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动作都是靠脑子合唱指挥动作呢,为什么感觉不到呢?

&p&昨天看到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还挺好玩的,其他邀请的问题我也看到了,我会挑选一些回答的,偶尔讨论一下这种问题就当放松吧。为什么要打架?说真的我还从来没有想过,因为我会避免碰尖锐的东西和激烈的运动,别说打架了。但我认真想了一下,还和朋友讨论了一下。&/p&&p&如果不限于拳脚和冷兵器的话,狩猎波尔卡里拿枪的一对一会赢。如果能拉开距离的话,1812里开炮的应该会赢。
如果动手真打的话,定音鼓,打击乐的乐手力量会比较大一些。还有吹长号的,一看那个乐器,就知道乐手的力量会比较大,简直是音乐界的拳击手。这两个有可能会赢。&/p&&p&如果是用声音来取胜的话,有点类似心理战。估计越是高音的乐器,杀伤力越。 因为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对方的心理可能会被摧毁?比如像短笛、小提琴、双簧管等,但定音鼓依然有着最大杀伤力。这才是音乐家对抗的方式嘛。&/p&&p&如果是团与团之间群架,那有可能是俄罗斯的交响乐团会赢。&/p&&p&&b&27 号,也就是今晚我会在知乎 Live 分享更多我和古典音乐的故事,欢迎加入~&/b&&/p&&p&&b&报名点击:&a href=&/lives/399936?utm_campaign=zhihulive&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zhuzhan&utm_content=langlang& class=&internal&&知乎 Live 入口 &/a&&/b&&/p&
昨天看到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还挺好玩的,其他邀请的问题我也看到了,我会挑选一些回答的,偶尔讨论一下这种问题就当放松吧。为什么要打架?说真的我还从来没有想过,因为我会避免碰尖锐的东西和激烈的运动,别说打架了。但我认真想了一下,还和朋友讨论…
卸 &a data-title=&@张小北&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5cf54c41bdd59ad4f0d87& data-hash=&f5cf54c41bdd59ad4f0d87& data-tip=&p$t$f5cf54c41bdd59ad4f0d87& data-hovercard=&p$b$f5cf54c41bdd59ad4f0d87&&@张小北&/a& 腰。&br&&br&&br&&br&【上篇:平时】&br&&br&要想伪装成管弦乐指挥,首先要在发型上下功夫。要不就留长发,要不就留光头。因为指挥家都是特别有个性的,他们怎么能接受一个平庸的大众化的发型呢?&br&&img data-rawheight=&482& data-rawwidth=&365& src=&/a4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5&&&br&&img data-rawheight=&414& data-rawwidth=&607& src=&/cacedb847d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cacedb847d0_r.jpg&&&br&其次,指挥家是一个高冷的职业。平时去听音乐会的话,可以带一本总谱去。然后总谱上至少要用两种颜色的记号笔在某些声部上做一些标记。有的指挥教授教学生的时候,会告诉学生要把主旋律和副旋律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但你完全可以不用管这个,随便在总谱上画一些就好,标到完全不重要的声部也不用怕,别人问到了,你就说:”其实这才是这个部分最需要重视的地方。可惜大部分指挥都意识不到。“&br&&br&但是听音乐会的过程中,可以不用翻动乐谱。音乐会过程中你需要做的,就是闭着眼睛,时不时冷笑一下。但要注意控制好音量。声音要大到让邻座(最多邻座的邻座)听到,有不会引起周围听众的不快就可以了。在冷笑之外,也可以时不时地猛然睁眼抬头看下台上,也可以做这个:&br&&br&&img data-rawheight=&164& data-rawwidth=&219& src=&/f1cf25def4b88ceeda2ac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9&&&br&但是切记两点,第一:不要在乐队明显出错的时候做。因为你能听出来大家也能听出来。第二点,每场音乐会不要超过一次,否则有被打的危险。&br&&br&演出完了以后,当周围的听众都纷纷鼓掌的时候,你不要鼓掌,用右手除小拇指以外的四只手指指间撑住头,闭着眼睛慢慢按摩就行。也可以加两声叹气。离开音乐厅的时候,要是碰到认识的人,就大声丢下一句”从没听过这么差的,真是浪费一晚上时间。“就走,不要再说别的。&br&&br&跟人聊音乐作品的时候,一定要直接报作品号,不要说第几交响曲或者其他的title。&br&&br&谈到任何其他指挥家,都要保持一副鄙视的样子。&br&&br&&br&【中篇:排练】&br&&br&如果你真的有机会站到指挥台上面对一个交响乐团,请记住如下要点:&br&&br&一,指挥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长期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我知道平时没有系统训练过指挥的童鞋,刚拿起指挥棒,身体必然会比较僵硬。所以重中之重是,&u&&b&一定要保持身体特别是手肘和手腕的放松&/b&&/u&&b&。&br&&br&&img data-rawheight=&446& data-rawwidth=&646& src=&/5c0a9ca024e54fbe22a68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5c0a9ca024e54fbe22a68a_r.jpg&&&/b&&br&&br&二,任何时候保持一副对乐手的演奏很不满意的样子,好像吃了苍蝇一般。&br&&img data-rawheight=&376& data-rawwidth=&461& src=&/d63e7de2878031dbeb0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d63e7de2878031dbeb0e_r.jpg&&&br&如果想夸张点,可以捶自己脸。&br&&img data-rawheight=&533& data-rawwidth=&622& src=&/7fe1a6feffca02f27419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7fe1a6feffca02f27419c_r.jpg&&&br&如果觉得演得还不到位,可以对乐手摆出如下手势。&br&&img data-rawheight=&308& data-rawwidth=&552& src=&/baa7a58c4bb1a757eb90e40d75a3e88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baa7a58c4bb1a757eb90e40d75a3e881_r.jpg&&&br&&br&三,如果你指挥错了,或者你忘谱了,你就叫停。但不要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要随便怪罪一下乐手。如果叫停的那个段落有中提在演奏,就指责他们太弱;如果有长号在演奏,就指责他们太强。如果两个声部都在演奏,你就自己随便看着办吧。总之,记住这两个乐器,找他们茬,永远不会露馅。&br&&br&&br&&br&【下篇:演出】&br&&br&如果你的指责不仅仅是排练,还要演出,那么请做到如下几点。&br&&br&一,上台的时候,单手扶着指挥台上后方的护栏,对着观众,眼神可以游离一点,然后稍稍点头就好,千万不要特别实诚地鞠躬。要记住,你是大师,是maestro,不是为听众服务的乐手。至于点头时候的表情,可以不笑,可以似笑非笑,但不要真的笑。&br&&br&二,如果你看不懂五线谱,可以准备一本这样的总谱。&br&&br&&img data-rawheight=&391& data-rawwidth=&260& src=&/3d8a6d9dcfd97ad1c950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br&&br&三,全曲演奏完了从指挥台上下来往后台走的过程中,请认真看地,不要摔倒。(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想正经学指挥的朋友,这篇回答只需要看黑体下划线那句话就行了。】
腰。 【上篇:平时】 要想伪装成管弦乐指挥,首先要在发型上下功夫。要不就留长发,要不就留光头。因为指挥家都是特别有个性的,他们怎么能接受一个平庸的大众化的发型呢? 其次,指挥家是一个高冷的职业。平时去听音乐会的话,可以带一本总谱去…
我也实在不是带着戾气...知乎精神哪去了?&br&&br&答题也要按照基本法吧?起码也要对指挥有过相关的经验和体会才能来答题吧?&br&&br&真是看不懂一些回答在胡言乱语什么。&br&&br&&br&&br&&br&&br&回到答主的问题上,从专业角度来说,职业指挥的耳朵要求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br&&br&&br&一、对和声色彩的听辨能力。&br&&br&全世界的职业指挥,都对和声色彩的听辨力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从学指挥的那天起,对于和声背景的听感训练就会作为基本课程贯穿学习的整个基础阶段。&br&&br&&br&我简单谈下指挥是怎样通过和声听觉,来察觉和纠正乐队的错音的:&br&&br&对于职业指挥而言,学习一部新的作品时,都是先做谱面的准备工作的。这是个考验内心听觉的过程(也许指挥比其它专业的音乐家最突出的一项能力,可能就是“内心听觉”了,此处不多谈)。在这个过程中,指挥通过对谱面的和声走向及其它等等内容的分析,划分出作品的乐句结构,对不同乐段、不同声部之间的平衡,形成一个自己内心的音响印象。当一个指挥起码对这些要素做到完全熟悉之后(当然准备总谱还需要其它大量的工作),才算是做好了去排练的准备。&br&&br&&b&而在排练中,当乐队有人错音了,破坏了和声的色彩时,指挥发现乐队呈现的和声与谱面要求的和声有差异,那么他就会知道,这里有错音了。&/b&&br&&br&&b&指挥抓错音,就是通过对和声色彩的听辩去判断的。&/b&至于能否立刻说出哪个声部哪个人错了,这对于有一定乐队经验的指挥都不是问题好么...&br&&br&何况一般情况下,有丰富经验职业指挥根本不屑于在排练时,尤其是在试奏很长时间没演奏过的新作品时,一发现错音了就去说演奏员一次。&br&一是节省排练时间,排练时要兼顾的内容太多了。二是没必要,职业的演奏者自己错音了都会知道,第二次人家自然就会改正。&br&&br&&br&&br&二、对音准(音高)的听辩能力。&br&&br&之所以把“音准”放在“和声”后面来说,是因为对于乐队来说,音的高低是由其所在的和声来决定的!&br&&br&&b&指挥对于某个声部的音的偏高或者偏低的调整,都是由它在整个乐队的和声中的作用来决定。&/b&所以很多时候,铜管声部可能在同一小节中的不同拍位有两个相同的音,音准却是有略微的高低之分的。这就是因为作为整个乐队和声背景,两个相同的音却是处在两个不同的和声内的,音准的倾向性自然不同。&br&&br&因为对总谱的完全熟悉,指挥发现和声中的根音或者七音影响了整个和声的色彩,那么他就会单独对演奏这些音的声部进行单独的音准要求。