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查如何查宝宝微量元素素之前能喝奶吗

什么情况下 儿童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什么情况下 儿童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婴幼儿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查
&&&&&&&&&&&
婴幼儿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查
自从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医院开始开展微量元素检验以来,至今微量元素检测已经成了一些医院儿保科和儿科必做的常规体检项目,而一些家长也热衷于微量元素的检查,因为她们更加关心自己孩子的营养状况。经常有家长就检测的结果来问我如何处理。我说:“目前所有的检测微量元素的手结果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必须要结合临床表现的症状。这些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也不能以此作为治疗用药的依据。”
从营养学上分类,在体内含量较多且大于5克、每天膳食需要量都在100毫克以上的元素,如钙、磷、钾、镁、钠、氯、硫等7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人体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极少,甚至仅仅有痕量,但是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必须通过食物摄入,称为必需微量元素。
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三个国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重新界定:
1,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碘、锌、铁、硒、铜、钼、钴、铬等8种。
2,人体可能必需微量元素:锰、硅、硼、矾、镍等5种。
3,具有潜在的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元素:氟、锡、铅、镉、汞、砷、铝和镍等7种。
检验微量元素大多通过三种途径:头发、指血、静脉血。
通过头发检验: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每个人头发的发质、环境的污染、洗涤的方法、使用的洗涤剂,取头发的部位、取头发使用的工具以及化验室内的环境、各家使用的检验仪器的不同都影响着检验的结果。
通过静脉血检查:目前来说静脉血检查也不能全面反映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真实营养状况,因为很多微量元素存在于血液中只是极少量,有的微量元素甚至还不到身体储存量的1%,静脉血检查包括采集指血检查只能反映身体血液中瞬间的必需微量元素和一些常量元素的情况,在采集标本过程中也极易受到污染。因此化验结果也只能供临床参考。由于取血比较困难,所以目前一些医院多以取指血检测。
通过指血检查:给孩子造成的痛苦小,但是缺点也很多:针刺的部位如果进针浅血液流不出来,化验师通过手挤出血液来,势必会将周围的组织液混入,同时标本极易污染,这样的检测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
在采集过程中标本存在着交叉污染的情况、各个医院所采用的化验仪器是不同的、化验用的微量元素专用试管是否合格、以及封闭试管的各种材料是否合格、化验员的专业水平如何、化验室的环境是否符合标准,即使以上都合格,小儿当时的饮食、食物的品种、患有的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影响检验的结果。
同时孩子的一些表现,例如,孩子表现乏力、多动、食欲差、伤口易感染等,也不是缺铁的特异性表现。孩子口腔溃疡、挑食、偏食、消瘦也不是低锌的特异性表现。小婴儿睡眠质量差、夜惊、枕秃、肋缘外翻等也不都是缺钙的特异性表现。正因为这些临床表现往往也是其它疾病的一些临床症状或者是婴幼儿时期的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因此也要作为临床医生也不能以此而判断孩子是缺某种元素,而盲目地让家长进行进补。
目前检测微量元素主要是检测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因为一部分常量元素因与孩子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也在检测范围内,例如钙、镁。微量元素主要检测锌、铁、铜,有的医院还检验铅。
我们不妨学习一下,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大家就十分清楚了,我们一些医院目前采用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是多么不可靠了。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钙占人体重量的1.5%~2%,主要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其中99%存在骨骼和牙齿中。余下的1%的钙常以结合的或游离的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这就是医学上称为的“混溶钙池”。其中血钙在体内的含量还不足1%。混溶钙池的钙是维持着体内多种正常生理状态,且骨骼钙和混溶钙池钙在体内维持着动态平衡:当血钙降低时,骨骼中大部分的钙可以随时游离出来以补充血钙的不足,维持着内环境的稳定。所以通过指血或静脉血化验全身钙元素的营养状况是不准确的。
有关钙的具体内容情况上篇博文:婴幼儿是需要补钙还是需要补充维生素D
