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ent得出的fluent残差曲线线下降后趋于平缓是怎么回事啊?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fluent 收敛判断问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fluent 收敛判断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Fluent问题精选doc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Fluent问题精选.doc
Fluent问题精选.doc
Fluent问题精选.doc
简介:本文档为《Fluent问题精选doc》,可适用于工程科技领域,主题内容包含Fluent问题精选现在用FLUENT的UDF来加入模块但是用compiledudf时共享库老是连不上?解决办法:〉你的计算机必须安装C语言编译器。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郑重声明:本文由发布,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和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阅读过本文的童鞋还浏览过以下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有人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知识讲堂,可以获得机械、泵、泵站等方面知识
流体力学相关内容
2D、3D建模技术
CFD、CAM、CAE技术
ICEM、Gambit等软件应用
二次开发技术
LMPumpCAD、懒猫软件……
行业资讯,发展概况
分类最新文章
Theme by IT伯伯.医学会议频道
聚焦转化医学和多学科融合
MedSci梅斯医学APP下载
大家还在关注:
专家视点:糖尿病流行趋势是否真的趋于平缓?
作者:Gregory A. Nichols博士&&&来源:医脉通
【Abraham TM1, Pencina KM2, Pencina MJ3, Fox CS4..Diabetes Care. ):482-7. doi: 10.2337/dc14-1432. Epub 2014 Dec 31.】来自弗雷明汉心脏研究的这项报告对既往工作进行更新,展示自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及进入90年代后后代队列中不断上升的发病率,还包括21世纪对第3代队列数据的分析。为协调好数十年的数据,研究人员对在基线检查时无的40~55岁参与者采取限制分析。糖尿病发病定义为空腹血糖≥126 mg/dL或在时隔8年的再次随访检查时需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者。在20世纪70年代,总体糖尿病发病率为3.0/1000人/年,在80、90年代相继上升至4.1/1000人/年、6.0/1000人/年,但进入21世纪后下降至5.5/1000人/年。以20世纪70年代作为参照,在20世纪80、90年代和21世纪时校正年龄后的糖尿病相对风险分别为1.37、1.99和1.88。相比20世纪90年代,在21世纪校正年龄后的糖尿病相对风险为0.85。因此,尽管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间后代参与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但在加入第3代队列数据后的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发病率并未继续升高。② 年间有医保的700万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SUPREME-DM研究【Nichols GA, Schroeder EB, Karter AJ, Gregg EW, Desai J, Lawrence JM, O'Connor PJ, Xu S, Newton KM, Raebel MA, Pathak RD, Waitzfelder B, Segal J, Lafata JE, Butler MG, Kirchner HL, Thomas A, Steiner JF; SUPREME-DM Study Group..Am J Epidemiol. 2015 Jan 1;181(1):32-9. doi: 10.1093/aje/kwu255. Epub 2014 Dec 16.】这项研究从弗雷明汉研究结束时开始,利用糖尿病监测、预防和管理(SUPREME-DM)数据库(基于美国11家整合型医疗系统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合作建立的大型糖尿病注册数据库)开展一项观察性队列分析,评估年间每年的糖尿病发病率。研究纳入近700万年龄≥20岁的成人,评估总糖尿病发病率和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BMI分组后的亚组糖尿病发病率。研究人员发现在6年观察期间共发生289050例糖尿病,在年间校正年龄和性别后的糖尿病发病率相对稳定,为10.3-11.3/1000人/年。相比发病率最低的那2年,2011年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至11.5/1000人/年。在大部分亚组中糖尿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仅非白人亚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006年,56%的新发病例利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来诊断糖尿病,至2011年,这一比例上升至74%,说明HbA1c检测率的提升可能是非白人亚组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③ 这两项研究说明了什么?