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喝的中药里有蝎子蜈蚣中药歇子,药味经常闻对宝宝有害吗?

来自医学百科
酸味中药列表。酸味中药是指中药属性中属于酸味的中药。 中药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缩尿、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崩带不止等证。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止遗以及固崩止带等。
(扛棺回)
味性:微酸、涩,平。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
(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
味性:甘、酸,温。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
(白花杜鹃、白映山红)
味性:辛、酸,温。止咳,固精,止带。用于咳嗽,遗精,白带。
(明矾、矾石、石涅、羽涅、羽泽、涅石、理石、白君、雪矾、云母矾、生矾)
味性:酸涩,寒。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味性:辛、酸,寒。解热,拔毒,散瘀。;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跌打肿痛:用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外敷。;急性结膜炎,乳汁不通:用全草3~5钱,水煎服。
(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羊肋树、羊奶奶)
味性:酸,平。归经:肺;肾;膀胱经。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味性:甘;酸;平。止泻;消积;利湿。主腹泻;小儿疳积;急性肾炎
味性:味酸;性温。止咳;固精。主久咳;遗精
(热干巴[蒙名])
味性:苦;酸;凉。归经:肝;肾经。凉血止血。主崩漏;鼻衄
(盐梅、霜梅、白霜梅)
味性:酸涩咸,平。归经:肝;肾经。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绿萼梅、绿梅花)
味性:酸涩,平。归经:入肝、肺二经。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芍药、金芍药、白芍、白芍药)
味性:苦酸,凉。归经: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味性:酸甘,平。归经:归肺经。涩肠止血。主久痢;便血;咳血;衄血;吐血
(白符、随、白陶土、高岭土)
味性:甘酸,平。归经:肺;大肠经。为涩肠止泻药。现一般外用做吸收剂。
味性:酸涩,平。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
味性:酸甘,平。归经:心;肺;胃经。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治久咳痰多,咽痛,便血,久痢脱肛,口疮,牙疳,痈肿疮疡。
味性:味酸;性凉。清热;平肝。主肺热咳嗽;眩晕;心悸失眠
(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
味性:酸甘。强筋益气,消肿。治筋骨酸软,四肢无力。
(乌饭子)
味性:酸;甘;性平。强筋骨;益气力。主筋骨酸软;四肢无力
味性:甘酸,温。归经:肝;肾;胆经。补五脏;益气血;强筋骨。主气虚体弱;筋骨痿软;胆怯神衰
(樟柳头、广东商陆、白石笋、山冬笋、水蕉花、象甘蔗)
味性:辛、酸,微寒。利水消肿,解毒止痒。用于百日咳,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荨麻疹,疮疖肿毒,中耳炎。
(桃枭、鬼髑髅、桃奴、枭景、干桃、气桃、阴桃子、桃干、瘪桃干)
味性:酸苦,平。归经:肺、肝经。治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
(木莲藤、辟萼、石壁莲、木瓜藤、膨泡树、饼泡树、壁石虎、木壁莲、爬墙虎、风不动、彭蜂藤、石龙藤、常春藤、石壁藤、补血王、追骨风、爬岩风、墙脚柱、红墙套、烟筒丕、田螺掩、爬山虎、大鼓藤、石绷藤、薛荔络石藤、老鸦馒头藤、凉粉藤、爬墙藤、牛屎藤、薛、牡赞、木莲、过水龙、王不留行、石莲、抬络藤、木隆谷、邦邦老虎藤、乒乓抛藤、巴山虎、乒抛藤、泊壁藤、墙壁藤、有蜂藤、小薛荔、抱树莲)
味性:酸,平。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凤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
(白青、碧青、石青、大青、鱼目青)
味性:酸咸,平。归经:肝经。涌吐风痰;明目;解毒。主癫痫;惊风;痰涎壅盛;目翳;痈肿
(腰带藤、羊带风、扁骨风、铁带藤、大芦藤、过江扁龙、脚白藤、大血藤、岩五加)
味性:辛;酸;平。归经:心;肝经。祛风化湿;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中风偏瘫;跌打损伤
味性:酸;涩;平。归经:肝经。生肌敛疮。主下肢溃疡;外伤
(婆那娑、阿蔀亸、曩伽结、优珠昙、天婆罗、树婆罗、牛肚子果、阿、曩加结、树波萝、婆罗密、天罗、密冬瓜、包密)
味性:甘;微酸;性平。生津除烦;解酒醒脾。主
(木波罗果仁)
味性:甘;微酸;性平。益气,通乳。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
(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
味性:淡、微酸,平。清暑,消食,化痰。用于感冒,中暑,食滞,消化不良,腹泻。
(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
味性:酸、甘,温。祛寒,温肾。主治寒疝,阴囊出汗。
(复盆子、大乌泡、乌沙莓、菜子泡、回头龙、两头草、两头忙、乌泡倒触伞、倒生根、乌龙毛、乌龙须、白龙须、过江龙[不定根])
味性:果:甘、酸,温;根、不定根:苦,凉。果:补肾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白带。;根、不定根:调经活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外用治外伤出血。
味性:甘酸,温。归经:肝;肾;脾;胃经。补虚消积;散瘀消肿。主虚劳体弱;食积;跌打瘀肿;痔瘘
(红八角莲)
味性:味酸;性寒。散瘀;止血;解毒。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崩漏;毒蛇咬伤
(马尾吊兰、吊兰、龙角草、木不角、鹿角草、圆叶吊兰、光棍草)
味性:微甘、酸,平。舒筋活络,祛痰止咳。;乙脑,小儿麻痹后遗症,中风瘫痪。全草3~5钱,配两面针根皮3钱,炖猪瘦肉服,或水煎服,连续服用。;肺结核,小儿疳积。全草3~5钱,水煎服。
(黑头草、小绣球、一扫光)
味性:辛、酸,温。祛风,散寒,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
(橙、黄橙、金橙、金球、鹄壳)
味性:酸;凉。归经:肺;肝;胃经。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
(马奶藤、铁甲藤、马奶)
味性:酸;涩;温。归经:肝经。抗癌。主肿瘤
(怪鸱、钩鵅、大头鹰、角鸱、毂辘鹰、鵋鶀、呼咵鹰、夜食鹰、猫头鹰、鬼鸠、夜猫子、横虎、恨狐、老兔、鸱旧、旧留、老菟、夜猫)
味性:味酸;微咸;性寒。归经:心;肝经。滋阴补虚;截疟。主肺结核;风虚眩晕;疟疾
(赤包、气包、王瓜[辽宁.宁夏]、山屎瓜、屎包子、山土豆)
味性:果:酸、苦,平;块根:苦,寒。果:理气,活血,祛痰,利湿。用于跌打损伤,嗳气吐酸,黄疸,肠炎,痢疾,肺结核咯血。;块根:治乳汁不下,乳房胀痛。
(气包、赤包、山屎瓜、赤雹、屎包子、山土豆、赤包子)
味性:味酸;苦;性平。降逆,理湿,和瘀。治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
(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臭牡丹根)
味性:酸苦,凉。归经:入肝、脾经。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赤豆、红小豆、亦豆、红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小豆、猪肝赤、杜赤豆、虱牳豆、茅柴赤、米赤豆)
味性:甘酸,平。归经:归心、小肠经。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赤小豆藿、小豆藿、小豆叶)
味性:味甘;酸;涩;性平。归经:肝;肾;胃经。固肾缩尿;明目;止渴。主小便频数;肝热目糊;心烦口渴
(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红子、救兵粮)、水沙子、救兵粮、豆金娘、小红子、火棘)
味性:甘;酸;涩;平。归经:肝;脾;胃经。健脾消积,活血止血。治痞块,食积,泄泻,痢疾,崩漏,产后血瘀。
(张麻、止血草)
味性:微酸;苦;性平。止血生肌;除湿止痢。主外伤出血;痢疾;胃腹疼痛
(臭李子、吗嘎[蒙名])
味性:酸,平。止泻痢。治腹泻。
(风樻斗草、卫环草)
味性:性凉,味酸。归经:归肺;肝经。清肺热,去肝火。治风湿痹痛,耳鸣、耳聋及目雾羞明。
(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
味性:性平,味甘、微酸。同党参。
(土大黄)
味性:酸、涩、微辛,温。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
味性:味酸;涩;性微温。归经:归肝;肾经。补肝益肾;收敛固脱。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体虚多汗
(棠梨刺)
味性:甘、酸,温。消食积,化瘀滞。主治肉食积滞,消化不良,泄泻,痛经,产后瘀血作痛。
(大乌泡、乌泡)
味性:酸、咸,平。祛风除湿,止呕,活血。主治劳伤吐血,月经不调,口有腥气,瘰疬,痘后目翳,狂犬咬伤等症。叶治黄水疮。
(乌、孝鸟、慈鸦、哺公、小山老鸹、咵老鸦、麦鸦)
味性:味酸;咸;性平。归经:肺;肾经。滋阴潜阳。主虚劳咳嗽;骨蒸烦热;体弱消瘦
(泼盘、托盘、空腹莲、空腹妙、饭包菠、雅早、饭消扭、地苗、田母、田角公)
味性:酸,平。清热解毒。治伤暑吐泻,风火头痛,感冒,黄疸。
(茨梨、文先果、团糖二、莰梨、文光果、油刺果)
味性:甘;酸涩。归经:脾;肾;胃经。健胃;消食;止泻。主食积饱胀;肠炎腹泻
(茨藜子根、茨藜根)
味性:甘酸,平。归经:脾;胃;肝;肾经。健胃,消食,止泻,涩精。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
(茨藜叶)
味性:酸、涩;寒。归经:肺经。清热解暑,解毒疗疮,止血。主痔疮,痈肿,暑热倦怠,外伤出血
(文光果、刺槟榔果、木梨子、缫丝花)
味性:酸、涩,平。根:消食健脾,收敛止泻。用于食积腹胀,痢疾,肠炎,自汗盗汗,遗精,白带,月经过多,痔疮出血。;果:解暑,消食。治维生素C缺乏症。
味性:酸;平。归经:肝经。健胃。主萎缩性胃炎;胆汁缺乏病
(细梗蔷薇、野人头)
味性:甘酸微涩,平。收涩,消肿。治痢疾及痔疮。
