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手机 一带一路 什么牌

中国手机企业提速布局“一带一路” 谁是背后支持者?_网易财经
中国手机企业提速布局“一带一路” 谁是背后支持者?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手机企业提速布局“一带一路” 谁是背后支持者?)
中新网11月24日电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曾由苹果、三星等国外企业“独领风骚”的全球手机通讯领域,也涌现出一大波抢占市场的中国品牌。而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小米、一加等,布局海外市场的脚步正进一步提速,“国货逆袭战” 已经吹响。
然而,在这条凝聚“光荣与梦想”的“走出去”道路上,仍面临着创新研发能力欠缺、资金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偏弱等困难。何以解忧?“借力”成了不少企业的选择。于是,以高通为代表的一批跨国企业,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
  中国手机厂商迎 “一带一路”战略红利
今年以来各大调研机构发布数据报告显示,中国手机市场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增速开始放缓。2014年全年,中国手机市场累计出货量为4.52亿部,比2013年下降21.9%。来自GFK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15年二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为8870万台,相比一季度的9860万台再度下滑10%。
IDC分析师称,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整体放缓,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渐趋饱和是全球市场疲软的重要原因。分析数据预计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仅增长11.3%,去年同期数据为27.6%,同比下滑16.3%。而中国市场增长率更是首次低于全球,仅为2.5%。
市场放缓造成的手机库存问题成为厂商们当前最为头疼的事情。而随着今年3月份,市场期待已久的“一带一路”具体路线图面世。受益于“一带一路”信息设施互联互通等相关政策落地,中国通信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脚步正在加快,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成为中国手机厂商的新一轮增长点。尽管目前中国品牌手机在国际市场份额尚不占优势,但“中华酷联”、小米等中国本土企业领先品牌已逐步在第一波“走出去”浪潮中崭露头角。
据了解,几大国内手机品牌企业中,华为已在1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成为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商;中兴则跻身世界三大LTE设备供应商之列,5月份在俄罗斯签署约12亿元的智慧城市合作协议;酷派早在2006年便开始部署海外市场,目前业务范围已扩展至美国、欧洲、亚太等地;联想集团于今年1月底以29.1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被认为是国产手机品牌“国际化”的信号;小米则在积极开拓印度市场……
更能体现中国手机企业“走出去”成果的是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尽管三星和苹果全球销量仍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但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中国独占其六,分别为收购摩托罗拉公司的联想、华为,小米、酷派、中兴和TCL。背后则是短短四年中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从2010年几乎为零,跃升至2014年的40%。有业内预测,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全球总体市场份额将会超过50%。
  专利壁垒因素等制约中国手机企业“走出去”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9月份曾表示,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等发展构想与国际电联的发展方向有不少契合点。中国在电信领域发展突飞猛进,一些技术产品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将在全球相关技术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毫无疑问,在某一些技术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的国内通信企业正在迎来“一带一路”下“走出去”的黄金时代。但手机厂商“走出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长期以来头顶“世界工厂”背景的中国手机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产品很容易被海外市场视为“量大质低”。相比苹果、三星等全球知名手机品牌,国内手机企业在品牌影响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WPP旗下分析机构华通明略报告显示,仅22%的中国以外消费者可以说出至少一个中国品牌,在美国,甚至有94%的消费者说不出任何一个中国品牌。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与其生产体量的不匹配。
同时,国产手机企业出海面临专利技术等瓶颈问题。三星电子拥有全世界最多与智能手机相关的专利,苹果也拥有众多的智能手机专利。大量专利技术让三星、苹果在高端市场形成了足够高的产品壁垒。目前国内的手机厂商仅华为、中兴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在近几年能够在专利数量上与三星、苹果对决。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中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中国手机企业品牌走向世界,也将面临产品成本走高的现实,打造品牌获取溢价,从“制造”走向“智造”、“创造”,才是明智之举。
而这一系列转变和突破,需要产品和技术的持续驱动。中兴、华为等企业发力全球市场,无疑均在技术创新、专利研发等方面投入了较大人力物力财力。以中兴为例,2014年,中兴通讯凭借2179件专利位居全球国际专利申请第三,至今中兴通讯的全球专利已超过6万件。
 谁是“走出去”背后支持者?
