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谷地地图流域为什么多暴雨

湟水流域水文特征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湟水流域水文特征
&&湟水事情还任命的母亲河,了解湟水河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湟水河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还没有帐号?
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法规标题】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颁布单位】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www.qhrd.gov.cn/Desktop.aspx?path=qhrdww/qhrdww/InfoView&gid=cb58-4b3a-b164-0cb187a2ae80&tid=Cms_Info
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日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修正
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
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为了加强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湟水水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湟水流域地表水体、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流域)行政区域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宁市(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统一规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水污染防治资金。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治理湟水流域水污染。
湟水流域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农牧业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处理农牧业生产废弃物,并做好生活垃圾处置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财政、水行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牧、林业、交通、卫生、城市管理、公安、安监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跨行政区界断面水质达标情况纳入水环境保护目标,对湟水流域市(州)、县(区)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进行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年度和任期考核,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及其负责人政绩评价的内容。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行政区域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科学防治水污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自觉保护湟水流域水环境的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湟水流域水环境的义务,享有环境信息的知情权、监督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湟水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公民、社会组织参与湟水流域水环境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管理与监督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等部门和湟水流域市(州)人民政府,编制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湟水流域市(州)、县(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会同同级水行政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湟水流域各类水环境功能区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规定执行。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及本省经济、技术条件,适时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湟水流域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湟水流域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保证水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闲置或者拆除。水污染防治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并立即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湟水流域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省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将湟水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流域内市(州)、县(区)人民政府。
市(州)、县(区)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制定湟水流域辖区段的总量控制计划,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区,湟水流域市(州)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受理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经受理的暂停审批,但污染治理项目除外:
(一)跨行政区界断面水质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标准的;
(二)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
湟水流域市(州)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对有关地区暂停受理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应当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被暂停受理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地区,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水污染治理,治理达到要求的,市(州)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解除暂停受理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限制。
直接或者间接向湟水流域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医疗污水的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废水、污水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
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单位,直接或者间接向湟水流域水体排放废水、污水,不得超过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得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直接或者间接向湟水流域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水污染防治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直接或者间接向湟水流域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重大改变,能够事先预知的,应当在发生变化二十日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不能事先预知的,应当在发生变化后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直接或者间接向湟水流域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设置便于检查、采样的规范排污口,并设置标注单位名称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内容的标志牌。进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应当在接管处设置采样口。
禁止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向湟水流域水体或者地下排放水污染物。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漫流等方式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勘探、采矿、开采地下水和兴建地下工程,必须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
第二十一条
直接向湟水流域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应当按照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
排污费应当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二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排放监测制度,负责本辖区段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库和水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湟水流域市(州)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第二十三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发布湟水流域水环境状况信息和水污染物排放状况信息。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水行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牧、交通等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有关水污染防治的信息通报制度。
第二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州)予以公布,市(州)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县(区)予以公布。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水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名单。列入名单的企业应当在名单公布后三十日内,在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水污染物排放状况等相关信息。
