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每读深有感触 近义词都不同的诗词

当前位置:&>&&>&&>&&>&
刘同尘:读毛主席诗词不同的人是不同的感受
  李建军在他的文章5中,找到毛主席诗词的第五个&问题和残缺&是:对毛主席诗词&读来总给人一种被挤压的沉重感和紧张感。诸如&横扫千军如卷席&、&铁马从容杀敌回&、&冷眼向洋看世界&、&高天滚滚寒流急&、&冻死苍蝇未足奇&、&一阵风雨惊世界&、&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都属于因其&势大力沉&而使人&难以向迩&的诗句。&&《送纵宇一郎东行》中&&所谓&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所谓&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都是一种非常人所能有的心思和态度。读他的此类诗词,你会感到一股自外而来的强力的压迫,会因为紧张和压抑而产生一种消极的内心感受。&
  读毛主席诗词不同的人是不同的感受。在上篇批驳中,我们说了:李建军与广大工农兵群众和知识分子,对毛主席诗词的理解是相反的。不言而喻,读毛主席诗词的感受也是相反的。就他引证的诗句,逐一的看看对毛主席诗词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
  &横扫千军如卷席&,出自《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1931年4月,蒋介石不甘心于第一次&围剿&的失败,又调集了2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对中央根据地进行了第二次大&围剿&。从吉安到建宁拉开一条800里长的弧形战线,兵分四路向中央苏区大举进攻。从5月中旬开始,毛主席率领3万红军,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乘胜追击,解放了广昌、建宁。6月1日,毛主席率领总部和总前委进驻建宁县城。3日召开军民庆祝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大会。就在这前后,毛主席在住所西门外天主教堂楼上写了这首词。
  上阕前三句从前线指挥所的所见所闻所感总写战斗,前三句化用成语,说明敌人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后两句写短兵相接,红军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从山上猛扑下来,奋力杀敌的情景,又形象概括了红军善于打运动战的特点。
  下阕前三句概括了红军五战五捷的史实,表现了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的特点和威力,歌颂了红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英雄气概。
  蒋介石鉴于第一次&围剿&冒进失败,这次&围剿&改用所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办法,但仍遭惨败,嗟叹莫及。
  这首词充分显示了毛主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军事才能。毛主席的军事才能,让他的敌人不能不敬畏。
  这首词里讲的&有人泣&指的是谁呢?是独夫民贼蒋介石。蒋介石在南昌召开的高级军官会议上,在大骂部属无能时,不禁痛哭失声!资料来自新浪读书《毛泽东的奇妙战术把蒋介石打哭了》李研究员可查阅此文,了解详情。
  蒋介石损兵折将气急败坏痛哭流涕,你李建军为何对&横扫千军如卷席&有&被挤压的沉重感和紧张感&?&横扫千军如卷席&与你有何关系?让你感到&沉重&?&紧张&?&难以向迩&?
