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人投靠子女入户得了癌症己经到了晚期,子女还要不要给他治疗

(空虚癌晚期患者)
(花痴菇凉)
(不喝咖啡)
第三方登录:我外公最近去医院检出得了肺癌已经到了晚期老人家年龄..._百度宝宝知道&&&新闻热线:021-
患癌老人给子女留下诀别书出走 大家都看哭了
&nbsp&nbsp&nbsp&nbsp《不想拖累子女,患癌老人留下诀别书出走》追踪&nbsp&nbsp&nbsp&nbsp这是一个母爱如山的故事。为了不拖累子女,70岁的患癌母亲选择出走,在深山里静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报8月20日11版)&nbsp&nbsp&nbsp&nbsp“身无分文的妈妈连一份10元的快餐都不愿意麻烦别人帮助,就这么饿着肚子离开人世……你就是这么固执决绝地用自己的方式爱我们,从不给人添麻烦。占用了这么多的社会资源,麻烦了这么多的人,妈妈在天堂一定会很伤心的……好想给妈妈再煲一次汤!”&nbsp&nbsp&nbsp&nbsp面对母亲的突然离去,戴奶奶的儿子涂先生一时难以释怀。昨晚6:09,他仍在微博里回忆着母亲的点点滴滴。&nbsp&nbsp&nbsp&nbsp昨天,戴奶奶留下诀别书出走的故事看哭了很多人,而我却被众多读者的留言打动了。&nbsp&nbsp&nbsp&nbsp每一个家庭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数百读者留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触,那些关于父母的大爱。&nbsp&nbsp&nbsp&nbsp我能不吸氧吗?我想给你多省两块钱&nbsp&nbsp&nbsp&nbsp如果不是那场癌症,杭州姑娘小丽(化名)还不知道爸爸的爱如此深沉。&nbsp&nbsp&nbsp&nbsp小丽说,她是父母抱养的。爸爸是个出租车司机,开了20多年的夜班,黑白颠倒。小时候,每天她上学回来,爸爸就出门开出租车了,而爸爸回来她又上学了,见一面都是那么的匆匆。&nbsp&nbsp&nbsp&nbsp所以,她小时候特别不理解爸爸,每次出去玩都跟妈妈一起。而爸爸从来不会表露自己的感情,总是默默地做着一切。&nbsp&nbsp&nbsp&nbsp2015年,爸爸58岁,有一阵子身体不舒服。当时小丽已经是护士,她劝爸爸去医院看看。但爸爸说可能只是路走少了,一直拖着不肯去。&nbsp&nbsp&nbsp&nbsp当年9月,爸爸病重住院,确诊是肝癌晚期,吃不下饭,呼吸急促。“我让他吸下氧,他却说气能透得过来,不用。”&nbsp&nbsp&nbsp&nbsp后来,爸爸才跟她说了实话:我总希望能给你多省两块钱用用。小丽说,1小时的氧气费才4块钱。“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眼泪都下来了。”&nbsp&nbsp&nbsp&nbsp治疗期间,爸爸即使再痛,也忍着,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女儿面前。&nbsp&nbsp&nbsp&nbsp每当小丽给爸爸擦身洗脚,他也总是拒绝,说一天不洗没关系。&nbsp&nbsp&nbsp&nbsp“但从他的眼神里,我能看出什么叫欣慰。&我的女儿长大了,能照顾人了,以前跟小孩子一样,现在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感觉到了他的依赖。”&nbsp&nbsp&nbsp&nbsp小丽说,但是这种依赖太短暂了,爸爸的离去,让她感受到了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nbsp&nbsp&nbsp&nbsp小丽说,这一场绝症让父女俩的互动多了很多,也让她整个人都变了。“以前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孩,这以后,自己才像一个母亲。”&nbsp&nbsp&nbsp&nbsp爸爸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nbsp&nbsp&nbsp&nbsp生病后向亲戚讨要安眠药&nbsp&nbsp&nbsp&nbsp小雪(化名)说,昨天是爸爸离开他们的第100天。&nbsp&nbsp&nbsp&nbsp小雪在杭州的乡下长大,爸爸是个泥水工。2015年4月,弟弟家在盖房子,当时爸爸已经63岁了,工地上的事还亲力亲为,下雨天也干活。&nbsp&nbsp&nbsp&nbsp爸爸胸口有点闷,去医院检查,是食道癌。“我们不敢带他去肿瘤医院,怕他知道,后来化疗才瞒不住。”&nbsp&nbsp&nbsp&nbsp小雪说,爸爸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安排好了所有的身后事。省下来的几万块钱,甚至平时骑的电瓶车,都安排好了。&nbsp&nbsp&nbsp&nbsp爸爸说,现在我走就放心了。他每次看到小雪的表哥过来,就让他帮忙配点安眠药,弄得表哥后来都不敢进他房间。&nbsp&nbsp&nbsp&nbsp“爸爸一辈子为子女付出,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小雪说,爸爸年纪大了以后就自己在家里种些菜。“每天我早上起来,如果看到家里有一袋菜,说明爸爸已经来过了。每天下班回来,一开门,经常看到爸爸在哄女儿睡。”昨天,分享自己经历的读者还有很多,个个令人泪目:&nbsp&nbsp&nbsp&nbsp晓珍:&nbsp&nbsp&nbsp&nbsp我也想我妈了,我妈已走了6年,发现时已是胰腺癌晚期。到要走了,她都说没痛苦,还说她走了要我们姐妹别哭,说每个人总是要走,不要伤心。&nbsp&nbsp&nbsp&nbsp微微一笑:&nbsp&nbsp&nbsp&nbsp含着泪水看了两遍,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感同身受!想起了因患白血病而离世3年的妈妈。妈妈确诊得了白血病的时候,她经常问我,她的病要多少钱治,如果费钱就不要治。&nbsp&nbsp&nbsp&nbsp妈妈得这种病很痛苦,但她不想死,她不放心我,她要看到我新房子造好,要看到我的孩子成家。&nbsp&nbsp&nbsp&nbsp后来,妈妈的病情加重,她呼吸很困难,几次她想走绝路。那几天的我,承受了极限,只想祈求上天,让妈妈少受一点痛苦,能够让妈妈平静地,睡觉一样离开这个世界。&nbsp&nbsp&nbsp&nbsp静音的泪:&nbsp&nbsp&nbsp&nbsp那我呢?24岁的我,拖垮了两个家庭,还有两个孩子,我知道我的生命是未知数,可他们谁都不愿意放弃我。几十万的债不是一个农村家庭所承担得起的,我也离开过,用我所剩的生命出去挣钱给他们还债,他们还是找到了我……&nbsp&nbsp&nbsp&nbsp泡泡:&nbsp&nbsp&nbsp&nbsp2011年过年期间,我爸觉得不舒服,检查下来是肝癌晚期。我爸放弃治疗回家躺着,浑身痒,硬撑着不叫出声。他把遗体捐赠的电话翻出来,问能不能现在就把他拉走。&nbsp&nbsp&nbsp&nbsp他特地交待我们不再抢救,不能再用钱了,不能给我们留下任何债务。他说,遗体捐赠挺好的,国家给解决墓地问题,咱们一分钱不花,还能给国家做贡献。&nbsp&nbsp&nbsp&nbsp卢珊:&nbsp&nbsp&nbsp&nbsp2014年前的时候,妈妈的慢阻肺越来越严重,她每天挣扎在痛苦的呼吸中,我们三兄妹也曾想过安乐死。但哪怕理智知道根本已无任何好转的希望,情感上也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那时候妈妈已经很少清醒,清醒时她都会眼泪汪汪但是笑眯眯地看着我,那个眼神我永远都不会忘记。&nbsp&nbsp&nbsp&nbsp读者的感触:给子女尽孝的机会吧&nbsp&nbsp&nbsp&nbsp西湖龙井:&nbsp&nbsp&nbsp&nbsp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无私奉献。但是,老人家你有没有为你的子女考虑过,他们怎么能接受你的诀别书呢?&nbsp&nbsp&nbsp&nbsp钱江源:&nbsp&nbsp&nbsp&nbsp看完这篇报道,想起了一个人独居在老家的80岁母亲!妈!儿想你了!&nbsp&nbsp&nbsp&nbsp冬日暖流:&nbsp&nbsp&nbsp&nbsp父母永远不是儿女的负担,一边看一边流泪,虽然这位阿姨不给儿女负担的做法有点极端了,给儿女留下无尽的悔恨……父母对儿女的爱永远是包容无私的,父母对儿女永远是放心不下的。善待父母不需物质,陪伴问候,哪怕一个电话都行。让时间慢一些吧,让我们陪着父母一起慢慢变老!&nbsp&nbsp&nbsp&nbsp月光MQ:&nbsp&nbsp&nbsp&nbsp对老人好一点吧,别只顾着自己的小孩,要知道你从小到大父母也是这样对你掏心掏肺,多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多陪陪他们!&nbsp&nbsp&nbsp&nbsp黄霞:&nbsp&nbsp&nbsp&nbsp含着泪水读完文章,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不同,这位母亲的想法是很多患病父母都有同感的,不希望拖累子女,可是却没有想过子女失去父母的痛苦,给孩儿们一点尽孝的机会吧!&nbsp&nbsp&nbsp&nbsp平安是福?悠然自得:&nbsp&nbsp&nbsp&nbsp对老人自己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用经历生理上最痛苦的阶段,走得有尊严;心里满怀对子女的爱,不想拖累子女,自己觉得走得有价值,大娘应该是走得安详的。人终有一死,这份母爱重于泰山!&nbsp&nbsp&nbsp&nbsp肿瘤医生:&nbsp&nbsp&nbsp&nbsp心理疏导有时比药物治疗更重要&nbsp&nbsp&nbsp&nbsp昨天,有好几位肿瘤科的医生发表了留言。&nbsp&nbsp&nbsp&nbsp乐清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林德树在肿瘤科5年,曾见证了50位患者的葬礼。&nbsp&nbsp&nbsp&nbsp他说,他接诊每一位患者,第一步都不谈治疗方案,而是跟患者讲,这只是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不复杂。“每天谈些轻松的话题。患者喜欢跳交谊舞的鼓励他继续跳,下棋的继续下,多去户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和子女享受天伦之乐。”&nbsp&nbsp&nbsp&nbsp林德树说,心理疏导比药物治疗重要。“看到心理焦虑的,情绪不稳的,尤其要注意。如果他自己觉得完蛋了,那么存活的希望更小了。如果只是高血压,患者会自杀吗?”&nbsp&nbsp&nbsp&nbsp从经济角度来讲,少花钱也能治,有些药物是便宜的,不要有大的心理负担。&nbsp&nbsp&nbsp&nbsp他建议家属先要掌握病人的想法、心理变化,做好疏导。其次,要陪护好,比如安眠药这类的处方药不能让患者接触到。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患癌老人给子女留下诀别书出走 大家都看哭了
日 09:01 来源:都市快报
