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汉语在线与百度百科哪个更对

陈满华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陈满华,男,1963年出生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理论与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现招收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也参与培养和指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致力于语言学理论(主要是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和威廉·琼斯等方面的研究。已有60余篇论文刊发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外国语》等刊物上,出版三部专著。也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含随笔)、札记。
陈满华人物简介
陈满华,男,1963年生于,博士,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理论与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语义功能语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988年中文系语言学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先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文学院、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任教。[1]
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副院长。年在印度国际大学(Visva Bharati)任教,年在达勒姆(Durham)大学系任教。上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方言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后转向语言理论(重点是语法理论特别是构式语法理论)及其应用、汉语语法等方面的研究。教学、科研之余也写一些散文,以学术、文化随笔、札记为主。
陈满华教学工作
陈满华早年毕业于郴州师范专科学校(前身),19岁开
始教师生涯,曾任教于湖南一中、北京市顺义北务中学,担任语文、英语、历史等科目教师,入职人民大学后曾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为进修生开设精读、口语、写作、报刊等课程,为本科生开设《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等。上个世纪末开始参与培养研究生,本世纪初开始招收研究生,先后为研究生开设《普通语言学》、《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现代汉语》、《专业英语》等课程。年在印度国际大学任教,年在达勒姆(杜伦)大学系工作。[1]
2008年调入文学院语言学教研室,中间短暂担任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但回归语言学教研室以后仍一直参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工作。目前分别在人民大学北京本部和苏州校区两地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
陈满华学术研究
陈满华的学术研究领域为语法理论、汉语语法及语言学史,兼及方言学、词汇学和修辞学、汉英对比、翻译等。已在近30家学术刊物(含其他学术出版物的学术性专栏)上发表论文60余篇、学术评论多篇,其中大部分刊发在语言学类核心刊物上,相当一部分发表在《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当
代语言学》、《外国语》等我国语言学类权威核心期刊上,出版三部专著,其中一部已再版(修订版)。先后在印度、英国、奥地利、德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多个国家长期任教或参访考察、进行学术交流,[2]
近年来应邀到维也纳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师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举办学术讲座[2-3]
多年来,陈满华在以下两方面的研究用力甚勤:一,,专攻理论及其应用,在这一领域已发表10多篇论文,达10万字以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
,被同行列为国内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之一。[5-7]
二,早期史,侧重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大师Sir William Jones及相关课题研究,在该领域也发表了系列成果[8]
,近10万字,并已完成并通过一项以琼斯的语言学和东方学为研究重心的教育部哲社后期资助重点课题,形成一部专著成果(稿)。
陈满华教授服膺王力、吕叔湘等语言学大师的“龙虫并雕”治学理念,同时也因其师范出身的背景以及南北两地中学从教经历,对基层语文教育需求有切身体会,因而主张学术研究要接地气,应走出象牙塔,重视与普及工作结合,关注社会需求[9]
,并身体力行,发表了大量语言学及语言应用方面的普及性文章,其中近一半发表在发行量达百万份、影响甚广的《演讲与口才》,上个世纪90年代上半叶被该杂志列为核心作者之一,长期跟踪约稿,曾被评为该刊优秀作者,受到嘉奖。
陈满华散文写作
