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在校生才能考cet高中生怎样才能借钱呢,前期不超过100的那种

穷养男孩富养女孩100招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其实,这里的“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含义,更多的是让父母懂得,不要让男孩依赖自己,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男孩比女孩调皮、难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父母教育男孩更需要有一套与教育女孩不同的方法,如何把男孩培养成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小男子汉是家有男孩的父母需要面对的最头疼的问题。而且现在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原因致使男孩阳刚之气不足,这对于当代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失败。
父母对男孩的过度保护让他们失去展示阳刚之气的机会,可以说中国父母对男孩的“保护”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这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所体现:美国的父母抱着孩子去买东西,经常是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去挑东西,看上去孩子好像随时会掉下来,即使有风吹过来,父母也很少紧张地为孩子遮掩一下;中国自古就有重视男孩的思想,所以当父母抱着男孩出去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把他们紧紧抱在怀里,即使男孩哭闹着要下去玩,父母也会出于保护的欲望阻止男孩的行为。家长们的不同做法,自然就会造就不同的男孩。
可以说男孩和女孩的性格差异是天生的,父母对男孩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男孩的成长,如果教育方法不得当,难免会让男孩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比如对一个好动的男孩来说,强制性地让他安静下来比让他挨几下打还难受,这样的男孩其实很需要父母的理解。如果父母沟通、引导得当,很快就会发现男孩身上有其他优点可以掩盖这个缺点,而且男孩也会很快取得一些成绩。
对于女孩的教育,和男孩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这里说的女孩要“富”着养,其含义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更多的是指精神方面。
众所周知,女孩往往生性比较内向、腼腆。所以,需要家长的鼓励自然要多一些。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男女进入了同工同酬的年代。所以,社会对女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父母富养女孩,不仅要让她们见识物质世界的色彩斑斓,更多的是应该教会女孩怎样自信、独立、坚强等。这样的教育会让女孩学会怎样装点自己的人生,让她们充满自信的力量,勇敢面对人生中的风雨和泥泞。
富养不仅能让女孩独立坚强,同时也让女孩充满志气。有志气的女孩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人生。拥有了志气,女孩会将自己的一生布置得多姿多彩,沉甸甸的生命将带给她底气十足的力量,取得叱诧风云的光辉和荣誉,对她来讲也易如反掌;相反,那些没有志气的女孩,只能轻飘飘地度过黯淡无味的一生,随波逐流的她们将不知何去何从。
因为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穷养男孩,还是富养女孩,都会被社会赋予更多意义。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注重让孩子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穷养男孩有两个意思,一是不要让孩子太富有,以避免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亚当·斯密说:“一个出生在富有家庭的人,即使具有节俭天性,也是很难做到的。”孩子生长在相对富裕的家庭是一种优势,但物质的优势并不是成功的基础。
一个生活在富裕环境下的男孩,如果父母在他小时候不对他严格要求,让孩子体会“穷”的难处,孩子就不可能知道穷的意义,也不会珍惜父母创造的财富。丰富的物质基础会让孩子失去奋斗的目标,只知道享受父母创造出的成果。所以,家长应该明白,在孩子面对丰富的物质基础时,更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让孩子明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才是最可靠的。
二是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爱。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是,太多的爱会让孩子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最终失去独立性。父母把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这样孩子在离开父母,遇到风雨时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独立地去面对。
所以,父母在疼爱孩子时要适当地让孩子吃一些苦,苦难能让人变得独立、坚强,从而完善孩子的人格。家长应该明白,苦难要比幸福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每个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总希望多给孩子一点爱。家庭生活富裕,家长就把孩子喜欢的东西都送到他面前。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其实并没有好处。一味地溺爱孩子,只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娇气,越来越没出息,对父母辛苦积攒下来的财富也不会珍惜。在父母溺爱和娇宠下长大的男孩,注定不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
富家子弟大多喜欢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还喜欢对人颐指气使。这些毛病其实都不是孩子从小就有的,而是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造成的,所以家长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出现诸多不良习气。
曾国藩在治家格言中说:“家中钱多,子弟未有不骄者也。”中国很多父母都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家中有儿子的话,父母就要想着努力赚钱为儿子积累一份像样的家业。如果父母积累的财富多,那么儿子根本不用劳动就可以丰衣足食。
2009年5月新闻媒体报道了“富二代飙车撞人”事件,可以说这是一个富家子弟被父母娇宠坏了的典型案例。外国的媒体也报道过类似的案例。
几个出国留学的富家子弟,在暑假的时候,开着跑车从意大利到法国旅行。在旅途中,这几个男孩不间断地飙车,时速竟达到了229千米/小时。瑞士苏黎世霍尔根区法院针对他们的行为开出了约合131万元人民币的罚单。但是,这一点钱对于开兰博基尼跑车的富家子弟来说根本就是小意思。
父母辛苦了一辈子,送儿子出国上学,本来是想让他们成为有出息、自立自强的人。但是,他们却拿着父母的钱在外面挥霍无度,这显然不是父母的本意。然而,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钱江的妈妈是一个企业家,父亲也有一个小公司,钱江是家里的独生子,平时妈妈对他十分娇惯。
钱江在学校整天不学习,眼看快要到高三了,妈妈觉得儿子在国内也不会考上一所好大学,于是就和钱江的爸爸商量,决定把儿子送到国外去接受教育。
一向被娇宠的钱江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不乐意。他对妈妈说:“我不去国外,我吃不惯那里的东西。”
妈妈劝他说:“儿子,让你去是为了你好。妈妈不会让你吃苦的,妈妈会给你存上钱,然后定期给你寄好吃的。”
听妈妈这样说,他才同意出国。但是随后又说:“如果我觉得太苦了,受不了了,我就马上坐飞机回来。”妈妈搂着钱江说:“妈妈不会让你吃苦的,妈妈赚钱为什么,不就是为了你吗。”
留学的地方是英国,每年的花费都十分高昂。
钱江到了英国后,根本就不好好上课。他开始了自己的旅游计划,找了几个中国朋友,隔三差五地就和他们去旅游或者吃喝。一切费用都是钱江负责,对此钱江打电话跟妈妈说:“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对什么都不熟悉,语言又不通,特别想家,所以一定得多交几个中国朋友。”
母亲心疼儿子,又给他寄去一笔钱,并告诉儿子支持他找朋友的做法。钱江整天和几个朋友游玩,根本不想学习。而且还常常坐头等舱。回国后他跟自己的朋友说:“经济舱根本没办法坐人,那么拥挤。”
钱江回家就是为了能吃到中国菜。他对父母说:“我根本吃不了英国的东西,我吃两天就开始想家里的菜了,实在忍不住只好跑回来吃一次。妈妈,我要不是为了你,我才不去国外呢!”
钱江每次回家的花费都在一万元左右。除了学校放寒暑假外,每年都要回家五六次。爸爸曾经对儿子这样的做法有意见,但是妈妈说儿子想回来就回来吧,她有钱让儿子享受这个待遇。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钱江的妈妈做生意的时候,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妈妈跟钱江说自己遇到了困难,希望得到儿子的支持,但是娇生惯养的钱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他还是按照原来的习惯大手大脚地花费。
钱江在妈妈面前这样说:“妈妈,你得想办法赚钱啊,我已经吃惯了好东西,穿惯了名牌衣服,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就没法生活。”妈妈看着钱江的表情,想着平时对儿子无度的宠爱,终于流下了后悔的泪水。
无论是富商巨贾还是升斗小民,教育孩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富贵之家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含了“金汤匙”,这样的孩子不会知道艰难困苦是什么。如果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的话,孩子就会变得骄奢淫逸。
很多富商都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基业,将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但是,希望是一回事,教育孩子又是一回事。
很多富有的父母觉得自己打拼得非常辛苦,不想让孩子再像自己一样辛苦,于是对孩子无比宠爱,这样养大的孩子不但不能够继承自己的基业,反而会很快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基业败光。这样的后果并不是父母的本意。洛克菲勒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花三代的时间。”其实,只要父母能转变态度,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良好的习惯,舍得让孩子吃苦,锻炼出他们坚强的意志力,那么,即使父母很富有,孩子也不会变成一个骄奢淫逸、对社会没有益处的富家子弟。
娇气、挥霍并不是孩子的本质
孩子生下来都是相同的,只是环境不同而已。有的孩子一出生,家庭环境就比别的孩子优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有挥霍的本性,挥霍和浪费是后天养成的习惯。而这些习惯都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所以,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正确花钱的方法,让他们理性地消费,而不是挥霍浪费。
现在社会中富人越来越多。这些富裕起来的家长本着让孩子去海外镀金的思想,每年花费高额的学费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
一位记者在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些学校发现了不少中国留学生,而且在这些留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年龄越小,消费水平越高。许多父母让年纪小的孩子出国留学,但是又怕孩子吃苦受罪,所以在孩子海外的银行账户上存入了大笔的钱。这些钱都作为孩子平时的开销。
记者在一所学校里认识了一个浙江的孩子,这个孩子18岁,来曼彻斯特已经两年了。他在一所语言学校就读,但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一直没有拿到预科申请。
记者问他:“你这样,你的父母不着急吗?”