&nbsp&nbsp&nbsp&nbsp《不想拖累子女,患癌老人留下诀别书出走》追踪&nbsp&nbsp&nbsp&nbsp这是一个母爱如山的故事。为了不拖累子女,70岁的患癌母亲选择出走,在深山里静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报8月20日11版)&nbsp&nbsp&nbsp&nbsp“身无分文的妈妈连一份10元的快餐都不愿意麻烦别人帮助,就这么饿着肚子离开人世……你就是这么固执决绝地用自己的方式爱我们,从不给人添麻烦。占用了这么多的社会资源,麻烦了这么多的人,妈妈在天堂一定会很伤心的……好想给妈妈再煲一次汤!”&nbsp&nbsp&nbsp&nbsp面对母亲的突然离去,戴奶奶的儿子涂先生一时难以释怀。昨晚6:09,他仍在微博里回忆着母亲的点点滴滴。&nbsp&nbsp&nbsp&nbsp昨天,戴奶奶留下诀别书出走的故事看哭了很多人,而我却被众多读者的留言打动了。&nbsp&nbsp&nbsp&nbsp每一个家庭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数百读者留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触,那些关于父母的大爱。&nbsp&nbsp&nbsp&nbsp我能不吸氧吗?我想给你多省两块钱&nbsp&nbsp&nbsp&nbsp如果不是那场癌症,杭州姑娘小丽(化名)还不知道爸爸的爱如此深沉。&nbsp&nbsp&nbsp&nbsp小丽说,她是父母抱养的。爸爸是个出租车司机,开了20多年的夜班,黑白颠倒。小时候,每天她上学回来,爸爸就出门开出租车了,而爸爸回来她又上学了,见一面都是那么的匆匆。&nbsp&nbsp&nbsp&nbsp所以,她小时候特别不理解爸爸,每次出去玩都跟妈妈一起。而爸爸从来不会表露自己的感情,总是默默地做着一切。&nbsp&nbsp&nbsp&nbsp2015年,爸爸58岁,有一阵子身体不舒服。当时小丽已经是护士,她劝爸爸去医院看看。但爸爸说可能只是路走少了,一直拖着不肯去。&nbsp&nbsp&nbsp&nbsp当年9月,爸爸病重住院,确诊是肝癌晚期,吃不下饭,呼吸急促。“我让他吸下氧,他却说气能透得过来,不用。”&nbsp&nbsp&nbsp&nbsp后来,爸爸才跟她说了实话:我总希望能给你多省两块钱用用。小丽说,1小时的氧气费才4块钱。“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眼泪都下来了。”&nbsp&nbsp&nbsp&nbsp治疗期间,爸爸即使再痛,也忍着,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女儿面前。&nbsp&nbsp&nbsp&nbsp每当小丽给爸爸擦身洗脚,他也总是拒绝,说一天不洗没关系。&nbsp&nbsp&nbsp&nbsp“但从他的眼神里,我能看出什么叫欣慰。&我的女儿长大了,能照顾人了,以前跟小孩子一样,现在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感觉到了他的依赖。”&nbsp&nbsp&nbsp&nbsp小丽说,但是这种依赖太短暂了,爸爸的离去,让她感受到了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nbsp&nbsp&nbsp&nbsp小丽说,这一场绝症让父女俩的互动多了很多,也让她整个人都变了。“以前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孩,这以后,自己才像一个母亲。”&nbsp&nbsp&nbsp&nbsp爸爸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nbsp&nbsp&nbsp&nbsp生病后向亲戚讨要安眠药&nbsp&nbsp&nbsp&nbsp小雪(化名)说,昨天是爸爸离开他们的第100天。&nbsp&nbsp&nbsp&nbsp小雪在杭州的乡下长大,爸爸是个泥水工。2015年4月,弟弟家在盖房子,当时爸爸已经63岁了,工地上的事还亲力亲为,下雨天也干活。&nbsp&nbsp&nbsp&nbsp爸爸胸口有点闷,去医院检查,是食道癌。“我们不敢带他去肿瘤医院,怕他知道,后来化疗才瞒不住。”&nbsp&nbsp&nbsp&nbsp小雪说,爸爸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安排好了所有的身后事。省下来的几万块钱,甚至平时骑的电瓶车,都安排好了。&nbsp&nbsp&nbsp&nbsp爸爸说,现在我走就放心了。他每次看到小雪的表哥过来,就让他帮忙配点安眠药,弄得表哥后来都不敢进他房间。&nbsp&nbsp&nbsp&nbsp“爸爸一辈子为子女付出,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小雪说,爸爸年纪大了以后就自己在家里种些菜。“每天我早上起来,如果看到家里有一袋菜,说明爸爸已经来过了。每天下班回来,一开门,经常看到爸爸在哄女儿睡。”昨天,分享自己经历的读者还有很多,个个令人泪目:&nbsp&nbsp&nbsp&nbsp晓珍:&nbsp&nbsp&nbsp&nbsp我也想我妈了,我妈已走了6年,发现时已是胰腺癌晚期。到要走了,她都说没痛苦,还说她走了要我们姐妹别哭,说每个人总是要走,不要伤心。&nbsp&nbsp&nbsp&nbsp微微一笑:&nbsp&nbsp&nbsp&nbsp含着泪水看了两遍,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感同身受!想起了因患白血病而离世3年的妈妈。妈妈确诊得了白血病的时候,她经常问我,她的病要多少钱治,如果费钱就不要治。&nbsp&nbsp&nbsp&nbsp妈妈得这种病很痛苦,但她不想死,她不放心我,她要看到我新房子造好,要看到我的孩子成家。&nbsp&nbsp&nbsp&nbsp后来,妈妈的病情加重,她呼吸很困难,几次她想走绝路。那几天的我,承受了极限,只想祈求上天,让妈妈少受一点痛苦,能够让妈妈平静地,睡觉一样离开这个世界。&nbsp&nbsp&nbsp&nbsp静音的泪:&nbsp&nbsp&nbsp&nbsp那我呢?24岁的我,拖垮了两个家庭,还有两个孩子,我知道我的生命是未知数,可他们谁都不愿意放弃我。几十万的债不是一个农村家庭所承担得起的,我也离开过,用我所剩的生命出去挣钱给他们还债,他们还是找到了我……&nbsp&nbsp&nbsp&nbsp泡泡:&nbsp&nbsp&nbsp&nbsp2011年过年期间,我爸觉得不舒服,检查下来是肝癌晚期。我爸放弃治疗回家躺着,浑身痒,硬撑着不叫出声。他把遗体捐赠的电话翻出来,问能不能现在就把他拉走。&nbsp&nbsp&nbsp&nbsp他特地交待我们不再抢救,不能再用钱了,不能给我们留下任何债务。他说,遗体捐赠挺好的,国家给解决墓地问题,咱们一分钱不花,还能给国家做贡献。&nbsp&nbsp&nbsp&nbsp卢珊:&nbsp&nbsp&nbsp&nbsp2014年前的时候,妈妈的慢阻肺越来越严重,她每天挣扎在痛苦的呼吸中,我们三兄妹也曾想过安乐死。但哪怕理智知道根本已无任何好转的希望,情感上也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那时候妈妈已经很少清醒,清醒时她都会眼泪汪汪但是笑眯眯地看着我,那个眼神我永远都不会忘记。&nbsp&nbsp&nbsp&nbsp读者的感触:给子女尽孝的机会吧&nbsp&nbsp&nbsp&nbsp西湖龙井:&nbsp&nbsp&nbsp&nbsp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无私奉献。但是,老人家你有没有为你的子女考虑过,他们怎么能接受你的诀别书呢?&nbsp&nbsp&nbsp&nbsp钱江源:&nbsp&nbsp&nbsp&nbsp看完这篇报道,想起了一个人独居在老家的80岁母亲!妈!儿想你了!&nbsp&nbsp&nbsp&nbsp冬日暖流:&nbsp&nbsp&nbsp&nbsp父母永远不是儿女的负担,一边看一边流泪,虽然这位阿姨不给儿女负担的做法有点极端了,给儿女留下无尽的悔恨……父母对儿女的爱永远是包容无私的,父母对儿女永远是放心不下的。善待父母不需物质,陪伴问候,哪怕一个电话都行。让时间慢一些吧,让我们陪着父母一起慢慢变老!&nbsp&nbsp&nbsp&nbsp月光MQ:&nbsp&nbsp&nbsp&nbsp对老人好一点吧,别只顾着自己的小孩,要知道你从小到大父母也是这样对你掏心掏肺,多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多陪陪他们!&nbsp&nbsp&nbsp&nbsp黄霞:&nbsp&nbsp&nbsp&nbsp含着泪水读完文章,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不同,这位母亲的想法是很多患病父母都有同感的,不希望拖累子女,可是却没有想过子女失去父母的痛苦,给孩儿们一点尽孝的机会吧!&nbsp&nbsp&nbsp&nbsp平安是福?悠然自得:&nbsp&nbsp&nbsp&nbsp对老人自己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用经历生理上最痛苦的阶段,走得有尊严;心里满怀对子女的爱,不想拖累子女,自己觉得走得有价值,大娘应该是走得安详的。人终有一死,这份母爱重于泰山!&nbsp&nbsp&nbsp&nbsp肿瘤医生:&nbsp&nbsp&nbsp&nbsp心理疏导有时比药物治疗更重要&nbsp&nbsp&nbsp&nbsp昨天,有好几位肿瘤科的医生发表了留言。&nbsp&nbsp&nbsp&nbsp乐清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林德树在肿瘤科5年,曾见证了50位患者的葬礼。&nbsp&nbsp&nbsp&nbsp他说,他接诊每一位患者,第一步都不谈治疗方案,而是跟患者讲,这只是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不复杂。“每天谈些轻松的话题。患者喜欢跳交谊舞的鼓励他继续跳,下棋的继续下,多去户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和子女享受天伦之乐。”&nbsp&nbsp&nbsp&nbsp林德树说,心理疏导比药物治疗重要。“看到心理焦虑的,情绪不稳的,尤其要注意。如果他自己觉得完蛋了,那么存活的希望更小了。如果只是高血压,患者会自杀吗?”&nbsp&nbsp&nbsp&nbsp从经济角度来讲,少花钱也能治,有些药物是便宜的,不要有大的心理负担。&nbsp&nbsp&nbsp&nbsp他建议家属先要掌握病人的想法、心理变化,做好疏导。其次,要陪护好,比如安眠药这类的处方药不能让患者接触到。题主,我不是医生,但我是患者家属,而且对癌症有一些了解,因为我学的是生物,我说这些话可能会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骂,但我顾不得那么多了,骂就骂吧,断人家财路被骂两句也是应该的。&br&&br&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病急乱投医,千万千万!更不要去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肝癌治疗!我已经看到你要找中医了!我看到这几个字觉得心惊肉跳,生怕耽误几分钟就有“神医”找上你了!果不其然,不到一小时这个问题下面已经有人说癌症被治好,让你私信了,我这答案评论区也有治好癌症的苗医了!魏则西当时除了被莆田医院坑去了20万,还被知乎人介绍的苗医坑得肝中毒进了icu,这不会是同一波人吧?你们下手还真是又快又准啊!真是“靶向治疗”,想想真是绝望,他走了才多久啊,有中医能治的病,但要是有人说中医治好了癌症,那他智商和良知至少丢了一个。&br&&br&看看,黑中医还真轮不到我,我说的是中医治不了癌症,没说中医什么都不能治,再看看这所谓的读遍医术的中医到现在还“医巫不分”呢,论黑中医,你们的猪队友比我给力多了!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img src=&/v2-dc96cecdf5bafcc53bda_b.jpg& data-rawwidth=&1072& data-rawheight=&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2& data-original=&/v2-dc96cecdf5bafcc53bda_r.jpg&&得了这种病对患者,家人都是剜心之痛,大部分人都会动恻隐之心,但总有一些天良丧尽的人渣(包括某些互相勾结的利益团体)这时反而会磨刀霍霍准备趁机大宰一顿,相信我,哪怕有一线生机,医生都会倾尽全力的,但正规医院的医生已经告诉你无力回天了,说明再治疗就是过度治疗了,过度治疗不仅会倾家荡产,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多少癌症患者在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下被披着“中医”外衣的骗子搞得受尽折磨死去。&br&&br&很多人在家人得了癌症后不甘心想着“死马当活马医”,这种想法情感上可以理解,但是从理智分析太蠢了,已经没有治疗意义了,再过度治疗一是让患者多受罪,我姐夫自己就是医生,他父亲胃癌晚期,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他不甘心非要动手术,手术后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去世了,白白受了一刀之苦,二是大大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患者去世家人还得活着,倾家荡产,举债累累你和他父亲以后的生活会更加困难,那样想必去世的人也不能安心。&br&&br&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打算试试“中医”,看看这个是得了淋巴癌的演员徐小婷因为接受拔罐,刮痧等“中医疗法”后感染后的胳膊,受了多少罪,再他妈别给癌症患者说试试“中医”了,癌痛已经够惨了,别再雪上加霜了。