在学术研究之余,陈满华发表了数十篇散文,其中以文化、学术随笔所占比例较重,涉及社会、语言、文化、教育及学术规范等,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知名网站(2012年以来有一部分转发或直接登载在他本人的博客上)。陈满华的散文、随笔虽然在主题和内容上尚无刻意的选择,但是在讲述身边人、凡人事之外更为关注学界和知识界的人物和动态,注重人文和人性,有较为明显的学者散文(文化散文)、文化(学术)随笔色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叙事散文《母亲的“号”》、《忆赵世开先生》、《痛悼恩师胡明扬教授》、《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馆》等,学术(文化)随笔《大师风范》、《美国的“甲骨文”》、《谈学术著作里的“转引自”标注》、《收获、感受与失望——参观西南联大旧址》、《另一个汉高祖和他的发妻》等。
陈满华学术成果
陈满华语法研究
(一)构式语法理论
1.《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3.《句法语用相融观:以汉语构式 “(某某某)他人呢”为例》,《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9月下旬刊。
4.《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2009年第5期。
5.《从构式“爱谁谁”看句法异质现象》,《澳门语言学刊》2009年第2期。
6.《“X哪儿来的?”与“哪儿来的X?”的构式差异及相关问题》,《》2010年第1期。
7.《汉语习语互文及其构式解读》,《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3期。
8.《构式视野下的习语解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9.《类型学视野下的首词重复构式》,《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0.《西方构式语法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与贾莹合作),《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1期。
11.《我国学者的构式思想与西方构式理论之比较——兼谈中西语言理论建设方式的差异》(与张庆彬合
作),《汉语学习》2014年第2期。
(二)汉语语法
1.《正确使用“是否”》,《语文月刊》1990年第6期。
2.《“是否”与“是不是”》,《普通话》(香港),1990年第1期。
3.《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3期。
4.《“机构名词+里/上”结构刍议》,《汉语学习》1995年第3期。
5.《“VO的N”转化为同义粘合式偏正短语的规则》,《汉语学习》,1997年2期。
6.《关于体词谓语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60年来的体词谓语句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6年第2期。
8.《北京话“人家”省略为“人”的现象考察》,《汉语学习》,2007年第4期。
9.《〈纳氏文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汉语学习》2008年第3期。
10.《构型性:语言共性研究的另一个视角--汉语主宾语不对称现象的构型性解释》,《外国语》2009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9期转 载。
11.《由背景化触发的非反指零形主语小句》,《中国语文》2010年第5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12期转载。
12.《体词谓语句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
13.《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合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陈满华琼斯、语言学史研究
1.《的汉语研究》,《语言研究》,2007年第1期。
2.《威廉·琼斯学汉语的经历及其对中国经典的解读》,《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3期。 又载陈强、孙宜学主编《汉语国际传播研究论丛·2012》(中外学者同济大学演讲录),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3.《威廉·琼斯与历史比较语言学》,《》2008年第4期。
4.《威廉·琼斯的音标研究及其影响》,《语言科学》2010年第1期。
5.《白钢的语言传奇与威廉·琼斯的语言奇迹及其他》,“新语丝”网 日。
6.《威廉·琼斯:生平、业绩和影响》,《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五期,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7.《威廉·琼斯的印欧语假说及相关问题》,人大国际学院讲座文集·语言文化卷《语言文学发展与跨文化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8.《威廉·琼斯研究在中国》,《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9.《威廉·琼斯与》,《中国社会科学报》日B01版,学术批评网日转发。
10.《和的语言经济思想 ——兼谈语言经济原则的产生及其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1.《:作为罗素译员的》,《》日。
陈满华方言研究
1.《湖南安仁方言的句段关联助词》,《》1993年第3期。
2.《湖南安仁方言词汇(一)—(四》,《方言》1995年第2- 4期,1996年第1期。
3.《&汉语方言比较语法研究&评介》,《国外语言学》1996年第1期。
4.《安仁方言的结构助词和动态助词》,《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5.《有关安仁方言的几个问题》,《汉语事实的描写和考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另发于学术批评网,日。
6.《有关安仁方言的句段关联助词的讨论》,载《汉语事实的描写和考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7.《答张伟然教授&“行内习惯”:方言研究的规范还是遁词?&》,学术批评网,日。安仁信息港论坛日转载。
