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再造丸的作用加脊是什么作用

介绍一种提高免疫力的实用方法——华佗捏脊法 - 中医皮肤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2545|回复: 8
介绍一种提高免疫力的实用方法——华佗捏脊法
阅读权限5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 捏脊法主要作用于各脏腑背俞穴(即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在背部的俞穴)、督脉循行在背部的各穴和华佗夹脊穴(部分背俞穴见附图)。督脉为“阳经之海”,故其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及五脏背俞穴的刺激,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 && & 以现代医学的理论解释,脊柱两侧是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捏脊疗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干的刺激,借助神经、体液因素来调整内脏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
捏脊法的操作方法:
一、每晚睡前施治,受术者最好空腹。
二、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尾椎两旁的皮下组织,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间断,以利经气流通。
三、到颈部时算作一次完成,再重覆第一步,由尾椎往上捏脊,每晚由下而上捏六遍,背部轻松感,第二天晨起通体舒畅。一开始经络阻止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感,但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
四、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可力度稍减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
五、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婴儿则建议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两旁按摩即可。
& && & 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感会消失,舒适感增加,坚持每天或经常捏脊,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可以起到很好的日常保健作用。
儿童应用方法:
& && & 1.在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房间,宝宝暴露背部和腰骶部。如果室温过低,妈妈可将手伸在宝宝的衣服下操作。
& && & 2.妈妈先用干净暖和、指甲短滑的双手,在宝宝的腰背部轻轻推摩数遍。
& && & 3.然后根据年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捏脊方法。
& && & (1)出生两个月以内的宝宝,轻轻捏脊1到2遍,如果宝宝拒绝就停止。
& && & (2)3个月到1岁的宝宝可以捏脊3到5遍。
& && & (3)1岁到3岁的宝宝可以捏脊6到9遍。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同时沿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进行操作,每侧线反复操作5-7遍。
& && &捏脊法可以天天操作,也可以隔天操作。
& && &(4)3岁以上的孩子,除了上述捏脊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横式捏脊法:妈妈从宝宝背部一侧横捏到另一侧,从上往下,反复操作5到7遍。
& & & & & & & & & & & & & & & & & && &可能电视里有所特指,一般清晨和睡前都可以,捏脊法主要是调和阴阳,清晨醒来和晚间入睡经历由阴转阳和由阳转阴的变化,故此二时施法调阴阳,健脾胃,加强胃肠功能,故特别适合体虚,,大便不正常(拉稀或干结),又因四季脾旺不受邪,机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抵御疾病的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 && & 清晨一般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做,多数bbmm都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天冷了,还可能赖床,所以还是晚上临睡前做比较好,感觉洗完澡做更舒服,而且大人也能互相做,还能增加夫妻感情呢。
& & & & & & & & & & & & & & & &
捏脊很舒服的,可以起到很多的作用,还可以治病,书店里有专门的书介绍的,省事、省钱。
& & & & & & & & & & & & & & & &
& && & 我儿子从出生就用此法,出发点是调理脾胃,四年下来很不错的。孩子有时喊痛,可是很舒服,小的时候有时是笑着哭着捏,现在还经常在睡觉前提醒我还没有捏背呢。
& && & 给孩子使用此法,可以先在背上涂一点点润肤油,增加润滑性,减少疼痛。每天两遍就行,天气的原因,我们一般在是洗澡后捏,大概一周两次。
& & & & & & & & & & & & & & & &
还有一点,家长要狠得下心来,习惯就好了。在医院给孩子涅脊通常不让家长在旁边看着,孩子的哭声也是撕心裂肺的。如果不想让孩子被病痛折磨,家长还要配合的。
关于“捏脊法”方向的补充& && && &
捏脊法最早应用于治疗调理儿童的虚证,而大多数儿童的疾病都源于阳气不足造成的,其原因在于:(转)小儿的健康取决于先天之本——肾,其命门真火要生发上去,充盈全身。但是,由于小儿五脏未实,形气未充,往往生发之力不足,阳气不能上达。既然不能上达,就要靠人工往上提一提,所以,捏积要从下往上捏,把脊背的积滞的气血捏开,阳气也就能顺势生发上去。而成人其后天之本——脾胃渐旺,阳气充盈于上部,需要往下走,但由于脊背的阻滞,往往下不去。患者就是最典型也最极端的例子,阳气下不去,郁积在上焦,甚至上冲头部,造成过多的耗散,甚则出现心慌、等症状。还有,人们常说,“人老先老腿”,也是由于阳气不能下达,以至阴寒邪气滞留在下身的缘故。从上往下捏了,既可以去积除滞,又可以使阳气顺势下行,上下交泰,很多慢都能除去。