&&&体内的铁分为储存铁和功能铁。储存铁是以铁蛋白和血铁黄素的两种形式存在于肝脏、网状内皮细胞和骨髓中。大多数功能铁是以血红素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如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许多酶也含有铁。所以通过血清铁反映全身铁的营养状况也是不可取的。缺铁不但可以造成孩子贫血,而且还造成孩子心理和行为发育的异常,降低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即使纠正了缺铁也难于弥补。缺铁的孩子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下降,体温中枢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同时孩子缺铁时,可使铅进入体内的速度提升4~6倍。
目前我国多以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诊断贫血指标,但这不是特异性指标。幼儿最容易发生缺铁,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迅速,需要量相对比较多,如果平时饮食中不注意即使一些含铁多的食品,孩子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孩子一旦发现贫血了其实已经对一些组织器官造成了伤害。
含铁多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鸡胗、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瘦肉。蛋黄等。但是其中
大豆、黑木耳、芝麻酱,因为含有的是非血红素铁吸收率5%,而上述动物性食品含有血红素铁,其吸收率较高15~35%
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主要是以酶的成分之一存在于体内。在体内主要分布在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体液及分泌物,大约60%储存在肌肉,30%储存在骨骼中,在骨骼中的锌不易被动用。血液含量很少,不到总锌量的0.5%。而且血液锌75~88%主要在红细胞中,血浆锌只占血液锌的12~23%,只有3%的血液锌是存在白细胞和血小板中。当人体锌处于平衡状态时,90%摄入的锌会从大便中排出,其余的由汗、尿和头发排出。锌参与构成体内200多种含锌酶,是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影响核酸、蛋白质、糖和骨钙的代谢,对性腺发育和成熟有促进作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同时锌提高了机体的免疫活性、促进细胞免疫。维持正常味觉等重要作用。
目前营养学界对于锌的营养评价的指标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人初乳中锌含量较高,产生1周乳汁含锌量下降。但是乳锌含量与孕期和哺乳期膳食锌的摄入量有很大关系,因此乳锌的个体差异很大。小婴儿6个月内从母乳或者配方奶(配方奶都是强化锌的)中获取的锌足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基本不会出现缺锌的现象。6个月以后随着辅食的添加,家长注意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锌的食品,孩子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还能摄取一部分锌,因此也不会发生缺锌的现象。
含锌多的食物主要贝壳类海产品、动物内脏、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如生蚝、海蛎肉、小麦胚粉、山核桃。
宝宝如果锌摄入不足会发生锌缺乏症:生长发育迟缓、性成熟推迟,嗅觉减退、出现厌食和异食癖、伤口愈合慢,易感染,孕妇早期缺锌可造成畸胎。
锌摄入过多也可引起中毒。一般饮食不会引起锌摄入过量,主要是口服和静脉给予补充大量的锌可以引起中毒。锌中毒可以引起为肠道反应,如上腹疼痛、腹泻、恶心、呕吐。长期补充大量的锌可以发生其它慢性影响:如贫血、免疫功能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一些心肌酶和能量代谢中一些酶受到影响。同时会影响其它2价元素的吸收,如钙、铜、镁……的吸收。当钙、锌、铁同时进入体内时,钙和锌铁会竞争性地争夺载体蛋白,但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势必造成钙、锌、铁等2价元素相互间干扰吸收。
铜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50~70%的铜是分布在肌肉和骨骼中,20%在肝中,只有5~10%在血液中,血液中的铜还主要分布在细胞和血浆之间。铜主要在肠道吸收,大部分在小肠内吸收。新吸收的铜在血浆中很快消失,大部分被肝脏吸收,少部分被肾吸收。铜被吸收后主要结合白蛋白在身体中运转。铜的排泄通过胆汁到胃肠道,然后与随唾液、胃液、肠液通过胃肠道从粪便中排出。妊娠期孕妇储存的铜是一般成年人的5~10倍,完全能够供给胎儿以及母乳喂养的婴儿对铜的需求。铜维持着正常的造血机能、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护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例如参与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和一些神经介质的生成。促进正常黑色素的形成维护着毛发正常组织结构。为皮肤、毛发和眼睛所必需。一些含铜的酶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如果缺乏铜的话,可以引起缺铜性贫血、使得含铜蛋白和与含铜酶的活性降低。还会引起色素小时、发生心血管的病变。通过自然饮食都不会引起中毒,除非大剂量误食铜盐或者用铜器接触食物和饮料而引起。
铜存在于很多的食物中,其中牡蛎、贝类和坚果中是铜的良好来源,其次是动物肝、肾、谷类发芽部分和豆类。母乳和配方奶(配方奶中强化铜)中铜的含量都比较高、添加辅食后注意多吃一些含铜的食物,婴幼儿是不会缺铜的。
