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支连加枸杞黄芪泡水喝的功效你用功效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教案全集修改.doc 7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80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教案全集修改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教学计划
本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本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本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数一数…………………………………………………………………………1课时
比一比…………………………………………………………………………2课时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分类………………………………………………………………………………2课时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认识钟表…………………………………………………………………………2课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2课时
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 讫 时 间教 学 内 容课 时备
注19.1~9.6准备课
数一数529.7~9.11比一比
1~5的认识539.14~9.201~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49.21~9.27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559.28~10.4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2610.5~10.11分类(一)
(二)
6、7的认识5710.12~10.186、7的加减法
用数学
8、9的认识
8、9的组成5810.19~10.258、9的加减法
用数学
10的认识5910.26~11.110的加减法
填未知加数
连加连减51011.2~11.8加减混合
生活中的数
整理和复习51111.9~11.15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数11~20各数的认识51211.16~11.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51311.23~11.299加几
8、7、6加几51411.30~12.68、7、6加几
用数学
机动1512.7~12.135、4、3、2加几
整理和复习
机动1612.14~12.20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51712.21~12.27总复习
机动518~1912.28~1.10全面复习
期末考试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喝黄芪水的副作用
喝黄芪水的副作用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你好,我想了解下黄芪泡水喝的功效。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工作特别忙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到很晚,所以最近明显感觉自己体力不支精神状况也不是很好,感觉总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听朋友说这种情况可以喝些黄芪。请问黄芪泡水喝的功效有什么啊。
你好,黄芪泡水喝的功效有很多的,希望你要好好看看我说的黄芪泡水喝的功效的啊,生黄芪泡水: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黄芪又名黄耆,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黄芪泡水喝的功效,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泡水喝的功效建议你可以好好看看的,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黄芪是比较温和的,补脾肺之气,你的情况主要是阳虚,阳气不足,治疗的话,要偏于补阳为主。黄芪泡水喝的功效主要就是我介绍的这些的,希望我说的黄芪泡水喝的功效的建议你可以好好重视的,祝早日康复。
你好,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是要好好重视的,一定要及时调理的啊,希望你可以好好看看我说的黄芪泡水喝的功效的,黄芪泡水喝的功效主要就是以下一些的,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黄芪泡水喝的功效治疗气虚表卫不固所致自汗,气虚外感诸症。多用于虚表多汗,如外感风寒而汗出。黄芪泡水喝的功效,黄芪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等),黄芪泡水喝可补脾益气,补肺固表,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保肝消炎的作用。黄芪适合身体虚胖的人,其是腹部肌肉松软的人。对于那些身体瘦小、结实的人不宜多吃。 黄芪的功效主要表现在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以上就是我对黄芪泡水喝的功效的回答的,希望我说的黄芪泡水喝的功效的建议对你有帮助,祝身体健康
疾病百科&·&崩漏
崩漏(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精选问题 查看更多&&关于黄芪泡水喝功效禁忌的专题
  久久健康网导读:土豆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食物,你知道土豆也有很多的保健功效吗?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保驾护航,在日常生活中能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拥有健康身体的关键...