& && & 个人总结:捏脊法自下而上为“补”,自上而下为“泄”,儿童的日常保健和治疗多数的虚证疾病,诸如消化不良,消瘦,、睡眠质量差,脾气噪爱哭闹,自下而上。若有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急性,伴宜自上而下,以利宣泄。成人保健尤其对体虚者宜“补”,即自下而上,若患疾病,除上面讲到的宜自上而下,其它的应辨明虚实,辩证施行。
& && & 我们的督脉是纯阳的,足太阳膀胱经是偏阳的,捏脊法就是去除淤滞鼓动阳气流转,以调和阴阳。以古人的做法成人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而当今社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类型都与古代大相迥异,特别是象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坐办公室的众多,缺少锻炼和户外活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而淤滞最多就在于背部,我想您应该也属这一类型,所以建议您自下而上捏脊。也可以自己体会来区分:如果自下而上捏脊后感觉有诸如头部发热,下肢发凉等异常表现,那就要改了。当然如果能让老中医来把把脉,看看您具体的体质如何就最好了。
& && & 很高兴有那么多bbmm的支持与参与,相信许多第一次开始做的爸爸妈妈实施起来会有手法僵硬、不连贯、皮捏不起来等问题,这里我再讲一下施法的要点或注意点。
1.预备。关键字:温暖、平和、润滑。
温暖的环境不说了,bbmm都会有自己的办法,受法者平卧,腹部可略垫高(便于施法),受法者应处于平和状态,太兴奋(儿童)不利于气的引导,可轻摩背部,使其呼吸平稳,全身放松,顺便可涂抹些润肤油。
2.施法。关键字:轻柔、快捷、连贯。
力度以能捏起和能捻动即可,提拉时稍加大,起点就在骶尾部皮肤平整最低点,不必强求长强穴,终点就在低头时的颈部最突出点(大椎穴)。拇指的动作要点是压、推,保持不要离开脊背。食、中指的动作要点是捏、捻、松如此往复,食指为主,中指为辅,整个动作就像波浪一样起伏,连绵不断。
3.结束。关键字:趋轻、趋缓、趋静。
施法结束双拇指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脊三次,力度逐渐趋轻,速度逐渐趋缓,结束于了无声息,宝宝即可安然入睡。
刚开始有点不顺手,多做几次就能逐渐连贯了,不要轻易放弃喔,这个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可是纯“绿色”啊。
捏脊法临床实战一:小儿咳嗽
作者按:自打学习捏脊法并在家庭使用后初见效果,本人倒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只是感觉捏后颈背部很舒服,倒是老婆大人的腰部酸胀和经期不适有明显改善,豪豪自天气转凉以来没有一次伤风感冒很是欣慰。现在只要晚上无事给他们两位捏脊是必修的功课,尤其小儿更是乐此不疲。
& && &平日工作时也因此与同事聊此话题较多,进一步知道捏脊法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碰巧参加学术会议时知道有同行在做捏脊法的课题,收获颇丰,自己总结了一下,介绍给喜欢捏脊法的bbmm。因为是推广在家庭使用,注重简单可行,尽量免去复杂专业的手法,所以主要用于日常保健、预防和轻症患者,施术无效或病情加重还是专业医治为宜。同时中医一向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家手法不尽相同,更有反其道而行之,但殊途同归,遇有类似情况不必执着,择一而行。
捏脊法临床实战一:小儿咳嗽
& & 小儿肺为娇脏,主一身之表。小儿鼻腔短小,粘膜血管丰富,没有鼻毛,易于病毒细菌。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气失宣上逆为咳。其为外感咳嗽,表现为:咳嗽有痰,鼻塞流涕,、恶心、畏寒发热,无汗或有汗,或有咽痒咽痛,痰白或黄稠,舌苔薄脉浮。外感咳嗽多为实证。
& & 若小儿体弱,久病致肺气虚弱,气机不利则肺气失宣,开合失度,津液停积而为痰,见气短而咳;若脾失健运,不能化谷水为精微,反酿为痰,上储于肺,壅塞肺道而咳。其为内伤咳嗽,表现为:久咳气短,有痰或无痰,胸闷,自汗或盗汗,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夜寐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乏力,指纹淡红。内伤咳嗽多为虚证。
& && & 治& && & 疗:外感咳嗽&&&&
& && & 治疗原则:宣肺止咳,疏风解表。
& && &&&手& && &法:常规捏脊法3-5遍,从大椎穴捏向长强穴,重提重按肺俞、小肠俞、大椎穴,配合推脊从大椎推向长强30-50次,若患儿高热体虚,不能耐受捏脊,则仅推脊80-100次即可,待体温下降再施以捏脊。
& && && &治& && &疗: 内伤咳嗽
& && && &治疗原则: 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 && && & 手& && &法: 常规捏脊法6遍,从长强捏向大椎,手法和缓柔轻,从第三遍时加重对脾俞、肺俞的提拉,捏完一遍后按揉脾俞、肺俞及肾俞5-7下以加强健脾作用。
附1:各俞穴体表位置:
人体颈椎7节(C),胸椎12节(T),腰椎5节(L),第七颈椎棘突下即为大椎穴,以此点为参照即可找到各俞穴位置。
肺俞:T3&&心俞:T5&&膈俞:T7&&肝俞:T9&&胆俞:T10&&脾俞:T11&&胃俞:T12&&三焦俞:L1&&肾俞:L2&&气海俞:L3
大肠俞:L4&&关元俞:L5
以上俞穴均为相应棘突下旁开1.5寸
附2:推脊手法:沿脊柱两侧自大椎穴推向长强穴,小儿可单手食、中指分开用指腹沿脊柱推,较大儿童和成人可双手食中指并拢或双拇沿脊柱推。
捏脊法临床实战二:小儿哮喘的预防
& && & 是指阵发性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鸣有声,严重时出现张口抬肩,难以平卧。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是人体处于状态,当遇到过敏源,如花粉、细菌、鱼虾、甚至冷空气触发引起体内发生变态反应,肺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粘膜水肿分泌过多粘液,阻塞呼吸道,引起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其发病以青少年较多,且常有家族史。长期发作可行成、等。
