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出现前,人们为什么不相信政府相信原子弹存在吗?

美军投下原子弹前,洒了警告信,只不过当时没有人相信,也来不及
美军投下原子弹前,洒了警告信,只不过当时没有人相信,也来不及
寰球大生活
原子弹的威力在当时远远地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原子弹一投下去就造成了20万人的瞬间死亡,也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没过几个月,日本就宣布投降。但是,事实上美国在投放原子弹之前曾经撒下了6300多万张传单,告知日本民众这是他们的最后通牒,好让他们在投放之前赶紧离开。但是从伤亡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些人并没有听从美国的建议。这个传单的大致内容是:请仔细阅读,这可能会保住你自身的性命、或是亲友的性命。在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在背面所标示的城市将会被美国的炸弹所炸毁。依照美国的人道政策,美国空军并不想要伤及无辜民众,所以要警告你离开名单中的城市,以保住你的性命。美国发动战争的对象并不是日本人民,而是奴役无辜民众的日本军团。美国将带来和平,解放所有受军团压迫的人民,这也代表会有全新且更好的日本出现。你也可以去要求一个善良且愿意结束战争的新领导人,来恢复和平。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美国人只是在吓唬他们,夸大其词,日本政府不仅没组织居民撤退,甚至还叫他们坚守阵地,做好本土防御的准备。由于当时日本并没有投降,于是一朵蘑菇云在广岛升起,造成了广岛十几万居民的死亡,而这次大规模的人口死亡,日本政府要负绝大部分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寰球大生活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用靠谱的知识说生活,让更多人享受美好生活原子弹爆炸后一百年不能住人,为何广岛居民都没有搬走?
原子弹爆炸后一百年不能住人,为何广岛居民都没有搬走?
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即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说起日本无条件投降,恐怕就离不开1945年8月,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投放的那两颗震惊世界的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固然巨大,它可以让一个顽固的军国主义迅速投降,它可以在一天之内夺走数万人的生命,他可以在顷刻之间将一座城市摧毁,相信关于原子弹巨大威力的描述大家肯定从图片中,在文字里观看、阅读过很多回了,原子弹的威力固然巨大,但是如今在日本广岛仍然存在一些幸存者,他们在原子弹爆炸时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被轰炸之后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呢?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时,八岁的高品健二正在院子里与小朋友玩耍:我躲到水槽下面,爆炸引起的热风把我吹到了十米远的地方。我发现很多碎玻璃扎在右脸上,两个耳朵都在流血。那个小朋友不见了,找到他的时候,他的情况很惨,上半身就像脱了一层皮一样。我看到一团可怕的浓烟正在广岛上空升腾而起。一股股烟柱正从地面的尘土中升起。我不明白一个如此安静的天空是怎么造成这样大面积的破坏的。————广岛市医院的一名普通医生突然间,天空中闪现了非常强的白黄色的光。当时我想,我的天哪!这是什么光?我从来没看见过这种光。接着,我突然被这强光产生的爆炸抛了出去。当我有意识后,我发现自己站在光光的土壤上,连草都没有。我那时根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幸存者松尾幸子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西奥多·范柯克按下了投放炸弹的按钮,瞬间,飞机减轻了一万镑的负荷,西奥多·范柯克目睹了这颗重达一万镑的炸弹快速落下并且在广岛市中心爆炸,变成一朵巨型蘑菇云的整个过程,飞机因为爆炸产生的气浪而剧烈震动,但是,西奥多·范柯克却并不感到害怕,他在心中一直默念着一句话,那就是:战争结束了。