男孩笑着告诉记者说:“我爸爸是开工厂的,非常能挣钱,所以我根本不用担心,也不着急。我爸妈就我一个儿子,他们都很疼爱我。”
记者发现,这个男孩的消费水平不低于英国的中产阶级,他租住在一座2层带花园的房子里,每天开车去学校。男孩还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刚刚买了一辆奔驰跑车。记者问男孩:“你有没有想过以你这种学习态度什么时候才能拿到预科申请呢?”
男孩说:“这一点我不担心,我妈妈说我年纪还小,慢慢来。”
记者又问男孩说:“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的父亲老了,不能再这样赚钱了,你可以像你父亲一样,赚这么多钱供自己开销吗?”
男孩说:“我父亲老的时候,他已经赚了很多钱了。我根本不用赚钱也可以生活。你的这个假设不存在。”
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母听到这样的回答会做何感想。这个过着贵公子生活的男孩已经完全不知道生活压力是什么了。他只知道挥霍。父母用金钱给他堆砌起了一座城堡,在这里他根本看不见外面的世界。这个男孩子即使拿到了预科申请,又能怎么样呢?
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出国去,但是李嘉诚对孩子格外“吝啬”,他每个月给儿子很少的钱。初到国外的李泽楷很快就把父亲给的生活费用光了。他打电话回家求救,电话是母亲接的,李嘉诚就站在旁边。听见儿子要求再寄一点钱,李嘉诚立刻接过电话严厉地说:“你自己将钱花完了,你就要想办法去赚,不能向我求救。”说完就挂了电话。
李泽楷被父亲无情地拒绝,心里非常难过。但为了赚钱养活自己,李泽楷只得去餐厅当服务生。很累的时候,他忍不住打电话回家向母亲诉苦,母亲听完直掉眼泪,但李嘉诚却“无情”地说:“他是个男孩子,吃点苦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好心疼的。”
李嘉诚严厉的教育方式把李泽楷锻炼成了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才,他回国后迅速地参与到父亲的事业中,并且不断地努力创新,创造出了很多惊人的业绩,被人们称为“小超人”。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和李嘉诚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没有磨炼,怎么能有成功。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认为自己吃了很多苦,不想再让孩子吃苦的父母永远不能教育出出色的男孩。
有个财主四十几岁才有了一个儿子,所以老财主疼爱得不得了。这个小男孩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财主的儿子,与别人家的小孩在一起玩的时候,总是喜欢让别人称自己为“少爷”,如果别人不叫他,他就又哭又闹,打滚耍赖。
小少爷虽然年纪小,但是对吃非常讲究。吃菜要吃菜心,吃肉要**肉,吃鱼的时候总是让用人把刺都挑干净。白米饭他从来不吃,煮好米饭以后,一定要拣不软不硬的部分盛出来,然后用鸡蛋和葱花炒了再吃。对儿子的习惯,老财主都听之任之。他常常和别人说:“我是晚年得子,他就是我的宝贝啊。”
老财主的年纪慢慢大了,但是儿子的年纪却还小。老财主病逝以后,小少爷因为不会经营,又因为自小就娇生惯养,挥霍浪费惯了,所以他根本不顾及家里的实际情况,吃米饭的时候,依然让母亲将煮好的米饭炒了给自己吃。
母亲流着泪对儿子说:“孩子,我们家已经不如以前了,你将就些吧。”但是这位小少爷却理直气壮地说:“这些我不管,我就是吃不惯白米饭。”母亲唉声叹气地看着儿子,只能无可奈何地摇头流泪。
在母亲去世后,小少爷已经长成一个大人了。这个时候,他家已经一贫如洗,这个娇生惯养的少爷根本不会谋生,整天还是游手好闲,四处向亲友借钱。后来,亲友们看见他都纷纷躲避,他没有办法,最终沦落成了乞丐。
很多父母会这样说:“我自己累成这样,赚钱不就是为了给孩子花吗。我可不能让孩子再吃我们吃过的那些苦了。”所以,积攒了大量财富的父母,就把自己的财富放到孩子的面前说:“孩子,你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样的父母是非常愚蠢的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教出挥霍、娇气的孩子。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为了能及早改变这个状况,他们都早早地开始学习求生的本领。但是,在富裕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因为没有压力的缘故,所以生存问题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呢?拿着父母赚来的钱,孩子渐渐就学会了挥霍。如果父母没有及早改正孩子这样的习惯,依然娇宠孩子的话,那么将来一定会后悔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及早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以避免孩子养成娇气、挥霍的坏习惯。
攀比会让孩子心理扭曲
无论多么富裕的家庭,一旦让孩子养成攀比的恶习,就给孩子的心理埋下了阴影。孩子的攀比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与家长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富裕起来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地宣讲物质的重要性,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与别人攀比的心理。
陈诚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上学的时候,都是由爸爸开车接送的。陈诚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在爸爸的熏陶下已经认识了很多名车的标志。
陈诚的爸爸开的是奥迪,陈诚每天从车里出来和爸爸说再见的时候,脸上都带着骄傲的神情。陈诚说:“我们班同学的爸爸开的车都没有我爸爸的车贵。”
有一次,陈诚看见一个同学的爸爸开着一辆夏利送他来上学,他跑过去对那个同学说:“以后别让你爸爸开车送你了,你爸爸的车太次了,多丢人啊。”不仅如此,陈诚还经常带上自己的高级玩具到班里向同学们炫耀,看见同学们羡慕的眼神,陈诚开心极了。
不久,班里又来了一个新生,这个男孩子也是一个富家子弟,陈诚发现他每次带的零食包装都是英文的,根本看不懂。这个男孩说:“我妈妈在英国工作,她会定期寄一些零食给我。”这个男孩还和陈诚说,每年放暑假和寒假的时候,他都会坐飞机去英国。“你坐过飞机吗?”他问陈诚。陈诚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低下了头。
回家陈诚就跟爸爸妈妈发脾气说:“我要坐飞机,我还没坐过飞机呢!”爸爸奇怪地问:“你为什么要坐飞机?”
