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到底刮痧有没有科学依据据

“食物相克”科学依据不足(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食物相克”科学依据不足(图)
海鲜与维C同食会产生砒霜并中毒的说法已被专家辟谣。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上海某女大学生猝死,有人传闻是吃了海鲜又饮柠檬水所致;某高校食堂挂出“螃蟹与泥鳅”、“螃蟹与柿子”等不能同食的“食物相克”的宣传牌,更表示用黄泥水可以解“相克”。方舟子在微博上驳斥道中医说的“食物相克”都是迷信,原因可能是曾经吃过腐败的食物或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导致中毒就胡乱联想、以讹传讹。究竟“食物相克”论是否起源于中医?为何一直兴盛不衰?近日,由中国营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食物真的相克吗?―――食品安全专家研讨会从“食物相克”论的理论源头中医角度驳斥了“食物相克论源于中医的说法”。
  “食物相克论”并非来自中医
  “有人认为食物相克的理论是从中医来的,中医觉得很冤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系教授翁维健说。数百年前,古代医者就对食克论表示质疑,而现在“食克论”里所谓的现代科学中的化学理论,也并非来自中医。所以,现代“食克论”与中医关系不大。他认为,食物相克论调卷土重来与各类相关出版物的盛行不无关系。网络上、出版市场上很多出版物为了追求新、奇、特、玄,把食物相克渲染得神乎其神,利用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
  “今年前八个月就出了十二本食物相克的书。出书的都是非医药、营养专业机构,不仅条目随便,内容粗糙,而且缺乏科学依据,大都是无稽之谈。”而吃饭太算计,这个不敢吃,那个不能吃,受太多信息干扰所致,就会变成“食奴”。
  中医的“食物相反”并非“食物相克”
  “从中医学的文献历史当中,有关于‘相反’,也有关于食物禁忌的记载。”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谷晓红强调中医所说的“食物相反”并非“食物相克”,而“相反”是源自于中药药物的相反,主要指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会产生一些毒性,或者一些不良反应,由此延伸有一些食物相反的历史记载。“但我们达成共识的是中医所说的物性叠加出现机体的副作用。”
  所谓物性,谷晓红说,中医当中所有食品都分其性,寒热温良,饮食的这种性的叠加,我们叫物性的作用,一定作用于人体,也会发生一些副作用,我们叫做“相反”,食物“相反”。比如螃蟹与柿子“相克”说,从中医看来,“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两个寒性的东西放在一起,正好赶上你的机体是虚寒体的人,就雪上加霜,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所以中国人吃螃蟹要吃姜汁,姜是温性的,帮助抵消螃蟹带来虚寒的不良作用。”谷晓红说,这是食物的相反说,它并不是指事物本身“相克”,而是与人的体质等个体因素相关,所以不能笼统说食物“相克”会导致疾病、死亡等。
  “相反食物”的五大特点
  究竟食物是如何“克”的呢?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康复系主任林殷教授说,将所谓的163种统计到的相反食物进行归类分析,发现这些食品有五个特点:一是外来物种比较多。比如说胡瓜,即现在的黄瓜;番果,即今天的西红柿等等,是明清时期传到中原的,人们对它的食性有一个了解过程。
  二是肉食类尤其是水产品类约占“相克食物”的四成。牛肉猪肉、鲤鱼狗肉,驴肉猪肉等不能一起吃的说法,是因为肉食类尤其是水产品类食品富含高蛋白,很容易腐败,感染寄生虫,也很容易引起人体过敏。
  三是生食类食品。在《金匮要略》中记载:“食生肉饱、饮乳,变白虫”。林殷解释说,这白虫实际上指绦虫,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好发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猪、牛肉习惯者,这与是否饮乳没有关系,也不是相克的问题。“中医不主张吃生泥鳅,从来没说过,也不主张吃生茄子等生吃蔬菜。”
  第四,发酵食品如古代腌菜等食品。
  第五,如食用菌等都有可能误食毒蘑菇而食物中毒等等。另外,很多食物单独食用就会出现问题,如河豚等,不能怪罪到其他同吃的食物中去。
  ■ 试食试验
  试食相克食物7天无不良反应
  为真正验证食物相克到底有没有依据,中国营养学会也与兰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进行了试验。兰州大学的试食试验选择兰州地区志愿健康人60名,分别试食5对典型的“相克食物”。结果显示,人群试食7天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受试者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等均未见异常,均未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人体试食试验,同样证实了食物相克没有科学依据。“只要做到合理搭配、平衡膳食,营养素之间的作用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说。
【编辑:张艳红】
----- 生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食物相克”没科学依据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食物相克”没科学依据
  实习生 王江楠
