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时 号段50 1.4号段问题求助

康泰时CONTAX 50 1.4 的AEJ和MMJ版本各有什么特点?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康泰时CONTAX 50 1.4 的AEJ和MMJ版本各有什么特点?
网上的说法 MMJ的焦外光斑是完整的,AEJ是破碎的,是真的么?2.
色彩上AEJ比MMJ要浓??
我有更好的答案
的AEJ是582字头的, MMJ是81字头的. MMJ的散景比较符合现代审美, 焦外糊得比较均匀, 色块间就像雪糕一样界线不分明. AEJ的焦外相对比较离散, 感觉像海洋的破浪, 色块间还是有些界线的, 尤其在背景光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AEJ的色彩是比MMJ较浓, 层次上没有MMJ清爽, 有点过饱和的感觉
采纳率:62%
都用过,没感觉楼主的问题,一般来说contax50 1.4 151编号开始的超后期mmj镜头素质最好点!不知道谁有想收一个!呵呵!
那一款都不错,看个人喜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康泰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T* 50/1.4(MM) Planar
T* 50/1.4(MM) Planar 综述
Contax T* 50/1.4(MM) Planar...()
产品类型:35mm画幅MF定焦镜头
综合评分: 4.75分
操作手册:暂无
无忌评测:暂无评测
总平均分: 4.75
操作性: 4.72
耐用性: 4.81
性价比: 4.7
解像力: 4.67
色彩还原: 4.79
机械结构: 4.81
评分人数: 70
评论人数: 80
浏览人数: 1261972
网友点评&&|&&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康泰时50 1.4试拍
765浏览 / 15回复
无忌里吸了点康蔡的毒,入手一个玩玩。转接环对焦还蛮准的。没想象的难。1P &小外甥女手持转经筒,眼神清澈通透,充满虔诚器材:&[]&&镜头: EF 35-80mm f/4-5.6时间: 12:22:22&&快门:1/160&&光圈:F/1.4&&焦距:50毫米&&感光度:100&&2P器材:&[]&&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时间: 12:22:28&&快门:1/160&&光圈:F/1.4&&焦距:50毫米&&感光度:100&&3P 指向何方器材:&[]&&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时间: 12:22:59&&快门:1/500&&光圈:F/1.4&&焦距:50毫米&&感光度:100&&4P 喝点器材:&[]&&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时间: 12:24:01&&快门:1/1000&&光圈:F/1.4&&焦距:50毫米&&感光度:100&&5P 骑马舞器材:&[]&&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时间: 12:41:18&&快门:1/250&&光圈:F/1.4&&焦距:50毫米&&感光度:100&&6P&器材:&[]&&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时间: 12:42:31&&快门:1/200&&光圈:F/1.4&&焦距:50毫米&&感光度:100&&7P器材:&[]&&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时间: 12:21:45&&快门:1/200&&光圈:F/1.4&&焦距:50毫米&&感光度:100&&8P 跳累了,补充能量器材:&[]&&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时间: 12:01:15&&快门:1/2500&&光圈:F/1.4&&焦距:50毫米&&感光度:100&&9P 试转黑白片器材:&[]&&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时间: 12:24:01&&快门:1/1000&&光圈:F/1.4&&焦距:50毫米&&感光度:100&&
黑白的超级棒~~~其他的也好的
光影运用的恰到好处。学习欣赏了。
对 第1楼 大林0 说:=========================第一次玩手动~还有点生~
对 第2楼 追風者 说:=========================这个头的素质还不错~
对 第3楼 恒河明月 说:=========================好头是要磨的~~~~~~~~慢慢来
对 第5楼 大林0 说:=========================好友说的是
拍的很好呀,, 这个色调我喜欢,
对 楼主 恒河明月 说:=========================精彩的黑白人像,欣赏支持好友。
精彩的抓拍!可爱的宝宝!!!满分支持!!!
对 第7楼 liweiqi1988f 说:=========================色调是日系人像~
对 第8楼 永恒の风 说:=========================多谢~
对 第9楼 琵琶语 说:=========================多谢琵琶版主加分~!