&br&&br&当然了,越好的乐团中,演奏员对于和声的感知力就越好,很多时候职业演奏家完全可以通过听觉来判断自己演奏的声部在乐团整体和声中的位置,自己就会去调整音准,这是绝大多数的职业乐团都很难具备的能力,不多谈了。&br&&br&&br&&br&&br&三、对音响平衡的把握能力。&br&&br&其实 &a data-hash=&3b6a326ecc4af0298cdf77& href=&///people/3b6a326ecc4af0298cdf7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r1900& data-hovercard=&p$b$3b6a326ecc4af0298cdf77&&@Mr1900&/a& 回答说了那么多,也只是试图在这一个点里说点内容而已。指挥对于音响平衡的把握,没有那篇回答里猜的那么玄乎。指挥耳朵里有五个声部、十个声部、二十个声部........这都是对指挥的读谱与工作方式完全不了解,才会有的想法。&br&&br&指挥在排练中,真的没有把乐队的音响划分到各个声部来要求。当然了在准备总谱的阶段,的确会在谱面上看到每个声部,但绝不会试图把每个乐器的演奏都装在脑子里,这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事。&br&&br&&b&指挥对于乐队音响平衡的把握,是基于对作品各个声部之间的角色关系的判断来决定的。&/b&而这个判断是完全基于指挥对于总谱深入细致的拆分与组合之后来形成的。&br&&br&指挥来调整声部的强弱是将乐队划分为不同的角色。什么位置旋律声部要多一些,什么位置和声背景要少一些。&br&&br&或者哪个部分的一提二提密集音型要在乐队整体渐强之前先强起来,比如这里:第194小节&br&&img src=&/df65dfeab4858_b.jpg& data-rawwidth=&901&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1& data-original=&/df65dfeab4858_r.jpg&&&br&&br&&br&&br&&br&哪个部分中提需要突出来带动乐队立刻变化色彩和气氛,比如这里:第26小节&br&&img src=&/90edc10b28d96324d79cdf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90edc10b28d96324d79cdf_r.jpg&&&br&&br&&br&四、对于某部特定作品的整体音响的熟悉程度。&br&&br&这一点,嗯,是很难像前三点那样从专业角度来量化讨论的方面。估计很多人都看过一个故事,说某指挥家在排布鲁克纳时,非常准确地在乐队的tutti中抓出了圆号声部里第几圆号音高(错)了!具体记不太清了。很多人都会觉得,哇,这个指挥的耳朵真是好到逆天。那么强的音响中还能听出某个人不准。&br&其实大家自己想想看,大家耳朵的构造都是相同的,对于声音震动频率的分辨力也是一样的。指挥家也是人啊,达到一定程度的音响之中,人的耳朵就根本没法去听辩细节了好么?&br&&br&但是为什么确实有一些指挥者能做到这一点呢?&br&&br&就是我想说的,因为某个指挥对某一部作品的整体音响,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彻底的熟悉程度了。熟悉到这个作品的音响中有一丁点的不谐(相对于内心正确的音响而言),都可能敏锐的察觉到。这是确实存在的情况。如果一个没有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中国人,站在指挥的位置上听过一万遍《红旗颂》,那第一万零一遍时一小号以谱面要求音量奏错个音,他也是有可能会听出来的。但是,这仅仅是有可能,而且仅仅针对于那些有这个能力和条件的人。&br&&br&顺带提一句,经常有乐队演奏者标榜自己:“今天排练我特意拉(吹)错了一个音,指挥都没听出来!哈哈哈哈他耳朵也不行啊!”&br&&br&这样的人,我只想说,是个自high的傻x...&br&&br&一个乐队的弦乐声部有那么多人,强奏时你拉错一个音,专业的录音机器才能察觉到好么?&br&木管受自身乐器特性限制往往在强奏时音色不够突出,你默默地吹个错音,那是声音被整体盖过太多了,跟指挥耳朵好坏又有什么关系?&br&&br&&br&&br&&br&&br&&br&&br&&br&基本就是这样了。一个专业的指挥,耳朵的音乐听觉在专业上至少要能做到上述前三点的要求,才算合格。而且任何一个接受过专业的听觉训练的、长期泡在乐队里有着丰富乐队经验的、大量读谱累积出了良好的乐队听觉的指挥,都肯定具备上述前三个方面的听觉能力。&br&&br&同时我也想说,指挥的耳朵确实较常人(其它音乐专业)而言,要突出一些。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它专业的音乐家耳朵就一定差到哪里去,有太多的钢琴家和乐队演奏家都有着极为出色的听觉了。&br&&br&&br&&br&在这里我多说两句,耳朵这东西,其实天赋确实很重要,有的人天生就对色彩敏感,有的人就差许多(木耳...),但是这不是绝对的!&br&&br&耳朵是完全可以通过系统训练得到提高的,包括被外行人吹到天上的“绝对音感”...&br&&br&我只能说,这玩意几乎是个人都能练出来,视唱练耳专业中称其为固定调听觉。它只不过是音乐听觉的一种类型罢了。而且很多有固定音高的人,对于调性与和声的色彩的分辨力都往往不太理想,所以没有任何一种听觉类型是完美的。&br&&br&富特文格勒就不是固定调耳朵,他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指挥之一。&br&&br&&br&&br&&br&&br&&br&就这样吧,有不详不尽之处可能有疏漏,可能是懒得写。因此,谢绝转载。&br&&br&另外,我一直觉得答题是个术业有专攻的事。&br&&br&&br&&br&可能是我在知乎玩的太认真了吧。
我也实在不是带着戾气...知乎精神哪去了? 答题也要按照基本法吧?起码也要对指挥有过相关的经验和体会才能来答题吧? 真是看不懂一些回答在胡言乱语什么。 回到答主的问题上,从专业角度来说,职业指挥的耳朵要求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对和声…
谢邀,大白话是吗。。。。(?ω?) &br&&br&&br&&br&好的,首先扫视全场,整理领结————小伙子们就按排练那么练!还有第二提琴手排练时的那个错误你自己掂量办哈~(?_?)&br&&br&准备————开始!&br&&br&好~起~好~~慢慢酝酿~~柔一点~~继续~&br&&br&好右边的大提琴可以进来了!大提琴注意酝酿感情~轻点~~慢点~~~慢慢加快~&br&&br&好的小号可以跟上了~看什么看我都转过来面向你了,快跟我手势一起摇摆!~&br&&br&我擦单簧管彩排你没犯这个毛病啊!轻点轻点!把提琴盖住了!!操!!瞪(?_?)!&br&&br&好大提琴撤出,长号进!&br&&br&长号这个音可以再延长1秒~对~~对~~好停止!(手一收,握拳)&br&&br&好的高潮部分激昂一些!左边的小提琴们给我立刻滚进来!大家看我手势(大手一挥),节奏加快!再快!!(? o?_o?)?!!&br&&br&好节奏放缓,咦竖琴人呢?妈蛋竖琴你别滑水,竖琴跟上!!(手势往委屈竖琴那一挥)&br&&br&好的,好的,低声部准备,低声部走你!&br&&br&卧槽圆号你给我收一点!!刚才高潮干什么去了现在来劲儿了!&br&&br&好的就是现在!!出来吧定音鼓就决定是你了!&br&&br&完美!鞠躬!&br&&br&鞠躬时心想,&br&“哎,这乱七八糟的乐团都能让我指挥的这么好,我这么伟大的指挥家还真是少见啊~“(?ω?) &br&&br&谢(我)谢(牛)大(比)家(不)!
谢邀,大白话是吗。。。。(?ω?) 好的,首先扫视全场,整理领结————小伙子们就按排练那么练!还有第二提琴手排练时的那个错误你自己掂量办哈~(?_?) 准备————开始! 好~起~好~~慢慢酝酿~~柔一点~~继续~ 好右边的大提琴可以进…
你们听过约翰施特劳斯吗?他的交响乐团里有一个拿枪的,我觉得这个人会赢。&br&&im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50& src=&/v2-42ec7e35b76b2dc708e4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v2-42ec7e35b76b2dc708e41_r.jpg&&
你们听过约翰施特劳斯吗?他的交响乐团里有一个拿枪的,我觉得这个人会赢。
5-13更新:千赞纪念,谢谢大家&br&——&br&好了没有我们要开始了?(抬手,挑起眉毛)&br&起!!!!!&br&嗯嗯嗯…走着走着…&br&你…强一点…强一点…嗯…&br&你!出来!嗯非常好!&br&雾草你这个说好的渐强呢你这就直接进来!(这个含义是通过指挥瞪眼睛实现的)&br&算了继续&br&来这段!节奏!强拍!情感!(其实主要是指挥自嗨)&br&突弱!嗯嗯,就要这种压抑着的感觉&br&好了要接近结尾了,渐强!渐强!&br&咂!!!!装逼完成!!!&br&观众没听出来刚才那个傻x圆号的冒泡吧…&br&&br&回评论区:&br&指挥大部分的工作还是体现在排练中的,像节奏啊强弱啊声部间的配合啊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会在排练中解决掉。好的乐手会把一些事项标到谱子上,所以演出时不一直看指挥也是可以的。当然差的乐团就是谁都不管谁,小圆号瞎jb吹,海鸥听了瞎jb飞。
5-13更新:千赞纪念,谢谢大家 —— 好了没有我们要开始了?(抬手,挑起眉毛) 起!!!!! 嗯嗯嗯…走着走着… 你…强一点…强一点…嗯… 你!出来!嗯非常好! 雾草你这个说好的渐强呢你这就直接进来!(这个含义是通过指挥瞪眼睛实现的) 算了继续 来…
有幸参加过新加坡交响乐团full run的人过来扯扯淡吧……&br&&br&一个指挥的耳朵比正常人从听力的角度来说是几乎差别不大的,因为他听的动静跟你听到的都是同一个动静……但是脑子对耳朵听到音乐的解析程度跟正常人甚至是普通音乐家简直是天壤之别!真的丝毫不夸张!&br&&br&正常人听到的交响乐基本脑子会过滤出3条声段:主旋律,低音节拍点,辅配乐段。其实这三条已经足够一个外行人甚至半内行的人听的很high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连乐器大体上有啥都不确定,就更别说听出来中提琴和小提琴,单簧管和双簧管,长笛和短笛的区别了。而一个指挥脑子里过滤出来的声段是:小提琴领奏的主旋律,其他小提琴的主旋律,中提起的主旋律/辅配乐,大提琴的低音段,贝斯的重低音段,长笛的主旋律/辅旋律,单簧管的主旋律……等等。常年跟同一乐团合作的有经验的指挥甚至连同一组小提琴手里个别人细微的差别都听得出来。&br&&br&&b&概括一句话就是:指挥的耳朵过滤掉的声音段极少甚至没有,而正常人很多都没进到脑子里,虽然很少进去的那些已经足够让他们享受这音乐了。&/b&&br&&br&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一个长笛手姐们的音乐会临演出前一天full run预演,我坐在台下观众席。其实我自以为我已经很屌了因为我已经至少可以做到把绝大部分乐器的音色全听进去。结果第一首曲子走完,指挥在做讲解微调,因为说的是英语,本人英文水平一般外加上观众席离舞台比较远,基本只听到很少一部分。然后乐队重新演奏刚讲解的那一段。第一首曲子微调3次,重奏3次,结果我是完完全全任何细微差别都没听出来。后来发现个窍门,指挥微调的时候会针对单独的乐器去讲解,然后他对着哪堆乐手讲话,我就专注听哪个乐器,甚至连主旋律都不听了就盯着改动的去听。很可惜,依旧没什么效果。直到下半场已经第6首的时候,指挥当时把那段哼出来了,是小提琴组的一个好几小节的辅旋律颤音(主旋律现在在大提琴上),再次重奏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出来区别在哪:仅仅是两个颤音的强弱从fffffff……变成fpfpfpfp……(可能还有其他差别但我真的只听出来这一个而已)被主旋律几乎完全覆盖的辅旋律的强弱调整……笔者水平着实有限,全场只听出来这一段微调,而整个8首曲子只有第四首指挥说了三声“Good!”直接过了没有经过任何调整,其他的全部有微调,而且不止一个地方。&br&&br&结束后我问我姐们你能听出来指挥微调前后的区别么,她说根本听不出来其他乐器的,只能专注于自己的乐器和演奏声段,指挥不调她们她们就不动,感觉全场下来除非自己的长笛段有变动,其他的改没改完全听不出来……&br&&br&一直没机会去跟大牌指挥去聊聊天,细节问题真的没法分享了。只是能确定的是:他脑子里的音乐拆成20个声部,随便给我们凑个四五部都够我们听的乐此不疲了……
