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想知道你现在过的好吗还知道郭博信在哪坐诊吗

你好你在干嘛_百度知道
该问题可能描述不清,建议你
你好你在干嘛
我有更好的答案
闲晃!那么你在干嘛,今天要开心哦!
采纳率:50%
the little girl says. She still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会很好的过现在,祝你好运!!!
在回答你的问题
你好,我在答题`(*∩_∩*)′
废话,能看到你的问题肯定在答题吗
其他30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郭博信,1943年4月生,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1970年由老中医李松如引导自学中医,1978年经山西省全省中医统考录为中医师。曾任临汾纺织厂职工医院中医科主任,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务室主任,总编辑,《中医药研究杂志社》社长,责编中医图书百余本。师从三晋名医,临床大家梁秀清、黄杰熙、李可等。主张传承中医,求真务实。2005年6月应邀赴澳大利亚为外国友人治病,并在摩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中医系、维多利亚大学中医系、澳洲中医学院、悉尼中医学院等地就传乘中医作了巡回演讲,受到广泛好评并引起强烈反响。主张回归传统,求真务实,惟有继承,才能创新,认为学习中医应以唐宋以前著作为主,兼吸纳明清以后诸家经验,治病以大剂量用药为特色,现重点研究《诸病源候论》“三尸虫”理论的临床应用。主要著作有《明清临证医话精选》,论文“贵在传承,重在疗效”等。   想找他老人家看病,可网上的消息都是旧的,这里哪们大神知道郭老在医在哪儿坐诊看病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你好,你们中铁一局那现在还招人吗?地址在哪?我是机电一体化毕业的专科生,可以吗?_百度知道
你好,你们中铁一局那现在还招人吗?地址在哪?我是机电一体化毕业的专科生,可以吗?
可以去你那上班的话,我就过去,我现在在外面,想回去工作。
我有更好的答案
招人啊。地址 天津
专科不可以的
好进吗?是不是要关系的。最低要什么学历?拜托告诉我好吗?
不好进 专科
关系的肯定的有了 而且得很硬的关系 还的通过考试
采纳率:5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郭博信:中医传承时不我待
杏林医话汇编
郭博信:中医传承时不我待
导读:总是能听闻以前的中医如何神奇,望而知病,断脉可知生死,相比古中医屡起沉苛,妙手回春,用西化教育出来的现代中医疗效萎靡,难能重振临床宏效,本文郭博信老师痛感中医现状,振臂高呼,中医传承时不我待,中医人当返璞归真,回归传承“正宗中医”。中医传承时不我待谈到中医的传承,我不能不回忆起自己几十年涉足医林的往事,我亲自目睹了一些老中医由于后继无人使他们的治病“绝技”失传。梁氏诊脉梁秀清就拿梁秀清来说吧,他是我上世纪70年代最初学习中医时的老师。当时他住在山西侯马市西侯马村的一间普通农舍里,他是祖传九代的老中医,与众不同的是,他看病总是边号脉边画出患者全身五脏六腑的简图,然后一一标出何处有病、何处疼痛、何处不适等,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交给患者看对不对,要紧处才问上几句,并详细告诉患者致病之由、祛病之法,由于语语切中病情,患者非哭即笑,甚则拍案称奇!中医脉诊竟如此神奇,我非亲身经历实不敢相信。后来我才了解到,他8岁时父亲就教他练习梁氏诊脉法,这梁氏诊脉法颇似《难经》诊脉法,如练习一呼一吸脉行六寸,练久了就能计算出脉行至何处有异即何处有病;练习浮取、中取、沉取,则是按《难经》说的往3个指头上粘豆子逐渐加码。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是四季平脉,父亲对他说只有掌握了平脉才能摸出病脉。然而,初学脉时父亲先不让他摸人的脉搏,而是让他摸河里的水,父亲说河流好比大地的血脉,它四季四时(早午晚夜)的变化,犹如人脉的变化。掌握了河脉的变化,有助于掌握人脉的变化。如此等等,他整整练了3个寒暑,才掌握了梁氏诊脉法。他就凭着这一手诊脉的硬功夫,不仅能诊断出肿瘤,而且凭脉辨证用药挽救了许多癌症患者的生命。他曾对我说,他要写一本《梁氏诊脉法》传之于世,可惜他未完成此书即去世,现在留在世上的只有他写的《肿瘤治验录》(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一书。梁氏诊脉法已经不复得见,如何运用诊脉来诊治肿瘤这一绝技从此消失,我因为工作调动未能跟他学习而遗憾终身。