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测式装置的两个动态污垢监测装置性参数是什么

第2章测试补充习题 三亿文库
第2章测试补充习题
测试习题补充2 一、选择题 1.测试装置传递函数H(s)的分母与
有关。 A.输入量x(t)
B.输入点的位置
C.装置的结构 2.非线性度是表示定度曲线
的程度。 A.接近真值
B.偏离其拟合直线
C.正反行程 3.测试装置的频响函数H(jω)是装置动态特性在
中的描述。 A.幅值域
D.复数域 4.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
系统。 A.相似
D.线性 5.下列微分方程中
是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d2ydydx?5y??x A.2?tdtdtdtd3yd2ydxB.3?2?5y? dtdtdtd2y2C.2?y?10x?5 dtd2yD.2?yx?x?10 dt6.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表明
。 A.加于线性系统的各个输入量所产生的影响过程互不影响 B.系统的输出响应频率等于输入激励的频率 C.一定倍数的原信号作用于系统所产生的响应,等于原信号的响应乘以该倍数 7.测试装置能检测输入信号的最小变化能力,称为
。 A.精度 B.灵敏度 C.精密度 D.分辨率 8.一般来说,测试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则其测量的范围
。 A.越宽 B.越窄 C.不变 9.测试过程中,量值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称为
。 A.准静态量 B.随机变量 C.动态量 10.线性装置的灵敏度是
。 A.常数 B.随机变量 C.时间的线性函数 11.若测试系统由两个环节串联而成,且环节的传递函数分别为H1(s)、H2(s),则该系统的总的传递函数为
。 A.H1(s)+H2(s) B.H1(s)?H2(s) C.H1(s)-H2(s) D.H1(s)/H2(s) 12.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就是
。 A.幅频特性 B.相频特性 C.传递函数 D.频率响应函数 13.时间常数为τ的一阶装置,输入频率为ω=1/τ的正弦信号,则其输出与输入键的相位差是
。 A.-450
D.-2700 14.测试装置的脉冲响应函数与它的频率响应函数间的关系是
。 A.卷积 B.傅氏变换对 C.拉氏变换对 D.微分 15.时不变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等于
。 A.系统的正弦输出与正弦输入之比 B.系统的稳态正弦输出的傅氏变换与正弦输入的傅氏变换之比 C.用虚指数函数表示系统稳态正弦输出与正弦输入之比 16.对某二阶系统输入周期信号x(t)=Asin(ωt+φ),则其输出信号将保持
。 A.幅值不变,频率、相位改变 B.相位不变,幅值、频率改变 C.频率不变,幅值、相位改变 17.二阶装置,用相频特性中φ(ω)= -900时所对应的频率ω作为系统的固有频率ωn的估计值,该值与系统阻尼率ξ的大小
。 A.有关 B.无关 C.有很大关系 18.二阶系统的阻尼率ξ越大,则其对阶跃输入时的响应曲线超调量
。 A.越大 B.越小 C.无关 19.二阶装置引入合适阻尼的目的是
。 A.使系统不发生共振 B.使得读数稳定 C.获得较好的幅频、相频特性 20.不失真测试条件中,要求幅频特性为
,而相频特性为
。 A.线性 B.常数 C.是频率的函数
二、填空题 1.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应该具有单值的、确定性的
。 2.测试装置的特性可分为
特性。 3.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指标有
。 4.某位移传感器测量的最小位移为0.01mm,最大位移为1mm,其动态线性范围是
dB。 5.描述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有
等。 6.测试装置的结构参数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系统,则称为
系统。若其输入、输出呈线性关系时,则称为
系统。 7.测试装置在稳态下,其输出信号的变化量△y与其输入信号的变化量△x之比值,称为
,如果它们之间的量纲一致,则又可称为
。 8.线性系统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特性是指
。 9.测试装置的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装置的
。 10.测试装置对单位脉冲函数的响应,称为
记为h(t), h(t)的傅氏变换就是装置的
。 11.满足测试装置不失真测试的频域条件是