陈诚说:“我们班上的一个同学一年可以坐两次飞机,但是我一次也没有坐过,我不能比他差。他的爸爸妈妈很有钱,我的爸爸妈妈也一样有钱。”
陈先生听完儿子的话不禁有些担心,陈诚又和爸爸说:“他还有很多进口的糖果和玩具,这些都是我没有的,我也要这些东西,我不能被他比下去。他昨天穿了一双从英国买来的耐克鞋,爸爸,你给我从美国买一双吧。”陈先生虽然担心,但觉得小孩子是在耍脾气,也没有特别在意。
不久陈先生就接到学校的通知。他来到学校的时候,他的儿子正站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老师对陈先生说,陈诚偷了一个同学的东西。陈先生听见老师说的那个同学,正是儿子常常在家里提到的那个家里很富有的孩子。
陈先生这才知道,原来儿子一直在跟这个孩子攀比谁的玩具多,谁的衣服、鞋子是名牌,去过哪些有名的地方玩等。因为一直没有比过这个孩子,强烈的嫉妒心促使陈诚偷了这个孩子的玩具赛车。陈诚说:“我讨厌他那副炫耀的表情,我就是不能比他差。”
  听了儿子的话,陈先生很后悔自己没有在意孩子的攀比心理和行为,也没有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使孩子无形中受到了影响。
孩子的攀比心理,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
很多孩子的攀比心理其实是受了大人的影响。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曾经有过关于“黄金一代”的报道:富有的家长们在孩子身上大把大把地花钱,这让很多孩子学会了高消费和相互攀比。专家称,家长们用“黄金”堆砌起来的环境,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失去独立生存能力的寄生一族。
记者在哈尔滨市冰球馆附近采访了一个带着儿子学习花样滑冰的王先生。王先生说,儿子放暑假一个月已经消费了六千多元。记者问王先生为什么孩子会在一个月内花这么多钱,王先生说,孩子说班里的同学都在学花样滑冰,所以他也要来学习。
本来说要租学习用的鞋子,但是王先生的儿子不同意,他对爸爸说:“别人都是买鞋子,我租鞋子,说出去多丢人,我一定要买。”儿子学习滑冰用的服装和鞋子都是名牌,连请的辅导老师都是“名师”。
儿子跟王先生说:“别人都是请某某老师教自己滑冰的,他可是非常有名的老师。我不能被同学比下去,我也一定要和这个老师学。”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过程,也为了不让儿子“丢面子”,王先生满足了儿子的要求。
另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张女士说,自己孩子学校的攀比之风现在越来越强烈了。儿童节还没到的时候,儿子从学校回来说自己的同学都开始穿名牌衣服和鞋子,或者带着昂贵的礼物到学校。儿子看见同学买了一双700元钱的名牌运动鞋,也让妈妈给他买一双。为了让孩子有面子,张女士花了900元给他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其实张女士和丈夫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收入不超过5000元。给儿子买了一双昂贵的运动鞋后,这个月的生活都有点儿紧张。但是张女士说自己苦一点没关系,关键不能让孩子吃苦,得让孩子有面子。
记者问张女士:“您这样纵容孩子攀比的习惯,有没有想到严重的后果?”
张女士说:“别人家的孩子能有的,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只是孩子面子的问题,还是父母面子的问题。”
从张女士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攀比心理多数是受家长的影响。家长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把自己爱面子的心理暴露在孩子面前,这样的心理直接影响了孩子。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成人社会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很容易被儿童直接嫁接,并最终影响孩子的消费心理。”有的父亲喜欢开着名牌车去学校里接送孩子,在孩子面前还喜欢评价别人的车:“你看他爸爸开的是什么破车,开这样的车怎么好意思来送孩子上学?”类似的话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知道了别人父亲的车不如自己父亲的,攀比的心理自然而然就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了。还有的家长听到孩子说他们班某某同学买了一件什么牌子的衣服,穿去给大家看了,于是这个家长就对自己的孩子说:“明天咱们也去买一件更贵的。”
家长爱面子、爱攀比首先影响的就是孩子,孩子年纪小,根本不懂得辨别对与错。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对孩子的思想起着基本的指导作用。如果家长一直在孩子面前强调吃的穿的要比别人好,唯独不强调学习的话,孩子自然就会有样学样。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做出令自己失望的事情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因此,家长在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孩子形成攀比的心理。
有钱也要省着花,再富也要穷孩子
拥有财富是一件好事情,父母拥有了财富以后,就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但是,一味地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有很多出手阔绰的花花公子,就是在父母这样的教育中造就的。即使家长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适当地在孩子面前装“穷”,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
家长创造的物质财富是把双刃剑,财富的存在固然可以使孩子免除贫穷、辛劳、压力和危机之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财富也会让孩子变得养尊处优、好逸恶劳、骄奢淫逸。每个辛苦积累财富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继承财富的同时,也可以用财富来做更多有益的事情。然而,想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拼命积累财富的家长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让他们吃苦,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都是娇养、溺爱、纵容。自孩子小时候起就给他丰富的物质生活,让他吃穿不愁的同时还拥有很多同龄的孩子不能拥有的奢侈品。这样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节约。
巴西一位有名的富家公子叫若热·金莱,他是巴西有名的花花公子。他的父亲爱德华多·金莱,19世纪后期刚从法国移民到巴西时,一贫如洗,爱德华多白手起家办起了小小的家业。经过不断努力和打拼,爱德华多最终成为巴西有名的富豪,他把桑托斯港建成了当时巴西最大的港口。不仅如此,他还买地建农场,投资办工厂,把自己的家族变成了巴西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爱德华多虽然这样风光,但是对儿子若热的教育却是失败的。若热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中,很多名流经常出入他们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访问巴西的时候就下榻在他们家。他的父亲只是指点他怎样和名流接触,根本没有考虑到培养他的品质。所以,若热花钱一向是大手大脚,根本不懂得节俭。
若热在世界各地游玩,不断地结交朋友,出入高级俱乐部,常常是一掷千金。当时的很多媒体把他和美国富商霍华德·休斯、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称为“世界三大败家子”。爱德华多去世后留给儿子二十多亿美元的遗产,但是若热根本不善于经营父亲的事业,他唯一会的就是花钱享乐。挥金如土的生活习惯让他很快就把遗产败光了。
此时,若热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但是,他也没有想过要去赚钱养活自己,他靠着政府的救济度过了一个潦倒的晚年。
事实说明,即使家长有再多的财产,如果把自己的接班人“培养”成一个花花公子的话,他也能很快地将家产败光,成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爱德华多如果还在世,一定会痛心不已。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又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因为富有,常常在孩子面前不知节俭,例如去饭店吃饭的时候,点一大桌子菜,只吃一少部分,剩下的全部扔掉。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夸耀自己拥有的财富,让孩子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父母是非常有钱的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怎么会节约呢?
其实,家长即使再富有,在孩子面前也应该适当地装装“穷”,这不是欺骗孩子,而是为孩子好。家长装“穷”无形中就会给孩子一种压力,会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赵女士是一家银行的业务主任,丈夫在一家跨国企业担任经理。赵女士家每月的收入有一万多元,她的儿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赵女士夫妇上班的时候,一般都是穿套装,回家的时候就穿普通的家居服,给儿子也是买最普通的衣服,有时候还会给儿子穿别人穿过的旧衣服。
儿子有一次问赵女士说:“妈妈,我们家里没有钱吗?为什么要我穿别人的旧衣服?”
赵女士对儿子说:“咱们家里是没有什么钱,爸爸和妈妈都是工薪阶层,每月还在还房贷。你看爸爸每天上班的时候都挤公交车,因为没有钱,所以我们没有买车啊。”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认真地点点头。在学校里,即使儿子的同学拿再好玩的东西,他也不会动心。他学习很刻苦,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很优秀,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
赵女士的儿子这样和他的老师说:“我爸爸每天挤公交车上班很辛苦,爸爸赚钱很不容易。我如果不好好学习,爸爸的辛苦就白费了。”这样的语言让老师非常感动。因为赵女士的儿子品学兼优,所以连续三年都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其实,赵女士和丈夫每月的收入加在一起也不算少,他们完全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之所以不断地在儿子面前装穷,就是因为不想让孩子养成浪费、虚荣的不良习惯。赵女士认为对男孩应该从小就培养他的责任心和毅力,这些都是男孩将来成就事业的保证。
男孩的肩上必须要承担责任,如果从小就让男孩养成花钱如流水的毛病,就等于毁了孩子的一生。
过度地给予男孩物质保障,就会让他们丧失进取心。而进取心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只是一味地将丰富的物质堆砌到孩子的面前,孩子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他们。男孩尤其是这样,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的男孩才是最棒的,只会花父母钱的男孩就像寄生虫一样被人看不起。
让孩子明白钱是不好挣的
很多孩子以为家长开着车出去,就能把钱拿回家里来。孩子根本不知道家长挣钱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所以家长要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知道家长挣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只有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孩子才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5岁的男孩当当看见爸爸每天下班开着车回家,就活蹦乱跳地跑过去跟爸爸说:“欢迎爸爸回家。”因为爸爸一回家,就会给当当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当当的爸爸刘先生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自当当一岁时就开始给他买玩具,现在当当的玩具已经堆满了好几个箱子。
刘太太对丈夫这样的做法一直不赞成,她觉得这种做法会把儿子宠坏。有一天,当当对妈妈说:“妈妈,把我的一些旧玩具都扔了吧,我已经不想玩了。爸爸还会给我买很多新玩具的。”听完儿子的话,妈妈严肃地绷起脸说:“爸爸以后不会给你买新玩具了。”
当当委屈地看着妈妈说:“为什么,爸爸赚钱不就是为了给我买玩具吗?”