老中医孔二焦像梁秀清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山西介休县有个老中医孔二焦以擅长儿科和治疗肿瘤闻名遐迩,其望诊是一绝,病家不用开口,他一望就知道小儿患的是什么病,他开的药方,小儿每剂从不超过1角钱,成人每剂不超过5角钱,而且疗效卓著,直到现在还在百姓中传为美谈。小儿推拿李玉寿那个时候,山西临汾市还有一个老中医李玉寿,最擅长小儿推拿,像小儿常见病如高烧、吐泻、、惊厥等,他用推八卦、利三焦等手法治疗,多则三五次、少则一两次就好了。每天抱着患儿来推拿的人川流不息。他每次收费也只有两三角钱,没带钱的就干脆不收。花钱少,效果好,又无副作用,真正是“简便廉验”。可惜,像以上这些民间老中医去世后,他们的这些“绝活”也在世上消失了,这是多么可惜呀!在这次论坛上邓铁涛痛心地指出:“中医几千年来的宝贝丢失得太多了。”我们应该有“兴废继绝”的紧迫感——中医传承,时不我待!“师带徒”是中医传承的关键从1990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用了传统的“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事关中医传承的重要举措。为什么中医传承非得采取“师带徒”这一形式?我认为这是由中医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中医与西医不同,正像任继学老师分析的那样,“西医学的基础模式是实验医学……其理论是一对一的”。而“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是“整体之中注重个体的理论医学”。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其学术由临床产生,反过来也只有通过临床才能真正将其理解和运用。正像朱良春所说的那句明言:“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本在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而老中医是临床的高手,他们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我们只有拜老中医为师,虚心求教,才能把他们的经验学到手,才能提高疗效,从而把中医学术传承下来。拜老中医李可为师笔者开始学习中医时,将中医大学的课本知识装了一肚子,但在临证时往往疗效不高,后来拜了几位老中医为师,承袭了他们的经验,才在临床中逐渐得心应手。就中医治疗急危重症来说吧,过去我避之惟恐不及,后来拜了老中医李可为师,随师看病抄方,见他重用附子,屡起沉疴。过去我在10多年临床中因附子是“霸道药”从不敢用,经李师言传身教,逐渐学会了附子的应用。特别是对李师自创的“破格救心汤”,体会尤深,今举例说明之。“破格救心汤”,重剂附子治心衰日,我在临汾旺安医院应诊时适逢因风心病、肾衰竭而住院的一位65岁男性患者,心室扩大,于下午六时突然不能说话,以手指心脏比划,示意此处极端痛苦,不能平卧,呼吸难以接续,面色晦暗,口唇、指甲青紫,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汗出如油,舌红光无苔,脉浮虚大而数(260次/分),血压已测不出,气息奄奄,我速将李师“破格救心汤”予之。因病势危急,用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八时许,病势未转。第二剂时附子加重用量,稍稳定。十一时又服第三剂,附子又加量,病势开始趋缓,至次日清晨六时,已不喘,口唇指甲青紫已退,四肢转温,已能坐起说话,脉亦变缓(90次/分),血压160/70毫米汞柱,终于转危为安,又以补益气血之药调理一周后出院。我之所以敢用重剂附子救此危垂之症,完全是由于李师言传身教的结果。“破格救心汤”是李师平时治疗急危重症的常用方,他说此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和张锡纯氏来复汤。李师一生致力于急危重症的研究,根据他的经验,心衰垂危病人不仅阳绝而且阴也暴脱,《伤寒论》的四逆汤类方虽补阳而救脱不足,张锡纯氏来复汤虽救脱而补阳不足,两方合为一方,不仅可以互补,尤其是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后发生了质变,更加入活磁石、生龙牡粉吸纳上下,维系阴阳;麝香开窍醒神,开中有补,如此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方中关键是附子非重用不足以奏功,伍以大量炙甘草,一以监制附子之毒使之不至于偾事;一以甘草甘缓之性使姜附逗留于中则温暖之力绵长而扩达于外,使回阳之力持久。