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40岁,突然我想成为一名医生生,是否还有

免费咨询10分钟内回复
我40岁两年前做过宫腔镜切除了一个肌瘤现在复查子宫底部还有一肌瘤3厘米左
问:我40岁两年前做过宫腔镜切除了一个肌瘤现在复查子宫底部还有一肌瘤3厘米左
病情描述:
我40岁,两年前做过宫腔镜切除了一个肌瘤,现在复查,子宫底部还有一肌瘤3厘米左右,医生从彩超单上看不出影响流血量大的原因。我周期缩短有时25天,有时22天,经期一般6至7天,但有一天流血量太大,几月下来,严重贫血,请问我应如何使经血量正常?
患者资料:
其他相关问题:
妇产科 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本人擅长妇产科急重症抢救,妇产科常见病诊治,妇科肿瘤的治疗
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的情况是气血不调的原因导致的,建议你口服八珍益母丸和加味逍遥丸治疗,注意休息,还可以喝些汤药调理一下试试的
以上所说药物只是个人见解,用药剂量或者品种时还需咨询当地医生
谢谢!再见!
其他相关问题
查看更多关于的医生回答
苏俊龙 于发表
李进 于发表
李进 于发表
李进 于发表
杨晋 于发表
苏俊龙 于发表
在问题中的回复被用户给了好评
评价内容:谢谢您的追问,您很负责
在问题中的回复被用户给了好评
评价内容:用热毛巾敷一下颈部
在问题中的回复被用户给了好评
评价内容:很专业
广告位:PC问答非辽宁广告位
在线医生免费问诊
科室:妇产科
擅长:妇科肿瘤、内分泌、不孕症、盆腔包块的诊断和治疗。妇科超声检...
副主任医师
科室:妇产科
擅长:妇科常见病,比如宫颈糜烂,阴道炎,子宫附件炎,计划生育技术...
科室:妇产科
擅长:擅长不孕不育症,月经不调,妇科炎症等疾病…...
立即向万名医生免费提问
填写症状,描述信息。例如:最近总是头疼、发烧怎么办?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你输入的描述长度不正确,请确认
你输入的年龄不正确,请确认
你输入的年龄不正确,请确认我生过一个孩子 现在已经40岁了 还想在要一个孩子
我生过一个孩子 现在已经40岁了 还想在...
我生过一个孩子 现在已经40岁了 还想在要一个孩子
我想知道我不用做输卵管疏通手术的吗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抽动多动、自闭症、遗尿症、智力低下等
擅长:多动抽动、自闭症、尿床、弱智、不会说话
擅长:矮小增高、性早熟、肥胖症、生长发育落后
共6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科
&&已帮助用户:40005
病情分析: 您好,您这种情况首先得在月经的第12天测排卵,如果排卵正常还不怀孕就得做造影查看输卵管的问题,一般不做通水。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肛肠疾病
&&已帮助用户:5257
病情分析: 那要看你输卵管是否通畅,可以通过造影检查得知。如果做过节育手术则需要复通意见建议:祝你好孕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宫外孕
&&已帮助用户:61419
病情分析: 你好,如果已经做过结扎手术的话是需要输卵管再通手术的,反之就不用了,考虑你的年龄属于高龄妊娠,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建议你到当地正规医院具体检查看看,然后安排一个妥贴的调理方案为好,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综合内科
&&已帮助用户:1766
意见建议:你好,40岁属于高龄产妇,建议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怀孕。如果输卵管解扎或者输卵管堵塞,是要疏通输卵管以后才能受孕的。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疾病、甲状腺疾病
&&已帮助用户:415
病情分析: 您好。这要看您是否做过输卵管结扎,如果做过的话,是要检查看看您的输卵管是否通畅,这样才能顺利排卵。如果您没有做过的话,也要看您是否有炎症导致的输卵管粘连,如果粘连的话卵子也是无法排出的。意见建议:建议您还是检查下您的输卵管是否通畅再做下一步治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科痰症、不孕不育,子宫肌瘤,生殖与健康,盆腔炎
&&已帮助用户:3070
病情分析: 你好,如果你没有妇科炎症一般是不用作输卵管疏通手术的。这和你的年龄关系不大,况且你现在才四十岁。意见建议:建议先同房几个月看看,如果怀不上再去作也不迟。祝你早日怀上宝宝!
问我想做输卵管疏通手术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妇产科、外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子宫肌瘤、早泄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12841
问题分析:您可以到医院行输卵管再通术,但毕竟此为一种修复性手术,您的输卵管可能无法恢复到先前的通畅性,意见建议:而有可能不会受孕,或易发宫外妊娠,您需注意术后一旦怀孕,早孕期应严密排查宫外妊娠的可能。
问因为我还想生个孩子,可以去做输卵管疏通术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毛囊炎,手足癣,念珠菌病
&&已帮助用户:0
指导意见:您好,如果结扎了也没关系,结扎后是可以再重新接上的。一般3个月左右就好,至于多久能才怀孕就视乎复通后的情况而定。
问输卵管疏通的方法有哪些
专长:外阴白斑、斑秃
&&已帮助用户:220797
病情分析:你好,对于输卵管堵塞的治疗方法很多,有输卵管通液治疗,经X线的输卵管介入疏通术治疗,宫腔镜、腹腔镜治疗,中药治疗,灌肠治疗,微波物理疗法治疗,以及一些其它的红外线,烤电,妇科治疗仪等治疗方法。意见建议:你好,输卵管是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部位,如果您的输卵管不通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宫腔镜,腹腔镜联合疏通输卵管的技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疏通生殖通道,这项技术无痛苦,恢复快,受孕率高.建议您到专科医院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问最好的输卵管疏通手术医院
专长:股骨头、脑外伤后遗症、肌肉萎缩
&&已帮助用户:220665
病情分析:输卵管是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部位,如果您的输卵管不通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宫腔镜,腹腔镜联合疏通输卵管的技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疏通生殖通道,意见建议:这项技术无痛苦,恢复快,受孕率高.建议您到专科医院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
问输卵管疏通是怎么操作
专长:内科疾病,心脏病
&&已帮助用户:214095
病情分析:你好,自然受孕或人授的前提是至少有一侧输卵管是通畅的;如果想自然受孕的话,必须先得疏通输卵管。意见建议:你好,输卵管疏通手术是不孕不育证门诊的多见手术,不用剖腹,而是经阴道→子宫探管,然后进行操作,目前有通水法、通液法、窥镜手术等。
问你好我想咨询一下输卵管堵了你们医院能疏通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外科骨折、
&&已帮助用户:35240
问题分析:你好,你的情况左侧输卵管堵塞,这个能否做通水输通,
建议意见建议::是视堵塞的轻重来定的。如果说堵塞较重的话,则是没有办法通过通水来输通的,这个只征对轻度堵塞可以起到输通的效果,而对于重度堵塞来讲,则是没有办法输通处理的,祝好 回复人的回复 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考虑通水处理的,看能否输通,祝早好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据医生讲:感染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小儿多动表现在:注意力障碍、学习困难、活动过多、冲动任性……
言语障碍突出;小儿自闭症喜欢不理他人;孤独离群,不与其他……
急性单纯性儿童抽动症、慢性单纯性儿童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秽语…
主要有:发病年龄;食欲极佳,多食,喜甜食;皮下脂肪分布均匀;青
医生解释: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
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方面,药物治疗可分为针对抽动症状…
医生建议:别把孩子过分封闭于一味学习的小圈内、注重情商培育……
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能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
按国际标准:婴幼儿时期排尿习惯不良、婴幼儿时期强烈的精神……
百度联盟推广
手术治疗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40岁心内科医生深夜猝死,他救了上千人却没能救活自己!原因又是…华商晨报
17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岁心内科医生陈彦东猝死,留下了同是医生的妻子和不满一岁的孩子,消息惊动了整个哈尔滨朋友圈。
16日晚11点多,正在医院值夜班的赵继义接到电话后,第一个赶到陈彦东家,他接过120医护人员递来的心电图,看到了一条直线,“彦东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他的嘴角有两道食物喷射留下的痕迹,可能是因为窒息。”赵继义很后悔,陈彦东反流性食道炎已经有半年了,如果再多劝劝他去做个胃镜,他可能就不会…
他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却没救活自己
陈彦东的妻子也是一位医生,她回忆,当天晚上10点多,二人睡觉前,陈彦东还好好的。半个小时后,她发现陈彦东不对劲,“面色青紫,仿佛断了气。”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拨打120,她尽一切努力抢救爱人,却失败了。
虽然在医院天天面对生死,可她从没想过这一刻会发生到自己和爱人身上,他才40岁,他们的孩子还不到一岁。“你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却没救活自己。”从肇东老家赶来的陈彦东的父母趴在儿子床头啜泣。
儒雅医生对谁都好&偏偏疏忽了自己
陈彦东出事后,哈医大一院的医生们在微信群里悼念,在大家心中,他是个敬业、儒雅,最适合做医生的人。
“陈哥性格内敛谦恭,从不对人大声说话,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他对病人或者同事发过脾气,哪怕别人说的做的再过分,他也没有说一句狠话瞪一次眼的时候。”“其他科室都喜欢让他来会诊。”
“印象里,陈彦东对谁都好,就是疏忽了自己。”赵继义说,科里人都知道陈彦东的胃不好,医生总是吃饭不规律,这是医生的通病,但陈彦东在这半年病情加重,经常反酸、嗳气、打嗝。赵继义说:“上半年我们去三亚医院支援,那边没有这边工作忙,谁都胖了几斤,就他整个人瘦了一圈,特别明显。”
因为陈彦东发作时胸口有烧灼样的疼痛感,他自己诊断为反流性食道炎。“有几次他让我替他做台手术,他轻易不求人,那时候他一定是特别难受了。”赵继义曾劝过陈彦东去做个胃镜查查,可他天天忙,一直没去过。
赵继义和同事推断,陈彦东是过劳,“他之前没有心脏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往往是因为身体疲惫、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大造成的。而陈彦东如果是因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恶化也与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压力不无关系”。
医生工作强度有多大?
