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地球上的各种语言,各种文字,各种思想,各种关于信仰的思想汇报,各种的各种,各种的各种,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如下

语言的本质-5思想-语言文字网为最广泛的汉语汉字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
语网始建于
发布日期: 5思想&&&&& ELL P 4609: “对于思维语言language of thought (LOT)的基本认识是:由一个特殊内容引起的想法。它与一个内在的心灵的语句相对应。这个句子类似于公开的自然形成的语言(日语,乌尔都语,英语等),因此,它有语法和组义原则的性质。这就是说,它的各部分组成服从于某些特殊的结构,而且,它们的组义原则具有对于它们的基本元素和元素的综合体的组义功能。内心的语法可能与自然语言的语法相去甚远。它的基本元素(也许是概念)代表了世界上的各种实体和性质。由于它们是由真实的世界所决定的,而且,它们相互联系是建立在牢固的逻辑基础上的,所以各种公式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并具有真实的价值。&&&&& 心灵代表论The Representational Theory of Mind我们这里所关心的与思维有关的概念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意图。这种心灵的意图是具有可以被表达的性质的,或者说,它是与外界有关联的。信仰、心愿、企图、希望和恐惧是不同种的内心状态的意图。有时,人们称它们为目的型心态,因为它的心态中含有提议或者主张的成分,比如,相信‘萨切尔夫人辞职。’的内容的心态。这种有意图的心灵状态,在解释人类行为意图的认知心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由于Jane希望喝到‘可乐’,所以她相信冰箱里有‘可乐’,因此她打开冰箱找寻。用思维语言来衡量,信仰和心愿等等,是将一个确定的内容强加给心中一个代表这个内容的句子。用它来解释Jane的,以冰箱为导向的行为则应该包括对于代表她的信仰和愿望的句子内,各种细节的相互作用。”&&&&& 在语言学的许多分支里,其实大家都在摸索着前进,谁也不能说找到了确切的答案。我翻译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思维语言’的参考,并不是作为西方语言学的成果来进行介绍。我希望阅读了这段文字的读者能够破除迷信,根据自己的知识条件,在语言学中寻找新的途径。很多情况下,一个普通人的偶然想法会改变几代人的认识。&&&& ELLP4610在讨论思维和语言的时候,这样写到:“这个题目可以分成两个话题。第一,思维牵扯到心灵的运作,或者说‘表现’。‘表现’可以是来自真实世界的--如何系鞋带,超级市场的展销品,乔姆斯基目前对于转换理论的观点等--也可以来自幻想、假设的世界-- Hedda Gabler关于动机的描述;如果我们是总理,我们应该怎样做。成功的思维牵扯到操纵这些‘表现’:在超级市场中,计划一个有效的查找路线;决定在我假设的政府中,谁是财政部长。从这些例证中我们看到,‘表现’或者‘表象’是十分必要的,没有它们我们仅仅能够生活在一个很窄小的时空中间,许多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的习惯都将重叠在一起,任何计划都会是一连串的错误。还要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的‘表象’都需要变成语言,空间或形体的‘表象’就是个明显的特例。不懂语言的婴儿和没有语言的动物对于空间形体的问题是用直观的方法解决的,这种思维在没有语言的条件下,依然存在。另外,在创造‘表象’的时候,语言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并且变化无常的媒介,这就是人们要注意它的影响的原因。&&&&& 第二个话题是有一种对于外部世界的即时反应(接住对面飞来的球)以适应这个世界(记住昨天接住了一个球,写下了一个有关碰撞的协定)。越是快速的任务越可能是由非语言的外部因素所反应的表象来决定的(空间,重力);越是需要沉思的工作,越感到语言在表象中的重要性。这个观点虽然很明显,但是在历史上,有关语言和思维的讨论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它。&&&&& 讨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必须使用语言来描写这个关系:特别是当企图用一组单词总结思想的时候,发现它是缩略(和不正确)的主观想象。因此,近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弥漫着这样的倾向,认为思想和用词汇表达思想是一回事。这个观点来自Port Royal语法的影响,它在1660年研究了不同的心灵运作,并且用不同的语法手段将它们识别出来:用简单的主谓语句型识别主题的评价;用各种句法上的提问手段来识别、讯问,等等。&&&&& 从一个更普遍的透视角度, Jenish在1796年的一篇竞赛论文中(引自Jespersen1922)识别出国家的崇尚与语言的区别:‘一个人的所有知识和气质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在他的语言中、、、希腊人的思维精巧,而且对于感情的提炼非常灵敏。罗马人正统,喜欢理论推导。法国人喜欢大众化和友善。英国人深沉,德国人喜好哲学。他们的语言中都反映了各自的特色。’像这样的情操和情趣是一种传统,在十九世纪 由Wilhelm von Humboldt而二十世纪由Edward Sapir加以发展。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非欧语言的影响,并在 Wilhelm von Humboldt和Edward Sapir 的作品中达到巅峰;人们称它们是‘语言学中的相对论’。用Whorf的话说:‘我们将大自然切成块状,把它们组织到概念中,并像我们通常所作的那样,规划出它们的重要意义,因为我们是一个同意以这种方式来组织它的群体--一种所有在这个群体中使用语言的人都遵守的协议,也是在我们的语言类型中可以进行各种整理的协议。’Whorf给出了不同语言之间词法和(最熟悉的推断就是Eskimoes中有比欧洲语言更多的描写雪的词汇)和句法的例证。他认为,这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比如Hopi的语言系统中没有类似英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时态,所以它们缺乏英国人对于时间与速度的概念。Whorf认为,相同的语法结构必定标志着相同的概念结构:&&& ‘英语句子‘我向后推他的头’ I push his head back用 Shawnee语说是 ni-kwaskwitepe-n-a而英语‘我把它掉进水里,它漂了起来。’ I drop it in water and it floats用Shawnee语说是ni-kwask-ho-to。相对来说,Shawnee语中的两句话,在形式上区别不大,因此,可以看出如何分析大自然,如何将各种事物分类取决于语法。’&&&& 从 Port Royal到 Whorf的这些例证中所缺乏的是评估他们对于语言的感情是否独立于思维过程。谁能够知道,在他们下断言的时候是否将那种主-谓结构的,‘深沉’的英语或者母语与Shawnee的语法结构的影响,从评估中分离出来?最要不得的是听众的脑子中已经用某种语法形成了偏见。因此,同样的信息,由威望不高的方言来表达时,说话者的受欢迎程度就不高。比如Quebec的法语。”&&&&&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经过心灵的表述,然后才能够开始。即使是精神病人也有心灵的表述。所以理解心灵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网上讨论的时候,关于方言的问题辩论得非常激烈。应该说,有不少地方的语言学家都希望提高方言的地位,因为地方口语在某些情况下几乎成了人们身份的标志。欧洲国家由于多语言的关系,使得人们容易对于语言的各种功能进行对比,类似中国战国时代的情况,使得人们有条件在更复杂的层面上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人们也许体会得到,一个信息表达第二次的时候,感觉就与第一次不一样。同一句话,大声说一遍就和小声说一遍感觉不一样,很多人就是利用这种感觉上的区别来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很容易联想到同一种信息如果用两种语言说出来,那么感觉的差异将会是更大,正是这种差异的对比,产生了很多丰富的思想。也许因为这个关系,许多西方学者容易将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看成是非常相近的表达符号,而相当多的中国学者却依然认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我们不能为了多产生一些未知的思想家而分裂我们的语言。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仅能够说服那些具有高威望的语言地区的人们,从心理上,从道德上不要歧视其他方言。而推广普通话的进程还要继续。因为这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是否强盛的大事。换句话说是在‘贫穷的平等’和‘富裕的不平’中作出选择。按照茅盾的话说是:斗财还是斗气的选择。另外,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在语言上需要对比的对象实在太多了,各门科学为人们带来的挑战已经使我们无法胜任了。&&&&& 相对于全世界所有的文字,语言等信息来说,任何一个人实在是终其一生仅能够享受到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我们曾经讨论过,由于每个人所享受到的那一小部分是不同的,所以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共同语言。但是许多人(比如乔姆斯基)认为,人们的内心语言本来是一样的。不一样的部分实际上就是被表达的语言,或者说是自然形成的语言。在选择世界通用的语言时,人们唯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小颗粒语言的理论正好满足了这个需要。而小颗粒语言与大颗粒语言的根本区别在于;小颗粒语言具有比大颗粒语言更多的载义体。我们知道,人们很容易得到无限多的书写符号,而声音信号却并不容易得到,因此,寻找更多的声音符号是将语言颗粒变小的关键所在。另外,关于Whorf所说的,没有时态的语言就没有时间和速度的观念的说法,我们似乎能够从中看到西方人思维的执着和质朴。如果按照这种解释来分析为什么汉语有上百个亲属名称,比英语多了十几倍,我们就将得到这样一个答案--英国的民事法不健全。因此,我认为一种语言中词汇丰富不丰富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的因素是看这种语言产生新词的能力如何,而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将词汇表中多少词汇,在人们还活着的时候,放进他们的大脑?&&&&& ELLP2713,在讨论俄语时就曾经提到过有关俄语在十八世纪,怎样从无到有地发展新单词的问题:“Schepin是俄国的第一位医学教授,他坚持使用俄语讲课,虽然,如他所说,‘用拉丁语教十节课比用俄语教一节课还容易。’另一位乌克兰人Poletika编纂了一本有六国语言的词典,将俄语列为‘考虑了人类与科学的最大的需要的语言。’当时的俄国知识分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先驱者的使命,他们手挽手共同开发这门新语言,他们怀着骄傲的,不可动摇的决心相信它存在着巨大的潜力。1773年Svetov,‘俄国表音法的研究’的作者将他的同事们正在创造的语言称作:‘新俄语’并认为它开始于1750到1760年之间。小组的另一名成员 Popovskii,坚信:‘哲学的时代并没有因为罗马的灭亡而告终:它不会拒绝其他的国家在其后的年代里,用自己的语言讨论、、、面对丰富的俄语,罗马的语言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世界上没有任何俄语不能够表达的思想。’”这种观点,有些类似目前美国的某些哲学家所说的:希腊和德国的哲学都已经过时,现在该轮到美国人粉墨登场了。&&&&& 我也相信,俄语可以表达任何思想。其他任何种语言也都有这个能力。但是关键的因素是以多大的速度和准确度来进行表达。我曾经讨论过关于颜色的表达方法,当讨论思想的时候,我们能够从那里得到一些启发;为了寻找储存在记忆中的某一个位置,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深入。例如,第一步,我们知道什么是紫色,然后再理解在紫色的系列中,哪一种是紫红。我认为,这就是在我们头脑中发生的过程。我们可以将某种语言的所有词汇表看作是该语言所表达的所有意思的载体,而每一个单词则将该语言使用者的内心知识分成相应的部分。就英语使用者来说,一般人的五万个单词,将他们的内心知识分成五万份,每一份的精确度应该是1/50,000。当两个单词组合后,意思就分得更细为(1/50,000)×(1/50,000),一个句子有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单词,由此可见一个句子分得多么的仔细。&&&&& 对中国人来说,最小的载义体是汉字。常人的汉字量是三千,所以它们将每个人的知识分成1/3,000,而两个字的组合将进一步分成(1/3,000)×(1/3,000)。由于,记忆这个数量级的汉字并不是特别困难,所以,大家的思想可以相互覆盖、交搭。而英语的缺点是每个人的五万单词都是从一至二百万个单词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出来的,所以交搭和覆盖的机会要小,容易产生表达及思维的差异,它有利于在某个专业范围内增加胆量,出现新的想法。但是,它必须牺牲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综合能力。当然,如果连本语言中的综合能力都不能够解决好,作为国际语言就更不适合了。&&&& ELLP2145用一种马赛克理论来解释印象:“这个观点是以马赛克理论为基础来解释什么是印象的:它认为语言的质体被分成许多相邻的小块,就像马赛克一样组成二维空间---- Trier在使用这个理论时并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认为词汇与词汇之间没有间隙,就像是马赛克与马赛克之间没有间隙一样。” &&&&& 很多人正在试图用电脑的机理来解释人脑的功能, Wolfgang Klimesch 的‘长期记忆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Long-Term Memory 在描写长期记忆的储存和寻找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电脑机理来解释。就目前的知识水平,电脑也许是我们唯一可以参考的对象了。我们可以将1/30,000和1/3,000的英、汉语区别看作是电脑不同的格式format的区别。我承认,在心灵的语言中的确有一种编排元素的语法,但是,这种语法非常的简单,几乎就和排列组合差不多。这种语法弥补了各个‘马赛克’之间的缝隙,或者说,各个马赛克因为这种语法而变形。而马赛克与心灵语法的作用都是相同的;即将一个意思缩得更短,以便于在工作记忆中进行各种活动和变化。