刘太太对儿子说:“你知道爸爸赚钱很辛苦吗?”
当当天真地说:“爸爸赚钱一点儿也不辛苦,每天开着车出去,开着车回来,就可以赚到钱了。”
刘太太听完儿子的话没说什么,但是她当即给丈夫打了电话,让他回家的时候不要给儿子买任何东西。并且把儿子的话转告给了丈夫。刘先生对妻子说:“儿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这样要求他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但是刘太太认为应该从小就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的艰难。
刘先生听取了妻子的意见,决定不再给儿子乱买玩具和吃的。开始的时候,当当对爸爸的转变是非常不理解的,为此哭闹了好一阵子。为此,刘先生不再把车开回家,而是把车停在了小区附近的一个停车场。他这样告诉儿子:“爸爸现在没钱了,连车也没有办法开了,所以,也不能给你买礼物了。”当当似懂非懂地看着爸爸,也不再哭闹了。
到了当当上小学的时候,刘先生才又把车开到了家,当当看见爸爸又有车开当然很高兴。他对爸爸说:“爸爸,你又开车了,又能赚钱了,太好了。”
刘太太害怕先生的行为又会影响孩子,所以夫妻俩就商量了一个主意,在当当放假的时候,让刘先生带着儿子到自己的公司,看看爸爸是怎样赚钱的。当当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于是刚放暑假,他就和爸爸一起去上班了。每天起得很早,回来得也很晚,有的时候,爸爸加班,当当也必须坐在那里看书。
办公室里的繁忙景象最初令当当感到十分新奇,爸爸桌子上的电话不停地响,自从到了公司以后,爸爸就没有再跟当当说过一句话,而是不停地在接电话、打电话,有的时候忙得汗流浃背,午饭也不能按时吃。看见父亲这样的工作情形,当当心里很难过。他回到家对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让爸爸给我买玩具了,爸爸赚钱很辛苦。”刘先生夫妇的方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孩子因为年纪小,想法也很天真。觉得爸爸开着车出去就能赚到钱,是很多孩子的想法。正是这种想法,孩子觉得父母赚钱是很容易的,所以他们花钱的时候也不懂得节约。家长对孩子不停地说教,不如让孩子真切地体验一下赚钱的不易。
无论孩子是生长在富裕的环境中,还是贫苦的环境中,家长都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明白,父母的钱是辛辛苦苦挣来的。
杨灿是一个15岁的少年,从小家里就很富裕,杨灿是个独生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非常疼爱他。杨灿小的时候,家里人一到过年就会给他很多压岁钱,平时还有很多零花钱。只要杨灿一撒娇或一不高兴,爷爷奶奶就会给杨灿买礼物,或者给钱让他自己去挑礼物。所以杨灿一直认为钱非常容易就能得到。
上初中的时候,杨灿就跟父母要更多的零花钱,父母怕儿子染上不好的习惯,就拒绝了他的要求。但是,爷爷奶奶却在背后偷偷给了杨灿很多钱。杨灿的父母知道这件事情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不想办法解决这件事对杨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于是,在杨灿放假的时候,妈妈要求杨灿到一个亲戚的饭店里刷盘子。爷爷奶奶不理解杨灿妈妈的举动,很多亲戚也不理解。为此,奶奶和妈妈还产生了矛盾。但是妈妈坚决让杨灿去做这个工作,而且要求他学习也不能退步。
  妈妈对杨灿说:“你既然要去工作了,那么这个月的零花钱我就不给你了,同时也不应该再接受爷爷奶奶的钱了,因为他们的年纪都大了,已经没有赚钱的能力了。”杨灿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一天下来,堆积如山的盘子让杨灿连歇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第二天,他就不想再去了。但是妈妈严厉地对他说:“你这样就觉得累了怎么行,必须坚持一个月。”杨灿虽然有些生气,但第二天还是去了亲戚的饭店。
就这样杨灿坚持了一个月,每天还要回来学习,在学习完了的时候,他不会再去逛网店,买新奇的东西,而是选择睡觉。奶奶看见杨灿疲惫的样子,就对他妈妈说:“咱们家又不是缺他花的钱,你这样对孩子不是太狠了吗。”
妈妈说:“这样才是为他好,让他知道赚钱不容易,他就不会浪费。知道爱惜自己赚来的钱,知道爱惜别人赚来的钱。”
一个月的打工生活让杨灿改变了很多,他在知道赚钱辛苦的同时,也学会了容忍和坚强。他对妈妈说:“我每天这样辛苦,才赚这么少的钱,赚钱真的是不容易啊。如果我不好好读书,今后也只能靠体力赚钱,这不是我想要的。”妈妈的“狠心”让杨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但学会了珍惜钱财,还学会了珍惜时间。
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赚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男孩“狠一点”,让他们吃一点苦,或者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体会一下赚钱的难处,才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对孩子说“我的钱并不是你的”
孩子以为父母的钱就应该给自己花,父母挣钱就是为了自己。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特别是一些生长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家长要想让孩子自立,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钱并不是他的。让孩子明白他并没有权利对父母的钱财进行支配,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早地独立,树立奋斗目标。
在现实社会中,男孩要承担的责任往往比女孩大,所以男孩子的自立性要更早地培养。有很多男孩都有这样的意识,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所以出生于富裕家庭的男孩,根本就不会把赚钱当一回事。同样,也担负不起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德国汉堡有一位先生的家族很有钱,从祖辈起他们就已经不需要再去工作赚钱了,因为他们家的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也吃不完。他是一个真正的有钱人,但却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他的生活总是很有计划,因为他深深记得父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在他18岁那年,父亲让他一个人出门去旅游。旅游的费用是父亲给他出的,但是非常少,一天2?5欧元,相当于人民币25元。父亲让他在外面旅游一个月再回来,于是他拿着父亲给的钱出门了。
这样少的钱,一旦要住旅馆的话,就不能再买吃的,但是如果要买吃的,就不能住旅馆。这个男孩在外旅行40天,有几天他一直靠喝自来水、吃面包度日。有时候,他会睡在马厩里,有相当多的时间他都是在野外露营的。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整夜都不能睡觉。
这个青年回到家的时候,家里举行了盛大的派对来欢迎他。但是,这个青年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对父亲诉说这一路上的经历时充满了怨气。他问父亲说:“爸爸,你这样有钱,为什么才给我这么一点旅费啊?”
