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是小儿麻痹症传染吗吗?

消灭小儿麻痹症--艰难的最后一步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消灭小儿麻痹症--艰难的最后一步
   脊髓灰质炎病毒。
  只有一个疫苗在世界公众卫生体系里阻止疾病传播能和清除天花媲美: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简称脊灰疫苗(糖丸)。
  全球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20年来,病例数减少了99%以上,口服糖丸做出了巨大贡献。人类几乎已经向小儿麻痹症永久告别,然而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现在,世界又出现了麻烦。
  死灰复燃
  上周,致力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比尔?盖茨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得到一个坏消息:尽管他已经拿出7亿美元来努力消灭小儿麻痹症,此病却正在非洲各地蔓延。
  去年夏天,小儿麻痹症曾在全球肆虐一时。该病的蔓延威胁着全球消灭这种令患者残疾的疾病的宏伟计划。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可在数小时内造成机能完全瘫痪。每200例就有一例导致终身残疾,5%-10%的患者会因为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说,“只要有一名儿童还感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所有国家的儿童就仍有感染该疾病的危险。”
  尽管截至2008年,仍流行脊髓灰质炎的国家只剩下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其中三个国家是我们的邻居―――这不得不让新生儿出生率处于高峰的我国提高警惕的级别。
  美国疾控中心高级顾问科基(Steve Cochi)说,病毒几乎是控制不住的,尽管人类差一点点就要将这个病毒像消灭天花病毒那样消灭掉。
  2003年尼日利亚北部的头领散布说,小儿麻痹疫苗可以使女孩失去生育能力。头领们叫停了疫苗接种,任由病毒扩散。世界卫生组织说,病毒最终传到了20个国家。截至去年年初,全球1600例小儿麻痹症病例中有一半发生在尼日利亚。
  从1995年至今,我国已无本土脊灰野毒株病例发生。目前我国处于维持无脊灰状态。
  破坏运动神经指挥系统
  这种该死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中,被污染的手、食物、各种用具和玩具、空气飞沫,在家庭内、托儿所、学校内,都是它伺机进入人体的交通工具和场所。小儿麻痹症在感染人群中的致畸率仅为1/200,但发现数起案例。就意味已有数千人被感染。
  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病毒在哪儿,它太小了:
  脊髓灰质炎病毒这个在电子显微镜下是一个成像非常漂亮的毒株,呈圆球形,直径为24~30nm―――一个纳米就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长―――呈立体对称12面体。外围32个衣壳微粒形成外层衣壳。
  更要命的是,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脊灰病毒内部四种蛋白中的一个叫V P1,与人体细胞膜受体有特殊亲和力,它不抗拒病毒的到来,并使病毒吸附到细胞上。
  也就是说,一旦它侵入你的血液,并大量复制之后,就具备了攻击你脊髓灰质区以及神经系统的作战能力,而这片灰质区,是指挥你整个机体行动的中枢―――
  脊髓灰质炎病毒可沿着外周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运动神经元,之后继续沿着神经纤维扩散。病毒破坏了刺激肌肉使之保持活力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不能再生,从而使其控制的肌肉失去正常功能。而腿部肌肉比手臂肌肉更容易受到影响。
  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脊灰病毒相对来说是一个急躁的杀手,它的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7~14天。当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你要怀疑孩子是否已经面临了可怕的敌人―――脊髓灰质炎通常总是导致终身瘫痪,严重时病人可因窒息致死。
  我们几乎不能看到,脊髓灰质炎患者能够和原来一样健康。病毒不可逆地从一个个体的谋害,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而目前,全球把它当做共同的敌人了。
  病毒不死,疫苗不止
  但是目前我们再也没有比疫苗更好的办法了。
  1955年,Jonas Salk研制成功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标志着人类战胜脊髓灰质炎的开始,1961年,Albert Sabin研制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OPV)问世,给免疫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比尔?盖茨日在达沃斯宣布,在未来十年盖茨基金会将增加到至少100亿美元用于疫苗开支;世界参与抗击小儿麻痹症的各个组织―――W H 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国际扶轮社和美国疾控中心计划宣布重大战略调整,以应对疫情暴发以来所暴露出来的不足。
  现在人们所做的,就是赶在病毒之前,让疫苗占领好位置,以便灭杀脊灰病毒。
  华盛顿邮报忧虑地说,如果全球新的计划失败,则可能成为人类抗击疾病的历史上最昂贵的判断失误之一。毕竟20多年的努力加上82亿美元的资金都没能消灭小儿麻痹症。
  匹兹堡大学的约纳斯?沙克在1952年研发完成第一种有效疫苗沙克疫苗,到1963年阿尔伯特?沙宾也研发出“沙宾疫苗”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确救了全世界许多人的命。
  在我国,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脊灰糖丸)一直是国家计划免疫的第一类疫苗。2009年9月正式引进了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作为脊灰口服糖丸的补充。
  我们国家的邻居依然有脊髓灰质炎病毒,非洲也在蔓延。尽管我国目前维持着无脊灰现状,但为了避免小儿麻痹症覆辙再现,看起来依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计划。