真正为患者好是减轻他的痛苦,而不是为了自己所谓以后“不后悔”而让患者血肉之躯再遭受折磨。其实人类恐惧的并不是死亡,如果死亡如同花朵凋零,我们恐惧的是生不如死,痛苦万分,毫无尊严,而癌症往往会让人生不如死,对癌症不适当的治疗更会加剧患者的痛苦。&img src=&/v2-5ff72deb37cb87b64d858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5ff72deb37cb87b64d858a_r.jpg&&&br&同样不要相信什么偏方,肝癌患者肝功能已经不行了,再乱吃偏方很有可能加剧病情,你可以看看魏则西留在知乎的文章。&br&&br&第二,爱人时间不多了,剩下的日子就以减轻他的痛苦和满足他心理需求为主,在网上看看临终关怀,会对你们有帮助的。癌痛发作时寻求医生帮助,止痛药随时用着,生理上的痛苦会摧毁一切,这时不必再考虑副作用什么了,必要的时候杜冷丁之类的可以用,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夫妻两个敞开心扉谈谈,爱人想见见什么人,哪怕去哪里走走,尽量满足,如果可以两个人一起去看场电影,去公园走走,看看夕阳,挽着他的手告诉他,这辈子遇到他很幸福。&br&&br&他要是不避讳遗嘱之类的,可以趁清醒谈谈,免得后期可能精神不济,而且这个过程可以了解他的心愿。&br&&br&第三,照顾好自己,还有爱人的父亲,家里有一个病人就够手忙脚乱了,如果你们两个再抑郁成疾,这个家就彻底塌了,该吃吃,该睡睡,实在难过了就大哭一场,还可以寻求下娘家人的帮助。看到你和父亲好好活着肯定是你老公最大心愿,用自己行动告诉他,老公,你放心,你走了,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代替你照顾父亲。&br&&br&第四,放下心结与怨恨,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对,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只是有的人面对得早,有的人面对得晚,你觉得老天爷对你太不公,我可以告诉你,我儿子出生就身患不治之症,我已经跟胜不了的疾病战斗了快六年了,而且我知道最后肯定是我输,你们可以看看史铁生的书,他的书可以让我们这种人找到心灵的安宁,《病隙碎语》《我与地坛》都曾经伴随我走过晦涩的日子,最终跟命运和解。&br&&br&最后,祝福你。我晚上给我儿子吃了红枣小米粥,凤梨酥,他有点不舒服早早睡了,刚才他醒了,有点发烧,我给吃了药,我给你写下这些后在卫生间泪流满面,这就是人生,有的时候不免泪水涟涟,但还得活下去,哭过,笑过,就是活过,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题主,我不是医生,但我是患者家属,而且对癌症有一些了解,因为我学的是生物,我说这些话可能会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骂,但我顾不得那么多了,骂就骂吧,断人家财路被骂两句也是应该的。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病急乱投医,千万千万!更不要去百度等…
题主你好,请你认真的读完我的回答,我不但和你父亲感同身受,而且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br&这个问题,我有种在问我的感觉,我也是癌症晚期,从单纯的病情来看,应该比你父亲要严重一下,你父亲经历的种种痛苦我都经历过,六月份吧,当时医生认为我活不过八月份了,那时候癌痛,高烧不退,呼吸困难,不过我当时居然还傻逼到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所以没想着自杀,等我知道了的时候,想着再搏一搏,不过当时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也和我爸谈论了最后的事情,他同意我如果最后彻底没有希望的话就让我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离开,没想到我居然买到了靶向药,还起效了,情况暂时好转,就开始不惜一切代价活下去。 我想说的是,我没有资格给你父亲和你提建议,只有你们有这个权利做决定,因为代价也只能你们自己承担&br&我自己的想法倒是可以告诉你,先全力以赴去治,如果好了自然最好,如果最后没有希望,再一次地陷入六月份的痛苦,又完全没有活下去的希望,我想我会选择离开,而不是痛苦到最后一分钟 虽然我从没有见过你父亲,不过他这段时间的想法,我应该比你和你母亲还要清楚一些 &br&你父亲之所以在如此痛苦的情况之下还苦苦坚持,从你的描述中来看,应该不是他认为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完全是舍不得你和你母亲,这个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不是我父母,我绝对早就不治了,其实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爸妈并不是这么爱我,在我得肿瘤之后就放弃我了,恐怕我也就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去留,不受这些罪了吧&br&这种爱是很伟大的,可以改变一个人,我今年二十一岁,是二十岁读大二的时候发现的,之后的治疗经历是这样的&br&我在日于交大二附院做了肿瘤切除,免疫组化结果是滑膜肉瘤三期,日至日进行了四次化疗,二十五次放疗,十二月第一次在阴囊左侧复发,手术切除,2015年4月底在阴囊右侧第二次复发,切除,日发现转移,伴随大量胸腔积液,转移灶有肺部,胸膜,纵隔,日开始服用帕唑帕尼,转移灶缩小,有包裹性胸腔积液,期间共做四次生物疗法,四百余付中药&br&一开始生病的时候,我不知道是恶性肿瘤,更不知道是滑膜肉瘤,当时他们告诉我是交界性肿瘤,反正死不了,而且当时家里大概有二十多万,然后亲戚朋友陆陆续续给了十几万,也不知道要花这么多钱,休学的时候,学校要募捐,我根本不同意,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当时肯定可以治好,会回学校,如果募捐了,我还有脸回去嘛,尤其是如果和我关系不好的人捐款了,我脸往哪搁啊&br&没想到情况越来越糟糕,钱也花光了,大夫认为我活不过八月份了,这时候老师和导员到医院看我的时候,又一次提出了募捐,不同意,我当时还是这么坚决,命都要没了,难道不能给我留下的尊严吗&br&我爸我妈也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们一说我就反应非常激烈,不过看他俩成天因为筹不来钱而难受,我心里也不舒服,后来去北京看病的时候,医生一句你们也没多少钱了,给你们省省钱,我屈服了,我要脸,要面子,要尊严,我爸我妈就不要嘛,借钱这么丢人的事他们都干了,我为什么就不能舍弃那一点可怜的尊严,为他俩考虑一下&br&&img src=&/fa6a8b064e6b3dd76feca71_b.jpg& data-rawheight=&180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fa6a8b064e6b3dd76feca71_r.jpg&&&br&&img src=&/ccd067ca924bf1b8455021_b.jpg& data-rawheight=&180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ccd067ca924bf1b8455021_r.jpg&&&br&然后就是筹钱看病,其实根本筹不了多少,对于可怕的治疗费用而言,杯水车薪,同学也帮我筹钱,可他们都是学生,又能有多少力量&br&后来想自杀了,在知乎提了一个问题,没想到有很多人帮我分析怎么活下去,给我捐款,可治疗费缺口对于我爸妈而言,根本没有办法,就一次次的在知乎重复同一个故事,希望获得关注,然而,最先厌恶的不是帮助我的那些人,而是我自己,我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诚然是为了父母,但我难道不羞愧吗,我魏则西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br&&img src=&/69d1dd278fcf366c65eda0e_b.jpg& data-rawheight=&180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69d1dd278fcf366c65eda0e_r.jpg&&&br&&img src=&/ee13b3c387ea7e854d436b_b.jpg& data-rawheight=&180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ee13b3c387ea7e854d436b_r.jpg&&&br&&br&&br&这个人说的难道不是我每天质问自己的吗&br&这次去上海,我也意识到了我根本不可能获得足够的治疗费用,所以我选择了一条路,有尊严的活下去的唯一方法,去美国参加实验组,充满危险的二期实验,用自己的生命交换一个活下去的希望,这是一个等价交换,而不是施舍,如果真的可以活下去,第一件事就是挣钱,然后就是还钱,所借的每一笔钱我这里都有记录&br&&img src=&/165ead361d3e49bc9d76a_b.jpg& data-rawheight=&81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165ead361d3e49bc9d76a_r.jpg&&&br&&br&说这么多,一是实在憋心里难受,二是我想告诉你,父母子女之爱是可以改变很多的,我的尊严都舍弃了,那么大的痛苦都在忍受,你父亲应该也可以再坚持下去&br&下面就是我要给你的建议,一,带着你父亲的病例,去中国最好的肿瘤医院,看看能不能治,就是不能,应该也可以缓解,二,去美国参加实验组吧,无论死亡率有多么可怕,但总有一线生机&br&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就和我谈一谈吧,应该可以让你明白你父亲现在的想法,我的微信是,魏则西&br&最后,绝对不能让你父亲觉得自己没治了,那样的话,人很快就没了
题主你好,请你认真的读完我的回答,我不但和你父亲感同身受,而且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这个问题,我有种在问我的感觉,我也是癌症晚期,从单纯的病情来看,应该比你父亲要严重一下,你父亲经历的种种痛苦我都经历过,六月份吧,当时医生认为我活不过八…
&p&题主,虽然我就是中医,但是中药对癌症只是辅助治疗,比如放化疗后的病人,出现失眠,食欲不振,这个时候中药调理是有用的,但是宣称中医治愈癌症的,1000个里面999.9的都是骗子。何况是肝癌。你想想如果中药真的能治愈肝癌,就凭这一点,难道不值得获诺贝尔奖?&/p&&p&非要去看的话也可以,就是注意别报太大希望,不要投入太多钱。&/p&
题主,虽然我就是中医,但是中药对癌症只是辅助治疗,比如放化疗后的病人,出现失眠,食欲不振,这个时候中药调理是有用的,但是宣称中医治愈癌症的,1000个里面999.9的都是骗子。何况是肝癌。你想想如果中药真的能治愈肝癌,就凭这一点,难道不值得获诺贝…