(廊茵、急解素、蛇不钻、猫舌草、红火老鸦酸草)
味性:酸、微辛,平。解毒消肿,利湿止痒。用于湿疹,黄水疮,疔疮,痈疖,蛇咬伤。
(刺玫果、红根)
味性:花:甘、微苦,温;果:酸,温;根:苦、涩,平。花:止血,和血,解郁调经。用于吐血,血崩,肋间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果:健脾胃,助消化。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小儿食积。;根:止咳祛痰,止痢,止血。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跌打损伤。
(刺莓果、刺木果)
味性:酸;苦;温。归经:肝;脾;胃;膀胱经。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
味性:酸;甘;平。归经:肝;脾经。理气和胃;止咳。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吐血,肋间神经痛,肺痨咳嗽
(羊刺蜜、草蜜、给敦罗、刺糖、骆驼刺糖、阳塔克西克尔、给勃罗)
味性:甘酸,平。归经:心;肺;脾;小肠;肾经。治骨蒸烦渴,血痢,腹泻,腹痛,头痛。
味性:涩;酸;温。和脾止痢。主痢疾
(山石榴)
味性:微酸、苦,平。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带,痢疾。
味性:甘、酸,温。涩肠,止痛。;刺糖:用于腹痛,腹泻,痢疾。;种子:用于胃痛;外用治牙痛。
(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酸箕、三叶酸草、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浆、赤孙施、醋啾啾、田字草、雀儿草、酸母草、酸饺草、小酸苗、酸草、三角酸、雀儿酸、酸迷迷草、斑鸠草、酸味草、三叶酸浆、酸斑苋、咸酸草、酸酢草、酸啾啾、酸得溜、铺地莲、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满天星、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酸芝草、酸批子、东阳火草、水晶花、蒲瓜酸、鹁鸪酸、三梅草、老鸦酸)
味性:酸;寒。归经:大肠;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
(苦酒、淳酢、酰、米醋)
味性:酸苦,温。归经:肝;胃;经。散瘀消积;止血;安蛔;解毒。主产后血晕;症瘕积聚;吐血;衄血;便血;虫积腹痛;鱼肉菜毒;痈肿疮毒
(红檬子)
味性:味酸;性温。杀虫;止血;涩肠;生津;解酒。主蛔虫腹痛;痔漏下血;久痢
(沙枣、大尔卜兴)
味性:性温,味酸涩。归经:入肝、胃、大小肠经。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治跌打损伤,瘀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
味性:大麦醋糟,酸,微寒。气滞风壅,手臂脚膝痛,炒醋糟裹之,三、两易当瘥。
味性:酸;辛;微苦;微温。祛风消肿;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
(米汤果)
味性:酸;性平。驱虫。主蛔虫病;绦虫病
(肥力漆、红根叶、退黄藤)
味性:酸,平。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毒蛇咬伤,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茎、叶0.5~1两,水煎服;蛇咬伤并有鲜叶捣烂敷伤口周围。;疮疡溃烂,湿疹:鲜茎、叶水煎外洗。
(大飞羊、飞扬、神仙对坐草、节节花、大号乳仔草、蚝刈草、猫仔癀、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白乳草、过路蜈蚣、蚂蚁草、天泡草、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假奶子草、癣药草、奶母草、神仙对座草、猫仔病、脚癣草、毛飞扬、大本乳仔草、乳仔草、红骨大本乳子草、催乳草、大奶浆草)
味性:辛酸,寒。归经:肺;肝经。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疔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味性:苦;酸;性寒。泻火;通便。主实热便秘
味性:酸,微寒。主气滞风壅,手臂脚膝痛,炒醋糟裹之。
(冰粉、水晶凉粉、假酸浆、田珠)
味性:甘、酸、微苦,平。镇静,祛痰,清热解毒。用于狂犬病,精神病,癫痫,风湿关节炎,鼻渊,感冒,泌尿道感染,疮疖。
味性:酸;平。归经:脾;胃经。健胃消积。主食积
(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
味性:酸;涩;微辛;性温。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咳喘;跌打损伤;崩漏
味性:酸咸,平。凉血,活血。治劳伤吐血,咳血,月经不调,痢疾,瘰疬,骨折。
(酸盘子、长叶酸藤果、马桂花)
味性:酸、涩,平。祛风利湿,消肿散瘀。治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跌打瘀肿。
(大叶十八症、大鸡母酸)
味性:甘;酸;性平。驱虫。主蛔虫病
(羊蹄风、猪腰藤、关门草)
味性:甘、酸、苦;温。归经:心;肾经。收敛固精。主脱肛及子宫脱垂
味性:辛、酸;苦;温。归经:心;肺;肾经。止血,镇咳,补肾摄精。主血崩,咳嗽,遗精,滑精,遗尿
(代代、代代圆、苏枳壳)
味性:性微寒,味苦、酸。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用于胸腹闷胀痛、食积不化、痰饮、脱肛。
(石胆、毕石、君石、黑石、铜勒、基石、立制石、石液、制石浓、鸭嘴胆矾、翠胆矾、蓝矾、制石液、胆子矾)
味性:酸辛,寒。归经:肝;胆经。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小乌泡、小倒钩刺、刺黄连、刺茶、散血草、绊脚刺、小黄泡刺)
味性:甘微酸,平。归经:心;肝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主扁桃体炎,急性结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无名肿毒,风湿痹痛,痢疾,蛔虫症
(乌泡倒触伞、两头草、乌龙毛、过江龙、大乌泡根)
味性:酸咸,平。归经:肝;肾经。活血,止血。治劳伤吐血,鼻衄,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金盘银盏、拔疔草、犁嘴菜、铧头菜、紫花地丁、剪刀菜、犁头草)
味性:性微寒,味辛酸。归经:入肝,走阳明。散风,清热,疏肝,消肿。治风火赤眼,目翳遮睛,乳痈,瘰疬,疔肿。
(矮红子)
味性:酸、涩,凉。清热除湿,止血。治痢疾,吐血。
味性:酸、涩;凉。归经:肝、胃经。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主痢疾,白带,吐血,痛经
(黄帽子、黄刺儿根)
味性:酸;微寒。归经:肝经。消炎止痛。治结膜炎,睑缘炎,无名肿毒。
(黄瓜香、玉札、山枣子、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马连鞍薯、山红枣根、赤地愉、紫地榆、枣儿红、岩地芨、红地榆、水橄榄根、花椒地输、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酸赭、豚榆系、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血箭草)
味性:苦酸,寒。归经:入肝、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云南海棠、云南山楂)
味性:酸、甘;微温。归经:脾;胃、肝三经。健胃消积,行瘀定痛。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疝气,产妇儿枕作痛。
(五味子[云南]、过山龙)
味性:酸;甘;性温。归经:肺;心;肾经。镇咳,滋养,强壮,止泻,止汗。
(山花椒、云南五味子、吊山花椒、白五味子)
味性:酸;甘;性温。敛肺健胃;益肾强壮。主久咳;自汗;盗汗;食欲不振;肾虚腰痛;神经衰弱
(大鸡母酸、酸盘子、大叶酸藤、长叶酸藤果、马桂花)
味性:酸;涩;性平。利湿;散瘀。主水肿;泄泻;跌打瘀肿
{{#rawmsg:gad728}}
& 2015 Yixue 医学百科 - 京ICP备号-5 - 京公网安备20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药药性药味.文档!10 中药药性药味.文档!10 中药药性药味.文档!10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药药性药味.文档!10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阴疮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来源:&&&18人关注
  医术与验方风湿身痛△2类风湿一号(身疼,五副)当归12 秦艽12 生地12 乳香12 没药10 木瓜15 桂枝12 杜仲12 寄生13 鸡血藤25 赤芍12 杭芍12 青皮12 地龙12 苍术10 川牛膝12 丁公藤20功能:消肿止疼、温血补血、祛风散寒。每日服三次。△3类风湿二号(身疼,三副)当归25 川芎16 川断16 木瓜16 桂枝16 杜仲30 寄生30 独活12 川乌6 草乌6 鸡血藤30 黄芪60 伸筋草*25 奇边桂*?10 川牛膝30 丁公藤20 老母鸡一只(三年)功能:祛风散寒、止疼消肿,补肝肾、强筋骨。(每日服三次)。伸筋草*:药典p387#0540,原植物为石松,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功用,辛温,归肝脾肾经。奇边桂*:药典无此名。一说为肉桂。在抄录人笔记中&肉桂&条下,写有&桂楠、肉边桂&两名,或为一物乎?待考。△4身疼三号(五副)当归12 生地12 乳香10 没药10 木瓜15 桂枝12 寄生12 赤芍12 秦艽10 杜仲10 独活10 百劳散*6 威灵仙12 苍术10 白芍12 地龙10
