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整理的结果是通过哪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式?

【图文】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技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技巧
大小:96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统计整理——统计分组及统计图表的编制方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项目四&&统计整理——统计分组及统计图表的编制方法
发布部门:统计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教学目的】
【教学要点】
&&&&& 1.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 &2.统计分组的意义和方法
&&&&& 3.变量数列的编制
&&&&& 4.统计汇总技术
&&&&5.统计表的结构和制表规则
【教学内容】
※※& 某县统计局汇总表
任务一&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地位 了解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
&&&&& &&&&
任务二&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熟知统计分组的基本方法
&&&& &&&,&
&&&& &&&()
&& :每组变量值只用一个具体数值来表示的变量分组。
&& :每组变量值用表明变量一定变动范围的区间来表示的变量分组。
&&&&&=(+)2
&&&& && &&
&&&&& i=R/k 510
任务三&了解分配数列的构成 熟知分配数列的编制
&&&&& ㈠次数分布的概念
&&&& ㈡次数分布的构成
&&&& 第一步:将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经过排序,既可确定最大值与最小值及全距,也可大致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以便作为确定组距和组数的依据。
&&&& 第二步:计算全距,确定组距、组数和组限
&&&& 第三步:计算各组次数,编制次数分布表
任务四&了解统计表作用及分 熟知统计表的制表规则
&&&& 1&&&&& 2&&
&&&& 3&&&&& 4
&&&& 5&&&&& 6&&
&&&& 7&&&&& 8
&&&& =360%
| 加入收藏 |
Copyright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郑州新区郑开大道与康庄路交叉口 邮编:451464提供学校:
齐鲁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
专业大类: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与金融
课程英文名称:
Statistics
《统计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经济类和管理类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课程《经济统计》、《计量经济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统计预测与决策》、《工商企业统计》、《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必备的基础。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正在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统计学作为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其作用和地位也更显突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尽快掌握统计学的原理、原则、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达到让学生拥有一种适用于多种复杂现象的观察、计量和分析的认识工具,从而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今后从事统计工作、经济管理实务工作以及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课内外学时的分配该课程共54个学时,其中45个理论课时,9个实践课时。对于理论课时,以学生课外预习为主,课堂授课主要以学生所提问题的分析和进一步引申为主;对于实践课时,以小组讨论的案例分析为主,锻炼学生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以学生的探究式自主学习为主。2.教学模式的设计(1)教学视频的设计。以PPT为主导的教学视频主要是从有助于教学内容呈现的角度考虑的,而混合模式中教学媒体的选择,更多的偏重于哪些媒体形式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如微视频。(2)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要求学生能结合教师提供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资源,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归纳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疑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3)课堂学习活动设计。①答疑解惑。通过个别指导和组织讨论等形式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②典型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讨论辩论式学习以及课下真实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等,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予以展示。(4)问题反馈机制设计。①过程性反馈。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在后期阶段中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②总结性反馈。在教学实施完成后进行,就学生的学习成效、知识掌握、能力养成、价值观完善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鉴,并据此修正教学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环节,通过迭代式的循环,形成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最佳实践。
《统计学》课程是工商管理学科下设大部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所有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高校都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同校内外其他同类课程相比:(1)与校内其他同类课程相比。《统计学》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该课程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提供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和数量规律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这些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已成为统计工作实践的必要手段,经济管理的有效工具,科学研究的得力助手,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正是因为此:①统计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比较高,其应用型教学可能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②统计学的受众对象比较广泛,有利于提高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普及程度,从而为《统计学》课程的建设积累丰富的案例资源,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2)与校外同类课程相比。应该承认,与起步比较早的本科院校相比、特别是与专门开设统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相比,我校《统计学》课程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与同层次的本科院校相比,我校的《统计学》课程还是有一定亮点的。亮点之一:课程导向重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秉持“打好基础,反复操练,注重应用”的理念,课程的知识展开不是沿用固有的“概念—定理—公式—算例—应用”的模式,而是本着贴近应用的原则,以案例切入,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引出解决方法,归纳原理,提升认识,举一反三,解决问题。