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得抑郁症一定要吃药吗的病人吃药吃一年多半年多就好了

我是一名有焦虑抑郁症的患者 但在吃药了之后 病情好转 吃了半个月的药 但是只要一停药或者吃药时_百度知道
我是一名有焦虑抑郁症的患者 但在吃药了之后 病情好转 吃了半个月的药 但是只要一停药或者吃药时
我是一名有焦虑抑郁症的患者
但在吃药了之后 病情好转
吃了半个月的药 但是只要一停药或者吃药时间延长 就会恢复原重病的状况 感觉哪要像大麻一样
请问用什么方法来改善
或者很好的建议
我有更好的答案
慢慢来,不要着急上火,过于担忧不利于健康的。
采纳率:43%
来自团队:
想想那朵云像什么东西,像大象,像苹果,像怪兽.当你心情浮躁,找一朵一直看一直看,发病的时候看看白云
自己如果有工作,心里就想着工作,或者做其他分散注意力
重要的还是调节你的心态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学习祷告-怎样的祷告蒙神垂听―合神旨意
十大热门文章
本周本月全部张进:那些死于抑郁症的大多数人,你们是不知道的
我的图书馆
张进:那些死于抑郁症的大多数人,你们是不知道的
  共识网第12次线下读书会
  《渡过》:抑郁症患者的自渡与他渡
  主讲人:张进,著名媒体人,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
  张进:我先讲讲自己的经历。我患病就在五年前的这个时候,当时正在跑两会,比如今天上午是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我们9点起来就看报告,看完以后12点做一个直播,向我们财新网的读者分析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是这样一个工作节奏。
  我在两会期间最忙的时候一下子就病倒了,当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睡眠不好是由于当时工作压力太大,休息几天就好了。没想到一旦放下工作重担后,病情反而急转直下,睡眠更加不好,经常彻夜难眠。这时候有朋友提醒有没有可能得了抑郁症,当时自己完全不懂什么叫抑郁症,只是从字面上觉得好像抑郁症就是抑郁,就是突然情绪上不高兴、想不开了。
  当时我自己想,这怎么可能呢?将信将疑地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说抑郁症已经到达中度,需要立刻吃药。病了之后,学习能力几乎完全丧失,在不太懂的情况下,我就跟着吃药,于是就开始了半年的治疗历程。非常可惜的是,前五个月的治疗基本作废了,为什么呢?其实是误诊了。大家现在普遍提及的抑郁症都是一种泛泛的称呼,如果具体细分的话,这类精神疾病是很多的,具体我得的是双向情感障碍中的一种叫抑郁发作,但自己当时并不知道,因此在前五个月里接受的治疗方向是错误的,没有任何效果。
  就这样到了2011年6月份,因为半年的治疗没什么效果,几乎发展到了重度抑郁,我只好换了一个医生,这位医生当时就怀疑有可能是误诊了,于是调整了用药,结果在调整用药仅仅19天之后,一下子就见效了,并且迅速好转。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对于我来说的情况就是一旦好转了,突然之下在两三天之内就恢复到和生病之前完全一样,我不能不对自己治疗的过程以及对药效起作用的过程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治疗误诊的半年时间里我的体验是极其痛苦的,那种痛苦简直无法言喻,这也是为什么抑郁症患者自杀率这么高的原因。
  在病情好转之后,我开始研究抑郁症。当时首先是从自己研究起,我是吃药吃好的,而且当时第二个医生在做出正确诊断以后调整了用药,一下子把原来的4种药统统换掉了,前后一共换了11种药,我就把每一种药认认真真地按照医学上的办法一样一样地研究,也不是为了什么,纯粹是出于一种求知的欲望。
  大概是到了半年以后我才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大专院校的精神科教材《精神病学》, 400多页的一本书,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这本书以后才算把自己半年以来习得的零星知识结合在一起了,这是我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
  另外一个步骤就是在工作当中学习,因为我本人在媒体工作,我就把抑郁症作为一个重要报道选题在做,总共做了两个封面报道以及好几个相对规模比较大的报道。以采访为机会,我把很多重要的医生以及相关方面的人士都采访了一遍。
  第三个方面就是实践。实践就在于,因为当时我在抑郁之后,出于一种对于自己情况的神奇,我就开始写文章,当然最开始写的文章是比较粗浅的,但毕竟是有一种亲身感受和,写完以后立刻就引起了很大反响,开始有不少患者来找我。我以极其高的兴致和热情开始去接触和了解,发现每一个患者的病历和自己都是不一样的,这使我后来越来越认识到抑郁症原来是一种特异性疾病。
  还有就是由于病好以后需要不断到医院复诊,最开始的时候复诊是每周一次,后来变成两星期一次,然后一个月一次。那时候安定医院还不像现在这么高级,管理那么严格,狭小又破旧的门诊楼里,医生和病人都混在一起,任何一个病人看病旁边都围着一圈人在等着看着。