第二十五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情况,有毒、有害物品堆放场所环境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发现环境污染隐患的,应当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六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依照本条例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排污单位的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范以及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配合检查并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挠和拖延。检查机关及检查人员应当保守在检查中获取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七条
湟水流域内工业企业应当加强环境风险防范管理。高环境风险企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及时赔偿污染受害者损失,保护污染受害者权益。
第二十八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公布污染损害水环境的举报电话、网址、邮箱等。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举报事项,应当及时处理,举报属实的,按规定给予举报人奖励;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人。
预防和治理
第二十九条
湟水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完善的饮用水水源保护设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交通、安监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规定,加大对无法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通行车辆的监督管理,消除危险化学品运输对饮用水水源造成的安全隐患。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调度湟水流域水资源时,应当根据湟水流域水文特征和水环境质量状况,统筹规划,优化调水方案,保持地表水的合理流量,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和生态功能。
第三十一条
湟水流域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实施河道整治和湿地建设工程,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十二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砂石开采规划,划定开采区、限采区、禁采区,控制河道及河岸的采砂、洗砂活动,防止采砂、洗砂活动破坏河道生态环境。
开采河道砂石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采砂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禁止向湟水流域水体及岸坡、滩地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其他污染物。
倾倒、堆放者无法查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清除。
第三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湟水流域工业布局和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技术、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第三十五条
在湟水流域工业园区新建、改建、扩建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印染以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等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满足构建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要求,并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节能标准。
禁止在湟水流域工业园区外新建、扩建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应当减少水污染物排放量。
禁止在湟水流域新建水电站以及造纸、鞣革等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
第三十六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情况进行监督: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
(二)污染物排放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当将审核结果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报告,并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但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监督破产或者迁址的企业清除可能污染水体的遗留物,并对被污染的场地进行治理修复。
破产企业无力完成污染物清除和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负责完成污染物清除和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
第三十八条
湟水流域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园区内企业的环境管理,督促企业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提高水污染防治能力。组织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及中水回用设施,保证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排污单位向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的水污染物,应当符合相应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控制指标。
第三十九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城乡规划和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环境保护、水行政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通过财政专项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和工业园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按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城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并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有资质的运营单位承担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为单位和居民排污提供有偿服务。
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应当缴纳污水处理费,已缴纳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运营单位应当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第四十一条
各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当进行安全处置,不得随意堆放和弃置,不得排入水体。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污泥的收集、贮存、处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第四十二条
湟水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环境保护,建立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制度,在有条件的集镇或者农业人口集中居住区建设污水、垃圾收集和集中处理设施。
鼓励分散农户采取建设沼气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
第四十三条
湟水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农药化肥的污染防治,控制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推广使用绿色生态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推行人畜粪便、秸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运输、贮存和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规定和标准。过期失效的农药应当及时安全处置。
第四十四条
湟水流域沿河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安装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不得随意倾倒污水或者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第四十五条
湟水流域沿河修建的厕所应当符合国家卫生厕所标准,不得将污水、污物直接排入水体。
第四十六条
湟水流域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屠宰场应当建设水污染防治设施,保证畜禽粪便、污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准入标准,符合防护距离要求,建设完备的污染物处理设施。
湟水流域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牧等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协商确定畜禽散养密集区的养殖污染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经营者不得向水体倾倒畜禽粪便、丢弃畜禽尸体及其他畜禽养殖废弃物。
第四十七条
在湟水流域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
第四十八条
湟水流域水库、人工湖中的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
湟水流域水库、人工湖的船舶不得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应当符合《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得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
船舶的残油、废油应当回收,禁止排入水体。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完成水环境保护目标,造成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
(二)违反产业政策和本条例规定核准、审批建设项目的;
(三)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核准、审批建设项目的;
(四)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
(五)未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
(六)其他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代为公布,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处以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或者在清洁生产审核中弄虚作假的,或者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经济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不按要求采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备治理能力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业,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未达到要求的,予以拆除,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日起施行。