引起孩子铅中毒的原因很多:胎儿会吸收母亲摄入的和从骨骼中释放出的大量的铅,使得孩子未出生就受到铅的损害。小婴儿吸吮母亲涂有含铅化妆品的皮肤,或者吸吮母亲铅污染的乳汁。孩子用的含铅的爽身粉,啃食含铅的涂料的玩具和物品。进食含铅的膨化食品、松花蛋和用劣质的搪瓷、釉质蒸煮的食品。尤其是生活在铅污染的环境中,都容易造成孩子的铅中毒。虽然目前有无铅汽油,但是不能做百分之百的保证,也不能很快消除被污染的空气。婴幼儿是铅侵犯的最弱的人群,引起铅中毒的几率远远大于成人,其原因是因为孩子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发育不完善,对铅的吸收率大于成人的5倍。铅中毒破坏了婴幼儿的造血系统,由于铅沉着在骨骼上,因此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由于婴幼儿血脑屏障具有高度的通透性,年龄越小,对铅的通透性越高,在相同的条件下,铅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婴幼儿是成人的18倍。因为铅对神经系统有特别的亲和力,因此铅中毒会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得孩子智力低下。同时心血管系统、秘尿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由于铅中毒是一个慢性的发展过程,中毒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往往是“非特异性症状”。非特异性症状是说这些症状也可以在许多常见病或不舒服是出现,不仅仅是只有铅中毒才特有。人们往往忽略了婴幼儿中毒的实际状况。
铅中毒诊断依照血铅水平分为5级:
Ⅰ级:血铅<10ug/dl,相对安全(已有胚胎发育毒性,孕妇容易流产)
Ⅱ级:血铅10~19ug/dl,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Ⅲ级:血铅20~44ug/dl,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能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水平下降或体格发育迟缓。
Ⅳ级:血铅44~69ug/dl,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有攻击行为、运动失调、视力下降、不明原因的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Ⅴ级:血铅>70ug/dl,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铅性脑病(头痛、惊厥、昏迷等)甚至死亡。
对于铅中毒必须进行防治:
◆不要带孩子到汽车众多的马路上玩,尽量去空旷的有绿色植物的场地上。
◆勤洗手,不要养成孩子啃食异物或吃手的习惯。
◆不吃含铅的食品,用含铅的用品。
◆水果蔬菜清洗干净在进食,水果尽量要削皮在食用。
◆多喝牛奶,增强铁、锌、硒、铜、镁以及纤维素的摄入,以减少铅的吸收。
◆家庭装修要用环保材料,减少家庭中的铅污染。
如果孩子近来不明原因哭闹、拍头、腹泻、贫血或通过末梢血查出铅中毒,一定去要去驱铅专业门诊确诊。不要自己乱用药,更不要轻信一些商业宣传。市面上的排铅保健品约十几种,但几乎都没经过严格、科学的科研和实验。以防出现意外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为此2008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取消了微量元素检测项目。就是因为国内很多检测结果都不理想,根本达不到临床治疗、预防的目的。
我国卫计委早在日正式下发了《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验的通知》。明确指出:“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于6个月以下婴儿”等。其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确切依据。如果盲目检测,盲目补充微量元素很可能加重孩子身体的负担。
&&&&&儿童没有必要一定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检测不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只要家长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保证食品多样化就可以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想给宝宝查微量元素,在查微量元素之前宝宝能吃奶吗?
全部答案(共6个回答)
这么小,没必要检测微量元素的,如果你要检测,遇见负责任的大夫会批评家长的。
查微量元素可以吃奶,没有影响的
我是想给宝宝补钙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缺钙 所以想带她去查一下
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了几次了,现总结如下:
1、各个医院不一样,有给抽脖子的静脉血,如果心疼孩子就不要采用,但是比较准确.
2、还有扎指血,相对痛苦小些,因为是末...
宝宝吃辅食要慢慢锻炼的,不是说会吃就会的,也要慢慢学,宝宝六个月的时候不是要体检吗?你可以在那时给宝宝查微量元素。
4个多月的宝宝不要查微量元素,你宝宝添加了辅食吗?吃奶的宝宝查微量元素肯定会有些不达标的,慢慢添加辅食,什么都会跟上去的,宝宝太小查这个没意义,而且宝宝要吃苦头...
可以的 这不影响测试的 但是呢 现在都说微量元素的检查的话 其实检查的准确性不怎么高的 。所以说只要平时种宝宝各方面都正常 的话 那么是没有必要去测的
好多小孩查微量元素都有贫血的,轻微的就没有必要吃药,钙一般都需要补的,食补量很难达到
而早产儿妈妈的初乳中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更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宝宝的...