。 12.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 13.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在时域中用
描述,在频域中用
描述。 14.二阶系统的主要特征参数有
。 15.已知输入信号x(t)=30cos(30t+300),这时一阶装置的A(ω)=0.87, φ(ω)= -21.70,则该装置的稳态输出表达式是:y(t)=
。 16.影响一阶装置动态特性参数是
,原则上希望它
。 17.二阶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是
。 18.输入x(t)、输出y(t),装置的脉冲响应函数h(t),它们三者间的关系是
。 19.测试装置的频率响应函数为H(jω),| H(jω)|则表示的是
,∠H(jω)表示的是
,它们都是
的函数。 20.信号x(t)=6sin2√3t,输入τ=0.5的一阶装置,则该装置的稳态输出幅值A=
,相位滞后φ=
。 21.一个时间常数τ=5秒的温度计,插入一个以150C/min速度降温的烘箱内,经半分钟后取出,温度计指示值为900C,这时,烘箱的实际温度应为
。 22.选用仪器时应注意到:仪器的灵敏度越高,仪器的测量范围越
,其稳定性越
。 23.正弦输入时系统的响应称
,它表示系统对
不同频率成分的传输能力。 24.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的定义是:在系统
为零的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响应的
与输入激励的
之比。在系统的稳态分析中,它的模等于系统
幅值比,其幅角等于它们的
。 25.线性系统具
保持性,即若系统输入一个正弦信号,则其稳态输出的
保持不变,但输出的
一般会发生变化。 26.在频域中,测试装置的输出Y(jω)与输入信号X(jω)之间的关系是
,在时域中,测试装置的输出y(t)与输入x(t)之间的关系是
三、判断说明题 1. 测试工作是为了获取有关被研究对象的状态、运动和特征等方面的信号。() 2. 如果所测试的信号变化较快,这种测试属于动态测试。() 3. 频率不变原理是指线性测量装置的输出信号频率总等于输入信号的频率。() 4. 传递函数相同的不同物理系统其动态特性是相同的。() 5. 灵敏度是指输出量变化量和输入量变化量的比值。() 6. 传递函数与系统的输出、输入无关。() 7. 典型二阶测量系统固有频率越大越好。() 8. 信号通过一阶测量系统后幅值将变小,相位产生滞后。() 9. 单自由度系统刚度越大固有频率越高。() 10. 测试装置的幅频特性在使用的频带内应为常数。() 11. 测试装置的相频特性在使用的频带内应为线性。() 12. 一个线性系统不满足不失真测量条件,若用它传输一个100Hz的正弦波信号,则输出波形必然失真。() 13. 测量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的范围越大。() 14. 要提高测试结果的信噪比,必须先提高测试系统的灵敏度。() 15. 二阶测量装置的固有频率越大,可测量信号的频率范围越小。() 16. 一阶测量装置的时间常数越大越好。() 17. 若施加于某一线性测量装置的激振力为120Hz的正弦波,则测得的输出一定是120Hz的正弦波和若干谐波。() 18. 传递函数表征系统的传递特性,同时反映物理结构。() 19. 线性定常系统和时不变线性系统是有区别的。() 20. 在输入量不变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测试装置输出量的细微变化称为灵敏度。()
联系客服:cand57</技术小站:
地点:西安
时间:11月16日 14:00 - 17:00
地点:东莞
时间:11月9日 14:00 - 17:00
地点:深圳
时间:11月8日 13:00 - 17:30
地点:深圳
时间:11月2日 14:00 - 17:00
张飞电子工程师第一部
高速PCB设计指南进阶培训
韦东山linux驱动开发学习
了解RTOS操作系统开发流程
张飞硬件开发全套视频
讲师:孟瑞生
讲师:林超文
讲师:李述铜
讲师:郑振宇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5G研发第二阶段测试开始,华为率先完成3.5GHz新空口性能测试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 作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日 15:14
[导读] 近日,华为基于所构建的北京怀柔外场测试环境,率先开展了3.5GHz 5G新空口下外场性能测试和与仪表/芯片企业的互通对接测试。在外场性能测试中,华为基于统一空口的解决方案完成了连续广域覆盖、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和混合场景的外场性能测试,分别实现了10Gbps峰值速率、小于1ms的空口时延和大于100万连接的5G关键性能指标需求。
