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地,道德经 道法自然,功利,自然

思修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任务趋向/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道教中的人生境界道教把人生分为三境界:天界、人界、地界活在天界的人好善,无欲,有智慧,无病的神仙境界活在人界的人有七情六欲,有生老病死,有欲而不求得的烦恼活在地界的人,也称妖魔鬼怪的境界了。比如人们常称的“色鬼”“杀人狂魔”“狐狸精”等这些就是活在地境界了。佛家中的人生境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 ,巴利语:tisso dhātuyo)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1) 欲界(梵kāma -dhātu),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2) 色界(梵rūpa -dhātu),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咤天,凡有十八天。(3) 无色界(梵arūpa -dhātu),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共产党人的境界观人生境界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要说明这个问题还需要从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谈起,我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是这样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是人们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求”就是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是”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价值和理想,因为“是”不仅包含有本是(essence 本质)的意思,而且有应是(ought to be)的意思。探讨本是是求真,研究应是是求善和求美。所以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人的实践需要出发,去研究事物的规律性,去探讨事物的价值性。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语),所以实事求是就是对真的沉思、对善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实事求是的展开就是人的合规律合目的的实践活动,人们也正是在实事求是中塑造自己真善美统一的自由理想人格。因此抽象的讲真善美统一的自由理想人格就是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当然,我们不能只限于抽象地谈,因为任何理论都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已经具有了新的内容。能很好地体现实事求是的就是“三个代表”的思想。所以,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就是“三个代表”,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佛教禅宗三境界/人生境界
佛教禅宗参禅三重境界,常被引申用来形容看待事物的不同境界。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宋代禅宗三境界: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05:18:47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激励见义勇为须警惕道德功利化
字体:[][][]
  因为包括清华、澳门大学在内的不少高校纷纷伸出“橄榄枝”,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江西“夺刀少年”柳艳兵、易政勇,尽管未能如期参加全国高考,但相比一般同龄人反而有了更多更好选择。因此,有网友大呼:明年也去“夺刀”!这话虽带有戏谑口吻,但其背后隐含着的道德功利化问题却耐人寻味。
  道德理应是自为的,即道德本身就是目的。道德一旦脱离本身目的而受驱于某个外在目的,善行一旦为功利所绑架,那么“道”将不再是那个道,“德”也将不再是那个德。进一步讲,见义勇为是一种基于人性之善的自发自觉行为,完全遵循人性之善的本身逻辑——道德逻辑,除此外没有任何附加于其上的利益诉求,正如记者问起事发之际的想法时,柳艳兵答道,当时自己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如果不上前去夺刀,歹徒还会伤害更多的人。
  当然,这并非说诸高校的做法有什么不妥,而是说此举意在激励不在示范。夺刀事件事发突然又在高考前夕,柳艳兵和易政勇因此受伤住院而未能参加高考,教育部门为其举行补救性的单独考试,包括清华一类名校的诸高校向其表达录取意愿,无疑有助于扬清激浊、传播正义之声,自当值得肯定。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可以由果溯推,把目的当作手段,试图通过一个预期的“夺刀事件”以获取进入名校的筹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诸高校的表态重在道德激励而不能被视作一种可复制的功利模本。
  与此同理,高考品德加分,目的显然是在为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引导学生向善、乐善、从善,释放社会正能量,但其中的功利化问题不能不警惕。现实中,道德功利化带来的,往往是目的与手段的人为剥离,进而目的异化为手段,手段反成了目的。现有的体育和奥数加分种种乱象已充分证明了这点。也就是说,品德加分如果缺少了起码的透明,势必难免弄虚作假、权力谋私覆辙,最终很可能又沦为一种靠关系、拼票子,为加分而加分的新的不公。
  试想,假如我们行善都是为了获取某种交换的筹码,那么这种善行的道德含金量还能剩下多少?危急时刻,有人奋不顾身救下溺水者后,却没有留名就悄然离开;危难时刻,有人依照报道中的地址,匿名为因病致贫家庭寄来爱心款……这些恰恰说明,善行不需要任何外在目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目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可以成为一个“孤岛”,我们每个人注定要在守望相助中共同前行。而人性本身的善,正是我们相互守望扶助的道德基点。
  康德认为,实践理性只服从于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离开了善本身的目的性,道德就可能沦落为一种伪善乃至虚无。激励见义勇为,弘扬善行义举,我们既要尽可能地给予适当的救济和补偿,更要竭力增进社会公平,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功利化问题,如是托举社会向善之心的行列才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可能真正灼灼生辉。(白璐)
责任编辑:陈雁茹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光代表什么)
(Stupidhand)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