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ap左耳ap380b 滤网要更换有点歪,就是一边高一边低,怎么破

&img src=&/50/v2-d5bdeee2ed5a34ecccc92d_b.pn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50/v2-d5bdeee2ed5a34ecccc92d_r.png&&&p&7月27日-耳机林Sir发布《墙外的巨人—魅族Flow耳机林氏评测》,该文章认为Flow接近2K档耳机。&/p&&p&&br&&/p&&img src=&/v2-b659cd3d7e8ae24b266b_b.jpg& data-rawwidth=&1097& data-rawheight=&42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7& data-original=&/v2-b659cd3d7e8ae24b266b_r.jpg&&&p&&br&&/p&&img src=&/v2-eec89ccdcdfe_b.jpg& data-rawwidth=&1083& data-rawheight=&38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3& data-original=&/v2-eec89ccdcdfe_r.jpg&&&p&&br&&/p&&p&7月27日-郁夏峰称林Sir《墙外的巨人》一文是枪文,1000以内没有能干掉GR07的耳机。&/p&&p&&br&&/p&&img src=&/v2-d5bdeee2ed5a34ecccc92d_b.pn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v2-d5bdeee2ed5a34ecccc92d_r.png&&&p&&br&&/p&&p&&br&&/p&&p&8月6日-耳机吧羊驼发布评测文章《钻入HiFi市场的一条鲇鱼——魅族Flow》,用Flow横向对比飞傲F9、AKG N40、GR07,认为Flow解析好过GR07。耳机林Sir转发该文。&/p&&p&&br&&/p&&img src=&/v2-848fed6b4da6f0f02a716adb708bea1e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60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848fed6b4da6f0f02a716adb708bea1e_r.jpg&&&p&&br&&/p&&img src=&/v2-316df86a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1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v2-316df86a_r.jpg&&&p&&br&&/p&&p&&br&&/p&&p&8月7日起-郁夏峰发布多条微博,指责行业KOL恶心无良,爆出耳机林Sir曾收取其6w元市场推广费后无下文,同时揭耳机林Sir每年收取AKG 20w元。耳机林Sir下多条微博被“林六万”回复覆盖。&/p&&p&&br&&/p&&img src=&/v2-872e16eb45fa6a7c401db94bf54de3e6_b.pn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2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v2-872e16eb45fa6a7c401db94bf54de3e6_r.png&&&p&&br&&/p&&img src=&/v2-dc3befb377ea26bbd1c2f8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dc3befb377ea26bbd1c2f8_r.png&&&p&&br&&/p&&img src=&/v2-992c13ec73dd5d9f69cd2_b.pn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v2-992c13ec73dd5d9f69cd2_r.png&&&p&&br&&/p&&p&8月9日-微博网友archon对魅族Flow拆机,显示Flow采用了娄氏单元。&/p&&p&&br&&/p&&img src=&/v2-6eecd05d22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6eecd05d22_r.png&&&p&&br&&/p&&p&8月10日-郁夏峰对Flow采用娄氏单元道歉,并发起活动:凡购买Flow耳机的凭购买凭证均可在威索尼克官方旗舰店领取一条GR07。&/p&&p&&br&&/p&&img src=&/v2-6abb36abcbbd6_b.pn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v2-6abb36abcbbd6_r.png&&&p&&br&&/p&&p&8月14日-郁夏峰再发微博要求耳机林Sir解释6w元去向。&/p&&p&&br&&/p&&img src=&/v2-7ab4bcfa092be_b.pn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v2-7ab4bcfa092be_r.png&&&p&&br&&/p&&p&8月17日-耳机林Sir发布微博文章《郁夏峰,你又赢了》承认曾收取6w元,但有自己的底限。文中未提Flow,获一干KOL转发。&/p&&p&&br&&/p&&img src=&/v2-3a82f197f50f61f751ca724d_b.jpg& data-rawwidth=&1101& data-rawheight=&76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1& data-original=&/v2-3a82f197f50f61f751ca724d_r.jpg&&&p&&br&&/p&&p&8月18日-郁夏峰发布微博称就耳机林Sri文章内的中伤和谣言将发出律师函。&/p&&p&&br&&/p&&img src=&/v2-5b61da0e97d003c77b66ee887b074dde_b.pn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v2-5b61da0e97d003c77b66ee887b074dde_r.png&&&p&&br&&/p&&p&8月19日-微博网友老何的QQ空间拆机Flow,结果并非应有的娄氏单元,而是国产。&/p&&img src=&/v2-7d4ec835bbf581bed20dfeaa99ce78c7_b.pn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v2-7d4ec835bbf581bed20dfeaa99ce78c7_r.png&&&p&&br&&/p&&p&8月20日-耳机吧羊驼发布微博关于Flow评测一文的看法,郁夏峰对此直接嘲讽。同日,在贴吧多个与Flow有关的发帖内容被删除。&/p&&p&&br&&/p&&img src=&/v2-14cef648f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7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14cef648ff_r.jpg&&&p&&br&&/p&&img src=&/v2-9bb5f018aabbb_b.pn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1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v2-9bb5f018aabbb_r.png&&&p&&br&&/p&&p&8月21日-微博网友斗室听澜拆机Flow,结果仍非娄氏单元。老何的QQ空间发布微博喊话耳机吧羊驼,要求各自购买5条Flow直播拆机。郁夏峰转发该微博称已购买10条Flow。&/p&&p&&br&&/p&&img src=&/v2-bab23ae6ee9e7f863b11ea_b.pn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v2-bab23ae6ee9e7f863b11ea_r.png&&&p&&br&&/p&&p&8月22日-耳机吧羊驼发布微博为Flow评测文章背锅。魅族官方ID我就是个做配件的解释Flow不同单元缘由,郁夏峰再怼。17时魅族官方ID发布内容宣布召回Flow,并对召回用户赠送EP52作为补偿,郁夏峰引用发博嘲讽店大欺客。22时魅族官方ID发布详细召回说明。Flow门暂告一段落。&/p&&p&&br&&/p&&img src=&/v2-cbf07fd219dbfd01a600c63ff16ff465_b.pn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v2-cbf07fd219dbfd01a600c63ff16ff465_r.png&&&p&&br&&/p&&img src=&/v2-fcf1a20c8ca59ba478c52_b.pn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1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v2-fcf1a20c8ca59ba478c52_r.png&&&p&&br&&/p&&img src=&/v2-e65dea4525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4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e65dea4525_r.jpg&&&p&&br&&/p&&img src=&/v2-8ad0c8eea3b31a1c9cc5f5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12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v2-8ad0c8eea3b31a1c9cc5f5_r.jpg&&&p&&br&&/p&&img src=&/v2-8ffa29d6ce698312ebd8b_b.pn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v2-8ffa29d6ce698312ebd8b_r.png&&&p&&br&&/p&&img src=&/v2-1be784ec500db44ba14c64_b.pn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v2-1be784ec500db44ba14c64_r.png&&&p&&br&&/p&&p&&br&&/p&&p&8月23日-耳机林Sir发布微博,显示将63000元转回郁夏峰账号内,郁夏峰发博讽刺。当日晚间,郁夏峰发博指灰黄鹂单条利润高达800元,再引热议。&/p&&p&&br&&/p&&img src=&/v2-51784cfd175d756e3d908f01f4e58f0b_b.pn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v2-51784cfd175d756e3d908f01f4e58f0b_r.png&&&p&&br&&/p&&img src=&/v2-a1128ede95c315ae678607_b.pn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v2-a1128ede95c315ae678607_r.png&&&p&&br&&/p&&p&&br&&/p&&p&欢迎讨论。&/p&&p&&/p&&p&&/p&
7月27日-耳机林Sir发布《墙外的巨人—魅族Flow耳机林氏评测》,该文章认为Flow接近2K档耳机。 7月27日-郁夏峰称林Sir《墙外的巨人》一文是枪文,1000以内没有能干掉GR07的耳机。 8月6日-耳机吧羊驼发布评测文章《钻入HiFi市场的一条鲇鱼——魅族Flow》,用F…