这个念头在西奥多·范柯克脑中一闪而过,随后,西奥多·范柯克赶紧调转飞机,快速得飞回冲绳岛基地,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再贪恋爆炸的景象多一秒,他就要为原子弹而陪葬。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干掉太阳旗》这本书对于爆炸瞬间的景象,有非常生动的描述。“在核裂变瞬间,炸弹内的温度超过100万华氏度,炸弹发出的光是太阳光的10倍。百万分之几秒后,炸弹正下方地面温度骤升到6000华氏度,同时还有致命的放射性伽马射线。在原子弹爆炸的半公里内,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瞬间化为一块块木炭。在他们烧焦的尸体内,内脏器官已经蒸发。3毫秒后,空中爆发了一个300码宽的巨大火球,将周围的空气燃烧起来,将四周的一切生命液化掉了。紧接着是威力相当于20000吨TNT炸药的爆炸,汹涌而来的蘑菇云升到5万多英尺的空中席卷了爆心地的灰尘、泥土以及那些被杀死人的尸体所液化成的气体。轰炸前后对比几秒之内,7万人的生命被夺去,距爆心地一英里范围内,几乎所有生命和建筑物都人间蒸发,宠物、鸟、老鼠、蚂蚁、蟑螂都消失殆尽。”或许是被这样的杀伤力吓坏了,面对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投降要求,日本天皇裕仁竟然选择了沉默。于是8月9日,这恐怖的一幕在长崎再次发生。这时候日本天皇终于醒过来了,第二天早上,美国政府就接到了日本的投降书。原子弹的爆炸而产生的干扰导致日本东部整个通讯设施全部失灵,在炸弹爆炸的一瞬间,有共计7万的日本民众被直接炸死,在原子弹爆炸的两小时后,有8万的日本民众在火焰与热浪中死去,由于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位于爆炸中心附近乘车的民众直接和火车融在了一起,在原子弹爆炸后的数十年内,由于核辐射的影响,数十万日本民众相继死去。在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和美国同时宣布广岛和长崎一百年内都不能住人,这也导致日本全体国民十分恐慌。但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从二战末期到现在,这两个地方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时间还没到一百年,却早已成为繁华都市,居住着大量人口,难道当年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是一个谎言吗。其实据史料记载,早在1945年,也就是广岛和长崎被轰炸之后,日本人其实就已经在重建了,并且在短时间内将这两座城市恢复成一样了,而且原子弹也是真的原子弹,当年即使没有被炸死的日本人,也在后来的时间中出现了许多怪病,而且更为特别的是,白血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常人。那么这些事实足以表明,日本在二战时期真的遭受过原子弹轰炸,那么为何日本和美国会不约而同地宣布,广岛和长崎在一百年内不能住人呢。其实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这只是一个理论数值,大家都知道,原子弹并非是落地爆炸,而是在半空中爆发,其中威力主要是针对空中目标,更为特别的是,当时原子弹才刚刚研发出来,威力并不大。第二,由于原子弹是在空中爆炸的,所以污染物其实是比较好清理的,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由于地震频发,建造的房子都不高,容易重建,而且这两座城市还靠近海边,污染物容易被吹走。现在,有不少国家的人开始同情日本在二战时期被原子弹轰炸的遭遇。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日本为什么会成为第一个而且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美国原子弹的参与制造者中,有一位博士叫做安格紐。安格紐在年老之后曾经去访问了日本广岛,并且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进行了对话。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记者问到了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那些“无辜”日本平民。安格紐博士说了这么一段话:“一谈起战争,就会提到无辜贫民,但是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无辜平民。谁都在战争中出了力,没什么人是无辜的!”