  盖茨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计算机模型计算出疫苗支出翻倍后,到2020年能够挽救800万人的生命。现在,全球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儿童都会接种疫苗。但每年新生儿有1.34亿,所以疫苗供应很难跟上。
  病毒不死,疫苗不止。
  南都记者江华 (南方都市报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小儿麻痹症 都是病毒惹的祸
关注理由:小儿麻痹症曾一度被认为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当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患有小儿麻痹症是自己的原因,以致一代代儿麻患者成年后在结婚生育上纠结了近半个世纪之久。直至小儿麻痹症被确认为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而并非基因性疾病,再加上预防手段的进步,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儿麻患者的生育状况,似乎并未因此而得到相应的巨大改善。文_本刊记者 张西蒙一图一故事1916年,脊髓灰质炎在纽约爆发,最终导致了数千人死亡。1929年美国工程师菲利普·德林克发明了“铁肺”,顾名思义,这种铁盒子密封着患者的身体,利用内部压力变化辅助病人呼吸。在当时北美的医院里,铁肺成了标准配置。 20世纪50年代后期,正压呼吸器制成后,铁肺便被淘汰了。美国妇女戴安·奥德尔自1950年就待在铁肺里,度过了60年的光阴,她也成为世界上已知的患小儿麻痹症活得最久的人。因为铁肺只是辅助装置而并非治疗手段,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任期间不断督促疫苗和有效药物的研发,直至“糖丸”诞生,才在很大程度降低了小儿麻痹的危害。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出现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危害。1988年国际社会共同设定了根除小儿麻痹症的目标,正式启动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20多年来,全球小儿麻痹患者从35万例锐减至2010年不足1500例,患病率已低于1%,有望成为继天花之后第二种可被根除的疾病。目前仅剩尼日利亚、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4个国家还存在小儿麻痹症广泛流行。遗传的几率有多大?很多人曾一度怀疑小儿麻痹会遗传,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侵入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形成隐性感染。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则会被病毒侵入血液或是脑部。由此可见,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而非遗传病。所以“父母有小儿麻痹患者,孩子也有可能患病”的说法属无稽之谈。而很多曾经患有小儿麻痹的人们在成年后也大可以放心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美国小儿麻痹国家基金的资助下,匹兹堡大学的约纳斯·沙克在1952年研发出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这种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IPV),即把病毒杀死后制备成注射使用的疫苗。沙克也在自己、妻子和孩子身上进行了接种实验,结果他们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随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疫苗成了对脊髓灰质炎标准的预防手段。由于小儿麻痹症没有特效药,只能采取预防措施,儿童可通过多次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实现终身免疫。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宣布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区域,标志着中国已达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目前中国的脊灰疫苗已列入儿童免疫程序,儿童免费接种。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曾困扰了人类数十个世纪之久。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出现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危害。小儿麻痹症多发于1至5岁的幼儿。症状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弥漫性腹痛、持续发热等,潜伏期一般为7到14日。病情严重的可引发脑膜炎、脊髓神经麻痹导致肢体瘫痪,更有甚者出现呼吸肌麻痹造成死亡。糖丸这种“糖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很常见。其优点是方便且有效,不像灭活疫苗需要注射接种,“糖丸”口服即可,后来演进成为向儿童口中滴入液体,而且这种方式更廉价。但如果不能使病毒丧失活性,就会引发病毒突变。换句话说,活病毒和减毒活疫苗,是魔鬼和天使的一步之遥。“五联疫苗”2011年5月首个儿童五联疫苗在国内上市。该疫苗可同时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等五种疾病。而近年来又有不少进口疫苗的引进,价格高达一针近千元,还是有不少父母选择进口产品。传播媒介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往以1型为多,而近2、3型病毒相应多见。传染源为病人及无症状的带病毒者,后者不仅人数众多,又不易被发现和控制,因而对本病的散布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飞沫、粪便、儿童用品、玩具、衣服及苍蝇等皆可成为传播媒介,饮水污染常引起爆发流行。“钢镚儿基金”美国总统罗斯福作为最著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1938年他成立了小儿麻痹国家基金,开展一个叫“为几毛钱硬币而走遍全国的募捐运动”,致力于预防新生儿缺陷和死亡。许多美国儿童寄来了零花钱,180万美元的存款中,有26.8万元是10美分的硬币,因此又叫“钢镚儿基金”。简介/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患者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是由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为特征。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由传染,经口进入人体后,即侵入咽部和肠道的则形成隐性感染;抗体低下病毒则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若机体缺乏免疫力,病毒随血流经侵入,并沿神经纤维扩散,引起无瘫痪期症状;如果运动神经元受损唯一严重,则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期症状。