组方严谨周全,至稳至当,可放胆使用,李师特别强调“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平时随李师侍诊,聆听他的教诲,常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中医传承尤应着眼于精髓毫无疑问,这些名老中医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我们应该全面传承,包括一招、一式、一方、一法。但是我通过品味此次论坛论文又深深地感到,我们更要着眼于学习他们辨证论治的思想,这是中医的精髓。换言之,我们更要学习他们临床中运用中医的思维去审因论治,组方遣药。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试举我师李可用麻黄汤治愈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暴盲病案论之。李可用麻黄汤治愈暴盲病案2000年秋,一位37岁农妇患原发性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眼科名家陈达夫先生目疾六经辨证大法有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附子温少阴之里;麻黄开太阳之表,即是启玄府之闭;细辛直入少阴,托邪外透。李师见此妇禀赋素壮,症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径与麻黄汤一剂令服。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毫升,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又以通窍活血汤冲服水蛭末12克,调理一段,终于复明,左、右眼视力分别为1.2、0.8,病愈3年后随访,血压一直稳定。麻黄之误解麻黄、桂枝升压,现代药理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已列为脑血管类病用药禁区,这几乎成了每个中医的常识。而李师却用麻黄汤治愈不可逆转的,岂非怪事?其实不怪,李师之所以成功治愈此病,就是因为他未受西医药理的束缚,而是用中医理论去分析本案病机。即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邪郁勃于内,气机逆乱上冲。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故用麻黄汤发汗,随着汗出,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之瘀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此案若不按中医的思路去治,岂能奏效?中医麻黄,解表邪郁闭,可治疗中风、颈腰椎病我受李师治疗此案的启发,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的对症方中,加入麻黄一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由此联想到古人用以麻黄为主的“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治疗中风,临床应用13个世纪,实有至理,而现代人久已罕用,实是不知中医汗法可以消除溢血、充血之水肿。人本一体,表里同气,表气闭塞则里气逆乱,表气通则里气和。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是通过调燮整体气机而治疗局部疾病。汗法之奥妙,并不单在一个“汗”字,麻黄可以通利九窍,宣通脏腑之气。若按照现代中药化学分析来使用中药,岂不是与中医的病理病机南辕北辙?跟师黄杰熙再举一例。记得笔者曾跟随另一位中医临床大家黄杰熙侍诊。黄师最善于用寻常之品,起重疾,却顽疴,就诊者塞门壅户。我见他每天接诊之前,总要念几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立方。”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这是仲景治病的十二字真言,每天念几遍,主要是提高警惕,怕诊病时偏离中医轨道而犯错误。这和李可老师的治病观念不谋而合。李师亦常告诫我,临证之际,不但不要固执于西医的病名,有时连中医的病名也不必深究,据四诊八纲以识主证,析证候以明病机,按病机立法、遣方、用药,如此虽不能尽愈诸疾,庶几见病知源,少犯错误。中医讲的是“有是证用是药”,我想,我们只有真正掌握了辨证论治这个精髓,才能一通百通。不管疾病有千种万种,疾病谱如何变化,我们都会“成竹在胸”,以不变应万变,乃至破解世界医学难题。