& && &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较难,不易根治,除了发作期间宜西医治疗,快速控制症状,缓解期的防治就很重要。捏脊法对哮喘的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调整全身脏腑气血运行,培补元气,强健身体,达到扶正固本,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有报道捏脊法在防治哮喘的总有效率达到85%以上。
治& && & 疗:哮喘重在缓解期的防治,捏脊法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疗原则:降气化痰,平喘。
手& && & 法:常规捏脊法,长强至大椎5-10遍,重点提捏肺俞、脾俞、肾俞,每遍捏完后对上述俞穴按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
& && &可以配合推拿手法:补脾经、补肺经。
捏了几次,儿子有点干咳嗽,他开始说:妈妈你怎么掐我啊
但是他说疼了后还有我捏一连捏了好几遍。
& && & 我家老公捏的时候吼叫,我的大拇指没有起到按的作用,只有捏皮的作用,大拇指手指很麻木,他的皮很厚还很紧,我一遍捏下来人都累死,双手发抖。
哎彻底打败我学按摩的热情了,而且我的手关节明显变粗。
鼓励一下,不要丧失信心喔!
& & & & & & & & & & & & & & & &
& && & 可能还是手指的配合有问题,多加练习会协调的。您再仔细看看我写的补充,再说几个注意点:
& && & 1.大拇指要用指侧腹按压和推进,避免指甲在皮肤上用力。食指黏住皮肤然后和拇指对捏和捻,在食指即将脱离皮肤时,中指接上使食指能脱离皮肤重复循环。
& && & 2.背部皮肤要涂一些油使其润滑便于拇指推进。
& && & 3.小孩手法要轻柔。
& && &&&给老公捏的时候,我想是因为捏不起来皮肤,所以您的手指用力较大,您可以先做节段性的按、捏、捻,多做几次,皮肤就会慢慢松了,然后就可以连贯了。我家正好相反,我老婆的腰部皮肤很紧,同时她也经常腰酸,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腰部的皮肤较以前松很多了,而这也是效果的表现,老婆腰部酸痛明显改善了。所以您老公难捏正说明有捏的必要,气血的淤滞才会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粘连。
& && & 刚开始可能累点,上正轨了应该很轻松的,加油!
捏脊法临床实战三——小儿疳积的治疗
& && & 前两日看到有个帖子为宝宝的积食烦恼,而小儿捏脊法原来就是治疗小儿疳积的,但之前在“健康园”未看到有小儿积食的帖子,更多的是感冒发热,哮喘的帖子,故而未将小儿疳积的应用方法贴出,这几日就想着哪天有空写一下。今天上来看到大家还很关心此贴,非常高兴,感谢之余,将小儿疳积的捏脊方法总结贴出,同时就像楼上说的,希望一直坚持给宝宝捏脊的bbmm上来说说体会。
捏脊法临床实战三——小儿疳积的治疗
& && &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二者有轻重之分:初为积滞,积滞日久不消可转化为疳症——“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
& && & 积滞多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小儿脾常不足,若乳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之品,损伤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积滞不化,气行受阻而成积滞。
& && & 疳症多因小儿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运化失权,或因积滞日久,阻碍气机,致使营养失调,气液虚衰,发育障碍,患儿消瘦。
& && & 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食而不化,精神差,夜眠不安,嗳腐吞酸,大便不调或秽臭,舌苔厚腻。
& && & 气血两亏(疳症):面色萎黄或惨白,头发稀疏干枯,骨瘦如柴,腹大坚硬,头大颈细,精神不振,嗜睡,嗜食异物,有时吐下或便下寄生虫,便溏或秽臭,尿如米泔水,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 &&&治& && & 疗:积滞伤脾
&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 && &手& && &法:常规捏脊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夜眠不安者加按心俞。可配合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等小儿推拿手法。
& && &治& && & 疗:气血两亏:
& &&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养血。
& && & 手& && &法:常规捏脊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心俞、肾俞,捏最后一遍时改由大椎穴捏向长强穴,并用双手拇指腹面在双侧肾俞、长强穴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用以补泻兼施,防止虚不受补。可配合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分推阴阳、推三关等小儿推拿手法。
注意事项:
& && && &&&1.在捏脊法治疗国产中忌食芸豆、醋、螃蟹。芸豆性粘腻,食后易引起积滞;醋服药(见后)后食用易引起呕吐;螃蟹性寒不易于消化。此外其它难以消化的食物也在禁食之列。
& && && &&&2.捏脊手法一定要轻快,时间以上午为宜。
& && & 附:“捏脊冯”家传冯氏消积散方子(用于疳积实症即积滞伤脾):
& && && && & 生军200克,熟军200克,三棱300克,莪术300克,黑丑200克,
& && && && & 白丑200克,砂仁200克。
& && && && & 以上药物碾成细末,捏脊第四次次日早晨空腹用红糖水或温开水送服。
& && & 用量:1岁以内0.5克,1-2岁1克,2-3岁1.5克,3-4岁2克,4-6岁2.5克,6-8岁3克,9-12岁3.5克,12-16岁4克。
& && & 如果患儿体弱或有腹泻等情况用量减半,有增加¼。服药后要腹泻一次,如果不泻,第五次早晨再给药一次,用量增加¼。
& && & 这里把手指五经的具体推拿手法介绍一下:
& && & 脾、肝、心、肺、肾五经穴对应拇、食、中、环、小指尖,“五经者,五指尖也”。推的次数均在100-500次,视病情和耐受力而定。
