HDMI转换器轻松连接电视机和家庭音响等兼容HDMI的设备。还支持现有的VGA、DVI和DisplayPort转换器。
&&& 新版MacBook Pro并未抛弃几近没落的红外线接口,不过也只能使用自家的媒体遥控器。
●&2011款MacBook Pro:散热方式部分
&&& MacBook Pro本身各位是看不到任何散热的孔位的,虽然它是全铝合金外壳,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完全靠本体被动散热就能正常工作。秘密就在屏幕和机体连接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就是整个MacBook Pro工作时最热的地方,在文章后面的测试环节我们也能向大家证明这点。
配置及体验:SNB处理器入主潮人装备
●&2011款MacBook Pro配置:焕然一“芯”
&&& 此次在13吋版本的MacBook Pro上苹果选择了不使用独立显卡的策略,让Intel Sandy Bridge处理器的核芯显卡在这里发挥作用。不过不同于台式机版本的Sandy Bridge处理器,笔记本版本处理器的核芯显卡为Intel HD Graphics 3000,而台式机版本只有带“K”字型号的处理器才配备的是Intel HD Graphics 3000,非“K”系列都是2000系列。
MacBook Pro MC700CH/A的配置列表
●&2011款MacBook Pro编辑体验:潮人装备
&&&&这次苹果在新版MacBook Pro上使用了FaceTime HD摄像头,苹果方面号称FaceTime HD摄像头可以带来3倍于前代摄像头的清晰度,非常适合在亮丽的 LED背光屏幕上使用,同时还具备更完善的弱光性能。用户可以与好友通过两台全即可实现720p的HD视频通话,还可与其他连接互联网的Mac电脑、iPhone 4或新款iPod touch的用户进行视频通话。
&&& 键盘右侧则是MacBook Pro的光驱部分,采用吸入式光驱的MBP在设计上内置了防尘抗噪设计,上下均有两层类似于隔音棉一样的“门帘”
&&& 通过一个手指就可以通过凹槽部分将MBP打开,同时笔记本本体不会由于下盘不够稳重而翘起。这种设计目前只有苹果、ThinkPad等少数笔记本产品可以做到。
MacBook Pro霸气的金属质感至今未有哪款产品可以完全的学到其精髓
性能:完整体现SNB处理器的高性能
&&& 这次我们测试的13吋版MacBook Pro采用Intel Core i5 2415M处理器,采用32nm制程工艺,拥有双核心四线程,工作频率为2.3GHz,TDP功耗为35W。同事处理器集成了Intel HD Graphics 3000核芯显卡,支持DirectX&10.1,工作频率为650MHz。
&&& 这次苹果在MBP上标配了4GB的内存,选用的是来自美光的颗粒,工作频率为DDR3--9-24。
● Windows 7性能评估得分
&&& 由Windows 7性能评估得出的结果,基本的分为5.6分,由于Intel核芯显卡的性能暂时还无法和独立显卡相提并论,但5.6的得分也属于较高的得分了。
&&& 我们换一种思路来看,如果这台笔记本采用的是独立显卡,那么主要影响性能的部件就变成了5400转的硬盘和DDR3-1333规格的内存。由此我们可以预见15吋独立显卡版本的MacBook Pro性能瓶颈将出现在标配的硬盘上,所以如果您有意购买MacBook Pro的话,推荐您自选配置将5400转硬盘更换为7200转,如果您不在意性能,那么5400转的硬盘则会比7200转硬盘带来更多的续航时间。
● 处理器性能测试:wPrime
&&& wPrime所测试的处理器能力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一款处理器的计算性能,32M成绩20秒左右,1024M接近700秒的成绩属于SandyBridge核心Core i5处理器的正常水平。
● 内存性能测试:AIDA 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 内存读取性能15.4GB/s、写入性能15.4GB/s、拷贝性能16GB/s,相比Intel上一代处理器的性能,不得不说此次Intel在SNB处理器上的性能飞跃为新老MacBook Pro之间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 磁盘性能测试:HD Tune Pro 4.0
HD Tune Pro基准测试
HD Tune Pro随机存储测试
&&& 从硬盘的测试成绩来看,虽然SandyBridge处理器为MBP带来了新生,但5400转的硬盘确实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相信如果有了固态硬盘的支持,新MBP在磁盘性能方面相比上一代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 图形性能测试:3DMark 06