&img src=&/50/v2-573dbb606de866d9e492_b.png& data-rawwidth=&1488& data-rawheight=&7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8& data-original=&/50/v2-573dbb606de866d9e492_r.png&&&p&文 | Rubberso&/p&&p&&br&&/p&&p&&br&&/p&&p&今年年初,我们在&a href=&/?target=http%3A//www.geekpark.net/topics/21785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对比测试&i class=&icon-external&&&/i&&/a&索尼 MDR-1000X 和 Bose QC35 后给出了这样的评论:Bose 在「独孤求败」了这么多年后总算找到了一个竞争对手。不过索尼似乎不只是想做一个「竞争者」,在降噪耳机领域它还有着更大的野心。&br&&/p&&p&在 IFA(柏林电子展)正式开展前一天,索尼一口气发布了三款全新的降噪耳机,产品形态上覆盖了头戴式、颈挂式和今年非常热门的完全无线式;降噪功能上也超出了此前对于「主动降噪」的定义,带来了更加智能的场景识别功能。带着这三款新品,索尼将在降噪耳机领域继续攻城掠地。&/p&&p&&br&&/p&&h2&&b&WF-1000X:首款完全无线降噪耳机&/b&&/h2&&p&在这次索尼的三款降噪耳机新品中,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 WF-1000X。原因在于,虽然此前已经有很多厂商推出了完全无线耳机(俗称真·无线耳机),但在本来就小巧的体积内再塞入主动降噪的功能,在我们印象中 WF-1000X 还是头一个。&/p&&img src=&/v2-d2cdb61bb7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d2cdb61bb7_r.jpg&&&p&&br&&/p&&p&实际上在年初的 CES 展会上,我们已经见过 WF-1000X 的原型机了,但那时它被罩在一个透明罩内,除了知道它是一款完全无线耳机,具体的功能并不清楚。直到这次 IFA 大会,WF-1000X 才完全揭开了面纱。&/p&&img src=&/v2-f7ad128bccfd4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f7ad128bccfd4_r.jpg&&&p&&i&(CES 上展示的原型机)&/i&&/p&&p&WF-1000X 采用了右完全分离的佩戴方式,索尼称之为「降噪豆」。一个细节是,WF-1000X 耳塞处拥有耳翼撑架,可以提升佩戴的牢固程度。WF-1000X 保留了物理按键(左右各一个),可以实现音乐播放/暂停,接听/挂断电话等功能。&/p&&img src=&/v2-0f3cf298f3bd7f3bf6852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0f3cf298f3bd7f3bf6852_r.jpg&&&p&&br&&/p&&p&作为一款主动降噪耳机,WF-1000X 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活动状态,并匹配场景化的降噪或环境声方案(Adaptive Sound Control)。例如戴着耳机在街上走路时,听清音乐的同时也会把环境音收进来,起到保证安全的作用。&/p&&p&和市面上的主流产品一样,WF-1000X 的保护盒也兼顾充电功能,可以为耳机充两次电。续航方面,耳机本身是 3 个小时,再加上保护盒充的两次电,总共可以带来 9 个小时的续航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保护盒顶部还有一块 NFC 区域,可以快速完成蓝牙配对。&/p&&img src=&/v2-35eede3ee6fab7f1fdf006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35eede3ee6fab7f1fdf006_r.jpg&&&p&&br&&/p&&p&「这么小一东西居然能这么降噪」。极客公园 IFA 现场记者在体验后表示降噪效果超出了预期。另外,他还表示 WF-1000X 的佩戴也较为舒适,在耳朵里比较「服帖」。&/p&&p&WF-1000X 的售价为 200 美元。目前在索尼中国的&a href=&/?target=http%3A//.cn/products/headphone/1000x/index.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官网&i class=&icon-external&&&/i&&/a&上显示,WF-1000X 将于 9 月 14 日开始预售,但索尼并未公布国行价格。&/p&&p&&br&&/p&&h2&&b&WH-1000XM2:经典产品小幅升级&/b&&/h2&&p&MDR-1000X 在发售后,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销量,于是索尼趁热打铁推出了新一代的产品。&/p&&p&WH-1000XM2 的外观和 MDR-1000X 基本一致,同时保留了后者的一些功能特性,包括环境声(Ambient Sound)、可触控耳罩面板、「快速提醒」等。WH-1000XM2 主要的改变在一些功能提升上。&/p&&img src=&/v2-63fc33ea3f1aa2ec804cb5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63fc33ea3f1aa2ec804cb5_r.jpg&&&p&&br&&/p&&p&WH-1000XM2 支持全新的「气压降噪优化」功能,可以在坐飞机时保证出色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另外和上面介绍的 WF-1000X 一样,WH-1000XM2 也支持自动匹配场景化的降噪或环境声方案(索尼演示了停留、步行和乘坐交通工具三种情景)。&/p&&img src=&/v2-bce0e0b73ab831d1f267d621c71a3aec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bce0e0b73ab831d1f267d621c71a3aec_r.jpg&&&p&&br&&/p&&p&另外,在蓝牙/降噪模式下,WH-1000XM2 的续航时间为 30 个小时,比第一代产品足足提高了 10 个小时。另外 WH-1000XM2 加入了「快充模式」,10 分钟充电=1 小时续航时间。&/p&&p&根据极客公园 IFA 现场记者的反馈,WH-1000XM2 的降噪效果很出色,至少不会比上一代差。另外 WH-1000XM2 在头梁和耳罩上应该进行了小幅改进,颜色表面触感和第一代有点区别。当然具体的差别还需要在拿到产品后确认。&/p&&img src=&/v2-63fc33ea3f1aa2ec804cb5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63fc33ea3f1aa2ec804cb5_r.jpg&&&p&&br&&/p&&p&在三款新品中,WH-1000XM2 的功能最为强大,价格自然也是其中最贵的——WH-1000XM2 的售价为 350 美元,和 Bose QC35 的官方售价相同。目前索尼还没有公布 WH-1000XM2 的国行发售信息。&/p&&p&&br&&/p&&h2&&b&WI-1000X:有线/无线随意切换&/b&&/h2&&p&坦率地讲,看到 WI-1000X 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 &a href=&/?target=http%3A//www.geekpark.net/topics/21815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ose QC30&i class=&icon-external&&&/i&&/a&,同为颈挂式耳机两者外观上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相比之下,WI-1000X
的功能要丰富不少。&/p&&img src=&/v2-3fc6c076d019bb22a1f4fae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3fc6c076d019bb22a1f4fae_r.jpg&&&p&&br&&/p&&p&WI-1000X 支持上面提到的场景匹配功能,也支持 WH-1000XM2 的「气压降噪优化」功能。WH-1000XM2 的线缆采用了伸缩回弹的设计,在来电时颈带会通过振动进行提醒。续航方面,有线模式和无线模式分别为 14 小时和 10 小时。&/p&&p&另外,索尼表示 WI-1000X
除了蓝牙模式,还可以进行有线的连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线连接 WI-1000X 需要一根特别的 Micro-USB 转 3.5mm 接口的连线搭配使用才可实现。&/p&&img src=&/v2-6eceb10ac541dfc538a126c0999b3add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6eceb10ac541dfc538a126c0999b3add_r.jpg&&&p&&br&&/p&&p&WI-1000X 的售价为 300 美元。目前在索尼中国的&a href=&/?target=http%3A//.cn/products/headphone/1000x/index.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官网&i class=&icon-external&&&/i&&/a&上显示,WI-1000X 将于 9 月 14 日开始预售,但索尼并未公布国行价格。&/p&&p&最后,让我们重新梳理下索尼的三款新品:&/p&&ul&&li&WF-1000X:完全无线式,200 美元&br&&/li&&li&WH-1000XM2:头戴式,350 美元&br&&/li&&li&WI-1000X:颈挂式,300 美元&br&&/li&&/ul&&p&虽然三款耳机在命名上有些复杂,实际上它们同属于索尼的 1000X 系列降噪耳机,拥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例如三款耳机均支持场景匹配模式,均接入了 Headphones Connect 这款 app,可以在软件内进行更多的个性化设置。&/p&&p&三款耳机形态不同,售价覆盖了 200 美元~350 美元区间,至此索尼在降噪耳机领域将拥有一条非常完备的产品线,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空间也更大。&br&&/p&&p&另外可以看到,不论是头戴式的 WH-1000XM2 还是颈挂式 WI-1000X,在「隔壁」的 Bose 阵营都能找到对应的产品,而且价格上也几乎一致,可以看出索尼极强的针对性;而完全无线+降噪的 WF-1000X 市面上目前还没有竞品,意味着索尼在降噪耳机更加细分的领域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优势。&/p&&p&2016 年的 IFA 大会上,索尼带来了 MDR-1000X 降噪耳机。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年,索尼迅速在降噪耳机领域建立起了一只完备的队伍,而且配备自己独有的技术。这样的快速更迭的「玩法」和「有条不紊」的传统音频厂商形成了鲜明的区别,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加下来索尼在降噪耳机领域的表现。&/p&&p&&i&(IFA 现场:colorvc)&/i& ■&/p&&p&原文链接 → &a href=&/?target=http%3A//www.geekpark.net/topics/22159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索尼连发三款降噪耳机,很明显就是冲着 Bose 来的&i class=&icon-external&&&/i&&/a&&/p&
文 | Rubberso 今年年初,我们在索尼 MDR-1000X 和 Bose QC35 后给出了这样的评论:Bose 在「独孤求败」了这么多年后总算找到了一个竞争对手。不过索尼似乎不只是想做一个「竞争者」,在降噪耳机领域它还有着更大的野心。 在 IFA(柏林电子展)正式…