  这给我带来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你可以在里面待着,没人赶你,每周六我都到我自己的医生诊室里坐在旁边旁听,这么大概持续了半年时间,这对我帮助也很大,慢慢就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了。
  2014年3月份是我患病三周年的时候,我开始系统地写了一批文章,在我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发表以后反响特别大,《渡过》这本书里的第一部分“他渡”其实就是以这八篇文章为主体的。这本书里的“渡人”部分,是我把这三年跟我长期接触的患者的故事一个一个写了下来,也是八篇。
  出完这本书以后,似乎不得不也被外界推动着开始做一点科普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我记不清我讲过多少场讲座,这个月就有四处。目前正在办的微信公号“渡过”,一开始是自己写文章,目前正在约抑郁症患者来写稿。即使患者的文字不那么漂亮,但他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容易引起共鸣。
  以上算是我的一个开场白,把我个人的经历,写书的过程和现在做的事情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交代。接下来呢,就是进入正式的讲座内容,就是给大家讲解一下抑郁症相关的知识。
多数抑郁症患者活在隐蔽的痛苦中  关于抑郁症的发病率,我记得我三年前在学习的时候说是3%,后来说是4%,这两年说是5%。不久以前我接触安定医院的一位副院长,作为抑郁症中心主任,他告诉我最近研究的结果是7%。现在到底是3%还是7%,都不是非常确定的事,为什么?因为有很多患者是潜在的患者,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得了抑郁症,所以对于抑郁症我们目前只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患者数量非常多,我们单位大约有三百人,就我知道的抑郁症患者就将近有十几个。  我之前提到中国约有九千万的抑郁症患者,是来自一份抽样统计:全国有病例记载的抑郁症患者是三千万,一般来说三四个患者里面会有一个去医院看病,这意味着如果在医院里有记录的病人是三千万,实际患病的群体会是九千万。目前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每年有二十万左右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林嘉文和江绪林只是被新闻媒体曝光出来的例子,其实每天都有大量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而他们的名字永远不会被人知道。  不久前我受邀去一家大企业做讲座,来听讲座的员工非常多,后来私下交流时发现,有抑郁症困扰的人相互之间都不知道对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中国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像地下工作者般处于隐蔽中,偷偷摸摸的好象是做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  昨天有位我认识的患者从厦门跑到北京来看病,因为他不敢在本地看,说厦门只有一家精神科医院,去了就可能被人认出来,一定要到北京来。我最后同意了,因为北京医院的水平比厦门的高,但为了躲避熟人来北京看病,我觉得太可悲了,可见目前在中国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内心深处多么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种病耻感对于治疗和健康恢复是非常有害的。  关于抑郁症的误区,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几条,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书、做讲座的原因。因为有些认识误区的存在,给抑郁症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不知道在座的读者里面,会不会有人会认同以上这些说法,如果认同,就说明你自己也存在对抑郁症的误区。  身心一体,也是我刚开始提到的,我这本书的内容分为自渡、他渡和渡人,为什么有这样一个逻辑概括呢?就是因为身心一体,精神和肉体是相对应的,人类所有的复杂的情感都和自己的身体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当研究一个人精神疾病的时候,要把这个人当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来考虑,这就是身心一体的概念。  抑郁症的本质是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失衡  抑郁症到底是一种心理疾病,还是器质性病变?