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直接可以看到视频是看到笔吧一个帖子评测了华为还是华硕

【图片】【笔吧评测室】轻薄&游戏兼得?华硕UX501评测【笔记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77,028贴子:
【笔吧评测室】轻薄&游戏兼得?华硕UX501评测收藏
华硕Zenbook UX501是ASUS准备打造的一款全新轻薄系列产品。全金属机身,20mm厚度,配备I7四核+GTX960M显卡,从这些特点中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有些独特——轻薄&游戏共存。不过这个概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微星有GS60/70,技嘉有aurosX3/X5/X7,连蓝天也有P650SE(虽然已经厚到了25mm)。由此可见,当下游戏本确实打算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做出轻薄和游戏性能兼得的产品。这款UX501是否能真的做到轻薄的同时满足玩家的游戏需求,接下来的评测会给出答案。
华强北笔记本网是笔记本的价格发布和销售平台,主营笔记本,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官方正品保证,货真价实,价格实惠!欢迎咨询服务.
目录【0】机器参数一览【1】机器简单评价【2】机器外观介绍【3】外设体验介绍【4】硬件参数概览【5】性能测试【6】游戏性能测试1.求生之路22.OSU!3.战地44.看门狗5.Grand Theft Auto V6.其它7.小结【7】散热能力测试【8】整机拆解【9】散热模块评价【10】整机功耗测试【11】总结
【0】机器参数一览Zenbook UX501原定名称为N501JW,BIOS显示即为此名称,或许是后期营销策略原因,改名为UX501。从外包装标识来看,UX501是广达的私模,一提到广达,笔者不由的为这款笔记本的散热感到担忧。此次评测的机器具体型号为UX501JWAXC52X21,量产机,顶配版。机器已无升级空间,内存和固态达到了最大容量。主要机器参数:接口方面,UX501的外部接口包含3个USB3.0接口,1个读卡器接口,1个二合一音频接口,1个HDMI接口和1个雷电/mini DP接口(顶配是雷电口,低配为miniDP)。机器无内置光驱。内部接口包含1个内存插槽,1个M.2 2280插槽(SATA 6Gbps/PCIe2.0*4接口),1个mini PCIe插槽(无线网卡,PCIe1x或USB接口)。CPU和显卡均直接整合在主板上,不可更换。此外,低配版有一个2.5寸 7mm的SATA3硬盘位,高配取消了接口,将电池扩大了。受限于机器的厚度,没能配备RJ45网线接口是个遗憾。机器接口数量不算很宽裕,不过对于玩家来说还算够用(USB3.0接口一般为蓝色,但UX501的U口还是黑色的,容易被误认为是2.0)。SM951虽然支持PCIe 3.0*4规格,但由于笔记本芯片组HM87不支持,实际运行在PCIe 2.0*4下。接下来进行简单评价。
【1】机器简单评价本章是为初学者以及某些不愿意详细了解评测的人士准备的。不过,这类简短的总结或多或少会夹杂笔者的主观看法在其中,并非十分客观的描述机器的特点,建议有能力者将整体评测浏览完毕,以消除部分主观的因素。UX501看起来略显“高贵”,全金属机身,4K显示屏+512G PCIe固态高配,还配上了一个性能不俗的GTX960M。UX501看似已经完美融合了便携和性能。机器外观上,UX501毫无疑问是不错的,全金属的外壳加上20mm的厚度,让人感觉它像是一款超级本。配置性能上,I7+960M是品牌游戏本的典型组合,显卡性能可以保证绝大部分单机的中高特效流畅。标压四核CPU性能比低压双核好了很多,网游团战中有较大优势。固态的优势不多说,高端游戏本的标配。外设上,UX501继承了华硕的传统,键盘和屏幕都不错,音响还算差不多,一体式触摸板使用感觉一般。散热方面,笔者认为UX501做的不合格。虽然配备了I7+960M,但由于散热不过关加上保守的降频线,实际游戏中可能也只是个I5+950M甚至不如的水平,令人失望。UX501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华硕没有将这个愿望完美的实现。它只给了我们一个漂亮的外观和不错的表观配置,但没能让表观配置成为它真正的内在表现。权衡利弊,看看自己在意的方面是它的优点还是缺点,从而就可以判断这个机器是否能成为你的选择。下面进行开箱。
插插插,插火鸡有快感的
【2】机器外观介绍UX501的包装不算很华丽,让人感觉到比较稳重的气息。包装一侧标有机器的配置参数和型号等信息。达功(上海)电脑就是上海广达(对应的是重庆广达,之前的HP小苍本便是重庆广达生产的)。打开包装后,在白色的底衬下UX501静静地放在那里。拿下机器后,箱内还有其它部件。机器A面,UX501很整洁,金属拉丝在阳光直射下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机身左侧,从左到右依次电源接口、雷电接口、HDMI接口和USB3.0口。接口都比较靠后。机身右侧,从左至右依次是二合一音频接口、读卡器接口和USB3.0 x2口。接口靠后可以使鼠标有更多的活动区域。机身前侧,中间位置处有3个指示灯。ACD面金属本为一个颜色,但这个角度下A面看起来颜色偏暗。机身背面没有设计接口,散热出风口设计在转轴里。打开屏幕,UX501的效果和华硕N551基本一致,但转轴形式不同。
这个本的评测终于出来了。。。
C面布局正常,键盘与N551相比靠上。电源键在右上角,可能会容易误触。UX501将散热口隐藏在转轴处,对于超级本来说可以接受,但对于这种配置的笔记本来说显然是有些设计不合理了。左手掌托处有贴纸,能源之星、GTX显卡和酷睿I7。C面边缘使用了45度切削的工艺,使金属露出原本的光泽,看起来比较美观。UX501最大开合角度约为135度。机器D面,UX501完全没有设计进风口,这个想法十分独特,再结合散热出风位置,感觉是在向苹果的某本看齐。中上方有产品型号标识和win8正版标识。华硕OEM定制电源,LITEON光宝制造,额定功率120W。I7+960M显卡,120W勉强够用,在CPU和GPU都满负载时会超过电源额定功耗。下面看一下机器的尺寸信息。整机厚度与1元硬币相比较,两者差不多。整机长约381.5mm。整机宽约255mm,和官方数据基本一致。
机器前后厚度一致,为20.09mm。算上脚垫高度,机器前端高度为23mm左右。机器后端厚度最大处为25mm左右。前后脚垫高度不一致,但D面并没有进风口,也就是并没有什么卵用。算上内置电池,整机的重量为2.025kg左右。再算上电源的话,整机重量为2.578kg,重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开箱外观部分结束,下面介绍外设体验部分。
苏宁企业购,笔记本,优惠购,正品低价,品质保障,优质服务!大单采购更优惠!苏宁企业采购 一站式本地化采购服务平台!采购专线:
【3】外设体验介绍外设体验也是笔记本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有些笔记本在配置上大显身手,然而在实际的外设体验上却不尽如人意,导致玩家无法感受到最佳的体验。本章主要包括键盘、触摸板、内置音响和屏幕四方面的实际体验简单介绍。键盘方面,UX501采用了银白色的键帽,和C面壳颜色一致。键程和力度适中,适合办公打字,对于游戏来说可能偏软,白色背光也显得比较普通。触摸板方面,一体式触摸板不能同时按下左右键,使用体验不如G751的触摸板效果。音响方面,UX501没有设计低音单元,扬声器的体积也一般,效果还行。值得一提的是,扬声器固定方式竟然是胶接,如果强行拿下可能会无法复原。 屏幕方面,这款UX501采用了4K分辨率的PLS屏,色彩表现很不错,在原始分辨率下看4K图片很细腻。但是,由于windows缩放兼容问题,实际上4K屏的体验效果很差,很多软件会出现窗口和文字不匹配或者没有进行字体放大的现象。此外4K分辨率对显卡的要求极高,想要在4K下玩游戏基本上960M都不能满足,4K视频软甲很卡,换硬解也有一些兼容问题。综合来看,4K对于玩家来说就是个噱头,缺点远大于其优势。外设体验部分到此结束,下面介绍硬件参数概览部分。
火鸡又出视频了
【4】硬件参数概览鲁大师硬件参数截图电脑型号识别为N501JW,其实就是BIOS中主板的名称。CPU信息CPU-Z终于能够识别I7-4720HQ的参数信息了。四代haswell架构,BGA封装不可更换。四核八线程,支持Intel睿频加速技术,主频2.6GHz最大睿频3.4-3.6GHz,L3缓存6MB。22nm制程,热设计功耗47W。HWINFO截图,CPU是正式版产品,封装为BGA1364,S-SPEC为SR1Q8,步进C0,最低倍频8x。AIDA64里的CPUID截图,可以看到睿频为36x/35x/34x/34x,比4710HQ高了100MHz。短时睿频功耗限制58.8W,持续时间64秒,长时睿频功耗限制47W,和TDP一致,软件显示这些数值是Locked,说明UX501无法用XTU更改相关参数大小的。CPU电流限制为85A。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虽然显示PL1和PL2是正常4720HQ水平,但根据笔者的实际测试结果来看,PL1只有47W,PL2为40W,短时睿频时间也只有仅仅5秒而已,严重缩水。XTU信息,这是intel的官方调节工具,可调节很多CPU参数,甚至内存参数。电压相关可以进行更改,降低电压可以有效降低功耗,但过低会导致CPU不稳定。接下来看显卡信息。UX501的独显型号为GTX960M,2GB显存(海力士颗粒)。厂商标识为ASUS(1043),说明机器为华硕的私模。默认频率1097mhz,标称Boost频率为1176mhz,显存频率等效5012mhz。显卡核心采用GM107核心,无阉割,有5组流处理器共640SP;显存控制器也保持完整规格,为128BIT。规格上与之匹配的桌面型号为GTX750TI,但750TI显存频率要高100MHz。GTX960M的电压频率截图,满载核心电压为1.175V,ASIC数值为79.1%。一般情况下,移动显卡的ASIC和显卡的最高Boost频率无关,有些显卡是与满载核心电压高低有关,ASIC越高的核心电压越低。这款测试机的显卡体质较好,都没有触发Vrel/Vop状态,频率保持在最大1202MHz上。I7-4720HQ自带的核显为HD4600,流处理器为20EU,默认频率400MHz最高睿频为1200MHz,比4710MQ的核显频率高了50MHz。采用小渲染的方式,可以看到HD4600的最大睿频为1200mhz,此时的功耗为14.6w。核显在满载时的功耗与同性能的独显相比,优势并不是很大,但核显在待机或者办公时的功耗却能做到很低。CUDA-Z截图,这里显示了GPU有关CUDA的详细参数。
前排!!!