如此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医的传承,使创新不致于成为一句空话。有方有守随着临床的时间长了,经历的病例多了,才感到治疗一些顽固病,决非几剂汤药就能解决问题,必须有方有守。所谓有方有守,即对某些顽固病、慢性病,一直守方治疗,证不变,方也不变,甚至像刘绍武说的那样“百剂不更方”。因为疾病是日积月累而来,那么疾病的治疗也得日积月累而去。也就是说,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本......山西已故名老中医刘绍武,给人看病时,常要求病人服药100剂。过去我对此颇为不解。但是随着临床的时间长了,经历的病例多了,才感到治疗一些顽固病,决非几剂汤药就能解决问题,必须有方有守。所谓有方有守,即对某些顽固病、慢性病,一直守方治疗,证不变,方也不变,甚至像刘绍武说的那样“百剂不方”。因为疾病是日积月累而来,那么疾病的治疗也得日积月累而去。也就是说,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本质的东西,决定病变的终始,非到病变的发展过程的完结,疾病不会痊愈,因此,治病必求于本,本质不变,方不可变,变则无效,甚则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疾病的顽固性决定治疗必须有持续性。胸痹患者守方百剂日,我曾诊治过一位姓陈的69岁男性病,当时是由其子接我去其家诊治。位患者2002年曾在河北石家庄某大医院检查,确诊为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阻塞60%,并有萎缩。西医的意见必须在阻塞处做两个支架,当时做一个支架需人民币8万元。但主管医生说因阻塞处正在冠状动脉血管交叉处,因此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系河北省正定县一农民,因无力支付高昂的手术费,转而由其子接来太原求中医治疗。当时我见他时,他面色苍白,消瘦,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去卫生间得扶着墙壁走,手颤抖不能洗脸,全身软弱无力,动则汗出,心慌气短,喘息咳唾,头晕目眩,胸部憋闷,胸痛彻背,脉极沉迟细弱,并有结代。询之尚有小腹冷痛、晨起即泻之30年痼疾。此属素体阳虚气弱而兼寒凝血瘀,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证相似,遂拟一温阳益气、化瘀通脉之方与服,10余剂后症情缓解,遂回河北农村老家坚持服药,其间曾7次打电话述说病情,我则嘱其主方不变,稍事修改。日,又与其子来我诊所,时隔两年零8个月,见其面色红润,体态丰满,说话有力,完全变了一个人。他高兴地说,他现在全身有力,什么农活都能干,也能去赶集,还帮助村里盖房子,一如常人。胸部也不憋闷疼痛了,诊其脉和缓有力,亦无结代,患者告我,他两年多来,一共服药340余剂。父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且拿出了我给他开的药方,处方如下:栝楼30g,薤白20g,丹参20g,川芎15g,红花10g,降香10g,黄芪30g,党参20g,香附10g,茯苓10g,麦冬10g,五味子10g,仙灵脾15g,附子15g,桂枝10g,炙甘草10g,水蛭10g,地龙10g,蜈蚣1条,生姜三片,大枣30g。这是一个主方,他服了100余剂,其余7次改方除去掉附子外,余皆不变,有时兼加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等,现在他不仅冠心病痊愈了,而且小腹冷痛、晨起即泻30年之痼疾亦愈,过去三天两头感冒,现在一两年也没感冒。过去一点冷食也不能吃,现在夏天也敢吃西瓜了。他儿子还回忆说,过去我们小时候,我爸经常让我们上去踩他的小肚子。可见患者痼疾痛苦之甚。这是我在有方有守方面的一个典型病例,事实上许多慢性病、顽固性疾病,都是长期服药才能见效。我治疗晚期,都是在服七八十剂后才在拍片时发现病灶缩小的。因这些病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表现极为轻微,这就如同我们浇花灌水一样,必须循序渐进,假以时日。老百姓说的“得病如塌墙,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治病关键是要心有定见这里关键是要心有定见。心无定见,急功近利,朝令夕改,也是医家一误。心有定见,那就是对疾病的本质要诊断准确,用药准确,中医也叫丝丝入扣,才能功到自然成。反之,如果辨证不准确,犯虚虚实实之戒,就会造成失误。或者用药与疾病的本质沾不上边,风马牛不相及,丝毫无效还不知改方,服药多了就会造成身体内药物蓄积中毒,造成变证或其他的损害。脉变、证变、法变、方变、药变和守方不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核心还是辨证论治,也就是常说的“有是证用是药”。