&p&昨天丁香医生专栏推送了关于年轻癌症患者的这篇文章:&/p&&p&&br&&/p&&p&&a href=&/p/& class=&internal&&那些得癌症的年轻人:为什么别人的生命刚开始,我的却要结束了?&/a&&/p&&p&&br&&/p&&p&后台收到不少私信,询问关于癌症治疗的问题,进而问到为什么现代医学如此发达了,癌症却依旧难以治愈。&/p&&p&&br&&/p&&p&癌症为什么难以治愈,这是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从发病原因到治疗手段,每年都有海量的文献去阐述,太专业的文献大家看着可能也累,&b&那今天丁香医生就用比较浅些的比喻来从一个方面说下为啥癌症那么难以被攻克。&/b&&/p&&p&&br&&/p&&p&癌症难治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其&b&遗传异质性(Genetic Heterogeneity)&/b&。在癌症中,它指的是:同一种癌症可能是由不同的突变造成的。&/p&&p&&br&&/p&&p&举个栗子,&b&我们可以把癌症看成一只非常庞大的军队,其中每个士兵都相当于一个癌细胞。&/b&&/p&&p&&br&&/p&&p&那么这个军队有多大呢?很大很大很大,有的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已经达到 10^9(就是十亿)的数量级了。&/p&&p&&br&&/p&&p&癌症难以治愈的&b&&i&第一个困难:癌症这个军队里「兵种繁多」&/i&&/b&&/p&&p&&br&&/p&&p&这十亿个癌细胞可不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有的拿刀,有的拿剑,有的开坦克,有的开飞机。这就给我们治疗癌症带来了第一层困难:&/p&&p&&br&&/p&&p&&b&用药去攻击癌症军队的话,总是有那么几个兵种我们搞不定,这样一轮药下去总有些幸存的癌症组织。&/b&&/p&&p&&br&&/p&&p&假以时日,这些幸存者通过繁衍(也就是细胞分裂),又可以形成大部队。&/p&&p&&br&&/p&&p&这就带来了治疗癌症的&b&&i&第二个困难:打散的小股部队会分裂成不同大军&/i&&/b&&/p&&p&&br&&/p&&p&癌症大军的机动性很强,可以到处迁移。并且很多时候,癌症都是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转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癌症转移」 metastasis&/b&)。&/p&&p&&br&&/p&&p&&b&现有的医疗手段根本没有办法侦测, 等我们能检测到的时候,小股部队早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b&&/p&&p&&br&&/p&&p&不仅如此,癌症大军因为兵种众多,这样,每次派出去的小股部队还能不重样。 一般而言,一个病人身上能找到十多个这样的&b&转移病灶(metastatic lesion)&/b&,而且常常每个都不相同,&b&这就是癌症治疗的第二层困难——转移病灶间的遗传异质性。&/b&&/p&&p&&br&&/p&&p&除了种类繁多,分裂又不按套路。癌症治疗还有&b&&i&第三个困难:小股部队分裂成大军时还会创造新的兵种。&/i&&/b&&/p&&p&&br&&/p&&p&细胞在分裂时,是会产生新突变的。在我们的比喻里,就是小股部队变成十亿大军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兵种。 这就造成每个转移病灶内,&b&又回到开头第一个困难那样,出现很多不重样的兵种,而通常,他们之中总有那么几种是有抗药性的。&/b&&/p&&p&&br&&/p&&p&这样一来,药物治疗就是难上加难。&/p&&p&&br&&/p&&p&所以,癌症就是这样,十亿大军不重样,打散还能重头来,千里转进无踪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r&&br&&/p&&p&你要以为治疗癌症只有这三个困难,那还不止,癌症治疗还有&b&&i&第四个困难:癌症患者的个体差异性。&/i&&/b&&/p&&p&&br&&/p&&p&个体差异,指的是癌症患者就算患了相同的癌症,都还会有差别,就好比张三和李四都得了肺癌,但是张三和李四肺癌大军的兵种组成是不一样的。&/p&&p&&br&&/p&&p&&b&这些差别的结果是,A 药对张三有用,张三一吃效果显著,但李四虽然也是肺癌,但是吃了一点用都没有。&/b&&/p&&p&&br&&/p&&p&举个例子:&/p&&p&&br&&/p&&p&对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有一种很有效的药叫&b&伊马替尼(Imatinib)&/b&,这种药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基础医疗系统必备药之一。但是这种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只对费城染色体阳性(Ph+ CML)的患者(约占 95%)有用。&/p&&p&&br&&/p&&p&如果你很不幸是剩下的 5%,那你就没法享受到有效药物带来的治疗效果。&/p&&p&&br&&/p&&p&&b&这也是为什么在治疗癌症时,很多医生都推崇「癌症个性化医疗」的原因。&/b&&/p&&p&&br&&/p&&p&&b&以上四个困难是从遗传角度解释为什么癌症难以被根治。除此之外,还有环境、治疗手段、免疫等多个方面的原因。&/b&&/p&&p&&br&&/p&&p&不过,大家也没必要对此感到过分悲观,从 1971 年人类开始打响「癌症战争」以来,&b&我们对癌症的理解已经深入了很多,癌症的存活率也在逐年提高。&/b&&/p&&p&&br&&/p&&p&如前面提到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其五年存活率从 1993 年的 31% 增加到了 2009 年的 59%。&/p&&p&&br&&/p&&p&相信随着一代代医疗科研人员的努力,目前被称为「绝症」的癌症,总会有被我们攻克的一天。&/p&&p&&br&&/p&&p&癌症的话题太沉重,表情包什么就不放了,虽然癌症一时半会还无法彻底治愈,但是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对于让我们远离癌症的风险,还是大有裨益的。&/p&&p&&br&&/p&&p&&b&所以,你还不放下手中的香烟,三餐正常,作息规律,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吗?&/b&&br&&/p&&p&&br&&/p&&p&&br&&/p&&p&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p&&p&&a href=&///?target=http%3A///column/31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癌症为什么难以治愈? - 丁香医生&i class=&icon-external&&&/i&&/a&&/p&&p&作者:&a href=&///?target=http%3A///column/author/shuaishim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帅世民 - 个人主页 - 丁香医生&i class=&icon-external&&&/i&&/a&&/p&&p&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p&&p&&br&&/p&&p&有健康问题想问丁香医生? &/p&&p&还是下个丁香医生 App 吧 &/p&&p&戳这里:&a href=&///?target=http%3A///advertisement/9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应用中心-丁香医生&i class=&icon-external&&&/i&&/a&&/p&&p&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医生的指导和建议&/p&&p&身体上的问题,来问丁香医生&/p&&img src=&/v2-0766ebffbe11f23bc226f40_b.pn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v2-0766ebffbe11f23bc226f40_r.png&&&p&&/p&
昨天丁香医生专栏推送了关于年轻癌症患者的这篇文章:
后台收到不少私信,询问关于癌症治疗的问题,进而问到为什么现代医学如此发达了,癌症却依旧难以治愈。 癌症为什么难以治愈,这是个非…
&b&需要尊重患者的感受&/b&。&br&&br&根据具体情况由患者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治疗或者安静的等待。&br&&br&母亲2012年2月检查确诊乳腺癌,通过多方咨询,有医生建议手术,但更多的是不建议手术,因为母亲年事已高,加之癌细胞已明显呈扩散的态势,且母亲身体条件很不好,不具备做手术的条件,说白了就是他们担心即便母亲上得去手术台恐怕并不能平安的承受得了这台手术,所以他们主张不要让老人在临终之前在医院里一直受罪。&br&&br&依咨询得来的医生意见,我和弟弟商量后一起跟母亲谈的病情,母亲很平静的听我讲述医生的各种意见,最后母亲轻轻说了一句:我不要手术,也不要住院。&br&&br&因为之前有过妹妹去世的经验,我比较认同罗点点他们搞的那个「尊严死」所倡导的理念,也因此我决定尊重母亲的意愿。&br&&br&接下来就是通知母亲在国内外的家人,母亲的兄弟姐妹接到电话后就安排好时间,陆续到家里来陪母亲住几天。&br&&br&在母亲与陆续到家里来看望她的家人相处的日子,母亲每天都是愉悦而轻松的。&br&&br&每天在照顾母亲接待家里来来往往的亲戚的时候,主要是观察母亲的身体状态,怕母亲开始疼痛,一开始母亲说不痛不痒,到了后期当然疼痛并不能避免,所以到了后期,母亲每天服用的是由医院推荐的李嘉诚癌症基金会免费发放的止痛药。&br&&br&母亲没有经历太多癌症带来的痛苦,扩散至肺部开始感觉呼吸困难直到去世差不多就是不到10天。&br&&br&我自然不相信母亲说不疼,母亲实在是个太坚韧的女性,一辈子没有向任何人任何事低过头,最后临走之前也没有被癌症击垮,她从容不迫地跟自己的家人一一道别,她选择不手术不住院,争取到了更多属于她自己的时间。&br&&br&母亲去世的时候并没有像别的癌症患者那样缠绵病榻,她对服侍她多年的佣人阿四说:你信不信我不会流眼泪,我会笑着走??&br&&br&母亲坦然而平静地面对死亡这件人生最残酷的事的态度是意料之中的,而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减轻病魔带来的痛苦,尽可能的陪伴母亲走完最后的这段路。&br&&br&母亲走的那天是上午11:16分,早晨起来就坐在平时她坐的廊上的椅子,阿四服侍母亲吸氧,然后把熬好的参汤喂母亲,母亲喝完那小碗参汤,阿四刚转身把碗收拾送回厨房,我跟头天晚上司机刚去接来的三叔三婶坐在母亲面前的廊下,我看见母亲嘴角开始溢出参汤来,我感觉不对,顺手抓了一条毛巾垫在母亲下巴,上前一步抱住母亲,一只手拿出电话叫弟弟赶快回来,弟弟踏进院门前,母亲已在我左手手掌心吐出了最后一口气。&br&&br&母亲真的没有流泪,她是坐在家里她平时常常坐的位置上去的。&br&&br&我很庆幸自己没有为了自己求心安而强迫母亲去手术去住院,可以让她有几个月时间从容地跟自己的亲人告别,由她自己亲手写下自己这一生的句号,母亲的最后时刻是坐在平日里她看云的廊上,而不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这是我为母亲生前所能做到的最后一点事了。&br&&br&能够守护母亲直到终老,是我此生最感欣慰之事。&br&&br&我说过,将来我自己最后时刻来临的时候也不要住院,也不要过度治疗,因为不确定家人会听从我的意愿,所以我会写一份声明:不要抢救,请让我可以体面而有尊严的离开。&br&&br&我不想全身插满管子在一群陌生人的注视下离开。&br&&br&所以我想癌症晚期患者所需要的应该是&b&尊重&/b&。&br&&br&谢邀。&br&&br&——————————————————&br&&br&最后附网上找到的李嘉诚癌症基金会的联系医院,详情请向当地医疗单位咨询,顺祝安康!&br&&br&以下斜体字内容可以随意截屏使用。&br&&i&&br&中国晚期癌症病人领取免费的止痛药---李嘉诚基金会《宁养医疗服务计划》&br& 13:12阅读:15,553&br&&br&中国晚期癌症病人可以凭检验结果领取免费的止痛药,如杜冷丁。而这个之所以能免费,并非是国家医保提供的,而是因为有李嘉诚基金会的全盘买单。这个计划在李嘉诚基金会中叫做”宁养医疗服务计划”,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医疗和心理辅导,据统计目前已惠及13万患者。目前内地有32所宁养院,花300元押金办卡就可以免费取药,无限制使用,但去世后多余药品需归还。官网&a href=&///?target=http%3A//t.cn/zTGLAr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TGLAr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中国晚期癌症病人领取免费的止痛药---李嘉诚基金会《宁养医疗服务计划》X&br&汕头大学医学院是「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的主要统筹单位,因此服务计划的办公室亦设于该学院,由大学协助管理中国内地共32家宁养院。