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会爆炸吗与电石、石蜡油接触会引起爆炸吗?

电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有关电石的介绍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闻事件]天津塘沽爆炸释放有害气体?如何防护_百度宝宝知道
&[新闻事件]天津塘沽爆炸释放有害气体?如何防护
格格巫的比巴卜
宝宝1岁4个月LV.12
  12日晚23时3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发生剧烈爆炸,爆炸火光冲天。国家地震台网清晰记录到了12日晚间天津发生的爆炸事故,从记录结果看,共有两次爆炸,间隔约30秒,第二次震级更高,相当于21吨TNT。
  截至13日7点,已致17人死亡,32人危重,283人入院。灭火过程发生二次爆炸,部分救援人员仍被困。火势还未被扑灭,现场所有消防员将进入事发地全力灭火,而现场仍存在爆炸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火引两次爆炸威力有多大?
  TNT当量是指核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TNT炸药爆炸所释放的能量。TNT炸药的数量又被使用作为能量单位,每公斤可产生420万焦耳的能量,1吨TNT相等于4.2千兆焦耳,一百万吨相等于4200兆兆焦耳,通常也作为核武器爆炸当量的单位来使用。
  从波形记录结果看,第一次爆炸发生在8月12日23时34分6秒,近震震级ML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在30秒种后,近震震级ML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
  等值换算,战斧式巡航导弹的TNT当量约为454千克,即第一次爆炸相当于近7个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能量,第二次爆炸的能量则接近于46个战斧式巡航导弹落地爆炸。
  如果以依阿华战列舰16寸炮炮弹(54公斤高爆炸药)约127千克TNT当量进行换算,第二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超过了165枚美国二战最大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的406毫米主炮炮弹的威力。
  仓库中基本都属于易燃易爆腐蚀有毒化学品
  根据爆炸仓库业主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官网,其仓储业务中,主要的商品分类为: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氩气、压缩天然气等);第三类:易燃液体(甲乙酮、乙酸乙酯等);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硫磺、硝化纤维素、电石、硅钙合金等);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硝酸钾、硝酸钠等);第六类:毒害品(氰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等);第八、九类:腐蚀品、杂类(甲酸、磷酸、甲基磺酸、烧碱、硫化碱等)。
  其中,氰化钠的毒性分级属于“极度危害”,属于须使用“剧毒物质”毒害标识的危险化学品。氰化钠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食入和眼睛接触影响人体,症状包括“刺激感、虚弱、头痛、呕吐、溃疡、腐蚀、灼伤、麻木”,吸入人体200-300ppm即可迅速致人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害气体释放如何自救逃生?
  1.煤气中毒
  不论哪一型煤气中毒,抢救都应是:自救,设法离开现场,吸新鲜空气,并呼叫他人速来相助。发现已中毒者,立即打开窗户,将病人抬离现场,松解衣扣,使呼吸通畅并保暖;如有呕吐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口鼻内的分泌物;用手导引人中、足三里、内关等穴,及时吸氧。如有窒息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尽快送医院抢救。
  2.硫化氢中毒
  速搬运出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
  3.氨中毒
  使患者速离现场,静卧,给氧;眼、皮肤烧伤时可用清水或2%硼酸溶液彻底冲洗。点抗生素眼药水;速送医院抢治。
  4.沼气中毒
  迅速将中毒者移离现场(抢救人员必须佩戴有氧防护面罩)并向“120”呼救;吸氧,有条件送高压氧舱;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对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
  5.家庭燃气泄漏紧急救援
  立即关闭燃具开关、旋塞阀、球阀;勿动电器。打开和关闭任何电器,如电灯、电扇、空调、电闸、有线与无线电话、门铃、冰箱等,都可能产生微小火花,引起爆炸;疏散人员;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煤气散发;电话报警。在没有煤气泄漏的地方,打电话报警。
  打急救电话要留意:打电话的时候不能在室内打,家里出现燃气泄漏开灯也可能引起爆炸。
  6. 急性氯气中毒
  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给病人保暖,并让其安静休息。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2%~3%的温湿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可减轻氯气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抢救中应当注意,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应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这是因为氯对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引起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这种压式的人工呼吸方法会使炎症、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
  酌情使用强心剂如西地兰等。鼻部可滴入l%~2%麻黄素,或2%~3%普鲁卡因加0.l%肾上腺素溶液。
  由于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腐蚀,故呼吸道失去正常保护机能,极易招致细菌感染,因而对中毒较重的病人,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这一夜之间,微博、微信、朋友圈已经被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炸屏,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震惊、揪心、直呼犹如世界末日!