父亲对儿子说:“儿子,我用的是自己的钱,而你用的却是我的钱。我给你很少的钱,让你去旅行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这个道理。”青年听完父亲的话后,心里非常难过,但是他又觉得父亲说得很有道理。虽然父亲很有钱,但是这些钱如果父亲不愿意留给自己,那么他就什么都没有。父亲的话虽然让青年的感觉很不好,但是每当想乱花钱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这句话。所以青年决定,要将这句话说给自己的儿子听。
父亲的话对儿子来说虽然残酷了一点,却使儿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有时候,为了能够培养男孩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有自尊、有担当,父母就要对孩子狠一点。只有让男孩从小吃一些苦,他们才会珍惜父辈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
徐元现在是国内一家著名公司的软件工程设计师,徐元说自己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完全归功于爸爸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徐元的爸爸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位教师。
徐元小时候,因为父母的工作忙,没有办法照顾自己,所以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比较娇惯他,一般他提出来的要求,老人都会尽量满足他。
7岁上小学的时候,徐元被接回到父母的身边。刚回到父母身边的徐元,除了陌生的感觉外就是害怕,因为爸爸总是用一双严厉的眼睛注视着自己。带徐元去逛商场的时候,爸爸是不允许徐元乱挑玩具的。
爸爸这样告诉徐元:“你只能挑最便宜的,而且不能超过两件,因为你现在还没有办法赚钱。”徐元心里十分不乐意,但是因为害怕爸爸严厉的眼神,所以也不敢任性妄为。徐元上了中学以后,看见同学穿名牌运动鞋很羡慕,回家常和妈妈说这些事情。
坐在一旁的爸爸听见徐元这样说,就搭腔说:“吃和穿是你的基本需求,但是名牌运动鞋却是奢侈品,在你自己没有赚钱以前,不要浪费我和你妈妈赚的钱。”年少的徐元听见爸爸的话,难过地掉下了眼泪。就在那一刻起,他暗暗地下决心要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所以,徐元一直学习非常刻苦,并最终考上了名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出色的软件工程设计师。
其实徐元的父母不是不能给儿子买一双名牌运动鞋,父亲之所以不愿意给儿子买昂贵的运动鞋,就是为了让他养成良好的消费意识和习惯。假设徐元的父亲在儿子提出要求后,二话不说就给他买了奢侈的运动鞋,徐元的愿望轻易地被满足,他就会丧失奋斗的动力,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不利的。
父母不断地满足孩子奢侈的要求,只能让孩子越来越奢侈。他们不会节约,也不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赚取自己的未来。父母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奢侈”的思想,更不应该用奢侈品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其实,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苦家庭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钱财是什么概念。如果孩子有奢侈的想法,也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熏陶的结果。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应该及时阻止,而不是纵容。对男孩更应该这样,有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应该教给孩子生活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只会花父母赚来的钱。只有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才能确保孩子健康地成长,使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双手最可靠”
孩子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的怀抱,成就自己的事业。在此之前,父母不应该让孩子产生过多的依赖。应该让孩子明白,靠别人终究不如靠自己,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是一样的,只有自己有了能力,才能成就未来。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要让男孩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从小就开始对他严格要求。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都舍不得对孩子严格要求,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家长要知道,男孩长大了要独立地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只有成功的男孩才能被社会承认,才能得到大家的赞赏。所以父母就应该培养男孩的能力,让男孩从小就明白父母不能成为自己永远的靠山,自己的双手才是最可靠的。
宁海的父亲经营一个加油站,夫妻俩经常早出晚归没有办法照顾宁海。宁海小的时候是由奶奶照顾的,但是后来奶奶生病去世了,所以宁海放学回家后常常吃不上饭。为此,宁海对自己的父母非常不满意。
  宁海的父母把儿子的不满看在眼里,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放下工作来照顾宁海。宁海的妈妈曾经向宁海的爸爸提议说:“宁海还小,不懂得照顾自己,不如以后我就留在家里照顾他吧。”
宁海的爸爸不同意妻子的看法,他对妻子说:“宁海虽然年纪小,但他是一个男孩子,对男孩不能像对待女孩那样,要从小锻炼他的能力和意志。他现在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父母没有迁就宁海,宁海只得自己照顾自己。早晨很早就起来把饭做好,中午在学校里吃饭,晚上回家还要做晚饭。虽然宁海还不到10岁,但是已经学会了买菜、做饭、打扫房间。邻居看见宁海做这些事情,就对宁海的妈妈说:“你们家宁海太小了,怎么能照顾好自己呢。你们应该请一个保姆来照顾他。”宁海的妈妈说:“我本来也想过这件事,但是他爸爸不同意。”
有一次,宁海做饭的时候不小心割伤了手,他没有通知父母,一个人去医院包扎。妈妈回来看见儿子包扎好的手,心疼地掉下了眼泪。谁知宁海却说:“妈妈,不要紧,只是割破了手指,过几天就好了。”看见儿子如此坚强,母亲更加感动。
宁海不但会照顾自己,而且还会照顾同学。在学校,他经常帮助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宁海的爸爸经常对他说:“只有靠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才是真正有出息的人。”
宁海的班上有几个贫困学生,宁海很想帮助他们。他回家询问爸爸的意见,爸爸对这件事情非常赞同,但是爸爸说:“如果你想资助这些贫困的同学,就得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去帮助他们。爸爸不会给你钱的,因为爸爸的钱也是自己用双手赚来的。”
宁海为难地看着爸爸说:“我也想用自己的钱,但是我怎么才能赚到钱呢?”
爸爸看着宁海认真地说:“爸爸有一个主意,你可以到爸爸的加油站来打工。爸爸在加油的时候,你就负责给客人的车子打扫灰尘。爸爸会付给你工资。”宁海觉得爸爸的提议非常好,同意周末写完作业去爸爸的加油站打工。
宁海在工作的时候非常认真,很多客人夸赞宁海是个了不起的孩子。但是宁先生却认真地对儿子说:“客人夸赞你是因为你的工作做得很好,但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就像你学习一样,学习好了是自己的事情,学习不好也是自己的事情,跟父母的关系都不大。你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做得好,成就是你自己的;做得不好,责任要自己来承担。”宁海虽然还不能充分理解父亲话中的意思,但是他已经深深懂得了,一定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不能依靠任何人。
宁海的父亲是一个很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教育宁海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帮助别人,所以宁海才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男孩。
对男孩的要求,家长要更加严格。有的家长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家里有一个男孩就娇生惯养,这是要不得的。家长须知,男孩肩膀上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一个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男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取得一定的地位。所以,家长在教育男孩的时候要把“严格”放在首位。即使生活富裕,也要告诉男孩,自己的双手才是最可靠的。依靠父母的男孩,不会有出息,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父母的财富不能确保孩子富贵一生
再多的财产也有花光的一天,父母如果只是教孩子怎样花钱,而没有让孩子明白自己挣钱的重要性,即使给孩子留下再多财产,也不能保证孩子富贵一生。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让他们明白赚钱的能力远比花钱的能力重要得多。
现在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想法,自己辛苦一点,多积攒一些钱,然后让孩子用自己赚下的钱过舒服的日子。有的家长常常这样说:“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我们有能力就要为孩子多赚一点钱,这样也可以确保孩子以后生活得更舒服。”
家长这样的想法对孩子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既不利于孩子身体的成长,更不利于孩子心理的成长。父母为了给孩子赚钱,不停地努力,却让孩子丧失了前进的动力。父母们想想看,如果一直把饭端到孩子面前,然后再把饭喂给孩子吃,而不是教会孩子怎么做饭、怎样吃饭的话,孩子只能成为一个没有用处的人。同样,如果一个孩子只知道怎样花钱,根本不知道怎样赚钱,那么即使父母留下再多的财产,孩子总有一天因为只懂得坐吃山空,而把父母留下的财富花光。
在费城的一间酒吧里,人们经常在谈论一个富家子弟。这个富家子弟快30岁了,从来没有工作过,因为他的父母非常有钱,他根本不愿意出去工作,而他的父母也不要求儿子去赚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赚的钱已经够儿子花一辈子了。
这个富家子弟在大学毕业后就去各地旅行,过着无比逍遥的日子。当别人都在辛勤工作的时候,他正在一个咖啡店里慢悠悠地喝着咖啡、听着音乐。很长时间,他的同学都非常羡慕他这样的生活,当然这个富家子弟也认为自己这样生活没有什么不妥,因为父母那么有钱,又那样疼爱自己,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再去赚钱。
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富家子弟的父母因为飞机事故双双离开了人世。他们留给他两千多万美元的遗产。很多人看来,这个富家子弟以后即使不工作也不会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但是不久,人们就听说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他就把两千万美元的遗产变成了几百万美元。
富家子弟根本不知道赚钱的艰苦,所以他对钱财根本不会珍惜。因为大把花钱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所以父母留下的遗产也没有使富家子弟的生活得到保障。很快,他就把父母的遗产花光了,因为没有工作,也不想去找工作,后来富家子弟一直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父母以为把自己创造的巨额财产留给孩子就能确保他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孩子如果只想花钱,而不懂得怎样赚钱的话,他就不会珍惜父母辛苦积攒下来的钱,而且这样的孩子通常不懂得理财。所以,尽管父母留下很多财富,也不能成为他们生活的保障。