nvidiaInspector截图,这里可以看到独显(N卡)的某些其他信息,比如可超频范围,电压调节范围,高温降频线和TDP控制阀等。GTX960M不可解锁TDP控制阀,一般台式机显卡可以拉到120%TDP,即TDP可以加大。降频线为78℃,这个设定过低,一般的960M都是92℃,这样的设定无疑会严重限制性能。开普勒和麦克斯韦架构的显卡都只能调节135mhz范围,如果想要超频更多,只能通过修改VBIOS硬超。根据不同机器不同驱动对960M软超的限制来看,新的驱动并不能解锁所有机器的超频,例如蓝天的960M在任意新版本驱动中都是锁定核心频率。主板信息,制造商显示为ASUSTeK,模型为N501JW。芯片组为Haswell,PCH是HM87,BIOS日期为,版本N501JW.204。AIDA64中的北桥信息,Intel早在二代酷睿i系列就将北桥整合进CPU中,主板上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北桥了。北桥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和内存的通讯和PCI-E中显卡的通讯,核显的通讯也在北桥中。从显示信息上看,机器最大支持32G内存即有四个内存插槽(识别错误,实际仅有两个),支持VT-d,核显已启用并分配了64MB显存,独显GTX960M占用x8带宽(软件识别为PCI-E 2.0,实际上是PCI-E 3.0控制器)。南桥信息,实际上haswell架构也将部分南桥的功能整合到CPU中,现在主板只有PCH,只是一般玩家还在称呼其为南桥。PCH集成SATA控制器,此外还有USB控制器等,PCI-E中占用几条来实现新功能,比如无线/有线网卡等。PCH的制程落后一代,是32nm,TDP有4.1W,可以看到这个功耗也不低,如果没有较好的节能策略和散热措施,可能会造成PCH的高温。这里还可以看到UX501的音频芯片是ALC668,无线网卡采用的是AR5BWB222。内存信息机器自带的内存为双通道DDR3 1600MHZ,时序为11-11-11-28@1T,是普通低压条标准配置。内存品牌为三星,工作电压1.35V说明是低压DDR3出厂日期15年11周。SPD只能读取到一条内存的信息,说明另外8G是板载内存颗粒。硬盘信息固态硬盘是三星SM951 512G,OEM版。M.2 2280规格,PCIe 3.0*4接口。AIDA64中SSD的物理信息,SM951的主控是三星自家的S4LN058A01,颗粒也是自家的19nmMLC。
电池信息,型号为N501-86,设计容量96.01Wh,实际充满容量为99.818Wh,高于标称值。显示屏信息,屏幕品牌为三星,型号为LTN156FL02-101,鲁大师等一般检测软件会显示SDC434B。屏库中包含该型号的参数,官方数据如下:分辨率,色域72%NTSC,可视角度85/85/85/85,材质为PLS硬屏。显示色彩16.7M(8bit),对比度700:1,亮度270cd/m²,接口为40pins eDP。响应时间16ms,比一般的IPS延迟小但高于TN屏。标称参数是显示器厂商制造时的标准,但实际每一个屏幕的参数并不是完全符合标准。A规屏幕参数基本达标,并且在出厂时会有校色,使得屏幕表现较好,而B规屏参数可能不达标,色域覆盖有偏差,不会出厂校色,屏幕表现较差,经过手动校色后有一定改观。A规B规还与坏点数量区域有关,因此每个笔记本使用的屏幕,并非会像上图标注的那样美好。硬件参数概览部分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性能测试部分。
第一次赶上笔吧评测直播!!
【5】性能测试PS:测试时显卡驱动版本为353.30,使用双通道内存,电源模式为高性能,默认无其他调节(如绕过降频,解锁功耗等)。CPU部分国际象棋跑分,由于上一章提到的PL1和PL2缩水问题,UX501仅有11803分,远低于正常4720HQ水平。国际象棋单线程跑分,由于单线程负载不涉及TDP的限制以及不会温度过高的问题,这个分数恢复了正常4720HQ的水平。CPU Queen成绩,UX501的成绩正常,与一般的4720HQ一致。CINEBENCH R11.5测试,GTX960M分数为59.82fps,CPU多线程6.26 pts,单线程1.59 pts。测试结果中,CPU多线程成绩依旧是偏低,单线程正常。这里的分数偏低,不仅仅是由于TDP缩水,还有CPU温度过高触发降频的原因。CINEBENCH R15测试,GTX960M分数为94.55fps,CPU多线程549cb,单线程136cb。成绩和R11.5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多线程分数偏低。缓存测试,高时序内存对性能影响不大,但造成延迟较高。UX501的内存延迟稍低一些。上图为独显GTX960M和CPU的GPGPGU性能测试。出去内存测试项目,CPU和GPU的分数都比正常的I7-4720HQ+960M低一些,不同项目幅度稍有不同。
理论游戏性能测试3Dmark 11测试,Performance模式下总分有P5351,其中图形分为5141,物理分数6930。图形分数和物理分数都比正常M低,物理分数降低的幅度更大。X模式下的跑分,总分数X1780,其中图形分数为1601。分数情况和P模式一致,还是偏低。3Dmark Vantage在P模式下的跑分,图形分数18245,比正常960M低。新3Dmark测试,UX501的表现同样是低于正常水平,在真·4K屏幕下运行最后一个测试场景,表现已经是完全的幻灯片。
Heaven Benchmark4.0和Valley Benchmark 1.0测试,UX501的成绩比正常的低了约9%。硬盘测试AS SSD跑分,SM951的得分表现很惊人,这得益于PCIe 2.0*4的带宽。顺序读取远超SATA3的上限,4K多线程也很高。不过实际上这不是SM951的最高性能,如果在PCIe 3.0*4下速度还会更快。PCmark7测试,得分6314,SM951的性能太好了,所以总分数也比其他机器高一些。鲁大师跑分,每个版本的鲁大师跑分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很难直接通过分数来对比准确的高低。跑分仅供娱乐,直接对比高低所得到的结论并没有可靠性。性能测试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游戏测试部分。
【6】游戏性能测试基准测试软件可以衡量显卡性能的高低,但有时会存在分数虚高的可能,实际游戏中的帧数表现往往才能更真实的反应显卡的性能。从每个游戏中的帧数变化,也能看出显卡在哪个方面存在短板,哪些游戏会遇到这类短板等,根据短板判断游戏的流畅性,使得评测的意义更为广泛。PS:笔者尽可能的排除每次游戏的差异性,以使得横向对比评测时有较高的合理性。但是部分游戏有偶然性,因而帧数的波动会有不同,此时观察总体趋势来得出结论。笔者已经测过多款配备960M显卡的机器,本章评测简化,想查看更多信息可以查看以下几个评测链接:1.求生之路2分辨率选择P,抗锯齿选择8x MSAA,其他特效最高,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1080P下帧数最低为63,最高为147,平均106.5222160P下帧数最低为16,最高为45,平均31.972求生之路2是一款适合局域网联机多人协作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1080P下,虽然性能较其他960M有一些缩水,但也还是能足够流畅运行的。但是2160P下就不行了,最高帧数还不到60,游戏中感觉到明显的不流畅。显然4K下960M是不可能搞定像L4D2这类单机游戏的。2.OSU!全屏模式下分辨率选择P,开启全部特效,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1080P下帧数最低为60,最高为529,平均414.3082160P下帧数最低为20,最高为121,平均108.292OSU是笔者比较喜欢玩的一个音乐节拍游戏。它对显卡的要求其实不算很高,满特效下独显一般都能跑出几百帧的情况,就算是核显,关闭一些特效后也有几百帧的水平。然而,此游戏并非看平均帧数,而是最低帧数和帧延迟。由于游戏性侧重不同,这款游戏需要实时跟进屏幕上的细节变化,然后控制鼠标和键盘的活动,一旦有较大的卡顿(最低帧数较低),则会直接地影响当时的操控精确性,从而干扰了游戏过程。1080P下,UX501的帧数表现还是不如正常的960M,但并不会影响正常游戏体验;然而2160P下就不行了,帧数仅有100+。对于一般单机游戏来说或许这还算够用,但对于OSU来说就不行了,帧延迟很高,游戏中会有明显的卡顿感,影响成绩(OD8的判定区间是32ms,OD10是20ms,帧延迟相对于这个已经很大了)。4K连OSU都玩不转,显然单机都不要想了。
