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自带浏览器的浏览器不管我搜什么,最后都变成这样,怎么办?

||||||||||||||||||
查看: 7|回复: 7
在线时间1 小时经验值125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40UID
高中生, 积分 1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G币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求教 手机自带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为google 但是google被墙了,每次搜索时连网页都打不开 如何设定默认搜索引擎为百度呢?
在线时间1222 小时经验值1536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80UID5134564
研究生, 积分 15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1:44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G币14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chrome的设置里面就有默认搜索引擎的切换,可以选择百度
天地万物,党赐给你,才是你的;党不给,你不能要!
在线时间18 小时经验值916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70UID
学士, 积分 9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4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1:21签到天数: 7 天[LV.3]偶尔看看II
G币9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浏览器-设置-高级
在线时间1 小时经验值125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40UID
高中生, 积分 1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G币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氛花起落 发表于
浏览器-设置-高级
请问在“高级”里面点哪个啊 我没有找到诶
在线时间1 小时经验值125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40UID
高中生, 积分 1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G币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朔月苍真 发表于
chrome的设置里面就有默认搜索引擎的切换,可以选择百度
是啊 好像自带浏览器里面却没有 话说我这可是国行啊 居然默认Google。 chrome哪哪都好就是太费电了
在线时间1222 小时经验值1536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80UID5134564
研究生, 积分 15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1:44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G币14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我记得Z1 MINI在4.4系统下默认的浏览器就是CHROME
天地万物,党赐给你,才是你的;党不给,你不能要!
在线时间0 小时经验值6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10UID
幼儿园,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G币1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duguqiubaihh 发表于
是啊 好像自带浏览器里面却没有 话说我这可是国行啊 居然默认Google。 chrome哪哪都好就是太费电了 ...
国行系统是没有chrome的 默认搜索引擎和浏览器都是百度
在线时间0 小时经验值596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60UID
大学本科, 积分 5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4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7:02签到天数: 533 天[LV.9]以坛为家II
G币156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正好也学习下默认设置。
浏览过的版块
Powered by为什么通过浏览器上网的智能手机用户这么多?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通过浏览器上网的智能手机用户这么多?
【李俊的回答(199票)】:
