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高的保健品有效果吗,吃了真的有效果吗

增高产品真的有用吗?告诉你如何长高3大定律!
身体长高是指人类从一个无所谓高与矮的受精卵逐渐由小变大由婴儿变成一个成年人,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年左右。从小变大的过程,是细胞分裂增生演变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营养的吸收,人类通过吃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奶类、蛋类等食物补充人体生长和生存所需7大类营养素,这是人类生长包括长高的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只有这样才符合大自然生物生长的规律,也是唯一安全有效的长高办法。
骨龄(骨骼生长发育的年龄)是评估,是否还有长高可能的科学标准,不是看出生年龄。早熟的孩子,骨龄大于实际年龄,骨骺线闭合的必然会早,这也是“早长长不高的”科学解释。
人体长高主要表现在下肢骨和脊椎骨的生长,骨骺线就是其生长的前提,它不断的增生软骨,然后骨化,使骨骼不断生长。但是,如果骨骺线闭合,表示骨骼已经发展成熟,骨头不再生长,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然长高的潜力,身高也不会再增加。
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在营养状况下的前提下,孩子的身高70%是有父母的身高决定的,那么后天的30%就是要看后天的发挥了。
假如父母身高不高要想长个高个头就必须抓住这30%长高的概率。要怎么做呢?小编来告诉你:
1、饮食上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避免肥胖。
2、作息上,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作息。
3、运动上,加强体育锻炼。多做一下锻炼:悬垂摆动、跳起摸高、打篮球积极争抢篮板球、跳跃性练习(单足跳、蛙跳、三级跳、多级跳和原地纵跳等)。
现代科学家表明,通过吃保健品,药品,激素,医院手术治疗等方法让正常人的自然长高,是不可能的(身高缺陷性疾病除外)。身高与遗传、营养、代谢、神经、内分泌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不要盲目地买所谓的增高药吃,多半没有效果,甚至受骗上当,误入歧途。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增高产品真的有效果吗
增高产品真的有效果吗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请问增高药真的有用吗?
请问增高药真的有用吗?
健康咨询描述:
我今年19岁,才1.62左右.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是多么的矮小了.将来对我的事业多少也有点阻碍.我一直在搜索有关增高方面的资料.但是每次搜索的就是药物性的.我又不敢确定吃了有副作用没.所以一直不敢尝试.所以我想请问下刘叔叔.请问下.增高药真的管用吗?吃了对我今后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afuquan110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擅长大内科,精神科,神经内科 。对儿科,妇科,两性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2542次
&&&&&&病情分析:&&&&&&其他的增高药不要相信啊。你还是有可能长高的啊。抓住最后的机会啊。你这个我建议你到医院做一个骨骺方面的检查确定能不能长高 。&&&&&&指导意见:&&&&&&如果骨骺将要闭合并没有完全闭合的情况可以短期使用生长激素。但是必须现在抓紧时间。机不可失! 失不再来。
afuquan110
您可以给我提供一些生长激素吗.要起到主要作用的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9002次
&&&&&&病情分析:&&&&&&您好,您的情况建议首先检查一下骨龄的!看骨垢线是否闭合的!&&&&&&指导意见:&&&&&&如果骨垢线闭合的话就没什么办法的!药物也是没什么效果的!如果没有闭合的话可以检查一下生长激素分泌情况,确定是否缺乏,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定不要随便服用一些增高药物的,都是含有激素的,对身体影响很大的!需要先检查一下后根据实际情况改善的!祝您健康!