8.《现代汉语方言儿媳称谓考察》,《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5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3年第3期转载。
9.《安仁方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
陈满华词汇研究
1.《也说“朱门酒肉臭”》,《光明日报》日。
2.《史书、方言中所见的称谓“越级”现象》,《文史知识》1995年
3.《词的语用意义初探》,《中国语言与文化论集》,香港亚太教育书局1993年5月。
4.《词义之间的关系与同义词反义词的构成》,《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
5.《关于“敬业乐群”的释义》,《语文建设》1994年11期。
6.《“七月流火”的借用及其他》,《北京日报》日。
7.《把父母称做“哥、姐”小考》,《书趣、文趣、理趣——学人书话》(李乔主编),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
8.《体词谓语句形式的熟语考察》,《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2期。
9.《是误用,也是翻新》,《语文学习》1995年第9期。
10.《说“东”道“西”》,《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6月。
陈满华修辞、语用研究
1.《语言学论著的语言风格》,《修辞学习》1995年第4期。
2.《〈古书疑义举例〉中有关修辞的论述》,《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
3.《〈纳氏文法〉的修辞论及其对唐钺〈修辞格〉的影响》,《修辞学习》2008年第1期。
4.《花园幽径句的形成机制及其修辞效果》,《修辞学习》2009年第4期。
5.《小商品名称中的成功修辞》,《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6期。
6.《网络语体有其社会基础》(与贾莹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报》日,A07版。
陈满华翻译、对比研究
1.《“东”“西”与“east”“west”》,《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4期。
2.《小议双关修辞——兼谈英汉双关辞格的异同》,《大学英语》2002增刊。
3.《“Sadhu”是什么?--兼谈“holy man”的汉译》,《中国翻译》,2003年2期。
4.《汉英双宾语动词比较研究》,《庆祝胡明扬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4。
5.《“语感”怎么译?》,《英语知识》2006年第10期。
6.《“语感”的英译》,《辞书研究》,2007年第2期。
7. 《&句法结构&若干概念、术语的翻译问题》(与贾莹合作),《当代语言学》2014年第2期。
陈满华对外汉语教学
1.《有关汉语水平考试的几点意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2期。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93年10期。
3.《小议初级班教学的幽默语言策略》,《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2期。
4.《汉语基础》(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5.《发展汉语--初级汉语(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二作者兼语法部分中译英译者)。
陈满华其他
1.《&献疑&读后之献疑》,《语文建设》1992年第10期。
2.《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研讨会纪要》(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3.《评&中国语言学大词典&》,《中国语文》1996年第4期。
4.《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语言文字部分(参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3月。
5.《中国话语下的西方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报》日总第493期“书品”版。
6.《汉语事实的描写和考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修订本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
7. Confucian Thought: Philosophy Rather Than Religion,The Statesman, Jan 1.1998 , Calcutta,India.
陈满华普及性文章
1.《避而不答,效果更佳》,《》1991年1期。
2.《怎样与外国人攀谈》,《》1991年第4期。
3.《请勿滥用“外交辞令”》,《公共关系》1992年1期。
4.《谈谈“祝福语”及其应用》,《演讲与口才》1992年3期。
5.《方言与交际》,《现代交际》1992年5期。
6.《注意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现代交际》1992年8期。
7.《言语新巧助推销》,《现代交际》1992年第12期。
8.《说好恋爱的开场白》,《演讲与口才》1992年第9期。
9.《恋爱中的“甜言”和“醋语”》,《演讲与口才》1992年10期。
10.《恋爱中的敏感话题》,《演讲与口才》1992年第11期。
11.《避免误用“外交辞令”》,《普通话》(香港)1993年第1期。
12.《恋爱时拜见对方父母如何交谈》,《演讲与口才》1993年第1期。
13.《谈言语中的措辞与受话人的心理》,《演讲与口才》1993年4期。
14.《不伤面子的索赔索还技巧》,《演讲与口才》1993年7期。
15.《一个婚礼主持人的“口彩”》,《演讲与口才》1993年第12期。
16.《制作广告要注意语言规范》,《写作》1994年2期(2月15日)。
17.《求人还需巧开口》,《演讲与口才》1994年第3期。
18.《精彩的谎言》,《现代交际》1994年第9期。