手机浏览器对我来说是手机上一个必不可少的app,其未来的入口地位是否真的那么不堪,我无从得知。但是如果从我个人来看,我使用时间最长的三个应用是:书旗小说、UC浏览器、新浪微博。个人比较喜欢看小说,这是我的娱乐需求;看新闻基本上都用UC浏览器,满足我的信息获取需求;与朋友聊天拍照上传都用的是新浪微博,满足我的社交需求。
但现在我发现我使用手机浏览器的时间随着浏览器功能的强大反而变长了,我会不自觉的把在PC端的习惯直接平移到移动端。
很多整天叫嚣着App会取代手机浏览器的人,手机浏览器仍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个app,也许手机浏览器真的没有到消亡的时候。可能你打开浏览器的次数越来越少,使用时间越来越短,但却从来没有产生卸载的想法。如果没有,那么谈什么取代?正犹如QQ在PC端一样,虽然可能我一天都不会在QQ上说一句话,但是它仍然对我来说必不可少。
在PC上一款浏览器就可以让我们干完所有的事情,听音乐、看视频、阅读小说、玩游戏、社交,几乎你所有的需求都可以用浏览器得到满足。这是一个重要的上网入口(甚至唯一的),以至于 Google 把浏览器做成了一个操作系统 Chrome OS ,以至于微软不惜动用垄断手段把 IE 捆绑到操作系统中,以至于奇虎 360 的一大部分收入就是靠它自身的浏览器,以至于搜狗把浏览器成为提升其搜索流量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还要举例下去,这将会是一份很长很长的名单………
而在移动设备上你可能需要下载上百个应用才能满足你所有的需求,这无疑是给在用户添堵。这是网易科技采访傅盛时,他关于手机浏览器与App的看法:“有人说APP会取代浏览器,我的观点,浏览器在未来一定是主流,不是因为我干这行,是因为浏览器比APP来得简单多,现在很多人已经受够了手机里装上上百个APP,一次更新50个,一个晚上更新不完的情况,每个APP开发厂商自己也很痛苦,安卓有数千款主流机型,你得给每一款机型做适配,标准不统一,开发起来复杂度相当高,如果你是做Web应用的话,只要浏览器足够强大,Web应用做一个版本就可以跨平台,用户也不需要升级。”
现在的我早已经对手机上安装的应用数字完全没有概念了,下载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应用,用完一次后,感觉还行,保留在手机上,就没有然后了。不知道有多少应用,是我自从安装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的。那一遍一遍的更新程序的提醒,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早已变得不再敏感,现在的那些功能都足够我使用了,何必再去花那么大力气去更新那些程序呢。
App在移动互联网就等同于PC上的各种客户端。这就好比当初的视频领域,当初PPS和PPLive在PC端一开始处于领先地位,看视频直播第一想到的就是打开这两个客户端之一。后来网页端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不下于客户端的优质体验,慢慢的就习惯用浏览器看视频了(举个例子,现在看NBA直播,都是用新浪NBA看。当然这中间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可以和别人互动)。这就导致优酷、搜狐视频、土豆后来者居上。
现在回到移动互联网,仿佛大家又开始重视起客户端的优势了,PPS高价卖给百度,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优酷、搜狐视频这些传统的网页视频都开始发力App了。十年前百度搜索热词榜前十名,五个以上都在搜软件,因为那时候浏览器不强大,所以大家上网第一件事情是下软件,迅雷帮你下载,暴风影音帮你看电影,QQ帮你聊天,然后才能完成你上网的动作,但到今天百度搜索风云榜前十名没有一个是软件,因为浏览器足够强大,直接搜电影名,通过网络,通过爱奇艺这样的网站就可以直接看电影了。 十年可能就是一个轮回吧,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许大家最终还将回归浏览器,所以我认为手机也是这样。
【彭勇的回答(76票)】:
谢谢大家的回答,非常感谢。
下面,我也从我的思路出发自答下吧:
个人觉得,手机浏览器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永远存在!
其实,理解手机浏览器重心不在是不是“手机”,而在于如何看待“浏览器”。在我看来,浏览器的核心是“连接”,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它是服务的一种承载。
历史上,Opera第一个把浏览器移植了到手机领域,可惜他始终只是当浏览器是一种上网工具,所以始终没能做大。这种误解在功能机时代问题还不大,因为当时手机浏览器是手机的不二霸主。它是手机用户触网的唯一入口,与在PC上一样,你可以通过它听音乐、看视频、阅读小说、玩游戏、社交,几乎你所有的需求都需要用浏览器得到满足。
可惜智能机来了,于是吐槽浏览器成了一种时尚,APP成为大家口中“八九点钟的太阳”,大有迅雷不及掩耳掩耳盗铃之势。
但是两年过去之后,大浪淘沙下来,大部分人发现,手机里留下的APP没有越来越多,常用的更是越来越少,但浏览器被卸载的几率却并不高。为什么?因为他不是一个单一功能的应用,他是一个承载功能的载体。他几乎可以随时满足你的所有需求。换句话说,微信也许有一天会被取代,但浏览器不会。因为微信只是你一个关系的聚合,但关系可以转移。浏览器呢?这个功能可能你不需要,但下一个你总会需要。所以,当你在谈APP颠覆浏览器的时候,其实你的手机里同样还安装了浏览器。