黄芪泡水喝功效禁忌热门问答
Copyright?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小学一年级数学第1册教案全集---有目录_伤城文章网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1册教案全集---有目录
1目录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 1 课时) .............................................................................................. 2 第二单元:比一比 (共 3 课时) .............................................................................................. 4 第三课时:高 矮 ...................................................................................................................... 10 第三单元: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共 10 课时) .................................................................... 12 第一课时:1-5 的认识 .......................................................................................................... 12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 14 第三课时:比大小 ................................................................................................................ 16 第四课时:几和几 ................................................................................................................ 19 第六课时:加法 .................................................................................................................... 22 第七课时:减法 .................................................................................................................... 25 第八课时:练习三 ................................................................................................................ 27 第九课时:0 的认识 ............................................................................................................. 29 第十课时:练习四 ................................................................................................................ 32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共 2 课时) .............................................................................. 34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 34 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 37 第五单元:分类(共 2 课时) .................................................................................................... 40 第一课时:分类 .................................................................................................................... 40 第六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共 19 课时) ...................................................................... 44 第一课时:6 和 7 的认识 ..................................................................................................... 44 第二课时:6 和 7 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 49 第三课时: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 51 第四课时:8 和 9 的认识 ..................................................................................................... 54 第五课时:8 和 9 的加减法 ................................................................................................. 57 第六课时: 10 的认识 ......................................................................................................... 59 第七课时:有关 10 的加减法 .............................................................................................. 62 第八课时:练习课 ................................................................................................................ 63 第九课时: “在括号内填数” .............................................................................................. 64 第十、十一课时:连加连减 ................................................................................................ 66 第十二课时:加减混合 ........................................................................................................ 68 第十三课时:练习课 ............................................................................................................ 72 第十四课时:10 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 74 第七单元:11~20 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 81 第一课时:11~20 各数的认识 ........................................................................................... 81 第二课时:11―20 各数的读、写法 ................................................................................... 83 第三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 851 2第四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 86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 89 第一课时:认识整时 ............................................................................................................ 89 第二课时:认识半时 ............................................................................................................ 91 第九单元: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共 课时) ........................................................................... 93 第一课时:9 加几 ................................................................................................................. 93 第二课时:8、7、6 加几 ..................................................................................................... 96 第三课时:用数学 ................................................................................................................ 98第一单元:数一数(共 1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5 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 1-10 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按要求观察。(课本 2.3 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 2 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 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 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 是 1 的是什么,个数是 2 的是什么,个数是 10 的是什么? 3 学生独立观察。2 3二.汇报。 1. 生按 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 1、2、3?? 个数是 1 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 足球 个数是 2 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 3 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 4 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箱的? 个数是 5 的有?? 高楼、 个数是 6 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 7 的有?? 小鸟、 个数是 8 的有?? 小树 个数是 9 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 10 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 10 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 1 个什么,2 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 4 个垃圾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 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 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 花呀、 树呀、 鸽子呀等好多东西,3 4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 放学后, 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 到的东西。板书设计;1 2 3数一数 4 5 6 7 8 9 10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 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 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 的说 1――10 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一课时:同样多(共 3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7 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 1~4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4 5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 小房子。 