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职银行女柜员离职后出路而转向

银行离职潮:一年超过60位高管“出走”,金饭碗为何魅力不在?_网易财经
银行离职潮:一年超过60位高管“出走”,金饭碗为何魅力不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银行离职潮:一年超过60位高管“出走”,金饭碗为何魅力不在?)
日,披露,原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正式加盟百度,出任分管百度金融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副总裁。
这并非孤例。年初,中国原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黄浩也出任了蚂蚁金服集团总裁助理。
据各公告,自2015年起至2016年6月,已有超过60位银行的“董(事)监(事)高(管)”离职,涉及岗位从董事、行长、副行长到风控总监、首席信息官等。
并不仅仅在中高层蔓延。吴丽是一家国有银行的支行副行长,她明显感受到这一年来所在支行走的人比往年更多了,一个三十多人的支行,今年以来“已经走了近一半”。
银行业曾经是个“只进不出”的好去处:收入高、福利好、旱涝保收。因此,过去银行的人员流动也多发生在行业内不同银行间。但当银行不再能“躺着挣钱”,职业发展空间逼仄,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越来越多的银行人感叹着“时代变了”,开始告别这个行业。
不同的人离开的理由不尽相同。备受媒体关注的银行中高层或是因为薪酬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而普通的基层职员则或许是由于银行业风光不再后,不堪承受压力的选择。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所谓的银行离职潮是中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竞争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
  骤增的不良率
不良率高企的数字落地到现实中,最先被砸中的是银行内部负责拉存贷款的客户经理,高企的不良率让其收入几乎在几年间腰斩。
6月中旬,一段山西长治漳泽农商银行公开暴打员工屁股进行“业绩考核”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事后据媒体跟踪报道,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最近几年农商行的业绩考核压力越来越大。
压力大,是南方周末近期采访的所有银行从业人员的通感。而最直接的压力源,即是与所有银行员工工资收入挂钩的不良率。
银行业不良贷款数量的升高仿佛就发生在一夜之间。王浩博是一家股份制银行浙江某地分行的法务,2013年他所在分行全年发生的不良贷款不过才7-8笔,而这个数字在2014年暴增到了60-70笔,2015年则到了近百笔。银行甚至为此不得不扩充了法务的编制,以应对数量大幅上涨的诉讼。
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业不良贷款余额已达到2.1万亿,不良贷款率达到2.04%,突破了2%的“生死线”。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近1.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5%,环比上升0.07个百分点,这已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第11个季度上升。
四大国有银行中,2015年的不良率高达2.39%,相比上一年增幅达70.33%。其他三大国有银行的不良率增幅也在30%以上。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情况类似,不良率都在1.4%-1.7%之间,除了增幅为10%之外,、光大银行等增幅都在30%以上。
过剩产能是不良贷款的高发区,在政府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银行的不良贷款还将继续增加。
不良率高企的数字落到现实中,最先被砸中的是银行内部负责拉存贷款的客户经理。
刘妮是一家股份制银行浙江省某支行的客户经理,身处不良贷款重灾区的她,手上负责的14个客户中已经有5个出了问题。其中3家已经被起诉到法院,要求查封清算,其余两家则勉强维持着3个月一结利息的状态。
“因为银行规定贷款利息一月一结,如果3个月不结这笔贷款就会被降为不良贷款,就要启动相关法律程序,有的企业还在想尽办法活下去。”刘妮估算,就她所在的支行,目前实际不良率在10%左右,未来还将继续攀升。
高企的不良率让客户经理的收入几乎在几年间腰斩。刘妮表示,年形势好的时候,她所在支行客户经理平均能拿到40万左右的年薪,这一数字在去年只有税前20万,同时还要承担银行内部对不良贷款审计后的处罚。
刘妮表示,在不良资产完成诉讼拍卖后,银行合规部门会对整笔贷款中客户经理发挥的职责,进行尽职或渎职的认定,然后予以定级。最后,对客户经理处以该笔不良贷款最终损失的千分之一到百分之几不等的罚款。去年一年,她因为不良贷款被扣罚了4万元,这还是在她仅作为贷款协办人员,并不承担主要责任的情况下。
不少银行客户经理目前处于“想走走不了”的状态,在清收完手上的不良贷款之前,他们并不能轻易离职,只能每天去跑清收。
过去,银行从业者在公积金缴存、住房补贴、节假日补贴等方面隐性福利令人艳羡,但近两年随着业绩下滑,银行各种奖金福利相应减少。“原来5天年休假补贴三四千元,现在已经降到了一千元不到。”王浩博说。
& & & 暴跌的净利润增速
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和改革等,也让银行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