有幸参加过新加坡交响乐团full run的人过来扯扯淡吧…… 一个指挥的耳朵比正常人从听力的角度来说是几乎差别不大的,因为他听的动静跟你听到的都是同一个动静……但是脑子对耳朵听到音乐的解析程度跟正常人甚至是普通音乐家简直是天壤之别!真的丝毫不夸张…
现有的答案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误解。&br&&br&例如楼上朋友说的&br&&blockquote&另外前面几楼都在说指挥控制节奏。其实每一段的节奏都基本固定的,排练时候都练好了,如果不是指挥即兴发挥那就按照过去排练的演奏,乐手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并不会出现因为人多手杂节奏乱成一团的情况。
&/blockquote&&p&这是一个不够准确的观点,大概仅仅只适用于世界上顶尖的几支乐团。&/p&&p&乐队是由几十位音乐家共同协作的,每一段的节奏都是基本固定的这没错,但是每个人内心对速度的感知力是不同的,而且很可能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变的不稳定。而一部优秀的交响乐就如同一架结构精密的仪器,结构布局上环环相扣,声部之间对比呼应,所以演奏者之间是需要时刻相互倾听的。更何况,音乐作品中,变速处理和段落间较为自由的处理是很个人化的感受,没有指挥的拍子去统一几十位演奏家们,那么鲜少有乐团能保持一致&/p&&br&&br&对于题主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指挥是要提前于乐队的。而且不仅仅是拍子打在乐队前面,心中对谱子的细节的掌握要始终靠前,对音乐情绪的变化把握要靠前,一切一切,都要靠前!&br&&br&首先我必须要说的是,“指挥要走在乐队前面”,这是每个老师都会教给学习指挥的初学者的一句话。浓缩起来就是一个精华的词汇,“预示”。&br&&br&评价一个指挥者的指挥法基本功扎实与否,“预示”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为何它很重要,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指挥要提前于乐队”。以下是个人的理解。&br&&br&交响乐团中,乐器的发音速度的快慢对比是这样的:弦乐&木管&铜管。铜管乐器的特性决定了演奏者需要十分提前的准备,才能在准确的位置演奏出来。&br&举个栗子,《图画展览会》的“牛车”部分,大号(当今多用euphonium代替)有一段相当悠长的solo,而且表现了沉重、艰难的情绪,速度一般不会太快。而演奏这一乐器是需要相当饱满的呼吸作为支撑的。怎么办?&br&乐段开始的第一小节是大管和弦乐低音声部的固定音型伴奏,第二拍时大号进,一拍的时间也许足够呼吸,可是别忘记这是一个乐段的开头!前一乐段木管顽皮活泼的旋律犹在耳边!&br&这不仅仅是要求指挥提前一拍给大号演奏者一个呼吸的预示,而且要求指挥在乐段转换之后要立刻将乐团演奏者的情绪牢牢抓住,过渡至这一沉重的段落。&br&&br&这是很难的。&br&&br&如果指挥这里不给大号预示(走在乐队前面),乐手的呼吸和发音就可能不坚决,以至于出现错误(铜管的特性决定的);如果指挥在这里过于匆忙,情绪转换没有提前于乐队,演奏者的情绪难以带入进来,心里会产生“没底”的一丝慌乱,就很可能在这段本应胸有成竹的长solo中出现演奏的失误。&br&&br&由此可见,指挥者的老师们经常会揪着耳朵对着学生大吼“预示!”“预示!”,就是因为预示可以让指挥家为乐手的演奏提前做准备(尤其是把管乐的呼吸感提前表现出来),预示还可以在作品进入情绪变化之前、在进入变速或者自由节奏前,由指挥先传达出来,使几十位甚至上百位演奏家们可以得到引导,从容地在变化中过渡,而不是由于各自的理解偏差而使乐团进入错乱。&br&&br&因此,指挥者是时刻需要走在乐队之前的。这句话放到任何一个指挥家那里,都成立。&br&&br&&br&但是!!!&br&&br&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也同样会告诉学生一句经验之谈“在必要的部分,不要去强行控制乐队,而可以跟着乐队走”。&br&&br&这句话的意义也仅仅是说,在某些乐句中,指挥对乐队的严加控制反而并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而已,他的大脑是仍然是必须时刻走在音乐之前的。&br&&br&作品的变化,节奏的精准,声部的平衡,情绪的控制等等方面,都需要指挥保证时刻提前于乐队。至此,应该是解答了题主的疑问。&br&&br&——————————————————————————————————————————————————————&br&可能很多朋友觉得这么说是夸大了指挥的作用。题外话,我想聊下一个概念,就是乐队成员与指挥之间的联系。&br&&br&一个好的指挥,往往有着很丰富的在乐队中演奏的经历。任何一个指挥专业的学生也被鼓励多去看排练,多去主动参与到乐队演奏中。&br&&br&这两句话意思就是在表明,最好能亲身坐在乐团中演奏,体会与其它声部之间的关系,体会接收到的指挥舒服与否,才能在长期演奏中建立起与指挥的交流关系和与乐手协作的关系。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类似于乐手对于指挥的一种向心力。&br&&br&把握到这种体会后,反过来指挥乐队时,才能明白怎样的预示和怎样的表达,才能有利于乐手更准确迅速的接收到自己的信息。&br&&br&这不是在夸大指挥的作用或者这一行业的难度(不需要质疑,指挥本来就是一门艰深庞杂的艺术)。&br&&br&事实上,任何一个好的乐手,在乐团中演奏任何一段音乐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去依赖于指挥,读取指挥传达出来的节奏,情绪,变化,提示等内容。只有大家都懂得去读取指挥的信息,几十人的乐团才有可能像一个整体。这种向心力越强,指挥的处理传达的也就越准确。&br&&br&我建议热爱音乐的朋友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多去看排练,有条件的话可以创造机会,拿起乐器坐在乐团中演奏,体会这种感觉。&br&经过长期的乐队熏陶,提升的不仅仅是乐队经验,还有对于作品深度的体会,对指挥和乐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甚至于对指挥的水平高低的判断力。&br&&br&这些想法分享给热爱音乐,还有对于乐团与指挥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奇的朋友们。大都是我的亲身体会,欢迎大家指正与交流。&br&&br&————————————————————————————————————————————————————————&br&&br&我发现我真的不擅长答题...梳理思路的能力还有待磨练。希望上面的回答对于题主和各位关注这一问题的朋友有所帮助吧。&br&&br&最后,用现在最有名的年轻指挥肚大妹子的《马勒一》的视频截图总结:&br&&br&&br&&br&&br&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在主题动机的片段化重复中结束,静谧中强有力的拨弦表现了结尾时的不安与沉重。指挥此时拍点对比坚决,情绪安静,沉重。&br&&img src=&/84da0d3c22b_b.jpg& data-rawwidth=&86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0& data-original=&/84da0d3c22b_r.jpg&&&br&&br&&br&&br&&br&在三乐章和四乐章的空白过渡中,指挥狰狞了...你想到了什么?你以为这这是表演?别浅薄了,正如他自身的情绪走到了乐队的前面,他肢体语言和表情的挣扎和紧张使乐团立刻进入到充满张力的状态。此时,乐队的情绪完全转换,只等指挥的动作。(注意一个细节!此刻!中提琴首席已经开始准备了!)&br&&img src=&/e38423fed4eaeec_b.jpg&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e38423fed4eaeec_r.jpg&&&br&&br&&br&&br&&br&看见了么,非常明显的预示,此时指挥的预示拍已起,乐队还没有奏响,但是我们仿佛可以透过这个画面听得到,下一刻乐队的演奏一定是非常强烈和激动的。因为音乐进入到强奏,所以指挥的预示拍是如此夸张,情绪浓烈可见一斑。&img src=&/4b3c608abbce6b983a872d1_b.jpg& data-rawwidth=&859&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9& data-original=&/4b3c608abbce6b983a872d1_r.jpg&&&br&&br&&br&&br&下拍后,打击乐强有力的强奏如电闪雷鸣,劈开了天地混沌。此刻你再看看指挥在干嘛?没错,他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强奏的预示了。音乐,走在他的后边。&br&&img src=&/7f9ee28ca8e9_b.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7f9ee28ca8e9_r.jpg&&&br&就是这样。
现有的答案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误解。 例如楼上朋友说的 另外前面几楼都在说指挥控制节奏。其实每一段的节奏都基本固定的,排练时候都练好了,如果不是指挥即兴发挥那就按照过去排练的演奏,乐手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并不会出现因为人多手杂节奏乱成一团的…
