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职学生德育教育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_参考网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王丽丽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内涵的学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范本。因此,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拥有独有的魅力,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并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更应该是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小学语文课文在内容、题材、知识结构等各部分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一方面能够学习到语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使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操受到熏陶。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课文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充分地将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一、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重智育而轻德育由于目前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因,智育水平的高低成为大多数学校衡量其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所以即使近些年国家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趋势下,很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学科知识的教授中,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及价值观的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德育模式过于单一目前,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情感投入不够,并且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小学对德育要求的标准也很低,他们只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德育的相关知识,而对学生是否真正在思想观念方面发生改变没有过多的关注。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提升其思想道德情操,经常会让他们写“读后感”,但是很多学生在写“读后感”时都是对材料的简单复制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别人写好的“读后感”来交差,根本没有仔细思考文章的真正意义。而教师在检查作业时也是草草了事,对学生是否真正领会课文的内涵及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都无从了解。这样的德育模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毫无用处。3.美育代替德育,重文不重道隨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改革与更新,审美教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因此,一部分教师就把审美教育当成了德育,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文章的文笔与写作技巧,却忽略了文章中所传递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这种教育的结果在学生的作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很多学生的作文表面看起来辞藻华丽、文采飞扬,但仔细一读却发现文章中心思想不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价值观也令人费解,这种情况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随处可见,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二、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途径1.以教材为依托,发挥文本的德育功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非常有针对性,它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章收入其中。例如,有的课文以英雄人物为载体,让学生在熟悉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并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和他们的优秀品质;有些课文是以科技知识为载体,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在了解科技的神奇魅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新意识;还有一些课文是以童话寓言故事为载体,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领会做人的道理。语文教材的类型丰富多样,所以教师更应该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将德育渗透到每一篇文章中。2.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德育才会更有成效。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旧的知识,还能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其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其情感得以升华,进而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本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充分利用多媒体,合理优化德育资源多媒体教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将原本静态的书本转化成为动态的图画,使原本抽象难懂的文字变得简单易懂且丰富有趣。多媒体的这些优势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而有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德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媒体这种方式,使较为抽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观念变得简单易懂,这样就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4.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拓展知识,还能学习到书中人物的良好品质,同时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有一定的选择性,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何静慧. 语文教学渗透无痕德育的尝试[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73-74.[2]宋瑞瑞,任美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2):73-74.
新校园·中旬刊
新校园·中旬刊的其它文章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成才之路》2008年23期
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摘要】:正早在数百年前,古代的教育家们就注意到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密切的联系,提出了"文以载道"的理念。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语言技能,更可以成为强大的德育教育的载体。而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可以利用本身的优势,在德育教育体系中担负的重要文化价值,搞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对德育教育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3【正文快照】:
早在数百年前,古代的教育家们就注意到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密切的联系,提出了“文以载道”的理念。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语言技能,更可以成为强大的德育教育的载体。而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可以利用本身的优势,在德育教育体系中担负的重要文化价值,搞好我们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龚肇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王焕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张鸿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陈之忠;[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J];安徽教育;1980年02期
陈之忠;[J];安徽教育;1980年02期
陈之忠;[J];安徽教育;1980年04期
邵永坤;[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黄巧玲;[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永久;;[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王彦玲;;[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杜军琦;;[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冯燕萍;;[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韩凤海;陈艳杰;;[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刘铭;;[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康德基;;[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宫本幸子;;[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张清常;;[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陈志诚;;[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金建斌;[N];安徽经济报;2000年
艾方容;[N];北京日报;2000年
逸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浙江省台州市峰江上蔡小学
孙福明;[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于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王畬(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东方明珠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黄小英;[N];福建日报;2000年
;[N];光明日报;2000年
李树喜;[N];光明日报;2000年
高慧斌;[N];辽宁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裕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张良田;[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何更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史成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慕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任桂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曾毅;[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张炜炜;[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张彤辉;[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陈欣;[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余迅;[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潘龙刚;[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黄文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王学明;[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浦涛;[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周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张艳琳;[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德育教育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