  &铁马从容杀敌回&,出自《观潮》。
  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这首《七绝&观潮》,从头至尾,气势如虹,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诗人眼中的钱塘潮阵容壮阔奔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如此气壮山河的气魄,只有毛主席这样的大诗人才能胜任愉悦,一气呵成。
  一二句写涌潮情状。前句写钱江秋涛的远景,奔涌不绝,滚滚而来,气象开阔,场景壮观。次句写大潮的近景,浪花高巨,力度横绝,直贯而过。&钓鱼台&离诗人观潮处百里之遥,江潮浪花不可能飞到钓鱼台上。诗人这是运用夸张手法,写钱江大潮的声势。
  三四句由客观写景转为主观写人,写观潮人被大潮的壮阔气势所吸引,人山人海中赞叹声响成一片。第四句借用古诗之意,如南宋诗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句。毛主席以&铁马&会师形容钱江大潮雄浑遒劲的声势,犹如十万军声踏冰河。
  新浪新闻中心有篇《毛泽东盐官观潮》文章,结尾说:
  岁月瞬逝几十年,毛泽东盐官观潮早已成为历史,但毛泽东同志《七绝&观潮》诗的公开发表,又为名人观潮提供了完整的史料。&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站在今日步入对外开放的古老文化名镇盐官,仿佛耳边又响起当年毛泽东在盐官留下的铿锵语音:&那好啊!我们今天得好好看看天下奇观。&又仿佛看到&主席又目凝视着潮头,好象在思考着什么,巨大的涌潮映衬着主席魁悟的身躯。他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翻天覆地的岁月。&&&原载《海宁潮》,
  中华网有篇《毛泽东一篇鲜为人知的抒情散文&&《观潮》摘录于下:
  人们都知道毛泽东不仅是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前无古人的大诗人,可是,你也许不了解,毛泽东曾写过一篇散文《观潮》,同他的七绝《观潮》,如同一对姊妹花,堪称一绝,或许这也是他绝无仅有的一篇抒情散文,今天看来却十分珍贵。
  日,毛泽东又一次来到杭州。11日,也就是农历八月十八&潮神生日&那一天,毛泽东从杭州住地乘车到海宁七里庙,观看了钱塘秋涛。
  那天,观潮的人很多,连上海也有人专程来观看。当时海潮涌出三米多高的浪峰,毛泽东的情绪同样很高。他先是坐着观看,不一会儿又站起来指指点点。
  伫立江边的毛泽东被这迎面扑来的汹涛巨浪感动了,观潮回来,他写了一首题为《观潮》的七绝。
  随后,毛泽东饱蘸笔墨,直抒胸臆,写下&观潮&有感。虽说是一篇记感,也是独立成篇的抒情散文。彰显出革命家毛泽东,政治家毛泽东,诗人毛泽东的文学魅力和博大情怀&&
  人,有时候需要从自然对象中发现自己,升华自己。第一次看大海的人,心里大概是不会静如古潭的。在无涯的水天一色的茫茫围困中,你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感到窘迫;当你尽力舒展想象,用自己胸怀去包罗对象时,你又会发觉自身的无限和广阔。在呼啸翻卷的猛涛恶浪冲你奔袭而来的时候,也会出现两种对立的感觉;或惊惑,提防,意识到自身的渺小;或抗拒,搏斗,唤起一种豪迈。当你进入后面那种境界的时候,你和对象不再对立,对象不再是外在于自身的存在了,你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对对象的认同感,以及意识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人与自然的差距和冲突,便形成了戏剧性的张力;人化自然或自然化人的统一,和谐,便出现了美,把这种张力和美写成诗,在对象哪里观照以至实现自我的精神,便是崇高。
  这位同志给我们提供的这篇毛主席的散文,让我们看到了毛主席阐述的更富的人生哲理,她不仅是七绝《观潮》的姊妹花,更是七绝《观潮》的注释。
  &铁马从容杀敌回&这句诗,李建军在他的文章(1)中,是与反右派斗争连在一起的,我们做过批驳了。不知他与右派分子有什么关系?这句诗为什么让他有&一种被挤压的沉重感和紧张感&?让他感到&&势大力沉&而使人&难以向迩&!
