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xba a1ap用英语怎么说

港普用英语怎么说_百度知道
港普用英语怎么说
我有更好的答案
(普遍; 全面) general港普的英文翻译 Gangpu 普
(姓氏) a surname,给你取个普普通通的安或艾丽斯的名字呢?Why couldn'
[例句]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
采纳率:98%
来自团队:
港普英文翻译Gangpu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1索尼4单元旗舰动铁耳塞首测&&& 当我们把HiFi的目光集中在欧美品牌的时候,似乎却忘记了曾经陪伴我们多年的一个品牌——索尼。作为老牌的音频品牌,索尼不仅改写了音频历史,同时在耳机领域里也是前辈级的人物。E888、E868、R10这些经典的型号仍然是许多耳机发烧友最甜美的回忆。不过,索尼剑走偏锋的调音风格在近两年中并没有在发烧圈子里引起共鸣,导致在一段时间里远离了人们视线。
&&& 日,索尼在北京Sonystyle体验中心发布了全新XBA动铁耳塞系列。资深烧友一定不会对XBA动铁系列感到陌生。早在去年索尼曾经发布过第一代XBA系列,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中国大陆正式销售。此次发布的是XBA第二代:、、、0,分别对应单单元、双单元、三单元和四单元动铁耳塞。
&&& 我们今天的评测主角是XBA系列的旗舰型号,4单元配置是目前市面上非定制单元的最高单元数量。和其他品牌的动铁耳塞不同,采用的是全屏单元+低音单元+超重低音单元+高音单元的组合,每一个单元均有索尼自主研发及生产,没有使用复合单元,也没有购买娄氏单元,目的性很强。
日系反击 索尼4单元旗舰动铁耳塞首测
&&& 参数部分,0灵敏度102dB,频率响应范围高达3-28000Hz,不得不说索尼想再一次挑战最宽频率响应范围,参数上足够猛,但……这仅是一个数值,真正的声音还需要去听。下面,我将对索尼0进行深度评测,日系品牌能否重振高端耳塞市场呢?答案在本文中揭晓。
索尼XBA-40耳塞售价:2299元
2索尼动铁技术的优势
● 索尼为什么会选择动铁单元技术
&&& 众所周知,索尼是忠实的动圈技术支持者,在众多品牌大军加入动铁阵营时,索尼依然坚持EX系列的动圈研发。直到去年索尼意识到了动铁技术的优势所在。据研发部高层透露,“传统的动圈EX系列是针对监听风格的产品,XBA动铁则更适合音乐路线。”很显然这种说法与我们之前了解的动圈乐感与动铁细节的理论相反。其实,这是由于索尼的动铁单元是自主研发的,他有自己的风格。
索尼动铁单元内部结构(图片来源索尼台湾官网)
● 全自主研发的动铁耳塞
&&& 目前市面上的动铁耳塞均采用Knowles娄氏单元,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调音。娄氏单元的优势在于细节表现力充分,毕竟是助听器出身,但乐感上一直困扰着厂商。索尼动铁单元从研发开始就是以乐感为基础,本身在结构上也与娄氏单元不同。
● 内外双层外壳结构
&&& 为了降低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振动影响及外部的听诊器效应,索尼0采用了双层外壳设计。内层使用液晶聚合物,外层采用特殊ABS塑料材质,根据官方描述此举可以提升声音的纯度以及高频的表现。
结构(图片来源于索尼台湾官网)
锯齿形导线
● 锯齿形导线
&&& 线材缠绕是用户最反感的问题,索尼XBA-40采用的锯齿形导线从根本上降低了缠绕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入耳式耳塞当中,线材的碰撞还会引发听诊器效应。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索尼XBA-40的锯齿形导线的确有效果,线材的摩擦声几乎感受不到,无需线夹也可以正常使用。
3称得上旗舰但不算奢华的包装
&&& 索尼0包装风格不用过多描述,标准的索尼旗舰范,从EX1000的包装上我们就已经体会到了索尼对于黑色的使用,非常的沉稳,并且内藏的为抽拉式。日系品牌在包装上下的功夫值得欧美品牌学习。
索尼XBA-40包装风格
索尼XBA-40包装细节
索尼XBA-40包装细节
索尼XBA-40包装细节
&&& 或许是价格上的考虑,2299元的XBA-40的包装可以算是豪华但谈不上奢华,与之前索尼对待旗舰的态度看,XBA-40还是略显保守了(也就是盒子的复杂程度不够)。
4索尼XBA-40外观特写
