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xz隐藏虚拟按键耳机WI-1000X按键好操作吗?

真正无线,真正自由!索尼WF-1000X“降噪豆”试听报告_凤凰科技
真正无线,真正自由!索尼WF-1000X“降噪豆”试听报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索尼音频在IFA展上一次发布了三款降噪耳机新品,其中包括:之前大受好评的MDR-1000X的升级产品WH-1000XM2、主打轻便+高音质的WI-1000X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和最受人瞩目的“真正无线的降噪耳机(官方用语)”WF-1000X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降噪豆”。目前索尼音频方面已经给我发来了定于10月初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不出意外的话主角应该就是这三款新品。不过,实际上目前在索尼官网上已经开始预售颈挂式的WI-1000X和降噪豆WF-1000X,而最大型的头戴式WH-1000XM2似乎还没有动静——或许它将在10月份发布会后再正式登场国内市场吧?
当我还在德国IFA期间,索尼中国负责音频的朋友就已经联系我,问由于测试样机数量有限我是准备先测颈挂式WI-1000X还是降噪豆?我原本打算先测一下颈挂式WI-1000X与BOSE&QC30的对比,但后来发现大家的关注度更多集中在降噪豆WF-1000X身上,所以最终还是拿了一套金色的降噪豆回来。
首先必须要声明,尽管我认为手中的测试样品应该与未来实际上市的销售版本在硬件上几无差别,但毕竟这还是一台白壳包装、没有说明书等纸质配件,机身上到处打着“Not&for&Sale”的工程样机。所以,本文得出的各种评价和结论不代表WF-1000X最终销售版本的水平,都只能做参考用。很明显,我们禁不住会拿WF-1000X与苹果AirPods做对比。相比苹果小白耳机的那个充电盒,索尼WF-1000X的充电盒看起来略微长大一些,但实际它的重量也不过只有70g而已。即使加上6.8g的耳机拿在手里也完全浑若无物极为轻便。不过这个充电盒的金属外壳虽然精致无比,但磨砂喷漆表面似乎比较娇嫩——我不小心把它和相机放在一个包里,结果拿出来时发现外壳漆面已经有了一点点擦伤。所以未来小伙伴最好还是能为WF-1000X充电盒准备一个绒布保护套为妙;
正如前面所说,WF-1000X的左右两只降噪耳机虽然看起来也要比AirPods略大但实际重量不过6.8g,体型约莫和那些定制的入耳耳机相仿,各位(即使是女性用户)完全不必担心它戴在耳朵上是否会显得过大或者太过沉重。耳机目前有黑和香槟金(官方大概会和MDR-1000X一样把它称为某种‘灰’)两种颜色。由于带有漂亮的抛光面——中间有金属网罩覆盖的mic——以及透明件(内置左右耳机无线连接的天线和显示工作状态的LED灯)所以看起来非常精致。有网友说其造型不仅仅像是“豆子”,这种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弧形剖面其实更让人想起某种漂亮的甲虫背壳——叫它“降噪圣甲虫”算了!关于这幅漂亮的降噪豆,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和大家谈一下:
第一:两个耳机明确的分左右两侧,其中左耳机为主耳机,底部的按键实际负责开关、降噪模式调节等多项工作以及发射信号给右耳。右侧耳机底部开关则用来接听/挂断电话或者暂时暂停音乐播放之用。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说WF-1000X两个耳朵信号容易出现中断,我测试了手头的这对工程样机发现只有在最初开机时右耳可能会出现信号中断但又马上恢复的情况——这似乎是两个耳机之间还在做信号同步,等音乐开始正常播放后几乎就不会再有中断状况,除非你用手掌把整个右耳耳机罩住屏蔽掉左耳发出的信号,这时右耳的确会变成静音但手只要一松开则立即恢复正常播放。我在网上说出这个现象后有网友问这是否是索尼某种“暂停音乐播放”的特定手势?而且似乎有官方网站宣传视频可以佐证:在这段视频19秒处,女主角右手碰了一下耳机后原本播放的音乐停止,于是她和司机进行交谈。不过我仔细看了几遍视频后确认她的动作其实只是用指尖按下了右侧耳机下方按键,暂停了播放而已而并不是特定的手势操作。之后,她再次按下同一个按键恢复了音乐播放。
第二:虽然索尼WF-1000X左侧主耳机带有开/关机按键,但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其实很少对它进行开关机操作。原因就是,我们如果想要关机只需要把它们放回充电盒内关上盖子就自动关机并开始充电。相反,我们只需要把它们从盒子里取出耳机便自动开机,也同样无需人工作开机动作,非常便捷。第三:网友们普遍担心WF-1000X的电池续航是否够用。的确受体积容量限制,索尼WF-1000X的连续工作时间约为3小时(无论是否打开降噪,耗电速度一致),我曾最长听过两个多小时从满电到‘低电量’但至今还未遇到完全将电耗尽的状况。而一旦将耳机放回充电盒内,只需要15分钟耳机就又拥有连续工作70分钟的电力,而完全充满也只需要1个半小时而已。另外,满电状况下充电盒可以为耳机充满电两次。这样说来,一幅充满电的WF-1000X+充电盒总计可以间歇性的工作(当中需要两次充电)9小时——这个成绩虽然无法与颈挂式WI-1000X的10小时连续工作相比,但如果只是用在日常通勤或中短途飞行中则完全是够用的。比如我经常要往来京沪之间,通常我在登机前半小时就把WF-1000X打开听歌,然后起飞前后半小时按照乘务员要求关机(顺便充电),接着在平飞后听一个小时后在关机充电准备降落,最后花费一个小时出机场并打车到北京公司——WF-1000X并不会有电力短缺问题!