  青皮10 鸡血藤16 川牛膝12 丁公藤25 川乌8 草乌8百劳散*:药典无,一说为罂粟壳。△5身疼四号(泡白酒或煎汤,五副)麻黄60 石膏80 川乌12 草乌12 地骨皮60 川牛膝60 桂枝60 杜仲60 鸡血藤50 苍术20 丁公藤50 寄生60(以上药量太重,恐中毒,服时逐步增加到早晚各一盅,慎用。)△6身疼五号(泡白酒或煎汤,十副)当归25 川芎13 川断13 木瓜15 桂枝13 杜仲16 鸡血藤25 丁公藤25 川乌10 草乌10 海风藤25 川牛膝30 闹羊花16 白花蛇1条 乌蛸蛇1条 全蝎30 金头蜈蚣4条早晚各一盅。△7身疼七号(壮阳补肾)锁阳30 鸡血藤30 木通15 红花30 杜仲30 竹黄20 用十斤50度二锅头泡服,早晚各一盅。△8身疼八号(治腰痛,腿痛。)川乌5 草乌5 乌梅10 川牛膝10 二花*(金银花)18 桂枝10 白糖三两白酒十两泡七天,每天喝三次,每次一盅。二花*:药典p482#659,金银花常用异名为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9身疼九号(四肢疼痛,半身不遂,受风寒等。徐老特效方)马前子10 乳香10 没药10 麻黄10 桂枝10 杜仲10当归10 川芎10 川断10 木瓜10 川牛膝10共为末,黄酒送下,每日1~3次。△20类风湿方麻黄60 石膏80 川乌12 草乌12 地骨皮60 川牛膝60 桂枝60 杜仲60 寄生60 鸡血藤50 苍术20 丁公藤50泡酒三~五副,煎服十副。轻者减半。开始少服,逐步加量到每日两盅。以上药量太重,恐中毒慎用。△120节风汤(身疼10号)金银花15 紫苏叶30 瓜蒌9 地风9 川乌6 草乌6 川山甲*(即穿山甲)3 沉香3 丝瓜络20 龟板9 甘草18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一次。主治:历节风,周身关节疼痛或肿大。川山甲*:据药典p586#0815,即穿山甲之异名。△149类风湿泡酒方(此方当慎用!治妇女月子受寒病)丁公藤50 鸡血藤50 海风藤50 川乌30 草乌30 闹阳花10 川连30 当归50 川芎30 木瓜40 川续断30 桂枝30 杜仲50 川牛膝60 泡白酒,每服半盅,早晚各一次。△121寒性腰痛方(泡酒方)当归30 生芪30 木瓜30 牛膝30 党参30 川乌15 草乌15 乌药15 独活15 陈皮15 桂枝9 甘草9 白酒四斤研末浸酒一月,早晚各服一盅。△53止痛丁公藤250克 白酒1~2斤,泡酒或煎服(隔水蒸)。△57去痛方川乌 草乌 丁公藤 闹羊花 肉桂 杨金花*(即洋金花)熬汤喝,从一匙渐添至2~3匙。杨金花*:药典无此名,据p582#0810,应为洋金花。○逐瘀方、半身不遂△11血府逐瘀一号(特效)(治头痛头晕,腹痛,上半身病,白癜风,冠心病,雀斑)五副当归10 生地10 桃仁13(炒) 红花10 甘草6 枳壳8 赤芍10 柴胡6 川芎5 桔梗6 川牛膝10 卷柏15 香附10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理气养血补虚。主治:祛风湿,补肝血,宣肺化痰,排脓止咳。止头痛头晕胸痛等。△12少腹逐瘀(治妇女不孕,可生男儿,去瘀血)五副炒小茴10 炮姜6 元胡10 五灵脂10 没药6 川芎5 当归10 大黄10 边桂5 赤芍10 香附10 益附草*15 长生草*(卷柏)15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由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经期小腹胀,月经不调。治一切妇女月经期病、妇科病、下半身病。益附草*:药典无此名,当为益母草之笔误。长生草*:药典p503#0695,卷柏之异名有万年松、长生草、九死还魂草、还阳草。为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全株成莲座状,干后卷曲如拳。辛平,归肝经。活血通经,止血。△14血府逐瘀汤二号(治梦多不眠)五副麦冬13 枣仁16 远志16 香薷12 当归10 生地10 桃仁13 甘草6 枳壳8 赤芍10 柴胡6 川芎5 桔梗6 川牛膝10 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淤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舌有瘀斑。余注:血府逐瘀汤出《医林改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制的名方,全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善解气分郁结,为气血兼顾之剂。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寓行气于活血之中。在
  临床广为运用,可通治一切血瘀气滞之症。本方系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与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壳易枳实、甘草)合方,再加桔梗而成。用桃红四物汤以活血祛瘀,且具有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的特点,配以四逆散疏肝理气解郁,又用桔梗开胸隔之结气,牛膝导瘀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气血更易于运行。合而成方,可使瘀去气行,诸症自愈。道长一号方较王氏方增加了牛膝、卷柏、香附三味药。二号方去红花,另加麦冬、枣仁、远志、牛膝四味药。王氏尚有四张逐瘀方剂。①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适用于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耳聋、脱发。亦用于治脑震荡后遗症。②隔下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丹皮、乌药、香附、延胡、枳壳、甘草、五灵脂。适用于淤血滞留隔下,腹中或胁下有痞块,腹痛有定处者。③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秦艽、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甘草。④少腹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干姜、肉桂、延胡索、小茴香、没药,共十味。道长方多三味:益母草、卷柏、大黄。△19补阳还五汤(半身不遂) 五副赤芍16 川芎16 当归16 口芪*120 桃仁13 红花10 鸡血藤25 杜仲16 草决明20 山楂25 珍珠母25 伸筋草25 川牛膝16 生地10 卷柏15(高血压者加)口芪*:药典无此名。或是黄芪生于口外者乎?方注:《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所创另一名方,王氏提出气虚可致血瘀,本方开补气活血治中风之先河。△56偏瘫(特效方)生草乌500 绿豆2.5斤,煮至绿豆开花,刮去草乌皮,晒干研末,每天吃一次,早空腹吃一铜板许,温水送下。○肝胆、肾、泌尿、结石、糖尿病△1排石汤一号 (十副)茵陈30 郁金12 枳壳12 川连10 黄芩10 广木香10 海金沙15 海浮石15 鸡内金12 滑石15 双宝花*(金银花)30 金钱草30 大黄9(后下) 芒硝15(直冲)每日两副,分四次服,每6小时1次。功能:泻下、清热、排石。主治胆道急性发作。双宝花*:药典p482#659,金银花常用异名为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双宝花疑为道长称金银花之惯用名。△10排石二号(膀胱结石、尿路结石)花粉15 山药15 阿胶10(另烊) 枸杞子10 瞿麦15 茯苓20 滑石18 陈皮15 附片10 猪苓20 泽泻30 肉桂8上方加减十五剂,尿流通畅。△124胆结石鲜满天星(天胡荽)30克 鲜海金沙30克 大枣10枚水煎服代茶饮,日一剂。△130胆囊炎地胆草*?(龙胆草)(干)60克 冰糖30克水煎服,连服10天至一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禁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含高油脂的食物。地胆草*?:地胆草查药典有二,①药典 p206#0298,龙胆草,异名为草龙胆、地胆草、水龙胆。②药典p450#0616,苦地胆,异名地枇杷、地胆头、土蒲公英、土柴胡。原植物为地胆草,粗壮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苦辛寒,归肺、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利湿。△135肝硬化方1~3①乌龟壳30 鳖甲30 水煎服,日二剂?,日4~6次。②半边莲*5克 水煎服,适用于晚期肝硬化腹水。③丹参20 桃仁15 生地15 制大黄15 地鳖虫15 党参15 黄芪15 鳖甲20~40水煎服,以此加减可改善肝功能。适用于早期肝硬化。半边莲*:药典p340#0477,正名为红孩儿,异名有岩红、红天葵、半边莲、石红莲。原植物为裂叶秋海棠,多年生草本,高60厘米。甘酸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与半枝莲是两种药。△30乳糜尿炙黄花*15 党参15 白术15 萆□*15 杜仲15 菟丝子15 干姜10 益智仁10 贯仲10 升麻10 白芷10 茯苓25煎服,每日两次。炙黄花*:药典p763#1064,萱草根,异名黄花菜根、绿葱根、地人参、爬地龙。其原植物有两种,一为萱草,一为黄花菜(又名金针菜)。甘凉。有毒。归脾、肝、膀胱经
  。功能为利水通淋,清热凉血,解毒。此处可能用的是其花,即黄花菜。□*:原字为繁体(艹+解),电脑暂无此字。△60小便不通(特效,永不再发) 三~五副猪苓10 木通*10 冬葵子10 赤苓10 通草10 泽泻10 滑石10 甘草10水煎,日服三次。(*应当用川木通,关木通有毒。)△64白淋、白崩、拉白、滑精、漏精一、二方①人中白10 冰片1 共末,温水冲,每日一次,七天一疗程。②竹中脊*?一根 大黄3两,共末,温水冲服,每日一次,三天一疗程。加服至宝丹?一斤。竹中脊*:查药典无。△79白尿方(白淋病,遗精)人中白39 至宝丹?500 早晚空腹各一次,七天一疗程。△148小便便血方鲜刘寄奴为末,茶调,空腹服。△109治糖尿病方:生卷柏,决明子各一把,每日代茶饮用。功能:破瘀血,消症瘕,血通。日服两次,每10克。症:血瘀成块,坚硬不移。(□症字,原抄本为繁体字[疒头加徵],电脑暂无此字。)瘕(jia):血瘀成块,推之可动,时散时聚。△129糖尿病生黄芪60 熟地30 天花粉30 川黄连6 北五味子15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服至尿糖定性阴性为止。一般服30~40剂后尿糖消失,并适当控制饮食,少食大米,适当增服黄豆粉,同时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91黄病方(肝炎)公鸡肝七副 黑矾二两 共炒研末入丸,五天吃完。 ○呼吸系统(气喘、结核、肺气肿、鼻炎、百日咳)△15气喘一号(气管炎)(戒烟、酒、荤、凉、房事)十副。麻黄10 桂枝10 白芍10 细辛3 半夏10 沙参13 杏仁10 石膏25 干姜10 北五味6 生百部12 娄仁*(或为瓜娄仁之省称)16 冬瓜仁16 甘草5 百劳散5 (蜡巴豆6~8颗另加。)分两次煎好后合并一个热水瓶,分三次喝完。间隔6小时。△16气喘二号猪板油500 装 西瓜三只装入西瓜后慢火滚开200下,油化。每天吃一个西瓜,喝后站在太阳底下晒至出汗。大伏天吃能断根。△17肺气肿(徐老方) 十副白前20 桔梗15 橘红15 竹茹20 党参20 丹参15 丹皮20 杏仁10 赤芍15 甘草15 百劳散6~8分两次煎好后,合并在一个瓶里,分两次喝完,间隔6小时。另加八颗蜡巴豆。并按方△15忌戒。△22肺气肿(徐老,特效方)防己15 橘红20 炒葶力子15 杏仁10 白前20 石膏30 炒苏子15 桔梗15 炙麻黄8 天冬寸*?25 百部13 百劳散8~6 沙参25杜仲加水800克,煎成400克,去渣。日服三次,间隔六小时。天冬寸*:药典p343#0482,麦门冬,异名为寸冬。而天冬应为天门冬。此处究竟为何物?或按下方△24为天冬与麦冬之合写?待考。△18百日咳鸡苦胆七只,温开水送下。每天吃下一~二个苦胆,早晚各服一次。△21肺结核(特效)徐老一号 三副珍珠粉16 桃核仁130 白芨130 清半夏130 杏仁66 百合130 百部130 蛤蚧粉66 川贝66 冰糖二两共末为丸,150丸,每日三丸。禁忌:戒茶、酒,并休息。三副即好。△24肺结核(特效)徐老二号 五副即好高丽参50 冬蝉*?50 蛤蚧两对 百部50 川贝50 杏仁?(缺剂量) 白芨15 珍珠粉七个 黄精15 天冬50 寸冬50煎服,日服三次,间隔六小时。冬蝉*:药典无,待考。△32肺结核三号 五副生地30 枸杞子16 沙参16 寸冬16 篓仁16 玉米16(苡仁?) 川牛膝10 川楝子16 川连15(后下) 熟地30(后下)煎服,日三次,间隔六小时。△125淋巴结核猪苦胆(去皮)5公斤 食醋6.5公斤 松香30克△23感冒咳嗽方(老人专用)徐老,特效方 三副灵荆芥8 柴胡10 白前10 杏仁10 川贝10 橘红9 连翘10 百部10 子苑*(当为紫苑)10 桔梗8 防风6 甘草6 百劳散5△54退烧出汗(治长期发烧,但对注射激素之人没用)五副秦艽10 鳖甲13 柴胡16 地骨皮15 青蒿13 当归15 知母13 乌梅10 鸡血藤25 牡蛎30 龙骨30 口芪30 川牛膝20△25鼻炎药(内服)辛夷15 苍耳子15 甘草30 薄荷8 千里光16 石决明* 川芎10 白芷12 卷柏10 麻黄10 半夏10 桔梗10共末,每服3克,每日三次。水煎汤也可以。(*原方缺剂量。)△49鼻息肉轻粉10 冰片10 研末,早晚用管子各吹一次。△
