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我是做中医经络养生知识的找家庭门口春联一幅.上联以志字开头.下联以伟字开头。

千年对联佳话——二百篇对联故事(下) - 简书
千年对联佳话——二百篇对联故事(下)
字数 33876
图片发自简书App
141.天下第一长联 我们前边介绍的对联都是短联,一般就是几个或十几个二十几个字。有没有超过百字的长联呐?有。云南昆明大观楼的楹联,就是顶有名的长联, 过去称它是“天下第一长联”。这副长联的作者叫孙髯翁[髯rǎn]。他是 陕西人,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孙髯翁是个穷诗人,空有一肚子才学,一生 郁郁不得志,他生前精心编了这副长达一百八十字的大观楼楹联。昆明大观楼对联全文如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帻zé,头巾],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俊,西翥[翥 zhù,飞]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chǔ]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上联用“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开头,写出了祖国风景如画的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是写“喜”。下联用“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开头,写出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明史,同时抒发了自己感慨万 分的心情。是写“叹”。孙髯翁的大观楼楹联写得又长又好,非常有名。不过,要论长,这副长联还不是最长的。在四川成都的望江楼上,有一副二百一十二个字的长联,比大观楼联多三十二个字。对联作者是四川文人钟云舫[fǎng]。钟云舫正直敢说,在当地挺有人缘儿。清朝光绪年间,他跟当地的豪强打官司,因为没钱“走后门”,官司打输了,被关进了大牢。 钟云舫在牢里想着家乡的美景,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非常气愤,就写下了 这幅长联。作者在下联的末尾,发出了愤愤的不平:“跳死猢狲,只落在乾坤套里[指自个儿落在豪强的阴谋圈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 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还有比这长的对联!屈原湘妃祠联就有四百字,比望江楼还多一百八十八个字。这副对联是张之洞编写的。张之洞是清末大臣,曾经当过内阁学士。 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时期,他是两广总督,重用退休的老将冯子材,大败法 军,收复了镇南关、谅山等地。后来,他又当了湖广总督,大办洋务,成了后起的洋务派首领。一九七年,他当上了军机大臣,并且主管学部。张之 洞曾经编过一本《书目答问》,给初学文史的人,提供了参考书,用处很大。 张之洞的这副四百字长联,写得挺有文采。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湘妃是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屈原有一首诗就是写她的。张之洞的长联写的就是屈原的事迹和湘妃的故事。张之洞的四百字长联,该是“天下第一长联”了吧?还不是,还有更长的呐!上面提到的那个钟云舫,他在牢里还写了一副更长的对联,上下联总 共一千六百一十二个字,是张之洞长联的四倍!这副长联是钟云舫准备题在江津临江城楼上的。这副长联,洋洋巨制,简直就是一篇长文章。长联的内 容是写当地风景,并且借景抒情。上下联这么长,还得完全对仗,真不简单。 此外,还有一些二三百字的长联。可至今还没有发现更长的对联。钟云舫的一千六百一十二字长联,恐怕称得上是“天下第一长联”了。据《艺文志》第二辑王利器《晓传书斋读书杂志》。 142.章太炎写联骂慈禧 清朝的慈禧太后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八年,干了许多祸国殃民的坏事。一八九四年[ 在我国夏历上是“甲午年”],慈禧要过六十岁生日。她 为了玩乐,把本来准备给海军买军舰、枪炮,用来发展海军的几千万两白银, 挪来为她大修颐和园。就在这一年,日本发动了侵华的“甲午战争”。慈禧怕打仗冲了她的“万寿大典”,下命令不准抵抗。她把整个心思都放在了庆 寿上。从皇城到颐和园,长达三四十里的大道和路边的房屋,全都整修一新。 这条路上,一共搭建了六十处大彩景,象征着慈禧六十大寿。每处彩景的造价是四万两白银,六十处就耗费了二百多万!皇宫和御花园里,到处披红挂 绿,有五百多间房屋安挂架彩,张挂宫灯六千多只。慈禧还叫人在颐和园的 仁寿殿搭了个大彩棚,光各种花绸子就用了17,500 匹!整个庆寿活动,从 十月底一直延续到十一月底,闹腾了一个月,总共耗费了白银5,308,834两!11 月6 日,是慈禧过生日的前一天,日寇攻占了金州[在东北的辽东半 岛],慈禧却下令让军机大臣和全体朝廷官员“听戏三日,诸事延搁”!11月 7日,是慈禧的生日。就在这一天,大连陷落。慈禧不顾东北同胞的死活, 安坐在她的宝座上,得意洋洋地接受大臣们的祝寿。11 月 22 日,皇宫里的 庆寿灯火,着得正旺,旅顺又落入了敌寇之手。日本强盗这些吃人的恶魔, 攻进旅顺以后,见人就杀,连老人和妇女小孩也不放过。这些野兽在旅顺杀了四天三夜,杀得尸首成山,血流成河。旅顺人民被杀死二万多人,全市侥 幸活命的只剩下了三十六人,旅顺成了空城!“甲午战争”的结果,中国陆 海军遭到惨败,不久,慈禧把持的清政府跟日本订了个卖国条约——《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白白送给了日本强盗,还赔他们白银二万万两! 人们恨透了这个只顾自己玩乐,不管国破家亡的慈禧,有人气得在北京城门上写了这么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子一下就传开了,人们都说骂得好。过了两年,慈禧看局势缓下来了,又忙着大搞庆寿活动。光为她看戏新修的一座戏台,就花了一百六十万两银子。北京城里,人们议论纷纷,又传出了这么一副对联: 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国又搭天棚!到了一九四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了抢占我国东北,在中国领土上打起了大仗。慈禧把持的清政府倒宣布什么“严守中立”!真是天大的笑话! 慈禧最关心的是怎样过好七十岁生日。她手下那帮贪官污吏,借这个碴儿, 大肆搜刮老百姓的钱财,给慈禧送上特别贵重的厚礼。他们知道,谁的寿礼花的钱越多,谁的官就升得越快。有人还给慈禧写了不少寿联,有一副寿联, 慈禧特别喜欢,赏了那写联的人好些银子。那副寿联写的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当时,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听到这件事,气坏了,马上也给慈禧写了一副对联,贴了出去。对联写的是: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余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上联里说的“南苑[yuán]”,在北京南郊,是慈禧玩乐的地方。北海, 就是今天北京的北海公园,那会儿是皇上的私人花园。古长安,指西安市。一九年,慈禧六十六岁的时候,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中国的义和团爱国反 帝运动,打进了北京。慈禧化装成农村老太婆,逃到西安躲了起来。“何日 再到古长安”,就是指这个事。上联是说:(慈禧)今天上南苑玩,明天去北海逛,哪天还要跑到西安去藏藏?可怜全国老百姓的血全让你们这一伙卖 国贼吸干了。这么大的中国,就剩下你一个人在显示:“我有的是钱”!下联里的“赤县”,指中国。“邦圻[qí]”,“邦”是国家,“圻”是边界, “邦圻”指国家的领土。“益蹙[cù]”,是越来越小的意思。下联是说:“你过五十岁生日,把琉球群岛割给了外国强盗;你过六十岁生日,又割掉了台湾, 今天你过七十岁生日,东北又叫强盗抢了去。眼看着中国的领土一天天地变 小了,真叫人痛心。每次你过生日,中国就要丧失一片土地[“疆无”]。章太炎的对联里,还嵌上了那个马屁精写的八个字[带·的字],可顺序变了,意思也变了。成了:一人庆有;万寿疆无!这里也暗含着章太炎恨不得慈禧早死的心愿。她实在太招人恨了!据民国·吴恭亨《对联话》卷十四。 143.改对子一字千金 1894 年,日本挑起了“甲午战争”,侵略中国,清军被打得大败。陆军 有一个将领叫卫达三。他身为统帅,对敌人怕得要死,一听说敌人要来,他 就拚命逃跑,成了“逃命将军”。他的军队纪律也坏透了。一次,卫达三又带着军队逃出了一千里!让日本侵略军没费什么劲就占领了一些城市。清政 府为了掩人耳目,决定把卫达三当“替罪羊”,将他押回北京,砍了脑袋。 卫达三这样的败类,何止一个?当时驻守山海关的统帅刘坤一,也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他带着十多万人马,假装有病,躲在城里,不去救授。刘 坤一对这次败仗,其实也有大责任,也该严惩。北京城里的读书人知道了事情的真象,十分气愤,有人就编了一副对联,挖苦刘坤一:卫达三呼冤赴菜市;刘坤一托病卧榆关。菜市,指北京南城的菜市口,是清朝处死犯人的刑场。榆关,就是山海关。刘坤一听说以后,又气又怕,这副对联要是流传到宫里,让皇上、太后知道了,那还了得?自己的脑袋还不搬了家!他就请来了一个亲信幕友,把 自己的心事跟他说了。这个幕友听了,眼珠一转,说:“这事好办。我可以 给大人想个法儿,不过,您怎么谢我呐?”刘坤一说:“只要你把事情给我办好了,我谢你三千两银子。”三千两可是个不得了的大数,幕友挺痛快地 答应了。这个幕友就把那副对联改了三个字,上联没动,改的是下联。改了的对联是:卫达三呼冤赴菜市;刘坤一拚命出榆关。刘坤一一看,乐坏了,赶紧叫一帮人连夜刻印了几万份,派人带到了北京,四处散发。不久,刘坤一军中的士兵知道了这件丑事,气得大骂姓刘的 和那个幕友下流无耻:“那个骗子动动笔,改了三个字,就得了三千两,真 是‘一字千金’!我们流血拚命,一年到头也发不了几两,全让当官的给吞了。这些狗官!”据清·吴研人《新笑史》。
144.卖国贼李鸿章“玉帛相将” 甲午战争以后,清朝政府被迫跟日本谈判讲和。代表清政府参加谈判的,是卖国贼李鸿章。代表日本参加谈判的,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地点在 日本的马关。日本代表拿出了他们事先就订好了的条款,逼着李鸿章签字画 押。条款包括把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要赔日本白银二万万两,这笔巨额赔款,等于清政府整整两年的全部财政收入!李鸿章在 侵略强盗面前,卑躬屈膝,像个奴才,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他无耻地在卖国 条约上签了字,伊藤博文心里头也看不起大清国的这个“要人”。在宴会上,伊藤成心编了一个上联,来嘲笑李鸿章和清政府。伊藤博文说的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玉”是玉器,“帛”是丝织品;玉帛,指财富;相将jiāng,在这儿 做动词,当“送”、“给”讲。伊藤的意思是说,你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国内没一个像样的宰相,把国家治理好;对外没一个有本事的武将,来抵挡 外国军队;你们老是打败仗,没辙了,只好赔钱割地求和,把国家的财宝送 给别人。李鸿章当时主管清朝政府的外交、军事和经济,权力顶大了,跟过去的宰相差不多。伊藤博文当着他的面,指着鼻子挖苦,李鸿章听了,真有点下 不来台,坐在那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干眨巴眼。伊藤博文一伙看了,得意 地哈哈大笑。第二天一早,伊藤博文突然接到了李鸿章派人送来的一个下联,上面写着: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前边的“度”,当动词“量”[liáng]讲,度量[liàng,]指能宽容人 的限度。下联的意思是说,象天那么高,象地那么广,能容忍别人的欺负, 这才是大清国皇帝的度量。明明是拱手把国土送给侵略者,还打肿脸充胖子,说自己有“度量”,大方得很!李鸿章真是卑鄙无耻。就是这么个并不光彩的下联,还是李鸿章的一个随员替他想出来的。当时在老百姓中间,广泛地流传着两句口头对子: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倭寇是指日本鬼子。“中堂”是宰相的别称,在这儿是指李鸿章。“反” 在这儿是背叛祖国的意思。这是中国人民对李鸿章一伙卖国贼的切齿痛恨。据民国·吴恭亨《对联话》卷十四,文廷式《芳荪室笔记》。