&&& 索尼0耳塞外壳为塑料材质,且由于4单元的缘故,这款耳塞的体积算比较大的。不过从造型上看,工程师通过一定的设计感将耳塞的外观调整的很舒适。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正常佩戴方式而非我们常见的反戴方式,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索尼XBA-40动铁耳塞
索尼XBA-40动铁耳塞
腔体真的很大
索尼XBA-40动铁耳塞
索尼XBA-40动铁耳塞
索尼XBA-40动铁耳塞
&&& 根据耳塞的外壳造型我们可以了解到中间突起的部分为两个低频单元,纵向突起为全频单元和高频单元,的导管同样为塑料材质。需要注意的是,索尼XBA-40系列不能换线,这一点也是意料之中,日系品牌喜欢一步到位的感觉。
5贴心的防缠绕线材
&&& 索尼0的线材为扁平线,加之锯齿形的表面,双重措施保证线材不易缠绕,同时线材在摩擦时也不会出现听诊器效应。插头部分处理的相当精致,同样为塑料包裹但经过了高管工艺之后,看起来如同金属般细腻。
索尼XBA-40动铁耳塞插头
索尼XBA-40动铁耳塞插头
索尼XBA-40动铁耳塞防缠绕现场
索尼XBA-40动铁耳塞线材
索尼XBA-40动铁耳塞配件
&&& 此次XBA-40上的配件在索尼产品线中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一个精致的皮包加上10对不同尺寸和隔音效果耳套,算不上奢华,但足够实用。佩戴方面,耳塞虽然属于正戴,由于体积还是比较大,对于耳洞较深的人来说,腔体部分会阻碍导管的插入,这一点还希望官方推出更长的耳套来解决。
6D50和MD-RH1双测试平台
&&& 测试平台方面,我们选择两款索尼自家的来搭配XBA-40。一款是索尼PCM-D50,代表着大推力的前端;另一款则是索尼MD-RH1,代表小推力的前端。整个音质测试仍是以大推力的D50为主,MD只是测试小推力下能推出XBA-40几成功力。
索尼MD-RH1测试平台
索尼PCM-D50测试平台
测试曲目介绍
&&& 测试曲目方面,我们继续采用一直以来使用的专用试音碟,测试曲目包括流行、古典、人声等方面。
7震撼的低频&特立独行的声音
&&& 虽然人们认为上一代的XBA系列并不完美,但我仍然抱着一颗期望的心来看待XBA-40。根据索尼工程师所讲,XBA系列的调音过程是基于不同年代的流行音乐风格,每个年代的音乐对于低频的要求也是不同的,2000以后,用户对低频的下潜及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在XBA-40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专属的超重低音单元。我们的评测也会从流行音乐开始。
&&& 猛!很猛!非常猛!索尼XBA-40的低频已经做到了完美,就下潜的能量感来说,这种力度在目前非定制耳塞当中无人能及。首先低频的下潜结实有力,这种有力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一记重拳打到听者心里。然而,以往的耳塞在发出如此猛的低频之后会有比较浑浊的量感。XBA-40将量感和速度感控制的相当到位,量感不会影响到中频的解析,较快的速度让低频收放自如。
&&& 和UE系列的味道不一样,XBA-40的低频反而有一些动圈的味道,没有UE那种生硬的感觉。不得不说,XBA-40的超重低音单元实力不凡。以上只是XBA-40在鼓声的表现,让我们再来看看中低频的人声,此时的XBA-40却又没有那么猛,将人声从低频中提高的了一个层次,与乐器之间保持距离。就低频部分而言,XBA-40为日系品牌赢回了荣誉。
索尼XBA-40耳塞
&&& 回归到中频人声部分,XBA-40的人声位置稍近,算不上吃进头里但是属于索尼比较喜欢的类型。近的好处在于可以给人声很大的一个舞台,人声在这款耳塞上会进行一定的突出,同时声音的棱角感比较明显,有一些锐化的痕迹,动铁的感觉在此时出现了。然而,解析力上XBA又没有那么犀利,似乎调音者在刻意绕开什么,也许是……与欧美动铁拉开距离,走自己的风格。
&&& 得益于4单元的优势,在诠释人声的时候没有丢掉乐器部分的细节,整个空间感营造的非常好,乐器与演唱者之间的距离拿捏到位。横向音场要强于纵向,属于椭圆形的形状,空间感平面要大于立体。
索尼XBA-40耳塞
&&& 古典音乐部分,索尼XBA-40的高频很亮但在古典音乐部分来说,感觉还是有了一定的染色,这种染色带来的并不是某一个频道或细节不到位,而是味道上有些不太适合大编制的古典音乐。索尼XBA-40能够将每一个乐器表现的很出彩,但在整体的瞬态上就显得弱一些,缺乏那种交响乐的气势和平均的定位感。
&&& 差点忘了小推力的MD平台,换成MD之后XBA-40的素质还是存在的,只是感觉空间上小了一圈,但绝对不是不能听,声音的细节和三频仍在。如果是在没有好的前端,小推力的精致前端也可以,但仅限于出色的。一般的手机是很难驾驭的。
8动圈阵营即将衰落?