  51鼻炎药(特效)猪板油250克 土豆(红薯更佳)250克 生黄豆250克 生肌散250克(指生肌散二方:石膏66 黄丹40 冰片8)共捣和面涂患处。△92、93白喉方一、二(喉发烂,擦不掉。)①山茨菇6 梅片*3 元寸*少许? 艮珠*?少许,共末吹患处。②川连6(焙) 五倍子5(煨) □草窝*七个(焙) 石决明5(煅) 珍珠子两颗 梅片两分 公鸡腰子两个用瓦焙共末,吹患处。梅片*:药典p667#0931,梅花冰片,异名有龙脑、龙脑香、冰片、梅花脑等。元寸*:药典p887#1231,麝香,异名脐香、当门子、麝脐香、元寸香。艮珠*:药典无。据说为一种红色矿物粉。□草窝*:□字为三个飞相叠。药典无。△老气喘楝树子36粒(一两)煎汤吃。日一剂,服三次,三年断根。△百日咳楝树根一两 枇杷叶一两 煎汤服,日一剂,服三次。○消化系统(胃痛、胃炎、腹泻、牙痛、阑尾炎、寄生虫)△34鸡鸣五更泻 五副熟地16 山萸肉13 山药13 云苓12 泽泻8 黑附子10 边桂5 吴萸子6 炮姜10 炒小茴10 益智仁10 白寇仁6 砂仁6 白术16 甘草5 车前子10煎服,日三次。△35老胃痛方 五副苍术10 川朴10 大白*?10 陈皮12 元胡12 广木香12 二丑25 香附10 五灵脂16 白寇10 吴萸子10 砂仁10 甘草5 半夏12煎服,日三次。大白*:据抄录人说即为槟榔,但药典无此说。△63稀粪痨一、二方(拉肚子)①生苍术16 生乳香16 生故子(即补骨脂)60 共末,日3次,每次3克温水送下。②生苍术16 生乳香16 生肉寇16 共末,服法同上。△67胃热方(大便不通,手脚心发烫,牙红肿。)①生石膏水漱口,热后吐掉,反复几次。每日两次。②平胃散加石膏30克煎汤喝,每日一次。△68平胃散甘草5 厚朴10 苍术10 陈皮10△110大黄甘草汤大黄12 甘草3主治:实热积滞胃肠,食已即吐,大便秘结者。服法:水二杯,煎至八分服下。△111黄连汤(治胃中有热,呕吐)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桂枝 各5克,水煎服。△73胃热,呕吐(食下即吐,大便不通。)(与110、111重复)①大黄12 甘草3 水两杯煎服。②干姜5 黄芩5 黄连5 人参5 煎服(黄连汤)△74止泻汤 两副黄芩10 黄连10 青皮12 当归16 白芍16 白术13△83阑尾炎当归30 赤芍16 白芍20 桃仁10 丹皮20 冬瓜仁30 蒲公英30 地丁30 二花30 玉米10 乌药10 乳香10 没药10 大黄10 芒硝12 甘草10 赤小豆30 败酱草30△128阑尾炎乌药25 白茯苓20 丹参35 川枳壳20 浙贝20 苏木4 郁金25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适应:急慢性阑尾炎所致的右腹疼痛发烧,腰痛等。△131便秘方1、2①莱菔子 30克 文火炒黄,开水泡,一次送服,日三次。②皂角 烧存性研末。每服1~2克,日3~4次,以米汤送服,即效。△61止牙痛(吸鼻药)川乌3 草乌3 细辛2 白芷3 冰片1 潮脑1共末研细,左牙痛用左鼻吸,右牙痛用右鼻孔吸,立即止痛。(虚火不效)△62止牙痛 三副(治虚火,风火牙痛)生地12 丹皮10 青皮10 石膏12 荆芥6 防风6 甘草3煎服日三次。△98虚火牙痛(肾火上泛牙痛)熟地25 当归13 藁本?10 葛根10 细辛3 白芷10 姜炭5 吴茱萸6 防风6 油桂?5 甘草3 百劳散10煎服三天。△95肛门寸白虫方一、二①使君子10 广木香10 大白10 川楝子10 榧子10煎服。头汁、次汁加楝树根皮一把煎熏洗。②二花 甘草煎汤,喝则安。治肛门痒,三天即止。△116慢性萎缩性胃炎专方黄连9 枳实15 黄芩10 干姜3 党参15 白术10 木香10 麦芽15 神曲15加减法:剧痛加木香,脘胀加厚朴,痞满食少加神曲、麦芽、焦山楂,大便燥结加大黄(炒),恶心加藿香、竹茹。一般连服3~5天症状即消失,12剂后食欲渐增。连服两月,按以上方法出入加减,康复。加之气功锻炼更佳。平时宜服大枣糯米粥,忌油煎爆炸、粗糙纤维食品。忌辛辣酸热。△142胃下垂方白芥子三两,研粉,用醋调,涂于囟门,对时一换。或每日数百、千次提肛,不用服药,短时即愈。△147便血方生地30 当归30 地榆炭10 煎服。○循环系统、高血压△39高血压,动脉硬化,血脂粗,囊肿 五副赤芍16 川芎16 归尾16 地龙18 黄芪20 桃仁13 红花10 鱼腥草30 地丁60 川牛膝25囊肿病人应单独服地丁三天,消囊肿。△40①糖尿病,高血压(此条在前已列,治糖尿病)长生草 决明子 治糖尿病、高血压。用法:等量泡茶。△40②心脏病鸡蛋油100个,每日吃一匙,治心脏病。△41冠心病,糖尿病 五副长生草 血府逐瘀汤 煎汤吃一个月。日服三次。△42高血压炒决明子30 山楂30 丹参30 长生草15 石决明15 服法:泡茶或煎服功能:平肝、潜阳、明目。主治:头痛、眩晕、目昏、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和角膜炎。△123降压酒方夏枯草50克 白酒一斤 泡酒七天后服。△28脉管炎方 五副当归10 川芎6 赤芍10 生地13 二花13 连翘10 西中吉*?20 蒲公英16 地丁16
  乳香10 没药10 栀子10煎服,每日三次。戒食。西中吉*:查药典无。○妇产科、儿科△31泰山盘石颖(汤头歌)(保胎)黄芪10 当归10 川断10 川芎8 黄芩8 熟地8 炙甘草5 砂仁5 白术20 酒芍*(白芍酒炒)8糯米引药。△78白带方一、二方①蜂蜜250 香油250 白果250 白糖250 生姜250共熬后入瓶,每日服三次,每次三匙。②雄黄5 白术5 一次服下。七天服七次。△81月经不调大黄33 斑蝥1 红花1 大桃仁5 共末,每服10克。黄酒为引,开水送下。△137宫颈糜烂方二花15 云苓15 土茯苓15 五副,煎汤。△85催生方公鸡肝七副,黑矾二两,共炒焦,研末为丸,烙饼吃五天,吃完。△87催乳方(小儿生下后即吃此药,乳即下)当归10 通草10 熟地10 泽泻6 甲珠*?10 口芪10 不留10 香薷6 甘草3 黄酒四两 红糖二两小儿脐血为引,三副。甲珠*:药典无此名。或为穿山甲炒珠片。△100小孩痘疮未齐葛根10 平贝*?10 寸冬12 天冬10 当归10 赤芍6 桔梗6 前胡6 荆芥6 苏子8 枳壳6芫荽、赤圣柳*为引子。平贝*:查药典无此名。或说即为浙贝。赤圣柳*:药典p525#0726,柽柳之异名有赤柽木、三青柳、垂丝柳、西河柳、桧柽柳。△101疹未出齐元参6 牛子*(牛蒡子之简称)6 荆芥3 防风3 寸冬6 葛根10 前胡6 二花3 连翘6 桔梗6 川贝6 甘草3化毒丹*?(何物不详?)一盒作引子。△105小儿左边丸偏坠方炒小茴25 荔枝核16 共末,红糖二两共熬成膏,三天吃完。△114当归散(主治:胎动不安)当归90 黄芩90 芍药90 川芎90 白术45共末,日两次,每服1.5克。功能:养血安胎。△115白术散(主治:胎动不安)白术 川芎 蜀椒 牡蛎 共末日三次,每服1~1.5克,夜一服。○神经系统、失眠△70神经病方公猪心七个 琥珀5 菖蒲5 朱砂5 塞在猪心里煮后吃下。△71止抖方①琥珀5 朱砂5 赤金10张 磁石10 十副用法:内外兼用,制丸或研粉吃。每日10克,温水服下。②当归16 川芎16 川断16 木瓜16 桂枝12 杜仲16 寄生30 独活12 鸡血藤25 磁石30 龙骨30 牡蛎30 伸筋草25 长生草15 甘草10 川牛膝25 黄芪60十副一疗程,煎服,日二次,早晚各一次。△84美尼尔综合症半夏20 云苓25 橘红25 甘草15 竹茹25 青皮25 黄芩15 菊花35三副。日服三次。△89神经性头痛方 五副炒枣仁一两 元肉*15 熟地一两 生牡蛎10 石决明10 炙甘草6 枸杞子10 姜虫*?10 蜈蚣两条 天麻6 全虫6水煎服。元肉*:或为龙眼肉(桂圆),但药典无此说。姜虫*:或为僵蚕之笔误。△102神经病,痰迷想死山葱*5 明矾3 郁金3 菖卜*3 牙皂*1.5 半夏5 巴豆米5个(不去油)共末,糊丸,分两次服,温开水送下,两次喝完。山葱*:药典p874#1215,藜芦异名为葱葵、山葱、葱芦、葱白藜芦、七厘丹。菖卜*:药典p202#0293,石菖蒲之异名有菖蒲、水剑草、剑叶菖蒲、山菖蒲。菖卜(bu)为菖蒲(pu)之笔误,二者读音不同。牙皂*:药典p390#0544,皂荚之异名有鸡栖子、皂角、大皂角、长皂角。为豆科植物皂角的成熟果实或发育不正常的果实(猪牙皂)。此处为猪牙皂之简称。△119夜不得眠半夏、秫米 煎服。主治:胃不和,夜不得眠。△66难眠,多梦夜交藤50 加于血府逐瘀汤,煎服,五副。(夜交藤单用治失眠。)△90头晕方川芎15 吴茱萸10 香附10 黄酒四两煎服发汗。○癌症△55食道癌方①黄连30 泡白酒500克 喝后能吃饭。②紫花地丁500克,分三次熬好后加红糖四两服下,每天晚服一次。△94治骨髓癌方渡江子(即巴豆)早晚各八粒。还可治疗:骨结核、胃痛、咳嗽、哮喘、身痛等,每次四~八粒。制法:巴豆入热麻油中略捞。△118治癌方1~6①半枝莲30~120克 白花蛇舌草15~60克 水煎服。②半枝莲20 白花蛇草30 八月扎*?12 煎服,治肝癌。③半枝莲30 白花蛇草30 石见穿*30白茅根15 水煎服代茶饮,治疗食道癌、胃癌、乳腺癌、肺癌。④白花蛇草180 天门冬180 煎服。⑤壁虎、蟾皮、蜂房等,治癌肿。⑥僵蚕、全蝎、蜈蚣、壁虎、螳螂、水蛭,共研末,每服3克,开水冲服,治胃癌。八月扎*?:待查。石见穿*:药典p196#0284,异名有紫丹参、小丹参、石打穿、活血草。一年生草本。辛苦微寒,归肝脾经。化瘀止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附方,来自药典石见穿条。复方紫丹冲剂:石见穿、丹参、鸡血藤各250克;当归、香附、郁金、鳖甲各150克;红花100克。制成颗粒,每袋22克。功能:舒肝理气,活血散结。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外科(外伤、骨质增生、皮肤病、冻疮、痔疮)△大膏药(治癌、关节等各类痛)(原方见抄本p31.)马前子一斤,香油四斤,黄丹二斤(待油半冷后下),共熬至老黑色饴糖状即可。△46麝香粉(治癌症)外用:铜绿10 麝香10 蟾酥10 血竭13 琥珀10 轻粉10 冰片0.6 十副,共为末,封装于瓷瓶中备用。(各药要纯正)。内服:紫花地丁500克 分三天泡茶喝,加红糖四两冲服下。△47先天性牛皮癣 (特效)(外洗)蛇床子100 白癣皮100 紫草100 木通100 百部100 千里光100 苦参100 明矾100 白芷100 白露*?100 花川*?100各100克,分三次洗,每日洗两次。三天一疗程。白露*花川*:二药药典无,待考。