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湖南高中生刺死老师老师

1316被浏览304502分享邀请回答7692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文化观察 观身边 察天下
博士后中学任教:屈才or进步?
近日,一则名为《天津市耀华中学2013年教师招聘拟录用人员名单》在网上很火。清一色的国内外名校硕士、博士、博士后都扎到中学当老师。网友看了惊呼:太凶残了!不久,耀华中学官网刊出辟谣声明,否认这一名单的真实性。
  不过,博士后当中学老师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前不久,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在网上发文,为他“最有天赋的学生”放弃读博士后的机会而去中学当数学老师而扼腕叹息。程教授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太屈才了!然而,为什么教师职业会成为“香饽饽”?这可能是更需要讨论的问题。
学历贬值vs稳定诱惑:博士后用脚投票的结果
客观地说,如今的硕士、博士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在80年代,大学生有一个现在听起来很不可一世的称号――天之骄子。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生录取率奇低,能够考上大学的都称得上出类拔萃。那时谁家要是出个大学生,是个值得十里八村庆祝的事。
从数据上也反映了这一点。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积压了十年的高中学生都在那一年参加了高考。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570万,录取27万,录取率是4.8%。而到了2012年,报考人数是915万人,招生人数剧增到了685万,全国平均录取率也提升到了为75%。从20多个人录取一个,到4个人里录取三个,中国大学生的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硕士、博士研究生方面,因为各校单独招生,各专业的录取比例也不尽相同,所以难以统计出一个准确的录取率。但从高考录取率的攀升过程中不难推断出,如今的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从数量上远远超出二、三十年前,是板上钉钉的。
经济学上有两句话,一句古话,一句今话。古话叫“物以稀为贵”,今话叫“价值决定价格”。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大学生”这个名头的价值,在一年招收27万人时要远胜过一年招收685万人时;有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大学生”三个字能换来的金钱回报和社会认同度,如今也要远小于30年前。以此类推,硕士、博士的价格也因为数量的增多而贬损很多。
1977年~200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表(1988年以后的数据可点击图片查看)
高学历者去中小学当老师,是他们“用脚投票”的结果
天津耀华中学的教师录用名单虽被辟谣,但能引起广大网友的反响,本身是能反映一些问题的。2006年的数据显示,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师达到35.3%,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占比为1.2%。然而在大中型城市,高学历教师比例远远超出。而到了2012年,很多城市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已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北京在2005年就已达到初中教师本科学历80%以上,高中教师则要求100%为本科以上学历。近年来,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也在逐年提高,甚至博士应聘中学教师被拒也不是新鲜事。
最近的一起引发公众讨论的“博士后当中学教师”事件,是由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的一篇博文引发的。一名在他看来“最有天赋的学生”,放弃出国攻读博士后、继续做科研的机会,而是和一所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对学生的这个选择,程代展异常心痛,在博客上写下了3000多字的长信。
长信中满是对学生的不解:“博士生去当中学老师,是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尤其是数学专业的博士生,经过这么多年的专业训练和积累,只有少数人才能走到这一步。作为导师,我费尽心力将他带到学科前沿,他却要放弃这一切,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教学工作?”最后的结尾是:“现在的我,是又一次‘哀莫大于心死’。可谁能告诉我: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
而程教授的这位学生对此的回应是:“有些朋友认为我屈才了,不过我倒是认为如果能当一名优秀教师的话,贡献并不比优秀科学家小。我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我希望自己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学生自始至终也没有透露自己的名字和所供职的学校。或许在他看来,以博士后的身份当中学教师,也是一种“下嫁”,起码不算体面的结果。但他也在博客中说到,自己选择当老师,是看中了教师职业的稳定。“以后生活中比较麻烦的事情,比如住房、子女入学等都可以解决了”。而且是他主动向该中学投递的简历。可以说,这位博士毕业生从摆在他面前的几条路中,“用脚投票”选择了这条教师之路。
高等人才“教小孩”不是退步,是回归
民国时,大师级人才给小孩当家教是时髦的事
“给小孩当老师丢人”,这个论调是最近几十年才形成的。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帝师”是文人的最高追求。而帝师的教授对象,从年龄上讲,往往比现在的中学生还要小。清朝的翁同因为担任了同治帝和光绪帝两代帝师,而成为了清末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在光绪元年(1875年)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受命教授光绪帝读书。而1876年,光绪帝年仅5岁,按现在的说法,还是个未成年儿童。以翁同的学问,现在的“博导”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如果说现在的博士生当中学老师是屈才,那么学问比博导大得多的先生去教学龄前儿童,又是不是屈才呢?