确定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br&&br&耳蜗是个用一点少一点的器官,人的一生中听力就是不断消耗衰退的过程。而且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损耗不可逆。&br&&a href=&/people/sijiazhao& class=&internal&&赵思家&/a&的这篇文章很好的讲解了耳蜗是怎么损耗的:&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每天听音乐超过一小时,真的会导致听力减退吗? - 赵思家的回答&/a&&br&&br&最要命的一点是,由于大脑强大的补偿能力,渐进的听力损伤在主观上完全没有感觉,除非损伤已经非常严重,或者损伤很突然。&br&要确认自己有没有听力损伤,唯一靠谱的办法是做听阈测试,去医院或者自己在家测都可以。&br&&br&绝对不要相信自己的主观感受!!!&br&以上为经验之谈,我的右耳在4k~6k有近20db(就是声压差10倍!)的衰减,但你知道么,主观上一丁点异样的感受都没有,脑补超级强大。&br&等到主观感觉不适,其实都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损伤了,和半聋也差不多。&br&&br&耳机对听力的伤害,倒不是因为它离耳朵很近,而是人们使用耳机的场合,很容易把音量调得过大。&br&“恰当的”使用耳机的确不会造成特别的伤害,问题是几乎所有人使用耳机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br&关键点是音量,在嘈杂的环境下使用耳机,如果你想听到音乐,那么音量必然是过量的。公交、地铁、火车、飞机、车水马龙的街头、有人谈话的室内……几乎所有能用得上耳机的场合都是嘈杂的。&br&&br&解决之道就是隔绝外部噪音,这样用很小的音量也可以听清楚音乐。&br&和上面很多答案的结论正相反,最保护听力的,是隔音式入耳耳塞,当初发明它就是音乐人为了保护自己赖以工作的器官。&br&&br&入耳式耳塞保护听力的程度,取决于其隔音程度,戴上之后越是听不见外界声音越好。&br&很多设备配送的廉价入耳耳塞,其实并没有隔音能力,也就没有保护听力的效果,和普通耳塞一样。&br&隔音比较好的入耳耳塞,一般都是导管深入耳道,采用慢回弹海绵、多节橡胶套、或者定制耳模来保证密闭。&br&动铁入耳几乎全部都是这样的设计。&br&&br&总结:&br&1 耳机损伤听力,而且无法治疗。&br&2 想用耳机,又想尽量减少听力损伤,就要用动铁入耳,或有近似隔音效果的耳机。&br&3 对于普通耳机用户,想减少损伤的话,有个办法:&br&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你常听的音乐,把音量从最小开始调大,一直调到你感觉吵得难受为止,记下这个位置的音量值,作为音量上限。&br&以后在其它场合听耳机的时候,严格遵循这个上限。&br&到此为止一切都很好。&br&然后你会发现,在很多场合下,这个音量太小,以至你很难听到音乐。&br&这时候参见2……&br&&br&补充:&br&有朋友问到如何在家自测听阈曲线,可以用这个网站:&br&&a href=&///?target=http%3A//www.phys.unsw.edu.au/jw/hearin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ee hearing test on line
Equal loudness contours and audiometry&i class=&icon-external&&&/i&&/a&&br&测试的时候要在安静的环境,分左右耳分别进行。另外建议用耳塞测,因为大耳机左右声道通过头夹的串扰比较明显。&br&只测500~12k频段就可以,噪音性听力损伤一般先发生在这个范围。
确定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 耳蜗是个用一点少一点的器官,人的一生中听力就是不断消耗衰退的过程。而且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损耗不可逆。 的这篇文章很好的讲解了耳蜗是怎么损耗的:
&img src=&/50/v2-b4de5bb3c8ec6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50/v2-b4de5bb3c8ec6_r.jpg&&&p&
这两年耳机和播放器品牌喷涌而出,这是一件好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囫囵吞枣一个产品还没玩好又急于去PK另外一个产品,久而久之的我们变成了器材的“奴隶”。&/p&&p&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来讲道理的,我想梳理下这一两年上市的产品中有哪些值得我们继续品味和推荐的产品!&/p&&img src=&/50/v2-c1f059df770b30ab471fb88bc69d8b8b_b.png& data-rawwidth=&1110& data-rawheight=&6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0& data-original=&/50/v2-c1f059df770b30ab471fb88bc69d8b8b_r.png&&&p&&b&
日本高端品牌Final audio今年上市的一款入门耳机&/b&,一直火爆到现在,市场评价基本向好,但也出现极少数分化;总体来说这是一条非常出色的特别的塞子,&b&它的声音温润宽松、不追求抓耳刺激的听感,而是一种缓缓铺开的柔和厅堂感&/b&;这种声音处理完全有别于追求撩人或者带感的耳机,所以不一定适合初烧的朋友,但这种感觉却是一般耳机无法拥有的质感和韵味。&/p&&p&
打个比方,很多耳机音乐一想响起你会跟着唱,音乐一停便马上回归现实;而E3000给人确实一种安静的聆听感,当音乐停止你还会陷入那情节中沉静;有人开玩笑说这是一种高级的声音,声音不分贵贱,但确实分优劣!&/p&&p&&br&&/p&&img src=&/50/v2-b0a9f75c173d815b1e4a4e_b.png& data-rawwidth=&1102&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2& data-original=&/50/v2-b0a9f75c173d815b1e4a4e_r.png&&&p&
JVC这条木振膜没有火是我没有想到的,千元头上找一条如它一样全面杂食的塞子确实不容易。&b&FW8是一条以流行、人声、ACG为主的杂食塞子&/b&,木振膜的厚度和低频较之前代减少很多,整体更加凝聚透明一些,人声的口型更贴近耳朵、&b&齿音有一些但不是那种直冲头顶的感觉而是略带颗粒的清晰感觉,超高频的延伸和细节一般,低频下潜也不突出&/b&;但它对各种音乐的表达都很真实,同时又有木振膜的味道!&/p&&p&
当然,这条塞子更适合一些从入门耳机升级的而不是从高端往下玩的烧友,对前端的要求也不甚严格;作为千元之选的朋友,一定要看看这条木制振膜的FW8耳机!&/p&&p&&br&&/p&&img src=&/50/v2-f59bc9a9ff58c546a0e03bb_b.png& data-rawwidth=&1115&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5& data-original=&/50/v2-f59bc9a9ff58c546a0e03bb_r.png&&&p&
这条耳机上市之初可谓火爆至极,但最终却在自己质量不可靠的问题下平淡,而如今虽然质量问题解决了,推荐的人以大不如前了!实际上,这条塞子在2K内还是有不错的竞争力,它奉承了“得中频者得天下”的道理,将&b&中频做的细腻柔和宽松清爽,高频的延伸和细节中规中矩、该有的该呈现的东西都有&/b&,低频的下潜和弹性也还可以、在密度和氛围上稍微欠缺一点。&/p&&p&
其实,这条塞子的原线对声音是拖累的,高频的延伸和低频的下潜氛围都受到影响,大家稍微换一根好点的线声音的质感和素质完全上了一个台阶;此外,这条塞子非常容易驱动,&b&对于爱好流行、人声、民谣和人声为主ACG的手机党或普通播放器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b&!&/p&&p&&br&&/p&&img src=&/50/v2-c16af3a7ea51f2df31fe6c212f26b5ad_b.png& data-rawwidth=&1110& data-rawheight=&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0& data-original=&/50/v2-c16af3a7ea51f2df31fe6c212f26b5ad_r.png&&&p&
JVC木振膜最典型的两个代表产品:FX1200和FW001,前者主打流行、人声,后者主打古典、器乐;FX1200无需过多介绍,如果你喜欢木振膜的这种味道这个塞子必须推荐。&/p&&p&
FW001和森海经典的IE8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它比IE8更加的均衡、扎实,高频的延伸和控制力更出色,而FW001也只是相对FX1200来说是更擅长古典编制类,但实际上它对男女声的处理也是可以的;虽然,男声的口型位置略微靠后一点,但整体是清晰扎实的。&/p&&p&&b&
玩好这两个塞子,你必须得有大推力和控制力的前端,同时播放器的声音尽可能扎实、细腻、干净和中正;那么,这个塞子味儿和素质才会发挥的恰到好处,而恰到好处的木振膜是非常好听的耳机!&/b&&/p&&p&&br&&/p&&img src=&/50/v2-07ea8e980e1a157d2193ba4bbb542016_b.png& data-rawwidth=&1114&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4& data-original=&/50/v2-07ea8e980e1a157d2193ba4bbb542016_r.png&&&p&&b&
中高端里性价比最高的耳塞我认为非DK3001莫属&/b&,素质完全可以和任何一款五六千的耳机去比,而你稍微花点钱在它的线材上DK3001的素质和听感有能跃上一个大台阶!对于这点达音科官方也早有意识,后期推出的那款7N单晶铜和单晶银混编平衡升级线就是为此而生的。很多人都已经听到这条线了,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提升!&/p&&p&
经常有人问我五六千买什么耳塞,我基本推荐&b&DK3001+平衡升级线&/b&的套餐;客观来说,DK3001原线的素质和声音固然已是超值了,但我觉得整体的控制力和中低频处理上还是稍显欠缺,而&b&这条升级线的出现让DK3001的高频更加细腻柔亮、人声也更为自然顺滑、整体的结像和凝聚力都好了&/b&!&/p&&p&
所以,我建议能承受这个价位或者五六千预算的朋友都可以看看DK3001+平衡线的组合,同时这个耳机对前端的反应也很敏感,越好的前端声音也会明显越好!&/p&&p&&br&&/p&&img src=&/50/v2-5e19cc94c856e86a48231_b.png& data-rawwidth=&1092& data-rawheight=&5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2& data-original=&/50/v2-5e19cc94c856e86a48231_r.png&&&p&
我一直都很喜欢织女星这条动圈,但这条耳机相当难推难煲,但我要说推好的织女星非常好听,我在广州的时候听过ECT用ALO的CDM推的织女星就非常好听,音源是什么我忘了,但那条煲开的织女星给我极大的印象:&b&细腻、温润、大气、清爽、光泽!&/b& &/p&&p&&b&
织女星采用非晶态金刚石振膜单元&/b&,所以这种单元需要更大更强的电压和电流,而一般的随身播放器很难做到两者皆出色的地步,这也是织女星没有被完全接受的原因。事实上,&b&织女星有动铁耳机的解析和细腻,又有刚性振膜的瞬态和反应,同时又有动圈的宽松和柔和&/b&。我目前用的是&b&DX200+奥莱尔B1LTD或niuniu的Partita耳放&/b&,虽然没有达到CDM给我的感受,但表现也可圈可点。&/p&&p&
对于有好的LO口和相对功率不错的耳放用户来说,织女星这个耳机值得尝试,当你爱上了这个耳机你会发现很多高端耳机都缺乏了一种细腻和光泽度;当然,这个耳机真的很难煲透,多点耐心多点等待它会给你带来不错的回报!&/p&&p&&br&&/p&&img src=&/50/v2-70ccf0d98a24f1aa1624_b.png& data-rawwidth=&1104&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4& data-original=&/50/v2-70ccf0d98a24f1aa1624_r.png&&&p&
