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女生说她身体不舒服都不舒服,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用来治疗

已有宝宝:年龄2岁,性别:小美女.你好,张奶奶,我女儿一个月都要生两次病,每次感冒咳嗽都要一个多月才能好,好了不到一星期又会感冒,我都愁死了,该怎么办?老这样子吃药打针对身体又不好,有没有什么可以体高免疫力的药,能不能查查看她哪里出问题了?麻烦您看到回复一下_百度宝宝知道我 经常感冒,吃 好多的感冒药,对身体会不会有什么损害
回答是肯定的,感冒药不应乱吃多吃。首先我们来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感冒:病毒性感冒和生理性感冒。我们之所以表现感冒症状,其实是我们人体最基本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我们的人体细胞会对入侵体内的病毒、有害细菌会自动排斥,不让病毒病菌进入人体的内循环。所以我们感冒时会流鼻涕、会因细胞活动过烈而表现出疲惫等症状。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马上吃药。就象我们的小孩吃了脏东东,他肯定要吐出来。我们不会命令他一定要吃下去。如果我们吃药就相当我们在让小孩把吃的脏东西吞下去不给他吐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了。所以如果只是感冒症状,请听我一句不要轻易用药。多吃多喝一些蛋白质高的食品饮料对消除症状很有帮助。
有症状不等于有病。如果我们真的病了,找医生帮我们控制病情还可以,记住,病不是靠...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纪树国
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首次制订了“流感”诊疗指南,“流感”这个看似普通的疾病也需要认真、规范诊治。“流感”包括在“上感”概念之内,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需要加以澄清。
第一个误区:把上感、感冒、流感混为一体
  上感
  上感乃上呼吸道感染之简称,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道—咽—会厌—喉—副鼻窦,喉以下称为下气道,这些部位感染可...
走出"上感"诊治误区
空军总相关信息
纪树国
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首次制订了“流感”诊疗指南,“流感”这个看似普通的疾病也需要认真、规范诊治。“流感”包括在“上感”概念之内,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需要加以澄清。
第一个误区:把上感、感冒、流感混为一体
  上感
  上感乃上呼吸道感染之简称,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道—咽—会厌—喉—副鼻窦,喉以下称为下气道,这些部位感染可统称为“上感”,其病原有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下面将分述其特点。
  感冒
  感冒,或称普通感冒,为鼻病毒为主引起的“上感”,其他病毒如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埃柯病毒等亦可引起。感冒全年均可发病,季节交替、冷暖变化时多发。感冒的发生并无明显的年龄差别,但老人、幼儿、免疫力低下、过劳、醉酒、月经期、鼻咽过敏者易感染。感冒的发生个体差异较大。受凉常为发病诱因。
  感冒临床表现主要是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一般24-72小时急性起病,表现为流清涕、咽疼、鼻塞、喷嚏、轻咳。全身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低热,乏力,纳差,个别人有腹泻。感冒症状一般3-7天可逐渐缓解,罕有超过2周者。个别人引发气道高反应性,可能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幼儿可合并中耳炎、鼻窦炎。
  实验室检查感冒病人白血球不高,中性粒细胞多在70%以下,淋巴细胞有所增高。咽拭子培养无致病菌。对于迁延不愈者,尤其慢性病人患感冒时迁延不愈,要警惕合并细菌感染。
  感冒治疗主要是充分休息、保暖、充足饮水,可适当服用解热止痛药、抗组织胺药及血管收缩剂(减轻鼻堵症狀)。治疗感冒的中药有针对外感风寒、风热、内感内热的中成药或汤剂。针对感冒目前并无疗效肯定的广谱抗病毒药,故不必使用抗病毒药,而应该尽快对症治疗。
  预防感冒的办法不外是增强体质、坚持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室内通风、防止过劳和醉酒,并应少去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药物预防感冒目前可用多价细菌疫苗制剂。
  流感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一种类型中又包括许多亚型。大流行一般由甲型病毒及其亚型引起,乙型病毒仅会引起局部小流行及散发,丙型只造成散发病例。人体对流感病毒不能产生持久免疫力。
