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摄影师一般用什么相机是怎么在短时间内组合好各种相机数据的

(20分钟前)
(21分钟前)
(25分钟前)
(45分钟前)
(47分钟前)
近期热词:
36小时点击榜
215118185725953891773667343931541900182413871349
72小时热顶榜
4038382722141010988
36小时点击榜
288826411748148213301311129211211083988950
72小时热顶榜
13131111111099988
36小时点击榜
1311836798741722703570247228190171
72小时热顶榜
2919181514131210999
媒体征稿和报道
被采用的文章
被报道的博主
社区帮助中心
网友们是和讯社区的主人,如果有对和讯物业管理的建议或者讲述你与和讯的故事,请在发表文章时投稿到“我与和讯”。
微博使用帮助
友情链接: ┊┊┊┊
Copyright&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PE2014牛编体验团 > 正文
相机神组合 P&E2014摄影神套装打包推荐
出处:pconline 原创&
责任编辑:heqiheng&
1轻便走天涯套装  【P&E2014 牛编推荐】P&E2014是中国影像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各大影像器材、配件等品牌纷纷参展,现场提供了市面上应有尽有的产品,逛展会一圈就能发现不少新品和自己喜欢的产品了。但由于实在是花多眼乱,入门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应该购买什么或者如何整套搭配。因此本次经过笔者现场试用、总结,打包推荐大家购买合适自己的摄影器材套装。一、轻便走天涯套装  对于入门新手来说,单反+定焦镜头并不一定是首选,相反,便携机身+焦段齐全的镜头却是练手的更好选择。而对于刚入门的用户来说,套装还有什么选择呢?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一个比较全面的套装吧。机身:索尼A6000&&&&&&&&&&&&  索尼微单&A6000的机身性能升级幅度较大,新功能也增加不少,加上这样的价格定位,确实是索尼再一次让业界震惊的产品。当然A6000本身也有因为成本的关系而进行配置上的降低,例如没有使用金属机身等等。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已经是次要因素,5000多元套机的售价的确让人觉得它是值得买的一款产品。  索尼微单&A6000无论是体积上还是造型上,都和NEX-6很接近,但是也融入了NEX-7的一些元素,包括硬朗的机身设计,机顶的转盘样式等等,都能看到NEX-7的影子。机身采用的是工程塑料,并且除了黑色外,还提供了银色版本,与黑色蒙皮的手柄搭配,有一种复古相机的味道。手柄处特别设计,更为贴合手型。因此握持变得更为舒适,十分贴手。  索尼微单&A6000采用与上一代相同的折叠屏设计,支持上翻90度和下翻45度拍摄,3英寸92万像素的液晶屏足够满足取景构图以及回放等各种需求。不过在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液晶屏会因为快装板的位置而比较难翻出。机顶与NEX-7一样,几乎是保持一个水平面的,没有什么突起的部分,模式转盘也嵌入机身内,和NEX-7的机顶双转盘一样的样式,转动阻尼不是很紧,比较舒适易操作的。镜头:腾龙E 18-200mm F3.5-5.6 Di III VC&&&&&&&&&&  腾龙18-200mm Di III VC镜头是腾龙公司第一款索尼NEX系统E卡口镜头。该镜头采用了13组17枚镜片,镜身重量约460g,并拥有强劲的VC防抖性能。体积和索尼第二代E卡口18-200镜头相当,绝对是消费者的非原厂好选择。对于机身小巧的无反相机来讲,由于传感器尺寸较大,镜头的尺寸如何控制到较小确实十分困难。而作为副厂镜头的代表之一,腾龙则拥多项先进的光学技术,随着适马加入到索尼E卡口的镜头行列后,腾龙第一款E卡口镜头并没有像适马这样研发定焦镜头,而第一款E卡口镜头则是这枚腾龙18-200 Di III VC(代号号B011)。  通过试用,笔者对腾龙这款E卡口镜头是十分满意的,其出色的防抖性能绝对是超出了笔者的想象,如果你拥有索尼NEX系列的任何一台微单相机,这款镜头不失是你的旅游镜头之选,虽然价格也比较高,但如果你预算足够和想已经走天下,这款镜头的出色做工和优秀的画质表现一定会让你觉得物有所值。脚架:曼富图PIXI Mini Tripod 迷你便携三脚架  曼富图PIXI 迷你三脚架是一款专为微单相机设计的小型三脚架,具有多种用途的轻型便携和意大利风格的设计,而且使用简便,十分适合随身携带,比一般脚架携带更为方便。  如果你怀疑他的坚固性和负重能力的话,笔者能告诉你,即使D4S+24-70镜头也没有令PIXI点头!而且真的是可用的啊!如果是小单反或者微单相机,那都不是事儿!PIXI桌面三脚架绝对是一款优秀的随身脚架了。  PIXI是一款能够轻松放进口袋的小型三脚架,拥有它,你不仅拥有了稳定、轻便的使用体验,更可以闭合支腿,将其用作一个舒适的握把来捕捉与众不同的精美视频,随时随地作为你的优秀拍摄助手。摄影包:乐摄宝ILC Classic 100相机包  乐摄宝ILC Classic 100相机包是一款轻便的单肩摄影背包,该摄影包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类型,由于专为单电相机设计,所以这款摄影包的重量不大,而且防护性能十分不错,不仅非常方便携带,内外层都使用了性能极好的防护材料,对冲击和潮湿环境都有很好的阻隔,有效地保护了器材。加上价格和设计都十分不错,的确是很适合推荐给喜欢外出拍摄的用户。保护镜&滤镜:保谷 HD UV & 保谷 CIR-PL  保谷(HOYA)HD UV 是高清专业抗紫外线超薄滤色镜,采用高密度精密切割钢化光学镜片。通过全新的制作工艺提供比市面上其他光学镜片的强度高4倍,拥有8层抗光反射镀膜。防水、油污,抗刮痕和斑点;超薄抗撞击镜框,宽角度镜头搭配超薄框架镜片可承受高压力推挤。同时99.35%的透光率,使光线损失率从40%降至15%。8层硬化镀膜,提高透光率的同时,还具有防水,防油污,防刮痕等优点。十分适合外出保护镜头使用。  保谷 HOYA CPL偏振镜可以消除有害的反射光,提高影响的清晰度和表现力。消除反射光:消除从水面或玻璃等光泽表面反射的光线。增加色彩饱和度:能够使蓝天、绿叶、山脊和建筑等的色彩更鲜艳。圆型偏振CPL专门用于AF对焦相机,旋转调节更方便。也可兼容MF手动机身。是风光拍摄的好帮手。闪光灯:日清i40 & 曼富图KLYP+手机拍摄套装  日清是日本闪光灯厂商,作为一家副厂闪光灯品牌,日清凭借高性价比,在闪光灯领域里有着不俗的地位。本届展会上,日清推出了一款超小型闪光灯i40(支持索尼新热靴制式,并提供TTL,预计7月上市)。在极小型的设计下保留了众多专业闪光灯的功能,在如此小巧的电池仓位置,还带有LED补光灯,可以用于视频拍摄时使用。另外也标配有柔光盒,凸显了其性价比。闪光灯一向以来都是比较大支出的摄影附件,对消费者来说,日清的产品一向都很划算,所以这次推出的轻量化产品i40也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性价比选择了。  曼富图KLYP+是一款专为手机拍摄而设的套件,为手机提供了225流明的专业LED照明能力和脚架固定能力。并附送了广角镜,远摄镜及鱼眼镜三支不同用途的附加镜头,能与边框无缝配合。当然,这个LED灯为相机提供照明也是可以的。  曼富图KLYP+ LED照明灯于阴暗环境拍摄清晰照片及视频。使用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生产技术,只用上3颗灯珠​​就能提供225流明及60&广角照射范围。显色率(CRI)高于80%,能还原自然肤色。曼富图KLYP app+手机拍摄软件是专为使用iPhone的摄影爱好者而设的多功能拍摄软件,集专业照片,短片,Stop Motion定格动画*及Time Lapse延时摄影*拍摄模式于一身,一站式帮助您简易获得完美影像。支援『Mutli-touch』独立设定照片曝光及对焦,确保完美拍摄效果。独特的『拍手快门』声控摄影模式,简单完成自拍操作。齐全的影像编辑功能让您为照片或短片加入相框,滤镜及水印等特效。2进阶扫街人文套装二、进阶扫街人文练手套装   扫街是是很多摄影爱好者喜欢的拍摄题材,他们一般都首选一些性能不错,而且具备静音快捷操作的无反相机,除了相机性能不错外,成像风格独特的产品也很得消费者喜爱,加上格调满满的配套,就更对口味了。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一个文艺扫街套装吧。机身:富士X-T1&&&&&&&&&&&&  富士X-T1有着复古造型的外观,并具备多重防护功能,能适应各种恶劣拍摄环境。机身搭载采用一枚X-Trans CMOS II APS-C,1630万像素传感器能实现优异的画质,同时搭载新型的电子取景器,放大倍率达到0.77倍,获得更出色的取景体验,相信这款X-T1将会成为一款文艺青年钟情的明星机型。  复古的外观设计,全黑的机身材质、精致的转盘铸造都让这款机型的档次提升不少,这款定位在X-pro1和X-E系列之间,比X-E系列有着更高的硬件配置和更优秀的做工,除了机身采用压铸镁材制成,做工精良外。曝光补偿、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转盘采用研磨铝精制而成,所提供的锯齿状设计更便于功能切换。值得一提的是功能转盘上的所有数字和刻度不只是印刷上去,而是精细的刻画出来的,并不担心使用时间长而被磨花。可以说又多了一款复古单电精品。  富士X-T1是一款配备APS-C尺寸CMOS、外形复古、具备很强操控性的单电相机,产品定位中高端。操控性和做工都达到了富士单电相机的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防尘、防滴、防泼、防冻的性能也将单电相机的适应性提高到专业单反相机的层次。富士X-T1沿用X-E2的X-Trans CMOS II传感器以及EXR 处理器 II,两者的画质基本持平,色泽和控躁能力相当,这也是得益于富士引以为傲的传感器,让X-T1的画质有很好展现。镜头:富士XF 10-24mm F4 + XF 56mm F1.2&&&&&&&&  富士XF 10-24mm镜头是富士X系列单电捕捉具有丰富视角图像的最理想超广角镜头。这是一支十分优秀的高品质,它具有非常小的失真,并且从图像画面的中心到边缘都具有高分辨 率,不但能够捕捉到大气磅礴的风景和建筑照片,恒定F4的光圈,在室内昏暗场景中拍摄时也具有令人赞叹不已的图像质量。使用对焦环调节对焦距离和景深刻度,摄影师抓拍、盲 拍快照时也可以拍摄到令景深突出、魅力动人的照片,十分适合风光、人文题材的拍摄。&&&&&&&&  XF 56mm F1.2 R是富士为其无反相机系统所推出的最新一款定焦镜头,APS-C画幅专用,56mm焦距等效全画幅的84mm,最大光圈F1.2,根本就是为了人像拍摄而设的嘛。不过富士的镜头一向都不便宜,定焦大光圈当然是价更高。富士能够推出这样高规格的APS-C画幅镜头,也证明短时间内还是以APS-C画幅的产品为主打,那么身为富士用户,不买它还能买谁呢?贵也要忍了。摄影包:白金汉 Hadley Pro  如果你去问&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包?&,可能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如果你的问题换成&什么是世界上最高档的摄影包?