&&& 在3DMark 06测试中核芯显卡表现出了其应有的实力,3460的得分已经超过了上一代MacBook Pro的集成显卡,但相比中档独立显卡还是有一定差距。
● DX9游戏性能测试:StreetFighter IV
&&& 街头霸王4的测试中高频处理器带给核芯显卡性能的提升非常显著,接近50FPS的得分也保证了游戏可以基本流畅运行。
● DX10游戏性能测试:BioHazard V
&&& 在DirectX 10的游戏测试当中,核芯显卡的性能基本可以满足生化危机5这款中量级负载的游戏,也就是说如果您对画面要求不是很高的话,新款MacBook Pro还是可以基本满足一些中小型游戏的。
● 整机性能测试:PCMark 05
&&& 处理器和内存部分的得分都相当的高,而磁盘和显卡的得分则相对低了许多,这样的得分反映出来的结果就是这款MacBook Pro其实并不适合娱乐,在移动办公领域它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高清播放测试:720p影片硬解码播放
&&& 鉴于13吋MacBook Pro采用的是分辨率的屏幕,所以硬解大于800线的视频对于用户日常使用没有实际指导意义,所以选用了一段x264编码的720p视频来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非常明显,在核芯显卡强大的解码功能之下,处理器的占用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下,这样的处理器占用率对于笔记本的续航能力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
● 性能测试部分总结:
&&& 从测试整体结果来看,搭配了Intel SandyBridge处理器的MacBook Pro在性能上确实是十分的“给力”,同时在4GB内存成为标配的情况下为办公性能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而核芯显卡在图形处理能力方面虽然不如独立显卡般“勇猛”但作为集成显卡,它目前所能完成的工作已经超出了整合平台的范畴,直逼低端独显。
● MacBook Pro工作发热测试:热成像仪
Mac OS待机工作状态下的基本状态成像图
Windows下满载状态的热成像结果:最高温度61.9℃
Mac OS X下满载状态热成像结果:最高温度为49.3℃
两种操作系统下的发热情况整理
● 发热测试总结:
&&& 综合来看,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整机的发热程度相较Mac系统要高出很多,这也就间接的证明了MacBook Pro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各部件的功耗要比Mac系统下高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号称MacBook Pro在Mac OS下可以续航长达7个小时而在Windows系统下待机却大幅缩减的问题所在。
&&& 其实MacBook Pro背部46℃的温度即便是直接接触皮肤的话也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但如果高达60℃的话一般人的皮肤可就接受不了了……
● 续航能力测试:模拟各种环境
&&& 我们分别测试了三种情况以模拟用户日常的使用:
&&& 1.正常使用:网页浏览+MP3播放&&& 2.满负载运行:处理器保持满载&&& 3.视频播放:720p视频播放
Windows 7下的续航能力测试——Imtec Battery Mark
&&& 同时我们在两种系统下都进行了这三项测试,得出了如下结果:
● 续航能力总结:
&&&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MacBook Pro比较“忠诚”的一面——在Mac OS X下续航时间虽然没有达到官方声称的7小时之多,但实际上正常浏览网页+听歌也可以达到5个多小时,而同样的负载在Windows 7下则缩短到3小时都不到……毕竟MacBook Pro是苹果自家的产品,其整体的电源管理都是针对Mac OS而设计,并非是针对Windows 7,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这也不算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情了。
总结:13吋MBP的表现代表其他产品更优秀
● 测试总结:为何13吋的MacBook Pro没有搭配独立显卡?