第四:相比第一代MDR-1000X,今年索尼在IFA上发布的三款新降噪耳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加入了“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配合最新版本的Sony&Headphones&Connect&APP(截止到撰稿时索尼中国官网上的安卓版本app尚未提供此功能,需要自行翻墙上Google&Play下载。iOS已经是最新版本),三款耳机都可以依靠手机内的传感器判别用户目前是正在静坐、行走还是搭乘交通工具并开启不同的声音模式。其逻辑大致是行走时让你听到周围环境音(包括人声以及车辆声)以确保安全;在静坐/停留时切换人声模式让你除了听到音乐还能听到人声以免错过机场、地铁等重要的信息广播;在搭乘交通工具时则进入完全降噪,隔绝外部声音让你安心听音乐。当然,用户也随时可以在手机上自行切换所需要的声音模式而不是让手机app来决定。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智能且有用的设定:它不但解决了我一直强调的“在外出步行时尽量不要用降噪耳机以免危险”的问题,同时它的自动用户状态判定功能也比BOSE&QC30之类只能手动设定的机型更先进。第五:在索尼WF-1000X耳机说明书上(我问人在美国的朋友要了一张)写明,该耳机的正确佩戴方式是先垂直将耳塞放入耳道,然后逆时针旋转使耳塞后的橡胶耳挂嵌入耳廓内以增强佩戴的牢固性。正确佩戴WF-1000X后,我可以快步走路甚至慢跑也不怕耳塞掉落。但快步奔跑以及跳跃时请依然先把耳塞取下握在手中为妙。同样的,我也不相信网络上那些有关苹果AirPods佩戴牢固度的传说,只要不是真正挂耳式设计,即使是BOSE专利的鲨鱼鳍也经不起真正剧烈运动时带来的震动。
当然,我们最后还是要谈到音质。必须承认,相比主打LDAC和有线HiRes的颈挂式WI-1000X,降噪豆WF-1000X在音质方面的定位要弱一级,但这并不意味着降噪豆音质不好。正相反,我觉得作为一款无线蓝牙耳机,索尼WF-1000X的音质表现相当不错,至少不会让对音质挑剔的爱好者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虽然索尼官方只是很低调的在页面上写6mm驱动单元带来“迷你尺寸”的“纯净清晰好音质”(相比之下挂颈式WI-1000X在音质方面大书特书),但我觉得降噪豆实际的音质表现已经达到了蓝牙无线耳机中的上等水平。无论是索尼一直以来良好的高频解析力(当然不是HiRes)还是充满感染力的声音渲染,WF-1000X都表现的有模有样,让人一耳朵就能认出这是很典型的“索尼耳机声”。或许发烧友们要说这样音染较大的声音不够“HIFI”,但对我来说只要足够好听就行——至少,其音质还是要比BOSE&QC系列耳塞更好一些。另外,我一开始曾经觉得似乎WF-1000X的低频不够丰满。后来证明这问题只要自行在包装盒里更换一幅适合的硅胶耳塞套就能解决。
更重要的还是降噪。即使耳机本底音质再好,在嘈杂环境中你也很难感受其传递的音乐之美。而降噪耳机天生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合聆听的环境,再加上只要声音基本OK,我们对其音质评价就会很高(BOSE就深得个中滋味,而苹果AirPods最大的短板也是如此)。通常来说,降噪耳机的降噪能力与其体积是有一定关系的。虽然没有得到详细技术资料,但WF-1000X应该采用的是耳罩外侧单mic的主动降噪FF方案——即耳机每侧有一个mic拾取外部声音并通过内部电路计算出反向相位进行抵消,其效力会弱于FF+FB(耳罩内测也有一个拾音mic消除进入耳道内的噪音)设计的产品如QC35、MDR-1000X以及逆天的QC20/30(FF+FB这种需要四个mic的设计多用在耳罩式耳机上,但BOSE在耳塞上也用该设计!),但实际表现也能让我满意。在我家经典的噪音测试环境(其实就是打开微波炉+油烟机开到最大并站在距离其1m处)中,低频的微波炉声自然完全听不到,油烟机的中高频依然能够听到,但只要音乐声稍微一起来就马上会被忽略。我觉得从降噪能力来看,这台工程样机(注意,不代表最终销售版本)表现要低于BOSE的水准,比MDR-1000X的大耳罩也要弱一些但同样是明显有效——大致与之前测试的漫步者降噪耳机相当,但请记住这可是由一幅完全无线并仅有6.8g重的耳塞所实现的效果!