19.《精彩的“喉稿”》,《现代交际》1995年5期。
陈满华散文、札记
1.《想念你,家乡的分社节》,《中国人民大学》(校报)日。
2.《丹江在唱一首歌》,《中国人民大学》(校报)日。
3.《母亲的“号”》,《生活周刊》(上海,笔名“京民”),日。
4.《你尽管往美里穿》,《北京日报》日。
5.《大虾先生》,《中国电力报》,日。
6.《波罗的海三国风情掠影》,《现代交际》1992年第3期。《读者文摘》1992年第8期部分转载。
7.《高等学府里的洋学生》,《中国电力报》,日。
8.《大师风范》,《人民日报》,日。
9.《印度风俗拾遗》,《世界博览》1999年6期。
10.《淘尽黄沙始见金——读梅尔维尔的〈漂亮水手〉》《中国书报刊博览》,日。
11.《美国的“甲骨文”?》,《北京晚报》日。
12.《忆先生》,学术批评网日;《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9期。
13.《痛悼恩师教授》,学术批评网日;《人大江南报》2011年9
月6日,总第16期。收入《烛照学林——胡明扬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13 年6月。
14.《三答张伟然教授》,学术批评网,日。
15.《驳“学界黑社会化现象”说》,学术批评网,日。
16.《从“转引自”标注问题谈学术规范与学术写作 》,学术批评网, 日。
17.《收获、感受与失望——参观西南联大旧址》,《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12期。
18.《我的母亲欧阳发英》,学术批评网,日。
19.《另一个汉高祖和他的发妻》,《中华读书报》日第15版。
20.《漫议印度的征婚广告》,《中华读书报》日第19版。
21.《译著应标注译者和“三原”信息》,《中国社会科学报》日第484期“评论”版。(本文的扩展版《译者的署名与译著的“三原”信息》发布于学术批评网,日。)
22. 也说族谱的存史、资治及教化功能——以湖南安仁港头(新渡)陈氏十二修族谱为例,《湘南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引用日期]
.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引用日期]
.高等教育[引用日期]
.百度文库[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百度文库[引用日期]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引用日期]根据地(汉语词语)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gēn jù dì]
(汉语词语)
根据地一般是指军事指挥的。 近代,胜利后,部队没有根据地,只能是不停地转移撤退。秋收起义成功后,在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以的正确革命道路。
根据地词语概念
根据地基本信息
【词目】根据地
【拼音】gēn jù dì
【基本解释】赖以存在的基地、基础。
根据地引证解释
1. 赖以存在的基地、基础。
《家》三一:“家,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沙漠,或者更可以说是旧势力的根据地。”
《》四:“况且家族农业经济破产,旧社会组织失了他的根据地,于是社会问题更复杂了。”
2. 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抗日战争和的革命根据地。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从 团山子 往东看,进了大山沟就是大森林,就是以前抗 日 联军的根据地。”《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听咱们老团长讲,长征那时候,苦就苦在失却了根据地,一直被敌人追着,没个落脚的地方。”[1]
根据地革命史名词
根据地概念
根据地一般是指军事指挥的中心地。 近代中国革命,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部队没有根据地,只能是不停地转移撤退。毛泽东秋收暴动成功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以的正确革命道路。
根据地内容
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绥、山东。
(一)抗战爆发前
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平型关战斗后,率一一五师一部两千人留守,在开展游击战争。十一月,成立了晋
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兼政治委员,下辖四个军分区。八路军在各地组织委员会和游击队。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在河北召开全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成立了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各级政权进行了改选,统一了政策法令,改编了当地的抗日武装,部队迅速扩大。二月,边区军民粉碎了日寇二万多兵力的八路围攻,恢复了晋北、冀西、冀中、察南的五十余县。这是第一个敌后。一九三八年春,派出一个支队进到北平的西山一带,开辟了根据地。同年四月,在冀中成立了行政主任公署,建立了。六月,又组织一个纵队,进入冀东。七月,配合当地的党组织,在冀东七县发动武装起义,并在十七个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开辟了冀东根据地。它是以后冀热辽根据地的基础。这些根据地的开辟,使更加扩大。
根据地晋绥根据地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国民党军队弃守太原后,八路军一二○师在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抗日。一九三八年二月,日寇乘一二○师开赴同蒲路作战之机,调集万余人兵力向晋北进攻,侵占等七个县城。一二○师闻讯,星夜回师,经二十多天激战,收复了七个县城,打垮了日寇的第一次围攻,奠定了的基础。同年八月,一二○师派一个支队北上,越过平绥线,进入地区,与当地的抗日武装相配合,发动了绥东、绥西、绥南以及的游击战争,开辟了。以后,大和晋西北区统一为。