&&&&从各项得分我们也可以分析出MacBook Pro 13吋版本的定位来,处理器和内存性能极其强劲,而图形性能和磁盘性能则成为整机性能的短板。有的读者会问,SandyBridge处理器性能这么强大,苹果为何不干脆也在13吋产品中加入独立显卡?这样不是大马拉小车么?其实不然。
&&& 从产品尺吋上来看,13吋的笔记本产品基本都不是主推娱乐性能的,而强调移动性和商务性能则是这类消费人群的诉求点。如果加入了独立显卡,的确会使图形性能有比较大的提升,但其直接结果就是会导致13吋的MacBook Pro产品在整机尺吋上的加大、续航能力的下降以及产品整体成本上的增高,同时还会模糊这个尺吋产品的定位。所以综合来看,13吋的MacBook Pro采用核芯显卡而非独立显卡的决策并非拍脑袋决定的,毕竟苹果在产品数量上是远不及其他一些笔记本厂商的,所以在产品定位上就要做到异常的精准。
● 由13吋MacBook Pro的表现可预见其它产品同样优秀
&&& 从各项测试的表现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Intel新一代酷睿i系列处理器的强大性能,虽然在图形性能上13吋的MacBook Pro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并不是非常好,但从这一点也就让我们对15吋以及17吋等采用独立显卡以及Core i7处理器的MacBook Pro产生了更大的期待。
配备了独立显卡的15吋和17吋的版本性能将更加优秀
&&& 自从老乔宣布了苹果产品将采用Intel处理器之后,似乎苹果的电脑类产品直接就从高不可攀被拉到了平易近人。而Intel也并未让苹果失望,从Core 2 Duo系列处理器到现在的Core i5、i7系列处理器,每一次的更新换代都让苹果在产品性能上有了非常大的飞跃。再加上Intel和苹果在技术上的紧密合作,从之前的虚拟化技术到现在的雷电接口,我们相信类似于此类两家共同研究开发的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苹果的产品上,同时这也就间接表明:苹果与其他笔记本厂商之间在技术上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 不过话说回来,差距并不是仅仅通过技术的更新和一味的模仿就可以缩短的,苹果及其产品的不可复制性一次又一次的被各种想要靠模仿出位的人们验证着,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亦或是MacBook Air都是这样。这就是苹果,照猫画虎是学不来的。■
屏幕:13.3英寸 CPU:Intel 酷睿i5 2410M 内存:4GB(4GB×1) 硬盘:320GB 显卡:Intel GMA HD 3000 其它性能:背光照明键盘 系统:Mac OS X v10.6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爱玩客iVankr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转载]MacBook&Pro的win7+Mac&OS双系统多分区方法
&&&&前几日,俺的发小兼老大打电话咨询,说他的一位同事给自己的mac装windows的时候装坏了。现在水果本本无法开机了。询问中发现,由于该仁兄的疏忽,在做分区格式化(windows)时把EFI的GUID分区200M给干掉了。。哈。。。<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sinaimg.cn/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0EN00SIGG.gif" TYPE="face"
ALT="[转载]MacBook&Pro的win7+Mac&OS双系统多分区方法"
TITLE="[转载]MacBook&Pro的win7+Mac&OS双系统多分区方法" />看来。。不光我干过这种事情,大多数的人都习惯“我的硬盘我做主”了。。。
&&&&对于EFI的GUID分区表我就不描述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网上去搜搜相关资料,本文在后面会给出简单含义,百度上抄的哈~