3.战地4分辨率选择P,画质选择最高特效,抗锯齿为4xMSAA,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1080P下帧数最低为13,最高为37,平均25.0722160P下帧数最低为3,最高为12,平均7.389战地四是战地系列的作品,配置需求也比较高。最高特效下,960M显然是有些力不从心,帧数平均还不足30。4K分辨率下直接雪崩,游戏场景化身幻灯片,帧数大部分都是个位数,惨不忍睹。4.看门狗分辨率选择1080P,画质选择高,抗锯齿为2x TXAA,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UX501帧数最低为20,最高为44,平均24.578Y41帧数最低为23,最高为51,平均28.533看门狗是一款开放性动作冒险游戏,和GTA的风格接近。它对显卡的要求也非常高,尤其是高特效下对显存容量有很大的需求。在高特效下,GTX960M表现一般,勉强能玩。UX501相比于Y41,落后了16%。Y41的GTX960M还是缩水版,所以实际上UX501比正常的960M差的更多。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图片】【笔吧评测室】华硕G750(国行GFX70JZ)详细评测【rog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6,113贴子:
【笔吧评测室】华硕G750(国行GFX70JZ)详细评测收藏
首先感谢龙影同志的支持,让我有幸体验一下玩家国度的旗舰笔记本。华硕ROG是代表华硕的最高端系列,台式机方面有ROG的主板和显卡,其中比较出名的显卡有ARES和MARS,均为顶级非公双芯卡,全球限量供应。笔记本方面,ROG同样也推出了几款型号,本次评测的G750便是其17寸旗舰机型,配备最强单卡GTX880M。 本次评测,可以让大家较为清晰的了解ROG游戏笔记本的各项参数以及其强大的散热性能,同时也会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目录【0】机器参数一览【1】开箱&外设体验【2】参数优化【3】硬件参数概览【4】性能测试【5】游戏测试【6】散热测试【7】整机拆解【8】散热模块评价【9】总结
北京南电科技专业电子元器件代理分销商 主推KEC HTC-KOREA MAPLESEMI
【0】机器参数一览ROG GFX70是华硕自家设计的私有模具,主板型号G750,国行为了区分行货和水货,特地改名为GFX70。此次拿到的配置为次旗舰配置,顶配机型的CPU为I7-4860HQ。主要机器参数:CPU:I7-4710HQ(主频2.5Ghz,睿频3.3-3.5Ghz,L3缓存6M)显卡:核显HD Graphics 4600,最大睿频1200mhz独显Nvidia GTX880M,频率954-993mhz内存:三星 2*8G DDR3L 1600mhz硬盘:固态 闪迪256G SLC+MLC(标准2.5寸7mm)机械 日立 1TB mm标准笔记本盘屏幕:友达 17.3寸 TN屏音响:2.1喇叭键盘:白色背光全键盘电池:15V*5900mAh=88Wh(标称)电源:台达19.5V*11.8A=230W电源接口方面,G750的外部接口包含4个USB3.0,1个读卡器接口,2个音频接口,1个RJ45网线接口,1分VGA接口,1个HDMI接口和1个雷电接口。内部接口包含4个内存插槽,2个2.5寸SATA3接口,1个半高mini PCI-E接口以及1个非公版MXM显卡插槽。接口数量在17寸游戏本中并不算很高,G750的体积很庞大,但是内部可拓展的接口却没有MSATA接口,不得不说是一个设计的失误。接下来进行开箱。
【1】开箱&外设体验机器由于是被多人轮X过的展示机,外观已经无法保证全新,只能凑活先了解一下主要的情况。A面俯视图,磨砂表面,整体包含的元素不多,中间是华硕的LOGO和玩家国度的经典标志,在屏幕开启时标志有背光。A面的两侧有下凹以体现质感。屏轴不在最后侧,而是靠前设计,这样的话会增大机身尺寸,并且减少屏幕最大张开角,看起来没有优点,那么为何会这么设计呢?看之后的拆解就知道了。机身左侧,两个USB3.0,前端有读卡器插槽,中间是光驱。机身厚度是由前向后逐渐增大的,在屏轴处最大。机身右侧接口较多,电源接口、VGA接口、网线接口、HDMI接口、雷电接口、双USB3.0接口和音频接口。说实话个人觉得左右两侧的接口应该倒换一下,因为右侧往往要接鼠标,这么多接口一旦使用的话,必然会占用右方一定的空间,使得右手不得不再向右移动以获得空间,左右接口调换后变可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机身背面,两个好大的出风口,从这个就能隐隐的感觉到这机器散热不会很糟糕了。中间还有个rog的败家眼标志。前视角观看G750,看起来貌似挺薄的样子,实际上这就是欺骗。。。机器背面,一个硕大的低音炮放置在机身左下角。进风口距离出风口很远,并且面积很小,严重怀疑这个进风口能否充足的出风量。打开屏幕,这个角度下看G750,感觉还是很厚。最大张开角度捉急,看起来只有135度左右。
完全打开屏幕后,屏幕和键盘的位置与一般的机器效果不同。电源键造型奇特,键盘和C面是一体式,右下还有一个败家眼标志。键盘的方向键布局不错,对于某些游戏玩家来说很合适。C面为金属面,有金属拉丝效果,增加手感。键盘有白色背光效果,在不用时会自动熄灭以节省电能,不过亮度不算很高,白天只有在侧面才能看清楚。左手掌托处的各种标识,右面的能源之星确定不是骗人的么。。。这机器配置根本不节能。。。触摸板没有采用一体式,其实这样的手感才是更合适的。触摸板表面进行了磨砂处理,手感非常好。触摸板前端是指示灯,从左到右是开关机状态/电源状态/硬盘读写/无线网卡状态/数字键状态。台达230W电源,体积大小和台达的180W电源完全一样。看看机身尺寸,前端有36mm左右,最前端的话不到30mm。后端能有59mm之多,如果算上远处的转轴,整体高度会突破60mm,这是我目前看到最厚的笔记本了,16F4最厚处才55mm。现在简单说一下外设体验。G750的屏幕也还算不错,但张开角度较大时可视角不够,偏色严重,好在适用场合很少,这个缺点可以忽略。键盘方面,G750的键盘也是经过一定设计的,键程较大,但是反馈力不够,摸起来较软,对于本人来说不是很喜欢。触摸板进行了磨砂处理,手指滑动很顺畅,手感很好,按键的键程大,较软,使用时比较轻松。开箱&外设体验部分到此结束,下面介绍参数优化部分。
【2】参数优化整机所有驱动均可在官网上查找并下载,但仅仅下载驱动还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提升体验,以下的步骤可以选择性使用一下,也可以跳过该节直接看下一章节。如果已经阅读过本人之前做的笔记本评测,前三条也可以不用浏览,讲述的内容是一致的。(1)安装XTU软件。XTU全称是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是英特尔官方发布的在windows下实现调节Intel处理器某些参数的软件。但并非所有型号都支持该软件,一般来说,四代haswell的型号均可支持软件中的部分参数调节,可调节的参数取决于芯片组的支持能力、主板BIOS的开放程度以及CPU型号的高低端等等。很不幸的是,G750的BIOS支持程度不够完美,无法调节TDP和电流大小,即使XTU中显示TDP可调节,但实际调节后没有任何效果。在这里仅介绍有意义的调节参数项目。Dynamic CPUVoltage Offset选项是调节CPU电压的,经过测试,一般情况下我建议大家选择-70mv为宜。四代酷睿CPU发热很大,而电压和发热又有很大关系,所以降压能有效降低CPU的温度。但是电压过低时会造成CPU不稳定,所以-70mv比较合适,这个是我长期使用的基准。Turbo BoostShort Power Max是短时睿频TDP限制功耗值,这个影响你在运行需要CPU负载较高时睿频频率的大小。建议把这个拉到最大,笔记本CPU功耗不用这个限制。Turbo BoostPower Max是长时睿频TDP限制功耗值,这个影响最终高负载运行后CPU的睿频大小。这玩意和上面一样,可以直接拉到最大。Turbo BoostPower Time Window是短时睿频的时间限制,我比较喜欢叫这个项目叫“真男人时间”←_←。顾名思义,在这个真男人时间内,CPU是比较给力的,一旦超过了,基本就萎了,受限于功耗而降频。所以能拉多大就多大,让“真男人”很持久。Multipliers 1Active Core/2 Active Cores/3Active Cores/4 Active Cores是CPU的倍频调节,4710HQ默认是35X/34X/33X/33X,可以向上拉到37X/36X/35X/35X,如果想降频的话,就可以在这里调节倍频来改善发热。拉到最大也可以,但此时可能CPU电压要注意,-70mv可能会不够用导致不稳定。如果在调节某次参数后系统非正常关机(强制断电,蓝屏等),XTU中的所有设置都会失效,需要重新调节。