  为滨海人民祈福!为滨海人民祈福加油!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青银高速3车相撞 引发电石火灾青银高速3车相撞 引发电石火灾全世界的头条新闻百家号5月2日下午4时20分许,青银高速靖边梁镇往东坑方向,一辆载有38吨的电石车、一辆22.6吨的液化天然气罐车和一辆载有33吨的蜡油罐车三车相撞,引发电石火灾,火势较大,消防官兵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援,成功将此次事故处置完毕,未造成人员伤亡。3车相撞电石发生燃烧5月2日下午4时20分,榆林市公安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警称,在青银高速靖边县梁镇往东坑方向,一辆载有38吨的电石车、一辆22.6吨的液化天然气罐车和一辆载有33吨的蜡油罐车三车相撞,事故引发电石火灾,现场火势较大。接警后,榆林市公安消防支队指挥中心调派东坑卫星消防站、靖边中队4辆消防车赶赴现场进行处置,随即调派榆林炼油厂等4家企业专职消防队赶赴现场增援。据了解,电石,化学名称碳化钙,是一种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多用于工业、医药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激烈分解产生乙炔气体和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引起燃烧。2日下午5时06分,4辆消防车32名消防官兵到达事故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冲天的火光和滚滚浓烟,火势正处于猛烈燃烧状态,随时有爆炸的危险,所幸无人员被困。但火势迅猛,救援人员无法靠近,处置非常棘手。根据现场情况,消防官兵分两路,一路进行现场警戒,组织人员疏散,并立即启动《高速公路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另一路迅速展开灭火控制火势。6个小时紧张处置排除险情5月2日下午6时02分,经初步侦查,后边的液化天然气罐车已经完全燃烧,消防官兵在火灾现场西侧、南侧设置泡沫水枪阵地泡,几分钟后,液化天然气罐车突然发生轰然,现场火势越来越大了,消防官兵一字排开,形成串联供水,对火势进行压制。2日下午6时50分,电石车发生爆燃现象,并剧烈燃烧,消防官兵佩戴空呼深入火场实施内攻,近距离对火势进行压制。40分钟后,大火基本上已经被扑灭,只剩下残余零星的小火。消防官兵使用灭火设备对电石车上的火势和散落上地上的电石火进行处理。随后,拖车将电石车与石蜡油车分离,并利用土将电石覆盖掩埋然后转移至安全地带。当晚11时10分左右,事故完全处置完毕,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事故原因进一步调查中。华商记者张云飞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全世界的头条新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致力于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5死89伤!吉林松原燃气管道突发爆炸,现场一片狼藉!
5死89伤!吉林松原燃气管道突发爆炸
现场一片狼藉!
  2017年7月2日10时许,中石油天然气输气管道贵州晴隆沙子段,因近期持续强降雨引发边坡下陷侧滑,挤断输气管道,引发泄漏燃爆。初步查明造成8人死亡,35人受伤。
  而仅仅2天之后吉林松原又发生一起燃气泄漏、爆炸事故......