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 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 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 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 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 到了二哥家里。 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 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 没办法, 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 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 “还 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 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 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 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 肯定是热情好 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三个猪兄弟》 。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 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 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 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 8 页“做一做”第 1 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5 6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 1 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 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 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 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 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 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 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 木头图片。?) 2、 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 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 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 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 2 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 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 1 行摆 5 个△,在△下面摆○,△要比○多 1 个。第 2 行摆几个○?? 2.第 1 行摆 4 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 1 朵,第 2 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 1 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 2 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 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6 73、第 3 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 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 4 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 5 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 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 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和 同样多多 第二课时:长、短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 页,做一做及练习一 5、6 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 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7 8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 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 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兴趣。)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 chang、 短 duan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 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观察、 比较的方法不同, 会得出不同结论, 只要有道理, 教师就给予肯定。 )?8 9(通过分组活动, 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 把尺子 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 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 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 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 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 6 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 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 5 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 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9 10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 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 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板书设计:长 CHANG短 DUAN第三课时:高矮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0 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 7、8 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10 11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 12 页第 7 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11 12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板书设计:高矮 (共 10 课时)第三单元: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1-5 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16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 1~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 1~5 的数序,能认读 1~5 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1~5 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12 13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 1~5 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 1~5 的数字卡片、5 个小圆片、5 根小棒。?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 14、15 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 1~5 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 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 3 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 1~5 的顺序。 学生先摆 1 个圆片,再摆 1 个是几?这个 2 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 3、4、5 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 5 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 1~5 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13 14(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 2 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 4 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 3 大而 且比 5 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 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12345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8 页的内容,第 22 页第 7 题、第 9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 5 以内的数。2.会用 5 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 几。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 5 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安排: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 问题出在哪里?14 152. 3. 4. 5. 6.学生回答。 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独立书写 1-5 各数。 小组内交流、检查。 展示优秀的作业。二.教学第几。 1.出示 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 18 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 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 做一做第 2 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 5 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15 161. P22 第 7 题。师可在黑板上画 5 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 P22 第 9 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 1-5 各数。