(2)独显软超频软件——nvidiaInspector。百度一下就能搜到这个软件的下载,双击打开如下所示:右半面的选项就是软超的项目了。第一个是频率的调节,第二个是显存的调节(频率显示是GPU-Z的两倍),第三个没法调跳过,第四个是温度降频控制值,点击取消该项目左侧的勾选,则可以在独显超过这个温度后仍保持默频,如果不取消则会发生严重降频。下面的温度是降频温度大小,可以拉高一点。最后一个是核心电压控制,不过貌似没有解锁VBIOS的话这个是不能调节的。软超的优点是出问题后重启即可摆脱,缺点就是不能永久维持调节且项目有限。如果你热衷于显卡超频的话,建议选择修改VBIOS,通过修改硬参数来优化显卡性能。
(3)除了软超显卡外,还可以采用修改VBIOS的形式达到超频的效果,这类超频叫硬超。修改VBIOS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解锁TDP,可以破解电压限制,可以大幅超频核心/显存频率,更可以调节具体的睿频电压/待机电压等,并且重启后不失效。解锁TDP可以稳定高频,破解电压限制可以使超频潜力更大,超频更稳定。下面介绍如何提取VBIOS,修改VBIOS和刷写VBIOS。提取VBIOS:下载网盘里的文件:将软件解压到任意目录下。打开任意一个能让独显有负载的游戏或者软件(推荐nvidiaInspector),然后双击文件里的备份.bat,过程中可能会有提示,按y即可完成备份。该目录下的backup.rom即为备份好的VBIOS。修改VBIOS:将文件里的KeplerBiosTweaker 双击打开,点击右下角的“OpenBIOS”,找到这个目录下的backup.rom,即可打开你的VBIOS。下面介绍一下如何简单修改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参数。1)TDP BaseClock是基频大小,3D Base Clock和Boost Clock是典型boost频率大小,BoostLimt则是boost的极限值,Memory Clock是显存频率大小。一般来说,调节最后两个最有意义,其它基本就是“看看”而已。如果最后两个值是灰色不可选的,那么你需要修改一些参数来激活它。2)将选项卡切换到BoostState下(即倒数第二个)将P00对应的第二列和第四列的项目(GPC,L2C,XBAR,SYS)都给改成一样的(例如993MHZ),然后回去看第一个选项卡里的Boost Limt,是不是已经可以调节了呢?(数字是有限制的,大小一般为915/928/941/967这些,具体请按TDPBaseClock右面的按钮来获得不同的频率信息,其他频率可能会导致意外的问题)3)再把选项卡切换到Clock States(即最后一个)将P00和P01对应的第一行最右侧的DDR选项改成一样的(例如2504),然后回去看第一个选项卡里的Memory Clock,是不是可以更改了呢?(显存的大小也是有限制的,并不是你调节多少显存频率就跑多少。实际频率请用nvidiaInspector自己调节尝试然后用GPU-Z监测实时频率获得,向下取整)4)切换到VoltageTable(即第二个)选项卡中。这个选项卡下主要就是各种电压调节了,建议不要乱动。这里我们改最关键的电压即可。P00对应的电压大小就是独显实际游戏时的最低电压值。不同体质的显卡这个电压不尽相同。想要知道你的显卡核心电压是多少,请运行有负载的游戏,然后用GPU-Z查看GPU核心的最高电压是多少即可。P00对应两个值,是一个范围,最小的是运行的最低电压,最大值则是nvidiaInspector中可调节的最大电压,设定差不多即可。5)切换到Power Table(即第三个)选项卡中。这个目录下是对显卡TDP的修改,不过受限于主板本身提供的供电极限,并非我们调节很大后就能完全解除显卡的功耗限制。目录下有好几个项目,一个min(mv)/def(mv)/max(mv)为一组,前面四组的定义都是无效的(最小0.001w最大1000w),我们需要调节的是第5组和第6组的数值,默认为117W和105W,如图改成180W即可,毕竟电源只有230W。6)切换到Boost Table(即倒数第三个)选项卡中。如果之前的步骤中,选择了超频,那么这个选项就必须要调节,否则频率还是会锁定最大993MHZ。下面那个Max Table Clock规定了可以boost的最大值,这里只有993mhz,所以你再怎么动也是没意义的。将这个频率可以拉上去一些,具体多少自己定,影响不大,只需要不会影响你改动的频率即可。7)当一切的东西都改完后,请点击下面的“Save BIOS As”按钮,将VBIOS另存为一个名为“turbo.rom”的文件。当然,你也可以改成其他名字,只是后面的步骤也需要改而已。超频量力而行,强烈建议先用nvidiaInspector进行软超然后玩游戏或者烤机来看稳定性,最后决定是否硬超,否则可能会造成频率不稳定而反复重启的问题。刷写VBIOS:其实我这里有改好解锁TDP和电压的VBIOS。。。但是不在共享里,共享里的是原来P150SM-A的870M的VBIOS,千万不要刷,否则会无法启用甚至黑屏。只有自己按照上面提示的东西修改而来的VBIOS,才是最适合你自己机器的VBIOS。如果刚才的VBIOS已经存为“turbo.rom”文件了,那么就不需要改“Flash_还原.bat”文件了。否则的话,对这个bat文件右键,选择编辑,将最后的turbo.rom改为你当前存好的ROM名称,然后保存即可。开启可以调用独显的程序,然后双击“Flash_还原.bat”文件,经过两次输入y确认,再等待大概15秒左右即可完成VBIOS的刷写。重启机器后即可生效。如果VBIOS有问题,不能正常使用的话,请将“Flash_还原.bat”中最后改成backup.rom,按照一样的方法刷成原版的VBIOS即可。对于WIN8系统的用户来说,要注意这样做是无法进行的,因为账户UAC控制限制。如果想要刷写VBIOS,请自行禁用UAC账户控制,具体方法请百度。
(4)华硕rog有一个软件,叫GPU TWEAK,这个软件可以查看G750的风扇转速,并且可以设置超频以及强冷。软件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将软件安装完毕后,打开如下所示:第一列是GPU超频,实际上打开后只是+30mhz而已,性能提升很小。第二列是强冷,看名称只是GPU强冷,实际上对G750来说是CPU+GPU同时强冷,降温效果很明显。开启强冷需要第一列的GPU超频开启时才可启用。第三列是风扇转速,左面为显卡风扇,右面为CPU风扇,这个数字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意义不大,但是可以让爱好者了解这款机器的转速设置到底如何。第四列是显存频率和显卡温度。第五列是显存类型和显存大小。开启GPU超频并且开启强冷后,转速会显示25500,这是软件识别错误,实际转速并非这么大。关闭强冷后第一时间便可看到的最大转速,之后转速会每次降低100BPM,有此可以推断最大转速应该是BPM,可以算是暴力风扇了。
