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能尽情享受徕卡typ701wifi功能吗

M240精简版 徕卡发布Leica M Typ 262_网易数码
M240精简版 徕卡发布Leica M Typ 26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徕卡正式发布了新一代Leica&M&typ&262这款相机,这款相机可以看作是现在M240的精简版,机身性能基本和现款M240一样,但是取消了视频功能,也取消了Live&View也就是实时取景功能。在外观方面,M262采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顶盖采用了铝合金,而没有采用传统的黄铜,所以机身重量轻了100g,可乐标变小了许多。新相机售价为5195美元,折合33157美元。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款相机的主要参数和真机图片。徕卡M&typ&262相机徕卡M&typ&262相机徕卡M&typ&262相机徕卡M262主要参数:&&&&传感器:2400万像素CMOS传感器像素:最高像素感光度:ISO&200-6400,可扩展到ISO&100屏幕:3英寸92.1万像素不可反转不可触控取景器倍率:0.68X快门速度:60-1/4000s闪光同步:1/180s连拍速度:最高3fps存储:SD卡重量:680g上市时间:11月25日徕卡M&typ&262相机徕卡M&typ&262相机徕卡M&typ&262相机&&&&编辑短评:有一种忧桑叫做它降价了,可是我还是买不起。新M可以说是M240的精简版,价格也更优惠一些,只要3万出头,估计过段时间打打折不到三万就能拿下,去掉了视频和实时取景似乎对于徕卡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如果有兴趣买徕卡手头又不宽裕的可以考虑了,省下来的钱足够买一直挺不错的镜头了。更多消息我们会继续关注,随时为您带来更多相关报道。近期热点文章:&&&&《低价亲民便携机&佳能EOS&M10无反评测》&&&&《一大波器材将到来&展望CES2016相机新品》&&&&《防偷袭神器!理光THETA&S全景相机评测》&&&&《宁静迅速小标头&富士XF&35mm&F2镜头评测》近期热点新闻:
&&&&《入门也无损&索尼发布A7II无损RAW固件》&&&&《冷门品牌的F1.1&SLRMagic推出FE口镜头》&&&&《24-70mm&f/2.0&索尼或推新固定镜头相机》&&&&《1月15发布&富士X-Pro&2更多参数信息泄露》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据说徕卡出了台拍立得?嗯,我们试用一番后得出如下结论……
对于一个器材党来说,今天出门背什么相机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走在灯火辉煌的街头,怎样才能既显得清新脱俗,又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是一个有深度、又有难度的问题。如果你觉得扛着一台巨大无比的重型单反,拍些高对比黑白的光屁股姑娘就以为自己是文艺范儿大师,那你就真的错了。
为什么不尝试换一台另类些的相机,比如:拍立得。
对于“难登大雅之堂”的拍立得,它代表的似乎就是年轻和不羁。无论在任何时代,拍立得都能俘获文青和混混们的心,就像“垮掉的一代”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里描述的一样:
迪安已经走了,卡罗和我去第34街的格里霍德车站为他送行。我们在街上拍了几张照片,卡罗照像时摘下了眼镜,样子看上去十分凶恶。迪安也拍了一张,显得有些害羞。我拍了一张正面照,看上去很象一个30岁的愣头青,似乎谁要冒犯了他母亲,他立刻就会将那人杀死。迪安和卡罗的合影被他们用刀片从中间切开,一人留了一半在钱包皮夹里。
就比如这款:徕卡Sofort拍立得。
这款相机首次亮相于于2016科隆世界影像博览会。今年9月15日,Sofort终于正式登场。
傲娇惯了的徕卡对这台机器可是寄予了厚望,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希望用户可尽情享受即时拍摄中令人欲罢不能的轻快体验(Pure joy of photography)。然而实际这台机器表现如何呢?我们试用了一番。
先po数据。
毫无疑问,Sofort的外观很抓人眼球,橙色、白色和薄荷绿色三款配色都很讨巧,我们拿到的是橙色款。
与其他品牌拍立得很傻很天真的外形不一样,徕卡Sofort的外观很硬朗,中性复古的四四方方的正面有徕卡标志性的可乐标(而且是金属的)。
Sofort支持竖拍与横拍,整体外观风格个人觉得颇有Paul Smith复古风格。
背面有显示屏以及Mode按钮,剩余张数,开机,关机,闪光灯,定时器等一览无余。
Sofort使用的是可充电锂电池,续航良好!