不错啊。这个头好多米米
喜欢骑马舞,抓拍的生动
对 第14楼 折多山 说:=========================手动一样可以抓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蔡司旗下的刘关张──谈康泰时的三支F1.4镜头
蔡司旗下的刘关张
──谈康泰时的三支F1.4镜头
二○一六年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
前些时写了一篇帖子,介绍康泰时的F2.8镜头群,现在再来说说康泰时三支F1.4光圈镜头。这三支镜头名气很大,曾有人形象地把它们对应成《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英,个人认为这个比喻十分恰当。正好这三支镜头我也有,而且暂时不打算出手,索性把它们合在一起说说,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Planar 1.4/50 T* AEJ
& MMJ(刘备)
P50是康泰时浴火重生后出厂的第一批镜头之一,估计是因为普兰纳结构已经相当成熟的关系,这镜头只在日本生产,没有德产版本。因为标头所具备的设计成熟、生产难度小、价格低廉等共同特点,使其成为入门用户的第一选择。
前几天和几个影友小聚,因为多是拍人文题材的,所以不免聊起拍人文常用的镜头。中间有位小兄弟说,他发现年龄越大的人,喜欢标头的人越多,越年轻的人越喜欢广角。究其原因,是许多年长的老摄影师在起步阶段只有一支标头可用,慢慢就用习惯了,而年轻的摄影师是从标准变焦镜头(当然现在还多了例如佳能EF-S18-200/3.5-5.6这样的玩艺)起步的,对“镜头感”没有特别的理解,喜欢用广角很正常。我基本赞成这个观点,不过我认为标头就不是给登堂入室之人用的玩艺,能玩转标头的人,通常都是对摄影理解很深,经验很丰富的人,处于爬坡阶段的人还没有找到镜头感,标头对他们来说不长不短,太难用了。另外,如果你是一个很严肃的初学者,那我还是建议你从标头起步,强迫自己只用这一支定焦镜头拍东西,因为标头难用,所以很锻炼人,你一定要让构图达到最佳化,才能拍出好片子来。
我是从一台佳能EOS650相机加一支EF35-80/3.5-5.6USM镜头起步的,但幸而很快就换了一台凤凰205ES,因为佳能使用的2CR5电池太贵了,我用不起,而纯机械的凤凰205ES无需考虑电费问题,仅有的一枚纽扣电池是用来测光的。凤凰205ES搭载了一枚50/2.8镜头,这个规格的镜头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天塞结构,在今天看来它是很初级的设计,很土的规格。但在当时,作为一个穷学生,手里有这么一台相机,可以将光圈开到F2.8,是件很牛的事情。从那个时候起,我的主力镜头就始终是一支标准镜头,这里有凤凰的,有佳能的,再后来就是康泰时的。
P50身材小巧,滤镜口径为55毫米,乌黑油亮的外观,白、橙、绿诸色相间的刻度值,都是直接刻上去的。纯金属的结构,十分可靠,使用中完全不用担心有什么问题。这头对焦手感极好,光圈环定位也很清晰,绝无禄来那种对焦环越用越紧,光圈环越用越松的臭毛病,当然您非要往地下摔,搁水里头泡,大罗金仙也没办法。
蔡司喜欢说这支镜头是“世界上最好的标头”,其实说的是镜头设计,未必单指这支镜头本身。普兰纳结构诞生得很早,1896年就被设计出来了,到上世纪70年代P50问世的时候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事实上,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同规格镜头基本都有最大两挡光圈偏软的毛病,因为基本都是抄袭蔡司的设计,如果你追求最大光圈的锐度,我只能建议你上徕卡Summilux
ASPH,但是这支旁轴标头使用了大量高精尖技术,包括成本高昂的高折射率、非球面、异常色散玻璃,最后还加上了一个浮动镜组,所以其价格居高不下,最近的二手价格在一万三四,新品在一万六。P50最贵的版本不过三千出头,常见的版本价格保持在两千多,性价比自是不言而喻。