我相信中国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只是一种心理问题,而不知道抑郁症同时还是一种器质性的问题,是有实实在在的病理基础。  抑郁症的本质是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失衡。神经递质是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如果神经递质缺乏,大脑之间传递信息就不通畅,就会得精神疾病。无论精神分裂症也好,双向情感障碍也好,或者抑郁症也好,本质上都是神经递质出了毛病。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但和抑郁症相关主要是三种,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如果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抑郁症不仅是心理问题,还是大脑神经递质问题,就会承认抑郁症像其他疾病一样需要治疗,只不是简单地换换环境,稍微休息一下,看看心理医生,谈谈话就好了。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第一个原因就是基因和遗传。尽管目前在心理学界有不少人反对这个学说,但不久前我们做过一篇很重要的报道,叫做发现抑郁症基因,写的就是英国和美国一个研究团队花了八年的时间,在中国选择了12000个病人进行案例研究,通过比对发现在这么多的被试基因序列中,有两个是和遗传相关的,这可以说是一项革命性的研究,它首次证明了抑郁症是有可能跟基因相关的。  除了跟基因相关之外,还有其他种种原因,比如抑郁症会和性格相关。凡事要求完美,高度敏感,容易自省、反省,自我要求严格,容易内疚等,这一类人的性格就是术语上所说的抑郁症易感性格。心理学对此的解释是,人之所以得抑郁症,是一种人性的自我向内的攻击。有的人遇到事情,会把怒火发泄在外面,这是向外攻击,这类人不容易得抑郁症;反之有一些人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容易从内部找原因,就像孔夫子说的“吾日三醒吾身”,这类人是比较容易得抑郁症的。  第三种因素是来自环境的压力,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之下,很有可能会得抑郁症。  最后一点就是应激因素。当一切要素都具备以后,好比一捆干柴突然出现了火星,然后就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个“火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失学,失恋,失业,亲人去世,投资失败等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会作为一个突发事件触发之前一系列的因素,合并在一起造成了抑郁症的爆发。  抑郁症很容易误诊  抑郁症很容易误诊,它和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都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因此一个高明的医生必须能够学会识别患者的各种各样的症状。  如何判断抑郁症,主要是从动力、功能来鉴别,而不仅仅是通过情绪和感受。抑郁症根据程度分成很多种,最初是有抑郁情绪,紧接着进入抑郁状态,然后进入轻度、中度,最后到了重度。  一般来说,如果仅仅处于抑郁情绪和抑郁状态,患者及早觉察后,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整,比如情绪疏导、运动把情绪缓解。但到了抑郁症轻度和中度的时候,仅仅靠自我调节肯定是不够的,需要看病,尤其是中度以上,必须接受治疗。所谓自愈是有可能的,抑郁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加以治疗,有一部分人也可能自己就好了,但并不是说自愈就一定是好的,因为自愈之后,你搞不清哪天它会再次发作。  目前抑郁症的用药大约有七十多种,再加上其他辅助性用药,大约有一百多种药物是可以治疗抑郁症的。因此对医生来说他的第一大挑战是诊断,第二大挑战是选药,如果选错了就不管用,如何联合用药,如何确定剂量也很重要。  总而言之,治疗抑郁症是很复杂、专业性挺强的过程。其他内科疾病都可以通过化验、仪器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但对于精神病医生来说这一切都没有,只能靠医生自己判断、论证,然后独立做出种种选择,包括他的诊断、用药、剂量确定都是靠医生的经验,和基于经验基础之上的直觉。  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简单概括一下是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躯体症状,快感阻断,欲望消失,情感淡漠。躯体症状很简单来讲就是身体不舒服,很多患者一开始并不认为自己的不舒服和抑郁症相关,经常是各个科都看了一遍,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但到处检查都没有病。最后终于有医生劝他说,既然检查来检查去都没有任何问题,那会不会精神科出了问题,结果一去看,果然医生诊断得了抑郁症。  