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头疼脑热热,社区诊所收费190是不是高收费?

头疼脑热打个电话 社区家庭医生免费上门_网易新闻
头疼脑热打个电话 社区家庭医生免费上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里是成都市中心正府街31号大院,一个年代久远的居民院落。一单元三楼上,71岁的郭世蓉和79岁的冯家成相濡以沫,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是一个普通又幸福的家庭:老两口感情和睦,四个子女事业有成,家族里儿孙绕膝。即使是老年人无法避开的健康问题,也得益于成都市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寻常小病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他们有专属的社区“家庭医生”,有个头疼脑热只要招呼一声,“医生背起包包就来了。”
社区家庭医生 免费上门服务
与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成都一样,郭世蓉两口子在正府街已经住了几十年。上世纪90年代从某国有企业退休后,老两口正式进入“享福阶段”四个子女都成家立业,事业也发展得不错;唯一有些头痛的,就是随着年龄增加,两人的身体都大不如前了。
“我们两口子都有高血压,我还有糖尿病,药不能停。多亏了王医生,我们院子每个老头老太太都跟他熟。”郭世蓉口中的王医生,就是青羊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主任王乐。31岁的王乐毕业后是正府街、大小福建营巷2000多社区居民共同的家庭医生。
“以前哪想到我们也会有家庭医生服务哦,而且还是免费的。”郭世蓉说,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社区医生这个概念的时候,平时生了病要么是到小诊所开服中药吃,要么是吃朋友推荐的药,实在不行了才去医院看病。为此,她还有一个“教训”:一次,郭世蓉因为高血压吃了朋友推荐的一种药后,觉得腿软无力,就在街边晕倒了。到医院检查才知道,由于吃了不正确的药,反而造成了低血压。
“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避免的。病人有哪些病、吃什么药,需要怎样的保健措施,作为家庭医生,自己的心里一定要有数。”王乐说,从2007年起,青羊区首先开始试点居民家庭医生制度,他作为首批“驻扎”社区的家庭医生之一,每天背着包走街入户,为自己对应的病员问诊、咨询。
最初不让进门 如今离不开他
走进正府街31号大院,王乐的照片和联系方式就挂在社区公告栏上,作为家庭医生,他已经“享受”到了和社区主任、社区民警一样的待遇。不过,刚开始时的情况可没有这么乐观。
郭世蓉仍记得2007年王乐第一次来家里拜访时的情况。“当时从门里望去就是一个年轻娃娃,像个学生。我还问他是不是走错门了。”这还是比较好的状况,王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最初的入户走访阶段,不少住户把他们当成“药串串”,门都不让进。最无奈的时候,他甚至还试过写一张小纸条塞到门缝里。
但现在大院里的住户,已经愈发离不开这个看上去仍很年轻的家庭医生了。郭世蓉存的电话号码不多,除了子女外,王乐几乎是她和老伴联系最多的一个人。“我们哪里不舒服,都先打电话给王医生,几分钟就过来了。我们连门都不用出、路都不用走,在家就可以看病。”
“以前看到医生就觉得‘遭了’,是不是又查出什么毛病……现在是盼着医生来。”郭世蓉慢慢解释道,“王医生每次来都要量血压、测血糖,叮嘱我们按时吃药。我们年纪大了,取药、报账这些事情他也帮着揽下来,我们就轻松多了。”
就诊刷“脸卡” 输液拿药不排队
在家庭医生上门之前,郭世蓉为控制高血压,已经每天都在用药。可节约了一辈子的她舍不得多花钱,吃的药都是1块多1瓶的,疗效欠佳。“王医生拍着胸脯跟我说,完全可以用好一些的药,他来帮我申请特殊疾病门诊报销。”
“其实就是举手之劳。像郭婆婆老两口的病都在成都市划定的18种‘特殊疾病’范围之内,再根据他们的年龄,可以报销90%以上。”于是,享受了特殊疾病门诊报销的老两口一个季度下来,各种常用药加起来才花几十块钱,而在以往,平均下来也得七八百元。郭世蓉觉得,“还挺划算的。”
不仅如此,作为家庭医生的建档病员,郭世蓉老两口就连到社区医院去就诊,也比一般人要省事得多能直接刷“脸卡”。“不用排队挂号,要输液、要看门诊、要拿药,直接到家庭医生的办公室去就行了。”
大力推进各项公共卫生服务