△29铁扇散(大小刀伤)龙骨四两 象皮*四两 枯矾*四两 松香四两 古石灰*四两共末,涂患处。象皮*:据抄录人说即为动物大象之皮,但药典无。枯矾*:药典p234#0327,白矾,异名有矾石、明矾、生矾、云母矾。白矾有13%的结晶水。在药典p234&用法&条内云:&生用偏于解毒杀虫,煅枯偏于收敛生肌。&该条虽未明确说明如何煅,但从上两语推测,枯矾为明矾火煅,以去其结晶水。又,在《临床常用中药手册》(湖南中医学院编)p347明矾条中云:&明矾火煅成枯矾。&古石灰*:药典p191#0279有石灰条,但无&古石灰&之称。△50活血散(跌打损伤) 七小包当归10 赤芍10 川芎10 红花10 大黄10 桃仁10 乳香5 没药5 血竭5为末,每次服10克(每天服多少)?服法:①用红糖一两,酒一两作引子冲服。 ②用水五两,酒一两烧开冲服,加红糖一两,服后发汗。△52生肌散一、二方(特效,消炎止痛,外用)①血竭16 龙骨16 乳香16 没药16 石脂22 冰片1克 石膏16 象皮16 共为细末。②生肌散二方 (过敏性鼻炎可用)拌豆油面?。石膏66 黄丹40 冰片8 △76生肌散(生肌长肉,止痛收敛。)象皮3 乳香3 没药3 血竭3 龙骨3 儿茶3 冰片3 赤石脂3清洗后直接撒布疮面。△77 回阳生肌散人参15 鹿茸15 雄黄15 乳香一两 琥珀2.5分 京红粉*?3治鼠疮,慢性顽固性溃疡及阴疮长久不收口者。京红粉*:在抄录人笔记&常用药名称&中,为红粉之另一称呼,参见书末附录红粉条。但药典无此称。△59痔疮一、二方①元寸(麝香) 白矾 少许放在肛门口外用面饼盖上,每晚灸艾三壮。七天愈。②五倍子60 白矾30 熬水蒸洗,七天即愈。△145痔疮(内服)当归30 蒲公英30 地丁30 二花30 元参30 甘草16 鱼腥草30三副一疗程。△75治脚气石膏粉炒后泡冰片洗脚。日两次。△99冻疮膏(万能膏)白凡士林一斤 清凉油三盒 冰片20克 白蜡烛三支 樟脑(潮)150克 熬合。△103手脚指疼痒、起泡方蛇床子16 地骨皮16 芒硝16 甘草16水煎汤洗,起泡刺破即止。△106败酱草膏 (治毛囊炎、疔、化脓性皮肤病)净水80斤加鲜败酱草10斤,熬至三小时后过滤再熬煮,浓缩成膏50两,加蜜50两,贮存备用。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消肿。用法:口服,每日两次,每次6克。△134去粉刺方连翘10 川芎5 白芷10 黄芩12 荆芥8 桑皮10 苦参10 山栀子5 贝母10 甘草5 黄连10水煎服,日三次。△107龙骨散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 海螵蛸三两 黄柏十六两 雄黄三两 滑石粉一两 共末功能:解毒收敛。主治: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趾间足癣(臭田螺)用法:外用,直接扑上,或油调抹上。△108治鸡眼用葱白一节,加未成熟花椒砸如泥,包住鸡眼,两天一次,共七天。没用药前用温水先洗脚。△26骨质增生①五倍子 苍术 三比一量,共末,用食醋调抹患处,对时换。②白凡士林30 薄荷晶3 卡因青霉素80万一瓶合匀,涂患处。△122骨质增生1~3方①牛膝15 杜仲15 木瓜10 白芍10 小茴香5 延胡索8 羌活8 乳香5 没药5每日一剂,酒水各半煎服,日二次。②走马胎*20 海风藤10 当归15 虎骨10 威灵仙10 天麻10 草节*?10 羌活7.5 川木瓜7.5 牛膝7.5 全虫7.5 熟地15 川芎15 胆星10 松节10每日一剂,水煎服,日三次,每次服药时冲酒一杯作引子。走马胎*:药典p347#0485,异名走马风、大发药、血枫。原植物为走马胎,又名大叶紫针,大灌木,高13米。苦辛温,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止痛。草节*:药典查无此药。③桂枝7.5 首乌20 杜仲15 甜苁蓉20 葙子*(当为青葙子简称)20 续断20 熟地25 牛膝20 当归25 党参20 北蔑*?25 细辛25 肉桂5每日一剂,水煎服,日三次。葙子*:当为青葙子简称。北蔑*:查药典无。△136骨刺五倍子50 苍术50 共末,用食醋调涂患处,对时一换。△126治阴巴大性脊椎炎、跟骨骨刺川芎200克 研末,装入小布袋中,敷在痛点处,每周换一次。△127体癣相思子500克 研末,水调涂患处,每日3~4次。忌口服。△138治头牛皮癣(外用)苍术50 斑蝥50 白芨50 研末,用蜡调抹。△139顽癣方(内服)当归10 赤芍10 皂针*10 二花13 栀子?10 连翘10 丹皮10 地骨皮16 全虫7 蜈蚣两条 白芷10 苏叶16 川军17 甘草10 黄柏10 一剂,水煎服,日二次。皂针*:药典p391#0545,皂荚刺之异名有皂角刺、皂角针、皂刺、天丁。此处为皂角针之简称。△141洗熏手脚湿疹方百部25 白癣皮25 地肤子25 白芷25 苦参25 白矾25 蛇床子25水煎后熏手脚患处,后再伸入水中洗,日洗三次。△146蜈蚣、蛇、蝎咬伤姜汁、雄黄调和涂患处。 ○解毒、急救△82泻毒方(泻什么毒?与97重复)当归三两 大黄一两 明矾一两 生甘草15煎服一次灵。△96解毒方芫荽(香菜)两棵 白矾一两 两味合并开水冲服,服后即吐。△140解毒方明矾(内服) 配浓度至酸涩。灌在刚服毒而死之人口内,灌下肚,越多越好,即可吐出毒药。○性病、近视及其他△48梅毒方 (特效,不除根,当时有效)槐米10 红枣七个 血竭10 轻粉10 核桃七个捣成粉为豆大丸,每服20丸,开水送服。凡梅毒病人之粪便当单独消毒处理,或掩埋。△58梅毒方二(特效)戒盐七天(徐老方,除根)轻粉6 红粉*?6 水银3 斑蝥10 巴豆(去油) 朱砂3喝后用冷水漱口至热吐掉,反复几次。用土茯苓、金银花煎汤作药引子服下。红粉*:药典p335#0470,异名为红升、灵药、红升丹,升药。为由水银、硝石、白矾,或由水银与硝酸炼制而成的红色氧化汞。△36治近视方沙苑子15 菟丝子15 北五味15 车前子15 女贞子15 灯心草15 淡竹叶15煎服,日三次。△37腿浮肿,舌干 五副当归10 生地10 桃仁13 红花10 赤芍10 甘草5 柴胡6 桔梗6 川芎5 长生草15 陈皮13 陈曲*15 降香15 茵陈12 栀子10 篓仁16 麦冬16 玄参25水煎服,日三次。陈曲*:药典p589#0818,神曲异名有六神曲、六曲。无陈曲之名。△38去虚汗,补胃 三副当归16 川芎10 苍术10 陈皮10 川朴10 白术10 龙骨30 牡蛎30 黄芪30 半夏10 玄参12 砂仁10 甘草5 山药15水煎服,日三次。△43番泻叶番泻叶泡白糖喝下即泻,胃热气即下。△44一把抓麻油炸过的马钱子(即做大膏药用后)碾末,与面粉熟面粉各半为丸。吃2~6粒,温水送下即泻,冷水解痛、解毒、解泻。△45渡江子制法:巴豆在热麻油中略滚,凉后外包腊。吃2~4~8粒,温水送下即泻,止痛。△117止腰痛方(与86重复)枸杞子30 白术60 泡茶喝,止腰酸痛,不能弯。△65眩晕,痰火上盛一二方①大黄3~6 研末一次服下。②鹿茸酒,治上虚眩晕。15克,酒煎去渣入麝香少许,一次服下。△112一味大黄散(主治实证眩晕,痰火上盛)大黄6克,研末,茶调,一次服下即好。(与前△65重复。)△113六一散(主治一切暑病,发热,烦躁,小便赤)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研末,每次服9克。 灯芯草汤引送服。△104奔豚汤(小肚子气上冲胸)当归6 川芎6 甘草6 黄芩6 半夏13 生葛根16 白芍6 生姜13 郁李白皮引,温水服下。△133戒酒方1、2①大白(槟榔)30~50克 泡白酒半~一斤,七天后服用,即可戒酒。②马尿泡酒喝,或童尿二盅泡酒。△143解酒方粉葛根泡开水一杯,喝酒前一小时服下,即能千杯不醉。△144醉酒方闹阳花酒一盅,掺与酒鬼杯中,一杯即醉。△偏头痛(原抄本p32方三)中午开锅饭一团,包布熏烘痛处,至饭冷扔河里,每日中午一次,如此治疗108天断根。○调摄类△13金匮肾气汤(补肾虚,治虚胖,肚大。)熟地30 山萸肉16 山药25 丹皮13 云苓13 泽泻8 附子10 边桂5 女贞子16 淫羊藿16 杞子16 沙苑子16 菟丝子16 益智仁12 口芪60 杜仲16 炮姜10 巴戟天25 龙骨25 牡蛎25 石伟*(为石苇之笔误)15 (大便干加生首乌)△72辟谷丹栗子 大枣 柿饼 核桃 银杏 各五百克,共末入丸。服一丸可辟七天。△88二百味羊肝散(治五积黄瘦天下第一)使君子10 苍术10 白术10 三棱10 文术*?10 六曲10 鳖甲10 麦芽10 山楂10 枳实10 川朴6 海螵蛸10 广木香10 陈皮10 青皮10 黄芩10 大白10 栀子6 茵陈10 甘草5 砂仁10 白寇10 鸡内金10 五谷虫*10 木鳖子*10 青羊或白羊肝各一副。文术*:药典无此名。或说即莪术。五谷虫*:药典p133#0194,异名为蛆、谷虫、水仙子。原动物为大头金蝇,又名红点蝇、红头蝇。其幼虫孽生在人粪、垃圾中。收集后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中内容物排除干净后晒干。木鳖子*:药典p129#0188,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种子。△33徐宝丹(七宝丹)(本方单位:斤)香油4 蜂蜜4 大枣4 皂矾(黑矾)4 益母膏2 牡蛎2 香附1 京墨1 百草霜1 神曲1(以下各味药均为0.4斤)党参 白术 云苓 甘草 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黄芪 肉桂 枳壳 枳实 槟榔 广木香 陈皮 沉香 半夏 红花 乌药 卷柏 阿胶 茵陈 厚朴 元胡 郁金 香薷 龙骨 鸡内金 熟面粉占总量三分之一(内去细尘一味)上四十味为末,炼蜜为丸。功用:舒肝和胃、活血消滞、理气化痰、健脾消食、温补气血、排毒驻颜。主治:尿毒症、肝炎、肾炎等。服法:无病者,每日早晚空腹各服一丸。有病者每日1~2丸,服3~7天后,每天增服一丸,增加到每天服8丸,然后停服1~3天,为一个疗程。第二疗程再如是从头服用。附录一、胆石症、洗目仙方、治癌方△胆结石症(据报载,下三方为死刑犯人所献方)苹果汁 泻盐* 橄榄油 柠檬汁每天吃四杯苹果汁,连喝五天,第六天晚饭不吃,晚六时喝一杯加泻盐的水,八时再喝一杯泻盐水,十时喝一杯橄榄油和柠檬汁的混合物。泻盐*:药典无此名。《新华字典》说是硫酸镁。△洗目仙方青皮五钱 皮硝五钱 煎水两碗,洗之良验。选日洗:每月所选定一日之中,在该日洗三次,辰、午、酉时各洗一次。所选日如下:正月初三、二月初一、三月初三、四月初九、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七月初三、八月二十五、九月二十、十月十三、十一月十四、十二月初九。无论男女老少,花目翳障,风火虚眼,一切眼痛,洗之即愈。此方洗好万余人,需虔心斋戒,依期洗之,△治癌症秘方半枝莲一两 白花蛇草二两 为一剂服法:用十五碗水煎至六小碗,日夜当茶饮。平时每一月中煲一次服食。因该药对脏腑之热毒、痔疮、痢血、热咳等症都很效验。服药后不能饮开水。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方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除乳癌效果较差外,其他癌症一般有效。特别是肠癌,只服四、五小时即见效果。体表癌症可将鲜品捣烂敷于患处,同时内服,服后大小便经常有脓血排出,病毒清除后即愈。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附录二、老中医钱福元方△肺结核、老气喘独囊(独头)大蒜每晚一次,每次一颗,半年断根。△糖尿病草菩提杆晒干,每日一大把,煎汤服下,百日断除。△十二指肠溃疡生土豆挤汁 每天早中各服一杯,百日即愈。△万能救命汤(治癌症)红萝卜半斤 白萝卜半斤 胡萝卜半斤 香菇3只 白萝卜须一把 水六斤服法:上五味和水烧滚,再文火滚二小时,每天当茶喝,三个月百病全消。