&,答案就简单多了,老摄骨们只会告诉你一个答案,那就是&白金汉&(Billingham)。白金汉 Hadley Pro是白金汉最畅销的摄影包,也是很多摄影师的标准,因为用料上乘,手机精细,而且设计使用,这款摄影包从上市以来一直受到摄影师们的认可。加上大气的英伦设计风格,使非摄影师的文艺青年们也会购入一个。保护镜:B+W MRC nano XS-PRO+W XS-PRO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B+W在XS-PRO滤镜系列中创造了新的光学技术高度,找到了镜片厚度与光学质量最佳的平衡点。既达到了目前市场上最薄的镜片厚度,同时又保证了滤镜表面的完美平行,保证了优秀的镜头在使用此滤镜后,画面细节依旧分毫毕现,最适合高品质XF镜头使用了。脚架:富图宝 PGC-484  富图宝PGC-484是一款主打便携的优秀产品,在收纳状态下仅长490mm,能轻松的固定在单肩背包上。而且太纤维脚架十分轻,便携性十分高。  富图宝PGC-484的脚管采用最新一代8层碳纤维材料,全架净重0.78KG(不含云台),最大承重5KG。脚管伸缩时拥有良好的阻尼感和气压感,操作起来十分舒适。  富图宝PGC-484提供490mm~1480mm的高度调节,同时脚架中轴使用双锁定结构,保证使用的安全性。3专业行摄装备三、专业行摄装备  对于旅行摄影师来说,一部轻便的高端相机往往就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的拍摄需求了,而如果便携相机在画质上拥有极高的水平,那么大概这个就是他们的理想器材了。机身:索尼A7R  索尼A7R是一款真正能够称得上为顶级微单的产品,无论从性能、画质、还是控噪等方面,A7R都不能挑出什么决定性不足的,相反,在目前为止,A7R可以被认作现阶段最强微单了,而且以后高画质相机,未必说的是单反,而既便携又高画质的再也不单单指旁轴相机了,而索尼A7R也注定会成为一款倍受好评的优秀产品。与A7相比,A7R价格要高4k,但这4k换回来的,是目前顶尖的成像能力,这对于追求画质的消费者来说,又多了一个极好的选择。索尼A7R  当然,全画幅微单系统才刚刚诞生,配套不完善是肯定的,但从镜头数量来看,随机身发布了5支镜头,3支蔡司镜头,2支G镜头的阵容来看,全画幅微单系列,暂时来说就是索尼的高端相机系列。如何一步步完善这个系统,也是索尼要去策划的事。不过,A7R和A7的热卖是可以预见的,潜在消费者群体绝对不小,那么,肯定会有副厂厂商的加入,而且索尼E卡口作为一个已经开放了的卡口,往后必定会有更多的优秀的镜头、配件陆续出现。&&&&&&&&&&&&  索尼A7R是索尼目前最顶级的全画幅微单,配备了索尼很多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例如,全新的无缝式排列的3640万像素全画幅无低通滤镜传感器,全新的BIONZ X图像处理器,实现了最先进的区域降噪能力,随传感器一同改进过的对比检测对焦等等,汇聚了索尼多种最新的影像技术,并且浓缩到A7R这款全新的微单身上,浓缩即是精华,从上市开始,A7R就以出色的画质征服了不少摄影师。镜头:索尼FE 24-70mm F4 OSS & FE70-200mm F4 OSS&&&&&&&&&&  这是目前唯一一支全幅无反标准变焦镜王,在价格上,索尼FE 2470ZA目前的官方报价为7880元,价格的话,不高也不低了。不高的意思是在画质、用料、结构等等配置之下,体积依然能控制到这个大小,实属不易了。不低指的是,对于摄影师来说,一支良好的标准变焦镜头往往十分重要,但当一支镜头,特别是像现在的无反镜头,消费者很容易就会有:&体积这么小,还这么高价?&的想法。  不过,这个价格配上这个规格,起码小编觉得是十分中肯了,一分钱一分货,在目前来说,想要拥有一支可靠的FE镜头的话,还真的是只有蔡司镜头和G镜头可以选择了,别说转接,意义不一样。因此,如果你已经购买的A7机身,而又不满足套机镜头,需要一支可靠的标准变焦镜头来挂机的话,这支FE 2470ZA就是你目前唯一的选择了。&&&&&&&&&&  索尼FE 70-200mm F4 G OSS是FE卡口中第一支G头,在索粉心中,G头的含金量还是很足的,这也是有别于普通镜头的重要标识。白色的镜身也让这支镜头更加具有吸引力。对焦锁定按钮也出现在了镜头前端,可谓是做到了小而精致。与FE24-70mm ZA搭配,焦段覆盖了24-200mm的焦段,能够满足摄影师的绝大部分拍摄需求了。脚架:曼富图190C 三脚架&&&&&&&&&&  曼富图190系列三脚架,以结实、稳定、耐用的特点,一直受到众多摄友的认可。最新款的曼富图MT190XPOR3CN在之前的热门型号190XPROB基础上,升级了新型的快速横置水平中轴功能,另外脚管锁也用上了QUICK POWER LOCK技术。当然了,曼富图三脚架出了名的稳固,在MT190XPOR3CN上面也是有充分体现的。各项细节的升级,让这款意大利制造的铝合金三脚架显得更加完善。  曼富图MT190XPOR3CN作为最新款的中级三脚架,保持了曼富图三脚架一贯的特色,并且把曼富图专利的水平中轴装置进一步发扬光大,各项细节也是对得起意大利制造这个头衔。如果要找一个三脚架,可以稳定、坚实地支撑贵重的摄影器材,曼富图MT190XPOR3CN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摄影包:曼富图 大黄蜂-220 双肩相机包  曼富图 大黄蜂-220黑色的外观设计,符合传统专业摄影包的风格,几何线条的细节,既有直线条的感觉,又带有不少圆滑的地方,整体感觉大器。背负系统设计适中,贴近背部的透气层,也带着三脚架的外观元素。外层、拉链通通采用防水材料,能够应付各种环境的挑战。  曼富图 大黄蜂-220是曼富图的专业系列双肩摄影包,专门为装载摄影器材而设,整体容量可达到3机8镜(含70-200mm镜头),主仓的高度非常大,带竖拍手柄的机身也能轻松放入,还有专门的位置装载17英寸或以下的笔记本电脑。&大黄蜂-220各项细节设计都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防护性能也是相当不错,与专业二字相当匹配。专业的品质就是为了让摄影师更放心的拍摄创作。大黄蜂-220内置足够的空间,除了相机还能为摄影师提供存放其他行李的空间。保护镜&滤镜:B+W MRC nano XS-PRO UV & CPL+W XS-PRO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B+W在XS-PRO滤镜系列中创造了新的光学技术高度,找到了镜片厚度与光学质量最佳的平衡点。既达到了目前市场上最薄的镜片厚度,同时又保证了滤镜表面的完美平行,保证了优秀的镜头在使用此滤镜后,画面细节依旧分毫毕现,最适合高品质ZA和G镜头使用了。  B+W XS-PRO CPL是数码广角拍摄的最佳良伴。XS-PRO DIGITAL系列滤镜的特点:均采用MRC nano多层镀膜。这种镀膜的硬度比MRC镀膜更为强化。使用Nano技术的镀膜产生的荷叶效果更为明显,使得清洁镜片表面更为容易。4四、不惧环境挑战套装机身:奥林巴斯 E-M1&&&&&&&&&&  奥林巴斯E-M1具有全新升级的大尺寸高精度内置电子取景器,搭配众多独特的新功能,表现更加出色。经过升级的5轴机身防抖系统,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拍摄体验。广受专业师信赖的恶劣环境防护性能中,首次加入了-10℃防冻性能。  林巴斯拥有全新开发的传感器内置混合超高速自动对焦DUAL FAST AF系统,同时支持对比度检测对焦和相位差检测对焦,搭配全新开发的Live MOS图像传感器和TruePic VII图像处理引擎,可最大限度发挥ZUIKO镜头群的优异成像性能。镜头: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奥林巴斯M.Z 12-40mm F2.8 PRO镜头  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是M.ZUIKO PRO系列的首款产品,M.Z 12-40mm F2.8 PRO打造了摄影师及摄影发烧友最为青睐的24-80mm(等效35mm相机标准)的黄金焦距段,并提供了高品质、高可靠性、恒定F2.8大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解决方案。新世代的顶级M.ZUIKO PRO镜头系列也将承载着奥林巴斯4/3系统HG及SHG高品质镜头的优秀品质,把M43系统带上了全新的高度。脚架:曼富图190C 三脚架&&&&&&&&&&  曼富图190系列三脚架,以结实、稳定、耐用的特点,一直受到众多摄友的认可。最新款的曼富图MT190XPOR3CN在之前的热门型号190XPROB基础上,升级了新型的快速横置水平中轴功能,另外脚管锁也用上了QUICK POWER LOCK技术。当然了,曼富图三脚架出了名的稳固,在MT190XPOR3CN上面也是有充分体现的。各项细节的升级,让这款意大利制造的铝合金三脚架显得更加完善。  曼富图MT190XPOR3CN作为最新款的中级三脚架,保持了曼富图三脚架一贯的特色,并且把曼富图专利的水平中轴装置进一步发扬光大,各项细节也是对得起意大利制造这个头衔。如果要找一个三脚架,可以稳定、坚实地支撑贵重的摄影器材,曼富图MT190XPOR3CN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摄影包:曼富图 大黄蜂-220 双肩相机包  曼富图 大黄蜂-220黑色的外观设计,符合传统专业摄影包的风格,几何线条的细节,既有直线条的感觉,又带有不少圆滑的地方,整体感觉大器。背负系统设计适中,贴近背部的透气层,也带着三脚架的外观元素。外层、拉链通通采用防水材料,能够应付各种环境的挑战。  曼富图 大黄蜂-220是曼富图的专业系列双肩摄影包,专门为装载摄影器材而设,整体容量可达到3机8镜(含70-200mm镜头),主仓的高度非常大,带竖拍手柄的机身也能轻松放入,还有专门的位置装载17英寸或以下的笔记本电脑。&大黄蜂-220各项细节设计都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防护性能也是相当不错,与专业二字相当匹配。专业的品质就是为了让摄影师更放心的拍摄创作。大黄蜂-220内置足够的空间,除了相机还能为摄影师提供存放其他物品的空间。保护镜&滤镜:B+W MRC nano XS-PRO UV & CPL+W XS-PRO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B+W在XS-PRO滤镜系列中创造了新的光学技术高度,找到了镜片厚度与光学质量最佳的平衡点。既达到了目前市场上最薄的镜片厚度,同时又保证了滤镜表面的完美平行,保证了优秀的镜头在使用此滤镜后,画面细节依旧分毫毕现,最适合高品质ZA和G镜头使用了。  B+W XS-PRO CPL是数码广角拍摄的最佳良伴。XS-PRO DIGITAL系列滤镜的特点:均采用MRC nano多层镀膜。这种镀膜的硬度比MRC镀膜更为强化。使用Nano技术的镀膜产生的荷叶效果更为明显,使得清洁镜片表面更为容易。总结:  以上推荐的都是以轻便为前提的,因为技术发展到今天,更轻便的无反相机也能拥有极强的拍摄性能了,完全可以满足各种环境使用,如非真的需要到极为恶劣的环境拍摄的话,动用更为轻便的无反相机套装,明显是更明智的选择。
P&E展会简介
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CHINA P&E)创办于1998年每年一届,展期一般为四天,近届展出面积22000平方米。已成为国内-……
P&E热门资讯
P&E微博报道【摄影】数码相机摄影基础知识大全
【摄影】数码相机摄影基础知识大全