&&& 经过了前面的评测,相信大家已经对这款耳塞有了初步的了解,作为索尼新款4单元动铁旗舰,想必许多用户还对他存在疑惑。有了索尼的加入……未来动铁大战将愈演愈烈。
● 4单元动铁大战一触即发
&&& Westone、罗技UE、索尼和即将推出4单元的舒尔,这些厂商从三单元动铁、动圈时代就是老对手,如今索尼加入到动铁阵营之后,未来市场上马上就会出现4单元动铁耳塞大战的场景。我们不仅感叹HiFi耳塞技术发展之快,早些年还停留在3单元的时候,人们已经认为3单元足以。谁曾想过,单元大战还是来了。目前肯定的是,2013年非定制耳塞将是4单元的天下。
● 单元数量大战什么时候是个头?
&&& 从单单元到4单元,甚至在未来5、6单元也只是时间问题。厂商如此偏爱添加单元数量是有原因的,首先动铁单元的体积很小,放下多个单元不成问题,同时在调音方面动铁的难度和动圈相比也要小很多。但一味的增加单元数量的效果已不再明显。以3单元为例,4单元并没有在声音上大幅度的超越3单元,反而衬托出了不少高性价比3单元耳塞。单元数量目前来看市场噱头要大于本身的音质,厂商应当在分频以及声音调校上多下功夫,像ER4、等耳塞,并没有那么多的单元,甚至是动圈技术也能出不错的声音。
索尼XBA-40耳塞包装
● 动圈阵营即将衰落?
&&& 有人说,连索尼都加入到了动铁阵营,动圈阵营真的快保不住了!实际上,据我们所知,索尼的EX系列仍在研发,只是目前已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想再往上提升是相当困难的,毕竟不能堆单元嘛!不过我们认为动圈技术在耳塞领域不会消亡,动铁技术就好比涡轮增压,目前是不错的趋势,但作为自然吸气发动机阵营,动圈仍有它的空间,并且两者无法互相替代。不过大排量自然吸气与增压技术结合的成功例子也有,你懂得。
写在最后:
&&&&索尼XBA-40是一款值得入手的耳塞,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流行音乐或者人声音乐的用户来说,索尼为这些听者精心调校的专属他们的声音。可喜的是,全面自主研发的XBA-40没有走美系品牌的道路,而是将自己的风格延续下去,或许用户接受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当你面对千篇一律的美系动铁之后,你绝对会想要一副XBA-40。
索尼XBA-40耳塞售价:2299元
9索尼XBA-4详细参数
产品类型 佩戴方式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一加一等于二,但未大于二,SONY XBA-A1AP 细分享丨数字尾巴
一个动圈、一个动铁,1+1,XBA-A1AP要如何演绎这条算式,而算式的右边到底等于多少,是大于2还是等于1,这将是我希望从听感上得出的结论。
在写之前,看了Boss给PHA-1A写的POST之后再玩这副XBA-A1AP,会有种特别的想法:作为一名大喊“All Hail Sony”的异信徒,这次也想跳出自己F880的圈子,去尝试其他的设备与之配合,看看会有哪些惊喜或者新式的火花出现。
首先,客套或者官方的话还是要说说的,相信各大索粉或者关注音频圈的玩家们也都听说过XBA-H系列一门三杰所创下的辉煌,由H1到H3一步步从动铁进化到圈铁、加入Hi-Res等等,至今再回味也匿藏着当年的那份激动在内啊。而在上年,索尼运用现在的技术将这一门三杰重新塑造,并且冠以XBA-A系列的名字重新面世,XBA-A2、XBA-A3也同时加入了Hi-Res豪华午餐的队列,而XBA-A1AP,应上了索尼今年将高质量音乐播放能力与通话结合的大潮流,依然留在了中端入门级的战线上。
作为一位从XBA-10、XBA-100再到XBA-A1AP的用户来说,最不必担心的就是配件的配备了。无论是入门级别的产品还是像Z5、A3这样的旗舰之作,只要跟XBA带上关系的,在Boxart和配件方面都不会让你失望的,这次A1AP也如是,收纳包、绕线器还有两大套大中小Size的胶塞,这样的配置也足够了,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了。
作为XBA-A的一子,采用的当然都是与XBA-A系列一样的造型,在左右边的识别标识、标识的刻画都是一贯的索尼元素在内。
XBA-A1AP混合式双位驱动单元系统包括一个9mm动圈驱动单元和单元动铁驱动单元。系统能重现清晰流畅的声音和动态低音。对称式电枢和直接驱动结构能提升机械振动的线性,呈现清晰的中频与高频声音;用上了新式的防震腔体与驱动单元相结合,动态驱动单元和正面腔体的融合能缩小尺寸,提升配戴的舒适性,带上之后稳定性较高,不会随意脱落,但是听诊器效应和之前所使用的XBA-100相比虽然有所减弱,但依然较为的明显,虽然这样会有些奇葩,不过绕着耳朵带的话,还是会舒缓不少的。