健康人服之五脏不会生病。△救命汤白萝卜 胡萝卜 萝卜叶 牛蒡子 各半斤 香菇五只煎汤喝,治癌等一切病。△治早期肝硬化 (妙方)韭菜子十斤 炒熟,日三次,每次一勺。服三个月后检查,效果特佳。注:一定要忌嘴,忌牛肉、椒类、咸辣、发毒类△根治痔疮河蚌一只 马前子一粒 内服用的上好冰片2克滴河蚌液数滴在冰片上,用马前子一粒磨成水粉状,用毛笔涂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治一切水肿,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白茅根500克 煎水当茶喝,每天500克,服一~三个月。△跌打损伤妙方六味地黄丸,中成药丸,八粒。补中益气丸,中成药丸,八粒。每日三次。健骨,强劲。△治疗肠胃病(慢性结肠炎等)生姜七片 红糖一匙 小红枣三十枚 水煎服。每晚睡前喝一杯,坚持经常喝,可终身不得肠胃病。△糖尿病糙米炒熟,不能焦黑,一年到头泡茶喝。附录三、女中医裘老秘方△小孩出生到72天时,用艾灸身柱(大椎下第3~4骨缝)中间,一天三次,每次15~20分钟,百病不生。(为脏腑解毒穴。)△胡萝卜叶贴在脑门上,黄了换,连换几张叶子,能治急性发烧。附录四、老余秘方以下诸方(三寒一复)特为高寒地区之修行者所设1、寒咳丸(加味麻附细辛汤)麻黄6 制附片6 细辛3 甘草6 桔梗6 杏仁6(去皮) 五味子3 干姜3 白芥子3 黄芪6 (上十味为末,炼蜜为丸。)功能:升阳散风,止咳化痰。适应症:①初感受风寒,邪在肤表,还未发展成感冒时当即少量服用(九克丸服1/4丸),即可迅速祛除风寒,避免发展为感冒。②风寒浸入较深,发展成咳嗽,吐白痰,头不痛时。③也可用于感冒后急、慢性气管炎、肺寒吐白痰者。④加白芷、辛荑可治急、慢性鼻炎。⑤不适用于头痛、身痛、发烧、脉紧类型之热症。此时应按《伤寒论》太阳脉症之桂枝、麻黄汤症辨证论治。⑥本方对感风寒所致的流感,具有特殊之疗效。方解:此方为《伤寒论?卷六辨少阴病脉证》之麻附细辛汤加味。桔梗甘草为《伤寒论卷六》之桔梗汤,主少阴寒热相搏之咽痛。杏仁干姜助麻黄散寒,五味子止咳,芥子化痰,黄芪补气扶正。咽喉为诸阴之会,风寒咳嗽咽痛,邪已入少阴矣,故以少阴方麻附细辛汤治之。2、寒湿丸麻黄20 五加皮20 制附片20 制川乌20 制草乌20 木瓜20 红花20 乌梅20 甘草20 细辛3功能:散寒祛湿止痛,活血通经。用法:①上十味打碎浸白酒两斤,每日时时搅动,七日后每日频服之。每服一小盅,使药力相续不断为妙。。②不喝酒者可水煎服。每剂服十至十五天。也可煎汁浓缩后加炼蜜成膏装瓶,慢慢服用。也可用药酒搽患处,搽后即可止痛③入丸、散服用。或用药末和酒敷患处。加减法:上半身肩臂痛加姜黄、桑枝各20克。下身痛加独活、牛膝各20克。此方从近百种风湿方剂筛选而来,价廉、低毒且疗效显著。3、健虎丸制马钱子 制川乌 制草乌 羌活 独活各六两四钱 制附子一两二钱 制乳香 制没药各二两八钱 全当归 牛膝 麻黄 木瓜各五两六钱适应症:重症关节炎,甚至关节变形者。制法:上十二味共末,以桂枝二两煎浓汤泛丸如绿豆大,临睡前温开水吞服一钱。马钱子制法:马钱子与绿豆一撮放入砂锅那加水煮至绿豆开花为止,随即取出马钱子剥去黑皮,切成薄片,晒干后,再入砂锅拌土炒至黑黄色。(自《临床常用中药手册》p151)。4、寒泻丸人参9(或党参20) 白术20 炙甘草6 干姜6 制附片9 补骨脂20 肉豆蔻9 五味子9 吴茱萸6(酒浸炒) 大枣6枚 白扁豆15 茯苓15 车前子9 乌梅9 艾叶6 肉桂3 黄连3功能:温中祛寒,利湿止泻。适应症:脾胃及下焦虚寒之腹泻,或久泻不止,及五更泻(肾泻)。以五更泄泻、食不消化、舌淡苔白、脉迟沉无力为辨证要点。但对湿盛热重者,则绝对忌用本方,以防&闭门留寇&。制法:上十七味共末,炼蜜为丸。方解:此方为《伤寒论?卷七辨霍乱病脉证》之附子理中汤与《内科摘要》之四神丸的复方。《论》曰:&病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原注云:&&&本是伤寒,因邪入里,伤于脾胃,上吐下利,令为霍乱。利止里和,复更发热者,还是伤寒,必汗出而解。&&邪稍下者,居阴分,则为寒&&与理中丸温之。&)四神丸(补骨脂、吴茱萸、肉寇、五味子)为治脾胃虚寒、五更泄泻的常用方。因肾阳虚寒,不能温煦脾阳,以致运化无力,故见五更泄泻或久泻。久泻每由脾及肾,治疗应侧重温肾,故方中重用补骨脂温补肾阳,辅以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中涩肠,五味子涩肠固脱。5、加味复脉汤(丸)炙甘草12 生姜五片 桂枝9 人参6 熟地15 阿胶9 麦冬9 麻仁12 大枣五枚(掰) 制香附3 柴胡3(酒炒) 白芍6 枳壳6 桔梗6 丹参3 红花6 红景天6功能:益心气、补心阴、养心血、通心阳。抗高山缺氧。适应症:气虚血少,心动悸,脉结代或虚数,心区闷痛。舌淡红少苔(乃气虚血少之象)。特适于高寒地区高山反应及缺氧者服用,可提高心脑血管血流量、增加微循环及对氧的利用率。高原性心脏病。制法:上十四味为末,炼蜜为丸。阿胶另用黄酒烊化,和入蜜丸。服用时最好用黄酒一小盅作引。方解:此方是《伤寒论?卷四辨太阳病脉证》之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与《伤寒论?卷六》四逆散之复方。《论》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原注:&脉结代为脉动而中止,由气血虚衰,不能相续也。心中动悸,知真气内虚也。与炙甘草汤,益真气而复脉。结代之脉,一为邪气留结,一为真气虚衰。&余观心气虚衰之人,尚多有肝气犯心包,又复之以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疏肝理脾,使肝气不致克脾土复上犯心包络,则肝与心母子相生,心脏气血自然健旺。又香附解郁,桔梗开胸隔之结气,丹参、红花、景天诸药活血养心。诸药同用,何愁病之不愈哉!)《名医方论》:&按此汤仲景伤寒门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一名复脉汤。《千金翼》用之以治虚劳,《外台》用之治肺痿,凡本方所治,亦何止于二病。仲景诸方为生心之化裁,亦若是而已矣。&山野遗方 这几天,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朱世增先生的《山野遗方》,现摘抄几方于此:?
  1. 自汗,盗汗?
  黑大豆15 黄芪10 浮小麦5 先将浮小麦炒至深黄色,合黑大豆,黄芪水煎服.?
  主治:小儿自汗,盗汗.?
  按:&朱世增先生之按&自汗,盗汗.一证,虽非大瘵重疴,然久之则耗伤气阴,我考察至桓仁县时,遇一杨氏妇,其子患自汗3年,白日不动即汗出不止,动则尤甚,且日见消瘦,一友传于此方而治愈。彼传方于我,嘱我宝之,其后每遇此症,则投此方,每收奇效。?
  2. 小儿哮喘?
  麻黄5 杏仁10 甘草5 豆腐30 麻黄,杏仁,甘草,及豆腐共煮1小时,去药食豆腐饮汤,分早晚两次服。?
  按:本方系笔者考察长白山脉时,一老妇所赠,自云为家传秘方,试之临证,却也每有良效。细嚼方之组成,乃麻杏石甘汤去石膏,加豆腐而成,是去石膏,还是漏写石膏,实无可考。?
  3. 小儿呕吐?
  土蜂窝1个 灶心土100 红糖50 大枣10 上药均为末,每次5克,日2次,凉开水送服。主治:小儿呕吐。?
  按:我考察至黑龙江省三道村,其地偏远,民多信巫,我至之后,其民怪之。当知我考察民间验方之意后,告我曰:吾村三十户人家,无医生,有一姜氏农夫,绰号姜半仙,双目昼能视人,夜能察鬼,凡患病者,皆请姜氏医治。问其疗效,曰,他病或效或不效,唯是小儿呕吐一证,彼与药一匙,无不效验。然彼吝啬致极,常挾是术以要财,恐不尔予也,即或予之,亦恐非真。于是,吾至姜氏之门而扣拜之,说彼曰,与其秘之而愈邻里之童,孰若公之而愈天下之童。然彼曰,药系祖上所留,方已失之。无奈,我只好悻悻而归,事有凑巧,当晚其妻患崩漏,夜半延我诊治之,嘱我曰,愈吾妻,以小儿方赠之。于是乎,吾愈彼妻,彼予吾方,皆大欢喜。 ?
  4。小儿疝气?
  蜘蛛4个(去头足),黄酒50克 将蜘蛛焙黄,用黄酒一次送服,每日一次,一连三日。?
  按:我闻民间所传蜘蛛治疝久矣,然未尝信之。考察至林海威虎山一带,时逢天色近暮,借宿于一猎人之家,恰遇一采参老人亦住于猎人之家,猎人之子,年5岁许,患疝已三年,苦不堪言,老人叫家人拿一木梯,上屋梁,找到4个蜘蛛,嘱家人焙干使患儿一次服用,如是者三日,疝竟愈矣。我观后大骇不已,自当对老人亦刮目相看了。(又按,蜘蛛治疝,出于张仲景金匮,朱先生竟未读之耶?)?
  5。小儿脱肛?
  龟首1个 黄芪15 防风10 先煎龟首至沸后15分钟,再放入黄芪,防风。分早晚两次服用。?
  按:此方系一江湖医授予我,当我问及何以用龟首时,彼告我曰,龟首者,能伸能缩也,脱肛者,能伸不能缩也,所脱之肛,若能如龟首之缩,又何脱肛之有??
  6.崩漏?
  方一,土大黄100克,水煎去渣,代茶分两日服.主治:崩漏,以血淤所致崩漏为宜.?
  方二,百草霜20 龙骨20 童便适量。 百草霜和龙骨研末,分早晚两次童便送服。主治各种崩漏。 ?
  方三,三七粉15 棕炭15 百草霜15 血余炭1 5 棉花子炭25 陈醋适量。 上药共研细末,陈醋冲服,每服五克,日三次。主治,崩漏,淤血型为宜。?
  方四,鲜大蓟50 鲜小蓟30 地榆20 丹皮15 水煎去渣,分早晚二次服。主治,崩漏,血热型。?
  按:1986年春,笔者考察至伊春,当地人告我曰,我地有一吴老中医,治他病则平平,唯带下经脉之病,无不效者,怎奈其人性情孤癖,恐未必传方与你。吾问曰,老先生有所好乎?曰,彼笃嗜文。曰,然。翌日早,余至医门而叩之,曰,久闻老前辈清高,晚生特拜之,彼唯诺诺而已。吾又曰,老前辈妙手回春,活人者众矣,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前辈年近古稀而犹有壮容,此其为报应者乎?彼笑而不答。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为医当在意也,老前辈之在意,诚可佳也,然不知老前辈日诊病人几何?彼曰,吾老矣,日诊十人而尤感苦之。吾复曰,大凡圣贤之人,皆欲张其道,扬其说,以思泽于后世也,,昔孔子为张其道而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时珍为张其道而采药于深山,几死于虎口,老前辈不欲张其道乎?曰,愿之,复曰,以老前辈区区一手,日诊十人而尤感苦之,其道何能张也?与其吝其方以苦于已,孰若张其道以愈天下之人!老先生大笑曰,竖子乃苏秦,张仪也。言讫,悉取祖传秘方与我。?
  7.久咳?
  蛤蚧1对 川贝母100克 将蛤蚧,川贝母研细末,每服10克,日服三次.主治,肺肾两虚之久咳.?
  余考察至大兴安岭地区,投宿于一采药为生之人家,其家男主人年近五十,性情开朗,善言辞,与余甚是投机,告余曰,吾家祖居河北蓝田,祖父系清廷御医,家势颇兴,至八国联军进北京,清廷渐衰,祖父返故里,父嗣祖父,继以行医为业,土改时因家颇为富有而死于非命,彼时吾年幼尚未入学,惜其家传秘方,清廷御方,尽皆散轶,蛤蚧与川贝治肺肾亏虚喘咳之方,原名金水大补丹,父常以此方医治病人,因其方药味少,故至今犹记得.吾听而大骇,得清廷之御方,亦三生有幸也.?
  8.泄泻?
  方一,破故纸100 胡桃肉100 五味子75 吴茱萸50 生姜50 大枣20个 先将破故纸,五味,吴萸炒至微黄,合胡桃肉共研细末,再以生姜,大枣浓煎服汁,调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克,1日3次.主治,肾阳虚泄泻,即五更泻.?
  方二,白术15 茯苓15 厚朴10 砂仁10 陈皮 10 益智仁15 将厚朴姜汁炒,后放入他药,以水煎之,早晚2次服.主治,脾胃虚弱泄泻.?
  方三,破故纸10 猪肾一个 故纸焙干为末,猪肾用刀割开将故纸放入,缝合,蒸熟食之.主治,肾阳虚弱泄泻.?