言归正传,GUID分区表是Mac重要的主分区信息,可以说,没有了GUID,苹果是无法启动任何系统。那么,我们要装windows和mac双系统的话,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用mac自带的bootcamp。。。这个东东很牛,10.7的lion就自带该功能,直接运行它进行分区和驱动下载备份就足够啦~但是,他也有个让所有双系统粉丝头痛的问题,这货不能多分区!简单的说,它只能为mac和windows各创建一个分区,同时,创建后的分区不可以重分配大小,windows不可以创建逻辑分区。如此一来,我们就只能对着一个mac主盘,一个windows系统盘C。如果你用过一段时间后发现,windows系统出现问题或者空间不足,那么,恭喜你,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全部抹掉重新分区装系统。而且!苹果官方是不会为你的系统和操作“负责”的。
&&&&第二种,也就是我要介绍的这种安装方法,同样,苹果也不会为我们的系统“埋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行分区,做到windows系统与数据分离。就算系统崩溃也不会受到影响。真正做到我的硬盘我做主!这个方法仅限于刚刚买到mac的原始苹果机。同时需要拥有一张mac系统安装盘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1
将mac系统安装盘放入CD,开机进入光盘。选择“磁盘工具”---选中硬盘--“分区”进行分区操作。注意,因为windows默认只能识别4个主分区,而我们的200mEFI已经占用了一个。SO。。。。。MAC系统只能很抱歉的移位置了。。。。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新机操作了。没有数据嘛。。如果你想给已经有数据的MAC做双系统多分区,就只能先把数据保存备份到移动存储设备了。。。。
&&&&&&&&&&2
分区时一定要按照如下分区方式:第一块EFI(隐藏的);第二块(也就是你分配的第一个分区)到第4块(你分配的第3个分区)为ms-dos(FAT)。这里你可以自己设置多少个,但是千万不要多于3个,原因是windows除了这3个分区,不会再认后续的主分区(windows识别4个主分区和主分区下的逻辑扩展分区)但是mac
OS可以识别最多128个主分区。
&&&&&&&&&&3
设置第5块(也就是你分的第4个分区)到后面多个为MAC
分区,(日志)注意,不要选择区分大小写的。网上有人出现过某些软件,如adobe的软件是要求分区不区分大小写的。
&&&&特别要提醒的是,所有的分区大小和分区数量的分配调整,都要在2,3步完成。尤其是windows分区,不然进入windows后再进行分区操作会导致EFI里信息的破坏造成严重后果,也就是文章开篇那位杯具仁兄出现的情况。切记!切记!
&&&&&&&&&&4
安装系统,首先建议安装windows系统,同时,安装前要先对刚刚分配的windows分区做格式化,仅仅只对windows分区做。系统可以安装在任意windows分区(自己分配的),我在1分区下装的,2分区作为windows专用盘,3分区作为mac与windows数据互换空间,这里我咨询过权威专家,ms-dos(fat)分区mac和windows都可以识别使用,但是单一文件不可以超过4G,32位分区格式所能识别的最大文件大小。网上有人说第三分区(也就是自己分的2分区)装了windows会报错。。我还木有试过,专家解释说没有问题。以后有机会诸位童鞋可以试试验证一下。嘿嘿嘿。。。。。。。。
&&&&&&&&&&5
安装完windows后,进入mac系统安装盘,选择安装系统,在你分的mac分区安装系统。至此大功告成!
&&&&以上方法本人用MBP-370实验过,没有任何问题~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最后非常非常感谢对本文操作方法给出绝对权威指导的刘岩峰老师。感谢他对俺的细心指导!同样感谢网上诸多先人给出的经验和方法供我等后辈借鉴学习!Thank
you very much!