根据地晋冀豫根据地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在路痛击日寇之后,进入,以为中心开辟抗日根据地。十二月,粉碎了敌人的六路围攻。一九三八年,游击战争迅速发展起来。二月进行了。三月中下旬进行了和响堂铺战斗,歼敌约二千人,焚毁汽车一百八十余辆。四月,日军三万余人分九路进攻晋东南地区。一二九师等部在歼敌二千二百余人,又乘胜追击,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共歼敌四千余人,收复县城十八座。下旬成立晋冀豫军区。同年春,一二九师一部开赴冀南,发动群众,打击日寇,建立政权,开辟了冀南区。八九月间,一二九师一部在漳南作战,收复了等地。
(二)抗战爆发后
根据地山东根据地
山东的共产党组织,从一九三七年十月至一九三八年六月,先后在、乐陵、、、徂徕山等地领导起义,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并逐步开辟了十个抗日根据地。为加强统一领导,十二月成立中共山东分局,同时成立,统一领导山东地区的部队。一九三八年五月,一一五师和各一部进入冀鲁边,将该区部队统一编为。随后在、乐陵、盐山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从十二月至一九三九年三月,连续粉碎敌人的三次“扫荡”,开辟了冀鲁边根据地。
根据地华中根据地
一九三七年十月,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一九三八年一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军长,政委兼副军长。下辖第一、二、三、四支队。第一支队司令员,第二支队司令员,第三支队司令员,第四支队司令员。同时,成立,项英任书记。一九三八年二月,各支队开始向皖南集中。四月,军部由南昌进到岩寺。六月,第一支队在陈毅率领下进入苏南敌后,七月,第二支队在张鼎丞率领下也进入苏南敌后,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根据地。两个支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向华中内地侵犯的敌人。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由、任正副指挥。第三支队在策应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以后,进入皖南前线抗战,于、等地开辟了皖南根据地。一九三八年四月,第四支队挺进皖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一九三九年五月成立江北指挥部,由张云逸、任正副指挥,开辟了津浦路东、西根据地。一九三八年六月,中共河南省委组织了豫东游击第三支队等抗日武装。十月,该支队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合编,东渡,十一月在睢杞太地区取得多次胜利,初步打开了豫东抗战局面。
根据地陕甘宁根据地
一九三七年九月,成立了,共辖二十三个县。十一月,在完成普选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中央一直在,在政治上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陕甘宁边区成了全国抗日的中心,的总后方。首府延安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在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前线后,驻陕甘宁边区的和,守卫着几百里黄河河防,保卫着边区。一九三八年粉碎了日寇的两次进攻。同时消灭了国民党派遣的四十八股土匪,使边区日臻巩固。陕甘宁边区还成立了总工会、农民会、妇女联合会、青年救国会等,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开展了蓬蓬勃勃的抗日民主运动。一九三九年一月,参议会成立,并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运动,为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提供了经验,在全国树立了榜样。共产党在这里创办了马克思学院、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卫生学校,为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培养了大批干部。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欣欣向荣,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皖江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派李世农到无为地区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团体,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了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1938年,日军逐步向华中腹地深入推进,皖中地区成为抗日前线。2月,红军第二十八军和山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随后奉命东进,迅速在、舒城、庐江、无为、等地区展开。5月12日,第四支队一部在东南蒋家河口伏击日军,取得江北新四军的首战胜利。第四支队还在安(庆)合(肥)公路两侧频频出击,先后在铁铺岭、棋盘岭、范家岗等多次伏击敌人,击毁日军车百余辆,歼敌数百名。 为了加强对江北新四军部队的指导,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于1938年11月率军部特务营由皖南到达无为地区,将庐江、无为地区党组织领导的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担负皖中抗战的任务。1939年5月,新四军军长叶挺由皖南北上,在皖中宣布成立,张云逸、分任正副指挥。 1940年3月,国民党桂系军队及在皖中地区不断制造摩擦事件,严重破坏了皖中地区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除一部分武装坚持在、和县、全椒及等地活动外,舒无地委及党政机构随同部队撤至地区。