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语法中,“我喜欢你”这句话的非谓语语法填空是?

实用中文语法-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文学研究
实用中文语法
实用中文语法甚么是语法语音、语义和语法是语言的三个要素,学习汉语时,语法是语言三要素内最受忽视的一环,这情况在汉人学习汉语时尤其明显。语法,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法则。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有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这样的语言成分,这些语言成分都是按照一定的语言组合法 则组织起来的,汉语当然也不例外,它的语言成分,也是由小到大逐级组合起来的。比如「棍棒」、「桌椅」这些词都是由两个实语素运用直接组合的方式组合起来 的,表示的是并列的结构关系。「幸福的人生」、「残破的农庄」这些短语都是由两个实词运用关联组合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表示的是修饰和被修饰的结构关系。 「计算机被爸爸修好了。」「防线被对方球员撕破了」。这些「被」字句都是按照「谁被谁怎么样了」这样的组合法则组合起来的。从上面的简单分析中不难看出,各 种语言成分的组合都有一定的法则,这些语言成分的组合法则就是语法。世界各种语言都有各自有它本身的特定组合法则,这些法则并不是由某位天才的语法学家凭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它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在长期的 语言应用中形成的,是大家共同理解、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如果哪一个人非要违背这种语言法则,那么,他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别人就无法理解的接 受,这种语言就会变成废物。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的发展历史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语言的特点不同,所使用的语法手段不同等等,所以各种语言的组合法则也会不同。例如: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所谓分析型语言,就是这种语言的字词本身大多没有固定的语法特性,它的语法特性只有分析句子含意时才得以揭露,试以下面句子为例:姊姊昨天饮了一罐芦荟汁。她怀疑昨晚的腹泻是由这罐饮料引起。同一个「饮」字,在第一句时是作为动词使用,在第二句时却是作为形容词使 用,虽然字词在语法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形态却极少改变,它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即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汉语是靠各级语言单位根 据一定的语言法则逐级组合起来的,整体而言,汉语的词形态变化较少,在各类词中,虽然也有一部分语法范畴,但不象富于形态变化的语言那样普遍,所以,同一 个词兼属几个词类的现象很普遍。在句法方面,词序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词和词的结合比较自由。虚词也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它在词法和句法中都起着重要的 作用。另外,量词丰富,也是汉语比较的显著特点之一。与汉语相比,英语的综合性质较强。现代英语是从古英语发展演变而来的,在语法方面,古今英语发生了很大变化。古英语形态变化很丰富,如名词有四 个格(主格、生格、与格、宾格)而且要按性和数变化。形容词在性、数、格方面与所修饰的名词一致。动词有强式、弱式的变化,而且还有一套表示人称、数等的 词尾变化形式。这些烦琐的词形变化体系发展到现代英语 已有许多脱落,成为形态变化不太多的语言了。所以它与分析型的汉语相比,有不少相似之处,当然差别之处更多。总体来看,现代英语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靠词的 形态变化和词序来表示的。英语的主要语法特点是:在词法方面综合、分析形式并用,如动词的现在式、过去式用原形和加―ed或词的内部语音交替,这是综合形 式;将来式用虚词shall(第一人称)、Will(第二、 三人称)放在动词原形前面,这是分析形式。又如形容词比较级,简短的加词尾―er和―est;多音节的就用more、most来表示,前者是综合形式,后 者是分析形式。汉语也有既用分析形式又用综合形式的情况,如「同学们」、「朋友们」是综合形式;「许多朋友」是分析形式。不过,汉语的综合形式要比英语少 得多。英语词法中同音异义的词尾比较多,如―s,既表示复数,又表示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式。―er,既表示比较级,又表示名词化。汉语几乎没有这种 现象。英语在句法方面的主要特点,与汉语也有些相似之处,如词序也是它的重要语法手段,不过,英语还有形态变化的语法手段在起作用,所以英语的词序就不象汉语那么固定。由于英语的形态变化不太普遍,所以,英语词与词的结合也比较自由,这一点与汉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现代俄语是从古俄语发展演变而来的,是比较典型的综合型语言。它有丰富的形态标志和复杂的形态变化。俄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是形态变化,词序不起多 大作用。俄语的词法与句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俄语的词富于词形变化,而这种变化只有在构成句子时,即用来交流思想时,才能得到体现(即只有具体的句子中 才能充分表现其意义和功能)。另外,一个词的句法作用,又同它的词法特征有关,例如虚词的词法特点决定它在句子中不起成分作用而只是用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 或给话语增添各种不同的意味或感情色彩。从总的来看,在语法特点方面,俄语与汉语的差别要比英语与汉语的差别大得多。从上边的简单分析中,不难看出,各种语言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各自不同的语法特点和语法手段,因此,它们也就必然会有各自不同的语法规则和语法系统。但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们所运用、理解、遵守的语言成分组合法则是相同的、一致的,否则,这种语言将不能做为他们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所以,我们说:语法就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们共同理解、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语言成分的组合法则的总和。语法这个术语除了上述含义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就是指探求语言组合规律的科学――语法学。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它自己内在规律和个性,探求某种语言的语法规律的科学,就是这种语言的语法学,写成专著,就是讲这种语言语法书。总之,「语法」这一术语,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某种语言的组合规律;一是指探求某种语言组合规律的科学――语法学。语法的特点总的来说说作为某种语言的语法,大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汉语当然也不例外。(一)概括性语法规则是从具体的词、具体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抽象的规则。它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之中,支配着人们的言语活动。如汉语中有一种「主―动―宾」的造 句规则,它是汉语的基本句型之一,这种句式本身不表示任何具体意义,但在汉语中按照这中造句规则却可以造出无数的同类型的句子来表示各种各样具体的意义。 这充分说明了语法具有概括性的特点。(二)稳固性语法是稳固的,语法的基础可以长期不变。比如汉语的语法结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基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没有改变,许多重要的语法规则为人们千百年来所通用,象现在广泛使用的汉语的主语位于谓语之前的语序规则,远在商周时代就存在了。例如:(1)辛亥贞,王征尸方。(《甲骨卜辞》)(2)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尚书.盘认上》)(3)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语法的稳固性并不是说语法是永远不变的,而是指它的变化较慢,其基础部分能够长期存在。(三)民族性这是指各民族语言的语法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比如汉语有丰富的量词,而印欧语中一般没有量词。再如英语和俄语的名词都有单数,阴性和阳性的 区别,而汉语则没有这种区别。印欧语言一般用词形变化来表示词的句法功能,语序比较自由,而汉语就不同,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主要靠特定语序和虚词来 表示等等。汉语,由于历史的、地域的种种原因,方言分歧很严重,从大的方面看,全国有八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 言、闽南方言、粤方言,这些方言都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都不能做为汉语的代表,只有全民族的共同语――现代汉语普 通话,才是现代汉语的合法的(也是唯一合格的)代表。这里所阐述的语法,正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
汉语的语法单位汉语的语法单位共有五个,即: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五级语法单位也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它们在汉语中所处 的层次不同,作用也不同。汉语基本上是由这五级语法单位运用一定的语法手段,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由小到大逐级组合起来的。这些组合不仅非常灵活,而且具 有一致性的特点。一、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它是汉语中最低一级的语法单位,是构成词语的建筑材料。有的语素,单独就可以成为词,成为语言中的一个 造句单位,而许多语素却不能,它必须跟别的语素运用直接组合的语法手段组合起来,成为词或成语、谚语、歇后语之类的语言单位后,才能成为造句单句。由于语 素是最低一级的语言单位,它表示的意义和词语等造句单位比较起来,就显得不够明晰、稳定。二、词(词语)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法单位,词是由语素组成的。在语言中,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往下说词是由语素组成的,往上说,词与词运用一 定的语法手段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可以组成短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词具备了成句的语调,还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句子,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从表意角度 看,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它比语素在表义上要明晰、清楚得多。三、短语(词组)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造句单位。在语言中,短语是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往下说,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往 上说,短语和词运用一定的语法手段,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可以组成句子。