近日,艾瑞咨询集团发布了Q3手机浏览器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Android和iOS两大高端智能手机平台的手机浏览器用户已接近两亿,其中UC浏览器占62.9%、QQ浏览器占29.8%、百度浏览器10.6%。而有数据称,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达3.8亿,也就是说4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用手机浏览器。
当然,浏览器的还不完美,要取代App,挑战也还有很多,但百度和UC已经都在路上了。
今年7月份UC提出了“UC+”概念,8月份,百度在世界大会上宣布了“轻应用”计划。其实二者都指向一个——基于浏览器承载微应用。而这也是第一次将浏览器是一个应用生态的本质奠定了舆论基础。
诚然,APP只是一个垂直应用形态,它只能满足用户的一个需求。而浏览器则不同,它是一个应用生态,也就是人们说的超级APP。
有人说微信也是垂直应用啊。的确,但张小龙也很清楚,一个单一应用肯定不会长久。所以他要建立一个生态。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用的微信,其实已经开始变成了一个超级APP——基于社交+阅读+游戏+通讯为一体的应用形态。
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浏览器肯定不单是浏览器了。它会演变成一个平台,一个搭载轻应用的平台。有可能有一天,UC浏览器或者百度浏览器,它们的应用开发中心就会变成一个“创新工厂”,一个孵化器。创业者在它们这个平台开发服务,然后平台连接用户。或者还可以有另一种比喻,它们会变成一个商业地产中心,那些轻应用就会变成入住的“柜台”,浏览器就是负责提供建立一个应用生态,并为用户移动生活提供解决方案。
无论是功能机也好,智能机也好,或者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只要浏览器承载服务的基因不变,它就会永远存在。
【yuhaoli的回答(39票)】:
你给出的数据(“手机浏览器用户已接近两亿”,“UC浏览器占62.9%、QQ浏览器占29.8%、百度浏览器10.6%”)不能印证你的问题,因为几乎每部手机都有浏览器,很多用户也会去主动装了第三方浏览器,但不代表他们会频繁使用。
我在地铁上观察了好多次,用户使用最多的是这几项:
视频电子书微信、QQ游戏上述四类应用,只有电子书可以在手机浏览器下有较好的体验。
每个人手机里都有浏览器(或主动装了第三方的),真不代表他们会深度用。
我的看法是:
高频场景(通讯,游戏,阅读,视频,地图,O2O)都被app占领了。浏览器用来满足各种各样的长尾需求。
【姚伟的回答(18票)】:
宁可体验差一点用浏览器访问也不愿意安个App后台跑着占内存……
半夜爬起来再说两句
1.有的网站可能只用一次,访问网页花费的流量和时间远少于下app花费的流量和时间。
2.客户端做的太垃圾(比如人人网前几版客户端)。
3.网页版的功能够用(比如看新闻这种应用场景个人觉得不用客户端)。
4.用户不想改变使用习惯,不想学习客户端的使用,这点的前提是网页版功能够用(比如我一直不愿意用淘宝客户端,装了好多次,卸了好多次,网页版淘宝够用,客户端上好多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一直没搞懂客户端上的微淘是干嘛的,可能因为我懒,但大多数用户应该比我更懒·﹏·)。
【李楠的回答(38票)】:
App 比较重。
对于服务提供者而言,开发重,发布重,推广重。
对于用户而言,下载安装重,使用重,寻找入口也重。
有些统计中说一个用户使用的 Apps 也就是 10 个。但是很明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
那么 Apps 的重要性更多的体现在日活跃比较高的服务。比如微信。而一些比较轻的,需要,但是偶尔会用到的, Apps 就未必是最佳解决方案。
是的, Apps 对用户的控制能力更强,比如推送就对于推广等事情很有帮助。但是,这种事情不能勉强。你提供服务的最核心目的到底是什么? Apps 比如知乎日报不好好做网页版是否正确,就值得商量。
我相信所谓“轻应用”,即基于浏览器和 HTML 能力的应用,也一定有自己的位置。尤其是 HTML5 能力不断增强,网络速度不断变快的未来。今天的技术下,甚至滴滴打车这种相对较重的 App ,甚至都可以用 HTML5 实现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很多人可能都已经忘记的词: web app 。很久很久以前, Jobs 就发布了把一个 URL 做成一个 App 图标放在 Home 的功能。
这是怎样的远见?
【pansz的回答(8票)】:
不用浏览器上网,用什么上网呢?独立的APP解决用户需求解决得更好么?
在我看来以下一些需要使用独立APP:
通讯类,例如QQ,微信之类必须要常驻后台的应用全屏游戏类,需要最大限度榨取终端的性能以及高响应时间电子书类,一般更多的会考虑预先下载好,所以用独立APP
这些必须用 APP 的大抵有两个属性,
一是需要预先下载大量的数据(游戏需要下载大量声音与图像资源,电子书需要下载大量的书用于在没有网络时观看,尤其某些很大的PDF书籍有时需要查阅一下),
二是需要常驻后台,一般除了通讯软件我不会允许任何软件常驻后台。
如果这两个属性都不具备,其实我们一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 APP。
饭否微博,直接网页版进去,登录,然后存成书签就可以了。
同理可存的书签还有:美团,淘宝,京东,爱范,知乎,贴吧,百度,谷歌,当然还有常逛的论坛若干个(全都支持手机版页面)
从上网的角度,独立APP我一般只考虑那些可以离线使用的APP,换句话说,只有能够离线使用,我才有动力把它下载回来。。。很多时候,我们访问的内容本身就是动态的,例如看新闻刷论坛,无论如何都需要上网,那么用独立 APP 的意义其实非常有限。
所以还是用浏览器吧!