7月17日,日军再次占领无为县城,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9月,江北游击纵队(随后改番号为无为抗日游击纵队)返回巢无地区,恢复皖中地区的抗日形势,并相继建立了区、乡民主政府,皖中地区初步发展成为抗日根据地的雏形。 1941年1月,发生,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各部队奉命组成(5月1日正式成立),任师长(未到职),曾希圣任政委,并成立了以曾希圣为书记的第七师军政委员会,形成了全地区集中统一的坚强领导核心。曾希圣等率党政军机关迁入巢南山区,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对无为东乡的“扫荡”。 到1942年春,第七师相继开辟铜陵、地区,、和县地区,、、潜山地区,、太湖、等地区,创建了、皖南游击根据地,打通了与第六师、第二师的战略联系。日,为统一领导皖中地区的斗争,中共皖鄂赣边区委员会在无为恍城成立,何伟、先后任书记。随后,召开了皖中参议会,选举了知名爱国人士为议长(后李步新兼议长);成立皖中行政公署,为行署主任。皖江地区开始有了统一的行政机构。 1943年是最艰苦的一年。日、伪频繁地向皖江各地“清乡”“扫荡”,国民党军队也不断向皖江地区发起进攻。仅1943年一年,第七师部队与日伪军作战就达189次。根据地军民经受了严酷斗争的考验,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反扫荡和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同时各项建设日益完善,根据地进一步巩固、不断发展。 卓有成效的财政经济工作是皖江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1943年6月,成立,并发行了大江币,控制了皖江地区的金融市场。根据地还制定了合理的税收政策,加强、农业税和货物过境税的征收,使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此外,根据地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事业。在行署主任领导下,内最大的水利工程━━无为黄丝滩大堤于日动工修建,次年5月3日竣工,彻底根除了严重威胁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水患,对保障皖江地区的农业丰收起了重要作用。皖江根据地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不仅保证了和皖江根据地各级党政机关的需要,而且还上缴新四军军部,支援兄弟地区。 1945年3月,皖中区党委改称皖江区党委,皖中行署改称皖江行署,自此,即称皖江抗日根据地。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七师展开大反攻,解放了无为、、等地日伪军据点。到抗日战争胜利时,皖江抗日根据地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
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地区位于中段的湘赣边界,包括江西的、永新、莲花、遂川和湖南的、茶陵等县,周围五百余里。这里的有利条件是: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还可利用两省敌人既要互相争夺地盘又要各自保存实力的矛盾;党和群众的条件较好,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还保存着、两支农民自卫军;地势险要,幅员广大,有游击战争的回旋余地;自给自足的地方农业经济,具有为红军初期发展提供给养的经济力。这个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可以影响湘赣两省乃至于湖北。因此,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既有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又有利于推动全国革命走向高潮。毛泽东率领导湘赣边界保存下来的武装,向井冈山地区转移,在芦溪遭到敌人的伏击,总指挥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部队到达三湾村,进行了有名的三湾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七百余人的一个团,称工农第1军第1师第1团,辖第1、第3营和特务边、军官队、卫生队;在部队中确立党的绝对领导原则,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排设党的小组,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全军由党的前委委员会统一指挥;确立官兵平等,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为建立新型的奠定了基础。十月三日,部队到达的古城,前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通过地方党组织争取当地、两支武装。接着,在井冈山北面山脚的茅坪,设立了医院和留守处,于十月底到达井冈山的。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部队在井冈山周围各县开展游击活动,打击反动地方武装,深入发动群众,重建地方党组织,建立和群众武装。十一月攻占,建立了党的县委、县政府(为主席)和赤卫大队。在总结茶陵战斗经验时,毛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三大任务是: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三大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与此同时,重建了、永新县委,恢复了莲花、党的组织活动。一九二八年一月,部队占领遂川,建立了党的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以及暴动队、赤卫队、农民协会、工会等群众组织。在遂川,毛泽东对部队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经过三个多月的游击战争,井冈山区和宁冈、永新、遂川、茶陵、酃县靠近井冈山的地区,都为工农革命军所控制。、领导的两支地方武装,经过团结改造,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2团。二月,工农革命军攻占新城,于二十一日在砻市成立了宁冈县工宵兵政府。至此,初步建成。毛泽东点燃的”“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