在这里在赘述一点lion版本MAC的分区问题,之所以说bootcamp只能给windows和mac一个分区的原因是,由于lion版本新增了recovery分区(600多M),同样是主分区形式,直接在mac主系统后生成,因此,算下来EFI+MAC+RECOVERY已经占去了3个主分区,只给可怜的windows一个分区位。因此。。就有了上述第一种这个鸡肋又蛋疼的单分区双系统模式。
EFI,可扩展固件接口英文名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的缩写,是英特尔推出的一种在未来的类PC中替代BIOS的升级方案。
GUID,一种由基于 Itanium 计算机中的可扩展固件接口 (EFI)
使用的磁盘分区架构。与主启动记录 (MBR) 分区方法相比,GPT 具有更多的优点,因为它允许每个磁盘有多达 128 个分区,支持高达
18 千兆兆字节的卷大小,允许将主磁盘分区表和备份磁盘分区表用于冗余,还支持唯一的磁盘和分区 ID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黑&白」 Mac Book Pro 13 与 Razer Blade 14 外观比较丨数字尾巴
作为两家公司的旗舰笔电,在外观上有许许多多的相似与差异。一家是什么都做的全球顶级的科技公司,另一家则是全球顶级的外设厂商之一。在尾巴潜水已久,心血来潮地打算好好写个帖子。之前用的是AW 14,但由于加上电源适配器重量接近6kg,就换了Razer Blade 14,给肩膀肩负了。但是Razer Blade 14的散热真的是相当感人,大型游戏玩一会儿键盘上方就开始发烫,由于金属机身,使得发热更为明显,有时甚至有些烫手。玩游戏还是外接键盘吧。目前今年新出的这款Razer Blade 14号称全球是使用GTX 970M显卡中最薄的笔电。因为家里光线差,桌子已经全是划痕,就和基友跑到星巴克拍了。下面,上我们今天的主角 Mac Book Pro (13寸,由基友提供)与 Razer Blade 14 (2015,自己的)。
从整体外观上,两款笔电极其相似。
键盘布局上,主要的差别在于方向键左右的大小,以及部分功能键的区别,键程相差甚微,敲击时的手感上,MBP 13 比 Razer Blade 14&&回馈更加明显一些。
从此图中可以看出,MBP 13并没有在机身上进行音响开孔,而Razer Blade 14则于MBP 15寸的相同,在键盘两边进行开孔。
MBP 13寸与Razer Blade 14,显示屏相差一寸,整体机身相差并不是非常大。
厚度与重量: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MBP 13的厚度为1.8cm而Razer Blade 14则为1.79cm,从图上看似乎还是Razer Blade 14更厚,或许是拍摄的问题。至于重量,官方给出的数据,MBP 13为1.59kg,Razer Blade 14为1.9kg。放在手上还是能明显感觉出差异的,但两者在笔电中都已经属于轻量级的了。
MBP 13的左侧有一个电源口,两个雷电口,一个USB 3.0和一个3.5mm的耳机插孔,而Razer Blade 14则是一个电源口,两个USB 3.0和一个3.5mm的耳机插孔。布局上两者极其相似。而右侧,MBP 13有一个USB 3.0,一个HDMI接口和一个SD卡的插槽,Razer Blade 14则为一个锁口,一个HDMI接口,一个USB 3.0。Razer Blade 14没有SD卡插槽这个设计对摄影的朋友来说真的是很不方便。机身后边转轴处,MBP 13是黑色,与机身颜色不同,还是比较喜欢像今年的MB那样机身一体颜色的。Razer Blade 14则保持与整体机身相同的颜色。
两款笔电A面的Logo都是采用屏幕背光来发光的,Razer Blade 14的Logo在白天发光时并不容易被察觉。两款笔电的A面,都只有一个Logo,极为简洁。MBP 13 A面平整,Logo处有凹陷,Razer Blade 14除了Logo处的凹陷,中间一块相对于两边是略微凹陷的,过度处就像刀刃一般。
一张万能的图233,两者的显示效果都很优秀,屏幕并没有漏光(万恶的AW各种漏光),MPB 13采用的是
的Retina光面显示屏,而Razer Blade 14我买的是1080P版本的,雾面屏。个人认为笔电上 1080P已经足够了,再高的分辨率没什么必要,所以并没有买3K版本的Razer Blade 14。另外,两者屏幕的厚度也几乎是一样的。
两者的散热口都是在转轴处,所以发热都主要集中在键盘上部分。
MBP 13的名字在机身底部,而Razer Blade 14则在屏幕下方,平时不细看完全是注意不到的。
我们的iphone6,我的ipad air 2 和基友的Lacie P9223 Slim 数字尾巴限定版。&&
快给朋友分享吧!