145.康有为题谭嗣同墓联 湖南浏阳有座谭嗣同墓,墓前有烈士祠,里面有康有为写的一副对联: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这副对联嵌上了谭嗣同的字“复生”[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和自己的名“有为”。上联是说,谭复生不会再活了;下联是说,我康有为还能有 什么作为吗?大家知道,我国近代史上发生过一件大事,就是“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是这次变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旧历是戊戌年]的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正式下命令宣布变法,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以慈禧太后为头子的顽固派,对变法怕得 要死,恨得要命。终于,在袁世凯向慈禧一伙告密以后,慈禧就在九月二十 一日突然发动政变,把光绪帝软禁在中南海四面环水的瀛[yíng]台里,废 除了新政法令。同时,在北京疯狂地搜捕变法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化装逃亡到国外去了。这次“戊戌变法”只进行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历史上 又称做“百日维新”。谭嗣同拒绝了朋友们让他逃出北京的建议,决心用自 己的鲜血来唤醒人民。很快,谭嗣同就被逮捕了。九月二十八日,谭嗣同和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辛亥革命以后,康有为回到中国,到浏阳的谭嗣同墓去祭扫,写下了上面那副对联。他在上下联里巧妙地嵌上了死者和自己的名字,还从名字里引出了新的意思,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上联表达了康有为对死者的深深哀悼, 下联却流露出他自己的伤感和苦闷。为什么清朝灭亡了,他反而苦闷呢?其 实一点也不奇怪,这时候的康有为组织了保皇会,反对辛亥革命,已经变成了保守人物了。
146.缅怀秋瑾烈士联 秋瑾是清末有名的女革命家,因为参加推翻清朝反动政府的革命活动,不幸被捕。一九七年的七月十五日,绍兴知府贵福在城里的古轩亭口把秋 瑾杀害了。当时秋瑾才三十三岁。当天深夜,就有人在亭子的柱子上贴出了一副挽联: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字面的意思是,悲凉呀,肃杀的秋气;太惨了,破碎的美玉真让人怀念!上联是借肃杀的秋气,揭露清朝统治者镇压革命者的残暴。下联借美玉的粉 碎[“瑾”当“美玉”讲],怀念为革命献身的秋瑾烈士。秋瑾就是一块美 玉。特别是,对联里嵌上了“秋瑾”的名字,更显得沉痛感人。秋瑾牺牲以后,她的好朋友徐寄尘、吴芝瑛,把秋瑾的尸骨埋在了杭州西湖的西泠[líng]桥旁。吴芝瑛还亲手写了一副挽联,刻在了墓门上:一身不自保;千载有英名!短短十个字,概括了烈士舍身为国的高尚精神和永垂不朽的英雄业绩。据民国·吴恭亨《对联话》卷十《哀挽》。
147.“死两个特别人”而“罚三十大银元” 一九八年,七十三岁的慈禧和被她软禁的光绪皇帝都死了。皇帝和太后连着死去,这叫做双重[chóng]“国丧”。清政府下令全国各地停止所有的娱乐活动,来悼念这两个“死鬼”。四川成都有个文人叫刘师亮,他在家门口给慈禧和光绪贴了一副挽联,上面写的是:洒几点普通泪;死两个特别人。很明显,这里暗含着对统治者的轻视。这副对联让官府知道了,就说刘师亮对太后和皇上“大不敬”,起初打算关他一个月,后来,改成罚款三十 块大洋[就是银元]。刘师亮交了罚款以后,跟着又在门外贴出了一副对联:闹几个虚字眼;罚三十大银元。官府的人见了,气不得也恼不得,只好装作没看见。
148.孙中山的一副对联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先后创建了“兴中会”、 “同盟会”等革命组织。一九一一年,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专制。第二年一月一日,成立了中华民国, 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可不久,孙中山被反动派逼着辞了职,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抢了去。往后的十几年里,孙中山为建立自由民主的共和国,进行了好多次斗争,可都失败了。孙中山为此十分焦虑,但是他的革命信心没有减弱。他写的一 副有名对联就说明这一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横披是:天下为公这副对联教育和鼓舞了许多革命志士。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为此十分高 兴,决心打倒军阀统治。不幸的是,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他因病逝世了,没有亲眼看到革命的胜利。但是,他的这句名言仍然鼓舞着全国人民继续努 力英勇奋斗。
149.“拖出老袁还我国” 窃国大盗袁世凯,抢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坐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可他觉得光当总统还不过瘾,还得当当皇帝。为了得到日本帝国主 义的支持,他就跟日本政府订了个卖国条约,叫“二十一条”。一九一五年十二月,袁世凯把中华民国改成了“中华帝国”,还演出了一场“登基”[古时候,新皇帝即位举行的仪式]的丑剧。全国人民对袁世 凯这种复辟倒退的作法,都切齿痛恨。北京有人出了这么个上联,来骂袁世 凯:或在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園”是“园”的繁体字,“國”是“国”的繁体字。这是个拆字联,又是个置换联,意思双关。从文字上看,把“園”里头的“袁”去掉,换上 “或”字,就成了“國”字。这个上联的实际意思是:打倒袁世凯——“拖 出老袁”,恢复中华民国——“还我国”!不久,有人按照上联的格式,对了个下联:余临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余”,当“我”讲。下联也是个拆字置换联,意思双关。从文字上看, “道”字去掉“首”,换上“余”字,就成了“途”字。对联还暗含着这层 意思:我站在走过的路上,回想起袁世凯干的坏事,真让人气得难忍;至于 国家的前途,更叫人不敢想。这个下联流露出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心和忧虑。
150.“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了。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实际上是在嘲讽他: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人们看了以后,都挺奇怪,问他:“上联的‘袁世凯’是三个字,怎么能对‘中国人民’四个字呐?上下联对不上啊!”写挽联的人笑了:“袁世 凯本来就对不起中国人民嘛!”
151.“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大总统一个接一个。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kūn],还有没当上总统,却握有实权的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等,就跟走马灯似的,轮换掌权,争权夺势,连年混战, 遭殃倒霉的可是老百姓。每换一次总统,还要下令让全国各地挂旗子来庆祝。 有人气愤的写了一副对联,斥骂那些祸国殃民的“大总统”们:民犹此也,国犹此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是个嵌字联,上下联里嵌上了“民国总统不是东西”八个字。对联是说,不管南方还是北方,老百姓还是这样痛苦,国家还是这样混乱;你们这 些作威作福的民国“大总统”们,不管换多少个——没一个是好东西!
152.至今没能对出下联的上联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时候,还有人写了这么个上联: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陂[bēi],指水边。“每况愈下”,是一句成语,是说情况越来越坏, 一天不如一天。这个上联表面是在说地势由山——城——水边——河—— 海,越来越低。其实,里面有很深的政治含义。“山”,指孙中山,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人;“城”指袁世凯,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陂”指黎元洪,湖北黄陂人; “河”指冯国璋,河北河间人;“海”指徐世昌,江苏东海人。孙中山创建了中华民国,可惜,革命果实不久让袁世凯抢走了,打他这儿起,总统换了一个又一个,全是些祸国殃民的家伙,每况愈下——一个更 比一个坏!国家的局势也就越来越糟糕。这个上联,文字浅显可含义深刻,把自然界里的事物跟政治人物、国家局势自然而又准确,还挺巧妙地结合起来,水平很高。因为上联写得太难了,直到今天,也没人能对上让人满意的好下联来,成了单对。
153.少年鲁迅上的几次“对课” 鲁迅小时候,家里送他到“三味书屋”去读书。老师叫寿镜吾[wú], 是个老秀才,挺有学问。这天上“对课”,专门学对对子。先生出上句,学生们对下句。寿先生出了个三字句:独脚兽当时,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对起来。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八脚虫”,还有的对“九头鸟”,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在学生们乱喊乱叫对得正欢的时候,只有鲁迅没言声。他是在用心琢磨更好的下联。等大伙儿安静了,鲁迅才不慌不忙地说出了自己的下句:比目鱼寿镜吾听了,连连点头,夸奖鲁迅说:“好!周树人对得顶好[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出的‘独角兽’的‘独’字,不是个数,可有‘单’的意思, 周树人对的‘比目鱼’的‘比’字,有‘双’的意思;拿‘比’来对‘独’ 是再好不过了。可见周树人是动了一番脑子的,你们应该好好向他学。”又有一回,寿先生出了个五字对:陷兽入阱中;这是说,让野兽掉进陷坑里。鲁迅想到了《尚书》里的句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意思是在华山的南山坡放马,在桃树林旁 边的野地里放牛]马上对了个:放牛归林野。鲁迅的下联得到了寿先生的夸奖。少年鲁迅的对课本上,画满了表示“优秀”的红圈圈。
154.少年周恩来“誓做中华之主人”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是在沈阳市东关模范学校念书。周恩来不但学习努力,还特别关心国家大事,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望。他有个同学叫何履祯[履祯lǚzhēn],俩人挺要好。周恩来时常到他家去做客。何履祯的爷爷叫何殿甲,是位挺有正义感的私塾先生。何殿甲看周恩来年纪虽小,可谈吐不凡,很有抱负。老先生十分喜欢他。有一天,何老先生给周恩来出了个上联,让他对个下联。上联出的是:不为列强之奴仆;列强,是指当时的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那会儿,帝国主义强盗们把中国当成了一块肥肉,都来抢夺。眼看着中国的大好河山就要被强盗们瓜分了, 中国人民就要当亡国奴了。所以,何老先生写联激愤地表示:我们中国人不 能再受列强的欺负了,我们决不能当亡国奴。周恩来看了上联,想了一下,马上提笔写出了下联:誓做中华之主人!何殿甲一看,不由得竖起了大拇哥,连连夸奖说:“周生年少有大志,真了不起!”
