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国大学生没文化

不识字的大学校长和错字百出的大学横幅——谁来救救中国文化?
我的图书馆
不识字的大学校长和错字百出的大学横幅——谁来救救中国文化?
今年春节最拿得出手的酒!扫描图片二维码抢购特价五粮液土豪金& 胡子哥导语 && & & & 大学开学典礼热闹之际,惊闻南方某高校今日爆出奇闻。开学典礼上所挂横幅,竟然两幅全错。“驰骋乾坤”,写成了驰“聘”。鸿鹄之志写成了鸿“皓”。典礼未半,横幅便被匆匆收走,连校领导都破口大骂“如此办事,大学太没文化”。对此,小编除了对“五笔输入害死人”报以同情外,更对今日大学文化沉沦、斯文不再抱以忧思。& & & & 胡子哥总是一言不合就失联,扫描二维码可查阅备份和更新,我一直在努力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未被过滤的真实世界……防失联,加胡子哥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Q-校长不识字,博士乱翻书先看我们的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博士段凡曾经被推上风口浪尖,究其原因,乃是博士对一个典故的解释出现了大问题。段博士曾在接受报纸提问时,对“卧槽泥马”这个“成语典故”进行了解答。他说:“卧槽与跳槽并非完全对立,否则就可能变成一匹‘卧槽泥马’。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形容虚有其表、窃居名位者,即使有相应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胜任,等同于烂泥扶不上墙。所以说,卧槽者不应成为‘卧槽泥马’,卧槽也并非‘卧以待毙’。职场人士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而要变被动为主动,视卧槽为蓄势待发、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机会。”此语一出,网络上眼镜跌碎无数,大牙笑掉一片。“卧槽泥马”本是网友对国骂谐音恶搞,没想到段博士还当真了!竟以此引申开去,在报上开讲答疑。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反倒糊涂了。”段博士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终至于“博士一开口,上帝就发笑。”于是,赶紧上网搜“卧槽泥马”,果然找到了罪魁祸首。撰者不详,其辞曰:“《战国策·楚策四》——伯乐多良马,其有邻亚犁,曾与人言:‘我亦善识马,有一骏马,伯乐不及’。人皆疑,欲观之。亚犁恐,乃以草泥置一卧马于槽中。众人视之笑其蠢,皆曰:‘此何良驹,卧槽泥马尔。’”观察此段用语呆板,文气拙劣,远非《战国策》之古朴、浑厚,而《战国策·楚策四》一节,根本没有任何与“卧槽泥马”相关的语句。但段博士网上一搜,就直接作为学问了,哇塞,做学问好简单啊。华东理工大学也是一流大学,想来也不会是平庸的博士,但笑话就这样产生了。偶然的一件小事,一旦发生了就是历史的必然。纵观这件事,段博士俨然也是在恶搞,他以身作则,告诉我们,博士也就这个水平,博士之博,乃不学无术耳。由博士乱用典,不由人又想起了台湾三大党领袖来访问时,我们著名校长们的著名表现。去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在清华大学发表激情演讲,在互赠礼品环节,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向宋楚瑜赠送的是一幅小篆书法,内容是黄遵宪的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瓠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颔联首字读作“kua”,上声,分离、割裂之意。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后两句表示要像精卫填海一样,担负起救国的大任。在念这首诗时,清华校长一字一顿,磕磕巴巴,念到 “侉离分裂力谁任”时,就被 “侉”字卡住了,后经人提醒才得以圆场,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场面相当尴尬。不仅如此,在主持过程中,顾秉林还结结巴巴,几次中断修正,到了最后更是洋相出尽,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现场一片嘘声。此情此景,让直播机前的亿万电视观众也感到震惊和失望。然而,清华的表演还没有结束。当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宋楚瑜大陆行》节目中侃侃而谈,大出风头,让我们大吃一惊。当介绍到《寸寸河山寸寸金》书法礼品的时候,他胸有成竹地说:“这是某某人所书写的‘小隶’。”哇塞,一种新的书体诞生了,中国从来只有小篆,何曾有过小隶?紧接着,刘教授又即兴朗诵了《寸寸河山》全诗,遗憾的是刘教授没有看过直播,当读到“瓠离分裂”的时候,他再次壮烈牺牲,把它们读成:“瓜离分裂。”似乎是挑动我们脆弱的神经,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又来了。这次被打脸的是厦门大学。有感于被授予厦门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兴高采烈的连战发表即席演讲。演讲过后,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请连战先生题字,连战挥笔题写了“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结果朱崇实校长当场念了白字。把“黉宫立东南”错念成了“皇宫立东南”,台下还一片掌声,赞叹声。呜呼哀哉,呜呼哀哉。“黉门”是学校的古称,“黉”古音与“宏”同音,普通话读音与“红”同音。古有“身入黉门,天子门生”的说法。堂堂大学校长竟然对教育领域的古称一无所知,实在是令人汗颜,惭愧,羞耻,无语。而且比思想上荒废汉字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指导的西化!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学术会议按惯例使用英语,汉语将沦为科学看客》的文章。说的是在中国召开国际会议,工作语言一律用英语,汉语靠边站,让好多参加会议的中国人听不懂,没有到达学术交流的目的。