  流感发病急骤,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头疼、关节肌肉疼。全身症状重于呼吸道症状。可有干咳,咽部不适。亦可不明显。流感发生3-4天时症状最重,可持续1-2周。临床上分为单纯型、肺炎型、胃肠型。肺炎型流感咳剧,有白粘痰,胸透有肺部炎症阴影;胃肠型流感则恶心、呕吐较明显。
  流感最严重者为中毒型,多见于老年患者。患者中毒症状重,神志模糊,甚至血压下降,容易诱发心衰、呼吸衰竭。继发细菌感染时病情更加严重,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以至有死亡病例。
  流感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史。特异性检查如病毒分离,抗体滴度测定,呼吸道上皮病毒抗原检测,一般医院很难完成。感冒应与其他发热性传染病、以及全身发热疾患相鉴别。
  流感治疗要求隔离,并尽快对症治疗,如解热止痛、抗过敏、减轻粘膜充血、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尽可能增加入量。并充分休息、保暖、治疗基础病,警惕合并细菌感染及心、肺、肝、肾合并症。
  治疗流感抗病毒药目前有两类,一是离子通道M2阻断剂,对甲型流感有效,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二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抑制病毒复制。
  流感更强调预防,疫苗注射已广泛应用。活疫苗是依据WHO预测的年度毒株生产出来的。但这些疫苗与患者所感染毒株不一定匹配,大大影响了预防结果。亦有经鼻吸入活疫苗,引起轻度呼吸道感染,产生免疫力。
  细菌性上感
  细菌性上感较为少见,最主要是链球菌咽峡炎、化脓性扁桃腺炎、化脓性鼻窦炎。这些病局部病灶明显,白血球增高,很多就诊于耳鼻喉科,临床上也往往不诊断“上感”,而以局部病灶诊断。细菌性上感无季节性和流行性。
  另外有一种“急性会厌炎”,亦属上呼吸道炎症,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葡球菌、β嗜血链球菌引起。表现为高热起病、气急、声嘶,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体检中可通过喉镜发现会厌(图一 点击)充血水肿。
  细菌性上感窒息可造成生命威胁,多就诊于喉科,常需气管切开。发病多见于幼儿,成人亦可散见。应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早期如就诊于内科,切切不要忘记做喉镜检查。
  “Reye综合征”
  “Reye综合征”与感冒密切相关,发生于病毒感冒服用阿司匹林之后。有恶心、呕吐、低血压、肝大、心律失常、胰腺炎、呼吸功能不全、神志障碍,无黄疸但转氨酶、血氨增高、血钾低、血钠高。一般对症治疗,必要时透析治疗。“Reye综合征”发病机理不明。该病发病率虽低,但应警惕。
误区二:治疗感冒一律使用抗生素
  第二个误区,误认为既然是感染,一律使用抗生素,或为了控制继发细菌、支原体等感染,要使用抗生素预防。
  有人统计内科门诊中,滥用抗生素的大部分疾病就是上感。滥用抗生素既造成抗生素耐药,又会浪费医疗资源、加重病人负担。所以,在无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肯定证据时,都不应当使用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如何判断上感是病毒性抑或细菌性感染?复杂的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在门诊显然不可行。病毒抗体滴度测定需要发病时、缓解后双份血清,对即刻诊断亦无价值。支原体、衣原体病原检测,可以应用。
  从实用出发,临床判断能力仍最重要:青壮年、一般情况良好、感染中毒症状不重、找不到明显的化脓病灶、无黄脓异味痰、发病时间在7-10天之内、白血球总数不高、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不高,绝大部分为病毒感染,结合其流行情况,可以判断是否为流感。
  在这种情况下允许主张按病毒上感对症治疗,并严密注意病情变化。如果出现细菌或是其他病原体感染征兆,如体温不退、病程迁延、中毒症状加重、白血球升高、出现下气道症状时,或咽、扁桃体、喉、副鼻窦、中耳等各部出现感染病灶时,应及时作痰培养、抗原、抗体检测,再使用相应有效抗生素并不为晚。
  患病毒性上感后,有可能造成全身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出现“病毒打先锋,细菌步后尘”。即使需要应用抗生素,首选还是对社区感染常见致病原敏感的抗生素。社区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多为肺炎链球菌、金葡球菌、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故首选仍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或青霉素、一代头孢菌素。
  近日有人主张,对较重社区感染可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效果亦满意,不必一开始即使用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等广谱抗生素。合并副鼻窦、中耳炎、咽喉炎、会厌炎时,往往需要耳鼻喉科协助作局部处理。
误区三:认为感冒不会致死
  第三个误区,误认为每个人每年均患感冒,感冒死不了人。