这款机器使用的相纸与市面上大部分拍立得相纸是一样的,不需要担心相纸不兼容问题。成本大概彩色3块5左右一张,黑白7块左右一张。
事实上,徕卡自己已经独立开发了相纸,目前还没收到,价格约为税前100元一盒/10张。
不得不说,这款机器的功能很均衡,无论是聚会时的人物拍摄、运动中的动态拍摄、或是野外微距拍摄,二次曝光和定时曝光等创意拍摄......通通都可以顺利拿下。
此外,徕卡SOFORT还提供了自拍和自动定时两种不同的延时拍摄模式。为了确保每次拍摄都能获得最佳的效果,相机会根据用户选择的模式自动调整出适合的曝光时间和光圈设置。
这款相机带有自动闪光功能,可以自动触发闪光;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拍摄的场景,手动打开或关闭闪光。更重要的是,用户能在不受拍摄模式干扰的情况下调节焦距。标准设置、长焦设置和其它焦段设置将为拍摄带来更多新奇和趣味。
很多人鼓吹数码时代靠后期可以完爆胶片,我是持保留意见的。笔者将最近拍的照片用扫描仪展示给大家。
打个比方,胶片照片是化学显像,可以理解光信号让胶片上化学物质成像,数码是光信号, 通过传感器处理进行模数转换形成数码信息,模拟信号的保真度要高一点,也更加有味道。
这台机器拍出的照片,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锐,比起以往拍立得朦朦胧胧的作品,Sofort出片很扎实,这大概与这枚AUTOMATIK-HEKTOE 1:12.7/60镜头有关。
我一直觉得,拍照是耐心地将一生中难忘的碎片,拼接出一幅静止的画面;而不应当乱拍一气,浪费现在的时间却缅怀那些被浪费的时间。毕竟心浮气躁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这台相机某种程度上说,符合我的上述要求。功能强大,外形讨巧,这是一台可以一边创作一边把玩的机器。美中不足的是,以拍立得的角度来讲,这台机器目前的售价略高(约为人民币2300元)。当然,以徕卡品牌影响力来讲,这台机器绝对“亲民”。
当你玩腻了千篇一律的数码相机,何不拿起这台小尤物,用菲林领悟时光的细腻与蜕变。
最后问一句:作为名副其实的“年轻人的第一台徕卡”,你会为此买单吗?在留言区说说吧!(讲真,无忌编辑部好几位女同事的钱已备好……)
作者 | Yuri小白
编辑| 最近没吃胖
责任编辑 | 晓晴
二〇一六新锐摄影奖
稿件征集进入倒计时
主 办:色影无忌
首席合作伙伴: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官方微信:微信搜索
征稿时间:日-日
关 于:新锐摄影奖(NEW TALENT AWARD)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包容且兼顾深度学术思想为基础,选拔以独立意识为出发点来探索摄影之于当代语境下的更多可能的优秀作品,以呈现当下青年创作的新面貌。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二〇一六新锐摄影奖更多信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同样都是8千 徕卡相机和单反该怎么选择
同样都是8千 徕卡相机和单反该怎么选择
06:13:00 蜂鸟网
&&作者:狸桑
  莱卡8000RMB价位的和RMB8000的单反有啥优劣,还是徕卡没有一条能比上的?