亮点之二:实施模拟实证分析——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各类模型和各种经济、管理问题的讨论,都从实际数据的分析出发,充分运用各种统计软件,实现数据处理、建模、求解,并由输出结果导出有用的结论。亮点之三:教学科研相结合——教学支撑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注重以科研带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种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学生将所学统计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autospace:ideograph-other'&(3)课堂学习活动设计。①答疑解惑。通过个别指导和组织讨论等形式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②典型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讨论辩论式学习以及课下真实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等,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予以展示。(4)问题反馈机制设计。①过程性反馈。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在后期阶段中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②总结性反馈。在教学实施完成后进行,就学生的学习成效、知识掌握、能力养成、价值观完善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鉴,并据此修正教学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环节,通过迭代式的循环,形成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最佳实践。
1、《统计学》,贾俊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11 月,第四版。2、《统计学教程》,刘汉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第三版。3、《统计学基础》,贾俊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第三版。4、《社会统计学》,卢淑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第四版。5、《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年,第一版。6、《国民经济统计学》,邱东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第二版。7、《应用经济统计学》,李心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第二版。8、《统计学学习指导书》,贾俊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第二版。9、《基础统计学》,罗恩.拉森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第一版。10、《统计学学习指导与练习》,陈珍珍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第二版。11、《商务统计学》,莱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第一版。另外补充一下一、统计学基础部分&1、《统计学》 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据说是统计思想讲得最好的一本书,读了部分章节,受益很多。整本书几乎没有公式,但是讲到了统计思想的精髓。&2、《Mind on statistics(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只需要高中的数学水平,统计的扫盲书。有一句话影响很深:Mathematics as to statistics is something like hammer, nails,wood as to a house, it\'s just the material andtools but not the house itself。&3、《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Data Analysis(英文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看了就发现和国内的数理统计树有明显的不同。这本书理念很好,讲了很多新的东西,把很热门的Bootstrap方法和传统统计在一起讲了。Amazon上有书评。&4、《Business Statistics adecision making approach(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在实务中很实用的东西&5、《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the behavioral science(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和上面那本是一个系列的。老外的书都挺有意思的&6、《探索性数据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和第一本是一个系列的。大家好好看看陈希儒老先生做的序,可以说是对中国数理统计的一种反思。&二、回归部分&1、《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还是著名的蓝皮书系列,有一定的深度,道理讲得挺透的。看看里面对于偏回归系数的说明,绝对是大开眼界啊!非常精彩的书&2、《Regression Analysis byexample (3rd Ed影印版)》这是偶第一本从头到底读完的原版统计书,太好看了。那张虚拟变量写得比小说都吸引人。没什么推导,甚至说“假定你有统计软件可以算出结果”,主要就是将分析,怎么看图,怎么看结果。看完才觉得回归真得很好玩&3、《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王济川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多的国内的经典统计教材。两位都是社会学出身,不重推导重应用。每章都有详细的SAS和SPSS程序和输出的分析。两位估计洋墨水喝得比较多,中文写的书,但是明显老外写书的风格&三、多元&1、《应用多元分析(第二版)》王学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现在好像就是用的这本书,但是请注意,这本书的亮点不是推导,而是后面和SAS结合的部分,以及其中的一些想法(比如P99 n对假设检验的影响,绝对是统计的感觉,不是推推公式就能感觉到的)。这是一本国内很好的多元统计教材。&2、《Analyzing Multivariate Data(英文版)》 Lattin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有很多直观的感觉和解释,非常有意思。对数学要求不高,证明也不够好,但的确是“统计书”,不是数学书。&3、《Applied MultivariateStatistical Analysis (5th Ed影印版)》 Johnson & Wichem 著中国统计出版社&个人认为是国内能买到的最好的多元统计书了。Amazon 上有人评论,评价很高的。不过据说,这本书的证明还是有不太清楚,老外实务可以,证明实在不咋的,呵呵&四、时间序列&1、《商务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弗朗西斯著&Amazon 上五星推荐的书,讲了很多很新的东西也非常实用。我看完才知道,原来时间序列不知有AR(1) MA(1)啊,哈&2、《Forecasting and Time Seriesan applied approach(third edition)》 Bowerman& Connell 著&本书的主讲Box-Jenkins(ARIMA)方法,附上了SAS和Minitab程序&五、抽样&1、《抽样技术》科克伦著张尧庭译&绝对是该领域最权威,最经典的书了。王学民老师说:这本书不是那么好懂的,数学系的人,就算看得懂每个公式,未必能懂它的意思(不是数学系的人,还是别看了吧)。&2、《Sampling: Design andAnalysis(影印版)》 Lohr著中国统计出版社&讲了很多很新的方法,无应答,非抽样误差,再抽样,都有讨论。也很不好懂,当时偶是和《Advance MicroeconomicTheory》一起看的,后者被许多人认为是梦魇,但是和前者一比,好懂多了。主要还是理念上的差距。我们的统计思想和数据感觉有待加强啊&六、软件及其他&1、《SAS软件与应用统计分析》王吉利张尧庭主编&好书啊!!!!&2、《SAS V8基础教程》汪嘉冈编中国统计出版社&主要讲编程,没怎么讲统计。如果想加强SAS编程可以考虑。&3、《SPSS11统计分析教程(基础篇)(高级篇)》张文彤北京希望出版社&当初第一次看这本书,发现怎么几乎都看不懂,尤其是高级篇,现在终于搞清楚了:)&4、《金融市场的统计分析》张尧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张老师到底是大家,薄薄的一本书,言简意言简意赅,把主要的金融模型都讲清楚了。看完会发现,分析金融单单数学模型还是纸上谈兵,必须加上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才能真正应用。