千元左右推荐一款播放器,我会推荐Cayin的N3,这个机器市场反应平淡不是因为它的音质,相反它的音质在这个价位算非常不错的,如果它的做工再稍微精致一点,按键设计稍微合理一些,我相信它一定会大受欢迎;没有办法,对于千元左右的播放器来说,最关键的是外观和体验,音质反而不是决定的因素了!&/p&&p&&b&
N3的声音属于细腻中正略带温暖类型的,解析和细节和M1S旗鼓相当属于第一梯队的,推力和控制力在这个价位表现可圈可点,这种声音在搭配上非常讨巧,中性或偏暖的耳机都适合搭配N3,同时N3对动铁和高灵敏动圈的适应性也和M1S一样属于第一梯队&/b&;摈弃一些其他的因素,N3还是值得大家静下心来好好体验一下!&/p&&p&&br&&/p&&img src=&/50/v2-edfbf932bea4c_b.png& data-rawwidth=&1113& data-rawheight=&6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3& data-original=&/50/v2-edfbf932bea4c_r.png&&&p&
这个产品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外形和设计简洁又时尚,特别喜欢背面那块纹路抽象的木板,综合来看两三千除了L3pro外确实没有特别的产品。&b&L3PRO的声音中正、细腻、温和略带一丝甜美&/b&,我曾经形容L3PRO的声音是一杯纯净水中加了一点点蜂蜜顺滑爽口又丝丝清甜!所以,在搭配耳机上,L3PRO是比较杂食的,根据你的口味来选择合适的耳机即可。&/p&&p&&b&
L3PRO的推力一般,但应付一般的塞子还是绰绰有余,相对来说我觉得它搭配一些声音稍微温暖一点的塞子会更出色&/b&;同时,L3PRO的平衡口素质很不错,对于一些密度高声音扎实的耳机来说值得尝试!&/p&&p&&br&&/p&&img src=&/50/v2-3cde76c90e_b.png& data-rawwidth=&1111& data-rawheight=&6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1& data-original=&/50/v2-3cde76c90e_r.png&&&p&
中高端播放器基本没有性价比可言,但DX200是个例外,它采用了两颗ESS9028pro做DAC,而这颗芯片的硬素质非常强大,以至于我和几台万元的播放器对比试听它不但不落下风,而且在细节上甚至更加出色。不过,我一直没有想明白,它出了单端口不错的AMP2卡,又出了平衡口碉堡的AMP3卡,为什么不能出一张单端和平衡口优化的AMP1或者新卡作为标配呢?&/p&&p&
我平时上下班就是&b&DX200(AMP3)或者DX200(AMP1)和奥莱尔B1LTD捆绑来推JVC的FX1200、织女星、DK3001(新版升级线)、Se3way,这套组合(DX200+AMP3+B1LTD)8K出头足够应付现在市面上的耳塞和一般的头戴式了,&/b&就是捆绑对于一些用户来说比较麻烦!&/p&&p&&br&&/p&&p&&br&&/p&&p&&b&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一些产品,其实还有很多值得细细把玩的产品,这里不一一介绍!&/b&&/p&
这两年耳机和播放器品牌喷涌而出,这是一件好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囫囵吞枣一个产品还没玩好又急于去PK另外一个产品,久而久之的我们变成了器材的“奴隶”。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来讲道理的,我想梳理下这一两年上市的产品中有哪些值得我们继续品味和推…
&img src=&/50/v2-bc9ec766eebe78cd9c6b8b44a9fa5391_b.jpg& data-rawwidth=&1297&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7& data-original=&/50/v2-bc9ec766eebe78cd9c6b8b44a9fa5391_r.jpg&&&p&每个不懂声音的厂商都在宣传“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而我们追求声音的自然。--题记&/p&&p&&br&&/p&&p&近些年来,圈铁成为HIFI随身领域一个巨大的热潮。自从AKG 3003将这一品类发扬光大之后, 无数厂商蜂拥而上,从几十到几万都可以看到圈铁耳塞的影子。记得几年前,我就宣布过,NF AUDIO这个定制耳机品牌一定不会推出圈铁产品,今天,我希望向大家详细阐述一下,为什么圈铁配不上“高端”的称号,为什么圈铁的天花板仅仅在于中端。&/p&&p&&br&&/p&&p&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圈铁能做出不错的声音吗?我认为是可以的。但是,圈铁能做出没有问题的声音吗?对不起,没戏。&/p&&p&&br&&/p&&p&我们首先从圈铁的结构说起。圈铁的组成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动圈单元与动铁单元组合而成,通过分频器及腔体的调音,将两者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动圈最大的优势在于低频的氛围感,声场,而动铁的最大优势在于中高频解析,人声,某些动铁单元的高频延展表现也是非常亮眼的。从理论上来说,圈铁耳机可以结合动圈和动铁的优势,既可以拥有动圈的低频氛围感,又可以拥有动铁的解析,人声和高频延展,是一个很讨巧的做法,同时具有非常好的营销噱头,被追捧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市场永远是喜欢有热度,有噱头,符合潮流的东西,厂商也乐在其中。&/p&&p&&br&&/p&&p&可是,圈铁真的就能把声音表现的那么好吗?&/p&&p&&br&&/p&&p&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情,低端的耳机,声音没什么讲究,能响就行,而中端的耳机开始追求音色,追求三频,追求声场,素质这些东西,而高端耳机,三频,音色,素质这些东西都是基础,而更加重要的在于声音的完整性,音乐的情感表达,自然程度这些“感性”的东西。&b&所谓的HI-END,就是既可以保持住声音的健康自然,又可以获得良好的听感,良好的素质。&/b&&/p&&p&&br&&/p&&p&&b&而圈铁,在音色自然这方面,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而不自然的音色,永远不配拥有“高端”的称号。&/b&&/p&&p&&br&&/p&&p&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动圈的振膜面积和重量要远远大于动铁。而根据惯性定律,质量越大的物体,越难以改变其运动状态。简单点说,就是振膜的运动速度会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把这个称之为衰减特性。那么,同样的激励信号,通过两个振动速度不一样的发声单元,带来的结果必然是,音色差异。而音色差异这个东西,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娘胎里带来的,根上的。这部分就是导致动圈和动铁音色无法融合的根本原因,油,滴到水里,溶解,可能吗?&/p&&p&&br&&/p&&p&这时候,有的朋友要问了,圈铁的衔接真的无法做好吗?如果要深究音色,那自然无法解决,但是如果仅仅是听起来顺,衔接并非无解。虽然NF AUDIO并没有推出过圈铁,但是我本人参与过非常多的圈铁的项目,在圈铁的分频上有自己一点小小的经验。对于市面上圈铁,绝大多数的衔接问题还没有上升到音色的差异,而导致很多耳机听起来衔接不良的原因,在于,音量。&/p&&p&&br&&/p&&p&按照最基础的物理原理,声音大的听起来靠前,声音小的听起来靠后,那么,在圈铁的分频中,如果动铁声音大,动圈声音小,听起来一定是动铁靠前,动圈靠后,反之亦然。就拿K3003来举例子,TWFK的动铁单元音量明显大于8mm动圈单元,声音听起来就是动铁在前而动圈在后,感知就是低频不好。而如果当动圈和动铁的音量基本做到一致的情况下,那么这时候声音的融合度会好很多。但是这部分对技术的考验非常高,一方面是分频器的设计,一方面是动圈和动铁音色的理解,还有一方面在于工程师对“音量差”的敏感性。同时,生产作业的一致性也会导致即使研发过程中调音非常出色的圈铁,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没办法彻底解决。&/p&&p&&br&&/p&&p&&b&那么,既然衔接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这东西,能被称为高端吗?&/b&&/p&&p&&br&&/p&&p&但是相对中低端市场来说,圈铁是一个很有优势的东西,首先,圈铁很容易做到低频出色,中高频也出色,同时还有比较高的素质,对音色,衔接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概念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讨巧的做法,动圈想做到三频表现都出色,难度是很大的,而动铁想做到三频都出色,必须多个单元,那价格就高了,而圈铁,可以以一个比较小的代价达到这个效果。&b&对于预算不够充足的朋友来说,想追求低频中频高频,素质这些东西,2000元以下的圈铁耳机,的确是一个好选择。但是超过2000块,还是纯动圈或纯动铁,或者是静电,平板都行,何必花高端的价格,买个中端的东西呢?&/b&&/p&&p&&br&&/p&&p&纵观市场,乱象横生,最令人无语的是“树脂公模”的圈铁,居然盘踞了高端耳塞极大一部分市场。我觉得特别可悲。为什么绝大多数定制耳机都是动铁,很简单,动铁声音受腔体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只要提供同样口径的声管,出来的声音基本不存在差异。而动圈受腔体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在腔体完全固定的情况下,动圈才可以拥有一个稳定的表现。&/p&&p&&br&&/p&&p&而我现在看市面上很多“树脂公模”圈铁耳机,基本上就是动圈单元前面套个管子,按照定制耳机的方式塞进去,固定腔体?不存在的。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首先,一致性不好,动圈在没有固定腔体的情况下,每一个耳机的声音差异是比较大的,即使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表现出色,动圈音色变了,整体的音色差异也会很大,如果品控要求不严格,很容易造成偏音。其次,衔接问题将会更加的放大,动圈一直在变,声音的衔接能好?讲真,我尊重所有的创新,但是不以提升产品品质而以噱头为核心的创新,那跟骗钱,有什么区别呢?&/p&&p&&br&&/p&&p&耳塞的消费玩家,年龄偏小,经验不足,很容易被某些居心不良的厂商带着节奏走。而现在的媒体和自媒体,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专业素养偏低,或者是为了利益没有底线,为这些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一堆毛病的东西摇旗呐喊,造成现在这种市场的乱象。&/p&&p&&br&&/p&&p&熟悉音响行业的朋友都知道,在音响领域,高端,中正的声音才可以卖的上高价钱,因为消费群体懂,没有办法忽悠。在大耳机领域,绝大多数高端大耳,声音也是非常中正大气的,因为基本上是专业人士在使用,基本上声音不会有偏颇。 而高端耳塞,恕我直言,一半以上的声音活不过20秒,美其名曰一耳朵抓耳,快速吸引消费者,可是,把垃圾当黄金卖,真的好吗?&/p&&p&&br&&/p&&p&我相信每一个热爱耳机的玩家,都是对音乐有着超乎常人的追求,特别是很多学生朋友,节衣缩食,就为了买一条好耳机。但是,如果你买到的“好耳机”并不是真正的“好耳机”,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失望的事情。每个无法把声音做好的厂商都在宣传“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为自己能力不足盖上一层遮羞布。而我们,追求的是音色的自然,正确的声音,才是好的声音。接下来我们将会以“自然”为理念,推出一系列耳机,请拭目以待。&/p&
每个不懂声音的厂商都在宣传“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而我们追求声音的自然。--题记 近些年来,圈铁成为HIFI随身领域一个巨大的热潮。自从AKG 3003将这一品类发扬光大之后, 无数厂商蜂拥而上,从几十到几万都可以看到圈铁耳塞的影子。记得几年前,我就宣布…