  诚然,普通感冒大多数预后良好,多数能自愈或被治愈。但对待老弱幼儿、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肝硬变、心功不全、慢性肾病、营养不良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者(如肿瘤、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器官移植后、艾滋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慢阻肺、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切不可轻视感冒。流感流行造成死亡的病例大多为以上这部分人群。
  因轻视感冒,而诱发心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甚至多脏器衰竭(MOF)等情况,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而且,上感常常使心肌、肝功、肾功受累,尤其是合并心肌炎,这可能使小事变成大麻烦。
  走出误区,及时诊断,合理治疗“上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所以应当认真预防,恰当、积极治疗(包括休息)、严密追访(包括详尽交待病情,请病人提高警惕,按时复查),防止病情变化及合并症出现。
纪树国,男,1937年8月,山东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内科、呼吸科、呼吸疾病研究室工作,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并兼首都医科大学讲师,后参加首届首医大研究生班学习(高年主治医研修班),曾赴几内亚援外医疗队工作两年。1984年调空军总医院呼吸科工作,任科主任,主任医师。兼四医大教授。2000年转空军总院专家组工作。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空军呼吸学会常委,空军呼吸学会主任委员。《医师进修杂志》,《心肺血管杂志》编委。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参加论著编写5部,先后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十余项。2001年被任命空军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因为是第一次怀孕,所以特别的小心,家人都怕我有个什么,怕冷着,怕热着,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的不舒服,...
因为是第一次怀孕,所以特别的小心,家人都怕我有个什么,怕冷着,怕热着,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的不舒服,...
因为是第一次怀孕,所以特别的小心,家人都怕我有个什么,怕冷着,怕热着,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的不舒服,...
因为是第一次怀孕,所以特别的小心,家人都怕我有个什么,怕冷着,怕热着,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的不舒服,...
因为是第一次怀孕,所以特别的小心,家人都怕我有个什么,怕冷着,怕热着,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的不舒服,...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罗大伦:治感冒的特效方
罗大伦:治感冒的特效方
  不健康的身体存在两种状态:一为寒;一为热。但值得注意的是,寒的状态和热的状态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时刻都在变化,寒热变化最突出的莫过于感冒。
  以前,中医教材把感冒分成风寒、风热两种,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其实,风寒和风热不是感冒的不同类别,而是感冒的不同阶段。感冒都是由温度变化引起人体机能障碍导致的,每个人的每次感冒,都会经历风寒和风热两个阶段。
  首先,感冒第一时间是给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状态,最明显的表现是体表发冷,要裹紧衣服,有的时候还流清鼻涕、打喷嚏,有人管这叫风寒感冒,其实,这只是感冒的最初阶段。
为什么说这是身体的一种抑制状态呢?因为这时人体处于一种“不足”的状态中,气血不能供应体表,无法组织有效的低抗,因此这是一种“属阴”的状态。也就是说属阴的能量开始控制身体了,而属阴的能量具有抑制收缩的特性。
我们在中学物理课上就学过:物体的特性之一是热胀冷缩。人体也一样,热了,身体就会向外舒张流汗;冷了,浑身起鸡皮疙瘩,身体就会向内收缩,这时人就会打喷嚏、流清鼻涕。
  实际上,感冒的初级阶段,有的时候特别短,几个小时或半天就过去了,由于它太短了,所以很多人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大家注意,这个体表发冷的阶段太重要了,此时寒邪还没有深入,身体的抵抗机能还有能力迅速将它清除出去,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啊!