毫无疑问,如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糖尿病患病率一路攀升,罹患糖尿病的终生风险已上升至40%(Diabetes Care.-294/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874)。肥胖的流行、人口老龄化、因心血管疾病生存率提高所致的长期死亡率大幅降低均是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推动因素(Circulation.8-1735)。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病率均呈现相似的趋势,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Lancet.-40/ Diabetes Care.2-3179)。然而,上述两项研究提示糖尿病发病率可能已趋于平稳。这两项研究结果与最近发表的美国国民健康调查(NHIS)数据一致,NHIS显示相比年,年的糖尿病发病率或有所下降(.8-1226)。来自纽约()、英国()和丹麦(Diabetologia.7-2196)的研究报告也提示近些年来的糖尿病发病率趋于平缓。糖尿病发病率的这种变化趋势似乎有悖常理。既然肥胖率仍在上升(JAMA.-497),而肥胖的确可导致糖尿病,为什么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会放缓甚至反而下降呢?弗雷明汉和SUPREME-DM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两项研究报告中均提到了“饱和效应”,即那些最易患上糖尿病的人群在早些年间已患病,剩下的均是糖尿病相对风险较低的人群。在很多国家或国际型研究中均可观察到这种“饱和效应”。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NHIS研究和SUPREME-DM研究在内的各种数据分析结果均提示,西班牙裔和非西班牙裔黑人中的糖尿病发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因此,即便总体的糖尿病发病率呈平稳势态,仍有一些亚组人群(如拉美裔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在急剧上升。SUPREME-DM研究提示,非白人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可能是因为诊断方法由空腹血糖改为了HbA1c检测所致,相比糖耐量水平相似的白人,非白人人群因固有的种族和民族不同致HbA1c水平存在差异()。这也强调了基于差异研究的重要性,如Cefalu和Golden在 Diabetes Care 2月刊上提到的6项研究()。总之,尽管糖尿病总发病率似乎趋于平缓,但糖尿病的流行距离结束还很远。如前所述,当前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即便是糖尿病发病率稳定甚至下降,也无法阻止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人加入糖尿病大军。原始出处:Gregory A. Nichols.
Medscape. Feb 20, 2015.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所属期刊:
影响因子:11.857
期刊论坛:
好好学习一下
AKI对心衰临床治疗意义重大,但依然需要研究检验其适用性
AKI对心衰临床治疗意义重大,但依然需要研究检验其适用性
8.57分 果然有料
是吗?可喜
相关资讯:
猜你感兴趣
资讯分类阅读
关注Medsci
免责声明:MedSci(梅斯医学)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专业医生学习,不可替代医师诊断或处方,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科医生,本站不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关责任。
MedSci备案号
扫码领取IF曲线
IF连续增长的期刊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经验! FLUENT计算时要选黄道吉日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设置好的同一个CAS,两次计算收敛的结果居然不一样!一个结果比较准确,另一个结果基本错误。我碰到过好多次,让我感觉有种计算结果随机出现的意思这是咋回事。
有时候前天算的结果就是不正确,算了好几次都一样。但过了几天后把前天的CAS重新调出来算的结果却正确了!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其中有啥奥妙吗???
难道计算还要选个黄道吉日才靠谱!!!最好计算前还在佛前烧几柱高香拜拜!
放一个例子:下面两张图是不同天算的同一个CAS,图中Net=huxi2+xiu2才算正确。
& 本帖已获得的红花(最新10朵)
& 猜你喜欢
已经有4人回复
已经有77人回复
已经有5人回复
已经有5人回复
已经有12人回复
已经有13人回复
已经有10人回复
已经有229人回复
已经有7人回复
已经有3人回复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已经有10人回复
已经有3人回复
已经有233人回复
已经有3人回复
已经有8人回复
已经有6人回复
已经有14人回复
已经有8人回复
已经有7人回复
已经有29人回复
已经有6人回复
已经有20人回复
已经有36人回复
已经有4人回复
已经有9人回复
已经有118人回复
已经有7人回复
已经有13人回复
已经有22人回复
已经有14人回复
已经有5人回复
已经有16人回复
已经有19人回复
已经有4人回复
已经有15人回复
已经有54人回复
已经有12人回复
已经有12人回复
& 抢金币啦!回帖就可以得到: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kylafree: 回帖置顶
17:27:18xiegangmai(金币+2): 鼓励讨论交流!