如果一个句子太长了,我们很可能一时无法理解,这就需要进行第二次思考;第二次思考能够加快句子工作的速度,使之适应‘工作记忆’的需要,如果还不成就要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思考。心灵语言本应该是人们最亲近的、不学而知的语言,但是,由于它无法变为成形的语言,当然它也绝对不会像人们希望的那样成为国际语言。&&&&& 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中有很多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论述,事实上,我认为许多中国人对于‘小逻辑’这本书感觉深奥,离自己太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语言学的落后,人们接触不到有关语言学的实质的中文著作。一般的学者都以为语言所表达的就是事实,就是真实的思想,仅仅如此而已。黑格尔认为:“由于语言是思想的产物,所以凡是语言所说出的,没有不是具有普遍性的。凡是只有我自己心灵的,便是我的,即属于我这个特殊的人的。但语言只能够在共同承认的基础上成立,所以,我不能说,我心灵的表达是如何如何。”他认为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比如,当我们说愤怒,惭愧和希望等等时,这些词所包含的内容都是我们感觉所熟悉的,但是我们用普遍的方式,用思想的方式把它们说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就排除了许多个别情况,只用语言来表达那个内容,但那个内容仍然是感情。”&&&&& 在黑格尔的时代,哲学的地位远远地高于科学,所以,人们将所有的需要神秘化的东西都加上哲学的形容词:“牛顿至今享受最伟大的哲学家的声誉。甚至科学仪器制的造家们也惯用哲学名词,将凡是不用电磁原理工作的仪器如寒暑表、风雨表之类的都叫做哲学仪器。牛顿的物理学便叫做自然哲学,某些广告也这样写着:‘保护头发的艺术,根本哲学原则、、、”&& “凡是有限的名字,决不能令心灵满足。于是,那些东方的哲人不得不尽量搜集更多的名言。无疑地,对有限事物必须用有限的名言表达之。这正是人类认知能力无法超越的限制。只有变成有限的事物后才能被认知,人类也只能认识有限事物的性质。比如,当我们称某种行为为偷窃时,则偷窃一词已经描述了那行为的主要内容,对于一个审判官来说。这样的认知已经算是充分了。--但是,理性的对象却不是这些有限的谓语所能规定的,然而,企图用有限的名言去规定理性的对象正是形而上学的缺点。”& “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是本体论,即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对于这些规定的多样性及其有限的功能,也缺乏一个根本的原则。所以,这些规定必须经验地、偶然地和漫无次序地列举出来,而它们详细内容只能以表象,以词义或词根为根据去说明;宣称某些词有某种含义,并因此可以用来表示某种内容。这部分的形而上学只能寻求经验的完备性,和符合语言习惯的字面分析的正确性,没有考虑到这些规定的内在的真理性和必然性。”&&&&& 也许单词多的唯一好处是顺口,英语The process of decoding is regarding as a process of translation‘解译的过程被被认为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在这个句子中,英语的解译decode是翻译translation所以念上去就比较顺口,而汉语则将‘译’字重复了两边,显得别扭。除非改成:解译的过程被被认为是一种符号转换的过程。 书名:《语言的本质》 作者:苏诚忠 发布
&语言文字网&为什么全世界各个角落,各种历史都有宗教信仰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为什么全世界各个角落,各种历史都有宗教信仰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高级阶段。准所说并不是宗教,而是人们探寻真理过程中加深道后边的一个认知过程,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发现了比人类更加高级的生命,当做神灵供奉,不是坏事。
因为是信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全部教学设计教案4_甜梦文库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全部教学设计教案4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的资源正在枯竭。本课密切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各 个角度观察和体验,认识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的事实,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 要意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自然的声音人类的朋友生活的必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亲近自然、鉴赏自然的情感,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理解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活的必需” ,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认识资源对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和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 “生物多样性”是教学难点。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哪些方面,对于生活经验和阅 历不多初中学生来说,学习这些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建议】1.导入 方式一:让学生列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 这里通过让学生列举与我们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并交流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发挥了哪些 作用,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 方式二:播放展现大自然美丽风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围绕如下话题分 组讨论: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分类?(即哪些是可再生的,哪些是不可再生 的?)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它们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是什么?为什么? 最后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 通过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和谐、民 主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受到新启迪。 方式三:展示资源缺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制约的图文资料。 通过展示反面事例,使学生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到资源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 生热爱自然资源的美好感情。 2.第一层次: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方式一:展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得出“自然资源”的含义。 再根据各种自然资源更新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得出结论: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从具体实物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加深了对自然资源含义和分类的认识,对自然资源 有了初步的了解。 方式二: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人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依赖哪些自然资源”的资料,课堂上通1 过小组“对对碰”的形式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将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组进行竞赛,老师把各组列举 的自然资源写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学生找出这些事物的共性,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得出“自然资源”的含 义。再通过“连连看”的形式,每组派一名代表把板书中的自然资源根据其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进行 分类连线,再将学生所搜集到的资源根据其更新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得出自然资源所包含的两类,即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竞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为后面掌握和理解自然 资源的重要性做好铺垫。 3.第二层次:人类生活必需的自然资源 方式一:结合第一层次中开展的竞赛,让学生畅谈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人类的 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们应科学合理的利 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结论。 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情感。 方式二:请学生就“如果没有自然资源,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展开想象,讨论、交流 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特别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 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自然资源。 学生加深了对自然资源重要性的了解,激发了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情感。 4.第三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重要性 方式一:以示意图和数据资料的形式,展示多种生物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其中一些生物 所面临的现状。 通过示意图和数据资料给学生最直观的感触,使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宝贵性,从而提 高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认识。 方式二:带领学生访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的网站(http://www./index.htm) , 点击“科普园地”中的相关知识链接。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信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并明确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 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认识。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美丽自然风光的视频(包括肥沃的土地、青山绿水、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种植物等) 。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自然界中的自然资源,学会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 和分类。 2.体现资源缺失的图片和数据资料。 (包括土地、水、各种能源等) 。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地球资源现状,感受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珍惜资源、节 约资源的重要性。 3.展示人类与各种生物关系的示意图,以及某些濒临灭绝的物种数量的数据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认识多种多样生物也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资源,并通过了解濒临灭绝生物 的种类和数量,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链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的网站(可点击“科普园地” ) 。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链接网站获取更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信息,丰富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明确 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密切关系。三、教学资料要求1.自然资源相关图片若干张。2 2.文字资料: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 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 20%, 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 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这份 2002 年度《活着的地球》 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 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指数。 