请先登录再评论...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让你的笔记本重焕新生 笔记本升级SSD
让你的笔记本重焕新生 笔记本升级SSD攻略
天极网笔记本频道
作者:D.Va爱你哟
责编:陈皓天
1前言:为什么要升级SSD?
  【天极网笔记本频道】你是否觉得自己的越来越难用?明明新买的不到一年就开机慢的要死?打开PhotoShop等半年、开网页要半天?别担心,你的不需要换新,只需要进行一些小小的升级!
  前言:为什么要升级?
  我们都听说过“木桶理论”,对于电脑来说也是这样。一脑的性能往往并不取决于性能最强的部件,电脑的使用感受更大部分在于其性能最差的那个部件。所以,对于一般的笔记本而言,和等等往往不是导致电脑运行缓慢的直接原因,而是负责存储的机械硬盘,尤其是那些5400转的笔记本。
  我们都知道芯片界的“摩尔定律”,CPU和内存等等芯片产品遵循着这个发展规律在不断提高着性能,而作为存储部件的硬盘,则由于其存储介质的原因,并不属于芯片产品,所以导致了其性能提升相比CPU等的提升显得缓慢不堪。不仅如此,由于硬盘的工作原理,就导致了它在读写数据时存在寻道时间,这也大大增加了其读取零散文件的延迟,而这种碎片文件读取能力的低下却正是导致电脑运行缓慢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说,现在电脑硬件的瓶颈就在于传统的机械硬盘。
这是一块SSD,不同于传统机械硬盘,它的内部是由一个个闪存颗粒组成的
  既然如此,我们便能知道,提升硬盘性能才能提高我们使用电脑的体验,于是,SSD便横空出世了。SSD由于其存储介质和原理与传统机械硬盘全然不同,所以在大幅提高了读写速度的同时更极大地提高了随机读写性能,这对于电脑来说是飞跃一样的提升。所以,想要旧电脑重焕新生,升级一块SSD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做法。
2第一步:确认需要的SSD类型和升级方案
  第一步:确认需要的类型,选择升级方案
  升级SSD最重要的就是先确定自己的能不能升级SSD,目前市面上主要存在两种形态的SSD,即传统2.5寸SATA接口,以及mSATA接口的固态。这两种SSD在性能上并没有什么差距,主要区别就在于其接口的不同。近几年的笔记本产品基本都配有SATA磁盘接口,因此都能升级SSD,而以前的旧一般都是IDE接口,就没有必要升级了,所以,在准备升级之前,可以下载一个磁盘工具CrystalDiskInfo检测一下爱机是否是SATA接口,如果是,则安心升级吧,另外如果您会拆机,把硬盘拆下来看看也能知道是不是SATA接口。
从左至右依次为:机械硬盘/普通SATA固态硬盘/mSATA固态硬盘
  由于笔记本本身已经自带了一块硬盘,而一般的仅有一个硬盘位,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升级SSD的话,有三种方法:
  方法1.直接安装。如果笔记本有额外mSATA接口,则直接安装mSATA接口SSD(采用mSATA接口SSD);如果电脑有额外SATA接口硬盘位,则直接安装SATA接口SSD(采用SATA接口SSD)。这无疑就是最好的办法了,可以在不涉及原装硬盘的前提下实现升级SSD,故不涉及到数据迁移问题。
mSATA尺寸很小,并且采用PCB版式
  方法2.换掉旧硬盘(采用SATA接口SSD):这种方法最为便捷,任何支持SATA接口的笔记本都可以升级,但缺点就是如果购买的SSD容量小于原装机械硬盘,则会出现数据迁移和电脑磁盘空间变小的问题。
  方法3.使用托架安装在光驱的位置上(采用SATA接口SSD)。这也是对SSD的价格和容量进行妥协的结果,毕竟SSD价格仍比较昂贵,而光驱已经成为了我们基本不再使用的一个设备,所以将它替换成SSD是目前升级SSD的方案中被采用的最为广泛的做法。但如果你的电脑中既没有光驱又没有mSATA接口,那么就只能使用方法2了。
  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是否拥有额外的mSATA接口或者光驱来选择购买哪种SSD。
3第二部:安装SSD
  第二部:安装SSD