有的短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具备了成句的语调,还可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单独 成为一个句子。由于它是由词组成的,所以在表义上它比词更复杂丰富。由于短语在汉语语法单位中下连词,上连句子,处在枢纽地位,而且汉语的句子大多数是由 短语构成的,掌握了短语的构成、性能和组合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以说已经为掌握汉语的句法打了基础,所以,除了句子外,短语是汉语语法中是最重要的语法单 位。四、句子句子是人们用来义流思想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最基本的语言使用单位。在汉语中,句子是比短语更高一级的语法单位。往下说,它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 往上说,它可以运用一定的语法手段,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组成句群(句组)。它能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表达一种简单的思想感 情。在表义上,它比词和短语都更加完整、明晰、丰富,是语言中的使用单位,汉语不是形态语言,达意传情,传递信息,主要靠一个一个的句子,所以,在汉语语 法中,研究句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五、句群(句组)句群是前后衔接连贯的,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在汉语中,句群是比句子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也是语法研究中最高一级的语法单位。往下 说,它是由句子组成的,往上说,它可以组成段和篇。目前,一般认为段和篇不是语法的单位,因此,也就不属于语法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了。它们是写作学、文章学 研究的对象。在表义上,句群比单个句子更加完整丰富。对句群的研究,在国外仅有一二十年的历史,我国语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更短。语素一、根据音节划分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一级的语法单位。词语是由语素构成的。
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汉语的语素分为不同的类别。一、根据音节划分(一)单音节语素――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单音节语素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这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因为自古至今,汉语语素一直是以单音节为主的,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着绝对的优势。据 有人统计,现代汉语中共有单音节语素四千多个,占语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 以上。例如:年、泥、内、木、民、灵、历、清、铅、皮、光、配、跑、女、农、宁、今等。单音节而不是单语素的,是少数例外,这有两种情况(1)儿化词,如:草儿(caor)、芽儿(yar) 、 盖儿 (gair)(2)个别几个略带方言土语色彩的词,如:咱 ( zanzam咱们)、俩(lia,两个)、(sa,三个)、甭(beng,不用)等。汉语语素单音节化这种特点,为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由于汉语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又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因此语素和 语素的组合非常方便灵活,只要两个语素在意义上能够搭配,组合符合一定的规则和语言习惯,就可以组成一个词。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 的新的词语会不断地产生出来,这些新词语大多是利用原有的单音节语素组合而成的。以「电」为例,就产生了大量的新词,如:电灯
电工《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入以「电」为基础构成的合成词121个, 可见以单音节语素为基础组合新词是多么灵活自由。这是汉语的一大优点。但是,如果对这个有利条件不能正确运用,也会产生某些弊病,比如滥造词语就是其中的一种。(二)双音节语素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语素。它们都能独立成词。汉语里,这类语素的数量不大,构词能力或者没有,或者很低,所以它们的存在并不影响汉语是单音节语素的语言这个基本特征,在汉语中,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和音译外来词两类。1.联绵字我国古汉语中有许多联绵字,联绵字的特点是:在书面上用两个汉字表示,读作两个音节,这两个汉字,两个音节必须联在一起读或写,否则,每个汉字 每个音节都不表示任何意义,它们必须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成为一个双音节语素。这种语素自古就有,不过,古人重视书面,重视文字,不从音节、语素这些 角度去看而统称之为「联绵字」,意思是:这两个字是联绵不断的,是不能分开使用的,这种语素在烹饪用的汉语中为数不少,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联绵字已不再使 用,即使还在使用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低,数量已大为减少,而且不再产生新的联绵字。对于联绵字,可以视为古汉语的遗留。联绵字活动能力很低,几乎没有构 词能力。下边举一些现在还在使用的联绵字:(1)双声(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字:琵琶
游弋(2)?韵(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徘徊
伶仃(3)音译外来词为了丰富自己语言的词汇,在彼比的交往中,不同语种之间互相吸收一些词语,是语言发展中常见的现象,汉语也不例外。在历史上,由于汉族同各民 族、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古至今,就不断从兄弟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中吸收一些词语,以丰富汉语的词汇。开始时多采用音译的办法,这样译过来之后,就成为双音 节语素或多音节语素了。在汉语发展史上,汉代曾从西域引进了一些词语,后来,当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从印度的梵语中引进了一些词语,如:葡萄
玻璃等近代和现代又从日语、英语、俄语、法语等接触较多的语言中吸收了一些词语,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在这些外来词中,双音节的较多,生命力较强,常见的有:
幽默等。(三)多音节语素即三个音节以上的语素。这类语素都是用音译的方法从外语中吸收进来的,这些词语原来不一定是单语素,大多数是多语素的,但是,一经用音译的方式 吸收进来,每个音节(书面上是每个汉字)在汉语里就不表示什么意义了,因而就成了一个语素。在汉语中,所有的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都是独立成词的,它们 既是一个语素又是一个词,不过,它们的构词能力都很差,有些多音节语素几乎没有构词能力。由于音节太多,不符合汉民族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心理,因此,多音节 语素在汉语中不仅没有发展的趋势,而且还有萎缩的趋势。常见的多音节语素有:三音节的:凡士林
雷米封苏维埃
托拉斯四音节的:奥林匹克
盘尼西林布尔乔亚
狄克推多等五音节以上的:布尔什维克
德谟克拉西
英特纳雄奈尔普罗列塔利亚
烟士披里纯等二、根据功能划分语素根据语素在组合中的活动情况和组合能力,可将汉语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三种。
(一)自由语素 这类语素能独立成词,也能与别的语素自由组合成词例如:
火: 火把 火柴 火场 火车
上火 开火 灭火 打火 取火
国: 国家 国宾 国策 国产 国境
中国 外国 大国 小国 爱国(二)半自由语素:这类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能自由地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在汉语中,这类语素是大量的。例如:
感动 感谢 感官 感觉 感慨感冒 感情 流感 情感 伤感素:
素材 素描 素食 素养 素质素雅 吃素 平素 朴素 元素(三)不自由语素这类语素既不能独立成词,又不能和别的语素自由组合,它在和别的语素组合时有固定的位置,它们的组合能力有限。这类语素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有些 自由或半自由的语素有时可以不同程度地虚化,当它们虚化时,自由性受到局限,变为不自由语素;二是有些少数语素是经常虚化的,完全不自由的。以上两种不自 由的语素大都读轻声这类语素数量不大,可以全部列举出来。根据它们在组合中的位置,可分为两类:(1)位置在前的:
老: 初: 第: 阿: 可: 非: 泛: 老王 老乡 老师 老粗 老虎 老大 老二 初一 初二 初五 初六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阿姨 阿哥 阿妹 阿爹 可爱 可恨 可恶 可怜 可惜 可靠 非常 非法 非正式 非重点 非党 泛神论 泛民主派 泛美主义(2)位置在后的:子: 桌子 椅子 胆子 种子 筷子 兔子刀子 剪子 胖子 瘦子 傻子 拍子儿: 花儿 草儿 头儿 刀儿 盆儿罐儿 眼儿 画儿 活儿 盖儿头: 石头 木头 想头 看头 念头砖头 拳头 苦头 甜头 吃头员: 学员 职员 消防员 报务员教员 指挥员 警员 委员 社员者: 作者 记者 读者 听者学者 工作者 消费者 生产者
化: 美化 丑化 绿化 简化 繁化
变化 复杂化 合理化 规范化
家: 艺术家 家理论家 作家 歌唱家
演说家 化学家 物理学家 文学家
手: 水手 歌手 旗手 助手 帮手
坦克手 赛车手 狙击手 神枪手
性: 人性 活性 必然性 独立性思想性 政治性 历史性 逻辑性
然: 忽然 突然 陡然 哗然 寂然
安然 了然主义: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法西斯主义
三、根据意义划分汉语的语素,有的表示的意义比较实在,有的表示的意义比较空灵,根据语素表义的情况,可将汉语的语素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两大类,此外,还有少数语素是处于虚实之间的,可以称为半实素和半虚素。(一)实语素表示意义比较实在的语素,包括名素、动素和形素。1.名素:表示实体事物之类的语素。例如:斤、朝、年、日、东、地、天、石、花、件、个、尺、西、上、左、前、后等。2.动素:表示行动变化之类的语素。例如:走、跳、飞、立、卧、吃、看、闻、想等。3.形素:表示形象、性质、状态之类的语素。例如:硬、热、红、直、大、厚、矮、细、苦、闲等。(二)虚语素: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语素,例如:虽、但、且、因、为、而、倘、和、的、地、得着、了、过、呢、吗、啊、叭等。(三)半实素:有些语素有一定的意义,担它既不象实素的意义那样实在,又不是实虚各半,而是实的成分多些,虚的成分少些,这种语素可称之为半实素。例如:我、你、他、这那、哪、等。(四)半虚素:有些语素虽有一定的意义,但虚的成分多些,实的成分少些,这种语素可称之为半虚素。例如:
第、老、员、者、化、性、从、往、由、向、朝、被把、对、很、最、常、都、更、再等
怎样验证语素处于语言单位中的一个个汉字是否代表语素,有时难以确定,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用一种方法加以检验,这就是替换法。替换法是识别和分析汉语语素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它,是用已知语素替换词语中的某个单位,然后确定它是不是语素的方法。进行替换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凡可以用已知语素替换,替换生仍能构成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都是语素。例如:
风格:(用已知语素替换「风」)合格、体格、人格、国格。(用已知语替换「格」)风俗、风气、风、风度。国情:(用已知语素替换「国」)人情、感情、热情、温情。(用已知语素替换「情」)国家、国策、国防、国画。(二)凡没有其他已知语素可以替换的,都不是语素例如:芙蓉:?蓉
妯娌:?娌芙?