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已于2016年9月正式启动,华为、爱立信、中兴、大唐、诺基亚和上海贝尔、三星及芯片、仪表方面企业参加测试。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由IMT-2020(5G)推进组具体组织实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科摩、中国信通院组成测试组。目前在北京怀柔规划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外场,完成了30个站的站址规划,可满足外场单站及组网性能测试需求。同时,展讯、MTK等芯片企业,是德科技、罗德施瓦茨、大唐联仪、星河亮点等仪表企业也参与测试。
近日,华为基于所构建的北京怀柔外场测试环境,率先开展了3.5GHz 5G新空口下外场性能测试和与仪表/芯片企业的互通对接测试。在外场性能测试中,华为基于统一空口的解决方案完成了连续广域覆盖、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和混合场景的外场性能测试,分别实现了10Gbps峰值速率、小于1ms的空口时延和大于100万连接的5G关键性能指标需求。
此外,为验证华为5G新空口技术方案,华为5G原型系统与罗德施瓦茨、是德科技和大唐联仪等仪表企业开展了互通对接测试,基于第三方测试仪表验证了华为新空口技术方案中的参数集、帧结构和新波形等技术。华为怀柔外场测试的开展,标志着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正式拉开了帷幕。随着怀柔外场站址规划的完成,爱立信、中兴、大唐等企业也在加紧外场环境建设,并将按计划有序开展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工作。
当前,5G国际标准化已全面启动,通过5G技术研发试验,重点开展5G新空口技术方案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引入芯片和仪表企业,加速构建5G技术产业生态。IMT-2020(5G)推进组希望与全球核心企业共同努力,推进全球统一5G国际标准与产业发展。
5G新空口相关文章
5G新空口相关下载
爱立信相关文章
爱立信相关下载
中兴相关文章
中兴相关下载
华为相关文章
华为相关下载
SiTime公司亚太区销售副总裁谢鸿泉指出,“SiTime聚焦做时钟IC产品,依托全硅型MEMS技术,致力于用半导体改变传统晶体频率器件市场,促使整个业界去掉传...
IoT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据IDC预计...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供应链服务
商务及广告合作
Jeffery Guo
关注我们的微信
供应链服务 PCB/IC/PCBA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第2章 检测装置基本特性.ppt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第2章 检测装置基本特性.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59|
上传日期: 18:44:10|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20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2章 检测装置基本特性.ppt
关注微信公众号5G高峰论坛深度报告-系统设备篇!【招商通信】5G发展,中国引领-第二阶段测试结果增强商用信心,华为、中兴技术领跑
前言:9月28日,第二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工信部、中国信通院等部委、单位以及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高通、Intel等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多位重磅嘉宾参加了本次大会。会上IMT-2020(5G)推进组就我国5G技术试验第二阶段测试进展进行了总结汇报,在该阶段的测试中,华为完成了全部的测试内容领跑业界,中兴完成了除核心网之外的所有测试内容,引领5G发展。本报告为此次大会纪要的第一篇之系统设备篇,总体梳理第二阶段测试的结果。
1、我国5G第二阶段测试结果达到ITU性能指标要求,奠定5G商用基础。5G第二阶段试验测试顺利完成了对于面向新空口技术的测试工作,华为、中兴等5家系统厂商参与并验证了各自系统和方案的性能并同芯片和仪器厂商进行了互操作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现有5G新空口的关键技术和方案设计可以全面满足ITU所设定的峰值速率、时延等性能指标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界对5G按期商用的信心。此外,我国5G第三阶段测试将于2018年Q1正式启动。