文章举例说,两年前,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从印发的论文到演讲全是英语,部分海外华裔学者提出采用中英文双语,竟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那次会上,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坚持用汉语作报告,倒成了一个百分百的华人。而那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到个个是“假洋鬼子”。文章感慨道:一个使用中国纳税人的钱财并在中国召开的会议,却要一律用英语进行交流,甚至,中国听众连翻译服务都无法享有,岂非咄咄怪事?看罢,我气得差点吐了血!如果我是个不懂洋文的人,有人会认为我在“愤英”呢。我大学学了英语、法语,自学过世界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日语,我的感觉是,世界上再没有比汉语更科学、有严谨、更高效的语言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在全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热切关注并出现了世界汉语热的今天,把汉语当作母语的人却在丑化汉语、排挤汉语,这难道不是忘祖么?钱穆:我们最大毛病在不爱自己的文化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我们国家在近几十年来遭受到种种困厄灾祸,其最大原因,正为国人失却自信,不自尊重,把自己文化传统看得太轻了,甚至对自己文化产生一种轻蔑而排斥的心理,这是一切原因中之最大主要的原因。是啊!环顾我们周边,某幼儿园的招生广告:“选择我们就是选择美国9000万孩子享受的教育。”某中学校运会,60多个班的学生着班服出场,所有班服的胸前背后印的都是英文口号。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各种洋地名泛滥,出门如同出国:香榭丽舍、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阿拉丁花园、泰晤士小镇……扎堆出现、层出不穷。不过还好,没有厚着脸皮叫自己做华盛顿花园,洛杉矶水岸,莫斯科大花园,纽约山庄,柏林豪园的,总还是有点羞耻感的。结语:要灭其国,先灭其史;要灭其史,先灭其文字。这一原则一直是西方在近几百年殖民过程中对其它民族奴役时所采取的手段。
馆藏&1526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国大学校长为什么越来越没文化?真相惊人!
我的图书馆
中国大学校长为什么越来越没文化?真相惊人!
来源:网络 | 转自:温故读书一提起大学校长,人们定会肃然起敬,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优秀的大学校长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象征。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大学的蔡元培、蒋梦麟,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南开大学的张伯苓等;当代的刘道玉、李培根等。他们以超凡的洞悉力、独到的办学思想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竭尽忠智,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形成学术与道德高地,令人刮目相看,并争相学习和研究。在教育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中国的大学发展迅猛,优秀大学纷纷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但作为大学的领头人,有些校长的素养和声望与一流大学的地位及影响并不匹配,有时还洋相百出,令人啼笑皆非。▲顾秉林(右)与宋楚瑜(左)几年前,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在清华大学演讲,在互赠礼品环节,顾秉林向宋楚瑜赠送的是一幅小篆书法,书写的内容是黄遵宪的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瓠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第二句首字“瓠”读作hù,长江中下游一带称“瓠子”,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成熟后剖开可做瓢用。“瓠离”就是把瓠剖开,跟瓜分豆剖的意思差不多。在念这首诗时,清华校长一字一顿,磕磕巴巴,念到“瓠离分裂力谁任”时,就被“瓠”字卡住了,后经人提醒才得以圆场,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场面相当尴尬。不仅如此,在主持过程中,顾秉林还结结巴巴,几次中断修正,到了最后更是洋相出尽,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现场一片嘘声,尴尬到了冰点。此情此景,让直播机前的亿万电视观众也感到震惊和失望。真是“一句话毁掉形象”,从此“粉转路”。自己赠送别人的礼品竟然不能完整的读下来,作为一所顶尖大学的校长,情何以堪?即使是理工科出身也没有充分的理由,这种代表两岸文化交流的会面,先前虽不需彩排,至少也要过问一下是什么礼品,写的是什么内容。幸亏,客人没要这位顾校长解释一下这诗是什么意思,用了哪些典故,否则,会像学生不会做题卡壳一样,挂在黑板上,下不来台的。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的清华,可是出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国学研究大师啊,至今依然是一座座丰碑,无人企及。他们倘若地下有知,不知有何感慨。▲纪宝成(最右)与郁慕明(最左)不久,台湾新民党主席郁慕明来了,他发表演讲的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大校长纪宝成在欢迎郁慕明的致辞中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的“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此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这里所指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的名字。