妯?「芙蓉」和「妯娌」都不能拆开,它们只有合在一起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才是一个语素。(三)有的单位虽然可以用已知语素替换,但替换后的词语有意义上与原词毫无联系,这种单位也不能看作语素。例如:沙发:暴发、迸发、引发沙土、沙地、沙滩吉他:其他吉祥、吉日「沙发」、「吉他」中两个构成单位虽然都能替换,但替换后构成的语言单位所表示的意义与原词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因此,「沙」和「发」,「吉」和「他」都不能当作语素,它们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语素。(四)汉语里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有些词语中的一个汉字可以用已知语素替换,另一个汉字不能替换,这种替换后能构成新的表义单位的是语素,否则就不是语素。例如:苹果:水果、干果、沙果苹?香槟:?槟香花、香瓜、香料、香水、香烟翡翠:点翠、珠翠翡?上边的「果」、「香」、「翠」分别代表一个语素,「苹果」、「香槟」、「翡翠」也分别代表一个语素,而「苹」、「槟」、「翡」则不是语素。
词词的定义词是语言中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音是词的表现形式,语义是词的内容。严格说来,词是语言中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和确定意义的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如何理解这个定义?第一,所谓「固定的语音形式」是说每个词都有固定的读音,任何人不能随意改变。第二,所谓「确定的意义」,是说每个词都有它确定的含义,实词都有词汇意义,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对其含义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第三,年谓「自由运用」,是指:1.实词加上成句标点可以独立成为句子。例:下面。2.虚词可以自由运用于短语和句子中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3.指词做为一个独立使用的语法单位,可以与其他词自由组合成更大的语法单位――短语或句子;4.指实词可以自由运用于不同的句子,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第四,所谓「最小的造句单位」,是说:1.从语法角度看,分析句子时分析到词为止,不能再拆成更小的单位,它已是句子中最小的组成元素了;2.从意义方面讲,单音词再拆就成为音素了,双音词和多音词再往小处拆,有的拆成语素,象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再往小处拆连语素也不是,只是不表任何意义的音节了。
词的构成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根据词的构成情况,可以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一)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是单音词,在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表示。如:山、河、人、马、男、女、大、小、好、坏、江、走、看等。由双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是双音词,在书面上用两个汉字表示。如:仿佛、玲珑、澎湃、玻璃、坦克、咖啡逻辑、吉普、朴通、哗啦等。由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是多音词,书面上用两个以上的汉字表示。如:白兰地、法西斯、托拉斯、可口可乐、哀的美敦书等。(二)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而成的词叫合成词。在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大多数。由两个单音节语素组合而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在合成词中占绝大多数;如:科学、运动、学习、人民、壮观等此外,还有一部分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单音节语素组合而成的,在书面上用两个以上的汉字表示。如:科学家、历史性、录音机、火车站、非金属、人 工智能、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超导材料等。组成这些多音节合成词中的几个语素并不是处在同一个结构层次上,它们是分层次组合起来的。例如:
人造卫星汉语语素的组合一般到四个音节就基本饱和了,如果超过四个音节,为了称说的简便,往往要用简称。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为「人代会」或「人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政协」,「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为「汇控」等。(三)合成词的构成方式1.并列式 即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不分主次,是平等并列在一起的,其中,有的是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或相近,这叫近义合成。其词义大致相当于构成它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加。如:陈述、船舶、光明、朋友、城、戏剧、首脑、美丽、卑鄙、语言、英雄、功劳、泥土、把握、将士等。有些并列的两个语素在意义上相对或相反,这叫反义合成。其词义大致相当于构成它的两个语素的意义之和。如:死活、矛盾、是非、开关、利害、收发、出纳、动静、买卖、甘苦、得失、安危、始终、反正、呼吸等。有些并列的两个语素,其词义只偏重在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上,另一个语素不表示实际意义,只起陪衬作用,这叫偏义合成。如:妻子、窗户、质量、国家、兄弟、人物、地位、权力、好歹等。有些并列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的排列次序可以互换,而词义基本不变。如:代替――替代、兵士――士兵、补贴――贴补、开放――放开、感情――情感、缓和――和缓等。2.偏正式 即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有主有从,有偏有正,前一具语素修饰或限制后一个语素,形成偏正关系如:红旗、火车、白云、铁路、高潮、电线、皮鞋、柴油、广场、好处、新闻、动物、足够、海军、工业、国歌、语法、微笑、朗读等。3.支配式 在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中,前一个语素表示行为动作,后一个素表示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前后两个语素形成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如:出席、超额、动员、关心、留神、吹牛、司机、革命、登陆、摇篮、枕木、卧铺、监工、掌握、签名、站岗、夺目、满意、耐心等。4.补充式 在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中,以前一个语素表示某种动作为主体,后一个语素起补充说明动作结果的作用。如:提高、说明、抓紧、加强、推翻、建成、改善、巩固推广、戮穿、治安、发动、揭露、立正、扩大、缩小、降低、打倒等。还有一种补充式,即前一个语素表示实体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物量,词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前边表示实体事物的语素上,后边那个表示物量的语素的意义已经虚化,不再表示物量,只起辅助性的补充说明作用。如:车辆、船只、纸张、布匹、书本、枪支、马匹、事项稿件、人口、房间、花朵等。5.语句 用这种构词方式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前一个语素表示某种事物,是后个语素的陈述对象,后一个语素表示事物的动作、行为或性状,是陈述的内容,二者形成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如:
性急、眼花、心虚、面熟、心疼、年轻、地震、胆怯肉麻、霜降、冬至、日食、春分、国营、民办、祖传、月亮、笔记、海啸等。6.附加式 在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实在意义,另一个不表示实在意义,只是作为辅助成分,附加在表示实在意义的语素前边或后边。附加成分在前边的叫前附式,如:阿:阿姨、阿哥、阿飞、阿爹老:老虎、老鼠、老乡、老师、老鹰第:第一、第二初:初一、初二附加成分在后边的叫后附式,如:子:胖子、桌子、帽子、房子、钉子、棍子儿:花儿、鸟儿、画儿、芽儿、盆儿、勺儿
头:看头、想头、念头、石头、苗头、年头 家:作家、画家、专家、行家、资本家 性:党性、人性、弹性、碱性、历史性 化:绿化、美化、老化、异化、同化、年轻化 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唯物主义7.重迭式 用这种构词方式的合成词的两个语素都是单音节的,两个相同的语素重迭起来组成一个双音节的合成词。如: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叔叔、星星、恰恰、茫茫、纷纷、滔滔、滚滚、泛泛、翩翩等。词的分类一、为什么要划分词类我们平时所说的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词汇的词」,一种是指「语法的词」。单音词、双音节、多音词,单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单纯词、合成词 等等,这些都是对词所进行的词汇上的分类。实词、虚词、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这些都是对词所进行的语 法上的分类。为什么对词要进行语法上的分类呢?其目的有二:1.是为了讲述语法的方便;2.是为了使学员正确地把握每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从而正确地运用词。二、划分词类的标准印欧语划分词类主要根据形态,汉语是非形态语言,当然不能硬套印欧语的做法。总起来看,汉语划分词类的依据(标准)有三个:(一)功能标准:这一条是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其他两条是次要依据。所谓「功能」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二是指词与词的组合能 力,即哪些词可以同哪些词组合,怎样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关系;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合。汉语的实际情况看,这条标准最有实用价值利用这条标准大体上可 以把词的类别划分清楚。例如在多数情况下,动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而形容词则可以。(二)意义标准这一条虽不是主要的,但也能起一定的作用,如实词所表示的意义都比较实在,而虚词所表示的意义都比较虚,用这一种标准就可以把汉语的词分出实词 和虚词两大类别来。另外,这里讲的意义标准,主要不是指词的词汇意义,而是指从许多同类词中概括出来的一些词的共同意义,如表示人或事物名称这种意义的词 叫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这种意义的词叫动词等等。可见,这种标准对划分汉语的词类也有一定的作用。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类。它能够作短语和句子成分,能够单独回问题,在特定的种件下,一个实词上成句的语调就能独立成为句子。(三)形态标准汉语的形态没有印欧语言那样丰富,因此,要完全根据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汉语的词类是困难的。汉语不论是构词形态或构词形态都只能区分一部分词的 类别,而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如在构词形态中,凡有子、儿、头、员、者家、性、主、义待词尾标志的,都是名词,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带这些词尾,所以,这 一条只能做为辨认一部分名词的依据。再如词的构形态,某些词可以重复,重复后增加了某些语法意义,如动词「走」和「走走」,「看」和「看看」,重复后增加 了表示时间短暂的附加意义。形容词「干净」和「干干净净」,「清楚」和「清清楚楚」,重复后增加了程度加深的附加意义。但名词,代词等一般来说不能重复, 所以,这条标准只适用于部分词类,不带普遍性,它只能作为区别汉语词类的参考标准。在这里顺便把「词类」和「词性」这两个词解释一下,因为讲语法经常用到这两个词。词类是语法学中一个专门术语,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词在 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词的分类是以全体词作为对象的,分出的结果就是词类,如名词、动词等。词性是指词的语法待性。给词归类是以个别词为对象的,得 出的结果就是词性。词性是就一个词而言,一个词属于哪一类,它就具有哪一类词的语法特性,如「桌子」的词性是名词,「考虑」的词性是动词等等。甚么是名词一、名词是用来指称人或事物,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名词可分为:(一)普通名词:即指称一般事物用名称。如:牛、马、羊、鱼、虾、驴、狗、水、空气、工人、学生、汽车等。(二)专用名词:即专门用来指称人名地名、国名、族名、时代名、机关团体名、等的名称。如:
鲁迅、高尔基、爱因斯坦、巴甫咯夫、黄河、北京、四川、中国、汉族、古代、唐朝新华社、国务院、卫生部等。(三)抽象名词:即指不具体的摸不到、看不到的抽象事物的名称。如:政治、经济、文化、规律、革命性、政策风格、形态、思想、理论等。(四)时间名词:即表示时间名称的名词。如:年、月、日今天、明天、早晨、中午、晚上、黑夜、白天等。(五)处所名词:即表示处所的名词。如:边疆、内地、国外、国内、周围、西方、东方等。(六)方位名词:即表示方向位置的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左、右、旁、东边、西头、背后等。二、名词的语法特点:1.名词一般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如:一头牛、一匹马、一件衣服、一个人、一只鸡、一件事、一朵花、一种思想等。理解这一特点应注意以下特殊情况:(1)在古汉语里,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这种情况至今还遗留在现代汉语的一些固定格式里,如成语:一心一意、七手八脚、千头万绪等。(2)专有名词不能用数量短语修饰,如不能说「三个鲁迅」、「两个北京」等。(3)表示人称的普通名词加词尾「们」表示复数,如:老师们、同学们等,但加「们」之后,前边就不能再用数量短语修饰了,如不能说:「五个来宾们」、「三个议员们」等。2.名词不受副词修饰。如不能说:不学校、很司机、非常思想、已经中国、逐渐道德等。但这一特点也有例外情况,如在一些成语里,副词则可以修饰名词,如「亦工亦农」、「不上不下」等。在某些对举的说法里也有例外,如「男不男,女不女」。以上这些都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一些特殊格式,不能把它当作现代汉语的一般特点。3.名词可以受代词、形容词、动词或另一个名词的修饰。如:我的书、那些东西、优秀学生、深奥的哲理、扩张计划、奋斗目标、语法书、中国运动员等。4.名词一般不能重复。如不能说:教室教室、思想思想等。这一点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如少数时间人事物的单音节名词,有时可以重复,如:年年、 月月、人人、家家、户户等,重复后增加了表示「每一」的附加意义。另外,有些名词单独不能重复,对举时则可以,如: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等,重复后多半都有 深刻的引申意义,如可以表示「到处」、「所有的地方」等附加意义。有些表示称谓的单音节名词,如爸爸、妈妈等,从形式上看是重复形式,但这种重复并没有产 生任何新的附加意义,所以不能算是语法形式上的重复。5.一部分名词在构词上带有词类标志,一般表现有词缀上。如:甜头、刀子、花儿、卫生员、创造性、作家、突击手、记者、浓度、纪律性、社会主义、阿姨、老板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殊的构词标志来判定一部分名词的词性。三、名词主要的语法功能名词最主要的语法功能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一般不能做谓语、状语和补语。例如:(一)做主语:(1)慧敏是小学生。(2)英雄创造历史。(二)做定语:(1)我们学习英语。(2)他是警察。(三)做补语:(1)我爱吕宋岛的芒果。(2)爷爷的经验值得重视。四、特殊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和一般名词相比,有一些特殊性,需要特别提出来讲一讲。(一)时间名词:就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如:今天、现在、星期天等。时间名词在语法功能方面与一般名词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点,主要表现在:1.做状语。一般名词不能作状语。如:(1)你明天有事吗?(2)明天晚上,我在灯下读书。2.做谓语。一般名词不能作谓语。如:(1)明天中秋节。(2)今天星期二。3.做补语。时间名词作补语,大都与数量短语组合在一起去充当补语,一般名词不具有这一特点。如:(1)他在美国度过了十几年。(2)校长和大家亲切地谈了一个多小时。(3)他这一病,就病了三个多月。(二)处所名词:即表示处所的名词,如湾仔、纽约、中国、图书馆、门口、车站、周围、附近、国外等。这类名词与一般名词相比,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语法特点,最突出的就是:一般名词不能作状语,但处所名词却可以作状语如:(1)小玲黄大仙下车,小华慈云山下车。(2)后天,我们学校见。(3)小王国外有亲戚。(4)演出时,他台上台下忙个不停。(5)他们工地里吃,工地里睡。(三)方位名词:即表示方向位置的名词,简称方位词。1.方位词的构成:(1)单纯方位词:这是最基本的方位词,都是单音节的如:东、南、上、下、前、后、里、外等。(2)合成方位词:即在单纯方位词前边加上「以」或「之」,或者在后边加上「边」、「面」、「头」、「方」、「部」等构成的方位词。表示方位处所或时间。如:上边、后头等。汉语中的方位词有限,可以全部列举出来。2.方位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方位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方位词与一般名词最突出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下三点:(1)方位词经常放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与之组成方位短语,用来表示处所或时间。例如:
表处所的:地上、门外、路旁、村东头、城乡之间等。表时间的:半年之内、毕业前、天亮之后、五十上下等。(2)一般名词不能受副词修饰,而有些合成方位词却可以。如:最右边、紧里头、太右、极左、稍后等。
(3)一般名词不能作状语,而方位词,尤其是合成方位词经常修饰动词作状语。如: 1.她上有公婆,下有孩子。 2.屋前是平地,屋后是果园。 3.我们以后应该加强协作。 4.村东边是养鱼池,村西边是菜园。甚么是动词一、甚么是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意义的词。动词可分为:(一)表示行为动作的:走、跳、飞、打、说、听、研究、批评、保卫、学习、进行、停止、表扬等。(二)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怕、想、希望、考虑、失望、喜欢、讨厌、提心等。(三)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在、有、存在、发生、发展、演变、生长、死亡、消失、失去、增加、缩小等。(四)表示判断或某种关系的:是、象、等于、姓等。(五)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能、能够、愿意、肯、敢、要、想、应该、应当、值得等。(六)表示命令的:使、叫、让、请、要求等。(七)表示动作趋向的:来、去、上、下、上来、下去、进来、出去、回来、过去等。二、动词主要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一)动词能受副词修饰,但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曾经来过、马上出发、都来、到底来不来、必须解决、务必办到等。但不能说:很说、十分跑、万分研究等。如果是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则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解决问题、很听话等。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万分高兴、非常喜欢、十分讨厌、最想、极爱等。(二)多数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如:建设祖国、保卫边疆、读书、写字、听广播、看电影等。
(三)部分动词可以重复。如: 单音节动词的重复形式是「AA」式:
听――听听 看――看看 说――说说 双音节动词的重复形式是「ABAB「式:
讨论――讨论讨论
研究――研究研究
休息――休息休息
调查――调查调查这些重复形式是一种动态表示法,重复后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四)动词后边一般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不同的动态。如:拿着
(进行态)拿了
(完成态)拿过
(过去态)(五)所有的动词都可以用肯定否定相连的方式表示疑问。如:去不去?听不听?讨论不讨论?休息不休息?
(六)动词最基本的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包括谓语中心语)。如: (1)演唱会散场了。
(作谓语) (2)比赛开始了。
(作谓语) (3)这是我们的学校。(作谓语的中心语) (4)他打算明年考大学。(作谓语的中心语)三、几种有特点的动词(一)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是能够带受事宾语的动词。这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要以某种事物作为对象,表达的意思才完满,否则句子就站不住。例如:(1)农民打井。(2)学生读书。(3)老王写信。有时候及物动词所带的宾语可以省略,但这种省略是有条件的,即要有一定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在局面上产要指一定的上下文(这一部分用红色标明),在口语中指一定的谈话场合、情景。例如:(1)问:学生读书了吗?答:读了。(2)问:农民打井了吗?答:打了。(3)问:老王写信了吗?答:写了。在口语中,如果在吃饭的时候,老张见了老王,问:「吃了吗?」老王回答:「吃了。」这里的「吃」一定指的是「饭」,不说自明。这是在一定的场合、情境下省略了动词「吃」所应带的宾语「饭」。
以上两种情况的省略,都使动词后边未出现宾语,但这并不能说这类动词就不是及物动词。
不带受事宾语的动词是不及物动词。这就是说这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需要有一种事物作它的对象,它所表达的意思就能完满。例如:(1)燕君哭了。(2)同学们走了。(3)今天我休息。有些动词(红色标明)包含几个意义,可以分属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两类。例如:(1)a、叔叔开了瓶啤酒。
(及物动词)b、花开了。
(不及物动词)(2)a、我们不应该笑人家没经验。(及物动词)b、老师笑了。
(不及物动词)(二)判断动词――是「是」是一个特殊的动词,它的基本意思是表「肯定」,它的基本作用是放在主语和宾语之间,让宾语说明主语等于甚么,或属于甚么,这种作用叫判断。表判断是动词「是」的基本作用。1.「是」的语法特点:
「是」与一般动词有相同的语法特点,如 (1)都能受副词修饰(都是,不是等); (2)都能用在能愿动词后边(应该是、可以是等); (3)都能用肯定否定相连的方式提问(是不是?); (4)都能单独回答问题(你是她同学吗?)。因为「是」是个特殊动词,所以,它与一般动词又有些不同的语法特点。如:(1)「是」的后面不带「着、了、过」这些动态助词,也不带各种补语;(2)「是」的否定形式是「不是」,一般不用「没、没有」表否定;(3)「是」不能重复。有时表答应,可以说「是是」,但这与一般动词重复不同,因为它不因此而产生新的语法意义,只是「是」的连用;(4)「是」在句子中虽然是谓语的中心语,但从语义上看,句子的重点不在它上面,而在宾语上2.「是」的用法:「是」的用法很复杂,这里讲几种最主要、最常用的:(1)表示判断这是「是」的基本用法。它用在主语和宾语之间,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同一关系,从属关系或说明、解释关系。例如:1.这少年便是孙中山。 (同一关系)2.他是我的父亲。