2005年,陈彦东来到哈医大一院心内科,每天他都要在7点前到达医院,因为8点进入导管室前,他要查房。除了自己的患者,他还要担心下级医生的患者,加起来30多人他都要亲自看一遍。
8点之后,导管室内,陈彦东作为主刀医生,每天平均要为十几位冠心病患者做心脏支架手术,一个手术1个小时。手术间隙,他还要抽时间去其他科室会诊。&&&&&&&&&&&&&&&&&&
&&&&&&&&&&&&&&&&&&&
“每天连轴转,没有喘息时间,午饭经常被省略掉,最常吃的就是冰凉的饭。”赵继义和陈彦东是同一个博导,同学外加同事,每天的手术、吃饭几乎同步进行。赵继义说,陈彦东与主任一组,接诊的通常都是危重病人,他们的病情变化快,压力更大。每一天手术后,陈彦东都不回家,要在医院整理病历到九十点钟,“就算回到家,吃口饭,还得学习”。
据一项调查显示:80%的医生工作中没时间喝水;67%曾连续工作36小时以上;60%黄金周休不到3天;37%的人周围有同事猝死。有人这样描述在三甲医院中和医生偶遇的情景,“只见一片白影在你的眼前瞬间飘过,还没看清他的面貌,就只看到10米开外的后脑勺了。”
83%的医生表示身边有同事患了癌症。医生是昼夜节律最紊乱的职业之一,其特殊的工作方式和人体的生理在进行对抗,医生每天都要面对死亡和病痛,心理冲击比普通人多很多。家庭、医患关系等压力,也给医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
经常熬夜的人,是猝死的高发人群
医生介绍,心脑血管堵塞是猝死最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现在,白领、IT 从业者、经常熬夜的人已经成为猝死的高危人群。久坐、抽烟、喝酒、应酬、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使发生猝死的风险越来越大。
虽说猝死来得突然,猝不及防,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有些猝死患者在事发前,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如果遇到以下情况,患者身边的人应该在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抢救的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胸痛:胸痛最危险、最多见的情况为急性心肌梗死。其实,胸痛不仅限于心脏病,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胸痛。只要是胸痛,人们肯定首先会想到心脏病,这样一般就不会漏掉了。但是如果心脏病出现不典型的症状,往往就不会引起重视,这就很可能把急性心肌梗死给漏掉,而导致猝死。
呼吸困难: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往往也是很危险的,如急性左心衰、重症哮喘、气胸等都能导致呼吸困难,可迅速危及生命。
心慌:患者突然出现的心率加快,尤其超过140次/分钟,可见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时间稍长,可导致头晕、晕厥、胸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如果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率突然超过100次/分钟,也可能是更加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则预示着可能发生猝死。如果患者心率突然低于60次/分钟,尤其低于50次/分钟,可能是严重的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尤其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率减慢,也是猝死的危险信号。
剧烈头痛:平日有高血压的患者突然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可能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很容易导致猝死。
肢体瘫痪:可以是一侧肢体瘫痪、一个肢体瘫痪、双下肢瘫痪、四肢瘫痪,这些说明患者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或神经系统的其他严重疾病,也是猝死的危险信号。
昏迷:患者突然发生昏迷,也就是“怎么叫也叫不醒了”,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低血糖症、各种急性中毒等急重症。
抽搐:可能是癫痫大发作、癔病、小儿高热惊厥等,也可见于心脏骤停的瞬间。很多有心脏病的老年人长时间做一件事,比如打麻将,再加上天气闷热、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出现抽搐、满头大汗、脸色发白,继而出现猝死。也有年轻人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突然的剧烈运动导致抽搐,继而出现猝死。
急性腹痛:可见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等,上腹痛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宫外孕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均可迅速危及生命。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和严重的肺梗死等,这类腹痛的患者可发生心跳骤停。
窒息:可见于气道异物阻塞、喉头水肿、颌面部及颈部损伤等,因为肺部与外界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从而发生缺氧。患者可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呼吸和心跳停止等。
其他情况:如血压突然急剧增高,可能会导致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左心衰等;血压急剧下降,应考虑发生了休克。呕血可见于消化道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咯血可见于肺结核等,这些都可因出血而导致休克或窒息,继而危及生命。突然发生头晕、眩晕(感觉周围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可见于急性脑血管病等。还有各种急性中毒、触电、溺水、自缢以及其他一些发病突然、症状明显、痛苦较大的紧急、严重情况。
来源:新晚报、医学界
编辑:李丽娜
声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华商晨报征集新闻线索
如果您遇到突发事、感人事、新奇事、烦恼事,都可以拨打华商晨报新闻热线——96128,或关注华商晨报官方微信——hscb。
线索一经采用,有奖励哟!