与不良率攀升相呼应的,是银行净利润增速的迅猛下跌,各大银行的财报显示,大家的日子都不怎么好过。
2015年,在18家和上市的银行中,四大国有行净利润增速全都在1%以下,增速同比跌幅均在90%以上。相比四大国有行,增速为1.03%,但跌幅也高达80%。6家股份制银行平均增速为4.21%,不到2014年的9.74%的一半。7家城商行则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速,达到了26.60%。
净利润增速下跌,与不良率升高关系密切。人民银行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一般的银行出现了不良贷款,内部解决途径就是核销,“核销不良贷款意味着利润的减少,不良贷款冲销的越多,减少的利润就越大。”
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也让银行的好日子难以为继。
贾童杰2014年离开了银行业,之前他是杭州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行长。那时候他就切身感受到了压力,并不看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基层银行的业务就是存贷款、吃息差,形势好时企业一年可以沉淀下来几千万元的存款,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放在银行的存款自然就少了,银行业绩也就下降了。”
贷款也是如此,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信贷条件会宽松一些,经济形势下行时,企业的收入和业务量在逐渐减少,银行在就会收紧信贷,过去能够操作的贷款,此时就不能做。
“银行的任务还在不断上调,没有任务是不可能的。”贾童杰离职前觉得业务不那么好做了,“存贷款任务完不成,就会影响你的打分和绩效,最后自然会影响你的收入。”
吴丽也表示,现在她所在区域的银行更多把目光转向个人理财,“企业可能没钱了,但是不少个人手里还是有钱的,他们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我们就拉过来做理财。”
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等改革的推进,也不断压缩着银行的盈利空间。银行的大部分利润来自存贷款的息差,2015年10月存款利率上限取消后,中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理论上来说,取消利率管制之后,银行可以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即资金成本会有所上升,同时银行也会相应提高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加之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银行存贷利差会伴随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渐缩小。
赵锡军认为,在利率市场化前后,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要求和管理是不一样的,中小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甚至是市场的“挤出效应”。大银行有足够的资本优势,可以采取较低的利率放贷,也许其存款利率同样很低,但是由于存款保险制度,资金会流向更稳健的大银行,其资金池会更加充沛。
  互联网金融的诱惑
对传统金融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所带来最大的竞争压力,是对人才的竞争。
近一年来,不少银行中高层打破在银行业内流动的惯例,投奔互联网金融或民营银行等新型机构。
原行长李仁杰出任陆金所董事长;原副行长王永利出任乐视高级副总裁;原副行长黄金老出任副总裁;渣打中国总行原副行长罗龙翔、平安普惠原副首席风险官冯瑞彬,以及原中国区首席法律顾问周莉莉,则在今年初入职点融网。
南方周末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并不觉得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务产生了较大冲击,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最大的竞争压力,是对人才的竞争。
一家国有行总行的一名处长对南方周末表示,国有行员工离职的原因,一般是其新入职机构的薪酬高出很多,且与业绩挂钩比较明显;另一个原因是在国有行晋升空间比较小,“有些人能力特别强,其领导还比较年轻”。
2015年央企高管限薪之后,国有银行高管的薪酬几近腰斩。据公开数据,行长易会满的2014年税前薪酬为108.9万元,2015年则为54.68万元,降幅达49.79%;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2014年的税前薪酬为108.32万元,2015年则为61.33万元,降幅达43.48%;交通银行行长彭纯2014年税前薪酬为100.76万元,2015年则为52.57万元,降幅达47.83%。
但限薪令并不被认为是不少国有行中高层的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银行的中高层更看重平台的发展空间。
赵锡军将发展空间归结为新兴金融机构相对于传统银行的比较优势,他认为传统的银行业是以存贷为主要业务的,利率市场化以后,竞争压力就越来越大,收入增长不那么容易了。加之传统银行业各种各样的监管和管理规范比较多,互联网金融新业态还没有形成细致的规范的管理,自由度会大一些。同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提供的股权、期权等各种薪酬以外的条件,也更具吸引力。
本文来源:投资界网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民日报调查:银行为啥留不住人了?