2、华为领跑5G第二阶段测试,中兴紧随其后,中国系统设备商竞争力持续提升。在5家参与测试的系统厂商中,华为完成了全部9项测试内容,持续领跑。中兴通讯完成了除5G核心网之外的全部8测试,紧随其后。爱立信完成了连续广域覆盖、低时延高可靠场景在内的5项测试,诺基亚贝尔则完成了低时延高可靠性测试。此外,在测试性能指标方面,中国系统厂商的测试结果也领先其他厂商。
3、投资建议:5G发展,中国引领。未来5G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美元,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将得到提升,并有望引领5G发展。从5G的技术特点和产业变化考虑,直接利好板块:主设备、光模块、光纤光缆、天线、小基站,可以沿着这五个方向进行布局。重点推荐:中兴通讯、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烽火通信、光迅科技;建议关注:中际装备、天孚通信、金信诺、新易盛。
风险提示:标准推进低于预期、产业链发展进度低于预期、运营商资本开支低于预期
15G发展,中国引领
1、工信部通信发展司:第二阶段测试结果增强5G商用信心
我国5G部署以及全球5G发展现状。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将成为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力量。国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我国5G发展的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推动我国5G发展,2020年启动5G商用。当前5G国际标准化和商用进程显著加快,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战略规划推进5G发展。为有效推进5G研发和产业推进,由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部位成立IMT-2020 5G推进组,发挥平台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推进5G发展。
5G第二阶段测试总结。2016年1月我国启动5G技术试验,目前进入第二阶段——技术方案试验,我们在怀柔规划建设30个站的5G外场。在第二阶段试验中,工信部先后明确了3.5GHz、4.9GHz频谱各200MHz频段用于5G研发试验,并组织国内外主流的运营、设备、芯片、仪表等企业和单位,面向5G的典型场景,重点对5G新空口技术方案展开实验室和外场性能、功能测试及射频的测试。目前,在第二阶段测试过程中,,面向新空口技术的测试工作顺利完成,5家系统厂商(华为、中兴、爱立信、上海贝尔、大唐电信)参与测试并验证了各自系统及方案的性能,芯片企业(联发科、高通等)及仪表企业(是德、罗德与施瓦茨等)参加了对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现有的5G新空口的关键技术和方案的设计可以全面满足ITU所设定的峰值速率、时延等性能指标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界对5G按期商用的信心。
5G第三阶段测试要求。5G新空口测试是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现已基本结束,年底前要完成网络部分的测试。如果把5G研发测试的第二阶段比喻成“上小学”,既不能太着急也不能不着急。现在基本上可以说5G已经“小学快毕业了”,即将进入“中学”暨第三阶段的测试,这将是5G商用的关键一步。第三阶段将遵循5G统一的国际标准,并基于面向商用的硬件平台,重点开展预商用设备的单站、组网性能以及相关互联互通测试。因此,后续系统、芯片等要瞄准5G商用目标,全面满足5G预商用的要求。
后续5G标准、研发和产业推进方面的三点希望:1)紧扣5G国际标准化进程。目前5G国际标准化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3GPP将于2018年6月完成第一个版本的5G标准,希望产业界在ITU和3GPP的框架下加强交流,加快推动灵活系统设计、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以及车联网等关键技术和领域的标准化工作。2)加快5G相关频段的研发进度。5G应用场景对频率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期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已经批复了3.5GHz、4.9GH两个频点各200M频段用于5G试验,相关企业这两个频段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希望整个产业界高度重视这两个5G频段的研发,利用好200MHz大带宽的优点。积极29GHz和35GHz频段的研究,力争在更多的统一频段上加速5G进展。3)强化5G产业链的协同推进。目前5G商用步入了快车道,希望产业界进一步加强协作,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加快芯片、终端、仪表的研发进度,形成产业链齐头并进的态势。