(5)一些系统优化小知识。右键菜单栏添加“取得管理员权限”功能:新建一个txt文档,然后输入以下字符:Windows RegistryEditor Version 5.00[HKEY_CLASSES_ROOT\*\shell\runas]@=&管理员取得所有权&&NoWorkingDirectory&=&&[HKEY_CLASSES_ROOT\*\shell\runas\command]@=&cmd.exe/c takeown /f \&%1\& && icacls \&%1\& /grantadministrators:F&&IsolatedCommand&=&cmd.exe/c takeown /f \&%1\& && icacls \&%1\& /grant administrators:F&[HKEY_CLASSES_ROOT\exefile\shell\runas2]@=&管理员取得所有权&&NoWorkingDirectory&=&&[HKEY_CLASSES_ROOT\exefile\shell\runas2\command]@=&cmd.exe/c takeown /f \&%1\& && icacls \&%1\& /grantadministrators:F&&IsolatedCommand&=&cmd.exe/c takeown /f \&%1\& && icacls \&%1\& /grantadministrators:F&[HKEY_CLASSES_ROOT\Directory\shell\runas]@=&管理员取得所有权&&NoWorkingDirectory&=&&[HKEY_CLASSES_ROOT\Directory\shell\runas\command]@=&cmd.exe/c takeown /f \&%1\& /r /d y && icacls \&%1\&/grant administrators:F /t&&IsolatedCommand&=&cmd.exe/c takeown /f \&%1\& /r /d y && icacls \&%1\&/grant administrators:F /t&然后保存该文档,并重命名为1.reg(后缀txt也要改掉)。双击文件,提示框点确定后变拥有了此功能。关闭系统休眠:Win+R打开运行框,输入cmd后回车进入命令提示符,然后输入:powercfg -h off回车,等待一下即可关闭休眠。这样做能使C盘空间增加不少,不过会失去休眠功能。固态硬盘开机速度足够快可以考虑用这样的做法来节省空间,机械硬盘无此必要。(WIN8下需在左下角右键,打开带有管理权限的命令提示符才能关闭休眠,或者关闭UAC控制)有关SSD优化的,可以百度查找到,在此仅作提示。参数优化部分到此结束,下面介绍硬件参数概览部分。
【3】硬件参数概览鲁大师硬件参数截图参数在开始的时候已经给出,这里是具体型号的展示CPU信息CPU-Z还不能直接识别为4710HQ,但其主要参数已经可以看到。默认频率2.5ghz睿频为3.3-3.5ghz,三级缓存6MB,步进为C0。HWINFO截图,CPU是正式版产品,S-SPEC为SR1PX,TDP47W。AIDA64里的CPUID截图,可以看到睿频为35X/34X/33X/33X,短时睿频功耗限制为58.8W,时间为24sec,长时睿频功耗为47W,这些都是Locked,也就是锁定的,无法更改。刷过prema MOD的P150SM-A以及16F4,这里都是Unlocked,意味着可以使用XTU更改。限制电流为85A。接下来看显卡信息。GTX880M体质截图,核心电压为1.006V,体质84.1%。一般来说,体质越高的显卡,满载电压越低。I7-4710HQ自带的核显为HD4600,流处理器为20EU,默认频率400mhz最高睿频为1200mhz。与I7-4710MQ相比,4710HQ仅仅是核显频率提升了50mhz,封装发生了改变而已,本质性能没有变化。厂商采用HQ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做薄产品,一个就是防止玩家自行更换处理器,使得不同配置下巨大的价格差异只能默默买单。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I5和I7版本差价1000以上,确认散热没有缩水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卖掉I5加钱换成I7,而成本根本达不到1000。但是采用BGA的话,更换变得极其困难,一般情况下可以视为不可更换,因而只能买I7版,白花冤枉钱。这种糟糕的情况在硬盘/内存不同的时候更为明显,看一下surface pro3就知道了,在此不再累述。采用小渲染的方式,可以看到HD4600的最大睿频为1200mhz,此时的功耗为17w,这个功耗可不低,低压U的HD4400也是这个规格,但是却只有15W的TDP,显然其性能会因为功耗问题大打折扣。
神牛摄影器材--为专业摄影者打造,你值得拥有!
主板信息,可以看到主板制造商为ASUS,芯片组为Haswell,PCH是HM87,BIOS日期为。内存信息双通道DDR3 1600MHZ,时序为11-11-11-28@1T,很一般内存品牌为三星,工作电压1.35V说明是低压DDR3,出场周期是14年17周。硬盘信息固态硬盘是闪迪256G,型号SD6SB1M256G1002。主控为Marvell88S9175,缓存大小为128MB。机械硬盘为日立1TB 7200转硬盘,缓存32MB,性能应该很不错。电池信息,型号为G750-59锂电池,设计容量89.208Wh,实际损耗3.39%,容量为86.184Wh。这个展示机用了较长时间,所以有损耗比较正常。显示屏信息,友达B173HW02 V1,鲁大师显示为AUO219D。屏库网没有录入此型号的具体参数,可能是因为型号太新,没有来得及更新。目前只是知道该屏幕是TN屏,仰视可视角不行,其他都还算可以。硬件参数概览部分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性能测试部分。
【4】性能测试CPU部分国际象棋跑分,I7-4710HQ跑分为12814,是haswell的正常水平,没有出现降频情况。国际象棋单线程跑分,单核3.5ghz水平,这个分数很高,相当于酷睿2时代T4300的跑分,win8平板最常见的Z3735D也不过3000出头。CINEBENCH R11.5测试,上图分别为8线程+独显GTX880M跑分和单线程+核显HD4600的跑分。这个测试中,GTX880M和GTX870M以及GTX860M之间的差距非常小,都是接近60fps,猜测这个测试的极限就是60fps而已,所以无法划分高低。CPU的跑分接近二代I7,高于一代I7。缓存测试,内存由于时序较高,延迟比台式机同频率的高了许多。AIDA64中的GPGPU测试,上图为核显及CPU的性能测试。上图为独显GTX860M和CPU的性能测试。从图中可以看出,GPU浮点计算能力很强大,比CPU强了好几倍,但开普勒架构的显卡往往阉割了双精度浮点计算能力,导致还不如CPU的计算性能。I7-4710HQ有AES指令集,在AES计算方面爆表。GTX880M相对于开普勒版的860M核心处理能力强了45%左右,在这里的GPU运算中,880M的测试结果普遍都是强于860M的45-50%之间,和核心处理能力的差异一致。
理论游戏性能测试3Dmark 11测试,Performance模式下总分有P8644,其中图形分为9023,物理分数8001。可以粗略计算一下,GTX780M最大boost频率为850mhz,图形分数在7800左右,而GTX880M与GTX780M规格完全一致(除显存容量),最大boost频率为993mhz,按照图形分数与核心频率大概成正比的原则,可以粗略的估计出880M图形分数大概在9112左右,考虑到带宽的瓶颈以及跑分高低的随机性,这个分数应该是算作正常的,说明880M在跑分过程中没有降频,发挥出其全部的实力。Extreme模式下跑分为X3016,图形分数才2778,这个分数已经接近公版670的水平了。核显的跑分,图形分数1176,这个分数和GT540M相当,比上一代HD4000高出了一倍左右。物理分数缩水一些,只有7680,这个情况是因为核显使用时会占用带宽,CPU带宽不够用导致性能缩水,双核下效果不明显,四核较为明显。3Dmark Vantage在P模式下的跑分,图形分数2M跑分在24200左右,差距比单纯的两者核心处理能力的差距要大,说明870M的192bit位宽限制了其性能。3Dmark06测试,默认配置下跑分为19326,这个分数偏低,但是多次测试的结果仍然在此附近,怀疑可能是驱动或者系统问题。新3Dmark测试,分数结果与正常的880M分数没啥差异。Heaven Benchmark4.0和Valley Benchmark 1.0测试,跑分比GTX870M领先的幅度超过了单纯核心处理能力之比,说明GTX880M的256BIT位宽使rops以及带宽领先于GTX870M是有性能提升的,而且幅度不小。。