&img src=&/50/v2-b2b8a3f22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b2b8a3f22_r.jpg&&&p&前端时间说要出一篇模拟信号线的科普文章,但一直没有收到一篇通俗点实际的文章,我也只好硬着头皮班门弄斧了;本文不讨论线材有没有用的“破事”,线材就好比“中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有时候又很玄乎!&/p&&p&我相信很多人在选择线材上都非常茫然和无从下手,自己的设备究竟选什么样的线材?是的,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而我也只能是试着去回答,希望能给大家一个相对的参考!&/p&&p& (本文主要以耳机升级线为参考和说明!)&/p&&p&☆☆☆☆☆☆☆☆☆☆☆☆☆☆☆☆☆☆☆☆☆☆☆☆☆☆☆☆☆☆☆☆☆☆☆☆☆☆☆☆☆☆☆☆☆☆☆☆☆&/p&&p&相信很多人对模拟信号的概念和传输都是不清楚的,我们先来了解以下几个问题:&/p&&p&&br&&/p&&h2&&b&1.什么是模拟信号?&/b&&/h2&&p&模拟信号是指将信号的幅度或频率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物理量信息,如耳机和音箱的声音、广播的声音、图像等都是。&/p&&p&&br&&/p&&img src=&/v2-bf9f36ead3eb2f360a768508_b.jpg&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3& data-original=&/v2-bf9f36ead3eb2f360a768508_r.jpg&&&h2&&b& 2.耳机或音箱系统哪里出来的信号是模拟信号?&/b&&/h2&&p& 简单的说,解码器出来的信号就是模拟信号,换句话说就是解码器到耳放或功放、耳放或功放到耳机或音箱的这些都是模拟信号!&/p&&h2&&b&3.模拟信号在导线中是怎么传播的?&/b&&/h2&&p&将频率和幅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化成频率和幅度不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这样就可以在导线中传播了!&/p&&p&&br&&/p&&p& 所以,我们知道了模拟信号的原理,就能更好的理解线材了;其实,我们能用到的还有数字信号线和电源线,这两者和模拟信号是完全不一样的,电源线传输的市电频率是50Hz!&/p&&p&☆☆☆☆☆☆☆☆☆☆☆☆☆☆☆☆☆☆☆☆☆☆☆☆☆☆☆☆☆☆☆☆☆☆☆☆☆☆☆☆☆☆☆☆☆☆☆☆☆&/p&&h2&&b&◆市面上主要的几种线材特点介绍&/b&&/h2&&p&&b&1.铜线:&/b&&/p&&p&
铜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但是价格差异却非常大,简单的说纯度越高价格越贵;铜线的纯度用字母“N”标记,国家规定的最低纯度为99.7%。4N的铜线代表99.99%的纯度,以此类推,5N的代表99.999%,6N\7N\8N分别为99.99%\99.999999%!&/p&&p&&b&①电解铜(TPC)&/b&&/p&&p&
市面上那种低端耳机都是用的这种线,一般纯度在99.95%,号称4N!&/p&&p&&b&②无氧铜(OFC)&/b&&/p&&p&
去除了一些杂质的,纯度一般在99.995%,是标准的4N,但市场上都号称5N!&/p&&p&&b&③结晶无氧铜(LC-OFC)&/b&&/p&&p&
进一步的去除杂食和氧化物,同时通过机械加工和热处理让无氧铜晶体长大,从而获得更好的纯度,一般中高端耳机会用到!&/p&&p&&b&④単结晶无氧铜(OCC)&/b&&/p&&p&
也就是俗称的单晶铜,用定向生长和快速凝固的方法使铜晶体生长拉长,然后消除内部的晶界和杂质,使纯度进一步提高,这种基本用在高端耳机中!&/p&&p&&br&&/p&&p&
铜线整体的声音是比较平稳饱满的,中低频厚实、高频柔和顺滑;随着纯度的提高,导电性越好,损耗越小,失真也越小;而单晶铜的声音相对更加细腻纯净,在保有铜的平稳扎实的基础外,也有银线的细腻、顺滑和飘逸!&/p&&p&&br&&/p&&p&&b&2.银线&/b&&/p&&p&
银线的电阻率比铜低,因此导电率比铜要好,趋肤效应也比铜小;同时,银线更加稳定,表面不像铜线一样容易氧化,所以稳定性和传输效率更高。&/p&&p&
由于银线的价格相对较贵,一般都是用作铜线的表面镀层或者铜线线丝里加银丝又或者与铜线一起混编。&/p&&p&
银线相对铜线来说细节更加丰富,延伸更加出色,声音也更为细腻顺滑飘逸,同时又有一定的扎实平稳的低频基础!&/p&&p&&br&&/p&&p&&b&3.金线&/b&&/p&&p&
金线的价格非常贵,电阻率比银线和铜线都要高,按理说是不太适合做信号线的,但是还是有很多厂商和DIY爱好者喜欢用金线。&/p&&p&
个人觉得有可能是金线的电阻率高,单位面积通过的电流小,想对铜线更多的电流信号通过金线的听感更加舒服耐听如涓涓细流细腻温润!&/p&&p&&br&&/p&&img src=&/v2-86eeefbfd_b.jpg& data-rawwidth=&921& data-rawheight=&1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1& data-original=&/v2-86eeefbfd_r.jpg&&&p&&br&&/p&&p&☆☆☆☆☆☆☆☆☆☆☆☆☆☆☆☆☆☆☆☆☆☆☆☆☆☆☆☆☆☆☆☆☆☆☆☆☆☆☆☆☆☆☆☆☆☆☆☆☆&/p&&h2&&b&◆线材的趋肤效应对声音的影响&/b&&/h2&&p&关于这个问题被大神无数次讨论了,但“趋肤效应”究竟对线材有什么影响,我个人有我自己的看法。&/p&&h2&1.&b&什么是“趋肤效应”?&/b&&/h2&&p&
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皮肤”部分,也就是说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越靠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导线内部实际上电流较小。结果使导体的电阻增加,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这一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引自百度)&/p&&h2&&b&2.为何会产生“趋肤效应”?&/b&&/h2&&p& 简单点说,电流在导线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高频电路的这种不均匀情况更为严重;高频电流会产生一种磁场导致阻碍电流从线材中心穿过,所以迫使中高频电流往线材的表面流动(通俗点就是我惹不起你就躲着你绕着你走)! &/p&&p&
一般来说,铜线的中心区域主要传输5000Hz以下的信号,而表面主要传输5000Hz以上的信号;电阻越小的线材,理论来说传输的数值会越大!&/p&&img src=&/v2-90eba393ef3bae695d292_b.jp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v2-90eba393ef3bae695d292_r.jpg&&&p&其实,“趋肤效应”的学问很深,还有“趋肤深度”等内容,之前看过一个文章用“趋肤深度”来反驳耳机线换线无用论,个人觉得他没有理解这个概念,这里也不做详细介绍(主要是我也解释不清楚,哈哈!)&/p&&p&&br&&/p&&p&☆☆☆☆☆☆☆☆☆☆☆☆☆☆☆☆☆☆☆☆☆☆☆☆☆☆☆☆☆☆☆☆☆☆☆☆☆☆☆☆☆☆☆☆☆☆☆☆☆&/p&&h2&&b&◆如何降低“趋肤效应”对声音的影响?&/b&&/h2&&p&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清楚“趋肤效应”不是一个好东西,如何降低它给声音带来的不利影响呢?&/p&&p&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p&&p&1.提高导线的纯度,这也是最有效的,这样可以提高电流的传输;&/p&&p&2.在总截面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多股绝缘的细节绞合编制;&/p&&p&3.减少线材的电阻,在线材表面镀上电阻更低的材料!&/p&&p&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来降低“趋肤效应”,这里就不做一一介绍了;此外,线材的编织方法的不同理论也会对声音产生影响,这里就不做细的介绍了!&/p&&p&&br&&/p&&img src=&/v2-ec782cf9fa3e7dfcca0f6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ec782cf9fa3e7dfcca0f6_r.jpg&&&p&&br&&/p&&p&☆☆☆☆☆☆☆☆☆☆☆☆☆☆☆☆☆☆☆☆☆☆☆☆☆☆☆☆☆☆☆☆☆☆☆☆☆☆☆☆☆☆☆☆☆☆☆☆☆&/p&&h2&&b&◆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线材?&/b&&/h2&&p&很多时候,用户在耳机还没有拿到手也没有煲机的情况下就先买升级线,这个做法个人觉得是欠妥的!&/p&&p&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换线?换线的目的是希望能对耳机的音质有提升,所以我们得对自己的耳机或前端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确定哪些地方需要改变和提升的时候再针对性的换线会更有效果!&/p&&p& 比如说,你的耳机听上去有点厚和闷,高频有点压抑;那么,理论来说,这时候我们应该尝试一些单晶铜镀银或者纯银线,这要根据你觉得厚或闷的程度而定,这样换线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效果应该更好!&/p&&p& 再比如,你的耳机听上去有点偏亮和刺激,声音不够柔和;那么,理论来说,换一个纯度高点的铜线或者铜镀金的有可能更适合一些!&/p&&p&所以,换线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千万不要在自己对器材都没有熟悉的情况下就去换线!&/p&&p&&br&&/p&&img src=&/v2-f6d07b10ab61fbdb14b5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f6d07b10ab61fbdb14b5_r.jpg&&&p&&br&&/p&&p&☆☆☆☆☆☆☆☆☆☆☆☆☆☆☆☆☆☆☆☆☆☆☆☆☆☆☆☆☆☆☆☆☆☆☆☆☆☆☆☆☆☆☆☆☆☆☆☆☆&/p&&h2&&b&◆总结&/b&&/h2&&p&线材确实是一门玄之又玄的学问,但改变毫无疑问是切实存在的,但换什么样的线如何换线更是一门学问,希望这篇文章能从理论上给大家一些参考!&/p&&p&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动动手指点赞留言,让更多的烧友明白和了解一些线材知识,免做啥也不知道的小白兔!&/p&&p&如果有想要讨论的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哦~以后知音堂还会给烧友们提供更多的干货,多多关注哦!&/p&
前端时间说要出一篇模拟信号线的科普文章,但一直没有收到一篇通俗点实际的文章,我也只好硬着头皮班门弄斧了;本文不讨论线材有没有用的“破事”,线材就好比“中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有时候又很玄乎!我相信很多人在选择线材上都非常茫然和无从下手,自…
&p&我现在极不推荐你去京东和索尼旗舰店买PS4,因为淘宝上各大电玩大商的国行PS4 slim全新现在已经降价到之间,你现在去官网买官方定价的PS4估计会亏个200到300,我建议你去淘宝销量最高评价最好的那几家大商去看看国行版PS4,只要是国行全新PS4都是支持保修的。&/p&&p&ps4的游戏画质基本上是默认中高级别以上,大多数3A大作都是30帧流畅稳定运行,不需要自己改画面选项,买了正版就能放心玩。&/p&&p&只不过PS4游戏非常贵,游戏发售期间大部分都是300多一张游戏光盘,盗版就别指望了,你需要在买游戏前仔细挑选好适合自己的游戏,我推荐从PS4专属的独占游戏下手,建议下载一个“二柄”APP查看自己想玩的游戏。&/p&&p&当你的国行PS4到货后,赶紧给PS4联一下网,再用电脑去PSN官方注册&b&香港地区&/b&的账号,接着再淘宝搜一下“PS4备份”,花几块钱让商人指导你一下如何备份港服账号,这样你的PS4就能完美玩游戏了&/p&