这句话简直是振聋发聩!在随后与两名幸存者对话的时候,这两名幸存者一直描述在遭到核爆之后的悲惨遭遇,要求安格紐博士道歉。但是安格紐博士又说了一段话:“你想要指责人,就该先指责日本军的所作所为.......你们两位活的好好的,这就该庆幸。有这么多人死了,不论我们的人还是你们的人。”“有了珍珠港事件,没什么可讲的。我太多朋友死在珍珠港,道歉绝无可能!”但是其中一位日本人又狡辩:“日本当然也犯了错,很多国家犯了错,参与了战争......核辐射的后遗症,到现在都在屠杀着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安格紐博士最后回应道:“有时,大量杀戮的武器,可以阻止更大的战争。我们希望政府不要再发动战争。我们也希望不要再使用核武器。”随后这位日本人又要求安格紐博士道歉,但是安格紐博士又掷地有声的说道:“我无可道歉,他才该道歉!我不道歉!我们至今都传颂着一句话,勿忘珍珠港!”从这段对话里,我们也可以知道,日本人虽然遭受了原子弹的轰炸,但是一点也不值得我们的同情!他们把自己想象成战争的受害者,却从来没想过对侵略的那些国家人民造成的伤害!勿忘日本侵华,勿忘南京大屠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作者最新文章你的位置:
> 瀛寰新谭|70年前的中国媒体如何谈原子弹与“核安全峰会”
瀛寰新谭|70年前的中国媒体如何谈原子弹与“核安全峰会”
发表于( 10:42) 本文标签:
浏览量:775次
&&&&值班编辑QQ:
3月31日到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核安全峰会的核心,是核大国通过自我限制与互相合作来寻求对核问题的治理秩序。
实际上,从核武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牵动着各方心弦。让我们回到7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看一下原子弹横空出世后时人的看法及其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影响。
本文主要运用当时的报纸、杂志,辅以当事人的日记、回忆录梳理而成,以飨读者。
怪弹降日本,人人争夸谈
日和9日,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之后,国人一片欢腾,载歌载舞者有之,加餐放鞭炮者有之,彻夜不眠者有之,痛哭流涕者有之。
史学家顾颉刚便在他的日记里写到“阖家狂欢,明日添菜庆祝”(《顾颉刚日记》第五卷,第508页)。
科学家竺可桢则一晚上没睡好:
余昨至十二点始睡,未睡熟即闻经历司街一带打锣声,未几渐近,并闻敲门声甚急,由董嫂开门,则男女学生四五十人蜂拥而入。余虽睡即着衣下楼,告以余已知胜利消息。渠等高抬余,呼中华民国万岁,旋散去,时已一点余。上床后甚久不能睡,至侵晓始睡去(《竺可桢日记》第一册,第856页)
在欢庆胜利的同时,原子弹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著名化学家、曾国藩二弟曾国潢的曾孙曾昭抡就指出:“素来不讲究科学的中国,这次也为原子弹的惊人功效所震眩,一月以来,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不分老少,大家都在时常谈论着原子弹。”(曾昭抡:《从原子弹说起》,《正义报》日)
为抗战胜利“添菜庆祝”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
时人将美军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看做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原因,将其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正义武器崇拜有加,对其威力渲染有加。
渲染原子弹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传画。
当时有诗云:“美国原子弹,发明鬼神惊。纵横数百里,上下几十春。一弹显威力,草木都不生。黩武有日本,洋洋最逞能,领教才两次,急忙递降文。”(《谨防原子弹告广安歌》)美国总统杜鲁门有“(原子弹)具有大于二万吨TNT之威力,较英国十一吨‘地震式’炸弹之爆炸力多二千倍”的论点。
成人身高与英国“地震式”炸弹两种型号的对比。 图片来自网络
国内媒体纷纷转载这一观点,并在此基础大玩“标题党”来博取民众眼球,《原子弹炸后广岛仅存一烟囱》、《巨机,怪弹操纵未来战争》等纷纷见诸报端。