(同一关系)3.金庸是作家。
(从属关系)4.李叔叔是个警察。
(从属关系)5.校长说的话是对的。(说明关系)6.我这样做是为了把功课做好(解释关系)(2)表示存在:这时「是」的作用相当于动词「有」。这种用法多出现有描写性的陈述句里。例如:1.山上全是果树,高的、矮的、茂密的、形状多极了。2.周围是茂密的灌木丛;灌木深处是一座破旧的城堡,城堡里有一个喷水池;前方是一条护城河,……后面有一座森林。(3)表示强调「是」除了以上两种用法之外,还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重读,表示强调肯定的意思。这时,它不是动词,而是表语气的副词,在句子里不做谓语,而是状语。在这种句子里如果去掉「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发生变化,只是肯定的语气减弱了。例如:1.昨天他是来过。2.这种花是好看。3.这件事我是不知道。4.这种办法是有效。(三)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它是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可能、应该、必要、意愿等意义的动词。它的数目有限,可以全部列举出来,具体见下表:能愿动词表表示能够的
能、能够、会、可、可以表示应该的
应、应该、应当、该表示必要的
要、需要、必须、得、值得表法决意愿的 愿、愿意、要、肯、敢、敢于1.能愿动词的语法特点
在这方面,它和一般动词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相同点是: (1)都能受副词修饰,如:很愿意、不应该、也能够等。 (2)都可以作谓语,都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如问:你愿意吗?答:愿意。 (3)都能用肯定否定相连的方式提问。如:愿意不愿意?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等。不同点是:(1)能愿动词不能重复,一般动词可以重复。如:走走
该该研究研究
能够能够分析分析
愿意愿意(2)能愿动词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而一般动词可以。句子末尾的「了」是语气词,不是动态助词。如:1.她看(了)看表。2.明天,你必须(着)赶到北京。3.我愿意(过)义务工作。4.这样可以(了)。5.我愿意(了)。(3)能愿动词经常放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如:1.小姑娘会唱歌,会跳舞,很活泼。2.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四)趋向动词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趋向的动词。它为数不多,可以全部列举出来。趋向动词分单纯趋向动词和合成趋向动词两种,详见下表:组别 上
过起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开来 过来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开去 过去表中这些趋向动词可以做一般动词用,但我们这里所讲的是它们表示动作趋向的用法,即它们常常放在其分动词后面,读作轻声,这时它们就失去了「动 作」的意义,而实际上表示的是动作的趋向,如「站起来」、「跑过去」,其中的「起来」和「过去」表示的是「站」和「跑」的趋向。
讲趋向有个基准,「来」、「去」是以说话人所在的处所为基准的,走近叫「来」,离开叫「去」。「上」、「下」、「进」、「出」等以客观事物的某 一地点为基准往里叫进,往外叫出。合成的趋向动词把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有两个基准,如果说话人在屋里,他叫某人「进来,「进」是以门口为基准的,「来」 是以说话人所在地为基准的,运用趋向动词,要特别注意掌握以上所讲的两个基准,才能运用正确。趋向动词与一般动词除具有相同的语法特点之外,与之最突出的区别是:它以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作趋向补语。例如:(1)这风从南面吹过来。(2)月亮升起来了。(3)她从坑下运上去两筐土。但有些趋向补语并不表示动作的实际趋向,而是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变化情况,如「开始」、「继续」等意义。这类补语也可以叫做动态补语。这种有示抽象意义的趋向动词,在性质上已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已变成了种表示动态的助词了。如:(1)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表示「开始」)(2)你可不能再这马虎下去了。(表示「继续」)(3)日子一长,也就慢慢松懈下来了。(表示「继续」)
甚么是形容词一、甚么是形容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是形容词,形容词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表示形状的:大、小、长、短、高、粗、细、红、胖、整齐、黑乎、雪白等。 (二)表示性质的:好、坏、老实、勇敢、伟大、恶劣、优秀、聪明、大方、坚强、软硬等。 (三)表示状态的:快、慢、迅速、迟钝、严肃、生动、熟练、松弛、清楚、马虎、干脆等。 (四)表示数量的:许多、全、全部、整、多、少等。二、形容词的构成在汉语词类中,形容词的构成最复杂,而且构成方式不同的形容词,其语法特点也各异。(一)单音节的:大、小、对、错、多、少、黑、白等。(二)双音节的:伟大、美丽、干净、明白、生要、严肃等。(三)带词缀的:红通通、亮晶晶、暖洋洋、冷清清等(四)名词性语素或动词性语素加形容词性语素构成的复合形容词都带有某些程度的意思。如:
漆黑、雪白、冰冷、滚热、笔直、通红、煞白等。三、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一)多数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好、非常明白、格外清洁、最高、太大等。但是,加词缀的和本身带有某处程度的形容词则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如不能说:很冷清清、非常热乎乎、十分雪白等。(二)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复,重复后产生新的附加意义。单音节的用「AA」式: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快――快快(的)
双音节的重复形式有三种: 「AABB」式:明白――明明白白 客气――客客气气 「ABAB」式:焦黄――焦黄焦黄 笔直――笔直笔直 「A里AB」式:古怪――古里古怪 流气――流里流气以上这些语法形式(重复)上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语法意义上的变化。例如:单音节形容词重复后,如果修饰动词作状语,会产生「程度加深」的语法意义,如:高高矗立、轻轻放下等,如果修饰名词作定语,会产生「适度、适中」的语法意义,如:高高的鼻梁儿、圆圆的脸蛋儿、弯弯的柳叶眉等。双音节形容词重复后,也产生了「程度加深」的语法意义,如:干净―干干净净 很干净 笔直笔直 很笔直加中缀「里」重复的形容词原来都是贬义词,重复后其贬义色彩更加深了一步,如:胡涂―糊里胡涂 马虎―马里马虎。(三)形容词的否定形式有「不」,如:不好,不明白等。形容词可用肯定否定相连的方式表示疑问,如:好不好?清楚不清楚?愉快不愉快?(四)形容词的语法功能:1.经常作定语。如:小君是胆小的人。宏伟的天坛大佛。2.经常作谓语(包括谓语中心语)。如: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王教授的知识非常渊博。3.经常作状语。如:你再仔细看看,仔细听听。山顶上孤零零地长着一棵松树。4.还可以作补语:如:教室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姐姐唱得好,大家都爱听。5.形容词作谓语中心语,后边可以带补语,但不能带宾语,这一点与动词不同,如:
这道数学题难得很,不是易得很。黄山的风景好极了。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一般来说,形容词作谓语中心语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一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后能带宾语,这时形容词就变成了使动词,不是形容词了,如:丰富词汇 使词汇丰富。健全制度 使制度健全。另外,在「红了脸」、「黑了心」、「直着腰」这种用法里,形容词「红」、「黑」、「直」后边带了动态助词,表示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也都变成了动词。
甚么是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大类。基数词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整数,即表示比小数大的自然数。如: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分数,常用「几分之几」、「几又分之几」这样的固定格式来表示,如:五分之四、三分之二、二又二分之一等。小数,即表示非整数的数词,如零点、一点二等。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的数词,如一倍、三倍等。
概数,概数的表示法有四种:
1.在整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以上、以下等,如一百多、五十来个等。 2.相邻的两个整数连用,如五六(个)、七八百(斤)等。 3.在十、进、千、万先进前边用「约」、「成」、「上」等,如:约五十(人)、成千上万等。 4.用「三」、「九」、「七十二」等表示不定数,如三弯九拐三教九流、九牛一毛、七十二行等。
序数词,即表示次序先后的数词,主要在整数前边加词缀「第」、「初」等构成。如:第一、第二、初一、初二等。
量词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化在量词的运用上,应注意规范化,因为汉语中量词极为丰富,我国历来对量词的使用缺乏规范,而且,方言分歧严重,甚么名词该用甚么量词,各地区在使用上往往差别很大,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差别就更大了,因此,各方言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要注意量词使用的规范性。例如:梨――普通话讲法「个」:一个梨、两个梨上海话讲法「只」:一只梨、两只梨船――普通话讲法「只」:一艘船、两艘船广州话讲法「只」:一只船、两只船人力车――普通话讲法「辆」:一辆车、两辆车
广州话讲法「架」:一架车、两架车 重庆话讲法「挂」:一挂车、两挂车 长沙话讲法「把」:一把车、两把车 昆明话讲法「张」:一张车、两张车即使在北方说法中,量词的运用也有很大分歧,也需要进一步规范。例如:「牛」――一只牛、一个牛、一头牛、一条牛等。「狗」――一条狗、一个狗、一只狗等。在报刊上量词使用不当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请看以下病例:1.一个农民打扮的老伯伯站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手里拿着一个外文书,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
例中是名量词使用不当的例子,「个」应改为「本」2.我家离学校较远,往返一周需要一个小时。例中是动量词使用不当的例子,「周」应改为「次」。
数词运用应注意的问题(一) 现代汉语在概数表达方面存在着一些表意不明确,有待规范的现象。如:「十来个」到底是比十个多,还是比十个少,还是两者都包括?各地说法不一。又如:「十个以上,是否包括十个在内?也不十分明确。因此,像「十个以上」之类的表达方式,如果单用,就需要加以注明,如说「十个以上(包括十个)」,否则,表意就不够明确。对于「以上」、「以下」使用时更应注意,比如有些药品「用法和用量」说明中也常常出现表意不明确的现象,如有的说:「成人每天3次,每次4片,5岁以下儿童每日3次,每次2片。」。如果儿童正好5岁该如何?(二)对数目「增加」和「减少」,必须以原数为基准,不能以增加或减少后的数目为基准。
表「增加」有两种方式:1.一是说「增加了」、「提高了」、「上升了」。这种说法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在内。