  方四,芡实100 山药100 猪肚一个. 将芡实,山药研末,装入猪肚中,蒸熟,分六次服,日二次.?
  按:余考察至白城地区,有一刘姓名医,绰号刘高手,其人自称为补土学派,善高谈阔论,虽有言过其实之谦,然亦不无可取者.上方中补脾肾之方,皆他所传,当谈及方一治五更泻时告余曰,此方治此病,百应百验,吾暗思之,此分明是四神丸去肉寇,加胡桃肉而成,何为你之方乎?彼于我之所思,似有所察,复曰汝为我剽窃四神丸乎?非也,五更泻者,其本在肾,其标在脾,脾脏土得命火之温煦,脾气方升.今命火已衰,脾气不升则为五更泻.四神丸者,以一味故纸以壮命火,以众多之药固其脾土,此本末倒置也,余以胡桃肉易肉寇者,下欲补火以生土也,若以我为不信,不知&本草纲目&有云,&破故纸无胡桃肉,犹水母之无虾也.&吾闻言而大骇,诚不愧为补土学派也.?
  9.痹症?
  方一,当归20 熟地15 川芎 15 白芍15 防风20 独活20 秦艽15 牛膝15 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主治,行痹,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方二,当归20 熟地15 川芎 15 白芍15 牛七15 麻黄10 附子10 白花蛇10 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用. 主治,痛痹,疼痛较剧,痛处不移.?
  方三,当归20 熟地15 川芎 15 白芍15 茯苓20 薏苡仁30 苍术20 木瓜15 水煎,分早晚两次服.主治,着痹,关节疼痛重者,周身倦怠.?
  按:吾考察至黑河地区,其地濒临苏联边界,高寒冷凉,人多患痹症者,吾至一中医院,有人告我曰,我院一姓毛年青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以善治痹症而闻名于百里之外,于是焉,吾便至其诊所,果见病人络绎不绝,皆痹证也.吾观其方,方方不离四物,心中甚是不解,待其闲暇时问道,吾闻四物者,补气活血,调经止痛,胎前产后之药耳,治此痹症,何方方不离四物也?彼问道,何为痹证?吾答道,风寒湿邪犯人则为痹,彼复曰,汝知其一,不知其二,岂不闻&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乎?气者,血之用也,血者,气之体也,故&灵枢&又云,血之与气,并名同类耳.邪既犯人,其正气已虚,即是其血已虚,痹症虽现实证,然亦属本虚标实,况且所谓痹者,闭也.邪阻于经络而闭阻气血也.吾以四物以补其血以固其本,行其血以通其闭,酌以祛风散寒胜湿之品,即是俗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不知其有何不可也!吾闻之而惊愕不已,视其人,亦刚及弱冠之年,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良有以也.?
  10.荨麻疹?
  陈墨汁适量,将陈墨汁涂抹于前胸和后背及发疹部位,疹退后12小时用清水洗净.主治,急性荨麻疹.?
  按:急性荨麻疹,民间称为鬼风疙瘩,所以在某些偏远山区,患此病不求医而求巫.笔者考察至山东,在沂蒙山以北的一个小村住宿,当地居民告我曰,吾村有一刘氏妇,系狐仙转世,每月之逢五,即初五,十五,二十五则为人治病,或为画符,或为祈祷,或为舍药,每多灵验,吾至刘氏之所,见刘氏妇于室内来回走动,如跳迪斯科然,自云已久居沂濛山西狐家府,特来拯民于涂炭之中,一人携一男童约十岁许,求刘氏曰,子不肖,昨日周身起鬼风疙瘩,大仙乃仙家之体,子之疾乃小鬼作祟,以仙家之道,治此区区小鬼,谅无患也,望大仙慈悲.见刘氏眈视病儿良久,道,此疾乃吊死鬼所为,速拿笔墨来,吾画符以治此鬼.随令病儿去其衣服,口中念念有词,于病儿前胸,后背,左肩右肩,写了歪歪扭扭的八个字,好在我对此八个字并不陌生,才勉强认出,乃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之名,说来也怪,本已隆起的躯干部荨麻疹,似乎有裹退的势头,,室内顿时一片喝彩声.大仙在得意之余,又为下一个病人画符去了.归而思之,若此画符,吾亦能之,虽不精于书法,谅此八字,与大仙较之,亦不逊色,然独不知大仙口中振振有词者,当为何物.嗣后,每遇此疾,吾亦画符以治之,却也每收良效,久之,悟出涂墨以治荨麻疹一法.?
  11.牛皮癣:?
  方一:黄牛皮100克 斑蝥7个 甘遂10 香油适量.将黄牛皮烧灰存性,合斑蝥,甘遂共研细末,香油调涂患处.?
  方二:雄黄15 轻粉15 五倍子20 香油适量.三药共研细末,香油调涂患处,日数次.?
  方三:硫磺15 胡椒15 生半夏10 木鳖子4个,醋适量.将上药共研细末,醋调涂患处.?
  上三方都主治牛皮癣.?
  按:俗云:大夫不治癣,治癣就丢脸,此言之含义有二:其一,言癣之难治.其二,言此病极易复发也.下因为如此,笔者于考察中,遇此类之方则录之.民间所传之方,有以牛脑敷者,有以牛舌憩者,有以牛便敷者,以牛身之物,以治牛皮癣,这无疑是发自于一种朴素的直观认识.然无稽可考,笔者实不敢苟同.方一系出自一巫医之口,彼说我道,大凡遣方用药,当用之有据,方可收计筹帷幕之功.骨之善强筋骨,壮腰膝,治痿弱之疾,已为众所周知,然人不吝重金以求虎骨者何也?以虎雄居深山为百兽之王也.然虎骨毕竟是为希世珍品,不可多得.人们不以牛骨,马骨易之,而易之以豹骨,狗骨者,不亦取豹,狗之身健行,勇猛好斗之性乎?由是言之,以牛皮之坚,疗人皮之疾,亦不可谓不可也.吾听罢,虽觉其有诡辩之嫌,然证之临床,确有其疗效,故公之于同道.
  ?12.小茴香150克,60度白酒500ml将小茴香放入白酒中,加盖浸泡,一周后白酒呈淡绿色。主治:寒邪犯胃,胃痛暴作,恶寒喜暖13.甘蔗汁10克,顿服,解酒后干呕。14.肉苁蓉500克,蜂蜜适量。肉苁蓉研细,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克,日2服。 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15.鲜地龙(蚯蚓)、精盐、葱白各适量。鲜地龙外撒精盐,置葱内化水,收入器中,以水滴 耳。日三次。主治:突然耳鸣、耳聋,现代医学神经性耳鸣、耳聋。16.磁石50克、木通、菖蒲各20克,白酒500ml.磁石粉碎,三药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饮之,日50ml.主治:肾精亏虚之耳鸣、耳聋,见头晕无力,腰膝酸软。17.黄鼠狼一只。去内脏,焙干研细,每服15克,日3次主治肌衄,兼面色白,倦怠无力。18.五味子100克,白酒500ml泡酒,一周后,每晚睡觉前服用。主治:各种虚证之不寐。多梦、心悸、眩晕。19 甘草30克、小麦200克、大枣10枚。三药合煎,分早晚两服。主治:癔病,神思恍惚,心悸易惊,悲欲哭,倦怠20.龙骨200克,韭子250克二药研细末,每服20克,日二次。主治:肾虚遗精,见畏冷肢寒,腰膝酸软21.金钱草30克、玉米须30克,鸡内金15克。水煎,分早晚两次服。也可鸡内金研末,金钱草玉米须煎汤送服主治:石淋。尿中有砂石。22.薏苡仁25克、扁豆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水煎,分早晚两次服。主治:各种类型鼓胀。(寒湿者,佐以附子、肉桂、干姜。湿热者,佐以黄芩、黄连、知母。气滞者,加香椽、佛手、郁金。血瘀加元胡、赤芍、莪术。)23.痹证、痿证方:一、草乌、细辛、防风等份。上药研末,纱布包,敷患处,外以热手巾或热水袋加温。三日后更换。二、吴茱萸10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黄酒适量。三药研末,黄药拌,炒热敷患处,外包油纸。凉则更炒更敷之。三、紫河车1具,龟板500克,山药1000克将前两味焙黄,合山药共研细末,每服15克,日三次。(各种痿证)四、黄芪100克煎汤代茶饮。日一剂。(各种痿证)24.疔、红丝疔一、鲜艾叶20克、鲜蒲公英20克用大针,于红线所到之处刺之,令出血,将艾叶、蒲公英捣烂敷之二、露蜂房一个,板兰根、大青叶各20克露蜂房研细,板兰根、大青叶煎汤送服露蜂房10克。日服2次。
  带下病?
  一、大葱子50 、艾叶15 、白糖适量?
  文火炒葱子至黄研细末,水煎艾叶,取汤放入适量白糖,艾叶汤送葱子末10克,早晚2服。?
  主治白带或淡红带。?
  二、炮姜25、黑胡椒10克、黑驴胎衣1具。?
  黑驴胎衣洗净烤干,与炮姜、黑胡椒共研为末。早晚各服10克?
  主治白带或淡红带。?
  三、益母草30克、苍术30克、枯矾15克、豆腐适量。?
  益母草、苍术、枯矾为末,合豆腐共煎。食豆腐,饮汤。?
  主治黄带或伴有臭味?
  四、韭菜子500克,醋适量。?
  醋煮韭菜子至沸,焙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每服30丸,日服3次。?
  主治带稀薄、清冷。?
  一、大葱9个,生姜200克、食盐500克?
  食盐研细,生姜、大葱捣烂,同放锅内炒热,以手巾裹之熨痛处?
  二、肉桂20克、艾叶15克、干姜15克、五灵脂10克,没药10克、红花10克,延胡索15克?
  水煎,分早晚2服。行经前4日连服3剂,下次行经亦然?
  主治痛经,痛有定处,呈刺痛,经色紫暗。?
  三、全当归100克、益母草50克?
  水煎,分早晚2服。经前、经期中都可用,以不痛为度?
  主治:痛经。身体较虚弱,痛疼固定,血色紫暗难下者。?
  月经不调?
  一、黄芪100克、党参100克、老母鸡1只,食盐适量。?
  黄芪、党参、老母鸡同煮,鸡熟为度,放入盐,去药。食肉饮汤。?
  主治:月经先期,色淡无味、神疲无力?
  二、生地40克、地榆10克、栀子10克?
  水煎,分早晚2服。?
  主治:月经先期,色深或臭?
  三、当归20克、阿胶15克、延胡索5克,黄酒适量。?
  先煎当归延胡索,去渣,入阿胶烊化。黄酒送服,日一次?
  主治:月经后期,色淡量少?
  四、硫黄10克、胡椒30克、香油适量?
  将硫黄、胡椒研末,香油调成糊,敷脐部,盖以油纸,纱布裹之,每月一换。?
  主治:月经后期,色淡或暗。?
  妊娠呕吐心烦?
  一、竹茹50克、灶心黄土100克?
  水煎,澄清代茶饮。?
  一、通草15克、黄芪25克、穿山甲20克、鲜黄鱼一条约半斤重。?
  先煎药,去渣,入黄鱼煮熟。吃鱼喝汤。?