155.五四运动中 对联显威力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这天中午一点多钟,北京十三所高等学校的学生三千多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天安门 开大会,声讨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国 青岛、山东。曹、陆、章这三个是什么人呐?曹汝霖曾经是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的外交次长,袁世凯跟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他是签字人之一。 陆宗舆和章宗祥也是北洋政府里的亲日派,都当过驻日本公使。在游行队伍中,引人注目的是,金水桥的南边竖起了一面大白旗,上面醒目地写着一副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北京学界挽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千古!“曹瞒”[mán],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操,他在评书和京戏里,是个大奸 臣的形象;“章惇”[dūn],北宋时候的奸相,跟当时的大奸臣蔡京等人狼 狈为奸,把持朝政大权。这副对联是借古代同姓的奸臣,来骂今天的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一伙就是古代奸贼的遗种余孽!爱国学生们开完大会,开始了游行示威。他们来到曹汝霖的住宅——东城赵家楼。曹汝霖见风声不好,偷偷溜跑了。学生们抓住了住在曹家的章宗祥,大家气愤难忍,把他揍了一顿,然后放了一把火,烧了曹宅。北京的学生带了头,全国各地的群众纷纷起来响应。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反帝爱国的斗争烈火,一下烧遍了全国。人们纷纷集会抗议,游行示威。在各个城市里,贴满了反帝爱国的标语口号。对联也成了有力的 斗争武器。比如,好些罢市的商店,都在紧紧关着的店门上,贴上了这样的 对联: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齐心救国,岂贪区区之微利?挽救学生,不释万万不开门!还有的贴着: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 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霜!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罢课救国,罢市救国,我两界挺身先起;民心未死,民国未死,愿大家努力进行。对联写出了人们在为被捕的学生大鸣不平。至于斥骂汉奸卖国贼的对联,就更多了。比如:锄奸意在寒奸胆;爱国血溅卖国贼!另有一副写的是:四金刚捧日,的是可杀; 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四金刚”指段祺瑞[亲日派军阀头子]、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 “日”指日本帝国主义;“的[dí]是”,的确应该的意思。有一家帽子店贴出了这样的对联:大家舍却头颅,去拚国贼; 不必到我店中,来买帽子。有一家卖鸟的商店,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鸟兽对联: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上联的“鸦”,就是乌鸦,又叫老鸹[gua]。“鸮[xiāo],就是猫头鹰,又叫夜猫子。鸨[bǎo],是一种坏鸟。老鸹、夜猫子和鸨这三种鸟,都曾被人们看成是不祥之鸟[其实,这种说法不正确]。下联的“獐”[zhāng],是鹿的一种,个儿小。“螬”,是蛴螬[qícáo],一种吃庄稼的害虫。下联 的鹿、獐,螬,谐“陆”、“章”、“曹”,是在骂这仨卖国贼都是兽类, 不是人!上海有座庙叫白云寺,庙门前有块大匾,上面写着“普天同庆”四个大字。人们把“庆”字换上了“愤”字,变成了“普天同愤”!还在大门两边贴上了这么一副对子:学生被捕神流泪;贼奸窃国鬼兴悲。这些对联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在当时挺起作用。后来,在全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北京政府不得不撤了曹、陆、章三人的职务,还把抓起来的学 生全给放了。“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胜利,各商店纷纷开张营业,还换上 了新对联贴在门上: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56.陈寅恪的对联试题我国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kè],在一次大学招生的试卷上, 出了一道对联题,让考生们对出下联。这个上联怪有意思,是大伙儿特别熟 悉的:孙行者谁都知道,“孙行者”就是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可要真对准这个人名联,没那么容易。上联里头一个字“孙”,是个姓,也可能 当“孙子”讲,还有个“猢狲”[hú sūn,就是猴子]的意思。平时一提孙 悟空,不也常叫他“孙猴子”吗?第二个字:“行”,是动词,当走讲。最后的“者”字,是个文言代词,当“人”讲。“行者”合到一块,可以看成 一个词,指出家人,“孙行者”有“猴子和尚”的意思。参加考试的学生,差不多都没学过对对子,一看这道题,全都傻了眼。这些考生就找《西游记》里的人名来对,什么“唐三藏”、“牛魔王”呀, 什么“沙和尚”、“猪八戒”呀,对得是五花八门。还有个学生又气又急, 干脆写上个“王八蛋”!当然,这些答案全得了零分。可有个考生这道题得了满分,他对的是:胡适之“胡适之”就是胡适,是当时的有名学者、大学教授。这个下联为什么能得满分呐?第一,上联是人名,对的下联也是人名;第二,“胡”跟“猢” 一个音,和“孙”一样,都有“猢狲”的意思;第三,“适”这个字在文言 里,能当“去”、“往”讲,跟“行”正好相对;第四,“之”也是个文言代词,可以当“人”讲,跟上联的“者”对得挺准。那陈寅恪的标准答案就是“胡适之”了?不是,他的答案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人,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国家早出了一千年!下联的“祖”字,能当“祖父”[就是爷爷]讲,跟上联的“孙”字——能当“孙子”讲,正好相对;第二个“冲”字是动词,跟上联的“行”相对;末了的“之”字跟“者”相对。陈寅恪的下联,确实挺有水平,可当时 没人能想出来。
157.李大钊“妙”改古名联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一六年,他留学日本后回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还办了《晨钟报》,宣传进步思想,他自己当总编辑。 每期的《晨钟报》上,都印着一个古钟,意思是用早晨响亮的钟声——革命 思想,来唤起全国的民众。古钟上面还印着一句口号。在第六号《晨钟报》的古钟上,印上的口号是一副对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其实,这是李大钊引用了古人的一副名联,不过下联中,把原来的“辣” 字改成了“妙”字。那副对子是明朝官员杨继盛写的。杨继盛是河北人,号叫“椒[jiāo] 山”,人们都叫他“辣椒”;因为他看到朝廷里的坏人坏事,毫不留情,说话带刺,就跟辣椒似的。当时的首辅严嵩是个心狠手毒的人,专权跋扈。他 看杨继盛是个人才,就想拉拢他,当自己的帮手。可杨继盛反倒写了一份长 长的奏章,揭发严嵩的五大奸恶和十大罪状。严嵩气炸了,就把杨继盛关进了监狱。杨继盛受刑之前,有个朋友偷偷给他送来了蛇胆,跟他说:“吃了蛇胆,再挨毒打就能挺得住。”杨继盛笑了,说:“我杨继盛浑身都是胆!哪儿用得着什么蛇胆!”杨继盛后来被严嵩定了死罪。在去刑场的路上,北京城的老百姓站满了路边,哭着给杨继盛送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杨继盛,在他的住处修了祠堂,叫“松筠庵”,在今天北京的达智桥街里。庵里有个亭子,柱子上有两 行石刻的大字,就是杨继盛生前亲笔写的那副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对联的意思是,我的这副铁肩膀,专为扛起正义的事;我的一双手,专写那些辣人的文章,大骂祸国殃民的奸贼。李大钊佩服杨继盛敢为正义献身的精神。他把对联里的“辣”字改成了“妙”字,表示要用双肩担起了共产主义的“道义”,一双“妙手”写出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日·中野江汉《北京繁昌记》,《李大钊传》人民出版社。
158.悼念李大钊的一副挽联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奉系军阀张作霖,用绞刑架杀害了李大钊。李大钊在刑台上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然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 就义。李大钊牺牲的时候,才三十八岁。他的灵柩停放在宣武门外的妙光阁 浙寺里。一九三三年四月,党组织通过北京大学师生和李大钊的生前友好,发起了为他公葬的活动。鲁迅、李四光等一百多位知名人士,参加了捐款。四月二十三日清晨,送葬的队伍从妙光阁浙寺出发,人们拿着花圈、挽联,胸前戴着纸花,胳膊上缠着黑纱。一路上,不断有群众加入到送葬的队 伍里来。在李大钊的深红色的棺木后边,一眼望不到头的群众队伍,成了洁 浩荡荡的洪流。队伍里有教师、学生、工人、市民,还有士兵。花圈接着花圈,挽联跟着挽联。高举在队伍最前边的,是北京青年送的一副挽联: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上联是说,李大钊这些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流血奋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死去的人是没有什么遗憾的。下联是说,人民大众在三座大 山的压迫下,痛苦地生活,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活着的人怎么能忍受得了! 挽联对革命烈士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向反动派进行斗争。这副充满战斗力的挽联在前边引路,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 号:“李大钊先烈精神不死!”