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下,中国手机企业为弥补技术、资金等短板,拓展全球市场,无疑需要借助“他力”。于是,一大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后支持者们应运而生。以技术、投资等多种形式帮助生态系统里的运营商、OEM、ODM、渠道商等利益相关方。
高通便是其中之一。2015年,高通进入中国市场已经21年,与中国的OEM厂商有着近15合作年历史。华为荣耀、中兴努比亚、联想ZUK、小米、一加等中国国产手机领先品牌均每年发布采用高通处理器的手机。
高通最近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基于与中国发改委在3G/4G专利方面达成的条款,高通在继续争取与中国OEM厂商签订新的许可协议,与中国被许可方的合作关系继续改善。11月初,高通和中兴、TCL分别签订了新的协议,至此在中国签订新专利许可协议的企业已超过60家。
作为全球性芯片生产商,高通在CDMA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闻名,设计生产出全球最高端的全网通芯片。在美国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中,全球电子硬件产业领域企业拥有专利排名中高通公司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高通拥有所有3000多项CDMA及其它技术的专利及专利申请,而3G、4G乃至更新的尚处于实验之中的5G技术,很多基础原理都来自于CDMA技术,这为高通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并帮助其成为全球跨国巨头公司。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通信企业走出去,除去中兴、华为等有较多专利积累的厂商外,很难绕开国际科技巨头企业的专利授权“这道坎”。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侵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业内人士分析,小米与爱立信的专利纠纷没有2-3年时间,可能很难会拿到最终判决,成为小米海外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不过小米依然成功进入印度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高通的专利授权。尊重创新和知识产权是国际惯例,通过与高通等专利拥有者的合作,将有助于大大减少中国手机厂商“走出去”的技术专利短板问题。
高通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邱胜11月7日表示,中国手机企业走出去必须坚持创新与开放合作。因为每个国家通信网络技术不同、文化习惯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走出去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此,高通今年上半年为中国客户推出了一个全球计划,帮助中国手机企业去打开海外市场。
今年4月,高通在深圳增加投入,设立专门团队来服务中国OEM和ODM客户展开出口服务,帮助中国企业与海外其他市场的区域团队,把需求和供应匹配,为中国企业提供连接海外市场的接口。目前高通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全球各个大洲都设立了办公室或分公司,覆盖全球的团队网络,与各地运营商及其他合作伙伴保持着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支持了许多具有全球规模的制造商成功推出了许多终端产品,这些成功经验无疑有助于帮助中国企业开发适应全球市场的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通信企业恰当“借力”高通、三星等跨国企业,将有助于加速“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使出海之路走得更为顺畅。(中新网IT频道)
(原标题:中国手机企业提速布局“一带一路” 谁是背后支持者?)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品牌打造“一带一路”排头兵
  “”倡议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远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举措。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关键在于“共赢”
  作为我国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交)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在重要交通节点打造现代产业园区,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中交通过保质保量建设一个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树立起中国品牌、中国标准的国际声誉,赢得了沿线国家广泛的认可和欢迎,在国际合作中实现了共赢发展。
  架桥修路建港:推进硬件互联互通
  2015年12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南非峰会期间,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中交董事长刘起涛作为中资企业唯一代表发表演讲,并就中非合作提出5点倡议:打造诚信品牌、“绿色工程”,实现互利共赢,促进非洲区域化发展,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他的倡议获得了广泛赞许。
  中交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公司的海外发展已有近40年的历史,截至2015年底,在10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93个驻外机构,在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业务,目前境外在建工程602个,总合同额约685亿美元,中国交建、中国港湾、中国路桥、振华重工等标志性品牌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公司已经连续多年成为非洲地区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
  中交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资企业排头兵,2014年9月,中交先后与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包括中马友谊大桥、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等在内的相关项目成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务实合作阶段的标志性项目。截至目前,中交集团及旗下中国港湾、中国路桥、振华重工在“一带一路”沿线累计修建公路2600多公里,桥梁180座,深水泊位63个,机场10座,提供集装箱桥吊754台,在建铁路1800公里。其中,科伦坡港口城、蒙内铁路、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马来西亚槟城二桥、中马友谊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项目成为所在国家、地区的标志性工程。