再强调一下:上面是同一个CAS计算的结果。在点calculate之前的所有设置完全相同。
现在找到一个原因结果不同的原因:最后计算的结果的准确性与亚松驰因子有关。
对于上面第一张图中正确的结果,是我一开始迭代20步后,把组分的亚松驰因子从1调低到了0.9,然后再继续迭代了300步左右。这个过程中残差下降的比较慢,但曲线比较光滑平缓。如下面图1所示。
对上面第二张图中的错误结果,是我一开始迭代几十步后,再每隔几十步分别把组分的亚松驰因子调低,最后的组分的亚松驰因子都低到了0.001,发现结果不正确,我又把动量的亚松她因子调低把三个速度残差曲线降下来了很多。但结果还是不正确。这个过程中残差降的很快,但曲线呈阶梯状。哪下面图2所示。
两种情况最后的残差曲线都降的比较低,基本到了e-5以下,监测的流场变量也都基本稳定。只是前一个情况没怎么调亚松驰因子,残差曲线下降的慢但平缓;而后一种情况分多次调低了亚松驰因子,残差曲线下降的快但呈阶梯状。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计算结果与调亚松驰因子还有莫大关系?之前完全不知道还有这关系,看来还得下去研究下残差曲线及其性质了。也请版上的各位高手点拨点拨。高手一句话,胜看十天书啊。感谢。
(正式写手)
在线: 177.8小时
虫号: 905802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kylafree at
噢,网格加密啊。
有时候不停迭代,但残差一直在较高位呈水平状发展,这时怎样处理最好啊。如果调小亚松驰残差极可能往下下一个台阶后又呈水平状发展了。这样搞几次后极可能又成了假收敛了。 总调小松弛因子显然不是好方法。
如果模型其他地方设置都没啥问题的话,我能想到的就是网格了。
网格对梯度的解析度不够,所以残差降不下来。
可能只是局部网格过粗,并不一定要整体加密。
(正式写手)
在线: 212.8小时
虫号: 1010727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那个收敛残差只是每次计算和上次计算结果的差别,但不代表上次计算的结果就是正确的,松弛因子越小与上次结果的差别就越小,因此残差看起来更小,计算更稳定,但达到精确结果的速度回越慢。所以你的第二个里面每次调小松弛因子残差都会阶梯状下降,但结果却不准确。
(小有名气)
在线: 27.4小时
虫号: 1505504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提供一点思路,可能是初始条件的问题。这个初始条件不仅指计算时的初始化参数,还包括计算时电脑所处的状态(电脑内存的使用情况)。本人认为有时候fluent的计算结果是随机的,前后结果不一致的,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想了想,可能和内存的使用有关。
(职业作家)
在线: 84.5小时
虫号: 1595583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祝一切顺利:)
(著名写手)
在线: 779.8小时
虫号: 1371942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楼主是算什么方面的cas的?
(文坛精英)
在线: 127.4小时
虫号: 1499240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正式写手)
在线: 360.9小时
虫号: 1569491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你确定都算到收敛了吗?收敛标准完全一致吗?初始话条件一样吗?
(著名写手)
在线: 26.5小时
虫号: 1180047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 Last edited by 王小伟 on
at 15:31 ]
(著名写手)
在线: 14.2小时
虫号: 1617125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所有条件都相同吗?
