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王力本古代汉语 王力和郭本古汉到底哪个更

【图文】郭本古汉课件(很有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郭本古汉课件(很有用)
大小:2.0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王力《古代汉语》术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王力《古代汉语》术语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有学长学姐卖黄伯荣版现汉和王力版古代汉语吗【长春师范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3,971贴子:
有学长学姐卖黄伯荣版现汉和王力版古代汉语吗收藏
想买黄版现汉
王力版古汉谢谢!
最后一波年终福利祭出 ,直降300,魅蓝 Note6 不惧全面屏
反正不能沉
还有没出手的吗
你去一食堂旁边书店看看,有旧书
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我听见远方下课钟声响起可是我没有听见你的声音认真 呼唤我姓名爱上你的时候还不懂感情离别了才觉得刻骨 铭心为什么没有发现遇见了你是生命最好的事情也许当时忙着微笑和哭泣忙着追逐天空中的流星人理所当然的忘记是谁风里雨里一直默默守护在原地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原来我们和爱情曾经靠得那么近那为我对抗世界的决定那陪我淋的雨一幕幕都是你 一尘不染的真心与你相遇 好幸运可我已失去为你泪流满面的权利但愿在我看不到的天际你张开了双翼遇见你的注定 (oh--)她会有多幸运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拥有着后知后觉的美丽来不及感谢是你给我勇气让我能做回我自己也许当时忙着微笑和哭泣忙着追逐天空中的流星人理所当然的忘记是谁风里雨里一直默默守护在原地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原来我们和爱情曾经靠得那么近那为我对抗世界的决定那陪我淋的雨一幕幕都是你 一尘不染的真心与你相遇 好幸运可我已失去为你泪流满面的权利但愿在我看不到的天际你张开了双翼遇见你的注定 (oh--)她会有多幸运
伪全面屏不如真拍照旗舰,点我立省 300 元
王力宏还写古代汉语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古代汉语怎么复习,看看王力先生的说法
古代汉语怎么复习,看看王力先生的说法
中传天昊君
一、历史观点的树立我们都知道语言是发展的,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但同时它也不可能变化得很大,因为它一方面有发展,一方面还有它的稳固性。因为有继承,所以几千年前的汉语和现代汉语有许多共同处,这是继承的一方面,但它也有发展的一方面,这就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学习汉语首先须树立历史观点,知道它有相同,有不同,有继承,有发展,这对我们学习汉语是有很大好处的。现在就词汇方面来谈,词汇方面也是有继承有发展的。那末我们对语言的发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如果是很大的不同,容易发现,也容易知道它不同。古代没有的东西,现在有的,语言的表现就不同。如现代的飞机、拖拉机以及各种科学和工具,都是古代所没有的,当然它就不同;还有些东西是古代有现在没有的,因为古代有许多风俗习惯和工具,都是现在所没有的,所以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找出从前古老的词汇来,这种大不相同的地方,大家都容易注意到。但是,有些并不是大不相同,而是大同小异,古代的和现代的看起来好像是一样的,可是真正仔细考察起来,却并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两者不可能有很大不同。刚才说的很大的不同,只是小部分不同,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从古代来是有继承的一面,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它也有发展的一面,所以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又同又不同、大同小异的地方。现在举例来说:「睡」字不但现代有,古代也有,古书上的「睡」字似乎也好懂,也没有问题。可是仔细一看,却并不完全一样。「睡」字在汉代以前,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和躺在床上睡觉的意思不同。《战国策·秦车》中说: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不止。」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秦一面读书,一面想打瞌睡,于是他用锥子刺他的大腿,他就醒了。这个「睡」就是打瞌睡的意思。因为读书是坐着的,他并不想睡觉,而只是因为感到困乏想打瞌睡,所以用锥子刺他的大腿。如果说他读书时想睡觉,那岂不说他太不用功了。又如,《史记·商君列传》:「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这句话是说卫鞅和秦孝公谈话,秦孝公不爱听他的,所以说孝公时时打瞌睡。