我现在极不推荐你去京东和索尼旗舰店买PS4,因为淘宝上各大电玩大商的国行PS4 slim全新现在已经降价到之间,你现在去官网买官方定价的PS4估计会亏个200到300,我建议你去淘宝销量最高评价最好的那几家大商去看看国行版PS4,只要是国行全新PS4都是…
&p&前端:毋庸置疑,就是一整套用来出声的东西。&br&解码(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东西。通俗点说就是把0、1信号翻译一下让耳机等等听得懂。&br&耳放(Headphone Amplifier):把模拟信号进行电压、电流放大 以至于能使耳机正常工作、出声。&br&广义上说,前端包括音源解码耳放等等。&/p&&p&&im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400& src=&/8ce3ba87b1ff94d595ef37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data-rawheight=&385& data-rawwidth=&580& src=&/e13c359a3eb91b75acf4ca75aacb479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13c359a3eb91b75acf4ca75aacb4794_r.jpg&&&br&拿一套IPOD随身三层捆绑举个栗子(图片来源于烧油 侵删)&br&&br&这是一套经典的随身搭配,IPC+HPP1+L3。&br&最上面的 iPOD Classic 就叫(数字)转盘,用来输出数字信号给解码器,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带屏幕,带电池,带操作,带输出的硬盘,作用就是用来控制播放和引出数字信号给下面他的基友DAC。&br&中间夹着的,名叫FOSTEX HPP1。这玩意呢,就是俗称的解码器。IPC输出的数字信号 仅仅是0 、 1 耳机是不懂0 、 1 要怎么发声 所以就需要解码器来“翻译”成模拟信号、让耳机能听得懂。&br&最 下面的,名叫TRIAD AUDIO L3。这玩意就是俗称的耳放。HPP1翻译成的模拟信号 是不足以把耳机推出声的(至少不能正常听)。专业点说,这玩意就是一台放大器,放大来自音源的电信号(电压、电流),把它放大到能驱动耳机/耳塞的程度, 同时还到阻抗匹配(前级)的作用。&br&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分体捆绑系统啦!&br&&br&不过 你一般看见的 是这样的&br&&img data-rawheight=&684& data-rawwidth=&580& src=&/883c0f0edb877c7e9ed5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883c0f0edb877c7e9ed52_r.jpg&&&br&&br&大名鼎鼎的AK240!不过这货我们可舍不得下手去拆。&br&&img data-rawheight=&366& data-rawwidth=&550& src=&/14def82a9fddc3db04ba4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14def82a9fddc3db04ba49_r.jpg&&&br&这个就实惠多了。我们单独的把IPC拆出来分析一下吧。&br&我们看看解剖一下是什么样。&br&&img data-rawheight=&366& data-rawwidth=&550& src=&/54f48cde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4f48cdedf_r.jpg&&&img data-rawheight=&366& data-rawwidth=&550& src=&/d5b02eb1e7cd598f80c1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d5b02eb1e7cd598f80c1df_r.jpg&&&br&&br&看,这一块小小的主板已经包含了上面所说的全部东西,只不过是高度集成的。&br&不过,这样的坏处就是 必须要要向声音妥协。因为设计空间有限,而且电池电能有限。&br&所以,为了更好地音质,就有了外置的解码器和耳放等等。&br&这个也是为啥无数发烧友砸锅卖铁也要买耳放解码的原因之一。&br&&im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400& src=&/8ce3ba87b1ff94d595ef37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那么,随身系统的玩法有哪些呢?除了我们比较熟知的某男人、老人家、qls等等代表的国砖主力、艾利和代表的韩砖主力、及其hugo等为代表捆绑随身解码耳放,还有一些比较奇葩的玩法。&/p&&p&首先就是播放器mod。&/p&&p&我们就看一下播放器mod的经典之作——imod。&br&&img data-rawheight=&450& data-rawwidth=&600& src=&/5af10c1289adc9bbcbc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af10c1289adc9bbcbca_r.jpg&&&br&(图片来自扁扁imod店)&br&imod这货呢,就是在iPod 3、4、5代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原理是拆掉iPod原机装配的电容(Line Out线路),而将电容外置,用户可以靠更换更好的电容来得到更好的声音及风格,基本属于听味道性,因为iPod解码芯片素质有限,但胜在玩法多样。&br&熟悉iPod的同学应该知道,iPod是不自带Line Out的,需要一个Dock引出,上文提到了,iPod主板集成的电容是比较低档的,对声音有一定劣化,所以imod就干脆拆掉内置电容,更换到dock头里面。&/p&&p&其次,就是丧心病狂系列捆绑。&/p&&p&首先可以举出一个经典的栗子:&/p&&p&IPC+SOLO+DB2+PB2+外置电池盒+滤波。&/p&&p&这套捆绑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已经属于随身系统的顶级配置之一啦。而且层数也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六层。&/p&&p&SOLO在这里是做同轴输出之用。熟悉ibasso的同学一定知道,DB2+PB2是ibasso的旗舰随身西装,但是仅仅支持同轴输入和仅支持电脑和一小部分手机的usb,于是乎就使用了SOLO解码来引出同轴信号。&br&&im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400& src=&/8ce3ba87b1ff94d595ef37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我们说说台式系统吧!&br&基本原理呢,还是一样的。可以看做是放大版本的随身系统。&br&为啥烧油钟爱台式系统呢,因为可有有更好地硬件素质,更精细的调整。并且可以使用更加稳定的和纯净的供电。&br&&im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300& src=&/a10d15a1e650f634431ecf752bbe932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p&&p&这货是MSB Diamond DAC IV。&/p&&img data-rawheight=&390& data-rawwidth=&710& src=&/fcb1cfe565bf78d4dd33c8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fcb1cfe565bf78d4dd33c83_r.jpg&&&br&&p&这货是羚羊ZODIAC 铂金解码+10M原子钟。&/p&&img data-rawheight=&290& data-rawwidth=&710& src=&/0b7db4ec2dd25b7ca6d5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0b7db4ec2dd25b7ca6d5c_r.jpg&&&br&&p&这货是prism Sound的8XR&/p&&p&我举这些例子的意思呢,就是让大家可以直观的看出来和随身最大的区别。首先,我举例的这些解码器,大部分都是分体设计或是有数个甚至数十个专业接口,其次体积更加庞大,设计也更加的完善。&/p&&im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400& src=&/8ce3ba87b1ff94d595ef37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那么,我们就拿一个真正的实际例子来讲述一下大概的组成。&br&&img data-rawheight=&332& data-rawwidth=&500& src=&/ab96cc1686cd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b96cc1686cdb_r.jpg&&&br&&/p&&p&拿这张图来说说连接顺序吧。&br&
CD(或其他转盘、数字界面、SACD、数播等等)用同轴线或是光纤甚至是AES接口链接到解码器。经过解码器出来后,通过RCA接口或是XLR平衡接口到耳放, 耳放出来后,就可以直接连接耳机了。&br&这可以说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套台式系统了。&/p&&im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400& src=&/8ce3ba87b1ff94d595ef37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那么下面,我就来说一下一些刚刚入门的烧友可能不太了解的东西。&/p&&p&1.时钟&/p&&p&还记得刚才我发过的一张图片吧?&/p&&img data-rawheight=&304& data-rawwidth=&554& src=&/eabd54d0c68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eabd54d0c68f_r.jpg&&&br&&p&这货。&/p&&p&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了中间是DAC,那么那个左边印着原子LOGO的玩意是啥呢?难不成是核弹?不不不,当然不是。&/p&&p&这玩意叫做:外置时钟。&/p&&p&大家知道,传输中数字信号中会产生jitter(抖动),而解码器只能自己修正一小部分的jitter。 &/p&&p&SPDIF或者AES-EBU这种数码音频格式没有使用单独的时钟通道来传递时钟信号,而是使用了自同步的双相位标志编码(biphase - mark - code )。时钟信号混在数据信号中传递,接受者(解码器)必须从数据中恢复出时钟。由于在传输过程中,不同的数据的延迟有所不同,就造成了相当大的jitter。解码器如果直接使用接收芯片从数据中恢复出的时钟虽然可以,但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有必要进行精确的时钟恢复(clock recovery)。&/p&&p&对于单体的CD机,传输jitter是很小的,但是由于单体CD机在电源,机壳屏蔽等方面的限制,可能会造成转盘部分对DAC部分的干扰。也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一般厂商的顶级型号还是会采用转盘+DAC的模式。&/p&&p&转盘+DAC这种组合,可以采用很多的辅助方法来消除jitter,比较常见是使用字时钟同步(Wordclock)的方法。Wordclock在专业音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同步问题。