  光圈相机镜头内有一组重叠的金属叶片,其所围成的孔径大小和开放的时间决定了一次成相的暴光量,也产生了相机的光圈和速度。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F8时光圈的物理孔径已经很小了,继续缩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光圈值可以很小。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光圈f2.8拍摄图光圈f11拍摄图光圈f32拍摄图快门当然主要是指快门速度。上面已经提到了,有金属叶片的开放时间来决定。现在很多相机的快门速度都由相机自身的电脑片控制。在传统相机或一些半专业以上级的相机中,相机的快门速度仍需手动,主要包括以下,由慢而快,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秒,在一些更专业的相机中,还有比这些更长或更短的快门速度设置。同样的,快门速度每向上或向下跳一格,暴光量加倍或减半。快门类型快门英文名称为Shutter,快门是相机上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目前的数码相机快门包括了电子快门、机械快门和B门。首先说说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的区别。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控制快门的原理不同,如电子快门,是用电路控制快门线圈磁铁的原理来控制快门时间的,齿轮与连动零件大多为塑料材质;机械快门控制快门的原理是,齿轮带动控制时间,连动与齿轮为铜与铁的材质居多。前者受到风沙的侵袭容易损坏,后者虽也怕风沙的侵蚀,但是清洁方便。再说说B门,当需要超过1秒曝光时间时,就要用到B门了。使用B门的时候,快门释放按钮按下,快门便长时间开启,直至松开释放钮,快门才关闭。这是专门为长曝光设定的快门。快门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为了保护相机内的感光器件,不至于曝光,快门总是关闭的;拍摄时,调整好快门速度后,只要按住照相机的快门释放钮(也就是拍照的按钮),在快门开启与闭合的间隙间,让通过摄影镜头的光线,使照相机内的感光片获得正确的曝光,光穿过快门进入感光器件,写入记忆卡。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完善的快门通常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必须具备有能够准确调控曝光时间的作用,这一点是照相机快门的最基本的作用;二、是必须具备有足够高的快门速度,以利于拍摄高速动动全或有效控制景深;三、是必须具有长时间曝光的作用,即应设有“T”门或"B"门;四、是具有闪光同步拍摄的功能;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于自拍或在无快门线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时,使快门开启。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在一些大画幅相机上,通常采用的是镜间快门,快门速度标刻在镜头之上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感光度ISO胶片的主要参数是指胶片的感光度,用ISO值来标示(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简称)。ISO值越大,胶片/感光传感器的感光度越高,越容易暴光。在传统胶卷相机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标准,在数码相机中ISO定义和胶卷相同,代表着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两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 100胶卷的一半。在数码相机内,通过调节等效感光度的大小,可以改变光源多少和图片亮度的数值。因此,感光度也成了间接控制图片亮度的数值。在传统135胶卷相机中,等效感光值是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 数码表示,数码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 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ISO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传统照相机本身是无感光度可言的,因为感光度只是感光材料在一定的曝光、显影、测试条件下对于辐射能感应程度的定量标志。使用过传统相机的人,都知道胶卷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感光度———通俗一点就是衡量胶卷需要多少光线才能完成准确曝光的数值。我们在照相机商店买的100、200、400的胶卷,数字表示的就是感光度。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这个数值增大,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增,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光线进行拍摄。像ISO100的胶卷最适合在阳光灿烂的户外进行拍摄,而ISO400的胶卷则可以在室内或清晨、黄昏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但是,由于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不同,他的感光器件是使用了CCD或者CMOS,对曝光多少也就有相应要求,也就有感光灵敏度高低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胶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样,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使用者理解,一般将数码相机的CCD的感光度(或对光线的灵敏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因而数字照相机也就有了“相当感光度”的说法。用通常衡量胶片感光度高低的眼光来看,目前数字照相机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围,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对某些数字照相机来说,感光度是单一的,加之CCD的感光宽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在光线过强或过弱条件下的使用效果。另外一些数字照相机相当感光度有一定的范围,但即使在所允许范围内,将感光度设置得高或低,拍摄效果亦有所区别,平时拍摄应将它置于最佳感光度上这一档上。和传统相机一样,低ISO值适合营造清晰、柔和的图片,而高的ISO值却可以补偿灯光不足的环境。在光线不足时,闪光灯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在一些场合下,例如展览馆或者表演会,不允许或不方便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ISO值来增加照片的亮度。数码相机ISO值的可调性,使得我们有时仅可通过调高ISO值、增加曝光补偿等办法,减少闪光灯的使用次数。调高ISO值可以增加光亮度,但是也可能增加照片的噪点。由下图看出,ISO值高的图片会比ISO值低的图片亮,但是同时,也容易增加噪点。如下图尼康P5000的不同感光度ISO测试:测试环境&&ISO自动&ISO 64&ISO 100&ISO 200&ISO 400&ISO 800&ISO 1600&ISO 2000&ISO 3200(最高支持500万像素)噪点数码相机的噪点(noise)也称为噪声、噪音,主要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我们平时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如果用个人电脑将拍摄到的高画质图像缩小以后再看的话,也许就注意不到。不过,如果将原图像放大,那么就会出现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这种假色就是图像噪音。ISO越高,则产生的噪点越多除了噪点外,还有一种现像很容易噪点相混淆,这就是坏点。在数码相机同一设置条件下,如果所拍的图像中杂点总是出现在同一个位置,就说明这台数码相机存在坏点,一般厂家对坏点的数量有规定,如果坏点数量超过了规定的数量,可以向经销商和厂家更换相机。假如杂点并不是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则说明这些杂点是由于使用时形成的噪点。不同ISO下的噪点水平噪点产生的原因:1、长时间曝光产生的图像噪音这种现像主要大部分出现在拍摄夜景,在图像的黑暗的夜空中,出线了一些孤立的亮点。可以说其原因是由于CCD无法处理较慢的快门速度所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致使一些特定的像素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为了防止产生这种图像噪音,部分数码相机中配备了被称为"降噪"的功能。如果使用降噪功能,在记录图像之前就会利用数字处理方法来消除图像噪音,因此在保存完毕以前就需要花费一点额外的时间。2、用JPEG格式对图像压缩而产生的图像噪音由于JPEG格式的图像在缩小图像尺寸后图像仍显得很自然,因此就可以利用特殊的方法来减小图像数据。此时,它就会以上下左右8×8个像素为一个单位进行处理。因此尤其是在8×8个像素边缘的位置就会与下一个8×8个像素单位发生不自然的结合。由JPEG格式压缩而产生的图像噪音也被称为马赛克噪音(Block Noise),压缩率越高,图像噪音就越明显。虽然把图像缩小后这种噪音也会变得看不出来,但放大打印后,一进行色彩补偿就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图像噪音可以通过利用尽可能高的画质或者利用JPEG格式以外的方法来记录图像而得以解决。3、模糊过滤造成的图像噪音模糊过滤造成的图像噪音和JPEG一样,在对图像进行处理时造成的图像噪音。有时是在数码相机内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时是利用图像润色软件进行处理时产生的。对于尺寸较小的图像,为了使图像显得更清晰而强调其色彩边缘时就会产生图像噪音。所谓的清晰处理就是指数码相机具有的强调图像色彩边缘的功能和图像编辑软件的“模糊过滤(Unsharp Mask)”功能。在不同款式的数码相机中也有一些相机会对整个图像进行色彩边缘的强调。而处理以后就会在原来的边缘外侧出现其他颜色的色线。如果将图像尺寸缩小以后用于因特网的话,图像不是总觉得会变得模糊不清吗?此时如果利用“模糊过滤”功能对图像进行清晰处理,图像看起来效果就会好一些。