擅长: 痛经,宫颈炎,盆腔炎,月经不调,儿科疾病,普通外科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3380次
&&&&&&病情分析:&&&&&&增高药因人而异,大多数效果不大。还是坚持科学的饮食锻炼方法增高效果更好些。&&&&&&指导意见:&&&&&&可以采纳的治疗方法如下:   1、食物与营养。营养有七大要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纤维素、矿物质,缺一不可。 要多进食含锌、碘、钙、铁、锰、硒以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和食品,如动物肝脏、肉类、鱼类、蛤、蚌、牡蛎、海带、紫菜、淡菜、动物骨头,特别是谷类、豆类等。  2、运动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条件。运动不等于劳务,后者一成不变的重复动作无益身高。增高运动应是完全协调使身体发育的运动。   3、药物。如果有药物能使身体长高,可能是所有方法中最受欢迎的。在基因时代,科学家们结合人体基因发育工程学原理、现代生物技术及中医理疗方法,可以达到比过去的各种医疗及营养保健品更好的长高效果。   4、其它因素。生活方式,跪坐、睡眠姿势,甚至家具高度都与身高有关,厚而硬的被褥影响血液循环。劳逸结合,医治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无裨益。&&&&&&以上是对“请问增高药真的有用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 & 正文
为增高8岁女孩吃保健品吃出性早熟 保健品不能当药吃
&&&&& 1 约75%的60岁以上被调查者经常服用品。一些老年人因过度服用保健品,身体机能严重受损,不仅没有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加速了衰老是天津一名六年级小学生,父母从一年前开始给他服用“富含DHA、增强记忆力、改善记忆功效”的益脑保健品,3个月后,乐乐吃了几千元的保健品,学习不见长进,反而出现了肌肉不自觉抽动的症状。如今,城市儿童服用保健品已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家庭给孩子同时服用的保健品竟然多达5种以上。中国科协的一项居民用药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对保健品认识存在误区,部分人群盲目使用保健品,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居多。调查显示,21%的被调查者认为保健品就是药品,能够治病,甚至将保健品和药品搭配服用;23%认为保健品没有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58%的被调查者认为素有益害,多多益善,可随意补充。根据对北京和天津两市的入户调查,约75%的60岁以上被调查者经常服用保健品,这些保健品大多是子女孝敬老人的礼物。妇女是保健品消费的另一个重要群体,调查发现,一年中约23%的城市妇女购买过保健品,人均消费额近1000元,主要集中在排毒、养颜类产品,并呈现低龄化的特征。儿童服用的保健品以号称能增强智力、促进身体发育的各类营养液为主。保健品滥用危害极大。调查发现,一些老年人因过度服用保健品,身体机能严重受损,不仅没有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加速了衰老。妇女盲目服用减肥、美容、排毒等保健品,由于激素类成分很多,大大提高了患的风险。儿童过度服用保健品容易导致儿童性发育提前、智力低下并引发问题。河北省一名8岁小女孩身材比同龄儿童矮,其父母便给孩子大量服用各类广告中宣称的具有增高功能的保健品,结果服用半年后就导致女孩发育提前,第二性征明显。2 许多保健品经营企业通过虚夸功效、免费体检、免费试用、健康咨询、附赠产品等方式,诱骗消费者购买使用保健品。监管部门没有定期对保健品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难以保证生产质量保健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然而,很多保健品常常宣称能达到某某功效,对成分、适用人群却没有加以说明,居民买保健品时也过分看重功效。调查发现,为追求利益,许多保健品经营企业通过虚夸功效、免费体检、免费试用、健康咨询、附赠产品等方式,诱骗消费者购买使用保健品。一些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通过医学专家和名人做恐吓性广告;一些保健品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甚至故意混淆与药品的界限,误导消费者;一些产品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号、消毒杀菌产品批准文号等假冒保健食品文号,违规声称保健功能。同时,一些地方媒体为追求经济利益,全天候循环播放夸大功效的保健品广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减肥类保健食品为例,假冒、加药是该类保健食品的常见手段。广东的孙女士一次服用某品牌的减肥保健品,结果不止,无法正常上班。之后看新闻才知道这款产品违法加药了。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减肥分会会长李萍认为,减肥保健食品市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老百姓对肥胖的成因认识不足有关,也与市场的不规范有关。尤其是网络平台上,我国监管体系十分薄弱。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成20个检查组,分赴15个省(区、市)18个地区,对11家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了飞行检查,对228批次保健食品进行了专项抽检,对3家保健食品批发市场进行了暗访。飞行检查发现,有1家企业涉嫌伪造公章生产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有6家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其中1家企业同一产品有8种不同商标、不同标签的包装盒,且该公司标示产品规格与批准内容不一致。