家用领域中,为数不多的DCS,Esoteric等品牌的转盘+解码器可以支持Wordclock,DAC作为Wordclock发生器,转盘作为Wordclock接收器。&/p&&p&那么,什么东西要作为Wordclock发生器呢?自然,就是我们提到的外置时钟。&/p&&p&还记得你的高中物理课本吧?里面是不是提到过一个叫做晶振的东西呢?如果你忘记了,那么也不要紧,来复习一下:&/p&&p&引用一下本站@眠眠同学的一段文字。&/p&&p&早期科学家发现,当石英晶体受到电池的电力影响时,就会产生规律的振动。经过计算并切割后的石英晶体,每秒的振动次数是32768次,利用这个固定的频率,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电路来计算它振动的次数,当计数到32768次时,电路就会发出信号让秒针往前走一秒。这就是说,石英每振动32768下,就是一秒。这样的规律性计时,在当时是非常非常精确的,即使是最便宜的石英表,一天之内的误差率也不会超过1秒。&/p&&p&这个晶振,就是用作Wordclock发生的。但是石英晶振,大家都知道的,准确性还是稍低了一些,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找到更加高档的晶振——原子钟。&/p&&p&而原子钟里面,铯原子(Caesium133),铷原子钟(Rubidium87),都是比较流行和成熟的解决方案。铯原子它的固有频率是赫兹,显然要比32768赫兹的石英晶振更加准确,这样,Wordclock发生器发出来的时钟信号可以更加准确,数字信号就可以更好的还原。&/p&&p&这就是外置时钟,简单点说就是一块极其精准的表。用来保证数字信号的准确。&/p&&p&&b&在此碎碎念一下,有些同学觉得时钟电路一点都不重要,其实恰恰相反,时钟电路是整个DAC最精髓,最难设计的一部分,甚至直接决定一台解码器的命运。就简单地举个例子吧,答主本人最喜爱的一台火线解码——Prism sound 8XR。这台解码器售价大约是5w元人民币左右,解码芯片仅仅使用了AK4395这一枚许多烧友嗤之以鼻的中档解码芯片,甚至外围电路都完全照搬AK公司的官方电路,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有许多解码器使用的是高档的多的DAC芯片,可是没有几个能达到8XR的水准,甚至十分之一都没有,其中的奥妙就在与8XR无可匹敌的多级锁相环时钟处理的去抖动技术,而这项技术,也是&/b&&b&&b&Prism sound的看家本领&/b&。8XR主机部分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时钟处理系统,解码反而成为了近似于附加的功能。另外8XR还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就是把输入的数字信号过一遍机内的时钟电路后,再输出数字信号,这样竟然能让一台一般的DAC也能达到极高的声音素质。&/b&&/p&&p&&b&既然写了8XR,那么就上一张图片展示一下。&/b&&/p&&img data-rawheight=&533& data-rawwidth=&800& src=&/52de246bf4bddd9df332b7f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2de246bf4bddd9df332b7ff_r.jpg&&&br&&p&2.电处&/p&&p&这货可能做电力行业的朋友比较熟悉吧。&/p&&p&电处就是一个电源滤波。常见的有隔离牛、滤波插头和再生电源。为什么要滤波呢?好,继续翻看物理课本。&/p&&p&众所周知,我们使用的是交流电。交流电一般都是220V 50Hz,发电厂发电的时候,发电机转子每秒转动50圈,每转一圈,电压就由0V上升到220V,再下降到0V。&/p&&p&可是为啥平时使用感觉不出来有闪烁呢?是因为切换的速度很快,有50Hz。但是,这个快速的切换,会增加高次谐波等杂波,所以就需要一个滤波器来尽量的减少50Hz的循环波,让电压近乎稳定在220V。&/p&&p&那么,加入了滤波,有哪些提升呢?&/p&&p&首先,能解决很大一部分的啸叫问题,其次呢,可以减少一定的噪声。甚至有的烧友说会使背景更加宁静。不过至于其他的呢,就建议你自己去体验啦。&/p&&p&3.各种发烧线材&/p&&p&这个不好细说,在这里还是推荐耳机吧吧友水月同学写的一篇文章供参考。&/p&&p&&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p/&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水月】被称为“玄学”的音响线材中所包含的科学(长文慎入)&i class=&icon-external&&&/i&&/a&&/p&&p&4.数字界面&/p&&p&那么,这个数字界面又是个什么鬼呢?&/p&&p&其实这货也是一个翻译官。DAC芯片并不是直接可以接受USB输入的信号的,还是需要一个东西来翻译一下,而数字界面呢,就用来充当这个作用的。&/p&&p&如果您细心地观察过一台高端一些的CD机的话,会发现一个输出数字信号的同轴接口。上面提到过,同轴输出是要经过一个时钟的,如果时钟不精确,那么信号准确程度自然也是要受影响。但是高端的CD转盘,价值就在于时钟的精准和电路的优秀。有些DAC您会发现自带一个USB接口,但是他通常的,机内自带的界面是比较差的,外置界面的优势就有体现。&/p&&p&简单来说,数字界面的作用,大致有两个,第一,给那些没有提供USB接口或是火线接口的DAC提供一个方便的信号源,第二,充当外置时钟的作用,使信号更加精准。&br&&/p&&im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400& src=&/8ce3ba87b1ff94d595ef37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忽然想起这篇文章,倒过头来看,实在还有许多错误和不详细的地方。&br&一年以后,听过了更多一点的器材,心境也有了一些变化。&br&补充说明一下关于耳机选择的东西吧。可能会有些乱,想到哪里写到哪吧。&br&&br&显然的,一只耳机,是整个音乐回放系统里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了耳机,再多的东西也是白瞎。耳机品牌浩如烟海,型号更是繁多,在选择的时候,相当容易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当然你可以去实体店试听,但大部分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去亲自试听,而是会去参考一些文章和测评。 &br&&br&但往往这些文章,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很容易让人不明所以。&br&总结评测类型,大概能分为以下四种:&br&&strong&&strong&1.开箱评测&br&2.&/strong&形容词堆砌&br&3.&/strong&&strong&打分&br&4.其中最坑爹的—YY流派&br&&br&&/strong&这些类型,还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其中较好的,是3,次之的是1、2,最差的,是4。&br&3类打分型文章,把很难说清楚的音质量化,哪些指标强,哪些指标弱,能比较直观的看出。但打分,一定会有一个用于参考的物品,这个等会再说。&br&1类 开箱评测这一类,参考性则要低很多,因为耳机拿到手时,大致声音可以直观感受出,但是如何优化、如何搭配使用是不清晰明朗的,并且,耳机也没有经过磨合,并不是最佳状态。&br&2类,形容词堆砌,较之3、1则再下一个档次。因为每个人的听后感、理解,风格爱好,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部分人,并不能很好地用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即使是描述的精确,但每个人的想象却又是不同的,这就造成想象的和实际差距巨大。而且,最坑的一点是,这种评测,套路满满,基本上一个套路能写所有的器材。列如:XX器材,声音纤细透明。那么是不是能换句话说,这只器材低频较薄,对流行音乐氛围烘托不好?&br&4类YY形,则是最坑爹的一种。这种评测写手,大多听的有限,买的有限,听的时间还短。自己看几篇文章,或是蹭听过几分钟,便发挥想象力,开始大篇堆砌词句。这种评测,水分巨大且没有参考价值,为下下等。&br&&br&耳机不像是相机等产品,能用眼和绝对指标来判断好坏。所以,看再多的评测,实不如自己去实体店亲耳聆听。&br&那么,自己因为某些原因,想要购买一副耳机前,不能亲自聆听体验怎么办呢?&br&其实也有一个方法,就是选择经典的品牌里面的经典型号。&br&例如ER4系列,屹立耳塞神坛20年不倒,恐怕没有两把刷子,也不会成为如此经典的产品吧?再比如,曾经被黑的特别惨的SE535,进入市场也有不短时间了,依然销量可观,说明还是有几分实力的。这些经典产品,有一个好处,就是听过的人很多,且大部分会被当为评测标杆(这点最重要)。你可以很容易的,寻找到各路评测,自己总结出一个大概声音特点与走向(当然,这是在你没有条件试听的情况下,有条件试听,总要比文字来的好)&br&&br&既然说到耳机,自然绕不开的,就是耳放系统等等外加的东西。&br&很多人,烧耳机时,会踏入一个误区——XX耳机,直推不好听,加点东西一定更好。这个说法,忽悠了一大批又一批人。耳放只是个功率放大用的工具,他并不能改变一条耳机总体的风格。比如ER4,很多人买来,感觉声音太直白,甚至说“没感情”,没低频,然后YY自己上什么耳放。比如HD600,买来后说感觉不透明,太浑厚,YY上什么解码能让声音薄一点,再比如,买了一只Ew9,觉得听摇滚差点事…您说,这不是有毛病吗?ER4本来整个声音就是透明的,低频量感较少的,想要听低频完全可以买一只IE80。HD600本来声音就是厚实的,不喜欢这种风格为什么不买一只AKG K712呢?听摇滚,为什么不买一只歌德SR225呢?…事实上,很多人都把耳放解码当做万能药了。实际上,在直推下,你不喜欢一只耳机的风格,那基本上,不管怎样折腾,都不会让自己喜欢上这只耳机。&br&&br&很多时候,更多地是一个心态问题。盲目攀比,一味地追求器材,反而忘记了,打动我们的,是音乐。器材,只是延续了这份感动。你喜欢的音乐,用vsd1来听,感觉很好,用大奥来听,一定会更让你享受。反之,你不喜欢的音乐,即使用了天价器材,也恐怕不能出花吧?希望大家理性发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份器材。&br&&p&待补充…&/p&
前端:毋庸置疑,就是一整套用来出声的东西。 解码(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东西。通俗点说就是把0、1信号翻译一下让耳机等等听得懂。 耳放(Headphone Amplifier):把模拟信号进行电压、电流放大 以至于能使耳机…