板书设计:12345第三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7 页的内容,第 21 页第 5 题、第 6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 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 小于、 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 只小猴、4 个梨、3个桃、2 根香蕉;1~5 数字卡片;学具盒。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 1~5 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16 17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有一天, 猴兄弟在花 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 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 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 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 1 个梨、1 个桃、1 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 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 3 只猴和 3 个桃 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 等于 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 3>2(板书 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 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 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17 18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 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 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 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 18 页“做一做”第 1 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 21 页练习二第 5 题? 1.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 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 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 2 和 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 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18 193.填第 22 页第 6 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四课时:几和几教学内容:教科书 19 页内容、20 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 8 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组成。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 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 1.4 的组成 ① 老师这儿有 4 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② 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③ 反馈情况。 4 3 1 2 4 2 1 4 3④ 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⑤ 游戏,猜一猜。 共有 3 个园片,左手有 2 个,右手有几个?19 20共有 4 个园片,左手有 2 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 3 个园片,左手有 1 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 1 2.5 的组成 ① ② ③ ④ ⑤ 小朋友都有 5 根小棒,你能把 5 根分成 2 部分吗? 学生独立操作。 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全班讨论得出: 5 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 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 5, 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 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 2 4 1 3203 2 23 1 12 15 4 2 3 35 2 45 14 3 2 1 21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 5 的,用直线连起来。 2.对口令游戏 我说 3,我说 2,3 和 2 组成 5 我说 2,我说 3,2 和 3 组成 5 我说 3,我说 1,3 和 1 组成 4 ?? 3.填数 5 ( ) 3 4.填表 3 1 1 4 1 2 4 ( ) 1 5 ( ) 1 4 ( 5 )2 ( 3 ) ( ) 16.独立完成练习二第 8 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板书设计:21 22第六课时:加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 页例题及做一做,第 27 页练习三第 2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 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 个圆片、5 根小棒。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 1 数到 5,再从 5 数到 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 名同学与 2 名同学走到一起,把 1 只红纸鹤与 2 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 ( )5。22 23(3)教师说明:1 名同学与 2 名同学走到一起 1 只红纸鹤和 2 只蓝纸鹤放到 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 1 和 2。? (2)教师说明:把 1 和 2 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 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 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 1 和 2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 启发, 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 1+2=3 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 2 只蓝纸鹤,有 1 只红纸鹤,合起来是 3 只纸鹤,2+1=3。? ②有 2 个小朋友,又来了 1 个小朋友,合起来是 3 个小朋友,2+1=3。? ③有 2 个男同学,1 个女同学,一共有 3 个同学,2+1=3。? ④有 1 个女同学,2 个男同学,一共有 3 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23 24(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 5 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 23 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 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 2 题, 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4 25第七课时: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5 页例题及做一做,第 27 页练习三第 6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 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5 个圆片、5 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 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 3 只纸 鹤,1 名同学把 1 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 2 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 名同学中走掉 1 名同学,3 只纸鹤拿走 1 只纸鹤就是从 3 里面去掉 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25 26(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 3 和 1。 (2)教师说明:从 3 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 3 里面减去 l 个, 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 1 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 3 里面减去 l 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 3-1=2 来表示的减法事 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 25 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 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 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26 27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 5 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 5-2 5-3 5-4 (5-5 5-0)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 5 可以分成 1 和几?? 2.独立完成 26 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 6 题,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板书设计:第八课时:练习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5 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进行 1-5 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教具准备:13 张口算卡片。27 28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复习加法的含义。 出示 P27 第 1 题第一幅图。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2 个小朋友在玩球, 又来了 1 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列出算式呢?2+1=3 你为什么用加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2.复习减法的含义。 出示 P27 第 5 题第一幅图。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原来有 3 只小羊,后 来有 2 只小羊回家了,还有几只小羊?) 谁能列出算式呢?3-2=1 你为什么用减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3.P27-28 4、8 两题。 小组合作说一说各图的意思,并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 二.复习加.减法的计算。 1.出示 1+3= 5-2=28 29哪位小朋友会做啊?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 3 和 7 题, 任选一题加法和一题减法说给组内成员听, 各组派一个代 表上台说一题。 3. 第 10 题,比一比谁做得快。 4.开小火车做口算卡片。 三.游戏: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进行表演。 