&p&我看基本上不可能有现役的步兵师师长来回答这个问题,就算是步兵团团长、营长、连长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能性都很低,因为……他们都太忙了,其次这些人数太少了,这是能基本算出来人数的。&/p&&p&步兵师师长和师级干部可是两个概念,师级干部在军队可多了,但步兵师长可屈指可数。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些现役的机关或技术军官,以及一些退役的军转干部来说说体会。比如我!&/p&&p&首先声明,数字全部来自网络,以及科学合理的推测(本人在某部队当过参谋),没有什么泄密问题,战忽局的方法我也很熟悉。&/p&&p&首先,我们来算算全国有多少步兵师长(请自觉删除海空军部队,按提问者意思,海军陆战队、空降兵都不属于步兵师,这要删去。虽然航母辽宁舰是正师级编制,那也得删去)。&/p&&p&咱们就按军改前算,陆军有18个集团军,每个军的部队其实也不一样,重点集团军(甲种军)基本都是5个师,主要由装甲师、机械化师、摩步师、步兵师、炮兵师,导弹旅、高炮旅、工兵旅和直升机大队等,题主说的是步兵师,其实中国的步兵师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那么这样算下来,每个集团军算4个步兵师吧(这个算法肯定是多算了,有的乙种军也就2个满编师)!18*4=72人,有72个步兵师长,加上武警16个机动师(武警省总队有执勤任务的就不算了,如不发生大规模战争或突发事件,武警执勤部队基本上不会跨省调动,所以不算;各军分区的部队,以及边防部队同理也不算)算下来是72+16=88个步兵师长,而事实上军改前中国的陆军部队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是由40个师组成的,我们按最大数量算出了88个师长。还有,这轮军改以后,基本上都是师改旅,旅以下是合成营,部队向模块化、精干化方向发展,真正的师长估计更没几个人了。而现代战争早就不是人多就好了,小而灵活精干的部队更适合信息化作战,更适合快速集结到位,所以合成营必将是我军发展的方向。想想中国这么大,这些师长们还不过一百人,你说是不是军中精英才能任师长啊,不可能天天有时间没事上网的,你来指望他们来知乎回答,基本别想了。&/p&&p&其次,部队最看重的基层职务有三个,并没有师长,师长也不算基层职务。这三个部队最看重的基层职务:&/p&&p&一是“班长”;班长是军中之母,也是部队所有作战执行的最终端,可以说班长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这支部队的作战素质。比如在装甲步兵连,一个资历很深的优秀士官班长,其能力素质和个人威信几乎不比连长差,这样的基层战斗骨干培养出来也需要很长的周期,起码要三期士官往上。&/p&&p&二是“连长”;任连长后,你将第一次有了自己能够指挥调动的部队,虽然你依然要服从命令,但在军事指挥中,已经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已经有了舞台展示你的军事能力了。你必须将自己连队的士兵训练好,训练不好以后的军事行动,你的士兵可能会送命,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好连长,这个职位其实很淘汰人,没有全面综合素质,将很快在这个位置上被淘汰。全军大约有1万多个连队,这2万多个连长和指导员,个人认为也需要精英化培训,毕竟全国就这几个人,但现实很打脸。。。。&/p&&p&三是“团长”;任团长后,你的部队规模也大了很多,在你的军旅生涯中,你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指挥机关,也就是司政后装(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装备处),你的命令将由司令部等指挥机关的各位参谋、干事和助理下达,你必须要学会使用、培训和运用指挥机关,用好参谋长、副团长,以及在政委的配合下,适当运用政工干部;你还必须对军事技术,尤其是各种高新技术对作战指挥和部队行动的影响,要对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敏感,这是一个军队指挥官必须掌握的素质,如果没有悟性,光靠努力这很难做好的。相信我,指挥部队军事行动是要靠天赋的,有的人学了三年指挥参谋专业,但连个地形图都看不明白,这样的人到了前线,肯定能把自己的士兵都搞死。&/p&&p&最后,再说当步兵师长是什么体验!作为一名师长,以上班长、连长、团长的经验你必须要有,没有的话,要下部队自己补上。当步兵师长这个体验不太好说啊,因为我也没有当过。而且我在部队时正好是郭、徐时代,部队积累的问题和毛病比较多。虽然我不是师长,但也算在领导身边工作过。&/p&&p&我感觉他们时刻都至少有四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部队安全管理压力;一个师一万多人,大多数是毛头小伙子,掌管着上千台大型作战车辆和装备,有的师的装备不比一家大型央企价值低,还有那么多枪械和弹药,训练、演习、拉练、新训、考核等等,当个师长多么不易啊!出点事故都是正常的,不出事到有点不正常了。当然了,管理科学告诉我们,一个人最佳的管理人数是个位数,师长再有本事也就管好9个人而已,所以师长更多考虑的是运行好师指挥机关。想想以前部队文工团随便什么个演员都是师团级干部,你就可以想到我们部队多么需要改革了,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给一位文艺工作者授予师级待遇,是不是很黑色幽默啊!二是作战训练和担负任务压力;随着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这几年各部队真得面临着很大的作战训练压力,部队可能随时执行各种任务,没有良好的训练肯定不能将任务完成好,但良好的训练需要把个人的全部身心精力投入进来。从这几天的国际军事训练比赛来看,我们的部队训练还是合格的,但离优秀还有一些距离。三是协调各方利益的压力;四是职务晋升个人升迁的压力。(想了想第三、四点我本来写了,但又删除了,这两个话题说多了,容易起争议)&/p&&p&完了。&/p&
我看基本上不可能有现役的步兵师师长来回答这个问题,就算是步兵团团长、营长、连长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能性都很低,因为……他们都太忙了,其次这些人数太少了,这是能基本算出来人数的。步兵师师长和师级干部可是两个概念,师级干部在军队可多了,但步兵师长…
&p&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音乐会。&/p&&p&音乐会里有一首我的曲子。&/p&&p&而且我和乐团是老相识。&/p&&p&所以音乐会组织方事先跟我说,&/p&&p&你的曲子前,主持人会介绍你,介绍完了你就站起来示意一下好了。&/p&&p&我说:&/p&&p&好。&/p&&p&然后演出到我的曲子,&/p&&p&主持人就开始轮番介绍我,&/p&&p&说到最后还说:&/p&&p&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作曲家的感谢!&/p&&p&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p&&p&我心想:&/p&&p&装逼的时刻到了!&/p&&p&然后就站起来了。&/p&&p&然后主持人就愣了一下,还前言不搭后语了一番。&/p&&p&看他们的表情,仿佛在说:这傻逼是谁。&/p&&p&观众们也愣了一下,因为我站起来的那一刹那,全场的掌声冷却了一点点。&/p&&p&看他们的表情,仿佛在说:谁让这傻逼站起来的。&/p&&p&然后我就很尴尬地又坐了下去。&/p&&p&后来我才知道,之前要我站起来示意的人,根本没跟主持人交代我今天到场的事情。&/p&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音乐会。音乐会里有一首我的曲子。而且我和乐团是老相识。所以音乐会组织方事先跟我说,你的曲子前,主持人会介绍你,介绍完了你就站起来示意一下好了。我说:好。然后演出到我的曲子,主持人就开始轮番介绍我,说到最后还说:让我们以热…
&p&刚看到&a href=&///people/f74e5df39a4ad783a2fe26e8dce625ac& data-hash=&f74e5df39a4ad783a2fe26e8dce625a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f74e5df39a4ad783a2fe26e8dce625ac&&@圣范锦意&/a&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回答又有人看了,说一下答题背景吧。&/p&&p&这个问题是我大半年前刷「回答」时刷到的,当时一连三个相似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描述为“群里说知乎装逼大神多?这个有懂的吗?”我整理好答案后,三个问题只剩这一个了。原答案的基调和第一句话主要是回应提问者的挑衅。&/p&&p&&br&&/p&&p&【以下原答案】&/p&&p&据说是有人用这个问题来知乎挑事儿?&/p&&p&那谈谈吧。&/p&&p&指挥一个师挺不容易的,最麻烦的就是新兵。&/p&&p&根本不好好站排。&/p&&p&一般都得搞到新兵营里围起来。&/p&&p&这是一个团的新兵。&/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f17dcdead475ce531b5d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f17dcdead475ce531b5d_r.png&&&p&这是训练之后的,唉,我苏维埃的男儿,怎么都吊儿郎当的。&/p&&p&用武直看着都站不好队。&/p&&img data-rawheight=&1046& src=&/v2-2e1c859b2c544e606dec_b.png& data-rawwidth=&17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54& data-original=&/v2-2e1c859b2c544e606dec_r.png&&&br&&p&但是不要紧,我们的装甲部队才是王牌。&/p&&br&&img data-rawheight=&1048& src=&/v2-33eeeac5bdf_b.png& data-rawwidth=&17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51& data-original=&/v2-33eeeac5bdf_r.png&&&p&在导师的带领,我的摩步师必将无坚不摧!&/p&&p&以下是阅兵全景图。一个装甲团,一个陆航团,三个步兵团,一个防空营,一个火箭炮营,以及师属的后勤部队。&/p&&p&(高清大图)&/p&&img data-rawheight=&2015& src=&/v2-55dd6b2bcb67ba25be70f_b.jpg& data-rawwidth=&36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77& data-original=&/v2-55dd6b2bcb67ba25be70f_r.jpg&&&br&&br&&p&就问你怕不怕。。&/p&&p&PS.不敢想当年索姆河英国人一天损失6倍于此的人。&/p&&p&&br&&/p&&p&我的其他红警脑洞&/p&&p&如何洗白磁爆步兵杨永信&/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4980&/span&&span class=&invisible&&693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
刚看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回答又有人看了,说一下答题背景吧。这个问题是我大半年前刷「回答」时刷到的,当时一连三个相似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描述为“群里说知乎装逼大神多?这个有懂的吗?”我整理好答案后,三个问题只剩这一个了。原答案的基…
有一次演出一个中国作品,加了一个大号,因为有一句特别重要,所以领导专门给大号加了一个麦,为了效果更好&br&到了演出时这哥们吹冒泡了,放下号默默的说了一句: 我X&br&结果全场从池座到三楼,都传来了源源不断的回音&br&“我X”……&br&“我X”……&br&“我X”……&br&“我X”……&br&“X”……&br&“X”……
有一次演出一个中国作品,加了一个大号,因为有一句特别重要,所以领导专门给大号加了一个麦,为了效果更好 到了演出时这哥们吹冒泡了,放下号默默的说了一句: 我X 结果全场从池座到三楼,都传来了源源不断的回音 “我X”…… “我X”…… “我X”…… “我…