点评扫一扫发现更多美食攻略申请入驻晔问仁医晔问仁医与医者面对面, 口述实录,弘扬医学界正能量。关注专栏更多文化{&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魏丽:没有降不下的血糖,只有改不掉的习性&,&author&:&tang-ye-47-44&,&content&:&\u003Cp\u003E魏丽,主任医师,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擅长肥胖、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诊治、甲亢及甲亢并突眼、甲状腺结节。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26多年,在肥胖、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亢、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以及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糖尿病前期、肥胖、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1999年留学于日本群马大学,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引进回国在本院内分泌科工作,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进行了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三项,上海市科委项目一项,上海市卫生局项目一项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专家门诊:每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六院东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采访 唐晔 编辑 王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采访笔记\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那血一下子就从病人口腔里喷出,直接喷到我脸上,糊了一脸,没人帮我擦,大家都在忙,我擦了一下糊住眼睛的血迹,继续抢救。”说起她做小医生时的一次半夜急救,她摇摇头,“病人还是没救过来,我想,任何医生彼时都很沮丧,眼看着生命流逝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东院执行主任魏丽,擅长肥胖、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治、月经失调、多囊卵巢综合症、甲亢及甲亢并突眼、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初想做外科。”她说,她津津乐道于实习期间的几台小手术,割阑尾,割包皮,手法麻利,打结飞快。但父母不同意,怕她手术台上累瘫了,于是她选择了内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在日本读博五年,从一个临床医生蜕变成研究型学者,知道怎样从细枝末节找到问题的根源,穷追不舍,环环相扣,她说,这是内分泌科医生的特性。“在日本,除了思维方式,生活习性都改了,不给别人添麻烦,反躬自省,服从规则和秩序,潜移默化影响了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六院内分泌科十年,又担任东院执行主任,她说自信心来自于不服输,“每年两万门诊量,什么状况都遇见过,用药因人而异,都带有自己的风格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说,没有降不下的血糖,我说,只有改不掉的习性。她笑了,说很对,说了老张的故事,反复叮嘱不能喝酒抽烟,老张听邻居说烟酒与糖尿病无碍,于是我行我素,结果,他不知道并发症是会夺人性命的,倒过来又来责怪医生。我知道,老张说的就是我们身边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想,这一定不是一个轻松的故事,身体带给我们欢愉,也会带给我们疼痛。我和你不同,就是因为“我的身体和你的身体不同”,人和人的差异,早已先于思想,经历和教养,铭写于身体之上,在这个意义上,身体比人生更能体现命运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门诊,科研,教学,社区宣教,哪一样都很重要,都不能丢掉。她坦言压力巨大,尤其现在还有行政职务,但她用电影缓解自己,躲在每周一场电影里吸足自己需要的氧气,来日再战。“其实,最爱的还是老电影,八十年代的《追捕》,看了又看,现在还找来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点头,这是我们的共同记忆,在高仓健,原田芳雄,中野良子塑造的人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坚持信仰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学医之路\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3年,魏丽出生在山西大同,10岁随父母调动工作到陕西司马迁的故乡,家在山上,每次去上学要来回六七里,山上山下来回跑。父亲做过厂里的赤脚医生,针灸草药,一辈子喜欢这个,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下了从医资格,父亲十分失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0年,魏丽填报高考志愿,父亲极力劝她报考医生,说女孩子做医生好,家里还有那么多医书,也算是一笔用的上的“资源”。就这样,魏丽报考了西安医科大学,走上从医之路,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心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问及最初是否喜欢医学,魏丽摇摇头。但这一代人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不抱怨时代,不抱怨安排,埋头苦干,“干一行爱一行”。进入大学后,解剖、组胚等大量内容需要背诵,她成绩优秀,但并不喜欢死记硬背。直到学到病理生理的时候,才开始真正喜欢上医学。“我喜欢逻辑推理,学到机理的时候,原来心脏是这样工作的,生理是这个样子,病理是那个样子,带有很强的逻辑性,这个时候兴趣变浓厚了,真正开始喜欢上医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五年后本科毕业,学校的前50名优秀毕业生可以留校,魏丽排名22位,自然是有机会的。她的动手能力极强,最初甚至希望做个外科大夫。“我作为家中的老大,什么事都要干,买菜打煤饼,东西坏了自己修理,这些动手能力在临床实习时就显现出来。”她跟着老师学习手术打结,一学就会,实习期间一个人主刀做了阑尾、疝气、包皮环切手术。“我当时喜欢外科,带我的医生也认为表现不错,可以留在外科。但是父亲不同意,认为一个女孩子将来做大手术体力跟不上,不适合发展,因此选择了内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6年,魏丽到了西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年轮转,先在急诊室呆了一年。在轮转期间,她发现内分泌科特别具有逻辑推理性,“要搞清楚激素的代谢情况才能分析出疾病,寻找蛛丝马迹,然后判断明了,像个破案的侦探,甚合我意,于是选择了内分泌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内分泌科工作了十几年,魏丽明显感到知识不够用,她在寻找自我突破的机会。1999年,医院有一个公派去日本进修的机会,就在那时考取了日本群马大学博士研究生,她去了一呆就是五年,顺利地拿了博士学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在日本眼界大开。日本的内分泌研究后来叫分子调节研究,导师60多岁,为人亲和,但是教起课来相当严肃,每天要求研究生阅读一篇学科相关的英文文献,魏丽的英语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当年没有电子辞典,借助医学大辞典书,学会阅读英文文献及搜索引擎。魏丽认为,在日本做医生也很辛苦。日本的医学制度是先留附属医院轮转2-3年,然后把一个医生派到乡下去做两三年的医生,然后再回来做专科工作2-3年,最后再分配到其他地方去。所以,日本的城乡医生水平差别并不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是个小国,但日本人非常有礼貌。比如前面有一个人在走路,后面一个人想要穿过去一定会是先道歉。社区的楼梯干干净净,几乎没有人乱扔垃圾,非常具有公民自觉性。而日本医院的查房制度跟中国类似,唯一不同的是医保局不定时来查医嘱,在这种压力下医生开每一个药都有依据,否则自己承担责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说,在日本留学最大的收获是以前没有研究思维,看到一件事知道该这么处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是如此处理。五年学到了很多,具有科研思维,遇到任何问题,想不通了,就去申请研究课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一个单纯的医生变成科研一体的医者,对自己的工作也更加热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没有降不下的血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4年,魏丽从日本回国,她笑着说自己当初应聘的时候查阅了资料,选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六院的内分泌科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六院总院的门诊量很大,对各种各样的糖尿病精准化的治疗是个很好的积累。平均一个医生一天的门诊量在100人左右,一个月工作22天,一年算下来算要看2万多个病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坦言,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发现医患关系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病人非常信任医生,无论做什么都是病人配合医生。但是现在医疗关系完全变了,医患相互怀疑。“做任何治疗前都要跟病人解释清楚,征得病人的同意,否则太容易出医疗纠纷。十年前只要对病人好就敢做,现在是先看一下法律是否支持自己。这些年和病人的沟通能力进步了不小,也懂得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给患者心理疏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现在科室里有一个熊猫血的病人,溶血性贫血、糖尿病和胃溃疡,全院会诊,吃了激素溃疡加重出血,不吃激素溶血性贫血加重。血液稀有配不上,治疗压力很大,家属给的压力也很大。面对这样的情况,她说自己从来不躲,躲是躲不过去的,只能迎着上,跟患者不停地沟通,告诉家属病情的严重性,但同时全院会诊,让病人和家属做好最坏的打算,“作为医生要尽全力救治,即使病人和家属都做好了坏的打算,也不能完全放松治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得刚到六院的时候,有一个高血压的病人,吃了五六年的高血压药,总不见效果,还经常下肢无力。刚回到国内就遇见这样的病人,让魏丽觉得很有挑战性。她给病人做了CT检查、血和24小时尿电解质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化验以及安体舒通实验,发现安体舒通很有效果,病人血压很快降下来,腿也有力气了。“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患者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此后这个病人一直吃这个药控制,还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这是到六院的第一个病人,印象深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一个糖尿病病人,在急诊室昏迷不醒,血糖高到测不出来。病人年纪大,夏天太热喝水少,加上吃了甜品,病情发作。血糖和渗透压都很高,高钠血症。“血糖高,渗透压高,高渗昏迷,按照指南要输入低渗,考虑病人年纪大,还有心脏病及还有腔梗,会承受不了,我想了个办法,插一根胃管,给病人灌温水,同时静脉补液输入胰岛素,这样让病人的渗透压自然降低。整整抢救了一天一夜,病人慢慢苏醒,恢复意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生死线把病人抢救回来早已是家常便饭,但也有抢救不回来的遗憾。她至今仍然记得还只是一个小医生的时候,夜间急诊,一个病人肝硬化大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从食道里直接出血,病人大口大口地喷血,血喷到她脸上,她抹了一把,顾不上自己,赶紧抢救。遗憾的是病人最后还是死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是她第一次独立面对病人死亡,没有人能帮她,心里是害怕的,被一种恐惧捕获。