检查组专项抽检出4批次非法添加药物阳性样品,如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仁泰药房澳门路店采样的、标示浙江灵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左旋360减肥咖啡(国食健字G,生产批号),检出。有13批次产品标示信息与批准内容不符。检查组暗访3个批发市场发现,保健食品包装标签说明书混乱、保健食品违法宣传问题突出,保健食品假冒批准文号、一号多用现象较为普遍。如暗访中发现标示批准文号为卫进食健字(1998)第0227号的减肥金弹、标示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的极品羊胎素等产品,与保健食品批准内容不符。有的经营者明知自己经营的产品为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但受利益驱动,将合法产品置于明处,非法产品置于暗地。大部分保健食品均在产品订货会上采购,现场无法提供任何产品追溯性的资料,未落实保健食品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规定,无法查实产品的来源。有的经营者利用产品宣传册、宣传海报等形式擅自夸大产品保健功能,在普通食品外包装明示或暗示具有功能疗效,将普通食品宣传为能够医治多种疾病、具有多种功效的保健食品,误导消费者。保健品行业的乱象与该行业缺乏监管有密切关系。中国科协调查报告认为,我国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缺乏可持续、重实效的机制。保健品审查制度不严,企业一旦获得生产资质,就可长期持有,一般不会面临被吊销的风险。监管部门没有定期对保健品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难以保证生产质量,造成一些规模小、质量差的中小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空间,而有些正规经营的大公司反而因成本高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3 专家建议,加强违法保健品广告的惩治力度,在处罚生产厂商的同时,追究为非法保健品广告提供发布平台的各类媒体以及代言、骗取公众信任的专家和名人的相关责任在美国,保健品严禁宣传医疗效果,并且保健品生产商更注重 “经常使用或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什么问题”、“在何种情况下请咨询医生意见”等内容的说明和宣传,售卖保健品的专卖店,主要靠消费者自己阅读说明书做出判断,商家对保健品的宣传一旦涉及诊断、防治疾病等内容,必然面临处罚甚至被依法取缔的风险。中国科协调查组建议,完善保健品市场监督体系,引导城乡居民科学服用保健品。规范保健品标签,如详细标识名称、各种原料含量、生产日期、生产商、包装者、销售商名称和地址等信息,除此以外,有关部门还应要求生产企业注明“某某补充品”的标识,如膳食补充品、维生素E补充品、草本补充品等,并标示敬告消费者的语句,如“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将保健品作为主餐食品大量或者单独食用”。同时,建议通过社区保健品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科学适用保健品的知识。专家建议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应动员群众和新闻媒体的力量,积极揭露保健品营销中的不法行为,从严处置采取不法手段欺骗消费者的保健品经营机构。加强违法保健品广告的惩治力度,在处罚生产厂商的同时,追究为非法保健品广告提供发布平台的各类媒体以及代言、骗取公众信任的专家和名人的相关责任。应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保健品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目前“造假―查处―再造假―再查处”的被动局面,提高保健品行业的进入门槛,定期审查保健品企业资质,淘汰不具经营实力的中小企业,为正规保健品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保健品行业标准,建立“监督抽验、评价性检测和企业自检”三位一体的检验体系和全国保健品检测及不良反应申报体系。相关阅读:居民用药行为调查:买药吃药太随意1药店执业药师数量严重不足,九成人买药听药店导购的,而导购大多没有执业药师资格,儿童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70岁的河南郑州居民李大妈,吃完医院配的降糖药后,去附近药店买了“降糖药”。吃药后李大妈感到心慌、,之后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经诊断是。原来,李大妈买的不是降糖药,而是包装相似的降压药。像李大妈这样凭经验去买药治疗的人不少。近期,中国科协对全国27个省区234户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02份。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吃药比较随意,超过八成的人进行过自我药疗,超过四成的儿童生病时家长自主给药,四成老人出现过用药失误情况,农村地区假药泛滥。调查显示,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36%的人在自我药疗时曾出现过失误,其中25.5%的被调查者表示因此耽误了治疗。90%的人去药店买药听导购的。53.1%的被调查者患病时首选去药店购药,93.6%的被调查者购药前会咨询导购人员,41.6%的人会购买导购推荐的药品作为替代。然而,记者发现,大部分药店导购并不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推荐的药品往往是贵药、新药等有提成的药品。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李阿姨因为腿疼,去药店买壮骨膏,小区门口药店导购推荐给她一种贴膏,结果李阿姨用了后差点揭不下来。在导购介绍下,李阿姨还买了一种活血化淤的气雾剂药物,花了57元,比某种品牌的类似药物贵了1倍多。