卸腰。&br&&br&我大二的时候成为同城市某大学刚建立的管乐团的指挥和指导老师。那个大学的艺术团,花了5万块钱,就买来一套管乐队的所有乐器。你想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刚开始的时候,乐团几乎都是零基础的学生,来来去去最终剩下大概十个人左右。因为人数和水平的原因,排练的曲目其实也很受限。也很少有演出的机会,当时因为学校艺术团不重视,连个固定排练场地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被赶来赶去。但很感谢乐团某些中坚力量坚持了下来。&br&&br&08的时候,乐团开了建团以来的第一个专场。当时的规模,是这个样子的:&br&(排练)&br&&img src=&/fb328f0e0cfd38263e87ac_b.jpg& data-rawwidth=&784&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4& data-original=&/fb328f0e0cfd38263e87ac_r.jpg&&(演出)&br&&img src=&/c197b9d0d22b32e06ceb20e112a8ffa9_b.jpg& data-rawwidth=&618& data-rawheight=&2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8& data-original=&/c197b9d0d22b32e06ceb20e112a8ffa9_r.jpg&&你能想象舞台后面这张巨幅海报是乐团人自己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吗?&br&&img src=&/cc85bf1fe8bccf850b23c1ed9d831014_b.jpg& data-rawwidth=&627&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7& data-original=&/cc85bf1fe8bccf850b23c1ed9d831014_r.jpg&&&br&然后,09年的专场就成这个规模了。&br&&img src=&/c17cd54c9b_b.jpg& data-rawwidth=&1005&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5& data-original=&/c17cd54c9b_r.jpg&&两排发展成三排了&br&&img src=&/661b3954ec0debedba809_b.jpg& data-rawwidth=&844& data-rawheight=&4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4& data-original=&/661b3954ec0debedba809_r.jpg&&&br&后来因为太忙,10年的时候我就辞职了。带了这个乐团前前后后也有五六年时间,感触真的是深得不得了。虽然音乐上的演绎和职业乐团或者水平好的学生乐团差距很大,但是在对乐团一直有很真挚的感情。乐曲不够的时候,我还自己改编了《不能说的秘密》里的原声给大家排练。现在每次听到这个原声,思绪都会马上飞回到当时的排练场地,那些熟悉的面孔都会一一浮现。&br&&br&这里也认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当时的第一任团长键哥,早我两年来了美国,现在在波士顿当白领。第二任团长慧哥,后来结婚生了小孩。恋爱后突然从爷们变得超有女人味,以致大家纷纷不敢认。第三任团长兼乐队首席绿坝哥去火车上卖瓜子花生矿泉水了(误)。前年夏天结婚,我还特地去参加了他的婚礼。人参中第一次当伴郎就献给他了。&br&&br&这个乐团,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吧。谢谢大家。去年夏天回国顺便去看了乐团今年的专场,乐团现在已经发展到一个完整编制的管弦乐团了。&br&&br&&br&其实离开这个乐团后,我是跳槽到了其他两个乐团=_=&br&&br&第一个乐团仍然是一个管乐团。接手这个乐团的时候,感觉个人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这个乐团的基础比上一个要好不少,所以感觉排练也比较顺手,曲目选择也会相对多点、难点。&br&&br&先自爆一张排练图=_=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把长发剪成短发了。&br&&img src=&/bbf1d9a26f572ccb2906e_b.jpg& data-rawwidth=&1056& data-rawheight=&5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6& data-original=&/bbf1d9a26f572ccb2906e_r.jpg&&&br&09年开始接手这个乐团的时候,因为前任指挥还没有完全离职,所以乐团的专场每人指挥了一半。但是那场音乐会我的腰带太难看了,所以就不上图了- -&br&&br&10年的音乐会是这个样子的。&br&(走台)&br&&img src=&/c140c4c2a3dab0b894d202da0dc3c28c_b.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c140c4c2a3dab0b894d202da0dc3c28c_r.jpg&&(演出)&br&&img src=&/bbfb45e87c39b19a5c44_b.jp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bbfb45e87c39b19a5c44_r.jpg&&(返场的时候有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br&&img src=&/a8d3c66d970f4109dccd6_b.jpg& data-rawwidth=&884&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4& data-original=&/a8d3c66d970f4109dccd6_r.jpg&&&br&11年的音乐会是这个样子的&br&&img src=&/5bd3d163b1f5eae87af529ab9146ad9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bd3d163b1f5eae87af529ab9146ad94_r.jpg&&&img src=&/a07fc0b6d7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a07fc0b6d7_r.jpg&&&img src=&/34acaa24f_b.jpg& data-rawwidth=&704&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4& data-original=&/34acaa24f_r.jpg&&&br&&br&&br&看上去一切都好像挺风光的,但平时的排练的辛苦,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乐团在出成绩之前,排练地点是在体育场的冬凉夏暖的过道里,后来有了成绩,才有了专门的排练厅和各种琴房。在中国大学里做乐团可真不容易啊。但是当你看到每次演出前校内派票时,大家顶着烈日在中午排期长队领票的情形,也就感觉一切都值了。&br&&img src=&/7cea6dffb8cb9b61ad2e3_b.jpg& data-rawwidth=&713&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3& data-original=&/7cea6dffb8cb9b61ad2e3_r.jpg&&&br&在作这个学校乐团艺术总监和常任指挥的同时,我也在作另一个大学的管弦乐团的助理指挥。其实也很感谢乐团的指挥老师给我的这个机会,让我接触了很多更加高水平的曲目。在乐团的几年里,我给乐团排练演出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巴赫双小协、柴D小协等等。&br&&br&这是某校庆音乐会上演奏巴赫a小调双小协。排练的时候我要他们通通不要揉弦,所以他们都很恨我╮(╯_╰)╭&br&&img src=&/d788eedf1c87ff6e536cb_b.jp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d788eedf1c87ff6e536cb_r.jpg&&&br&这是2011年新年音乐会指挥柴D。这小哥独奏真是太好了。&br&&img src=&/0e4547c30dbb73edffa46e3f520a3646_b.jpg& data-rawwidth=&962&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0e4547c30dbb73edffa46e3f520a3646_r.jpg&&后来还客串过一场交响摇滚音乐会的指挥&br&&img src=&/cf6c83c61036ced4a9f50a51f1fc75a7_b.jpg& data-rawwidth=&799&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9& data-original=&/cf6c83c61036ced4a9f50a51f1fc75a7_r.jpg&&&img src=&/ddce90f4854007edecba08f_b.jpg& data-rawwidth=&791& data-rawheight=&4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1& data-original=&/ddce90f4854007edecba08f_r.jpg&&&br&&br&在那几年中,还带了一个学期的我自己学校的合奏排练课。因为乐团处于三不管的状态,所以我就抓住时机把乐团整顿了下,用一个学期排了一场音乐会出来。曲目是:(上半场)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下半场)德九第四乐章,贝七第二乐章,勃一第四乐章。(返场)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以及我自己扒了个久石让的Summer。&br&&img src=&/b04774dfc72b075ef9c2230_b.jp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b04774dfc72b075ef9c2230_r.jpg&&&br&要问作乐队指挥是怎样一种体验,首先我想到的是责任,另外一些重要的东西是专业知识、领导力、沟通能力、亲和力(optional)。每周的排练,并不是站在乐团前几个小时就完事的,而是包括了排练前的大量的乐谱准备工作。桌上和包里常备着至少四种颜色的笔,总谱上标着满满的各种织体的划分,或者节奏的提示。作指挥有时候压力也比较大。有次演出前做梦梦见我演出迟到了,乐队全坐在台上了我刚到后台还没换衣服。看见乐队前方正中央放这个摇摇欲坠的劣质谱架,然后工作人员把演出曲目递给我,我拿到乐谱一看:《共青团团歌》。然后我就惊醒了。不过其实真正站到台上,我也一点不紧张。因为我知道自己准备好了,不会出错。也相信乐手不会出(大的)错。演出完了的时候,掌声鲜花看似酷炫,其实没几个人知道,下了那个舞台,走到后台,基本上都是跟大家互相祝贺下,打个招呼,或者合几个影,然后就自己默默去换衣服,然后大包小包地拎着,就走了。一头扎进黑夜里,外面也没人认识你。如果演出完了,能和几个相交甚好的乐手、同学或者朋友去附近的路边小吃店吃点夜宵,其实也就再幸福不过了。&br&&br&感谢这个帖子让我系统地回忆了一下我的指挥经历,也感谢所有给我提供机会和平台的老师朋友们,也感谢我出国前的指挥老师HMG先生。祝他身体健康!