如:从100增加到300,实际是净增了200,可以说:「增加了(提高了、上升了)200」。用倍数表达,可说成:「增加了(提高了、上升了)两倍」。又如:从100增加到150,实际是净增了50,用分数表达,可说成:「增加了(提高了、上升了)二分之一」。2.另一种说法是:「增加到」、「提高到」、「上升到」。这种说法包括底数在内,是指增加后的总数。如:原有100人,现有300人,净增了200人,用这种方式表达,可以说成:「增加到(提高到、上升到)300人」。用倍数表达,可说成:「增加到(提高到、上升到)三倍」。表「减少」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说「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这种说法所表示的是原数与减少后的数之间的差额。如:原有100人,现在剩下20人,就是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80人。用分数表达,就是「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五分之四,或说成:「减少到(降低到或下降到)20%」。应当引起注意的是,表示减少不能用倍数,不能说成:「减少了(降低了或下降了)四倍」。数目表达错例分析:1.枫叶集团即将在明年开业,目前拟定聘请近1500名职员。例中的「近1500名」是不到1500名,「1500名」是1500名以上,数目表达自相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订正。2.张局长是一个大约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干部。例中的「大约」和「上下」意思重复,应删去一个。3.自从本公司实行佣金制以来,把责、权、利与每个职员挂起钩来,大大调动了全公司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到年底,公司的销量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例中说提高到百分之三十的说法不恰当,按这种说法,全厂的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百分之七十。这句话应把「提高到」改为「提高了」,或者改为「提高到百分之一百三十」。4.收音机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成几倍地下降。例中说的是价格下降,属于减少的表达方式,不能用倍数表示,因为减少一倍就等于零,如果说「成几倍地下降」是甚么意思?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表示数量减少,可以用分数,不能用倍数,这句话可以说成降低百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都可以。5.生产部大打维修保养仗,使设备完好率从原来的百分之六十五,提高了百分之八十二。例中是表示数量增加的,用分数表示是可以的,问题是表示得不正确。原来的设备完好率是65%,现在又提高了82%。二者加起来是147%,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应把「提高了」改为「提高到」就符合实际情况了。6.这个村由于采用了新的种植技术,今年的小麦亩产量在过去五百斤的基础上增加了六百斤。
例中是表示数目增加的,「增加了」的说法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在内。说小麦亩产一年就净增六百斤,与实际情况不符,此句应将「增加了」改为「增加到」就符合实际情况了。(三)注意「二」和「两」的正确运用「二」和「两」所表示的意思虽然相同,但用法有别。一般规律是:1.在度量衡量单位的量词前边,用「二」用「两」都可以。如:二斤、两斤;二尺,两尺;二升,两升。表示斤两的「两」前边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只能说:「二两」,不能说:「两两」。2.在量词前边能用「两」,不能用「二」。如:两根粉笔 不能说 二根粉笔两付手套 不能说 二付手套3.表序数用「二」不用「两」。如:第二、初二,不说第两、初两。4.在多倍数后面用「二」不用「两」。如:四千八百九十二,不能说:四千八百九十两。「二」和「两」在口语中用错的较少,在书面上常有用错的时候,请看以下例子:1.这二种事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2.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巨大的损失。3.他一个人几乎做了二个人的工作。以上1、3例中的「二」都应改为「两」。
甚么是代词一、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如:我、你、他、谁、甚么、这、那等。二、代词的类别和用法按意义和功能,代词可分为以下三类:(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用来表示人称,代替人或事物的代词。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别人、大家等。人称共有三个: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第二人称指听话一方,单数用「你」,敬称用 「您」,复数用「你们」。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一方,单数用「他」(指男性),「她」(指女性)、「它」(指人以外的物)、「梗ㄖ付铮词 用「他们」或「她们」(指人),「它们」(指物)、「恰梗ㄖ付铮
「您」的用法:「您」在现代汉语里是表敬称的单数第二人称代词,读作「nin」,用来指称上级、长辈,表示说话人的尊敬态度。它没有复数形式,不能采用加 「们」的办法,写作「您们」。现在,有人在书面上写「您们」,这种用法是不规范的,是没有口语作根据的。口语中如果要表示复数一般在「您诸位」……是合适 的。「我们」的用法:「我们」可以包括听话人在内也可以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如果不与「你们」相对等,则可以包括对方在内。例如:1.同学们!香港是我们大家的,我们要爱护它!2.我们是住美林?的,你们是住大围的,我们都是沙田的居民。例1中的「我们」包括听话和说话人双方。例2中的「我们」因为和「你们」对待使用,则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只指说话人一方。3.我们是新来的,不了解情况,提不出甚么意见。4.上周我们讲了第三课,现在我们讲第四课。「我」「你」「他」的其他用法:(1)表示复数。如:1.我院的环境很优美。2.你校的校风很好。(2)表示泛指。如:在船上,你照顾我,我照顾你,谁都想把希望留给别人。(3)表示强调。如:1.只要你下定决心,用上他几年功夫,一定会见成效的。2.我们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杯。(二)指示代词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代词叫指示代词。如:这、那、这样、那样、这么、那么、各、第、某、另、其他等。
指示代词按其不同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六组。 1.指称人或事物的:这、那 2.指称处所的:这儿、那儿、那里 3.指称时间的:这会儿、那会儿 4.指称性状、行动、方式、程度的: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 5.指称数量的:这么些、那么些 6.指称人或事物的:每、各、某、另、别「这」、「那」的用法:(1)表示近指和远指。「这」和「那」是最基本的指示代词,「这」表近指,「那」表远指,它们的作用主要在于区分事物。如:1.这是陈先生,那是李医生。2.这个房间给你,那个房间给他。(2)表确指。如:1.这孩子跑到哪里去了?2.那本书早已失传了。(3)表示虚指。如:1.这个一句,那个一句,说得他不知如何是好。2.这家捐钱,那家捐物,积极为灾区献爱心。「每」和「各」的用法:「每」和「各」都是分指代词,其语法作用都是指全体里的任何个体之间的不同点。「每」和「各」常与量词组成指量短语去充当句子成分。如:1.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不打算在家里吃闲饭。2.我们每个人都各有特点,谁也不比别人差。(三)疑问代词
表示疑问的代词叫疑问代词。根据所问的对象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六组: 1.问人或事物的:谁、甚么 2.问处所的:哪儿、哪里 3.问时间的:多会儿、几时、哪会儿 4.问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的:怎、怎么、怎样、怎么样、甚么样 5.问数量的:几、多少 6.问程度的:多、多么疑问代词的用法:(1)表示疑问。这是疑问代词的基本用法。如:1.谁是亚珍?2.你昨天干甚么?3.你是哪里人?(2)表示反诘。反诘即反问。反诘句是用疑问代词组成问句形式,表示的却是肯定的意思,它的意思就在问话的反面。如:1.谁不知道这事儿是你干的?2.你急甚么?那算甚么大事!3.债务终于全部还清了,怎么能不高兴呢!(3)表示任指。疑问代词被用来代表任何人。任何事物,有强调一切的作用,这种用法叫「任指」。如:1.他消息灵通,甚么都知道。2.张叔叔是飞机师,哪都去过。3.不管怎么说,真理总是驳不倒的。
(4)表示虚指。即用疑问代词表示说不出或未说出的人、事物或情况等,这叫虚指。如: 1.这个人,我好象在哪儿见过。 2.昨天夜里,不知让甚么绊了一脚,差点儿跌倒。 3.老工程师耐心地教他怎么测量,怎么绘图,怎么整理材料。(5)表示某种感情色彩。如:1.他甚么都知道,甚么养花、书法、钓鱼、太极拳等等,范围真广泛。(褒义色彩)2.他把别人的劳动成果,都说成是自己的,这算甚么话!(贬义色彩)三、代词一般不能重复。(一)其他实词或一部分或大部分能够重复,但代替这些实词的代词却不能重复。只有表虚指的疑问代词有时有重复形式,其语法意义表示「不止一个」之意。如:1.他回来说谁谁搬了家,谁谁上了大学。2.一位专家对我说,他们的发现怎么怎么有意义。3.他对我说,他乡下的舅父有多少多少块田,多少多少头牛。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从形式上看是重复形式,但并没有产生新的附加意义,这只能算是代词的连用。如:1.你,你,你是人是鬼?2.他,他,他就是我说的那个人。(二)代词的句法功能与它所代替的词和短语在句中的功能相同。也就是说被它代替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作甚么成份,它也就能作甚么句子成份。
甚么是量词一、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分为以下三种:(一)名量词:即表示人和事物单位的词。如:1.个体量词:个、件、本、位、间、把、条、根、棵、张、只、匹、块、枝、架、艘、幅、辆、座、句等。2.集体量词:对、双、副、堆、批、群、帮、伙、班、套、串、打等。3.度量衡量词:尺、寸、丈、升、斗、石、两、斤、分、亩、顷、刻、点、秒、元、角、公尺、公斤、米、磅等。4.不定量词:点儿、些等。5.临时量词:即临时借用名词作量词用的词。如:缸、身、碗、盘、口、袋、箱、地、脸、脚、车、手等。(二)动量词:即表示计算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如:1.专用动量词:即专门表示动作行为次数和所持续时间的量词。如:次、趟、圈、下、回、番、顿、阵、年、月、天、日、夜、小时、分、秒等。2.临时动量词:即借用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的名词作为量词。如:腿、脚、拳、刀、鞭、棍、棒等。(三)复合量词:即表示复合单位的量词。如:人次、架次、吨公里、吨海里、秒立方米等。二、量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一)单音节量词在量词中占绝大多数,它可以重复,重复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随着它在句中功能的不同而变化,情况大致如下:(1)作主语,表示「每一」的意思。如:1.个个都是优秀的。2.件件都是毛料的。(2)作定语,表示「多」的意思。如:1.条条大路通罗马。2.海面上卷起层层浪花。(3)作状语,表示「逐一」的意思。如:1.拳拳打在他身上。2.造纸技术代代相传。(4)作谓语,也表示「多」的意思。如:1.歌声阵阵。2.花儿朵朵。(二)量词经常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一起去作句子成分(见数词部分),还可以与指示代词组成指量短语一起去充当句子成分,如:我喜欢这个,他喜欢那个。(作宾语)。数量短语一般不能重复,只有包含「一」的数量短语才有重复形式,其重复形式为「一A一A」式,简缩为「一AA」式,如「一件一件」可简缩为「一件件」重复形式的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与不简缩的数量短语相同。在代词使用上,经常出现毛病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指代不明。