双手赞同母乳喂养!妈妈们都加油吧!
颜色,大小之分,看到日常的东西就要给予讲,买本亲子游戏书就可以了
当孩子挖出湖泊和道路的时候,你就在一边帮着搭建一座屋子吧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宝宝多大可以做微量元素检查 - 妈妈育儿网
> 宝宝多大可以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多大可以做微量元素检查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对人的生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
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通常情况下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但大部分人往往不能通过饮食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检查项目:
锌、钙、镁、铁、铜、铅。
宝宝多大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半岁后需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是在定期体检时,通常是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进食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爸妈的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
对再大一点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检查注意事项:
最好在早上9点之前空腹抽血,水也不要喝。这样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才不会影响到检测。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检测暂无统一、准确的标准。不同的医院可能有不同的数据,因为不同的检测仪、不同的试剂,其参考值都不同,所以可能造成结果也不同。
另外,微量元素检测出来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同时影响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的因素也很多。缺少微量元素固然要补,但要用数据报告+临床症状相结合,不能简单迷信检测结果,就盲目地给孩子进补,关键是要看孩子的身体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上一篇: 下一篇:
学龄前视频婴幼儿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查_健康_新浪育儿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婴幼儿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查
  婴幼儿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查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微量元素检测不应成为儿童的常规体检项目。
  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医院开始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以来,至今微量元素检测已经成了一些医院儿保科和儿科必做的常规体检项目。而一些家长也热衷于微量元素的检查,因为他们更加关心自己孩子的营养状况,经常有家长就检测的结果来问我如何处理。我说:“目前所有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结果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必须要结合临床表现的症状。这些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也不能以此作为治疗用药的依据。”
  一、营养素检测测什么
  从营养学上分类,在人体内含量较多且大于5克、每天膳食需要量都在100毫克以上的元素,如钙、磷、钾、镁、钠、氯、硫7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人体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极少,甚至仅仅有微量,但是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必须通过食物摄入,称为“必需微量元素”。
  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3个国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重新界定:
  r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碘、锌、铁、硒、铜、钼、钴、铬8种。
  r人体可能必需微量元素:锰、硅、硼、矾、镍5种。
  r具有潜在的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氟、锡、铅、镉、汞、砷、铝、镍8种。
  目前检测微量元素主要是检测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铁、铜,有的医院还检测铅。同时,因为一部分常量元素与孩子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也在检测范围内,例如钙、镁。
  我们不妨学习一下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大家就十分清楚,我们一些医院目前采用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是多么不可靠了。
  1 指血或静脉血检测无法准确反映全身钙元素状况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钙占人体重量的1 5%~2%,主要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其中99%存在骨骼和牙齿中,余下的1%的钙常以结合的或游离的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混溶钙池”。其中血钙在体内的含量还不足1%。混溶钙池的钙维持着体内多种正常生理状态,且骨骼钙和混溶钙池的钙在体内维持着动态平衡:当血钙降低时,骨骼中大部分的钙可以随时游离出来以补充血钙的不足,维持着内环境的稳定。所以,通过指血或静脉血化验全身钙元素的营养状况是不准确的(有关钙的具体内容情况请看本书:婴幼儿是需要补钙还是需要补充维生素D)。