卸腰。 我大二的时候成为同城市某大学刚建立的管乐团的指挥和指导老师。那个大学的艺术团,花了5万块钱,就买来一套管乐队的所有乐器。你想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刚开始的时候,乐团几乎都是零基础的学生,来来去去最终剩下大概十个人左右。因为人数和水…
请看刘宇老师的文章《指挥的任务》
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user./FADUIN%3DADSESSION%3D%26ADTAG%3DCLIENT.QQ.4855_FriendTip.0%26ADPUBNO%3D26095%26ptlang%3Dapp%3D2%26via%3DQZ.HashRefresh%26pos%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Q空间&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p&
继续写点科普文,与其说科普,不如说给自己好好复习一下,或者提醒一下自己该干嘛。&br&在很多人眼里,指挥只不过是站在乐队前面那个小棍子比划的人,不懂音乐的人都说,这个工作好,很轻松,看上去也没啥风险。懂点音乐的人都知道指挥是负责乐队音乐演奏的人,但是究竟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这里就说说指挥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才能做一个指挥,还有就是指挥是怎么工作的。&br&
指挥到底是干什么的?很多人都说,指挥是搞音乐的,指挥乐团或者合唱团的。指挥也许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职业之一:指挥首先必须是个相对出色的音乐家,然后指挥要是个有一定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政治活动家,最好还要是个精明的商人,同时也要是一个熟悉乐团工作者心理的人,也懂得什么时候给演奏员或者演唱者施加压力,同时也要有一定教育家的能力,想法子从整体上提高团体的专业水平。&br&
音乐对于指挥家来说,虽然是主业,但是,顶多也就占三成。但是,这点是体现指挥主要价值层面。指挥是音乐各个行当中比较需要技术含量的东西,因为指挥需要非常彻底的理解音乐和作曲家的意志(这点在后面还会细说。),同时指挥必须通过其他人来实现自己的音乐目的。由于指挥需要通过别人来实现自己的音乐目的,那么他的音乐主张必须要令人信服,在乐队成员有疑问的时候给出合理的解释(注意,是合理的解释,而不是正确的解释,因为很多东西是无法论对错的,只要解释得通,就算合理。),这在某种情况下也增加了指挥的职业难度,因为要把问题尽可能考虑全面的同时,在排练的时候必须要有极快的反应和应变能力。于此同时,指挥必须要有极强的组织能力,要能够规划好排练计划,合理的配置音乐会曲目,包括合理的安排经费,订购乐谱,如果能拉来赞助那就更好了,当然,如果手上能有一个很好的乐团经理,指挥就彻底省心了。同时,指挥要有办法提高团体的整体水平。说到这里,特别想提一句话,很多人都说,没有不好的乐团只有不好的指挥。很多人都用这句话来说指挥。但是,这里我想讲一下,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首先乐团必须是合格的有职业道德的乐团,只有这个前提条件存在,才能提这个结论。因为指挥没法代替演奏员演奏的,就拿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来说,如果长笛演奏员根本就没法吹得那么快,那么就算让门德尔松从坟墓里面爬出来,也没法指挥这么一个乐队很好的演奏他的这首交响曲,指挥指挥得再到位,乐队做不出来,一切都是徒劳的。一个水平高超的乐队,不仅仅是演奏员的技艺高超,而且乐队成员之间配合也默契,在音准和音色融合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在这种乐队前面,就需要一个更厉害的指挥了。&br&
指挥的教育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少有人能从小就学指挥的,也许马泽尔是个特例,多数人都是从器乐演奏者转变来的,当然,也有学声乐的人做指挥,学声乐的人多数做的都是合唱指挥,做乐队指挥的很少,不过我也见过。也就是说,在接受指挥职业教育之前,多数指挥都已经在音乐上面下了很多功夫了。学指挥的人学什么乐器的都有,就我见过的就有学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小号,圆号,打击乐,当然,还有钢琴和声乐。指挥的职业教育是个很尴尬的过程,因为没有任何一家音乐学院可以承受得起让指挥系学生每次上课都有乐队或者合唱团可以用,所以,指挥上课是很惨的,有些时候用的是两架钢琴,靠班上的同学或者学钢琴的同学在钢琴上刨交响乐,要么就是大家一起唱,对于合唱指挥还好,有些时候人够多的时候,可以大家一起唱,而且合唱团集结也比较容易,弄个十几个人也就够用了,而且对于视唱比较好的团队,可以马上进入状态。但是乐队指挥就比较苦了。除非一些极其室内乐编制的作品,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士兵的故事或者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八重奏。这样的作品,虽然可以勉强拿出来用来实践,但是,这些东西都很难,乐手不太可能仅仅依靠视奏就能解决这样的东西,而且,乐队演奏员永远只能看到自己的一行谱子,很难对于音乐整体有一个概念,所以,第一次演奏的时候,纵使能把所有的音符节奏力度都顾及到了,也很难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纵使找到了人来演奏,也未必是合适的人选,也未必能作为实践使用的基础。同时学生乐团和职业乐团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也不可以用学生乐团来代替针对职业乐团的排练。所以,指挥上课的时候,要么是钢琴,要么是唱,要么就是无声练想象力读空气。这就仿佛一个学小提琴的人没有琴和琴弓在哪里比划练琴一样。要知道,一个器乐演奏者,只要身体能承受,可以无限期的练习,而指挥,只有真的站在乐队前面开始,一切才是真的,而在上课的时候多数都仅仅是“仿佛”而已。而且,对于非常复杂的作品,比如《春之祭》,《蒂尔的恶作剧》,《唐璜》这类配器豪华复杂的作品,恐怕任何一个指挥只有在第三次演出的时候,才能真的进入状态了,因为通常跟职业乐团排练这样一个作品,使用作品本身4倍的时间,就已经到顶了,很难再长了。所以,再怎么样,顶多也就是从头到尾过四遍,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以完全彻底的掌握全部的音响。切利比达克有一个《蒂尔的恶作剧》排练的视频,那种精确的听觉和对声音准确的调控,包括对于弦乐弓法的建议,都是无数经验堆积起来的。&br&
指挥是个包罗万象的学科,仅仅上学的时候,课程就可以把人压死了,必修的比如钢琴和声乐,音乐史,作曲技法,乐器法等等。同时,主课不仅包括指挥,还有总谱读法,钢琴排练,对于乐队指挥,歌剧伴奏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门课。总谱读法,基本上就是在钢琴上面去演奏总谱的内容,当然,不是什么总谱都可能在钢琴上面演奏的,有些时候仅仅是为了获取一部分声音印象,或者是对于音乐内容的尝试,学的是如何读总谱,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要知道,20世纪中期以前的指挥家们是没有唱片的,所以,必须依靠乐器来再现某些总谱上面的重要内容,比如和声变化等等。毕竟只有钢琴这么一件乐器是比较普及的,能再现和声和多声部复调的乐器。其实管风琴更好,但是不是什么人家里都能摆一个管风琴的,哪怕是个电的。所以,钢琴是指挥最重要的工具,所以,指挥多少都要能弹弹钢琴的,当然,不会弹钢琴的指挥我也听说过,据说,科林戴维斯就不会弹钢琴。这里也要说说,就因为当年的前辈们没有什么录音可以听,顶多可以在音乐会听到实物的作品,他们脑子里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成品,所以,他们的想象力更丰富。在我看来,能依靠钢琴,就能学习复杂作品的指挥,才是真正的指挥。听录音自然可以了解前辈怎么做的,但是,开始就听,往往被误导,指挥必须要能仅仅依靠乐谱和钢琴,就能准确的掌握作品。&br&
如果,想要做一个负责的歌剧指挥以及合唱指挥还必须要精通几门外语,起码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是跑不掉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会读,最好的是能会懂,并且熟练的应用。因为作曲家创作声乐作品合唱作品都是先熟读歌词然后才能考虑配乐的,所以,歌词是处理音乐的钥匙。所以,精通歌词,才能更好的指导演唱者如何更好的表现音乐和文字,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操控乐队来烘托气氛。所以,不懂俄语的指挥,指挥《奥涅金》或者不懂匈牙利语的指挥,指挥《蓝胡子城堡》,虽然也能搞出来,但是,总会觉得有点怪异的。当然,对于实在不懂的,也有办法,可以通过字典,或者是懂这些语言的朋友,想法子把歌剧的每一个词都翻译出来写在谱子上面。这方法确实很累人,但是,这是没法子的法子,起码在剧情上面以及音乐安排上面能做到正确理解,这就很不错了。至于歌手的咬字问题,只好交给精通语言的同事帮忙解决了。&br&
歌剧指挥的入场券是歌剧伴奏。做歌剧伴奏对于非钢琴出身的指挥,或者是钢琴弹得不是很好的指挥来说是件很头痛的东西。歌剧的钢琴缩谱多数都比较悲剧。就算是莫扎特的歌剧,钢琴缩谱也是不好弹的东西,有些弦乐快速的跑动,放在钢琴上面弹,的确非常悲剧。由于乐队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所以,改编的人很多时候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塞到钢琴缩谱里面去,当然,不能否认,19世纪很多钢琴家的水平极其突出,所以把很多东西改得也很复杂。如果看看卡尔陶西格改编的《名歌手》的钢琴缩谱,或者是汉斯冯比洛改编的《特里斯坦》的钢琴缩谱,那个难度真不是盖的,如果要是一个音不落的练,估计比任何一个钢琴改编曲都难,毕竟,最长的改编曲也不会超过四个小时的。而歌剧那些都是四到五个小时的音乐。&br&
当然,在钢琴上面弹这种东西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头等重要的规则,就是绝对不要完全按照谱子弹,重要的是把和弦弹对,把最重要的东西弹出来,所以,指挥必须要先熟悉总谱,才能知道哪些东西是重要的,然后才能正确的选择如何取舍。歌剧院里面的老鸟都说最高的境界是用两根手指就能搞定。更有位歌剧院的前辈对我说,你就算把所有音符都弹对了弹好了,也没有人给你颁个什么奖,也没有人会多给你一分钱,所以,弹得越少,性价比就越高。另外,就是在演奏的时候,要保证速度百分之百的稳定,这也是指挥的职业需要之一,所以很多弹钢琴弹得好的人,往往做不了这个职业,因为弹钢琴的人多少都有点自如,有些时候喜欢玩点自由速度,这个在歌剧院是绝对不可以的,玩速度那是指挥的事情,伴奏绝对不可以,只有在谱面标注的地方才可以按照歌手的需要改变速度,或者按照指挥的需要改变速度,这也是做歌剧伴奏最基本的原则,做不到这一点,根本就无法开始工作,我以前的一个老师就是歌剧院的首席伴奏,他说他在考核伴奏的时候,很多人听了两小节就不需要再听了,就在于,他们一旦速度有变化了,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出局了。弹得好的歌剧院老鸟能用很简单的方式弹最复杂的东西,他们甚至能仅仅就靠不多的几个和弦和单音就弹得了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这种东西,我有一个意大利同学就是这种人,他弹得绝对不是某些人说的那种美和有乐感的演奏,而是冷静,清晰,准确,速度一致,有乐队效果的演奏,我见过很多学歌剧伴奏的人弹得都远不如他,他能在两个星期把整本《玫瑰骑士》练下来,对我来说,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br&