====================================
免责声明:
本站()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
中央颁布单位
地方法规颁布单位
Copyright &
杭州法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号-1
浙公网安备 28号青海省湟水流域洪灾成因与防范对策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青海省湟水流域洪灾成因与防范对策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也是青海省的主要暴雨区,山洪灾害十分突出,制约着流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对流域山洪灾害成因和危害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五大水系汛情研判--《瞭望》2013年22期
五大水系汛情研判
【摘要】:正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根据黄河流域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汛期黄河流域河源、湟水流域、河套地区、无定河、汾河、北洛河流域及下游部分地区降水偏多两成,发生流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从时间分布看,盛夏期间中游流域降水偏多,后期下游降水较为集中。短时局地暴雨洪涝灾害是今年汛期防汛抗旱重点。从现实观察,三大潜在问题需引起重视。其一,黄河河道形态恶化,部分河段"二级悬河"问题突出,控河势、保安全难度大。其二,从工程基础看,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上游河段防洪工程建设滞后、防洪标准低。中游小北干流、三门峡库区控导、护岸工程不配套,塌岸现象时有发生。下游标准化堤防还有300多公里未完成,控导工程少、布局不合理。
【作者单位】:
【分类号】:TV8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贵生;;[J];人民黄河;1983年05期
戴英生;[J];人民黄河;1988年01期
姚兴华;王晶;;[J];民营科技;2008年09期
张含英;;[J];人民黄河;1959年04期
■琛;;[J];新黄河;1954年08期
王质彬;;[J];中国水利;1983年05期
王茂本,王云璋;[J];人民黄河;1985年01期
;[J];水资源保护;1989年01期
豫杨;[J];人民黄河;1991年02期
刘争胜,魏广修,陈红莉,李清杰;[J];人民黄河;199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万铨;;[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童国庆;孙丽娟;;[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贾仰文;王浩;仇亚琴;;[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A];山西省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讨会材料[C];2000年
王桂芹;王振海;郭秀峰;郝小贞;;[A];水资源管理与河流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哈斯巴根;;[A];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水环境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张瑞萍;马育红;;[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黄强;曹辉;张洪波;王义民;张泽中;王修内;;[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王玲玲;王昌高;陈润梅;;[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张文鸽;殷会娟;何宏谋;;[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项晓光;[N];黄河报;2008年
徐清华;[N];黄河报;2006年
王静琳;[N];黄河报;2006年
贾永强;[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记者 刘湍康;[N];黄河报;2010年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张永吉;[N];黄河报;2007年
邱淑会;[N];黄河报;2006年
孙晓波;[N];黄河报;2008年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N];黄河报;2010年
张锁成;[N];黄河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蕊;[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靳雪;[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薛小杰;[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赵建世;[D];清华大学;2003年
罗清;[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贺莉;[D];清华大学;2009年
夏忠;[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吴新;[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黄兴国;[D];长安大学;2007年
乔西现;[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春阳;[D];山东大学;2012年
陈岩;[D];河南大学;2012年
梁丽娟;[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袁春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马喜荣;[D];河海大学;2005年
彭少明;[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陶新;[D];河海大学;2007年
翟媛;[D];清华大学;2007年
张玉艳;[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秦泗阳;[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湟水流域泥沙预报模型研究--《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0年
湟水流域泥沙预报模型研究
【摘要】:在分析流域产流产沙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立了湟水民和站的含沙量预报模型,经过对年30年资料进行模拟和预报,将组合优化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流域含沙量预报精度较高,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用于湟水民和站含沙量的预报。
【作者单位】:
【分类号】:TV14;TV12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蓓蕾,王文圣,丁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年04期
杜发兴;徐刚;;[J];水力发电;2008年06期
秦浩;林志娟;陈景武;;[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南祥,曹连海,李梅,黄强;[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6期
刘家兴;岳东杰;梅红;刘子厚;;[J];工程勘察;2012年08期
张瑞美;彭世彰;叶澜涛;;[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2期
王帅;孙月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4期
李林;付强;;[J];水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耿修林;;[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01期
邱怡婷;卢懿;戚建平;吴伟;;[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龙珠;[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杨杰;[D];河海大学;2006年
冯国双;[D];北京大学;2008年
李家科;[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胡德秀;[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张秋霞;[D];苏州大学;2010年
吕保林;[D];中南大学;2010年
高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赵斌;[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隋媛媛;[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韬;[D];浙江大学;2010年
王小梅;[D];西北大学;2011年
魏光辉;[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何慧凝;[D];清华大学;2010年
刘洋;[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秦蓓蕾;[D];四川大学;2004年
李永梅;[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赵小勇;[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李波;[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席跟战;[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念武;[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1年06期
陈乐湘,钮本良,陆宝宏,裘庆芗;[J];水文;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世欣;温建;邵孝侯;王晓亚;王玉英;;[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刘淑英;[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01期
郭武;[J];干旱区研究;1996年02期
任立新;[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1期
陈南祥,曹连海,邱林;[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邱玉利;周建中;马林;;[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谢有仁;;[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1期
郭武;[J];水文;1995年06期
蓝云龙;;[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12期
李书堂;;[J];陕西水利;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根生;;[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万勇治;[N];中国测绘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智宏;[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世杰;[D];天津大学;2008年
王亚军;[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亢健;[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李二明;[D];长江科学院;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湟水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