回家的路上,她心里空荡荡的,一直想着病人为什么救不活?反反复复地问,自己又答不上来,眼睁睁看着人就怎么没了,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无比失落,觉得做医生很失败,这一晚她和谁都没有说话。“医生最终要明白,很多病是无能为力,生和死都是生命的过程,医生能做的是尽力而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表示,最近在贾伟平院子的带领下,对浦东新区泥城镇40岁以上的18000人做糖尿病筛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为22%。为了惠民于当地,科室还开展了一个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项目,给1000患者建档并配一名护士专门管理。一个月一次宣教,定期举行糖尿病俱乐部下社区活动,发给大家免费的血糖测试卡,她也会到社区医院坐诊。调查发现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血糖高,很大程度是和生活习惯博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血糖高了以后的严重后果,觉得无所谓,还能吃能喝能睡,其实引发了很多并发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来的病人先问饮食,调整饮食,后面的治疗才有效果,也有顽固不灵的,死活不肯戒烟戒酒,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现在血糖达标率渐渐上来了,效果初见成效。我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有成就感,目前还没有降不下去的血糖,只有改不掉的习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口述实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什么样的医生才是一个好医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首先对病人负责。同样是查房,有没有仔细观察病人很重要,我常常说一定要查体,要动手,很多细节就在查体中发现。现在很多医生依赖检查手段,但是检查化验的结果是要花时间的,查体一下子就能捕捉到症状,提早预防。特别是重症病人,我建议每天都要查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对病人负责,再有就是提高自己。说起来已经有30年的从医经验,但经验是过去的,医学在不断发展。内科只是日新月异,国外很多新东西出来了,要了解研究,跟得上医学的发展,把最好的医疗方式及时给到病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用药特点是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判断。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来这的病人要么年纪大,要么有并发症,病情复杂,用药之前就要分清楚,同样一种药不一定能治疗同样一个病。个体化治疗,个体化用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最近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我特别想提高六院东院在内分泌诊疗的知名度,把医疗和服务水平保持与总院同质化的水平,在周边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扩大诊量。现在科室有7个医生,两个高级职称,未来还会进一步壮大队伍,希望科室和总院能够差异化发展,同质化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作为六院的分院科室,你们最近做了些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我们开展了糖尿病整合门诊。病人挂号后先诊断病情,然后营养师评餐,指出病人饮食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会有一个教育师,专门根据病人的作息生活,饮食习惯给出针对性指导。最后药师检查他目前吃的药,从用药的专业性给病人调配药物,以及吃药的注意方式等。这个门诊每个礼拜只有一次,一个病人一次2个小时左右。这个想法是从东京医院里学来的,一整套的服务流程,目前病人反馈效果不错,只是时间太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我们有没有办法预防糖尿病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直接死亡的不多,但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死亡非常多,例如我们常见的脑梗,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一半是日常生活习惯,一半是遗传。如果基因中有糖尿病遗传基因,是很容易诱发致病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在日本的学习,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学会研究型思维,知道如何去思考一个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看到一个症状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了科研、哲学的观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现在还阅读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阅读的,不过阅读的内容除了文献还是文献。最多晚上睡觉前看一些微信里的新闻,碎片化阅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现在会不会怀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我很怀念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也怀念在美国留学做博士后的一年,读书让我觉得很轻松,没有压力,无拘无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平时用什么方式给自己解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看电影,如果有时间一个礼拜看一次,从我家到电影院5分钟,很方便。不过最爱的还是老电影,八十年代的《追捕》,看了很多次,现在还找来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有没有想过,如果不做医生您会做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其实上大学的时候,我想做企业家,80年代市场经济浪潮袭来,我父亲后来当了厂长,耳濡目染,越发对企业感兴趣。能坚持下来做医生,一方面当然是对医学的热爱,另一方面是性格中不服输,什么都要努力做到最好,从读书到工作,一直争强好胜,一路就这么过来了。只要在岗位上,就闲不下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现在的门诊难约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很多病人说门诊太难约了,有的病人一次看完后下次可能就挂不到号了,只能加号。有时候给病人看完,开了化验单,会跟病人交代下个礼拜过来给你加号——总不能看病只看一半,检查结果出来了要等一个月才能挂上号,一个月后检查结果都不准确了,这不合理,就只能给病人加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觉得,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治病救人,用自己的医学知识解除病人痛苦。病人来看医生,心里有时候是在找寻一种依靠,我除了给病人诊治开药,也会跟病人开导开导,比如甲状腺结节,很多病人总怀疑自己是癌症,不得不三番五次同他们解释,人们现在普遍缺乏安全感。不管是用药物还是沟通,目的都是解决病人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有休假的时候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魏丽: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单位,回去就没有准点了,白天看病,查房,还有行政工作、研究生的论文修改、义诊等。我有公休假期,但是来医院十几年,只休息过一次。如果有时间休息,想去坐一次游轮,看看大海,体验不同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9:19:4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19:4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5fe0f0b20e7ea308ac9591f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陆志刚:无论如何,医生到老都要有一颗赤子之心&,&author&:&tang-ye-47-44&,&content&:&\u003Cp\u003E陆志刚,男,心内科主任医师,心血管教研组组长。卫计委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培训导师,美国心脏造影和介入协会专家会员(FSCAI)。现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心血管专病委员会冠脉介入组、中西医结合组组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病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脏介入质检中心检查专家,中国介入沙龙会员,CTO俱乐部会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擅长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衰、顽固性高血压、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擅长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采访 唐晔 编辑 文刃\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采访笔记\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是在上海广告教父邵隆图的家宴上,听到了他的故事,一次急性心梗的子夜抢救,他如神兵天降,患者愈后感激不已,却从此失联。几年后通过SMG找到他,相约在承载上海记忆的“新上海”照相馆见面,然后拍下这张合影。言者无意,我却记住了这个名字:陆志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见面时,你还能记起那个病人吗?”我问。“手术做完就忘了,赶紧回家睡觉,早上对老婆说,我晚上出去过了,她听了大吃一惊。这种情况太多,真的记不过来。”他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志刚,擅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衰、顽固性高血压、急性肺栓塞的诊治,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早有人说他是明星,以六院为拍摄地的《急诊室的故事》中,他是其中一集的主角,“病人心梗,要装支架,家属狐疑质问,进导管室,病人发生室颤,马上电击抢救,病人尚有知觉,大声惨叫,家属听见,拍窗大怒欲破门而入,千钧一发。”他说,什么都不顾了,没有犹豫,只管抢救病人,一走神,病人就没命了。“也不能怪家属,毕竟是亲人,性急起来表达方式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说,做医生二十多年,幸福感来自于真的就把无数病人救过来了,他说起第一次独立做支架的犹豫和后怕,恍如隔世。“十多年前,装支架并未普及,这种技术就是一张窗户纸,捅破就会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心内医生,他敢于用新药,尝试,自己摸索,不人云亦云。他的病人在帖子上留言都是,幸好陆主任收治了我。“我们的介入治疗数量不算最多,在上海排在七八位吧,但是病种最全,几乎什么病种都收治,尤其是复杂的,没得推,我们推了,那些附近的老百姓怎么办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许多次提到纯粹这个词,他想做一个纯粹的医者,庆幸除了临床,科研压力不算太大,“但还是要给自己指标,SCI文章有两年计划,还要带教,教学生病例讨论分析,一个个真实病例滚下来,能耐蹭蹭蹭见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说,人生最纯粹的是1980年代,那个时候,医生都被人尊重,医患关系很真诚。