“七月流火”准确的意思是“天气转凉了”,而不是形容“天真热”,更不能形容热情。一所以人文及社会科学见长的大学,它的校长在台湾同胞面前倒下来了。纪校长和顾校长不一样啊,他创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所国学院,被人称为“国学校长”。他在诗词上也有相当的造诣,出版有个人诗词集《岁月诗痕》。宵夜君无缘拜读,至今感觉十分遗憾。故事还没有结束。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又来了。有感于被授予厦门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兴高采烈的连战发表即席演讲。演讲过后,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请连战先生题字,连战先生挥笔题写了“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结果,这位学法律出身的朱崇实校长当场念了白字。把“黉宫立东南”错念成了“皇宫立东南”,台下还一片掌声、赞叹声。“黉门”是学校的古称,“黉”古音与“宏”同音,普通话读音与“红”同音。古有“身入黉门,天子门生”的说法。堂堂大学校长竟然对教育领域的古称一无所知,实在令人汗颜。两岸一水之隔,真乃咫尺天涯。▲朱崇实(右)与连战(左)北大不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套路就是不一样! 2011年,时任北大校长周其凤作了一首歌词,叫《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由北京大学中乐学社演唱:“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我……/父母生下/生下的你我/lalala/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lalala/是化学过程的场所……/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lalala/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一时网上网下评论如潮,基本没有好听的。“不伦不类,天雷滚滚,斯文扫地,仅供娱乐”,“北大校长,拜托有一点自爱好不好?北大学生,请你有一点自尊行不行。”“如果是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编成歌,至少还得有初中化学知识的人才能唱,而北大的“化学歌”,只要有嘴巴,有肠胃消化体验的人都能唱”。这首神曲,堪比《忐忑》,绝对考验你的心理承受力。大学校长,而且是著名大学的校长,不仅是领导者,更应当是学问家和教育家。他们身上担负的是责任和使命,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美德的象征,是知识的化身,教育的楷模和道德的旗帜。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匪夷所思、令人捧腹的状况呢?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他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中国大学是有严格级别的,一般分为副部、正厅和副厅。副部长级的任命,级别的高低,意味着权力的大小和受中央重视的程度。先来科普一下任命的高校名单:1、1992年,校长、书记副部级大学(14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日,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2000年增列的副部级大学(7所)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3、2003年12月增列的副部级大学(11所)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共计32所,都是985高校。在985里目前属于正厅级的有7所,它们是: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这7所大学还要努力啊)32个副部级大学,就需配置64个副部级干部。由此类推,正厅级,副厅、正处、副处......因此,本应为学术高地、兼容并包的大学,反而形成严格的序列化官阶,层级分明,等级森严。有时候更为解决干部待遇、平衡利益诉求提供了广阔天地。有人讥讽,一流的大学变成了一流的“衙门”。若干司局长空降大学,教育厅局长熬了许多年,也在大学里谋个副部,安度余生。所谓“教授家中坐,校长天上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在个别大学里出现一个处长40个教授去争的热闹场面就不足为怪了。由于校长的的任命权、考核权、评估权在上级,因此,只能按照上级的意图去办学。长此以往,必然唯领导马首是瞻,对上级唯唯诺诺,知识分子的风骨、胆识基本无存。看看我们的鼻祖孔圣人见到上级是一番什么样的表现。《论语—乡党》记载: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译文: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短短的几行字,把孔子面对国君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志满意得、如释重负的心理、神态及动作描述得生动逼真,十分传神。这一点我们的知识分子真的学到位了。当然,不仅仅是知识分子了。由于大学校长是个高官,掌握着人财物大权,百姓子女对于上大学的欲望又十分强烈(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出国了),这个岗位就变得炙手可热了。因为行政权力可以瓜分学术权力,行政资源可以垄断学术资源,行政能量可以体现学术魅力。当做官作为大学的一种追求,其大学的风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推测。有的校长热衷于做批示、发文件,官腔十足。比如,把“赠送”说成“捐赠”,可能已经习惯了居高临下、公权滥用的官场思维。