病因/小儿麻痹症
1.易感人群1~5岁小儿发病者最多,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近年来小儿普遍服用疫苗,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特异性IgM,2周后出现IgG和IgA。保护性中和抗体,可维持终身。病后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者罕见。2.传染源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4.流行特点遍及全世界,多见于温带。散发式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热带和亚热带和发病率在各季节无显著差别。过去流行以Ⅰ型病毒为主,Ⅲ型最少。大规模服用疫苗后,Ⅰ型病毒减少,ⅡⅢ型相对增多。5.病原知识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大量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粘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Ⅰ、Ⅱ、Ⅲ3个血清型,型间偶有交叉免疫。病毒可用人胚肾、人胚肿、猴肾及Hela细胞等培养。耐寒,低温(-70℃)可保存活力达8年之久,在水中,粪便和牛奶中生存数月,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但对干燥很敏感,故不宜用冷冻干燥法保存。为耐热。60℃30分钟可使之灭活,煮沸和紫外线照射可迅速将其杀死。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酒精及5%煤酚皂液。但对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漂白粉等敏感,可将其迅速灭活。6.发病机理病毒经口进入后起初在口咽,消化道,主要在回肠淋巴组织增殖,包括扁桃体、回肠集合淋巴结、颈部深层淋巴及肠系膜淋巴结,并在其中繁殖,如此时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局部感染得到控制,则形成隐性感染;少量病毒进入血流被带到其他部位的网状内皮系统,并在那里广泛繁殖。继病毒血症发生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有时病毒也可通过周围神经纤维末梢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在潜伏期病毒存在于咽部和粪便中。发病后咽部持续带病毒达1~2周,大便中持续排毒达3~6周,甚至更久。病毒血症持续数日,到发病时消失,此时特异性抗体开始出现。病毒能引起显著病理改变的唯一部位是脊髓和大脑,主要累及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髓。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小脑和皮质运动区都受到较小程度的侵犯。病变可累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脑干,网状结构、前庭核、小脑和也可受损,大脑皮层运动区病变轻微。交感神经节和周围神经节偶有病变。病毒对神经元的损害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最终引起噬神经细胞作用。瘫痪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于被侵犯神经元的分布。造成严重神经损害的促发因素包括年龄的增加,近期扁桃腺摘除术,接种,其中以接种白百破疫苗最常见,妊娠和正值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期的身体过度虚弱。其他病变可有局灶性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肝及其他脏器充血和混浊肿胀,淋巴结增生肿胀等。
症状/小儿麻痹症
1、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 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如有易感者接触患者后发生多汗、烦躁、感觉过敏、咽痛、颈背肢体疼痛、强直、腱反射消失等现象,应疑及本病。前驱期应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胃肠炎等鉴别。瘫痪前期病人应与各种病毒性脑炎、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2、顿挫型(轻型):约占4~8% 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①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肿大等;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腹部不适等;③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 症状持续1~3日, 自行恢复。3、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4、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检查/小儿麻痹症
1、:大多于瘫痪前出现异常。外观微浊,压力稍增,细胞数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多,后则以单核为主,热退后迅速降至正常,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质稍增加,且持续较久,少数患者脊髓液可始终正常。&2、周围血象:多数正常,在早期及继发感染时可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期血沉增快。3、分离或抗原检测:起病1周内,可从鼻咽部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粪便可持继阳性2~3周,早期从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意义更大,一般用组织培养分离方法,近年采用PCR法,检测肠道病毒RNA&较组织培养快速敏感。