1.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脾经:旋推(在拇指罗纹面按顺时针方向打圈)或将拇指屈曲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 && && && &清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配图:红色为补,黑色为清,其它的容易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临床应用:1.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
& && && && && && &&&2.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注:小儿脾常不足故脾经宜补不宜清,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并宜先清后补,比例为3:1。
2.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肝经:旋推。
& && && && &清肝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临床应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经,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
注:小儿肝常有余故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3.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心经:旋推。
& && && && &清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临床应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
注:心经宜清不宜补,恐动心火。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4.肺经(肺金)
位置:环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肺经:旋推。
& && && && &清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临床应用: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
& && && && && &&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
5.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肾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 && && && &清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临床应用: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
& && && && && && &&&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
注:临床上肾经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 && & 另:小儿指6岁以下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五经推拿的敏感性降低,效果也会下降。
& && & 捏脊法由下往上捏是基本,由上往下捏抑或推脊是机体有急症或实证时单独施用或作为常规捏脊法的辅助。您儿子从下往上捏或辅以推脊就可以。作为您来说要具体看您的体质,如有下肢酸冷,高血压等阳气不能下达的表现,可从上往下捏,或辅以从下往上,比例为2:1或3:1。若没有类似表现还是以从下往上为主,不过如果这样施法后感觉不好诸如下肢发凉,头部发胀发热,即应停止或改为从上往下
不错,儿科最好的手法
老师哪里的?能否传授?
--------------------
此消息发自
谢谢分享。
不错很实用谢谢分享了
--------------------
此消息发自
阅读权限20
建议以后用调整免疫力一辞,因为免疫力过强也是病态!许多疾病就是免疫力过强导致!
这货说得好,说得对。比如肾炎本质就是免疫问题,免疫损伤!&
谢谢了在这里分享
好东西,学习了,谢谢楼主的奉献
Powered by华佗夹脊治百病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华佗夹脊治百病
《华佗夹脊治百病》是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华佗夹脊治百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应用研究华佗夹脊穴的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基础篇,从华佗夹脊穴的出处、定位、操作、治疗方法、治疗范围、原理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中篇为临床篇,介绍以华佗夹脊穴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种疾病的案例和方法。下篇为研究篇,将作者近30 年应用华佗夹脊穴的临床实验研究,对于资料完整,临床疗效确定的,予以系统整理。该书内容丰富,资料完整,实用性强,是针灸教学、临床、科研的专业参考书,也可供针灸教师、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习与提高之用。
华佗夹脊治百病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从事针灸的经验所编写出来的。全书共分基础篇、临床篇、科研篇三大部分,主要包括“华佗夹脊穴简介”“华佗夹脊穴与经脉的联系”“华佗夹脊穴的治疗作用与原理”“华佗夹脊穴的施治方法”“华佗夹脊穴的临床应用”“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126例临床观察”等内容。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华佗夹脊治百病作者简介