  严谨来说正经的徕卡机仅包括M系旁轴和S系中画幅,R系停产了不表。剩下的varo X, X系列还有lux系列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徕卡机,多是松下等日厂的贴标货。正经的徕卡玩主是不屑于正眼瞧这些货的,买这些东西的也多是图个可乐标,对相机半知不解。
&&& 相关阅读:
  再科普一个基本常识,为什么徕卡那么贵?一是成本在那摆着,徕卡研发的成本和周期明显要长一些,用料舍得,镜筒拆开里面都是黄铜,再加上装配的人工费,这成本刷刷地就上去了。二是产量低,欧洲作坊式的企业和日本生产线企业的根本分歧在于,欧洲佬认为与其扩大产能,降低每台的成本薄利多销去占领市场,到头来还是获得等额利润,不如专注做好产品的品质落个好口碑,但如此一来,单台机器的成本高居不下又要保持足够的利润率,这就导致了徕卡等一些列欧洲货单价超过日系机器好几倍。
  话说回来,如果用惯了日系自动相机再看徕卡,这就有些奇怪。没有自动对焦,测光模式单一,屏幕渣,连拍弱,慢的要死的储存,对于那些要靠商拍养家的人来说,方便不如数码单反,画质画幅不如的徕卡多数情况下是不适合干活的。
  但是用惯了徕卡的人再回过头去看数码单反,又会有一种特别不舒服的感觉,这么机枪一样的自动扫射有什么乐趣?就好比说,你见过拎着机枪去打猎的吗?
  所以,要理解为什么数码单反把大量功能自动化了,你要首先了解干活的影棚需要有什么样功能的机器。就平时那种上点档次、让无数姑娘倾倒的婚纱照,新郎新娘海边跑的一张大片,往往是坐在导轨上退,新人跟后面跑,自动机开着每秒十张的连拍扫射成百上千张,回来千里万里挑一张精修才行。还有体育比赛,很多画面都是不可能再来第二次的,这就要求干活的相机要足够智能化,把一切能代为摄影师解决的问题都预先消化掉,并做到指哪打哪,把摄影师解放出来专注于构思和执行。所以,自动对焦追焦,靠谱的曝光,过硬的联拍和储存成为数码单反需要具备的硬性要求。从这些标准来说,现在的佳能和尼康各自的旗舰机是可以胜任这些苛刻的拍摄要求的,是功能强大的完美半傻瓜相机。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本文版权归蜂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狸桑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24小时热文12345678910
24小时热帖12967次22339次31855次41588次51436次61154次71072次8995次9948次10870次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徕卡范首发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徕卡范首发
DavidFarkas承认自己是个徕卡迷,从他七岁开始就是一个狂热的摄影师。他甚至与他的妻子朱莉安娜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美丽的科勒尔盖布尔斯还拥有并经营一家徕卡店。戴维有多年的经验拍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几乎尝试每一款徕卡相机和镜头。徕卡M10可能是最“模拟”数字的M型相机。也许是最忠实的M血统。在过去十年左右,作为跟随徕卡进入数码摄影的人,这应该不会让人感到意外。每一次进步,古老的德国相机公司力图接近M化的圣杯。每一代人,每一次迭代,他们都取得了小小的胜利,慢慢接近目标。用M10,他们终于实现了这个崇高的目标,创造一个真正配得上M型名字的数码相机了吗?当我把M10出去几天在新奥尔良的密集测试拍摄,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彼此了解,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意见。M10我们能得到什么?但首先,我认为这是值得回顾一下,近年来的进步和失误,正如徕卡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去制造数码相机。