就是指代的人或事物不明确,令人费解。例如:1.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位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2.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看,并不是这样。3.他们踏着大腿深的冰雪,爬到战友淹没的地方,用手扒呀扒呀,手被冰雪冻得麻木了,仍然扒个不停,内衣被汗水浸湿了仍然扒个不停,终于将战友救了出来,这时,他们虽然一个个都成了「雪人」,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例1中代词「她」有时指「女看守」、有时指「这位女人」,容易造成误解。可以把第二个「她」改为「这位女人」,使「她」专用来指代「女看守」, 这样指代就明确了。例2中的「这样」到底是指「李秀成临刑时表现很英勇呢」,还是指「不英勇呢」?指代不明。作者的原意是「很英勇」,那最后一句就应改为 「他表现得确实很英勇」。例3的第二个「他们」是指抢救战友的人呢?还是指被扒出来的战友呢?还是指这两部分人呢?指代不明,作者应根据自己的表达意图和 实际情况指代明确起来。二、人称不对:使用人称应注意统一,不能中间随便改换人称或做不适当的称呼,否则造成语意上的不连贯或不确切。例如:1.小宋诚恳地向小许说:&你安心工作吧,说甚么我也不会改变,俺俩的事就这样订了。&2.我弟弟来信说:&他自己在国外生活得很好,工作很顺利。&3.教师们,您们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4.青年朋友们,你也想知道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吗?例1「俺俩」使用不当,因为「俺俩」和「我俩」虽然都指「你我」双方,但使用的情况不同:「俺俩」用在对第三者说话的情况下,「我俩」用在和对 方说话的情况下。此句是小宋向自己的对象表示恋爱的决心,所以,应将:「俺俩」改为「我俩」。例2的指代与标点的话,因此,不该用引号。如果要用引号就该 直接引用原话,那么后文中的「他」应一律改为「我」,否则,就必须去掉引号。例3的「您们」用法不对,「您」是敬称词不能加「们」表示复数,「您们」的说 法缺乏口语基础。这里应将「您们」改为「你们」。例4中的「你」是窗体数的人称代词,「青年朋友们」表的是复数,前后人称不一致,应将「你」改为「你 们」。三、近指远指使用不当:指示代词「这」表近指,「那」表远指,在使用中如果不注意也会出错误。例如:1.你看我们香港建的这些摩天大厦,可以与国外这样的摩天大厦比美。2.去年上半学期的某一天,君君转到我们学校来了。这天,我起得很早,想早一点见到她。3.你看,现在下班半小时了,小陈还在工作,我希望你能象小陈那样积极上进。例1是指远处摩天大厦的样子,所以,应选用表远指的代词「那样」。例2写回忆过去的事情,应该选用表远指的代词「那天」,而不应用表近指的「这天」。例3说的是近在眼前的小陈积极工作的状况,应选用表近指的「这样」而不应选用表远指的「那样」。
甚么是副词一、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语气、情态肯定、否定、时间、范围等,做状语,而不能修饰限制名词的词类。根据它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分为以下六类:(一)表示程度的程度副词,如:太、极、很、最、更、非常、格外、十分、极其、分外、更、更加、有点儿、有些、稍微、差不多、过于等。(二)表示语气的语气副词,如:难道、岂、反而、何必、何苦、究竟、到底、反正、简直、却、可是、毕竟、终归、甚至等。(三)表示肯定、否定、估量等意义的肯定否定副词如:一定、准保、必定、确定、的确、诚然、必然、务必、当然、终于、不、非、没有、决不、并不、未必、不必、不如、可能、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等。(四)表时间的时间副词,如:已经、早晚、曾经、原来、预先、起初、当即、立即、马上、立刻、暂且、刚才、赶快、将要、永久、几时等。(五)表情态的情态副词,如:恰好、正好、果然、仍然、依旧、忽然、原来、偶然、居然、逐渐、赶紧等。(六)表范围的范围副词,如:总共、全部、全然、统共、凡是、尽管、只好、惟独、大半、独自、仅仅等。有时,副词也有兼类现象,如「就」既可表时间,也可表范围,还可表情态,分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把它归为不同的副词。二、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一)副词经常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做状语。例如:立刻走了
如实反映格外美丽
确实困难(二)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的方式表示疑问,如不能说:「很不很?」「已经不已经?」等。(三)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做定语,除「很」「极」少数副词外,一般不能作补语。例如:
马上行动好得很
美极了(四)副词不能重复,除「不」、「没有」「也许」「有点儿」等少数副词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例如:万分―万分万分
尤其―尤其尤其问:你已经上班了吗? 答:已经。问:你忽然想起甚么来了? 答:忽然。(五)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例如:作了又作 看明白再说 越快越好既好又快 不听不知道 也听也不听有些副词可以和连词配合起来起关联作用。例如:1.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学好。2.尽管是困难重重,也改变不了救儿子的决心。三、副词与形容词都能做状语,二者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别。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副词不能,例如:1.突然事件(形容词)忽然事件(副词)2.正确的看法(形容词)的确的看法(副词)(二)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的中心语,副词不能。例如:1.这消息太突然了。 (形容词)这消息太忽然了。 (副词)2.这孩子很诚实。
(形容词)这孩子很确实。
(副词)(三)形容词可以作补语,副词一般不能。例如:1.这消息来得突然。
(形容词)这消息来得忽然。
(副词)2.这个人为人诚实。
(形容词)这个人为人确实。
(副词)「很」「极」等极少数副词可以作补语,不能看作一般规律。(四)形容词能用肯定否定的方式表示疑问,副词不能。如:形容词可以说:「好不好?」「漂亮不漂亮?」等,副词不能说:「最不最?」「非常不非常?」「已经不已经?」等。四、副词和形容词的兼类情况汉语中有些同音同形词分别属于形容词和副词,应看作不同的词类。例如:1.白衬衫
(形容词)白说一回 (副词)2.桌面很光 (形容词)光说不做 (副词)3.太可惜了(形容词)可惜去晚了(副词)
甚么是介词一、介词是介绍名词、代词或短语给后边的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关系的词,如:自从、由于、关于、对于、向、朝、按照、通过、把、被等。二、介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介词没有实在的意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份,它必须与后边的名词、代词或短语组成介词短语才能充当句子成份。
介词短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 (一)做状语。这是介词短语最主要的用途,例如: 1.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 2.妈妈朝我点了点头。3.关于如何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这是我们今天的讨论内容。4.对于她的病,我是很关心的。
(二)做补语。常用:在、自、至、于、向等介词,例如: 1.英汉词典放在书架上。 2.我们从成功走向辉煌。 3.老寿星生于1900年。 4.此语出自诗经第二卷。(三)做定语、常用关于、对、对于、向等介词,例如:1.我们列出关与城建设的规划项目。2.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研究,今后还会继续下去。三、介词的类别(一)表时间的介词,如:从、自从、打、到、在、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等。(二)表处所、方向的介词,如: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等(三)表方式、方法、依据的介词,如: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等。(四)表原因、目的的介词,如:因、由于、为、为了、为着等。
(五)表对象、范围、关联的介词,如: 对、对于、关于、替、用、与、跟、和、给、把、被、将、叫、让、管、至于等。 (六)表比较的介词,如:比、和、同、与、跟等。 (七)表排除的介词,如:除了、除开、除去等。四、介词和动词的区别与联系介词虽然属于虚词中的一种,但它与实词中的动词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汉语的介词多数是由古代汉语里的动词逐渐虚化演变而来的,而且各个介词虚化演变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所以,在现代汉语中,介词与动词兼类现象相当普遍。例如:例词
我到博物馆去参观。在
我在博物馆工作。朝
这座大楼朝北
他朝南边走去。往
他往东,我往西
他往东边去了。向
太阳花向太阳
我向专家请教问题。动词和介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介词不能单独运用,它必须与名词,代词或短语组成介词短语,才能作句子成份,而动词则可以单独充当句子的成份,如动词可以说:「我来」 「你听」。介词却不能说:「他向」、「我们按照」。如果把其中的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则可以充当句子成份,如可以说:「他向我走来」。(二)介词有能重复,不能用肯定否定的方式表示疑问,而动词则可以。如:动词可以说:「走走」、「走不走」、「休息休息」、「休息不休息」,而介词不能说:「向向」,「向不向」、「关于关于」、「关于不关于」。(三)介词后边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而动词则可以。如动词可以说:「看了」、「看着」、「看过」、介词则不能说:「自从了」、「自从着」、「自从过」等。有些介词本身「着」或「了」,这是组成介词的语素,不是动态助词。如:随着、为着、沿着、为了、除了等。
甚么是连词一、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句子,以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词。根据连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可把它分为以下九类:(一)表示并列关系的:常用的有和、同、与、跟、而、及、以及、并且等。例如:1.君君和婷婷2.文化与经济3.聪明并且伶俐4.工业生产同农业生产
(二)表示承接关系常用的有U于是、然后、那么、接着、跟着等。例如: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董事长首先讲了话,接着经理也讲了话。 3.我和母亲也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爸爸来。(三)表示递进关系的:常用的有并、并且、且、而且、况且、尚且、何况、岂但、进而、从而、其至、不但、不仅等。例如:1.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2.小船是逆水而上,况且又顶风冒雨,行走得很慢。3.他不仅厌烦这个地方,甚至想远走高飞,永远离开这小渔村。(四)表示选择关系常用的有:或、或者、或是、还是、不是……就是……、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宁可(不如)……等。例如:
1.读书或看报纸 2.歌剧还是戏曲 3.不是你赢他,就是他赢你 4.与其在这浪费时间,不如现在就走。(五)表示转折关系的:常用的连词有虽然、虽、虽说、尽管、固然、但、但是、可、可是、而、然而、否则只是、不过、却、不然、反之等。例如:1.他虽然基础差,但是学习很刻苦。2.工程虽说按期完成了,可是并不理想。3.思考有时尽管令人苦恼,但清醒中的苦恼总比胡涂中的幸福好一些。(六)表示因果关系的:常用的连词有因为、因、由于、所以、因此、因而、惟其、以至、以致等。例如:1.因为我们是为市民服务的,所以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和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对市民负责。2.爷爷非常疼爱小动物,因此小动物都很喜欢接近他。