本书用的多元统计(代数知识)比较深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统计学【课程编码】0192108【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工商管类学生【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验9学时)【总学分】3学分&【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系统阐述现代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有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方法、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管理会计,证券分析技术、保险精算,特别是统计专业高年级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3学分,54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章节序号&&课程内容&&课时&&备注(教学形式)&&第一章&&(一)统计的涵义&(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三)统计研究方法&(四)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五)国家统计的职能&&4&&多媒体教学&&第二章&&(一)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三)统计调查方案&(四)统计调查方法&&4&&多媒体教学&&第三章&&(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二)统计分组&(三)统计分布&(四)统计表&&8&&多媒体教学&&第四章&&(一)总量指标&(二)相对指标&(三)平均指标&(四)变异指标&(五)综合指标的运用&&12&&多媒体教学&&第五章&&(一)随机试验、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二)&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完全事件组&。&(三)概率的概念、&&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的基本公式&&。&(四)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几何型概率。&&(五)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六)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4&&多媒体教学&&第六章&&(一)抽样推断的意义及特点&(二)抽样的基本概念&(三)抽样误差&(四)抽样估计方法&(五)抽样组织设计&&8&&多媒体教学&&第七章&&(一)假设检验的意义和假设命题&(二)假设检验的方法&(三)非参数检验的意义和特点&&4&&多媒体教学&&第八章&&(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二)单因素方差分析&&4&&多媒体教学&&第九章&&(一)相关的概念和种类&(二)相关系数&(三)回归分析&&4&&多媒体教学&&第十章&&(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二)、现象发展水平指标&(三)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四)趋势分析 &&8&&多媒体教学&&第十一章&&(一)指数的概念及种类&(二)综合指数&(三)平均指数&(四)因素分析&&8&&多媒体教学&&第十二章&&(一)综合评价的定义&(二)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三)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四)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五)权数的确定与评价结果的综合 &&2&&多媒体教学&&复习&&2&&普通教学&&合计&&54&【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学科构成2.学科简史3.本学科专业技能要求三、教学难点本章为课程的绪论部分,没有教学难点,主要目的是向学生解释统计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解除学生对于统计学的两点误解,即困难和枯燥的误解.。四、教学内容(一)统计的涵义(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三)统计研究方法(四)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1、统计总体、总体单位2、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3、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五)国家统计的职能五、课堂讨论选题1、数据如何让得来?2、数据能够给我们的启发。六、课外作业选题1、统计的含义2、统计的性质3、什么是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4、什么是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阐述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调查方案及调查的各种方法等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一般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二、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及调查误差控制原理,这是适应国家统计调查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而增加的内容.三、教学难点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调查方案的制订四、教学内容(一)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二)统计调查的种类1、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3、统计调查按所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和询问调查。(三)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等内容。(四)统计调查方法&&& & 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条件。1、普查。2、抽样调查。3、统计报表。4、重点调查。   5、典型调查五、课堂讨论选题如何开展问卷调查六、课外作业选题1、调查方案的设定方法2、数据如何收集?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一般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及统计表等概念和内容。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三、教学难点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四、教学内容(一)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二)统计调查的种类1、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3、统计调查按所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和询问调查。(三)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等内容。(四)统计调查方法&&&&&& & 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条件。1、普查。2、抽样调查3、统计报表4、重点调查   5、典型调查五、课堂讨论选题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各自特点六、课外作业选题1、统计数据整理的基本程序2、统计表的设计规则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对这三种基本的综合指标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能作简单的分析。