  在港口领域,作为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造企业,中交建先后在非洲、亚洲、南美等地区完成近70个重大港口项目。
  在公路领域,牙买加南北高速项目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采用BOT模式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牙买加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建类项目。哥伦比亚马道斯公路是中交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中首次采用PPP模式。埃塞俄比亚AA高速公路是埃塞俄比亚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东非规模最大,且首条收费高速公路,也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外项目中采用中国的高速路设计规范和施工标准。
  在桥梁领域,李克强总理出席通车仪式的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作为中资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下的成功项目典范。马来西亚槟城跨海大桥是东南亚地区最长的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唯一的珊瑚礁跨海大桥。
  在铁路方面,东非铁路网的互联互通、中东欧铁路网建设、蒙内铁路等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蒙内铁路,东起非洲东海岸第一大港蒙巴萨,西至东非最大城市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扼东非咽喉要道,是连接沿海和内地的东非次区域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之一,也是100年来该国的首条新铁路,被称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该项目由中交总承包,是海外第一个全部采用中国铁路建设标准实施的项目。蒙内铁路将依据中国铁路一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完全使用中国的设计,中国的规范,中国的运营管理,中国的设备(包括机车、通信和信号系统)以及中国的技术集成。
  肯尼亚交通部长迈克尔·卡马乌介绍说,总投资38亿美元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半个世纪来最大的基建工程,是“2030年远景规划”的旗舰项目。
  落实“共赢”: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
  肯尼亚蒙巴萨经济特区、埃塞俄比亚建材工业园、吉布提工业园、斯里兰卡汉班托塔临港产业园区……从造桥修路,到建设产业园区,这是中交“走出去”发展的新型载体。
  中交副总裁孙子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走出去”过程中,中交不断总结提升质量和内涵,提出“依托境外产业园区,构建互通平台”的发展构想,成立中交国际产业投资控股公司,利用丰富的国际化经营实践经验和全球化的营销网络,组织实施境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充分对接国内主要省市、各大企业,拉动国内产业集群式走出去,帮助企业落实园区建设和产业导入所需的政策支持,实现企业“组团落户”境外园区。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远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举措。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关键在于“共赢”。为此,中交从三方面大胆创新:
  一是积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一带一路”等战略合作倡议,是要构建区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着力培育和拓展联合“走出去”模式,便可以在更多领域挖掘新的项目合作机会。例如,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就是中交主动顺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典型项目,后续将带动二级开发投资130亿美元总投资,创造超过8.3万个当地就业机会,建成容纳16万人的新城。
  二是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目前,中国的标准规范尚未被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普遍认同,欧美标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中交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一方面,通过积极承接EPC项目,将中国标准应用于更多的境外项目,使其为所在国所认知和认同,特别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主动承担相关项目的勘察设计和规划咨询工作,努力为中国标准的推广占得先机;另一方面,主动承担了大量我国公路、水运等领域工程标准的翻译工作,并积极向国际市场进行推介。
  三是坚持属地化发展。属地化是实现企业“走出去”,在所在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中交集团坚持“进入一个、稳固一个,深耕一片”的经营开发战略,加强境外区域化、本土化、专业化布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整合所在国资源,积极引入当地雇员,并为他们提供成长成才机会,努力培养一批能够支撑公司在当地长期发展的优秀人才队伍。实践证明,只有将企业扎根当地,与当地经济社会共生共赢、共同发展,才能在所在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育互惠合作之花:收获丰硕的友谊之果
  “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交企业在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既致力于实现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重视与沿线各国人民民心的“软联通”,种下互惠合作之花,结出了丰硕的友谊之果。