  &冷眼向洋看世界&,出自《七律&登庐山》。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195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于6月29日清晨登上庐山,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神驰目极,手心相应,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原诗前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后接受周小舟的建议,将《序》删去。
  首联从动态入手。&飞峙&句写山,&跃上&句写人,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登山者豪迈振奋的神情,俱活现于这&飞&、&跃&二字之中。颌联承接&跃上葱茏&展开,登高望远,似乎世界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冷&是指冷静、冷淡面对反华势力的叫嚣,&&当时国内外的敌人曾经预言共产党将无力应付六亿张嘴的吃饭问题,因为蒋介石有美援也未能做到,何况被封锁的新中国?&&&热&一语双关,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同时也喻指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颈联借想象的翅膀,驰骋于长江上下,西望武汉,九派之上,彩云当空,黄鹤高翔;东眺三吴,波涛滚滚,烟雾缭绕。尾联以幽默的设问来否定没有阶级斗争的桃花源存在,要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
  &冷眼向洋看世界&,诗人直抒胸臆及现实处境,在高山之巅冷漠而不动声色地看着世界上的一切反动派所形成的反华包围圈。这一切都吓不倒诗人,都予以&横眉冷对&,因为诗人的一生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确太多了,但从未被压垮过。就像早年,诗人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所写的那样:&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如今,诗人同样以这样早已化入血液中的井冈山精神再次激励自己,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再度改天换地。
  &冷眼向洋看世界&,是指向世界上的一切反动派的,李建军却感到&一种被挤压的沉重感和紧张感&,感到&&势大力沉&而使人&难以向迩&!请问你李建军与谁为伍?
  &高天滚滚寒流急&、&冻死苍蝇未足奇&、&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几句诗的含意,我们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奇怪的是,为什么这几句诗让李建军有&一种被挤压的沉重感和紧张感&?&难以向迩&!
  &一阵风雨惊世界&,出自《七律&有所思》。李文对全诗有&重评&,待后文一并评驳。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出自《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1962年底到1963年初,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一场激烈论战。苏联的报刊上连续刊登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我们的《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等党的重要舆论阵地也连续发表文章,对苏联予以回击。
  美国总统肯尼迪,宣称要支持所有朋友,反对一切敌人。美军顾问进入了南越。印度被肯尼迪称为落后国家的&民主橱窗&,并多次公开指出,美国必须帮助印度,让它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使它们不至于向中国学习。台湾也派遣了多支武装小分队在沿海各地登陆骚扰。
  毛主席在广州视察时,看到了日的《光明日报》上登载的郭沫若为新年写的《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书怀》,很有感触,于1月9日挥笔写下了这首和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世界局势动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分歧不断加剧、激化。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在对外关系上奉行霸权主义,热衷于和美国做政治买卖,而对坚持原则的中国共产党采用阴谋手段,发动突然袭击,并将苏中两党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他们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断绝援助,挑起边界纠纷,妄图通过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压力,迫使中国共产党放弃原则立场,顺从其大国沙文主义的意志。面对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挑战,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同国际上的反共、反华、反社会主义的逆流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坚决斗争。这就是毛主席写这首词的历史背景。
  词以&小小寰球&起笔,气势恢宏,境界壮阔。在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个小而又小的行星而已。这种化大为小的空间压缩,显示了毛主席雄伟气魄和包容日月星辰的寥廓胸怀。地球尚且小,那么几个碰壁的苍蝇就更加渺小了,微不足道矣。毛主席将国际上那些猖狂反华,群聚起哄的丑类视作嗜腥逐臭、见逢下蛆的苍蝇,其鄙夷、轻蔑、厌恶、嘲讽之意溢于言表。将&苍蝇&数量缩小为&几个&,以状其虚张声势、极其孤立的处境。而&碰壁&二字,既喻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蠢举,又隐喻其必然败亡的命运,可谓一庄一谐,相映成趣。毛主席似立于天宇苍穹,俯视尘寰,以沉稳、傲岸、泰然之态度姑且作冷眼观,且看&苍蝇&如何动弹,如何表演,成何气候。&嗡嗡叫&三句承&碰壁&而来,以声状神,以听觉形象充实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画出那些&苍蝇&们喧嚣起哄,声嘶力竭,却累遭碰壁,断股折翼,穷途末路,向隅哭泣的无奈之状。
  &蚂蚁&两句以夸张和比喻手法,化用典故,引申发挥,勾勒霸权主义者可鄙、可惜、可厌、可笑的丑态。前一句典出唐人李公佐所撰《南柯太守传》,故事的本意是希望那些窃踞高位者引以为戒,&幸以南柯为偶然,无以名位骄于天壤间&。毛主席则借以讽刺赫鲁晓夫们依仗其大党大国的地位,自吹自擂,为所欲为,顽固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打着少数超级大国首脑主宰世界命运的如意算盘,不过是蛰身蚁穴中做着一厢情愿且倏忽短暂的南柯梦而已,其下场也必然将如&大槐安国&里的蚂蚁一样,终被世界革命的风暴所吞没。&蚍蜉&句则化用唐人韩愈诗句,赋予新意,嘲笑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种种诽谤、中伤、诋毁、讹诈,都如蚍蜉想摇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愚妄可笑,枉费心机。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化用唐诗以渲染霸权主义者们萧条凄凉的处境。而这时,我方声讨他们的响箭已发出呼啸。&飞鸣镝&三字,简括遒劲,声形并茂,写出我方反击赫鲁晓夫集团的批判文章如响箭般风驰电掣、腾空疾飞、锐不可当的凌厉之势,同时也为词的过片作了有力的铺垫。
