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的实用性,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健全学生的人格,激活社会责任意识。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精神,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着重介绍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分 类】
【关键词】
<a href="/lunwen/cel策略,
【收 录】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索|共1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新课程 2016年36期 文档列表
新课程探索篇
作者:李明亚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州区第八中学
作者:李瑾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
作者:刘坤
 单位:浙江省建德市寿昌中学
作者:黄瑶琪
 单位:安徽省繁昌县第一中学
作者:张晶晶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中学
作者:胡恒进
 单位:江苏省涟水中学
作者:白晓东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作者:黄亚梅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高级中学
作者:陈娟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作者:冯敏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三中学
作者:张贵丽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
作者:夏婧; 朱本华
 单位: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校
作者:郭争雄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
作者:刘志发
 单位:安徽省涡阳第一中学
作者:林进标
 单位: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
作者:朱志平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作者:肖璐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石油分局华北油田第一中学
作者:童俊华
 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作者:张莹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
作者:肖艳
 单位:韶关市第五中学
作者:张忠坡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中学
作者:杨国锋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南城区礼县实验中学
作者:王青凤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作者:邓宏波; 段红霞
 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组
作者:赵伟峰; 赵鑫朝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南城区礼县实验中学
作者:赵喜锐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五中学
作者:康燕凌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五中学
作者:杜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伦春中学
作者:肖利
 单位:重庆市第三十中学校
作者:张玉荣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
作者:杨碧芬
 单位:福建省漳浦达志中学
作者:李焕民
 单位:江西省上犹中学
作者:王冬
 单位: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作者:刘洪杰
 单位:河北省唐山外国语学校
作者:张雯雯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
作者:仉艳宏
 单位: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
作者:孙自明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
作者:周宏彬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作者:朱卫祥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
作者:张福荣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
作者:廖雪梅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
作者:庞涌
 单位:山西省平遥中学校
作者:张琼英
 单位:江西省宜春第三中学
作者:杨为霖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作者:唐柏树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城东校区〉
作者:邹慧玲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中学
作者:路浩月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新星中学
作者:景丽丽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作者:高玲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
作者:张晶晶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荣娜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作者:邵健楠
 单位:山东省日照第三中学
作者:陆汉兵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
作者:谢宝珍
 单位: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
作者:宋秀玲
 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作者:李明瑾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三中
作者:李建华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作者:袁丽萍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中学
作者:段秀平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煤电一中
作者:史建新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
作者:张福艳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作者:王小冬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学高中部
作者:张其春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作者:张煜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
作者:朱祖俊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
作者:季小珣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作者:杨海英; 宋汝智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 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
作者:张国旺
 单位: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
作者:于群
 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
作者:张德智
 单位:河北省唐山一中体育组
作者:李永娜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兴洪中学
作者:赵晓亮
 单位:山西省平遥县职业学校
新课程课程篇
作者:贡桂玲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师二中
作者:唐素娟
 单位: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作者:吉玲利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
作者:张福宽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合隆二中
作者:曹洪艳; 杜鹏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一中学
作者:王兴亮
 单位: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
作者:王骏
 单位:天津市杨村三中
作者:张磊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作者:任新锋
 单位:山西省汾阳市高级职业中学
作者:王海英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作者:贺南波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达材中学
作者:付少翔
 单位:湖州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作者:陈文段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内坑中学
新课程教学篇
作者:李祝君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尚文娟
 单位:莱芜一中
作者:郑少英
 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
作者:曾金菊
 单位:湖北省恩施市鹤峰一中
作者:李维杰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中学
作者:杨春
 单位: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作者:卓晓青
 单位:福建省莆田第十二中学
作者:孙秀平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第100-100页
作者:张博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第101-101页
作者:杨雯恋
 单位:江西省宜春第三中学
第102-102页
作者:金彬彬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
第103-103页
作者:田夏辉
 单位: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
第104-104页
作者:陈俊鑫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第105-105页
作者:陈国锋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第106-106页
作者:姜可新; 张军爱
 单位:浙江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省临安中学
第107-107页
作者:王芳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第一中学
第108-108页
作者:焦景瑛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紫港中学
第109-109页
作者:周彩萍
 单位:江苏省昆山陆家高级中学
第110-110页
作者:李斌
 单位:江西省宜黄一中
第111-111页
作者:季敏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第七中学
第112-112页
作者:陈明娟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第113-113页
作者:周倩倩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
第114-114页
作者:卢爱秀
 单位:江西省上高二中
第115-115页
作者:刘维存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田家寨中学
第116-116页
作者:赵颖
 单位:河北省隆化县第一中学
第117-117页
作者:刘敬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第118-118页
作者:嵇春艳
 单位: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第119-119页
作者:孙晓林
 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广安第二中学校
第120-120页
作者:孔慧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田家炳中学
第121-121页
作者:朱海燕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高级中学