不过由于产生了图像噪音,在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处理时,这种图像噪音就显得很麻烦。切忌不要因为处理过度而使图像显得过于粗糙。曝光模式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很多小型数码相机是通过菜单来选择暴光模式的快门和光圈优先:小星补充:快门优先俗称“S门”,光圈优先俗称“A门”,不要搞错了哦:)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使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相得益彰。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举例说明,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因为快门快了,进光量可能减少,色彩偏淡,这就需要增加曝光来加强图片亮度。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手动曝光模式: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如果快门过慢的话,那么结果不是运动轨迹,而是模糊一片);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AE模式: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多点测光:多点测光是通过对景物不同位置的亮度,通过闪光灯补偿等办法,达到最佳的摄影效果,特别适合拍摄别光物体。首先,用户要对景物背景,一般为光源物体进行测光,然后进行AE锁定;第二步是对背光景物进行测光,大部分的专业或准专业相机都会自动分析,并用闪光灯为背光物体进行补光。感光器件提到数码相机,不得不说到就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器件。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一、CCD大部分数码相机使用的感光元件是CCD(Chagre Couled Device),它的中文名字叫电荷耦合器,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材料。他是由大量独立的光敏元件组成,这些光敏元件通常是按矩阵排列的。光线透过镜头照射到CCD上,并被转换成电荷,每个元件上的电荷量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光照强度。当你按动快门,CCD将各个元件的信息传送到模/数转换器上,模拟电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处理后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以一定格式压缩后存入缓存内,此时一张数码照片诞生了。然后图像数据根据不同的需要以数字信号和视频信号的方式输出。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CCD光敏元件,分别是线性CCD和矩阵性CCD。线性CCD用于高分辨率的静态照相机,它每次只拍摄图象的一条线,这与平板扫描仪扫描照片的方法相同。这种CCD精度高,速度慢,无法用来拍摄移动的物体,也无法使用闪光灯。因此在很多场合不适用,不在今天我们讨论的范围里。另一种是矩阵式CCD,它的每一个光敏元件代表图象中的一个像素,当快门打开时,整个图象一次同时曝光。通常矩阵式CCD用来处理色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彩色滤镜嵌在CCD矩阵中,相近的像素使用不同颜色的滤镜。典型的有G-R-G-B和C-Y-G-M两种排列方式。这两种排列方式成像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在记录照片的过程中,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从每个像素获得信号,将相邻的四个点合成为一个像素点。该方法允许瞬间曝光,微处理器能运算地非常快。这就是大多数数码相机CCD的成像原理。因为不是同点合成,其中包含着数学计算,因此这种CCD最大的缺陷是所产生的图象总是无法达到如刀刻般的锐利。另一种处理方法是使用三棱镜,他将从镜头射入的光分成三束,每束光都由不同的内置光栅来过滤出某一种三原色,然后使用三块CCD分别感光。这些图象再合成出一个高分辨率、色彩精确的图象。如300万像素的相机就是由三块300万像素的CCD来感光。也就是可以做到同点合成,因此拍摄的照片清晰度相当高。该方法的主要困难在于其中包含的数据太多。在你照下一张照片前,必须将存储在相机的缓冲区内的数据清除并存盘。因此这类相机对其他部件的要求非常高,其价格自然也非常昂贵。二、SUPER CCDSUPER CCD是由富士公司独家推出的,它并没有采用常规正方形二极管,而是使用了一种八边形的二极管,像素是以蜂窝状形式排列,并且单位像素的面积要比传统的CCD大。将像素旋转45度排列的结果是可以缩小对图像拍摄无用的多余空间,光线集中的效率比较高,效率增加之后使感光性、信噪比和动态范围都有所提高。富士公司宣称,SUPER CCD可以实现相当于ISO 800的高感度,信噪比比以往增加30%左右,颜色的再现也大幅改善,电量消耗减少了许多。富士公司宣称SUPER CCD可与多40%像素的传统CCD的分辨率相媲美, SUPRE CCD打破了以往CCD有效像素小于总像素的金科玉律,可以在240万像素的SUPER CCD上输出430万像素的画面来。因此,富士公司和他们的SUPER CCD一推出即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传统CCD上为了增加分辨率,大多数数码相机生产厂商对民用级产品采取的办法是不增大CCD尺寸,降低单位像素面积,增加像素密度。我们知道单位像素的面积越小,其感光性能越低,信噪比越低,动态范围越窄。因此这种方法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分辨率。如果不增加CCD面积而一味地提高分辨率,只会引起图象质量的恶化。但如果在增加CCD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象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位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的总面积。但目前更大尺寸CCD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品率也比较低,因此成本也一直降不下来。&&&&&&&&&&&传统CCD中的每个像素由一个二极管、控制信号路径和电量传输路径组成。SUPER CCD采用蜂窝状的八边二极管,原有的控制信号路径被取消了,只需要一个方向的电量传输路径即可,感光二极管就有更多的空间。SUPER CCD在排列结构上比普通CCD要紧密,此外像素的利用率较高,也就是说在同一尺寸下,SUPER CCD的感光二极管对光线的吸收程度也比较高,使感光度、信噪比和动态范围都有所提高。那为什么SUPER CCD的输出像素会比有效像素高呢?我们知道CCD对绿色不很敏感,因此是以G-B-R-G来合成。各个合成的像素点实际上有一部分真实像素点是共用,因此图象质量与理想状态有一定差距,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高端专业级数码相机使用3CCD分别感受RGB三色光的原因。而SUPER CCD通过改变像素之间的排列关系,做到了R、G、B像素相当,在合成像素时也是以三个为一组。因此传统CCD是四个合成一个像素点,其实只要三个就行了,浪费了一个,而SUPER CCD就发现了这一点,只用三个就能合成一个像素点。也就是说,CCD每4个点合成一个像素,每个点计算4次;SUPER CCD每3个点合成一个像素,每个点也是计算4次,因此SUPER CCD像素的利用率较传统CCD高,生成的像素就多了。科学是要以事实来说话的,再有道理的理论没有事实基础还是一句空话。经过我们反复对富士SUPER CCD的几款民用级数码相机试拍后发现,至少对民用级的SUPER CCD来说,在其最大分辨率的图象质量并没有人们想象地那么好。除了色彩还原比较艳丽外,我们可以在蓝天和暗部细节发现有明显的噪音信号,成像清晰度一般。这就说明240万像素的民用级SUPER CCD无法达到其标称的430万输出像素。那么240万像素的SUPER CCD到底相当于多少像素的CCD呢?根据上一段的陈述,我认为SUPER CCD对像素的利用率比CCD高33%,因此其输出像素也应该比CCD高33%。富士FINEPIX 4900的总像素为240万像素,根据我的估算,它的输出像素大概相当于320万(240×133%=320万)。而4900标称的输出尺寸是430万像素,那么这110万像素是怎么多出来的呢?我想可能是使用了插值技术。这就可能是为什么我们在以100%的尺寸看SUPER CCD拍摄的照片总不是很清楚的原因了。如果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使用SUPER CCD的FINEPIX4900、FINEPIX4700等相机就应该将其看作一部32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三、CMOS我们对CMOS的认识是从去年佳能公司发布EOS D30的准专业级数码机身开始的。当时许多业内人士都大吃一惊,对采用这种廉价的材料来做感光元件感到不可思议,认为CMOS的成像质量无法满足较高要求的专业用户的需要。那用CMOS做的感光元件在成像质量上真的一无是处吗?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CMOS吧。CMOS即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在微处理器、闪存和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的半导体技术上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CMOS和CCD一样都可用来感受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通过CMOS上带负电和带正电的晶体管来实现基本的功能的。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CMOS针对CCD最主要的优势就是非常省电。不像由二极管组成的CCD,CMOS 电路几乎没有静态电量消耗,只有在电路接通时才有电量的消耗。这就使得CMOS的耗电量只有普通CCD的1/3左右,这有助于改善人们心目中数码相机是"电老虎"的不良印象。我们知道在佳能EOS系列AF相机上,CMOS一直在测光对焦系统中使用。佳能在这方面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经验。发展到今日已经比较容易地以较低的成本制造较大大尺寸的CMOS感光芯片,并且CMOS可以将影像处理电路集成在芯片上。CMOS主要问题是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过热。暗电流抑制得好就问题不大,如果抑制得不好就十分容易出现杂点。