让我们面对现实。对于这场数码派对,徕卡是迟到的。他们表现出来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处于显著劣势。现在,在某些方面,第一名进入这个领域的并不总是最好的。柯达实际上是第一个上市的数码相机,我们知道这个故事是如何结束的。最早的媒体格式的数字后台制造商要么破产,要么默默无闻,要么被其他公司收购。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有第二只老鼠得到奶酪。”在这种情况下,徕卡的进入这个市场时,让他们开始了一种不同的心态,那时他们已经拥有稍微成熟的技术。M3–1954OK.M3不是数字的,但它是第一个M相机,并给出了一些历史的角度。每一台M型相机,除了M5,看起来像一个M型相机,感觉就像一个M型相机,只是…一台M型相机。一些爱好者可能都有一定的偏好,是他们为M4,M6ttl,M7,等等,但这些相机都有一个共同的M型相机的固有特征。一代又一代的摄影师已经感受到这种特征并被它吸引。最终,当摄影世界的潮流开始朝那个方向发展时,他们想要一个数字版本的M型相机来唤起了M型摄影所特有的同样的精髓。LeicaM3M8–2006M8是徕卡最早的数码测距仪式相机。这是一次有缺陷的,但美妙的首次涉足数字世界,一个公司如此深深地将胶片的历史和摄影本身交织在一起。在那个时候只有有限的技术可供使用,它提供了一个等效焦距1.3倍的1000万像素级CCD传感器,当搭配徕卡M型镜头时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如果你使用一个红外截止滤光片。可悲的是,徕卡的传感器合作伙伴柯达TRUESENSE误判而使用更薄的0.5mm红外截止玻璃。红外线容易污染毁了画面中的黑色部分更多的早期用户造成了不便。它玷污了相机的名声。(编者注:M8采用的是一块柯达的CCD传感器,尺寸是APS-C,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半画幅。除了画幅相对小一点外,当时M8还面临一个红外线感光的问题,因为感光元件上的红外线滤镜太薄,当拍摄深黑色时会出现红色的偏色,徕卡解决的方法是在镜头前加上特殊的UV/IR红外镜。)为此,徕卡为每一个M8购买者分配免费的UV/IR过滤器,尽最大努力弥补这一基本的过错。而且,用红色和绿色的光滤波器装饰他们的镜头,M8用户回到游戏,从他们曾经被承诺的梦幻般的图像中赶了出来。除此之外仍有不足之处。可用ISO上限仅为为640。有些硬件部分经常出现BUG,来自硬件合作伙伴Jenoptik的硬件,随机会经常引起的暂时性的冻结和宕机。电池寿命也是如此,液晶是低分辨率的,相机的反应速度总是有点慢。当时与我分享信息的的管理层认为,在那时候,M8是必要的、对公司未来至关重要。无论有无缺陷,M8都需要被发布出来,否则就没有未来的M型相机。从这点上说,M8几乎是成功的作品。约在2008年M8.2作为M8的更新版本推出。有些问题得到了修复,例如构图框线可以覆盖0.7m的最近对焦距离,比较安静的快门和整体稳定性。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很多的图片来自于我的M8和M8.2相机所拍摄。即使只有1000万像素,打印出20×30寸照片还挂在墙上看起来不错。同时,M8,随着R9/DMR的发布,说服我完全致力于从模拟到数字的过渡。这是一个胶片死硬派的壮举。M9–2009M9是徕卡的一个巨大的成功,一个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成功的公式很简单:倾听你的客户。徕卡进行了一系列在线需求调查并最终造就了M9。全帧幅面传感器。没有IR问题?是的。改善低光的能力?是的。增加动态范围和更好的颜色?是的。直接ISO控制?是的。你得到的这些主意。M9烟灰色机身以及带银色涂装的50mmSummiluxASPH甚至带着包装封条就被出售了,M9畅销得就像刚出炉的热蛋糕。M9是如此成功,以至于厂家对市场的热捧程度估计不足。有时候订单需要等待长达一年才能交货。惊奇的是:购买M9的买家,并非来自M8的老用户出于置换目的,有至少一半冲进店里购买M9的买家甚至是第一次购买徕卡的新人。