二、教学重点广义上说,所有的统计指标都可以称为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数字的表现形式,可将综合指标分为三大类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教学难点简单的统计分析四、教学内容(一)总量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2、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2)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按其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二)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和表现形式2、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1)结构相对指标(2)比例相对指标(3)比较相对指标(4)强度相对指标(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数为绝对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 计划数为相对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3、相对指标的应用(三)平均指标1、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2、平均指标的计算(1)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 ·简单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权数的选择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2)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调和平均数的概念· 加权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根据相对数或平均数的资料求平均(1)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作用(四)变异指标1、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变异指标计算(1)全距全距的概念和特点(2)平均差平均差的概念和特点(3)标准差标准差的概念、特点及计算(4)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意义和计算(五)综合指标的运用五、课堂讨论选题根据数据整理,了解数据特征和形状六、课外作业选题书后思考与分析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布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样本空间(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与运算。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减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公式。3、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二、教学重点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三、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四、教学内容(一)随机试验、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二)&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完全事件组&。(三)概率的概念、&&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的基本公式&&。(四)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几何型概率。&(五)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六)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五、课堂讨论选题概率的基本性质六、课外作业选题书后思考与分析第六章抽样与参数估计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目的在于提供一套利用抽样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抽样推断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二、教学重点学习中应重点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及简单随机抽样下样本单位数的计算三、教学难点简单随机抽样下样本单位数的计算四、教学内容(一)抽样推断的意义及特点(二)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和样本2、参数和统计量3、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4、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三)抽样误差1、抽样误差的意义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2、抽样平均误差。(1)抽样平均误差的意义(2)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3)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的区别3、抽样极限误差。(1)抽样极限误差的概念(2)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3)抽样极限误差与概率度、抽样平均误差的关系(四)抽样估计方法1、总体参数点估计点估计的特点与方法2、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1)区间估计的基本特点(2)区间估计的方法(五)抽样组织设计1、简单随机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和特点(2)简单随机抽样的计算& (3)样本单位数计算2、类型抽样类型抽样的概念和特点3、等距抽样(本部分内容由各教学班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特点选学,不列入考试围)等距抽样的概念和特点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的概念和特点五、课堂讨论选题1、抽样推断的意义及特点2、抽样的基本概念3、抽样估计方法六、课外作业选题书后思考与分析第七章假设检验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着重讨论统计推断的另一个问题,假设检验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假设检验的意义、显著性水平及其在假设检验中的作用及假设检验的程序二、教学重点了解假设检验的意义、显著性水平及其在假设检验中的作用及假设检验的程序。三、教学难点非参数检验的意义和特点四、教学内容(一)假设检验的意义和假设命题1、假设检验的意义2、显著性水平3、假设的命题(二)假设检验的方法1、假设检验的程序2、总体平均数的检验3、总体成数的检验(三)非参数检验的意义和特点五、课堂讨论选题1、假设检验的意义2、显著性水平3、假设的命题4、假设检验的方法六、课外作业选题书后思考与分析第八章方差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二、教学重点分析的目的,F分布的特征三、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在于单因素方差分析,要求学生能够亲手进行计算与分析.四、教学内容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方差分析的目的,F分布的特征2.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用实例说明.五、课堂讨论选题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六、课外作业选题书后思考与分析&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回归分析的意义;理解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应用和分析方法。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二、教学重点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统计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应用和分析方法。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四、教学内容(一)相关的概念和种类1、相关的概念2、相关的种类(1)按相关的程度分,有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2)按相关的性质分,有正相关和负相关。(3)按相关的形式分,有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4)按影响因素多少分,有单相关和复相关。(二)相关系数1、相关系数的概念2、相关系数的计算3、相关系数的性质和应用(本部分内容可由各教学班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特点选学,不列入考试范围。)