D30有专门的回路控制暗电流,在长于1秒的曝光时降噪系统会自动工作,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噪点的产生。此外,CMOS与CCD的图像数据扫描方法有很大的差别。举个例子,如果分辨率为300万像素,那么CCD传感器可连续扫描300万个电荷,扫描的方法非常简单,就好像把水桶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并且只有在最后一个数据扫描完成之后才能将信号放大。CMOS传感器的每个像素都有一个将电荷转化为电子信号的放大器。因此,CMOS传感器可以在每个像素基础上进行信号放大,采用这种方法可节省任何无效的传输操作,所以只需少量能量消耗就可以进行快速数据扫描,同时噪音也有所降低。这就是佳能的像素内电荷完全转送技术。我们通过INTERNET查看了大量由CANON EOS D30所拍摄的照片,发现CMOS的成像效果一点也不比传统CCD差。这种能耗低、制造相对容易的感光芯片如果能在影像的锐利度、动态范围等方面再做进一步的努力,相信CMOS是未来数码相机的发展方向。四、Foveon X3数码相机的发展远比想像中的要快的多,而影响期性能的感觉技术也不断的推陈出新。现在数码相机的感光芯片大体分四种,即为CCD、SUPER CCD、CMOS、Foveon X3,其中CCD是现今数码相机采用最多的一种感光芯片,估计占有80%以上,其余的为CMOS、SUPER CCD。Foveon X3 技术是美国Foveon公司今年二月十一日公布的。如果按大类算的话,它应该归属于CMOS图像感光技术,但它却不同于传统的CMOS。传统的CMOS都是单像素提供单原色的一种感光技术,而X3却是用单像素提供三原色的感光技术。X3的感光器如果要用什么东西来比喻一下,那就非拿银盐彩色胶片不可了。这种感光器与银盐彩色胶片相似,由三层感光原素垂直叠在一起,据Foveon声称,同等像素的X3图像感光器比传统CCD锐利两倍,并且能提供更丰富的彩色还原度以及避免采用Bayer Pattern传统感光器所特有的色彩干扰。此外,这种技术由于每个像素都能提供完整的三原色信息,把色彩信号组合成图像文件的过程简单很多,降低了对图像处理的计算要求,并且采用CMOS半导体工艺的X3图像感光器耗电要比传统CCD小。X3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虚拟像素尺寸-VPS(Virtual Pixel Size)。可以理解为把邻近的像素信号组合成一个像素,比如说2x2或者4x4,从而增加信噪比。这个特点可以应用于提高感光度同时保持低噪音。此外使用VPS减低像素还可以加快从感光器提取信号的速度,这对于摄像应用有帮助。可以说未来数码相机的感光技术用的最多的应为Foveon X3,这是因为它有诸多的优点可以比拼其它感光技术。如耗电量、制造工艺简单、图像效果好等等。虽说短期内它不会很快的被应用到各数码相机上来,但相信随着用户及厂商对相机图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的王者终究会为X3所拿走。让我们期待着X3的普及吧,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图像质量。感光器件尺寸说到CCD的尺寸,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面积越大,也即CCD/CMOS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CCD/CMOS是数码相机用来感光成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如果分解CCD,你会发现CCD的结构为三层,第一层是“微型镜头”,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以及第三层“感光层”。第一层“微型镜头”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是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CCD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但是提高采光率的办法也容易使画质下降。这一层“微型镜头”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副眼镜。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CCD的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目前有两种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CMYK补色分色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两种分色法的概念,RGB即三原色分色法,几乎所有人类眼镜可以识别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和蓝来组成,而RGB三个字母分别就是Red, Green和Blue,这说明RGB分色法是通过这三个通道的颜色调节而成。再说CMYK,这是由四个通道的颜色配合而成,他们分别是青(C)、洋红(M)、黄(Y)、黑(K)。在印刷业中,CMYK更为适用,但其调节出来的颜色不及RGB的多。原色CCD的优势在于画质锐利,色彩真实,但缺点则是噪声问题。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般采用原色CCD的数码相机,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会超过400。相对的,补色CCD多了一个Y黄色滤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较仔细,但却牺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而在ISO值上,补色CCD可以容忍较高的感光度,一般都可设定在800以上。第三层:感光层CCD的第三层是“感光片”,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影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原。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约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CMOS的总面积。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因此,CCD/CMOS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CMOS尺寸也越大。CCD(CMOS)的真实尺寸?在数码相机性能规格表中用英寸表示并不是CCD的真实尺寸,但可以使用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求得CCD的真实尺寸。镜头的真实焦距与相当(等效)焦距在数码相机或使用说明书上一般都会列出,而相当于35mm照相机的焦距与真实焦距之比,即为35mm照相机的画幅对角线尺寸与CCD的实际对角线长度比,由此可以方便计算出CCD的真实尺寸。举例说明,松下LX2(有效像素1020万)轻便数码相机使用1/1.65英寸CCD,镜头的相当焦距为28-112mm,真实焦距为6.3-25.2mm,两者的比例4.44,35mm照相机的画幅尺寸为24x36mm,对角线长43.2mm,43.2/4.44=9.72mm,这就是1/1.65英寸CCD有效对角线长度,换算成画幅横纵比4/3,可求得真实尺寸为7.38x5.54mm。松下LX2相机CCD有效感光成像面积仅为全幅尺寸的二十分之一,为APS—C画幅尺寸的九分之一。CCD/CMOS尺寸一览表APS-C、APS-P、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CCD很多都是“APS-C”画幅。那么,究竟APS-C究竟是什么意思?还得先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诞生135胶卷谈起。那时候德国研制出拍摄35mm(36-1mm×24mm)电影胶片的Leika照相机后,35毫米胶卷又叫“莱卡卷”,后来世界各厂生产用于拍摄35毫米胶片的照相机越来越多,“莱卡卷”这个名称已不能适应了,于是就按胶卷的宽度改为“35毫米胶片”直到五十年代之后,为了区分35毫米电影胶片和照相机用的35毫米散装胶卷,在胶卷盒上印有135的代号。后来大家就公认把35mm胶卷称为135胶卷,把用135胶卷的相机称为135相机。1996年由FujiFilm、Kodak、Canon、Minolta、Nikon五大公司联合开发的APS(Advance Photo System)胶片系统问世。APS开发商在原135规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彻底改进,包括相机、感光材料、冲印设备以及相关的配套产品上都全面创新,大幅度缩小了胶片尺寸,使用了新的智能暗盒设计,融入了当代的数字技术,成为了能记录光学信息、数码信息的智能型胶卷。APS定位于业余消费市场,共设计了三种底片画幅(H、C、P):H型是满画幅(30.3×16.6mm),长宽比为16:9;C型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一端,长宽比为3:2(24.9×16.6mm),于135底片同比例;P型是满幅的上下两边各挡去一条,使画面长宽比例为3:1(30.3×10.1mm),被称为全景模式。APS感光胶片与传统感光胶片最大的区别在于胶片上不仅涂有感光乳剂,还涂覆有一层透明的磁性介质,它除了具有传统胶片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数码书写能力,利用胶片齿孔边和另一边的条形导轨面积,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随时将拍摄中的有关数据记录在胶片上,如:焦距、光圈、速度、色温、日期。有的APS相机还储存有十几种语言,100多种赠语、贺词或标题,可以通过机背上的按钮选择所需和对照片的制作要求等,并且将信息记录在胶片上,这些信息还可以修改。在冲洗时还可以印出一张“缩略图索引”的目录照片,在当时是很新颖超前的设计。为了便于观看APS胶片,APS系统还配套设计有“胶片图像播放仪”,把拍摄好的胶片放入设备并与电视连接,就可以在电视上观赏,同时还能配有音乐,可以连续播放,图像可以局部放大,还可以调节图像的色彩、亮度等,如同看电影一样,增添了摄影的娱乐性。APS问世以来前后有50多家生产厂商加盟。各品牌的APS相机在性能上大同小异。外型上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胶片生产商生产的相机,都为袖珍型。这类APS机体积小巧、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例如FujiFilm的Fotonex1000ix;另一类为相机生产商生产的相机,Minolta(VECTISS)、Canon、Nikon都有开发。最大的特点是除特别为APS设计的Lens外,可以使用原135系统的所有镜头。如Canon的EOS1X,Nikon的PRONEA 600I等等。