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的肾指所说的肾精,他指的是什么?

中医讲肾气的真正由来和精,气,神。
这篇文章来自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导师彭图南,彭老师精研内经,以人体化胎成形,为你讲述中医元精、肾气那些事,专业揭秘,溯古追源。【作者按】几个月前经我的学生推荐在微信加了中医思维,自那以后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下相关的中医文章,说实话,非常喜欢你们的很多文章,对于很多好的文章我都收藏了下来,以便以后在讲课时能够用到。今天觉得想写点什么,能够感谢下中医思维,于是立刻奋笔疾书,写了这篇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当初学医最让人迷惑的就是肾气的由来,后在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代教《黄帝内经》,在不断充实自己对经典的阅读后,经查阅多方古籍,终于能够将涉及到肾气的相关中医术语综合比较分析,得出一些个人见解,望分享各位同仁。本文结合《内经》来谈谈肾气的真正由来,让读者了解中医所谓的元精、元气、元神、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元阴、元阳、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之间的转化过程、关系以及相互作用。“人始生,先成精”此精为老天赋予之精,《紫清指玄集》阐述“此精非交感精,而是根于父母未生前”此谓元精,乃元气之精华,实指先天无形之精气。世上为什么会有“我”的存在,首先是因为老天给了你这个无形的本初的精,这就是元精(又叫元阳或真元),属阳中之阴精,直接决定不同人将来的人性根本。有此先天条件下再加上阴中之阳精,也就是父母交媾(精子为阳,卵子为阴)之精,此先天两精在胞宫内交感合为一气,谓之元气。此时,元精藏于元气之中,是为元气之精华。两者对立统一却又互根互用。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不然,若追到最本初的话,在元精和元气相结合的一瞬间,已可“看老”,其实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天性,真性”。老天赋予的元精来自于天,中医称之为“天德”,父母由于吸收大地水谷之精华而能媾精,此精来自于地,中医称之为“地气”,所以《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元精),两精(元精+父母交媾之精)相搏谓之神”需要强调的是,两精并非只是父母之精。德流气薄是指你的这个先天的,由元精所决定的德性和天性,加上你的父母所吸收大地精华而交媾的精气,这样就决定了你的形和质。因此这个德流气薄决定了你的出生,这是你的先天决定的有质有形的实体,同时先天又赋予了你一个能够认知、感觉、基于“灵”的一个高级意识体,我们把这个灵的意识体叫作“元神”。就像王重阳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决》中所说“性者即元神”。元神初生之时只是一点灵光,张锡纯解释为“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性命圭旨全书》说“父母媾精之后,一点灵光……,元从太虚中来者,“我”之元神也。”所以元神形成之时为一清静之所,混屯一光,无知无觉,无念无虑。这是每个人最初阶段的精气神的生成(先天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这时的精气神只是一滴真水(又叫元阴,或真阴),相当于西医的一个受精卵。这滴包含精气神的真水为将来的肾精转化肾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人听说过先天的胎死腹中或死产,这就是有气薄而无德流,老天没有给你这个元精,或者元精虚亏,就算有父母交媾之精也未能成此元气。倘若这滴真水已成,先天精气神皆具,则生命的时钟由此胚胎的形成开始计数,因此中国人传统上习惯于计算虚岁。女子十月怀胎,靠脐带连于胎儿进行血液和营养物质交换,胎儿系脐带之处谓之“神阙”,“阙”为古代宫廷外的双高台,作通,作门户。神阙意为母子通神之门户。因此女子孕成怀胎,早期可感受到胎动,同样胎儿也可感受到母亲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怀四月,在元气不断充盈下,《黄帝内经?灵枢天年》曰“血气和,荣卫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乃具,乃成为人”。因此在四月时,胎儿的元神开始进入刚刚形成的心脏,真正有了第一次的心动。就是所谓的“胎心”。同时微弱的心火开始下注于肾水,在元气的帮助下点燃了命门之火(将来肾阳之根),命门火即是初级形成的肾阳,生命本元之火,用以温养尚未成形的五脏六腑,并不断温煦肾精,使之持续充盈,是将来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就像《难经 三十六难》所说“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由此看出命门紧密联系先天之元精、元气和元神,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由于命门火的作用,在元气化生之处(神阙到关元处三寸)产生了第一次肾间动气(肾气的初级形态),肾气开始初步形成,但此时的“肾间动气”只是水沸腾前微小的动态水泡,中医认为此时水火既济则胎固也。同时,肾气也开始慢慢生发,胎儿的筋骨渐渐成形,此谓水生木也。有此大道之根,一气之祖,任督二脉开始流注,元气之所,前应任脉神阙,止于关元三寸处(关者固也);后系督脉命门,止于腰阳关三寸(关者固也),阴阳脉之海俱备,奇经八脉顺成也。奇经八脉就像一个水库开始蓄“水”,为将来十二正经气血流注做好了前提准备,所以说他对全身经脉起着联络调节作用。当人出生后十二经气血奔流不息时,奇经八脉平静的正常运行。若十二正经气血鼓动无力时,它就开闸放水以补充江河气血;相反,若流动太汹涌,气血过旺,水库开始增大储备量,调动气血回来,从而保证人体气血能够正常运行。十月孕成胎下谓之后天。伴随第一声哭泣与呼吸,手太阴肺经巡经而动,此全赖天之清气(后天天德);伴随母乳第一口喂养,足阳明胃经巡行,此为地之谷气(后天地气),同时两经互根互用,《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至此后天的十二正经在先天奇经八脉调节下开始循环流注。出生后的胎儿这个时候在已成熟的元气和旺盛的命门火温煦帮助下,就像炼丹一样,第一次真正合并先后天之精(先天元精+先天父母交媾之精+后天水谷之精),这个结合之精为后天一切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我们的肾精(为肾气转化的基础)。胎儿出生后,女子7岁男子8岁前,肾精开始随着后天水谷的摄取而滋养骨骼,充髓养脑。所以中医里的五迟五软不但关联先天之精,同时也关联后天之精。