凌先生是国内一家非常有名的企业的董事长,他的儿子凌云今年20岁,在美国读金融专业。凌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是凌先生说自己的儿子凌云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只知道花钱,因为凌先生从小对儿子的管教就比较严格。
凌云刚上小学的时候,凌先生就给凌云准备了一个记账本,他规定儿子把自己平时的开销都记在这个本子上,而且每个月都给儿子固定的零花钱。如果儿子将这些钱花完的话,凌先生是不会再另外给他的。过年的时候,凌先生也拒绝亲友给儿子压岁钱。
他从来不让儿子穿名牌衣服,儿子高考那年,妻子让凌先生开车把儿子送到考场,但是凌先生却说:“公交车不是一样可以坐吗,只要提前一会儿就不会堵车的。想想看我如果把他送过去的话,花费的汽油钱能坐好几次公交车了,没有这个必要。”虽然凌云对爸爸的做法有时会不满意,但是有计划的花费已经慢慢地变成了凌云的习惯。
在成长的过程中,凌云渐渐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养成了多么好的习惯。因为有着良好的理财习惯,所以他总是能买到价格合理且质量又好的东西。大学毕业后,凌云就进入父亲的公司做了一名采购员,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是董事长的儿子。良好的习惯、平和的态度以及卓越的工作能力让凌云很快得到了上司的重用,成功地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这让凌先生很欣慰,而凌云也非常感谢父亲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培养。
如果家长有能力,可以赚到很多钱,但是也要记住你人生最大的乐事是看见自己的孩子走上成功的道路。如果只把钱留给孩子,而不是把好的心态和习惯教给孩子,孩子只能成为寄生虫。父母的富有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富有,父母的成就也不能使孩子一生幸运。孩子的路还是要孩子自己走,父母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教会孩子生存的技能,这比把财富留给他们更重要。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狠一点,不要看见孩子的眼泪就迁就他,这种做法只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娇宠和溺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很多痛苦,如果家长提前让孩子吃一些苦头,就会让他变得坚强,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
父母爱孩子是没有错的,但是一味地娇宠孩子,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父母都无条件地满足,这样的做法根本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父母要知道溺爱出逆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严格要求,不能娇惯、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
现在的家庭,子女大多都是独生,父母对孩子都疼爱有加。因为宠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有的孩子一不满意,伸手就打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更有甚者会用利器伤害或威胁父母。
有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儿子被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父母异常气愤,要求公安机关严惩自己的儿子。
状告自己儿子的是年近六旬的季先生夫妇,这对老夫妇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因为儿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季先生夫妇对他非常宠爱。虽然家里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孩子要什么,季先生夫妇一般都会满足他的需求。
两个姐姐对他也十分疼爱,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一般都是让弟弟先吃。买新衣服,父母也是先给他买。
有一次,儿子要买一个玩具,季先生觉得玩具价格太高,几乎是自己半个月的工资,所以就没给儿子买。谁知道,儿子回家以后拿着刀子就把季先生的手给划破了。季先生虽然非常生气,但是也没舍得打儿子一下。
儿子渐渐长大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穿名牌的衣服。一双运动鞋或一身衣服就要花费季先生半个月的工资。季先生对儿子说:“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不能和那些有钱家的孩子比,你偶尔买还可以,但是如果经常买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了。”儿子听见父亲这样说,不高兴地喊道:“那你为什么不去挣钱,就是因为你没有本事挣钱,我们家才这样穷的。”
季先生听了儿子的话,又生气又伤心。每次想动手打儿子,妻子就把儿子拦在身后。
不仅如此,儿子在学校的行为也十分恶劣。几乎每个月都有学生的家长找到季先生告状。由于儿子在学校的恶劣行为,学校很快就把他开除了。
季先生没有办法,只好到处找人,让儿子再去上学,但是一连转了好几个学校,最终儿子都被学校开除了。儿子明确地告诉季先生,自己已经不想再读书了。季先生苦苦地劝儿子,但是儿子根本就不听。
季先生没有办法,只好让儿子去一个亲戚那里打工。但是没过多久亲戚就来跟季先生说,这个孩子干了几天就不见了。这让季先生非常担心,他到处去寻找儿子,而且还登了广告,贴了寻人启事。没有几天,儿子回来了。
他对父亲说:“我是回来要钱的。”季先生对儿子说:“你在家里好好待着吧,不要到处乱跑了。”儿子却说:“在家里待着没意思,我要出去和朋友玩,你得给我钱。”
季太太立即从屋里拿出2000元钱给儿子,儿子拿上钱转身就走了。没过几天,他又回来要钱。季先生不给,儿子就跟他大吵大闹。结果,季先生在妻子的劝说下只好妥协。于是,儿子又拿走了家里的几千元钱。
这样反复几次后,季先生决定不再给儿子钱。但是他又跑到姐姐家里去要钱,这让季先生非常生气,也非常无奈。
儿子因为整天游手好闲,让季先生丢尽了脸。季先生非常后悔在儿子小的时候,没有好好地教育他,让他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虽然季先生很是无奈,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了。就在季先生后悔的时候,儿子却在晚上趁父母熟睡时进屋偷走了家里的存款,这让季先生万分恼火。
季先生夫妇商定,为了不让儿子再做出出格的事情,他们决定报案,让法律对儿子进行惩戒。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季先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得到教训。其实,儿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与季先生夫妇对他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因为这个男孩是家里的独子,所以父母加倍地溺爱他。
就是因为这样的溺爱,让孩子变成一个无法无天的逆子。惯子如杀子,季先生没有办法只好用法律的手段来制裁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有所改变。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让人叹息。
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千万不能把疼爱变成溺爱。否则受害的不仅是孩子本身,他身边的人也会因此受到伤害。
姜先生在教育儿子的时候就本着“一个馒头也要蒸熟了吃”的思想。
姜先生的儿子也是家里的独生子,但是姜先生对儿子的要求却十分严格。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逛商场的时候,儿子看见了一个玩具,哭闹着要买的时候,姜先生就会蹲在地上对儿子说:“爸爸不能给你买这个玩具,因为不久前奶奶才给了你一个新玩具。”
如果孩子还是哭闹着不走的话,姜先生就丢开儿子的手,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根本不回头看他。这样做了几次后,儿子走进商场的时候总是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乱要玩具。
在儿子刚开始学吃饭的时候,总是要爷爷奶奶喂。姜先生主张如果孩子不学会自己吃饭,就不给他吃。爷爷奶奶觉得这样对孩子太狠了,但是姜先生仍旧坚持这样做。没过多久,孩子就学会了自己吃饭。
儿子6岁的时候,姜先生就让他单独睡一个房间。开始的时候,孩子常常会害怕,姜先生就对儿子说:“你是个男子汉,一定要勇敢一点。你不是喜欢看《变形金刚》吗,你觉得擎天柱勇敢不勇敢?”儿子点点头,姜先生说:“你要想成为那样的英雄就要学会勇敢,一个人睡在这个房间里就是锻炼你勇敢的第一步。”儿子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按照爸爸的意思做了。姜先生不断地严格要求儿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习惯。
天下的父母有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是对于男孩来说,如果父母对他们过分地疼爱,就会让他们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从小就养成的不良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健康、幸福、快乐,但是,如果父母只知道一味地溺爱孩子,无疑于是在伤害他们。
所以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男孩的教育都应该严格。
当然,这并不是让父母动不动就打骂男孩,而是说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父母要纠正孩子的错误、缺点,努力锻炼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只有拥有优秀的品格,孩子才会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人。溺爱出逆子,父母只有懂得正确地爱孩子,才能使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别给孩子提供“一条龙”服务
列士葛伏特说:“家庭教育的秘诀在于让儿童自己去发展,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切,成人不应该抢先去做,也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方便与惬意什么也不做。”
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依恋父母,这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父母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除了学习以外,给孩子提供一条龙式的周全服务,孩子就会失去独立的能力。
因此,父母在平时要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事事包办,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陆江高中毕业以后,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学,这让父母非常高兴。但是,快开学的时候,父母的烦恼就来了。
陆江虽然已经18岁了,但是连自己的袜子都没有洗过,一次方便面也没有煮过。母亲对陆江总是呵护备至,陆江在小学毕业以前,衣服都是妈妈帮着穿的。
这次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读书,让父母非常担心。而陆江自己也为此忧心忡忡,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即使初中和高中都是住校,但因为学校离家非常近,有时候中午陆江也会跑回家里吃饭,顺便把一个星期没有洗的衣服和袜子带回家给妈妈洗。而现在自己要到这样远的学校去读书,还怎么把衣服拿回家啊!