5G是未来万物互联的关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全球5G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了力量。
2、IMT-2020(5G)推进组:测试结果满足ITU指标,华为、中兴领跑
1、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总结
1)华为、中兴、爱立信、大唐、上海诺基亚贝尔五家系统厂商参与了5G技术研发第二阶段测试,测试内容包含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等ITU规定5G典型场景下性能指标。
2)本次测试,各厂商的技术方案得到了验证,测试结果符合预期。基于5G新空口技术方案、结合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以及先进编码关键技术,5G试验样机可全面满足ITU性能指标需求。同时第二阶段测试结果表明,3.5GHz、4.9GHz基本可以满足关于连续覆盖的需求,但终端发射功率及天线数的影响导致上行覆盖受限,需要采用新颖的上行增强技术。
2、5G第二阶段测试主要内容及结果
5G已进入标准研制的关键阶段。ITU基本完成5G评估方法研究,并将于2017年底启动5G候选方案的征集。3GPP完成了Release14阶段5G标准的预研,并启动了第一版本5G标准制定,今年年底将完成非独立组网标准的制定,2018年6月份完成5G第一版本的制定,2019年12月完成满足ITU要求的5G完成标准。
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有序推进。我国高度重视5G发展,2016年1月正式启动了5G研发试验。我国5G试验的总体目标是:推动5G关键技术研发,验证技术方案设计,支撑全球统一5G国际标准制定,加快5G产品研发,构建完成5G产业生态。
我国5G试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为5G技术研发试验阶段(2016年~2018年),第二阶段为5G产品研发试验(2018年~2020年),该阶段由运营商来主导。具体来看,第一阶段又分为三个步骤来推进,分别为关键技术验证、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验证。2016年7月份已经完成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试验,重点针对5G潜在的无线关键技术和网络关键技术进行测试验证。
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目标。目前正处于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该阶段将结合5G典型场景,评估不同厂商5G技术方案的性能,支撑5G国家标准制定,开展系统设备与芯片/仪表的多方对接,为培育5G产业链奠定基础。在第二阶段过程中,我们构建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外场,在北京怀柔规划了30个宏站站址,能够满足多家系统厂商的单基站和组网性能测试需求。
5G的试验频率。低频段(&6GHz)主要满足大覆盖,高移动性场景下的用户体验和海量设备连接需求。2016年1月和2017年7月,工信部先后批准了3.4GHz~3.6GHz频段和4.8GHz~5.0GHz频段用于5G技术研发试验。在高频段部分,高频段(&6GHz)主要满足热点区域极高的用户体验速率和系统容量需求,2017年7月,工信部新增24.75~27.5GHz和37~42.5GHz频段共8.25GHz用于5G技术研发试验。
系统设备厂商第二阶段测试完成情况。华为完成了所有的无线和核心网的测试工作,中兴通讯完成了除和核心网之外所有的无线和网络测试,爱立信完成了连续广覆盖、低试验高可靠等方面的测试,大唐完成了低功耗大连接、热点高容量等方面的测试,诺基亚贝尔完成了连续广覆盖等方面的部分测试。
芯片/仪表厂商同系统厂商的对接测试完成情况。华为完成了除同Intel 意外所有参与厂商的对接测试,中心完成了与是德和罗德与施瓦茨的对接测试,爱立信完成了与Intel等的对接测试,大唐完成了与大唐联仪等的对接测试。
连续广域覆盖场景测试结果:可满足ITU关于峰值速率10Gbps的性能指标,大规模天线成为关键技术。该场景测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引入一些新的关键技术来提升整个系统的频谱效率。有四家系统厂商(华为、中兴、爱立信、大唐)完成了该场景的测试。现在技术方案商,各厂商均采用64端口以上大规模天线,并利用MU-MIMO技术和高阶调制,并通过多流实现频谱效率的提升。从测试结果上来看,可满足ITU关于高峰值速率10Gbps的性能指标要求。单用户峰值速率超过了1.6Gbps,小区峰值速率超过10Gbps@200MHz,最高达到了28Gbps。