(三)回归分析1、回归分析的意义2、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3、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求解(1)配合回归直线(2)回归系数的意义(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4、估计标准误差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和作用五、课堂讨论选题1、相关的概念和种类2、相关系数的概念和计算六、课外作业选题书后思考与分析&&第十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掌握现象发展水平指标和现象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了解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掌握直线趋势测定的各种方法二、教学重点时间数列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直线趋势测定的各种方法四、教学内容(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1、时间数列的概念& 2、时间数列的种类(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2)相对指标动态数列(3)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3、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二)、现象发展水平指标(三)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1、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及相互关系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计算&2、增长量(1)逐期增长量与累积增长量及相互关系(2)平均增长量(3)增长量的计算3、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4、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几何平均法的计算· 方程式法的概念· 两种方法的不同点(2)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四)趋势分析 1、影响动态数列的四个因素2、直线趋势的测定方法(1)时距扩大法(2)移动平均法(3)最小平方法3、季节变动的测定(本部分内容由各教学班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特点选学,不列入考试范围)(1)季节变动的概念(2)按月平均法和趋势剔除法的不同特点五、课堂讨论选题1、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2、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六、课外作业选题书后思考与分析&第十一章统计指数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指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总指数两种形式的编制方法,并能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二、教学重点指数分析法是实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三、教学难点能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四、教学内容(一)指数的概念及种类1、指数的概念及作用广义指数的概念狭义指数的概念指数的作用&2、指数的种类(1)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按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二)综合指数1、综合指数的概念2、综合指数的特点编制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应该固定在哪个时期,要根据编制指数的具体任务以及指数式的经济内容来决定。以经济内容为依据,确定综合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所属时期,具有一般应用意义。同度量因素时期确定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应以计算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说明在计算期实际条件下,此指标的变动对现实造成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则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说明在质量指标保持不变的水平时,数量指标的动态变化。在计算某一种综合指数时,分子与分母的同度量因素的数值必须是同一时期的。选择不同时期的数值作为同度量因素,结果是不同的,经济意义也不相同。3、综合指数的计算及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编制时的一般原则是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基期。(2)质量指标指数编制时的一般原则是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报告期。(三)平均指数1、平均指数的概念2、平均指数的计算(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通常以 p0q0为权数对个体数量指数进行加权算术平均,以此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等于数量指标综合指数。(2)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通常以 p1q1为权数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加权调和平均,据此计算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等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四)因素分析1、因素分析的意义&2、因素分析的内容和步骤&3、因素分析的具体形式:(1)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综合指数体系的利用)(2)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五、课堂讨论选题1、指数的概念及种类2、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特点六、课外作业选题书后思考与分析第十二章综合评价方法一、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其常规评价的方法,能够以定量的方法——聚类法确定评价的指标;2、掌握对评价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的相对化处理法;3、掌握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的确定方法,能够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单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二、教学重点掌握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其常规评价的方法,能够以定量的方法——聚类法确定评价的指标三、教学难点对评价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的相对化处理法四、教学内容(一)综合评价的定义(二)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三)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四)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五)权数的确定与评价结果的综合 五、课堂讨论选题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其常规评价的方法六、课外作业选题书后思考与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机实验的要求:1.&&&&&&熟练掌握用计算机SPSS进行简单随机抽样。2.&&&&&&熟练掌握用计算机SPSS进行图表分析(重点是直方图的制作)。3.&&&&&&熟练掌握用计算机SPSS进行大量实际统计数据的描述性分析。4.&&&&&&如何用SPSS来进行大量实际统计数据的估计和检验。5.&&&&&&根据大量实际统计数据,如何用SPSS来建立合适的回归模型。6.&&&&&&根据大量实际统计数据,如何用SPSS来进行时间数列的分析。【成绩考核方式】一、成绩评定总则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10%期末大考60%。二、平时成绩评定平时作业20%出勤、课堂表现10%三、期末考核评定笔试(闭卷)试卷结构&&& 单项选择题&&&&&&&&&&&&&&&&&&&&&&&&15%&&&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10%&&& 计算分析题&&&&&&&&&&&&&&&&&&&&&&&&70%【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管理会计,证券分析技术、保险精算,特别是统计专业高年级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教材与参考书】教材: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参考书:[1] 刘汉良主编《统计学教程》, 1995年;&&&&&&& [2] 徐国祥、刘汉良、孙允午、朱建中编著《统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苏均和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海财大出版社1999.1;&参考专业刊物:《统计研究》、《中国统计》等【其它必要的说明】课前预习由于本课程是关于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学术诚实&&&涉及学生的学术不诚实问题主要包括考试作弊;抄袭;伪造或不当使用在校学习成绩;未经老师允许获取、利用考试材料。对于学术不诚实的最低惩罚是考试给予0分。其它的惩罚包括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
习题库及答案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