与之相对应的,在具体内容报道上,出现了一系列描述原子弹威力的通俗性表达,如 “远在十四英里外吴港日海军军官,曾因闪光,两目片刻失明”、“远在中弹区之外者,身上暴露部份亦呈斑疤,多数曾瞥见该弹闪光者,均发现其双目于次日不能睁视”、“被炸后前往观察的人,亦将感受原子弹之光热的第二度辐射,而使红血球破裂,生理机构则不能再吸收养气,将立即死亡”、“广岛与长崎将在一世纪之四分三之时间,继续荒废”,等等,不一而足。
简而言之,在胜利的狂喜中,原子弹被狂热地尊崇。
遭原子弹轰炸后的广岛。
原子弹秘史:德国间谍的mission impossible
与此同时,科普类报刊文章亦崭露头角。由于美英研制原子弹时保持绝对的机密,“工作在这些工厂里面的几千人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们在生产什么”,就连杜鲁门也是在成为总统之后才知道这些内容的,因此人们把原子弹称为“谜一样的武器”并充满好奇。(《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第317、318页)
而在原子弹爆炸的冲击下,人们开始对它背后晦涩复杂的原理机制产生了兴趣。文学家金克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抽象难懂的物理学化为原子弹,大家就知道它的利害了。”
那么,知道它的厉害之后呢?人们就会尝试着理解并接受这一新鲜事物,于是科学就有了普及的空间。这一时期,《原子与原子弹》、《爱因斯坦谈原子弹秘密》、《原子弹是怎样发明的》、《原子弹常识十二点》等科普性、揭秘性文章纷至沓来。主要内容莫过于原子弹的原理剖析及美英研制原子弹的过程。
时人绘制的原子弹原理图。
当然,揭秘原子弹的报道并不都是晦涩艰深的,否则关注者就会局限在很小的人群。这个时候,紧张氛围的渲染和你死我活刻的争夺便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让大家大吃一惊的是,原来德国法西斯很早也开始了对原子弹的研究,并把生产“重水”的工厂设在挪威。
事实上,第一个在几年前就认为制造原子弹是有可能的人,正是被称为“德国居里夫人”的迈特纳女士。可以说,这是一场同时间赛跑的战役,比赛双方都摩拳擦掌,力争最后的胜利,谁率先掌握了这一终端武器,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幸好,挪威这几个制造“重水”的工厂被英国人和挪威人摧毁净尽。1965年由美国导演安东尼曼执导的《雪地英雄》(The Heroes of Telemark)便是根据这段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成。
电影《雪地英雄》截屏
双方最终较量的结果,由多方因素综合杂糅而成,与大逃亡、反间谍等精彩的桥段紧密相连。媒体的解密不仅于此,更精彩的情节在于德国人失去制造原子弹先机之后,分批派遣间谍到美国,企图窃取原子弹秘方。
这些德国间谍在汉堡的特种学校受到专业的训练,孰料悉数落网,并被美国政府发展为“双重间谍”。
中国报纸关于德国窃取原子弹机密的报道。
希特勒在这次竞赛中的失败,原因有很多,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德国的种族清洗政策造成大量人才外逃,其中就包括迈特纳女士,她加入了盟军的阵营。所以,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心。
杜阿金会谈:70年前的“核安全峰会”与大国博弈
现在,人们终于可以擦干额头上沁出的汗珠,长吁一口气,从那场战争的舆情中走出来了。但事情还没有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核武器对战后国际局势的深刻影响。在当时,主要集中在核武器共管的争论和“原子弹外交”上。
原子弹再厉害,再正义,它毕竟是武器。是武器,就有杀伤力,何况还是个大杀器。法西斯被消灭了,原子弹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英国幽默作家萧伯纳提出一个问题:“第二颗原子弹投下时,战争便告完结;我们是不是还有权利投掷第三颗,却大成疑问。”这一问,把当时的人都给问住了。
于是,如何让大家在原子弹存在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安全感,成为时人争论的焦点。有关原子弹的管制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摆上了大国的桌面。
英国幽默作家萧伯纳,有的时候也很忧郁。
这背后,既有国家利益,也有现实情怀。而最终,大国利益占了上风。
值得关注的是日《美英加三国关于原子能问题的联合声明》(也有媒体称之为《原子弹宣言》)。这次声明明确指向原子弹,指出“前所未知的毁灭手段为人类所掌握,对于这种毁灭手段,不能有充分的军事防御,而且事实上,在使用这种毁灭手段方面,没有任何一国能操垄断之权”。