但是,APS夹在了传统胶片摄影系统和当今数码摄影系统之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产品。不难看出,上述优点,如记录拍摄数据、存入档案资料、编辑数码相册、电脑投影播放等等,在当今的数码相机中全能实现,而且有了更大的扩展。所以,在数码相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下,APS系统未能得到展开应用就“出师未捷身先死”,早早就已经“夭折”。由于在现今数码单反相机中,大都是采用了小于135规格的CCD或CMOS感光器件,除了奥林帕斯的4/3系统和佳能全画幅以外,现存几乎全部都是和APS-C型胶片一样的大小:长宽比为3:2,边长近似为24.9×16.6mm,为了便于形容,人们就把类似这种大小的感光器件称之为“APS-C规格”。佳能单反相机传感器尺寸差别等效于35mm相机焦距目前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面积都小于普通的135胶卷(即35mm胶卷相机)的面积,所以其镜头焦距很短,说到其镜头焦距时常不会涉及到其实际的物理焦距,而说与其视角相当的35mm(国内的135)相机的镜头焦距,也就是说,其“镜头的视角相当于XX”。常见CCD尺寸35mm胶片的尺寸是36 x 24mm,也就是我们平时在照相机馆中看到的最为普遍的那种胶卷,由于35mm焦长的广泛使用,因此它成为了一种标尺,就像我们用米或者公斤来度衡长度和重量一样,35mm成为我们判断镜头视野度的一种标注。例如,28mm 焦长可以实现广角拍摄,35mm焦长就是标准视角,50mm镜头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视角的,而380mm镜头就属于超望远视角,可捕捉远方的景物。常见传感器尺寸与35mm胶片的关系根据相机的光学原理,焦长越小,视角就越大,焦长越大,视角就越小,这对于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而言都是不变的道理。现在相机的焦长都是由mm(毫米)来标注的,而无论相机的类型是什么:35mm传统相机,、APS或者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代表的是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对焦面可以是胶片或者传感器。更准确地定义应该是“焦长等于对焦点和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现在通常的数码相机的焦长都非常的短,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都很小,往往对角线长度还不到一英时,为了在这么小的传感器上能够成像感光,因此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就很小,这就是为什么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数值都很小的缘故。不过在数码相机上采用35mm等值来表现焦长,并非是人们不习惯数码相机上的焦长过短,而是因为每款数码相机上标注的实际焦长往往获得的视野不一样,比如都是6-18mm焦长范围,但是不同的数码相机上这个焦长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数码相机采用的传感器各有所别。我们来看看3种不同CCD的表现效果:·采用210万CCD的尺寸是1/2"·采用330万像素的CCD尺寸是1/1.8·采用400万像素CCD的尺寸是2/3这三款CCD不仅对角线尺寸不同而且所含有的像素值也不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组成画面的像素和焦长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很多具有不同像素值传感器的数码相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具有相同的镜头和机身设计等等,如果这些传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那么它们的35mm等值焦长就肯定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些数码相机上为CCD配套的镜头都具有相同的焦长,比如8mm,但是CCD的尺寸不一样,那么这些镜头换算成35mm等值的焦长就肯定不同。它们中间肯定会出现大于标准视野或者小于标准视野的情况。因此采用标准的35mm等值焦长来标准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不管采用的CCD尺寸如何,这样各款数码相机之间才有了可比性,这就是35mm等值焦长来历。景深大家都知道一般相机要对焦后才能拍摄,理论上相片中只有被准确对焦的部分(焦点)清晰,焦点前及焦点后的景物会因在焦点以外而显得模糊。不过,基于镜头、拍摄距离等因素,在焦点前、后仍然会有一段距离的景物能够被清晰显示,不致于落入模糊地带,这个清晰的范围便称为景深。所谓的景深,就是在拍摄的场景中,被摄主体呈现出清晰的范围。景深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很浅,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摄影的模式来控制景深的长短。一般会影响到景深长短的原因,有下面三种: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拍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因为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距离就会变长。左边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注意后背景清晰程度的差异2.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长在光圈、快门都不变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长。左边使用长镜头,右边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看出景深的差异3.距离拍摄体越近时、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时、景深越长在光圈、快门、镜头焦距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场景,离被摄体越近时,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长。相同的焦段,因为拍摄距离不同,景深就会有不同的变化由上面三点我们可以发现景深的长短,主要是由光圈、镜头焦距及拍摄距离来控制的,因此在需要控制景深的拍摄场合中,我们就可以调整这些要素来拍出合适的照片。在早期的镜头环上面都有景深的速查表,可以从上面读出景深的范围和长度,但是现在的自动对焦镜头大都舍去了这个设计,要不就是在镜头上附个非常简陋的景深表,实用功能不大。对于业余拍摄者来说,会去读景深表的人其实是相当少的,大多数人都用经验法则去判断景深长度;另一个方法是利用相机的「景深预视」功能,按下景深预视钮后,从观景窗判断景深长短,这是最快也最直接的方法。不过它的缺点是当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因为进光量变小,而使得按下景深预视钮后,从观景窗看出去会变得比较暗。就一般的拍摄情况来说,在拍摄风景的场合,我们常利用长景深来表现整个清晰的场景,所以使用缩光圈的方式来拍摄。但因为光圈缩小进光量也跟着变小,使得快门速度变低,就需要使用脚架来稳定机身,这也是风景摄影常会用到脚架的原因之一。当我们在拍摄人像时,会利用浅景深的方式来模糊被摄体前后的景物,藉以凸显主题的强度,同样的拍摄手法也可以用在其它的场合上。要凸显主题,浅景深是一个很方便的手法,所以一般在购买器材时,会依据需求选购一两支大光圈的镜头,除了能在低光度下拍摄外,能灵活运用浅景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测光方式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一般是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也称之为反射式测光。蜂窝型的多区测光感应模块测光方式按测光元件的安放位置不同一般可分为外测光和内测光两种方式。(1)外测光:在外测光方式中,测光元件与镜头的光路是各自独立的。这种测光方式广泛应用于平视取景镜头快门照相机中,它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一般不使用这种测光方式。(2)内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所谓TTL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相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镜时均能进行自动校正。目前几乎所有的单镜头反光相机都采用这种测光方式。不同测光模式下拍摄的照片在单镜头反光相机中,测光元件的放置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放置在取景光路中目镜附近,如图中A、B、C所示,这种测光方式称为TTL一般测光;二是放置在摄影光路中,光线从辅助反光镜或由胶片平面、焦平面快门的叶片表面反射到测光元件上进行测光,如图中D、E所示,这种测光方式称为TTL直接测光。目前相机所采取的测光方式根据测光元件对摄影范围内所测量的区域范围不同主要包括点测光、中央部分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平均测光模式、多区测光等。·点测光模式:测光元件仅测量画面中心很小的范围。摄影时把照相机镜头多次 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中央部分测光模式:这种模式是对画面中心处约占画面12%的范围进行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模式的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央(约占画面的60%), 同时兼顾画面边缘。它可大大减少画面曝光不佳的现象,是目前单镜头反光照相 机主要的测光模式。·平均测光模式:它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光亮度,适合于画面光强差别不 大的情况。·多区测光模式:它对画面分区域由独立的测光元件进行测光,由照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求得合适的曝光量,曝光正确率高。在逆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光,而无需人工校正。理,求得合适的曝光量,曝光正确率高。在逆 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光,而无需人工校正。