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 30 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 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 54%;海洋生物种类减 少 35%;森林物种减少 15%。 报告估计, 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 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透 支”程度将以每年 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 2050 年,人类所要消耗的资源将是地球生物潜 力的 1.8 至 2.2 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 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 114 亿公顷,即全球每 60 亿人口 仅有 1.9 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远超出地球负荷 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 业国英国的 2 倍, 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 24 倍还多! 报告指出, 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 5. 27 公顷, 但他们消耗的却是 9. 7 公顷地域内的资源, 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 而非洲人均拥有 1. 55 公顷海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 1.36 公顷。 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高速耗费的主要 原因。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 2050 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 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 岌可危。 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 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 (解放日报) 3.视频“世界的自然资源” 。 (优酷网 /v_show/id_XMTU0NDMzMzcy.html)3 第一课第二课时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人类的朋友生活的必需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观察和体验,认识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的事实,是我们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阐述了自然环境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 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觉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了解生物界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等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在人类生存和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自然环境的组成” 是教学难点。 自然环境都包括哪些方面, 对于初中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来说, 学习这些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建议】1.导入 方式一:播放视频资料“美丽的地球” 。分组讨论,学生从视频中找出自然环境的组成以及人们赖 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过形象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环境,认识地球环境资 源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方式二:展示古今中外文人墨客赞美大好河山的诗句。通过这些诗文、墨宝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 生受到感染。让学生深刻认识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第一层次:自然环境的组成 方式一:结合导入部分播放的视频资料“美丽的地球” ,分组讨论,学生从视频中找出自然环境的 各个组成部分,教师归纳总结出自然环境的组成,并适当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细化讲解。使学生知道 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对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基础。 方式二:播放电影《2012》片段。根据影片中描述的造成地球毁灭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空间环境, 进而扩展到整个自然环境。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出自然环境的组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明确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后面掌握和理解自然环境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 好铺垫。 3.第二层次:奇妙的生物链 方式一:课前分好小组,布置研究的问题,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展示: (1)图文展示讲解什么 是生态系统。 (2)图文展示本小组设计的食物链(其中必须包括人类)并加以说明。 (3)展示因破坏生 态平衡给人类带来损害的事例。 教师引导总结: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 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却又紧密相连。 人类与大自然就是通过食物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生态系统。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 然中的一切生命。通过展示食物链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对已知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感悟到只 有维护生态平衡,人类才能得到持续地生存发展。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方式二:以“连连看”小游戏的形式,先展示一些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图片,请学生说明这些生 物可以为彼此提供什么。再将他们之间的关系用链条连接起来,让学生明白食物链的含义。结合游戏,4 展示自然界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 感。 4.第三层次: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方式一:结合第一、二层次的教学,提出问题: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学生 通过思考分析,结合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对食物链中各种生物关系的了解,明确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结合所学的两个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总结,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形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视频资料《美丽的地球》 。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地球环境的组成部分,明确地球环境各部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了解自 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体现大自然中食物链的相关图片(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 。 课件使用目的:用形象的图示揭示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各种生物通过相互作用维持生态 平衡,进而使学生知道为维持生态平衡,每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为什么要保护自 然中的各种生物。 3.视频资料: 《2012》片断。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电影中所涉及到地球毁灭的起因,导出空间环境的定义,进而扩展到整个自然 环境的其他构成部分,使学生明确自然环境的组成。 4.展示古今中外文人墨客赞美大好河山的诗句。 课件使用目的:感受诗词中所描写的大自然之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三、教学资料要求1.文字材料: 大气在地球环境中意义非凡 地球表层是地球最主要的活动层,这里既是地球与宇宙之间,又是地球各大圈层之间相互交流的通 道,其中,大气的交流作用尤其显著,辐射能、热量、水分、气体等都是通过大气到达各个圈层的。大 气在传递各种物理量时,又把自己的影响加在被传送的物理量上,使之在传递过程中常常被放大或缩小 或产生相互影响,甚至引发全球的重大变化。可以说,地球表层的一切现象无不留下大气的烙印。 太阳辐射是地表层一切变化过程的能源,所以它是研究地表层各种物理、化学与生物现象最主要的 物理量。太阳辐射是通过大气到达地球表层的,大气基本是透明的,对太阳辐射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了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了生物的安全。 由于太阳辐射分布随纬度不同而变化,温度也随纬度不同而不同。人们把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作用 形成的温度叫平衡温度。从理论推算,赤道年平衡温度高达 39℃,而极点低达-44℃。这同实际的温度 相差很多。实际上,赤道附近温度只有 26℃,北极点为-22℃。这个差别就是大气环流与海洋环流带动 热量交流等过程影响的结果。空气与海水流动是温度差异推动的,而它们又带动热量交流,成为不同纬 度地区温度理论数据与实测数据差别缩小的重要因素。因此,大气在地球表层的能量分布与平衡是极其 重要的。 大气是水循环的承担者。由于地球上的水几乎完全集中在海洋里,如果没有大气通过空气流动把水 分从海洋送到大陆,陆面尽管与水为邻,却仍会是一片荒漠。 大气能够吸收水分,气流到达热带洋面时,在那里吸足水分,再回到纬度较高的陆地或在陆地遇到 山脉或寒冷空气时,就会上升并降温,大量水分无法保留在冷却后的空气里,便形成降水落到地面,这 是陆地上水的唯一来源。 ( 《大科技》 ,)5 2.文字材料: 食物链与食物网举例 (1)达尔文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猫与牛”的故事。英国的牛主要 以优质的红三叶草为食物,而红三叶草的兴衰与给它传粉的丸花蜂有很大关系。奇妙的是,丸花蜂的多 少,又取决于田鼠的数量,因为田鼠吃蜂房和蜂幼虫,田鼠势旺丸花蜂便衰败。而猫吃田鼠,猫多了, 田鼠就少了,于是丸花蜂多了,红三叶草兴盛了,牛就养壮了。有趣的是当时英国海军的主要食品是牛 肉罐头。看起来,英国海军的强大,猫应立一功。一切生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生 物却盛衰相依。 (2)食物链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 1942 年首先提出的。他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是一 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 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 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 蛤蟆。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抓住了蛇。 3.文字材料: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当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 地保持平衡状态时,这就是生态平衡状态。 (1)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一个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 。 (二)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三)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 (2)生态系统能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因 生态系统都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食性昆虫多了,林木会受到危害,但 这是暂时的。