怎么办呢?抢时间解除抑制状态!方法其实很简单,任何热性的食物、饮料都可以,有的时候,甚至一杯热水都管用。
因为身体本来是由阴和阳这两种能量来控制的,但现在阴寒的能量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它想要独自控制身体。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温热的东西来增加身体内阳的能量,使阴阳重归平衡。
通常,用大葱的根部也就是葱白,切一下,加几片生姜,在水里稍微熬一下,一开锅就好,不要久熬,因为要的就是它那种刺激的成分,用吴鞠通的话说是“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
这里要说明一下,葱白和生姜都是温热的食物,它们进入身体之后,会增加体内阳的能量,阳的能量充足之后,身体就会发热出汗,从而使身体内阴阳的能量重新达到平衡。
为什么葱白和生姜又不宜久熬呢?因为此时寒气只停留在体表,属于肺经,肺经有寒应该宣。宣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常说宣传宣传,意思就是说要向外扩散。什么东西容易扩散呢?轻的东西最容易扩散,比如空气。
&&&&所以葱白和生姜轻轻一煮,气味轻清,进入身体之后,就像一阵热风狂吹,肺上的寒邪很快就无影无踪了。
我还经常让人用苏叶泡水,来驱散体表的寒邪。苏叶,也叫紫苏叶,药店有干的苏叶卖,各位可以在办公室里准备一小包,觉得自己快感冒了,身上突然发冷,立刻用开水泡一把,六七分钟后就可以喝了。
  古代的时候是用麻黄、桂枝等药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大用了。但如果真是冷得浑身发抖,一点汗都没有,那还是要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通常用苏叶、葱白等就可以了,等到身上发热,不再觉得冷,就可以了。最好是能微微出点汗,但是不要出大汗,更不要马上就去风口站着。
  还有个方法就是把热水袋放在被窝里,放在后背的肺腧穴附近,也就是靠近肺部的脊柱两旁。热水袋要不远不近,以免烫到皮肤,这样睡觉可以帮助阳气生发,使体内的抑制状态得到改变。
  这个阶段,就是中医说的外寒阶段。
  这个时候如果咳嗽,可以选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这个方子里面基本都是温药,可以帮助身体组织抵抗,切记不可以用寒凉的药物。
  如果在外寒的阶段处理及时,根据我的经验,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把感冒解除掉。如果您没有注意,那么,寒邪继续深入,很快就会到内热阶段。
  什么叫内热阶段呢?
原来,随着外邪深入,体内的抵抗力量开始和外邪展开激烈的斗争,身体的很多地方都成了战场,此时的表现是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骨节酸痛、咳嗽,等等;诊断指征是:痰黄、鼻涕黄、咽喉疼痛、体温上升。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指征,我也经常通过痰和鼻涕来分析病情。
  这个阶段怎么办呢?扁桃体发炎了,开始咳嗽了,这些都让人无比难受啊!
  此时要用清凉派清内热的方法。
  一个简单的药物组合是:双黄连口服液,内容是双花(金银花的别称)、黄芩、连翘,简称双黄连。
  如果严重,我倒是建议各位自己去药店买草药来熬,下面这个药茶方子是我经常用的,是我外祖父王恩阁先生的方子。此方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的,我给加上了一味苏叶,用来调理感冒初起,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基本方是:双花十克、连翘十五克、防风六克、前胡三克、白僵蚕十克(捣)、公英十克、地丁十克、射干六克、苏叶六克(苏叶要熬好药闭火时后下,泡十分钟就可以)。
  如果咳嗽而且痰黄还可以加上浙贝母、枇杷叶各十克。
  这个方子里面的白僵蚕对缓解咽喉疼痛效果非常好。熬好药以后,要像喝茶一样喝,随热随喝,不能一天喝两次就算了,这样才能使药力持续,所以,我管这个方子叫药茶方,要把它当做茶来服用。
  此方是解外寒同时清内热的思路,是由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的思路变化来的,比较有效。如果能让当地医生根据自己的体质有所加减就更好了,孕妇忌服。
