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00 万的年轻人该有的生活态度都是怎样生活的

年薪 100 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ZAKER新闻
互联网早读课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作者:
另维来源:
另维(ID:lingweijiayou)编辑:Juvae税季,我 Facebook 的码农好朋友纷纷找我报税。我一看工资单,惊呆。" 我知道 Facebook 工资高,但是一帮二十二三岁的键盘侠,本科刚毕业,年薪人民币 110 万,太夸张了!"" 我明年涨工资,30%,不过我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更多。"这些被高薪宠坏了的年轻人,还挺把自己当人物。- Ⅰ -我特别喜欢 Facebook 办公室。
坐落在西雅图市中心,落地窗,雨城最好的风景全在窗外,桌贴着窗,椅自由搬,色泽利落,空间辽阔。角落里,架子上摆满零食,冰箱一拉开,牛奶酸奶汽水啤酒,应有尽有,全是昂贵的品牌。开放式厨房里可以磨咖啡,水果放在精致小篮子里。一切摆设都费了心思,不突兀,处处是美感。最重要的是,一切都免费,随便拿。这是茶水间。办公区全是苹果电脑,忽然穿插一张德州扑克桌,不远处还有我认不出作用的圆柱体,好朋友上前一拉,竟然露出一张床。据说没灵感或者工作累了的码农,可以进来睡一睡,隔音隔光。够好玩了吗?不够,往下几层楼,有游戏室。沙发电视,Xbox,乐高、健身球和一篮玩具随地散落,右手五米还有乒乓球台。美国人总误以为中国人都是乒乓球神,Facebook 里亚裔员工多达 34%,到处听得到中国话,乒乓球台大约是讨好他们的礼物。哦,自动贩卖机里的键盘,鼠标,U 盘,耳机,充电器……只刷工卡不掏钱,随便拿不限量。食堂呢?厨师经常换,各国菜色时常更新,大到容得下全公司员工。每周五,很少来西雅图的扎克伯格在这里为他们主持视频会议。偌大一栋 Facebook ,一派 " 世界大同,天下为公 " 的景象。- Ⅱ -大学时最好的玩伴,不少流落在这里,周末找他们玩,一问,总在办公室,我因此也成了常客。坐在窗边聊天,经常有路过的中国人,寻中国话找来加入。怎么一个个周末都不回家?我问。" 办公室比家里好玩啊,有吃有喝有玩具。"" 网速巨快!"" 扎克伯格在哭泣,养了一窝爱占便宜的小鬼。"" 他应该在偷笑。我们吃饱了玩累了,只能想起没写完的代码。回回抱着来玩的心,干加班的事,还没有加班费,这点零食饮料,我们吃破肚子也吃不够加班费。" 他们反驳。" 扎克伯格太聪明。" 我由衷感叹。
" 嗯,这里的人都聪明。"有吃有玩,风景宜人。我看见不远处,金发小哥带着女朋友在茶水间约会,女友煮咖啡,他写代码。光线洒进落地窗,铺在他们年轻的身影上,和谐静谧,像一幅画。这样的工作环境,加 110 万人民币的入职年薪,简直是天堂。他们竟然三不五时,盘算辞职。凌晨三点,我会突然接到电话。" 我想到完善我们构想的方法了(此处省略三千字)!你不是要回国卖书吗,记得做市场调查,差不多的话我立刻辞职!"- Ⅲ -我第一次见他,是在四五年前的 24 小时图书馆,戴着耳机敲着键盘,眉飞色舞,噼里啪啦,动静特别大。我远远看见,想,图书馆里打游戏,能不能低调点。走近一看,居然是在写代码。
他顺利考进录取率极低的计算机科学学院,学弟学妹组队求经验,如何管住自己刻苦学习,他说不出来,我教他," 你当时一天自习七小时,为保证自己避过食堂高峰期,六点前吃饱入座,带一袋牛肉干,防止后期因为饥饿影响效率,是很能震慑晚辈的经验嘛。"
他摆手,不肯坑人。
" 每个人不一样。对我而言,把时间花在编程上,是我觉得最有意义、最开心的事。自律对我而言,是我贴近我想成为的样子的手段。所以我越自律越幸福。如果他们觉得人生只有管住自己、学好代码才有出路,越自律越痛苦,然后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自我洗脑要多吃苦,自杀怎么办?我不觉得我苦,我很幸福。"
自此,我停止传播 " 一天自习七小时 " 小组的传奇。
" 学长当年超努力,所以他成功 " 这碗鸡汤有毒,如果努力本身不能使你快乐,漫漫前路,便只剩压力和痛苦,每天调节自己的负能量都来不及,谈何出类拔萃?任何行业,努力至多帮你存活,不会帮你出类拔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会。他年薪百万后,又时常有人问," 学长,你迅速走上人生巅峰的秘诀是什么?"" 哪里巅峰了?我现在是积累、蛰伏阶段,我的人生还没开始。"是的,他会在凌晨三点决定辞职,上班之前打消念头。打电话给我,说舍不得他的导师。Facebook 为每位新员工配备导师,带他们项目,教他们技术,解答他们的一切问题。他常念叨,离开大学后,Facebook 是他能找到的全世界最好的学校。他是导师的忠实粉丝,想跟完手头的项目,多学一些再走。