2.一半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算式,告诉他们这是一张车票,黑板 上有 5 辆车,要对号上车。其余学生做评委。然后交换。 四.小结:通过游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九课时:0 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9 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 0 认识 0,掌握 0 的写法。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 0 的含义,正确地理解。教学难点:正确理解 0 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29 30一、教学 0 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 2 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 (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 1 个桃子,盘子里还剩 1 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 1 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 0 个桃子。) 教师小结: 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 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板书: 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 1、2、3、4、5 一样,也是一 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0 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 5 个苹果,吃了 5 个,还剩 0 个。小华有了 3 支铅笔,用了 3 支,还剩 0 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 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 讨论后,指明 4~5 人说说。 二、教学 0 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 0 有了初步的认识。0 可以表示没有。0 还 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 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 以表示什么?30 31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 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 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 0 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 1 的前面? (因为 0 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 0~5。 齐读:0~5,5~0。 三、教学 0 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 0 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 圆行。 (学生书空写 0 三遍,注意笔顺。 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 0。) 四、有关 0 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 0 是一个数, 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 下面 我们就学习有关 0 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 2 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 2 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 4-4= 2-2= 5-5= 1-1=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 0。 2.一个数加 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 2+0= 3+0= 5+0=31 32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 0,还得原数。 想一想 0+4、0+3、0+5 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 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 0+0 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 0。 想一想 5-0 等于几?(??) 5-0 就是从 5 个东西里面去掉 0 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 5。 板书:5-0=5 4-0、3-0、2-0、l-0 等于几?为什么?0-0 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 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 0 表示,0 还可以表 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 0 的写法,要注意,写 0 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 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 0 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 上 0 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 0 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 0。 六、课后小记:0 的 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 很生硬,有的象画圈。第十课时:练习四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0 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 0 的意义及有关 0 的运算。2.对学生渗透函数思想的教育。教学重点:0 的意义的理解。32 33教学难点:渗透函数思想。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 基本练习。 1.复习 0 的意义。 出示一盘放了 5 支比的盘子,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掉 2 支后,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完之后,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为什么用 0 来表示? 0 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有什么含义? 还能表示起点。 2.排序。 每人拿出 0-5 五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列。 3.1 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之外,还能表示什么?完成 P31 第 7 题。 4. P30 第 4 题。你能介绍一下这两幅图的意思吗? 根据 3+0=3 和 0+3=3 你有什么发现? 5.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得最漂亮,等一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6. P31 第 6 题 口算。 二.提高练习。 1. P30 第 5 题。 独立完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可以小组内讨论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33 342. P30 第 3 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3.P31 第 8 题。 谁能介绍这幅图得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 P31 思考题。 谁来做聪明的小猴呢? 三.小结:你今天又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共 2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 32 页、33 页做一做,练习五第 2 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 6 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34 35一、质疑激情 : 小朋友们, 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 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 物, 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 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 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 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35 36(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 6 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 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 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 然后抽象出长 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 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 1 题。 (1)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 放在桌面上玩一玩, 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 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 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36 37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参照做一做第 2 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 2 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 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 的想法搭一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4、35 页做一做,练习五 1、3、4、5 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37 38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不同点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二、巩固发展: 对边相等 4 边相等 没有角 有三条边 三个角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4 个角都是直直的共同点 平面的 不断开的 (即封闭的)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38 39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个 独立完成()个()个()个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39 401.独立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分类(共 2 课时)第一课时:分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8 页、第 40 页练习六?1~3?