硬盘测试AS SSD跑分,这个结果十分吃惊。可以看出,这款固态在4K单线程上跑分应该是正常,顺序读写方面读取速度没有达到SATA3的上限有些不正常,在4K多线程方面则是完全的不正常,就好像程序未识别一样。更换软件版本,一样存在这个问题。目前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4K多线程跑分不正常,不过这个固态的实际性能还是很好的,用起来不存在问题。HDTUNE的读取测试,速度维持400MB/s左右,偶尔会有一点波动,突发速率低的有些不正常。机械硬盘的读取测试,硬盘曲线较非常不平稳,最高142.5最低42.5平均102.6MB/s,虽然最终结果是平均速度超过了100MB/s,但读取曲线让人感到揪心。本人还有一款1T 5400转的日立硬盘,读取曲线和这个硬盘一样十分不平稳,现在怀疑是硬盘本身的问题,西数蓝盘1T就不会出现读取速度不平稳的情况。也有可能因为是展示机,没有配备正式出厂的行货硬件。最后来个鲁大师娱乐跑分。以前的鲁大师跑分确实没啥参考意义,但是随着测试方式的不断更新,现在只要是不故意作弊的话,每个项目的跑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只是没有刚才哪些专业软件有说服力。性能测试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游戏测试部分。
【5】游戏测试实际上880M的性能高低其实不用评测都能知道,而且就算评测了结果也都是显而易见的,880M游戏都玩不转的话,那就得拿双卡机了,对于一般玩家来说几乎无法遇到这类问题。因此,游戏测试环节主要就是看一下,实际玩游戏时不需要担心显卡性能是不是不够用,卡顿就降画质,肯定能流畅。1.地铁2033画质选择最高,抗锯齿为AAA,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帧数最低为20,最高为49,平均34.239GTX880M可以说在玩地铁2033时一样得跪,由于程序问题没有开启4X MSAA,否则帧数还会更低。游戏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的帧数是勉强流畅,实际玩起来有些头晕,因为画面的变换还是有些慢,不适应。当场景里的怪兽数量急剧增多时,就会使帧数低于30,会有明显的卡顿。GTX880M终究也还是没能成功征服metro2033。
2.孤岛危机分辨率为1080P,画质全部调为热衷,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帧数最低为22,最高为51,平均38.028孤岛危机中,GTX880M的帧数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基本都超过了30帧,但是观察帧延迟可以发现部分画面渲染时间超过了60ms,这个时间对于肉眼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感受到的,因而游戏时会有卡顿感。开普勒架构的显卡在跑老的DX9游戏时普遍比费米的显卡低了不少,我的560TI在孤岛危机中的帧数表现和GTX880M很接近。
3.古剑奇谭2全屏模式下开启全部最高特效,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帧数最低为13,最高为94,平均74.777古剑奇谭2是一款明显优化较差的国产单机,画质实际效果不怎么好但高端显卡却跑不了高帧数,最低帧数很低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880M终于在FPS上表现超过了60帧,看起来游戏时应该没什么卡顿才对。然而观察帧延迟可以发现,有很多张画面的渲染时间都超过了60ms,有些甚至超过了100ms,这种卡顿感是十分明显的。不过考虑到渣优化,这个水平其实已经比860M/770M强了太多,前者都在30帧左右打滚,游戏体验更是一坨,这个好在大部分时间是流畅的,玩起来还算轻松一些。
4.镜之边缘开启最高画质,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帧数最低为60,最高为64,平均61.997镜之边缘是一个比较老的游戏,即使关闭了垂直同步,游戏也一样不能超过65帧。GTX880M终于可以显示一下完美流畅的水平了,真不容易。。。
5.求生之路2分辨率选择1080P,开启最高特效,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帧数最低为104,最高为226,平均158.633求生之路2对显卡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的显卡便可以流畅运行。880M显然更不在话下,除了开始时提示框出现导致的正常卡顿外,其他时刻都是完美流畅,玩起来也不会头晕,这才算是保证了FPS的游戏性。
6.战地三分辨率选择1080P,画质选择最高特效,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帧数最低为59,最高为83,平均70.111战地三是两年前比较吃显卡的一款游戏,当时也使很多显卡不能流畅运行最高特效,笔记本单卡全家都跪。时隔两年,现在的880M算是完美流畅了,平均帧数70+,帧延迟没有高于60ms,自然游戏时也不会感觉到卡。
7.OSU!全屏模式下分辨率选择1080P,开启全部特效,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帧延迟帧数最低为83,最高531,平均453.166OSU是本人比较喜欢玩的一个音乐节拍游戏。它对显卡的要求其实不算很高,满特效下独显一般都能跑出几百帧的情况,就算是核显,关闭一些特效后也有几百帧的水平。然而,此游戏并非看平均帧数,而是最低帧数和帧延迟。由于游戏性侧重不同,这款游戏需要实时跟进屏幕上的细节变化,然后控制鼠标和键盘的活动,一旦有较大的卡顿(最低帧数较低),则会直接地影响当时的操控精确性,从而干扰了游戏过程。核显虽然帧数很高,但经常在游戏过程中突然间掉帧,造成非常大的卡顿,无法正常游戏,需要降低分辨率和特效。在GPU-Z监控中可以发现在卡顿时GPU负载突然间降低(平衡模式下甚至直接降频),怀疑是Intel的驱动存在问题,对于此游戏的某些场景判断失误,无法全速运行GPU处理该场景,希望未来的驱动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对于独显来说,虽然一般性的场景不存在优化问题,但是遇到某些很极端的大规模渲染场景下,也会遭遇一定的卡顿。上面的帧数统计便是在一个极端情况下得到的。GTX880M的帧数统计不高,但是从曲线图来看可以发现并非受限于性能,而是被某种外围环境所制约,本人以前曾尝试过外屏下770M在OSU中的帧数,很高,比内屏下的帧数高出了将近一倍,怀疑就是核显输出视频信号所制约。G750没有屏蔽核显,所以也会受此连累,导致帧数有所下降。之后本人拿到微星GT72机器,该机型屏蔽了核显,正好可以观察在没有核显的情况下,GTX880M的性能到底有多大。
8.其它游戏并非只有FPS。有些游戏是通过展现其他方面的魅力来吸引着玩家,而这些方面中有一个方向便是语言。是的,我说的就是绅士游戏——Galgame。来看看GTX880M玩这些游戏情况如何《晓之护卫》《天神乱漫》《夏空彼方》《夏之雨》《对异形活祭神官缇娜》(慎入)《美少女万华镜-勿忘草与永远的少女》(慎入)好吧,有些压根就没帧数统计。。。最后一个GAL是罕见的对8核优化的作品,貌似用ATOM平板玩还真有可能卡顿。。。。不过880M表示这些都是渣渣,如果GAL都卡的话,那FPS就不用想了。游戏测试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显卡评价部分。