“请大师教小孩”这个传统,在民国时依然盛行,很多达官显贵都以能请到名师教授自己的孩子为荣。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勇做客“腾讯书院”时,对袁世凯聘请名师为家庭教师的做法大加赞赏:“袁世凯的地位很高,有助于他的家教,给袁家子女请了最好的老师。我们现在高干子弟当中没有听说给自己的子女请最好的老师的。但是,袁世凯就是请最好的学者到他们家当家庭教师。袁家的女孩子请的都是女老师,女老师一个最有名的就是吕碧城,她是晚清到民国最重要的女学者、女侠客。她和秋瑾是朋友,和人艺的老院长英若诚的父亲也有很深的关系,和严复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吕碧城就是袁家的女孩子的家庭老师。”
“袁世凯家当时正在上学的子女也就是十个左右,但是他们家的家庭老师可都不得了。南开大学的创办人严修就是他们家的家教。我们今天可能不太清楚严修的地位有多高,当年可不得了的。在1897年11月的时候,严修上折子称要改革中国的科举制度。他在中国的教育界就相当于民国初年的蔡元培,相当于民国后期的傅斯年、胡适。这样的一位教育家,当时是袁家的家庭老师。”
不是每个高素质人才都适合当中学老师。我们熟知的数学家陈景润就因为无法清晰表达思路,而被迫离开了中学教师的岗位。
袁世凯聘请名师的举动,后来看是明智的。他的儿子袁克文、孙子袁家骝都是一代大家。而袁家只是当时大户人家聘请大师级人物当家庭教师这种风气的一个例子而已。从中可以看出,直到民国时代,高级知识分子教小孩读书都还是一件寻常事,远没到“屈才”、“丢人”的程度。可见,博士后当中学教师这样的事,不能算是一种退步,而只能算是一种回归。
他山之石:日本中小学教师被视作"圣职" 一个岗位5人抢
与邻国日本相比 我们对教师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高度重视教育,对于中小学教师,日本人称这一职业是“圣职”,教师被称为“先生”与议员齐名。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为社会作出巨大牺牲的职业,因而是无比神圣的,教师社会地位高,工资待也是非常高。所以,在日本,进入教师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近30年来,几乎每年都有20万人竞争3.8万个公立学校的教师岗位。
日本教师有“三高”,即社会地位高、工资待遇高,师资水平高。日本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早在1974年2月日本国会就通过了“关于维持和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确保义务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员中的人才特别措施法”(简称“人才确保法”),明确规定:给予义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员的工资高于一般公务员水平的优厚待遇,并强调从公布之日起按计划逐步实施改善和提高工资待遇的措施。这项措施从经济上保证和提高了教师生活水平。现在中小学教师初任工资已超过一般公务员工资的16%。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工资制度上,积极鼓励高学历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早在1985年日本政府就规定:
获得学士学位的去幼儿园任教,起始月薪187400日元;去小学和初中任教190400日元;去高中任教190100日元;去大学任教188700日元。从中不难发现,去中小学任教,得到的工资比去大学要高,此举显然是鼓励教师去小学和初中任教,而不鼓励他们去大学任教。即使是博士毕业,去小学和初中任教的起薪为266900日元,与去大学任教的271100日元也是相差无几。这个数据说明:早在1985年,日本博士生当中小学教师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甚至政府还鼓励这样做。
美国中小学教师观察:当老师是门手艺 光有学历是不够的
美国的师范教育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非定向型师资培养模式为主导的、专业设置完备的、体系完整的师资培养和培训体制。研读美国中小学教师学位与证书教育现状,会发现在美国当老师,是个技术活。与我们更多强调老师的品行、教养有所不同,他们更强调职业、培训,将手艺人的培养模式嫁接到了教师队伍的训练中。
在美国当老师,更像是学一门手艺。无论多高学历,都要进行长时间的实践培训方可上岗。
美国也有类似中国的师范类学校,但同时,也鼓励非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教师职业。为了帮助他们进入教师的角色,特别设置了“教学艺术硕士”学位计划和“教育科学硕士”学位计划。“教育科学硕士”还分为“初等教育专业硕士”和“高等教育专业硕士”两种学位,各自要修满12和11门课,获得文凭后分别可以教授1-6年级(相当于小学教师)和7-12年级(相当于中学教师)的课程。