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40 41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 袋不同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 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 第二层是练习 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 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 柜台里。41 42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 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 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完成做 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 1-3 题? (1)第 1 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 2 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 出:前、后 4 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 3 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 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 明确要求: 先议一议怎样分, 哪一组分得又快、 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 40、41 页练习六 1~6 教学目标:1.能按某一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 样性。教学重、难点: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42 43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图片、学具盒、纸带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 1.小朋友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 2.揭题: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继续来给物品分分类,看看哪一组分得对,分 得快? 二、基本练习: 1.同类的圈起来。 3 顶草帽和一双袜子 说说你是怎么圈的?依据是什么? 圈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2.这儿有许多交通工具,你能分分类吗? 分成汽车、飞机、轮船,你为什么这样分?(地上、天上、水上)请把 汽车涂上颜色? 3.独立完成练习六第三题。 反馈,为什么? 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三、加深练习 1.想一想:怎么分? 练习六第 4 题 说说为什么怎么分,依据? 一束一束分、颜色分、种类分433 种水果和一支笔 44小结:分类的依据不同,分得结果也不同。 2.练习六第 5 题 小组讨论交流DD 组内小结记录DD派代表全班交流DD小结方法 (大人小孩、男女、家人、爸妈孩子) 对得多的小组得一颗五角星。 3.练习六第 6 题 独立练习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小结 (可以同桌进行) (分类方法汇总) (各组反馈) (平面几何、滚动、各种形状等等)4.请把教室内的物品分类。 蔬菜、水果、文具、餐具等物品的卡片放在纸带里请学生分一分。 说说你为什么怎么分?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应如何分类?第六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共 19 课时)第一课时:6 和 7 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2 页 6 和 7 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44 45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6 和 7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6 和 7。 2.使学生知道 7 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 7 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 6 和 7 的组成。?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 6 和 7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 6。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 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 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二、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45 46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 添上 1 是 6。再数从外面走进 来的一位同学,一共 7 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 6 人,再数一位老师,是 7 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 6 把椅子,再数搬来的 1 把。6 个再添 1 是 7。 师:谁会从 1 数到 7,从 7 数到 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 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 5 以后再数 1 个就是 6 个, 接着 6 再数 1 个就是 7,7 比 6 多 1,6 比 5 多 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 42 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 6 和 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 6 和 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 6 和 7 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 的字形像哨子,7 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 6 根和 7 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 6 根和 7 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46 47(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 1 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 1、2、3、4、5。 师:5 个珠子再添 1 颗是几? 生:5 添 1 是 6(齐读)。? 师:6 个珠子再添 1 颗是几?? 生:6 添上 1 是 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 0、1、2、3、4、5、( 和 7 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 ),你知道填什么?6生:填 6 和 7,6 写在 5 的后面,7 写在 6 的后面。? 师:谁能从 1 正数到 7,从 7 例数到 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 的后面是谁?6 的后面是谁?7 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 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 5 个图片,再数 6 个图片,最后数 7 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 比 6 小,6 比 7 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 6 6477。 48教师活动:板书:5<66<7。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 比 5 大,7 比 6 大。? 教师活动:板书:6○5 7○6。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 教师活动:板书:6>5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 5 朵,再发 1 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 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 6 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 6 个同学是谁??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 6 瓶有□条鱼,有 6 条鱼的是第□瓶,第 7 瓶有 □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六)指导书写 师:6 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 比较好写(板书 6 和 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 7 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 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 ( ) 5 ( ) ( );?48576。7>6。 49②号 ③号 ④号 ⑤号 ⑥号 ⑦号5○6 ( )6○7; ( ) 5 ( );?5 添上 1 是几?6 添上 1 是几?? 6○5 7○6;?数一数有几朵花?3、2;? 从左数第 6 朵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学生做以上题目:? 2 3 4 5 6 7;? 5<6 6<7;?7 6 5 4; 6 6>5 7; 7>6;6;红色。 四、小结:?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分 组说说,指名回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6 和 7 的组成及其加减法教学内容:第 45-46 页做一做练习七,第 4-8 题。49 50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 6 和 7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6、7 的组成及加减法一、6 和 7 的组成: (1)拿出 6 个门个类似学具,让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一分,另一个人 写一写,写出 6 的组成,然后集体汇报。 (2)教师提供 1 至 7 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将合起来是 6 的图片用线连一连, 如 1 和 5 合起来是 6。然后再小结 6 的组成。 (3)教师提供点子图,有的有 1 点,有的有 3 点,让学生继续画点子,要合 起来是 6。然后再小结 6 的组成。 注意:在小结 6 和 7 的组成,要简洁有序。 练习巩固: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互相拍手,记组成。 (3)在方块里填数 (4)填表: 小明参加套圈比赛,每人 6 个圈,套上的如下表,请学生说说没套上的。套上的圆圈数 没套上的圆圈数 二、6 和 7 的加减法3512450 51(1)复习 6 和 7 的组成 (2)请学生拿出总数是 6(7 类似)的红花、黄花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相互说说得数是 6 的加法。集体汇报 (3)根据 6 的组成直接说得数是 6 的算式。 (4)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编编得数是 6 的加法算式。 注意: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他们有序地说,同样教师的板书也要简洁有序 在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写减法算式 三、练习巩固提高: 1、(1)看图,说说图意,再写算式。 (2)口算,其中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算理。 (3)游戏:找朋友等 (4)听算式,举得数卡片。 ( 5)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 2、写算式: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四、实践活动:老师请 7 个学生上台,请他们去给花圃的花浇水,锄草等,想一 想有几种分法? 