这导致了一个结果,市场上的M型镜头,不论是新的还是二手货,一时间供不应求。由于根据预测排定的生产计划,加上产品的质量必须首先得到保证,再加上稀有玻璃原料的供货限制,订单往往要等上数月。当然最终这一切都慢慢平息了下来。时至今日,M9仍然有一群非常忠诚的跟随者。许多人声称M9具有最好的颜色,通常被称为“数字的KODAKCHROME,“超越任何数码相机。我很爱我的M9,很幸运地成为了最早的一个测试相机。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我的评论。但可惜的是,M9也不是那么完美。从M8和M8.2到M9是很大的一步跨越,这点可以肯定。但M用户想要一个更现代的数字平台。所以,在2012Photokina展览会上,徕卡又再度向前跨越并介绍了M(240型)。M(Typ240)–2012M240迎来了真正的现代化,其CMOS传感器和专门定制的Maestro处理器。随着新的传感器和处理器架构,相机具有了高清视频和外接电子取景器EVF的能力,更快的帧速率,以及更高的ISO范围,甚至使用非M型镜头的能力(通过转接适配接环),和更多功能。更重要的是,M240是M系列数码相机中第一个独立完成的设计。在M8和M9开发中,都是与来自德国耶拿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主要使用现成的组件,所以导致它们的性能限制。徕卡知道,他们需要投资自己的数字专业知识,并减少对外部援助的依赖,正如他们意识到需要定制成像解决方案,以解决M镜头的具体要求。这导致了一个结果,来自比利时的芯片制造商cmosi专门为徕卡定制了经过优化的CMOS结构,与徕卡光学团队创造了一个独特的锥形微透镜结构,解决来自超广角镜头(正如徕卡M型超广角镜头的独特结构,导致光线需要大角度折射)的光线收集问题。快速的Maestro处理器,专门由富士通为徕卡的S2中画幅数码相机而开发,被改良成为适合装进M型相机的机身。LeicaMblack_top真的,M240是一个伟大的相机。但是…似乎总是有一个'但是,'不是吗?对于某些用户来说,相机太厚了。同时,他们希望更好的弱光环境拍摄性能,以及更加实用的视频拍摄性能,并要求一个更高的分辨率的EVF(外接电子取景器)。M(Edition60),M(Typ262),M-D(Typ262),MMonochrom–一路上,一些颇具商机的数字化M型相机被推向市场。这些相机的迷人之处,并不是它们比标准的M240更先进。相反,它们是M240简化的变体。这正是徕卡圈子里想要的。视频?没有!EVF呢?没有!见鬼,甚至简化掉了相机背后的LCD显示屏。先是M(60周年)的特别版。当人们发疯般地去商店抢购一台没有LCD屏幕的数码相机的时候,徕卡再次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量生产型MD262。SpecialEditionM60–DigitalcamerawithnoLCDscreen当60周年纪念机发布的时候,我也在Photokina2014展览会上。反应令人惊讶。没有人笑或挠他们的头。对社交媒体没有严厉的评论。不!每个人都在欢呼,并想知道何时徕卡将推出一台没有LCD显示器的量产型相机。徕卡可以被称赞为是收集市场讯息的天才。之前,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想到删除数码相机的一些功能?对吗?M-D(Typ262)被一堆传统的胶片M型相机包围唯恐我们忘记两代MONOCHROM相机。再次,让我们站在2012五月在柏林召开的名为“DASwesentliche(本质)”发布会上,我几乎不能相信徕卡会强势宣布推出一台只能拍摄黑白数字图像的相机。然而,无论是基于M9的第一个版本,还是第二版本(当前版本,基于M240),均受到来自摄影师如此热烈的欢迎和喜爱。即使作为一个彩色图像的拍摄者,我为mm246的拍摄结果感到惊讶。但谁会想到一家相机公司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呢?在数字领域把颜色捕捉变成黑白图像就像单次点击一样简单。但是,正如徕卡所证明的,这些通过彩色转黑白而产生的图像是无法和没有拜耳滤色片的黑白专用传感器所获得的黑白图像所抗衡的。MMonochrom(Typ246)我的观点是双重的。