4、血清学检查:型特异性免疫抗体效价在第一周末即可达高峰,尤以特异性IgM上升较为快,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酶标等方法进行检测特异抗体,其中以中和试验较常用,因其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补体结合试验转阴较快,如期阴性而中和试验阳性,常提示既往感染;两者均为阳性,则提示近期感染,近来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及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诊断/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诊断儿童是否感染小儿麻痹症,需要抽取粪便作检验,原因是病毒会出现于人体排泄物达二到三星期之久,所以从粪便中抽取样本,较容易分离到病毒。前驱期应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胃肠炎等鉴别。瘫痪前期病人应与各种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弛缓性瘫痪的出现有助于诊断。还需与以下各病鉴别:& (一)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或称格林-贝尔综合(Guillain-Barre's&syndrome)多见于年长儿,散发起病,无热或低热,伴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状,逐渐出现弛缓性瘫痪,呈上行性、对称性,常伴感觉障碍。有蛋白质增高而细胞少为其特点。瘫痪恢复较快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二) 较少见,无热,突发瘫痪,对称性,进行迅速,可遍及全身。发作时血钾低,补钾后迅速恢复,但可复发。常有家族史。&(三) 可由白喉后神经炎、肌肉注射损伤、铅中毒、维生素B1缺乏、带状疱疹感染等引起。病史、体检查可资鉴别,脑脊液无变化。& (四)引起轻瘫的其他病毒感染 如柯萨奇、等,临床不易鉴别,如伴胸痛、皮疹等典型症状者,有助于鉴别。确诊有赖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 (五) 应与本病脑型鉴别。乙脑多发于夏秋季,起病急,常伴神志障碍。周围血和脑脊液中均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六)假性瘫痪 婴幼儿因损伤、骨折、关节炎、维生素C缺乏骨膜下血肿,可出现肢体活动受限,应仔细检查鉴别。
治疗/小儿麻痹症
无瘫痪型1、卧床休息。&2.肌痛和四肢项背强直者局部给予湿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口服镇静剂,必要时服及可待因,减轻疼痛和减少肌痉挛。&3.静脉注射50%液加C1~3克,每日1~2次连续数日,以减轻神经水肿。&4.对发热较高,病情进展迅速者,可采用丙种球蛋白肌注。&5.。&瘫痪型1.患者应躺在有床垫的硬板床上,注意瘫痪肢体的护理,避免外伤受压,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以防产生垂腕垂足现象。有便秘和时,要适当给予灌肠和导尿。&2.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3.中药治疗&可选用。&4.呼吸障碍及吞咽困难的处理。&5.循环衰竭的防治。 处理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前驱期及瘫痪前期1、卧床休息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瘫痪期1、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2、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3、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剂量为1岁1mg,2~3岁2mg,4~7岁3mg,&&脊髓灰质炎8~12岁4mg,12岁以上5mg,每日或隔日一次口服;增进肌肉张力药物,如加兰他敏,每日0.05~0.1mg/kg,肌肉注射,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4、延髓型瘫痪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人,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②每日测血压2次,如有高血压脑病,应及时处理;③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通气受损者,则需机械辅助呼吸。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体温退至正常,肌肉疼痛消失和瘫痪停止发展后应进行积极的功能恢复治疗,如按摩、针灸、主动和被动锻炼及其他理疗措施。&  1、针灸治疗 适用于年龄小病程短肢体萎缩不明显者可根据瘫痪部位取穴上肢常取颈部夹脊穴、肩贞大椎手三里少海内关合谷后溪每次选2~3穴下肢常选腰脊旁开1寸处环跳秩边跳跃玉枢髀关阴廉四强伏兔承扶殷门季中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溪绝骨风市承山落地等根据瘫痪肢体所涉及的主要肌&群选有关穴位3~4个每次可更换轮流进行每天1次10~15次为一疗程二疗程之间相隔3~5天开始治疗时用强刺激取得疗效后改中刺激巩固疗效用弱刺激可用电针或水针每次选1~2穴位注射维生素B1γ氨酪酸或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当归液(当归红花川芎制剂)每穴0.5~1.0ml&  2、推拿疗法 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以擦法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3、功能锻炼 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4、理疗 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5、其他 可用拔火罐(火罐水罐气罐)及中药熏洗外敷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另有报导应用穴位刺激促进瘫痪较久的肢体增强肌力畸形肢体可采用木板或石膏固定以及用手术矫治。