【6】散热测试本章节分为游戏散热测试和烤机散热测试两部分。烤机测试采用AIDA64 Extreme Edition中的烤机测试项目作为CPU烤机部分,采用FurMark作为GPU烤机部分。前者烤机参数为仅勾选FPU,后者烤机参数为分辨率noAA模式。烤机的同时,采用AIDA64 Extreme Edition的传感器项目来检测整机温度和CPU功耗信息,采用HWiNFO64软件监测CPU频率信息,采用nvidiaInspector检测独显温度和频率信息。每次测试时间周期为10分钟。由于大部分机器会有主板级别的降频限制,导致机器并非达到极限烤机而降频,这类降频可以采用ThrottleStop软件来解锁降频限制,具体方法请自行百度。PS:1.由于此机器为CPU和GPU分离式散热,不需要CPU单烤或者显卡单烤测试,单烤温度和双烤的温度差别不大。2.由于G750的BIOS中不支持CPU的部分参数调节,无法进行解锁TDP和电流测试,烤机后的降频有时并非高温过热降频,而是电流限制以及TDP限制的正常降频。(1)默认不开启ThrottleStop下FPU+GPU烤机测试CPU频率为2.8ghz,而功耗达到了46.84w,说明CPU的降频是因为TDP47W导致的。显卡没有发生任何降频,这在其他旗舰机型上是难以想象的(一般游戏本上旗舰卡烤机都会降频),个人猜测是因为G750的机器采用了非公版MXM显卡导致的,可以增加供电和功耗来使得烤机时不会因供电不足而降频。CPU温度是84度左右,显卡温度88度,而蓝天P150在4710MQ+870M下的双烤温度为88/89度,看起来貌似相差不大。CPU没有发生主板限制型的降频,因而不需要启动ThrottleStop来绕过相关的降频线。接下来尝试降低CPU核心电压,来提高CPU烤机时的频率。(2)核心电压-60mv下FPU+GPU烤机测试CPU频率恢复到3.0-3.1ghz之间,功耗是46.49W,如果继续降压的话有望维持3.1ghz,但是一般来说可能会死机。CPU温度降到了81度,因为功耗降低了少许。显卡越过89度时触发了下一档的转速,然后温度降到了87度稳定。这个结果不是很让人满意。先开始猜测是硅脂可能有问题,于是拆机更换硅脂,继续烤机查看结果:温度表现几乎完全一致,本人采用的是7783硅脂,理论上不会拖累散热性能,这个结果看来应该不是硅脂的热传导瓶颈,继续寻找其他问题。(3)开启强冷下FPU+GPU烤机测试第二章介绍过开启强冷的办法,现在用于双烤中,观察温度变化情况。开启强冷后,CPU小幅降温到78度,显卡则是直接下降将近10度,和CPU温度一致。这是未更换硅脂的环境下的测试,接下来看看更换硅脂后的效果。比原装的硅脂少了一度。。。。好吧,确实7783有了点效果,不过这个温度还不是很给力,虽然已经比P150强很多了。之前开箱时曾说过,本人严重怀疑该机器的进风口无法保证风扇足够的出风量。现在测试的结果让我再一次怀疑这个问题,因此决定用一个办法来观察进风量足够的情况下,G750的散热情况。如上图,将C面拆开,露出风扇所在的位置,这样就能保证机器有足够的进风量了。下面进行开盖后的散热测试。(4)进风量充足时FPU+GPU烤机测试正常的双烤情况下,CPU温度在74-75度之间,而显卡也只有82度,比之前的82/87度明显好了一些。请注意,这两个情况下的风扇转速并不相同,所以实际的散热差距还会更大。为了能够统一变量,下面进行强冷测试。(5)进风量充足时强冷下FPU+GPU烤机测试结果出现了,CPU温度只有70度,显卡则是71度,用手去感受出风口的温度,显卡这边已经比之前的情况好了太多,而CPU那块则几乎感受不到高温。这个温度意味着,只要愿意牺牲噪音,玩游戏时肯定是不会感受到机器内部的发热的,烤机也就70度而已,游戏能有多少度?(我就不说很多机器待机都55度了)强冷下开盖和不开盖的温度相差了8度,降幅为10%,要知道温度较低时是很难做到继续降温的,强冷下70度的机器可以说是足够玩任何游戏了,而且这机器的配置还是顶配,不愁性能的问题。这样的差异,可以说这台机器的散热瓶颈显然就是进风口的数量问题了。如果玩家想买一台G750去拿来玩游戏,又想维持低温的话,不妨试试在机器底部风扇对应的位置打孔,将进风口的数量进行扩大。不过不破坏外观也没啥,默认情况下的散热也不错,只是亏了那些散热模块。
(6)游戏散热测试本节采用鲁大师的温度监控面板截图,截图时机在游戏结束后1分钟左右。地铁2033游戏温度显卡最高温度70度,CPU为61度,一分钟后降为51/44度。整机温度没有超过70度,再加上隔热做得好,玩起来没有感觉机器在发热。孤岛危机游戏温度显卡最高温度66度,CPU为59度,一分钟后降为49/44度。孤岛危机的温度更低了点,很凉爽了,光看温度都很难知道这是旗舰卡跑单机最高特效时的情况。古剑2游戏温度显卡最高温度75度,CPU温度60度,一分钟后降为51/46度。显卡温度比之前的游戏高了一些,看来古剑2可以让880M更充分的发挥性能。镜之边缘游戏温度显卡温度最高61度,CPU最高66度,两分钟后降为47/46度。这个温度表现碉堡了,由于镜之边缘锁帧数,所以880M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全部的性能,自然温度也会表现很低。求生之路2游戏温度显卡温度最高70度,CPU最高68度,一分钟后降为49/47度。L4D2比较吃CPU,显卡方面也算是尽力榨干性能。不过尽管如此,G750的温度表现还是很好,没有超过70度。战地三游戏温度显卡最高温度73度,CPU最高67度,一分钟后降为53/47度。WIN8.1下运行战地三有些问题,需要切换语言,所以导致程序显示有问题,但数字没有影响。战地三也十分吃显卡和CPU,温度表现更热了一点,不过这也只是相对的热,和其他游戏本比,这个温度很低了。OSU温度测试显卡温度最高66度,CPU温度60度,一分钟后降为49/46度。OSU这款游戏其实很不吃显卡的,只是要求有些苛刻,需要帧延迟不能太高,就算是跑100帧也可以。这种温度应该算是机器稍微发热,转速估计都很低。综合游戏温度测试结果,G750的散热还是很强大的,这些都还是在不开盖的情况下,如果进风量够的话,或许温度还能再低几度。一分钟的散热时间,已经足够让G750恢复正常的待机温度,说明其散热确实很好。散热测试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散整机拆解部分。
【7】整机拆解机身背面只有一个后盖,电池为可拆卸式的,揭开后盖可以看到有两个2.5寸硬盘位和两个内存插槽。卸除背面所有螺丝,取下硬盘和光驱,接下来需要拆解C面。将C面的后盖去除,移除屏幕后就就可以将C面依次撬开了。现在就可以看到主板的面貌,电子元件密度不算很高。C面的背面,键盘和C面是整合在一块的,拆解的时候需要注意此面的连线,拆下C面时要小心,否则有可能会拉断排线。C面屏幕后面的壳子,这个位置放有两个喇叭。拆解下来的屏幕,左面为无线网卡的天线,右面为eDP接口和LOGO的led灯供电。折腾一段时间后,把D面上存在的主板和分板都拆解出来,只剩下了一个塑料空壳。风扇和显卡对应的部分都有防静电纸,光驱位还有一个铁支架。拆下风扇和散热模块以及可拆卸硬件,主板就只剩下这些了,上图为D面对应的方向,两个内存插槽和一个MXM插槽,不过这个MXM是非公版。C面对应的主板方向,此面有两个内存插槽,自带的内存插在这里,D面的留给用户方便升级。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半高的mini PCI-E插槽,用来插无线网卡。机器的空余的位置不少,但是却没有安放一个MSATA接口,有些遗憾。
CPU型号是I7-4710HQ,BGA封装,普通用户很难更换。华硕在CPU表面增加了一层胶布,用来阻挡硅脂流入到CPU的PCB上,以避免短路的情况。非公版GTX880M显卡,目前市场上的MXM接口显卡仅华硕一家为非标准制作,并且同一机型不同显卡也不能相互更换,实际上看起来这个MXM接口更像是一个摆设,只不过减少主板的返修率而已。非公880M显卡的布局比公版MXM的稀疏一些,面积更大,供电也多了一相,因而G750显卡的TDP可以达到更高,同时超频也更稳定。显卡背面也有铝片覆盖,公版的往往只有一半显存有散热,华硕这样做,可以提高显存的超频潜力。GPU核心为N15E-GX-A2,周围仍然有胶布绝缘。主板的PCH特写,G750并没有对此进行散热覆盖,但是待机的温度并不高,看来真的只有蓝天的机器才会PCH待机80度。G750的内存为三星单条8G,并非黑武士系列,时序也很一般,有一个内存贴上了绝缘布。G750的无线网卡为killer N1202,国内的网络并不适合用这个网卡,还不如用7260AC更实在一些。G750的喇叭体积还行,低音炮部分体积很充足,不过为了平衡音效,低音炮实际还是没能发挥出全部潜力,否则就会导致低音部分太多,声音低沉。