  昨日下午,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推出的走近公务员的“科普大讲堂,健康系列讲座”,在云南省图书馆大报告厅开启第一讲。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指出,“食物相克能死人”、“酸性食物有害,碱性食物有益”、“鸡蛋胆固醇过高不能吃”、“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等说法均存在误区,缺乏科学依据。就民间传言海带和南瓜、土豆和西红柿、土豆和牛肉等食物相克,不宜一起食用或食用后影响其中某种食物营养吸收的说法,他表示,经众多营养机构人体食用检测后均无不良反应,只要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就可以;此外,生吃胡萝卜、西红柿不会吸收其营养的说法也有误。而关于鸡蛋胆固醇过高,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的说法也不准确,“过量摄入确实会出问题,但人每天能够吃下的量都属摄入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正常量。”
  据介绍,今年的科普系列大讲坛共有六期,每月一次。云南专家将在省教育厅机关、省民委直属机关、省委老干局机关、省公安厅机关、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机关工会举行偏方治病、中西医的心理调节等讲座。另外,此次科普系列大讲坛将于明年起在云南科技馆科协大讲堂面向市民开放,届时将增加低碳经济、节能环保、城市科技等主题。
不支持Flash&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 & 正文
两大试食实验验证“食物相克”没有科学依据
营养素“对抗”不必斤斤计较虽然科学试验证实食物相克没有科学依据,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素互相作用进而影响吸收,的确是事实,这也是近年来食物相克论的一大理论支柱。“比如说菠菜和豆腐是相克的。”葛可佑介绍说,因为菠菜中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时吃菠菜和豆腐会对钙的吸收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能说吃菠菜烧豆腐一定会缺钙,因为下一餐钙占了上风就会补回来的,而且如果菠菜先用开水烫一下,它所含的草酸就会部分溶解,不影响钙质吸收。”葛可佑说。营养素与食物成分相互作用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人的影响不大,没必要斤斤计较。“只要做到合理搭配、平衡膳食,营养素之间的作用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葛可佑说。关于人体酸碱平衡只要人处于正常状态,酸碱就不会失衡“我经常看书上说,有些食物是酸性的,要少吃,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市民王奶奶说。不少人更为此刻意地饮用弱碱性水,或过多地食用碱性食物。葛可佑告诉记者,“人体酸碱平衡”是很多伪养生专家“忽悠”市民的另一个方法。只要人还处在正常状态下,酸碱一定是平衡的。人体适宜的酸碱度正常值在 7.35-7.45 之间,变动范围很窄,因为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一切生理活动必须在这个适宜的、弱碱性的体液中才能正常。只有在病理情况下,由于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发生“酸碱平衡紊乱”。我们常见的“酸性食物”、“碱性食物”,其实是根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终在体内生成的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决定的,并不代表食物的好坏。膳食不平衡的确会引起一些疾病,但并不能引起酸中毒或是碱中毒。而至于很多市民关注的“吃过多动物性食物引起慢性病是酸碱不平衡造成”的问题,葛可佑表示,吃过多动物性食物容易引起慢性病是因为营养不平衡,不是酸碱性的问题。关于粗粮杂粮粗粮杂粮熬粥吃是最大的误区我们都知道吃粗杂粮对身体有益,但如何烹调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优势呢?贾健斌介绍吃粗粮最好用“蒸”的方法。而油炸、煮粥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粗粮的健康特性。粗粮之所以健康,是因为它富含多种保健成分和膳食纤维,脂肪很少,也没有糖和盐。但如果用油炸的方法烹调,就会吸收大量脂肪,同时粗粮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会损失殆尽。“特别值得提醒的是,把粗粮熬成非常软烂的粥是最大的误区。”贾健斌说。许多人觉得粥清淡健康,又好消化,用粗粮煮粥绝对没错。特别是它的升血糖指数低,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应该多吃。但实验研究发现,粥越软烂、黏糊,粗粮中的淀粉糖化的程度越高,使血糖上升的速度也就越快。蒸粗粮宜把谷类和豆类按照3:1或者2:1的比例混合,浸泡过夜。然后把泡好的粗粮放到蒸锅里蒸熟,一般10-20分钟即可。蒸好的粗粮可以和大米混合煮成饭,也可以放些枸杞、核桃,用慢火煮一会儿,做清汤型的粥吃。如果喜欢吃面食,也可以把蒸好的粗粮和白面、玉米面等和在一起,还可以加上葡萄干和坚果,增加口感和营养。还可以将粗粮先蒸好,再放些鸡蛋和西红柿、青椒等蔬菜一起炒。最后,蒸熟的粗粮如果没有吃完,可以分成小份,冻起来以后再吃,美味可口。(宋北辰 张可 蔡蕴琦 朱姝)
推荐微博: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大豫网官博
随手拍身边事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河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葛可佑教授:&食物相克&没有充足科学依据
  那么,&食物相克&之说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1月19日,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葛可佑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指出,&食物相克&仅是历代的传说,没有任何人提供过有说服力的证据,既没有相关的科学实验证据,理论上也没有科学的解释,而在实践中也未得到证实。经现代科学实验证明,&食物相克&之说没有充足科学依据。
  哪些证据证明 &食物相克&之说没有科学依据?