既然同样名为AP,那这款XBA-A1AP也是支持iOS、iPod还有Android的线控操作还有通话功能的。但很可惜的是,XBA-A系列这一门三杰,XBA-A1不管是现在的AP版还是之前昙花一现的XBA-A1,都不像A2、A3那样支持换线,所以之前索尼提到的与PHA-3联动的左右声道分离以及升级线,XBA-A1系列是不能享受了,是在有点可惜。
当然,XBA-A1AP所用的线材设置也并不马虎,采用OFC线材以及L 形镀金4 芯迷你插头保证传输;使用面条和锯齿纹理结构的线条,在防止扯断、打结、缠线等方面减少了佩戴时的困扰,的确这些都做的相当的不错了。只是不可换线,减少了XBA-A1AP的扩展属性,包括不可左右分离声道的PHA-3兼容线和改成PCOCC的升级线这些都不能体验,但是XBA-A1AP仅仅定义在便携和上手即用的产品来说,没有也不足为过。
而跟另外两位的重点区别在于,
XBA-A1AP并不属于Hi-Res的大家庭里面,缺乏这个豪华午餐小金标的认证的他,再加上自带AP的多方兼容通话以及线控属性,让XBA-A1以及XBA-A1AP安心停留在更多简单的前端设备上服务,其中亦包括了iPhone。
那么,今天的听感部分我也不再捣鼓那台饱经沧桑的F880了(笑),也并不需要Hi-Res FLAC格式的OST填妥的XBA-A1AP,用更为简单直接的设备以及云音乐所带来的听感体验可能更为万用,适应于各种的场景。
声音方面,XBA-A1AP动圈和动铁交融出所表现的效果听起来十分的不错;声音位置感很准确,环绕营造出来的感觉很好;高频的表现、声音的分离度、解析力都属于上等的水平;人声并不算是太过于突出,当然也不会因高频突出而出现的齿音,即便前端是iPhone或者是iPod;低频方面,下潜的量、整个的低音环境略微地有些不足,整体的声音倾向是属于偏冷;
而对于Hi-Res转成的ALAC格式的OST来说,尽管声音的定位还有并没有丝毫的声场挤压的感觉,但是要还原泽野弘之作品中所营造出来的宏伟感要还原,还有些欠奉,但是要抓住其中的细节、还有乐器的分离还是没有半点的迟疑的;敲击低频富有弹性、准确、点到即止。
而在云音乐方面,由于个人的倾向都是流连在华语流行上,这些类型的曲目要让XBA-A1AP去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的轻松,即便是附带着24Ω的阻抗。笔记本当然不在话下,即便是用手机直推,XBA-A1AP自身的声音还原能力以及均衡、清晰、明亮的声音风格要播放较为平常的曲目,表现力也十分地不错的。
但是假如对声音要求或者在曲目上会有更为广泛的需求的话,加入耳放等采用捆绑这样的解决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加入耳放之后,XBA-A1AP的声音的确会更为松弛,不再像之前拘束,应付起来会更加地自如;不仅仅是iPod,手机同样也能加入捆绑的行列,但是这样的话AP的功效就失去了,交互也不会像直推的方便,还有增加的体积等等,XBA-A1AP原本就是定位在便携上,这样的加入虽然不能算本末倒置,但是还是有点折腾啦。
而之前提到的等式,XBA-A1AP所给我的答案是
“1+1=1,但并没有大于2”
没错,XBA-A1AP的两个单元的确能够很好地融合,所表现出来也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整合完成的整体的一样;但是,在这里,我也没有得到太多的惊喜;还有索尼孤立了这个XBA-A系列的其中一子,不可换线的同时也并没入选Hi-Res的正式军,所以希望1+1>2成立,也有些渺茫。
总结而言,XBA-A1AP的确属于靓声之人,其动圈动铁的结合可以说做得相当的完好,调和方面亦有相当高的完成度,较为均衡的表现力和风格能够适应多种风格的音乐,有广泛的适应性。
还记得,索尼上一款被极力推荐的随身耳塞MDR-EX650红极一时,但当时因为声音倾向的问题我选择了XBA-10并且使用至今,而对于iPhone,作为懒人也是一直用Earpod来侍候着。而到了今天,当用上XBA-A1AP再去搭配iPhone或者iPod的时候,也开始有种脱不下的黏耳感了,索尼作为苹果的音频解决方案一直都做得很完美,无论是入门还是加入PHA-1A+A3的组合甚至更为强大的组合也是(啊哈哈哈)。
如果说,你让我对XBA-A1AP立下一个态度的话,那将会是一款我见友必推的随身耳塞产品,同时也是在这炎热的夏天中,使我放下MDR-ZX系列的唯一安心的理由。
OK,今天的POST就到这里,感谢认真阅读和留下支持、分享想法的你,感谢!