昆虫增多,鸟类也会因食物丰富而增多,这样一来,昆虫的数量就会受到鸟的抑制,林木 的生长就会恢复正常。 (3)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决定因素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于其结构。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生态平衡越易被破 坏;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生态平衡越易维持。 (4)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保持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使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取持续稳定的产出,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破坏 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将危害人类的生存。 4.文字资料: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 望 洞 庭 刘禹锡 渔歌子 张志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语不须归。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山 行 杜牧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 第二课第一课时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哭泣的自然资源在枯竭本课以拟人化的手法点出大自然面临的危机。在学生懂得了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 基础上,引导他们关注人类目前的资源现状,从“物种减少” 、 “土地荒漠化” 、 “水资源短缺”和“能源 匮乏”四个主要方面说明目前我们面临的资源危机,了解资源正在枯竭的严峻现实。使学生深切感受到 人类生存的危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类生存的危机,增强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分析各类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 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枯竭的表现、成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教学重点难点】“资源枯竭的危害”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节课只有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资源枯竭的 现状,深刻认识资源枯竭对人类生存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树立起保护资源的意识,为 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由于学生对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有限, 对理解资源枯竭给人类的生产、 生活带来的影响有一定困难。【教学建议】1.导入 方式一: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 ,同时展示地球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的情境。通过形象的视频资料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地球资源现状的关注,从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方式二: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自己家乡资源枯竭的照片或资料。通过这些数据资料或形象的图片, 使学生受到感染,让学生深刻认识人类资源现状的严峻性,从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2.第一层次:物种减少 方式一:展示图片云南“物种墓地” 。提出问题:图片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种现状是怎么造成的? 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什么危害?这里可以结合第一课所学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物 种减少的危害。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知道了地球上很多物种正在灭绝,并了 解物种减少的原因和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对物种减少有了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就 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方式二:播放视频资料《最后一只藏羚羊》 。根据视频中所描述的藏羚羊的现状,引导学生进一步 了解其他物种的现状,从而明确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减少。进而设问造成藏羚羊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以及 会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分析物种减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了解物种减少的现状,明确保护各 种生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后面掌握和理解节约、保护资源做好铺垫。 3.第二层次:土地荒漠化 方式一:播放视频资料《甘肃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 ,并出示《中国沙漠化土地分布图》 及相关文字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沙尘暴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可以让学生从 切身感受谈起,也可以借助于新闻等。关于沙尘暴的成因,注意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去讨论, 重点介绍人为原因。通过播放震撼的沙尘暴视频资料,让学生明白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物质上 的损失,而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正加剧着土地荒漠化。抓住我国北方沙尘暴加剧这个大家熟悉的话 题,让学生感受土地沙化的危害,再加上有科学依据的文字介绍,让学生更加信服。7 方式二:多媒体播放楼兰诗歌。在学生齐读之后,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历史地理专家对楼兰古国原貌 的分析。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楼兰古国遗址照片,让学生在获得一定感知后谈感想。通过分析土地荒漠 化给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说明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再分析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使学生明确其道 理,从而提高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4.第三层次:水资源短缺 方式一:多媒体呈现表格《我国水资源现状令人担忧》和 2010 年中国西南大旱的图文资料。通过 图片表格的展示和分析,首先让学生们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尤其通过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和 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水资源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同时,通过真实材料和生活所感,让学生了 解水资源减少和被破坏的原因就在我们身边,唤起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方式二: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缺水的情况,编写小品《没有水的一天》 ,上台表演。让学生明确我国 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了解到水资源减少和被破坏的原因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5.第四层次:能源匮乏 方式一:多媒体展示“石油危机”材料《石油管线铺到哪里,争夺战就打到哪里》 ,或者为抢夺石 油而战、在战争中争夺石油等事例,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学生对能源危 机引起的人类战争较为熟知,对能源战争造成的悲惨景象都有深刻的印象。并通过计算在日常生活中能 源消耗情况展开交流探讨,例如某些地区发生电荒,得出能源危机的结论。让学生明白,我国乃至整个 世界的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如果没有节约、环保的意识,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无法生存。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云南物种墓地图片和世界灭绝动物图片。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物种减少的现状,并可结合生物之间食物链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减少与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从而提高保护生物的意识。 2.视频资料《甘肃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 。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土地荒漠化所带来危害,并结合学生的切身感受,使学生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 重要性和迫切性。 3.西南大旱的图文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 2010 年发生的百年不遇的西南大旱,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 峻性以及水资源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4.展示“石油危机”文字材料。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石油危机,引发学生思考能源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能源匮乏的现 状,使学生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三、教学资料要求1.云南物种墓地图片和世界灭绝动物图片。2.视频“甘肃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 。 (土豆网
)8 3.图文资料:2010 年中国西南大旱 2010 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 干旱天气可追溯至 2009 年 7 月。3 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 3 月 30 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 1.16 亿亩,其中作物受旱 9068 万亩,重旱 2851 万亩、干枯 1515 万亩,待播耕 地缺水缺墒 2526 万亩;有 2425 万人、1584 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西南 5 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 现 80 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 云南省是此次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仅农业损失便高达 172 亿元人民币,云南罗平 60 万亩油菜 花海成死海。 云南此次三季连旱, 致使 780 万人、 486 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秋冬播农作物绝收 1417 万亩, 全省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 50%以上。4.文字材料:全球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 年) :1973 年 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 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 12 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 3.011 美元提高到 10.651 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 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14%,日 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 年) :1978 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 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 天 580 万桶骤降到 100 万桶以下。 随着产量的剧减, 油价在 1979 年开始暴涨, 从每桶 13 美元猛增至 1980 年的 34 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 70 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 因。 