能弹也仅仅是第一步,还要学得快,这不是弹得速度快,而是学得快,一部歌剧的钢琴缩谱少说都得150页上下,多的得有300页左右,而在歌剧院工作不可能一年就排一部歌剧,起码要有十几,大的歌剧院一年上演的恐怕要有几十部,所以,刚起步的时候,一个年轻指挥攒作品得比吃饭还要卖力气,否则非把自己练死不可。但是就算练下来,也仅仅是个对付过去了而已,还要学声乐部分,精确的理解歌词,包括唱段的一些传统,要了解哪些地方对于歌手来说很难,而且要清楚他们应该再什么地方呼吸,更要清楚他们在哪里无论如何都不能换气。在彻底掌握声乐声部之后,要必须能在弹伴奏的过程中同时能唱声乐声部,这个能力完全是实践需要的。比如排一个五重唱的时候有一个歌手病了,这时候就必须由弹伴奏的人来补充这个声部来完成排练。在这一切都很熟练的时候,在需要的时候,就需要在弹伴奏的时候是不是的空出一只手来指挥歌手或者合唱团了。&br&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们说的好像指挥,怎么扯到伴奏了?歌剧院的指挥大多数都是从钢琴伴奏开始工作的。Jochum曾经在歌剧院里面弹了7年的伴奏,他在自己访谈里面说,他弹得都郁闷了,觉得没有啥前途了。而富尔特文格勒也曾经在FelixMottl手下做过歌剧钢琴伴奏。钢琴伴奏的经验对于指挥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可以跟老指挥们学很多的经验。而且,这个行业,哪怕是钢琴弹得不怎么样的人,也能做的了,当然这需要下很多功夫。我以前的一个教授,就是学声乐出身的,但是却做了25年的歌剧院,从钢伴到首席指挥,我想他当年一定花心思练了不少钢琴,也许他连个像样的钢琴作品都弹得不很利索,但是弹歌剧伴奏特别利落,甚至比很多学钢琴出身的人在某些方面都利落,有一次上课看他弹《卡门》的五重唱,那么困难的东西,他竟然在没有练过的状况下,非常完整的弹下来了。&br&
指挥学生在毕业的那一刹那,才真的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培训。音乐学院的培训固然很重要的,但是,毕竟很多真正的经验在学校是没法积累的,必须要进入实践领域才能开始。卡拉扬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过,一个歌剧指挥的培养时间是15到18年。而且,他说的应该不包括学校的学习时间的。也就是说,一个刚刚走出学校的学生,要想成为独挡一面的歌剧指挥,需要近20年的时间,这期间,他们要经历无数磨练,弹伴奏的时候积累浩如烟海的曲目,在排练过程中了解唱段的排练能力,通过看乐队排练了解乐队排练的一些窍门,然后慢慢的获取一些登台演出的机会,再经过一些替补的考验,这种替补的经验是很需要能力的,一个合格的歌剧指挥必须要有能力在没有任何一场排练的过程中指挥晚上的演出,这不但要非常熟悉作品,同时对于经验的要求很高,反应要快,嗅觉要灵敏,同时手上的技巧要很干净清楚,以保证乐队不会在速度变化的接口上面对速度进行误判而导致混乱。歌剧指挥是个很郁闷的差事,因为歌剧院出事故是很常见的,比如幕布拉晚了,歌手病了,临时找替补,甚至还有歌手忘了出场的事情,甚至还有因为台上面的一些技术问题而导致演出无法进行下去,所以,歌剧指挥的心理素质要非常的好(说白了,就是脸皮得厚。)。各位可以想像一下,当年《春之祭》首演的时候,场面都乱到一定程度了,当时的指挥是皮埃尔蒙特,如此复杂的作品,如此混乱的场子,他竟然也没有抛锚,可见他心理素质有多么稳健了。&br&上面都是指挥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现在说说指挥怎么工作的。&br&首先从纯音乐角度来说,然后再从实际组织层面上来讲。&br&从纯音乐角度来说,指挥必须要非常熟悉总谱。很多人都问过,怎么读总谱,其实读总谱跟读钢琴谱子一样。只不过是要面对很多不同的记谱方式:各种调的单簧管,圆号,小号,中提琴的中音谱号,大提琴用的次中音谱号。对于合唱指挥还要会读各种C谱号。这些都看明白了,也仅仅是读了音符而已。还要把音符合成成为音乐的“内容”,这个“内容”不是什么情感,任何音乐的情感,只要听过的人大多都能感受得到,但是,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指挥的。&br&这里我要说几个音乐的基本道理:在音乐要素里面,节奏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旋律对于真正成熟的音乐家来说,往往是最不重要的,而且,在和声结构不清楚的时候,往往连旋律处理都会出问题。当然,对于旋律歌唱的能力有好有坏,这是不错的,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摆在面上的东西,也就是说,谁都能做的事情。&br&
指挥学习作品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这点也是任何乐器无法比拟的。&br&指挥学习作品第一步就是要把总谱看明白。这点就已经很要命了。总谱上面的东西似乎好像永远都无法榨干的一样,每隔几年再读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没看到的东西或者没看懂的东西。至于海顿,莫扎特的总谱简直就是天书,谱子本身的问题很多,由于年代久远,加上这二位作品很多,创作速度也很快,有些东西写得也不够清楚,加上这么多年来,谱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这二位的谱子上面能找到很多让人头大的问题,包括在最好版本的谱子,都有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这点,估计很多人都说,这不是有病么?为什么非要这样呢?给自己找病呢?前面说过,指挥要靠别人来实现自己的音乐意图,而这些人,肯定都是音乐家,那么,他们碰到乐谱上面一些问题,自然就会询问指挥要怎么做。指挥必须要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所以,指挥必须要学会分析乐谱上面所有的问题,并且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渊博的知识和对于风格准确的把握,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资料积累,比如多种版本乐谱的积累,有机会找些手稿的复印件,也是有帮助的。但是,很多总谱不是谁都能得到的,而各个版本的总谱之间的不同,也需要靠脑子来分析,怎么做是合理的,怎么做出合理的解释,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即使是手稿也很难保证没有笔误,所以,音乐家依靠音乐的规律去进行思考是很重要的。了不起的音乐家,纵使面对手稿,也会能看出来哪些可能是笔误的,因为他们真正熟悉音乐的语言,能找出不符合逻辑的地方。&br&
一个指挥拿到作品的时候,最先注意的都是结构,包括音乐素材的组织,刚开始看看一个作品的时候,简直就像解剖一样,根本不考虑任何音乐,就拿我个人来说,我甚至都避免在脑子里面反映出什么声音(尽管大多数的作品我都能做到这点),这时候根本就顾不上什么强弱,音符长短,配器的音色以及情感的表达。结构都是从大了往小了看,先是大结构,然后是小结构,最后要精确在把结构缩小在4小节以内。然后再要把这些小结构在组织成大结构。光能拆开,装不上那是绝对不行的,作品的所谓整体感,就是这么产生的,所谓的作曲家意图也都是这么找到的。对于调性音乐决定结构的是和声,而和声必须要在调性的基础上,当然配器和音乐素材的组织也是判定的一个标准,但是,和声才是最重要的结合点,因为任何大的曲式都是以调性作为组织标准的;至于无调性的音乐,就要仔细看动机的变体和音乐素材的发展,但是无调性音乐拆开很容易,但是装上就不太容易了,更多的要看能否找到整体上面的逻辑。&br&
看好了结构,就要做精确的和声分析,但是,这种精确不是那种“学术”的精确,而是对于要准确的了解和声的倾向性,包括调性变化的趋势以及不协和和声的走向,和弦外音的处理,这时候就需要钢琴帮忙了,当然靠丰富的经验可以取代钢琴,但是,在没有那么多经验的时候,就要靠钢琴了。了解了所有的和声状况,音乐的基本处理着眼点就基本上抓住了,不协和和弦的解决和旋律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仅仅是靠唱旋律,往往可能会搞错音乐的走向,因为调性音乐,任何旋律都必须要服从结构的规划,必须要合乎和声的走向。因为欧洲音乐是建立在低音和和声的基础上面的,旋律就仿佛往词牌里面填词。真正掌握了和声走向的规律和处理的可能性,就基本上掌握了调性音乐的处理方式,这里面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性,但是仅此而已,超出这几种可能性的方案都是错误的,对于我来说,我在听音乐的时候脑袋里面就已经开始在分析和声了,所以,就算不看谱子,我也能知道哪些东西被搞错了。这是一种基本能力,而且应该每个音乐家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br&
彻底了解结构和和声,算是把核心内容搞清楚了。但是,这才是第一步,接下去,要对各种各样的小的细节进行分析,这一步是为了把谱面变成声音。这个过程一样很难。就在于,必须要非常了解乐队,要了解一些工作方法。也许,通过听录音,也能让人在脑袋里面有一些声音的,但是那些声音都是极其粗糙的,甚至连哪些乐器都分不出来。首先要解决的是力度的对比,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难点就在于同样是f,12把小提琴出来的f和8只圆号出来的f是不一样的。如何把这些协调好,这些就是音响平衡的基础。配器越复杂的东西,这点就越不好做,当然,对于配器不复杂的东西,也不容易,一个贝多芬或者莫扎特的交响曲的音响平衡也并不容易调配,而且,这些作曲家在写作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演奏者会遇到的整体问题,谱面上往往上下都是一个力度记号,然而,这肯定不行,所以,必须依靠指挥来处理,把作曲家想要的音响表现出来,在马勒或者施特劳斯的作品里面往往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这两个伟大的指挥家把指挥的工作之前就解决了。而即使是同一种乐器之间也也需要处理内部平衡的,在乐队中,管乐中的第二件乐器往往都太弱,演奏一个八度的时候,下面的音往往都太弱,造成八度音程的不平衡,同理在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之间也存在这个问题,有经验的指挥往往都会让第二小提琴稍微强一些。又或者比如一个渐强,如何保证渐强的同时还要保证一些乐器不被另一些乐器淹掉,那就要知道谁先做渐强,谁后做渐强。而对于整体个乐队,演奏旋律的乐器固然重要,但是填充和声的声部对于指挥来说更重要,演奏旋律的乐器,往往都很清楚自己要怎么做,真正需要导向的恰恰是其余的乐器,而且,低音和和声是音乐最重要的元素,也是决定结构和整个乐团声音的要素,所以,指挥必须在这上面下一番苦功夫,这样在形成音响的过程中才能更准确的听到所有的音响以及音响平衡。这需要刻苦的学习和丰富的经验。&br&