用了后也没有觉得有导购说得那么好,李阿姨觉得花了冤枉钱。而药店导购却告诉记者,她上个月的工资还没发,因为工作量没完成。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员有过随意增减疗程的行为,或是自己更换药物。新疆的姜女士,一开始按照医嘱服用一种中成降糖药,后来自己觉得疗效太慢,换了另外两种降糖药,没想到造成低血糖而晕倒。而在儿童用药行为中,盲目给药、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调查显示,近30%的家长在孩子生病后,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医院里儿童滥用抗生素现象更为严重。根据北京儿童医院近年来的调查,95%以上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不同程度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1/3以上为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并且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级别、价格越来越高。而抗生素一旦使用不当,很可能给儿童造成难以弥补的终身伤害。对于种种不安全用药行为,中国科协的调查发现,居民用药主要是凭经验、怕麻烦,同时医药知识匮乏,超过40%的人认为自己缺乏安全用药知识,69%的人看不懂药品说明书。药店作为人们购药的主要场所,目前有36万家,一些药店尤其是单体店、规模较小的连锁药店,采用不正当的经营手段牟利。执业药师数量仅有不到20万人,且大部分在医院工作,药店的执业药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合理、规范地向购买者推荐药品。2农民群体医药知识匮乏,不安全用药行为更为普遍,安全用药意识明显低于城市地区人口。农村地区假药、非法行医、不法药贩、违法医药广告现象普遍在安徽霍邱县部分乡村卫生所,儿童患者一旦有感冒、发烧、拉肚子等症状,医生基本上是使用“三素一汤”,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葡萄糖注射液。调查人员发现,不论什么病,农民都爱去个体小诊所,而这些小诊所最常见的用药方式就是“三素一汤”。在农民工聚集地,费用低廉而方便的小诊所也是农民工最常去就医的地点。中国科协课题组在江苏省魏塘镇一个农民工聚集地调查发现,农民工就医一般是去非正规的小诊所,而不是去当地正规的医疗机构,由此引发的医疗事故每年都有多起,多数是在医患之间私下解决。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超过8亿人,其中又有大量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已达2亿多。由于农村地区医疗条件落后,农民群体医药知识匮乏,不安全用药行为更为普遍,安全用药意识明显低于城市地区人口。此外,农村地区假药、非法行医、不法药贩、违法医药广告现象普遍。调查显示,33.9%接受调查的农民不知道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70%表示不能坚持按疗程服用药品,65%用药容易受周围人影响。课题组在新疆、河北、安徽和吉林等地农村调研发现,农村地区买药难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很多贫困地区平均4000多人才有一个药品销售点。农村地区药品零售网点分散、药房规模小、销售数量少、物流成本高,导致农村药品价格普遍高于城市。通过深入的访谈,课题组发现,超过三成的被访农民曾经买到过假冒伪劣药品,五成以上曾在城市就医的受访者认为农村所售药品疗效欠佳。据安徽农村行医的赵先生介绍,每隔三五天,就有药贩子开着车到诊所、药店兜售药品,其中不少过期药或玉米面做的假药,这些不法药贩直言药品价格便宜,绝对吃不坏人。假药、过期药泛滥与医药公司不重视农村市场药品供应不足有关,也与农村地区监管薄弱有关。违法经营企业或地下批发企业趁机进入农村药品市场,乡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零售药店销售从城市中买来过期药以及不法分子生产的假冒伪劣药品。此外,农村违法医药广告十分猖獗。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县级电视台每天不间断播放违法医药广告,播出时间占到电视台全部播放时间的1/3,严重误导缺乏鉴别能力的农民的用药行为。3专家建议广泛开展医药知识科普,鼓励零售连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建立药监、卫生、公安与工商等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课题组认为,缺乏科学用药知识,易受广告和导购误导,医疗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城乡居民安全用药行为。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普遍认为用药缺乏有效指导。62.4%的被调查者在获取用药信息时选择询问专业医护人员,但26.9%的人表示与医生沟通不畅,医生只注重开药而不愿意回答患者的问题。近30%的患者将医生描述为“拿红包、乱开药、乱收费”的“黑心天使”。而本应有指导作用的药品说明书由于过于专业,6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能完全看懂,24.4%表示曾因为误解说明书而导致用药失误。记者在四川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采访时发现,门诊大厅设立了一个用药咨询服务台,每天有专职执业药师为居民提供免费用药咨询,并记录在案以作分析,更好指导用药。医院没有为此增加太多成本,大约每年投入10万元。但是在全国其他医院,记者发现这类服务开展不多,也没有权威的网站可供居民免费咨询。课题组建议政府为广泛开展医药知识科普提供制度、组织和人员保障。将医药科学知识纳入素质教育教材;从医疗机构和医疗教育机构剥离部分机构和人员,培育一批专门从事医药科普、公益咨询的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支持医学专家定期深入基层进行医药知识讲座;建立权威公信的医药知识网站,提供检索查询,进行在线医药咨询服务。