既然是热证,为什么要加上解表的苏叶呢?这是我的经验,感冒基本上没有纯粹的热证,在内热的同时,一定有各种程度的外寒,因此要配合解表,否则效果不好。如果真的全部都是内热证了,那这个病一定极其严重了。
  一般情况下,喝几副这样的中药,内热就可以解除了。
  如果在内热的阶段处理及时,依我的经验,基本可以在两天内解决掉感冒(有些人症状的减轻过程会持续几天),而且绝对不会再发展。
然而,现在一些人受西方的影响很深,认为感冒没有什么特效药,过七天自然就好了。不久前,我看中央电视台请了北京某大医院的三位大专家谈论感冒,其中的两位说:“感冒就是回家多喝水,然后休息七天,自己就好了。人家美国也是这样做的。”我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论科学技术,美国肯定比我们发达;但论养生,美国就不如我们了,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养生智慧。
文章网址:
&&&延伸阅读:
罗大伦:寒则痰涕清白,热则痰涕浓黄
  人受了寒,一定是身上发冷,流清鼻涕,痰是白色的。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处理起来很简单,用苏叶泡水喝就行了。
  小孩子流清鼻涕、咳白痰,也一定是受寒了,可以用苏叶六克熬水,将熬好的水再兑上温水,给孩子泡脚,让他的身体暖过来,这样寒邪散去,身体就能恢复了。人一受寒,如果能够马上采取这样的措施,基本可以把寒邪赶出体外。因为,这时寒邪还在体表,涕清痰白说明邪气尚未化热,正是好对付的时候。
  倘若大家没有注意这些症状,这一个阶段过去了,问题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此时外邪开始和身体斗争,身体内出现了热证,这叫外寒内热的阶段。此时鼻涕开始黄了,或者黄白相间,一会儿是清的,一会儿是黄的,这是寒热错杂了;痰也是,很多孩子不会咳痰,但是可以听到声音大起来了,痰声很大,如果痰咳出来,肯定也是黄色的,或者黄白相间的。大家可以记住,寒热杂错的时候,一般表现为鼻涕黄白相间,痰也是黄白相间的。
鼻涕和痰呈白色,是清的,这代表寒像;一旦它们呈黄色,这代表热像。
总之,我们分析身体的寒热要紧紧地盯住鼻涕和痰的颜色,如果它们是白色的,那么就是有寒邪存在,要用温热的方法,使身体暖过来,驱除寒邪;如果痰或者鼻涕变成黄色,那就是有热了,我们就使用清热的方法,把热邪清除出去。
罗大伦:暑热的天儿谈藿香正气散
寒湿引起的感冒可用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水是液体剂型,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我一般对于上焦症状明显,比如呕吐、头痛明显的,推荐服用藿香正气水,因为水剂起效主要在上焦。服用时可先将药水倒在杯中,再冲入约30毫升左右的热水趁热饮服,10分钟后再饮1杯热水。服后要避风,让身体微微有汗时最佳。服药时要忌食生冷、荤腥、油腻、酸辣等食物,对酒精过敏或不能饮酒者应慎用或改用其他剂型。
藿香正气丸是最常用的剂型,是散剂的变形,尤其是水丸,效果更好。一般的情况都可以用,如果是腹泻明显,我更推荐使用这个剂型,因为丸剂会融化的慢些,一般对于中、下焦的效果更好。
藿香正气软胶囊是中药的新剂型,容易服用、口感较好。软胶囊我也经常推荐,对于脾胃等中焦的症状明显的,我会主要用这个软胶囊。
一般情况下,我觉得使用藿香正气丸(小粒的那种水丸,不是大蜜丸)就可以了,这些天我一直都推荐感冒者使用这个剂型来着。
一回到北京,我就被闷热的空气来了一个下马威,只见整个北京城笼罩在一片暖暖的雾气中,来到室外,立刻身上就开始出汗,这叫一个湿热啊。
这些日子,全国其他地方可能也是雨水偏多,很多朋友反映,周围的环境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结果,患病的朋友非常的多,患的最多的,就是感冒了,这个感冒,是萦绕着我们不去的一个疾病,虽然说是一个小病,但是令人不舒服,而且还能引起肾炎等其他严重的疾病,所以我总是说,如果能够把这个感冒搞明白,就是人类医学的一大进步了,但是很遗憾,现在我们对付感冒的办法还不是很多,甚至现代医学基本上认为七天这个病自己就好了,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去干预。这点我不大赞同,我觉得,如果能在最初的阶段干预,我们很多人都不会进入感冒的状态的。