&br&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br&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br&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br&4.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br&5. 深圳市人民医院&br&6. 粤北人民医院&br&7. 潮州市中心医院&br&8.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br&9.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br&10. 福建省立医院&br&1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r&12.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r&13.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br&14.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br&15.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br&16.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br&17. 陕西省人民医院&br&18.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br&19. 海南省人民医院&br&20. 德宏州人民医院&br&21.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br&22. 山西省肿瘤医院&br&23. 湖南省肿瘤医院&br&24.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br&25.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br&26. 寧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br&27. 包头市中心医院&br&28. 贵州省肿瘤医院&br&29. 阜阳市人民医院&br&30. 聊城市人民医院&br&31. 唐山市人民医院&br&32.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br&电邮: general@lksf.org 地址: 香港皇后大道中二号&br&长江集团中心7楼 中国晚期癌症病人领取免费的止痛药---李嘉诚基金会《宁养医疗服务计划》&br&获取更多详细请点击: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i&&a href=&///?target=http%3A//.cn/index.aspx&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n/index.as&/span&&span class=&invisible&&px&/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需要尊重患者的感受。 根据具体情况由患者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治疗或者安静的等待。 母亲2012年2月检查确诊乳腺癌,通过多方咨询,有医生建议手术,但更多的是不建议手术,因为母亲年事已高,加之癌细胞已明显呈扩散的态势,且母亲身体条件很不好,不具备做手…
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人一定没有被疼痛折磨过,凡是被疼痛折磨过的人问不出这样的问题。&br&&br&我有家族性的头疼,每个月都会莫名其妙发作几次,尤其是例假前,没错别人来例假肚子疼,我来例假头疼,搞得是我脑子在流血!&br&&br&那种感觉就像有人拿着钉子在钉我的脑仁,而且一下比一下重,在那种疼痛下连手机都玩不了。&br&&br&每当那个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快给我止疼药!药!!快点!&br&&br&没有了!滚出去买!快点!疼死老娘了!妈的!&br&&br&什么少吃点,对身体不好,老子都快疼死了~~~&br&&br&一次开始头疼,家里没人,我就跟毒瘾发作一样翻箱倒柜找药,找了半天没找到,只找到一瓶我儿子吃过的退烧药,一看也有治头疼的作用,我拧开瓶子就倒下去半瓶。&br&&br&然后四仰八叉躺在沙发上等药起作用,那个样子就像电视剧里被强暴过的女人。&br&&br&大概半个小时之后,优雅得体的陈老师才能回魂。&br&&br&这估计才是四五级疼痛,有些癌痛堪比生孩子,我就在医院见过一些被疼痛折磨的失去所有风度的人,面目扭曲,破口大骂,可是这些人可能曾经都风度翩翩,只是在巨大的疼痛面前,风度会荡然无存。&br&&br&那时如果没有止疼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巨大的折磨,哪怕止疼药救不了命,还有副作用,但是它能让病人舒服一秒是一秒。&br&&br&正是基于这种人文关怀,安乐死才应运而生。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安乐死能合法化,如果中国不能合法,现在有一些国家合法了,如果有一天我身患癌症,与其在医院里饱受痛苦死去,不如花钱安乐死,费用据说在七八万左右。&br&&br&死其实没多么可怕,你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br&&img src=&/v2-75f8a29a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75f8a29a1_r.jpg&&(图片来自今日头条)&br&&br&想必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场party,这样说也没问题,这的确是一场party,只不过是一个人在安乐死之前举办的告别party。&br&&br&她因为患了渐冻症,自知治愈无望,慢慢地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所以她选择了安乐死。&br&&img src=&/v2-9a4dc23c5f4f0bf192bff_b.jpg&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v2-9a4dc23c5f4f0bf192bff_r.jpg&&她通知了她生前所有的亲朋好友,她们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开了一场party,人生的告别party。&br&&br&然后她在所有好友的簇拥下,安静而又没有痛苦地死去。&br&&br&&img src=&/v2-66bd804affb279a465341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6bd804affb279a465341a_r.jpg&&&br&如果是这样的死有什么可怕的呢?如果是我办一场这样的party,我一定讲很多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br&&br&可怕的是生不如死啊,多少人人生的最后一段简直惨不忍睹,如果真有上帝,他都得闭上眼睛,可是有多少人能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呢?&br&&br&医学虽然一直在发展,但是也只能偶尔治愈,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既然宿命不能改变,只希望每个人死的时候能安详一点,痛苦少一点。
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人一定没有被疼痛折磨过,凡是被疼痛折磨过的人问不出这样的问题。 我有家族性的头疼,每个月都会莫名其妙发作几次,尤其是例假前,没错别人来例假肚子疼,我来例假头疼,搞得是我脑子在流血! 那种感觉就像有人拿着钉子在钉我的脑仁,而且…
这是个冷门的问题,没想到这个回答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并被多个微信公众号转载,以至于有认识的病友来询问是不是我。&br&&br&其实,像我这样多年平安的病友很多的,现在医学进步很快,癌症可防可控可治,希望病友及家属们树立信心,积极应对。&br&&br&以下为原回答——&br&&br&&br&我27岁时体检发现2期肝癌,接受手术。28岁结婚,29岁生下孩子,今年32岁,第二个孩子即将出世。绝症予人身心之痛,非亲身不能体感。这五年,于我已是格外幸运:活就好好活,死也不仓皇。中国应该合法安乐死。如果走到那么一天,我希望我能选择安静离开。&br&&br&PS:谢谢大家!我的第二个孩子已于2016年7月底出生,很健康的女宝。目前大宝四岁,小宝快一岁,我的身体还好,无复发迹象,感谢各位的鼓励。&br&&br&感谢几位网友的关心。由于工作生活繁忙,一直未能回复大家的问题,在此致歉。&br&&br&其实简单三言两语也是可以解答的,但我并不常泡知乎,不太喜欢知乎上一些缺乏诚意、甚至单纯只是想在网络寻找存在感的回答,所以特别在工作间隙抽了一点时间集中回答各位的问题:&br&&br&1.为什么这么年轻得这种病?&br&&br&细说来有三个原因:&br&&br&1.乙肝病毒&br&&br&像我这种情况,在中国应该十万个年轻人里面才有一个,但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20-30岁肝CA的人还是有的。我结识的几位年纪相仿的病友,最小22岁就查出毛病了,目前9年了,依然活着。&br&&br&每位肝癌患者的发病原因不尽不同,年轻人肝CA最主要的原因是乙肝病毒,绝大多数是母婴携带的大三阳。&br&&br&我并非母婴携带。从小到大我一直有注射乙肝疫苗,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四五线城市的防疫水平大家是知道的:或许是疫苗问题,或许是接种交叉感染,或许是我本身免疫应答失败,总之,我没有产生抗体,并在18岁高考前夕因经常感冒而查出来乙肝病毒携带,小三阳。&br&&br&多数无抗体的健康人是可以在感染乙肝病毒后自我清除并获得抗体的,只有运气不好的一撮人因为感染时免疫力较低或自身基因问题导致的免疫清除失败而成为携带者。&br&&br&乙肝携带(小三阳)也并不可怕,并无传染性(前提是HBV-DNA阴性)。&br&&br&但我是HBV-DNA阳性的小三阳,转氨酶、肝功能等一切正常,只是乙肝病毒已变异并在疯狂复制,这比令人色变的大三阳更严重,更可怕!可惜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成为HBV-DNA阳性的,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多少年,在我检查出肝CA时,HBV-DNA已经达6次方之高了。&br&&br&简单来说,肝Ca的罪魁祸首是乙肝病毒的复制导致肝细胞不断坏死,加之免疫能力低下,肝细胞在快速再生中出现基因突变所生成的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而自我壮大,产生癌块也就是所谓的肿瘤了。&br&&br&所以,年轻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每年检测HBV-DNA,不可轻视大意。感谢医务工作者和制药研发人员,现在已经有很多核苷类药物可以抗病毒,乙肝虽不太可能治愈,但是可防可控。&br&&br&2.环境因素&br&&br&此外,我目前生活定居在中国房价最高的几大城市之一,定位东南沿海,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里,迄今已经13年。这个区域是中国癌症地图上的肝CA高发区,这里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茂盛,潮湿的气候导致土壤、食物链中肝CA致癌物黄曲霉素的含量高于其他地域。这虽不是我肝CA的主要原因,但也是有一定影响的。&br&&br&3.个性因素&br&&br&几位年纪相仿的病友,包括我自己,都有完美主义倾向,学习工作比较拼。