培训课程相当注重实践环节,例如“要求学员在城市的一所小学,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至少工作150个小时。”“运用实践的理论的方法,把与社会问题相关联的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和方法结合进小学的综合课程。”等等。总的来说,在美国当老师,不是有学历就行的。即使学历再高,即使只教小学生,也要通过长期的职业培训来学习如何当老师。
教师成为热门职业的利与弊:误打误撞成“香饽饽”
高学历人才涌入教师队伍,客观上对人才培养有好处
尽管学历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指标,可我们也应该承认,从宏观上来讲,更高学历约等于更高的素质,更高的学问。这就像名校毕业生的发展一样,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名校的高材生在毕业之后“混得不好”,诸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等新闻也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很多学历一般,出身一般的人凭着学习之外的能力而出人头地。这种例子不少,然而我们看看身边,还是不得不承认:总体来说,更好学校毕业,获得更高学历的人,在社会上取得较高地位和较高成就的概率,相比一般人还是要大一些的。
让高学历的人当老师,这一思路在中国古代颇为盛行。上文提到的两代帝师翁同,就是状元出身。当今的高考制度尽管有种种不堪,从选拔人才的角度讲,还是比当初的科举制度要更完善一些。古时尚且重用科举考试的佼佼者,现在对名校高学历知识分子进入教师队伍,我们也应该乐见其成。其实只需把我们放在家长的位置上想一想:如果我们能够给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是选择清华博士,还是普通院校的本科生呢?
教师地位提升与“尊师重教”关系不大,说到底还是年轻人求稳定的一种表现
然而在教师队伍学历普遍提高的大背景下,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种高学历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的“喜人景象”,不是靠有效的行政手段,良好的市场机制引导的。恰恰相反,造成这种“喜人景象”的,是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结合的产物。
“教师热”与“公务员热”的原因相似,都是社会竞争激烈,保障不完善的状况下,年轻人对未来事业的一种稳妥选择。
教师职业在我们的印象里是清苦的,寒酸的。用在教师身上的形容词句,往往披着一层悲壮色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仿佛老师就不能身体健康似的。我们喊了几十年的“尊师重教”,其实大多数人骨子里并没把教师当做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这次的天津耀华中学招聘教师乌龙事件中,广大网友看到那么多名校硕士、博士纷纷选择当中学老师,第一反应都是:“白上这么多年学了,学完也就当个老师。”这种对人才的遗憾,本身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不屑。
在改革开放的最初20年,社会流行的是打破铁饭碗,挣脱安全感。8、90年代,社会上的“能人”更多选择出国、下海经商等,老老实实当个“教员”,是没本事的表现。然而风水轮流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国进民退”,让当年抛弃铁饭碗的人又重回“国家队”的怀抱。教师职业中那些曾被人摒弃的部分又重新成了吸引人的优点:收入稳定、退休有保证、假期长、课外补习等隐性收入高。如今重点中学的老师几乎都在各种民办教育机构组织的补习班中兼职,大城市教师一天收入上千元早已不是新鲜事,一个暑假进账十万也大有人在。
也许上边举的例子有些极端,但也反映了教师职业潜藏的巨大“商机”。与“教师热”异曲同工的还有热度更高的“公务员热”。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审核通过人数为123万人,总体竞争比例为68:1。竞争最激烈的两个职位均来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该部门的竞争比例达到了1015:1。类似的数据,我们这几年见过太多了。公务员与教师的受追捧,都源于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求稳心态”。即便很多公务员岗位和很多教师岗位并没有明显的隐性收入,但是其稳定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小的工作压力,可预期的医疗、退休保障,仍然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投身进来。
国家强调了很多年的“尊师重教”,最终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由高学历人才“用脚投票”而得以实现。而如果对比高校在教育产业化浪潮下的收入,中小学教师那点补课费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据“北京大学校办产业年终总结暨表彰大会”披露的数字,2012年北大校办产业的资产总额突破900亿元,而在1980年代,这个数字是0。大环境如此,我们还要苛责博士后不应该去当中学老师吗?