(七)表示条件关系常用的连词有:只要、只有、除非、无论、不论、不管、任凭等。例如: 1.只有永不放弃,才能成功。 2.不管他们怎么说,我都不信。 3.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八)表示假设关系常用的连词有:如果、如、若、若是、假如、假使,要是、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倘、倘若、哪怕、万一、果然、果真、别说、而、即使、尽管等。例如:1.如果同学们不认真听讲,今次的考试就不能拿到好成绩了。2.纵使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完成任务。3.就算这次落选了,你们也不应灰心丧气。
(九)表示目的关系常用的连词有:为、为了、为着、以、免得、省得、以免、以便等。例如: 1.为了?我们少吃些苦,妈妈愿意自己多吃些苦。 2.我们一定要设法解决原材料问题,以免产量受到影响。 3.我们须努力自我增值,以便在当今社会上更容易生存。二、连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一)连词是个纯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不作句子成份,它把词、短语或句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只起连接作用,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没有修饰或补充作用。(二)因为连词是个纯虚词,所以它也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三)连词所连接的词或短语(分句除外)一般来说,前后的位置可以互换,所表示的意义不受影响。例如:1.小文和小强都是学生。2.小强和小文都是学生。(四)连词前边不能出现修饰成分,即不能带定词或状语,例如:1.我们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一样都渴望世界和平。2.那个杯子与小源的杯子一模一样。三、连词与副词、介词的联系与区别(一)连词与副词的联系与区别连词与副词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都具有关联作用,尤其这两类词常常前后配合起来表示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假如你去,我也去。二者配合起来,表示假设关系。正因为它们都具有关联作用,所以,我们往往不易分清哪是副词,哪是连词,尤其在它们配对使用,共同起关联作用,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时,就更难确定它们的身份了。如何区别它们呢?(1)连词前边不能出现修饰语,但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前边可以出现修饰语――状语,例如:
「只有」承认落后,「才」能进步。「只有」是连词,前边不能有修饰语,「才」是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前边可以添加「今后」,「将来」之类的状语。这说明「才」不仅具有关联作用,而且具有修饰作用,而「只有」只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作用。(2)在句子中,连词的位置比较自由,即它可以用在主语前边也可以用在主语后边,而起关联作用的副词,象、就、都、也、又、再、还、却、便等,都只能用在主语后面,谓语中心语的前边,它们的位置比较固定。例如:「假如」你不学好外语,你「就」不能搞翻译工作。连词「假如」可以用在主语「你」之前,也可以用在「你」之后,而副词「就」只能用在主语「你」之后,不能用在「你」之前。
(二)连词与介词的联系与区别 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二者的兼类情况上,最明显的是和、跟、同、与等加词。例如: 1.哥哥「和」姊姊都是大学生。 (连词) 2.爸爸「和」妈妈谈过这件事。 (介词)如何区别它们呢?(1)连词连接的前后词语的位置可以调换,调换后其意思不发生变化,而介词前后的词语位置不能调换,调换后所表达的意思与原意会发生变化。如:1.爷爷「跟」爸爸都会简单的英语对话。(连词)2.老爷爷跑的速度「跟」走的速度差不多。 (介词)连词「跟」前后的词语「爷爷」和「爸爸」的位置可以调换,而作介词的「跟」前后的词语的位置则不能调换,如不能说「老爷爷的速度跟跑的速度差不多」,因为调换后的意思与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相反了。由此可见,「和」「跟」「同」「与」作连词时,它们连接的前后两个成份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被连结成的短语在句子中共同充当同一句法成份, 如例1中的「爷爷跟爸爸」共同充当句子的主语。而「和」「跟」「同」「与」做介词时,它们前后两个成份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并列的,二者之间有主次之分。在 句半结构上,「和」「跟」「同」「与」并不与其前面的词语直接发生结构关系,而跟其后的成份相结合,构成介词短语,如例2中的「跟走的速度」再去修饰后边 的成份,在句子中作状语。(2)连词前边不能插入其他修饰成份,而介词则可以。例如:1.他「同」雯雯正在做手工。
(连词)2.他「同」雯雯说过做手工的事儿。(介词)作为连词的「同」前边不能插入其他修饰成分,而作为介词的「同」,前边则可以插入象「从前」、「过去」「现在」、「今天」、「昨天」等修饰语, 作状语,这因为介词的主要作用是与其后边的词语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修饰语,而介词短语本身还可能再受其他词语修饰的缘故。但是象「和」这类词,又作连词又作介词,有时会造成歧义。如:「下场败由刘国梁和谢超杰打。」这句话可做两种解释:一是指单打,「和」是介词; 一是指双打,「和」是连词。二者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因为「和」容易产生这种歧义现象,所以,有些语法工作者建议让「和」与「同」进行明确分工,即让「和」 专作连词用,让「同」专作介词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大家在使用中应该接受这个建议。下面让我们通过这个例句看看这样分工的好处:例如U他根据前辈们的经验「和」自身的努力「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发展业务。
在以例中,「和」专作连词用,「同」专作介词用,分工明确,表意清楚,如果不用分工的办法,象这种结构关系如此复杂的句子,是难以表达清楚的。
甚么是助词一、助词是附加在词、短语、句子后边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虚词。如:的、地、得、了、着、过、吗、吧、啊等。二、助词主要的语法特点助词的独立性最差,附加性最强,它不能单用,总要附加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边,表示某种特写的语法关系或语气,一般读轻声。三、助词的类别和用法根据助词语法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结构助词结构助词是附加在词或短语后面(或前面),在句子中起某种结构作用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所、似的、一样。「的、地、得」在书面上写作三个不同的汉字在口语里都读轻声。(1)「的」的用法1.「的」附加在词或短语后面,表示该词或短语是定语。「的」作定语的标志,表示「定中」结构关系,这是「的」的基本用法。例如:我们的工作 建设中的大楼 聪明伶俐的孩子2.「的」还可以附加在词或短语后边,构成「的」字短语。「的」字短语具有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作用,在语法功能上与名词相似,主要作主语或宾语。例如U白色的是牛奶,透明的是水。 (作主语)穿红上衣的是我妹妹。
(作主语)我爸爸是卖鱼的,她爸爸是卖菜的。(作宾语)前边走过来一个卖香蕉的。
(作宾语)(2)「地」的用法「地」附加在词或短语后边,表示这个词或短语是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表示「状中」结构关系。例如:青蛙在田里呱呱呱地唱着歌。用新品种,大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他总是积极而愉快地接受上司交给他的工作。如何确定动词或形容词前边用「的」还是用「地」?一般规律是:在名词前边用「的」,在动词、形容词前边用「地」。但是,在动词、形容词前边有时也有用「的」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到底该如何确定用「的」还是用「地」呢?在具体运用中,这确实是个较难掌握的问题甚至有些著名的大作家也有用得不好的时候。下面,让我们以「认真de讨论」中的「de」为例说明这个问题。「讨论」是个动词,用在它前边的「de」到底应该写「的」还是「地」,应由「讨论」在句子中的位置来确定当动词「讨论」处于谓语中心语的位置时,它前边的「de」应写作「地」。例如:1.我们认真地讨论问题。当「讨论」处在主语的中心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位置时,应该写「的」。例如:2.认真的讨论使大家对问题认识得更清楚了。3.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但是,如果「讨论」后边带上了宾语,则不管它居于甚么位置,都一律写作「地」。例如:4.认真地讨论问题是十分必要的。5.经理要求大家认真地讨论问题。例4中的「讨论」处于主语之中,例5中的「讨论」处于宾语之中,因为它后边带了宾语,所以,它前面的「de」一律写作「地」。(3)「得」的用法「得」是补语的标志。它附加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它后边的成分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例如:1.他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2.她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3.山上的果树多得&很&。(4)「所」的用法「所」是个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还经常使用,它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四种:1.经常同「被」「为」配合使用,构成「被……所」「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如:
他们不属于这个地区,所以被这个地区的流氓所排斥或轻视。2.「所」用于及物动词前,构成「(名或代)+所+动」短语,这种短语可以作定语,后面一般用「的」。例如:(我所知道的)情况都向你们汇报了。3.「所+动+的」可以构成「的」字短语。如:先生所讲的,正是我们最感兴趣的。这些情况都是我在农村所见所闻的。这样用的「所」多出现于书面语中,「所」不表示甚么意思,去掉「所」,意思不变,只是更加口语化些。4.「所」可以用在动词「有」之后,「所」后多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双音节动词,例如:
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半年来,她的书法水平有所提高。(5)「似的(地)」、「一样」的用法
「似的、一样」经常附加在词或短语后边,整个结构表示比喻。如:
花朵似的少年
花园似的城
花朵一样的少年
花园一样的城 「似的」、「一样」还经常和「象」配合使用,构成一种固定格式:「象……似的」、「象……一样」。例如:敌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这姑娘打扮得象花朵一样。(二)动态助词动态助词是指表示动作状态的助词。所谓动态,指的是运用或性状在某一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动态和时态不是同一个范畴,动态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比如「了」是表示完成时态的助词,但这种完成时态既可以表示过去时,也可以表示现在时或将来时。例如:1.昨天,我做了一顿饭。(表示过去时的完成时态)2.现在,我做了一顿饭。(表示现在时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语法非谓语动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