预防措施/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患者必须普遍接种疫苗,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灭活疫苗(IPV)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二)减毒活疫苗(OPV)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中国从1960年开始自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一种是三型单价糖丸;另一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为Ⅰ、Ⅱ、Ⅲ型混合物。目前普遍采用此型疫苗,在-20℃可保存2年,4~8℃保存5个月。一般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连服3次,间隔4~6周,1岁以内服完,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服糖丸后2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给喂奶,以免影响效果。极少数小儿用后可发生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迄今为止,中国儿童服用的都是“糖丸”疫苗,而国际通用剂型是液体疫苗);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并发症/小儿麻痹症
合并症:由于外周型或中枢型呼吸麻痹可继发吸人性肺炎、肺不张、化脓性支气管炎和呼吸衰竭引起严重出血;长期卧床可致褥疮及氮、钙负平衡,表现为骨质疏松、尿路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等。&
预防方法/小儿麻痹症
必须普遍接种疫苗,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一)灭活疫苗(IPV)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二)减毒活疫苗(OPV)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中国从1960年开始自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一种是三型单价糖丸;另一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为Ⅰ、Ⅱ、Ⅲ型混合物。目前普遍采用此型疫苗,在-20℃可保存2年,4~8℃保存5个月。一般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连服3次,间隔4~6周,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服糖丸后2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给喂奶,以免影响效果。极少数小儿用后可发生疫苗相关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全球行动/小儿麻痹症
启动1988年,在166个会员国代表出席的第四十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全世界消灭脊灰决议。它标志着由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国际扶轮社、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率先发起的全球消灭脊灰行动正式启动。这是继1980年消灭天花认证,1980年代期间美洲在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方面取得进展,以及国际扶轮社承诺筹措资金以保护所有儿童免受该疾患之苦之后的又一行动。&进展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域(36个国家)被认证为无脊髓灰质炎,随后,2000年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包括中国在内的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02年6月欧洲区域(51个国家)也获得认证。2010年,欧洲区域在获得认证后发生第一例输入性例。&1999年,中国宣布消除了小儿麻痹症。2009年,在所开展的273次补充免疫活动(SIAs)期间,40个国家中超过3.61亿儿童接受了免疫。就全球而言,从及时发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可以看出,脊灰监测工作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日起,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均未发现新增的脊髓灰质病毒感染病例,这一疾病在中亚地区已被消灭。&2012年伊始,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显示,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全世界有71个国家超过4亿儿童接受了免疫治疗,除非洲以外地区的感染病例急剧下降。但近两年因为诸多政治及国家动荡,导致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儿童达不到较好的医疗条件,整体患病比例在逐步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重视儿童免疫工作,不要伤害儿童成长空间。2013年全球共有372人死于小儿麻痹症,出现183个小儿麻痹症病例,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阿富汗分别有85、51和12例。叙利亚也报告出现了17个小儿麻痹症病例。世卫组织表示,在对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的实验室样本进行最后检验后,该组织将证实东南亚地区为无小儿麻痹症区。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过去三年里没有出现新的小儿麻痹症病例,这是全球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其成功范例可以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尼日利亚消除小儿麻痹症提供借鉴。
爆发记录/小儿麻痹症
1989年夏,在江苏省与山东省交界地区大规模爆发脊髓灰质炎流行,江苏邳州和山东郯城暴发了一次小儿麻痹症疫情,1328名儿童成为肢残患儿,严重者躯干畸形,下肢瘫痪。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医学信息(下旬刊)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现代实用医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微生物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2次
参与编辑人数:3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13:23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麻痹症能治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