原标题:银行为啥留不住人了?(热点聚焦?传统银行还好吗?(中))
  记者 王观 欧阳洁
  《人民日报》(日18 版)
  “金饭碗”含金量下降
  近年来银行净利润增长持续下滑,影响到员工的薪资,一些高管收入甚至降了30%―40%。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能提供更高的工资待遇及丰厚的股权期权激励,对银行从业者诱惑很大。
  3年前,硕士毕业的赵晓成为上海某外资银行的管理培训生,“这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好工作。”刚上班时,赵晓很得意。
  工作第一年,作为管培生,赵晓被指派到不同部门去轮岗,每次轮岗都是几个月,一年里就有五六次轮岗。从客户关系部到市场部再到服务部,赵晓说:“看似去了很多部门,学习机会多,但总做一些流程化的工作,除了写报告,就是整理数据,能力得不到提升,感觉时间都浪费了。”
  “不仅工作没挑战,熬夜加班还很多,到手的收入却不理想,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赵晓告诉记者,“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万元左右的工资扣除房租就剩不下多少了。”
  升职空间呢?看看身边工作年限稍久的人,“3年做经理、5到8年做高级经理就是非常幸运了。”赵晓认为,“与其在这里熬年头,不如趁早出去闯一闯。”
  从银行辞职的赵晓跳到一家互联网公司。一年来,她世界各地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赶上了公司重大业务调整。由于能力出色,工作6个多月,赵晓就升为经理,自己带队做项目,不仅收入翻番,发展前景也看好。
  曾经,银行业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好去处,收入高、福利好、够体面、“旱涝保收”,甚至有过“万人争考一个岗位”的招聘比例。但眼下,“金饭碗”已不如当初那么耀眼,尤其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一些银行员工感叹:“外面的世界似乎更精彩。”
  尽管银行业仍是整个市场的佼佼者,但这几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长一直在下滑。去年,包括四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利润增速下降十分明显,曾经动辄30%以上增长的股份制银行,利润增幅大多跌至10%以内。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3290亿元,同比仅增长2.83%。
  盈利能力下滑自然影响到员工的收入水平。张涛是河北某银行支行行长,他深切感受到这一年来所在支行走的人比往年更多了,“银行工作不好干,不仅是普通员工收入减少,高管收入也明显下降。”
  张涛告诉记者,一些高管收入甚至比前些年少了30%―40%。在“离职潮”中,有的被券商、基金公司高薪挖走,有的去一些经营稍好、压力较小的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担任更高职位,也有的跳到互联网金融行业谋求新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对会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参与调查的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流出各类人才约22.6万人,其中万人,万人,万人,人才流出呈加速态势。而薪酬待遇是导致银行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宏观经济下行,信用环境恶化,造成银行业不良率上升,业绩下滑,进而影响银行从业人员的腰包。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提供更高的薪资待遇及丰厚的股权期权激励,对银行从业者产生巨大的诱惑。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当前我国推进去产能、去杠杆等改革,银行作为融资中介,需求自然是下降的。如果说实体企业有升与降的周期性调整,金融业也是周期性很强的行业。目前来看,银行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在收缩,面对实体经济需求减弱、市场竞争加剧,银行的利差空间、盈利空间也在减少,某种程度上银行的规模、人员等都存在一定过剩,银行员工的主动或被动离职属于正常的调整。
  “虽然离职的人多了,但我们行每年仍招聘不少人,向我询问银行招聘信息的人还是挺多。虽然经营不像以前好,但现在银行这个饭碗对很多年轻人还是有吸引力的。”张涛说。
责任编辑:西湖雨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38位银行高管离职银行金饭碗为何留不住人?(图)_网易新闻
38位银行高管离职银行金饭碗为何留不住人?(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38位银行高管离职银行金饭碗为何留不住人?(图))
  高大上的金融业一直被认为是精英人才的最佳从业领域,待遇高福利好发展空间广阔,素有“金饭碗”之称。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15年,国内金融业的代表之一——银行业竟出现了从高层到一线的离职潮。在银行业发展面临不良率上升、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等诸多压力的当下,从业人员的流失无疑让银行业转型“雪上加霜”。对于为何“金饭碗”也难留人,业内有诸多看法。
  38位银行高管离职