快给朋友分享吧!
请先登录再评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悄悄任性一下,索尼耳机XBA-300体验
不知不觉索尼的XBA系列的纯动铁耳机就已经更新了第三代了,相比圈铁混合的A系列的高调,XBA-300来得可谓是悄无声息,这种偷偷把东西拿出来的感觉就像笔者当年第一次学做饭,做了一盘子自己都不确定好不好吃的东西,默默地端到父母面前等待着评判,但是比较不同的是,XBA-300都是第三代产品了。
说实话笔者在拿到XBA-300的时候已经忘却了XBA-30和XBA-3是怎么样的声音了,不过这其实也是个好事,若是放下之前对这个耳机的印象,用新的眼光来看它,似乎也是更加符合公正客观的原则,只不过音乐这种用于讨好人主观感受的东西和相机的拍照不一样,说一台相机拍照如何,可以放大看细节,可以对比原图看色彩还原准确度,可以测得出宽容度等等,虽说现在拍照片没有不后期处理的,但是依旧不会有人敢去轻视那些最基本的参数。
音乐则不太一样了,虽然音乐也有频响范围、信噪比等等指标,但是对于一条耳机来说,优秀出众的素质不一定是好听的,调音会更为重要,并且每个人的耳朵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敏感度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应该就是耳机被称为“玄学”的原因吧。
回到XBA-300上,其实它是一款有点“任性”的耳机,索尼自从开发出自己的动铁单元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动铁耳机和圈铁耳机更新的频率奋起直追自家的微单部门,以至于近几年笔者经常会有“我靠怎么索尼又出新品了”的感觉,这新品发布频率简直和门户网站上面那个天天被唱衰要倒闭的公司根本不配套呀。
曾经在之前ZX100的体验文之中,顺便让XBA-300露了个脸,作为同期发布的两款产品,ZX100和XBA-300还算是基本搭调的,不过说实话,XBA-300和ZX100并不是最好的组合,至少相对来说。
为什么呢,因为XBA-300同样也是个暖声属性非常明显的塞子,搭配ZX100的时候感觉甚至是很“肉”,感觉就像笔者朋友家里的一台03年左右的老别克一般,行驶的时候会有点和路面隔绝的感觉,只有比较明显的震动会比较轻微地经过厚厚的轮胎、松软的悬挂以及柔软的座椅传递到乘客的屁股,而这样的一台车虽然坐着跑高速是颇舒服,但是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则是晃得像一艘船一般令人不安。
当然了,XBA-300对于声音的传递远远没有老别克那么夸张,XBA-300在搭配一个声音比较清淡的前端的时候,比如在鸡血模式下的ZX1,对于声音细节的表达比较像最老款的马自达6,把声音的细节通过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传达到用户的耳朵之中,XBA-300并不会遇到声音的每一个细节的时候都大惊小怪,正如路面上的一条接缝一般,反正“嘭”一声就干净利落地过去了,动作并不会拖泥带水,细节量不少。
不过XBA-300上面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其实是人声,甚至说还蛮明显的,不论是男声还是女声,老的还是少的,XBA-300的人声渲染会存在明显的“老化”的感觉,人声的年龄感被过分地凸出了,当然在渲染本身声音就具有明显沧桑感歌手的声音的时候,XBA-300这个做法是OK的,但是将所有人声都这么渲染,那就不太对了,这个问题在鸡血模式的ZX1上并不突出,但是在和ZX100搭配的时候人声的老化现象就特别明显,所以说,由于XBA-300的这个特性,还是适合搭配更清淡一点的前端咯。