另外,用 android chrome 的人都建议使用这个 widget(隐私起见,我隐藏了其中的书签,但其实虚框的范围内可以排满了全是书签,而且可以上下滚动哦~),这样 chrome 的书签都显示在桌面上,而且实时更新(如果你同时有平板跟手机,那么两者的书签是同步的,甚至可以通过桌面的 chrome 也能访问到这些书签)
【魏立乾的回答(5票)】:
题主的问题是个好问题,但是下面的补充是个很烂的补充。
实际上,移动端的互联网用户比PC端的互联网用户对于浏览器的依赖要低,高端智能手机用户比低端智能手机用户对浏览器的依赖要低。
为什么要用浏览器上网呢?因为浏览器是互联网的信息流通道啊。就像你进故宫为什么要从天安门进啊,那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通道啊。
实际更有趣的是,为什么浏览器会成为互联网信息流的通道?
1)是系统逻辑概念决定的。
这个要从操作系统来说起,现在,图形桌面的操作系统已经成了标准了,任何设备的系统,无论你是windows,IOS,Android,还是什么巴拉巴拉的,都必须要遵循图形桌面操作系统,其余的操作方式都被打成反革命反人类了。
既然遵循了图形桌面操作系统,那么上网的需求始终是停留在应用的层面,停留在应用层面,他只能出现在桌面上,变成一个叫做浏览器的方式来实现。
如果不用浏览器怎么上网呢,当然,游戏,电影,其他等等东西,也可以脱离浏览器,这个我在第二点来说。
2)获取的信息内容和获取方式决定
上网所获取的信息,最基础的是文字,上面一点事图片,最高端的是图像,这是占据绝大多数的网络信息,以上三种,在PC端,浏览器都可以满足的很好,所以,各类网站一般没事是不会去开发PC端的应用的,用浏览器就可以了。
但是在移动端,浏览器可以很好地支持文字,对于图片也可以,但是对于视频就不一定那么得心应手了。于是各家的app就出来了,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而大家共同遵循的。
至于像游戏,购物,这类上网行为,需要复杂的交互,于是浏览器的短板就出来了。浏览器对于交互的满足始终不是很好,所以这类上网行为就不一定在浏览器上了。
----------------------------------------------分割总结线------------------------------------------------------------------------------
所有上网是获取信息的行为,一般都离不开浏览器,浏览器也可以满足的很好,但是在移动端,由于屏幕的原因,一部分视频类会依靠APP,但是越高端的智能手机用户,他的上网行为中具备交互性的是占比越大的,譬如游戏,购物等,所以高端手机用户对于浏览器的依赖反而较低,而低端手机用户由于机器硬件和流量的限制,一般都做一些看小说之类的事情,所以对浏览器的依赖较大。
同理,智能手机由于在计算能力和屏幕大小上的限制,其上网也以获取信息为主,自然对浏览器的依赖会比PC端大很多。
【卫勐的回答(8票)】:
我来说个笑话,当年欧盟裁定微软对ie进行了捆绑销售,说不允许微软再捆绑销售ie了。
当时我的疑问是,没有那个捆绑的ie,我怎么能下载到我想要的firefox或者迅雷或者其他能联网的软件。
同样,我的手机上安装的app呢,没有浏览器,一切从哪儿开始?
【RayZhu的回答(10票)】:
作为一个手机浏览器的长期重度用户,一个移动互联网从业者,我谈谈我的感受吧:
1)小白用户永远是占大多数,你每更新一个APP,你就必须培养一群用户。而很多时候,小白用户是很懒的,他们不会也不愿去安装APP,相反,浏览器的直接上网是他们天生的技能。
2)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大部分智能手机用户接触网络都是从电脑开始,而电脑常用的软件就是浏览器。基于这种思维,很多用户到手机也这种概念。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用户查地图都是通过浏览器搜索。
3)浏览器做的是连接,APP做的是服务。仔细思考下,你会发现浏览器其实是一种连接信息的中间界,以前可能是信息,以后基于轻应用的话就是连接服务。而APP则只是一种服务。这个时候,用户当然会选择连接服务的一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用户需要搜索的时候,APP能提供么?