(职业作家)
在线: 77.6小时
虫号: 825078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著名写手)
在线: 9.9小时
虫号: 1626752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文学泰斗)
在线: 7520.1小时
虫号: 971012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职业作家)
在线: 84.5小时
虫号: 1595583
帮顶一个:)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gyctju at
你确定都算到收敛了吗?收敛标准完全一致吗?初始话条件一样吗? 是一样的。
我现在大约找到一个原因,与亚松驰因子有关。但不明白为什么。等会再发一帖。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vip1 at
所有条件都相同吗? 点calculate之前的所有条件相同。亚松驰不同,现在发现结果与这个有关。
(小有名气)
在线: 128.7小时
虫号: 1194605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与亚松驰因子有关的,因为收敛时不完全一样,但不至于出现错误的结果啊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imaple at
与亚松驰因子有关的,因为收敛时不完全一样,但不至于出现错误的结果啊 为什么与亚松驰因子有关呢?具体是怎么个有关呢?能给讲解一下吗?我之前以为只与残差降低的程度有关,只要最后降低到了同一个量级,不管残差降低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都一样呢。
(文学泰斗)
在线: 6307小时
虫号: 1264338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两次计算收敛的结果居然不一样
(著名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1326258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两台机子试试,我前几天也是的
(小有名气)
在线: 31.5小时
虫号: 1196809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kylafree at
再强调一下:上面是同一个CAS计算的结果。在点calculate之前的所有设置完全相同。
现在找到一个原因结果不同的原因:最后计算的结果的准确性与亚松驰因子有关。
对于上面第一张图中正确的结果,是我一开始迭代 ... 刚学习fluent 不知道对不
调节欠松弛因子是在迭代刚开始几步或者几十部,即残差比较大的时候。
如果残差已经比较小了,再调节松弛因子可能就是假收敛了,
残差比较小的时候调小欠松弛因子,残差收敛的标准也要调小才行!
欢迎高手指点
才学习二十天fluent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peipo at
刚学习fluent 不知道对不
调节欠松弛因子是在迭代刚开始几步或者几十部,即残差比较大的时候。
如果残差已经比较小了,再调节松弛因子可能就是假收敛了,
残差比较小的时候调小欠松弛因子,残差收敛的标准也要 ... 请问下你这个理论是在哪里学来的啊?具体是怎么回事啊?请指教!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在网上搜了一下,确实有人说亚松驰因子调的过低会造成假收敛一说。我的情况估计就是这样。但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职业作家)
在线: 129.8小时
虫号: 332887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著名写手)
在线: 895.4小时
虫号: 119729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我也遇到类似情况,迷惑中。。。。。。。。。。。。。。
(著名写手)
在线: 895.4小时
虫号: 119729
另外,怎么判断松弛因子是过小呢?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ella0717 at
那个收敛残差只是每次计算和上次计算结果的差别,但不代表上次计算的结果就是正确的,松弛因子越小与上次结果的差别就越小,因此残差看起来更小,计算更稳定,但达到精确结果的速度回越慢。所以你的第二个里面每次 ... 非常感谢,确实是这样。
但是实际计算时,如果不调亚松驰因子的话,残差总是处于较高水平,而且迭代次数很多后,残差在较高处趋于水平了。不调亚松驰因子的话就完全下不来啊。有时候残差还震荡。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ella0717 at
那个收敛残差只是每次计算和上次计算结果的差别,但不代表上次计算的结果就是正确的,松弛因子越小与上次结果的差别就越小,因此残差看起来更小,计算更稳定,但达到精确结果的速度回越慢。所以你的第二个里面每次 ... 还有,关键问题,如何操作才能保证计算既收敛,又准确呢?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5超7 at
楼主是算什么方面的cas的? species transport
(正式写手)
在线: 177.8小时
虫号: 905802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好多人蹭金币啊,俺也来蹭蹭。
松弛因子就是为了防止残差过大,保证计算能稳定收敛的东西。
它把每次迭代的结果都向上一步的结果挪一点,这样看起来残差就小一点。
所以松弛因子给得非常小,自然残差看起来也就非常小,假收敛了。
原理基本就是这样,至于实践,恐怕还要多多摸索总结些经验了。
(职业作家)
在线: 1038.1小时
虫号: 1061079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好多人蹭金币啊,俺也来蹭蹭。
松弛因子就是为了防止残差过大,保证计算能稳定收敛的东西。
它把每次迭代的结果都向上一步的结果挪一点,这样看起来残差就小一点。
所以松弛因子给得非常小,自然残差看起来也 ... thanks。怎样才能保证结果不是假收敛呢???
[ Last edited by kylafree on
at 14:21 ]
(正式写手)
在线: 326.7小时
虫号: 1291397
★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你增加迭代步数再试试,觉得你目前计算的结果还没有收敛。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kylafree(金币+1):谢谢参与
相关版块跳转
第一性原理
我要订阅楼主
的主题更新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客服电话: 邮箱:(全天候) 或者 QQ: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luent残差曲线保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