这个「睡」字如解作睡觉就不对了。因为他们尽管是君臣关系,秦孝公也决不会如此不礼貌,竟躺在床上睡起觉来了。所以,每一个词的意义都有它的时代性,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换了时代后,我们就不能以老的意义去看它了。例如唐朝杜甫的《彭衙行》中有一句话:「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餐。」是说小孩们随着大人逃难,到了一个地方后,孩子们困极了,倒在床上睡得很香。如以汉朝以前的意思来讲,说孩子们打瞌睡,那就不通了,因为要说小孩们打瞌睡,就不能睡得那么香。池塘的「塘」字在唐朝以前的一般意思也和现代的很不一样。原来的「塘」字,是指在河旁边防水的堤而言,唐诗崔灏《长干行》中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之句,句中的横塘是地名,一定是在堤的旁边,她决不会住在池塘里。又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这里的「塘」就是堤的意思。说春草生在堤上是可以的,决不能说它生在池塘里。总之,「塘」字在唐朝时的意义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又如,「恨」字在汉朝以前,一般的不讲作仇恨的意思,只当遗憾的意思讲。在古代,恨和撼是同义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句话是说,刘备在世时,常谈到汉桓帝、灵帝时宠信宦官的事,感到悲痛与遗憾。这里的「痛恨」,不能用现在的「痛恨」来解释,因为桓帝、灵帝都是汉朝的皇帝,诸葛亮怎能痛恨皇帝、骂皇帝呢。书信的「信」字。在汉朝以前,写信不说写信,说「作书」或「修书」。当时「信」就叫「书」,带信的人才叫「信」,如带信的使臣叫「信使」,所以在古代,「信」和「书」的意义不同。《世说新语·雅量》中「谢公与人围棊,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是说谢安正与人下围棋时,他的侄子谢玄从从淮上派人来了,谢安看信后默默无言。这里面有书有信,「信至」的「信」和「看书」的「书」的意思不一样。「仅」字在唐朝时和现在的意义不但不一样,且相反。现在的「仅仅」是极言其少,而在唐时,则极言其多,有「差不多达到」的意思。杜甫在《泊岳阳城下》中说:「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他说当时的山城差不多达到一百层,是很高的意思,不能拿现在的说法,说它仅仅一百层,这样就不通了。韩愈在《张中丞传》中说:「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就是说他在安禄山造反镇守睢阳时,守城的士兵差不多达到一万人,他都认识他们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这是很了不起的。如以现代的解决,说仅仅一万人那就不对了。从词的意义的变化,可以看出历史观点的重要。我们要研究古今这些词的意义的异同,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应该搞得很清楚。因为看古书,太深的字不怕,我们可以查字典得到解答。如「靔」字,这个字太深,但我们从《康熙字典》上可以查出这个字就是道家的「天」,一点也不难。又如「墬」字,这个字也很深,但是我们一查《辞海》,知道它就是「地」字。所以说,难字难不倒我们,容易的字,倒易迷糊。刚才举的许多字,都是很容易的字,每人都认识它,由于太熟悉了,所以古今的不同就容易忽略,容易放过,这样使我们读古书读得半懂半不懂,实际就是不懂,那就有点象我们读日文,许多字我们认识,就是不懂它的意义。当然读古代汉语不能与读日文相比,但是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要以为字很熟就懂得它的意义了。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树立历史观点。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怎样来学习古代汉语?这有种种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不一样。一种是重视感性认识,古人就采取这种方法。古人学习一篇文章,强调把它从头到尾地来熟读和背诵。古人读书从小就背诵几百篇文章,重视感性认识。学校成立以后,尤其是五四以后,逐渐喜欢讲道理,解放以后,更要求讲规律。不管讲道理和讲规律,都是重视理性认识。这两种办法到底哪一种好?我认为两种办法都好,两者不能偏废,不能单采取一种办法。特别现在大家学习古代汉语,很急躁,想很快学好,容易偏重理性认识,要多讲道理多讲规律。我认为单讲规律,单讲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是不对的。古人几千年来学习汉语的经验是讲求背诵,这种读书的方法似乎是太笨,其实并不笨。现在有些青年说,古代汉语难懂,好象比外语还难懂。这话过分了一些,无论如何古代汉语不会比外语难懂,可是其中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说,我们要以学习外文的方法去学习古代汉语。学外文的经验,首先强调记生字,还要背诵,把外文念得很熟,然后看见一个字、一个词、或读一本书,马上能了解它的意思。最高的程度,就是看书不查字典,举笔就能写文章,说外语时脑子里不用中文翻译,随口而出。过去普通懂外文的人说外国话时,先考虑中文怎么说,然后再翻成外文;外文程度好的人,就不需要先在脑中翻译,可以直接用外文来想。