P50有一个F1.7的小弟弟,按说性能也不差,但我一直不太喜欢它。因为F1.7的做工远不如大哥,塑料成份较大,堪堪和VS28-70、T45有一拼,虽说价格便宜几百块钱,可有几个人会在乎这几百块钱?F1.4是多么令人向往啊!另外,它的分辨率虽然很好,但却没有大哥那令人回味无穷的色彩。
在康泰时序列中,P50不是一支以色彩著称的镜头,但依然可圈可点,特别是弱光下出片,常有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与日系标头,特别是佳能相比,色彩依然华丽而浓郁,大概这就是P50被人当成刘皇叔的原因吧。虽然如此,历史上的刘皇叔实力远不及两个结义兄弟,正如P50并没有当作一支高级镜头来设计,实力是有的,但最好别吹得过了分,P50有它自己的弱点。
我前后用过不下十支P50,自己曾经作过比较,前后期的差别还真是有的,越是后期的镜头越有现代味道,清丽通透,而早期的AEJ镜头则略为偏黄,有人喜欢并推崇它的“味道”,这个看您自己的偏爱。我个人认为,越是后期的MMJ光学质量越好,特别是最大两挡光圈成像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有句老话说得好,叫针无两头利,一位改口师傅告诉我,他发现MMJ版本后组起雾、开胶的概率远大于AEJ版本,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大家在挑选二手镜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如果你喜欢拍黑白照片,特别是转接到数码相机上拍黑白片,P50恐怕不是最佳选择,而且编号越靠后表现越差。这个没办法,彩色和黑白不可兼得,设计镜头的时候就必须作出取舍。如果你偏爱黑白,建议你考虑潘太康、海鸥,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古典徕卡。
P50反差不高,如果你喜欢尼康那种刀切斧凿的“锐”,那最好还是别选德系镜头,否则这些大名鼎鼎的德系镜头只只都要被尼康给比死。总体说来,P50的层次感非常丰富,高反差环境下,只要曝光控制得当,依然可以做到高光不过曝,暗部有细节。
总而言之,P50有点像那种有气质的知识女性,未必长得有多漂亮,但是端庄、耐看。因为视角的关系,出片很平实,用好了,色彩很美,内容也很吸引人,虽不会给你多少惊喜,但几十年之后,让你回味无穷的画面依然多是它留下的。
顺便说一句,P50是一支有传说的镜头,传说在58、59、60三个号段中间,隐藏些某些特别牛的镜头。我玩了这么多年康泰时,在圈子里头也算是认识不少人,从来没发现那些传说中的神器。有位资深康泰时用户和我讲,以他的经验来看,其中有个别镜头光圈全开时成像略为实一些,但这需要通过比较来发现,仅此而已。
生产时间:AEJ,1975~1987;MMJ,1985~2001
二、Distagon 1.4/35 T* AEG
& MMG & MMJ(关羽)
D35算是康泰时最著名的镜头之一,与大哥刘备、三弟张飞相比,它的实力不容小觑,有关它的传说和周边故事,无忌资深泡菜李海强在其名帖《兵书二十二卷》里已经介绍过了,兄弟再拾人牙慧就很没意思,所以只说说自己使用这支镜头的认识。
D35有AEG、MMG、MMJ三个版本,因为AEG在佳能全画幅上打板,我只用过两个MM版本。比较而言,MMG成像更强悍一些,MMJ只是通透,MMG却是浓郁加通透,网上有人说D35的色彩比较“素”,我以为,这人肯定没有用过MMG版本的D35。从边缘成像来看,MMJ更优秀一些,但我并不太在意这个,反而觉得它焦外显得有些硬,反差过大,偏离了自身的优点。现在有许多人评测镜头喜欢言必称MTF曲线,我觉得这个方法固然比较客观,但它反映的只是分辨率水平,还有许多指标是无法通过曲线来测试的,比如说色彩。
D35采用了浮动镜组、非球面镜片,在康泰时YC序列中仅此一支,光圈全开就非常强悍。大光圈下形成的浅景深极有梦幻感,我曾在古北口长城给朋友拍过照片,出片效果十分迷人。有人说这支镜头有大画幅的风格,我没用过大画幅相机,也没有研究过大画幅相机出片什么样,但D35很强悍是真的。难能可贵的是,通常拍彩色好的镜头拍黑白一般,反之亦然,D35则是拍彩色拍黑白都很出色,没有一般数码照片那种单色的感觉,高级镜头的实力那真不是吹出来的。