除了老化的人声之外,XBA-300的人声距离感也相当明显,和TITAN 5那种贴耳的人声不同,XBA-300的人声被安排在了低频后面,有些时候甚至有些远,
[attach]139387[/attach]
说完了最明显的缺点,接下来还是继续说特点吧,就和索尼以前的纯动铁一样,XBA-300还是很有“圈”味的动铁耳机,主要表现就是低频,在前端推力充沛的前提下,XBA-300的低频能够潜得比较深,甚至在ZX100和ZX1上低频的下潜都不够水平,直到ZX2上才有优秀的低频下潜,XBA-300的低频只要下去了,就还是能够有拳拳到肉的感觉的,不过说到底还是动铁的天生设定,XBA-300的低频虽然回收很快但是弹性却有些硬,不过在动铁耳机之中也当属优秀水准了,量感比较多,甚至多到了偶尔会掩盖掉人声的地步,听DJ音乐倒是挺过瘾,只不过说到底,笔者还是有些喜欢人声靠前的耳机。
至于高频,就是XBA-300“铁味”最明显的部分了,那种动铁耳机特有的高频感觉一耳朵下去感觉相当明显,即便是XBA-300的高频有明显的压暗痕迹,甚至说索尼的工程师有点刻意地去在XBA-300上调出动圈的味道来的感觉,不过说实话,索尼这么干的手段其实还是有点不够老道,不如W4R那种暗的比较自然的高频,高频压暗的痕迹加上细碎的高频细节终究还是有点轻微的违和感,听传统的器乐的时候,这个违和感就比较明显,但是在电子乐的高频之中,反而就是微不足道的问题了,许多ACG也同样道理。
说到底,XBA-300是一条很复杂的耳塞,复杂到笔者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它,所以想了半天,终究在标题之中放进了“任性”二字,很简单,因为XBA-300给笔者的感觉就是“任性”,就像索尼的工程师被允许对产品进行任何的修改那种任性,XBA-300很任性的将低频量加多,将人声渲染得老道,很任性去压暗高频,就像每个人学生时代之中都会遇到的那种很任性的同学一般,他们也许成绩好也许成绩不好。
任性是坏事吗?
严格来说并不算,说起任性,恐怕没有耳机厂家比铁三角更加任性,EM7、ESW9就是铁证,在耳挂式耳机近乎绝迹的时候铁三角任性地接着做做耳挂式耳机,然后又任性地调出了难以驾驭却又极其有特点的声音,但是这依旧不妨碍它们成为许多人心目之中的好耳机,或者许多人心目之中的“女王”。
话题再回到XBA-300之上,XBA-300的任性程度其实并不高,因为它在搭配不偏科的前端的时候,总体的声音是并不偏科的,DJ表现最优,男声流行次之,女声和ACG再跟着,即便是表现排行最后的弦乐也是能听,当然这要求前端有足够的推力和比较均衡的声音取向,若是和ZX100搭配,暖声属性就太过明显,能够讨好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所以到最后,XBA-300给笔者的感觉终究是太复杂了,不过至少它听着是比较舒服的,对于流行乃至泛流行的整体都有良好的听感,解析力颇好,甚至能够应对一些小编制,杂食程度也OK,也许这就足够了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RC_Wong 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ZAEKE|知客、让数码更懂你您的位置:
低频大气中频不足 索尼XBA-Z5耳机体验
之前体验索尼的高解析度音频旗舰大耳MDR-Z7的时候,它优秀又均衡的特点让我们印象深刻,同一系列的Z5也是Hi-Res系列的东西,而且除此之外Z5还是索尼的第二代圈铁混合单元非定制入耳式耳机的旗舰,那么问题来了:Z5会是一款成熟的作品吗?