第二点是快感阻断,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快乐,没有兴趣,没有欲望,因此患者不愿意做事,不愿意见人,不愿意参加聚会,不愿意接手机等等,都是因为快感阻断和欲望消失的原因。最后到了情感淡漠的程度,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他既有躯体症状,同时也缺乏快感体验,缺少更多的人世间的牵挂,往往就最容易以自杀来了解。有约三成抑郁症患者无法治愈&  患者需要严格地遵照医嘱服药,但是吃药以后是不是肯定会好,医生并不敢打包票。现在经验证明抑郁症治愈率大约在70%,也就是说大约30%的患者吃药依旧没有效果,目前也尚未找到更好的办法。  至于70%的人是不是一治就好了呢,这70%的有效其实也只是临床治愈,就是治了以后看到效果了,但临床治愈之后更漫长的时间是康复。  抑郁症的高复发率,有一部分原因是患者擅自停药。在康复期间不能停药,因为抑郁症的治疗其实是帮助我们恢复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症状消失便立刻停药,就容易重新复发。很多患者不愿意吃药是因为有副作用,一般来说精神类的药品确实存在副作用,比如说颤抖,心慌等等,但比起抑郁症本身来讲已经是避重就轻,若想治愈,你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能够对抗这些困难。  接下来要做的是增加运动。运动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自己,医生告诉我要用运动来配合治疗,但是说实话,在病的比较重的时候我也没有能力来运动,因为根本起不来床,迈不开腿,每天只能躺在床上耗时间。我记得当发现自己好点后,就立刻开始运动,到今天为止我基本上都没有中断过,既使去国外出差都带着一双运动鞋,每天上下班只要雾霾不是太严重,我都会步行三个小时左右,此外如果还有时间,再运动一个小时,基本上每天保持四小时的运动量。  第三就是学心理学,重建自己的精神结构。这个就不多说了,研究心理学是需要穷尽一生的功课,我刚才说自己办微信公号“渡过”,联合患者家属共同打造一个抑郁症患者的互助康复热线,其实就是一种治疗,我现在帮助其他的患者写文章,编文章获得这样一种治疗。我本人就是叙事疗法的受益者。  我们可以学习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目前在中国,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一块的整体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尽管社会上开各种心理诊所的人很多,但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心理医生并不容易。我也曾经在半年的治疗过程中试图寻求过好的心理咨询,结果花了不少钱,没有收到效果,还有副作用,因为一个不太好的咨询师跟你说半天,只会让你觉得更受打击,更疑惑自己。  提问:我想问一下怎么确诊抑郁症?  张进:确诊不是我的事情,是医生的事情,而且能不能确诊看医生的水平和能力。在《渡过》这本书里专门有一节写到如何正确诊断抑郁症,这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比较误诊的是抑郁症和焦虑症诊断,抑郁症中双向情感障碍里面的抑郁向是容易误诊的,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中的躁狂发作也是容易诊,这些都是在精神疾病诊断当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  首先抑郁症有基础的症状表现,比如严重失眠甚至彻夜不眠,如果连续很长时间处于一种严重的状况是比较危险的,这是一个迹象。很多精神类疾病都和失眠相关,失眠是最早期的现象。  此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判断就是情绪低落。我记得自己患病时,有同事看见我闷闷不乐,就问我,如果你儿子考上北京大学你高不高兴,我想象了一下这是件好事情,但就是觉得没有高兴的感觉。这就叫做情绪低落,是非性格性的弥漫性的情绪低落。  还有就是兴趣减退。比如你过去喜欢唱歌,跳舞,摄影,喜欢看电视,旅游,如果你发现自己所有过去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一概没有兴趣,这也是抑郁症的重要征兆之一。  再往下说,就是能力下降。你过去是一个反映敏捷,思路通畅的人,突然一下子发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下降了,处理复杂的生活问题能力减退,这个我觉得就肯定有问题了。  提问:您当时患病的时候,您特别渴望家人和朋友怎么做呢?  张进:首先家人懂这个病,不要以自己错误地理解为抑郁症患者是自己想不开,因为从表面上来看,患者看不出任何问题来,就是每天不高兴,皱着眉头,你跟他说句话,他叹口气,你要求他干什么,他都不想去。通常这时候家里人就着急了,觉得我们对你这么好,你你有什么课发愁的,生活上比你惨的多了去了。结果越是这么劝,情况越糟糕。  家里人可以陪伴,但不要教育。