连接主板的其他小分板,为了节省空间,这些分板和主板独立开来,用排线或者插口来连接。闪迪固态硬盘,出厂日期为,型号X110,性能出问题感觉很惊讶。日立1TB7200转硬盘,重量比SSD高了很多,厚度也是9.5mm。电池体积不算很大,但是容量惊人,有88Wh,一般来说高端游戏本在电池方面都做的很大,但是续航往往还是不尽如人意。光驱特写,这可是睾贵的蓝光光驱,价格据说很贵,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真的’BD-ROM,可惜没有蓝光光盘,无法感受到高大上的光驱产生的独特魅力。整机拆解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散热模块评价部分。
【8】散热模块评价G750的散热可以说是非常好了,在进风量没有受限的情况下,散热水平属于笔记本的最顶端级别(P570WM是工作站)。散热好肯定是有原因的,对其散热模块进行仔细的分析便可了解散热好的缘由。总体视图,CPU采用一粗一细的热管进行散热,总宽度并不高。显卡部分采用三个粗铜管散热,一根负责显存散热。铜管长度较长,看起来散热并不是很有优势。CPU散热模块,可以观察到散热鳍片的体积有些庞大,导致散热模块横放时有很大的倾斜,可惜散热鳍片是铝片。显卡散热模块很豪华,鳍片体积更大,而且还是纯铜,显卡全部覆盖均热板,从显存到供电再到mos全都有粘度大的硅脂垫覆盖,铜管的宽度刚好比GPU核心更宽一些。CPU部分的鳍片厚度,这个角度下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这个惊人的厚度。显卡部分一样那么厚,并且宽度更大了。CPU的鳍片厚度为26mm左右CPU的鳍片长度为86mm左右CPU的鳍片宽度为29mm左右。现在可以粗略计算一下CPU的鳍片体积,26*86*29=64.844cm³。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16F4的CPU+GPU总的散热鳍片体积才62cm³不到,G750的CPU鳍片就已经超越了,足以证明其散热规模的强大。P150的散热规模比16F4稍微多一点,但跟G750比还是差太远。不过,鳍片体积并非都能用上,这点可能是设计失误造成,风扇根本无法对这片鳍片进行散热,这个部分的散热效果可能会很小。
显卡部分的鳍片厚度为29mm左右。显卡部分的鳍片长度为85mm左右。显卡部分的鳍片宽度为40mm左右。显卡部分的鳍片体积为29*85*40=98.6cm³,比CPU部分又高出了30cm³还不止,要知道30cm³这个体积就已经是很多笔记本整体散热鳍片的规模了,并且显卡这块的鳍片还是纯铜的,散热效果十分可观。笔记本的散热好坏取决于三个因素:铜管导热能力,鳍片散热能力以及风扇的出风量。铜管保证将热量迅速的传导到鳍片上,鳍片负责将热量分布在尽可能大的表面积上,风扇保证足够多的出风量将鳍片上的热量带走。笔记本的散热并非全是木桶效应,只要有比较出色的一个方面,就能保证散热有较好的表现。华硕G750便是将散热鳍片的体积尽可能的做到非常的大,然后将表面积迅速增加,当热量传导到鳍片上时,每个鳍片分摊的热量并不多,因而温度可以有效的降低。当然,风扇的出风量也要保证能将这些热量尽快的传递到空气中,否则的话最终还是高温。个人不是很看好G750的CPU部分采用铝片的鳍片这个情况,因为在烤机过程中,可以用双手来感受出风口的温度,GTX880M这边的风是明显感觉到热量在流出,而CPU部分不够明显,只能感觉有风出来。个人猜测这就是铜铝散热的弊端。铝片的导热性并不好,但是散热性很好。换个方式说,铝不容易收集热量,但容易释放热量。铜管将热量传导到铝片上时,由于导热性不行,铝片可能受热的部分非常不均匀,甚至远离铜管的部分根本就不热。这样一来,热量根本无法有效的散热出去,只能等待机具更多的热量,时温度更高,边缘的铝片才能有散热的可能。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台式机的铝制散热器往往配备很多条热管,均匀的分布在鳍片四周,目的便是尽量让鳍片受热均匀,然后利用铝片的优势,将热量尽快的传导出去。然而笔记本中的热管并不是很多,这样就不能有效的利用铝片的优势。个人还是觉得笔记本使用纯铜的散热更加合适,不过这个显然会增加成本,就看厂商愿不愿意买账了。接下来看看G750的风扇ADDA的风扇,电压12V电流0.6A,这是暴力风扇的节奏。左面为显卡风扇右面为CPU风扇,可以看到CPU风扇小了一圈,出风口大小也不一样。CPU风扇厚度21mm,这厚度有点逆天了。。。要知道有些笔记本整机的厚度还没这个厚。。。大部分风扇厚度都在10mm左右,做到15mm的都是暴力风扇了,21mm实在是太吓人。风扇直径55nn,这个倒是一般,但是想到厚度的话,出风量显然会十分的可观。可惜齿数有点少,要是30多个齿的静音风扇,那转速起来后估计能吹翻硬币。显卡风扇厚度也只有21mm,风扇和鳍片的结合处应该有扩张,否则尺寸不合适。显卡的风扇直径大了一些,有59mm,出风量应该会更大一些。不过实际风扇转速是显卡风扇总是比CPU风扇转速低400BPM,因而出风量估计是一样的。规模庞大的鳍片加上厚度惊人的暴力风扇,使得G750在散热方面毫无疑问成为了王者。虽然这种散热规模不可能让其他笔记本效仿,但我认为,所有ODM商至少都应该重视散热这个方面,尽可能的在不牺牲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加强散热,甚至不惜降低配置。否则的话,一个散热压不住的产品交给用户,让我们怎么安心的使用笔记本?说实话,目前能让我满意的笔记本散热,也就G750了,P570不在笔记本行列中。蓝天的P150需要将鳍片规模翻倍,采用静音风扇后才能让人满意,16F4这个机器就算了。。。。GT72不久之后就能拿到,看看微星最新的旗舰,能否做到散热和G750有的一拼的境界。
【9】总结优点:1.配置很高,单卡旗舰机,再往上的4860HQ其实意义不大;2.GTX880M性能很出色,足够胜任绝大部分游戏的高特效,其实只要保证这显卡不降频,一般就很够用了;3.非公MXM给880M增加了一相供电,就因为此,烤机都不会降频,超频潜力更大,毫无疑问是旗舰中的旗舰;4.外设上G750不输其他游戏本,键盘中上等,音响中上等,屏幕主流,触摸板上等;5.散热太吊不能直视,如果游戏本都向G750这么设计就好了,我们还用得着纠结高温降频的问题么?6.附带软件还算不错,有可以强冷的软件,有自家的电源模式切换,还有一个是关机替换为深度睡眠,可以让开机时间大幅减小。不足:1.厚度重量爆表,单卡机做的比蓝天P375SM双卡机还吓人,也就比M18X好些;2.左右两侧接口位置不合理,对调后更合适,原因第一章已经说过;3.机器内部没有MSATA或者M.2,硬伤,拓展性不足;4.机器难拆,游戏本应该是开放玩家的自行修改能力,但是ROG却没有做到,导致清灰都很难很难;5.进风口这么少是什么心态,那么大个风扇,强冷时风都从USB口吸进去,明显进风不够,严重影响实际散热效果,强烈要求下代机器大幅增加进风口;6.价格望而却步,虽然我对这个产品表示由衷的喜欢,但毕竟我是一个符合国情的苦逼学生,这个产品只能是叫好不叫买,想要在国内发展好这款产品,首先就得要一个亲民的价格,至少不要和目前国内热门的游戏本价格相差太远。G750是一个从发烧友视角出发设计的一款十分注重散热的游戏本。但是它和其他玩家国度产品一样,无视成本,一切都为了做的更好,导致完全的没有性价比可言。或许,购买这款产品,还真的得需要充足的“信仰”。如果你急需充值信仰,那么请不要走开G750就是为您量身定做的,ROG的信仰很难破灭。本次评测到此结束,全文共15425字,感谢大家的欣赏。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接看到批的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