五、课后延伸:找找生活中的 6 和 7 六、课后小记第三课时: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7 页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练习七第 13、14 题51 52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 7 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使学生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 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科书第 36 页上两道例题的挂 图(兔图、青蛙图),让学生每人准备 0~7 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有关 7 的加、减练习 1.做移动卡片的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上 , 将数字卡片 由放在方格上面随 意移动位置,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的每一个数的得数。教师把 依次换成 、 ,随意移动,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 中每一个数的得数(移动 时,只能移到 0―3 的上方;移动 时,只能移 到 0~2 的上方)。 2.让学生填写第 11 题的得数。 3.做第 12 题。 让学生用 0―7 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做第 12 题。一个学生随便举起 两张数字卡片, 另一个学生从较大数里减去较小数, 很快说出得数。 练习 5 次后, 交换角色再练 5 次。 4.做第 13 题。 教师说明题意:每组有 4 道式题,有 4 个得数。要把式题和得数用线 连起来。例如,7 减 2 得 5,找到 5,把“7―2”和“5”用线连起来。然后,让 学生在书上连线,集体订正。 5.做第 14 题。52 53让学生拿好铅笔,同时开始计算,教师按半分、l 分、l 分半、2 分报 时,让做完的学生举手,以便了解学生的计算速度。然后对得数,发现错误及时 纠正,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 课间活动。 二、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1.教师挂出教科书上第 47 页的金色的秋天的收获图。 提问:“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加写“?只”。边画边说明:“括号表示让 我们把两群小兔合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 兔。” 提问并指名回答: “括号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谁能完整地说出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指定两、三名学生回 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把 4 只和 3 只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只, 用加法。) 2.教师挂出教科书第 51 页上的青蛙图。 让学生仔细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组讨论,然后 回答。 提问:“括号下面写着‘7 只’表示什么?”(一共有 7 只青蛙)“在 荷叶上的青蛙上面写着‘?只’表示什么意思?” (求在荷叶上的青蛙有几只。 ) “那么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别指名回答。“谁能完整 地说出来?”指定三、四名学生回答。53 54“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减法?”(要从 7 只里去掉 2 只,求剩下几只,用减法。) 3.做教科书第 47 页上“做一做”中的两题。 第 1 题,先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括号下面的 “?条”表示什么?指名回答。然后,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算式,集体订正。 第 2 题,学生看图后,教师提问: “图里括号下面的‘7 只’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然后,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算式,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七第 14 题。 2、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做第 52 页最下面方框中的思考题。先 要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做法、想法。 四 、课后小记:第四课时:8 和 9 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 53―55 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8 和 9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 字 8 和 9。 2.使学生知道 9 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 9 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 8 和 9 的组成。54 55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 8 和 9。比较 9 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 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数一数国中的人和物,得出它 们的数量是 8 和 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 8、9。 2、记 8 和 9 的字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 8 和 9 的字型像什么? 3、数 8 和 9。 (1)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数出 8 根或 9 根小棒,并创造图案 (3)从树叶图、红花图等图片中圈出指定的数,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 (4)找找在教室里数量是 8 或 9 的物体 4、数的顺序 (1)在一把缺少数字的尺子上要求学生把数写完整。 (2)让学生操作学具,明确 7 的后面是 8,8 的后面是 9。 (3)用猜谜的方法,如:一个数排在 6 的后面一个,它是几?(7) 5、9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直接出示点子图等,让学生填符号(也可用手势表示) (2)同桌两人自己在点子图上涂色,然后再进行比较。55 566、分清 8 和第 8,9 和第 9 (1)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2)游戏法:老师邀请十位左右的学生上台,听老师的要求,找同学起第 8 个是谁?等等 (3)操作学具,听老师的要求摆学具: 如:摆 9 朵花,其中左起第 8 朵是蓝的,其余为黄的。 7、8 和 9 的书写。 教师范写一学生评价一学生试写。独立写,教师巡视,展示优秀作业。 8、8 和 9 的组成。 (1)8 的组成。请你拿出 8 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把你们的分法记录下来。 谁来汇报一下。 (2)9 的组成。 出示 1 9 8 你能想到什么呢?二.巩固练习:练习八的 1―5 题。 三、学习小结: 四、课后小记:56 57第五课时:8 和 9 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6~57 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 8 和 9 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点:掌握 8 和 9 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2、投影出示 8 9 1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 8 可以分成几和几, 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 9 的组成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和 8、9 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一图四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 8 个梨,左边 2 个,右边 6 个。 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576+2=8 58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 8-6=2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 图,我们可以写出 4 个算式,2 道加法,2 道减法。 4、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 4 个算式吗?请你拿出 5 个红色的小园片,4 个黄色 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 4 道算式吗?把你的结 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 8 和 9 的加、减法。 1、出示 P57 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 觉得对吗? 2、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象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园片, 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3、出示 P57 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 5+4=9 9-4=5 9-5=42、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3、游戏(仿照 P63 第 16 题)。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58 59“10 的认识及其加减法”教学目标: 分析性智力:1、知道 10 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如何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2、 写 10 的方法,掌握 10 的组成 3、知道如何用符号正确描述 10 以内数的大小 4、明确有关 10 的加减法的算理 创造性智力:能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性智力:1、能利用有关 10 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2、能数出数量是 10 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3、会读写 10 4、能用符号正确描述 10 以内数的大小 5、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关 10 的加减法第六课时: 10 的认识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 10 的过程,初步建立 10 的数感。 2、学会 10 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 10 的数概念获得 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 10 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59 60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 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 9 大一的数是 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 0~9 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 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 9 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 的认识。 二、认识 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 10。 师: 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 少人?(10 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 (可以一个一个数, 也可以几个几个数, 发现只要有次序, 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 10)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 10 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 10 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 1 根?