4)安全问题。对于不太了解的应用,用户更愿意用浏览器打开,他会觉得用浏览器更安全。至少,他不用担心通讯录,日志、照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可能会被扫描到。
5)APP的优缺点。的确,APP也是有优点的,比如方便、直接,界面简洁。这个对用户体验很好。但它也有一些缺点,而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些确定流失了用户:
1、耗流量,后台运行占资源;
2、经常提示升级,干扰用户;
3、后台弹出广告,或者长驻后台;
4、app使用成本高,学习成本也高。
6)浏览器的优缺点。浏览器的优点大家都知道,不占空间,你只需要浏览器这一个app就可以,它没有后台耗流量,省内存。之后如果实现完成轻应用生态构建的话,他就是一个APP生态圈。当然,他也有缺点,就是连接不一定稳定,没有后台同步,本地存储空间少,不支持大文件缓存。
【杨莉的回答(11票)】:
我不会嫌在浏览器上看几个页面麻烦便随随便便装一个APP让它肆无忌惮的弹广告,提示更新。
【戎一人的回答(2票)】:
一是app事实上还没有充分发展到“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的阶段,只要app没能把用户需求百分百满足,浏览器就有意义,本质上成了个内容和app平台。而且即使app极大丰富,用户也不会都装起来,而是用专业app解决常用专门需求,用浏览器解决频率不高的通用需求。除非有一个平台足够壮大到可以取代浏览器,把许多专门服务型app都变成自己平台的亚应用,比如微信尝试的方向。
二是浏览器本身给人一种可扩展、无止境探索的感觉。多数人希望通过app获得精致的服务,但并不希望被app束缚住无止境探索的可能性。
【猫缥缈的回答(2票)】:
不是每个人都能很方便的上网的,这个问题问的……智能手机用户不用浏览器上网用啥上网啊?
【JZhang的回答(2票)】:
有段时间为了追求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寻求一种浏览器代替app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应用的代替:
人人网:客户端卸载,用,再建立书签,记住密码
sina围脖:客户端卸载,用,再建立书签,记住密码
手机QQ:客户端卸载,用,再建立书签,记住密码
百度贴吧,百度音乐,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百度家产品移动版都做的还好,建立书签
为知笔记:客户端卸载,用手机自带便签记录,用保存,再建立书签,记住密码
豆瓣FM,豆瓣小组,豆瓣电影:直接上电脑板网页
最后电脑书签同步到手机浏览器,还是真的很少要用客户端的(那时候微信还没网页版的,记得)
【Xavier的回答(1票)】:
不通过浏览器上网难道你是要每个网站给你做个app吗?每个智能手机都有浏览器,所以手机浏览器用户接近两亿不是很正常吗? 不知道前面长篇大论的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果断举报问题了。怎么会有这么无厘头的问题和答案。
【金远的回答(2票)】:
除非手机浏览器的体验,能够在各方面都赶上app,要不然我真的不觉得浏览器会跟PC 上一样的地位
上边说用浏览器看新闻的,你不用网易新闻客户端么?
用不惯淘宝客户端的,只能说明淘宝客户端做的不好
我倒是还用浏览器搜索,但也只是习惯而已
从理论上,浏览器不可能做的体验比专业app好,而所谓的轻应用,如果我用的好,为什么不放到桌面上,而要到浏览器里去调用呢?
在我看来,浏览器可想像最大的作用,是在应用需要调用链接时,需要启动浏览器,那么为什么不专注的把这种调用的体验做到极致呢?潜伏到后台,构建另一种生态环境
【李赫的回答(8票)】: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告诉大家我自己的一个真实的产品体验: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旅行的人,但因为工作比较忙,一个月最多旅行一次,甚至几个月一次。刚开始下过携程APP,用的感觉也挺好。但当我旅行回来,看到手机里的携程APP总感觉占空间,于是卸载了。后来再旅行的时候就直接用UC浏览器了,直接在它上面添加携程APP。
OK.看完上面这段其实你也大概明白了。下面我简单说下我的具体观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都开始认为app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未来APP会替代浏览器。
其实这个观点很荒谬。APP只是一个垂直应用形态,它只能满足用户的一个需求,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的需求肯定不断增加,那到时如果只有APP形态的话,用户的手机能够装下这么多APP么?