低时延高可靠场景测试结果:可满足ITU关于空口时延&1ms,可靠性&99.999%的性能指标要求。该项测试中,通过更短的子帧和自包含的帧结构设计以及采用先进编码方式(Polar码、LDPC码)可以实现更短的空口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该项测试共有5家系统厂商(华为、中兴、爱立信、大唐、诺基亚贝尔)完成测试,各家单向空口时延均小于0.64ms,可靠性高于99.999%。
低功耗大连接场景测试结果:各厂商连接指标可等效地满足ITU关于百万连接/km2的用户连接能力性能指标要求。三家系统厂商(华为、中兴、大唐)完成了测试,采用新型多址技术和免调度传输,可成倍提升系统的用户连接能力,同时降低成本及功耗。目前该项测试还无法模拟大量用户的连接场景,因此系统的用户连接能力按系统在10分钟内正确接收的业务包数统一折算成“万连接/MHz/小区/分钟”,测试结果显示可等效的满足ITU的对于该场景的性能指标要求。
热点高容量(低频)场景测试结果:参与测试的厂商测试结果满足ITU所确定的10Mbps/m2流量密度的性能指标要求。四家系统厂商(华为、中兴、爱立信、大唐)利用虚小区技术,有效降低基站密集部署条件下的干扰,可大幅度提升网络的流量密度。经测试,各厂商的流量密度指标均超过了36Mbps/m2,最高达到了107Mbps/m2,可满足 ITU&10Mbps/m2流量密度的性能指标要求。
热点高容量(高频)场景测试结果:参与测试厂商利用毫米波段的大带宽,可满足ITU所确定的10~20Gbps峰值传输速率性能指标要求。相对于4G,5G将首次用到高频段进行传输,对于毫米波频段,在非视距条件下,植被或建筑物等障碍物对高频系统的性能影响非常严重,本次测试也是验证高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应用打下基础。结果显示,三家系统厂商(华为、中兴、爱立信)利用毫米波频段的大带宽,结合大规模天线及动态波束赋形技术,均可实现20Gbps以上的小区峰值传输速率,可满足ITU对该场景下的性能指标要求。
另外,无线网高层协议测试方面。重点验证了无线网采用集中式单元(CU)、分布式单元(DU)分层架构的基本功能。在这一测试中,华为、中兴完成了CU/DU分层架构的测试,并初步验证了无线网采用CU/DU分层架构的可行性。在5G新空口和LTE双连接方面,华为、中兴对NR与LTE间双连接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5G核心网测试内容及进展情况。该项测试的目标是通过核心网系统的测试,验证核心网厂商架构与设备方案,推动5G产业链的成熟和发展。核心网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化架构、主要业务流程、网络切片以及移动边缘计算四项,在第二阶段测试中华为完成了全部测试项,大唐完成了服务化架构和边缘计算等大部分测试。此外,爱立信、中兴、上海诺基亚贝尔将陆续准备启动正式测试。
3、5G技术研发测试第三阶的目标及计划
目标。第三阶段的测试将基于3GPP 5G标准版本,研发5G预商用设备,并开展多基站组网性能测试,具体分为三点:1)以3GPP R15标准为依据,测试面向商用/预商用的系统设备、验证组网性能;2)构建5G一体化室内外测试环境,全面满足第三阶段测试需求;3)构建5G典型场景下的业务演示环境。
第三阶段计划。2017年9月启动十三阶段试验规范起草,分阶段制定基于非独立组网架构和独立组网架构的规范。在2017年底完成传输建设,2018年完成环境建设。第三阶段测试将于2018年Q1正式启动,分为三个阶段测试:1)3GPP 5G NR基站设备、核心网设备、芯片/终端及互操作测试等;2)5G NR单系统的组网性能测试,低频和高频多基站混合组网性能测试;3)非独立组网架构和独立组网架构两种网络架构模式和组网性能验证等。
2华为、中兴领跑5G第二阶段测试
1、华为:协作共赢,实现5G成功商用
5G正从研究走向商用,5G第一个版本将在2018年Q2完成。当前5G的产业链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在2017年整个产业取得了非常多的共识,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在2018年Q2完成5G第一个阶段的标准。这一个版本主要满足5G eMBB场景应用,到了2019年底将完成整个5G标准,满足三个场景的应用需求。华为公司提出的一些包括编码、多址以及新型空口的技术已经进入了Release 15的标准,此外也会有很多的技术宅Release 16中被应用。
第二阶段测试中,无线和网络架构领域华为实现全面领先。在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中,很多标杆性的数据都是华为公司贡献的。在无线方面,华为公司在本次测试中有六大亮点:最高的小区容量(32Gbps,无小区的容量代表了未来每比特成本的下降),最低的网络时延(上下行皆为0.368ms)、最多的网络连接、最全的5G频段(3.5GHz、4.9GHz、26GHz、39GHz)、最完整的预商用系统(NG core、高低频AAU、CPE)、以及最丰富的应用案例(车联网、无人机等)。在网络架构方面,华为测试了包括CU/DU灵活部署、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在内的五大核心功能测试,同时NGC测试进展良好,满足ITU性能要求。