159.郭沫若少年时代的趣联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了不少古诗词。他四岁半到私塾念书,六七岁开始学习对对子。起初是二字对儿,慢 慢再作五字、七字对儿。有一天,离私塾不远的庙里的和尚,来私塾找老师告状。和尚说私塾的学生从庙墙的窟窿里钻进庙去,偷桃树上的桃子吃。老师听了挺有气,就问 学生们是谁干的。可这帮小家伙一个个装聋作哑地不言声。老师更有气了, 就随口说了一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老师说完了,让学生们对下句,要是对得好,事情就算了;对不上,挨着个儿打!郭沫若稍微一琢磨,就对了个下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攀桂”的意思是考上状元;蟾宫,指月宫;古时候传说月亮里有蟾蜍chán chú;“步蟾宫”,意思也是能考上状元,一步登天。 老师看郭沫若小小年纪,志气这么大,连连夸奖,也就不追究孩子们偷桃的事了。
160.“粪有税”和“屁无捐” 郭沫若十四岁的时候,到四川乐山城里去上学。一天,他看见几个农民挑着粪出城,把城门的官兵硬要他们缴“出城费”,一担粪缴一个铜板。郭沫若看着,觉得又可笑又可气,就大声对站岗的大兵说: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郭沫若在斥骂反动统治者向老百姓滥收苛捐杂税,欺人太甚!真是辛辣的讽刺。
161.红军打垮“两只羊” 一九二八年六月,蒋介石调集了湖南、江西两个省十多个团的兵力,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率领江西敌军的两个将领叫杨如轩、杨池生。红军管 他俩叫“两只羊”。“两只羊”带着几个团向井冈山扑来。红军战士在朱德军长的率领下,英勇杀敌,个个象下山的猛虎,把敌人杀得落花流水。这一仗,消灭了敌人 一个团,打垮了两个团。剩下的敌人一看不妙,就慌忙逃跑了。打了大胜仗,朱德军长高兴极了,他风趣地写了这么一副对子: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这副对子一下就在井冈山传开了。红军战士和老百姓们听了,打敌人的劲头更足了。
162.一副对联 一部家史 在江西省吉安县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边写的是:家慈五男二女留独子;先父三难一死为人民。“家慈”是指自己的母亲,“先父”是对死去的父亲的称呼。这副对联是曾山写的。曾山年轻时候就参加了革命,当过县委书记、江西省工农民主 政府主席。解放以后,做过新中国的交通部长、商业部长。曾山的这副对联, 是他全家参加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这副对联,就是一部家史。上联写的是,母亲一共生过五个男孩、两个女孩,可如今只剩下曾山一个人了。原来,曾山小时候家里很苦,他的四个兄弟姐妹因为得病没钱医治, 先后都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大哥曾延生是共产党员,还是吉安县党组织的领 导人。曾延生参加了一九二七年的“八一”南昌起义,组织了“万安暴动”。一九二八年,曾延生担任了赣南特委书记。这年的三月,他不幸被敌人逮捕。 在敌人狱中曾延生坚持斗争,英勇不屈,惨遭敌人杀害,当时只有三十一岁。 弟弟曾炳生也参加了革命,搞党的地下工作,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不幸被捕,八月被敌人杀害,当时才二十三岁。这样,曾家后代只剩下曾山一个人 了。一九三年,毛泽东带领队伍来到了吉安,亲切地慰问了曾山的母亲,热情地称赞了这个革命家庭。下联写的是,曾山的父亲曾采芹烈士的事迹。曾采芹是个教师,他用教书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年不到一年的时里 间,他三次被捕入狱。第三次被捕以后,在吉安狱中,敌人对他严刑拷打, 让他说出党的秘密。曾采芹誓死不屈,英勇牺牲。就义时六十三岁。曾山的对联,是一份宝贵的革命传统教材。它告诉我们:今天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无比珍惜。
163.“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半个世纪前的三十年代,《大公报》社有个年轻的编辑,叫王芸生。他在工作之余,下功夫专门研究中日关系史。王芸生不辞辛苦,在北京和天津访问了好多历史学家。跑遍了这两个城市的图书馆,搜集了大量材料。从一九三一年九月开始,到一九三四年四月, 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写了一部有名的书:《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这部书有七大本,总共差不多有二百万字,平均每月写成六七万字。这部大部头的巨著写成以后,王芸生成了研究中日关系史和日本问题的青年专 家,这部书也成了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王芸生笑着念了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副对联,清楚地说明了王芸生,其实也是一切专家学者成功的“秘诀”:只要勤奋,只要不怕艰苦,就能登上“书山”的顶点,就能驾着智慧之船, 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
164.含义深刻的一副顶短的对联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晚,日本帝国主义驻扎在我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向沈阳的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猛烈进攻,同时炮轰沈阳城。日本强盗突然 袭击,打死打伤了东北军许多官兵和一些老百姓。可是,蒋介石却下命令给 东北军“绝对不抵抗”。于是,东北军不放一枪撤出了沈阳城。第二天,日本强盗就占领了沈阳,接着,又分兵进攻东北的其他城市。这就是震惊中外 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无不气愤填胸,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来到南京,向国民党中央政府示威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把 日本强盗赶出中国去。可是,蒋介石竟然指使军警,向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 开枪冲杀,当场打死学生三十多人,打伤一百多人。在悼念爱国学生的追悼会上,有人挂出了一副短短的一字联:死; 生。上联是个“死”字,下联是个倒写的“生”字。对联的意思是,宁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短短两个字,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做亡国奴,坚决跟日本 侵略者战斗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165.苏区广泛流传的一副对联 一九三三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到达了四川的达县。红三十军进驻到潼乡。红军里头,有个专门搞政治宣传的“钻花队”,是由那些专 会凿石雕刻的红军战士组成的。他们的任务,是在一些坚硬的石头上刻上标 语,进行革命宣传。字刻在石头上,可以长时间地保留下去。红三十军政治部在潼乡的驻地外边,有一座大门楼。门楼两边正好有两个挺大的石柱。钻花队就在石柱上,刻上了当时在苏区非常流行的一副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和镰刀,代表广大的工农劳动群众;斧头和镰刀交叉在一起,又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的标志。对联的意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和劳 苦大众,一定能打碎旧社会,建设一个新中国。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意义深刻,很有鼓舞作用。苏区人民非常喜欢这副对联,不少人家在大门上都贴了这副对子。今天,在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副“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对联。这副贴在两扇旧门上的对联,已经很旧了,是第二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写在自己家的大门上的。后来,乡亲们精心 地把它保藏了起来,解放以后,献给了国家。这副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对联,如今成了珍贵的革命文物。
166.“不要人间造孽钱” 抗日战争期间,廖仲恺先生的夫人——国民党左派领袖、革命老人何香凝,带着儿媳妇和孙子,千辛万苦地来到了桂林。他们住在郊外,全家靠养 鸡种菜和卖画过日子。生活挺艰难。一天,蒋介石派人给何香凝送来了一百万块钱和一封信。蒋介石在信里假惺惺地请何香凝到陪都重庆,好过舒服日子。何香凝叫来人把钱原封不动 地拿走,还在那个信封上写下了这样两句话:闲来写画营生活;不要人间造孽钱!意思是,我得空画点画儿卖点钱,日子过得挺舒心。你那些祸害老百姓刮来的造孽[niè]钱、昧心钱,我是一个子儿也不要!老人家绝不跟祸害百 姓的人同流合污。
167.邓小平抗战时期的一副对联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八路军的一二九师当政委。一九三九年四月,邓小平带着三十几个干部,从西安坐车,去延安参加会议。半道上,邓小平 给大伙儿说了一副自己作的对联:列为无产者;宁不革命乎!“列”在这儿是“众”的意思,“宁”是“岂”、“难道”的意思。这副对子是说,我们大家都是无产阶级战士,怎能不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呐! 这副对子还是嵌字联,而且用了鹤顶格,上下联的头一个字分别嵌上了 “列”和“宁”。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邓小平念完对联,对大伙儿说:“做个无产者,就得革命到底呀!”