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湿气重的时候,患了感冒,中成药藿香正气散的用处。
藿香正气散历代同名的方剂很多,现在我们通用的方子,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记载下来的,这本书,是宋朝的皇帝命令太医局整理出版的,宋朝的皇帝打仗不行,但是也有个好处,就是重视人文的知识,他们特别的重视医药,曾经下令让全国的人民献医书和医方,谁献的多了,不但有赏,还可能给官做呢,所以宋朝那个时候,方书特别的多。
这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就出现了我们中医历史上一些非常著名的方子,比如苏合香丸、至宝丹、牛黄清心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等的,我们今天用的很多名方都是那里面出来的,藿香正气散也不例外,这些方子组方精良,可以说用对了,效果是立竿见影,如鼓应桴。
前几天我在庐山,别看全国都热,庐山可真是凉快,二十多度吧,凉爽得很,结果,我晚上睡觉很大意,窗户没有关好,窗外十几米远就是山,晚上山风阵阵,结果早晨起来就要感冒了,鼻子声重,浑身酸痛,我知道,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咽喉肿痛,发烧感冒。
此时,我分析了一下,这里湿气很重,每天都下点雨,同时又凉,所以是感受寒湿无疑,于是,打开随身带的行李,拿出藿香正气丸(水丸),说明书上让服用八粒(相当于生药三克),我一次服用了十八粒,服用两次以后,感冒症状解除,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同行一人,患感冒,已经发烧,用藿香正气丸,配合双黄连口服液,结果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有朋友感冒发烧,电话问我怎么办,我问了情况,知道是寒湿引起的感冒,于是告诉用藿香正气丸,结果很快退烧,感冒痊愈。
这几天,我接了很多电话,询问感冒事宜的,有的时候,接电话的地方很有趣,比如我正在山边峭壁上呢,接到电话:“罗博士,我感冒了……”,我面对前面万丈深谷,回答:“发烧吗?有黄痰吗……”咨询半天,旁边的人都看我,呵呵。
这些人里面,有很多都是用藿香正气丸解决问题的。
那么,大家会问,藿香正气散不是去除寒湿的吗?而这么热的天,应该是暑湿啊,是热啊?这一寒一热,是相反的啊,怎么用藿香正气散也起作用呢?
的确,从藿香正气散的药物组成来看,这个方子以温热散寒祛湿的药物为主,是治疗寒湿的,但是,在暑热的天,它却大有用途。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暑热的天,人们的习惯说起。
从古至今,人们的习惯都一样,到了暑热的天,都是喜欢贪凉饮冷,古代就有喝冰凉的井水的习惯,用井水镇西瓜吃那也是常事儿,有的人甚至在砖地上铺上凉席,在上面睡觉。在夏天,天气热,人们的腠理开泄,皮肤的毛孔都打开了,此时用那么多凉的环境来影响自己,寒湿之气就比平时更容易入里。
上面我讲的什么凉水镇西瓜、睡砖地等引起的疾病,古代都有医案记载,我不多讲了,现在讲讲现代的。
现代就更不得了了,比如冰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浑身大汗,然后冰镇饮料,一口灌下去,寒湿直接进入脾胃。
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空调了,我最近遇到的这些感冒患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因为空调引起的。
外面的湿气本来就重,此时再加上空调,就是寒湿。本来是暑湿的天,直接被我们改成寒湿了。
我常说,所有的感冒,都是因为温度变化的产生的温度差导致的,此时我们从湿热的室外环境中,直接进入寒冷的开着空调的室内,本来在室外,体内的一些湿气可以通过汗液排出,结果进入室内后空调的寒气闭住毛孔,腠理凝闭,这样,湿气就被阻滞在了体内,于是寒湿的格局形成。
所以,藿香正气散是治疗寒湿引起的病症的,而暑热之天,也是人们最容易感受寒湿的时候,过去很多医家也没有对此细想,结果很多人说此方治疗暑湿病症,其实不对的,是寒湿。
&很多朋友问:夏天我们也不能没有空调啊?看你这么反对空调,我们怎么办呢?