有时候他会怀旧,就在1980年代那些热血沸腾的片段中,满足而充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会心一笑,我的1980年代,也是如此纯粹,大街上流行喇叭裤,九寸黑白电视里是“万里长城永不倒”“浪奔浪流”,曾雪麟折戟“5.19”,中日围棋擂台赛,江铸久连下五城,直逼大竹英雄。那是个美好而纯粹的年代, 那时候还有海子,北岛,舒婷的诗歌,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很赞同,“无论如何,医生到老都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一个纯粹的安静的灵魂。”他说。\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寻找救命医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上海电视台曾有一个节目,叫做“大家帮侬忙”,将镜头对准小区弄堂,尽心竭力帮助大家释疑解难。一年多前,节目组收到了一封观众来信,信中说,想请大家帮忙寻找一个医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位观众在两三年前,太太忽然胸痛发作,被匆忙送到了最近的第八人民医院,确诊是突发心梗,需要转院,家属当即拦车直奔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的24小时急诊绿色通道,已经开通了十多年。当晚接到病人后,值班医生像往常一样,迅速通知手术医生,做术前检查。因为反应迅速,病人的情况完全符合手术时间窗,手术顺利完成,不久病人痊愈出院,一切如常。但是,究竟是哪位医生为患者实施的救命手术,家属一头雾水,也无从谢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于是,节目组根据观众信中的描述,来到了第六人民医院寻访,查了病历记录,才确定了当晚接到电话,马上开车到医院,轻车熟路做好了手术的,正是陆志刚主任。“对我来说,其实是家常便饭,实在记不得许多。”陆志刚笑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久,电视台约了双方在位于淮海路瑞金二路39号的“新人民照相馆”碰面,拍了一张极有意义的合影,记录了一段奇妙的缘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志刚,出生于1967年的上海,因为家里人从医,从小就在医院的环境里长大。等到他考大学时,毫无疑问,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医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了第二医科大学,陆志刚不同常人的天分开始展露出来,他记忆力超群,折磨着无数医学生的枯燥的背诵内容,一点都难不倒他,到瑞金医院做实习生时,有一次跟随主任查房,在主任头头是道地分析病情时,他没有现场做记录,被主任质疑后第二天凭借记忆和对病情的理解,写出了完整的查房记录,获得了主任的认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有天赋,但更要努力。毕业后经过一年多的内科轮转,陆志刚确定留在了心内科。当时很多同学对心内科存有恐惧——杂音很难听出来,而从乱七八糟的折线生成的心电图中找到某种规律、某种症状,就更加困难了,需要大量的练习。工作时间,学习巩固的机会不够多,陆志刚就去母亲所在的医院,跟着那些心内科医生听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刚到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没多久,陆志刚就遇到了一次遗憾。那位女病人得的是围产期的心肌病,生完了孩子,心功能极度衰弱。三四个月后,还是因全身器官衰竭走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一个生命在眼前逝去,“这个时候非常无助,面对这个年轻的母亲,我只能安慰,只能说谎。去世对她来说,可能是个解脱。这个病到现在,除了换心脏,也还是没办法解决,最近,我们又碰到类似病人了,已经过去了20年了,还是解决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病人命悬一线,甚至当家属都觉得没有指望的时候,陆志刚硬是顶住压力,将病人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这时候,他会格外欣慰。“我从手术室出来,看着家属们呆滞的表情,跟他们说,病人已经救下来了。家属当时就哭了,跪地感谢我们。这种场面,实在令人感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捅破窗户纸\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初到心内科轮转,只在普通病房呆了一个礼拜,陆志刚就被安排进了监护室。他很吃惊,跟组长说,换人吧,我刚来,啥都不懂,搞不定的。但是组长说,病人情况好坏总会判断吧?不会不要紧,发现情况去叫上级医生就好了。于是他就在监护室留了下来,经历了无数的历练,如今,他已经变成了被叫的那个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么多年来,陆志刚经历了PCI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手术在国内的起步阶段,从摸索阶段到成熟,遇到过无数的病人。他坦言,上世纪九十年代,医患关系还非常融洽,患者都愿意相信医生,但是这些年来,医患关系却在往令人担忧的方向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2年,支架手术刚开展不久,六院只有一台机器,当时陆志刚虽然可以操作支架手术了,但是都是在科主任殿后的情况下完成。一个周末下午,来了一个心梗病人,要做支架手术,但是不巧的是,唯一的那台机器坏了。值班的医生不知就里,告诉家属可以做,后来知道坏了又只好通知说不能做。家属就惹毛了:一会儿说可以,一会儿说不可以,是不是不想做,在忽悠我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志刚赶到,劝说安抚着家属,立即联系了中山医院,借用中山医院的机器进行手术。但是,当时主任不在上海,没有了老师保驾护航,他心里忐忑。所幸,最终过程有惊无险,手术顺利完成。这次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从此以后,面对复杂的支架手术,他再也不会寻找寄托,忐忑不安,“这就是一个医生的成长。”他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即使非常复杂的重病,现在他也会不急不慌,跟大家一起商量,他说,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六院的心内科病种非常齐全,心衰的病人,有些医院怕出事,我们会收进来。我们不怕科室指标完不成,实际上,我们的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好。”\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急诊室的故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急诊室故事》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急救纪实真人秀节目,其中一集的主人公,就是陆志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又是一个心梗的病人,在病情发作后被迅速送到了第六人民医院。当时完全符合治疗时间窗,医院马上安排了手术,值班医生和家属谈话,让家属在相关材料上签字。但是家属看着手里的文件上面密密麻麻的术语,,有些犹豫了,在给自己的朋友打了一通电话,反复确认了一些内容后,才下定决心签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手术过程中,意外发生,病人出现了室颤。陆志刚马上开始准备电击除颤。但是,抢救过程中的电击是来不及做镇痛麻醉的,所以病人会感到疼痛,哇哇直叫,声音穿透了走廊,传到手术室外面,家属听到,一时心情激动,下意识地拼命砸门,想要闯进手术室。“幸好玻璃还算结实,同时让同事把导管室的那道门关掉了。当时一心一意想把手术做下来,这时候如果害怕了,病人这条命就没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手术结束,家属愤怒地围攻医生,同事们对此非常灰心,都不想搭理他们,但是陆志刚作为手术医生,认真、耐心地跟家属解释了病情。交代完了之后,家属才稍微平静了一点。一场风波终于过去。陆志刚对这些家属的行为表示理解。“站在家属的角度,他们的确需要情绪的宣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一个前期的教育和沟通。如果之前的教育多一点,病人家属对此有所了解,可能就会更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口述实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六院心内科在上海处于什么水平?\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志刚:在上海中等偏上。我们的特色是“全”,每年的手术量一千多台,在上海排六七位,超高难度的手术也可以做,擅长危重病人抢救。我对科室的年青医生说,危重的病人,大家也不要怕,如果最后转危为安了,你就有提高了;如果看到重病人就绕着走,你就永远无法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的用药特点是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志刚:我非常谨慎,但是对新药也非常敢尝试。比如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心衰非常好,尤其是急性心梗以后的心衰。当时他们在做推广的时候,我有怀疑,也听到传言说使用后死亡率很高,并且这个药很贵,还不能医保。但是有一次,我尝试了一下,确实把病人救了回来。于是后来越用越多,现在这个药,已经成为我们治疗心梗以后心衰的首选用药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个江西的病人,突发心梗,当地医院已说不治。家属来问我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我就推荐了这个药。当晚家属从上海买了一支,乘火车赶回到江西,我在电话里告诉当地医生怎么用。第二天查房,病人已经活过来了,神奇的效果让当地的医生称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听说您定期给学生做病例讨论,讨论的内容是什么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志刚:我要求每一个到我科来轮转的同学,一定要经历病例讨论,本科生的底子一定要打好。讨论的时候,大家一起发表意见,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临床思路都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就实打实学会看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志刚:首先把病人眼下的问题解决了,其次是让病不要复发,所以不做预防不行。我们每个月有一次患者教育,我有时还去电台、电视台做心血管健康讲座——这非常重要,在抢救心梗病人的时候,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不遗余力做宣教,病人不到这个地步,不会去想,不会去听,尤其是中青年,根本不看电视,也没时间看电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怎么来预防心梗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志刚:我们的急诊心梗每年三百台左右。发生心梗的原因很多,生活条件好了,心梗反而频发。预防就是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但是这种教育落不到三四十岁的人身上。看电视、听广播不符合现代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以后我们要在微信里做一些科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推荐一下您认为合适的运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志刚:现在很多人跑步上瘾,我觉得没必要。如果从健身角度来说,每天保持一定的快步平路走就可以了。还有一种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就是游泳,我一个礼拜游泳一到两次,每次半个多小时,十几个来回。其实,运动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28:2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28:2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920e7ab9b2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2},&&:{&title&:&陈晓峰 | 每一台手术都应是完美的&,&author&:&tang-ye-47-44&,&content&:&\u003Ch1\u003E\u003Cb\u003E人 物 介 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内最早开展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人之一。