何天有,男,日生。197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30余年。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院副院长。责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甘肃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一副会长。1992年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2002年在援外期间获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骑士勋章。在国内外医学专著5部,完成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8项,有5项获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3项。
华佗夹脊治百病目录
一、华佗夹脊穴简介
(一)出处
(二)定位
(三)解剖
(四)操作
(五)功能与主治
二、华佗夹脊穴与经脉的联系
(一)与督脉的联系
(二)与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系
(三)与其他经脉的联系
三、华佗夹脊穴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四、脊髓节段说
五、华佗夹脊穴的治疗作用与原理
(一)调和阴阳
(二)扶正祛邪
(三)疏通经络
(四)调整脏腑功能
(五)局部治疗作用
(六)整体治疗作用
(七)镇痛作用
(八)现代医学原理
六、华佗夹脊穴的施治方法
(一)针刺
(二)灸法
(三)电针疗法
(四)穴位注射
(五)拔罐疗法
(六)挑治疗法
(七)捏脊疗法
(八)捶脊疗法
七、华佗夹脊穴的临床应用
八、华佗夹脊穴临床应用体会
九、华佗夹脊穴三通法临床应用举隅
耳鸣、耳聋
小脑共济失调
痉挛性斜颈
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肋间神经痛
慢性结肠炎
慢性前列腺炎
男性不育症
慢性盆腔炎
更年期综合征
(一)排卵障碍
(二)输卵管阻塞
泌尿系结石
急性腰扭伤
增生性脊柱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臂丛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多发性神经炎
类风湿陆关节炎
重症肌无力
小儿麻痹后遗症
先天性疼痛缺失
白细胞减少症
华佗夹脊穴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96例疗效观察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126例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213例临床观察
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落枕36例
针刺颈夹脊穴配肩三针治疗肩周炎94例疗效观察
针刺夹脊穴治疗臂丛神经痛
针刺夹脊穴治疗肋间神经痛48例
针刺俞穴透夹脊穴治疗支气管哮喘56例
针刺夹脊穴、背俞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治疗心律失常113例临床观察
俞穴透夹脊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针刺俞穴透夹脊穴治疗胃下垂60例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慢性胆囊炎76例疗效观察
针刺夹脊穴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2例临床观察
温针督脉夹脊穴治疗五更泻84例疗效观察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60例
针刺夹脊穴治疗腰部麻醉后便秘48例
针刺夹脊穴治疗尿潴留62例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96例疗效观察
针刺夹脊穴治疗腰骶椎裂尿失禁38例
针刺督脉电针夹脊穴治疗截瘫45例
督脉透夹脊穴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03例
夹脊穴针刺配穴位注射治疗增生陆脊柱炎66例
针刺俞穴透夹脊穴治疗腰肌劳损116例
针刺夹脊穴治疗尾椎痛38例
针刺夹脊穴治疗坐骨神经痛63例疗效观察
针刺督脉夹脊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1例
温针督脉夹脊穴治疗排卵障碍36例
温针夹脊穴治疗痛经58例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治疗男性不育症举隅
铺灸督脉夹脊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6例
温针夹脊穴治疗痹证215例疗效观察
电针夹脊穴治疗多发性神经炎38例疗效观察
铺灸督脉夹脊穴治疗白细胞减少症66例疗效观察
针刺夹脊穴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针刺夹脊穴加挑治疗法治疗痔疮69例
针刺夹脊穴治疗幻肢痛12例
针刺夹脊穴治疗足下垂26例
针刺命门肾俞透夹脊穴治疗非洲人足跟痛45例疗效观察
电针、穴注、埋线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华佗夹脊穴与硬脊膜关系初探
华佗夹脊穴治疗腰腿病的最佳作用部位的研究
腰段华佗夹脊穴针刺深度和角度的CT影像定位探析
铺灸督脉、夹脊穴对实验性RA大鼠IL-2、LgG、NO及组织学的影响
铺灸夹脊穴对佐剂性大鼠IL-1、TNP-α及IL-10抗炎免疫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1]
.京东[引用日期]华佗捏脊法
我的图书馆
华佗捏脊法
介绍一种提高免疫力的实用方法——华佗捏脊法&
&&&&&& 捏脊法主要作用于各脏腑背俞穴(即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在背部的俞穴)、督脉循行在背部的各穴和华佗夹脊穴(部分背俞穴见附图)。督脉为“阳经之海”,故其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及五脏背俞穴的刺激,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 以现代医学的理论解释,脊柱两侧是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捏脊疗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干的刺激,借助神经、体液因素来调整内脏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 捏脊法的操作方法:一、每晚睡前施治,受术者最好空腹。