叫醒你的耳朵——耳机听音入门 by 爱否科技FView&br&&br&&p&一个人,下了班,静静的听上一首曲子,让旋律和歌者的情感浸透心境,仿佛突然间一切烦恼都不再重要。即便自认对音乐不感冒的朋友,你们高考、失恋、或是想家的时候,想必也都是音乐陪你渡过的吧?一首好乐曲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功效,但是,拙劣的设备和不合理的搭配,会毁了好音乐,天籁变成噪音、情绪烟消云散。&/p&&p&大家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木讷听不出声音好坏,咱们和那些专家的耳道结构没有什么不同。诸葛亮有句名言:什么都略懂一点,人生才能丰富一些。本期就是针对那些“木耳”的朋友,叫醒你的耳朵,不要错过一个可能带给你巨大愉悦的精神乐园,当然,也因为这点,本文是一篇非常初级、狭义的入门听音指南,不聊专业,只正三观。&br&&/p&&p&一首乐曲要经过这么几个环节才能被你的耳朵听到:在现场通过采样把声音转成数字信号、然后压缩成各种格式,再在网上传播,这过程我们称之为“音源”。音频文件通过手机、声卡、CD机等解码设备还原成模拟信号输出到音频接口。这些设备统称“前端”。音频口接上音箱或耳机,信号就变成人耳可识别的美妙音乐,这些带喇叭的发声装置就叫做“后端”。音源、前端、后端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你听到的声音与最初原始声音不符,就不保真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卖前后端设备的,都强调自己是一套完整的HIFI(高保真)音响系统。&br&&/p&&p&&strong&一、音源&/strong&&/p&&p&说音源之前,我们先要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于物体震动,导致周围空气也跟着震动,一浪一浪传下去,直到我们的耳膜也跟着一起振,大脑才会“听到”。所以你看所有乐器都是有个核心东西在震动,有一种神奇音箱没有喇叭,放在任何材质上就能通过“敲击”让物体“发声”。声音是典型的机械波,是波就有频率和振幅。&/p&&p&频率高低代表声音的尖锐和低沉,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声音是20Hz到20KHz。一般把这个范围分成这么几段:&br&&/p&&p&20Hz到80Hz的是低频,我们人类能听到但发不出来,大号、大鼓、大提琴都是这个频率。80到160Hz之间是中低频,大家听的定音鼓、动词打次、个别极低的男低音……电影里用来渲染枪炮声或大场面,多会加强这个频段。160到1280Hz叫中频,涵盖了几乎所有人声和绝大部分乐器,所以是最最重要的频段。不要以为王菲、莎拉布莱曼算高频,她们喉咙震动频率顶多八九百赫兹,张宇还三四百呢。在声学范畴他们统统都算中频。是中高频,人类也发不出来了。三角铁、小提琴的高音、萨克斯多数在这个频段。(20K)这广大的频段是高频,很少有乐器能到这儿了,小提琴的最高音、彪到极高的短笛算是,小刀刮玻璃的声音是5000Hz左右,要不要我放一下?20K往上是我们人类听不到的频率,但它也确实存在,即所谓的超声波。&/p&&p&了解这个规律后,我们就能联系一些生活常识,为什么蝴蝶飞过去听不到?它每秒才扇十几下翅膀,不到20Hz我们就听不到,蚊子翅膀每秒扇动6、7百下,6、7百Hz的声音就能被人耳捕。说张靓影彪海豚音,海豚叫声频率一般在2、3千,人是发不出的。动画片里女高音一开唱玻璃就被共振碎了,玻璃固有频率可是2、30KHz,所以这些都是夸张的表现手法。&br&&/p&&p&振幅的大小是响度,单位是“分贝”,初学者经常搞混频率和响度的区别,觉得频率越高是不是声音越大呀?不对,低频低音也可以很响、高频高音也可以是蚊子声,这是完全的两码事。&br&&/p&&p&自然界所有声响都是这样平滑和优美的曲线,有着不同的频率和振幅。以前磁带和唱片是模拟法记录,留声机听到什么就1:1刻成什么,在数字时代,和数码相机一样,我们面临必须要用数字方式记录信号的问题。在自然波形上画坐标点来记录就叫采样。每秒点的数量是采样率,数值的位数(二进制)叫……就叫位数。你会发现不管用多少个点来记录,最终还原的波形依然是折线,终究是一种有损,只是点越多越平滑罢了。这也是现在还有人听模拟记录“黑胶”唱片的原因。&br&&/p&&p&采样率就像数码相机的像素数,初次采样以后,再怎么用电脑处理都只能持平或降低,提高采样率就是作假。那采样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九十年前一个叫奈奎斯特的人发现:每记录一个循环至少得用两个点,你就拿记录最高频率20KHz的波来说吧,每秒至少要采40K个样。这本来是一个限制采样最低数量的定理,但人们发现:自然界主流声音频率都在1K以下,如果还拿40K个点来记录,那每个循环就有四十几个点,很不错了。而且经过科学家反复试验,超过40K的采样率,人耳基本就分辨不出区别了。后来声学家在定义CD的时候,加上10%衰减,采样率就规定在44.1KHz。于是44.1KHz就这样变成了声学界的“视网膜”临界值。这是电话音质的8K采样出来的,这是广播音质22K采样,这是CD 音质44.1K采样效果。&br&&/p&&p&这里插一个关于SRC的技术讲解,我问大家:一段已经用44.1K采样过的声音,再用88.2K重新采样,音质会有损失么?看图就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点数如果是成倍增加的,波形没有变化。好,那如果用48K频率采样,会有损失么?我们发现,虽然采样率微微提升了一点,但不是成倍提升,再画出的波型,有些波峰就被削掉了。非常遗憾,英特尔规定所有电脑上的声音采样都得是48K的,之前所有用44.1K采样的声音都要经过提升采样率但有损音质的转换,这就是SRC(Sample Rate Converter)。这个规定现如今也延续到现在的手机和平板上。SRC不可避免,但如果算法好,可以减轻。&br&&/p&&p&好,既然超过44.1KHz采样,百分之99.9的人耳都分辨不出,那追求高品质的音乐有什么意义吗?重点在“压缩”!刚采完的音频文件体积巨大,不利拷贝传播。MP3就是一种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你好不容易用高采样率采得的音频,结果被MP3大刀阔斧的砍掉很多,之前的全白干,这就是为什么有的192K采样的MP3,听起来跟垃圾一样。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一定要多听WAV、FLAC、APE等格式的无损音频,它们就相当于用WinRAR压缩了一下但不会损失内容。实在没无损的情况下就看MP3的码流,码流越大说明被砍的越少,这个规律基本可用。只是要防备无良商家插值算出来的高码流假无损,这些人太缺德了,应该列入黑名单。&br&&/p&&p&小结音频只有一句话:要找好的音源文件,采样率已经极其靠不住,44.1K足够,而有损压缩才是影响音质的大杀手,听无损和高码流才是王道!&br&&/p&&p&&strong&二、前端&/strong&&br&&/p&&p&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的高品质音频文件,放到电脑手机里,就要开始进行还原了。还原的第一步是播放软件控制声卡上的DSP主芯片进行解压缩,如果不考虑SRC问题,播放软件和DSP芯片对音质是没什么影响的,他们的任务是忠实的把数据快速解压就完了。随着现在CPU速度越来越快,甚至有没有独立DSP芯片也都不是事了。&/p&&p&在解压过程中播放软件和DSP芯片可以加入点“作料”,人为改变一些波形的样式,变变风格修饰修饰。这就是厂商在手机、电脑端常做的“音效混响”,什么Dirac、魔音、调调都是干这个事的。这就像给照片PS一样,能让音乐更有味道。但我个人主观上不喜欢开,因为我不会每听一种音乐类型就换一套音效。再喜欢Linkin Park的人也不希望听蔡琴听出死亡金属味。而且你拿到的音频文件是制作人已经P好的作品,再加一道不伦不类的。&/p&&p&解压完还是数字信号,下面要交给数模转换芯片(DAC),翻译成喇叭能“听懂”的脉冲电流模拟信号,数模转换的好不好对音质有较大影响,Xplay 3S就有独立的DAC转换芯片,这和很多独立显卡一样,多数情况下有独立芯片的效果会比集成的好。&br&&/p&&p&转好的模拟信号,理论上已经可以直接输出给耳机、音响听到声音了,但为了能驱动灵敏度更低的耳机、音箱,就需要一个芯片对信号进行放大,有了运算放大芯片的手机和声卡不光能搞定小耳机,还能推动一些大的头戴耳机和小音箱。一级放大不够就多级放大,要想推动家里大型落地音箱,还得接个功放。运放芯片和功放对音质影响至关重要,电流够不够?放大是否及时?会不会产生杂讯,对强度、细节、部分频率段做不同放大能一定程度上糟蹋或改善音质。老罗说锤子只需要加个运放就能PK拥有数模、运放双独立芯片的Xplay的音质,我不知道真假,只是从理论上来说,有这个可能。&br&&/p&&p&移动听音的用户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前端设备呢?有的烧友不满足手机的全集成方案,会选择拥有独立数模转换芯片(DAC)和运放芯片的专业播放机,经典产品有:七彩虹C4、HiFiMAN HM-901、索尼ZX1、艾利&br&&/p&&p&和AK100、苹果iPod classic……有的烧友嫌手机的推力不足,会再加个独立外置的耳机放大器,耳放戏称二房,经典的二房有:拜亚动力A1、艾利和AK10、索尼PHA-1等……&/p&&p&买这些有必要么?要我说,既然是移动听音,便携性是首要的,随着手机音质的不断提升,拿一部心爱的手机充当前端足矣。烧友们买独立前端,有一半只是为了大电池和大存储。手机里音质谁好谁坏?要么你就上到像Xplay或锤子一样拥有独立芯片的,效果不错,否则其它所有用集成芯片的,在SRC解决问题差不多的今天剩下的只有推力不同罢了。而推力问题呢我们又可以通过选耳机搭配解决,所以与其关心集成芯片的那一点点差异,不如把精力和钱花在我们下面要说的对听感影响更大的——耳机上。&br&&/p&&p&&strong&三、后端&/strong&&/p&&p&前端负责把模拟信号送到了音频输出口,剩下的事就交给后端——喇叭了。喇叭发声的原理大概这样的:电线缠成圈,根据模拟电流脉冲信号、一阵阵产生电磁力来控制震膜震动,这就是一个最常见的动圈喇叭工作原理,振膜的材料以前是纸加点羊毛,所以老式几万块的音响一泡水,或者被熊孩子捅一窟窿,都很丧心病狂。现在的震膜有丝绢的,也有金属的,而最主流的,还是塑料加涂层。&/p&&p&振膜是一个喇叭的核心,它以非常精准而高频率震动,我们才能听到声音。但既然是机械部件,还有涂层,就涉及到一个“磨合”问题,像汽车一样,新耳机的振膜也要经过一定时间、各种频率的振动,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这过程就是“煲耳机”。&br&&/p&&p&但是但是,煲耳机的作用现在被奸商严重夸大了,有时候你花了大价钱买一副假耳机,听着觉得不行的时候问奸商,他故作高深的告诉你——耳机得煲呀,等你煲了一个月,过了退款时限还不行时,他说:你放的啥音乐呀,给耳机煲坏了呀!这是欺负人加纯扯淡。你就记着:夏利再怎么磨合,也变成不宝马。我们小米活塞买回来煲72小时,可以说听感几乎没任何提升。(没有故意黑)&br&&/p&&p&喇叭还要有箱体固定,直接输出声音或在后面的腔体里循环反射输出,喇叭加箱体构成完整的音箱。耳机就是一个迷你小音箱。&br&&/p&&p&大家可以看出,音箱、耳机的结构非常简单,成本并不高,但你振膜的材料怎么选,强度、形状用什么涂层,喇叭在箱体里什么位置,前腔后腔大小……这些只要变一点点,出来的声音效果就会微有区别,形成不同的“风格”,现在电脑科技这么发达,而这环节还是要靠一个“金耳朵“的调音师一点点手工调校。&br&&/p&&p&我马上要重点讲耳机,讲之前想聊几句我的看法。耳机不像你们熟知的电子产业,更像——时装,都是技术多年没突破。别听什么厂商瞎吹,早没技术革命了,84年出的KOSS PP到现在仍然是极品;都是在很低端的产品上才存在质量问题,超过一个限度以后,就是声音风格样式的区别了;都是成本几十一百,售价几百上千,中间的价差,主要是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或调音师品味观念和调音取向的认可,别谈性价比,值多少钱两个字——“随缘”。&br&&/p&&p&最后,都是一个品牌林立、利益盘根错节、水很深的市场,如果论坛里五个大神同时说这耳机值一千,那它就值一千,你听不出来是你悟性不够,你要像皇帝新衣里小孩一样较真儿,他来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则干脆满嘴玄幻,忽悠的功力不亚于算命先生和股票分析师。如果你信了,那恭喜,你的设备不光有耳放,又多了一个脑放,嗯,大脑里又自行把效果又放大了。这种大神就欠来个盲测猜价格,原形毕露。一会儿讲耳机有些讲错被喷的,我虚心改正,而有些涉及利益而被喷,大家心知肚明。&br&&/p&&p&首先为什么不讲音响讲耳机,声音不是从喇叭出来就直接到你耳朵里了,还要经过墙壁、家具的漫反射以及空气温度环境的微弱干扰才被你听到,同样声音在大厅和浴室里听差别很大。你家客厅如果一面封闭一面开放,那音箱摆放一定不能是对称的。所以音响的调音师都是上门调音,甚至你该买的沙发、窗帘、毛绒玩具都得摆放好。这也是我们不评论手机外放音质的原因。当然,有人说他能听出空气湿度、潮汐、太阳离子之类的,那他肯定正在修仙。而耳机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相对可控,我听到的,多半也是你听到的。&br&&/p&&p&挑耳机,很多人上来就听细节,大错特错,第一件也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是选择好形态和舒服佩戴,本文把耳机大体分为三类,这个是平头式,入耳式和头戴式。&br&&/p&&p&平头耳机佩戴轻巧舒服,就算睡觉前在枕头上滚来滚去也不会太硌,音质也很不错,但是它有个最大的缺点——不闭音,外出路上带平头,杂音全往耳朵里灌,好处是公交下一站到哪儿了你都不会错过,坏处是听Eason听到深情处夹一句“全部商品一律两元十元”也是常有的事。你在电梯里听旁边人正在你是我的小苹果……那他多半是在用平头。这种程度的漏音你根本听不出耳机的优劣,所以谈耳机音质不能脱离环境只说是在录音室的效果。有些人选耳机会考虑两条,一条出街,睡前周围安静了,再用一条平头。&br&&/p&&p&入耳式就没这问题,它直接塞入人的耳道,这样耳机腔体和人耳道的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锈钢滤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