这次联合声明发布之前,三国领导人有个会晤,这就是“杜(鲁门)阿(特里)金(麦根齐金)会谈”。这次会谈实际上是1942年美英加三国共同研制原子弹委员会的后续。
虽然原子弹的发明是三国科学家共同研究的结果,但据称“英、加虽有原子弹秘密的蓝色照片,但由于特殊的工矿设备的缺乏,他们并不能运用此种知识,并不能制造原子弹”,所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才提出了“我们应尽速自行制造原子弹”的呼吁,新任首相艾德礼(旧译“阿特里”)也希望“协助”管理原子弹。
这次三国领导人会晤在美国国内引发热烈争论,国内意见并不一致。商务部长华莱士曾建议英美加三国将原子弹秘密告知苏联,陆军部长史汀生则建议原子弹的秘密由尚未成立的世界机构处置,海陆军方面的官员也反对将原子弹的秘密泄露于未曾参加完成原子弹的其他国家。
来自科学家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有进步人士要求将原子弹公开给联合国家,也有坚决反对者。反对者理由有二:
(一)原子弹无论由少数国家共管,或交由“联合国”管制,则原子弹将成为公开的秘密,秘密一经公开,则各国势必竞争研究,竞争制造。其结果,或许可以发明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惊人武器,而促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全世界都承认美国是一个传统爱好和平的国家,美国人民是世界上比较最爱好和平的人民;同时就美国现在整个国策看起来,丝毫并没有侵略野心的征象。世界上只有美国这一个国家,才能接受这一“神圣的付”。(《反对共管原子弹》,《时事新报》日)
显然艾德礼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共享不可期,协管亦不可得。虽然在会晤过程中杜鲁门曾向艾德礼保证:“美国政府在考虑使用原子武器之前会与联合王国和加拿大协商”,但很快就反悔了,改为“随时向首相通报重大事态的进展”了。这中间的区别,你懂的。
波茨坦后期会议的三巨头:艾德礼、杜鲁门和斯大林。
当然,最受伤的是苏联。据报载,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28周年的纪念大会席上,表示了抗议:“不应该鼓励人们醉心于这种发明,而作为对外政策力量的把戏,也不应该对未来的爱好和平的人民加以漠视。”(施艾:《原子弹与世界和平:评原子弹会议》,《民主星期刊》第10期,第1版。)
苏联作家阿哥洛夫则指出:“原子炸弹已被世上顽固反动派利用为对苏联作强烈骚动的信号,英美舆论继续被意图破坏和平之人迫使趋向反苏态度。”
为什么苏联在“杜阿金会谈”前后反应如此强烈呢?这不仅仅在于会谈否定了商务部长华莱士将原子弹秘密告知苏联的建议,更在于会后的这次宣言明显是针对苏联的。
宣言指出,“我们不相信在一切国家均能接受的保证原子能的方法实现之前,发表实际应用原子能的特殊情报将对原子弹问题的解答有建设性质的贡献。相反的,我们以为这样必产生相反的结果。”
如此官方表态的背后,画外音却很明确:不相信苏联。
各路媒体纷纷对《宣言》条文展开解读和补充。
有媒体指出,艾德礼建议的计划第三条,便是规定原子弹秘密之公开,“须视各强尤其是苏联提供确切保证,准备与联合国组织完全合作为定。”
中央社华盛顿专电指出:“阿氏曾建议请苏联明白表示何者为保持其国家安全所必需之势力范围,与领土要求。”
《宣言》第六条“要等到原子能不用在破坏方面而得到确实的保证后,原子能的秘密才能互相交换。”
《纽约时报》作如下解读:“杜、阿、金三氏已同意将原子弹的秘密交付联合国总署,惟必须先由苏联明白宣布他的战后的政策,并允许公开他的军事秘密。”
《纽约自由先锋论坛报》认为艾德礼的建议是“不可想象的粗鲁”,《工人日报》则认为这简直是企图把原子弹当作对苏联的“政治通牒”。
这一宣言的背后,实质上是美国试图利用其在原子弹研究方面的领先优势,把原子弹当作政治资本,作为牵制、挟持、挤压潜在对手生存空间的一种手段,从而在全球事务中掌握主动权,获得世界秩序的领导权。这种考虑在英国前丘吉尔8月16日的演说中可以一窥端倪:
任何其他国家要能像美国这样,发明并制造出原子弹,势非需要三年至四年的时间不可。在这三年中,我们必须把所有国家中所有的人重新安排到一种状态,使他们不愿或者不敢互相倾轧。
这就构成美国战后初期外交政策的基础,通俗的讲,“美元+原子弹”。美元是提供给英国等欧洲盟国的。而对于苏联,“钞票是没有的,于是原子弹就拿出来试试看。英美加三巨头的原子能会议就是为的这桩事。”(《钞票和原子弹》)
在这以后,原子弹外交的内容就升级了,不再以共享原子弹秘密为谈判条件,而是以直接动用原子弹为威胁,于是,核恐吓、核讹诈出现了,变得更赤裸裸了。
这种恐吓,基本上贯穿于上世纪后五十年,至今仍未彻底消除,起初是美国针对苏联,之后在朝鲜战争中动议过,珍宝岛保卫战爆发后苏联也对中国使用过,均反映了世界核秩序下各国之间的较量。