  自年初以来至今,银行业出现了从高层到一线的离职潮。“不到一年时间,全行业”董监高“密集主动离职38人,这在我国25年的银行史上并不多见。”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38位离职的银行高管中,副行长及以上级别的有24人。供职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有13人,中小型商业银行有18人,城市商业银行4人。其中,中国银行 、浦发银行离职情况最为严重,今年以来,分别有5位高管离职。
  今年1月,民生银行原行长毛晓峰因个人原因请辞。2月,交行第一副行长钱文挥辞去交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等职务;上海银行董事长范一飞提出辞呈。3月,兴业银行副行长陈德康 、中行副行长岳毅及中银香港副董事长等提出辞职。4月,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请辞行长职务。6月,建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行长张建国递交辞呈。10月,宁波银行副行长洪立峰、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以及上海农商行副董事长、行长侯福宁等提出辞职。
  公开资料显示,离职的行长级别的高管平均年龄为53岁,最年轻的是今年8月离职的原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 ,现年43岁。而最年长的是今年3月离职的原兴业银行副行长陈德康,现年61岁。
  统计显示,有11名离职行长在原岗位上任职超3年,5人任职时间超8年。其中,任职时间最短的是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曹彤 ,仅10个月;时间最长的是李早航 ,任中国银行副行长一职超过14年。
  “离职潮”原因何在
  对于这轮银行高管离职潮的主要成因,业内人士看法不一。不少人猜测,是否因降薪引发。对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原所长苏海南称,这类高管人才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会因薪酬水平下降而离开,是事业留人并非待遇留人。再者,职业经理人型高管拿的是市场化薪酬,不受“限薪令”限制,不存在因待遇问题辞职的问题。近来出现的个别高管离职或许与待遇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引发离职潮的主因。
  有专家表示,2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高管职位较为稳定,但近年来高管密集变动,确实少见。据分析,经济下行、工作压力增大、金融改革创新以及反腐与限薪等因素的叠加,或是离职变动爆发的原因。
  那么,银行高管离职后去向哪里呢?据统计,多名行长离职后跨行出任高管,交通银行原执行董事、副行长钱文挥,离职后担任工商银行监事长;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岳毅现任中银香港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和总裁;浦发银行原副行长冀光恒现任国泰君安监事会主席。另有2人退休,分别是兴业银行原副行长陈德康和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李早航。前海微众银行原行长曹彤离职后,加盟厦门国企从事互联网金融;而华夏银行原副行长黄金老则出任苏宁云商集团副总裁。
  可以发现,银行高管离职的原因各种各样。从国内银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有业内人士认为,“离职潮”更深层的原因,是去年开始的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上升传导到一线,直接影响了信贷人员的收入。行业普遍预计,受实体经济低迷和宏观经济下行的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上升趋势。考虑到银行贷款的滞后性,不良率的反弹将会持续更长时间,从而导致银行业利润不断下滑。 (上金)
本文来源:南海网-证券导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那些从银行离职的人都去哪儿了?
绝大多数人依旧选择在金融机构之间转换跑道,到互联网金融机构淘金的人从全国角度看比例不高,这与城市的互联网基因密切相关。预计今年随着大型集团金控、金服平台的建立,实业或地产公司的投融资部门也成为银行从业者跳槽的热门选择。11月15日讯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然,这也是一个裂变的时代。我们每天在信息当中爆炸,也是体制内外迷茫。拥有现在,就是拥有未来。选择决定命运。那么大家将如何选择?笔者选择了几个特定的人群进行研究,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及未来,从而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希望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曾几何时,多少人梦想进入银行,那是他们的毕业理想。然而现在,更多人却选择逃离银行,不知何时,银行的离职潮却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银行的离职群体。那些从银行离职的人龙门一跃成&金领&。这是80年代银行人的真实写照。因此银行这个群体,多年来被誉为&金饭碗&&&一旦进入,就意味身份的转变,工作稳定,待遇好,在很多人眼里倍有面子。然而这种体面的稳定,却被追求变化的年轻人所摒弃在脑后,在他们眼里,追求银行外新奇的世界,满足心里那颗跳动的好奇心,这是从银行离职的张小蒙的心里话。