168.朱德题泸定桥联 在四川泸定县有座举世闻名的泸定桥。这座铁索桥凭着它那光荣的历史,成了珍贵的革命文物。今天,在桥西头的大石壁上刻上了朱德题写的泸 定桥对联。对联写的是: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长征。长征的目的,是为了北上抗日。对联里的“远戍”就是远征;“帝国”指日本帝国主义。红军打退了 敌人层层的围追堵截,第二年五月来到了四川的安顺场。军委命令红四团一 天急行军二百四十里,第二天夺下泸定桥,占领泸定城。四团的全体指战员冒着瓢泼大雨,凭着两条腿,一气走了二百四十里山路,第二天早晨六点多钟赶到了泸定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泸定桥可太险了!这不是石桥,也不是木桥,它是一条铁索桥。桥的两岸是直立陡峭的山峰,桥身有一百多米长,三米宽,用十三根粗粗的铁索由 东岸拉到西岸。桥面有九根铁索,平时上面铺上木板,让行人通过。可这会 儿,敌人听说红军要来了,把桥上的木板拆个净光,只剩下了光溜溜九根铁索。铁索悬空高高地吊着,下面就是奔腾咆哮的大渡河。就是平时有木板, 风一刮,走在桥上也是晃晃悠悠的。何况现在只剩下铁索了呢?桥东头就是 泸定城,敌人修了坚固的工事,还用机关枪、迫击炮封锁了铁索桥。红四团挑选了二十二个棒小伙子,组成了突击队,由连长廖大珠带领,准备冲过铁索桥,消灭桥头敌人,然后进攻泸定城。下午四点钟,夺桥战斗打响了。四团的强大火力,射向对岸敌人阵地,掩护勇士们过桥。二十二个 英雄手拿短枪、冲锋枪,背插马刀,腰上塞着十二个手榴弹,冲上了桥头。 英雄们冒着弹雨,手扶着光光的铁索,脚蹬着滑溜溜的铁索,飞快地向前挪动着。三连战士们紧跟在二十二个勇士后边,在铁索上铺上木板。突击队很快靠近了桥头,敌人吓坏了,就把桥头的亭子点着了,凶猛的火舌向英雄们扑来。这时,西岸响起了雄壮的冲锋号,英雄们大喊着“冲呀——杀呀——”的口号,冲上了桥头,杀进城里。红军的后续部队紧跟着冲了上来,消灭了城里的敌人。强夺泸定桥的战斗胜利结束了,红军左纵队的全部人马,从泸定桥上越过了大渡河,跟右纵队的红军胜利会师了。蒋介石打算用大渡河天险来围困、消灭红军的计划彻底破灭了!毛泽东后来在《长征》诗里,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69.马寅初珍藏的一副对联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在国际上也挺有名望。马老先生活了一百零一岁。在北京东总布胡同马寅初的住房里,收藏着一副珍贵的对联。这是一九四一年三月,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在重庆送给马寅初的寿联。寿联写的 是: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四十三年前,重庆大学商学院的师生们为了祝贺马寅初六十寿辰,开了个祝寿会。这副寿联就挂在寿堂上。祝寿会上,“寿星”本人却不在!马寅 初上哪儿去了?原来,“寿星”这会儿被反动派关在贵州的集中营里[集中 营是国民党反动派专门关押“政治犯”的]。这是怎么回事呐?原来,马寅初教授当时是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他写了好些文章斥责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还揭了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 立夫]发国难财的老底。反动派对马寅初恨得咬牙切齿,就找了个碴儿把马 先生抓起来了。这一来,激起了众怒。商学院的师生们就在三月十三日[马寅初的生日]召开了隆重的祝寿大会。那天除了学院的师生以外,还来了好些各界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当时是中共中央驻重庆办事处的代表,他们积极支 持爱国师生的行动,还亲自写了上面那副对联,送到了会场。对联里用传说有千年之寿的“鹤”和“龟”来祝福马寅初健康长寿。上联的“桃李”,比喻马寅初教的学生特别多,“桃李满天下”。“增华”是说马寅初用爱国思想和行动教育学生们关心民族兴亡,努力学习,成为国家 有用的人才,为祖国增添光彩。“坐帐无鹤”,是说寿堂里的“鹤”——“寿 星”可惜不在,表示对马寅初的关心和挂念。下联的“琴书作伴”,是说马寅初在监狱里过着清苦日子,称赞马先生这种不向敌人屈服的高尚气节。“支床有龟”,“龟”跟“归”字谐音,在这儿表达了人民群众盼望马寅初早点出狱回来,共同跟反动派斗争的愿望。 这副对联后来被送到了重庆近郊马寅初的家里。直到一年以后,马寅初 出狱了,才看到了这副对联。马寅初把这副对联,看成是顶珍贵的礼物,保藏在身边。解放以后,马寅初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曾提出了“新人口论”, 提醒政府要注意中国增长迅速的人口问题。马寅初的正确理论,在当时却被 一些人说成是“反动的”,马寅初本人也被扣上了“反党反社会主义”这顶可怕的大帽子。后来,马寅初受过好多次政治冲击,自己也丢失了不少宝贵东西。唯独这副寿联,他一直小心地珍藏着。
170.国名地名巧成对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喜讯传到了四川成都,成都城一下子沸腾起来,鞭炮齐鸣,锣鼓震天。人们高兴地把手里的帽子往天上抛,卖水果的也把瓜果梨桃往欢乐的人群里 扔,叫大伙儿都尝尝“胜利果实”。第二天一早,家家户户都贴出了庆祝胜 利的喜联。其中有一副对联把国名、地名巧联成了一副对联,引得众人齐声喝采: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上联用了三个国名:中国、捷克、日本;下联用了三个城市名:南京、重庆、成都。上联的“捷克”当国家名讲是一个词,要是把它看成两个词, 也能当“战胜”,“胜利”讲。同样,下联的“重庆”也能看成是两个词, 当“重新庆祝”讲,“成都”可以当“成为国都”讲。这么一来,上下联的意思就成了:中国彻底战胜了日木强盗!庆祝南京重新成为国都。南京本来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日本侵略中国以后,蒋介石政府迁到了四川重庆,南京被日军侵占了。抗战胜利后,南京重又成为国都。这副国名、地名巧联,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新颖。
171.茶社对联的秘密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西安市的莲湖公园里,有个“奇园茶社”。茶社门口挂着一副有意思的对联:奇乎?不奇,不奇亦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意思是说,这个茶社稀奇吗?不稀奇。可要说它不稀奇,其实也挺奇特的。这个茶社是娱乐场所吗?是娱乐场所。可要说它只是个娱乐场所,其实 也不全是。上下联的头一个字,分别嵌上了茶社的名字:奇园。这种格式,叫“鹤顶格”。游人们看了,都觉得写得有意思,是副好联,可并不知道里面的深 刻含义。解放以后,报纸上才公布了这里边的秘密。原来,奇园茶社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安的秘密交通站,地下工作者以茶社做掩护,在这里进行革命工作。 这样,“奇园茶社”当然称得上“是园非园”、“不奇亦奇”了!
172.续范亭写联讽刺蒋介石 续范亭将军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加入了同盟会,一九一一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当时才十八岁。后来,他在国民党军队里担任过旅 长、军参谋长、中将总参议等重要职务。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让日本强盗没费什么事,就侵占了我国东北三 省。续范亭将军看到这种局面,又气又急。他专程去南京找蒋介石,苦口婆 心地跟他讲了几个钟头,劝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可蒋介石闭着眼睛,不搭理他。一九三五年,日寇又阴谋侵略我国华北,续范亭眼看民族危机一天比一天严重,心如刀绞。在这年的十一月初,他从兰州赶到南京,到处呼吁团结 抗日。可那些国民党大官们没人理睬他,续范亭十分孤立。续将军作为一个 国民党的老党员,眼瞅着国民党当局这么腐败无能,悲愤到了极点,他决心以死报效祖国,唤起全国团结抗日。十二月二十六日,续范亭来到了埋葬孙中山的中山陵前,痛哭了一场。然后,他毅然拔出剑来,剖腹自杀。他在绝命书上写道:“余已绝望,故捐 此躯,愿国胞精诚团结,奋起杀敌!”因为剑不太锋利,又有朋友急救,续范亭没有死,可受了重伤,身体受到很大摧残。蒋介石对这个事件非常恼火,怀疑续范亭跟共产党有关系,就准备迫害他。其实,那时候续将军根本没接触过共产党。不过,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倒使续范亭更加看清了他的本质。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决心跟蒋介石彻底决裂,投身人民革命。续范亭来到了陕北延安,一边养病,一边参加革命工作。 续范亭还给蒋介石写过一副绝妙的讽刺对联,给这位蒋总统画了一幅像: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介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介”,在这里是量词,当“块”讲。“介石”既嵌了蒋介石的名字,又和上联中的“孤蛙”相对。蒋介石又叫蒋中正。联里嵌上了“介石”、“中 正”,是在写蒋介石就是井底之蛙——没见过多大天,却狂妄自大,十分可 笑;又象是茅坑里的一块石头,又臭又硬,顽固不化!一九四七年,续范亭将军因为重病,不幸在延安去世。中共中央根据续范亭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泽东亲自给续范亭写了挽联: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173.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国民党统治时期,苛捐杂税多得象牛毛。有人特意编了这样一副对联:尽敲榨,假充公用,遍设关税、卡税、田税、屋税、丁头税,税到民不聊生——将腹税; 竭搜罗,大饱私囊,勤抽盐捐、米捐、猪捐、柴捐、屎尿捐,捐得人无活计——把躯捐!对联在讽刺国民党反动派使劲搜刮民脂民膏,五花八门的苛捐杂税,逼得老百姓简直没活路了,就剩下把空肚皮和瘦身子,也当成税款捐出去了! 可反动政府却在报纸上、广播里,大喊什么“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成都文人刘师亮十分气愤,就拿这两句口号,利用谐音编了一副对联: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 真是一字见真谛!
174.夹有英文字母的对联 解放前,中小学教师在社会的底层,拉家带口的,生活清贫穷苦,而且没有一点保障。好多教师体弱多病,负担沉重,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有个中学数学教师,才三十几岁就积劳成疾,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同事们都很悲痛,在追悼会上,一个英语教师给他写了这样一副挽联:为X、Y、Z,送了君命; 叫 w、F、S,依靠何人?上联的X、Y、Z 是数学里常用的符号,用来表示未知数。是说,你献身教育,一心都扑在了数学教学上,可末了落了个积劳成疾,年轻轻的就死了。下联的W、F、S 是英语里妻子[Wife]、父亲[Father]和儿子[Son]的第一个字母,在这儿代表妻子、儿女和父亲。是说,你离开了人世,你撇[piē]下的妻子、儿女,还有老父亲,可靠谁养活呀!老师们看着这副叫人心酸的对联,想到当教师的生前辛辛苦苦,死后没有保障,都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这副对联,在汉字里夹上了英文字母,而且对仗工整,倒是别具一格。
175.饿教授写联抗议反动派 解放前,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搞得一团糟,物价飞涨,百姓遭殃。机关职员早上领的一个月工资,到了晚上,就够吃一顿饭的钱了。一个玉米面饼 子,一下卖到一百万元一个。老百姓可怎么活呀!一九四六年,城市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群众运动。不少大学教授也加入了示威游行的行列,他们高举着“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的标语牌,向反动政府抗议。四川大学有一位教授气愤地在家门口贴了这样 一副对联:民国卅五年,该盼到太平新世界;彭祖八百岁,没吃过这么贵东西!民国卅[sà]五年,就是一九四六年;“彭祖”,指传说中的长寿神仙, 活了八百岁。还有个大学教师,编了副拆字联: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意思是说,缺少吃的只好喝水,可白开水怎能填饱肚子?不能再研墨写字了,黑土[指“墨”]怎能当饭吃!对联把“饮”拆成“欠食”,“泉”拆成“白水”,“抚”拆成“无才”,“墨”拆成“黑土”,琢磨得又奇又巧,写得明白好懂,对仗也挺工整。就内容说,在当时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这副对联真像是射向反 动派的一支利箭!