若先天元精充足,加之后天摄取的水谷之精充养,则肾精充足,表现为骨骼健壮,肢体有力。若肾精不足,则表现为骨软像泥,小儿抬头迟缓,先天性智力低下等。因此抛开元精因素不谈,女性十月怀孕期间的正常饮食起居直接决定了胎儿的后天结果。到女子7岁,男子8岁之时(虚岁),肾精在元气和命门火的炼化下逐渐发育成熟,所谓阴极则阳生,肾精在此时开始正式转化为肾气,用以帮助我们的生殖、生长和发育。同时,肾气的转化过程必然消耗我们的元气,打个比方,元气就像刚出厂的煤气罐,由于先天元精的不同,容量当然也各不相同,有的煤气罐可能装80%,有的煤气罐则有可能装90%,而回家后各家通过后天命门火的炼化,有人天天大火炒菜,有人则只是偶尔小火炖汤,因此后天消耗也各不相同。因此女子7岁,男子8岁以前,肾精未盛,还无法正式转化为肾气。但年龄一到女七男八之时,就像刚烧滚的水一样,水气也开始外散,肾精在此时发育成熟,则正式化为肾气。《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就是说肾精的物质基础充分后,化生的肾气外在的表现就是我们的发质变厚变黑,乳牙掉而换为恒牙。换句话说,肾精和肾气其实是同一物质的不同表现而已,就像烧滚的水和外散的水蒸气,只不过同一体中的阴阳罢了。肾精的充足在命门火温煦下可以转化为肾气,而肾气充足再加之元气(精)的帮助又能固守住肾精不使它外泄。正如《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所以肾精亏虚临床上表现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物质不足,阴精无法充养骨骼肌肉等),成人生殖机能减退(精子和卵子等阴精物质匮乏),头发稀疏,牙齿松动等。若肾气不足,就是功能不足,多见腰膝酸软(腰为肾之府),肢体无力,小便不利(肾气太弱无法帮助膀胱气化,水精无法四布)。所以小孩在女七男八前,由于水火之象还尚不明显,中医习惯以肾精亏虚和肾气不足来进行诊断治疗。当一过这个年龄,肾气盛壮,肾精充足,这个时候的肾精滋养五脏六腑和组织,小孩基本一天一个变化,因此中医将这部分能够滋养脏腑组织,并促进人体生殖生长和发育的物质&&肾精,称之为肾阴(真阴);将另一部分能够温暖脏腑组织,给予人体动能和热量的功能&&肾气,称之为肾阳(真阳)。如体温之来源就是我们的肾阳。临床上,在成人来说,由于水火之像开始凸显,中医更多的开始用肾阴虚或肾阳虚来做诊断。肾阴虚除了相关肾精亏虚的症状外,还有诸如眩晕耳鸣,男子遗精,遗尿,并伴有虚热之像为辨证要点;而肾阳虚则以生殖机能减退,精神萎靡,并见畏寒肢冷为辨证要点。换句话说,肾精就是未含水性的肾阴,肾气就是未含火性的肾阳。本文由作者彭图南老师投稿给中医思维平台,转发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中医说天葵不足是啥意思啥东西中天葵?_百度宝宝知道走近中医:“精”指什么,“肾精”又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我的图书馆
走近中医:“精”指什么,“肾精”又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精,是泛指体内的精微物质。从其来源上区分,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藏于肾,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又称“生殖之精”。《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指的就是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源于饮食物,经脾胃消化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物质,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成为各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称为“脏腑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濡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景岳全书》说:“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脏腑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儒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它来源于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进入人体血脉之中,内养五脏六腑,外儒筋骨皮毛,从而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肾藏之精,是由先天之精藏于肾,又依赖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养而逐渐壮盛起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说明脏腑之精充盛,不断补充肾藏之精。肾藏之精的主要功能有三:一是肾精化生的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具有繁衍后代的作用。《易·系辞》说:“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灵枢·决气篇》说:“两神相传,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二是肾精生髓化血,是维持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并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所以肾精与其他脏腑之精血的关系极密切,肾精足则其他脏腑之精和血亦足;肾精不足,则其他脏腑之精和血亦不足。反之,脏腑之精和血亏虚,久病及肾,往往出现肾阴亦虚的证候,某些血虚疾患,也常从补肾治疗。三是肾精在肾阳的推动下,化为元气,具有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免于疾病的能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精化为气”,张介宾《类经》注:“谓元气由精而化也。”精盛则元气盛而生命力强,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免于疾病。所以《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精亏则元气弱而生命力不强,适应能力与抵抗能力也就减退,所以又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冯楚赡《锦囊秘录》也说:“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