父母虽然没有办法,但还是把儿子送去上学了。父母临走的时候,陆江抱着妈妈哭得十分伤心。
妈妈看见儿子这样,也不忍心离开了。于是她向单位请了长假,决定在这里陪儿子一段时间,希望儿子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陆江听到了非常高兴。
起初,陆江连寝室都不住,和妈妈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小旅店里。每天还是由妈妈帮他洗衣服、刷鞋子。但是,妈妈的假期很快就到了。陆江没有办法,只能回宿舍住。对生活一窍不通的陆江,遇到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
袜子脏了他也不洗,穿完了就一双双扔在床底下。身上的衣服换下来放在箱子里。寝室里的同学都觉得他这样的做法非常奇怪,陆江根本不好意思告诉同学他不会做这些事情。有一天,寝室的管理员查卫生的时候,发现了陆江床底下堆积的脏袜子,就把陆江的寝室作为不讲卫生的典型,把他们的寝室号公布在学生宿舍的门口。这件事情让寝室长非常气恼,他对陆江说:“你为什么不去洗洗你的袜子呢?你这样做我们大家都跟着你倒霉。”
陆江为此非常沮丧,他打电话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只得让儿子把那些脏衣服、脏袜子都寄回家。
最要命的就是陆江在打开水的时候,因为弄不好水龙头经常被烫伤,这让他对打开水充满了恐惧。因为这样,陆江受到寝室同学的嘲笑。这让他心里很不好受,但是生活的一些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出来的。
在放假回家的日子里,陆江跟妈妈说了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他哭着说不愿意再去学校学习了。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培养儿子的方式是错误的。
很多家长认为,男孩是不需要做家务的,因为家务是一项十分琐碎的工作,男孩只要能念好书,成绩好,将来就会有成就。但是,这恰恰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实际上家长应该尽早地锻炼孩子,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不但能让孩子拥有独立的性格,也会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有的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给孩子准备了一条龙式的服务项目,让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事情也不用关心。
李先生的儿子就是在这样一条龙式的服务中长大的孩子,他虽然已经上中学了,但是在家里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饭的时候,从来不摆桌子、盛饭;吃完也不懂得将凳子放好,收拾桌子。因为儿子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李先生夫妇也不对儿子做这方面的要求,渐渐地儿子变成了一个只会念书,别的什么都不会做的人。
有一年暑假,李先生夫妇带着儿子去黄山旅游。因为是放假期间,黄山的游客非常多。在行走的过程中,一家三口被游人冲散了,李先生和妻子迟迟都没有找到儿子,这让他们非常着急。最后不得不请警察帮他们寻找。
当李先生夫妇找到儿子的时候,发现16岁的儿子坐在一个凳子上哭得正伤心。
李先生夫妇忙赶过去安慰儿子,儿子说:“爸爸妈妈,我好害怕啊。我以为再也找不到你们了。”
李先生对儿子说:“你怎么不想想办法呢,你发现我们不见了,应该想办法找我们才对啊。”
儿子此刻不哭了,呆呆地看着李先生。原来,在和父母走散以后,他就坐在这里哭起来,根本没有想任何方法去寻找父母。李先生通过这件事情才明白,原来儿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书呆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但是,孩子的能力和学习成绩是一样重要的。如果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除了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给孩子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这样的做法对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很多能力都是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只会念书,什么都不会做,那么最终,他也只会成为连和别人沟通都有问题的书呆子。这一定不是家长愿意看见的结果,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外,家长更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给孩子在顺境中制造些挫折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奢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必要时在冰岛雪地里或者在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也能生存。”孩子的生长环境太顺了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家长要懂得在顺境中给孩子制造一些小挫折。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长大后始终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父母如果把男孩一直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孩子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长大后一旦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姚海是一名刚毕业的应届本科生,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姚海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从小就备受家里人的重视和宠爱。姚海从小学一直到中学毕业都享受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上大学的时候,姚海也是在妈妈的陪伴之下——妈妈辞职陪着姚海上大学。
姚海一直过得非常顺利,没有经历过一点挫折,父母也舍不得让姚海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姚海常年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环境里。但是,在大学里,姚海除了学习以外,别的都不行。姚海的妈妈说:“儿子,只要你成绩好,教授就会非常欣赏你的。”听了妈妈的话,姚海更加发奋地学习,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
  毕业以后,姚海和很多同学一样开始找工作。现实社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没毕业的时候,姚海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开始找工作了,而且很多人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很快找到了工作。姚海觉得,这些平时在学校里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都能很快找到工作,自己这样优秀,还怕找不到工作吗?
但是,姚海找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这让他十分沮丧,父母对他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姚海感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和压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做了没几天,就放弃不做了。因为他一个业务都没有联系到,上司就狠狠地批评了姚海一顿,这让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赞美声中的姚海无法接受,所以他很快就辞职了。
辞职以后,姚海对父母说不想再找工作了,要考研究生。父母非常赞成,于是姚海就报考了自己学校的研究生。但是,因为研究生报考的人很多,所以竞争也异常激烈。第一年姚海没有考上,这是他面临的第二次打击。他非常苦恼,慢慢地变得孤僻,不和同学沟通,也不和父母交流,常常一个人坐在屋子里,不声不响。
姚海的父母觉得儿子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就建议他考公务员。姚海听取了父母的建议报考了公务员。但是这个考试比研究生还难,姚海虽然笔试的分数通过了,但是因为面试失利,所以也没有考上。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开始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父母担心儿子,带他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诊断出姚海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因为没有经历过挫折和打击,所以姚海没有建立起这方面的免疫力,在温室里长大的姚海,一旦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就变得非常脆弱。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挫折和打击,被淘汰、被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即使一个人在学校非常优秀,但到了社会上又是另一个起点。因为没有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经验,所以温室里的花朵一碰到恶劣的风雨天气,就无法生存下去。
家长要知道,在孩子生活和成长的环境中,要适当地制造一些恶劣的天气。孩子如果生活得太顺利,家长就要想办法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这样就可以适当地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当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能够坚强地面对。
吕先生的儿子在学校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非常聪明,老师总是表扬他。亲戚朋友也经常夸他聪明。在小学的奥数竞赛中常常获得优异的成绩,这让孩子十分得意。吕先生看见儿子这样,心里就开始计划着给他一点挫折教育。
在儿子放暑假的时候,吕先生送儿子去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一个夏令营,这个夏令营是专门为天才儿童或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开设的。在夏令营里待了一个星期,儿子就哭着给吕先生打电话说要回家。吕先生问儿子:“为什么要回来?”