第122-122页
作者:陈晶晶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第123-123页
作者:曹俞
 单位: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
第124-124页
作者:陈金串
 单位: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
第125-125页
作者:李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
第126-126页
作者:江丰岗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第127-127页
作者:邹珍珍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中学
第128-128页
作者:龚兰
 单位: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属于抚州市〉
第129-129页
作者:陈伊宁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二.11班
第130-130页
作者:刘代东
 单位: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校
第131-131页
作者:吴慧娟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中学
第132-132页
作者:陈胜利
 单位:贵州省沿河县第二中学
第133-133页
作者:郭荣华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中学
第134-134页
作者:张华强
 单位:贵州省思南中学
第135-135页
作者:吴文丰
 单位:江西省广丰县五都镇中学
第136-136页
作者:谢贵章
 单位:四川省德昌中学
第137-137页
作者:谢毅铭
 单位: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第138-138页
作者:董蓓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三中学
第139-139页
作者:牟钰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
第140-140页
作者:赵大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第141-141页
作者:陈光跃
 单位:广东省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
第142-142页
作者:黄松华
 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第143-143页
作者:姚东
 单位:吉林省柳河县第八中学
第144-144页
作者:周根福
 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
第145-145页
作者:焦永进
 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
第146-146页
作者:孙尧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徐州一中九里分校
第147-147页
作者:何林
 单位:江西省高安市高安三中
第148-148页
作者:尤云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新星中学
第149-149页
作者:王江贤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
第150-150页
作者:万婷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三中
第151-151页
作者:关舒文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第152-152页
作者:魏国强
 单位:青海湟川中学
第153-153页
作者:吴战伍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李集中学
第154-154页
作者:张立峰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五中学
第155-155页
作者:冯秀良
 单位:沭阳县华冲中学
第156-156页
作者:郭勇飞
 单位:福建省建瓯芝华中学
第157-157页
作者:张定国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第158-158页
作者:仇立江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
第159-159页
作者:许小飞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
第160-160页
作者:贾玉萍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
第161-161页
作者:蔡勇钦
 单位: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
第162-162页
作者:陈选明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
第163-163页
作者:邓小东
 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第164-164页
作者:刘柯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第165-165页
作者:王慧军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教育局
第166-166页
作者:周丽梅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第一完全中学
第167-167页
作者:包进鹏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一中
第168-168页
作者:傅同桥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综合高级中学
第169-169页
作者:储晨
 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宁国中学高中部
第170-170页
作者:吴利军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中学西昌校区
第171-171页
作者:蔡芳
 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四中学
第172-172页
作者:曹天阕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书香路长沙市明德中学
第173-173页
作者:吴新华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中学
第174-174页
作者:郎丽华
 单位:浙江省杭州求是高级中学
第175-175页
作者:双梦红
 单位:四川省石棉县中学
第176-176页
作者:刘鼎一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
第177-177页
作者:赵正芹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第178-178页
作者:袁云辰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四中学
第179-179页
作者:牟振华; 高淑娟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实验中学
第180-180页
作者:乔成成
 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第181-181页
作者:李新平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第二高级中学
第182-182页
作者:钟桃萍
 单位:海南省屯昌思源高级中学
第183-183页
作者:朱宝安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第184-184页
作者:叶水娣
 单位:江西省南康中学
第185-185页
作者:潘鑫
 单位:江西省宜春第三中学
第186-186页
作者:李春蕊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新世纪中学
第187-187页
作者:覃佐月
 单位: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第188-188页
作者:唐荣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四中学
第189-189页
作者:商庆威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
第190-190页
作者:王丽琴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
第191-191页
作者:刘平军
 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
第192-192页
作者:马美元
 单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
第193-193页
作者:廖国任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高级中学
第194-194页
作者:石庆
 单位:四川省兴文县兴文二中
第195-195页
作者:王秀
 单位: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第196-196页
作者:冯嘉
 单位:广东佛山市第一中学英语科组
第197-197页
作者:张如琳
 单位:山东省北镇中学
第198-198页
作者:赵树花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第一中学
第199-199页
作者:朱志军
 单位: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第200-200页
作者:狄春香
 单位:吉林省柳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第201-201页
作者:李燕春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第二中学
第202-202页
作者:吴延宝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
第203-203页
作者:周顺珍; 张志平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第204-204页
作者:甘向秀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
第205-205页
作者:李勇顺
 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第206-207页
作者:李亚光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第208-208页
作者:张志河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高级中学
第209-209页
作者:丁志鹏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一中学
第210-210页
作者:陈伟艳
 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第211-211页
作者:王亚洲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第212-212页
作者:徐连芸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中学
第213-213页
作者:丁向阳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
第214-214页
作者:洪德隆
 单位:重庆巴蜀中学
第215-215页
作者:杨剑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安富中学校
第216-216页
作者:李树动
 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第217-217页
作者:矫洁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
第218-218页
作者:谭彦华
 单位: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
第219-219页
作者:皮蕾
 单位:江西省宜春第三中学
第220-220页
新课程管理篇
作者:张志军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合隆二中
第221-221页
作者:张姝雯
 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
第222-222页
作者:齐芳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
第223-223页
作者:王兆春
 单位: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
第224-224页
作者:苏茉
 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
第225-225页
作者:曹彦
 单位: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高级中学
第226-226页
作者:高娟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第227-227页
作者:赵前程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师资培训中心
第228-228页
作者:刘杨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
第229-229页