蔡司、徕卡、太苦马都以对焦手感良好著称,但D35的对感手感在整个康泰时序列里是不是最差的我不知道,至少也属于比较差的。这个不能强求,大凡采用浮动镜组设计的镜头,对焦手感就没有好的,都会偏紧。这个很好理解,寻常镜头在对焦的时候,只有负责对焦的一个镜组或镜片前后移动,而采用浮动镜组设计的镜头在对焦的时候,有两个镜组分别向前向后移动,手感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镜头,近摄成像都很好。佳能FD时代的28/2是一例,尼康的28/1.4D是一例,康泰时的D35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个人感觉,D35的设计师纯粹是把它当作一支两米以内近摄的镜头来设计的,对焦标尺从两米到无穷远的距离极短,大部分对焦行程都是两米以内的,这就造成了两米以外对焦困难的问题,这也是它最为用户诟病之处。没有一双好眼睛,两米外对焦是很吃力的,只能依靠小光圈玩超焦距。这样一支镜头,似乎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你拍人文题材用的。
上个周末听了老一辈摄影家王福春先生的讲座,老先生说自己前几天刚在街上被人揍了一顿,牙都差点没打掉。可见人文题材是不好拍的,老爷子拍片这些年,什么事情都经历过,连火车上的小偷看他都感觉是同行,因为摄影师找素材和小偷作案的手法极其相似。这老先生用的是徕卡M6和35mm、21mm镜头各一支,平时都在斜挂在肩上,罩在马甲里的,尚且会被人注意到,我们这些平时用单反拍片的当然更要小心才是,所以平时除了帮朋友拍拍婚礼之外(用MMG版本的D35拍个婚礼,似乎太奢侈了些),能不用D35的时候,我尽量还是不用D35。
作为一支35毫米镜头,D35身材虽然不能说是硕大,至少也是高大,滤镜口径为67毫米。这样的身材,说实话,并不太适合拍人文题材,实在太招摇了。如果用于街拍,我会选择那个F2.8的小弟弟,如果我手里有个索尼的微单,我会转接徕卡的小小八,低调,一定要低调啊!
总体说来,D35很威猛,很拉风,成像一流,绝对会让你爱不释手,事实上,我刚拿到这枚MMG版本的D35时,也是高兴得觉都睡不好。不过,实话着得实说,多数场合,这支高大上的镜头可能并不好用,最适合它的场合应该是无关痛痒的沙龙摄影,因为那是既不怕高调,也不需要抢拍抓拍的活儿,再加上它迷人的焦外,足以让你横扫千军无敌手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徕卡的&枚玉之类镜头,虽然光学水平未必超出,但一定比它好用。
顺便扯点题外话,关二爷后来被尊为武圣人,与孔老二并肩而立,但关二爷的名气有一部分是炒出来的,他能成为武圣人,很大程度上是“忠义”二字所致,单说实力的话,至少在三国年间也不是吕布的对手──三英战吕布才堪堪打个平手嘛。D35也是如此,实力是有的,但没有那么神,有一个阶段价格要上万,现在终于有所回落,AEG和MMJ有个七八千块钱的样子,成色差的6000多也能拿下来,我以为,这还差不多。当然了,既然我手里有一直坚挺的MMG,我得硬撑着说它值一万多的价格,辽宁的冷潮阳先生曾经特别和我强调过:“MMG的D35和P85绝对不一样!”从实际出片效果来说,也是这样,不信你看看后来确善能代工的那批ZE、ZF、ZM系D35的二手价格,也就心中有数了。
有个别人认为582编号的AEG镜头优于晚出的镜头,我没用过,无从考证。
生产时间:AEG,1975~1987;MMG,1986~1989;MMJ,1990~2001
三、Planar 1.4/85 T* AEG