他已经跟完好几个项目了,每完成一个,一帮大学玩伴都为他庆功,相约吃饭,滑雪,出海,自驾 2000 英里,南美三日游……我感叹,离开 Facebook ,你就要和说走就走的自由,五星级以及头等舱说拜拜了。他说,没关系啊,这些东西没有就算了,这么些年我看着自己进步,一直挺开心的,又不是到了 Facebook 才开心。如果有地方能让我更好地学习和施展,我愿意去的。吸引他的,从来不是百万年薪,而是学习机会。他最大的快乐一直来自学习本身。- Ⅳ -" 一天自习七小时 " 小组的另一玩伴,如今在微软总部的 Surface Pro 团队。同类公司的码农都有值日任务,大约每两个月 on call 一周——世界各地分公司及客户工程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值日生必须 24 小时待命,即时解决。微软哥 23 岁,单身独居,大年三十 on call ,我可怜他,叫他来家里蹭饺子。一帮留学然后留下的朋友,一齐与家人视频通话。七八个屏幕开着,家长互相拜年,感谢他女儿照顾我儿子,其乐融融。忽然微软哥电话响了,他一跃而起,跳进工作状态,敲键盘,说英语,全场视频为他静音。那是西雅图的凌晨两点。结束后,他父母连同三姑六婆,七嘴八舌教育他。" 赚那么多钱干什么,辛苦成这样,有命赚没命花!钱固然重要,但是赚个差不多就行了,为了工作不要命,迟早后悔,生活也很重要,诗和远方也很重要。"他点头,不反驳,他曾经试图告诉乡亲,他除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他做出了牛逼的产品,但是乡亲们依然只记得他赚钱。年纪轻轻,卖命赚很多钱。
" 工作就是我的诗和远方啊,为什么他们不懂?" 微软哥问过。这世上大约有很多人没有体会过,做一份热爱,擅长,出产价值的工作,然后从中自我实现是怎样的感觉——所有的快乐,来自学习、积累、进步,来自打磨一个产品,不断把它变好,看着它把世界变好。他们没有体会过,不知道这种感觉存在,他们只能看到他们看得懂的,钱。所以年轻的成功人士在他们眼里,仅仅是工作很辛苦,赚很多钱。他们在透支健康,过度辛苦。还是我这样轻轻松松,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更幸福快乐。其实只是理解不了别人追求的生命意义,以及别人从中获得的幸福快乐。新产品上线前半年,微软哥凌晨四点更新朋友圈。" 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地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他的辛苦不叫辛苦,也不为百万年薪。辛苦是他获得自我实现的途径,自我实现使他无穷快乐。- Ⅴ -高中同学让我托朋友内推 Facebook 。他自小是 " 别人家的孩子 ",省重点高中年级前三,弹钢琴练跆拳道还会唱美声,考取全国最好的大学,毕业留学。高中几年,他被老师宠上天,人人都觉得他是偶像剧男主角,未来要称霸世界。可是六年过去,他成了一个虽然履历不难看,但极其平庸的人。听从老师父母的联合建议,为不浪费高分,选了门槛最高的经管学院,后发现编程吃香高薪且最容易留在美国,研究生转向。但找到工作后,发现美国是一个六点下班没什么夜生活的无聊地方,时不时感叹:" 努力这么久原来不过是这样的人生。"" 就这样了吗,我就要这样结婚生子老下去了吗?"但好歹衣食有谱,学历好看,偶尔抱怨一下,总被说是在炫耀。看到 Facebook 里,同龄人普遍乐观,朝气,越拼搏越快乐,还年薪百万,软福利好得世界闻名,十分向往。但他没有通过 Facebook 面试。- Ⅵ -一起吃饭," 七小时 " 小组照例说起理想,说起工作所学如何帮他们靠近理想,眉飞色舞,老同学坐在旁边,生出一股浓郁的自卑。" 我发现这些人都是一早就认定了想干什么,然后整个人生都在为理想积累力量,所以谈起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眼里有光。太幸运了。"我说,你自己不去寻找和守护理想,怪谁呢?我起初觉得扎克伯格可怜。挥舞着百万年薪找来的人,一群一群的蠢蠢欲动,满脑子辞职的念头。后来我懂了,扎克伯格不是找不到拿了 100 万就愿意在 Facebook 赖到海枯石烂的人,他是不想要。他找来的年轻人,不看鸡汤,他们自己就是鸡汤。以学习为最大乐趣,渴求自我积累,沉迷自我实现,不怕失败,充满梦想,并且自信到,认为自己也能用双手改变世界。他找的是想成为扎克伯格的人。这真是个无解的矛盾。扎克伯格 22 岁拒绝雅虎 10 亿美元的收购。那些能让 Facebook 挥舞着 100 万年薪拼命挽留的年轻人,都不是追求 100 万年薪的人。投稿邮箱:本文由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科技频道7小时前