二、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尾椎两旁的皮下组织,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间断,以利经气流通。三、到颈部时算作一次完成,再重覆第一步,由尾椎往上捏脊,每晚由下而上捏六遍,背部轻松感,第二天晨起通体舒畅。一开始经络阻止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疼痛感,但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四、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可力度稍减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五、大人均可捏,小婴儿则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两旁按摩即可。& &&&& 随着的推移疼痛感会消失,舒适感增加,坚持每天或经常捏脊,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可以起到很好的日常保健作用。应用方法:&&&&&& 1.在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房间,暴露背部和腰骶部。如果室温过低,可将手伸在宝宝的下操作。&&&&&& 2.妈妈先用干净暖和、指甲短滑的双手,在宝宝的腰背部轻轻推摩数遍。&&&&&& 3.然后根据年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捏脊方法。&&&&&& (1)出生两个月以内的宝宝,轻轻捏脊1到2遍,如果宝宝拒绝就停止。&&&&&& (2)3个月到1岁的宝宝可以捏脊3到5遍。&&&&&& (3)1岁到3岁的宝宝可以捏脊6到9遍。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同时沿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进行操作,每侧线反复操作5-7遍。&&&&& 捏脊法可以天天操作,也可以隔天操作。&&&&&&(4)3岁以上的,除了上述捏脊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横式捏脊法:妈妈从宝宝背部一侧横捏到另一侧,从上往下,反复操作5到7遍。
&&&&& 可能电视里有所特指,一般清晨和睡前都可以,捏脊法主要是调和阴阳,清晨醒来和晚间入睡经历由阴转阳和由阳转阴的变化,故此二时施法调阴阳,健脾胃,加强胃肠功能,故特别适合体虚,消化不良,大便不正常(拉稀或干结),又因四季脾旺不受邪,机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抵御疾病的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清晨一般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做,多数bbmm都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天冷了,还可能赖床,所以还是晚上临睡前做比较好,感觉洗完澡做更舒服,而且大人也能互相做,还能增加夫妻感情呢。
捏脊很舒服的,可以起到很多的作用,还可以治病,书店里有专门的书介绍的,省事、省钱。&&&&&&& 我儿子从出生就用此法,出发点是调理脾胃,四年下来很不错的。孩子有时喊痛,可是很舒服,小的时候有时是笑着哭着捏,现在还经常在睡觉前提醒我还没有捏背呢。&&&&&& 给孩子使用此法,可以先在背上涂一点点润肤油,增加润滑性,减少疼痛。每天两遍就行,天气的原因,我们一般在是洗澡后捏,大概一周两次。&&&&&& 还有一点,家长要狠得下心来,习惯就好了。在医院给孩子涅脊通常不让家长在旁边看着,孩子的哭声也是撕心裂肺的。如果不想让孩子被病痛折磨,家长还要配合的。关于“捏脊法”方向的补充
捏脊法最早应用于治疗调理儿童的虚证,而大多数儿童的疾病都源于阳气不足造成的,其原因在于:(转)小儿的健康取决于先天之本——肾,其命门真火要生发上去,充盈全身。但是,由于小儿五脏未实,形气未充,往往生发之力不足,阳气不能上达。既然不能上达,就要靠人工往上提一提,所以,捏积要从下往上捏,把脊背的积滞的气血捏开,阳气也就能顺势生发上去。而成人其后天之本——脾胃渐旺,阳气充盈于上部,需要往下走,但由于脊背的阻滞,往往下不去。高血压患者就是最典型也最极端的例子,阳气下不去,郁积在上焦,甚至上冲头部,造成过多的耗散,甚则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还有,人们常说,“人老先老腿”,也是由于阳气不能下达,以至阴寒邪气滞留在下身的缘故。从上往下捏了,既可以去积除滞,又可以使阳气顺势下行,上下交泰,很多慢性病都能除去。&&&&&&
&&&&&& 个人总结:捏脊法自下而上为“补”,自上而下为“泄”,儿童的日常保健和治疗多数的虚证疾病,诸如消化不良,消瘦,腹泻、睡眠质量差,脾气噪爱哭闹,自下而上。若有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感冒伴发烧宜自上而下,以利宣泄。成人保健尤其对体虚者宜“补”,即自下而上,若患疾病,除上面讲到的宜自上而下,其它的应辨明虚实,辩证施行。
&&&&&& 我们的督脉是纯阳的,足太阳膀胱经是偏阳的,捏脊法就是去除淤滞鼓动阳气流转,以调和阴阳。以古人的做法成人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而当今社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类型都与古代大相迥异,特别是象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坐办公室的众多,缺少锻炼和户外活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而淤滞最多就在于背部,我想您应该也属这一类型,所以建议您自下而上捏脊。也可以自己体会来区分:如果自下而上捏脊后感觉有诸如头部发热,下肢发凉等异常表现,那就要改了。当然如果能让老中医来把把脉,看看您具体的体质如何就最好了。
&&&&&& 很高兴有那么多bbmm的支持与参与,相信许多第一次开始做的爸爸妈妈实施起来会有手法僵硬、不连贯、皮捏不起来等问题,这里我再讲一下施法的要点或注意点。1.预备。关键字:温暖、平和、润滑。温暖的环境不说了,bbmm都会有自己的办法,受法者平卧,腹部可略垫高(便于施法),受法者应处于平和状态,太兴奋(儿童)不利于气的引导,可轻摩背部,使其呼吸平稳,全身放松,顺便可涂抹些润肤油。2.施法。关键字:轻柔、快捷、连贯。力度以能捏起和能捻动即可,提拉时稍加大,起点就在骶尾部皮肤平整最低点,不必强求长强穴,终点就在低头时的颈部最突出点(大椎穴)。拇指的动作要点是压、推,保持不要离开脊背。食、中指的动作要点是捏、捻、松如此往复,食指为主,中指为辅,整个动作就像波浪一样起伏,连绵不断。3.结束。关键字:趋轻、趋缓、趋静。施法结束双拇指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脊三次,力度逐渐趋轻,速度逐渐趋缓,结束于了无声息,宝宝即可安然入睡。刚开始有点不顺手,多做几次就能逐渐连贯了,不要轻易放弃喔,这个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可是纯“绿色”啊。