  刘起涛告诉本刊记者,中交在“一带一路”沿线主导和参与的众多项目,给当地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实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水平,二是给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三是带动基建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交每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当地就业和本土采购率有专门的统计披露,这两个指标的年增长率都达到10%,目前已经接近50%。今年1月份刚通车的牙买加高速公路BOT项目,被牙买加总理辛普森-米勒评价为,极大改善了岛内交通状况,为沿线旅游、矿产、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更好条件,并对中方大量聘用牙买加员工,为牙培养技术工人团队,提升牙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而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将其视为中牙互利友好合作的具体见证。目前项目已通车,为当地直接提供2000多个服务型岗位。
  正在建设的蒙内铁路,每100元花销中,将有40元被用于当地。蒙内铁路在高比例采用当地物资材料和设备的同时,该项目的施工主力基本是本地员工。各方预计,每修一公里的铁路就会创造约60个就业机会,在施工高峰期,肯尼亚本地员工将达3万人。这将极大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蒙内铁路中方技术人员表示,他们还将对当地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劳工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本地工人的技术水平。公司将为肯尼亚员工提供晋升机会,以增强本地员工的归属感,并为雇员设立“资深员工奖”,建立家庭背景调查表,对困难员工提供帮助。
  肯尼亚铁路公司董事长基安加说,距离蒙内铁路一侧不远处,还有一条铁路,是100多年前英国投资修建的蒙巴萨至内罗毕米轨铁路。当时英国为控制维多利亚湖经济,强迫肯尼亚修了这条铁路。米轨铁路是用皮鞭抽出来的,现在修建的蒙内铁路,则是在中国的帮助下,肯尼亚人第一次自己修铁路。“我们等待这一时刻已有100年。”他强调:“这两条铁路不仅代表着不同的标准,更代表着肯尼亚两个不同的时代。”
  “一带一路”是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工程,也让中交踏上了快速发展的征程。“十一五”以来,国际业务对中交市场份额的贡献逐年大幅攀升。目前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中交位列第5名。从目前的市场份额看,中交在整个亚洲占到49.6%,非洲38.7%,美洲6.6%,欧洲3.6%,大洋洲1.4%,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多元化、市场差异化水平显著提高。在海外合同额方面,2005年时刚到40亿美元,到2015超过300亿美元,是“十一五”之初的7倍多。在海外营业收入方面,2005年时刚到30亿美元,到2015年海外营业收入也将近是“十一五”之初的7倍。□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金敏邓华宁
[责任编辑:让中国品牌在“一带一路”开花结果
让中国品牌在“一带一路”开花结果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罗旭晨
  作者:谢京辉
  中国品牌是国家名片。曾经的丝绸之路上留下了中国茶叶、丝绸的美名,余音绕梁几百年,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如今,华为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批可选择毛利语作为系统语言的手机,又将登陆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然延伸带上的新西兰,引来世人对中国制造的啧啧称赞。“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品牌应该更加不辱使命。
  用质量赢得“一带一路”国家口碑
  在“一带一路”上确保中国品牌的品质,必须防止假冒伪劣、粗制滥造,防止落后淘汰的产品流出去。每家企业对待产品必须如绣花般精细,不能因为“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不富裕,就降低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把产品做成品牌,品牌做出品质。中国品牌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就必须了解这些国家对产品的品质要求,精心组织品牌和产品的培育,严把质量关。质量是中国品牌的生命,是企业效益的源泉,如果质量上不去,前面开拓了“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后面将丢失阵地。保证中国品牌的产品质量,需要从源头抓起,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分解,层层把关。确保中国品牌的品质是赢得“一带一路”国家口碑之关键。
  中国品牌的品质必须有标准支撑,若缺少标准化建设,就不能把控产品的品质。我国品牌标准化建设处于探索和成长期,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产品标准还缺乏了解,因此,加强中国品牌标准化建设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制定中国品牌标准时,一方面按照国际化的标准要求,结合输入国市场的标准要求,有利于相互间的标准衔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合格产品;另一方面根据各国实际制定相应的标准,可以满足各国不同的消费需求。总之,抓紧制定中国品牌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利于提升中国品牌的品质,使中国品牌标准为“一带一路”中国品牌的产品保驾护航,同时也为各国认可和付诸实施。
  中国品牌的品质提升必须注重技术和创新,忽视产品的技术和创新,轻则失去市场,重则遭遇淘汰。技术和创新离不开研发的投入,要积极鼓励那些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产品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也要重视在他国的专利申请和运用。这方面我国很多在外的企业多有不俗的表现,海尔、华为、中兴等,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专利申请均在全球名列前茅。2014年中兴通讯以2179件专利进入全球国际专利申请前三。在我国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产品中必须高度重视中高端产品的出口,这些中高端产品具有技术领先和创新性,是开拓未来“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必须紧紧围绕 《中国制造2025》 目标,提升中国品牌产品技术含量,用品质实力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经济,实现互利共赢的战略目标,奉献技术先进、创新的中国品牌的产品是我国对“一带一路”各国的贡献,也是参与中国品牌制造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用中国品牌书写和表达民族精神