博士后当中学老师,往前数有古人的例子作榜样,往后算有“教育产业化”的大环境作支撑,实在算不得一件出格的事。与这件事本身相比,引领高学历人才流向教育产业的那股力量,才真正值得讨论和分析。
博士后当中学老师,你认为“屈才”吗?
专题评价:
#教育产业化#
还能输入140字
微信扫一扫,每天收获一点新文化
第132期:从汶川到芦山:回看新闻当事人
第131期:凤凰万人坑:被金钱绑架的文物古迹
第130期:剪刀与颜料 : 文艺作品删改趣事
第129期:文学批评有底线 才会有自由
第128期:中国影评人的黄昏:未生已死?
第127期:朝鲜画家:画领袖画最崇高
第126期:张国荣十年忌:理想艺人缺位下的中国产物
第125期:影响中国几代人的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
第124期:花甲知青:时代中的人与文
第123期:画布上的中国:从四幅画看中国农民流变
出品腾讯文化
设计吕沛东
分享到关闭
分享按钮不再出现?确定取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有没有研究生毕业做高中老师的?_研究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2,003贴子:
有没有研究生毕业做高中老师的?收藏
本人211小硕一枚,即将毕业,想做一名高中老师,内心有点忐忑,不知道自己选的道路如何,想有经验的分享一下,谢谢啦,ps:六级没有过,好忧伤呀
研究生辅导,南京文都考研,专业师资辅导团队,面授小班+全程督学+测评模考+专项辅导,班型多样,课程全面,高含金量复习资料,高效复习,直击名校!
你是什么专业呀?
硕士毕业做高中老师不很正常
跟我情况一样
楼主研几的?师兄师姐毕业做什么工作居多?我也化学的,毕业也打算当老师,我师姐毕业找的工作不是对口的,化学难就业啊
开了学研三,师兄们进企业,师姐们大多当老师,对口不口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工资高的好工作!
女生做老师蛮好的
四级还没过
化工狗帮顶
启航龍图考研网校-爱启航在线,专注考研行业20年,服务超过280万考生!2019考研&抢先报&多端同步学!名师辅导,高效学习,早学基础牢,打造19备考专属解决方案!
但是感觉现在进公立学校,没有人的话好难啊,,我也是化学的,
考编制吧!考完编制也不知道,跟公务员一样跟千军万马一起竞争
感觉跟二次考研似的
有机化学准研一学弟表示不服!
我也想做高中老师,物理老师
怎么没有一个研三的交流一下嘛!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啊,6级没过能不能拿硕士毕业证?
首先,你得有关系,有关系可以直接去教书,之后再考教师资格证,没关系要先考教师资格证,再考教师招聘,而且教师招聘竞争很大,现在发达地区教师也饱和了,很多211毕业生去了做培训,如果想在城市里教书,也要得有关系,没关系,没门。各个行业都得靠关系
会有一大把学历比你更高,比你更优秀的人竞争的
我也想来着,可惜专业不对口
我想做大专老师
我也没过六级,也没有教师资格证,去不了高中当老师
找到老师的工作了吗,我也担心六级过不去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老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