等音响形成了,并且形象越来越准确的时候,就要在读谱的时候在脑海中不断倾听自己的音乐,同时把所谓的情感和性格找到,让自己通过无数遍的倾听,把音乐牢牢地记录在脑海中。这根靠听无数遍录音所掌握的音响有本质的不同,听录音,听到的永远是成品,就像总吃一副已经煮过的中药汤,就算再熟悉味道,也不可能知道都是哪几味中药。而指挥就在于彻底尝过每一味中药了,了解药性了,这时候对于味道的熟悉就不再是一个整体而味道,而是在品尝的过程中能分辨出每一味药的味道,甚至能判断出计量和药品的质量。这就是区别。好的指挥必须在一刹那间找到问题的所在,因为乐队是不可能保持原样让指挥再听一遍的,让指挥找出问题的所在的。&br&做到这一步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那么简单,也不意味着就没有事情做了。指挥家要在各种各样的细节上下大力气,包括连音的连贯程度,跳音的长短,包括fz这种东西的多少和长短,都是需要解决的,如何处理重音记号,fz,fp这些符号,都是指挥需要清楚的。这时候,速度也必须要搬上台面了,速度是相对的,所以,在处理一个作品的过程中掌握好各种不同速度的相对关系,对于作曲家写的节拍器数据,也要进行准确的判断。最重要的例子就是贝多芬交响曲的速度,贝多芬是个很时髦的人,在刚开始有节拍器的时候,他老人家就把节拍器数据记载谱子上面了。这个数据给现在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首先,所有的速度都稍微有些偏快,而且,基本上没几个会按贝多芬的数据来指挥。我在听MarekJanowski排练的时候请教过他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他说,数字就是一个提示,不要彻底照做,要尊重,但是不要做奴隶。但是,并不是这个数字就没有意义了。这个数字提供了一个比例问题。比如,贝多芬在第二交响曲开头的引子写的是八分音符等于84,而快板的位置是二分音符等于100,这给指挥在速度过度的地方添了很多麻烦的,因为音乐是直接过度过去的,但是,后面的二分音符必须要比前面的八分音符快一些,我们尽可以不按84和100去做,但是,快板部分的二分音符必须要比引子的八分音符快则是必须的。因为即使贝多芬的节拍器不准,100也肯定比84快。而同样是第二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则是一个附点二分音符等于100,也就意味着,这个速度应该跟第一乐章的快板中的二分音符是一样的。所以数字不一定要照做,但是,其中的比例则是需要注意的点。毕竟贝多芬不会一天换三个不同的节拍器用的。另外一个判断速度的点,就是看演奏的可能性。同样以贝多芬第二交响曲为例,第一乐章的快板部分,如果二分音符所选择的速度过快,十六分音符就很难演奏清楚了,甚至乐队会提出根本无法演奏。而在一些莫扎特的交响曲里面,有些地方弦乐要使用跳弓来演奏,速度太慢弓子反而弹不起来了,也会影响演奏的质量。速度对于指挥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指挥必须要保证自己的速度总是同一个速度。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做也太夸张了吧。但是,这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指挥绝对不可以像独奏家一样,每次演奏都用一个新的速度,因为指挥手下的乐团不能每天都适应一个新的速度,而乐团乐手,比如管乐的吐音速度,弦乐的弓法,弓段的分布包括运弓的速度全都跟演奏速度有关,每次速度如果都不一致,乐队一定会抓狂的。所以,指挥必须给自己定下一个速度,而且能非常稳定的保持这个速度。这点在做录音的时候,就更重要了,否则音响师也会把指挥逼疯了的。&br&
学习作品的工作做完了,并不意味着案头工作做好了。因为了解了音乐目的就要清楚如何得到它,也就是说要在乐器演奏上做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案头工作,比如弦乐的弓法,管乐应该在什么地方呼吸,管乐吐音的时候,怎么用舌头,甚至弦乐什么时候使用空弦演奏,揉弦的速度有多快,要不要揉弦,定音鼓使用什么样的鼓棒,定音鼓在什么时候打震音,什么时候打准确的节奏,都需要了解,也要了解各个乐器的弱点,以便修正自己脑子里面不合实际的“幻想”,有些勤奋的指挥家,甚至会花很多时间看乐队的分谱,甚至会自己校订分谱,以便节省排练时间。据说,在柏林爱乐的档案里面,就有各个大指挥家使用过的分谱,我也听说OttoKlemperer自己保存了自己所有需要的乐队分谱,上面所有的弓法都是标定的,在20世纪伟大的指挥家的纪录片里面,我们甚至能看到他由于乐队不使用他的弓法而暴怒拍谱架的样子。当指挥精通某一乐队乐器,甚至能让演奏员佩服的演奏能力那绝对是有说服力的,我听过一个故事:HansRichter(跟勃拉姆斯同时代的指挥家)在英国指挥一些瓦格纳的作品,在某一段圆号的音乐上,圆号演奏员说,瓦格纳写的东西无法演奏,据说HansRichter拿起圆号完美的演奏了那个片段,以后在英国再也有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无法演奏的问题。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到这个境界。但是,基本的演奏技术和一些感觉还是要有的,包括弦乐长音的时候有时候需要换弓,这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如果是音乐要继续的话,就要注意弦乐演奏者的弓子,音符太长了,没有弓子了,就无法继续演奏,或者再弦乐即将换弓的时候让音乐继续下去了,所有的演奏员估计心里都会骂娘的。因为这显示了一个指挥的无知和对演奏者的不尊重。当然,差不多所有的指挥都干过类似的傻事。因为经验都是在傻事和错误中积累出来的。&br&
指挥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一个重要能力,就是耳朵,眼睛,手都要保持现在时,而脑袋要保持将来时。脑袋总是要比手超前,但是,手还不能完全跟着脑袋走,既要保持要现在,同时又要超前进行。Janowski先生曾经说,最好脑袋能超前三分钟。这个说起来好像挺容易,做起来,简直是难得无以伦比。&br&
案头工作都做完了,就要考虑排练计划了。也就是实际工作了。&br&指挥要尽可能的了解自己即将指挥的乐团。Kondrashin在指挥自己不了解的乐团之前,甚至会先去听听那个乐团的演出以便让自己有一个基本印象。对于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乐团,指挥是很难做的,第一,很难判断乐团的演奏能力,就很难正确的制定排练计划和工作侧重点;第二,很难预见到会不会碰上一些组织问题,比如乐谱使用的版本,当然,这个事先也需要考虑的,而且要了解乐团分谱上面标注的问题,比如用的是小节数,还是字母还是数字,没有比排练的时候大家都找不到地方更郁闷的事情,作品不长的话,甚至可以考虑提前到场看一下分谱,有些指挥家甚至要求乐队寄一套分谱的复印件过去,以便了解一些演奏员是自己演奏的问题还是以前指挥在某些地方加过一些东西,特别是大作品更要注意,抄录一部瓦格纳歌剧里面全部的排练字母和数字,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到了排练厅才想起来这个,那铁定完蛋了;第三,不了解一个乐团,很难让自己对于自己的工作目的变得现实,每个指挥脑袋里面都有一个终极目标,每个人都想弄出来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效果(音乐处理暂且不说,光效果就很惊人了。),但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做的。这和录音“造假”有关,现代录音技术越来越发达了,我们学校音响师专业的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录乐队作品能用33个麦克风,也就是说,基本上什么效果,都是可以做出来的,但是,现场很多效果是不可能的,不可能铜管全奏的时候,还能有一只单簧管凌驾其上从乐队里面飘出来,这在录音里面是有可能的,现场绝对没戏。所以,指挥要知道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而对于乐队也一样,如果手下的不是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而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乐团,就要了解,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什么的战略目的就行,而不是一味的要求质量。&br&
了解了这一切就可以考虑安排排练计划了。每个指挥都必须要学会安排排练时间的。排练是绝对不可以超时的。在美国排练超时要罚款的,罚指挥。我们同学毕业考试的时候排练超了三分钟,乐队虽然没说啥,她也还是给乐团没人买了一包巧克力。所以,提前做好排练计划是很重要的。&br&
安排排练计划,很多要素有关。第一要看编制,排练永远应该从大编制的作品开始,慢慢的像小编制走,这样不需要的演奏员,就可以提前回家了,这样既可以赢得乐团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可以省一些钱。第二看曲目长短和难度。曲目长的必然排练时间要长一些,这是基本规律,而有难度的作品,要知道哪里难,该怎么排,如果需要慢速演奏,需要多慢的速度,并且最好要了解需要的时间。一个3分钟的片段,如果慢一倍就需要6分钟,这些时间必须要记录在内的。第三,要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快速解决,什么东西不能快速解决。比如音准,在一开始排练的时候压根就不要提,如果乐队连作品都没听过,没演奏过,第一次能都搞对,那都见鬼了,而且乐团里面有几个新人或者替补,开始的音准肯定是一团糊涂账。所以,指挥必须要知道,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样子的要求。第四,必须要在第一次排练之后调整自己的排练计划,特别是排练的针对性,同时也要清楚自己演出目标的定位。&br&
排练计划执行要从严,但是也要灵活,只是时间上一定要从紧,宁可最后剩下时间,也不要最后没有时间。&br&
等排练开始的时候,就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时候,也是积累经验,甚至丢人现眼的时候了。指挥的心态和心理素质都很重要。指挥必须要有胆量,也要很让人信服,但是不能武断和自负。指挥和乐队要建立一种伙伴关系,而不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关系。暴君式的指挥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暴君也不是没来由的发疯的,至少暴君也都是有严格要求,严肃的音乐家。年轻指挥家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问题,在一个年轻指挥指挥一个非常好的乐团的时候,可能有时候会发现,乐团对作品的熟悉程度比自己要高,在这时候,就比较悲剧了。而在排练过程中,很多经验问题也会让人觉得很挠头的,比如倾听。我不否认,指挥在视唱练耳成绩上面都肯定都是战绩突出,但是,到了实际操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乐队乐器为主要乐器的指挥,或者在乐队演奏过很多年的指挥,在这上面能稍微轻松一点,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学钢琴出身的指挥,就比较被动了,指挥的那个位置也许是最不利于倾听的位置,如果乐器编制再大,那就更悲剧了。而且倾听的经验都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毕竟指挥在前面不能只听,手上还要动,脑子里面的音乐还要进行,而且要超前想,还要对乐队的声音进行反应,把这一切都协调好,需要很长时间的。&br&
另外一个经验层面,就是发现了问题,能不能马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否以最快的时间解决问题。大多数年轻指挥开始的时候都是在问题上绕来绕去,时间花了不少,却没有效果,或者觉得哪里都有问题,但是,又根本不知道在哪里入手。其实,指挥最开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速度,节奏和力度,要让乐队按照乐谱去演奏,解决基本问题和错误,同时要让乐队尽可能多的演奏,尽量少说话,因为很多问题,比如音符演奏的不够准,或者很多音有破的地方,根本就不用去说,音乐乐队演奏员自己都知道,他们肯定会在后面的演奏过程中去改进的,如果是由于技术原因,也就是说演奏员根本不胜任演奏任务,那么就只能考虑换人,如果不能换人,那就只能忍受了,因为提出要求他也无法做到。指挥必须要学会妥协。这也是指挥这个职业比较难堪的事情之一。&br&
排练的工作是渐进式的,特别是对乐队来说还是陌生的作品或者很久没有演奏过得作品,必须要慢慢的让乐队熟悉,并且进入状态才能谈所谓的“音乐”,如果乐队还不能合在一起,还有读错谱子的地方就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三次排练以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就很惨了,对于乐队的士气也很有影响。当然,乐队如果没有合上的时候,指挥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问题,对于职业水平很高的乐团,这种问题多数是指挥造成的,当然,乐团由于一些音响原因,有些乐器在他们看来是正常演奏的,但是听起来就没合上,比如圆号,和打击乐,由于距离的原因,打击乐和圆号多数都要比正常稍微早一点演奏,以便于能跟大部队合上。如果乐队里面圆号部分来了一个菜鸟,那么就要多点耐心了,由于演奏员没啥经验,自然就会多出现一些合不上的问题。&br&只有基本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诠释上面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队指挥动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