回答是:如果当地实在是热,必须用空调,那么,请记住,在进入空调的房间的时候,务必要先适应一下,要把身上的汗散散,在一个过渡的环境先停留一下。大家想想,在冬天的时候,我们从温暖的房间里面,走到寒冷的外面,难道会一身汗地出去吗?不会,那一定会感冒的,我们会先散散汗,让自己的汗收了,然后再出去,这和此时是一个道理的。
那么,寒湿容易在哪里作乱呢?它们会引起上中下三焦的混乱,伤于上焦,则会导致心烦、头昏、头痛;伤于中焦脾胃则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呕或吐;伤于下焦则引发便溏或泄泻。
在现在这个气候条件下,最容易导致的,就是感冒发烧。
以前大家认为,藿香正气散只治疗胃肠型感冒,就是感冒同时上吐下泻的,其实这是有些拘泥了,其实很多感冒发烧,并没有上吐下泻,但是,是因为寒湿引起的,我们用此方,一样可以解决问题。
很多朋友问:怎么辩证呢?
一般认为:藿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效果,可以治疗寒湿感冒,头痛身重,呕吐恶心,泄泻肠鸣,纳谷不香,口中黏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等病症。
那么,除了上面这些症状外,我的方法是:看此时的气候环境,如果此时雾气满天,接连数天不见日光,湿气很重,人在气交之中,怎能不病?此时感冒,一定要考虑到气候的因素。遇到此种气候,我通常会在一般治疗感冒的方法的同时,告诉患者加用藿香正气散。有很多人甚至其他的方法不用,就用藿香正气散来处理。
藿香正气散这个方子的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这个方子里面,藿香发表解暑,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为主药。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和中去湿,为辅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行气宽中;陈皮、半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补脾益气,利湿和中,共为佐药。生姜、大枣既能调和营卫,又能调和脾胃;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解表祛暑,化湿和中之功。
下面是这个方子的注意事项:
  (1)素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婴幼儿、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这是必须注意的一条,很多朋友面对自己八九十岁的长辈,居然敢自己抄了方子就给老人服用,这是拿老人的健康冒险,您没有受过医学训练,怎么谈得上辩证呢?婴幼儿和年老体弱者,必须要让医生来分析处理,这是对自己的家人负责任的做法。
  (3)患者服用三天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5)除非在医师指导下,否则不得超过推荐剂量使用。
  (6)该药应放置于儿童不能触及处。
  (7)过敏体质者慎用。
  (8)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饮食宜清淡
另外,需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此药有几种剂型,需要大家了解。
藿香正气水是液体剂型,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我一般对于上焦症状明显,比如呕吐、头痛明显的,推荐服用藿香正气水,因为水剂起效主要在上焦。服用时可先将药水倒在杯中,再冲入约30毫升左右的热水趁热饮服,10分钟后再饮1杯热水。服后要避风,让身体微微有汗时最佳。服药时要忌食生冷、荤腥、油腻、酸辣等食物,对酒精过敏或不能饮酒者应慎用或改用其他剂型。
藿香正气丸是最常用的剂型,是散剂的变形,尤其是水丸,效果更好。一般的情况都可以用,如果是腹泻明显,我更推荐使用这个剂型,因为丸剂会融化的慢些,一般对于中、下焦的效果更好。
藿香正气软胶囊是中药的新剂型,容易服用、口感较好。软胶囊我也经常推荐,对于脾胃等中焦的症状明显的,我会主要用这个软胶囊。
一般情况下,我觉得使用藿香正气丸(小粒的那种水丸,不是大蜜丸)就可以了,这些天我一直都推荐感冒者使用这个剂型来着。
古代的经典方子,都是创立者千锤百炼而来,所以只要对证,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些天我总是听到回电,告诉我真是感谢,感冒的情况立刻好转了,我的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看到我们古人的智慧,直到今天还在为保护老百姓的健康起着作用,打心里佩服我们的老祖宗。
当然,这是寒湿引起的感冒,可以用藿香正气丸,暑湿的还可以用三仁汤等其他的方子,而且,每次感冒,还是需要辩证的,不能我写了藿香正气丸,大家就都用这个了,各个地域不同,感病原因不同,病情也会不同的,中医讲究辩证,所以遇到难题还是可以让附近的医生帮助分析一下。
呵呵,回头一看,我的博客里面,写了那么多感冒的事儿,但是因为这个病总是困扰大家,所以就又写了这一篇。
 文章来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体不舒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