学习古代汉语的经验和学外语的经验差不多。我们要能看到字就知道这字在古代怎样讲,用不着想这个字或这句话在现代是怎样说,在古代怎么说,就好像已经变为古人的朋友,整天和古人在一起谈话似的,这样的效果就很好。古代人学习古文,不但读的是文言文,而且连写的都是文言文。他们对家里人说的是一种话,关在书房里说的是另一种话,他对古人说古人话,甚至还对朋友说古人话,慢慢地训练成为能说两种话的人,就成为语言学中所谓「二言人」。这种人精通两种话,说哪一种话都用不着想。比如一个孩子是四川人,家住在北京,他在家里讲四川话,在学校里讲北京话,两种话都能说得很好,这种人很不少。我们学习古代汉语也需要培养这种人,就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样都精通,拿起古书来好像跟古人在谈话,不像现代人,等到拿起《人民日报》时,又变为现代人了,这样就容易学好。所以现在连中学都逐渐鼓励背书,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背书就是重视感性认识,是有效果的。我们原来向同学们提出背诵时,大家表示欢迎,后来因为没有时间,有困难,他们就又说:「不要背古书了吧,因为古人的思想不对头,有毒素,念熟了容易受他的影响。」我认为不能这样说。因为我们现在选读的古文,大都是思想健康的,即使有一点儿毒素也没有什么可怕,因为我们还有马列主义这个思想武器吗?还怕封建思想的毒害?我怕斗不过它吗?所以我们读古书还要背诵,强调感性认识。我们认为要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才能提高到理性认识。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找出一条经验,就是要把三样东西结合起来学习。一是古代汉语文选,二是常用词,三是古汉语通论。我们要把常常见面的词记熟了,学古代汉语和学外语一样要记生字。古代汉语大概有一千到一千二百个常用词,把它象学外文记生字那样地记住,大有好处。不要记那些深奥难懂的字。从前教和学古代汉语的人都走错了路,专记那些生僻的字。如那时小孩子喜欢找一个难懂的字去考老师,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应研究那些在古书中最常见的字。那些不常见的字,你研究它有什么好处呢?同时常用词中,我们还要记它常用的意义,那些生僻的意义,可以不记它。比如一个字有五个常用的意义和五个生僻的意义,那我们就要去记那五个最常用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搞常用的、普遍的,不搞那些特殊的、奇怪的。同学们认为记常用词很有用处,因为一个常用词一般在这里是这个意义,在别处一定也是这个意义。要不是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要另作处理了。譬如稍微的「稍」字,这个字现代和古代的意义不一样。「稍」字在古代当做「渐渐」讲。《汉书》里有一句话:「吏稍侵凌之」,是说一个人做官很老实,连衙门里的小官吏,都渐渐地欺他老实。这里「稍」字就含有渐渐地、得寸进尺地去欺负他的意思。如解作「稍微」的话,就不对了,因为不能说稍微地去欺负他。直到宋代,「稍」字还是这个意思。苏轼的诗中有「娟娟云月稍侵轩」之句,是描写他从一个地方回家时看见月亮慢慢升上去,渐渐侵入窗户中的景色,是非常富于诗意的,如果说月亮「稍微」侵入窗户时,就完全没有诗意了。这样我们如掌握了「稍」字这个常用字的词义后,到处就能用「渐渐」来解释它了。再说「再」字在古代汉语中当两次讲。「再来」就是来两次,「再会」就是会两次。所有的「再」字,都当这讲。古代汉语中的「五年再会」,如现代汉语来讲,是说五年后再见。古代汉语则解作「五年之内会面两次」。两者差别多大!所以如果掌握了常用词的词义,就到处用得上了。古汉语通论,就是讲理论、讲道理、讲规律。讲古代语法、语音、词汇以及文字学的一些道理,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三部分中的文选是感性知识部分,古汉语通论是理性知识部分,常用词既是感性又是理性,说它是感性,就是说它当生字来记,说它理性,就是掌握词义后到处可用,也可说掌握它的规律。把古代汉语分为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把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好好结合起来。此外,我们还要强调自己动脑筋,想问题。这样的要求是比较高一些,可以提出,但不要对一般同学提出这要求。古代汉语怎样能懂呢?把很多的文章凑起来,加以分析、概括、领悟,就能懂了。如「再」当两次讲,就是从每一篇有「再」字的文章中去领悟它的意义是否一样,当你发现所有的「再」字当两次讲时,你就恍然大悟,知道这个「再」字当两次讲了。所以这是领悟处来的、归纳概括出来的。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你从许多文章中加以研究、分析、概括,真的意思就找出来了,比查字典还好。因为字典本身有缺点,如《辞源》、《辞海》、《说文解字》等,都是以文言文来解释文言文,看了以后仍不懂,等于白看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传天昊君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精心分享汉硕考研经验,及考研各科学习方法
作者最新文章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王力pdf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