好吧,其实Z5不算是新产品了,上市了好一段时间,然后我们拿到这条耳机前前后后也有蛮久时间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拖到今天才上评测,这长长的一段时间Z5经过了持续的煲机,整体的情况已经基本稳定了,而首先从煲机需要的时间角度上来看,Z5要比Z7和EX1000短很多很多。
好的,照例先说价钱,XBA-Z5的官方售价目前是3699元人民币,对于一款非定制入耳耳机来说着实不便宜了,甚至标价和Z7一模一样,至于某宝上的实际成交价钱,则各有高低,具体多少我们也不讨论了,这篇文章也就是说说声音的。
Z5的单元产地依旧是一海之隔的日本,线材来自泰国,官方自然也足够良心地送了一条平衡线,只不过这个3.5+3.5的平衡口貌似只能接索尼自家的平衡口吧,这是诱导消费者剁手PHA-3的节奏?不管大家怎么想,反正我是剁手了。
Z5确实是一副很需要煲机的耳机,话说这个特点倒是传承了Z7和EX1000的性格,开声不好听然后慢慢会改变的特点对于那些耐心不好并且耳机不少的用户来说,也许会成为它们留住Z5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好的,这次前端的使用依旧是ZX1转盘输出+PHA-3解码放大,希望这样的大法&西装&能够对Z5的声音属性有特殊加成吧。
哦顺便说一声,关于Z5和EX1000的对比,请原谅我们做不出来,因为我们手上这幅EX1000已经超过了2000小时,基本上属于战场级成色,并且因为整体声音的走向已经完全不是那个广为认知的EX1000了,解析力下降严重,高频也比较暗淡了,所以我自己也基本不听了,大家可以大概看看尺寸以及外观的区别。
所以总之总之,这条EX1000目前唯一适合它的地方是陈列柜,再也不适合挂在耳朵上欣赏音乐了,文章中部分的对比,也只是基于我印象之中状态良好的EX1000的。
目前我们手上这条经过几百小时的Z5的任性蹂躏之后,低频的感觉其实是相当好的,下潜不错,而量却相当大,收的速度也相对于我印象之中的EX1000更慢,相对来说更加适合欣赏流行音乐了,但是很奇怪的是低频的量和厚度并没有对人声有任何的加成,背景音乐的低频跟人声被很明确地隔开了,低频的量并没有使得男声变得厚实,自然也对人声的感情没有什么影响,这一点和之前评测过的耳机有明显不同。
至于这样的低频特性是好是坏,这个其实取决于歌手的声音而定,像本身厚实的歌手声音如果有一点低频的加成,听感会更加优秀
在听过Z7在之后,个人对于Z5的中频其实还是颇抱有期待的,但是许多圈铁耳机的标准设定就是中频会有明显的凹陷,至于Z5嘛,煲机试听过后,不幸地没有跳出这个定律。
Z5中频凹陷的程度其实还相当可观,并且人声略微靠后偏薄,来回听蔡琴、陈奕迅、王菲、李荣浩、邓紫棋、胡彦斌等等歌手的声音,其中对于王菲、陈慧娴、杨千嬅的声音演绎还算不错,其他的就相当一般,尤其是对于陈奕迅和李荣浩这样的声音,Z5渲染不出人声的厚度,感情比较淡(当然这不是缺点只是一种风格而已),这和之前Z7的人声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相去甚远,甚至有那么点失望了,甚至有点辜负了那个很适合听流行的低频的感觉。
Z5的高频其实表现挺不错的,虽然高频的部分&铁&味颇为明显,但是欣赏乐器的时候却颇为灵动,但是修饰其实不算多,自然也称不上华丽,相比状态良好的EX1000,Z5的高频稍微暗一些,但实际上延展性是很好的,只不过不是特别容易听出来,这一方面也有低频量大的原因。
这样的高频,在欣赏弦乐的时候,渲染出来的效果自然是不如状态良好的EX1000的,总的来说不出彩,但是够用吧。
声场是Z5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Z5的声场首先非常大,很难感受到边界,整体的氛围感出乎意料的好,声场不论是纵深、高度和立体感都不错,定位做得也很好,结像比较模糊,不知道升级前端或者更换线材会不会有比较大的提升。
至于所谓的&空气感&,为此我还特地百度了一下这三个字的定义,跟之前自己听过的胆机相比,ZX1+PHA-3这样的组合营造很强烈的空气感本来就不现实,自然搭配什么耳机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Z5的声场在欣赏流行音乐现场演唱会录音的时候,表现是极佳的,很容易体会到那种声音从各个方向传来的自然感觉,这种被声音包围的感觉相当好,量多的低频对于整体的听感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还是相当容易让人沉浸其中的,甚至都不会去在意中频凹陷了。
Z5的解析力尚可,其实高频的细节还是有一定的量的,听一些纯人声的时候,可以很清晰地听出歌手口腔之中的小声音,也就是常常说的&口水声&,可是因为低频实在是太过于抢戏,在欣赏绝大部分音乐的时候不那么容易听出很多细节。
至于单独欣赏钢琴曲和琵琶小提琴独奏之类的乐器的时候,Z5给不了像EX1000那样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欣赏小提琴的时候,每一个音之间感觉分得不够明晰,Z5的解析力级别还是仅限于欣赏流行音乐绰绰有余的水平,若是欣赏小编制,就会有点不够用了,这一点同价位更难以驱动的Z7反而表现更好,难以理解。
或者换个角度来说,Z5以调音的方式故意削弱了解析力,会不会是基于对听感的优化考虑呢,实际听下来,Z5的声音确实不会像以前EX1000那样因为信息量过大而导致久听容易累了,能当做一个进步吗?