首先,比我处理过的任何其他公司,徕卡更乐于倾听客户的需求。然后,他们使用这些数据来创建下一代产品。我真的相信,徕卡的成功可以很容易地追溯是来自于到他们了解他们用户愿望的能力。第二,徕卡似乎知道一些关于设计相机的诀窍。在每一个新产品推出时,我忍不住笑和点点我的头,就像熟悉的场景再次击中我。徕卡有一定的技巧,提升和简化的概念,这是很难想象,直到你看到它。然后,一旦有了经验,它似乎真的没有其他路可以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特殊的相机的循环周期,以及在主要发行日期。常见的线索是,是的,徕卡正在倾听,是的,他们正在深入了解他们的客户。我们,作为用户,希望拥有一台M。它们有一个完美的履历?不,但必须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正如发展历程中遇到磕磕绊绊是许多技术限制带来的结果。正是这些给我们带来了M10。TheM10–2017M10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技术进步,同时能够被优雅地、轻松地使用。正如许多新的产品,新的M体现了徕卡在过去5年里一直维护的宣传口号:“本质”,德国制造的精髓。他们着眼于如何将功能浓缩,消除不必要的项目,并简化操作的核心概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努力的成果。比任何其他的设计目标,徕卡一直努力减少机身厚度4mm,使它如同一台胶片时代的M,这项任务的艰巨程度远比它看起来的要复杂,还要保证毫不妥协的质量和功能。同时,他们还成功地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相机的整体性能。正如M9和M240的发布,徕卡精准地提供了是客户所希望的相机。如果历史是一个向导,M10将和它的前辈产品一样成功。让我们做一个快跑来看看全新M10的一些重要改进,一些需求,甚至一些额外的内幕消息。更薄的身体来自徕卡M粉丝群体的一个很大需求这次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自从M9、M的粉丝们已经向徕卡提出希望能够将相机缩小到和传统的M型胶片相机一样的大小,直到现在,一个象徕卡胶片机皇M6大小的数码相机曾经似乎永远不会到来。拿在手上,这种变化是显而易见的。M10的感觉不同于M240。闭上你的眼睛,你会误以为相机M7或MP。更紧凑的机身和更好的平衡,与近乎完美的重量分布,可以感觉到相机内部几乎没有空气间隔以及一个近乎全金属的结构。与产品经理JeskovonOeynhausen和影像业务部全球总监StefanDaniel说话的时候,他们强调“减肥”,让M10拥有M7的尺寸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工程师们必须克服电源发热,以及如何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实际安装所有必要的部件等一系列问题。而不是典型的数码相机所采用的简单堆叠模式的设计,他们需要更多维度地思考。通过将传感器板和主控板在同一平面,以及使电池更紧凑,团队能够维持必要的毫米数。Stefan指出发热问题和较小的电池通过智能的电源管理加以解决,比如M10会自动关闭传感器,当拍摄者暂时相机不操作相机时。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完整的讨论。结果是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发现新机器的与M7的相似度何其惊人,只是省略了过片拨杆和胶片计数器窗口,当然这些对于数码摄影来说都是不需要的。全新的取景器和测距仪如果说相机的尺寸已经回到了胶片时代,那么对于光学取景器来说也是!我们差不多已经习惯了数码化后的M型相机的0.68倍放大率光学取景器。现在!徕卡已经将我们带回了胶片时代才具有的0.73倍的光学取景器,来替代经典的0.72倍光学取景器。结果是棒棒哒!事实上,Jesko甚至分享给我说这是徕卡曾经制作过的最赞的光学取景器。提升了30%的放大倍率,让人更容易对焦。