曝光补偿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分为正(+)补偿和负(-)补偿两种,在相机上用“+/-”符号表示。简单来说,在逆光摄影时,用正(+)补偿(或以取景器中较暗处为测光标准)能适当表现出被摄体的细节,虚化背景,获得高调的照片;用负(-)补偿(或以取景器中较亮处测光标准)则获得剪影效果,获得低调的照片,表现光与影的关系。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使用相机曝光的原始设定,拍出来的图明显偏暗使用曝光补偿+1.5EV,雪的白色就显现出来了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曝光补偿0(左);曝光补偿+1(右)白色的衣服在白色背景下,相机判断为了不拍的过亮而决定曝光,这样整体显的很暗。这时,加一点补偿,白色的衣服也很白,脸的亮度也准确了。&&&&曝光补偿0(左);曝光补偿-1(右)黑色的衣服在黑暗的背景下,相机判断为黑暗场所,结果脸拍的很白。这时减点补偿,黑色的衣服更黑,脸的亮度刚刚好。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可以在正负2EV内加、减,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就是以1/2EV为间隔的,于是有-2.0、-1.5、-1、-0.5和+0.5、+1、+1.5、+2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1/3EV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1.7、-1、-1.0、-0.7、-0.3和+0.3、+0.7、+1.0、+1.3、+1.7、+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图片。对焦方式对焦的英文学名为Focus,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分别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多重对焦方式。自动对焦:传统相机,采取一种类似目测测距的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或其它射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有时候会出错(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档的相机一般已经不使用此种方式。因为是相机主动发射射线,故称主动式,又因它实际只是测距,并不通过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所以又称为非TTL式。这种对焦方式相对于主动式自动对焦,后来发展了被动式自动对焦,也就是根据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判断的依据一般是反差检测式,具体原理相当复杂。因为这种方式是通过镜头成像实现的,故称为TTL自动对焦。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动对焦方式基于镜头成像实现,因此对焦精度高,出现差错的比率低,但技术复杂,速度较慢(采用超声波马达的高级自动对焦镜头除外),成本也较高。手动对焦:手动对焦,它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的一种对焦方式,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赖人眼对对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别以及拍摄者的熟练程度甚至拍摄者的视力。早期的单镜反光相机与旁轴相机基本都是使用手动对焦来完成调焦操作的。现在的准专业及专业数码相机,还有单反数码相机都设有手动对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摄需要。多重对焦:很多数码相机都有多点对焦功能,或者区域对焦功能。当对焦中心不设置在图片中心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点对焦,或者多重对焦。除了设置对焦点的位置,还可以设定对焦范围,这样,用户可拍摄不同效果的图片。常见的多点对焦为5点,7点和9点对焦。全息自动对焦:全息自动对焦功能(Hologram AF),是索尼数码相机独有的功能,也是一种崭新自动对焦光学系统,采用先进激光全息摄影技术,利用激光点检测拍摄主体的边缘,就算在黑暗的环境亦能拍摄准确对焦的照片,有效拍摄距离达4.5米。白平衡白平衡是数码相机的一个极重要概念。所谓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 Balance),就是数码相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数码相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数码相机彩色还原失真。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太阳光是白色的,已知直射日光的色温是5200K左右,白炽灯的色温是3000K左右。用传统相机的日光片拍摄时,白炽灯光由于色温太低,所以偏黄偏红。所以通常现场光线的色温低于相机设定的色温时,往往偏黄偏红,现场光线的色温高于相机设定时,就会偏蓝。传统胶片机相拍摄时,色温问题不容易掌握,通常用不同类型的胶片来解决。例如有日光型、灯光型胶片之分,或者用转换多种色温滤镜的方法来调整,操作起来较麻烦。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装置就是根据色温的不同,调节感光材料(CCD)的各个色彩应强度,使色彩平衡。由于白色的物体在不同的光照下人眼也能把它确认为白色,所以,白色就作为确认其他色彩是否平衡的标准,或者是说当白色正确地反映成白色时,其他的色彩也就正确了,平衡了。这就是白平衡的含义。数码相机就是预设了几种光源的色温,来适应不同的光源要求。一般家用数码相机有白炽灯(约3000K色温)、荧光灯(4200K色温)、直射日光(约5200K色温)、闪光灯(约5400K色温)、多云(约6000K色温)、阴影(约8000K色温)几种模式。当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只要设定在相应的白平衡位置,就可以得到自然色彩的准确还原。而且一般数码相机还有自动白平衡设置,可以适应大部分光源色温。但是遇到现场光源复杂时,相机自动白平衡判断也容易失误,我们可以通过CCD观看结果,用手动来调节。当你用手动白平衡设定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用一张白纸,让相机取景完全充满白纸,设定在手动白平衡功能上,按相机说明书操作做一遍就可以设定完成,在现场特定的光源下就可以把白色还原正确了。白平衡与色温的对应关系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钨光白平衡钨光白平衡也称为“白炽光”或者“室内光”。设置一般用于由灯泡照明的环境中(如家中)当相机的白平衡系统知道将不用闪光灯在这种环境中拍摄时,它就会开始决定白平衡的位置,不使用闪光灯在室内拍照时,一定要使用这个设置。荧光白平衡适合在荧光灯下作白平衡调节,因为荧光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机不只一种荧光白平衡调节。各个地方使用的荧光灯不同,因而“荧光”设置也不一样,摄影师必须确定照明是哪种“荧光”,使相机进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设置。在所有的设置当中,“荧光”设置是最难决定的,例如有一些办公室和学校里使用多种荧光类型的组合,这里的“荧光”设置就非常难以处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拍”了室内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或称为多云、阴天白平衡,适合把昏暗处的光线调置原色状态。并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这种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白平衡系统在室外情况时处于最优状态,无需这些设置。但有些制造商在相机上添加了这些特别的白平衡设置,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机的不同而不同。手动调节这种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它们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灯光情况下的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用户需要给相机指出白平衡的基准点,即在画面中哪一个“白色”物体作为白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纸会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纸可能稍微偏黄些,有些白纸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线会影响我们对“白色”色感,那么怎样确定“真正的白色”?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一张标准的白色的纸,拍摄时拿出来比较一下被摄体就行了。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内拍摄中很难决定此种设置时,不妨根据“参照”白纸设置白平衡。在没有白纸的时候,让相机对准眼球认为是白色的物体进行调节。尼康P5000白平衡测试:自动白平衡白炽灯白平衡手动白平衡包围式曝光包围式曝光(Bracketing)是相机的一种高级功能。包围式曝光就是当你按下快门时,相机不是拍摄一张,而是以不同的曝光组合连续拍摄多张,从而保证总能有一张符合摄影者的曝光意图。使用包围式曝光需要先设定为包围曝光模式,拍摄时象平常一样拍摄就行了。包围式曝光一般使用于静止或慢速移动的拍摄对象,因为要连续拍摄多张,很难捕捉动体的最佳拍摄时机。包围式曝光的做法是先按测光值曝光一张,然后在其基础上增加和减少曝光量各曝光一张,若仍无把握,可多变化曝光量多拍几张,可按级差为1/3EV、0.5EV、1EV等来调节曝光量,每张照片的曝光量均不相同,这样就能从一系列的照片中挑选出一张令人满意的。包围式曝光连拍三张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在摄影过程中,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设置相当重要。光圈值主要用来控制光线穿过孔的大小,而快门速度则是控制光线投射到胶卷上的时间。只有将二者都设置得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曝光效果。