毕业后我从事的工作比较繁忙,属于耗时长、强度大的脑力劳动,做事比较投入,特别是在工作的头两年,几乎全年无休,连春节都没有回家和父母团圆。&br&&br&这种个性的人可能肝火比较旺,神经绷得比较紧,想必这也是内因之一。&br&&br&&br&2.好年轻居然有五年抗癌史了,能详细介绍下你的生活习惯,检查指标,服药以及治疗吗?&br&&br&谈不上抗癌史。因为,我确实没有“抗”过。生病后我的个性日趋平和,并没有什么“战斗意识”,并不想与天斗与人斗与自斗。&br&&br&要说生活习惯,在发病前我就是个高度自律的人,不吃任何垃圾食品,无任何不良习惯哪怕是熬夜。&br&&br&发病后,反而看淡了,放开了,我没有像其他病友那样讲究忌口,生处海滨城市,大爱海鲜不能停,但还是基本不吃垃圾食品。生下小孩子后可谓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不熬夜的习惯无法保留,因为孩子是全奶粉喂养,每晚要哄睡、泡奶,基本在孩子两岁之前没有睡过整觉。&br&&br&从手术切除后,我接受了一次预防式介入,开始服用抗病毒的阿德福韦酯,国产正大天晴,目前最便宜的核苷类,效果稳定。在怀孕后改服用B类药替比夫定,生产后换回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药物不能停,我需要终生服药。&br&&br&目前的检查指标是:甲胎蛋白、HBV-DNA、肝功能、肝胆B超,半年一次。有很多生存多年的病友依然抱持在3个月一次的复查频率,甚至半年一次CT增强或磁共振,常年吃红菇、海参,中药理疗或每周一针胸腺肽。我没有搞这么复杂,不是战略轻敌,而是很清楚自己的状况,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肝CA被称为“癌中之王”,复发率极高,在诸多肿瘤中不算最凶险的,也算比较靠前的了,特别是年轻人因为新陈代谢快,复发率几乎是百分百,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之前提及的那位22岁发病的病友,在9年之间,已经复发过五六次了,他没我这么幸运能做开腹手术完全切除病灶,但他也很幸运,多次保守治疗死里逃生,其中心酸难表。&br&&br&我现在还活着,要先谢郭嘉。我是在国家公务员入职体检中查出肿块的(当然最后没能入职,依然留在原单位工作),当时已有肝内转移癌,如果不是这次检查,再拖个数月半载,我可能已经像文中那我小妹妹一样,回天无力了。&br&&br&我的情况当时还是比较凶险的,但我的主治医生并没有将实情告诉我,甚至善意地欺骗我称只是间接性肿瘤,并非肝CA,但查看术后头两次的复查结果时,他比我还紧张!感谢这位原本和我毫无渊源的医生,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意,他给过我很多帮助和鼓励。&br&&br&我现在还活着,并且五年来不曾复发,更要感谢我的母亲和我的先生,他们是我生命中的两大支柱。&br&&br&肝CA很可怕,但目前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只要不是爆发性肝肿瘤复发或肝外转移,延长生存时间不是问题,我见过现仍健在的病友最长生存已15年。&br&&br&&br&3.为什么会要孩子?&br&&br&世界很美好,但和我始终是有隔阂的:我看繁花嫩叶,看星驰日落,其实都是第三视角的感觉,就像在窗户后看路人行色,隔着一层玻璃。&br&&br&这个世界,我只是过客,是旁观者。只有我的生活,我的亲人,对我而言,才是真实有意义的。&br&&br&可以说,我活着,从来不是为了我自己。&br&&br&我活着,起初是为了我的父母,不想他们承受老年丧女的悲恸;后来是为了我的先生,不想他中年丧偶;现在是为了我的孩子,不想他幼年丧母。&br&&br&虽然我得了传说中的绝症,但我希望我每一天都能活的和正常人一样。我的人生跌入低谷,陷入绝境,但该咋样就咋样,一切还要继续,按照原计划。&br&&br&所以,我术后一个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以前高强度的工作,除了几位亲友,几乎没有人知道我的病情,甚至连我的父亲,都不知道真实情况。&br&&br&术后半年,我和相识15年的先生裸婚。他是我的高中同学,一个内心有光的男人。&br&&br&很快我意外怀孕,因为是第一个孩子,所以不舍得放弃,我的母亲和主治医生建议我试一试。我很幸运,孩子很好,非常健康活泼,现已三岁。&br&&br&我并没有“繁殖癌”,要两个孩子是人生计划之一,我只是按路走而已。&br&&br&由于先生不顾他父母的阻挠和我结婚,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和公婆很少来往,而我的父母早已年迈,我们完全靠自己的努力经营小家,工作、生活、育儿、置业,很辛苦甚至是辛酸,但这就是我的真实人生。&br&&br&&br&4.怀孕期间肝脏没有负担加重的症状吗?&br&&br&没有,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其实肝CA术前术后,我的肝脏功能一直是正常的,手术切下来的肝脏部分也并无纤维化。&br&&br&我本身不擅长运动,肝CA更是需要静养,所以我的身体素质一向不是特别强健,但怀孕后反而精力渐长,没有孕吐不适,也没有疲乏困顿。&br&&br&由于身体原因,我第一胎是剖宫产,我坚持工作到上产床的前一天。&br&&br&像我这种情况的年轻女性,基本不太可能生孩子,一来结婚是个问题,二来担心怀孕增加复发几率;但对我而言,怀孕更像是各项身体机能的一次重启。&br&&br&据我所知,肝CA术后生子的,还有一位病友,她是术后第五年才怀孕的,去年诞下一名健康女宝。
这是个冷门的问题,没想到这个回答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并被多个微信公众号转载,以至于有认识的病友来询问是不是我。 其实,像我这样多年平安的病友很多的,现在医学进步很快,癌症可防可控可治,希望病友及家属们树立信心,积极应对。 以下为原回答——…
每个人都应该是有尊严的人。无论生活或者还是死去。&br&我在肿瘤科和ICU都实习过。见过很多开朗的人,一天天的被疾病和治疗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他们不仅生活的完全没有尊严,而且身体也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br&&br&在大学,选修了医学伦理学,当时就极其困惑,为什么国内的所谓的孝顺,就是不顾老人的意愿,无视老人的绝望和痛苦,自私的要求老人或者,继续承受那无穷无尽的痛苦。&br&&br&医保,家境不错,那是你一厢情愿的认为有能力负担父亲的治疗。&br&但是,你不可能真正理解癌症的疼痛,和治疗带来的痛苦。也无法理解一个自爱自强,重视自身形象的男子汉,怎样被疾病打垮,怎样的绝望啊!&br&&br&&br&也许,你应该理解你的父亲,尊重他的选择。你可以后悔一辈子,自责一辈子,痛苦一辈子。。。但是现在,你父亲最大的心愿,唯一的愿望,也许就是有尊严的离开。&br&&br&&br&&br&&br&关于安乐死或者协助自杀,这是两个很大的话题。敞开讨论,一个学期也说不完。&br&而放弃治疗,或者说是保守治疗,姑息治疗,会是更好,更人性化的选择。&br&&br&我认识的一个非常漂亮非常时尚的阿姨,开了一个小店铺卖衣服。每周都去烟台买最新的韩国衣服,自己穿或者运到内陆去卖。住院时已经是三阴性乳腺癌,晚期,任何治疗药物都不敏感,弥漫性的,也无法常规手术。如果用最新的化疗药物,即使掏空了全部家产也不一定起效(任何化疗方案都!不!一!定!100%!有!效!),但是副作用是绝对明显。所以,她选择了止疼,营养,和旅游去看看她女儿(阿姨的前夫带着女儿在国外),给自己和女儿买了一直舍不得的很多包包鞋子。半年多后,从从容容的离开,没有遗憾。。。。。如果当时她坚持治疗,切掉乳房,留下很大的疤痕,再把家里所有钱用于化疗,每天疼痛呕吐脱发呕吐疼痛,即使能多活一年半载也是躺在病床上脏兮兮的精神萎靡,不敢照镜子,还有对女儿深深的愧疚和怀念。。。我的微信朋友圈,有段时间,全是她和女儿的合影。&br&&br&&br&重说三:姑息治疗,姑息治疗,姑息治疗!&br&&br&&br&姑息治疗,不是助人自杀也不是安乐死。姑息治疗就是止疼,营养,提高生活质量之类的,目的是减轻病人的痛苦,相对而言,费用低廉,病人舒适。而肿瘤的积极治疗都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积极治疗目的是单纯的延长寿命而不是治愈。&br&姑息治疗也要花钱,也要看病,也要儿女家人关心。某些人担心“放弃治疗,会被闲人说三道四,指责不孝顺的。”如果父母家人承受无法承受的身心折磨,每天24小时都生不如死,而你关心的只是“闲人说三道四”。。。。我压根觉得你tmd不是人,所以懒得回复你的问题。。。。姑息治疗也是治疗,不是放弃治疗,不是遗弃,不是助人自杀,不需要你偷偷买安眠药!
每个人都应该是有尊严的人。无论生活或者还是死去。 我在肿瘤科和ICU都实习过。见过很多开朗的人,一天天的被疾病和治疗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他们不仅生活的完全没有尊严,而且身体也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在大学,选修了医学伦理学,当时就极其困惑,…
来知乎没多久,第一次答题过百赞。用手机答的题,感觉说的有点乱。补充一点内容。关于要给孩子留点什么,楼下@张圈圈 同学的回答我觉得特别好。&br&还有可以全家认认真真拍一组全家福,录一些视频。您可以单独给孩子每一年的生日都录一个,当做给他未来的生日礼物。有些说不出口的话可以写信。等孩子大了,看到这些会体会到您的良苦用心,相信他会自信自立的长大。&br&----------------------------------------------------------------------------------------------------------------------------------------&br&比起儿子,我希望您能更加重视您妻子的感受。说句不好听的,小孩子对生死没有什么概念,特别是才两岁的孩子。我能想象到您妻子会有多难受,多陪陪她吧,希望她能勇敢撑过难过的日子。&br&&br&对于儿子,您可以写一封长信,留着等他懂事了,成年了再让他看。您可以把自己人生观念,处世信条写给他,您一定是个优秀的人和优秀的父亲。您的人生经历一定在他成长中有困难有挫折的时候对他有用。&br&&br&希望有奇迹发生,愿上天保佑您。
来知乎没多久,第一次答题过百赞。用手机答的题,感觉说的有点乱。补充一点内容。关于要给孩子留点什么,楼下@张圈圈 同学的回答我觉得特别好。 还有可以全家认认真真拍一组全家福,录一些视频。您可以单独给孩子每一年的生日都录一个,当做给他未来的生日…
认识一个83年女生,我见到她时已经好了,她说是肺癌晚期好起来的。她说好起来的经验很简单,以前心里憋了太多话太多的情感都没有表达,总是为别人着想没怎么考虑过自己。查出来癌症之后想明白了这一点,想在有生之年做回自己.之后想做什么做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后来她就这样好了.我对癌症好奇就主动去问她.和她聊过一个半小时,那一个半小时她也没怎么说癌症的事情.只有谈到癌症就会聊家庭工作,聊挣钱. 我全程就说了三五句话,还有几句话被打断,她一直在叨叨.我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但也受不了这样的叨叨叨,聊完之后再也没见. &br&后来我在想癌症也不是个坏事,这给了所有亲近她的人一个包容她的理由,也让她看到了做回自己的重要性.人的相处和独处在日常很难这样,如果可以,很多严重的身体问题也许就能很好避免了. 可人都是这样,常有七情六欲被牵走,善意和温暖却藏得比较深。当生死,离别,无助出现时他们才相应出现. &br&最近又认识一个骨癌的朋友,其实是几年前和我上过一次课,最近突然又联系我问一些身体练习的事情.医生说她的癌细胞非常稳定,按常理来说现在已经挂了,但是她已比医学上所估计的多活好几年了.她自己的经验是向内去看自己,只是一直练习呼吸和观照释放自己情绪.我想癌症会有很多原因,各不一样.仅供参考.&br&我个人对癌症很感兴趣,这应当是身体痛苦在人间的比较极致的表达了。我没有得过癌症,但就过往生病和受伤经历来看,痛苦黑暗的地方都有朴素深刻耀眼的解决方式存在,会一直关注这个话题。
认识一个83年女生,我见到她时已经好了,她说是肺癌晚期好起来的。她说好起来的经验很简单,以前心里憋了太多话太多的情感都没有表达,总是为别人着想没怎么考虑过自己。查出来癌症之后想明白了这一点,想在有生之年做回自己.之后想做什么做什么,想说什么说…