  葛教授说:&我从儿童时期就听说很多&食物相克&的说法,比如吃大葱蘸蜂蜜会导致肠子断,这些说法有鼻子有眼儿,让人半信半疑。1958年,我开始在北京医科大学营养系工作时,就曾阅读到我国生物化学、营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郑集教授创作的一本营养学专著,他通过科学试验对&食物相克&的说法进行了否定,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那时起就从未相信过这样的说法。&
  据葛教授介绍:南京数十年前曾广泛流传香蕉与芋头同食引起中毒的传言,郑集教授对此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对&食物相克&之说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收集我国传说的同食中毒食物184对,选择最常见的14
对进行检验,包括大葱与蜂蜜、红薯与香蕉、绿豆与狗肉、松花蛋与糖、花生与黄瓜、青豆与饴糖、螃蟹与柿子、螃蟹与石榴、螃蟹与荆芥、螃蟹与五加皮酒、鲫鱼与甘草、鲫鱼与荆芥、牛肉与粟米、鳖与马齿苋,分别采用大白鼠、猴子和狗进行试验,其中有7对食物由郑教授本人及另一位研究者试食。通过家常制作后试食两天后,观察试食者的表情、行为、体温、大便次数及外观有无差异,没有发现任何一对食物出现相克现象。
  葛教授表示,2008年至2009
年,中国营养学会和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进行食物是否相克的研究,研究人员从最近五六年出版的书籍、报纸杂志中收集了500多种食物相克的资料,然后分类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食物进行实验。中国营养学会和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招募100名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为25岁至45岁,并进行身体状况检查。在实验中选用5对所谓的&相克食物&一起吃,包括猪肉与百合、鸡肉与芝麻、牛肉与土豆、土豆与西红柿、韭菜与菠菜。志愿者连续吃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实验结果一切正常,没有发现任何一组食物引起胃肠紊乱、呕吐、中毒等现象。
  中国营养学会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科研人员选取12对食物进行实验,经30人分别食用后认为,这12组食物不构成食物相克。试食者年龄为18至60岁,无偏食,健康状况良好。12组食物包括猪肝炒青椒、大头菜炒西红柿、黄瓜拌西红柿、海带炖豆腐、牛肉炖南瓜、海带熬带鱼、菠菜拌黄豆、猪肉炖黄豆、羊肉炖土豆、海杂拌水果、茶叶煮鸡蛋、羊肉与饮茶。在正常饮食条件下,食用某一对食物组合连续3天,试食时记录用餐情况及餐后反应。在吃猪肉炖黄豆时,虽有3人出现腹泻现象,但研究人员通过深入调查后认为,不是食物相克造成的,而是他们对油腻太大的食物不适应。在这30名试食者中,也没有发现任何中毒现象。
  我国历代民间&食物相克&之说为何广为流传?