当然,除非你的APP对用户而言是一个常态的使用产品,比如微信。但其实它这里已经演变成了一个超级APP(基于社交+阅读+游戏+通讯为一体的应用形态)。
那浏览器呢?当然,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肯定也不单是浏览器了,他这时其实是一个平台,一个搭载轻应用的平台。就像线下的一个商业中心,而那些轻应用就会变成入住的“柜台”,浏览器是负责提供建立一个应用生态,并为用户移动生活提供解决方案。
额......回来。扯得有点远。但我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当用户需求越来越多,应用APP越来越多时,手机空间不够怎么办?那用户肯定会抛弃那些不常用的APP,而会求助万能的浏览器,而现在很多浏览器又给出了“轻应用”的解决方案,你说用户不上浏览器上哪里?
【朴迦的回答(1票)】:
智能手机用户也是要上网的咩,不可能所有的APP都能一站解决所有问题哇,大部分时候还是浏览器更方便。而且APP装多了,升级也麻烦,浏览器还是挺便捷的,web app体验好的话,跟独立应用也没什么差别~
【罗超的回答(2票)】:
1、网络环境改善。让浏览可以更舒服。WIFI普及(现在40%的上网使用WIFI,百度移动报告)、3G发展几年后,4G又发牌了。
2、网站自身改善。为了支持手机浏览,基于HTML5的网站越来越多。以前不太适合手机浏览的网站也在改善自己。
3、App开发成本高,获取用户成本更高。用户装了以后打开几率也小。因此可以被搜索的、所见即所得的网页反而更加适合长尾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网页承载更适合。
4、小白用户普及的过程。创新用户(精英用户)现在可能用微信这些App越来越多的。但移动互联网的大头是普通用户,或者说,草根、屌丝。他们还是习惯用手机浏览器的。毕竟这与2G时代和PC时代的浏览习惯是一脉相承的。
【根号玖的回答(1票)】:
【手机浏览器上网用户越来越多】
在4-5年前的智能手机刚刚起步。
而现在是几乎全民更新换代,全民智能手机。
而这大部分刚替换智能手机的用户很多还是延续了功能机的使用习惯,也就是浏览器,浏览器。
多年前,为什么浏览器是掏出手机必打开的应用?最频繁的时候甚至乎半个小时打开一次,去凤凰网看新闻。
因为那个时候不玩微博,没有微信,更不玩知乎。
从后来的玩了微博,微信,知乎。
所以便不再会使用浏览器去看新闻。
-----------------------------------------------
【而APP之外,除了几款社交应用,其他的很少用。】
首先,我觉得这个有点自我,太局限人群了。
因为围绕几款社交应用,其实都是我们这些互联网人士。
广大工厂里面,或者是3线城市以外用户,其实肯定不是这些应用。
他们的应用肯定是游戏,听歌,QQ,浏览器。陌陌,微信。
--------------------------
【其实,只要是人都会把大部分时间停留在几款应用之中】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个人精力有限。(这就犹如为什么一个人的亲密好友的个数几乎永远维持不变。)在有限的精力上,生活节奏也是较快,不甚太愿意花很多时间去接触,学习,了解其他的应用。
所以,感触就一直维持几个常用的应用吧。
而这几个应用也是完全满足了目前移动互联网所能满足的娱乐需求,社交需求。
【JasonSong的回答(1票)】:
安装app还得占用空间,而且资讯类的app都是联网获取信息,所以轻应用的出现就很应景了。所谓的轻应用,就是个浏览器的收藏快捷方式而已。装一个浏览器,收藏几个链接,减少了app的安装,一身轻松。
【贺成成的回答(1票)】:
最大的原因是流量和网速!