  含钙丰富的食物:牛奶、虾皮、干酪、豆腐(盐卤和石膏点的豆腐)、豆干。
  2 检测血清铁无法反映全身铁的营养状况
  体内的铁分为储存铁和功能铁。储存铁是以铁蛋白和血铁黄素两种形式存在于肝脏、网状内皮细胞和骨髓中;大多数功能铁是以血红素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如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许多酶也含有铁。所以,通过血清铁反映全身铁的营养状况也是不可取的。
  缺铁不但可以造成孩子贫血,而且还造成孩子心理和行为发育的异常,降低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即使纠正了缺铁也难以弥补。缺铁的孩子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下降,体温中枢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同时,孩子缺铁时,可使铅进入体内的速度提升4~6倍。
  目前我国多以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诊断贫血指标,但这不是特异性指标。婴幼儿最容易缺铁,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要量相对比较多,如果平时饮食中不注意进食一些含铁多的食品,孩子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孩子一旦发现贫血了,其实已经对一些组织器官造成了伤害。
  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脊、 大豆、黑木耳、紫菜、芝麻酱、瘦肉、蛋黄、猪脊。
  3 1岁以内基本不会缺锌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构成体内200多种含锌酶,是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影响核酸、蛋白质、糖和骨钙的代谢;对性腺发育和成熟有促进作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活性,促进细胞免疫;还有维持正常味觉等重要作用。
  锌主要以酶的成分之一存在于人体内,主要分布在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体液及分泌物中,大约60%储存在肌肉中,30%储存在骨骼中(在骨骼中的锌不易被动用)。血液中含量很少,不到总锌量的0 5%。而且血液锌75%~88%主要在红细胞中,血浆锌只占血液锌的12%~23%,只有3%的血液锌是存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中。当人体锌处于平衡状态时,摄入的锌90%会从大便中排出,其余的由汗、尿和头发排出。
  专家提示:通过验血判断全身锌元素的营养状况同样是不准确的,而且营养学界对于锌的营养评价的指标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人初乳中锌含量较高,出生1周后乳汁含锌量下降。但是乳锌含量与孕期和哺乳期母亲膳食锌的摄入量有很大关系,因此乳锌的个体差异很大。小婴儿6个月内从母乳或者配方奶(配方奶都是强化锌的)中获取的锌足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基本不会出现缺锌的现象。6个月以后随着辅食的添加,家长注意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孩子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还能摄取一部分锌,因此也不会发生缺锌的现象。
  宝宝如果锌摄入不足会发生锌缺乏症,生长发育迟缓,性成熟推迟,嗅觉减退,出现厌食和异食癖,伤口愈合慢,易感染,孕妇早期缺锌可造成畸胎。
  锌摄入过多也可引起中毒。一般饮食不会引起锌摄入过量,主要是因为口服和静脉补充大量的锌引起中毒。锌中毒可以引起肠道反应,如上腹疼痛、腹泻、恶心、呕吐。长期补充大量的锌还可以发生其他慢性影响,如贫血、免疫功能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一些心肌酶和能量代谢中一些酶受到影响;同时会影响其他2价元素的吸收,如钙、铜、镁等的吸收。当钙、锌、铁同时进入体内时,钙和锌、铁会竞争性地争夺载体蛋白,但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势必造成钙、锌、铁等2价元素相互间干扰吸收。
  含锌丰富的食物:贝壳类海产品,如生蚝、海蛎肉,动物内脏,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小麦胚粉、山核桃。
  4 婴幼儿一般不会缺铜
  铜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维持着正常的造血机能,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护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例如参与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和一些神经介质的生成;促进正常黑色素的形成维护着毛发正常组织结构;为皮肤、毛发和眼睛所必需;一些含铜的酶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在人体内50%~70%的铜分布在肌肉和骨骼中,20%分布在肝中,只有5%~10%分布在血液中(血液中的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和血浆之间)。铜主要在肠道吸收,大部分在小肠内吸收。新吸收的铜在血浆中很快消失,大部分被肝脏吸收,少部分被肾吸收。铜被吸收后主要结合白蛋白在身体中运转。铜的排泄通过胆汁到胃肠道,然后与唾液、胃液、肠液通过胃肠道从粪便中排出。妊娠期孕妇储存的铜是一般成年人的5~10倍,完全能够供给胎儿以及母乳喂养的婴儿对铜的需求。母乳和配方奶(配方奶中强化铜)中铜的含量都比较高,添加辅食后注意多吃一些含铜的食物,婴幼儿是不会缺铜的。