1945年原子弹爆炸后,世人意识到了原子能的重要性,“普通原子之力,能把它解放,则世界动力来源将取之不竭用之无穷”,将其和平使用作为一种未来构想。在他们眼中看来,这代表在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之后,一个全新的时代原子时代即将来临。他们对未来做了很多遐想:
驾驭原子的方法发现之后,煤、水力、汽油以及目前我们所知的一切燃料都不需要了。这种新型的燃料只要有一磅,便可以发生等于五百万磅煤的能力,有两盎司便可以使你的家得到三十年的温暖,或者发动你的汽车直到这辆汽车损坏为止;有五磅便足够一般远洋邮船永远使用……目前原子力已可加以控制,所余的一个问题便是我们不需要致人死命的炸弹之后,对于原子力将予如何处理。(《从原子弹看到原子力的工业用途》,《联合画报》日 ,第145期,第七版)
七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找到答案了么?
时人云:“原子弹虽有助于和平之获得,但和平之维护,非原子弹,乃人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愿世界永远和平。
(范矿生,历史学博士,浦东行政学院讲师)
热点资讯[]&&&&[]&&&&[]&&&&[]&&&&[]&&&&[]&&&&[]&&&&[]&&&&[]&&&&[]&&&&
报告:人工智能将在五年内显著威胁到人类就业!
中国欲主导AI行业:政府企业大力投入 想击败美国
苹果、华为搞起了移动AI芯片,但开发者们似乎意见很大
AlphaGo新版本问世:自学40天就能胜赢柯洁的版本
机器外骨骼研究获得突破,首次具备协助转向能力!
人工智能如何彻底变革人力资源格局,如何部署?
百度集团总裁兼COO陆奇;首汽集团总经理周红等 昨晚,百度与首汽约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重点推进自动驾驶、车联网的商业化运行,并进一步探索自动驾驶网约车商业运营模式,共建智慧交通网络。 据了解,共享出行是自动驾驶率先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Apol
据TechCrunch报道,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在服务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在第三季度继续保持不变。虽然微软、谷歌、阿里巴巴以及其他公司的云计算业务增长速度要比AWS快得多,但这对AWS在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并没有
索尼新近推出了一款全无线式降噪耳机WF-1000X,兼具小机身与强大降噪,崭新的智能聆听降噪功能,可自动检测用户的状态并匹配场景化的降噪或环境声方案,轻巧佩戴即可明显减少周身噪音,用科技变革静听体验,带来旅行新静界。 别看它小,它可是能降噪。所谓降
10月19日消息,专注于推进人工智能(AI)研究的谷歌子公司DeepMind今天发布了一款新版本的AlphaGo程序,它能通过自学玩转多种游戏。这套系统名为AlphaGo Zero,它通过一种名为强化学习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在与自己游戏中吸取教训。 仅三天时间,AlphaGo Zer
2016年,作为世界上最好的围棋选手之一,李世石在首尔的比赛中,以四比一的成绩输给了AlphaGo。无论是在围棋历史上,还是在人工智能(AI)的历史上,这都是一件大事。围棋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文化中具有的地位就像西方文化中的象棋一样重要。 在击败李明博
新版电影《银翼杀手2049》因其对未来反乌托邦式的描绘而对科幻小说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到那时,机器可以自我重设,他们也会爱上智能虚拟生活。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更加黑暗的未来,人工智能(AI)甚至可以孕育生命。 甲骨文公司董事长拉里埃里森曾表示,在机
科技讯:工程师们已经研发出一种紧身机器装置能够让使用者在行走时实现转向,这也是这项技术首次具备转向能力。这对于工程师们来说是重要的一个突破,这意味着受伤的人们未来能够在家中使用辅助性的外骨骼,而不需要待在医院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印出现页面不存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