大多用户停留在2g时代,3g的1g流量也不足支撑客户端的高额流量。浏览器相对客户端,可以省去图片,节约了流量,提高了打开速度。
而且客户端普遍内存占用多,这让1年前的中端智能机情何以堪?卡卡卡,还是卡,大量图片不适用于广大的学生阶级,毕竟学生不是每人都用的起爱疯,中国的wifi也不是哪里都有= ̄ω ̄=
【松饼菓子的回答(1票)】:
对我来说,浏览器是主要的信息获取源。浏览器相对于客户端来说,功能可能还不够全面,但是基本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中国的数据流量相对于外国来说不值一提,浏览器比客户端更省流量,对于一个月只有200m的我来说很重要。
PC与手机不同,手机拥有便携的优点,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方便,快捷。加上现在的3g网络覆盖很广,4g也出来了,wifi也约来越广,用手机上网的人也更多了。
APP的功能全面,适合长期使用,对于短期使用者获取信息,用浏览器浏览就是不二选择。许多人能长期使用的APP不会很多,为了一时之需就安装个APP,显然是不明智的,浪费了储存空间,增加了手机负担。我长期使用的APP就只有googe+和Qzone,看新闻,看文章,一个好的浏览器足矣。许多人保留了以前用手机的习惯,到使用智能机的时候还是以浏览器为主。
【iVegoo的回答(1票)】:
因为因为,比如知乎,就没有iPad版。
【felicityzhu的回答(1票)】:
不是用Safari的么。。
【安小是的回答(1票)】:
其实APP是为懒人设置的。
如果有一个新闻客户端包含国内所有新闻网站,那我一定选择用这个APP。
所以,习惯用浏览器,我想跳到新浪就新浪,我想跳到腾讯就腾讯。
APP优势可以不用多说了。不用输入,登陆一次后台就有记录,不用每次都登陆。
所以我喜欢淘宝APP、支付宝APP,当然也喜欢知乎APP。
好吧,我就是一个懒人。上班的时候有浏览新闻的习惯,回到家,就很少用浏览器,直接点APP。这么冷的天,能少点几下屏幕,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啊。
【飞火流星的回答(1票)】:
我的这个提问能帮你解决部分问题,里面有不少浏览器死忠
【周兴斌的回答(0票)】:
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性多了,更让用户无所适从。只有当APP品牌影响力增大的时候,并且符合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用户可能会点击。这也体现了用户的功利性
【活法的回答(1票)】:
现在安卓处于增长阶段,而还有大多数人是从功能机转变而来,绝大多数小白搞不来APP,而是基于塞班机的习惯,所以用浏览器。
【随风消逝之潇影的回答(0票)】:
浏览器更全能,太多的app占用空间,速度变慢,
【毛东东的回答(0票)】:
PC上全用WEB端,一是因为没Linux版,二是无需软件升级
手机全App,因为移动2G网太卡了
【刘建东的回答(0票)】:
方便,易用,涵盖面广,信息更新速度快!
【Banana的回答(0票)】:
很多那個h的網站嗯在網速一般的時候用快播無法打開需要用uc把播放鏈接複製到快播
還有就是很多h網站嗯safari是打不開的
還有就是uc瀏覽器可以解壓文件可以用夜間模式可以緩存東西,還是可以留著用的。可惜前一陣它竟然占了我4個G的空間,裡面明明什麼都沒有,我刪了以後發現app store搜不到它了。
【王艺颖的回答(0票)】:
我就想知道你们怎么摆脱掉搜索引擎?
【清风半袖的回答(0票)】:
主要是APP化吧,这年头除了搜索个东西,我基本不用手机浏览器了,虽然MX2浏览器是如此的强大
【摇滚死兔子的回答(0票)】:
大家其实上网都是看新闻的。
【皮城的回答(0票)】:
微信已经内置了浏览器 所以。。。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你懂得
【张三的回答(0票)】:
惯性!从塞班时代就开始用UC,一个是习惯了,另外这么多年的收藏呀、书签呀都在里边,舍弃了麻烦。
【马涛的回答(0票)】:
大部分用户还是把PC上的操作习惯带到了移动端,比如新装的PC第一件事就是装浏览器,智能手机这么做的当然也不少。
虽然几乎所有公司都会推出自己的app,但真的愿意用心去做这件事的还是很少,看市面上永远不缺丑爆了的应用就知道了,安卓市场尤其是。
另外,我想说只有等到普罗大众开始闲聊某个移动app怎么好看好用的那一天,才真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春天。随着近年来各种O2O的发展,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对于web app,近几年还为时尚早。目前结合native code出现才是上策。
【黎有弟的回答(0票)】:
怎么说呢~从JAVA时代就一直再用浏览器~应该是那个时候培养的习惯吧~
再说了~你总得上网查东西吧~这个时候是普通APP不能替代的~
然后再来说说UC这东西~从JAVA时代时就在用~那个时候系统所谓的WAP浏览器真的很垃圾~没办法就用了第三方浏览器~意外发现了UC浏览器~这一用就是六七年~现在的UC浏览器也完全能跟得上用户的语言~你要在线翻译~比价~保存网页~云端加速~这些它们都有~比一些客户端好用太多~省事儿 ~
就是这些了~
【Elya的回答(0票)】:
還是覺得奇怪,題主給出的三個百分比數據,加起來為什麼會超過100%??
馆藏&6902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自带浏览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