尊重生命,保障权利;助长医学发展。那人生下来就知道会走向死亡,还是勇敢的活着。也是这个道理。&br&但以下是一位患者希望生命自己把握的心得:&br&&br&这绝不只是一根看起来仅有小拇指粗、一米长的管子。它在一个人生命的最后时刻,有与“老天”讨价还价的能力。&br&&br&  它穿过老许的鼻子,插进肺,每隔一会儿,就能吸出满满一管痰。当痰被吸出时,老许就能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起初,他能醒两三个小时,后来只能醒几分钟。&br&&br&  几个月过去,这根管子眼看就要输了。因为,“吸的速度不如产生得快”。疼痛难忍的老许用尽全力,写下几个歪歪斜斜的字:“痰在肚子里!”&br&&br&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的笔迹。&br&&br&  就在老许靠管子“活着”的时候,在遥远的美国,另一根管子插在佛罗里达州一家养护院里一个名叫特丽的女人身上。这一年是2003年。植物人特丽依靠喂食管,已经存活了13年。&br&&br&  关于要不要拔掉特丽的管子的争论,几乎震动了整个美国。&br&&br&  起初,当地法院批准了特丽的丈夫提出的申请,她的喂食管首次被拔去。仅仅两天后,另一法院作出相反判决,喂食管再次插上。后来佛州最高法院判定,要求拔掉管子。可法案通过仅一小时后,州长立即命令给特丽重新插入喂食管。&br&&br&  整个美国为特丽心碎。无数人抗议示威,举着标语牌:“给特丽食物”、“别让特丽饿死”。甚至布什总统也介入“抢特丽”事件中来。&br&&br&  不过最后,医生们按照法律的判决,镇定地拔掉了特丽赖以维生的喂食管。警察甚至逮捕了不下50个想强行对特丽进行喂食的人。喂食管被拔掉13天后,日,特丽真的被“饿死”了。&br&&br&  这场关于生命伦理的争议至今都被称作经典案例。&br&&br&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许、特丽躺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各个城市的重症监护室(ICU)。医生发现:死亡已经绑定医疗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死亡就是关机时间,或是停电时间——死亡被医疗技术“藏”起来了。&br&&br&  哈姆雷特的老命题,“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如今却成了全球性的新命题。&br&&br&  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br&&br&  当罗点点和她的好朋友几年前成立“临终不插管”俱乐部时,完全没想到它会变成一个重大的、严肃的、要一辈子干到底的“事业”。“俱乐部”听来就不算个正经事。&br&&br&  罗点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曾经从医多年。起初,她与几个医生朋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起人生最后的路,一致认为,“死得要漂亮点儿,不那么难堪”,不希望在ICU病房,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赤条条的,插满管子”,像台吞币机器一样,每天吞下几千元,“工业化”地死去。&br&&br&  最后,十几个爱说笑的人在一间简陋的老人公寓,嘻嘻哈哈地宣告俱乐部成立了。&br&&br&  直到有一天,罗点点无意在网上看到一份名为“五个愿望”的英文文件。这是一份美国有400万人正在使用的叫做“生前预嘱”的法律文件。它允许人们在健康清醒的时刻,通过简单易懂的问答方式,自主决定自己临终时的所有事务,诸如要不要心脏复苏、插气管等等。&br&&br&  也就是说,如果特丽在清醒时,就签署了这样一份文件,就不会有事后那场搅动整个美国的轩然大波了。&br&&br&  罗点点开始意识到: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br&&br&  而她自己就遭遇过“替别人决定生死的事”。&br&&br&  当时,罗点点的婆婆因为糖尿病住院,翻身的时候突然被一口痰堵住,心跳呼吸骤停,医生第一时间用上了呼吸机,虽然心脏还在跳动,可是没有自主呼吸,而且完全丧失了神志。还要不要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维持老人的生命,让老人在这种生命毫无质量的状态下“活下去”,成了困扰整个大家庭的难题。&br&&br&  最后罗点点和家人一起作出了停用呼吸机的决定。后来,在整理老人遗物的时候,家人发现了老人夹在日记本里的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她对在自己生命尽头时不进行过度抢救的要求。&br&&br&  但当时身为医生的罗点点仍然感到后怕。如果没有这张纸条,或者纸条写着另外的意思,那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件事不像猜谜语,不再让逝者生者两不安?这时候又传来巴金去世的消息。&br&&br&  巴金最后的6年时光,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先是切开气管,后来只能靠喂食管和呼吸机维持生命。周围的人对他说,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巴金不得不强打精神表示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疗。但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还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为你们而活。”“长寿是对我的折磨。”&br&&br&  2006年,罗点点和她的朋友成立了“选择与尊严网站”,提倡“尊严死”,希望人们在意识清醒时在网上签署“生前预嘱”。如今,网站累计有87万人次的流量。&br&&br&  她们设计的LOGO是一棵美丽的七彩树,树下一片红叶正在随风飘落。画面温馨得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与“死亡”相关。&br&&br&  罗点点说,她要用余生在全国种这棵“七彩树”,传播“生前预嘱”理念。她希望在咖啡厅、书店、银行、医院等公共场合,都能摆放关于“生前预嘱”的宣传册。&br&&br&  死亡就像一面镜子&br&&br&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从医40年的刘端祺经手了至少2000例死亡。&br&&br&  他认为罗点点她们做的事儿,太重要了。这个每天把人从深井里往外拉、跟肿瘤作了几十年斗争的年过六旬的大夫说,从大三学内科起,他就知道了医学有很多“黑箱”没有打开,此前学外科时,他还一直信心满满。&br&&br&  正如他的同行、武警总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纪小龙说:医生永远是无奈的,三成多的病治不治都好不了,三成多的病治不治都能好,只剩下三成多是给医学和医生发挥作用的。&br&&br&  可数据显示,人一生75%的医疗费用花在最后的治疗上。&br&&br&  在那些癌症病人最后的时刻,刘端祺听到了各种抱怨。有病人对他说:“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现在我才琢磨过味,原来这说明书上的有效率不是治愈率。为治病卖了房,现在我还是住原来的房子,可房主不是我了,每月都给人家交房租,我死的心都有。”&br&&br&  还有病人说:“就像电视连续剧,医生导演完每一集,都告诉我们,不要走开,下一集更精彩,但直到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尽管主角很想活,但还是死了。”&br&&br&  有时候,刘端祺会直接对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说:“买张船票去全球旅行吧。”结果病人家属投诉他。没多久,病人卖了房来住院了。又没多久,这张病床就换上了新床单,人离世了。&br&&br&  在这2000多例死亡中,“花掉370万的人”是很独特的一个。这位房地产老板对刘端祺说,我最大的优势是有钱,我花100万让我老婆活10年没问题吧?刘端祺说,一年都有问题,一个亿都活不成。&br&&br&  最后370万流水样花完了,患乳腺癌的妻子也走了。&br&&br&  这让刘端祺想起哈尔滨“550万天价医药费”。家属认为,我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最先进的设备,人就不会走。而医院也很乐意被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拽着。可事实上,钱能买到高档病房,却买不到“不痛苦”,买不到命。&br&&br&  事后大家反思,在哈尔滨这间病房,只能看到各种医学技术的“表演”,而作为对人类同胞基本的关怀,“空气太稀薄了”。&br&&br&  刘端祺感慨:唯科学主义的医学把人看成了某种疾病或某个发生故障的脏器的载体,或者是某种能找到“显著差异”的统计学数字,这使得传统医学对鲜活生命的呵护异化成了“医生对疾病”、“医生对脏器”、“医生对数字”的“无人医学”。&br&&br&  在他看来,如今的医学现状,正如爱因斯坦早就担心的“手段日臻完善,目标日趋紊乱”的所谓“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无论多么高龄死亡都是“因病抢救无效”,这不是一句讣闻中的套话,而是一种社会意识。再也没有寿终正寝,唯有高技术抗争。&br&&br&  协和医院的大夫给罗点点团队的志愿者讲:我们抢救过一个老太太,她的孙子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像打一场战役一样救我奶奶,而且这场战役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你知道他奶奶多大岁数了?105岁!&br&&br&  对那种“生命不息,化疗不止”的观点,刘端祺一直持反对态度,可这种态度常常得不到许多同行的理解。&br&&br&  刘端祺说,整个医院,他最不愿意去的就是ICU病房,尽管那里展示着最先进的设备。在那里,他分不清“那是人,还是实验动物”。&br&&br&  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后,一些在ICU病房接受过治疗的灾区孩子,几年后,仍然会画出对这里的恐惧:一个没有一丝笑容的男孩,耷拉着头,牵着狗,穿行在长长的没有尽头的黑漆漆的隧道里;自己被很多铁链捆着,扔在冰冷的水里;一个穿着晚礼服的女孩,露出她残缺的双腿,整个画面的调子是灰色的……&br&&br&  在2000多例的死亡中,刘端祺最难忘的是一个老太太的死。这个肺癌晚期的老太太,做了3个周期的化疗,被药物的副作用折磨得不成样子。她彻底弄明白自己的病情后,和医生商量,放弃化疗。&br&&br&  她住院时唯一的“特殊要求”是,希望有一个单间,这个空间由她自己安排。&br&&br&  她将这间单人病房布置得非常温馨,墙上挂满了家人的照片,还请人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沙发和几件小家具从家中移到病房。圣诞节、春节,她还亲手制作充满童趣的小礼物,送给来看望她的同事。&br&&br&  最后老人一直在镇静状态中度过,偶尔会醒来。醒来的时候,她总会费力地向每一个查房的医生、护士微笑,有力气的时候,还努力摆摆手、点点头——所有这一切,都保持了她那独有的优雅。直到最后,她再也没有醒来。&br&&br&  总在与死神拔河比赛的刘端祺说:每一次死亡都是很个体的,死亡就像一面镜子。&br&&br&  可在无数次会议中,刘端祺都发现在“技术至上”的同行中间,自己是少数派。有时候坐在他身旁的“技术狂人”,明知他是谁,也不搭理他。&br&&br&  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毒理专家、医学博士陈作兵,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刘端祺曾和圈内人为此事在饭桌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到了快翻脸的地步。&br&  死亡有一万扇门,你在哪扇门前谢幕?&br&&br&  罗点点也是。在一家电视台的演播厅,她成了举双手赞成陈作兵大夫的人,而另一派,进行了激烈的反驳。