所谓纯中医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医问题,只不过当前出现了中医西化的严重现象,所以人们才提出了纯中医的概念,以示区别于那些名为中医实则用西医思维诊病的人。一句话,纯中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这也算是中医在名称上打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吧。对中医半个世纪的思考感悟我对中医的接触、学习、关注与思考,应该说有半个世纪之久。在此,我愿以过来人的身份再谈一点自己的切身感受。名震遐迩、口口相传的老中医记得小时候,在我的前辈中,远近乡里总是有名震遐迩的老中医,他们立起沉疴的妙闻趣事,在百姓中津津乐道,可以说是不绝于耳。那时候,各县有各县的几大名医,各省有各省的几大名医,他们如雷贯耳的名气,不是靠电视、报纸宣传出来的,也不是哪一级政府命名的,而是靠他们实际治病的神奇疗效,由百姓们口口相传、约定俗成的。他们头上虽然没有“教授”、“主任”、“专家”这些炫目的头衔,也没有政府给的特殊津贴,多数还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确实是得其真传的纯中医,他们哪个人有什么绝活儿,有什么特长,百姓们清楚得很,“引车卖浆者流”也不例外。那时候,百姓们找个好中医看病还是不难的,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现在找个好中医太难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老一代名医相继逝去,这样的局面也渐行渐远。现在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走进医院,中医“教授”、“主任”、“专家”扑面而来,现代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不仅强大,而且手段不断翻新,真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但令人失望的是,牌子换了,疗效也换了,中医治病神奇疗效的传闻,在我耳边也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百姓们“现在找个好中医太难了”无奈的“一声叹息”。现在不用说找个过去那样的名中医了,就是找个不开化验单、检验单、认认真真号脉按照中医思维看病的所谓纯中医,也绝非易事。从1984年起,我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主持中医药图书出版工作,由于我本人从小对中医的耳濡目染,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加之本人又是个中医师,所以决心利用这个具有新闻性质的职业为振兴中医出把力。15年来,我带领本社同仁跑遍大江南北,积极组织出版了以中医为主的医药图书。1994年《出版参考》公布了“读者心目中的名社名书”,偏居一隅的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名列其中。然而说句老实话,在我社出版的上千册中医图书中,真正让我感到确有实用价值、能在手头把玩的不出10种,而在我所接触的数百名中医书的作者中,据我观察,能够用中医思维看病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15年辛苦不寻常,竟是如是之结果,这可真成了“天涯何处觅芳草”了。澳大利亚之旅,真中医的慨叹2005年,澳大利亚大使馆参赞助理杰森女儿的慢性湿疹经我治愈,感激之余他邀我去澳大利亚看病,我说:“不行啊,我不懂英语。”哪知听了这话,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错了,我们澳大利亚人专找不懂英语的中医看病,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才是正宗中医!”这话让我吃了一惊。第二年底,当我终于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的时候,似乎是明白了点什么。那一天我在某大学中医系与同学们一起座谈,得知他们教学模式完全是照搬我们的,即中西均有,他们毕业后同样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甚至连实习的地方也找不到。可谁都知道,澳大利亚中医诊所是很多的,怎么能找不到实习的地方呢?