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社区的“家庭医生”制度,仅是成都市近年来实施惠民医疗卫生服务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成都市还大力推进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体系。目前,已建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紧急救援中心、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和血液中心等六大中心;县级重点建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乡镇(街道)建好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促进卫生管理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均等。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超6成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来自市卫生局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市已服务城乡居民3788.5万人次,其中门急诊诊疗2236.5万人次、住院96.3万人次、Ⅰ类疫苗免疫接种384.6万人次、Ⅱ类疫苗免疫接种190.5万人次、0—6岁儿童保健186.7万人次、妇幼保健190.7万人次、老年人保健255.6万人次、康复服务122.7万人次、计划生育服务37.7万人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18.8万人次、慢性病管理449.2万人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698.5万份,建档率已达61.3%。
300余万人免费健康体检
自去年开始,成都市开始推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针对6个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问题,对自愿参加健康体检的群众开展适宜的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截至4月20日,全市参加全民健康体检人数为362.5万人,体检率达31.7%。
成都种种探索
真正以市民“健康”为最终目的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徐程,近两年来一直关注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方面的发展。她告诉成都晚报记者,无论是植根于社区之中的家庭医生制度,还是惠及全体市民的全民免费健康体检,都是成都在基层医疗改革中做出的大胆尝试与探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也能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我们常说要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许各地的情况不一、做法不一,但成都至少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真正植根于基层,着眼于最小单元的社区与家庭,建立起一个涵盖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各方面资源的基层医疗体系。”徐程说,成都的种种探索,真正做到了以市民的“健康”为最终目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成都晚报记者 胡锦枫 实习生 刘入菁 摄影 谢辉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在日本医院看病一般要花多少钱?
我的图书馆
在日本医院看病一般要花多少钱?
咱们老百姓都明白一个道理,“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一旦生大病,只能先在所在地进行初诊和基本治疗,继而转至市级或省城医院,最后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顶级医院苦苦求医,如果再遭遇上某度和某田系医院,很多家庭就在这个过程中轰然倒塌。
国内的医疗资源分配是金字塔式的,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很多病人不得不有病乱求医,有多少钱也经不起折腾。
而在日本医院看病的体验,和国内有着较大的不同,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日本实施了分工明确的大医院和小诊所分诊制度,在收费的透明化上也非常值得借鉴。
今天介绍一下在日本医院看病的收费项目,大家感受下一般要花多少钱?
日本医院分类:
日本的医疗机构除了大医院,还有很多分布在住宅区的小诊所或专科门诊。能在小诊所看的头疼脑热就在社区解决,而小诊所判断不清楚的病,医生才会写一封介绍信,附上症状和诊断情况,把病人介绍到大医院去。