  铜缺乏可以引起缺铜性贫血,使得含铜蛋白和含铜酶的活性降低;还会引起色素消失,发生心血管病变。通过自然饮食摄入铜不会引起中毒,除非大剂量误食铜盐或者用铜器接触食物和饮料而引起。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为此,2008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取消了微量元素检测项目,就是因为国内很多检测结果都不理想,根本达不到临床治疗、预防的目的。
  专家提示:儿童没有必要一定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检测不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只要家长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就可以了。
  含铜丰富的食物:牡蛎、贝类和坚果、动物肝、肾、谷类发芽部分和豆类。
  二、检测方法影响检测结果
  目前,国内检测微量元素大多通过以下3种途径:头发、指血、静脉血。
  1 通过头发检测存在很多问题
  如每个人头发的发质、环境的污染、洗涤的方法、使用的洗涤剂、取头发的部位、取头发使用的工具以及化验室内的环境、各家使用的不同的检测仪器都影响着检测的结果。
  2 通过静脉血检查不能全面反映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真实营养状况
  因为很多微量元素存在于血液中只是极少量,有的微量元素甚至还不到身体储存量的1%。静脉血检查(包括采集指血检查)只能反映身体血液中瞬间的必需微量元素和一些常量元素的情况,在采集标本过程中也极易受到污染。因此,化验结果也只能供临床参考。由于取血比较困难,所以目前一些医院多是通过指血检测。
  3 通过指血检查缺点也很多
  通过指血检查给孩子造成的痛苦小,但是缺点也很多,如针刺的部位如果进针浅,血液流不出来,化验师通过手挤出血液来,势必会将周围的组织液混入,同时标本极易污染,这样的检测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
  4 在采集过程中标本存在着交叉污染的情况
  各个医院所采用的化验仪器是不同的,化验用的微量元素专用试管是否合格,封闭试管的各种材料是否合格,化验员的专业水平如何,化验室的环境是否符合标准。即使以上都合格,小儿当时的饮食、食物的品种、患有的疾病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
  5 某些临床表现并不是营养素缺乏的特异指征
  同时,孩子的一些临床表现也不是某些微量元素或常量元素缺乏的特异指征,例如孩子表现乏力、多动、食欲差、伤口易感染等,也不全是缺铁的特异性表现;孩子口腔溃疡、挑食、偏食、消瘦也不是低锌的特异性表现;小婴儿睡眠质量差、夜惊、枕秃、肋缘外翻等也不都是缺钙的特异性表现。
  正因为这些临床表现往往也是其他疾病的一些临床症状,或者是婴幼儿时期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因此作为临床医生不能以此判断孩子缺乏某种元素,而盲目地让家长给孩子进补。
  三、积极防治铅中毒
  1 引起孩子铅中毒的原因
  引起孩子铅中毒的原因很多。例如,胎儿会吸收母亲摄入的和从骨骼中释放出的大量的铅,使得孩子未出生就受到铅的损害;小婴儿吸吮母亲涂有含铅化妆品的皮肤或者吸吮母亲被铅污染的乳汁;孩子用的含铅的爽身粉,啃食含铅涂料的玩具和物品;进食含铅的膨化食品、松花蛋和用劣质的搪瓷、釉质炊具蒸煮的食品;尤其是生活在铅污染的环境中,都容易造成孩子铅中毒。虽然目前有无铅汽油,但是不能做百分之百的保证,也不能很快消除被污染的空气。
  2 铅中毒的危害
  面对铅的侵犯,婴幼儿是最弱的人群,引起铅中毒的概率远远大于成人,因为孩子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发育不完善,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铅中毒不仅破坏婴幼儿的造血系统,还因为铅附着在骨骼上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婴幼儿血脑屏障具有高度的通透性,年龄越小,对铅的通透性越高。在相同条件下,铅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婴幼儿是成人的18倍。铅对神经系统有特别的亲和力,因此铅中毒会严重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得孩子智力低下。同时,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由于铅中毒是一个慢性的发展过程,中毒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往往是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也可以在许多常见病或身体不适时出现,不仅仅是只有铅中毒才特有),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婴幼儿铅中毒的实际状况。
  3 铅中毒的诊断
  铅中毒诊断依照血铅水平分为5级:
  Ⅰ级:血铅<10ug/dl,相对安全(已有胚胎发育毒性,孕妇容易流产)
  Ⅱ级:血铅10~19ug/dl,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Ⅲ级:血铅20~44ug/dl,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能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水平下降或体格发育迟缓。
  Ⅳ级:血铅44~69ug/dl,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攻击行为、运动失调、视力下降、不明原因的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Ⅴ级:血铅>70ug/dl,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铅性脑病(头痛、惊厥、昏迷等)甚至死亡。
  4 铅中毒的防治
  不要带孩子到汽车多的马路上玩,尽量去空旷的有绿色植物的场地。
  勤洗手,不要让孩子养成啃食异物或吃手的习惯。
  不吃含铅的食品,不用含铅的物品。
  水果、蔬菜清洗干净再进食,水果尽量削皮后食用。
  多喝牛奶,增强铁、锌、硒、铜、镁以及纤维素的摄入,以减少铅的吸收。
  家庭装修要用环保材料,减少家庭中的铅污染。
  如果孩子有不明原因哭闹、拍头、腹泻、贫血或通过末梢血查出铅中毒,一定要去驱铅专业门诊确诊。不要自己乱用药,更不要轻信一些商业宣传。市面上的排铅保健品十几种,但几乎都没经过严格、科学的科研和实验。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