  下片前六句,承上结&飞鸣镝&的意脉,一气贯通,节奏一反上片的从容舒缓,变得紧凑急促。作者站在历史、时代和宇宙的高度看待这场论战,通过急速变化的时空交互映衬,表现出一种力挽狂澜的胆魄、一种义无反顾的决断、一种急昂奋进的斗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四个整齐的三字短句,笔力雄悍,似铜板铁琶,促节铿锵;如黄钟大吕,巨声镗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则点明这场论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势在必争,刻不容缓,不能坐待历史作出结论,而必须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争取时间,以加速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我们正处于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时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定将给整个旧世界以决定性的摧毁的打击&(毛主席《致阿尔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一联正是对当时世界革命形势的艺术概括和乐观展望。这两句对仗工稳,自然浑成,境界壮阔,气势磅礴。作者大匠运斧,汇天地海陆、风云雷电于笔下,形成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动人心魄、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至此,词情已被推向了最高潮,终于引发出高亢激越、斩钉截铁的誓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里的&一切害人虫&与《国际歌》中的&毒蛇猛兽&是同义语,&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首词自始至终贯穿着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意志。上片多用典故,对霸权主义者的反华行径予以嘲讽、揭露和鞭撘,笔调冷峻而不乏诙谐。下片则&高吟肺腑走风雷&,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热情歌颂风起云涌的世界革命,风格雄浑壮伟。上下片浑然一体,形成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艺术上讲,都称得上毛主席的巅峰之作。
  李建军看了这首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意志、气势磅礴的词作,却有&一种被挤压的沉重感和紧张感&!让他&难以向迩&!这位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学研究员是什么立场,就不用多说了吧!
  &《送纵宇一郎东行》中&&所谓&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所谓&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都是一种非常人所能有的心思和态度。&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这首诗全文是: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这首诗毛主席写于1918年。以年少峥嵘、风华正茂之气,为同学浩歌壮行。全诗以叙述友情为主,同时也表达了毛主席在学生时代就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伟大抱负。
  这首诗如行云流水,立意高远,用词、用典平实准确,寓礼于情,将平易与典雅高度统一起来。
  罗章龙和毛主席是同学,是新民学会会员。当时新民学会会员大部分面临着毕业后的去向问题,由于日本曾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又是东西方科学文化的桥梁,所以国内赴日本留学之风颇盛。罗章龙赴日本留学由新民学会资助,1918年春,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毛主席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他一封信,说内有诗一首相赠,就是这首诗。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劝勉友人,大丈夫不要为些区区小事萦怀于心,而应该把诺大的宇宙,只看作如小米那么大,把世事看作平常,这是对朋友的殷殷之情,也体现了毛主席青年时巨大的襟怀。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毛主席从历史的高度论述自己的观点。《孟子&公孙丑》中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是说:五百年就会出一批名人。现今这些掌权者全是碌碌平庸之辈。《后汉书&祢衔传》说:&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是数也。&意思是说,天将降大任予我辈同仁,开辟新天地,非吾辈莫属。历史的重任已落到我们肩上,我们莫负于时代的重任,应当拼搏向前。
  写这首诗时,毛主席是普通的青年学生,并非是&一种非常人&。李建军&所谓&的四句诗,表达的是对同学的友情、勉励和自己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伟大抱负。读这样的诗句,受到的是鼓舞,让人奋发向上。而李建军读了这样的诗句,却认为:&都是一种非常人所能有的心思和态度。读他的此类诗词,你会感到一股自外而来的强力的压迫,会因为紧张和压抑而产生一种消极的内心感受。&
  读毛主席诗词不同的人是不同的感受,这不奇怪,因为人的立场不同,认识不同,感受自然不同。但是,李建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文学研究员,他把&感受&发表在刊物上、网上,这散布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网站QQ: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还不是会员?热词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读诗经有感作文800字
小故事网 时间:
篇一:读诗经有感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 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秦风。蒹葭》。全诗共有三段,皆以起兴开头。