176.无字对联含义深 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国民党反动政府面临崩溃的绝境。南京各大学的学生们,上街游行示威,反对蒋介石继续打内战。半道上,大批全副武装的 特务和警察,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大打出手,当场有两个学生被打死。这就是 轰动全国的“四·一事件”。反动派这么干,吓唬不住爱国学生,倒激起了南京人民的满腔怒火。几天后,南京各界代表在中央大学礼堂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纪念牺牲的学生。 全场周围挂满了各种挽联。里面有一副挽联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没写一个字, 只有一些标点符号。上下联是:??????!!!!!!  虽说挽联上没写一个字,可上面的符号却个个象有千斤重!上联一连串儿的问号,是在向国民党反动派发出一连串的质问:你们为什么打内战?为 什么搞假和平??为什么杀死爱国学生???下联的一连串感叹号,是在显示南京人民的决心和誓言:反内战!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烈士的血没白流,只过了二十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打下了南京。几个月以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诞生了!人民的愿望实现了。
177.周恩来为何香凝的《喜鹊牡丹图》题联 前面提到的革命老人何香凝,不单是革命家和爱国者,还是有名的画家。她画的梅花特别受到大家的喜爱。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还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大门口。祖国派出了优秀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伟大 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一九五一年,何香凝为志愿军画了一幅《喜鹊牡丹 图》,请周恩来总理在画上题词。周恩来题了一副对联: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鹊”就是喜鹊,它一直被人们看成是报喜的吉祥鸟;“贻”[yí], 是“送”的意思。这副对联嵌上了“抗美援朝”四个字,配上何香凝的画,再好不 过地表达了祖国人民对“抗美援朝”战争必胜的信念和对战士们的崇敬。
178.老舍赠于是之联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演员于是之,珍藏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的是: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对联的意思是说象这样努力的人[“是”当“这”讲],才有成功的希望!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文言虚字,耐人寻味。同时,这还是个嵌字联, 里边嵌上的“是之”俩字,说的就是于是之。送给于是之这副对联的,是老舍先生。解放初期,老舍写了一个剧本,叫《龙须沟》,写的是北京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龙须沟》里有个重要人 物叫程疯子,就是于是之演的,这个人物演得特别成功,受到了人们的好评, 当时于是之才二十三岁。老舍非常赞赏于是之的表演才能,就写了上面那副对联,来鼓励他。于是之觉着自己的水平还不算高,就把对子珍藏起来。可他一直记着老舍的鼓励,更加“努力如是”。后来,他在舞台上和电影中塑造了众多的艺 术形象,尤其是《茶馆》里的王掌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于是之成为一个 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不能不说跟老舍的对联有点关系呢!
179.华罗庚的绝对儿 当代卓越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但精通数学,他的文学底子也很厚实,能写一手好文章。一九五三年,华罗庚和钱三强、赵九章这些著名科学家,一块 去国外考察、访问。半道上,华罗庚想出了个对子,让大伙儿来对。对子是:三强,韩赵魏;这个上联是个难对儿,跟前边说过的宋朝时辽使的“三光,日月星”和清朝李啸村的“三绝,诗书画”一个样。“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七雄” 中的韩国、赵国和魏国。而且“三强”还一语双关,指在座的物理学家钱三 强,是个嵌字联。下联不单要对得工整,开头也得嵌上一个人的名字,顶好也是个科学家。这可比辽使和李啸村的难对儿还难!待了一会儿,华罗庚看大伙儿想不出来,就不慌不忙笑着说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书名。《九章算术》这本书是我国古代一本有名的数学书。 “勾股弦”是个数学定理名称,叫“勾股”定理。初学“几何”的同学都应 该知道。巧得很!勾股定理就记在《九章算术》里。我国这本一千八百多年 前的数学书,在世界上也特别出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给世界各国。而且,下联也是个嵌字联,嵌进了也同时在场的赵九章的名字:“九章”。赵九章是我国著名的大气物理学家,跟上联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正好相对。听了华罗庚的这副绝对儿,在座的科学家们,不由得一块儿鼓起掌来,都说:“有水平,有水平!”
180.董必武写联纠正冤案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曾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一九五五年秋天,董必武办事路过兰州,听取当地法院负责人汇报工作。法院的人说了这么一个案子:这年六月,岩昌县一连下了好多天大暴雨,还夹着雹子,地里的庄稼毁得挺厉害。农民们一着急,有的就跑到庙里敲锣打鼓,招来好些人,求“老 天爷”住住雨,还搭台唱戏,请“老天爷”听。当时闹腾得挺热闹。乡里干部听说了,就赶到那里强令群众不许再搞迷信活动。农民一时听不进去,就跟乡干部吵了起来。人多一乱,戏台被撞塌,伤了好些人。群众 一气之下,打了一个干部,还把他捆了起来。岩昌县人民法院受理此案以后,就拿“利用迷信,煽动群众篡夺政权”, “是现行反革命罪”的罪名,把带头的四个人判了死刑,另外一个判了无期 徒刑,还有两个判了长期徒刑。董必武查问过案情,就建议重新调查,指出决不要弄混了敌人和人民的界线。接着,他又提笔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了岩昌县法院。对联写的是:提高警惕,肃清一切特务分子;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听了董必武的指示,岩昌县法院马上派人下去重新调查核实。末了,法院实事求是地重新作了结论:由于群众的迷信思想,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 引起纠纷。先前被判刑的七个人,经过教育以后,全都放了。董必武的一副 对联,纠正了一起大错案,救了四条人命![说明]董必武写这副对联,主要是为了教育法院干部一定要按政策办事,不能感情用事。所以,主要从内容考虑,没有更多地讲究形式,有的地 方对仗不大工整。其实,董老的文学修养很高,就拿对联来说,曾经写过不 少水平很高的好联。比如,一九二一年七月董必武作为代表,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来由于租界巡捕破坏,会场转移到嘉 兴南湖的一条船上。一九六三年,董老旧地重游,在南湖烟雨楼上题写了一 副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181.古传单对儿有了下联 “古传单对儿”指的是古人出的一些上联,一直没人能对出下联,成了 “单对儿”。有些上联已经“单”了好几百年了。可也巧,事到今天,就有 些古传单对儿,被人对出了下联。这里要说的故事,还得先回到古时候。明朝嘉靖年间,有个状元叫罗洪先。有一天,他跟一个朋友坐船在江上游玩。船快到九江了[九江在江西省], 船夫钻进了船舱,请罗状元给对个下联。罗洪先一听,船夫要让自己这个状 元对下联,心里直想笑,打算不搭理他。可他一看船夫写的上联,不敢笑了。这个上联写的是: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尺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很清楚,上联说的就是当时状元和朋友坐船到九江的事。 可联里按顺序嵌上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这就难对了。罗洪先和朋友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抓耳挠腮地使劲琢磨。可船到九江了,罗状元还是没想出下联,只好红着脸上岸了。打那儿起,这个上联流传了四百多年,一直没人能对出下联,成了古传单联儿。岁月穿梭,到了一九五九年。这年,广东佛山市有个工人在十里地以外的农村,找到了一根叫“九里香”的好木料,用了两天时间运回了佛山。在解放前的一九四三年,也有人找到过“九里香”,可来回整整用了一年工夫。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照着上面那个单传古联儿,对出了下联: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下联说的是运木头的事,还按顺序嵌上了“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十个数字,跟古传单联正好相对。内容也不错,真是难得!
182.西沙群岛上的古庙联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西沙群岛的不少岛上,到今天还保留着好些古庙,其中有一些还是明代的古庙。这些古庙里,有不少几百年前刻下的庙联。比如,和五岛上有一座庙,它的庙联写的是:前向双帆孤魂庙;庙后一井兄弟安。永兴岛上一座古庙的楹联是:兄弟感灵应;孤魂得恩深。永兴岛的码头附近,也有一座古庙,上边的楹联是:春亦有情,南海喜逢鱼弄目;人得其意,东风和气鸟逢林。这些庙大多数都叫“孤魂庙”,是为了纪念那些在海上丧生的渔民兄弟的。这些古庙和古联,是珍贵的文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它和在那里发掘出 来的瓷器和古钱等,都雄辩地证明了: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 土。
183.范文澜“文章不写一字空” 范文澜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三十年代,他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范文澜追求进步,在抗日战争时期,毅然抛弃了舒适安逸的生 活,来到了延安。他立志用马列主义观点,编写一部新型的《中国通史》。 在昏暗的油灯下,范文澜辛勤地工作着,常常通宵达旦。书稿写成以后,又多方面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前后经过三十年,终于写成了价值很高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一、二、三编。 范文澜从事这一工作,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直至一九六九年生命结束。他在生前亲手写了一副格言联,挂在书房里,时刻来鞭策自己: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是说,要花长时间花大力气肯于坐“冷板凳”,认真读书,写出有价值的东西;而空洞无物的文章,决不写一个字!范文澜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丰 硕的成果,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的格言联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也是很好 的勉励吗?