遗憾的是许多摄影者在这方面都因为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变得苦恼不堪。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他们总是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设置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结果当然就不能让人满意了。还是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如何选择合适的光圈值。选择不同的光圈值,允许光线穿过镜头的孔径就会有所不同。孔径越大,穿过的光线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当你将光圈值设置为最大时,光圈值的度量值F的数值为最小。而当你逐渐关闭镜头或缩小光圈值时,对应的数值就会越来越大。而这恰恰会让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为什么孔径越大,数值越小;数值越小,孔径反而越大呢?其实F值的大小并不是全部光圈值的大小,只是部分而已。比如f-8的光圈值实际上要比8大一些。其实只要接受这个观点,这一现象还是比较容易记忆的:数值越大,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孔径越大。光圈和快门的最佳组合关于快门速度的控制和选择,说得通俗一点,快门就相当于遮挡在胶卷前面的一张帘子,根据门帘打开的大小来决定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强弱,将这个大小控制用时间来控制就是所谓的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和光圈F值一样只能表示部分参数,15的意思是1/15秒,而30则表示1/30秒,要比1/15秒快出一倍;相应的,60代表1/60秒。在较慢的快门速度下,第一帘幕数值表示快门的打开速度,而第二帘幕使之则表示快门的关闭速度。但在较快的速度下(如1/125秒或更高)两个帘幕一起移动,只让一道狭小的光线从胶卷的一端投射到另一端。快门速度越快,允许光线进入的裂缝就越窄,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就越少。在有些相机上,快门帘幕为垂直移动设计,不过原理也是一样的。同一快门速度下,光圈F5.6时拍摄的图像可能有很多读者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我们可以单独使用光圈或快门速度来控制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为什么我们在每次拍摄时都要考虑到两方面的情况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对于一个希望能拍摄出更高质量图象的摄影师而言,不会仅仅满足于合适的曝光,还希望能够拍摄出更高效果的图象。需要指出的是,光圈和快门总是一起工作的,两者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不改变外部光线的条件下,镜头所捕捉到的光线强度谁也无法改变,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也是如此。而如果需要得到最合适的曝光效果,就必须很好的将两种调节结合起来,如果更改F值使光圈变小,就要将快门速度设置得更慢。反之,如果光圈值变得更大,快门速度就要设置更快一些,我们可以将这种调节叫做“互惠”。同一快门速度下,光圈F8时拍摄的图像光圈值设置为f4、快门速度为1/500秒时曝光效果和光圈值为f5.6、快门速度为1/250秒的效果一样。这时可能又有读者出来认为“我的相机为自动设置,可以自动找到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最佳结合点,所以不需要对它们进行设置”。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尽管你的相机为自动设置,但你能保证它每次使用不会出现差错吗?所以大家在使用自动相机时,每次使用时都得注意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如果你能做到这点,相信你的摄影技术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即使见了专业摄影师,也不用低声下气的讨教摄影技巧了!下面是拍摄照片时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最佳组合的准则。选择光圈(f值)选择快门速度图像格式接触过数码相机,你一定已经听说过JPEG、TIFF等术语,简单的说就是数码相机所拍摄出照片的存储格式,对应于文件名后缀就是*.jpg、*.tif,其实许多数码相机还提供了RAW数码相机原始记录格式,其实严格的说RAW并非一种图像格式,不能直接编辑,RAW是相机的CCD或CMOS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单纯地记录了数码相机内部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图像数据,将其存储下来。JPEG图像格式:扩展名是JPG,其全称为Joint Photograhic Experts Group。JPEG是一个可以提供优异图像质量的文件压缩格式,设置为JPEG格式所拍摄的照片在相机内部通过影像处理器已经加工完毕,可以直接出片。而且在大部分数码相机中,这个“加工”功能还是很出色的,并且我可以负责任地说JPEG是一个值得相信的存储格式。虽然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追求图像过于精细的品质(普通消费级DC也很难谈上追求图像的及至),你会发现JPEG有诸多值得考虑的优势,所谓压缩格式就是,JPEG获得一个图像数据,通过去除多余的数据,减少它的储存大小,但在压缩过程中丢掉的原始图像的部分数据是无法恢复的,通常压缩比率在10:1至40:1之间,这样JPEG可以节省很大一部份存储卡的空间,从而大大增加了图片拍摄的数量,并加快了照片存储的速度,同而也加快的连续拍摄的速度,所以广泛用于新闻摄影。如此之多的好处,对于大多数人和普通家庭来说,低压缩率(高质量)的JPEG文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TIFF图像格式:扩展名是TIF,全名是Tagged Image File Format。TIFF是一种非失真的压缩格式(最高2-3倍的压缩比)。这种压缩是文件本身的压缩,即把文件中某些重复的信息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文件可完全还原,能保持原有图颜色和层次,优点是图像质量好,兼容性比RAW格式高,但占用空间大。GIF图像格式:扩展名是GIF。它在压缩过程中,图像的像素资料不会被丢失,然而丢失的却是图像的色彩。GIF格式最多只能储存256色,所以通常用来显示简单图形及字体。有一些数码相机会有一种名为Text Mode的拍摄模式,就可以储存成GIF格式。FPX图像格式:扩展名是FPX。它是一个拥有多重解像度的图像格式,即图像被储存成一系列高低不同的解像度,而这种格式的好处是当图像被放大时仍可保持图像的质量。另外,修改FPX图像时只会处理被修改的部分,而不会把整个图像一并处理,从而减低处理器的负担,令图像处理时间减少。RAW图像格式:RAW是未经处理、也未经压缩的格式,可以把RAW概念化为“原始图像编码数据”或更形象的称为“数码底片”,将其比作“底片”是因为想通过“底片”获得完美照片,是需要后期“电子暗房”工作支持的。RAW像TIFF格式一样,是一种“无损失”数据格式,对于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一个RAW文件保存了500万个点的感光数据。而TIFF格式在相机内部就处理过,就好比说SONY相机以色彩艳丽著称,富士相机在人像上色彩把握很稳重等,这些都是影像处理器对色彩特别处理的结果。而 RAW格式则是“原汁原味”未经处理的数据,像我们所用的JPEG、TIFF等文件是数码相机在RAW格式基础上,调整白平衡和饱和度等参数,生成的图像数据。目前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已开始使用RAW格式拍摄照片,RAW文件是 “毛坯”,我们可以任意的调整色温和白平衡,进行创造性类似“暗房”的制作,而且不会造成图像质量的损失,保持了图像的品质。相机通过场景拍摄, RAW只会记录光圈、快门、焦距、ISO等数据,并未对所拍摄的图片进行任何加工,为图像保存了完整的数据,RAW格式它能够给每个像素点更深的数字深度,为摄影师的创作保留了很大的空间,摄影师通过后期对图像色彩调节,提高整张照片的图像色彩质量,存储文件大小也只有相对应TIFF文件的一半左右,从存储空间节省上讲要比TIFF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如何能获取到RAW格式的图片呢,首先必须有一台支持RAW格式的数码相机如SONY 旗舰新品DSC-R1,在拍摄前将数码相机图像格式设置为RAW格式,设置完RAW格式后,相机除了ISO、快门、光圈、焦距之外,其它设定对RAW文件一律不起作用,因为色彩空间、锐化值、白平衡、对比度、降噪等所有操作将在电脑中由你自己控制调整。那为何我们所拍摄的RAW格式的图片不能在电脑浏览器直接打开?这是因为RAW数据由于没有进行图像处理,没有升成普通的通用图像文件,所以想打开RAW文件,只能利用数码相机附带的RAW数据处理软件,将其转换成TIFF等普通格式。由于各厂家CCD或CMOS的排列和转换方式和影像处理器的运算方法不同,RAW数据的记录方式也不同,所以只有通过厂家所提供数据处理软件才能将其转换成通用格式。如果只是想浏览RAW格式的图片,只需要在网上下载一个RAW Image Thumbnailer的软件,装上之后能够方便地浏览RAW格式的图片,而且显示速度很快。Photoshop CS8.0版可以打开不同品牌相机RAW格式,但由于各品牌新品相机上市速度太快,所以需要到Adobe公司官方网站下载相应相机的插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补丁”,打好补丁后CS就可以正常打开RAW文件了。不过还是建议使用原厂家所提供的数据处理软件,因为相机厂商不会把CCD的排列及运算等核心技术提供给Adobe公司,所以Photoshop是通过反解数据的方法打开RAW格式的,在反解运算的过程中会有部份误差,如奥林巴斯的RAW格式在Photoshop中打开时明显图片整体颜色偏“品”,白色部分呈现的却是粉红色。但哈苏、徕卡等品牌采用Adobe的DNG格式RAW文件标准,不需要任何插件可以在Photoshop中直接打开。目前比较大的彩扩店如今日捷诚、东方明珠、今日汇丰、北斗星的数码制作部对RAW格式的文件还是不能直接打开的,大家只能先在家里把RAW 格式转换成普通格式如TIFF、JPEG后再去彩扩店出片。为了体验更加精彩的数码生活,建议大家买一台专业photo打印机,打印机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摄影师一般用什么相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