& MMG & MMJ(张飞)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过,P85和S180同为价格很厚道的镜头,这些年价格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动,AEG和MMJ都在四千上下,MMG也不过五六千块钱。S180价格不动,是因为长焦手动镜头不太受欢迎,而自身又充满争议所致。P85则是名气太大,使用太方便,焦段太常用,结构太成熟,所以造成它产量极大,玩康泰时的同志们几乎到了人手一支的程度,贩子们当然是累死也炒不起来了。
P85本身是一支非常漂亮的镜头,别的暂且不说,P85从正面看进去,宛如一只摄人心魄的大眼睛,“能把你的灵魂吸进去”。特别是在灯光下看,镀膜折射出的光彩就可谓美轮美奂,这个也同样不是吹的。
P85是以色彩浓郁而著称的镜头,在各家同焦段镜头中,P85未必实力最强,但名气绝对最大。它有三个AEG、MMG、MMJ三个版本,关于这三个版本,我很赞成一些老牌玩家的观点,AEG浓郁,MMJ通透,MMG浓郁加通透。三个版本我都用过,德产的出片像油画,日产的出片像水彩画,如果你不作比较,随便哪个版本都很好了。
P85滤镜口径和D35一样,都是67毫米,拧上一个国产遮光罩之后显得威风凛凛,和佳能1系列,上了手柄的5系列、6系列、7系列机身很搭。转接到佳能单反上用的朋友最好使用竖拍手柄,因为P85重量比较大,竖拍的时候可能比较吃力,自动镜头可以不用管对焦的事情,只要握住就行,手动镜头就不可能把手上的力气全部用在握持上。
作为一支F1.4的镜头,我们再来讨论它收缩几挡光圈后成像如何是件挺无聊的事情。和P50相仿,P85最大两挡光圈全开也偏软,但这两支头所谓“软”是反差低,分辨率(特别是中央分辨率)并没有那么夸张的下降,相反,出片有种柔柔的感觉。我本人很喜欢各挡光圈成像风格各异的镜头,这样可以一镜多用。虽说多数人用这支镜头是拍人像的,要追求大光圈成像效果,但收缩光圈后用它拍点小品也不错,厂家可没规定它就是专门的人像镜头,不准拍其它题材。我拿它拍过几张鸭绿江风光,感觉也很不错。如果说有什么大的不同,我发现MMG光圈全开的时候比MMJ容易对焦,AEG在我手里用的时间很短,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比较。无忌上有人将P85对应成张飞,除了因其造型很阳刚外,主要就是说它光圈全开对焦难,有如张飞急躁的性格。
当然,张飞也是粗中有细,不乏谋略的人。P85的实力,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在弱光成像水平上。2013年秋天,我和几个朋友去颐和园玩,中间给人拍过若干照片,有一张是太阳落山后半个小时拍的,成像效果令人欣喜,换了日系的镜头,恐怕早已是黑糊糊的一片,看不到多少细节了。
说到P85,一定要和P100再做个比较,因为两支镜头焦段相近,结构相同,而风格迥异,值得比较。
有人说,P100的玻璃成本远高于P85,后者只是使用了普通的光学玻璃,所以康泰时最初发布这两支镜头的时候,价格相差将近一倍。但是据我所知,P100也没有使用什么特殊玻璃,所以这个流言是否属实要打个问号。但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P100各光圈下表现十分接近,光圈全开即十分锐利,表现近乎完美,P85最大的两挡光圈则明显偏柔,单纯从分辨率这些指标看,P100的确优于P85。
但是P100和P85相比,色彩的确是“素”了一些,没有P85那种略显夸张的浓郁。根据我的经验,P85光圈全开对焦虽然困难,但成功概率依然很高,P100光圈全开对焦太难,景深太浅,对上了固然令人欣喜,对不上的时候也足以让人抓狂。网上有资料说P100容易吃光,这点我倒没发现,因为我买来镜头第一件事就是给它配UV镜和遮光罩,不说挡不挡杂光的,好歹也能保护镜头不是?
虽说P85最大两挡光圈偏柔,但拿来拍女孩子是非常棒的。我们的皮肤再好,也不能和婴儿比娇嫩,总会多多少少地有点瑕疵,拍人像的时候需要柔和一点,除非你铁了心要拍所谓的“皱纹片”,那个您选尼康的85mm再合适不过了,绝对刀砍斧凿,清晰无比。P100更适合拍张光北、李幼斌、陈宝国这等很爷们的主儿,绝对能把人物面部拍得棱角分明而反差又不过分。如果您口袋里有银子,可以两支兼收,如果只有一支,我建议优先收P85,道理很简单,您拍人像,多数时间不都是拍小姑娘么?