第三次危机(1990 年) :1990 年 8 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 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 42 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 GDP 增长率在 1991 年跌破 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 250 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 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9 第二课第二课时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哭泣的自然环境被破坏本课在学生懂得了自然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关注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 了解环境被破坏的严峻现实。通过古今敕勒川的鲜明对比,让学生体会人类生存环境已经遭到的破坏, 并从草原退化、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四个方面进一步说明环境被破坏的事实,使学生深切感受 到人类生存的危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认识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其严重危害。【教学重点难点】“环境被破坏的危害”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节课只有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被破 坏的情况, 深刻认识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所造成的巨大危害, 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由于学生对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有限,因此对理解环境破坏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一定困难。【教学建议】1.导入 方式一:播放视频《保护环境、关爱生命、善待地球》 。这里通过视频资料给学生视听冲击,并通 过让学生谈观看视频的感受,深刻认识环境被破坏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方式二:学生调查自己所在城市存在的环境破坏问题。分组讨论,这些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 了什么?教师加以总结。学生通过对身边环境的调查,深切感受到环境破环的严重性,进而受到感染, 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第一层次:草原退化 方式一:展示各种草原退化的图片。通过对图片中所展示的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草原 退化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草原环境的迫切性。 方式二:结合上节课所讲的沙尘暴天气肆虐的情况,提出问题:沙尘暴恶劣天气的出现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引导学生分析沙尘暴的成因,进而认识到我国草原退化的严峻形势,认识到保护草原环境的迫 切性。 3.第二层次: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 方式一:播放视频《我国进入水污染密集爆发期》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情况 非常严重,从而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方式二:让学生课下搜集当地水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的情况,课上交流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所看 所感,加深水资源被严重破坏的感触,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4.第三层次:土壤污染 方式一:展示土壤污染的图片。提出问题: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 危害?通过形象的资料给学生最直观的感触,使学生认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并通过分析土壤污染给 人类带来的危害,提高学生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方式二:播放视频《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不容忽视》 。通过新闻中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阐述,使学生 认识到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并结合分析土壤污染给自己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提高学生保护10 土壤环境的意识。 4.第四层次:大气污染 方式一:播放视频《大气污染》 。通过对大气污染的了解,深刻地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并通过分析全球变暖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提高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 方式二:学生上网查阅关于全球气候反常的表现和搜集所在城市近几年来气候反常的表现,并分析 由此带来的影响,播放视频资料《全球气候反常令人担忧》 ,使学生对大气污染有直观的认识。使学生 通过对全球气候反常表现的了解,认识到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和给人来带来的一系列的危害,明确节能减 排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视频《保护环境、关爱生命、善待地球》 。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地球环境现状,使学生明确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体现草原退化的图片。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草原退化现状,通过感受由此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草 原环境的重要性。 3.视频《我国进入水污染密集爆发期》 。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形象的视频资料,结合自己身边水污染的事例,认识到水污染的严峻性,以及 保护水环境的迫切性。 4.土壤污染的图片。 课件使用目的: 通过震撼的图片, 使学生认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 提高学生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5.视频《全球气候反常令人担忧》 。 课件使用目的:结合新闻中关于全球气候反常的严峻形势,使学生认识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 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三、教学资料要求1. 草原退化相关图片若干张。2.文字资料: 大气污染的含义、分类及其危害 在干洁的大气中,微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 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 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 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 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 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 要成分是氮气,占 78.09%;氧气,占 20.94%;氩,占 0.93%;其他各种含量不到 0.1% 的微量气体(如 氖、氦、二氧化碳、氪) 。11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 ,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 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大气中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 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 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 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 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致可能引发“温室效应” ,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二)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 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 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3.视频《我国进入水污染密集爆发期》 。 (土豆网/plgs_play-CCTV1_1400_0.html?) 4.视频《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不容忽视》 。 (/plgs_play-CCTV2_1523_0.html?) 5.视频《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反常令人担忧》 。 (http://you..cn/b/6573202.html /society/046.shtml) 6.土壤污染相关图片若干张。7.文字资料: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 占全球水资源的6%, 仅次于巴西、 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 界上名列第121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 座城市缺水。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 一。12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人类的责任第一课时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教科书首先承接上一课的内容,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进行了总结――有限的资源和遭到严重破坏的 环境,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 要,是人类必须的选择。紧接着教科书介绍了人类为保护大自然所做的努力。在这里,主要介绍了“世 界环境日”和联合国确立的 11 个环保纪念日。这两个资料很有代表性,能够基本反映人类在环境保护 方面所做的努力。透过这两个资料,学生能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以及人类对保护环境所应承担 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做自然的朋友,做环境的卫士。 能力目标:理解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保卫人类的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知识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学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既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为这是本部分的核心思想,是针对目前我国 资源环境现状的人类的唯一选择,所以作为本课的重点。同时,这一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初二学生来 讲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建议】1.导入 方式一:展现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景象遭到破坏、动物遭到猎杀的场景。引导学生反思并交流:人 类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或是破坏环境, 或是成为自然的朋友。 通过引发学生对地球现状的关注和思考, 导入本节课主题。 方式二:播放视频资料“哭泣的地球”,并结合视频最后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思。通过震撼 的视频资料和最后引人深思的问题,引起学生对于地球现状的关注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保护地球 的责任,从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2.第一层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方式一:结合导入新课的视频资料,提出问题: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知道面对地球上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唯一的选择, 明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方式二:学生编演小品《快来救救地球母亲吧》 。