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气荡荡我道日海南兴隆天气预报是什么意思

授箓之渊源与内涵:诸天气荡荡 我道日兴隆
[导读]通过授箓的仪式,使箓生能够名标天曹,获封仙职,获得举行斋醮科仪法事的资格,《三洞修道仪》的“初入道仪”称,“授正一箓后,方可以为人章醮,为帝王封署山岳,辟召妖毒,朝拜星辰”。文/解人颐今天开始,各地正一道士都将共聚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一年一度的正一授箓法事,将从明天拉开序幕。提到授箓这两个字,也许不论是道士或是道教信众都各有耳闻,但是究竟授箓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授箓对于正一道士如此之重要,而所授之箓内容为何、有什么作用等都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今天就借这一篇小文章和大家来简单地谈一谈,其中难免有所疏漏,还望各位读者、方家海涵。龙虎山(资料图)一、授箓之渊源道教授箓最早可以追溯到祖天师之时,据《赤松子章历》称:“汉代人鬼交杂,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敷衍正一章符,领户化民,广行阴德。”,后祖天师即据此建二十四治,立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分属二十四治气,用于督察鬼神,传道救民。祖天师创道时的授箓方式已不得其详,而真正成为制度化的授箓,则要从祖天师第四代孙——张盛说起,当时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遂在天师草堂处(传即今上清宫遗址处)建传箓坛,逢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升坛传度授箓、弘扬道教,这也开创了龙虎山正一道升坛授箓传度的先例。自东汉至于宋代,先后出现过多派法箓。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龙虎山(正一宗坛)、茅山(上清宗坛),以及阁皂山(灵宝宗坛)三家,合称三山符箓。南宋末,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嗣教于嘉熙三年上谕封张可大天师为“敕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道教正一派之“三山合一”由此开始。元初,世祖忽必烈盛赞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佩箓三元,蜚声八极”,命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得自给牒度人为道士之权。路设道录司,州设道正司,县设威仪司,皆属焉”。整个元朝入主中原89年,历七代天师皆赐二品银印(其中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赐金印、视一品),主管三山符箓、恩遇隆极一时。明初,太祖朱元璋加赐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永掌天下道教事”,敕命礼部与道教拟定科仪格式,颁行天下遵行。道士宋宗真、赵允中编成《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对授箓传度的斋仪章法作了系统规范的整理。洪武二十三年,上谕礼部“天下符箓,出此一家(龙虎山)”。三山合一,至此正式完成,龙虎山原先之正一宗坛,也改称为万法宗坛,以万法之名,表总括天下三山诸阶道法之意。并在原有各派授箓内容及次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统一。受箓活动现场(资料图)明朝正一派授箓按《三洞修道仪》列正一盟威、金刚洞神、太上高玄、升玄、中盟、三洞、上清大洞等七等宝箓共八十四阶品,也就是明代高道,时任上清宫提举的周思得在《上清灵宝大成全书》所说得:“夫箓者,始于正一,演于洞神,贯于灵宝,极于上清。”之意,可以看出其时的龙虎山天师府实为正一、灵宝、上清三派授箓之宗坛。清代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在原来授箓的规仪上进行了改革,作《天坛玉格》统一授箓次第,箓生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再升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终以《上清大洞经箓》。清末至民国,全国政局动荡,正一授箓受到影响,新中国建立之后,正一授箓一度中断,及至1991年10月,建国以来首次恢复的对台湾和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仪式在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顺利举行。1995年下元节期间,经国务院国家宗教局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嗣汉天师府承办的中国道教正一派首次开坛授箓传度醮典在天师府举行。并一直传沿至今,自今年起,茅山上清宗坛,也将重新恢复授箓,无疑亦是正一道教的一大幸事,可谓“我道日兴隆”也。法事科仪(资料图)二、授箓之内涵正一派道士的修行与箓必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是箓,箓的内容是什么呢?其实道士法箓与授箓的历史一样,经历了一定时期的演变增加,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法箓。《正一修真略仪》中说,“箓,录也”,记录之意。在法箓中,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经箓法诀,上文已经说过,授箓是有次第的,不可僭越,根据箓生所受不同位阶之法箓,授予不同的经文,以及修行的法诀,让箓生可以依之修行,并依次提升、登堂入室。另一部分则为名录,其中包括诸天天真、神仙以及箓中官将之名,《正一修真略仪》说:“箓者,太上神真之灵文,九天众圣之秘言,将以检劾三界官属,御运元元,统握群品”。即箓生通过授箓仪式,能够得到这些天真,将帅之扶持,使之行法有验,报应分明。另外箓中亦记载了箓生自己的名姓、生辰,通过授箓的仪式,使箓生能够名标天曹,获封仙职,获得举行斋醮科仪法事的资格,《三洞修道仪》的“初入道仪”称,“授正一箓后,方可以为人章醮,为帝王封署山岳,辟召妖毒,朝拜星辰”。而对于箓生本身来说,授箓不仅仅是使自己成为仙官、名登天曹可以行使职权,更重要的是为接受授箓的箓生制定了规范他们行为的准则。受箓与受戒是密不可分的,纵观历史,道教戒律很多,且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宗派之间内容又有所不同。魏晋南北朝时,上清派有三元品戒、观身大戒;灵宝派有上品大戒、十戒;正一派有女青鬼律、玄都律文等。至三山一统之后,则将各派戒律,加以统一,以便箓生修持。正一道士所授道箓受了戒,则必须守戒,《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称:“凡为道民,便受护身符及三戒,进受五戒、八戒,然后受箓。”又云:“未受箓时,无所呼召,受箓之后,动静呼神。不行戒者,呼之不至,破戒之人,吏兵远身。”授箓之后箓生必须勤行修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情操。清正身心,积功累德,摒除是非邪恶之念,以不辱师教。否则诸神远离,并将降罚于其身。通过授箓仪式也可以使整个正一道派,传承有序,师辈明确,道教对于从师学道特别重视,修道必须依师,古有无师不度,无师不成,无师不立之说。凡行斋醮法事,必先启师,以求得历代传承之庇佑,而在授箓过程中,即会依据正一道教“三山滴血字派”的辈分给予法名,相传自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而下(一说始于明代),即以“三山滴血字派”世代相传,“三山滴血字派”共50字,即:“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愈兴振,福海启洪波,穹隆扬妙法,寰宇证仙都。”,当然民间目前还流传于其他道派之字谱,与此不尽相同。授箓后,一看法名,即知辈分,从而使各代弟子,归宗有道,也使正一道教内部加强团结。总的来说,授箓是道教的一大盛事,今天我们先说了授箓的历史渊源以及授箓的内涵要求,下一篇文章,我们再继续来谈一谈授箓的过程,以及箓文内容的组成。(编辑:孟淅)(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解人颐,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taoismy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兴隆天气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