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hpv58高危阳性 数值检测值54.73危险吗

CIN治疗后评估手段及随访时间的临床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年10期
CIN治疗后评估手段及随访时间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后随访的手段和方法,包括随访时间、间隔时间和评估手段。方法:年在我院进行CIN手术治疗并规律随访的患者685例,随访18~42个月,采用间隔4~6个月进行HPV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等评估手段,将其结果与设定的3个临床结局[痊愈、HPV持续感染、CIN残留(复发)]比较,分析其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月,HPV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97.9%,阳性预测值为42.6%;HPV(-)+TCT(-)的阴性预测值为98.2%,阳性预测值为73.1%;HPV(-)+Colp.(-)的阴性预测值为98.4%,阳性预测值为54.5%。3者检测结果的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以HPV+TCT方法更准确。术后12月复诊患者中,HPV、HPV+TCT和HPV+Colp.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7%,77.8%,77.8%,均高于术后6个月;而阴性预测值者低于术后6个月。结论:HPV检测是CIN手术治疗后随访和评估较好的手段;6个月内HPV检测阴性对CIN临床预后的阴性预测更准确;HPV阳性预测值与临床结局的关系,HPV与TCT联合检查最准确;12个月的随访阳性结果比术后6个月的结果对残留/复发病例的预测更准确。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37.33【正文快照】:
在中国,与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已成为影响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宫颈病变被认为是普通和经常出现的事件,其发病率和年轻化的倾向正在增加[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狭义的宫颈病变范畴,其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艳萍;吴瑞芳;刘志红;汤惠茹;王纯;周艳秋;;[J];中国肿瘤临床;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卢科莲;喻小兰;夏纪毅;张宇骄;毛熙光;;[J];广东医学;2015年03期
刘国强;张朝红;谢映君;罗娇娜;陈建军;朱慧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年06期
谢文阳;吕军;吴谋喜;;[J];临床医药实践;2014年05期
林敏;黄樾;林春萍;林芬;李文玉;彭幼鹏;杨立业;;[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4期
郜红艺;李兵;毛玲芝;张佳立;张小庄;;[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年03期
严虹月;曹佩霞;;[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年04期
李晴;汪艳珠;黄卓敏;金平;;[J];肿瘤学杂志;201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庆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学玲;[D];郑州大学;2013年
段丽艳;[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翁志聪;[D];海南大学;2013年
唐金芝;[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刘雁林;[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张楠;[D];皖南医学院;2014年
刘柳;[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欢华;陈丽;黄玲;吴利玲;陈梅;黄湘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年06期
金力,郎景和,范光升,冷金花;[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1期
汤惠茹;周艳秋;刘志红;王纯;翁雷鸣;吴瑞芳;;[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宿仕萍;袁幼红;乔福元;;[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21期
R.MF.De CI.FC.BC.HM.C王卿;;[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4期
徐青云;许海宾;陈申杰;黄兆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年12期
陈丽华;王永莉;麦晓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年07期
;[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9年01期
司丽芳;翟仁友;马展鸿;;[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11期
郭召友;郑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9期
熊丽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年08期
李博;朱平先;吴清华;;[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20期
何平;谢贤和;陈忠明;孙定卫;丁毅鹏;;[J];海南医学;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凤霞;李秀荣;马首雁;;[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余苔痕;吴恩福;姜亿一;;[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米日古丽;[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杭霏;[D];扬州大学;2008年
谢伟杰;[D];广州医学院;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口腔鳞状细胞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观察口腔鳞癌及口腔粘膜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与临床及病理资
料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73例口腔鳞癌及40例正常口腔粘膜石蜡包埋组织中HPV16、HPV18
的DNA。统计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HPV16/18 DNA阳性率为74%(54/73),正常口腔
粘膜为55%(22/40)。口腔鳞癌与正常口腔粘膜HP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0)。统计分析显示:HPV感
染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有关,与其它因素(肿瘤发生部位、嗜烟酒情况、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结论高危
型HPV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有关。口腔粘膜中HPV感染普遍存在,提示HPV在口腔肿瘤的发生中并非独立发
Abstract:
To ascertain the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DNA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
CCs) and normal oral mucosa and to correlate the virologic data with other factor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records. Methods
paraffin embedded tissue blocks including 73 OSCCs and 40 normal oral mucosa were stud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for HPV type 16 and 18 DNA.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ere reviewed to obtaine the following factors: age, sex, tobacco and
alcohol usage, site oftumor, histologic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Results
74%(54/73) ofOSCCsand55%(22/40) of normal o
ral mucosa were HPV 16/18 DNA positive. The presence of HPV DNA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SCCs and normal o
ral mucosa ( P= 0.040).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ge (60≤ years) and sex (male)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HPV16/18 DNA in the tumo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PV presence and other factors, include tobacco and
alcohol usage, site of tumor, histologic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Conclusions
High risk HPV genotypes have a significant associa
tion with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t is a co-factor in oral carcinogenesis, particularly in male patients and patients under the
sixth decade. HPV infection in the oral mucosa is common. HPV is not the single etiological factor responsible for human oral neo
ZHANG Zhi-yuan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上海
年,卷(期):
Keywords: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初级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宫颈癌初级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宫颈癌初级筛查的1674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再行HR-HPV DNA PCR检测,并对比各项检测结果。结果 TCT检测阳性307例,阳性率18.34%;HPV检测阳性377例,阳性率22.52%;TCT联合HPV检测阳性311例,阳性率18.58%,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41%、特异性为78.73%、阳性预测值为75.24%,均高于其他两种单一检测,联合检测符合率与TCT组比较(2=13.54,P&0.01),与HPV组比较(2=11.27,P&0.01)。结论 TCT联合HPV-DNA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初级筛查的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单一检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南宁,5302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您的位置: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筛查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中的作用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pv感染检测阳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