作者:黄恬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
第230-230页
作者:李琴
 单位:江西省南昌铁路一中
第231-231页
作者:冯丽娟
 单位: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
第232-232页
作者:赵洪艳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
第233-233页
作者:史佳琴
 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第234-234页
作者:温鹏宇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实验中学西区
第235-235页
新课程撷英篇
作者:俞静
 单位:江西省永修县第一中学
第236-236页
作者:史艳丽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语文组
第237-237页
作者:郭明浩
 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第238-238页
作者:宋海英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第239-239页
作者:石兴娟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
第240-240页
新课程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4-1324/G4
邮发代号:22-405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B5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072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蜀ICP备号-13 公安部备案:高中语文 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同行,千寻学术网
& &主管单位: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 CN刊号:34-1253/C ISSN刊号:
高中语文 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要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那么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会更加顺利和优秀。因此,文学素养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从多方面具体论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合理方法。在本论文中,主要结合实践经验,具体的总结分析不同的方法,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外实践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将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需要我们的关注发生转向,即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素养的养成,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知识转化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只有转化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情趣”的培养列入其中,指出要从“感悟鉴赏”和“创意表达”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追求,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使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自身,去建设美好的新生活和新世界。   一、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是针对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来说的,从广义上讲,素养包含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和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它是关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   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担负着培养人的责任,而学生核心素养则为此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语文教学更担负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语文素养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   Z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不仅如此,它更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我们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稳定的可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勇于担当。   (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紧迫性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不仅是一个重要问题,更是专家学者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全国的高中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必须要看到,即使要尽快地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也要针对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学校,结合不同的学生个人情况,实行不同的方法。   核心素养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它比较稳定,能够极大地适应时代发展,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在课堂上学语文,另一方面,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它和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广阔的分布以及前景。因此,我们还要到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我们需要首先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核心素养落实途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1.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2.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3.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适当转变   要想打造一个好的高中语文课堂,首先,教师不应该作为传统的传授者,老师应该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传统教学,让学生不再消极被动,而是主动接受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主动建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单向传递知识,要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总之,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主体,也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更不是教学活动的支配者,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培养学生自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核心素养。(二)通过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要想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评价特别重要,会很好的塑造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在另一方面,要更多的增加W生学习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探究性学习,培养起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三)指导学生语文阅读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效的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水平。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老师们需要引领学生利用课下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而言,要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有:老师要有效指导学生的语文阅读,掌握阅读方法,通过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使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四)增加语文阅读时间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用的资源可以利用,但是,学生学习任务重,增加学生的课余阅读时间是很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学生也需要利用点滴时间来进行语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藏书,在自己的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性进行语文阅读,因为学生素养的提高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以此来极大的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五)通过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科书、优秀作品中还许多美景如《荷塘月色》《滕王阁序》,具有令人深思的人物形象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美好的感情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引发人进行道德反思的《小狗包弟》等,还有许多朗朗上口,语言优美的诗篇,教师可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很重要的一个途经便是注重课外实践。毕竟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材料来源,课外实践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育中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仅要借助语文教科书,学习好书本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应该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这样一来,学生们也就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净化心灵,得到情感的升华。   三、小结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教,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参考文献:   [1]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4]田小禾.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5]尹玲玲.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和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6]陈宗彬.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7]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丁丽丽.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宁夏大学,2009.
10:37:28 | 49 |
[ 9:23:19]?
[ 15:24:07]
Copyright & 千寻学术网 版权所有 TEL:400-669-197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员工素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