对于儿童滥用抗生素问题,课题组建议加大对儿童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出台政策扶持儿童专用药品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健全儿童用药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定期抽查,逐步实现电子处方联网,可将目前针对大型医院抗生素的管制措施逐步推广到社区和乡村医院。对于农村“三素一汤”、假药、过期药滥用状况,课题组建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鼓励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逐步将医保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农村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零售连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药监、卫生、公安与工商等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加大抽检力度,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农村市场,打击针对农民的虚假广告宣传活动,净化农村医药市场环境。相关链接:三大举措确保儿童用药安全近年来,儿童超剂量用药、随意联合用药、儿童自行服药等情况普遍。如何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专家指出,应从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加强儿童专用药生产研发、制定儿童用药安全标准三方面着手,保证儿童用药安全。首先,家长应提高儿童安全用药意识。湖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主任王希勇教授认为,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和新生儿,家长不宜自行购药给孩子服用;购药前咨询专业药师,慎重选购,将药品放在儿童、宠物接触不到的地方;及时清理过期药品,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其次,儿童专用药应“量身定做”。专家指出,儿童专用药物面临严重的品种、剂型缺乏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成人病在儿科出现,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儿童专用药,品种和剂型奇缺。政府应建立鼓励儿童用药研发、生产的配套政策,如设立市场独占期或延长期,对儿童药生产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扶持。最后,应制定规范的儿童用药安全标准。专家指出,由于缺少儿童专用药,不少医生只能用成人药代替,不少医生都是“按经验开药”,虽按说明书上儿童减半或遵医嘱,但仍存在用药剂量难操控的现象。事实上儿童、婴儿、新生儿与不同生长期的儿童,在体质、体重和年龄等方面,用药剂量也各不相同,缺乏一个可操作的统一标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主任赵玲玲教授等建议,由政府牵头,医院、药企、专家参与,制定儿童药物的使用细则,明确儿童用药剂量标准,确保医生正确掌控用药剂量,市场又有统一的标准。
(责任编辑:贝贝 )
文章关键词: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儿童保健品迎来了销售旺季。昨天,毓璜顶医院小儿科专家李坤霞提醒家长,近几年患性早熟的孩子呈增多趋势,其中有许……
药,我们都不陌生,生病的人基本都在吃,不过有些人喜欢和保健品一起吃,注意了,这是不对的。专家提醒,药品和保健品混用不当,不仅不利于治病,……
3年内被通报19次,保健品违法广告仍播放
6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13种假冒保健食品,其中有两种假冒保健品牵涉到了浙江省的企业。6月23日,记者从该省食品药品监……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保健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中,面对那些眼花缭乱的保健品,我们到底该怎么挑呢?那些保健品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呢?下面让小编为你……
相关健康数据
擅长: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呼吸衰竭、肺炎、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肺癌等呼吸疾病及内科杂症、...
擅长: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难治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性疾病、肺血管疾病、肺肿瘤和...
擅长: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支气管哮喘、自发性气胸、胸积液等的治疗及弥漫性肺部疾病鉴别诊断有独到经验。
擅长: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疗。在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少见病方面及危重症救治方面,在呼吸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擅长:熟练掌握各种泌尿、男科疾病的诊断与处理……(脸大如盆)
(tomo西西)
(想吃生煎啦)
(话筒递给你)
(马桶_ThankYou-T)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顶性保健品有效果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