  全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河那边的&伊人&而不顾道路险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苍茫,白露为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无须过多的修饰,就能让人遐想万千。次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适时地点出了年轻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时暗示路途遥远。第三句&溯洄从之,道路且长&表明了追求过程的艰辛。第四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年轻人认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寻&伊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年轻人却始终执著地前进着,一种被称为爱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心里有你,再大的风雨也不畏惧,因为心里有你,苦一点也愿意,爱情的力量总是不可估量,它能够让你倾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如果仅仅是为了赞美爱情,那么此文不写也罢,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为梦想,目标吗?这是望深层次想,抛开表面的爱情来看,又有哪一点不吻合呢? 梦想总是在彼岸,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条追梦之路,即使路上满是荆棘,即使伴随你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进的动力依然十足,有这些就足够了,它不会让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拥有它们,你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对吗?
  这是《蒹葭》给予我的启示,而《蒹葭》又仅仅是《诗经》中的一首,如果我们能细细研究每一首诗的内涵,取其精华,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些人认为学习古代文化会让国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错特错了,除去科技的进步外,对比古今作品,反倒觉得很多现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几十字古文,现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静不下心来,使得传统的中国文学底蕴正逐渐流失。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空闲时间多读一读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名家作品,读一读真正的中华经典。
篇二:读诗经有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篇三:读诗经有感
  《诗经。考》为隐逸诗之鼻祖,讴歌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选择&&归隐山林。
  自古读书人常走两个极端,一则出仕。二则仕途挫折后隐居林下,诗歌赋画,更有成就者著书立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什么只走两个极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无力、耻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观正确的疑问,回答不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骨气问题。
  如今的读书人有更多的中间道路可以选择:经商、从军、自由职业等等。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总是迂腐地选择一种极端,一种用毕生热情去热爱和创造的东西。因此他们之中的杰出者不断走上人类某个领域的顶峰,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如一生只写一部书的李时珍、曹雪芹。相比之下,当代名家充其量不过一巧匠。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内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内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实际举帝王之业,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书立说为最后,不得以后为之。恍然明白相声大师马三立简单名字的深刻内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常常流连往返于诗经中这些让人陶醉的诗句中。《诗经》本称&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美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音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经》里不但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而且应该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过人的智慧,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现代、超越时空的!
  读《诗经》足以静心、净心:《诗经》语言朴实,思想单纯,没有现代人们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阅读《诗经》,就会被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看几章,便能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安心工作。
  读《诗经》足以踏实、专心:《诗经》教会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珍惜现在,努力工作,日久坚持才能成为富有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成功者。
  读《诗经》足以返朴归真:《诗经》犹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诗经》内的人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们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他们远离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代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特质。
喜欢就分享到:
对作文的表态
09-0505-2404-2602-2505-1306-0205-2003-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罢小说使我感触颇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