在产业促进方面,华为与终端芯片厂商率先完成了5G新空口对接测试,同时也与仪表厂商完成了5G新空口对接测试。
体验和成本双驱动,5G商用建网模式需创新。5G正从研发阶段走向预商用,在5G发展过程中其是否能够超越4G实现“5G改变社会”的目标仍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好的标准、好的技术和好的产品并不能保证其一定能够成功。5G在eMBB方面要超过4G,这是5G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围绕这一小目标有两个要点:一是相对于4G要有10倍以上体验的提升,其次相对于4G要有10倍以上比特成本的下降。我们认为只有实现这两点才能实现超越4G的成功。在业务驱动方面,包括4K视频等,其边缘的速率要达到100Mbps。在比特成本方面,我们认为从年中国单用户的DOU要有超过10倍的提升,我们人为每个人对于通信业务的指出应该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运营商的ARPU值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对于5G的要求就是要达到10倍以上比特成本的下降。
解决方案上,以C波段为核心,利用百兆大带宽和Massive MIMO技术将实现以上两点要求。模拟结果显示,基于3.5GHz的100MHz带宽,利用64T能提供25倍于4G的容量。在比特成本的下降方面,华为测试结果中,小区容量达到32Gbps,这相对于LTE来说也有了20~30倍的提升,即使由于Massive MIMO会带来成本的提升,但是综合来看仍可以实现每比特成本10倍以上的下降。
上下行解耦实现3.5GHz与4G共站部署同覆盖。C波段上行覆盖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具体来说上行比下行差13个dB。这相当于用上行的标准建网,5G相对于当前4G的站址将增加50%以上,这对于运营商是不可接受的。利用C band和现有的Sub 3GHz的频谱进行组合,上行采用4G频率和5G C波段,而下行采用C波段。该方案能够使能5G的快速部署带来体验的提升。
华为5G目标网的建网思路:C波段为核心协同组网,满足多场景业务体验。
2、中兴通讯:引领5G创新之路
5G三大场景由不同技术来支撑。5G三大典型场景包括eMBB、mMTC和uRLLC,不同场景由不同的技术来实现其性能指标。eMBB方面主要包括Massive MIMO、新编码、高频通信等,mMTC方面主要包括新波形、新帧结构、新多址等,uRLLC方面主要包括新帧结构、新网络架构以及新的调度等。
鉴别知往,精准把握5G关键技术。中兴公司从2009年对于5G候选技术进行判断、识别和甄选,坚定支持多项具有商用能力的关键技术包括massive MIMO、新型多址、新波形、新编码、高频通信以及网络切片等。否定轨道角动量/网格编码等暂时不可行的技术。
5G部分技术在4G进行验证,有效提升网络性能。中兴通讯在2014年开始就将部分5G技术(Massive MIMO、网络云化)在4G网络上进行验证,我们认为5G发展中并不是一步就建成的,需要逐步过渡。再利用Massive MIMO技术方面,在不改变传统LTE空口的条件下,将基站由原来的8用到改成64通道进而实现了4~6倍网络容量的提升。目前中心Pre5G解决方案已经在40+国家、60+网络中成功部署。
5G先锋,引领创新。中兴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积累领先业界推出了5G系列化产品与方案并利用Massive MIMO、MUSA技术有效提升了网络效率和网络连接能力。
第二阶段测试中,中兴实现了业界领先。在5G技术研发验证第二阶段试验中,中兴率先完成无线网络实验样机高层测试、无线网络基本架构和基础功能的验证,达到了业界领先的水平。在空口测试中,中兴参与了全部7项场景的测试、完成全部测试项,并首家测试了2GHz高频设备。
3、诺基亚贝尔:5G连接世界
5G时代,中国引领。诺基亚在最近发布的全球战略中,有一句口号叫做“China First, 5G First”。诺基亚在5G First战略中所有的目标都是和中国的目标对齐。
低频在亚洲国家,包括中国、韩国等确立为5G发展方向,高频主要在美国。诺基亚在低频和高频上都有涉及并将中国产品的优先级放在第一位。5G时代,中国在2025年的连接数将达到4.28亿,中国在全球5G研发和资本投入中的占比将达到24%。以上数据都在说明中国将在5G发展中占据领先的地位。
本地化连接世界。本次测试诺基亚使用到了3.5GHz和26GHz的产品方案,同时诺基亚和中国三大运营商展开深度合作,推进相关产品的本地化进程。
产业商用化。诺基亚正积极建设5G端到端生态圈,推进产业商业化进程。
4、爱立信:5G创新与实践