首先应该懂得,劝告其实就意味着是一种指责,一种批评,说明患者思想有问题,没有毅力,想逃避责任,包括很多患者也这样认为,这其实是错误的认知。因此作为家属要理解病人,不要责怪他提问:我想分享一点点我自己的一点见闻。我在英国读研,所在城市的大学心理学院水平仅次于剑桥,我发现国内和国外对学生心理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一样的。我去国内大学的心理咨询室做咨询,老师打了半小时电话才愿意和我聊天,但在国外,只要去跟咨询师一说,他们都会很认真地帮你预约,沟通,安排治疗周期。由于我所在的大学中国留学生众多,他们甚至安排了中文的心理咨询师,专门为压力比较大的中国学生做心理咨询。您在科普抑郁症的时候,是否有专门针对大学或者中小学进行推广?  张进: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在做这个工作,比如我刚才提到了好几个大学我都有去过,就是希望把这种情况常态化,制度化,经常化,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能会逐渐改变社会上对于抑郁症的一些认知误区,如果有一天大家得了抑郁症而不用偷偷摸摸的,我觉得我的工作就基本上到位了。  提问:身边有曾经得过抑郁症的同事又来上班了,他自己不太愿意说这事,我们该怎么跟他相处呢?  张进:最好的办法是能创造一个氛围让他公开。其实他不公开的话自己也挺难受,这样的情况很多,每个人都知道他是抑郁症,他也知道他是,但大家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结果在一起的时候确实各种敏感和小心,如果听到抑郁症相关的内容都不敢提,一提好象又刺激到他了。  所以能不能创造一个好的氛围,让他知道其实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都很理解,这是最好的办法。假如实在做不到,最正常的办法就是让他觉得大家没有把他另眼相看。如果我们都把抑郁症当成是感冒,甚至是癌症也可以,没有人会因为得了癌症而拼命掩盖自己,就是抑郁症和其他的精神疾病羞于启齿,这挺麻烦。  提问:他的承压能力会弱一些。  张进:他知道了就没事了,因为装也是挺累的,比如说他觉得身体不好,还得努力做出一副好的样子,但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假如今天确实有点不太舒服,至少不必强作欢颜了。我记得我自己当时生病的半年,谁都知道,所以我的压力就没有了,所以想办法让他知道大家都知道,这是好办法。  提问:抑郁症怎么区别到底是因为性格造成的,还是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  张进:其实比较难判别是不是个性造成的,比方说江绪林,还有林嘉文,他们两个人就很难判别,他们自杀后有人约我写稿,但是我没敢写,为什么?因为我不认识他们,仅仅从一些书面材料判断不出来到底是不是抑郁症,我比较倾向于认为他们俩是抑郁症,但是没有非常过硬的证据。  提问:我个人是2004年看到您写的八篇文章,才让我确认自己得了抑郁症,谢谢您。我想问,对于一个康复后的抑郁症患者,别人应该如何对待他?是像正常人一样对他,还是在哪些方面应该特殊关照?第二个问题我感觉到抑郁症可以改变人生,您怎么看待您与抑郁症的相遇?  张进:第一个问题因人而宜,没有完全一致的答复。如果患者彻底地康复,我觉得没有必要有任何的差异对待。但在康复的过程当中,确实是有必要减少一点压力,比如说我自己,距离患病已有四年的时间,我康复的第一年和第二年肯定情况不一样,在刚刚治愈后,如果让我接受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我肯定也做不到,自己要学会拒绝,假如真的做不到赶紧跟领导说。我是做新闻的,如果类似于像天津爆炸这种瞬息万变的突发事件,对抑郁症康复期的人来说肯定压力太大。如果你是领导,对于患过抑郁症的员工在情况还不是特别稳定的时候要避免高他做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这是一种人道主义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抑郁症的经历对我个人来说是好事情,我后期提到了免疫恐惧,就是把所有不利的因素化成有利的因素,这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可以做到。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本文主题:抑郁症要吃药多久
抑郁症要吃药多久
本文内容由深度学习算法从海量类似于《抑郁症要吃药多久》的问题中计算出最优的问题描述和解答结果给予输出,一定意义上已经涵盖了您所想了解的大部分疑惑!建议阅读方法: 先概览全文的提问标题,找到和你想知道的主题最一致的小标题,再挑出这些小标题中和你问题描述(疾病症状)最接近的区块,点击[查看解答]. 如果本文内容还不能解决您的疑惑,建议您留意正文下方的相关文章链接!
看了本文的网友同时还看了这些文章
【关于抑郁症要吃药多久的更多信息】
[页面执行时间: 1.00毫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第三次吃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