根据小品中对地球母亲现状的形象表演,引导学 生思考:如何能拯救我们的地球母亲?使学生了解地球母亲的现状,明确保护地球母亲的急迫性和重要 性,从而导出人类唯一的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 方式三:展示材料“2009 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通过分析我国植树造林成就,以及植树造林 在防风治沙、 为珍稀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从正面明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3.第二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方式一: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上课交流讨论。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具体实例的分析,使学 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方式二:多媒体展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引出可持 续发展的含义。同时,请同学们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谚语中13 所蕴含的道理以及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方式三:环保辩论会“要经济还是要环保” 。教师总结,导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含义,让同学们树立 清晰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盲目发展的严重后果,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准确掌握可持续发展 的内涵。 4.第三层次: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方式一: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各国政府、社会和公众在环保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 效,上课分组进行汇报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补充。通过学生的调查,增长见闻,激发学生了解环保 措施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整个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提高自己的环保意 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各种美丽景象遭到破坏,动物遭到猎杀的图片。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地球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现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视频资料《哭泣的地球》 。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震撼的视频资料,并结合讨论人类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3. “2009 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相关文字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我国重视植树造林所取得的成绩和带来的好的效应,使学生从正面认识到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各国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相关文字材料。 课件使用目的: 通过对世界各国环保措施的了解, 认识到人类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学资料要求1.各种美丽景象遭到破坏,动物遭到猎杀的图片。2.视频《哭泣的地球》 。 (优酷网 /show/NQmDFXWmWNbVh0Vp.html) 3.图文资料: 世界各国环保屋百花齐放 美国一家大学曾设计建造了一种 4 居室的生态房: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 所产生的热量;用电依靠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经过处理的雨水,粪便和污水 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 美国太阳能设计协会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太阳能住宅,不再采用在屋顶上安装笨重的装置来收集太 阳能,而是将那些能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直接嵌入到墙壁和屋顶内。 美国一家建筑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造房屋,房屋框架主要是从破旧的汽车和桥梁中回收的钢材,外 饰由锯末和碎木加上 20% 聚乙烯制成。 美国国立资源保护委员会总部则是以废旧回收物品的再生材料为主要材料建筑的绿色办公室,它的 墙壁由麦秸秆压制并经过高科技加工而成,地板由废玻璃制成,办公桌由废旧报纸与黄豆渣制成。 德国柏林建造的第一座生态办公楼,大楼的正面安装了一个面积 64 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来代替玻14 璃幕墙,屋顶的太阳能电池负责供应热水,大楼屋顶设储水设备,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储存的雨水被 用来浇灌屋顶上的草地,从草地渗透下去的水又回到储存器,然后流到大楼的各个厕所冲洗马桶。 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房屋被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由 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 3 厘米的速度随太阳旋转, 当太阳落山以后,该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起点位置。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房屋太阳能发电功 率的 1% ,而所吸收的太阳能则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 2 倍。 德国汉诺威的一个住宅区里有一种新型公路,路面上穿着小孔,小孔里长着绿草,路面在绿草的保 护下不会受到汽车碾压的影响。由于 70% 的路面长有绿草,大大减少了太阳光在路面的反射,行走在 上面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听不到汽车奔驰时所发出的噪音,也闻不到刺鼻的汽油味。德国还有 一个零能量住房,所需能量 100% 靠太阳能。零能量住房向南开放的平面被设计成扇形平面,可以获得 很高的太阳能辐射能,墙面采用储热能力较好的灰沙砖、隔热材料和装饰材料,阳光透过保温材料,热 量在灰沙砖墙中存储起来。房屋白天通过窗户由太阳来加热,夜间则通过隔热材料和灰沙砖墙来加热。 荷兰推行的“环保屋”屋顶铺草皮,四壁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排水管用陶瓷代替塑胶管,避免混凝 土及乙烯基等化学材料的过多使用;冲洗厕所靠雨水;室内设置有温度、灰尘、化学品、放射性毒素等 测量计,能够随时监测室内的空气污染。 (摘自《北京晚报》 ,) 4.文字材料: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 事来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 何地方经济发展都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注重优化结构,都要坚持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基础,这 样的发展才是健康和可持续的。我国经济的发展基本上仍然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 统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造成对环境的极大损害,而且使发展难以持续。国家领导对解决中国的环境 与发展问题,其基本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它与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经济体制的转变有利 于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减轻和消除结构性 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提高 能源资源利用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经济改革中的两个转变,为我国在发展经济中保护好生态环境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应该看到,认识与现实有相当大的反差,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近十多年来以每 年 1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而环境保护的投入徘徊在 0.7% 左右,致使全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以城 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重,局部地区的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 5.文字资料: 各国环保奇闻奇招 加拿大:侵犯松鼠要道歉。在加拿大,松鼠很多,有时候它会跳到人们的脚边索要食物,如果你初 来乍到,不懂该国的规矩,随意用脚把松鼠踢开,又恰好被当地的小孩子看见了,这些环保小卫士会要 求你向松鼠道歉。 法国:每月交 4 公斤生活垃圾。法国十分重视垃圾的分类处理。除了要求生产厂家负责垃圾的回收 处理外,还对居民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要求每户居民每月必须上交生活垃圾 4 公斤。环保部门再将这些 分类垃圾集中到一起,综合利用。 (摘自《中国剪报》 )15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少年在行动第二课时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上一课主要阐述了人类目前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危机,本课则讲述如何挽救人类的家园这一主 题。本节课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牢记保护资源和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身体力行,把 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做自然的朋友,做环 境的卫士。【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 做起;增强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提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规范和方法。了解青少年在保护环境方面肩负的 责任。【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学 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为环保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把节约资源、 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到实处是本节课的落脚点和最终目标。【教学建议】1.导入 方式一: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当全人类都在为保护地球母亲做出努力的时候,我们 该做些什么呢?通过引发学生思考,明确作为青少年更应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方式二:播放视频资料“保护母亲河,青少年在行动”。通过了解青少年在保护母亲河行动方面所 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意识到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2.第一层次:树立观念 方式一:展示“公民环保行为规范” ,引导学生对比检查自己的行为找出“做到的”和“未做到的” 。 通过对比自己的行为,对“做到的”加以鼓励,对“未做到的”分析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方式二:讨论课本第 21 页“小林家小溪的变化” ,分组讨论:对于上述事件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 么?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发展经济过程中该不该破坏环境的讨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3.第二层次:落实行动 方式一:(1)将学生分为 4 个小组,开展专题调查。第一组为校园环境组,第二组为社区环境组, 第三组为家庭环境,第四组为社会环境组。(2)请各小组依据教科书内容,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第 一组就本校校园环境展开调查,提出创建绿色学校,我们能做什么的建议;第二组就社区环境(或农村 村落环境)展开调查,提出建设绿色社区,我们能做什么的建议;第三组就家庭环境问题展开调查,提 出改善家庭环境,我们能做什么的建议;第四组就校园周围的绿化、河流污染、本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气候空气变化等展开环境调查,提出建设环保社会,我们该做什么的建议。