他厌倦了银行一成不变的生活&&每天上班,小张就是不断的接待用户咨询,然后拼命的揽储,应对每周、每个月的考核。2014年,金融专业的小张一毕业就进了银行,当然他们家是银行世家,因此,他顺理成章的也进去了。刚开始,在左邻右舍的夸奖当中,小张干劲十足。然而干了半年左右的时候,天生性格活泼的小张却有点郁闷。他不能随便说话,当然对于姿势银行也有要求,无论站姿还是坐姿都要标准。忙的时候,小张一周没有休息过一天,喝口水、上厕所也要争分夺秒。小张想过放弃,然而,想想自己的父母,当然最主要的是比别的同学高出30%的薪酬,小张又坚持了下来。一年以后,无论如何,小张忍受不了了。这次是因为升迁。小张同一批来的是三个人,其中小张是工作最努力的,然而,他却是三个人当中唯一没有职位变动的员工。原因是,他父亲作为银行老员工,职位并不高,而且他家没有贡献多少存款。当然,小张的奖金也直线下降。春节后,伴着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小张做了最后的决定,离职。当然他也苦苦的跟家人哀求了整整一个月。看到儿子的痛苦表情,小张的父母最后让步了。不过,即便如此,小张离开银行的最后一步,离职手续也都走了半个月。小张很委屈,在他们股份制银行办理离职手续需要找几个部门老总签字,然而,凑齐这几个签字他都跑了三四趟,而且领导们都不相信他辞职是为了进修读书。小张只是这些离职人群当中的一员。据小张介绍,在他此前的银行,目前已经离职了接近300多人。更让小张小庆幸的是,据在职员工告诉小张的信息,随着如今业务越来越难做,银行员工的奖金也越来越少。据调查,银行的离职人群,银行的离职潮真相是不仅发生在了基层员工,在各大银行高层,有一些中青年分行领导也跃跃一试,内心不安分起来。那些从银行离职的人都去哪了?那么,这些银行的离职员工都去哪儿了?小张当初所在银行共有离职员工335名,这335名基层员工的就职数据显示&&50.7%的人选择了其他银行,9.3%的人投奔券商,而8.7%的人选择了PE和投行,信托公司占比7.5%,公募基金占比 4.2%。而到互联网金融公司就职的占比6.3%,财富管理公司占比2.1%,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创业成为新的去向。有2.1%处于自由职业状态,1.2%的人选择了脱产进修。从岗位属性看,具有客户基础的营销人员跳槽频繁,很多人选择了同业机构、券商、信托、基金或一些PE、财富管理公司,选择机会较广。总分行职能部门或风控人员同业跳槽居多,选择相对保守。绝大多数人依旧选择在金融机构之间转换跑道,到互联网金融机构淘金的人从全国角度看比例不高,这与城市的互联网基因密切相关。预计今年随着大型集团金控、金服平台的建立,实业或地产公司的投融资部门也成为银行从业者跳槽的热门选择。为什么这些人纷纷选择逃离银行?小张因为性格不合适当然是个例外,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逃离银行?据小张咨询其离职同事发现,追求更好的生活,是这些人离职的根本原因。一、 银行作息不规律。在银行一些柜台等前台业务的人,通常8点上班,然而下班时间却不固定,有时候晚上8点,有时候9点、10点也有可能。因此,很多人在毕业后过了两三年,拥有家庭的时候都选择了逃离,毕竟家庭需要维护,而维护家庭的前提是一个正常的作息时间。二、收入直线下降。在信托、互联网金融等其他渠道崛起的同时,银行的利润也不断收窄,当然,也因为实体经济不断下行,面对银行的利润考核压力,这让基层员工举步维艰,宁肯逃离。&我很多后来的同事离职都是因为业务发展遇到了瓶颈,比如说最多揽存一个亿,但是上面的任务却安排到了两个亿或者三个亿,因此很多人不堪重负&小张介绍说。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收入下降。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随着银行的利润开始收窄,员工待遇自然也直线下降,付出那么多,收获却直线下降,这多少让这些银行的年轻人心里感觉不平,一气之下,选择离开银行。三、可选择的机会增加。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创业潮的兴起, 在金融领域挖金的公司越来越多,大数据公司还有各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蜂拥而起,这让银行的员工离职增加了不少选择机会。&海阔凭鱼跃&在新的起点下,这些人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所长,当然执业风险依旧值得警惕。当然,在经济下行中快速奔跑需要才干和胆识,更需要运气。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银行基层从业的兄弟姐妹们,积极准备,迎接变革,你们准备好了吗?小张离职后的职业路径:银行背景的人的发展机会:规划师、投融资顾问和供应链金融专家对银行基层员工而言,小张通过离职两年的经历表示,银行背景的员工发展机会有规划师、投融资顾问和供应链金融专家:一、理财规划师随着私人财富高净值人群的不断增加,与财富保值增值的意识强化,财富管理成为消费升级转型的一大痛点。理财规划师基于客户的信任和长期的合作基础,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则可有效为理财规划师提供更多可售产品和解决方案,弥补了以往产品信息不对称和产品渠道单一的不足。财富管理市场将在充分竞争中更有活力,理财规划师专业度也将不断提升,机会与挑战并存。二、投融资顾问近两年,多家商业银行已开始投贷联动业务新模式的探索,以&信贷投放&与集团设立的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就企业而言,其不仅仅有债权融资的需求,还涉及股权融资、投资、并购等多方面需求。银行从业者不仅仅要懂信贷,还需要懂得股权投资,才能更好的挖掘客户需求,提出专业可靠的投融资方案。因此,投融资顾问将会是银行从业者技能升级的产物。未来,银行从业者不仅要懂融资,更要懂投资。三、供应链金融专家供应链金融本就是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与互联网的结合更使企业订单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得以更有效的监控,进而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资产的周转效率。然而在业务实践中,真正懂某个行业、又懂得金融产品的供应链金融专家非常稀缺,能成为专注在某个细分领域的金融产品专家也是极好的。银行遭遇招人难痛点 昔日金饭碗工作为何沦落至此_商业观察_股城财经