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项、主持上海市科委重大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及参与完成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三项。近几年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杂志50余篇、国外杂志SCI收录30篇。主编及参与编写胸外科专著7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擅长胸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是肺癌、纵膈肿瘤、贲门癌、食管癌、肺结核的外科治疗;对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肺减容手术,气管、隆凸、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气管支气管成形术、肺动脉及支气管双袖式切除术有深入的研究。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很高的造诣。\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采访笔记\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从早上九点站到晚上九点,这台手术做了十多个小时,这一天没吃过一口饭,没喝过一口水,病人输血量超过1万cc。”几年以后,他还是愿意说起这台手术,一台他推不掉的手术,在外院已经动过四次刀,内部结构全都混乱了,谁都有理由拒绝,但是他说不出口,“一来,我是愿意挑战自己的,越是难的手术,越是兴奋;二来,他慕名而来,把我当做最后一根稻草,我不愿意辜负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华山医院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晓峰,擅长胸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是肺癌、气管肿瘤、纵膈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尤其是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是国内最早开展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人之一。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早期肺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肿瘤切除手术”是他的成名绝技。从肺科医院来华山医院掌旗,他没想到两年内把科室带到一个崭新高度,二十张病床的手术量在一千多台,他半天的门诊近100位。“既然来了华山,总希望科室能有神经外科这样的高度和地位,将来能有100张床位,十几位高级职称的医生,好好为华山的胸心外科正一正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的刀法学自华西医学院周清华教授,“极其严谨,极其自律,极其自信,他总是说,最完美的手术,就是眼下正在做的这一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医生不但要刀法好,还要有思想,是个心理学家,还是个谈判专家。”他坦言,有时候人心难测,几年前有医闹官司波及于他,病人家属不分青红皂白把连他在内几位教授一起送上被告席,并且纠结一帮学生来医院游行,这事让他耿耿于怀,“本来病人基础就很差了,医生不是神仙,死亡不是医生可以控制的,四位主任一起上阵抢救了,我们已经尽力,虽然遗憾,但问心无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很少有空闲时候,几乎没有双休日,偶然有假期,他居然会怅然若失,“我不像同行,比如爱好美食的方教授,我的生活挺无趣的,离开手术台,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也许去画画,笔墨山水,花鸟虫鱼,谁知道呢,早年喜爱,但穿上白袍,一切爱好都撂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问他: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你甘心吗?他笑了:你应该也有体会,你自己说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点头,在别人看来,我的工作是轻松自由的,人们总会夸大它的美好,忽视它的艰辛——要严格遵守每天练笔的习惯,再忙也保证每年看完上百本书,只是盼望在为数不多的时刻,那些天赋的灵感悄然出现,凝结成字句,氤氲成深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以继夜,昏天黑地,永不停息的自我怀疑,这是每个写作者必然要跨越的关卡。一旦在平凡里完成些许蜕变,更多的障碍也会呼啸而来。一旦落笔成文有成长、有共鸣,环伺的惶恐,最终会被由衷的愉悦取代。坚持一生,也心甘情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想,我的感触应该与他这样的外科医生,如出一辙。\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无影灯下快刀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他是无影灯下的战士,刀锋上的舞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施术麻利、动作稳健、不拖泥带水。他说,每台手术都应做得如女神般完美无瑕。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心外科主任陈晓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身为外科医生,手术乃看家本领,因施术时间短、手术精湛,陈晓峰得一“快刀手”的美誉。同行后辈更送其“一上手术台,手术即刻完美收官”的褒奖,其中包含了同行后辈们的敬仰与折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最快速度完成手术,此非一日之寒,“患者虽已全麻,身体却在承受切割之苦,在气血渐亏间顽强支撑。”如感同身受,陈晓峰以“缩短患者术中受苦时间”为目标、保证手术质量为前提,力求加快施术进程。制订目标看似简单,实现起来犹如一趟远征,需跋山涉水、越过困阻,才可登巅,触及云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手术技术出众,很多患者慕名而来。“许多别的医生认为不能开的刀,都推到我这里来。”他收治了很多疑难病例,80%获得成功救治。他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能因为困难就望而却步,“当你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手术,证明你已比别人前进了一大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陈晓峰率领的胸心外科团队,床均手术量为国内之首,其个人手术量每年1000有余。“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带动整个团队,早日将华山医院的胸心外科挤进全国重点学科行列。”团队在慢慢成长,看到团队日渐壮大,陈晓峰内心是欣喜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心驰神往医生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出生于山西长治,父母均为当地知名医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医生惯出夜诊。谁家夜里患疾,派人叩门,父母即遂随同应诊,周而复始。那时,年纪尚幼,只知父母工作忙碌,年长些许,他明白父母辛勤付出所蕴之深意:救死扶伤、着手成春。此番领悟,使得陈晓峰早早给自己定下奋斗的目标:同父母一样,悬壶济世、造福百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志向一立,兴奋告知,却遭父母强烈反对。孩子乃父母心头肉,自己辛苦足矣,只盼其成年工作稳定、生活安逸。但反对无效,高考恢复的第四年,陈晓峰坚定地在志愿表的每一栏内都填报了医科,目标既定,雷打不动。其终以高出同级生近40分的傲人成绩被山西医科大学录取,虽与首选的北京医科大学失之交臂,却也为自己开启了梦想之门,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跨出了强有力的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五年光景转瞬而过,到了毕业分配之际,带着幸运成为了实力雄厚、且颇有名气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当时山西省城外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前身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胸心外科的一名住院医生,从此正式踏上行医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胸心外科并非其首选,年轻气盛、体力好,自觉骨科才是其最好的归属地。但都说日久生情,伴随时间推移,陈晓峰日渐青睐外科专业。山西省地处太行山区,环境污染严重,人们普遍喜食腌制食品及烈酒,生活习惯较差。因此,罹患食管癌几率较其他地区偏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天都有三四台食管癌手术,几年下来,手术非常熟练,因为相同病例太多,想着本科时期没有好好钻研,既已踏入工作岗位,不能再碌碌无为、默默无闻,想拓宽眼界,增加外科知识,所以决心考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多方打听,陈晓峰最终被慕名已久的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普胸外科主任周清华收作为徒。几年勤奋刻苦,使其秉承了周教授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手术也日渐精湛。“周老师擅长肺部手术,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晚期肺癌治疗方法改进等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在周老师的熏陶下,陈晓峰快速成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今陈晓峰仍以周教授视为学习榜样。而身为科主任的他,也早已成为被榜样的那个人。手术之余带教年轻医生、授业解惑;休息之时,勤阅文献,获取学科的最新进展。医学得以发展,靠得就是医生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发现。\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腔镜技术领头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来到华山医院之前,陈晓峰曾在上海肺科医院任行政副主任。期间跟随国内胸外科前辈丁嘉安、童稳圃、徐志飞教授学习腔镜技术。十年前,患肺癌者以晚期多见,之后,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通过体检确诊出的肺癌病例,以早期或早中期为多。因肿瘤面积小,传统开放性手术创口大,所以以创伤小占优势的腔镜技术,在业内逐渐获得青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接触腔镜技术较早,2010年肺科医院已开展腔镜技术的手术治疗。此技术创伤小、对人体组织破坏少、术后疼痛度低、创口愈合快。但对医生的要求甚高,术中,医生看到的只是二维手术界面,方法是在体外采用长手柄手术器械操作,灵敏度及操作感低、发生差错率相比开放性手术高。因此,要做腔镜手术,必须掌握胸、肺部解剖层及病理知识,通过理解和熟记的方式来学习。因为之前有做大手术的经验,手术功底扎实,所以腔镜技术,我学得很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的腔镜技术在国内已是首屈一指。随着研究的深入,腔镜技术的开孔慢慢由最初的4孔操作逐渐减少为单操作孔,此项技术远超海外。为进一步推广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陈晓峰于今年主编出版《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手术图谱》,本书介绍了陈晓峰团队施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病例、肺叶肺段解剖、单操作孔肺叶肺段切除术的操作特点和手术步骤。首发当天,70多位来自国内各大医院的著名胸外科专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术业有专攻,陈晓峰做到了。