总体而言,索尼WF-1000X降噪豆的优势在于:1、极其轻便以及自由的完全无线佩戴方式——即所谓“真正无线的降噪耳机”;2、相对于其体积出色的降噪能力和不错的音质水平——虽然达不到HiRes水准但日常通勤时依然会让你觉得声音真不错;3、我可以接受的电池续航以及设计精良的充电盒设计——包括内部充电以及方便开关机;4、真正智能化的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谁说降噪与安全、隔音与信息不能兼得?如果一定还要给WF-1000X提一点建议,我希望:1、如果能够采用BOSE的鲨鱼鳍设计,佩戴牢固度和舒适度会更好——可惜那是BOSE专利;2、降噪能力、音质、电池相比挂颈式WI-1000X仍有差距——那才是这次三款降噪耳机中的最高级产品,可惜风头被降噪豆抢去不少;
目前索尼给降噪豆WF-1000X的预售定价是1599元。说实话这个价格比我预想的更加便宜,毕竟这是一款真正的全无线降噪耳机啊!造型好看,声音好听,降噪实用,居然价钱还不算贵,当然应该“买买买”了!但是,我希望各位在剁手之前先了解下颈挂式WI-1000X。虽然多了一个“项圈”而且价格升到了2299元,但仅凭IFA展台上的匆匆一耳我也能认定其音质之优秀!如果说当年索尼MDR-1000X并非依靠降噪而主要是靠更好的音质才能与如日中天的BOSE&QC35相抗衡,那么索尼WI-1000X很可能会在于QC30的对决中重现这一幕:基本相当的降噪能力以及明显胜出的高音质!所以,如果你只是要一幅尽可能自由轻便的降噪耳机在户外、在通勤时使用,那么现在就请下单预订索尼WF-1000X降噪豆,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一幅既有降噪,同时在音质上还能当主力耳机使用并不会被大耳罩弄得满头大汗的话,请务必去认真了解下索尼颈挂式WI-1000X。当然,它也是我下一个要重点试听的对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386871
播放数:1810737
播放数:440024
播放数:5808920黑科技满满的操作模式,索尼降噪耳机MDR-1000X实物评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耳机大厂,索尼其实在多年前就拥有着一套完整的商用主动降噪耳机产品线,现在,最新推出的索尼降噪耳机MDR-1000X更可以看作是索尼黑科技在消费级领域的集中体现,试图在今天的无线降
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耳机大厂,索尼其实在多年前就拥有着一套完整的商用主动降噪耳机产品线,现在,最新推出的索尼降噪耳机MDR-1000X更可以看作是索尼黑科技在消费级领域的集中体现,试图在今天的无线降噪耳机市场,夺回自己的话语权。在产品包装方面,索尼降噪耳机MDR-1000X和索尼其他耳机产品区别不大,包装正面产品渲染图的下方,一如既往的把所有亮眼的黑科技Logo都标注上了,包括HiRes、LDAC,除了显示索尼技术上的深厚底蕴,也让人看第一眼就产生了&买买买&的冲动。作为一款售价接近三千的耳机,索尼降噪耳机MDR-1000X依旧延续了索尼一贯的设计风格,和h.ear系列外形相似,耳机本体采用了金属、皮革、塑料三种材质混搭,头梁顶部则使用了不锈钢,与侧头梁两侧的铭牌,一边为MDR-1000X,一边为Wireless。索尼降噪耳机MDR-1000X拥有非常高的佩戴舒适度,这得益于产品本身轻巧的重量和与人体接触的皮革材质上乘的用料,宽阔的耳罩与使用者耳部轮廓的贴合度极佳,在物理构造上就有效隔绝了外界声音的干扰。体造型崇尚简洁的索尼降噪耳机MDR-1000X,金属单元挂钩镂刻着的SONY标志给人以仪式感,耳机左侧设有索尼无线音频产品标志性的NFC触点,左右底部两边分别布置了Micro-USB充电口与3.5mm耳机输入孔,按键则集中在左侧耳机下方,有电源、降噪、场景模式三个实体按键。和之前我们体验过的许多索尼头戴式耳机一样,索尼降噪耳机MDR-1000X对音乐播放的控制采用黑科技满满的触摸操作,通过轻触右侧耳罩的外壳,可以实现双击暂停、播放,上下滑动调节音量、曲目等,在连接苹果iOS设备的情况下,还能长按呼出Siri,手掌覆盖住整个触摸传感器,耳机则会接收所有环境声并自动降低音乐音量,所以当你看到有人捂着耳机和你说话时,你面对的可能就是一位带着小三千块耳机的土豪朋友&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企业观点,与凤凰安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邵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xzp虚拟按键隐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