儿子回答说:“爸爸,他们做的题我根本就看不懂,他们制作的一些玩具,我也根本就弄不懂原理,我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差生。”
听了儿子的话,吕先生明白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儿子很快就遇到了挫折,而这个挫折还不小,让他从老师和亲戚夸奖的聪明孩子变成了一个笨蛋。从夏令营回来以后,儿子就变了,不但学习更加认真,也变得非常谦虚懂事。吕先生明白这次制造的挫折让儿子懂得了很多道理。
如果孩子的成绩非常好,家长和老师夸奖孩子就会变成常事。在一片赞誉声中长大的孩子,是没有办法面对批评的。因为顺境已经让孩子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而批评和惩罚就像恶劣的天气一样,会让孩子不能承受。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所以一遇到“恶劣的天气”就会生病。因此,如果孩子过得太顺利了,家长要懂得适当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或压力,这样不但会让孩子成长,也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当孩子的“消防员”
孩子一有麻烦,家长就赶紧跑过去替孩子解决;孩子一惹祸,家长就去替孩子道歉。这样做的后果,要么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要么就让孩子依赖性过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教会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去面对自己惹的麻烦。
在一所小学里,一个叫斌斌的小男孩拿着画笔,把班级外面的墙壁画得乱七八糟。老师把斌斌叫到一边,告诉他说:“你把学校的墙壁画成这样,就必须把他擦干净。下午上学的时候,你能带一块抹布来和老师一起擦墙壁吗?”斌斌同意了老师的提议。
下午上学的时候,老师看见一个老人跟在斌斌的后面,替斌斌拿着书包,手里还拿着一块抹布。老师迎上去,这个老人说:“我是斌斌的爷爷,我听说他把学校的墙壁画花了,所以我就带了块抹布来替他把墙壁擦干净。”
老师对斌斌的爷爷说:“您为什么要来替他擦呢,他应该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斌斌的爷爷笑着说:“孩子还小,犯错误是难免的。他也不会擦墙壁,我们当大人的当然要帮他擦。”
其实,斌斌爷爷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观点。很多家长在孩子惹祸后,都喜欢当孩子的消防员。家长这样的做法就会让孩子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做错什么事情,永远都会有人给他解决麻烦,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危机意识,也不会有任何压力。
孩子终究要长大的,父母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孩子帮他们解决问题。孩子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很多问题,承担一些责任。而责任是一个人对社会、对家庭价值的体现。孩子做错了事情,就应该让他为此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如果家长一味地帮助孩子处理问题,那么孩子一辈子也长不大,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是责任。
责任心是男孩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否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赞誉,也会获得别人的谅解。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是家长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必要做法。
有的时候,家长看见孩子把地板弄脏了,虽然非常生气,但也只是批评孩子说:“你看你又把地板弄脏了,说了你多少遍了,怎么这样不听话呢。”一边说,一边就会自己拿起拖把把地板收拾干净,而孩子只是站在一边看,丝毫没有感到愧疚。家长这种做法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所以孩子下次还会照常犯错误。而且家长只是嘴上批评孩子的错误,并没有让孩子把错误纠正过来。这样,孩子根本就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任。
约翰是一个12岁的男孩,在约翰5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对他实行严厉的教育。事情的起因是约翰要喝热水,而母亲怕约翰烫到手,就帮他去倒水,但是,约翰一定要拿起杯子自己去倒水。母亲只好跟在他的后面,结果约翰还是不小心将手烫伤了。他随之哇哇大哭起来,但是母亲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看着他在一旁哭。等约翰哭完了,母亲取来了药箱对约翰说:“你自己把烫伤的地方用药水涂一下吧。”
约翰委屈地看着妈妈说:“我不会自己涂药水。”
妈妈说:“你必须自己涂,我不会帮助你的,因为是你自己不小心才把手弄伤的。”
约翰笨拙地拿起药水涂了起来。从那天起,母亲就开始要求约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存在这样一个心理,总认为孩子的年纪还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错误,所以不能让他们为自己犯的错误负责任。孩子欺负了同学,父母就替孩子去赔礼道歉;孩子损坏了学校的设施,家长就跟着孩子去学校赔偿……家长这样的做法永远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他们也不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
然而,孩子在走入社会以后,自己始终要面对很多问题和困难,如果没有解决事情的能力,只知道把问题丢在一边的话,只能成为一个无用的人。
万军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个集团的总裁。为了能给儿子锻炼的机会,万先生没有放弃任何机会。有一次,万军和几个同学去露营,半夜里下起雨来。雨下得很大,万军打电话给爸爸,希望爸爸能开车来接自己和同学。
但是万先生当即就拒绝了儿子的请求,他对儿子说:“你出门的时候,妈妈就劝告你不应该去露营,因为这几天会下雨。现在你自己遇到了困难,就必须自己解决。你自己想办法回来吧,我不会去接你的。”爸爸严厉的拒绝让万军非常伤心。他和几个同学躲在帐篷里,一直等到雨停了才回家。
自从这件事情以后,万军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做事情前应该想好了再做,遇到困难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大学毕业以后,父亲把分公司交给万军打理。万军因为没有经验,接了一个单子让公司蒙受了将近1000万的损失。万军在父亲没有给自己一分钱救济的情况下,带着手下,自己想办法,不分昼夜地做了几个月,终于把事情解决了。通过这件事情,父亲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儿子身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父亲渐渐地把手里的工作移交给儿子来做。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才能在孩子长大的时候收获这种性格给他带来的辉煌成果。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替孩子解决麻烦,为孩子犯下的错误买单,那么孩子只能成为一个依靠父母、一事无成的人。所以,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让孩子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任,只有对小错误负责任,长大才能应对更多的问题和困难。而孩子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也会渐渐地培养出责任心。责任心可以让孩子关心、理解别人,也有助于孩子和别人友好相处。
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克制
成功有时候不只需要努力和机遇,等待也同样重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让孩子首先学会等待,学会克制自己。等待是对一个人意志力和耐心的最好考验,一个没有毅力和耐心的人,往往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的社会,但是在机遇这么多的社会里,成功的人往往没有几个,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耐心去等待机遇的到来,选择了放弃。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教导孩子学会等待。
等待往往是苦闷而漫长的,孩子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所以要教会孩子等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4岁的聪聪有吃晚饭后立即吃水果的习惯,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妈妈告诉聪聪,要在吃晚饭半个小时之后才能吃水果,但是聪聪总是等不及。妈妈严厉地告诉聪聪说:“如果你不能等半个小时以后再吃水果的话,以后就不会再有水果吃了。”然而,聪聪并没有把妈妈的话当做一回事,妈妈为了能改掉聪聪这个不好的习惯,也为了让他能够学会等待,有一个星期都没有买水果给聪聪吃。从那以后,聪聪就知道,如果他不能在饭后等半个小时的话,就会一个星期没有水果吃。为此,他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学会了在饭后安静地等待半个小时再吃水果。
等待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可以让孩子变得有耐心、有毅力。在耐心的等待中,孩子学会了坚持。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等待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人的成功有一段相当长的等待时间,在等待中学习,在等待中成长。只有耐心等待的人,最终才会获得成功。所以,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学会等待。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教孩子学会克制。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孩子总是见什么要什么,如果家长不给他买的话就会哭闹不休。其实,这样的孩子就是不知道克制自己。
人有很多需要,也希望自己的这些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但是,有些需要是不正常、不合理的。这时家长就要教会孩子克制自己,让他平静地面对诱惑。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傅雷先生在教育儿子傅聪的时候,就采取了很多严格的手段来教育他懂得克制和忍耐。傅聪小时候总是不喜欢吃青菜,专挑肉食吃。如果将肉和菜放在一起炒,傅聪也只会将肉全部吃掉,菜一点也不吃。这样的习惯当然很不好,对孩子的身体也十分不利。
为了能让儿子克制吃肉的欲望,每次吃饭的时候,傅雷只要看见儿子只吃肉不吃菜就会对傅聪给予惩罚。让他只吃白饭,连肉也不给他吃。
傅聪虽然觉得非常委屈,但还是渐渐地改掉了自己挑食的坏毛病。
在教傅聪练习钢琴的时候,傅雷也是十分严厉的。小孩子总是非常贪玩,傅聪也不例外。他在练琴的时候总是练一会儿玩一会儿,这让父亲非常生气。
为了能让傅聪改掉这个毛病,在练琴的时候专心点,克制自己想玩的欲望,只要看见儿子开小差,傅雷就会对儿子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还会体罚他。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傅聪克制住了自己,在练琴的时候专心致志,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
孩子年纪小,对自己的很多喜好都不能很好地控制,往往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有的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做一会儿玩一会儿,这都是孩子不能克制自己的表现。如果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有的甚至会引起身体的疾病。所以,在孩子还没有学会克制自己的时候,家长要给他们立规矩,帮助孩子学会克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向银行借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