也就 是几根?使学生明确 10 个一是 1 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 10 来表示。 (3)10 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点子图。 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 让学生感受 9 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 10 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 10 以内的数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小结:明确 9 加上 1 是 10,10 去掉 1 是 9,10 排在 9 的后面。60 61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 10 以内 的数序。填空:书上 P67 页,第 1、2 两题。反馈第 1 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 2 题呢。 (4)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 9 和 10除了 9 以外,还有哪些数比 10 小?10 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别 10 和第 10 自己画一画表示 10 的物体:画 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学生 刚才画的圆 O O O O O O O O O O,给左起第 10 个 O 画上黑色和右起第 10 个 O 画上红色。 (6)10 的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练习,说说写 10 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别? 三、10 的组成 l、10 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 10 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 10 的组成。 (2)10 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 10 (2)说数组成 10 (3)连线:P65 做一做 (4)10 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 3 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61 62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 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 1 合 0 时都是要求 写 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 ,问题在于前面写 0 时要求不够严格。第七课时:有关 10 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书 P66,练习九第 4、5 题 教学目标:明确有关 10 的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有关 10 的加减法; 能利用有关 10 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点子图、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0 的组成,再编算式 二、活动展开:看点子图,编算式 (1)出示 9+1 的点子图,你能用算式表示图上的意思吗? 9+1=10 1+9=10 10-1=9 10-9=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书上的点子图编写算式 (3)想一想:5+5= 10-5=三、归纳小结:一图 4 式; 练习九第 4 题。 四、巩固提高: (1) 找朋友:师 3 和 7 是朋友,你还能找出哪两人是好朋友,连线。 (2) 练习第 2 题。]62 63(3) 学具操作:那出 0 到 10 这些卡片,象聪明的大象一样同桌说一说,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 10。 五:课后小记:第八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九 P67 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关 10 的加减法;能利用有关 10 的加减法, 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图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1、口算:孔雀开屏第 6 题。 2、比较大小: (1) 比较第 8 题中▲和○的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得出 7 ○ 10 10 ○ 7 10-7=3 10-4 ○8 ??(2)直接出示:练习九的第 9 题:3+6 ○ 9你能直接比较出左边算式和右边数的大小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3)分组讨论,尝试比较上面的两题。 (4)小组汇报,比比谁的方法好。生:先算出左边的得数,再用得数和右边的 数进行比较。 (5)用这个好方法比较其他几题。选择其中的两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63 64如:师,2+4○7 是 2 和 7 比较吗?是 4 吗?生是 2+4 的得数和 7 比较。 3、看图编算式: (1) 第 7 题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说图上有??要求的是??) (2) 第 10 题:▲有( 6)个,△有( 4)个 让学生列式,说说你的算式 表示什么意思?6+4=10 4+6=10 10-6=4 10-4=6 4、根据算式,编应用题练习第 11 题。让学生体会一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 内容相加。花;人;鸟、石子 5、根据算式,找找生活中的例子。 6、挑战聪明题:P69 7、小结:这节课我们有增长了哪些本领? 8、课后小记:第九课时: “在括号内填数”教学内容:一年级教材 P70,练习十 教学目标: 分析性智力:知道括号的意义与用法;掌握在括号内填写未知数的方法 创造性智力:能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实践性智力:能熟练在括号里的数 ,能用在括号里填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64 651、 课件展示: 小猴子冲冲巷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 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 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了一些了,盒子里还没有满。冲冲决定再上山去采 一些把盒子装满,你愿意帮助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核子力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 有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 1、教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以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 2 个绦子,你们异地功能 有自己的好办法,想和你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由小组长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讨论结束以后,组织全班家六,小组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1)通过观察,发现盒子里还有两个空格,就知道要放 2 个进去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合的知识,10 可以分成 8 和 2,就知道应该再采 2 个桃子。 (3)联系加法,知道 10 减 8 等于 2,就知道还要再采 2 个桃子。 4、交流后, 课件中出现冲冲的 话: 谢谢小朋友, 我这就把盒子装满了送礼物去。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课件展示,冲冲带着礼物来到大河边,河山个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 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有半边了,只有染两块石头上的数字相加的得数 是 10,才能拼好小桥走过去。 2、小游戏:找朋友。交换司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不同的数字卡片。出示 如:7+( )=10 这样的算式,教师执 7 问,我的朋友在那里,执 3 的同 学就举 3 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反复联系。 3、教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想自己出题考考大家吗?咱们来个 小组间的竞赛好吗?小组中先商量怎样出题,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出的 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开放题:课件演示:小猴子过了桥,他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上各有三 把大锁,如:()+()=9,六把大锁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它选好钥 匙吗? 四、课后练习:练习十,第 1---3 题。 五、课后小记: 整节课课有故事情节贯穿, 而且学生之前对数的组成基础比较扎 实,教学效果较好,但学生比较激动,组织纪律还需加强。65 66第十、十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 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 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师: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听得 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 生:8 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 4+4 3+1+4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 (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 3+1+4 这个加法算 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 (2)生 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66 67操作 1:5 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 2 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 7 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 2:又来了 1 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 1 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 5+2+1=8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 加 2 再加 1 等于 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 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2、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 说说。有 8 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 2 只,后来又走了 2 只,还剩下 4 只。 3、列式:8-2-2=4,这里的 8、2、2、4 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 减 2 再减 2 等于 4。 4、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67 68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一第 1、2、5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芪泡水喝的功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