作者按:自打学习捏脊法并在家庭使用后初见效果,本人倒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只是感觉捏后颈背部很舒服,倒是老婆大人的腰部酸胀和经期不适有明显改善,豪豪自天气转凉以来没有一次伤风感冒很是欣慰。现在只要晚上无事给他们两位捏脊是必修的功课,尤其小儿更是乐此不疲。& &&& 平日工作时也因此与同事聊此话题较多,进一步知道捏脊法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碰巧参加学术会议时知道有同行在做捏脊法的课题,收获颇丰,自己总结了一下,介绍给喜欢捏脊法的bbmm。因为是推广在家庭使用,注重简单可行,尽量免去复杂专业的手法,所以主要用于日常保健、预防和轻症患者,施术无效或病情加重还是专业医治为宜。同时中医一向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家手法不尽相同,更有反其道而行之,但殊途同归,遇有类似情况不必执着,择一而行。捏脊法临床实战一:小儿咳嗽& & 小儿肺为娇脏,主一身之表。小儿鼻腔短小,粘膜血管丰富,没有鼻毛,易于感染病毒细菌。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气失宣上逆为咳。其为外感咳嗽,表现为:咳嗽有痰,鼻塞流涕,头痛、恶心、畏寒发热,无汗或有汗,或有咽痒咽痛,痰白或黄稠,舌苔薄脉浮。外感咳嗽多为实证。& & 若小儿体弱,久病致肺气虚弱,气机不利则肺气失宣,开合失度,津液停积而为痰,见气短而咳;若脾失健运,不能化谷水为精微,反酿为痰,上储于肺,壅塞肺道而咳。其为内伤咳嗽,表现为:久咳气短,有痰或无痰,胸闷,自汗或盗汗,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夜寐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乏力,指纹淡红。内伤咳嗽多为虚证。& &&&& 治&&&&&& 疗:外感咳嗽&&&&&&&&&&&治疗原则:宣肺止咳,疏风解表。&&&&&&&手&&&&&&法:常规捏脊法3-5遍,从大椎穴捏向长强穴,重提重按肺俞、小肠俞、大椎穴,配合推脊从大椎推向长强30-50次,若患儿高热体虚,不能耐受捏脊,则仅推脊80-100次即可,待体温下降再施以捏脊。&&&&&&&治&&&&& 疗: 内伤咳嗽&&&&&&&治疗原则: 健脾养肺,止咳化痰。&&&&&&&手&&&&& 法: 常规捏脊法6遍,从长强捏向大椎,手法和缓柔轻,从第三遍时加重对脾俞、肺俞的提拉,捏完一遍后按揉脾俞、肺俞及肾俞5-7下以加强健脾作用。附1:各俞穴体表位置:人体颈椎7节(C),胸椎12节(T),腰椎5节(L),第七颈椎棘突下即为大椎穴,以此点为参照即可找到各俞穴位置。肺俞:T3&&心俞:T5&&膈俞:T7&&肝俞:T9&&胆俞:T10&&脾俞:T11&&胃俞:T12&&三焦俞:L1&&肾俞:L2&&气海俞:L3大肠俞:L4&&关元俞:L5以上俞穴均为相应棘突下旁开1.5寸附2:推脊手法:沿脊柱两侧自大椎穴推向长强穴,小儿可单手食、中指分开用指腹沿脊柱推,较大儿童和成人可双手食中指并拢或双拇沿脊柱推。
捏脊法临床实战二:小儿哮喘的预防
&&&&&& 哮喘是指阵发性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鸣有声,严重时出现张口抬肩,难以平卧。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是人体处于过敏状态,当遇到过敏源,如花粉、细菌、鱼虾、甚至冷空气触发引起体内发生变态反应,肺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粘膜水肿分泌过多粘液,阻塞呼吸道,引起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支气管哮喘。其发病以青少年较多,且常有家族史。长期发作可行成肺气肿、肺心病等。& &&&&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较难,不易根治,除了发作期间宜西医治疗,快速控制症状,缓解期的防治就很重要。捏脊法对哮喘的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调整全身脏腑气血运行,培补元气,强健身体,达到扶正固本,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有报道捏脊法在防治哮喘的总有效率达到85%以上。治&&&&&& 疗:哮喘重在缓解期的防治,捏脊法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疗原则:降气化痰,平喘。手&&&&&& 法:常规捏脊法,长强至大椎5-10遍,重点提捏肺俞、脾俞、肾俞,每遍捏完后对上述俞穴按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 && &可以配合推拿手法:补脾经、补肺经。
&&&&&& 捏了几次,儿子有点干咳嗽,他开始说:妈妈你怎么掐我啊,但是他说疼了后还有我捏一连捏了好几遍。&&&&&& 我家老公捏的时候吼叫,我的大拇指没有起到按的作用,只有捏皮的作用,大拇指手指很麻木,他的皮很厚还很紧,我一遍捏下来人都累死,双手发抖。哎彻底打败我学按摩的热情了,而且我的手关节明显变粗。
鼓励一下,不要丧失信心喔!&&&&&&&&可能还是手指的配合有问题,多加练习会协调的。您再仔细看看我写的补充,再说几个注意点:
&&&&&& 1.大拇指要用指侧腹按压和推进,避免指甲在皮肤上用力。食指黏住皮肤然后和拇指对捏和捻,在食指即将脱离皮肤时,中指接上使食指能脱离皮肤重复循环。
&&&&&& 2.背部皮肤要涂一些油使其润滑便于拇指推进。
&&&&&& 3.小孩手法要轻柔。&&&&&&& 给老公捏的时候,我想是因为捏不起来皮肤,所以您的手指用力较大,您可以先做节段性的按、捏、捻,多做几次,皮肤就会慢慢松了,然后就可以连贯了。我家正好相反,我老婆的腰部皮肤很紧,同时她也经常腰酸,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腰部的皮肤较以前松很多了,而这也是效果的表现,老婆腰部酸痛明显改善了。所以您老公难捏正说明有捏的必要,气血的淤滞才会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粘连。&&&&&& 刚开始可能累点,上正轨了应该很轻松的,加油!