P85同样是有传说的镜头,相传在58、59、60编号的镜头中间,隐藏着数量稀少的“蓝玉”镜头,成像实力直逼牛眼,与后来的MMG有一拼。这个传说,我建议您最好也是把它当作一个传说,至少我身边玩康泰时的朋友那么多,从来没有人见过传说中的“蓝玉”,再说了,即便传说中的“蓝玉”真的存在,不也就是MMG的水平么?别太介意这些,您只要知道P85是支物美价廉(美是的确美,4000上下价格对许多囊中羞涩的人来说还不能算廉)的好镜头就行了。
生产时间:AEG,1975~1989;MMG,1986~1989;MMJ,1990~2001
总体说来,康泰时这三支F1.4的镜头相比F2.8镜头群中的多数镜头而言,属于登堂入室的水平,其中D35要算是顶级镜头。其综合实力,已非大部分F2.8镜头可比,所以才有江湖上的赫赫声名。如果你认为F1.4镜头群足以代表康泰时实力的话,那么你又错了,康泰时镜头中间,最让人回味无穷的还不是它们,而是许多蔡司发烧友并不太熟悉的F2镜头群。和这个镜头群相比,F1.4胜在焦段均衡、合理,在老一辈摄影家手中,有这三支镜头即可雄视天下,拍摄几乎所有的题材,而F2镜头群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有F1.4镜头群足矣,我本人的基本配置正是如此,当然有特殊题材的话会再加上一支D25、一支S180。
当然,我需要反复声明一点,我不是职业器材贩子,不是枪手,更没收过蔡司和京瓷的红包。实话实说,康泰时的F1.4镜头群都是有缺点的,D35(MMG)光圈全开近摄是有绿边的,P50光圈全开是偏肉的,P85(MMG)光圈全开是有明显紫边的。这都好理解,它们没有使用APO玻璃,有点轻微的绿边紫边都是正常的。不过,如果您把它们用在索尼某些微单机型上发现自己被戴了绿帽子,别回过头来找康泰时说事儿,这与康泰时无关,那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晨星之子来自一部同名的美国小说、电影,这里对于我是另一个家,所以叫“晨星空域”,我的Q名也是晨星之子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铝这东西看起来软,但对它加工其实很让车工们头痛。第一,铝因为软,所以夹具一般不敢用力,一用力就变形,一变形就很难恢复,这个灾难有时是无可挽救的。第二,铝因为软,里面的螺纹一点都不敢碰,碰一点点有时都莫名其妙地回装不回去了,或能装也装不到位了。第三,铝因为软,在上面打孔竟然比钢还难。打得稍深一点就有可能把钻头打断,因为铝软,所以一发热就变形,一变形就把钻头给缠住了,我们用的钻头常常又很细,所以打一个孔下来,侥幸不断的话,这个钻头也常常就废掉了,因为发热的缘故,钻头的刃都卷回去了,下回打眼怎么也打不进了。天下怕向镜头上打眼,这种心理一般人都会有。这里有些小技巧说给大家听一下,我也是听工厂的技师说给我的。(1)钻床的扭力要大的,转速要慢的,如果能调速的那种,就调整到最低速。(2)新钻头的通气性都好,如果打孔时出来的是丝状的就说明打孔正常,请继续;如果是粉末状的,就说明钻头前进很费力了,不要使劲向下压了,要压一下,抬一下,总是一压一抬地把孔打完。以上两点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尽量减少钻头发热,一过热就全玩完。选择台钻时不要选那种很小的钻,那种钻床转速特别高,变成低速后还很无力,最好用专业点的。
对于这个改口过程看来没有人关注什么地方有问题哦,其实问题多多。危害也有。
最大的问题是没分离镜组,再对机械部件进行操作。&&&&&
阅读(2902)|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084',
blogTitle:'(转载)看操作,想问题——康泰时50mm/f1.4镜头改尼康口过程重放',
blogAbstract:'
关于康泰时改口的操作方法我已经发了一个帖子了,这个帖子只是那个帖子的重放而已,但操作上却有些不同。请大家重看一遍,然后想一想这个操作过程中有什么疏忽或不太规范的操作的地方,然后我们一起来想,得出一致的结论,以便我们动手改口的朋友借鉴。',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6,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true,
hostIntro:'晨星之子来自一部同名的美国小说、电影,这里对于我是另一个家,所以叫“晨星空域”,我的Q名也是晨星之子',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50 1.8 康泰时50 1.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