  一、大麦芽200克,炒黄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用药经验小集
  1、小儿盗汗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有的是缺钙。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
  则由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用一些凉性的食物。
  如梨汁、西瓜汁,也可用几克桑叶泡水加冰糖。
  服用一两次即可。也可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为成人的四分之一。如果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可以给母亲服用六味地黄丸。
  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
  2、治疗小儿食积:焦三仙各10克熬水喝。
  3、感冒后长期咳嗽验方:细辛3克。
  杏仁9克(捣)。
  法半夏9克,陈皮9克,瓜蒌壳9克。
  枳壳9克,桔梗9克。
  薄荷9克。
  沙参9克,射干9克。
  五味子6克,黄芩6克。
  桑白皮9克。
  甘草6克。药物先泡半个小时。
  水开后煮十分钟。
  方义:感冒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必须将邪气宣出。如果没有黄痰等热证。
  可以去掉黄芩、桑白皮。一般四五服即可。之后用通宣理肺丸或金匮肾气丸善后。
  4、雨天淋雨后着凉,可用葱白、生姜煮水喝,另加热水泡脚。
  5、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水开后五分钟即可。如果有热,可以加渗透梨皮、萝卜丝。
  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
  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6、小儿的病重在调理脾胃,如小儿哮喘,可以在未发作期使用八珍糕调理,药房有健脾八珍糕成药。八珍糕原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山药50g。
  莲子肉30g,白扁豆20g。
  芡实10g,薏苡仁10g。
  罗大伦使用方法:太子参20g。
  白术30g。
  茯苓50g。
  山药50g,薏苡仁50g。
  芡实20g。
  白扁豆20g,莲子肉50g。
  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如果舌质红,去掉太子参、白术。
  可以磨粉熬成糊加渗透冰糖。白扁豆必须煮20分钟以上,否则会出现呕吐症状。
  7、六味地黄丸对症:肾阴虚
  (1)舌像:舌质红。
  舌苔薄。(舌苔厚者,体内有湿,须先除湿)
  (2)脉象:脉细数。脉缓者勿用。
  (3)全身症状: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
  盗汗自汗。
  (4)应用:经常熬夜者。
  用脑过度者,房事过度者皆可用六味地黄丸调理。部分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粉刺患者也可用,同时加野菊花、枇杷叶各10g泡水代茶饮。
  8、黄元御治疗鼻炎方:桔梗元参汤,用于鼻塞、流清涕等症状。
  桔梗9g。
  元参9g。
  杏仁9g。
  橘皮9g,半夏9g。
  茯苓9g,甘草6g,生姜9g。小儿用量减半。
  如流黄涕,体内有热,用五味石膏汤。
  如果鼻塞特别严重。
  说话声音不清楚,是因体内湿气过重。
  再加上寒湿淤滞,具体症状还有全身表现,如舌苔白腻。
  四肢肿胀,胸脘痞闷。
  此时可用苓泽姜苏汤。茯苓9g。
  泽泻9g。
  生姜9g。
  杏仁9g。
  甘草6g,橘皮9g,苏叶9g。注:泽泻不可久服。
  如果寒邪深入,出现总是打喷嚏的过敏性鼻炎症状。
  则需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子治疗。
  外用药:芙蓉叶研末。
  放到鼻子里或口罩夹层中。
  9、黄元御治疗齁喘(哮喘)方:
  苏叶、杏仁、橘皮、半夏、茯苓、干姜各三钱,甘草、砂仁各二钱。
  10、感冒的同时引起咽喉炎症。
  可加入薄荷、射干。
  11、痛经外治法:川椒、公丁香研粉。
  放入肚脐内。
  外贴伤湿止痛膏固定,可以缓解。
  12、皮肤湿疹外洗:川椒熬水外洗。
  13、便秘可通过降肺气来治疗,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杏仁露+麻子仁丸
  14、产后尿潴留治法:提壶揭盖法
  枇杷叶15g。
  苏叶15g。
  熬水5分钟
  此二味药开肺气,肺为水之上源。
  15、赵绍琴治疗肾小球肾炎方(凉血活血)
  防风6g。
  荆芥6g。
  炒槐花9g,生地榆9g。
  丹参9g。
  茜草9g,芦根9g,白茅根9g。
  杜仲15g,小蓟15g。
  生黄芪15g,焦三仙各9g,水红花子9g 16、产后恶露不尽。
  腹痛发暖。
  傅青主生化汤。温经化瘀,治疗产后淤血停滞。
  当归25g。
  川芎9g,桃仁6g,干姜2g。
  炙甘草2g
  17、张景岳胃关煎治疗脾肾虚寒导致的泄泻
  有的人闹肚子,一见凉就闹,早晨吹到冷风。
  喝了凉啤酒等一定会泻。可以用这个方子
  熟地、炒山药、炒白扁豆、炙甘草、焦干姜、吴茱萸、白术
  18、右归丸补肾阳
  对老年人肾阳虚引起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化)、骨质疏松等症均有效。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遗精也有效。罗大伦认为。
  右归丸"通"的力量不够。
  有些人"虚不受补",服药后会出现腰痛等症。
  可用桑枝10g,丝瓜络10g熬水送服药丸。
  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
  19、下气汤
  黄元御原方《四圣心源。卷四》
  甘草6g半夏9g茯苓9g杏仁9g(泡,去皮尖)贝母6g(去心)五味子6g芍药6g橘皮6g
  治疗气滞在胸膈右胁者
  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子、贝母。
  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
  粉甘草6g法半夏9g云茯苓9g炒杏仁9g炒杭芍12g广橘红9g粉丹皮9g制首乌20g
  变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
  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灼之剂。
  方义: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
  治在脾胃。
  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
  以助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
  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渗入渗出气分、清理肺气。
  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
  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
  肺降而气不滞。
  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
  20、麻瑞亭治心悸咳喘方:
  茯苓12g。
  泽泻9g,炒杭芍9g,粉丹皮9g。
  制首乌12g,广橘红9g,杏仁9g,法半夏9g。
  广郁金9g。
  苏泽兰30g,柏子仁9g,北沙参12g。
  砂仁6g。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脾湿肝郁、胆胃上逆。
  肺失降敛。
  心阳浮动。
  宗气不固所致。
  治法:
  健脾渗湿。
  平胆疏肝,清肺理气,降逆安神。
  21、吃空调致膝关节受凉
  外洗:透骨草30g。
  伸筋草30g。
  桂枝10g水煎。
  药汁泡脚,也可用热毛巾蘸汁敷
  22、体内严寒气重。
  四肢发意气消沉。
  夜里容易失眠
  (1)白天多晒太阳。
  晒晒背部
  (2)冬天可适量喝放了姜丝的黄酒
  (3)平时可以多用两手扶后腰,意念两腰有两团烈火。半小时即可。
  (4)睡前泡热水脚。上床后。
  两手枕在妖后,意念有地下之气穿手心进入两肾,想一下即可,时间15分钟。
  23、治疗慢性咽炎方:张景岳《镇阴煎》
  熟地60g,牛膝6g,炙甘草3g。
  泽泻5g。
  肉桂3g(研末冲服)、制附子6g。如有水湿,可以加茯苓15g。一般三剂可愈
  主治:肾阴虚导致的肾水不足类的慢性咽炎。所谓水浅不能养龙,因此肾中的阳气无所依托(中医认为阴阳是互报在一起的),则飞跃于上。
  导致了喉咙处的症状。
  这种症状。
  如果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是越治越重。
  多少年都不会好。
  镇阴煎主要是补足肾水。
  同时房子里还用了一点补阳的药物。
  起到引火下行的目的,使得肾经之火重新来回到自己的地方。
  傅青主的"引火汤"同理可治疗咽喉部的此类症状。
  24、复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
  25、孕妇感冒
  如果只是发冷。
  切几片葱白。
  泡开水。
  出点汗就可以,或者少用一点苏叶也可以
  如果咽痛,痰黄,有感染了。
  要用连翘、金银花泡水喝。
  各6g,也可以放渗透6g板蓝根。
  解毒作用更强。
  26、带状疱疹外治法
  地榆50g,紫草25g。
  车前子30g,研成细末。
  然后用鸡蛋清调成泥。
  每次涂抹在患处。
  用纱布包扎。
  每天换药。
  27、少白头治疗
  二至丸,还有坚持吃黑豆。
  28、肝气不疏导致的闭经
  用傅青主的益经汤
  熟地30g,白术30g,山药15g。
  当回15g,白芍9g,生枣仁9g。
  丹皮6g。
  沙参9g,柴胡3g。
  杜仲3g人参6g 29、甲状腺结节
  方法:疏肝气、泻肝火。但是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慎用海藻、昆布等药,因为可能会使症状更加严重。
  30、面瘫
  刚开始阶段用药物控制。
  疏风活血:当回27g,天麻15g,升麻15g。
  细辛5g,研成粉末。
  每次服用3g。
  一日三次。
  然后针灸治疗。
  31、苦夏
  化湿:煮饭时可放一把薏苡仁;喝绿豆汤、杏仁露;方药:三仁汤
  夏天不要喝太多意气消沉饮。
  不要过分开空调。
  32、感冒
  外寒阶段
  1、葱白、生姜煮水喝,不要久熬
  2、紫苏泡水喝
  里暖阶段
  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丸
  双花15g,连翘15g,防风6g。
  荆芥3g,竹叶6g,白僵蚕10g(捣),公英10g。
  射干6g。
  苏叶6g(后下)。如果咳嗽、痰黄可加上浙贝母。
  罗大伦认为。
  感冒没有单纯的热证。
  在里热的同时。
  一定有不同程度的外寒,一定要配合解表,否则效果不好。如果发高烧,可以再方子里加入生石膏30g。
  如果身体不壮实。
  可以加渗透党参10g。
  小儿常见病验方 孔令谦(验方须在医生咨询指导使用) 现代医学认为&手足口&为病毒传染性疾病,常发生于婴儿和儿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发病季节常为夏季和早秋季节,即为暑湿季节。孔老认为此病多为小儿湿热内蕴,适感暑湿,湿热或发于口,或流于手足而为病,治疗上量其热重还是湿重,以清热解毒和渗化湿热两法结合治疗,效如桴鼓。 症如风温外感者,以桑菊、银翘、白虎加减治之,如前述治疗风温外感之法。口腔疱疹者,可合用导赤散加灯芯,引心火下移小肠,热毒壅盛者加蒲公英、野菊花、大青叶之属,舌苔厚腻,恶心,纳呆者加藿香、佩兰、白蔻之类,其病易愈。病例:安某 男 4岁
&手足口&症,舌苔黄,脉象弦滑而数,宜清化。生石膏15金银花10 青连翘8生知柏各7 鲜苇根15 栀子炭6 条黄芩10 蒲公英15 野菊花8 白通草3 全瓜蒌15 滑石块10 大青叶8 莲子心3 灯芯2 淡竹叶6羚羊镑1 三剂 小儿口疮 小儿口腔溃疡一般为心胃火旺,心开窍于舌,心火旺盛则舌上溃疡,胃火旺则满口都有可能溃疡,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心火旺盛可用导赤散清心利小便,引心火下移小肠。胃火旺盛者可加用白虎汤, 常用方: 生石膏15g 川黄连3g 生知柏各6g 青连翘6g 蒲公英10g 淡竹叶8g灯芯2g 鲜茅苇根各15g 生甘草2g 滑石块10g脾经湿热者合用泻黄散,三焦火旺加焦栀子,肝火旺盛加用羚羊镑,大便秘结者加元明粉,有时小儿内热较盛,往往是心肝肺胃诸经皆受影响,可以以上诸法结合运用。 小儿惊悸夜啼 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故小儿受到惊吓常常引心肝经之热而诱发惊悸和夜啼,其症状为白天如常,入夜则哭闹,胆小易惊,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或见灯火则啼,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红赤,哭而有泪,踹被舞拳而有力。对于此症,孔老认为是心肝火旺,挟痰扰动心神所致,治宜清心凉肝,化痰镇惊,效果甚佳。 基本方: 川黄连3g 细生地8g 焦栀子6g 淡竹叶6g 天竺黄5g 陈胆星5g 钩藤8g 菊花6g 白僵蚕6g 灯芯2g 生甘草2g 生龙牡各10g 羚羊粉0.3g(分冲)内热盛者可加生石膏20g,食积者酌加焦三仙、鸡内金、炒枳壳以消导。 方中以川黄连、生地、灯芯、竹叶、生甘草导心经之火从小便而出,焦栀子清三焦之火,钩藤、菊花、僵蚕平肝熄风,羚羊粉清肝经之火,生龙牡镇惊安神,天竺黄、胆南星清热化痰。诸药合用,使心肝之火得清,痰热得化,浮阳得潜,惊啼自除。 小儿遗尿 小儿肾常不足,小儿遗尿多为肾经虚寒所致,孔老治疗此病常以缩泉丸、封髓丹、五子衍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