184.陈毅写的对联和写陈毅的对联 陈毅元帅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一辈子,立下了大功。他不但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还喜欢写诗作对子。陈毅特别喜欢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诗。四川成 都西郊有个杜甫草堂——杜甫生前在那里住过,陈毅到草堂看过好多次。一九五九年十一月,陈毅来到杜甫草堂。参观完了,草堂的工作人员请他题字留念。陈毅高兴地答应了,提笔写了一副对子: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两句,本来不杜甫写的诗句。陈毅借用杜甫的诗句,拿“新松”比作顶天立地的革命者,拿“恶竹”比作国内外的敌人。“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陈毅跟林彪、“四人帮”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一次,杜甫草堂的工作人员收到了从北京寄来的一个邮包,打开一 看:是陈老总的手迹!陈毅在一张旧报纸的背面,用毛笔写上了他十几年前 写过的那副对联。草堂里的同志们看了,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这哪里只是两行字呀?这是陈毅在向家乡人民[陈毅是四川人]表示他对万恶的林彪一伙的刻骨仇恨, 还有自己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一九七二年,陈毅不幸因病逝世。在追悼会上,毛译东看见了一副悼念陈毅的挽联,连连夸奖,说:“这副挽联写得好。”他跟陈毅的夫人张茜一打听,知道是陈毅的老朋友、书法家张伯驹写的,又听张茜说:“张伯驹前 几年从东北被轰到了北京[北京是他的老家],这会儿还没工作,连户口都 没有。”毛泽东听了,就叫人赶快把这件事给办一下。不久,张伯驹的户口就办回了北京,还当上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张伯驹的挽联写得确实不错,是这么写的: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挥戈挽日,结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这副挽联总结了陈毅光辉的一生。上联是说,陈毅参加了革命,成了一位保卫人民的伟大战士[“干城”是“保卫者”的意思],对党和人民赤胆 忠心!在江南当新四军代军长时,深受江南人民的爱戴;解放战争时期,在 淮海战役中威名大振;如今,陈毅最后再看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永远离开了我们。下联说,陈毅为人民战斗了一辈子,长期主持外交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虽说陈毅离开了我们,可他的英雄气概,他的光辉一生,永远留在人 民心中,陈毅在“九泉”准会满脸笑容,因为他就要看到祖国出现一个崭新 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从陈毅写的对联和写陈毅的对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光明磊落,英勇豪迈的伟大形象。
185.“天安门事件”中的挽联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不幸逝世了。人们为失去国家的栋梁而无比悲痛,同时又为国家的命运担忧,因为当时“四 人帮”已经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很大一部分权力,正在兴风作浪。对于周总理 的去世,江青一伙却得意洋洋,加快了篡权的步伐,并极力压制人们对周总理的悼念。全国人民看透了江青一伙的险恶用心。北京、南京等地的群众首先行动起来,继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运动。首都人民用花圈、诗文和挽联作武器,向“四人帮”一伙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战斗。从一九七六年的三月三十日起,到四月五日,短短的几天里,人 民英雄纪念碑周围和天安门广场,成了花圈的海洋。在成千上万的花圈当中, 有无数的诗词、悼文和大量的挽联。人们在用纸和笔,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雄伟的英雄纪念碑上,人们竖起了四块巨大的诗牌,上面写着:红心已结胜利果,碧血再开革命花; 倘若魔怪喷毒火, 自有擒妖打鬼人!那些挽联也十分引人注目。清明节的早晨,人们在广场上升起了两束气球,气球下边高高地悬挂着一副巨大的挽联:怀念总理;革命到底。纪念碑上有一副大挽联十分醒目:总理回眸应笑慰;斩妖自有后来人! 还有的挽联写着: 一朵白花一颗心; 八亿人民八亿碑。 悼总理继承革命志; 举红旗横扫害人虫。学习总理,搞马列光明磊落,众口皆碑垂千古;痛斥敌人,搞阴谋阴险毒辣,人人唾弃臭万年。虽说这些挽联不大讲究对仗,可写得爱憎分明,战斗力强。副副挽联象号角,象战鼓,象炮弹,象烈火,向“四人帮”发起了猛攻。江青、张春桥一伙,对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向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下手了。他们把大批革命群众抓 进了监牢,又把这场运动说成是“反革命事件”。“总理回眸应笑慰;斩妖自有后来人”。不过半年时间,“四人帮”就被人民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四·五”作为伟大的群众革命运动,在我国 当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那些挽联也和大量诗文一起被载入史册。
186.《夜话》千秋 邓拓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曾经当过《人民日报》社的社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前线》主编等重要职务。他本人还是个知识渊博的 学者。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邓拓和吴晗、廖沫沙三人被诬蔑为“三家村”。没多久,邓拓就被逼得含冤死去。后来,吴晗也被折磨而死。 邓拓生前在北京晚报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杂文,总名叫《燕山夜话》。 里面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一些斗争性很强,思想艺术水平也挺高的好文章。十年浩劫以后,“三家村”冤案也得到了彻底平反。一九七九年九月五 日,首都各界人士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为十三年前屈死的邓拓举行了追悼会。 会场里挂满了各界人士送的挽联,寄托着人们的哀思。邓拓夫人丁一岚的挽联写的是:山海风波,心盟永忆; 万家恨雪,云际长明。《前线》编辑部的挽联是:文章满纸,满纸丹心,丹心遭厄,奇冤绝今古; 风雨同舟,同舟聆教,聆教难忘,心花慰英灵。[厄 è,在这儿指灾难。这副联用了顶真格]书法家唐棣华的挽联是:三字沉冤千古恨; 一盒忠骨万年香!著名画家李苦禅的挽联是:燕山磊落;夜话千秋!这副短联嵌上了《燕山夜话》这个书高,赞扬了邓拓和他的著作光明磊落,光照千秋:
187.香港“宋城”的冠军联 前些年,香港九龙地区建成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风景区——“宋城”。干吗叫“宋城”呐?原来,这个小小的“城中之城”,是按照古时候宋朝的 首都汴梁城模样修成的[汴梁biànliáng,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宋朝离今天有一千年了,当年汴梁城的模样有办法找到吗?有。历史名画——《清明上河图》上不就画着吗?它是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画的一幅长卷。 这幅画高不到一尺,可长快有两丈了。上面画的是宋朝汴梁城和汴河两岸清 明节时候的景象。把北宋汴梁城的模样详细真实地描画了下来。各式建筑、店铺,各类人物,应有尽有。人们夸它是“千古大观,人间异宝”!后来元、明、清各朝的名画家,照着这副画又画了好些《清明上河图》。不过,跟张择端画的不完全是一个样儿。这些照着画出来的画儿,叫摹[mó] 本。《清明上河图》有名的好摹本,顶少有三四十种。张择端亲手画的那副《清明上河图》,这会儿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到了今天,不单有人还在画《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而且香港九龙人民还造出了这幅画的实物“摹本”!他们按照《清明上河图》上的一段,建造 了这座有名的“宋城”。“宋城”其实不太大,只有八宙地,差不多有半个多足球场大。“城”里有“宋代”的街道、店铺、酒馆、茶楼,四合院儿、大宅院,甚至还有个王府。顶有意思的是,不单城里的建筑、摆设什么的,全照着一千年前汴梁 城的模样造的,而且“城”里所有店铺里的掌柜的、小伙计,还有那些耍把 式卖艺的[耍把式shuǎbǎshì,就是武术和杂技表演],从脑袋上的头巾到脚上的鞋袜,也全是宋朝人打扮。你一走进“宋城”,就真像走进了一千年 前的宋朝京城。多有意思!这么一来,“宋城”吸引了国内外的好多游客,都想到这儿开开眼,看看新鲜。“宋城”修好了以后,曾经公开向人们征求对联。没几天,就得到了两千多副。经过评选,有一副被评为“冠军联”。这副对子写的是:大宋汉河山,气势长存威海外;富家王府第,声名远播震城中。这副对子写得挺有气魄,从小小的“宋城”能看到当年宋王朝的强盛和繁荣。这副对子还是嵌字联,开头嵌上了“大富”俩字,表示宋王朝是个“大 富之国”;中间嵌上了“宋城”俩字,正好扣上这个地名。
188.胡耀邦改联换新意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场大灾难。林彪和江青这伙阴谋家、野心家,挑动群众斗群众,把全国搅和得乌烟瘴[zhàng]气,挨过整治的人,是数也数不清。那会儿就有人偷偷写了一副对联,来讽刺“文化大革命”:你上台,我下台,台上台下,谁都倒过台;你整我,我整你,整来整去,谁都挨过整。一九七六年十月,四人帮垮台了,可好些人被整治怕了,回想起头些年 “那阵子”,就心惊肉跳。这会儿心里还是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老 也打不起精神来。这就叫“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北京有人就把明末 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写的那副有名的“事事关心”对联,给改了一下,变成了: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国事大事不问事,平安无事。这副对子后来让胡耀邦同志知道了。他觉得改得太消沉了,就把对子又改了一下,变成了:风声雷声悲叹声,枉此一生;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这副改了的对子是说,在风风雨雨的革命斗争里,一碰上困难,就一个劲地唉声叹气,什么事也不干,哪还不是白白地混了一辈子?我们要实现四 化这个“天下事”,就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险事、难事,争着当新长征的勇 士!
189.为古传单对儿征求下联 前面说过,有些“古传单对儿”至今没能对上下联。例如,下面这个: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这个上联的“童(子)”跟“桐(子)”[桐树的果实叫桐子]是同音 字,“落”跟“乐”是谐音字[读音差不多],说的事又挺有意是思,确实 不大好对。《中国青年报》在一九八一年九月份,登出了这个上联,还向广大读者征求下联。不过一个来月,从全国各地就寄来了七百多个下联,里面有不少 是青少年作的。这年十一月八日,报社编辑从里面选出了几个好的,登在了 报上。里边有这么一个下联: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下联的“丫(头)”跟“鸭(头)”,“咸”跟“嫌”都是同音字,说的事也怪有意思。不过,下联的“丫头”跟上联的“童子”,虽说都是孩子, 而且一男一女,正好相对;可“童子”是文言,“丫头”是口语,对得不算 太工整。读者朋友们,你还能对出更好的吗?