事故摘要:
  2017年7月4日14时45分许,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建设街市人民医院后侧道路,在维修排污管线过程中发生燃气管道泄漏,燃气公司在抢修过程中发生爆炸,致使临近的市人民医院多名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受伤。截至目前,共造成5人遇难,89人住院治疗,其中14人重伤。
事故情况:事故发生于松原市宁江区建设街市人民医院后侧道路。据现场视频显示,医院建筑内冒出滚滚黑烟。许多伤者和医院工作人员聚集在医院广场及救护车附近,个别人员身着的衣物在爆炸后残破不堪,医院部分位置已成废墟状。
  记者从现场一名目击者处了解到,事发时自己正在医院准备接受身体方面的治疗。在接近三点时突然有医院的护士跑来对科室内的人们进行疏散。
  周边商户告诉记者,当时的爆炸声音特别响,自己在屋内听到爆炸声后,还误以为是有人在砸自家的门窗。
  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杨晶,国务委员王勇先后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妥善做好伤员救治安抚工作,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责,严防此类事故发生。
  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松原市委市政府紧急调集消防、卫生、公安、公用、燃气等部门开展抢险救援,防止发生次生事故,全力以赴救助受伤人员。
  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目前,后续救治救援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夏季高温下,危险气体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因为随之增加。近些年国内发生多起管道泄露、燃爆事故,下面小编与大家分享一些管道巡线的先进做法等。
管道巡线的先进做法
通过对管道设施的巡护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管道设施免受损坏。巡线人员应密切关注管道沿线地貌变化,管道沿线设施的完好性,沿线违章占压,安全保护范围内的违章施工,周边社会活动情况,以及保护系统运行情况等,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管道是否发生露管,是否有人为破坏。
2.水工工程、阴极保护设施、管桥、管堤、管涵、三桩、警示牌、伴行路等管道附属设施是否完好,与管道同沟敷设的硅管、光缆、人手孔等是否裸露或完好。
3.管道两侧100m 范围内,是否有机械施工行为。
4.管道两侧50m
范围内,是否有影响管道安全的行为,是否存在开山和修建大型工程的问题,两侧500 m 范围内是否有爆破作业。
5.检查在管线中心线各5
范围内是否存在取土、挖塘、修渠、修建养殖水场、排放腐蚀性物质、堆放大宗物资、采石、盖房、建温室、垒家畜棚圈、修筑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深根植物等问题。
6.对穿越河流的管道,在上下游100 m
内是否有修建码头、淘沙、挖泥、筑坝、炸鱼、水下爆破等危及管道安全的水下作业。
7.管道穿越公路、铁路、电力线、通信线、河流渠道等交叉部位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完好。新建及改扩建的公路、铁路、电力线、通信线、河流渠道疏浚等穿越管。
8.管道沿线是否有可疑人员或车辆出现、管道上方、两侧是否有新近翻挖动土迹象。
9.管道有无位移、漂浮、裸露、外防腐层破损等现象。
10.管沟是否塌陷,管道所经区域内地形、地貌有无明显变化。
11.护坡、埂坎、过水面等水工保护设施有无塌陷、损毁、机动或人为破坏等现象,特别是雨后是否有损毁发生。
12.是否有大型车辆在管道上方行驶辗压。
13.是否有违反《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无危及管道安全运行的违章施工行为发生。
14.管道周边有无打孔盗油可疑迹象。
(来源:央视网等)
历史上七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一、2017年6月份典型事故案例
&(一)国内事故  山东临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6&5”爆炸着火事故  2017年6月5日凌晨1时左右,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金誉石化有限公司装卸区的一辆运输石油液化气罐车,在卸车作业过程中发生液化气泄漏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厂区内15辆危险货物运输罐车、1个液化气球罐和2个拱顶罐毁坏、6个球罐过火、部分管廊坍塌,生产装置、化验室、控制室、过磅房、办公楼以及周边企业、建构筑物和社会车辆不同程度损坏。  经初步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一辆运载液化气罐车在卸车栈台卸料时,快速接头卡口未连接牢固,接头处发生断开造成液化气大量泄漏,液化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发生爆炸。  浙江绍兴林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9”爆燃事故  2017年6月9日凌晨2时16分,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林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中试生产一种农药新产品过程中发生一起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林江化工试验的新产品涉及到中间体[1,4,5]氧二氮杂庚烷,该中间体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学物质,在40℃以下已开始缓慢分解,随温度升高分解速度加快,至130℃时剧烈分解。林江化工在不掌握新产品及中间产品理化性质和反应风险的情况下,利用已停产的工业化设备进行新产品中试,在反应釜中进行水汽蒸馏操作时,夹套蒸汽加热造成局部高温,中间产品大量分解导致体系温度、压力急剧升高,最终发生爆燃事故。  