  中国品牌的品质持续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在“一带一路”上有64个国家,几十亿人口,上百个民族,在这样庞大的体系里,要提高中国品牌的认知度,必须从文化入手。中国品牌代表了中国文化,加强文化建设,中国品牌的任务较为繁重。在“一带一路”各国的文化交流上不能照搬套用国内做法,一方面学会融入做到包容,尊重他国的文化习俗,特别在文字、符号、颜色的表达上做到本地化,入乡随俗;另一方面,在品牌的资源配置上做到本土化,市场营销的国情化,商业业态的本地化;再一方面中国品牌的产品供应必须研究当地用户习惯和特点,采取当地能够接受的文化,可感知的方式沟通交流。
  中国品牌和中国文化一样,都是民族精神的书写和表达。可以说,中国品牌就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的精彩表达。中国品牌是软实力,必须用中国元素和基因建设好中国品牌。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而不同,同舟共济”,用“和”文化建设中国品牌,不能贬低他国品牌的产品,才能在“一带一路”上与各国达到共荣、共享目标,在文化上彰显中国软实力,应该成为中国品牌发展之道。在品牌文化建设上,我们既要坚持我国的文化自信,又要学会包容他国及地区文化个性,让“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能够充分认识中国品牌文化,就必须学会用当地的文化讲好中国品牌故事,通过营造品牌文化,改变外国人对中国品牌的态度,通过文化交流使其接纳中国品牌的产品,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传播好中国品牌,对于中国品牌文化传播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品牌将会承担起文化使者的责任,在“一带一路”上实现互惠共赢的战略目标。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的倡议,也是沿带沿路国家通向共同繁荣发展之门。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上唱响中国品牌,靠的是品质,拼的是实力,讲的是诚信,做的是友谊,中国品牌制造者必须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争取交出一份让“一带一路”各国满意的中国品牌的答卷。(谢京辉)[责任编辑:罗旭晨]
  从宝蕴楼到前三殿,从珍品文物到绝世技艺,中华传统文化拉近了两国元首之间的关系,更令这次举世瞩目的外事活动洋溢着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辉。  文艺作品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使命,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起引领作用。
  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大方向,日渐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以长远的眼光、务实的担当、真诚的合作,推进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中国梦一经提出,便如横空出世,响动神州。中国梦是时代的梦,也是历史的梦,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新时代的映射和反映。
光明网版权所有图文:在“一带一路”上张扬中国品牌_网易新闻
图文:在“一带一路”上张扬中国品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图文:在“一带一路”上张扬中国品牌)
&&&&楚天都市报讯&图为:现场座无虚席&&&&楚天都市报讯(记者许洋姚品通讯员邢文旭实习生羊荟璇)昨日,楚天都市报“创业导师高校行”活动第七站走进湖北工业大学。武汉马里欧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亚丁、盛隆电气集团广州公司总裁、盛隆大学武汉创业学院创业导师夏威,为大学生朋友们分享了他们的创业故事。&&&&一枚橄榄球大小的“蛋”,按下按钮,“蛋壳”就会裂开,变身投影机器人。马里欧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蛋形AR儿童互动投影仪“丫哥”乐教机让现场不少大学生朋友们直呼“好萌!”&&&&赵亚丁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2007年创办了一家做手机游戏的网络公司,制作的《宗师》手游排名全国前五。2013年赵亚丁和朋友创办了马里欧网络有限公司。一次,赵亚丁看见儿子低头玩了一个多小时的手机,他开始构思“丫哥”乐教机,希望带给孩子一个童年伙伴。该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产品登陆美国第二大众筹网站仅一个月,众筹率就高达769%。去年,该产品销售额近2000万元,马里欧也成为光谷的瞪羚企业。&&&&夏威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他演讲的主题是“一带一路盛隆行,双创学子做领军”。夏威介绍,公司员工李涛因家境贫寒,高考后放弃就读二本高校的机会,并在朋友介绍下前往盛隆应聘。来到公司时天色已晚,因舍不得住小旅馆,李涛和父亲到公司对面的森林公园门口坐了一整晚。第二天面试时,董事长谢元德关切地询问李涛怎么眼圈是黑的,得知小伙子整夜未眠,谢董马上安排他和父亲先去酒店补觉。
&&&&就这样,李涛从车间工人做起,并被公司第一批派驻斯里兰卡做售后运维工作,慢慢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去年,李涛在公司个人业绩近4000万,成为集团业绩季军,他执行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和科伦坡南港项目,都是当地重点项目。“李涛的故事说明‘一带一路’离我们每个人并不遥远。”夏威介绍,集团每年都安排优秀员工和公司高管研修班出国考察,足迹遍布各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前看到外国人我们只会说哈喽,到今天能够实现无障碍英语交流,是盛隆的平台帮助我们进步,‘一带一路盛隆行’的主旨也真正得到了落地和实现。”夏威称,目前,盛隆电气的产品和服务已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在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深入贯彻执行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活动现场,有大学生朋友提问,盛隆在国外的迅速发展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夏威称,在斯里兰卡,就有当地企业高管的孩子表示毕业后要来中国发展。“盛隆的群体老板体制,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已在国外广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相信未来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原标题:图文:在“一带一路”上张扬中国品牌)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