190.广州“翠园酒家”的征联 一九八一年初,广州有家“翠园酒家”开张营业了。酒家开张之前,特意请了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先生作了个上联,登在《羊城晚报》上,向全国广 大群众征求下联。上联是: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上联写的全是酒家饭店的事。过了半个月,寄来的下联就有三万多件,参加征联活动的,不单有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群众, 还有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华侨。看来,写对联、作对子确实受到广大 群众的喜爱。末了,获得第一名的是《风采》杂志的一位编辑,他对的下联是:园庭花胜锦,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跃。下联写出了祖国当前的美好景象。上下两联的头一个字,嵌上了“翠园”两字,恰好不这座饭店的名字,还用了“鹤顶格”。
191.生活变样对联变 “文化大革命”中,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我国亿万农民吃够了苦头。湖北省有个农民,在房子四周,种了十几棵梨树和苹果树。赶上“文化 大革命”,这些树一下子都成了“资本主义尾巴”,被砍了个净光。这个社 员又气又疼,大病了一场。往后,日子是越过越穷,还背了一身债。到了大年初一,他在大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借新债,还老债,债压债; 思前年,想去年,年差年!对联一贴出去,可不得了。有人就说,这不是“攻击社会主义”吗?马上给他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押着他满处批斗。后来,“四人帮”垮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新的农村经济政策,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副业,还实行了承包制。这个社员包了好多果树,没 几年,他家就收入了几千块钱,一家子整天乐呵呵的。到了大年初一,他又 写了一副春联,贴到了大门上:政策条条暖人心;果实累累富家庭。湖北省天门县有个农民。“四害”横行的时候,队里的生产一团糟,闹得他一家子是吃不上喝不上。一九七五年春节到了,拿什么过年呐?他气得 写了一副春联贴到了门外: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额写的是:我也过年三中全会以后,他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到了一九八年的年底,全家分了一千一百多块钱。除了买电视机、手表、自行车,还盖了几间大瓦房。 春节到了,这个农民又写了一副春联贴出去了,跟六年前写的那副相比,可 真有天地之别:过年储粮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额写的是:欢庆春节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可困难户还有不少。湖北省监利县的余埠乡有个农民老万,家里还比较困难。眼看着别的农户都在致富,他心里很着急。 一九八年春节,他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大有之年人人皆有;丰收队里我未丰收。乡党委书记老江听说了,就来老万家了解情况。一看他家的难处主要是家底儿太薄,劳动力又弱。江书记就给他出主意,让他养长毛兔试试,还想 法帮他解决了资金困难。老万就拿借来的钱买了二十只长毛兔。不到一年, 这群兔子就增加到一百六十只。他卖小兔和兔毛挣了五百多块钱,把多年欠的帐还清了,还存银行一百多元。第二年春节,老万高高兴兴地又贴了一副春联,跟去年的差不多,只换三个字:大有之年我也大有;丰收队里我也丰收。后来,乡领导还组织全乡的生产队长到老万家去参观访问,学习他养兔变富的经验呐。
192.“李三靠”三写对联 河南夏邑[yì]县李社大队有个姓李的社员,人们都管他*叫“李三靠”。 干吗叫这么个怪名呐?是这么回事:从前,因为穷,他吃粮靠救济,花钱靠借债,看病住院靠公费医疗站。这么着,就得了个“李三靠”的外号。老李 也觉着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庄也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老李全家齐心协力,科学种田,到八一年,他家打了粮食五千六百多斤,得现钱一千一百多块。 这一下,李三靠再也不靠救济借钱过日子了。大年三十,老李高高兴兴地买了张大红纸,写了一副春联:往昔三靠人家;今日富裕门庭。他老伴看了说:“多亏党的政策好,咱得写副感谢共产党的对联。”老李听了,连声说对,就又写了一副:社会主义无限好;党比爹娘胜三分。大年初三,他儿子跟邻村的一个姑娘定了亲,老李乐得嘴都合不上了。他又写了一副对联:政策撒下幸福果;凤凰落在富裕家。这三副对联他分别贴在了大门、屋门,还有院里的砖墙上,可真喜兴。打这儿起,老李那“三靠”的外号也没人再叫了。
193.廖承志致蒋经国信中引用的一副对联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给在台湾的蒋经国写了一封信,用电报发到了台北。廖承志在信里说,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千秋大业,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希望蒋经国能在统一大业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信里引用了蒋经 国十分熟悉的一副对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副对联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送给蒋经国的。于右任是陕西人,年轻的时候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以后,他办了《民呼报》 和《民立报》,宣传革命。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于右任当过交通 部次长。不久,因为写文章揭露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受到袁世凯的追捕。这么着,于右任就回到了家乡陕西,组织了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他是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先生为中国的革命做出 过重要贡献。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他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到了台 湾。在晚年,于右任十分怀念大陆,盼望着回到故土。可他没能等到这一天,就去世了。于右任生前,曾经写了上边提到的那副对联,送给蒋经国。廖承志引用了于右任的这副对联,赋予了新的含义向蒋经国指出:“计利当计天下利”——祖国的统一大业要是能实现,对国共两党有利,对海峡两岸的中国各族人民有利,对亚洲局势的稳定和世界和平也有利。所 以,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才算得上是“天下大利”。有见识的人应当以天 下为己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着想。“求名应求万世名”——蒋先生你要是生前能完成这个大业,一定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历史也会记下你的功劳。这才是你应该求的“万世名”!廖承志引用于右任赠给蒋经国的对联,含义十分深刻。
194.迎春征联佳联多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联这种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学写对联的,不再只是一些文人学者, 而是广大人民群众了。一九八三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文史知识》编辑部、劳动人民文化宫和北京团市委,联合举办了迎春征联活动。不长时间,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寄来了十八万二千多份应征下联。其中有不少还是全家,甚至是整个单位的“集体创作”。参加的人里头,有 九十岁的老爷爷,也有七岁的一年级小学生。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 各行各业都有。应征的十八万多份下联里,有不少佳联,对得很有水平。这次一共出了五个上联,来征求下联。我们介绍一下第五联。这个上联是:十里春风,长安两路;这个上联说的是北京的长安街。长安街是横贯北京市中心的一条最主要的干线,东西长有十里。这条街以天安门为界,又分成了“东长安街”和“西 长安街”。这就叫“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对得最好的下联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下联说的,是北京郊区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卢沟桥建筑在金代,凭着它那优美的造型和坚固耐用,闻名世界。“卢沟晓月”还是著名的“燕京八景” 之一。上下两联写的都是北京著名风光。对仗十分工整:“千年”对“十里”,“晓月”对“春风”,“长安”对“永定”,“两路”对“一桥”。特别高明的是,“长安”指地名,本身又有“长治久安”的意思;“永定”也是指 地名,本身又有“永远安定”的意思。“永”跟“长”、“定”跟“安”, 从词性和词义来看,对得都特别工整。开展这种广泛的群众性的征联活动,实在是大好事,不但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能发扬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少年朋友们,以后每年都有一些征联活动,希望你们能积极参加。
195.古今小说中的对联 对联这种艺术形式,从明代开始兴盛起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还直接影响了文人们的小说创作。明清时候,章回小说非常盛行。章回小说就是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用来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每回的标题——回目,就是对仗十分工整 的对联。许多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里也常用上对联,或者是描写场景、环境, 或者是抒发感情,或者为了突出主题;这些对联成了小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比如,《水浒》第三十八回,写宋江被流放到了九江。一天,他来到浔阳江酒楼,见大门两边挂着两面白粉牌,上面各有五个大字。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这是一副典型的酒楼楹联。《说唐》第六十四回,李世民写了一副很有气魄的对联:双锏打出唐世界;单鞭撑住李乾坤。联里嵌上了“李”、“唐”,表现了李世民要扫平天下,建立唐王朝的决心。在清代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里,对联多达几十副。这些对联对状物抒情、刻画人物以及深化主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第一回“太虚幻境”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者采用了“真真假假”的手法,来遮人耳目,避免当时统治者的政治迫害。作者也在提醒读者注意,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要辨清真假、有无,不 要被假象迷惑而看不到反映社会现实的真意。第十七回贾宝玉为“沁芳”[花园名]作了一副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是一副动人的写景联。《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慎思堂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我们把这副联赋予新的含义,就是一副好联。现代小说中,有些也用到对联。比如《红岩》里,革命志士为牺牲的难友龙光华献上了一副挽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又如: 看洞中依然旧色;望窗外已是新春。这副联,反映了难友们对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喜悦。
196.节气联 在我国传统的旧历中,一年里头有二十四个节气,节气跟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极了。有人拿节气作了一副对联,挺有意思: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上下联里嵌上了“大寒”、“霜降”、“小雪”、“清明”四个节气,还嵌上了“端午”节和“重阳”节两个民间节日。端午节就是“粽子节”, 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船,纪念屈原。重阳节是农历九月 九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去登高。不过,原来的节气名称都是名词,在对联里有的变成了动词,有的成了形象词。
197.有趣的电影片名对 这些年,我国的电影事业发展很快,每年都要拍出几百部新影片。片名五花八门,引得有些人就拿电影片名作对子,也挺有意思。比如:《金沙江边》《花枝俏》;《云雾山中》《万木春》。《挺进中原》《车轮滚滚》;《突破乌江》《春雨潇潇》。《渔岛之子》《扬帆》《试航》,《乘风破浪》;《英雄儿女》《拚搏》《创业》,《耕云播雨》。意思不错,对仗也还工整。少年朋友们,你们能不能也作一副电影片名、电视剧名对?试试看。注意:一要意思讲得通,二要尽可能对仗工整。
198.胡耀邦给沂蒙山区老党员题写对联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七日上午,胡耀邦同志视察沂蒙山区,在日照县接见了十位白发苍苍的老党员。沂蒙山区是老革命根据地,这十个老同志,早 在四五十年前就参加了革命。老同志们说,这几年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胡耀邦听了非常高兴,鼓励他们说,老根据地要下决心赶上经济发达的地区。被接见的老同志里,有个养鱼致富的魏振东。老魏今年六十二岁了,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的侦察参谋,还当过武工队长。魏振东带着武工队 多次闯进敌人老窝,消灭了不少日本鬼子和狗汉奸,威震日照城。日伪军对 老魏怕得要死,心惊胆战地说“宁打一营兵,不打魏振东”。敌人还曾经出十万元的赏钱捉拿他。解放战争中,有一次打仗,老魏的腿受了伤,他就在 日照县的一个村子里落了户。去年,老魏承包了八亩水面养鱼,当年就产鱼 六千多斤。第二年,他决心“翻三番”,承包了六十多亩水面,预计能产鱼三万斤,比上一年增加三倍多。胡耀邦高兴地问魏振东:“你今年的收入能不能超过万元?”老魏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保健之经络养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