捏脊法临床实战三——小儿疳积的治疗
&&&&&& 前两日看到有个帖子为宝宝的积食烦恼,而小儿捏脊法原来就是治疗小儿疳积的,但之前在“健康园”未看到有小儿积食的帖子,更多的是感冒发热,哮喘的帖子,故而未将小儿疳积的应用方法贴出,这几日就想着哪天有空写一下。今天上来看到大家还很关心此贴,非常高兴,感谢之余,将小儿疳积的捏脊方法总结贴出,同时就像楼上说的,希望一直坚持给宝宝捏脊的bbmm上来说说体会。
捏脊法临床实战三——小儿疳积的治疗&&&&&&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二者有轻重之分:初为积滞,积滞日久不消可转化为疳症——“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 积滞多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小儿脾常不足,若乳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之品,损伤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积滞不化,气行受阻而成积滞。&&&&&& 疳症多因小儿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运化失权,或因积滞日久,阻碍气机,致使营养失调,气液虚衰,发育障碍,患儿消瘦。症状:&&&&&& 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食而不化,精神差,夜眠不安,嗳腐吞酸,大便不调或秽臭,舌苔厚腻。&&&&&& 气血两亏(疳症):面色萎黄或惨白,头发稀疏干枯,骨瘦如柴,腹大坚硬,头大颈细,精神不振,嗜睡,嗜食异物,有时吐下或便下寄生虫,便溏或秽臭,尿如米泔水,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治&&&&&& 疗:积滞伤脾&&&&&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手&&&&& 法:常规捏脊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夜眠不安者加按心俞。可配合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等小儿推拿手法。&&&&& 治&&&&&& 疗:气血两亏:&&&&&&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养血。&&&&&&&手&&&&& 法:常规捏脊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心俞、肾俞,捏最后一遍时改由大椎穴捏向长强穴,并用双手拇指腹面在双侧肾俞、长强穴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用以补泻兼施,防止虚不受补。可配合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分推阴阳、推三关等小儿推拿手法。注意事项:& && && &&&1.在捏脊法治疗国产中忌食芸豆、醋、螃蟹。芸豆性粘腻,食后易引起积滞;醋服药(见后)后食用易引起呕吐;螃蟹性寒不易于消化。此外其它难以消化的食物也在禁食之列。&&&&&&&&&&&2.捏脊手法一定要轻快,时间以上午为宜。&&&&&& 附:“捏脊冯”家传冯氏消积散方子(用于疳积实症即积滞伤脾):&&&&&&&&&&&& 生军200克,熟军200克,三棱300克,莪术300克,黑丑200克,
&&&&&&&&&&&&&白丑200克,砂仁200克。&&&&&&&&&&&&&以上药物碾成细末,捏脊第四次次日早晨空腹用红糖水或温开水送服。&&&&&&&用量:1岁以内0.5克,1-2岁1克,2-3岁1.5克,3-4岁2克,4-6岁2.5克,6-8岁3克,9-12岁3.5克,12-16岁4克。&&&&&& 如果患儿体弱或有腹泻等情况用量减半,有便秘增加?。服药后要腹泻一次,如果不泻,第五次早晨再给药一次,用量增加?。
&&&&&& 这里把手指五经的具体推拿手法介绍一下:&&&&&& 脾、肝、心、肺、肾五经穴对应拇、食、中、环、小指尖,“五经者,五指尖也”。推的次数均在100-500次,视病情和耐受力而定。1.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补脾经:旋推(在拇指罗纹面按顺时针方向打圈)或将拇指屈曲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 && && &清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配图:红色为补,黑色为清,其它的容易理解。
临床应用:1.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 && && && && && &&&2.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注:小儿脾常不足故脾经宜补不宜清,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并宜先清后补,比例为3:1。2.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补肝经:旋推。& && && && &清肝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临床应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经,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注:小儿肝常有余故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3.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补心经:旋推。& && && && &清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临床应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注:心经宜清不宜补,恐动心火。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4.肺经(肺金)位置:环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补肺经:旋推。& && && && &清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临床应用: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 && && && && &&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5.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补肾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 && && &清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临床应用: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 && && && && && &&&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注:临床上肾经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另:小儿指6岁以下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五经推拿的敏感性降低,效果也会下降。
&&&&&& 捏脊法由下往上捏是基本,由上往下捏抑或推脊是机体有急症或实证时单独施用或作为常规捏脊法的辅助。您儿子从下往上捏或辅以推脊就可以。作为您来说要具体看您的体质,如有下肢酸冷,高血压等阳气不能下达的表现,可从上往下捏,或辅以从下往上,比例为2:1或3:1。若没有类似表现还是以从下往上为主,不过如果这样施法后感觉不好诸如下肢发凉,头部发胀发热,即应停止或改为从上往下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佗膏副作用很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