银行遭遇招人难痛点 昔日金饭碗工作为何沦落至此
发布:股城财经
在净利润增速下滑、不良率攀升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不再是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收入高稳定的光环渐失色,钱少、事多、压力大正成代名词。现在银行不仅人才流失大,而且招人也不容易,招到合适的人就更难,银行遭遇招人难痛点的无奈之下,有些银行甚至向员工下派推荐人才的任务。银行遭遇招人难痛点
“招人难啊,如今我们是一个人顶几个人用啊。”近日,有国有银行的相关人士向记者抱怨道,该单位离职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补充进来的人却不够,人力资源部经常抱怨招不到人。这就苦了员工,一人干着原先几个人的工作量。记者调查发现,遭遇招人难痛点的并非只有这一家银行,不少银行都面临着如此的尴尬。
某国有银行广东分行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吐槽,该行有不少行长都辞职了,包括一个广东省分行的副行长去了地产公司,一个广州分行的副行长也辞职了,支行行长辞职的更多,但是同等水平的人员根本就补充不到,有个1986年出生的年轻人都提拔当副处了。某股份制银行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不仅收到的简历少了,从简历中能挑选出来的合适人员比例也大降,银行招人不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更难啊。为此,有部分银行无奈之下给员工下派了推荐人才的任务。“银行要求业务经理以上级别的都必须推荐合适人才,虽然完成不了任务没有惩罚措施,但是银行会定期对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压力也不小啊。”某股份制银行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银行遭遇招人难痛点
某银行支行行长对记者说,如今银行的压力越来越大,“2015年开始,我们任务完成得越来越艰难,有不少同事选择了跳槽。”某银行负责消费金融的员工也叹道,任务指标不断增加,压力越来越大,2016年年底冲刺刚做完,“开门红”指标又下来了。前述行长表示,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银行工作特别辛苦,把孩子送银行就是往“火坑”里送。
记者认识的不少银行人士都向记者吐苦水,银行加班是家常便饭。“晚上7点多下班算很早了,这个时候电梯里遇到同事的问候语就是‘今天这么早下班?’而加班到晚上11点多是经常的事情,平均下班时间是9点多。”某股份制银行的员工告诉记者。
而另一股份制银行的员工更是透露,迫于业绩压力,该银行采取措施之一就是零售部门加班加效,实行朝九晚九上六天班的“996”工作制。就读金融专业大三学生何思思就告诉记者,就业方向没选择银行,听很多师兄师姐都说很辛苦,“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
工作更辛苦、压力更大的银行业,收入却不升反降。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幅走出了一条明显的下行曲线:18.96%、14.48%、9.65%、2.43%。2016年数据暂未公布,已有机构预测部分银行净利润或现负增长。而业绩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薪资,一些高管收入甚至降了30%~40%。
近日,平安银行更是因年终奖缩水引发风波。据平安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因上周发放的年终奖大打折扣,部分员工的年终奖从几百元到几元钱,有的员工甚至一分钱都没有,引发内部人员不满。对此,平安银行有关人士回应表示,该行的年终奖与个人以及个人所在机构挂钩,总体是存在下降的趋势,但与整个银行业大环境的变化有关系。
而另有股份制银行外地分行员工称,该行绩效已停发5个月了,并得到通知不再补发,至于年终奖早已不再期待,最近好多同事离职。某股份制银行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还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自其他各个领域的人才争夺战越来越激烈,也是导致了银行业招人难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近几年,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虽然辛苦,但机制更加灵活,上升空间更大,而收入比传统金融机构更高。有互联网金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底校招发现,有不少学生手里拿着银行和金融机构的offer却选择了互金企业。前述银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还告诉记者,近年来很多人才自行创业。另外,不少国企、事业单位都规范了招聘机制,开始公开招聘,也吸引了不少人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干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