内蒙古乌海华资煤焦公司“6&27”爆炸事故  2017年6月27日17时20分许,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华资煤焦有限公司化产车间脱硫工段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脱硫溶液循环罐中的溶液来自于再生塔,其主要成分是氨水,还可能含有其他可燃性挥发气体,氨气或其他可燃性挥发气体与吸入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该公司机修班在未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在脱硫溶液循环罐顶安装管道,切割或焊接形成的点火源引爆了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致使罐顶三人死亡(事发时,罐内液位高度约3.5米,罐高约7米,上部有3.5米的气体混合区)。  (二)国外事故  巴基斯坦油罐车侧翻爆炸事故  据媒体报道,2017年6月25日,1辆装运25立方米汽油的油罐车在从巴基斯坦卡拉奇前往拉合尔途中,因轮胎爆胎失控侧翻,罐体受损引发汽油泄漏。附近村民不顾警告,哄抢泄漏的汽油;翻车约45分钟后,泄漏的汽油突然起火爆炸。事故已造成154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且多数伤者伤情危重。  二、历史上7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1”甲胺贮罐爆炸事故  2014年7月1日,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啶虫脒生产车间N-(6-氯-3-吡啶甲基)甲胺储罐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储罐内的N-(6-氯-3-吡啶甲基)甲胺长时间处于保温状态,发生了缩聚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和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容器超压发生爆炸。  山东青州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总厂“7&2”油罐爆炸事故  2000年7月2日,山东省青州市潍坊弘润石油化工助剂总厂2个500立方米油罐爆炸起火,造成1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动火作业时以关闭阀门代替插入盲板,动火点没有与生产系统有效隔绝,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漏入正在焊接的管道内,电焊明火引起管内气体爆炸,进而引发油罐内混合气体爆炸。  浙江淳安县化工厂“7&3”乙炔气柜爆炸事故  1987年7月3日,浙江省淳安县化工厂在对乙炔气柜进行焊接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气柜内电石渣未清理干净,焊接时未打开气柜人孔盖,内有电石渣产生的乙炔气,动火前未进行取样分析。  四川成都化工厂“7&4”液氯钢瓶爆炸事故  1995年7月4日,四川省成都化工厂液氯包装岗位钢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进行液氯灌装时未认真检查,钢瓶内存有石蜡,液氯进入钢瓶与石蜡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爆炸。  甘肃白银天翔建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7&4”中毒事故  2010年7月4日,甘肃白银市白银区天翔建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碳酸锌厂发生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因反应池中碳酸氢铵和氧化锌反应产生氨气,作业人员违章进入反应池作业,造成中毒昏迷,救援人员应急知识不足,造成事故扩大。  云南曲靖众一合成化工“7&7”氯苯回收塔爆燃事故  2014年7月7日,云南省曲靖众一合成化工有限公司合成一厂一车间氯苯回收系统发生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60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氯苯回收塔塔底AO-导热油换热器内漏,管程高温导热油泄漏进入壳程中与氯苯残液混合,进入氯苯回收塔致塔内温度升高,残液气化压力急剧上升导致氯苯回收塔爆炸和燃烧;二是未按设计要求安装温控调节阀,只安装了现场操作的“截止阀”,当回收塔塔底温度、压力出现异常情况并超过工艺参数正常值范围时,“截止阀”不能自动调节和及时调控。  四川遂宁县化工厂“7&8”煤气中毒事故  1984年7月8日,四川省遂宁县化工厂发生煤气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事发时,4名职工进转化炉扒旧触媒,因未用盲板切断气源,致使煤气由洗气塔倒流入转化炉,造成作业人员中毒。作业人员未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未落实相关安全措施,转化炉有害气体吹扫时间不够,未佩戴防毒面具就进入有毒有害的受限空间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应急知识缺乏,盲目施救致使救援人员死亡,导致事故扩大。  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2007年7月11日,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在改扩建项目试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受伤。此次爆炸为物理爆炸,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压缩机出口管线强度不够、焊接质量差、管线使用前没有试压。  黑龙江化工厂“7&12”储罐着火事故  1994年7月12日,黑龙江化工厂焦油车间储罐罐顶撕裂,储存物料喷出起火,导致3人死亡。原因是没有严格控制注入的焦油、蒽油混合液的温度,注入储罐的焦油、蒽油混合液因温度高导致气化量增大,并将罐顶撕裂,致使热油喷出起火。  