钛媒体4小时前
钛媒体4小时前
腾讯科技7小时前
科技频道10小时前
科技频道9小时前
驱动之家3小时前
凤凰科技2小时前
驱动之家4小时前
App精选7小时前
天极网4小时前
智友社区5小时前
科技频道12小时前
中关村在线7小时前
中关村在线7小时前年薪100万都不是中产阶级 好想哭......
2018年开工第一天,不想灌鸡汤,本文或许令人不适。“中产”定义自打“中产阶级/阶层”概念出现,总有人试图给出定义。搞不清何为“中产”却试图定义“中产阶级/阶层”,注定是缘木求鱼。最常用的标准是收入,如“日薪10美元”“日薪85美元”“一线城市家庭月收入4万~5万元”等;还有资产标准,如“总资产至少在1000万以上”“有房产无房贷”“有豪车”等;职业、受教育程度乃至“价值观是否符合政府利益”也被拿来定义中产。以上所有定义都经不起推敲。比如在北京、上海拥有一套产权房就可满足“总资产1000万”这个标准,凭这就“中产”了?再比如“价值观符合政府利益”怎么看着是果而不是因:中产阶级/阶层希望社会保持繁荣、稳定,厌憎动荡、混乱,自然而然地会与与政和谐相处。假如“穷光蛋”没有其它依仗,不可能单凭“价值观符合政府利益”就能“中产”。本人早在2010年就提出“财产性收入占收入的一半即为中产”。“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其实用“资产性收入”更准确些。资产是可以创造收益的财产,宝马车是财产如果车主去开“网约车”就是资产了。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九大报告提出:“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也就是说,民众取得财产性收入是受到鼓励的。请比较下面两个家庭:回迁户李先生名下有两套户,一套出租一套自住,每月租金收入5000元。李先生月收入5000元,妻子在家做饭、看孩子,家庭年收入12万元,资产性收入占比50%。年薪6万的李先生算是“中产阶级中的底层”吧。海归张先生年薪100万,房产价值1000万(每月还3万按揭),妻子不上班。扣除个税、缴社保之后,张先生实得70万元。按揭36万、孩子进“国际幼儿园”每年10万,养两台车每年10万元,全年伙食费(包括在外就餐)12万不算多吧?一年下来张先生手里所剩无几。年薪100万的张先生不属于中产阶级。假如李先生失业了,全家肯定要过一段紧日子。好在月薪5000元以下的工作相对容易找,李先先赋闲一个月,找了个月薪4000的先干着,家庭生活受影响不大。张先生的抗风险能力要低很多。年薪百万的工作岗位比6万的少很多,半年找不到新工作又没有资产性收入,失去“现金流”的张家将坐吃山空。最近发生的“程序员跳楼事件”属于个案,但假如欧先生100万收入中50万来自中兴另外50万为资产性收入,即便真“有精神病史”,结果也会完全不同。中产阶级/阶层缺乏生存空间对一个经济体而言,让有一定技能、愿意付出辛劳的人过上“基本水平生活”(包括必要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娱乐)是它的“功能1.0”。实现这个功能不算太难,相当于给一小块地、几件农具和种子让一个人生存下来。所谓“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者不至于饿死。让居民大规模地实获得可观的资产性收入是经济体的“功能9.0”,比“功能1.0”难上十倍。纵观人类历史,只有美国战后50年相对成功:数以亿计的高收入者通过养老保险、股票投资获利颇丰,鼎盛时期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高达40%,形成庞大的“中产阶级”。美国中产阶级是否风光下去是未知数,让“不劳动者得美食”,“美食”从何而来?获得资产性收入的前提是有资产,而资产主要由收入累积而来。因此,根据年薪来划分中产在美国这个特定国家的特定时期偏差不大(也只是可以接受)。获得资产性收入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拥有企业、农场、森林、矿山、工厂、码头……不论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国家,此类资产要么没有私人可以拥有,要么拥有者已经超越中产、跻身富豪;第二种是持币者借助金融工具(股票、房地产信托基金等)间接持有第一类资产。