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手术会不断优化,所以他要求团队不能自我松懈,凭着精益求精、稳扎稳打的学术态度,在外科领域勇往直前。\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口述实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还记得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台手术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一次机缘巧合,主任临遇急事,派我上任。因为山区,食管癌病例特别多,每天要跟3~4台食管癌手术,副手、拉钩轮番做,所以非常熟悉手术流程。但真正上场,内心还是十分紧张,就盼主任快点回来帮我,当然手术最终顺利完成。第二天查房,主任检查患者伤口,对我说手术做的非常好。被主任表扬那是相当兴奋的一件事,何况这是我独立完成的第一台手术,意义颇深。当天午饭,给自己多加了两个菜,算是自我鼓励。\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现在,您是以怎样的状态进行手术?\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稳扎稳打,不乱阵脚。全程比较轻松,不会特别紧张,手术时会定下心,不让自己手忙脚乱。所以,同事们都乐意跟我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身为科室主任,肩头责任重大,华山医院胸心外科慢慢崛起,期间您做了哪些相关工作?\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通过各渠道培养,储备实力雄厚的生力军、提高科室的科研水平,比如科室成员的学历提高、组织出国访学及学术交流、加强手术技术的培养等。之前华山的胸心外科实力相对偏弱,两年时间,经大家努力,我们科一举拿下两项国家科学自然基金、每年SCI出产量10篇有余;科室内部平均1~2周组织学科进展讨论会,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整个团队蒸蒸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身为科室带头人,势必要承担很多责任,您对此怎么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一旦临床出现问题,我会果断站出,保护手下的医护人员。因为我有这个能力来负责。不能因为一个小问题就让手下医生面临困境,否则今后没人敢从事医生了。作为他们的领头人,我要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快速成长。\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从医30年,有令您感动的患者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有的。一位老干部,患的是肺部疾病,来做手术。术后出院没多久特地来看我们,并提出要资助胸心外科100万元——老人家生活并不那么富裕,这是他的毕生积蓄。这一善举震惊整个科室。他说,住院期间亲眼所见医护人员的辛苦,所以同家人商议决心资助科室搞科研,造福更多的患者。而且老先生十分低调,死活不肯张扬,最后为了感谢老先生想举办感谢会,都被他婉拒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医患关系僵化的根源在哪?\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一是病人的不理解、二是无良媒体幕后的煽动、三是医疗消费化。目前,医疗自费项目占据很大一块,当人财两空时,可能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患者家属无处泄愤,很容易就将拳头落到医生身上;现在网络媒体发展很快,消息传播只在一秒间,哪里有医疗事件,立刻被曝光,而且矛头多指向院方,媒体是个公共平台,我们需要正能量的传播,而不是整天看打架吵闹。医生是人不是神,希望医患双方多份理解,一切就海阔天空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现在最想做什么事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把华山医院的胸心外科发展起来,位居国内前列。我擅长胸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是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此外,注重肺癌的早诊早治宣教工作。希望科室成员能在我的带领下,将胸心外科建设成符合时代进步、令患者信任的国内一流科室。\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空余时间您会做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喜欢慢跑、打网球、看书、画画,但现在太忙,基本没有空余时间。白天上班、晚上查阅文献、周末学术会议、出诊手术,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画画是我的特长,当初要是考美校的话,我现在肯定是位画家了。有时候出差,遇上飞机误点,会跑去机场书店买本书来消磨,比如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我很喜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医生的幸福感源自何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晓峰:当看到自己医治的病人痊愈出院,那是医生最大的幸福。还有就是得到病人的理解。医患双方相互信任、医疗氛围轻松舒适、医患关系平等和睦,这是每位医生极力期盼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采访\u002F唐晔 编辑\u002F卫岚旻\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9:36:5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36:5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fb76bea09a9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title&:&沙巍:我们面对的每个病人都是挑战&,&author&:&tang-ye-47-44&,&content&:&\u003Cbr\u003E\u003Cp\u003E沙巍,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结核病学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临床学组副组长,中国防痨协会青年理事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杂志》副主编。擅长于肺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支气管结核的介入治疗、复治肺结核病的治疗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治。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科研工作,主编和参编多部专业书籍,已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采访\u002F唐晔 编辑\u002F文刃\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采访笔记\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二十年,心是变硬了,实习医生时,看着青春年华的病人抢救无效,主任对家属说,人没了,家属嚎啕,我会跟着淌泪,我想我是不敢说出这句话的,而现在,我会说出这句话,说的很平静,因为前面做好了铺垫,我的背后是一样红了眼圈的小医生,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要浴火重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海肺科医院结核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沙巍,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肺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支气管结核的介入治疗、复治肺结核病的治疗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科室走廊的信息栏里贴满了感谢信,一大半写有她的名字,还有一句用滥的话,“终于见到传说中的沙主任。”全国各地肺结核病人都会辗转找上她,而上海的发病率是万分之二,她一人一年六千多人次的门诊量,早上的门诊通常要看到下午两三点,“很累,三十个病人已经极限,再看脑子就罢工了,加号都不行了。科室人手不够,临床医生少,每个人都满负荷,一个午饭只能吃十分钟。我们招不到外院的研究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招不到,她说外人看来,结核科是个高风险的科室,刚刚分配到科室的小医生开始还处处防范,将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现在学了她,开始貌似百毒不侵,大大咧咧,甚至有时忙碌得连口罩都忘记戴。“其实,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并不高“。”结核病患者的病原阳性率不高,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治疗的疗程很长,病菌突变后会产生耐药,,甚至有的病人会出现对所有抗结核药物全部耐药的情况。耐药结核病的出现,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她是乐观的,说当初选择这个科室,就是看中这个疾病将来的发现和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最轻松的时候,用她的话说是“过病人”,在不查房和不看门诊的时候,她坐在电脑前,病区一个个病人的指标和胸部影像数据看一遍,烂熟于心,“很享受这样的宁静,无人干扰,没有杂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喜欢看侦探小说,阿加莎的书都买齐了,占了整整一层书橱。高明的作者,是与读者来一次心理博弈,猜到结局,是一场狂欢。你不觉得,内科医生与推理家十分相似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心心念念的是,在远方有一亩田,有青山绿水,一锄一垄,种一些丝瓜,扁豆,青椒,葫芦,每天能看着这些种子从土壤里钻出来,长成自然的状态,“生命的美好俯拾皆是,但是,不可强求。人都有宿命,都有因果,而人类应该学会面对死亡。所以,如果病理检查出坏消息,我通常会直接与病人谈,他们未必如想象中的脆弱,也知道接下来该安排怎样的余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是一九九零年的应届生,这一年,德国柏林墙推倒,曼德拉被释放,辽宁队获得亚冠联赛冠军,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开张,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我想,很多事,很多人,在二十多年后的回忆里,是那么飘忽不定,而只有当初的信仰,却更加清晰,“踏进二医大门,我就只想做个纯粹的医者,怀仁济世,披肝沥胆。”她说。\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医路历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沙巍的老家在浙江,家里有人做医生,她一直觉得医生是非常适合女孩子的职业,很小就拿了一套玩具针筒玩耍,到处模拟给人打针。高考的时候,当年第二医科大学在浙江只招收两个名额,沙巍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七年制,全英文教学,在如此大的学习压力下,她坚持下来了,因为她的确非常喜欢做一名医生,分析病情,找到病因,进行治疗……整个过程就像侦探探案一样抽丝剥茧,循序渐进,让沙巍十分享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她在仁济医院实习,接触了很多病人,有的痊愈出院,有的遗憾离世。有一次遇到一个先天性黄疸的男孩子,17岁的年纪,就病重不治离开了。家属在病床旁痛哭,沙巍也在旁边跟着抹泪,她始终是个软心肠的人,即使是日后更加成熟稳重,处变不惊,有时看着年轻的病人离去,眼里还是会闪着晶莹的泪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硕士毕业后,沙巍被推荐到上海市肺科医院。这家医院,最初是在1930年代,医学专家、国立上海医学院颜福庆院长等人倡议募捐筹建的结核病院。浙江巨富叶澄衷之子叶子衡慨然捐其建造仅15年的私家花园作为院址,专门收治肺病病人。后来历经八十多年传承,发展至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住院医生的时光,是沙巍从医以来最轻松的一段经历。