要他们静下来做系统的深层的理论思考已经不可能,什么高校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健全人格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的大学校长虽有文章和演讲发表,也只是工作经验性总结、感受类文字,或由别人捉刀代笔,自己只是署个名或去宣读一下而已。在一些重要场合,人们听了这些大咖们的发言,不禁窃窃私语:难道这就是中国顶尖大学校长的水平吗?有的校长自信满满,唯我独大,几乎无所不能,所以读错一两个字,作几句歪诗,不会影响他们的前程,也不会感到斯文扫地。这又使得宵夜君想起了一个桥段:主持人李湘受聘成为四川一所大学的教授。她在一堂名为《论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的课上侃侃而谈,当讲到实践的重要性时,李湘老师说道:“只有多实践才会有进步,要不然找工作的时候事情会很辣手。”马上有好多人悄声说:“是‘棘手’!”在一堂“主持人综合素质”的课上,把“棘手”生生说成“辣手”,这种“综合素质”,还真是有些打脸啊!李湘毕竟是一名娱乐明星,说错了也只是影响一个班学生。但我们的大学校长可是教授里的教授,精英中的精英啊!在富有教育意义的场合和时段,我们的校长们给学生一种怎样的治学精神,怎样的人文素养?读几个错字,并不能说他们不能做大学校长,至少说明他们对此准备不充分,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缺少竞争,一家独大,政府全包。假如像上世纪初叶,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三分天下,并驾齐驱,开放办学,按章办事,这些校长还能这么混么?还是憋进书斋里做学问去吧。美国大学校长任期平均为12.2年,中国一般为5.2年,其原因很复杂。但中国换校长之勤,给人以走马灯的感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连树木的时间都不够,焉谈树人?思想是要长久积淀的,要形成自己合乎大学逻辑发展的治校理念、话语体系、价值导向、人格素养,那是需要潜心静气、心无旁骛、深入思考的,是要坐“十年冷板凳”的。那么,什么来得快?靠办综合性大学(985的硬性条件),靠挂靠欧、美、澳某大学,靠更改校名、扩大校园、增加专业,靠短平快的科研成果……急功近利,短视浮躁,能办好大学?即使有点思考,也是碎片化、断裂化或者娱乐化的东东。这就使宵夜君又想起了年轻的大学校长郑强的金句:“为什么天上倒水的就要比地上倒水长得漂亮?”。郑校长要么是对空乘职业的无知、对服务行业的歧视,要么就是哗众取宠、博取廉价的掌声。面对网友质疑,他觉得很委屈,辩解了几句,大家还是不买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中国最高“师”府历经3年研究出来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堆砌概念,重复交叉,枯燥干瘪,核心空泛,引来无数吐槽。中国的大学给人的感觉总是缺了那么一些点文化味,多了一些铜臭味;中国的大学校长总是缺了那么一点书卷气,多了一些官架子。茅台原浆酒免费领活动已进行一周,好评率百分之百
馆藏&24935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关于“大学生只有‘文凭’没有‘文化’”的讨论
&&&&最近在论坛里看到了小进的文章&《透视中国大学生群体&-----&一群只有文凭,没有“文化”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们!》(原文:)。我认为小进有一点过激,诚然有不少的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的确不是太高,但是小进也不能够以偏概全,不能盲人摸象,摸到了象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小进说“谁家要出了个大学生了来,那便是祖坟八代冒青烟了,烧高香拜菩萨也求不来的事儿”,又说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恰恰相反我不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而是父辈们因为没有知识、文化,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他们这一辈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理想和梦想,而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够拥有知识和文化,不在像他们一样因为没有知识和文化而不能做他们想做的事!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们的父母会拉长了脸不高兴,见人就说‘这死娃子考什么大学’!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传统,逢年过节和有了喜事都会去祭拜祖先,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这种活动或是类似的行为就说成是祖坟八代冒青烟,如果这样也算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取消清明节呢?
&&&&大学生末必有文化,但没有念过书的人是一定没有什么文化。古人说的好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识和文化到底从哪里来?还不是从书中来的,没有念过书的人又怎么会成材!他们所成的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材?
&&&&有文化的人一定是念过大学或是在大学里呆过,中央的“九大常委”有文化吧,他们也曾经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他们手里有的可不是一纸文凭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21被浏览44302分享邀请回答/maikof/article/--------------------------------------------------------更新完毕----------------------------------------54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校园文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