爱立信在5G第二阶段技术测试中的工作包括:3.5GHz实验室及外场测试(无线射频与NR新功能、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场景、URLLC实验室及外场性能测试),高频热点室内外测试,其中空口速率峰值超过26GHz。此外爱立信还开展了高低频协作演示,中高速移动下性能测试以及与一阶段开展对比测试。同时爱立信携手Intel完成了全球首个3.5GHz异厂商空口互操作测试。
5、大唐:5G稳步走向商用
大唐电信已完成5G工信部二阶段测试。大唐参与了第二阶段的大部分测试内容,网络侧的测试也将在年底进行。
5G时代,我国通信产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角色有望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转变。在此次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中,华为完成全部测试持续领跑全球通信设备商,中兴通讯完成除核心网以外的全部测试,引领5G发展。两家系统厂商的测试结果领先其他厂商,体现了我国通信系统厂商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而这一趋势有望随着5G的发展而得到持续的强化。
对于5G投资策略,我们认为5G建设,传输先行。网络建设的投资时钟将依照:“光纤光缆链路 - 传输网 - 无线网”的投资顺序。2017年,承载网建设成为光纤光缆主要需求拉动,与之对应的,传输网拉动光通信将是年5G正式启动前的需求重点。
此外,从无线投资看,射频和光模块作为上游往往率先启动,主设备投资将从2020年正式启动,在此之前以Pre 5G和NB-IoT为主导,小基站作为宏站补点和特定场景需求,有望下半程受益。
未来5G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美元,从5G的技术特点和产业变化考虑,直接利好板块:主设备、光模块、光纤光缆、天线、小基站,可以沿着这五个方向进行布局:
1)主设备:无线和网络设备供应商是确定性核心受益品种,并且中国企业在标准上的主导地位提升,将会带动整个国内产业链在全球5G生态的参与度提升,受益公司:中兴通讯、烽火通信;
2)光模块:基站数量的增加,以及5G技术的升级,将带来基站间连接光模块的数量和速率发生跃变,4G基站广泛应用6G光模块6个,5G时代全面升级至10G/25G光模块且数量级别达到20个此外,数据中心受益5G,拉动高速率光模块需求。光模块厂商将充分受益于5G建设,受益公司:光迅科技、天孚通信,关注中际装备、新易盛、博创科技;
3)光纤光缆:高频组网, C-RAN下的前传网演进带动无线侧光纤需求大幅增长;流量爆发,承载网、数据中心带动光纤需求。受益公司: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光缆(港股);
4)射频天线:MIMO多天线技术,超高频乃至毫米波频段的应用,将带来射频天线、射频连接器件及电缆等配套需求的激增,受益公司:通宇通讯、摩比发展(港股)、金信诺、梅泰诺、大富科技、武汉凡谷、春兴精工;
5)小基站:从5G的建设需求来看,会采取“宏站+小站”组网覆盖的模式,并且后4G时期,小基站将会成为室分和网优的主流技术,受益公司:邦讯技术、三元达、京信通信(港股)。
投资建议:
重点受益:中兴通讯、烽火通信、光迅科技、中天科技、亨通光电;
建议关注:中际装备、天孚通信、金信诺、梅泰诺、通宇通信、邦讯技术、新易盛;
相关港股:长飞光纤光缆、京信通信、摩比发展。
风险提示:标准推进低于预期、产业链发展进度低于预期、运营商资本开支低于预期
王林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 经济学博士,15年通信行业工作经验,7年证券行业经验,2016年新财富第三,水晶球第二,2015年新财富第五,水晶球第四
周炎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 理学硕士,3年运营商从业经历,6年证券研究经验,2016年新财富第三,水晶球第二,2015年新财富第五,水晶球第四
冯骋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理学博士,2年工信部及电信研究院工作经历,2016年新财富第三,水晶球第二
余俊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 工学硕士,7年民航空管从业经历,2016年新财富第三,水晶球第二
付东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中科院光电子器件方向博士,2017年7月加入招商证券通信团队
赵悦媛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理学硕士,2017年9月加入招商证券通信团队
免责声明: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阶系统动态特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