增加了50%舒适度,让戴眼镜的人在拍摄的时候更加舒服。作为一个眼镜男,我发誓确实有更愉悦的观看效果。透过这个取景器看出去,非常明亮,景物够大,没有那种“隧道”感。新型的取景器部件你能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全新的取景器在黄铜顶部平台的保护下完成组装。棱镜、镜片镀膜、以及为距离补偿而进行的亮框偏移的光学计算再次呈现了。这个部件在机械结构是重新进行设计的,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无论是出瞳部位的眼罩,还是入瞳部分的窗口都被放大了,以提供更好的视野。对于用户来说,这样的效果意味着更精确的对焦,更少错失拍摄机会,以及在暗光环境下更少的不确定性。取景亮框取景亮框,从M240开始就是由LED照明的,大概被投射到2米左右的距离上,提供经典的28mm/90mm,35mm/135mm和50mm/75mm三组取景框线。在过去的几年里,徕卡一直坚持调整取景亮框线的对应的投射距离,从0.7米到2米。去多徕卡胶片机的用家和M9的用家习惯了对应1米这个距离。但是M10坚持了流行的2米作为对应的投射距离,这是曾经在M8.2和M240上采用过的。M10的取景亮框那么这对于0.7m-2m之间的被摄体意味着什么?你会拍到的范围比你在取景亮框线里看的范围稍微小一点。反过来,在无穷远,你会拍到的范围比你在你在取景亮框线里看的范围稍微大一点,大约7-18%,取决于镜头焦距。使用更长焦距的镜头会更加不精确。这就是这个取景器的一个自然现象。这些取景框线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下工作的很好,对焦距离1米拍人像,对焦距离3米做街拍。如果你需要精确构图,建议采用相机背后的LCD做实时取景(开启LIVEVIEW功能),此时能做到100%的精确构图。译者注:在我们的历史文章里有深入谈论徕卡旁轴取景测距系统的,关于测距系统,我们讨论得很深入,但是关于与测距系统合一的取景部分,我们讨论的并不多,请初入门的朋友稍加等待,我们会尽快更新关于旁轴取景系统的介绍,诸如对焦补偿问题等。关于徕卡M型相机的取景测距系统,水很深。译者推荐您阅读参考文章《91拍照文青必读手册06---一次模型展偶然牵出的相机故事测距机的那点事》《APO-TELYT135mm为啥有个奇怪的光圈F3.4?再度出击相机测距系统解析第三弹徕卡范原创》《再度重磅穿越,并且深挖徕卡M型的测距系统第二弹徕卡范原创》《重磅穿越,并且深挖徕卡M型的测距系统》取景亮框拨杆在M240中缺席的三位置取景亮框线预览拨杆再次出现在相机的前面,还是在取景窗口下。徕卡方面已经了解到徕卡的粉丝们如此怀念在M240上消失的这个功能。所以他们设法把它带回来。这是一个多么经典的“新”功能,你可以通过拨动这个拨杆来事先预览不同镜头的覆盖区域,在您决定动手换镜头之前。LeicaM10_black_APO-Summicron50_front复合取景器我知道很多人希望徕卡M10能够带来象富士X-Pro2这样的复合取景器(译者注:富士的复合取景器仅仅用于顶级的XPro系列,能够在光学取景器内切换显示电子取景器的图像)。他们没有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很简单的。徕卡事实上尝试过一个预研项目来测试复合取景系统在M系列相机上使用的可行性。正如Stefan所解释的,结果是一条死胡同。他进一步地解释说最终的结果是智能制作出一个“so-so”的取景器,即一个很一般的光学取景和一个中等质量的电子取景面板的组合。这是不能接受的。徕卡的目标是制造一个出色的取景器以及出色的测距仪的组合。它必须小到足以装进33.7mm宽的顶部平台。富士如何做到的呢?很简单。他们不需要组合进一个光学测距仪,而这个测距仪占据了M10顶部平台大部分的空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最受关注的数码消息第一时间发布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徕卡q能换镜头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