当信用货币大行其道,通涨是大势所趋,各国快慢不同而已。中国人在激辩房价时喜欢说“哪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其实还真有只涨不跌的商品,不是一种,而是全部!大白菜从2分钱一斤涨到3分,人们说“哪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后来涨到1毛、2毛、3毛……房价从2000涨到3000,人们说“哪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后来涨到1万、2万、3万……高收入者对抗货币贬值的工具是投资理财。避免购买力缩水颇有难度,跻身中产者凤毛麟角。企业、矿山码头等资产增加的速度赶不上信用货币的增速,持币者间的竞争不可避免(比如都去囤茅台酒、买茅台股票),加之“买的没有卖的精”资产在证券化时会经历一番溢价。一来二去,投资收益将大打折扣。从宏观经济角度,持币者大规模、可持续的收益不合逻辑。试想金融当局前年“不小心”多发了4万亿、去年多发3万亿、今年多发2万亿……假设过去十年积累多发的货币有20万亿流入“准中产”者手中。当局正发愁怎么对付“笼中猛虎”,会坐视20万亿被炒成40万亿吗?即便当局真想让股民发财,托市、救市让投入股市的20万亿变成40万亿,多出的20万亿从哪里来?归根结底还不是要多发钞票吗。股票翻了一倍,韭菜馅饼从4块涨到8块,持币者获得了什么?回望过去20年的股市,几万元入市炒成“杨百万”的是个别现象,多数投资者是把自己炒成了“杨白劳”。综上所述,借助高收入累积货币资产者要与印钞机赛跑、与其他投资者竞争、识破“贾跃亭讲故事”、预见“王健林要出事儿”……还得躲开不负责任的会计师、律师、保荐人。从统计角度讲,持币者必败无疑,跻身中产者是“漏网之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马克思早已说过,工资就是劳动力的成本。所谓劳动力的成本包括衣食住行、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医疗费用及养老储备。换言之,打工者以成本价出卖劳动力。少了员工活不了,多了企业受不了!二十多年以前,住房是分配的、医疗是免费的、学校是企业办的,最好的西红柿才5分钱一斤,企事业单位的平均工资也只有几十元。现在,一线城市白领工资过万者比比皆是,但蔬菜涨了十几倍,房子是高价的、看病是自费的、幼儿园是“贵族”的。任何一个时期的生存成本是与收入水平是“般配”的,经济发达、收入增加生存成本自然会水涨船高。善于理财者或许比其它人从容,但资产性收入能与工资收入持平者少之又少。也就是说,靠“工资+理财”模式跻身中产几乎没有可能。#“财务自由”是传说#打工者的一生会在总体上收支平衡:总收入刚好覆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的总成本。他们努力工作养家活口并为退休生活和医疗费用建立储备。“理想”的结果是“空手来空手去”,既无“人还在钱花完了的”尴尬,也不会留下old money供下一代坐享其成。听起来残酷,但却是事实。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好好打工吧!【责任编辑/卫安】(原标题:从“中产梦”中醒来,好好打工吧)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TA的最新文章年薪100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金筱雪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0贴子:
年薪100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收藏
年薪100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是挣钱多,生活方式就一定有什么特别的。相对来讲社交圈子更大了,生活的可能更有质量,也可能是压力反而增大了吧。年薪1万:幸福感+郁闷 年薪10万:优越感+压力 年薪百万:成就感+责任来者是客客人要大便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薪百万人生活状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