我带着这个问题请教澳大利亚中医针灸学会秘书长刘炽京,他说:“他们(指中医大学毕业生)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们的诊所拒绝他们来实习!”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是全球除中国以外第一个承认中医中药的国家,维多利亚州还实现了中医立法,他们中医诊所的中医大夫只准开中药,不准开西药,他们都成了纯中医了。无怪乎我只讲了点传统中医思维用药的经验,他们听后居然惊呼:“这回是真中医来了!”返璞归真,呼唤“正宗中医”回归往事如烟,小时候我亲自感受的中医风采已成了遥远的回忆。而今天,我开始从外国同行那里听到了“真中医”这个称呼,从我接触的洋人那里又得知“正宗中医”这个词。1996年我去美国时,还看到有的州中医考试的课目竟有我们久违了的王叔和的《脉经》。殊知在我们这边对于脉诊无论从教学还是到临床几乎快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怎么他们洋人重又拾起来了呢?难道当我们要“辞旧迎新”时,他们却要返璞归真不成?现在,我又看到了报上关于培养新中医还是纯中医的争论,却也是针锋相对,面对中医的是是非非,倒叫我这个普通中医心绪难平,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因而写出了如上的回忆文字,虽属浮光掠影、零星八碎,但毕竟耳闻目睹,非敢杜撰,但愿能给人一点点启迪。&【名家简介】郭博信简介,1943年4月生,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1970年由老中医李松如引导自学中医,1978年经山西省全省中医统考录为中医师。曾任临汾纺织厂职工医院中医科主任,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务室主任,总编辑,《中医药研究杂志社》社长,责编中医图书百余本。师从三晋名医,临床大家梁秀清、黄杰熙、李可等。主张传承中医,求真务实。2005年6月应邀赴澳大利亚为外国友人治病,并在摩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中医系、维多利亚大学中医系、澳洲中医学院、悉尼中医学院等地就传乘中医作了巡回演讲,受到广泛好评并引起强烈反响。主张回归传统,求真务实,惟有继承,才能创新,认为学习中医应以唐宋以前著作为主,兼吸纳明清以后诸家经验,治病以大剂量用药为特色,现重点研究《诸病源候论》“三尸虫”理论的临床应用。主要著作有《明清临证医话精选》,论文“贵在传承,重在疗效”等。本文选自清阳纯中医论坛·医理争鸣。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7:12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你好,不知道做爱的时候,阴茎插在女人哪
你好,不知道做爱的时候,阴茎插在女人哪
发病时间:不清楚
你好,不知道做爱的时候,阴茎插在女人哪里?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精选回答(1)
乐至县第四人民医院
擅长:内科
应该是在阴道位置性交。你面对对方腹部。生殖器里面分别有小、大两个洞(孔)。处在上端较小的是尿道口;处在下端较大的是阴道口。换句话说:女子仰面躺在床上,把双腿张开,阴阜(阴毛所在的地方)下面,把大、小阴唇掰开,就会在前庭看到阴蒂(两片小阴唇上汇合处——那是女子的性敏感区)下面分别有小、大两个洞(孔)。处在上端较小的是尿道口;处在下端较大的是阴道口。
医生回答(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擅长:全科
性爱方式可以有口交、阴交、肛交、乳交、足交等方式。正常的性生活是应该阴茎进入女性的阴道,这样是可以生育下一代的。在阴茎插入阴道前,充分地进行前期爱抚。因为在性交中女性获得的刺激实际非常少。而在大多数女性的手淫中并不存在什么“前期爱抚”。对此男性应引起高度注意。只有这样你才会使你的性伴享受到令人迷醉的性高潮,你也会体会到动人心魄的销魂时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擅长:全科
做爱时阴茎应该插入阴道。一般情况下阴道位于尿道的下面,肛门的前面。完整的性生活由前戏、性交和后戏几个部分组成,而性交对于男人而言是重中之重,也是男性最为关心的环节,女性则相反,更多的是看重前戏和后戏,不过性交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办公室/白领
请输入您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博信 中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