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Central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1931年11月,在赣西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
1927年10月到1928年3月,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和、、等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吉安、、泰和、、()、大埠、、()、寻邬()、南康谭口和崇贤等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了江西工农,开辟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28年9月,工农革命军第七、第九纵队组成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党代表。1929年2月,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第十六纵队和兴国游击队组成红军独立第四团,段起风任团长,任党代表。5月,由红五军留在的一部及游击队合编为红军独立第五团,陈雷任团长。同年冬,吉安、延福地区第三纵队改编为红军独立第三团。这时赣西南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1928年2月至7月,、、、等在闽西地区发动平和、、后田、和蛟洋等地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十九师,成立了永定溪南区,为创建奠定了基础。日,毛泽东、、等率领主力由根据地开始向赣南进军。2月11日,红四军进抵与交界的大柏地山区,歼灭尾追之敌旅大部,俘敌800余人。随后北上东固,与红军独立二团、红军独立四团会师,在赣南站住了脚。3月中旬,红四军利用闽西敌军兵力空虚之机,第一次挥师入闽,在闽西地方党和邓子恢、张鼎丞等率领的革命武装配合下,首战附近的长岭寨,击溃闽西地方军阀、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部,击毙旅长郭凤鸣,进占城,建立了长汀县。3月20日,在长汀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军阀混战之机,在赣西南、闽西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3月底,红四军由闽西回师赣南,进占瑞金、(于都)、宁都、兴国等县,进一步打开了局面。4月初,红四军在同从井冈山转移到赣南的红五军主力会合。5月至10月间,红四军乘福建军阀部队主力去广东参加粤桂的机会,先后两次进入闽西,在闽西工农武装的配合下,歼灭地方军阀旅和旅。1930年春,包括兴国、雩都(于都)、宁都、瑞金、、寻邬等县的赣西南根据地初步形成。同年1月,红军独立二、三、四、五团和永新、莲花、等县赤卫队合编为红六军,任军长,任政治委员,共2000余人。2月6日至9日,毛泽东在吉安陂头主持召开前委、红四、红五、红六军军委和赣西、湘赣边、赣南特委联席会议(即二七会议),决定将、赣南、湘赣边3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统一领导赣西南的斗争。3月22日至29日,在吉安富田召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任书记。随后,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任主席。与此同时,包括龙岩、、上杭、、、等县的初步形成。3月18日至24日,在龙岩召开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闽西工农苏维埃政府,任主席。6月,赣西南、闽西地区的(军长,政治委员)、红六军(军长,政治委员,7月改称红三军)、(军长、政治委员)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同年秋,红二十军(军长、政治委员)、红二十二军(军长陈毅,政治委员)也编入。8月23日,红一军团与、滕代远领导的在湖南浏阳会合,编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兼总前委书记,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全军共3万余人。日,在江西小布成立,任书记(同年12月周恩来到任前,项英为代理书记)。9月,红一方面军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后,赣西南、连成一片。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大会通过了《》等重要文件,并选举出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63名。11月25日组成以为主席,样、彭德怀为副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为副主席。至此,以为中心的正式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时辖有瑞金、、寻邬、、信丰、(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建宁、、、清流、、龙岩、、连城、上杭、等21个县,人口约250万。它对各地区的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的作用。
.汉典[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汉语在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