  方法1:这是针对有额外的mSATA接口或者位的的安装方案。你只需要准备一把螺丝刀和一块崭新的SATA/mSATA即可。
黄框:mSATA;红框:SATA硬盘位
  以上图为例,打开电脑后盖,露出硬盘位或者mSATA接口位置,如果是SATA接口的SSD则安装在SATA硬盘位上,即图中红框部分。如果是mSATA接口则安装在mSATA接口上,即图中黄框部分,这样一来SSD就安装好了。意的是,SATA硬盘大多数是插拔式的,安装时请勿从根部向上提起,以免损坏接口。安装硬盘后需要拧紧螺丝,以防硬盘脱落。
  方法2:该方法也比较简单,你需要的也仅是一把螺丝刀和一块崭新的SATA接口的SSD。
2.5英寸机械硬盘
  以上图为例,打开电脑后盖,露出电脑自带的原装硬盘,即图中黄框部分,然后仔细地将其固定螺丝一一取下,便可拔下硬盘,然后将新买的SSD装上即可。意的是,安装硬盘后需要拧紧螺丝,以防硬盘脱落。同时也需要注意,SATA硬盘大多数是插拔式的,安装时请勿从根部向上提起,以免损坏接口。
  方法3:我们的目的是将SSD装在位上,而不去涉及原硬盘,所以我们所需要的也仅仅是一把螺丝刀、一个崭新的SSD以及一个相应的光驱托架。
  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将SSD装到光驱托架上,一般的光驱托架上都会有详细的安装方法。然后将的光驱拆卸下来,再将光驱托架插到光驱的接口上,即大功告成。
  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事实上拆卸光驱也是有一些难点的,这里小编就着重提醒大家几点:
  1.拆卸光驱前,先开机将光驱弹出,然后关机并断电;
  2.在上找到光驱固定螺丝,并将其卸下。一般只有一颗螺丝,并且在螺丝旁边有注明,然后就可以将光驱拆下了;
  3.将光驱的前挡板拆下,再将挡板安装到光驱托架上(这一步比较复杂,网上有详细教程可以仔细看一下);
  4.将光驱托架安装回硬盘位即可。
4第三步:分区、格式化并安装系统
  第三步:分区、格式化并安装系统
  在升级后,首先要对SSD进行格式化和分区,然后再安装系统。SSD的格式化和分区,与普通机械盘大同小异,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由于SSD的特性,需要进行4K对齐。
  对于方法1和方法3来说,由于原装的还在,所以可以进原来的系统里为SSD格式化和分区。在WIN7、系统中格式化与分区可以通过系统中的控制面板进入磁盘管理系统,在这里直接对SSD进行分区以及格式化。分区与格式化过程中,系统会自动选择最佳方式,所以不需要手动进行4K对齐,只需一路确认即可。在这之后,就可以正常地进行系统的安装了(网上有安装教程,此处不再叙述)。
Windows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软件即可为SSD分区并格式化
  而对于方法2来说呢,则需要在安装SSD前给SSD分区并格式化,然后再通过GHOST软件等将整个系统盘给克隆到SSD中。不仅快速而且原汁原味,保持原有的面貌,无需重新安装系统、驱动和各种软件。
通过GHOST来克隆原系统又快又方便
  这里需要提一点的是,由于SSD拥有众多新特性,所以XP以及更老的系统并不能完全发挥SSD的性能。所以如果想体验SSD真正的爽快感,还是推荐安装win7及更新的系统。
  本次电脑极知为大家带来的升级攻略之SSD篇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相信你通过以上几个步骤,你就可以给你的电脑安装一块全新的SSD。而那些还没有动手的同学,想要让自己的笔记本快起来,那你也赶快动起来吧!相信SSD带给你的急速畅快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作者:D.Va爱你哟责任编辑:陈皓天)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手机软件办公游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自卫队卡车翻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