菏泽市郓城县非法化工厂“7&1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2016年7月13日,位于山东省郓城县黄集乡季垓村西的一家非法化工厂发生较大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79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在清理橡胶促进剂(TETD,四乙基硫代过氧化二碳酸二酰胺)残存湿料过程中,1名操作人员在未通风置换、未检测、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入反应釜内违规作业;现场其他人员在未采取防护措施情况下,冒险进入反应釜施救,导致3人因二硫化碳中毒窒息死亡。  河南洛阳润方特油有限公司“7&14”中毒事故  2007年7月14日,河南省洛阳市润方特油有限公司员工在清理储罐底部残渣时,发生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未对罐内气体进行分析检测,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直接进入储罐作业;救援人员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河南洛阳洛染股份有限公司“7&15”爆炸事故  2009年7月15日,河南省洛染股份有限公司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8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中和萃取作业场所氯苯计量槽挥发出的氯苯蒸气,遇旁边因老化短路的动力线部位火源,引发氯苯蒸气爆燃,氯苯计量槽被引燃,随后发生爆炸,致使水洗釜内成品2,4-二硝基氯苯发生第一次爆炸,继而引发硝化釜内2,4-二硝基氯苯发生第二次爆炸。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还造成1名作业人员失踪,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油轮卸油作业完毕停止卸油的情况下,服务商上海祥诚公司继续向卸油管线中加入大量脱硫化氢剂(主要成分为双氧水),造成脱硫化氢剂在加剂口附近输油管段内局部富集并发生放热反应,引起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原油泄漏,引发火灾。  山东日照市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 “7&16”爆炸事故  2015年7月16日,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液化烃球罐在倒罐作业时发生泄漏着火,引起爆炸,造成2名消防队员受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812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公司在进行倒罐作业过程中,违规采取注水倒罐置换的方法,且在切水过程中现场无人值守,致使液化石油气在水排完后从排水口泄出,泄漏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或因消防水带剧烈舞动,金属接口及捆绑铁丝与设备或管道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爆燃。  福建厦门电化厂“7&17”甲苯罐爆炸事故  1989年7月17日,福建省厦门电化厂糖精车间在进行空苯储罐罐顶焊接作业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储罐与生产系统连通,焊接前没有按要求与生产系统有效隔绝,物料流入施焊的储罐引发爆炸。  河南尉氏化工总厂合成氨系统“7&18”高压管爆炸事故  1997年7月18日,河南省尉氏化工总厂北合成系统在进行空气试车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56人受伤。事发时,企业在生产的同时用空气对压缩机进行试车,空气试车的压缩机与生产系统连接的阀门没有用盲板隔绝,导致半水煤气串入系统,引起甲醇冷排、第一、第二醇分离器及高压管道爆炸。  江苏丰县化肥厂“7&21”爆炸事故  1990年7月21日,江苏省丰县化肥厂在更换浓氨水储槽顶盖时发生爆炸,造成作业的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浓氨水储槽与下部的稀氨水储槽为上下连体,中间使用钢板隔开,更换顶盖时,仅对浓氨水储槽进行了隔离置换,系统并未停车,下部稀氨水储槽仍在运行。稀氨水储槽呼吸口未遮盖,在呼吸口敞开的条件下,形成爆炸气体,焊接火花落下引爆了稀氨水储槽。  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7&21”中毒事故  2013年7月21日,甘肃省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硫化碱车间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67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烘干机运行中引风机变频器跳闸,引风量不足,烘干机内煤粉燃烧不充分,致使炉内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并通过提升机机壳倒流入负一层检修地坑,致使地坑内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操作人员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入地坑清理灰渣造成中毒。  陕西汉中市电石厂“7&22”熔融电石遇水爆炸事故  1989年7月22日,陕西省汉中市电石厂发生熔融电石遇水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重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现场有大面积积水,电石锅车在倒开时前方无人指挥,钢丝绳距布绳器1.8m处绳结遇导向轮自动脱落,使牵引力方向偏移,致其中一个电石锅车脱轨翻车,翻车后熔融的红电石遇水爆炸。  辽宁锦西化工总厂“7&22”氯气泄漏事故  1995年7月22日,辽宁锦西化工总厂氯碱分厂液氯车间铁路槽车充装货位发生氯气外泄,造成1人死亡,11人氯气急性中毒, 45人不同程度受到氯气刺激。原因是铁路槽车移位导致槽车顶部氯气阀门与货位上的氯气阀门之间的连接管线断裂,导致槽车内的液氯喷出。  