(课外完成,如有条件,尽 可能留下音像资料)(3)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过程和讨论结果。(4)教师总结,评选出 最佳小组。通过学生对身边环保行动的搜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关心社会。使学生认识到在家庭、 学校、社会中该如何落实环保行动,以此鞭策自己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 方式二:展示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环保活动的图片,提出问题:你准备用怎样的行动加 入环保的队伍?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16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播放视频《保护母亲河,青少年在行动》 。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青少年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所作出的贡献,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青少年要以实 际行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2.展示青少年环保行动的图片。 (包括在家庭、社区、学校、社会等) 。 课件使用目的: 了解地球资源现状, 通过感受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珍惜资源、 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3.展示“公民环保行为规范” 。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了解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三、教学资料要求1.青少年环保行动图片若干张。2.参考资料: 百余中外青少年签下环保宣言 2006 年 8 月 6 日,由来自美国休斯敦市、德国纽伦堡地区、比利时布拉班特瓦隆省、日本筑波市、 韩国光阳市、韩国釜山市的 55 位外国青少年以及深圳市的 58 位青少年共同举办的“友谊之旅”文化交 流活动进入高潮, “建设一个绿色的地球村”论坛开幕。 作为本次“友谊之旅”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设一个绿色的地球村”中外青少年论坛引起 了所有孩子们的极大关注,每一个人都在“青少年环保宣言”上留下了自己的签名,并表示将把宣言内 容落实到今后各自的环保行动中。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日本和韩国的 11 名孩子代表 113 名“友谊之旅”参与者发表了 主题演讲。 美国女孩艾瑞卡? 索托首先发言, 她提出了注重环保就等于是建立一个世界和平基金的理论, 同时她倡导所有同伴在今后的生活里要时刻牢记“再次回收、再次使用和再次思考”的环保理念。中国 深圳的廖铭珏和郑妮娜表达了环保事业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是每一个市民的责任,她们呼吁大家从 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包括减少汽车使用频率、合理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来减少全球温室效应和全球 变暖等现象的发生。 12 岁的日本女孩市川智美描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筑波市区环境, 她表示深圳和筑波 都共同面临着汽车拥有量上升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问题, 两地政府可以经常交流, 研究解决方案。 韩国、 德国和比利时的发言者分别从各自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未来面临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做17 一个绿色地球村的村民。 论坛进入尾声,所有孩子以及带队老师在“青少年环保宣言”的长卷上签名。这幅绿色的长卷将在 “友谊之旅”结束之后送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永久保存。 (孙锦, 《深圳特区报》 ,) 3.视频《保护母亲河,青少年在行动》 。 (中央网络电视台网站 /plgs_play-CCTV4_0719.html) 4.文字资料: 北京 倡议全市青少年“每天节约一杯水” 5 月 16 日,在今年城市节水宣传周的第二天, “每天节约一杯水”――北京节水展览馆二期暨首都 青少年节水公益活动在北京节水展览馆拉开帷幕。 北京市节水展馆于 2000 年 5 月 18 日正式对外开放,共有水的认识、水的应用、自来水的由来、节 水求发展四个方面内容,主要面向全市市民及中小学生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同年 12 月展馆被北京 市科协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2006 年 3 月 22 日又被水利部、教育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 公室命名为“全国节水教育基地” ,2006 年 6 月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水务局命名为“北京市 青少年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北京节水展览馆开馆 10 年来,一直作为公益展馆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已 接待了十余万人次的参观者。 二期展馆以“普及节水知识,增强节水意识”的理念来设计制作,由水资源概述、节水工作综述、 节水器具展示、北京奥运节水工作、节水的相关信息、节水小屋、幻影成像、节水互动投影游戏、节水 知识测试为主题的九个区域组成。 启动仪式上,中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和宣誓,面向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发出“每天节约一杯水”的倡议。 活动号召全市青少年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光荣的社会风尚,把 节约用水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努力做到一名青少年带动一个家庭节水,一个青少年组织推动一个 单位节水,为建设绿色北京做贡献。 到场学生代表还领到了带有节约用水标志的节水桶,用作回收洗手、洗脸、洗澡、洗菜、淘米的水, 夏天还可以回收雨水和空调冷凝水,冬日里的雪水,然后用这些水擦地、冲厕或浇花,从而实现水的二 次利用,达到节水的目的。 此次活动还包括对冲水马桶的节水改造;组织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观北京水源地和水务治理成果; 邀请北京地区的民间环保组织、首都高校环保社团和社会上的环保小明星共同参与“北京市青少年水论 坛” ; “举办节约用水书画作品征集大赛”和“节约用水文学作品征集大赛”等。此次活动历时一年,到 明年 5 月份结束。 《中国水利网站》 2010 年 5 月 17 日18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公共利益共同的需要身边的公共利益本部分两个层次分别介绍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及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公共服务及其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体现了政府的执政 水平。组织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在现阶段,我国基本 社会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等领 域,是政府依照法律法规,为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的社会权利和基础性的福利水平,必须向全体公民 均等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身边的公共利益,懂得发展公共利益的重要意义, 培养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情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养成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客观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身边的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了解发展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身边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懂得发展公共利益的意义,才能树立维护公共利 益的责任感,养成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也才能为本单元其他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难点是“公共服务” 。因为“公共服务”的内容广泛,且难以界定,教材中又只提供了公共卫 生和公共教育两种类型;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这一层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不很熟 悉。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应是教学难点。【教学建议】1.导入 多媒体展示九幅图片:动车组列车、儿童乐园、国家电网、趵突泉公园、大型商场、小区健身器械、 立交桥、奥运场馆、泉城广场,引导学生感悟公共利益。使学生感受公共利益就在身边。 2.第一层次: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 再次利用导入时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分一分,哪些是公共场所,哪些是公共设施。让学生们针对具 体事物进行区分,再抽象概括出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含义,加深了对这两个概念的了解。 让学生们说一说,经常去的公共场所有哪些?能否说出公共场所有哪些特点吗?经常使用的公共设 施有哪些?你知道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是谁吗?这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我们的生活有 哪些影响?这里让学生们说一说,可以引导学生们发现身边更多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帮学生明确公 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们思考,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公共设施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想象一下, 未来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有哪些新的公共设施?这样做可以引领学生感受公共设施的变化,体会社会的进 步与发展,增强责任感。 3.第二层次:公共服务 多媒体展示三组数据和视频:(1)2007 上半年,我国已有 7 亿多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7 上半年享受 医疗补助农民 1.67 亿人次,国家补偿资金 133 亿余元 19 (2)2007 年中央财政投入 13 亿元补助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比 2006 年增长 170%。 (3) 2007 年, 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在全国 79 个试点城市开展,2010 年将在全国推开。 包括老人、儿童和下岗职工在内的 2.4 亿名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城市居民被纳入医保覆 让学生们想想上述三组数字说明了什么?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然后播放视频《全国 中小学“一费制”开始实施》 。让学生们谈一谈,上述录像反映了什么?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公共教育 事业的发展?展示数据和视频主要引导学生感知公共服务,明确国家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 事业对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让学生们结合生活讨论交流,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享受到了哪些社会公共服务?你所生活的城市公共 服务热线号码是多少?它能提供给我们哪些服务项目? 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公共服务事业的发 展,关注身边的生活,从而加深对公共服务的理解。 4.感悟升华 让学生们评价多媒体展示的两幅漫画 (漫画内容为不注意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 肆意破坏公共设施) 中的行为。并分组讨论:你对公共设施的使用有何看法?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现象?通过讨论引导 学生充分认识公共设施要做到物尽其用,破坏公共设施就是破坏大家的公共利益,并对生活中的这种现 象能够有正确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们思考并交流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图片一:漫画“爱护公共设施,是你我的责任。 ” 图片二:学生爱护、维修课桌椅 图片三:退休老人维修小区公用设施 图片四:泉城义工为市政设施做“美容” 这项活动可以从正面引导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学生们熟悉的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的图片。 2.