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主持人不得不数次出来“灭火”。&br&&br&  事实上,这样的争论发生在全国的好几家电视台、报纸上。连“总关注国家大事”的白岩松都花了20多分钟,专门谈这件事儿。&br&&br&  很多人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可能是“陈作兵或者陈作兵的父亲”,这可能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正如白岩松在节目开场白的发问:“死亡有一万扇门,你在哪扇门前谢幕?”&br&&br&  父亲走后,陈作兵的手机快被打爆了,其中不乏谩骂、质疑,但他坚持,如果还有一次机会,他还会这么做。&br&&br&  因为父亲在最后的日子,完成了在医院做不了的很多事——和亲友告别,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和做豆腐的、种地的乡亲聊天。他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吃了最后一次团圆饭,7菜1汤。他给孩子们包的红包从50元变成了200元,还拍了一张又一张笑得像老菊花的全家福。&br&&br&  他还种了梅干菜和南瓜。他说:“我怕是等不到收获的时候了,但是拉拉(他的孙女)还可以吃到。”&br&&br&  这个有公费医疗却放弃治疗、最终也没吃到梅干菜和南瓜的老人平静地走了。正如老人生前说的:“你看这水,一点一滴流到小溪里面,流到金沙河里面,再到富春江、钱塘江,最后汇进东海,无声无息的,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啊!”&br&&br&  这种诗一样的语言,也常常出现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的课堂上。他念因癌症离世的美国人崔雅的诗歌,讲海德格尔的哲学“人是向死的存在”,他还把死亡说成是“生命的秋千荡完了”。他把自己的课叫“死亡课”、“优逝课”。只是,这样的课常有学生逃掉,但几乎没有人逃医学技术的“主课”。&br&&br&  王一方也讲温暖的绘本。他甚至很希望,有一天,和一个癌症患者依偎在一起,读《獾的礼物》。&br&&br&  那实在是个小孩子都能读懂的故事:冬日的晚上,一只獾很老很老了,他吃完晚饭,靠近壁炉,坐在安乐椅上摇啊摇,一个美丽的梦境把他引入一条长长的隧道,他跑呀跑呀,丢掉了拐杖,到了另一个金灿灿的世界。第二天,狐狸宣布“獾死了”。冬去春来,村子里的动物们谈论得最多的是老獾。土拨鼠说,是獾教会我剪纸;青蛙说,是獾教会我滑冰;狐狸说,是獾教会我打领带;兔妈妈说,是獾把烤姜饼的秘密告诉了我……原来,獾留了这么多礼物给大家。&br&&br&  可王一方一直没有等到与临终病人“分享獾的礼物”的温馨时刻。他的演讲顶多是在一群病人家属中进行而已,尽管很多家属听得热泪满面,但这样的“死亡课”一直没有进病房。&br&&br&  给别人让出空间,正如别人让给你一样&br&&br&  这样的挫败感,他的朋友罗点点有太多了。&br&&br&  她去医院大厅种“七彩树”,希望传播“生前预嘱”。医院的负责人婉拒了:“我们这儿是救死扶伤的地儿,谁接受得了你们说死呀!”&br&&br&  她让朋友在公园的合唱团里发问卷调查,唱歌的阿姨们不乐意了:“活得好好的,这么早让我们想到死?”结果没多久,真的死了一个人。大家都开始思考罗点点说的事儿了。&br&&br&  罗点点出了一本书《我的死亡谁做主》,她把新书发布会放在北京非常时髦的世贸天阶时尚廊举行。发布会是崔永元主持的,他笑称“这本书很难成为畅销书,还不如一个80后小孩写的书好卖”,但没办法,“这是一种责任”。他还念了史铁生的话:“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br&&br&  春节时,罗点点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所有的亲友。大家都说“真有你的,大过年的,说什么死不死的”。可看过书的朋友,又打电话对她说:这是一份文明的礼物。&br&&br&  她告诉别人自己在忙什么,有家境差一些的人直接反驳:“你说的问题太高端了,我们面临的不是放弃,而是没有。”&br&&br&  也有医生说,你们的理念挺好的,可在中国很难推下去。&br&&br&  很多时候,不是医生,而是中国人“孝道的传统观念”这把最有力的手,把各种管子插入了病人的身体。&br&&br&  有的医生一边看着胸透片子,一边对病人家属说:癌症晚期了,治疗的意义不大,但你们还是表表孝心,住院化疗吧!&br&&br&  还有的临终病人本人都不愿做最后抢救,但他的子女担心面对亲戚朋友甚至邻居,说因为自己不让医生治,把老父亲给“弄死了”,硬把老人塞进了ICU的一堆机器中,眼巴巴地隔着玻璃流眼泪。&br&&br&&br&  实际操作中,“要不要抢救”到底听谁的?老人不想抢救,子女要抢救,医生接受哪个?老大签字不抢救,老二来了要告医生,你凭什么不抢救我爸啊!因此,现在医生出于自我保护,尊重家属的意愿远远胜过尊重病人的意愿。&br&&br&  最后决定拔管子了,在过去,谈清楚了家属同意撤,是由医护人员拔。现在决定撤时,就告诉家属怎么操作,他们自己动手解决。&br&&br&  有大夫说:我想起我第一次抢救病人时忍不住湿润的红红的眼圈;想起我见过的最孝顺的儿子签署放弃有创抢救他爹后,在地上“”磕的响头;想起患者走后家属的干嚎,随后在门口冷静摊派丧葬费用;&br&  罗点点团队里的席修明是北京复兴医院的院长,他担任ICU主任几十年。他把自己的岗位称作“生死桥头”,称ICU技术是一种“协助偷生术”。&br&&br&  这个从34岁就开始担任医院ICU主任的专家,23年后,却当着记者的面,泼了ICU一盆子冷水。他说,他害怕ICU没有人情味,害怕那种只有机器响的环境。ICU的发展,在胜利中却迷失了方向。&br&&br&  他常提醒工作人员,一个微笑胜过一片安定。他要求他的同事多给机器旁的老人梳头、擦身体,抚摸他们,哪怕病人已经没有了意识。在台湾,老师会让医学生们到一间黑屋子里,每个人躺进一个棺材,用手电筒的光,照亮遗书,慢慢地读完,体会“死亡的滋味”。&br&&br&  “所以,医学是个贵族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最具人性的,又是人文科学中最具科学性的。”席修明拍拍他面前的字典般厚厚的《剑桥医学史》,望着窗外的大树,轻声说。&br&&br&  这个一直与ICU打交道的大夫说,应该走出技术万能的魔咒,因为机器意志永远无法取代人性的甘泉。他早想好,如果自己快死了,坚决不住ICU。事实上,这也是国外一些医生的选择。有些同道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铜牌,来避免这样的结局。甚至还有医生把这句话文在了身上。&br&&br&  死亡在这些医生眼里,就是油尽灯灭,再自然不过。正如《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对阿甘悄悄说的:“别害怕,死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也如哲学家蒙田所言:“给别人让出空间,正如别人让给你一样。”&br&&br&  无论怎样选择都无解&br&&br&  文章开头老许的儿子小许,不赞成“生命的尊严”这样的提法。他还在电话里坚定地说:我一秒钟都不愿跟放弃父亲生命的医学博士陈作兵交往。&br&&br&  “那种人至少不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小许说。&br&&br&  父亲老许被检查出来是肺癌时,已经被医生宣判是“晚期的晚期”了,已经发生了骨转移和脑转移,能扫描到的可见肿瘤26个。&br&&br&  当即,儿子小许就决定:要把自己的每一分钱和每一秒钟都留给父亲。而老许也想“活着”。看到一只梨,老许说:一千万买一只梨,我也吃不下了,以前不重视身体,太节省,要能多吃点儿梨就好了。&br&&br&  小许说,用尽全力挽救父亲,是唯一能做的事儿。一个人连生命都快没有了,“尊严、自由、快乐”这些矫情的字眼儿有什么意义,“他不需要旅游,只需要生命”。&br&&br&  他很清楚,父亲会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无论做怎样的选择都是无解。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租房到医院附近陪伴。&br&&br&  化疗药是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这是一个选择。采用怎样的化疗方案?又是一个选择。要不要用最新的药?还是要选择。后来,癌细胞入侵了老许正常的血管壁,胸腔开始积水,肺就快要被液体淹没了。老许接受了第一根管子,从锁骨插进管,抽胸水。每天,那根管子都会抽出一斤粉红色的液体。“100天,抽了100斤”。&br&&br&  也正是这根管子让老许多活了100天。&br&&br&  可这根管子解决了憋气问题,又带进了空气,又造成了气胸。而且管子也带进去新的细菌感染,老许正在朝一条不可逆的路上走。&br&&br&  父子俩觉得每一步都无可选择,只有一起奋斗。后来,老许疼得左躺不是,右躺不是,坐起来也难受,疯狂地扭动身体。&br&&br&  到后来老许的脾气也大了。有一次,儿子实在忍不住,说:“爸爸,你就不能坚强一些吗?”可父亲的回答让他终身难忘,那句话让他深刻理解了临终病人的感受。父亲说:“爸爸到这个程度了,坚强和不坚强有什么区别?”&br&&br&  再后来,痰堵在了胸口,第二根管子从鼻子插进了肺。每天抽出黄黄的浓痰,直到“抽的速度赶不上癌细胞产生痰的速度了”。他的肺一点点变成灰白色,像被棉絮裹着。&br&&br&  进入ICU前的时刻,老许拉着儿子的手说:你们要照顾好自己。我觉得身体紧绷绷的,像被很多铁丝把身体捆着,爸爸没什么文化,不知道什么是遗言,也许这就是遗言吧。&br&&br&  先进的医学设备和药物让这句话没有变成老许的遗言。这位生命以“秒”计算的病人,最终挨过了那年的春节。除夕之夜,下着大雪,昏迷的老许醒来后,对家人说:过年了!我祝你们幸福!&br&&br&  父亲走后,这句话陪伴了小许很多年。如果没有抢救,他是得不到父亲这句“祝福”的。&br&&br&  小许告诉记者,对癌症病人而言,没有尊严,只有活着。连生命都快没有了,何谈尊严?如果空谈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哲学的意义在哪里?哲学本该是回答生命的。&br&&br&  “父亲留给我的东西太多了!”尽管“人财两空”(花了几十万,还借了债),小许说,他丝毫不后悔当时的选择。&br&&br&  如今,小许每次吃到梨,都会想起父亲。他说,这场经历,让他知道“梨的味道不是甜的,也不是酸的,而是平静的”。&br&&br&  陈作兵的生活却很久不能平静下来。很多癌症患者给陈作兵打电话,希望他能解答,究竟该怎样做出选择。但陈作兵坚持,那只是很个人的选择。&br&&br&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点点竖起她的大拇指,说自己同样很敬佩那些插着七八根管子,选择与死神顽强抗争的人,“好样的!”&br&&br&  她说,生前预嘱就是强调死亡的权利由本人做主,怎样选择没有对错,只要是自己的。&br&&br&  有一次罗点点去美国纽约,专门参观了特鲁多的塑像。这里被称作医学的圣地。&br&&br&  特鲁多的一生中,当医生的日子还没当病人的日子多。1837年,24岁的医学院学生特鲁多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等待死亡,他得了那个年代的不治之症——肺结核。&br&&br&  远离城市喧嚣,他的身体慢慢好起来。奇怪的是,每当他在城里住上一段时间,结核病就会复发,而一旦回到撒拉纳克湖地区,又会恢复体力和心情。后来,他在湖畔创建了美国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他成了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还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当然,最终,他也死于肺结核。&br&&br&  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看着雕像,最让罗点点感动的是,盖在特鲁多下半身的那条毛毯。这条毯子让特鲁多的病人模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赡养老人子女分配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