贵州兴义宜化化工“7&22”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2010年7月22日,贵州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变换工段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3人受伤。原因是1#变换系统副线管道发生泄漏,气体冲刷产生静电,引爆现场可燃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氢气等),导致空间爆炸。  河南郑州标准石化有限公司商城路加油站 “7&23”爆炸事故  2001年7月23日,河南郑州标准石化有限公司商城路加油站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12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加油站的加油机下方输油竖管环形焊缝裂缝存在漏油,渗入地下室内,产生大量汽油蒸气与空气混合,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因地下室设备是普通非防爆型,操作人员进入地下室内,操作电灯开关时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  山东青岛广益化工厂“7&24”氯气泄漏事故  1997年7月24日,山东省青岛广益化工厂发生氯气外泄事故,造成1900多人吸入氯气,其中24人轻度和中度中毒。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氯储罐罐体腐蚀严重,上部走台边缘和罐体接触部分锈蚀导致破裂,致使罐内氯气外泄。  江苏无锡胡埭精细化工厂“7&26”爆炸事故  2005年7月26日,江苏省无锡市胡埭精细化工厂在六氯环戊二烯试生产过程中,双环戊二烯裂解釜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六氯环戊二烯生产过程的裂解反应阶段,由于双环戊二烯裂解器制造质量存在严重缺陷,下端的管板与壳体法兰连接的角焊缝开裂,导致裂解器的加热载体——熔盐流入到双环戊二烯裂解釜中。熔盐中含有55%的强氧化剂硝酸钾,与裂解釜中的双环戊二烯等有机物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导致裂解釜爆炸。  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7&26”常压装置泄漏着火事故  2015年7月26日,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常压装置渣油/原油换热器发生泄漏着火,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常压装置渣油/原油换热器外头盖排液口管塞在检修过程中装配错误,导致在高温高压下管塞脱落,约342℃~346℃的高温渣油(其自燃点为240℃)瞬间喷出,遇空气自燃,引发火灾。  重庆万州索特盐化工厂“7&27”中毒事故  2007年7月27日,重庆万州区索特盐化工厂发生一起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事发时,5名工人在对一个曾储存过氯酸钠电解液的闲置槽罐进行防腐处理,氯酸钠发生燃烧产生毒气,导致5人烧伤并窒息死亡。  江苏射阳盐城氟源化工公司临海分公司“7&28”氯化塔爆炸事故  2006年7月28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1号厂房氯化反应塔发生爆炸,造成22人死亡,3人重伤,26人轻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塔顶没有产品流出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停车,而是错误地继续加热升温,使物料(2,4-二硝基氟苯)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最终导致其分解爆炸。  &江苏南京“7&28”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  2010年7月28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发生一起丙烯爆燃事故,造成22人死亡、120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原塑料厂旧址上平整拆迁土地过程中,挖掘机挖穿了地下丙烯管道,造成管道内存有的液态丙烯泄漏,泄漏的丙烯蒸发扩散后,遇到明火发生爆燃。  山东瑞星化工集团“7&30”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  1996年7月30日,山东瑞星化工集团公司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5人重伤。事发时,作业工人在对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实施焊接,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与计量槽上部空间相连但没有加盲板,进料管下部的进料阀拆除,使槽内甲醇挥发气体与进料敞口处的空气汇合,形成爆炸混合气体,焊接火花引燃槽内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河北沧州炼油厂“7&31”凝缩油泄漏窒息事故  1998年7月31日,河北省沧州炼油厂工程公司在检修催化装置凝缩油泵时发生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当时催化装置在进行临时停工小修,施工作业人员在检修前没有按规定检查、复核阀门关闭状态,因凝缩油泵出入口阀门未关闭,物料未倒空排尽,凝缩油喷出,在封闭泵房内形成白色浓雾,导致窒息事故发生。  台湾高雄华运仓储公司“7&31”管线泄漏爆炸事故  2014年7月31日,台湾高雄市华运仓储公司输送丙烯的管线发生丙烯泄漏。8月1日零时,发生地沟丙烯气体爆炸,造成30人死亡、302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管道长年腐蚀变薄,在压力作用下管道破裂,致使丙烯泄漏,遇火源发生爆炸。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来源:中国化工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气和氢气反应爆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