我国医疗改革的数据、图片。 3. 我国教育投入的数据、视频。 4.公共设施被破坏的图片。 5.倡议爱护公共设施的海报、标志等。 6.各种爱护公共设施的图片:学生爱护课桌椅、老人维修公用设施等。 课件使用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了解所享受的公共服务。三、教学资料要求1.所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图片若干张。20 2.文字资料: 我国近年来医疗改革的数据。 2007 上半年,我国已有7亿多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7 上半年享受医疗补助农民 1.67 亿人次,国家补偿资金133亿余元 2007 年中央财政投入13亿元补助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比 2006 年增长 170% 2007 年,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在全国79个试点城市开展,2010 年将在全国推开。包括老人、儿童和 下岗职工在内的2.4 亿名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城市居民被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2009 年 4 月 6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由此,新一轮 的医疗改革将重新迈上征程。未来三年,国家将投入 8500 亿元用于推动医疗改革,这对医疗信息化的 推进,无疑又是一场及时雨。 3.文字资料: 我国近年来教育投入的数据。 2006 年春季开学,国家投入180 亿余元,使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2006 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扩招 100 万,招生总规模达到 750 万。 2006 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 530 万人,比 2005 年增长 5%,高等教育规模稳步发展。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 599 万人(其中普通本科 300 万人,高等职业教育 299 万 人),比 2007 年增长 5%。 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 629 万人,比 2008 年增长 4%。而前两年招生计划都是比 上一年增长 5%。 4.当地公共服务的号码及它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21 第四课第二课时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共同的需要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上一主题“身边的公共利益”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公共空间的扩 大,将公共利益的范围从较为狭小的地区、国家,扩展到全世界甚至宇宙,力图使学生对公共利益有全 面的认识。 第一层次内容将公共生活空间拓展到整个世界,从国际安全、国际经济、文化角度,引导学生体会 公共利益对全人类的重要性。 第二层次内容聚焦于与全人类公共利益紧密相连的各种自然环境资源(空气、海洋、森林矿产、宇 宙太空) ,引导学生体会公共利益对全人类的重要性。本层次中教材从两个方面讲述关涉全人类公共利 益的自然环境资源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拥护国际社会发展公共利益所采取 的政策措施。培养热爱和平、关心自然环境资源、关注全球发展的意识。 能力目标:对公共利益形成较全面、直观的认识,能够理解公共利益对每个公民的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了解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伴随公共生活空间逐渐拓展到世界范围, 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文化关涉到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因此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知识、能 力所限,理解此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故而“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文化”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教学建议】1.导入: 让学生们分组交流、分享如下问题:关系到我们切身利益的国际性事务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分组交流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彼此交流信息,可以充分感知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2.第一层次: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恐怖主义的存在会对世界安全造成怎样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及对国际 经济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塔利班的行为为什么遭到世 界舆论的谴责?你知道国际社会在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方面做过哪些努力和行动?这些努力 和行动有何作用? 分组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深刻理解和体会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等关涉 全人类的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 3.第二层次:自然环境资源 环节一:学生们分组交流与分享,说自己所熟悉的自然环境资源有哪些?它们对于人类的发展有何 重大意义? 环节二:观看有关自然环境资源的新闻回放并讨论。 (一)地球的冬天有点“暖”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的第 3 次评估报告, 20 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已增加 0.6℃,海平面已上升 0.1 米―0.2 米,若再不采取防治措施,到 2100 年,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将比 1990 年增加 1.4℃―5.8℃,海平面将上升 0.09 米―0.88 米。这对于地势不高的沿海低洼地区及岛屿国家, 将造成严重威胁。另外,温室效应对于整个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也将造成深远而不可知的影响。22 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包括:极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较低洼的沿海陆地,冲击低地国及多 数国家沿海精华区,并造成全球气候变迁,导致不正常暴雨、干旱现象以及沙漠化现象扩大,对于生态 体系、水土资源、人类活动与生命安全等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讨论“气候变暖会给全球带来哪些影响?” “人类应如何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后续播报: “哥本哈根会议”。让学生们谈谈,如何认识“哥本哈根”会议的意义? 通过数据等资料让学生感悟到自然环境资源有限, 进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资源,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贡献。 (二)智利客机险遭太空垃圾碎片击中。太空垃圾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后续播报: 太空垃圾的危害。 俄罗斯一枚报废卫星的太空垃圾碎片 27 日晚险些击中智利航空一架 A340 客机,相差仅 8 公里。该 客机当时正在南太平洋飞行,由智利圣地亚哥飞往新西兰奥克兰途中险遭太空垃圾击中。 智利飞行员 28 日透露,客机机头和机尾在 10 分钟内分别险被击中。该飞行员称,他看到“太空垃 圾坠落时还在燃烧”。智利和新西兰有关部门对此予以了证实。 请学生们分组讨论: 怎样还人类一个美丽而清洁的宇宙太空, 把你的办法说出来, 让我们共同分享! 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通过两个环节交流分享、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明确自然环境资源对于人类的重 要作用及人类为保护自然资源环境所做的努力和形成的共识;明确合理开发、利用太空对于人类的重要 意义。 4.感悟升华:公共利益大家谈 让学生列举与我们公共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利益有哪些?它们分别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列举 一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利益。 (如自然环境资源,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可能??)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公共利益有哪些特点?(如公共利益每个人都可以享有,因而具有共享 性的特点??) 这两项活动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并发现身边的公共利益,使学生对公共利益形成较为全面、直观的 认识,深刻理解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恐怖主义、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塔利班组织等新闻事件及图片。 2.全球变暖的图片、巴厘岛路线、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生活、太空垃圾等资料及图片。 3.视频:智利飞机险遭太空垃圾碎片击中。 课件使用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三、教学资料要求1.恐怖主义事件:2001 年 9 月 11 日,国际恐怖分子劫持了 4 架美国民航飞机,将 200 多名乘客当 作“人体炸弹”,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造成世贸中心双塔楼坍塌,数千人丧生。 之后的几年中, 恐怖袭击事件层出不穷:俄罗斯别斯兰校园人质危机,印尼巴厘岛的连续爆炸惨案??尤其 2007 年 12 月 27 日恐怖主义以贝-布托之死再次让世界动容。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联合国、八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约等全球重要国家组织 或国家联盟之间展开密切的反恐合作,世界反恐大潮有声有色。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在全球 范围内防恐、反恐仍然任重而道远。 2.亚洲金融危机:1997 年下半年,以泰国金融危机为开端,一场亚洲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金融危 机迅速席卷了整个东盟地区,并向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在短期内泰铢贬值 40%,印尼盾贬 值 50%??危机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随之急剧动荡。1977 年 10 月 24 日伦敦股票市场暴跌, 跌幅 8%,美道琼斯指数 10 月 7 日暴跌,跌幅超过 10%,香港恒生指数一路狂泻,较 1997 年最高点下跌 幅度接近 50%,南美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和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23 3. 美国次贷危机: 2007 年8月9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向金融市场注资 240 亿美元, 以应付“次 贷危机”造成的冲击。此后,美联储以及欧洲和日本的央行多次注资。今年春天开始显露的次贷危机, 给西方一些银行和投资机构造成巨大损失,导致美国股市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经济全球化使世 界在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也通过这次的次贷危机显露出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 4.塔利班恐怖主义组织:2001 年 3 月,塔利班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用炸药和大炮彻底摧毁 了建于公元五世纪的两座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全球人都为巴米扬大佛灰飞烟灭痛心,国际社会一直在设 法努力,试图将被炸成废墟的巴米扬大佛重新修复起来。 2003 年 7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米扬大 佛所在地巴米扬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国际安全方面的条约。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 《全 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 。 6.WTO 九大基本原则:无歧视待遇原则 (无差别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 ; 透明度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市场准入原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思想有信仰的教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