有些地方的大病院也接受普通门诊,但是没有推荐信是要收取数千日元额外费用的,而且去大医院看病通常需要提前预约,否则要排队很久甚至排不上,所以一般人都不会生病直接往大地方跑,这就减轻了大医院医生的负担,能更专心治疗急重病人。
日本医院看病流程:
1. 先在柜台缴交健康保险卡领取挂号证。
2. 初诊(しょしん)的话需填写初诊单(个人基本资料)。
3. 填写问诊表(填写个人病史、是否对药物过敏.... 等)和量体温。
4. 医生诊断后到柜台结帐领取处方签(「处方( しょほう) せん」)。
5. 拿着处方签到附近的药局自行购买药物。
健康保险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日本法律规定,所有在日本居住的,包括预定停留1 年以上的外国人都要加入健康保险,医疗费个人只需承担30%,手续在市、区、街、村政厅办理,每月缴保险费。保险费金额因地区而异,没有收入的外国留学生的保险费通常可以得到减额。
去医院看病时如果加入了健康保险,诊疗费大约是1,500日元~2,500日元 ,没有健康保险的情况5,000 日元~8,500 日元,如果是急诊又没有保险的情况,费用10, 000 日元~ 15,000 日元左右,但金额还是会依病况而有所不同。以上都不包含另外到药局领药的费用。
单看日本的医疗费其实是相当贵的,但有了健康保险后只需承担30%,考虑到与日本人较高的收入就可以完全可以承担了。
日本医院的挂号、缴费方式:
病人先电话或网络预约,医院根据自身接待能力,安排就诊日期,患者根据预约的时间来医院就诊,这从制度上杜绝了倒号现象。
另外,日本医院施行医药分离,医生只负责问诊、开处方。关于患者从何处购药与医院及医生无关,从制度上杜绝开高价药、药品回扣等现象的发生。
日本医院或者诊所都是用「点」来计算费用,每个项目的,「点」(费用)都是政府制定的。
▼日本看病时的收据
日本医院奉行“必要的医疗为最佳医疗”理念,基本不会出现乱开高价诊疗项目、过度医疗的现象,日本医疗费收据上一般都会详细打出具体项目和费用,如果对收费有疑问,可以向保险公司反映。
付费方式大多数在柜台付现金,有些大医院会设置自动缴费机,拿着印有条码的单子到缴费机前扫描,机器就会显示缴费明细,缴完费后会出现收据及领药单,拿到领药柜台换取处方签。
就算是全自动缴费区,但还是有服务人员在身边随时协助。
日本看病常见费用:
初·再诊费
「初诊费」就是第一次往该医院看病的费用,因为要登记和做病历卡,要收取行政费用,不包括该次的治疗费。如复发同一种病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治疗费称谓再诊费。初诊费要比再诊费高3倍,同一种病在同一家医院继续治疗时,医疗费比较便宜。
▼医院的病历卡,每次到这里看病都要出示这张卡
初·再诊费由年龄及检查时间决定,例如:3岁未满孩子的费用差不多是普通人的两倍,晚上10点以后的急症费为平时的三倍左右等。
为了查询患者生病的原因、了解伤、病的程度,所需要的费用称为检查费。不同检查的费用也不同,如心电图检验XX点,血液检验XX点等,都有详细的规定等。
东京大学医院开出的一张70日元的检查费单子,人民币4块钱左右,简直是业界良心。
住院费根据医院的体制,护理环境,患者年龄和疾病等决定。
费用中包括住院时的管理费·医疗管理费·伙食费·护理费·药费·注射费·检验费·手术费·处理费·理疗费等。住院费可以使用健康保险。但不含住院的餐费、病房差额费及病号衣的使用费等。
手术前的麻醉等全部包括在手术费当中。
一般一个小小的手术都要上万日元。其中美容整形手术、人工流产手术、矫正牙齿手术等不适用于健康保险的范围之内。
日本每一家医院周围都会有好几家药店,拿着医生开的处方买药时、只要出示保险证就可以使用健康保险。
这个和药妆店不同,通常只卖药,而且日本的药价几乎都是统一的价格,病人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承担的都是什么费用。
▼这是药局的收据
▼除了口述说明,药剂师还会准备一张药物说明书,上面写有药物名称、功效、注意等,一般生病都是开五天药的,每日服用三次。
日本政府规定到药局买处方药,必需携带这本「お薬手帳」,记录了病人的个人资料、药物记录等。当你第一次往药局买药,通常药剂师都会帮你做一本。
这本手帐比较重要的,还是病者的药物记录。
▼历次买的药都清楚的写在手帐上
至于药袋,是这个样子的。
日本对危险性较高的处方药管理严格,医生都会控制每次开处方药的数量,即便病人要求多开也常常会被拒绝,甚至有开一粒药的情况。
整理出这份日本医院收费资料,我最大的感触是体制的透明、可信。以我们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无论怎样先进的医疗设备,中国的医院肯定有能力拥有。在硬件上,我们与国外的确没有太大差距,真正的差距在在于体制的合理性,在于医生和医院是不是真正从患者利益出发来解决问题。
不知各位有何感受?留下你的评论吧。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奥诊所收费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