  葛教授分析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巧合,在历史上有些事情在当时不能正确解释,比如有些人吃了一些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引发中毒,甚至导致死亡,正巧中毒症状出现前吃了某两种食物,由此造成误解,从而以讹传讹;一种是因极少数人体质特殊过敏反应所致,当古人不了解机体特异性过敏反应时,就用&食物相克&的说法来解释,这种错误的说法以后历代相传。例如,我有一位朋友吃菠萝就会出现严重腹痛,一次不慎吃了古老肉里的菠萝,竟使他疼得捶胸顿足,被送往医院紧急治疗。这与食物本身的性质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他机体代谢导致的过敏性反应,一般人吃猪肉和菠萝没有任何不适反应。
  相关阅读:
  湖北恩施律师推荐:郑义律师
  湖北恩施律师推荐:郑义律师 郑义律师 手机号码: 执业证号:77662 执业机构:湖北正典律师事务所 专长领域:婚姻家庭 遗产继承 消费维权 合同纠纷 劳动纠纷 拆迁安置 地 址:湖北省恩施市航空路16金帝国际大厦B座5楼 邮 箱:zhengyi&&[
  餐前确认制在景区大中型饭店推行 秦皇岛餐饮消费纠纷大幅减少
  餐前确认 制在景区大中型饭店推行 秦皇岛餐饮消费纠纷大幅减少 暑期旅游旺季,很多游客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各景区饭店就餐时会看到这样一个提示牌,上面印有工商机关提醒您:为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用餐前针对点菜单和消费金额签字确认字样。在餐桌上,他们还看&&[]
  餐饮消费纠纷,如何有效维权
  餐饮消费纠纷何时才能有法可依
  关于尽快制定餐饮消费纠纷裁决条例的建议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
我要提问:
请输入问题内容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免费咨询律师,快速解决法律问题。
按地区找律师
热门城市:
餐饮消费纠纷知识排行榜
餐饮消费纠纷推荐知识
中国文明网
经营性网站专家辟谣4大食物相克传言 食物相克有毒没有科学依据_新浪上海_新浪网
  □晨报记者 彭晓玲  “有毒的家常菜,每天吃,几乎在慢性自残!”日前,微信朋友圈里这样一条微信引起广泛转发,根据里面的说法,土豆烧牛肉不能吃,小葱拌豆腐不能吃,红白萝卜也不能同吃,这让不少市民看到后既疑惑又有点担忧:如此下来,究竟该怎样吃才是对健康有益的呢?  昨日,中国营养协会专家、国家二级营养师陈培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言里面例举的所谓“家常菜有毒”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营养学上只有食物和疾病之间的禁忌。  传言1:土豆烧牛肉可致肠胃功能紊乱& & 真相:同吃可降低血糖反应  传言说,由于土豆富含淀粉且牛肉富含蛋白质,所以两者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就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实际上,牛肉主要在小肠里消化,而并非在胃里。同时除了牛肉,其他含蛋白质的食品也很多,比如豆类、面粉、米饭里也含有蛋白质,如果按照“土豆烧牛肉不能吃”这一谣言,那么这些食物也都不能和土豆一起吃了。  与之相反,蛋白质在胃里停留的时间长些,淀粉的消化速度也会变慢,能降低血糖反应,对于糖尿病人和肥胖者来说是利于身体健康的。  传言2:小葱拌豆腐会影响钙的吸收& & 真相:草酸钙不会被吸收而是被排泄  传言说,豆腐中的钙与葱中的草酸,会结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钙,从而造成人体对钙的吸收困难。  实际上,小葱中草酸含量很少,就算形成草酸钙,也不会被人体吸收而是被排泄出去。只有草酸钙在血液中结合时才会形成结石的可能。草酸含量最高的是菠菜,一般吃菠菜拌豆腐的市民,可以先把菠菜焯一下,这样可以使草酸含量减少很多。  传言3:茶叶煮鸡蛋不利于吸收铁& & 真相:茶叶很难深入含铁蛋黄  传言说,茶叶中的生物碱与酸性物质可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不利于消化吸收。  其实,这个传言里有很多常识性错误。首先鸡蛋不是用来补铁的,补铁可以吃牛肉等血红素含量比较高的肉类;此外,鸡蛋黄里的高磷蛋白本身是妨碍铁的吸收的,吸收率也只有3%。而且茶叶中的单宁类物质是微量成分,和蛋清中大量的蛋白质结合后,也很难深入到蛋黄中。而鸡蛋中的铁在蛋黄里,所以茶叶本身和蛋黄一起吃是没有冲突的。  传言4:红白萝卜混合吃会破坏维生素C& & 真相:烹饪方法对维生素C影响更大  传言说,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但红萝卜中却含有一种叫抗坏血酸的分解酵素,它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而且,在与含维生素C的蔬菜配合烹调时,红萝卜是“破坏者”。  实际上,红萝卜中含有的抗坏血酸本身就是维生素C,因此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另外,吃了红萝卜后里面的分解酶也就是在到胃之前才会有的,而这一进食过程非常短暂,对维生素C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此外,红白萝卜中的维生素含量比较低,绿叶蔬菜、猕猴桃、青椒等蔬菜水果中含量才是比较高的。而且维生素C也不是和什么食物相配才有损失,它本身就比较敏感,怕光怕热,实际上烹饪或是储存过程中,一些不良方法都会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因此,与其担心酶去分解了维生素C,还不如多吃些绿色蔬菜水果或是烹饪时更加科学。
10-21 10:22|分享
10-21 09:56|分享
10-21 09:51|分享
10-21 08:21|分享
10-21 08:02|分享
10-21 07:53|分享
10-21 07:46|分享
10-21 07:36|分享
10-21 07:32|分享
10-21 07:22|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刮痧有没有科学依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