易驱动性:
首先,准备手机直推的,想都别想,没门,除非你的手机是特殊设计的音频电路,推力比较强,ZX1直推还不错,但是感觉ZX1的推力相对于Z5还是弱了点,解析力、声场的立体感和低频下潜都有待提高。
笔记本电脑集成声卡驱动下Z5表现也还行,用来看个电影倒是不错,若是欣赏音乐,集成声卡提供的声音信息量是不够的。
PHA-3单端驱动的话效果不错,声场的立体感基本出来了,高频延展和低频下潜有明显提升至于换上平衡线再用PHA-3进行驱动,则是全方位的提升。
于是这么看下来,Z5还是有一定潜力的,但是顺手和自己常听的,换上VE6原线的威士顿W4R相比,二者在PHA-3单端驱动之下,反而是换了VE6原线的W4R的解析力更高一些,不知是否VE6的原线对W4R有一定的加成,也或许是Z5的低频量过于大而掩盖细节吧,至于平衡驱动的Z5,解析力自然还是比换线W4R更佳的。
此外,Z5实际上对于前端的要求是比EX1000低的,EX1000对前端的控制力有很高的要求,而Z5在这方面相对则比较容易控制,所以若是前端不给力的话,EX1000的整个声音会非常散,而Z5的密度和凝聚力都会更好。
适用音乐类型:
这一部分我又犯难了,当时写Z7的评测的时候也犯过难,不过那会是因为PHA-3平衡驱动的Z7对于各种音乐都有不错的演绎,听感都很好,所以默默地打了个杂食上去,而Z5由于中频凹陷明显,直接导致了欣赏男声的效果一般,而女声方面效果可以说还不错,对于甜美细腻型的女声表现会比较好一些,比较淡的感情来回听其实还有点韵味。
此外,Z5还可以用来听一些纯音乐,比如加勒比海盗那首很著名的很有气势的原声,Z5可能解析力会不够用,但是整体的气氛很棒,戴上之后能够感受到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听网易云音乐上那个著名的&磅礴史诗原声集&的歌单,鸡血效果还有额外加成。
所以总的来说,Z5适合流行女声、气势宏大的现场演唱会以及纯音乐,这三者听感都会不错,插电脑上看电影也很不错,至于狂热的低频爱好者和一般喜欢欣赏流行音乐氛围感的买家,Z5应当也是很适合你们的。
索尼的Z7和Z5虽然同属于耳机的Z系列,但是Z7和Z5明显是两个极为不同的产品,Z7大气中正、均衡全面、素质很高、潜力很大,而Z5的声音感觉有点剑走偏锋,索尼终究还是缺乏制造圈铁混合耳机的经验,脱离常见的娄氏单元,使用自行研发的动铁单元,然后就是感觉有些怪异的调音思路,最终做出来一对硕大如U盘的耳机。
曾经索尼的高端耳机,EX1000和Z1000(咱在这先不说SA系列吧),都贴上了&监听&的标签,有着那种颇为冷艳的声音风格,在芸芸众生之中也是独树一帜,达到了自己的特有的高度,虽然二者都有明显的缺点并且也有点挑食,但并没有妨碍它们成为一代经典,而我们之前评测过的Z7,可以看做是索尼耳机的一个华丽转身,从高冷变身为全能多面手,同时还保留着以前让人颇为欣赏的一些特色,所以Z7也许能够成为下一个经典。
至于Z5,它是一款能让人爱不释手又能让人恨之入骨的耳机,因为它的优缺点都太过于鲜明,就像和一个抽烟酗酒还有点暴力倾向,但是对你极好又非常重义气言出必行的朋友一样,两面化得相当严重,所以到网上一搜,捧的不少,踩的也不少。
Z5的声音有很鲜明的特色,重听感,偏食,找对音乐类型,声音会非常有气势,非常宏大;但若是碰上不擅长的音乐,听感就相当一般,这一点和IE80有些许相似。
索尼应当是不缺乏耳机的调音经验和技术的,甚至完全可以说是音频界的一个巨人,同样是自行研发的动铁单元,之前的纯动铁耳机XBA-30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证明索尼是有弄好纯动铁耳机的实力的,而从H3到Z5这两代圈铁旗舰收获的评价平均起来都不高,看来即便是像索尼这样的技术巨人,在面对不熟悉的时候,也是要蹒跚学步的吧,至于这条耳机值不值得购买,则是取决于你们对于它出色的声场以及那种大气畅快到完全不拘小节的气势有多么喜爱了。
对前端控制力要求不高;
低频气势澎湃,很大气畅快;
对细腻型的华语女声有不错的演绎;
声音整体有相当好的氛围感;
声场表现优秀,立体感和层次感都很好。
腔体太大,导管太粗,戴着不舒服;
素质达不到标价应有的水平;
挑食,适用音乐种类有限。
来源:爱搞机
声明:91.com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
热门文章排行
热门配件评测
VR虚拟设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xba300a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