当时病人不多,节奏也不快,经常有结核病病人,一住院就是半年。沙巍不断成长着,各科室轮转,直到最终留在结核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十多年过去,沙巍觉得,其实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澜壮阔,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医生,一步一步稳稳走到现在。但是,身为结核二科主任,她身上的担子重了,再也没有过年轻时那样自由的闲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时间帮她留存了病人的友谊。她时常碰到有十几年前的病人,逢年过节打个电话过来问候,秋风起时,寄几只螃蟹给她吃。这种简简单单的幸福,是多年来最大的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人人都怕结核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结核病,古代称“肺痨”,最出名的病人莫过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以及鲁迅《药》中的华小栓。直到上世纪30年代链霉素发明之前,结核病都被视为绝症。据2009年WHO统计,每年世界上会有177万人死于结核病,而我国的结核病病死率约占总数的12.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众对于结核病的恐惧由来已久,但是身为结核病医生,沙巍不能害怕。当初她在医院里实习,路过结核科的时候,站在门口好奇地拉着里面的结核医生问:“你们不害怕吗?”“没什么可怕的,已经习惯了。”那位医生回答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际上,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杆菌,感染率并不高,从呼吸道进入肺部以后,是否会在肺部产生病变及产生病变后病变的大小和范围,与进入身体内的结核菌数量、毒力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强弱有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十多年来,沙巍早已习惯了在结核科的忙碌,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现在的大大咧咧,甚至有时候口罩都忘记了戴。“我们结核科每个病区八个医生,整个科室有四十个医生。大家都是身经百战,早就不怕了。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会从头到尾包得严严实实,过段时间就会慢慢习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时间不够,人不够。医生缺,非常缺,招人难,十分难。虽然肺科医院结核科享有盛名,福利也较好,但是听上去风险大,人人畏惧,从科室成立到现在,很少有毕业生主动选择结核科,报结核科读研的,几近于无,于是,沙巍一直招不到研究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肺科医院结核科的门诊量,是同类医院里最大的,每一年门诊病人有16万人次,住院病人有六千到八千。科室两百多张病床,永远不够用,病人越来越多,平均住院时间越来越短。每个医生都负责十多张病床,永远在加班,沙巍已经不记得上次正常下班是什么时候了。“我们每个病区八个医生,要管四十多个病人,每个人每个月接收的病例是八十多个。所有人都在奉献,还要写文章、做课题,太忙了,太忙了。所以很多其他的事情,我都自己干,不去麻烦他们。”\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每一个都是挑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004年,沙巍和读博士的同学聊天,现在世界上最热门的医学研究方向是什么?同学说,就是结核病。“结核病的致病机制是什么?到现在也只知道大概,但是从临床上去阻断它不发病,是无从下手的。一般的细菌、病毒感染两周就好了,结核的治愈非常漫长,还会有复发的风险。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会复发率?都是未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次谈话更激发了沙巍对结核病的兴趣,她意识到,虽然结核只是内科中一个小小的专科,但是它的传染性大。“解放前,我们国家十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是结核病,因为没有药,十痨九死,堪称绝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卡介苗的发明,是人类对抗结核杆菌的一大里程碑。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实,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死亡的有效率为78%。多年来,通过卡介苗接种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长一段时间内,结核病几乎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但是近年来,发病率又有所上升。“很多病人会问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这个病不是已经没有了吗?其实,现在环境有所变化,细菌是在不断变异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解释说,结核病虽然是传染病,但是它的易感性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大部分初次患病的病人,都很容易治好,但也有小部分是耐药性结核杆菌感染,很难治,或者极少部分病人不明原因,怎么治就是治不好。复发的耐药型结核病越来越多的是被传染,而不是自身潜伏结核杆菌引起的,所以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病人都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卫生习惯,千万不要随地吐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发布了《结核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初发、复发、耐药各型结核病,都有对应的成熟的治疗方案。但是肺科医院收治的,都是难治性的病人,他们在其他医院经过常规的治疗无效,辗转求医才来到这里,沙巍和她的同事们的工作就是,查明常规治疗无效的原因,进行进一步治疗。面对的每一个病人都是挑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口述实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平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非常繁忙,每个人都在加班,从来没有午休,午饭忙到下午一点左右才吃。我的专家门诊每周有三个半天,上午的门诊是早上8点半持续到下午3点,看到四十个病人左右;下午门诊从1点到5点半以后,看二三十个病人。这些病人,一半都是疑难病例,拿着一沓各类片子过来,我都要花二三十分钟时间去看。一年大概可以看五六千个病人。我这边出院的病人,复诊特别难挂号,我也实在没有办法。若是每天都加很多号,到最后我已经无法集中精力了,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平时我还有查房和外院的会诊,科室的管理,学术科研,自己的课题,带研究生,各种开会。每天晚上回家后,还要做PPT,看文献,写文章。不过我有个习惯,十一点钟准时上床睡觉了,否则第二天吃不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家里人会有怨言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他们不会因为我是结核病医生而排斥我,我女儿还经常来医院看我。\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什么时候最开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病人诊断明确了,我就非常开心。我遇到过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女病人,初次得结核病,但是第一次药敏结果是全部耐药。刚看到这个耐药报告的时候,我不相信,所以又花了四个月去诊断,第二次做药敏,等第二次的报告搞清楚了之后,才来治疗。她很坚强,自己也查过一点文献,知道这叫做“广泛耐药”。我告诉她,虽然广泛耐药的治愈率非常低,只有10%,但还可以试一试。结果服药两三个月以后,效果非常好。这个难治的病例,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我十分开心。做医生的成就感就在这里。\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现在什么时候比较轻松?\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我会每周花1到2个半天的时间,在电脑上,把我的病人过一遍——看他们的化验报告,CT,病情最新进展,这个时候比较轻松。看完以后,我会告诉科室其他医生该怎么做。2011年去美国做访问学者,进修一年,以及去德国的三个月,也很轻松。在那里,我了解了美国人搞科研的思路和实验室运作的方式。美国人特别放松,他们整个实验室可以两年出一篇大文章,从来不加班,我在那边周末加班做研究,他们不能理解,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注重的是思路和想法,所以很重视每周的汇报交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有经历过什么遗憾的事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有一个男孩子,二十多岁,单亲妈妈,是复发的耐药结核病,病情较重,病灶很多。我给他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有一段时间好转了,但是这个孩子吃药没有规律,治疗期间甚至去了趟西藏。回来已经开始多器官衰竭,最终没有救回来。他是他妈妈全部的希望,就这样不顾惜自己,没有了生命。这是特别遗憾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如果有空闲时间,想去做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我喜欢种菜,我们老家的房子旁边有空地,我种了很多菜,丝瓜,黄瓜,土豆等。我比较喜欢农村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的性格是什么样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他们觉得我像男孩子,比较大气,大大咧咧,干脆利落,不撒娇。所以我不怕结核。人的一生,健康最重要,但也不能强求。最近有位朋友才三十几岁,因肺癌去世,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命中注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比较喜欢跟病人本人交流,而不是家属。我希望病人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打算,得了病,能治就治,不能治就安排好剩下的日子。如果我有一天患了病,我也希望这样。但是受现状的限制,有时候只能和家属说。\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还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我在等飞机的时候,会用kindle读书。我喜欢侦探小说,收藏了一个书橱阿加莎o克里斯蒂的探案集。也喜欢侦探悬疑的美剧,边看边猜,最后看结果是不是相符。\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唐晔:您觉得,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巍:治病救人。我跟同事讨论过,究竟是人在先,还是病在先?他们认为是人在先,但是我还是觉得,要先看病,把病和人剥离开。患者来看病,我首先关心他是什么病,而不是关心他的身世、背景、人品。了解这个人,了解一些他的经历,那是之后的事了。\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4:59:1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59:1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ba5289b60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3},&&:{&title&:&俞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希望成为一名医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